中小学教学人员(中级)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大纲

时间:2019-05-12 17:34: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小学教学人员(中级)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大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小学教学人员(中级)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大纲》。

第一篇:中小学教学人员(中级)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大纲

中小学教学人员(中级)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大纲

一、编制和使用说明

1.本大纲依据《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中对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的要求编制。

2.本大纲注重贯彻终身教育思想,继承我国优良的传统教学思想,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3.本大纲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以“任务驱动、强调活动、强调参与”为指导原则,把基于信息化环境的教学设计作为主要任务,同时强调对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和创新思维发展的研究性学习的设计。大纲采取主题设计的方式安排培训内容。在每个主题中,目标、任务和成果是培训的基本要求,教学活动建议和教学活动举例作为对基本要求的补充。

4.在本大纲指导下开展培训的过程,是学员体验和交流的过程,是分析、总结、改进日常教学的过程。需要处理好在活动中体验与知识之间的关系,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需要重视学员具有的成人学习的特点和个性差异,强调学员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形成和发挥,真正使培训过程成为帮助学员利用技术改善教学,提高教学能力的过程,促使其养成应用技术的习惯。

5.本大纲是以《中小学教学人员(初级)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大纲》为基础的提高性要求。接受相应培训的学员,应具备教学人员初级教育技术能力水平。

6.本大纲规定培训总课时约为50学时。

二、培训目标

经过中级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中小学教学人员,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应达到以下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内涵、实施原则与途径。

2.掌握学习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媒体选择、教学模式与策略选择、教学评价等教学设计环节的概念与方法。

3.结合案例进一步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策略与方法。

4.了解研究性学习的概念、特征、基本环节。

5.掌握教育资源管理的基本方式。

6.熟悉常用的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的设计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完成一节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教学设计方案,并对教学设计成果加以展示、反思与评价。

2.在掌握了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体验教学设计方法中学习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教学模式与策略选择等环节的具体应用方法。3.在了解研究性学习相关概念、本质特征、操作环节的基础上,根据相关模板初步完成一份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方案。

4.学会熟练运用文字编辑软件编制基于模板的教学设计方案、试卷及教学中常用的文档,运用常用工具软件收集所需的课程资源,运用文本、图片、音频、动画、视频等素材加工处理工具软件对收集的教学素材进行加工处理,运用相关的工具软件完成学生作品样例,运用网页编辑工具软件整合教学资源,运用电子表格软件对数据进行初步的处理、统计与分析,初步运用常用的知识可视化工具,初步运用各学科有针对性的软件。

5.体验常用的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的设计方法,并设计学习效果评价工具。

6.在小组协作过程中进一步认识与掌握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进一步加强在课程中运用教育技术的意识;形成在课程中自觉、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意识。

2.认识到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紧密联系的意义与价值,形成在教学实践中自觉运用教学设计方法的意识。

3.在小组活动评价与反思的过程中形成反思的意识。

4.形成对资源信息的正确认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三、培训的成果形式

1.每个学员完成的一份信息化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成果(包括: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资源、评价工具等)。

2.每个学员初步完成的一份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方案。

3.每个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作业文件夹(包括教学设计成果、过程性文档、资源素材与反思日志等)。

4.每个小组集体研究过程中形成的记录文档(包括讨论记录、小组作品和交流文稿等)。

四、培训内容指南

主题1:培训的准备(3学时)

(一)培训目标

1.了解此次培训的主要内容、方法、需要完成的任务,以及应取得的成果;

2.增强运用各种技术手段进行学员与学员、学员与培训讲师之间交流的意识,了解利用各种技术手段进行交流的方式;

3.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内涵、实施原则与途径。

(二)培训任务

1.互相认识,形成融洽的师生、生生关系,并形成学习小组; 2.了解培训内容、方式和最终需要提交的成果形式;

3.检查和准备每个人的软硬件设备;

4.初步确定信息化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选题,为后续培训做好准备;

5.建立个人文件夹。

(三)培训成果

1.一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选题计划表;

2.新建的个人文件夹。

(四)教学活动建议

1.本主题对于保障整个培训课程的顺利实施具有导向性作用,要注意观察学员,引导他们从心理、方法和技术上做好各种准备。

2.组织学员相互认识,让学员尝试利用技术手段进行课内和课外的交流,体验各种交流方式的不同。

3.要努力使学员理解培训的方式、成果要求、评价形式等,并达成共识。个别学员的困惑或不同见解可以在全班范围内适当组织讨论,重在参与和体验,不要简单地给出结论。

4.要充分利用学员已有经验,重视学员独特体验,使学员形成自己的观点。

5.在案例观摩的基础上,小组内部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问题、误区、实施策略等进行讨论,并记录相关内容。

主题2:教学前期分析(5学时)

(一)培训目标

1.深入理解教学设计及其前期分析的作用;

2.初步了解教学目标分类理论,进一步深入理解新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掌握1~2种教学目标分析的方法,了解教学内容组织的策略;

3.了解不同年龄学习者所具有的心理特征,理解学习者主要特征因素对教学的影响,掌握学习者主要特征因素分析的方法;

4.了解常用的知识可视化工具,初步掌握1~2种知识可视化工具在教学前期分析中的应用。

(二)培训任务

1.通过案例观摩和讨论,对某一教学设计方案中的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分析部分提出修改意见;

2.在观摩案例的基础上,分析选定任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阐述教学目标,运用可视化工具表征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框架;

3.在观摩案例的基础上,分析选定任务的教学对象特征。

(三)培训成果

选定任务的教学设计方案中的前期分析内容。

(四)教学活动建议

1.整个主题的教学要注重在初级培训和教学实践的反思基础上,充分发挥学员已有的经验和理解,并通过案例观摩,使学员在处理已有经验和新知识、自己的理解和他人的经验等冲突的过程中加深对概念、方法的理解,并要体现在初级培训基础上的提高。

2.通过案例的比较分析,努力使学员进一步深入理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的重要性。

3.教学目标分类理论的教学只需学员了解经典的理论,如加涅、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侧重于帮助学员理解新课程标准中三维目标设置的意义。

4.有关教学目标分析方法和学习者特征分析方法的教学,应侧重便于学员理解和掌握的方法,如教学目标分析中的层级分析法、归类分析法等,学习者特征分析中的认知结构分析、学习态度分析的方法等,对于其他的方法只需了解。在教学过程中,强调通过案例的观摩、分析和结合实践体验加深对相关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不需要对概念作过多的解释。

5.对于教学内容组织策略的教学,只需学员初步了解教学内容组织策略,不作过深的概念介绍。

6.对于学习者特征分析的教学,重点在于一些对教学有重要影响的主要特征因素,并在小组讨论中理解教学设计时应该重点分析的学习者特征因素,通过案例观摩理解这些因素分析的重要作用。

7.信息技术对学员心理、学习能力、自控能力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中要注意通过案例观摩了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者特征。

8.重视学员对自己经验的反思,鼓励学员以开放的心态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主题3:教学模式与策略选择(8学时)

(一)培训目标

1.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常见模式和策略;

2.了解依据不同标准的教学模式分类;

3.形成运用恰当的教学模式和策略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意识,掌握常用的教学模式和策略;

4.能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和策略,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

(二)培训任务

1.通过经验分享和资料阅读,列出适用于学员本人所教学科的教学模式与策略;

2.通过实践体验、案例观摩和小组讨论,掌握常用教学模式和策略的实施方法;

3.讨论和分析一些教学案例中教学模式和策略运用的有效性; 4.根据前期分析,选择适于选定任务的教学模式和策略,完成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的设计。

(三)培训成果

初步完成的选定任务的教学设计方案(在模式和策略的运用、教学活动的安排与组织等方面与初级相比有明显的提高)。

(四)教学活动建议

1.本主题是中级培训的重点,是保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重要因素。本主题立足于在学员了解了教学模式、策略的基本概念及常见的教学模式与策略的基础上,努力使学员了解适用于本课程的模式和策略,并深入理解其内涵和实施方法,尤其是常见的主导策略、自主学习策略和合作学习策略。

2.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常见模式的教学中,应重视国内外案例的调研和分析。

3.在常用教学模式、策略的教学中,应强调体验式教学和案例教学,如角色扮演、观摩等,使学员在体验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各种教学策略的概念和方法,并形成基本的概念体系。

4.强调案例研讨对学员教学设计实践应用的启发,通过教学设计的实践应用使学员感受到教学模式、策略的实施策略和应该注意的问题。

5.重视学员对自己教学经验的反思,努力使学员形成合理、科学的选择运用教学模式和策略的意识和能力,强调模式和策略运用的有效性。

6.注重引导学员形成教学设计各环节一致、统一的意识,并通过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案例观摩和所设计的教学设计方案的分享讨论和分析,促使学员自觉将相关意识运用于教学设计的过程。

7.要重视学员独特体验,鼓励学员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模式和策略,使学员形成自己的观点。

主题4:研究性学习的设计(5学时)

(一)培训目标

1.掌握研究性学习的定义及其主要特点;

2.掌握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实施步骤和指导方法;

3.理解研究性学习的评价理念,掌握研究性学习评价的主要特点;

4.结合具体主题,初步设计一份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方案。

(二)培训任务

1.在阅读资料和案例观摩的基础上,深入理解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和内涵,概括出研究性学习实施的主要步骤;

2.选择一个主题,根据模板,初步完成该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方案;

(三)培训成果 一份初步完成的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方案。

(四)教学活动建议

1.本主题的核心目标是让学员理解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和内涵,掌握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和评价方法,对于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方案,只要求学员在体验的过程中完成简案即可,不做过高要求。

2.通过案例观摩与研讨,使学员理解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和内涵。

3.结合学员的教学实践开展教学,特别是在研究性学习主题的选择上,引导学员从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发掘主题。

4.为学员提供充分的学习支持,包括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方案模板、评价量表等,同时也要引导学员突破参考模板、量表的束缚,鼓励创造性的设计。

5.在培训过程中,要鼓励学员换位思考,通过扮演学生角色,体验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流程,反思研究性学习的作用和意义。

主题5:教学资源素材收集与加工(8学时)

(一)培训目标

1.了解信息技术所具有的各种教学功能与作用,能意识到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教学重要性和有效性,能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收集、处理和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

2.熟练运用资源收集的方法收集所需的教学资源素材(如: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和动画等),能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素材,并正确应用于课件;

3.对搜集的各类资源素材能够进行比较复杂的加工与处理,并能自行开发简单实用的教学素材;

4.掌握教学资源管理的基本方法。

(二)培训任务

1.在阅读资料和观摩案例的基础上,多角度认识信息技术与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功能与作用,并形成自己的系统认识;

2.根据教学设计和模板,制作出符合选题的资源应用计划表;

3.根据教学设计和资源应用计划表,运用各种方法手段,选择、收集基于自己的教学设计的素材资源;

4.根据教学设计和资源应用计划表,利用适当的多媒体开发和处理工具,对所收集到的图片、音频、视频等进行比较复杂的加工和处理,使它们符合教学所用;

5.和小组成员一起讨论共享资源管理的方法。

(三)培训成果

1.一份与选定任务的教学设计方案相配的资源应用计划表; 2.一些符合上述资源应用计划表要求,并经过加工和处理的多媒体素材。

(四)教学活动建议

1.要努力使学员形成正确的教学资源观。明确教学资源不仅支持教,更要支持学;要注重多种教学资源的运用,既要重视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也要重视其他形式资源的利用。让学员明确“资源是为教学服务”的意识,对资源素材的收集和加工处理,必须要考虑学习者的特点、教学的要求,不能只注重素材的外在表现形式。

2.重视正反案例的对比分析,使学员多角度、多层次地理解教学资源的运用特性。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理解教学资源应用的原则和条件。

3.要强调动手实践,要求学员在操作体验的过程中,熟练掌握教学素材的收集、加工和开发技术。

4.资源应用计划表的制订可以使资源的收集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因此,在教学中要强调完成资源应用计划表的重要性。

5.除了要教会学员一些基本的工具、技巧外,更要重视方法上的引导,力求学员能够迁移运用。

6.重视教师之间合作以及对以往教学经验的共享,对于科学、适用的方法给予重点强调,同时教学过程中充分集思广义,分享学员的技术经验。

7.注意引导学员对自己和小组成员所收集的教学资源素材进行评价和讨论,以增强学员的应用反思能力和分享意识。

8.本主题的任务量比较大,在课内无法完成相关教学内容时,可建议学员在课外继续完成资源素材的收集、修改工作。

主题6:教学资源的集成与整合(10学时)

(一)培训目标

1.了解常用课件的类型及其适用条件;

2.熟练掌握网页编辑工具的使用,尤其是网页中音频视频集成、一些源代码的直接调用等常用技巧;

3.根据选定任务的教学设计方案和资源应用计划表,独立集成和开发网络课件(本大纲中特指网页课件);

4.对网页课件进行科学的评价,增加价值意识;

5.初步运用自己所教学科的常用软件和工具;

6.形成运用恰当的技术手段来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意识,从实际条件和教学需要出发,综合利用多种技术手段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培训任务

1.根据选定任务教学设计方案和资源应用计划表,将上一主题收集和加工的资源素材集成到网络课件中,从而完成课件开发任务;

2.在小组内或全班汇报自己的网络课件,并在观摩他人网络课件的同时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

(三)培训成果 一节与选定任务的教学设计方案相匹配的网络课件。

(四)教学活动建议

1.本主题的教学内容技术性较强,在教学中一定要强调动手实践,要求学员在操作体验的过程中掌握网络课件开发的技巧。

2.在系统介绍常见课件开发工具的功能时,可以展示一些用这些工具开发的网络课件,以激发学员的兴趣并使他们对这些工具形成感性认识,同时注意引导学员形成根据教学需要来正确、合理的综合利用各种技术手段促进教学的意识。

3.在教学网络课件制作时,应提醒学员不要过分注重操作步骤的记录,应强调从方法上去理解、掌握网络课件的制作方法,并强调相关方法的迁移使用,提醒学员可以从哪些已有的知识经验中迁移过来。

4.引导学员对自己和小组成员所制作的网络课件进行评价、讨论,以增强他们的应用反思能力和分享意识;同时教学过程中应充分集思广义,分享学员的技术经验。

5.制订课件的评价标准非常重要,但是也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因此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可以要求小组共同从提供的参考量表中选择一个即可。如有兴趣,小组可以在课后完成一份自己小组的课件评价量表。

6.注意引导学员不要一味追求技术的外在表现,在总结学科常用的软件平台及其适用条件的基础上,结合正、反两方面的案例,引导学员讨论如何综合应用多种技术手段来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7.本主题的任务量比较大,在课内无法完成相关教学任务时,可建议学员在课外继续完成相关任务。

主题7:教学过程的组织与实施(3学时)

(一)培训目标

1.了解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及其作用;

2.了解常用教学过程组织形式的特点与应用方法(班级授课、小组合作学习、个别化学习等);

3.了解网络教室、语音教室等信息化教学环境;

4.掌握网络教室、语音教室等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教学组织、调控与管理的方法。

(二)培训任务

1.通过案例观摩与教学实践反思,归纳常用的教学组织形式、特点与应用方法;

2.通过观摩案例与实践操作,了解网络教室、语音教室等信息化教学环境;

3.通过案例观摩与教学实践反思,归纳概括常见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组织、调控与管理的方法;

4.确定选定任务在实施过程中的教学组织、调控与管理方法。

(三)培训成果 1.形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对比分析表;

2.形成对网络教室、语音教室等使用的管理制度文档;

3.形成常见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组织、调控与管理方法的分析表;

4.运用可视化工具表述选定任务在实施过程中的教学组织、调控与管理方法。

(四)教学活动建议

1.充分运用学员已有的经验和理解,通过正反案例,使学员在处理已有经验和新知识、自己的理解和他人的经验的过程中,加深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实施过程中的组织、调控与管理方法的掌握。

2.充分运用培训场所的资源,进行教学过程组织的实践与模拟,使学员熟悉常见的信息化教学环境。

3.注重学员的已有经验,强调通过案例的比较分析、实践操作等方式,加强对各种不同信息化教学环境特点的理解,积累并完善使用网络教室、语音教室的管理方法。

4.强调通过案例的比较分析,理解各种教学组织形式的优缺点及其适用情况。

5.强调通过各种案例的学习与观摩、自身教学实践的反思,掌握网络教室、语音教室等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教学组织、调控与管理的方法。

6.重视学员对自己经验的反思,鼓励学员以开放的心态相互分享经验和感受。

7.为学员搭建学习表格、记录表格等学习框架和模板,以便于学员的学习;同时鼓励学员创新,帮助学员自行编制对比分析表或者绘制概念图。

主题8:对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评价(6学时)

(一)培训目标

1.了解教学评价的分类及其意义;

2.了解表现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及发展性评价的作用及其特点;

3.掌握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常用的设计方法;

4.掌握常用教学统计软件,能对教学数据进行简单的统计与分析。

(二)培训任务

1.通过案例观摩及教师引导,了解教学评价的分类及其意义;

2.通过教师引导,结合相关案例,自主学习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的设计方法,比如档案袋评价、访谈、问卷等;

3.通过案例观摩,学习常用教学统计软件,并对教学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如求和、求平均值、排序、求最大值和最小值、分类汇总等操作; 4.应用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的方法,设计选定任务的学习效果评价工具;

5.完善并展示教学设计成果,并依据教学设计成果评价量表进行评价。

(三)培训成果

1.一份修改后的选定任务的教学设计成果(包括教学设计方案、网络课件、评价工具等);

2.一份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三)教学活动建议

1.在讲授教学评价的分类及其意义时,注意引导学员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建议以学员自学为主,教师讲解为辅的方式进行。可先让学员结合教学实践开展头脑风暴,再结合相关案例进行深入学习。在此过程中增强他们的反思能力和分享意识。

2.在设计学习效果评价工具时,教师注意引导学员从选定任务和教学实践出发,参考案例中的评价方法,鼓励组员间互相讨论和借鉴教学实施方面的经验。

3.在学习常用教学统计软件时,采取任务驱动法,让学员在学习过程同时完成对一份数据的简单统计分析。根据小组成员间学习进度的差异,鼓励进度较快的学员帮助组内其他学员的学习。

4.在展示和评价教学设计作品的过程中,注重应用一些提高活动参与度的策略,并使学员理解这些策略。充分尊重和发挥学员在教学设计成果评价方面的经验和体会,提高学员理解和合理评价他人的意识和能力,既要强调欣赏他人,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又要中肯地提出合理化建议。

5.培训教师在处理技术内容或是理论内容时,可根据班内成员的掌握程度,灵活安排讲解的时间。

主题9:总结与提高(2学时)

(一)培训目标

1.初步认识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初步了解行动研究法;

2.总结学习成果,学员能够对整个培训进行反思总结。

(二)培训任务

1.通过阅读材料和案例学习,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初步了解行动研究法;

2.通过小组讨论及个人的反思,思考自己在此次培训中任务达成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三)培训成果

一份对整期培训活动的反思。

(四)教学活动建议 1.采用一些游戏性的活动,使学员在放松的状态下分享培训体会、困惑以及对培训的建议。

2.对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不作过高要求,只要求学员结合阅读材料和案例(特别是教育技术应用方面的教育科研成果案例)理解在教学应用中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初步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行动研究法,并引导学员在课后利用网络资源作进一步的学习和延伸。

3.重视成人学习者的经验及特点,让学员尝试自拟访谈表或调查表,来获取他人的反馈意见,并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他人的建议。

4.培训的反思和评价要强调是对整个培训过程的反思,要求学员关注培训的理念、方式以及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教学和个人发展的影响。

附录:各主题教学活动举例

一、培训的准备(3学时)

(一)师生互动1

1.培训讲师与学员的自我介绍与相互认识。

2.了解培训的方式及主要内容。

3.回顾初级培训中自己的收获,本级培训应该注意的问题,并做记录。

(二)师生互动2

1.结合教学设计案例,分析并回顾教学设计过程模式,概括其中的关键环节。

2.典型培训案例观摩,分析当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中的问题和误区。

3.基于案例,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内涵、实施原则与途径。

(三)自主活动1

1.检查培训中用到的相关软硬件。

2.建立作业文件夹,检查作品档案袋。

3.下载并安装交流工具,掌握运用交流工具与他人交流的方法,尝试运用交流工具与讲师及学员进行交流,形成运用工具与人交流的意识和习惯。

4.思考各自的选题,用文字编辑工具记录下来,存入自己的作业文件夹。

(四)小组活动

1.形成学习小组,为小组命名,组内形成交流、共享、互帮互助的意识。

2.小组观摩案例,分析与讨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中的问题和误区,以及解决的策略,并作为小组活动记录中的一项内容保存到作业文件夹中。

3.小组内部交流初级培训中协作学习的经验与不足,商讨解决的策略并做记录。

4.在小组内介绍各自的选题意向,并征询小组成员的意见。

5.完成此次小组活动记录文档。

(五)自主活动2

1.参考本主题提供的小组活动评价模板、小组活动中的个人行为评价模板,评价此次培训中的小组活动及个人活动。

2.记录下小组活动中的收获与心得,并将小组活动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也记录下来,保存在个人文件夹中。

3.反思本主题的培训,完成培训日志。

二、教学前期分析(5学时)

(一)师生互动

1.讨论和分析教学目标、学习目标、教育目标的概念。

2.了解加涅、布卢姆等教学目标分类理论,结合新课程标准中本学科不同年段的教学目标,理解三维目标的意义。

3.观摩若干教学目标分析案例,理解和掌握1~2种常用教学目标分析方法。

4.观摩若干教学内容分析案例,了解教学内容组织的策略。

5.讨论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哪些不同的特点。

6.观摩、比较若干教学过程实录(相同的教学内容),讨论学习者主要特征因素分析对教学的影响。

7.了解学习者起点能力、认知结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风格等特征因素分析的常用方法。

8.讨论信息技术会对学习者的学习心理、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产生的影响。

(二)小组活动

1.在经验反思和案例观摩、讨论的基础上,回顾教学设计的概念、作用以及主要环节,重点反思教学设计及其前期分析环节的作用。

2.观摩教学目标阐述案例,反思初级培训的实践,在小组内讨论科学、具体阐述教学目标的注意事项。3.讨论某一教学设计方案中学习目标部分存在的问题,并作修改。

4.观摩学习者特征分析案例,反思初级培训的实践,讨论在日常的教学设计实践中如何落实学习者特征分析。

5.讨论某一教学设计方案中学习者特征分析部分存在的问题,并作修改。

6.在小组内共享各自对学习目标的阐述,并征询其他小组成员的意见,记录小组成员的建议。

(三)自主活动

1.用层级法或归类法分析选定任务的教学目标,科学、具体地阐述选定任务的教学设计方案中的教学目标部分,并及时保存到作业文件夹中。

2.运用学习者起点能力、认知结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风格等特征因素分析的常用方法,对所任教的学生进行分析,利用知识可视化工具分析学习者的认知结构,阐述选定任务的教学设计方案中的学习者特征,及时保存作业文件夹中。

3.基于小组成员的反馈意见,思考并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方案中的前期分析部分。

4.记录下小组活动中新的收获与心得,并将小组活动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也记录下来,保存在个人文件夹中。

5.反思本主题的培训,完成培训日志。

三、教学模式与策略选择(8学时)

(一)师生互动

1.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主要模式及其优缺点,讨论不同学科在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时的重点、难点和技术支持。

2.了解常用的授递策略、组织策略和管理策略。

3.了解常见的教学模式和策略分类方法。

4.观摩案例,理解若干常见教学策略的内涵、适用条件以及实施中的注意事项。

5.结合案例,讨论能够分别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和策略。

6.结合案例,讨论并归纳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在实施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二)小组活动1

1.反思与讨论在初级培训和教学实践中对于教学模式、策略选择和运用的困惑与问题。

2.了解国内外比较有影响的教育技术项目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比较国内外教学模式的异同。

3.列举各自了解的教学模式和策略。

4.常用模式与策略的体验,如角色扮演活动等,讨论并列举4~5个适用于这些教学模式与策略的教学实例,以及实施中应该注意的问题。5.案例观摩,分析、讨论若干常用教学策略实施的有效性以及改进方法。

(三)自主活动1

1.列出常用的课程模式和策略,并各列举2~3个应用这些策略的实例。

2.选择选定任务的教学模式和策略,并在此基础上规划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活动,以形成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用文字编辑工具记录下来并保存在个人作业文件夹中。

3.在小组内介绍各自选定任务中所选择的教学模式与策略,并征询其他小组成员的意见,记录组员的建议。

(四)小组活动2

1.讨论教学模式与策略的选择如何体现与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分析的一致性。

2.结合案例和自己的教学设计方案,讨论如何在教学设计中体现现代教育教学观念和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内涵如何有效落实,将讨论的结果加以记录,保存在作业文件夹中。

(五)自主活动2

1.记录下小组活动中新的收获与心得,并将小组活动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也记录下来,保存在个人文件夹中。

2.反思本主题的培训,完成培训日志。

四、研究性学习的设计(5学时)

(一)师生互动

1.观摩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方案的完整案例。

2.了解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方案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

(二)自主活动1

1.选择一个研究性学习主题。

2.根据模板初步完成一份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方案(简案)。

(三)小组活动

小组内展示各自的设计方案,并听取成员的反馈意见。

(四)自主活动2

1.基于小组成员的反馈意见,优化修改自己的设计方案,并保存在个人作业文件夹中。

2.记录下小组活动中的收获与心得,并分析小组活动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也记录下来,保存在个人文件夹中。3.反思本主题的培训,完成培训日志。

五、教学资源素材收集与加工(8学时)

(一)师生互动1

1.初级教程中的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相关知识回顾。

2.结合所给案例,分析并概括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教学资源所具有的各种教学功能与作用。

3.观摩收集各种类型的教学资源的案例,分析案例中所包含的资源类型,并能做出正确的评价。

(二)自主活动1

1.基于以上的学习活动,思考选定任务所需的资源类型,并制定资源应用计划表。

2.收集资源的方法的回顾。

3.资源收集的常用软件和常用技术的介绍(涉及到动画下载,流媒体下载等)。

4.基于自己的选题,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收集基于教学设计的多媒体素材。

(三)师生互动2

1.初级教程中的素材文件管理的相关知识回顾。

2.培训讲师结合案例,分析各种资源管理方法的利弊。

3.给出问题情境,让学员掌握各种资源管理方式。

(四)小组活动

1.回顾多媒体素材的评价方法。

2.学习处理和加工音频、视频、图片、图像的软件。

3.使用多媒体素材处理和加工软件,对所收集的各类资源素材进行加工处理,使其能更好地用于课程。

4.在小组内展示处理过的各类资源素材,征询小组成员的意见。

5.基于小组成员的反馈意见,修改自己的资源素材。

(五)自主活动2

1.记录小组活动中的收获与心得,并将小组活动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也记录下来,保存在个人文件夹中。

2.反思本主题的培训,完成培训日志。

六、教学资源的集成与整合(10学时)

(一)师生互动1

1.回顾课件的分类及其适用条件,回顾课件开发平台的特点。

2.观摩网络课件案例,分析其基本组成及其特点。

3.初步掌握网页编辑工具对教学资源进行开发与整合的操作方法。

(二)自主活动1

1.进一步掌握网页编辑工具的使用,深化有关技术(比如音频、视频、源代码)。

2.根据选定任务的教学设计方案和资源应用计划表,利用网页编辑工具开发配套的网络课件。

(三)小组活动1

1.回顾多媒体课件(尤其是网络课件)的评价方法,小组拟定课件评价量表。

2.在小组内展示各自的网络课件,小组集体评议每一位成员的网络课件,记录小组成员的意见,根据意见优化各自的网络课件。

3.压缩并上传网络课件。

(四)师生互动2

全班汇报展示作品,并对每个作品(主要是网络课件)进行评比和评价。

(五)小组活动2

1.讲师讲授,了解各学科常用的软件和平台,如仿真实验室等。

2.小组内分类调研,针对各个学科总结出常用的软件和平台及其适用条件,并共享到网络论坛中。

3.结合正、反两面案例引导学员讨论如何综合应用多种技术手段来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六)自主活动2

1.记录下小组活动中的收获与心得,并将小组活动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也记录下来,保存在个人文件夹中。

2.反思本主题的培训,完成培训日志。

七、教学过程的组织与实施(3学时)

(一)师生互动

1.常见教学组织形式的定义、特点与应用方法。2.观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实施案例。

3.阅读相关材料、观摩案例、实际操作练习,熟悉常见的信息化教学环境。

4.基于案例,概括常用的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教学组织、调控与管理方法。

(二)自主活动1

1.结合所提供的案例,分析其教学过程所用的组织形式。

2.在完成了上一步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概括常见教学组织形式的定义、优点、缺点、适用条件等,并填写教学组织形式对比分析记录表。

3.思考选定任务的教学设计中采用了哪些教学组织形式,在反思记录表中填写采用这些教学组织形式的原因。

4.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概括归纳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教学组织、调控与管理方法及其他相关方法,填写在《个人整合实施方法记录表》中。

(三)小组活动

1.小组内共享各自的教学组织形式对比分析记录表,相互补充并完善,形成一份小组作品——《教学组织形式对比分析记录表》。

2.在小组内交流各自教学设计方案中所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及其原因,并征询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把组员对自己的建议记录下来。

3.结合案例讨论网络教室、语音教室等使用与管理方法,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并形成小组作品——《信息化教学环境的使用与管理规定》。

4.结合提供的整合案例,概括出教学过程中所用到的组织、调控与管理策略记录在《整合实施方法分析表》中。

5.将《个人整合实施方法记录表》在小组内共享,并结合《整合实施方法分析表》,形成小组作品《常用整合实施方法表》。

6.将小组作品上传以便全班共享。

(四)自主活动2

1.阅读各小组共享的《教学组织形式对比分析记录表》,结合小组成员对自己教学设计中教学组织形式所提出的建议,确定选定任务的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组织形式。

2.阅读各小组共享的《常用整合实施方法表》,思考选定任务的教学设计方案中应用到哪些实施方法。

3.运用可视化工具将选定任务的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组织形式、实施过程中用到的组织、调控与管理方法描述出来,形成文档保存在个人文件夹中。

4.阅读各小组共享的《信息化教学环境的使用与管理规定》相关的补充文档,形成能为己所用的《常见信息化教学环境的使用与管理规定》,保存在个人文件夹中。

5.记录小组活动中的收获与心得,并将小组活动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也记录下来,保存在个人文件夹中。6.反思本主题的培训,完成培训日志。

八、对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评价(6学时)

(一)师生互动1

1.组织讨论:教学评价的分类及其意义。

2.通过培训讲师引导,结合材料阅读和案例学习,深入理解教学评价的分类及其意义。

3.结合案例,学员自主学习相关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的设计方法,比如档案袋评价、访谈、问卷调查等。

4.讨论教学中常用的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的设计方法及其适用条件。

(二)小组活动1

1.讨论常用的教学统计软件及其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2.依据提供的案例,小组学习表格处理软件的常用统计分析方法。

(三)自主活动1

1.在参考案例和经验反思的基础上,应用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的相关方法,设计选定任务的学习效果评价工具。

2.听取组员建议后,对学习效果评价工具进行修改,并完善教学设计,保存在个人作业文件夹中。

(四)小组活动2

1.讨论常用的教学统计软件及其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2.依据提供的案例,小组学习表格处理软件的常用统计分析方法。

(五)师生互动2

1.征求学员的意见,采取小组推荐或者是随机抽取等方式,在全班展示部分学员的教学设计作品。

2.引导学员对展示的教学设计作品进行合理评价。

(六)自主活动2

1.记录小组活动中的收获与心得,分析小组活动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保存在个人文件夹中。

2.反思此次培训活动,完成培训日志。

九、总结与提高(2学时)

(一)师生互动 1.结合案例,介绍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和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2.组织讨论: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一步学习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和开展教育科学研究?

3.结合案例和资源,学员自主学习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内容。

(二)小组活动

1.组内讨论、全班共享,如何把此次培训活动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工作中。

2.列出你仍有的困惑,与小组成员、培训讲师进一步讨论、交流。

3.听取小组成员、培训讲师对自己本次培训的评价,吸收有效建议。

(三)自主活动

1.检查自己的学习成果。

2.反思整个培训过程,完成反思文档。

3.检查自己在培训的各模块中任务达成情况与存在的问题,完善自己的培训日志。

4.评价本次培训活动,提出培训意见。

第二篇:中小学中级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中小学中级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感谢中小学中级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给我搭建的这一学习的平台,让我有机会再次来充实和完善自己。回首两个月来的培训,真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效果明显。培训中助学、学员围绕专题进行的各种活动、学习等,无不使我心中充满无言的感激。这次的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助学的帮助,又有学员的必修作业、选修作业,还有在线研讨等学习方式。培训教育,对我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我会将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打包,再慢慢的咀嚼、消化,进而将这些“高营养”的知识“大餐”内化为我学习的动力,教学的资本。培训只是一个手段,一个开端。对于培训给我的清泉,我要让它细水长流。培训给我补了元气、添了灵气、去了娇气,焕发出无限生机。学习,思考背后,我感到更多的是责任,是压力,真正感到教育是充满智慧的事业,深刻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今后我会学以致用,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及时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出谋划策,让培训的硕果在教育事业发展中大放光彩!作为一名中青年教师,我在教学管理的能力上,还需要继续学习,积累经验。“培训”它是一个宝,通过本次的学习,我知道了如何利用学的知识适用于工作当中,进行实践,从实践当中学会反思。在教育教学路上,我们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工作经验,虽然学习很繁忙,但是能在这样充实的时间里学习也是一种享受。

第三篇:中小学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总结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总结

史子新

2012年6月19日至6月24日,我有幸参加了甘肃省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学习,本次培训由甘肃省广播电视大学承接,邀请甘肃省教育技术能力专家组成员魏友松承担授课任务。经过几天的辛苦学习,无论在教学和学习的理论水平、计算机操作水平、教育教学的理念、教学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及评价等方面都有了重要的转变,收获很大,受益匪浅,对现在和今后的教育教学有较大的指导和帮助。现总结如下:

1.提高了信息技术的素养,教育信息技术也是一门科学,更要研究,教师要成为研究者,研究教育教学的规律与教育信息技术的整合,同时,我也认识到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育信息技,信息技术使老师面临着如何成长,如何应对新的问题。通过此次培训,让我认识到,学会把信息技术应用在学科教学中能使自己的教学过程条理清晰,直观形象,学生明白易懂,特别是教学流程图让教学过程更加明朗化,为我的教学增添了光彩,使我对课程发展、教育信息技术有了新的认识。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作用,对于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

2.掌握了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知识、研究方法,教学媒体选择和使用方法,学习媒体素材的加工和获取方法,掌握了信息 1

检索加工利用方法、授导型和探究型教学设计的模式、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包括前期分析、确定目标、制定策略、选择资源、确立步骤、分析评价),教学资源与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基本概念,教学设计的实施与评价反思等。

3.具备了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特点及教学条件有效的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具备了收集、甄别、整合、应用于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源加以优化教学环境的能力,具备了在教学中对教学资源、学习活动、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能力。

4.本次培训采用网络学习、小组合作的形式,时间空间灵活,给人轻松自由的选择学习时间带来了方便,特别适合边工作边学习的人。通过在线讨论的方式进行,这一点也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在线讨论中,不但解决了老师布置任务,而且解决了平时教学中的困惑,以及大家在培训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同小组的互相沟通,互相帮助,最后经过小组互评,共同完成这次培训,小组成员也可以在全班讨论区发表个人意见,这样提高了小组成员的参与度。

5、学习内容非常实用,从计算机基础操作,如文档编辑,数据的统计处理,演示文稿制作,多媒体素材的获取、加工方法等,如何利用网络搜索信息的方法和技巧,教学设计基本方法等基本技能开始培训,并结合大量中小学实际教学案例,特别是教学各环节的具体设计与处理,word中的修订功能用于电子作业的批改,excel中公式与函数用于成绩统计与分析,上网查找资源和一些软件的学习和使用,又为教师深入开展教科研、更多的获取资料、展示成果提供了帮助。

6.矫正了观念的偏颇。以前一提到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就把它同信息技术培训等同起来,经过这次培训明白了教育技术是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现代教育技术首先致力于以科学观来考察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设计教学策略,力求发挥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通过优化教学过程来获得尽可能理想的教学效益。

通过自身参实践,对多媒体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与本学科课程整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与课件资源开发的思路和方法及整个过程都有了亲身的体验,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以及教学管理中的具体运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与实践,这是一次实用性非常强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优秀的案例给了我示范,坚实的理论给我教学的动力,把这次培训所学到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带到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我培训的目的和收获。

第四篇:中小学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总结

中小学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总结

中小学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总结1

我有幸参加了本期“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在为期50天的培训中,按照培训课程要求,采取“集中培训、网络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作为学员的我,通过认真收看视频教学,听取辅导员讲授,做好学习笔记、积极参加班级交流和互评。通过培训学习,使我对现代教育技术理念得到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一、感受

通过此次培训,我更清楚地知道了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所提出的要求。我们要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从事的教育工作,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地总结自己的得失,提高认识,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教育发展对我们教师的要求。网络研修,好处多多。可以说网页学习的即时性,有利于我自主安排学习,减少了工作与学习的矛盾。可以说网页学习的快捷性,有助于我提高学习和实践应用的效率。可以说网页学习的互动性,有助于我和众多教师及时学习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学习内容非常实用,像多媒体演示文稿制作在现今的现代化教学中经常使用,上网查找资源和一些软件的学习和使用,又为教师深入开展教科研、更多的获取资料、展示成果提供了帮助。本次的学习给我感受最深的是,我觉得本次学习重要的不是学技能,学模式,而是学一种思想,一种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学习为主的思想,一种教师必须具备的先进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更加注重用未来教育的先进思想武装每一位学员的头脑,从而达到使思想和技术融为一体,使信息技术和其他课程有机整合,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的目的。

二、收获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首先应该具备的就应该是全面系统的学科本位知识。以往,我只是研读一些与教材有关的资料,习惯于积累一点一滴的知识素材。现在,有培训学习网页了。在这里所有的学习内容一目了然,科学系统,有标可依,有律可循,学习起来方便至极。这个学习页面的课程设置,突现了以学科为基础,以问题为中心的特色。在这个学习页面上,通过老师引领,帮助我进一步领会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让我对数学教学有了深入的理解与思考;通过参与学习、反1

思体会,帮助我认识并掌握了数学教学的新方法、新手段,并且能够有效地运用到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去

总之,能参加本次培训我感到非常的幸运,学习了全新的教育理念,也积累了许多新的知识和经验,更重要的是陈旧教育观念更新和全新教育理念确立的过程。不仅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明白了怎样才能将先进的教育技术合理地融入自己的教学中,使之转化为教学工具,以进一步吸引学生激励学生,在拓展自己教学创造力的同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在教学实践中,能自觉地把全新的教学设计理念运用到学科教学中,并加以创造性的应用,真正将信息技术整合于学科教学之中,更好地为乡村教育事业服务。

中小学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总结2

通过本次培训,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提高自身教育技术能力迫在眉睫。网络、计算机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他们与学科之间的深刻联系,它们为教学创造的不一般的教学环境,这都是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的重要所在,信息技术改进课堂教学也会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必要出路。

这次的培训课程主要是分为了八个模块,每一模块的学习都使我受益匪浅。其中第四模块和第六模块的学习使我印象最为深刻。第四模块设计研究性学习,这一模块主要是在单元设计中设计一堂研究性学习的课。通过学习这一模块,让我学习到如何更好的设计一堂研究性学习的课。这也是我以前在教学过程中的弱点。通过学习我也分析出了我的研究型课堂不成功的原因,首先我应该把一些准备的任务放在课前让学生进行;再次就是在课堂中我应该主要以学生为主体来进行,如果我再讲一些东西肯定会影响学生设计的时间;最后就是我没有注意我这堂课与其他课程的整合。知道了这些原因我想在我以后的课堂中加以改进肯定会有好的效果。第六个模块设计单元学习评价。评价对于我们的课堂来说是必不可上的,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因此如何设计课堂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学习了这一模块我也认识了更多的有关信息化教学评价的方法,如:电子档案袋、量规、概念图等,其中让我最喜欢的就数“量规”了。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将量规与作业分析等评价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可以有效降低评价的主观随意性。应用量规,可以由教师评价学生,也可以学生自评或互评。如果事先公布量规,对学生学习还会起到导向作用。

在培训中,明白了把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整合,可以改变陈旧的教材观和教学观,改变教学环境、手段和方法,变革教学模式,也有利于面向全体同学,有利于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改变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手段,更快,更好地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通过这次培训,不仅学到很多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增进了和其他学校教师之间的交流。大家坐在一起畅所欲言,互相讨论,交流,把自己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让老师来帮助解决,这样使得相互之间都得到了学习,巩固知识的机会,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同时也希望今后能多举办一些这样的培训,因为计算机知识更新是很快的,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掌握最新的知识,把工作做得更好。在工作中,我要利用所学到的计算机知识,设计课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取得更好的成绩。

培训的时间有限,只能将我们领进教育技术这扇大门里,至于门的背后究竟隐藏了怎样的风景,每个人又能看到多少美丽的风景,这就需要靠每一个人各自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去努力探索了。我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将教育技术学以致用,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技术知识,提高自己运用多媒体的能力,成为一名不断学习不断发展的教师。让我们的教育技术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发挥更大的作用,也让我们通过这次培训在教育的道路上走的更快,走的更好。

中小学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总结3

一个月的教育技术中级培训结束了,在感慨初级培训对教学的影响的同时,更感受到了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文化载体,正在深刻地改变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在这次培训中,知道了从编写教学设计方案到选择教学所用到的教学媒体;从理解和熟悉信息化教学资源到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收信与处理;从教学资源的集成与开发到形成完整的教学设计成果;从教学设计的实施评价反思到体验单元教学设计等,学会了很多东西。

这次培训提高了对教育技术的认识,进一步更新了教育观念,掌握了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培训中,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提高自身教育技术能力迫在眉睫。网络、计算机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他们与学科之间的深刻联系,它们为教学创造的不一般的教学环境,这都是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的

重要所在,信息技术改进课堂教学也会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必要出路。

二、在培训中,老师的课堂生动有趣,思维活跃,着力培养学员们的合作意识。特别设立研讨小组,既有趣又能激发大家的创新思维,迅速树立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为后续培训打下基础。学习领会了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课堂开放气氛轻松。各组员可以自由的发表自己的意见。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教学规律。在这里我们见识了很多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鲜活的案例,在集体讨论和辅导老师的点拨下,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信息技术对现代教学产生的重大意义,了解了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优化方法,学习了如何规划主题单元设计,深知合理的规划有助于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对我们今后的教学活动有很大帮助,可以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对所任教的学科进行单元规划设计,梳理教学思路,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三、在培训中,明白了把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整合,可以改变陈旧的教材观和教学观,改变教学环境、手段和方法,变革教学模式,也有利于面向全体同学,有利于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改变教师的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手段,更快,更好的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

通过这次培训,我看到了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学习过程结束了,学习任务还很艰巨,今后的教学岗位上,我一定努力学习、扎实工作,把所学到的教育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教师,真正让教育技术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发挥更大的推动作用。

二、学后反思与总结

(一)在共同学习中一起成长感动于我们的专家团队和所有参与全过程学习的教师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学习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了新的理念。在与专家交流的过程中,在与其他教师的研讨中,学习了他们忘我的学习精神,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对事业不断追求的精神。

(二)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

感谢领导为我们提供的学习机会,让我们再一次经历学习的过程,让我们接受新理念的洗礼,让我们自主的寻求课堂教学的新方法,探索“决胜课堂”的新内容。通过学习我了解了中观教学设计的思想,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逐步研究如何把课堂教学延伸到生活中去,拓宽学生的视野,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把“研究性学习”作为我们今后教学的发展方向。改变传统的评价学生的方式,利用“评价量规”来更好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每一个学生都充满了信心,全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在学习中展示自己的才华。此次学习为我们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心将为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动力。

教育技术的培训学习已经结束,但我觉得新的学习任务才刚刚开始,在新理论的指导下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必将有所变化,我们的教学思路将更加宽广,我们的教育信念将更加坚定。

中小学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总结4

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已经接近了尾声,通过这次培训,提高了我对教育技术的认识,进一步更新了教育观念,掌握了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可谓是收获颇丰。我体会到了以下几点:

一、在培训中,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提高自身教育技术能力迫在眉睫

网络、计算机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他们与学科之间的深刻联系,它们为教学创造的不一般的教学环境。在高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不能只停在原有知识的认识上,要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不断充实自己。现在的学生更是聪明,他们不仅能在学校里学习知识,还能通过电视、网络等多种途径学到更多的知识。因而,教师必须有一种超前意识。

二、在培训中,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信息技术对现代教学产生的重大意义

了解了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优化方法,学习了如何规划主题单元设计,可以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对所任教的学科进行单元规划设计,梳理教学思路,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化解了平日教学中的不惑、不解。平日教学中对单元教学设计,单元教学实施、单元评价、研究性学习,主题问题,专题问题搞不清楚,通过学习解决了这些问题。同时对于计算机的操作问题有了进一步提高。

三、在培训中,明白了把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整合

可以改变陈旧的教材观和教学观,改变教学环境、手段和方法,变革教学模式,也有利于面向全体同学,有利于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改变教师的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手段,更快,更好的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通过这次培训,我看到了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学习过程结束了,但学习还在继续,今后,我会把所学到的教育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到电子商务专业的教研教改中。

四、在培训中,让我在分析案例中学会了追求

我们有过太多的分析经历,对教材的分析,对教学目标的分析,对学生的分析,对重难点知识的分析等,而缺少对案例的分析。从第二模块计算机与课程整合,从这些案例分析中,让我学会了如何分析案例,促进了学习和教学能力的提高,更让我学会了追求。教育技术是一种创造,更是一种追求,从教育教学实际开始,从学生需求出发,才能创造好的教学方式,有效的教育方法。

通过学习我了解了要把“研究性学习”作为我们今后教学的发展方向。改变传统的评价学生的方式,利用“评价量规”来更好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每一个学生都充满了信心,全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在学习中展示自己的才华。

教育技术的培训学习已经结束,但我觉得新的学习任务才刚刚开始,在新理论的指导下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必将有所变化,我们的教学思路将更加宽广,我们的教育信念将更加坚定。

中小学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总结5

今年六月,我有幸参加了区进修校组织的学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开始的时候自认为学习会是枯燥乏味的,对自己信息技术能力持怀疑态度,担心完不成任务。但是,在短短的8天培训中,我深深感到紧张而又充实。

培训中,主讲教师依据每个单元的学习任务,设计主要问题,讲解重点内容,各组学员依据案例分析表中的要点问题自学教材、探究问题、相互讨论。通过培训,我真正明白了“教育技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设计”等概念。也使自己认识到,教师必须将先进的教育理论、学科资源与先进的教学设备有机的结合,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资源进行整合,这是每位教师必备的教育技术能力,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也看到了未来的发展趋势。正是有了这次学习的机会,使我对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育思想的转变带来很大的启发。

我认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应该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技术,二是能力。有了技术,不等于有了能力,有了能力不等于有了技术。只有技术与能力有机结合,才能充分在教育教学中发挥巨大作用。因此在培训时,不管是信息技术教师还是学科教师,都要注意更新知识和理念。

信息技术教师有技术,重操作。学科教师有学科经验和能力;信息技术教师(不是全部)缺乏对学科的深入研究,缺乏驾驶能力,能力有待加强;学科教师(也不是全部)缺乏技术,创意不能实现。信息技术教师要努力使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学科教师要努力把自己的学科能力通过信息技术表现出来。通过培训,不管是信息技术教师还是学科教师要把应用教育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作为中小学教师必备的一项重要能力。

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学校的具体环境,在很多学校,特别是广大的农村学校,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仅为低层次的应用,而没有深入到教学过程、教学资源中去,没有起到优化教学过程的作用,缺乏与学科真正科学、有效地整合。我们看到,教师基本的信息素养已经不再是主要的技术应用障碍,问题在于怎样将已经掌握了的基本的技术操作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特别是信息化的教学实施,更是技术整合的薄弱环节,这也是教师信息化专业发展着重解决的问题。

随着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一系列工程的实施,学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社会关注教育信息化的重心也由基础环境建设转向应用绩效。教师作为教育的实施者和教育改革的参与者和执行者,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如何应用教育技术开展教学,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直接影响教育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此次培训以任务驱动为主线,以“模块-活动-步骤”的形式逐级细化来组织学习过程,依托于案例分析与理论渗透,通过对案例的解读、分析、评价等活动实践和体会相关教学理论,在案例分析中学习理念,在实践活动中渗透技能,并注重教育技术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培训强调了活动参与、理论联系实际、案例观摩和体验及过程性评价与信息反馈。在实际的培训教学过程中,参训教师不再是单纯被动的学习承受者,而是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参与教学案例的分析,参与教育理论的研讨,参与课程教学的设计,并走上讲台向其他学伴讲解自己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思路,在培训中既收获了作为“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技能,也体会到了作为“学习的主体”的角色感受。通过培训,使学员对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不仅在培训中学习到了信息技术技能应用,同时也掌握了一定的教学设计及实施教学的方法,对今后的教学实践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下一步全面启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对广大教师而言,通过“继续教育”等各种渠道的学习,他们对于各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并不陌生,但却因为对理念具体如何操作,怎样用于实践存在疑虑而难以转变陈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信息技术培训解决了技术层面的问题,而抛开学科规律谈应用,脱离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就不能做到真正地有效应用。让教师回归到工作本位,应用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设计教学内容和过程,把信息技术和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实践,提高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才能真正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则是解决“如何教学”的问题,以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为目标,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念、模式和方法具体化,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在实践活动中形成能力,达到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社会责任四个能力维度的全面发展。使教师掌握以教学设计为主要内容的有效的、可操作的策略与方法,并且学以致用,能够针对具体的学科,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问题,新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主动地学习,也依赖教学设计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激发学生思维,培养个性化的创新人才。

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各教学模块的活动,从教学实践中提炼的案例,均体现了教学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并且突出了混合学习思想的教学设计,特别是授导型教学设计和探究型教学设计。被培训的教师通过协作、交流操作实践信息化环境下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方案,并选择、加工或开发这个方案中所需要的媒体和资源。通过这项真实任务的完成,使教师们了解并初步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在完成学习任务、形成学习成果的过程中,体会教育技术对教学的支持作用,加深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在任务驱动、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信息化环境下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变化。

此次培训,它让我站在更高的层面看教材,也有利于我更好地把握课程要求,进行比较完美的教学设计。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更加努力,将所学到的知识充分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实践中。而且要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

中小学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总结6

20xx年6月19日至6月24日,我有幸参加了甘肃省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学习,本次培训由甘肃省广播电视大学承接,邀请甘肃省教育技术能力专家组成员魏友松承担授课任务。经过几天的辛苦学习,无论在教学和学习的理论水平、计算机操作水平、教育教学的理念、教学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及评价等方面都有了重要的转变,收获很大,受益匪浅,对现在和今后的教育教学有较大的指导和帮助。现总结如下:

1.提高了信息技术的素养,教育信息技术也是一门科学,更要研究,教师要成为研究者,研究教育教学的规律与教育信息技术的整合,同时,我也认识到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育信息技,信息技术使老师面临着如何成长,如何应对新的问题。通过此次培训,让我认识到,学会把信息技术应用在学科教学中能使自己的教学过程条理清晰,直观形象,学生明白易懂,特别是教学流程图让教学过程更加明朗化,为我的教学增添了光彩,使我对课程发展、教育信息技术有了新的认识。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作用,对于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

2.掌握了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知识、研究方法,教学媒体选择和使用方法,学习媒体素材的加工和获取方法,掌握了信息检索加工利用方法、授导型和探究型教学设计的模式、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包括前期分析、确定目标、制定策略、选择资源、确立步骤、分析评价),教学资源与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基本概念,教学设计的实施与评价反思等。

3.具备了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特点及教学条件有效的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具备了收集、甄别、整合、应用于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源加以优化教学环境的能力,具备了在教学中对教学资源、学习活动、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能力。

4.本次培训采用网络学习、小组合作的形式,时间空间灵活,给人轻松自由的选择学习时间带来了方便,特别适合边工作边学习的人。通过在线讨论的方式进行,这一点也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在线讨论中,不但解决了老师布置任务,而且解决了平时教学中的困惑,以及大家在培训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同小组的互相沟通,互相帮助,最后经过小组互评,共同完成这次培训,小组成员也可以在全班讨论区发表个人意见,这样提高了小组成员的参与度。

5.学习内容非常实用,从计算机基础操作,如文档编辑,数据的统计处理,演示文稿制作,多媒体素材的获取、加工方法等,如何利用网络搜索信息的方法和技巧,教学设计基本方法等基本技能开始培训,并结合大量中小学实际教学案例,特别是教学各环节的具体设计与处理,word中的修订功能用于电子作业的批改,excel中公式与函数用于成绩统计与分析,上网查找资源和一些软件的学习和使用,又为教师深入开展教科研、更多的获取资料、展示成果提供了帮助。

6.矫正了观念的偏颇。以前一提到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就把它同信息技术培训等同起来,经过这次培训明白了教育技术是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现代教育技术首先致力于以科学观来考察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设计教学策略,力求发挥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通过优化教学过程来获得尽可能理想的教学效益。

通过自身参实践,对多媒体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与本学科课程整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与课件资源开发的思路和方法及整个过程都有了亲身的体验,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以及教学管理中的具体运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与实践,这是一次实用性非常强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优秀的案例给了我示范,坚实的理论给我教学的动力,把这次培训所学到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带到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我培训的目的和收获。

第五篇: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心得体会

东乡县果园中学——孔金忠

今年我有幸参加了本校举办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的学习,通过学习,我明白了网上学习的重要和快捷。在培训学习中,我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明确了厚实文化底蕴、提高专业素养的重要性,提高了思想认识、提升了学习理念、丰富了专业理论,现总结如下:

一、通过培训,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认识。

通过此次培训,我更清楚地知道了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所提出的要求。我们要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从事的教育工作,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地总结自己的得失,提高认识,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教育发展对我们教师的要求。网络研修,好处多多。可以说网页学习的即时性,有利于我自主安排学习,减少了工作与学习的矛盾。可以说网页学习的快捷性,有助于我提高学习和实践应用的效率。可以说网页学习的互动性,有助于我和众多教师及时学习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通过培训,提升了现代教育技能。

原来,我对于计算机方面的操作只是停留在一些基本的层面上,例如在文档中完成一些文稿的撰写。通过经常光顾我们的国培学习网页,如今,我已经能够熟练的利用计算机,进行各种方式的操作,编辑出自己较理想的电子稿件。在培训中学习网页,填补了我计算机操作知识的空白。

三、通过培训,夯实了专业知识基础。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具备的就应该是全面系统的学科本位知识。以往,我只是研读一些与思想政治有关的资料,习惯于积累一点一滴的知识素材。现在,有培训学习网页了。在这里所有的学习内容一目了然,科学系统,有标可依,有律可循,学习起来方便至极。这个学习页面的课程设置,突现了以学科为基础,以问题为中心的特色。在这个学习页面上,通过老师引领,帮助我进一步领会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让我对高中语文教学有了深入的理解与思考;通过参与学习、反思体会,帮助我认识并掌握了语文教学的新方法、新手段,并且能够有效地运用到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去。

孔金忠

2013.1.13

下载中小学教学人员(中级)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大纲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小学教学人员(中级)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大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我市中小学、幼儿园老师已经通过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培训,初步感受到了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内容、培训的方式、学习方法、以及......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心得体会

    参加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学习,我明白了网上学习的重要和快捷。通过认真学习、反思,我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有了更深入的熟悉,明确了厚实文化底蕴、进步专业素养的重......

    广东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中级培训

    各位学员: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参与本期教育技术中级培训,本期培训采用网络远程学习方式,培训时间为40天。培训时间从2011年9月16日开始至2011年10月25日结束(部分地市时间可能有微......

    《中小学教学人员(初级)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大纲》(样例5)

    《中小学教学人员(初级)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大纲》 一、编制和使用说明 1.本大纲依据《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中对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的要求编制。 2.本大纲是教育技......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中级远程培训心得体会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中级远程培训心得体会 我有幸参加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中级远程培训的学习。通过学习,我明白了网上学习的重要和快捷。在培训学习中,我对新课程改......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中级培训参考资料

    一、单选题。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中级培训参考资料。 1、你在互联网上搜索到了很多与教学相关的资源,现希望将该网站的网址保存下来,以便日后使用。以下方法中最......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中级远程培训心得体会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中级远程培训心得体会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中级远程培训>心得体会我有幸参加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中级远程培训的学习。通过学习,我明白了网上......

    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总结

    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总结 一个多月的自主远程学习,我对本次中级培训共计8个模块有了较好的掌握与初步应用,在计算机操作水平、教育教学的理念、教学过程的设计、开发及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