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教案狂欢节的最后一天 教学过程

时间:2019-05-12 17:01: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4 教案狂欢节的最后一天 教学过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4 教案狂欢节的最后一天 教学过程》。

第一篇:4 教案狂欢节的最后一天 教学过程

《狂欢节的最后一天》

一、作者及其作品简介

埃迪蒙多·德·亚米契斯,是意大利民族复兴运动时期的爱国志士,意大利著名儿童文学家。十六岁加入摩德纳军事学院,开始他的军旅生涯,二十二岁发表处女作《军营生活》。成名作是小说《卡尔美拉》,代表作《爱的教育》是他的顶峰之作。《爱的教育》被认为是意 大利人人必读的十本小说之一,是世界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的名著,被各国公认为最富爱心和 教育性的读物。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具有代表性的欧洲系列丛书》。被译成数百种文 字,至今销量已超过一千五百多万册,成为世界最受欢迎的读物之一。

二、字词积累

铙钹 náo bó 投掷 zhì 哐啷 kuāng lāng 帽盔 kuī

三、朗读思考

1.“狂欢节的最后一天”发生了什么“悲惨”的事情?事情的结果是怎样的? 2.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这些人有哪些特点? 明确:狂欢节的圣卡罗尔广场,游行马车中的一位绅士收留了一位走失的女童,并最后成功将孩子交还给无比着急的母亲;

绅士—善良有爱心;女童—天真无助;母亲—母爱浓烈;游人—热心

四、解读课文

狂欢节最后一天是怎样一种情况?为什么作者要着力描述狂欢节最后一天的热闹非凡甚至疯狂的节日氛围呢? 明确:装饰华丽、热闹非凡、人潮涌动、锣鼓喧天;为下文女孩之所以走失,以及女孩母亲之所以那么心急担心孩子被拐走、被踩死埋下伏笔。)

五、人物分析

1.文中是如何刻画母亲这一角色的?请找出一些相关语句,细细品味。

例:6,7,12自然段——果然不出所料,广场对面的尽头有一个女人发疯似的用胳膊狠挤猛推,终于挤出 了一条通道,声嘶力竭地号叫:“玛丽娅!玛丽娅!我丢了女儿!别人把她拐走了,人家把 她踩死了!”

明确:动作描写、语言、外貌描写。将母亲的心急如焚刻画得淋漓尽致,鲜明体现出母亲 对于女儿的担忧、重视以及疼爱!2.文中的母亲是怎样一个人?

明确:为女儿的安全而焦虑不安甚至陷入恐慌,是一位重视、疼爱儿女、坚强的好妈妈。

3.文中帮助小女孩找到妈妈的绅士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明确:5,8,9,11,13,14自然段——乐于助人,善良,慷慨的人。4.除了绅士和母亲,你还能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人们的爱? 明确:5,9,15自然段——尽力帮助寻找、为美好的结局而由衷开心。

六、布置作业:反复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印象。

第二篇:狂欢节的最后一天教案

《狂欢节的最后一天》

一、作者及其作品简介

埃迪蒙多·德·亚米契斯,是意大利民族复兴运动时期的爱国志士,意大利著名儿童文学家。十六岁加入摩德纳军事学院,开始他的军旅生涯,二十二岁发表处女作《军营生活》。成名作是小说《卡尔美拉》,代表作《爱的教育》是他的顶峰之作。《爱的教育》被认为是意大利人人必读的十本小说之一,是世界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的名著,被各国公认为最富爱心和教育性的读物。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具有代表性的欧洲系列丛书》。被译成数百种文字,至今销量已超过一千五百多万册,成为世界最受欢迎的读物之一。

二、字词积累

铙钹 náo bó

哐啷 kuāng lāng

投掷

zhì

帽盔

kuī

三、朗读 思考

1.“狂欢节的最后一天”发生了什么“悲惨”的事情?事情的结果是怎样的?

2.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这些人有哪些特点?

四、解读课文

狂欢节最后一天是怎样一种情况?为什么作者要着力描述狂欢节最后一天的热闹非凡甚至疯狂的节日氛围呢?(为下文女孩之所以走失,以及女孩母亲之所以那么心急担心孩子被拐走、被踩死埋下伏笔。)

五、人物分析

1.文中是如何刻画母亲这一角色的?请找出一些相关语句,细细品味。

例:.果然不出所料,广场对面的尽头有一个女人发疯似的用胳膊狠挤猛推,终于挤出了一条通道,声嘶力竭地号叫:“玛丽娅!玛丽娅!我丢了女儿!别人把她拐走了,人家把她踩死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将母亲的心急如焚刻画得淋漓尽致,鲜明体现出母亲对于女儿的担忧、重视以及疼爱!)

2.文中的母亲是怎样一个人?(为女儿的安全而焦虑不安甚至陷入恐慌,是一位重视、疼爱儿女、坚强的好妈妈。)

3.文中帮助小女孩找到妈妈的绅士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乐于助人,善良,慷慨的人。)

六、布置作业:反复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印象。生字带拼音 抄写五遍。

第三篇:狂欢节的最后一天

《狂欢节的最后一天》教学设计

陈芳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快速阅读方法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2、能够通过认真分析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语段,把握人物形象,尤其是母亲和

绅士的形象;

3、学会从平凡处感受关爱,体味人性之美。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故事情节;

2、通过人物描写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把握人物形象,尤其是母亲和绅士的形象;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视频导入),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背景介绍

威尼斯狂欢节是当今世界上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狂欢节之一。

据说都起源于古代的神农节。每年的冬去春来之际,人们自动聚集在一起,载歌载舞,欢庆新的一年的农事活动开始。

从2月初到3月初之间到来的四旬斋的前一天开始,延续大约两周时间。到18世纪,狂欢活动盛极一时,欧洲各国的王公大臣、绅士淑女都赶到威尼斯,观看精彩的室内音乐和戏剧演出,参与街头和广场上的民众狂欢。

威尼斯狂欢节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面具,其次是它的华丽服饰。权贵和穷人可以通过面具融合在一起。在面具的后面,社会差异暂时被消除。富人变成了穷人,而穷人成了富人。他们互相尊敬地打着招呼。

三、作者及其作品简介

埃迪蒙多·德·阿米琪斯,是意大利民族复兴运动时期的爱国志士,意大利著名儿童文学家。16岁加入摩德纳军事学院,开始他的军旅生涯,22岁发表处女作 《军营生活》。成名作是小说《卡尔美拉》,代表作 《爱的教育》 是他的顶峰之作。

《爱的教育》被认为是意大利人人必读的十本小说之一,是世界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的名著,被各国公认为最富爱心和教育性的读物。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具有代表性的欧洲系列丛书》。被译成数百种文字,至今销量已超过一千五百多万册,成为世界最受欢迎的读物之一。

四、字词学习

铙钹 náo bó

哐啷 kuāng lāng

投掷zhì

帽盔kuī

载 zài 歌载舞 目不暇xiá 接

五、快速阅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开端(1~3段):狂欢节的广场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发展(4~11段):拥挤中有位母亲丢掉了自己年幼的女儿,走失的孩子被人交给马车上的绅士。高潮、结局(12~15段):绅士把孩子交给焦急的母亲,并摘下戒指送给小女孩。

六、品读课文,思考为什么作者要用大量篇幅描述狂欢节的盛大场面?

答:1.场面通过一个孩子的视角展示出来,更加真实可感,让人仿佛置身如狂欢节热闹非凡的场景中。2.狂欢节最后一天圣.卡尔罗广场热闹非凡,人山人海。为下文女孩之所以走失,以及女孩母亲之所以那么心急担心孩子被拐走、被踩死埋下伏笔。

七、通过品读课文中人物描写,分析人物,尤其是母亲和绅士。1.文中有哪些人物?

孩子:紧张恐惧 母亲:焦虑不安

捡到孩子的人:小心翼翼保护孩子,为她找到母亲想办法

绅士:安抚孩子,助其寻母,赠与祝福

围观人群(包括“我”):为小女孩的命运而担心,积极出力

2.文中是如何刻画母亲这一角色的?请找出一些相关语句,细细品味。

例:果然不出所料,广场对面的尽头有一个女人发疯似的用胳膊狠挤猛推,终于挤出了一条通道,声嘶力竭地号叫:“玛丽娅!玛丽娅!我丢了女儿!别人把她拐走了,人家把她踩死了!” 答: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将母亲的心急如焚刻画得淋漓尽致,鲜明体现出母亲对于女儿的担忧、重视以及疼爱!3.文中的母亲是怎样一个人?

答:为女儿的安全而焦虑不安甚至陷入恐慌,是一位重视、疼爱儿女、坚强的好妈妈。4.文中帮助小女孩找到妈妈的绅士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答:乐于助人,善良,慷慨的人。他帮助小女孩找到母亲并赠与钻戒和祝福。

八、文章主旨

通过真实可信的记叙,描写了一些善良而平凡的普通人,反映了意大利人民淳厚、朴直、友爱的品德,折射出人性中真善美的光辉,同时提倡博爱的精神,实现各阶级感情的融合,地位的平等。

九、理解文章写作技巧

1.儿童视角的叙事策略

2.描写生动传神,具有丰富的情感和表现力 3.情节跌宕起伏,可读性强

十、课堂小结以及课后作业

《狂欢节的最后一天》

——阿米琪斯

教学目标:

1、理清故事情节,把握文意;

2、抓住有关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语段,把握绅士和母亲的形象特点;

3、学会从平凡处感受关爱,体味人性之美。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故事情节;

2、通过人物描写感受人物形象。

一、作者及其作品简介

埃迪蒙多·德·阿米琪斯,是意大利民族复兴运动时期的爱国志士,意大利著名儿童文学家。十六岁加入摩德纳军事学院,开始他的军旅生涯,二十二岁发表处女作《军营生活》。成名作是小说《卡尔美拉》,代表作《爱的教育》是他的顶峰之作。《爱的教育》被认为是意大利人人必读的十本小说之一,是世界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的名著,被各国公认为最富爱心和教育性的读物。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具有代表性的欧洲系列丛书》。被译成数百种文字,至今销量已超过一千五百多万册,成为世界最受欢迎的读物之一。

二、背景介绍 狂欢节通常是基督教四旬斋前饮宴和狂欢的节日,原由主节一直延长到四旬节前一天,如今通常只限四旬节前几天。盛行于欧美地区。许多国家都有一个传统的狂欢节节日,化妆舞会、彩车游行、假面具和宴会是狂欢节的几大特色,它起源于非基督徒的节日庆典,如希腊酒神节、古罗马农神节和牧神节以及凯尔特人的宗教仪式等。虽然这些节日举行的时间不尽相同,但大多数都在2、3月份举行。

例如:巴西里约热内卢狂欢节、意大利威尼斯狂欢节、美国新奥尔良狂欢节、中国西双版纳泼水节等。

三、字词学习

铙钹 náo bó

哐啷 kuāng lāng

投掷 zhì

帽盔

kuī

四、朗读与思考 阅读全文,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1.“狂欢节的最后一天”发生了什么“悲惨”的事情? 答:一个小女孩和母亲走散了。

2.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答:绅士、小女孩、小女孩的母亲、群众。)

3.结果怎样了?(答:在一位绅士的帮助下,女孩回到了母亲的怀抱。)文章结构:

开端(1-3段):狂欢节的广场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发展(4-11段):拥挤中有位母亲丢掉了自己年幼的女儿,走失的孩子被人交给马车上的绅士。高潮、结局(12-15段):绅士把孩子交给焦急的母亲,并摘下戒指送给小女孩。

五、解读课文

狂欢节最后一天是怎样一种情况?为什么作者要着力描述狂欢节最后一天的热闹非凡甚至疯狂的节日氛围呢?

答:狂欢节最后一天圣.卡尔罗广场热闹非凡,人山人海。为下文女孩之所以走失,以及女孩母亲之所以那么心急担心孩子被拐走、被踩死埋下伏笔。

六、人物分析

1.文中是如何刻画母亲这一角色的?请找出一些相关语句,细细品味。

例:.果然不出所料,广场对面的尽头有一个女人发疯似的用胳膊狠挤猛推,终于挤出了一条通道,声嘶力竭地号叫:“玛丽娅!玛丽娅!我丢了女儿!别人把她拐走了,人家把她踩死了!” 答: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将母亲的心急如焚刻画得淋漓尽致,鲜明体现出母亲对于女儿的担忧、重视以及疼爱!

2.文中的母亲是怎样一个人?

答:为女儿的安全而焦虑不安甚至陷入恐慌,是一位重视、疼爱儿女、坚强的好妈妈。3.文中帮助小女孩找到妈妈的绅士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答:乐于助人,善良,慷慨的人。他帮助小女孩找到母亲并赠与钻戒和祝福。

七、文章主旨

通过真实可信的记叙,描写了一些善良而平凡的普通人,反映了意大利人民淳厚、朴直、友爱的品德,折射出人性中真善美的光辉,同时提倡博爱的精神,实现各阶级感情的融合,地位的平等。

第四篇:《狂欢节的最后一天》教学设计

4.狂欢节的最后一天

【教学目标】

1.理清故事情节,把握文意;

2.抓住有关描写人物动作、神情、语言的语段,把握绅士及母亲的形象特点; 3.学会从平凡处感受关爱,体味人性之美。【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故事情节; 2.通过人物描写感受人物形象。【教学重点】

体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及人性之美。【教学课时】2课时

一、新课导入

你曾从陌生人那里感受到关怀和关爱吗?人间各处自有爱,也许是一个微笑,也许是一次伸手,也许是一个拥抱,也许是一次赠予。今天,请大家一起来感受一个有关爱的故事。

二、关于作者

埃迪蒙多·德·亚米契斯,意大利著名儿童文学家,本文选自他的巅峰之作——《爱的教育》,此书被认为是意大利人人必读的十本小说之一。

三、品读课文

1.记叙文四要素是什么?请根据四要素概括“狂欢节的最后一天”发生了什么“悲惨”的事情?事情的结果是怎样的?

明确: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狂欢节的圣卡尔罗广场,游行马车中的一位绅士收留了一个走失的女童,并最后成功将孩子交还给无比着急的母亲。

2.分小组讨论,请分别以绅士或者母亲的角度叙述这个事件。3.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这些人有哪些主要特点? 绅士——善良,充满爱心 女童——天真,无助 母亲——母爱浓烈 游人——热心

4.狂欢节最后一天是怎样一种情况?为什么作者要着力描述狂欢节最后一天的热闹非凡甚至疯狂的节日氛围呢?

明确:装饰华丽、热闹非凡、人潮涌动、锣鼓喧天

为下文女孩的走失、母亲的心急(担心孩子被拐走、被踩死)做好铺垫。

四、品味人物

仔细阅读课文,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文中是如何刻画母亲这一角色的?请找出一些相关语句,细细品味。明确:

(1)果然不出所料,广场对面的尽头有一个女人发疯似的用胳膊狠挤猛推,终于挤出了一条通道,声嘶力竭地号叫:“玛丽娅!玛丽娅!我丢了女儿!别人把她拐走了,人家把她踩死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2)女人这样狂躁不安地折腾了整整一刻钟„„在水泄不通的人群中拼命打开一条通道。(动作描写)

(3)有个女人一阵风似的朝马路这边飞跑过来„„她简直不像个人样„„边哭边伸出双手去抓自己的孩子(外貌、动作描写)

母亲的心急如焚刻画得淋漓尽致,体现出母亲对于女儿的担忧、重视以及疼爱!2.文中的母亲是怎样一个人? 明确:为女儿的安全而焦虑不安甚至陷入恐慌,是一位重视、疼爱儿女、坚强的好妈妈。3.文中帮助小女孩找到妈妈的绅士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1)绅士摘下假面具(动作描写)

(2)车上那位绅士仅仅抱着女孩„„并想法设法让小女孩安静下来(动作描写)(3)小女孩的哭喊声打动着绅士的心„„向人们连声大喊:“快把她的母亲找回来”(动作、语言描写)(4)他亲了小女孩一口„„摘下一枚镶着大钻石的金戒指,很快套到小女孩的手指上,对她说:“拿回去将来做你的结婚嫁妆吧”

(乐于助人,善良,慷慨)

4.除了绅士和母亲,你还能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人们的爱? 明确:(1)“请您手下这个孩子吧„„她妈妈可能离这不远了”(路人为尽快找到孩子母亲而寻求帮助)(2)绅士接过孩子,其他人不再唱歌了

(为了尽快找到孩子母亲,人们停止了狂欢)(3)人群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人们都为这个美好结局而由衷开心)

第五篇:最后一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感受“最后”氛围

课间播放马思聪的《思乡曲》及作者生平、背景资料等,渲染气氛。

老师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上《最后一课》。都德先生的这《最后一课》从1913年被介绍到中国以来已整整九十年了,它也整整影响了我们好几代人。不知有多少人读完这一课后,为之动容,掩面而泣。那么为什么它会有这么大的魅力呢?为什么它会成为我们脑中挥之不去的经典作品呢?最主要的是它的“以情夺人”。

今天我们主要通过对特定的环境以及人物的心理、语言、动作的分析来学习表现人物的情感的方法。并体验在这一课中主要人物的情感。

二、初读课文,初步把握文意

讨论1:这篇课文题目为《最后一课》,为什么说是“最后一课”?

教师备案:11小节说柏林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只能教德语了。

讨论2:本该是一堂很普通的课,现在却因加了“最后”两个字而变得特殊起来。同学们“最后”这两个字最能让你们想到什么?

教师备案:悲伤、沉重、依恋、惜别等。

讨论3:课文中最能渲染这种气氛的描写在哪里?找出来,读一读,体会其中的情感。

教师备案:教室里的氛围;来了一些镇上的人;(感觉气氛很沉重也很悲伤)。表现依恋、惜别的在22小节。

(文章用一种极其朴素的语言述说着你很熟悉但又将要失去的东西。特别感人,给人的感觉却很伤感,以后将是物是人非了啊。小院子、课桌、椅子、胡桃树、紫藤将还在,而韩麦尔先生却要走了。)

三、再读课文,抓住心理,捕捉心路历程

讨论5:我们的心也跟着沉重起来。那么在这么一个特定的“最后”的氛围下,再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弗郎士的心路历程。

教师备案:

上学的路上──看到教室里的气氛──知道是最后一课──鸽子

怕骂、贪玩────惊诧──────难过、懊悔────悲愤

(幼稚)──────────────(成熟)

讨论5:在这一过程中,小弗郎士从一个无忧无虑的、幼稚的小男孩一下子成长为一个心事重重的成熟的小大人,童年在瞬间成长为成年。这是什么原因促使的?

教师备案:战争,国家主权的丧失、民族语言的被剥夺。对于一个跟我们差不多大小的孩子,生活对他来说本来很正常,痛苦的事该由大人去承担,现在却要他过早地面对这残酷的现实。这不禁让我们感到很痛心。除了这些原因,还有就是韩麦尔先生言行的影响。

四、品读体验,感悟真情

讨论6:请同学们找出韩麦尔先生最能打动我们的一些言行。

教师备案:语言主要集中在11、18、19小节,行动25──29小节。11小节主要是宣布这是最后一堂法语课,听说是最后一课,就像我们刚才分析的一样,使小弗郎士产生了悲伤、沉重、依恋、惜别等感情。下面我们着重来分析18、19小节。我请一位同学来为我们朗读一下。

学生朗读18、19小节。

讨论7: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一句话?为什么?

教师备案:自责的话。通过韩麦尔先生的自责,通过对自己内心世界的忏悔。让我们感觉到难受,激起人们对侵略者的恨和对祖国的爱。所以也就有了韩麦尔先生最后的言行。

讨论8:确实,国将不国,这是何等的悲哀。所以也就有了韩麦尔先生最后的言行。让我们一起来听一下课文录音片断。在这一小节中,有韩麦尔先生的几个定格动作,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表现了韩麦尔先生此时此刻怎样的一种心情?

播放课文录音片断。

教师备案:韩麦尔先生的定格动作:站、哽、转身、拿起、使出、写、呆、靠、做等,连续几个猛烈的动作,突出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内心的激动和愤慨,说明亡国奴的痛苦使他失去了平时的镇静,他痛苦得已经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以至于话也说不出来了。

讨论9:我们看一下25小节。请我们同学联想一下,此时如果你是韩麦尔先生,你会说些什么?

教师备案:千言万语都包含在“法兰西万岁”这五个大字上。

讨论10:我们再来看一下课文最后,韩麦尔先生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这个手势有什么含义?

教师备案:无奈、悲愤、做一个了断等。(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在将成为亡国奴,将失去教本国语言资格之际,他最后的几个形体语言显得苍白无力,但我相信它将成为几个画面长久地定格在他学生的脑海里。)

教师提示:让我们再来回忆一下它的最后几个画面。

教师朗读(随放背景音乐)。

讨论11:同学们,面对着老师的这么一个手势,此时此刻如果你是小弗郎士或者是他的同班同学,你会怎么做,请我们同学静静思考一下,然后告诉老师。

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点评:这时可能每个人发泄情感的方式会不一样,但老师相信即便是一片寂静,此时也是无声胜有声,是沉默的抗议。现在就让我们同学一起跨越时空,来到阿尔萨斯,来到韩麦尔先生的课堂上,再和小弗郎士一起来感受一下当时的情景吧!

五、迁移提升,拓展延伸中激情

教师引导:确实,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从喷泉里扬出来的是水,而从一个饱含爱国激情的作家笔下,写出来的却是感人肺腑的爱国主义篇章。都德先生的这最后一课以它的“以情夺人”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人。而跟法国人民类似的命运,却使我国的人民更容易产生共鸣。我们来看一下我们的祖**亲。

“国土沦亡,根着何处?”──宋·郑思肖

国,就是根,没有国的人,是没有根的草,不待风雨折磨,即行枯萎了。

1931年日本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东北的大好河山和众多同胞,他们打着“东亚共荣”的旗号,强迫中国人去学日语。北京的大学生说,若大的华北竟容不下我们的一张课桌。看来在中国的大地上也曾一遍遍地上演过类似小弗郎士的“最后一课”,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里描写的北平被侵略军占领后某学校祁瑞宣老师上第一堂课时的情景。

学生阅读补充材料。

请我们同学思考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讨论1、找出祁瑞宣老师在这一课上的反常举动。这一系列动作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一种心情?

教师备案:反常的表现说明做亡国奴的痛苦使他失去了平日的镇静,他痛苦得已经控制不住感情了。

讨论2:比较一下,韩麦尔老师和祁瑞宣老师有什么异同?

教师备案:他们都是爱国的,都是行动上被迫的放弃,感情上永恒的坚守。

讨论3:假设你是祁瑞宣老师的学生,请描述一下在这一堂课上你的心理变化过程。

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引导:同学们,国破的痛苦该由全民族共同承担。韩麦尔先生说得好,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是人们在救亡的心态下对祖国文化的认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都在迫切地寻求发展。它不靠别人,靠我们自己,特别是靠我们朝气蓬勃的少年。

一百年前,二十七岁的梁启超先生写下了当时所有中国人的梦想《少年中国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学生齐读《少年中国说》片断。

教师小结:亲爱的同学们,世界是你们的,未来在你们的手中,我们期待着。

【点评】

《最后一课》是初中语文的一篇传统课文,对于一个初中生来说,读通它很容易,但读懂它却绝非易事。虽然作品的主题非常鲜明,但主人公的经历毕竟距离我们太遥远,而“亡国之痛”更是一种陌生的情感。因此,如何去设计教学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饶美红老师的这堂课曾参加2002年“杭州市初中语文优质课评比”,并荣获本次活动一等奖。上面呈现给大家的就是这堂课的的教学设计。笔者以为,其特点主要有:

一、以“情”夺人,注重体验感悟,尊重独特感受

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饶老师这堂课的教学设计,正是体现了这一特点。

全文五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紧扣一个“情”字展开。“入情”──“移情”──“激情”,整堂课就是在这样一个情感发展的过程中展开的。

首先展示在我们眼前的是,课前在忧伤的音乐声中滚动播放背景资料、作者生平简介的环节,它要营造的是悲伤的情感氛围;开课后,老师立即引导学生与文本展开初次对话,通过触摸文本,把学生带到一个充满“悲伤、沉重、依恋、惜别”的空间;紧接着,设计了“再读课文”、“品读体验”的教学环节,使学生、教师、文本的对话更加深入,使民族的悲愤之情从阅读感悟中自然生发出来;最后,教师设计的“迁移提升”环节,通过阅读补充材料,使学生由“法语”回到了“汉语”,引导学生回到现实,联系实际,体味中国人对祖国语言的感情,从而引导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爱国主义,使教学走向高潮,使学生在“激情”朗读中得到情感的升华。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同时,还设计了富有情感的表达语言。如:“现在就让我们同学一起跨越时空,来到阿尔萨斯,来到韩麦尔先生的课堂上,再和小弗郎士一起来感受一下当时的情景吧!”“亲爱的同学们,世界是你们的,未来在你们的手中,我们期待着。”教师这些富有感染力的引导与点拨,必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引发他们对文本、对社会乃至对人生的深层思考,也必然使整堂课高潮迭起、层层推进。

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追求活动的多样性和有效性

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一个新的理念,就是在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饶老师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不论是在整体感悟还是在局部探讨上,都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理念。如阅读的形式有:初读、再读、品读及比较阅读;交流的方式有:独立思考、同桌讨论、四人小组讨论及全班交流等。不难看出,饶老师追求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与文本的交流,与老师的交流,以及生生之间的交流,能够积极思维、大胆创新表达的学习过程。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不再是作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积极参与学习、积极发问和答问的课堂学习的主人。

下载4 教案狂欢节的最后一天 教学过程word格式文档
下载4 教案狂欢节的最后一天 教学过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年末最后一天感言

    今天是20**年的最后一天,不知道该不该盘点一下这一年的行程。不记得这一年是怎么开始,但清楚它是在失败中结束。依稀记得去年的最后一天是飘着雪的,我和男友在深夜一起迎接新年......

    2013年最后一天范文大全

    2013年最后一天 今天是2013年最后一天,明天就是2014年了。在这“13”连“14”寓意着“一生一世”的时刻,愿群里的各位同事朋友“1314”好事件件,“1314”金钱赚赚,“1314”收获......

    军训最后一天

    军训最后一天 经过四天的艰苦训练,军训即将结束了。这四天的苦、这四天的 累、这四天的快乐、这四天的收获,让我们体会到了从未有过的艰辛 和成就。在今天所有的成绩就要在18......

    最后一天心得

    七天“寻梦”情终终于还是到了这个让人害怕有不得不面对的日子。短短的7天,每天充实的生活记录在我们41个人的心中,我不知道把多少感情留在了岭北中心小学四(2)班,我只知道离别的......

    年末最后一天说说

    不记得这一年是怎么开始,但清楚它结束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年末最后一天说说,希望对你有所帮助!1、送走旧年时候,也送走一年阴郁,迎来新春时候,也迎来新希望。给您拜年啦!祝大吉大......

    动物狂欢节教案范文合集

    动物狂欢节 教学内容: 1、欣赏圣桑的《动物狂欢节》片段。 2、欣赏芭蕾小品《天鹅之死》、动画片《红鹤》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圣桑的《动物狂欢节》选段,引导学生感受乐曲所......

    动物狂欢节教案

    《动物狂欢节》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欣赏圣桑的《动物狂欢节》选段 2、欣赏芭蕾小品《天鹅之死》和动画片《动物狂欢节》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圣桑的《动物狂欢节》选段,引......

    支教最后一天感言

    支教日记 不知不觉,马上就要到分离的时候了。一想到这个,心里就不由自主的一阵难过。看着孩子们天真的笑脸,我真的无法把分离说出口,于是我对孩子们说:“大家写一封信给老师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