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一课》评课稿)

时间:2019-05-12 17:44: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难忘的一课》评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难忘的一课》评课稿)》。

第一篇:《难忘的一课》评课稿)

《难忘的一课》评课稿

《难忘的一课》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 , 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 , 见到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 , 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 , 表达了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我觉得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 , 联系时代背景 , 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 既是教学的重点 , 又是教学的难点。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指出,略读课的设计应以大板块、大框架的设计为主,避免精读课的线性设计,教学流程不宜过细过精,要给学生留出整块的自主阅读空间。同时,教学应从阅读技能的巩固运用着眼。阅读活动前,应让学生明确阅读的目标,并在阅读活动之后评价一下目标的达成。阅读活动的设计也要避免精读课的讲析,应以练习设计为主,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在自主的言语实践中获得语文能力的提升。

有幸聆听了李老师的这节课,李老师在课堂中巧妙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入情、入境、用情,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1、开题点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上课伊始,李老师先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提示:“你们平时在学习语文时有哪些方法? ” “和书中的文字细细对话,书越读越薄”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走进文章中去,有利于学生快速有效地开展阅读实践活动,而且更好地帮助学生对阅读方法的关注。

2、、合作享体会:

李老师在学习第6——9自然段时,老师出示学习提示,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写体会,做批注,小组交流,共享体会。从而很好地落实了略读课文教学追求的“教略”而“学丰”,简约而深刻。教师引导求“略”,设计简约,抓住主线、主要问题,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多给学生朗读、思考、质疑、发表见解的机会;学生感悟求“丰”,理解深刻,对于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究,自己得出丰厚的答案和结论的理念。

难忘的一课评课稿(篇1)

《难忘的一课》是第十二册的一篇选读课文,讲的是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里,见到一位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表达了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下面我代表六年级语文老师评周老师上午讲授的《难忘的一课》。

我们认为周老师认真钻研教材,课前准备充分,教学设计清晰有条理,语言简练有感染力,也称得上是精彩的难忘的一课。这堂课的主要特点有:

一、把握重点,注重感悟

语文新课标指出要注意阅读感受和情感体验。为落实这一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课文中反复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贯穿全文,每一次出现都伴随着一段故事情节,都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它既是串联内容的主线,又是表达情感的主线。周老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结合教材特点,把理解“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作为重点,把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思想感情的作为本课教学的难点,在教授“学习祖国文字”这部分内容时,引导学生抓住“一笔一画地写”、“一遍一遍地读”、“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而又那么富有感情”等语句来体会台湾人民学习祖国文字的认真态度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懂得这里作者是抓住他在台湾小学里所看到的师生认真学习祖国文字这一感受最深的事来叙述,从而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光复”一词是这一环节中的情感处理难点,这个看似不起眼的词却是全文情感的基调,没有了这个基调,所有的体验和情感都是苍白无力的。可喜的是周老师很好的解读了文本,抓住了这个情感点,从“光复”资料的推荐,朗读,语言引领上起到了很好的点睛之笔。这充分体现了周老师的课堂智慧。在第一环节的基础上,老师又用谈话方式:引入“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第二次是怎样出现的?师生们看到作者和他们一起学习,有什么反应?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最能反映中心的一个问题:“作者是个陌生人,突然走进教室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他们却不感到„意外‟,这是为什么?”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引导很到位,能体会到这是共同的爱国之心,爱国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彼此亲近,把他们融合在一起。

二、质疑求异,自主合作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自主读书。为了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能力,在初读课文时,出示“自读提示”,周老师让学生根据自读提示充分地读,认真地找,积极地思考,基本读懂课文。在学习“参观小礼堂伟人画像”这一部分时,周老师先与学生一起总结了“朗读---理解---朗读”的学习方法,然后让学生继续运用这种方法学习。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周老师只是作了适当的点拨和评价,而学生却在这一环节中朗读、质疑、汇报、交流、再朗读。让每个学生动手、动脑又动嘴,同学之间又相互合作。这不正是我们希望构建的课堂氛围吗?这一教法与学法的设计也充分体现了课堂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教学新理念。

三、紧抓主线,读中激情

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这是我国传统阅读教学的宝贵经验。书声琅琅要求语文教师把读书训练摆在第一位,既要提高读书的数量,更应提高其质量。而周老师在这堂课中就十分重视读的训练。为真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周老师抛开烦琐的讲,而是抓住“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课文中的三次出现,让学生在读中悟、在读中思、在读中赏、在读中化。读,使孩子们感受到了台湾师生那严肃认真、富有感情、火热而真挚的心;读,让孩子们明白了台湾人民对祖国的浓郁的爱;读,更让孩子体验到了台湾与祖国之间永远也割舍不断的亲情;读,还让我们的学生那颗纯朴的爱国之心沸腾了!这样的读,给语文增添了无穷的魅力;这样的读,让语文课承载了生命的涌动;这样的读,使语文课升华了厚重的精神。就在课堂中,不仅是学生全部的注意力凝聚在这一课,我们听课者也被这一课深深地感动了。在这节课上,学生获取的已经不仅仅是语文知识,更多的是对祖国的铭心之爱,这种体验是任何说教都无法替代的。读,使学生受到了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读,使课堂教学回归了语文教学的本体,上出了语文课的特点,即:既有语文知识的生成,学习技能的掌握,又有情感的体验和升华,实现了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的融合。

听课者无不为周老师对工作的认真,对学生的负责而折服。这一切,老师都从学生角度出发,以学生为主,这一点很重要,作为教师,当我们一心想着学生的时候,课也就上好了,学生在我们眼中也变美了。

当然,这堂课也有美中不足的地方:如,学生说小礼堂原来挂的是日本人,这是一个病句,周老师却没有帮助学生纠正。还可能因为六年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怕羞,在面对这么多老师的课堂上放不开,与老师的配合不是那么尽善尽美。其实,第一次在六(4)班试讲时课堂气氛比今天更活跃。

难忘的一课评课稿(篇2)

《难忘的一课》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 , 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 , 见到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 , 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 , 表达了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我觉得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 , 联系时代背景 , 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 既是教学的重点 , 又是教学的难点。

今天听了贾宁老师的教学,贾老师在课堂中巧妙地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用情,让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1、贾老师教学思路清晰,课堂设计有条理,抓住课文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条主线,层层深入,使学生和作者一起感受那浓浓的爱国情意。

2、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会思想感情。注重创设情境,通过歌曲、图片、诗歌等营造氛围,再配以柔和的音乐,把学生带入了文本,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运用“情境教学法”,以采访的形式,让学生和文本融为一体。

3、教师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始终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比如初读课文后,她说,找出贯穿全文的一句话是不是可以了呢?我们还要认真地读课文,读出作者的感受,并把“我”的感受变成自己的感受。

4、教师教态自然,亲切平和,表现在首先她以引领者的身份出现,其次在课堂上始终亲切地称呼“孩子们”,拉近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而且她善于及时地表扬鼓励学生,而评价语言极其丰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当一个学生读正确词语之后,她是这样评价的:“你真是口齿清楚,字正腔圆哪!”我想学生听到这句评价语一定学得更认真了。

但是,在品读感悟的教学设计中,我认为教师牵得太紧,这一环节的教学,教师完全是一问一答地进行的,我觉得这样不能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没有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可以在找到这些句子之后,让学生谈出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或者疑问。比如教师的问题:老师和孩子们对我的到来为什么不感到意外?这个问题完全可以由学生来提出,并组织讨论。对第二部分“参观小礼堂”的教学,“原来画的都是日本人,现在光复了,画上了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这句话应该引导学生感悟到伟人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精神。这里原来画的都是日本的伟人,这是在用日本的民族精神来毁灭中华民族的精神。这是非常残酷的精神统治,因为一个民族一旦失去了精神支柱,他们就只能沦为亡国奴。我觉得老师还没有引领到位。

难忘的一课评课稿(篇3)

2013年11月12-13日,我有幸在临沂罗庄华盛小学参加了临沂市小学语文教研员集体学习活动,在这次会议上,我欣赏了八位骨干教师执教的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公开课。在这里,我聆听了徐娟老师执教的《猴王出世》、李士银老师执教的《难忘的一课》、侯新颖执教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刘向阳老师执教的《活见鬼》,李维茂老师执教的《七律、长征》,王桂馨老师的《慈母情深》、张芹老师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修建老师执教的《掌声》,让我们领略到了骨干教师深厚的教学功底及先进的教学理念。

感慨最深的是李士银老师执教的《难忘的一课》。《难忘的一课》是一篇略读课文,讲的是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里,见到一位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表达了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我认为李老师认真钻研教材,课前准备充分,教学设计清晰有条理,语言简练有感染力,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注重教给学生学会阅读、学会学习的方法,也称得上是精彩的难忘的一课。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工具性和人文性,二者不管偏离了谁,都会使语文失去了“语文味”。我认为李老师记得这节课就和好的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实现了语文教学的“简约有效”和“美丽转身”。

在我们平时讲公开课时,好多老师一直不明白略读课文究竟该怎么讲,让学生读书的“度”该如何把握。归根到底,是对略读课的教学目标把握不准,所以会出现两个极端,一是“略而不略”,把略读课上成了精读课;一是“教而不教”,没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前者是因为老师觉得略读课文中有好多值得仔细品味的语句,不舍得放手,于是像精读课一样细细品味。后者是因为老师觉得既然是略读课,就让学生读读课前导语,然后自学去吧。其实,略读教学是充分利用课例,引导学生把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方法运用到阅读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品质。具体教学要求主要有: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粗知文章大意;向课外延伸。在《难忘的一课》一课的教学中,这些教学目标都得到了明显的体现。

课前交流中,教师就让学生各自谈谈语文学习的方法,教师做一简单的总结与指导。揭示课题后,指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靠同学们自己读懂课文。接着引导学生关注阅读提示:我们还可以带着问题读书,把书读薄。这些引导,都体现了略读教学的特点。在进入读书环节后,老师让学生先进行第一遍读,思考,那句话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出反复出现的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教给学生抓住主线脉络,把书读薄的方法。紧接着教师抓住重点环节,把目光放在“写”这一环节。让小组同学用横线画出台湾老师、作者、孩子们读书的情形的句子,认真品读所画句子,写体会、作批注。又一次交给了学生读书的方法。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一笔一画地写”、“一遍一遍地读”、“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而又那么富有感情”等语句来体会台湾人民学习祖国文字的认真态度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懂得这里作者是抓住他在台湾小学里所看到的师生认真学习祖国文字这一感受最深的事来叙述,从而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光复”一词是这一环节中的情感处理难点,这个看似不起眼的词却是全文情感的基调,没有了这个基调,所有的体验和情感都是苍白无力的。可喜的是李老师很好的解读了文本,抓住了这个情感点,从“光复”资料的推荐,朗读,语言引领上起到了很好的点睛之笔。这充分体现了李老师的课堂智慧。

把书读薄之后,教师又通过反复朗读,抓住“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课文中的三次出现,让学生在读中悟、在读中思、在读中赏、在读中化。使孩子们感受到了台湾师生那严肃认真、富有感情、火热而真挚的心;让孩子们明白了台湾人民对祖国的浓郁的爱;更让孩子体验到了台湾与祖国之间永远也割舍不断的亲情;还让我们的学生那颗纯朴的爱国之心沸腾了!这样的读,给语文增添了无穷的魅力;这样的读,让语文课承载了生命的涌动;这样的读,使语文课升华了厚重的精神。这样就做到了把书读厚。这厚重的读,使语文课升华了厚重的精神。就在课堂中,不仅是学生全部的注意力凝聚在这一课,我们听课者也被这一课深深地感动了。在这节课上,学生获取的已经不仅仅是语文知识,更多的是对祖国的铭心之爱,是语文学习的方法和体验。这种体验是任何说教都无法替代的。

总之,我认为本节课既有语文知识的生成,学习技能的掌握,又有情感的体验和升华,实现了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的融合。

第二篇:难忘的一课评课

质疑求异,自主合作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自主读书。为了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能力,在初读课文时,出示“自读提示”,周老师让学生根据自读提示充分地读,认真地找,积极地思考,基本读懂课文。在学习“参观小礼堂伟人画像”这一部分时,周老师先与学生一起总结了“朗读---理解---朗读”的学习方法,然后让学生继续运用这种方法学习。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周老师只是作了适当的点拨和评价,而学生却在这一环节中朗读、质疑、汇报、交流、再朗读。让每个学生动手、动脑又动嘴,同学之间又相互合作。这不正是我们希望构建的课堂氛围吗?这一教法与学法的设计也充分体现了课堂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教学新理念。

三、紧抓主线,读中激情

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这是我国传统阅读教学的宝贵经验。书声琅琅要求语文教师把读书训练摆在第一位,既要提高读书的数量,更应提高其质量。而周老师在这堂课中就十分重视读的训练。为真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周老师抛开烦琐的讲,而是抓住“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课文中的三次出现,让学生在读中悟、在读中思、在读中赏、在读中化。读,使孩子们感受到了台湾师生那严肃认真、富有感情、火热而真挚的心;读,让孩子们明白了台湾人民对祖国的浓郁的爱;读,更让孩子体验到了台湾与祖国之间永远也割舍不断的亲情;读,还让我们的学生那颗纯朴的爱国之心沸腾了!这样的读,给语文增添了无穷的魅力;这样的读,让语文课承载了生命的涌动;这样的读,使语文课升华了厚重的精神。就在课堂中,不仅是学生全部的注意力凝聚在这一课,我们听课者也被这一课深深地感动了。在这节课上,学生获取的已经不仅仅是语文知识,更多的是对祖国的铭心之爱,这种体验是任何说教都无法替代的。读,使学生受到了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读,使课堂教学回归了语文教学的本体,上出了语文课的特点,即:既有语文知识的生成,学习技能的掌握,又有情感的体验和升华,实现了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的融合。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解疑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强调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把给予学生问题、思路、结论的教学方式变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的教学方式。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常常质疑,会使思维处于不平衡的状态,从而发展思维。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好奇、好问,求知欲强等特点出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标新立异,学会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学会通过主动的尝试和探索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效果。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呢?现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下在这方面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营造质疑环境,使学生“敢问”

首先,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及束缚,“师道尊严”一直在人们的心目中根深蒂固,以至于学生与教师之间总有一道无形的墙。想起以前自己做学生时,学习上遇到一些问题,也不敢问老师,怕问得不好被老师批评。现在在工作中,经常听到教师们在议论:“现在的学生太懒了,不懂也不问,作业乱做,甚至抄别人的,真拿他们没办法。”我想,这些学生多数是与老师之间有距离,怕问,不敢问。我曾在班会上与学生讨论过这个问题。“你们不懂为什么不问老师?”学生的回答各不相同,但意思是相同的,就是有点怕。一位教育家说:“教师与学生的脸是对立的,感情不能对立。”在课堂上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真诚 的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使学生处于一种宽松的心理环境中,要倡导一种民主式的师生关系。师生感情和谐融洽了,学生就会大胆地质疑。

其次,要保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教学中,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用信任的目光注视他;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离奇时,教师要给以积极的肯定,赞扬敢于提问的勇气。对提出的问题不论多么肤浅或异想天开都不要嘲笑,不能在语言或行动上挫伤学生积极性,而要善于捕捉学生智慧的“火花”与“灵感”,推动学生不断发现和提出新问题,最终达到创新的目的。

二、教给质疑方法,使学生“会问”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提问,必须先教给学生质疑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1.从课题入手,质疑问难。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刚接触课文,还不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怎样使他们学会质疑呢?我认为最先应该从每课的课题入手,一句“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为引子,将学生的思路纷纷打开,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灌输给的知识,而是自己带着问题去主动学习。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教会学生怎样提问,才能在接下来的课文学习中发现哪些是自己想知道但课文中没有的,哪些是自己没有想到,而课文中讲到的,如果

培养质疑习惯,使学生“乐问”

质疑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问题。学生敢问,这是前提。学生爱问,养成良好习惯,这是关键。教师一定要多想办法,不断变换形式,天天有疑,并持之以恒,才能收到实效。如同桌之间相互质疑,前后、左右四人质疑,小组讨论质疑,全班集体质疑,教师课堂质疑,教室后墙上开辟“每日一疑”等方式。以最终形成质疑,释疑的学习氛围,这样让全体学生在掌握质疑方法,获取知识的同时,能力得到培养、智力得到发展,这才是进行质疑问难的着眼点和归宿点。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大力提倡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积极鼓励学生多质疑、多提问。学生提出的问题越多,好奇心越强,学习兴趣就越浓,学习注意力就越集中,思维也就越活跃,学习效果也就越好。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就应该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入手,让学生学会提问,让我们的教学实现由教师提问为主导向学生提问为主的根本的转变,使学生逐渐养成勤思、善问,主动求知,勇于探索良好的学习习惯。

疑问中觉悟,觉悟中长进

——《难忘的一课》教学评析

明代著名教育家陈献章说过,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现代语文教学中,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围绕疑字做大文章,充分激发课堂兴趣点,活跃学生思维,延展教学视野,是我们一直以来探索的方向。

本堂课,我认为刘麟轩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一节使学生在疑问中觉悟,在觉悟中长进的极为精彩的一课。它的精彩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一、在质疑中读书

《难忘的一课》是第十二册的一篇选读课文,讲的是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里,见到一位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表达了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下面我代表六年级语文老师评周老师上午讲授的《难忘的一课》。

我们认为周老师认真钻研教材,课前准备充分,教学设计清晰有条理,语言简练有感染力,也称得上是精彩的难忘的一课。这堂课的主要特点有:

第三篇:《难忘的一课》评课稿

《难忘的一课》评课稿

《难忘的一课》评课稿1

陆老师执教的《难忘的一课》。陆老师在课堂中巧妙地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用情,教学思路清晰,课堂设计有条理,抓住课文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条主线,层层深入,使学生和作者一起感受那浓浓的爱国情意。教学过程中,陆荣老师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注重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文本,让学生与文本融为一体,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

我感觉这节课是扎实有效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突出主体性。《难忘的一课》是一片略读课文,曹老师抓住略读课文的特点,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把课堂教学的过程变成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学习的过程。教学目标是依学生对课题质疑中提出的问题而确定的,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也因此拉开序幕。整个教学过程力求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力求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俗学习,自得学习”。

2、注重层次性。曹老师教学思路清晰,课堂设计有条理,每个环节的教学目标非常明确。教学中,曹老师抓住课文中三次出现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条主线,通过读、找、画、批注等方法,层层深入,使学生和作者一起感受那浓浓的爱国情意。

在教学结构方面,构建了三个板块,从“感知”到“揣摩”再到“吟诵”,体现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阅读过程。就拿“吟诵”来讲,学生要把课文读顺、读通、读懂并不难,但要读出文章的“情”却不易,所以把它安排在阅读过程的最高层次上。在培养同读能力方面,从“课文讲的是什么,指的是什么,为的是什么”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引导学生沿着这条思维途径,一步一步地阅读理解,同读能力一步一步地提高。

3、夯实综合性。曹老师把听、说、读、写训练、语感培养和情感体验,尤其是语言文字训练和思维训练融为一体,以求收到“综合训练,整体优化”的教学效果。如对“意外”的品味,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深究,对文中空白处(“别的话”)的增补等,对于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是大有裨益的。

4、对课外资料的展示时机把握得恰到好处。如,在质疑环节中,有学生提出“光复”一词,由于学生对台湾“光复”的历史背景不了解,曹老师及时出示台湾“光复”的有关资料,帮助学生解疑,既节省了时间,又为理解课文,体会人物情感作了铺垫。在理解“我的眼睛为什么湿润了”,曹老师不失时机的展示了历代为人的资料,再现伟人的光辉形象,不仅让学生体会了作者的心情,更激发起学生内在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商榷意见:最后的写时间太少,如果在学习第一个场景即台湾青年教师教学生写“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少用点时间,我想学生写的内容就能很好地展示了。

《难忘的一课》评课稿2

《难忘的一课》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表达了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我觉得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联系时代背景,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

今天听了贾宁老师的教学,贾老师在课堂中巧妙地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用情,让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1、贾老师教学思路清晰,课堂设计有条理,抓住课文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条主线,层层深入,使学生和作者一起感受那浓浓的爱国情意。

2、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会思想感情。注重创设情境,通过歌曲、图片、诗歌等营造氛围,再配以柔和的音乐,把学生带入了文本,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运用“情境教学法”,以采访的形式,让学生和文本融为一体。

3、教师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始终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比如初读课文后,她说,找出贯穿全文的一句话是不是可以了呢?我们还要认真地读课文,读出作者的感受,并把“我”的感受变成自己的感受。

4、教师教态自然,亲切平和,表现在首先她以引领者的身份出现,其次在课堂上始终亲切地称呼“孩子们”,拉近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而且她善于及时地表扬鼓励学生,而评价语言极其丰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当一个学生读正确词语之后,她是这样评价的:“你真是口齿清楚,字正腔圆哪!”我想学生听到这句评价语一定学得更认真了。

但是,在品读感悟的教学设计中,我认为教师牵得太紧,这一环节的教学,教师完全是一问一答地进行的,我觉得这样不能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没有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可以在找到这些句子之后,让学生谈出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或者疑问。比如教师的问题:老师和孩子们对我的到来为什么不感到意外?这个问题完全可以由学生来提出,并组织讨论。对第二部分“参观小礼堂”的教学,“原来画的都是日本人,现在光复了,画上了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这句话应该引导学生感悟到伟人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精神。这里原来画的都是日本的伟人,这是在用日本的民族精神来毁灭中华民族的精神。这是非常残酷的精神统治,因为一个民族一旦失去了精神支柱,他们就只能沦为亡国奴。我觉得老师还没有引领到位。

第四篇:难忘的一课(修改研究课)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课文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理解“我”每一次的感受。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引入情境 多媒体出示余光中的诗歌:《乡愁》

师:上课前我想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诵一首诗,听完后说说你听懂了什么?如果要你给诗歌取个题目,你会取什么题目?(学生命题后出示诗歌题目——乡愁)师:这是著名的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作品《乡愁》,是一首优美动人的抒情诗,诗人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表达了自己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结束分离之苦的强烈愿望。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体会诗人那浓浓的思乡思国的情怀。配乐后一齐朗诵。

师:这首诗代表了台湾广大民众对祖国大陆的一种思念,寄托了他们的乡愁,也包含了他们回归祖国的一种愿望,同样的,今天李老师要和大家学习的这篇课文里面也有深深的爱国之情,爱国之心,让我们穿过时间的隧道,回到六十六年前,到台湾一所乡村小学共同上一堂: 板书:《难忘的一课》

二:初读课文,把握基调

师: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读后说说你初读课文时读懂了什么?说一点就足够了,要求说具体,并把你具体说的内容概括成一个简短的词语,让老师写在黑板上。

生:自由朗读课文(师巡视并提示学生可以先说给自己听)师:来交流一下,谁来说你读懂了什么?(简单交流后)

师小结:刚刚很多同学都已经感受到这一种浓浓的爱国之情,爱国之心。同学们,在初读课文时,我们要把握住文章的基调。如果再读课文,我们要干什么呢?要在文章当中提取一种信息,文章都是一种语言信息,文章有主有次,有详有略,我们要学会提取主要的语言信息来理解课文。

三:再读课文,提取主要语言信息

师:下面请大家再去读一读课文,找一找课文当中有哪些句子或者哪些词语,让你在再一次朗读中又有了新的感受,注意提取主要的语言信息来说。(生再一次读课文)

同桌前后之间进行交流,说说你提取了哪些主要语言信息,从这些语言信息当中你又读懂了什么?

指名交流,教师相机点评。

四:细读课文,联系前后深入思考 师:同学们,学习文章要把握基调,在把握基调之后再去提取主要的语言信息,在提取信号的时候还可以把前后的语言联系起来,深入思考,你还能读得更多,懂得更多。师:文中有一句话贯穿全文,并且反复出现,是哪一句?(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师指板书齐读三遍。

师:这句话在文中三次出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出现在不同的情况下,而这三次如果你把它联系起来,那种浓浓的爱国之情还会让你你领会得更多。

下面请同学们继续读课文,看看第一次出现在哪里?怎样写的?你读懂了什么?第二次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你又有什么感受?最后一次又是怎样的出现?你体会到什么?读一读,划一划,仔细想一想。

1、谁来读第一处?重点体会:

他用粉笔一笔一画地写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他写的很认真,也很吃力。(叫不同的学生反复朗读)生读后师点评,强调重点字词 这句话中你对哪个词语很有感受?(板:一笔一画 写)

2、练习读第二次出现的句子。

没有一次机会朗读发言的一起站起来,指名读

读后引导学生谈体会,然后根据学生体会程度,师再次引领: 师:50年没说这样的话了。(手指板书)读: 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50年,整整50年没有这样大声地说这样的话了。(手指板书)读: 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50年的耻辱,现在终于能这样痛快地说出来了。(手指板书)读: 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50年,风雨飘摇的50年啊,台湾的人民过着的是怎样的日子啊,如今终于光复解放了,心情怎能不激动,神情怎能不严肃?再读。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再读

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站起来的同学齐读这一句。(2、一遍又一遍 读)

第三次出现:师读后生齐读 师:板——重复的说

这一次是重复着这句话,一次两次三次,由远而近,由外而里,看到写,跟着读,激动的重复,到感情越深时,这一种重复就把他的全部感情就浓缩在这句话里了,读: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再读,再读

是啊,还有什么别的话„„

师:这句话是长句,很难读,再加上有表示肯定的双重否定句式在里边,自己练读。指名读,师相机点评。

五、回读,质疑解惑探究

师:阅读中我们总会有困惑,你有困惑吗?说一说 重点理解“光复”一词,并相机介绍文中故事背景。师:50年,现在终于可以学祖国的语言文字了,终于可以挂自己的伟人像了,这怎么不令我激动呢,来,我们一起在来读文章最后一节:我紧紧地握着这位年轻的台湾教师的手,激动地重复着他刚才教给孩子们的那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

六、欣赏诗歌《七子之歌——台湾》,结束全课

多媒体出示爱国诗人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台湾》,欣赏后: 师:(激情地)同学们,通过这堂课,相信你一定记住了“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世界上什么都可以选择,但惟独不能选择的是自己的母亲、自己的祖国。或许有一天,你身在国外,请你也别忘了今天的这堂课,更不能忘了这堂课里你记住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我们大家再读这句话吧!生:(铿锵有力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结束教学)

第五篇:雨后一课评课稿[小编推荐]

篇一:雨后评课稿

《雨后》评课稿

今天听了耿老师执教的《雨后》,这是冰心写的一篇反映孩提生活,富有童趣的诗歌,描绘了一对小兄妹雨后踩水嬉戏的有趣情景。

导入部分设计得不错。先猜个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引出“雨”。再说说带有“雨”的成语,教育学生要养成积累词语的习惯。出示下雨的图片,让学生说说下雨后想干什么,学生各抒己见,激发了学习兴趣。最后引出冰心奶奶写的这首诗,并简单介绍作者冰心。

这首诗歌共4节,层次清晰,第一节是交代总写,第二、三节写小哥哥玩水,第四节写小妹妹玩水。针对这一特点,耿老师采用了分散识字的方法。

在第一小节里,耿老师重点抓住了“树梢”和“赤脚”两个词。关于“树梢”,耿老师出示一棵树,让学生上来指一指哪一部分是“树梢接着延伸出“发梢”和“眉梢”。关于“赤脚”,耿老师先问学生是什么意思,再说说你什么时候会赤脚。除此之外,“赤”还有别的意思,出示“赤手空拳”、“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里还渗透了思想教育,使学生明白和优秀的同学在一起,才会越来越好。

在第四小节里,耿老师重点抓住了“撅着”和“短粗”。关于“撅着”,先让学生说说你什么时候会撅着嘴,再理解“撅着”的意思。关于“短粗”,则主要是给这两个生字找找反义词,并认识矢字旁。

值得一提的是在教学中,耿老师渗透了段落的概念。读完第一节,出示第二、三两节,让学生说说这里写的是谁在玩水。学完后,耿老师用了这样的过渡语“那小妹妹又是怎样玩的呢?”来引出第四节。这样,学生在无形之中就对诗歌有了一个清晰的层次把握。

《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评课稿

张老师讲的《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一课,教学设计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张老师在教学中以主要问题为切入口,抓住了三个主要问题来引导:

1、课文除了写波斯猫,还写了哪些动物?

2、燕子、蜜蜂、青蛙的快乐各是什么?

3、波斯猫为什么找不到快乐?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画出燕子、蜜蜂、青蛙说的话,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理解燕子造窝、蜜蜂酿蜜、青蛙捉害虫的辛苦,体会他们的快乐,体会波斯猫为什么不快乐?懂得“劳动创造快乐”的道理。

在引导学生理解波斯猫为什么不快乐时设计得非常好,和其他小动物进行对比,学生很自然地就理解了“劳动创造快乐”的道理。对全文小结后齐唱儿童歌曲《劳动最光荣》来进一步体会“劳动创造快乐”,深华了文章的主题。张老师在课后的拓展训练 “我们来帮帮波斯猫怎样才能找到快乐?”设计得非常好,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到怎样才能感受到快乐。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能够在读中自己感悟出“劳动创造快乐”的道理,非常了不起。

崔丽娟

篇二:评课稿《雨后》

<雨后>评课稿

邱生义

《雨后》是一篇反映孩提生活,富有童趣的诗歌。诗中运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对小兄妹雨后踩水嬉戏的有趣情景,准确而又传神地刻画了鹅兄妹俩不同的个性特点及喜雨爱水的心理特征。听了了何成碧老师的课,我受益很多。贺成碧老师这堂课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值得学习:

首先,联系生活,唤起生活体验

对于农村的孩子们来说,夏日雨后,外面空气更加清新,天气更加凉爽,到外面玩水是不陌生的。所以,在课始,贺老师就提出了让孩子们精神振奋的话题:夏天,一场暴雨过后,你最喜欢干什么?学生们都津津有味谈起了玩水的事情,由此引出对课文的学习。生活场景的回忆,诗文的描述,把孩子们带入了熟悉的生活情境,激活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了学习兴趣。

其次,朗读感悟,激起情感体验

为了读好兄妹俩踩水的有趣情景,贺老师采用了表演读的方式,让孩子们在表演中进行回忆,设身处地揣摩两人的心理,激起孩子们心理和情感体验的共鸣,在身临其境中,在边回忆边朗读中感悟兄妹两踩水时的兴奋与欢乐。同时,引导孩子们抓住关键词语,使得朗读更到位。

再次,启发想象,描绘童心童趣

在学完全诗后,贺老师问孩子们:除了兄妹俩,这一群孩子玩得

多快乐?这一问,孩子们好像也来到了那个广场,纷纷张开想象的翅膀,描述起曾经体验过或想象中的孩子们玩水的快乐情景。最后,我让孩子们将这首诗抄在晨诵本上,并配上画。孩子们兴趣盎然,任由想象驰骋,用画笔描绘自己的心情,充分体验享受到了童心童趣。篇三:雨后说课稿

《雨后》说课稿

教场小学 赵永艳

一、说教材:

《雨后》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的一篇主体课文。《雨后》是一篇十分贴近学生生活的诗歌,活泼又清新。这首诗生动形象的描绘了雨后儿童嬉戏玩耍的景象,展现了儿童的天真之态、嬉戏之乐。先总写广场上赤脚的孩子“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然后集中写兄妹俩在雨后玩耍时的快乐。

二、说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的不仅要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书写本课的生字,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还要让学生感悟诗的意境,体会夏天雨后游玩嬉戏的欢快心情,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认写本课生字,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自主学习、体会小哥哥、小妹妹的愉悦心情。

四、说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借助书上的拼音初读课文时,大多数已经能做到正确、通顺。学生通过前一段识字学习训练,已经掌握了几种记忆字型的方法,因此本文中生字的音、形,学生大都可以自学完成。学习

课文时教师把阅读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

五、说教法: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联系生活法: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的生活经验是最感性的学习材料。《雨后》这首诗写的就是孩子们的生活,因此要在孩子们的生活中让孩子们来体验夏天雨后的快乐。在教学中是这样安排的,在导入时让学生回忆自己在雨后都玩过哪些游戏?感觉怎么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生活体验)在教学诗歌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雨后》孩子嬉戏游玩的情景。最后让孩子有机会也体验一下雨后游戏的乐趣。

情感体验法:雨后游玩的体验很多孩子有曾经有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体验雨后嬉戏游玩的快乐,在教学中不仅在导入时有体现,在教学过程中也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经历。最后让学生想象也是一种情感体验。

指导朗读法: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体会小朋友在雨后游戏玩的快乐;体会小哥哥摔跤后脸上的兴奋。体会小妹妹为什么也想摔那么痛快的一跤。既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又能让学生体验生活带来的乐趣。

故事表演法:表演是学生喜欢的一种活动,而《雨后》诗中小哥哥踩水、摔跤;小妹妹的样子都是小朋友们常见到的情境,让孩子们表演一下,他们会更能体验小哥哥摔的这一跤让他的脸上发射出兴奋和骄傲的,能体验一下为什么小妹妹也想摔这么痛快的一跤。

六、说学法: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采取了以下几种学习法

课前预习、观察法:预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而《雨后》这篇诗歌是小朋友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场景,他们很容易就能理解,因此我让孩子们课前预习,并让他们观察一下校园里孩子在雨后是怎么玩的,这不仅能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预习习惯,还能让孩子在有生活体验的基础上学习课文。

想象法:在学完课文后,由教师朗读其中的句子,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就在广场上嬉戏游玩的场景,能增进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课文的理解。

表演体验法:本课的内容生动有趣,富于表现,让孩子们表演小哥踩水的动作,摔跤时的表情,以及小妹妹的动作,孩子们会更加容易体验小哥哥和小妹妹在雨后游玩的快乐的。

朗读会文法:“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说的就是要让学生读,让学生通过读,去体会理解感受。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朗读能力、理解课文的能力,课文中让学生用快乐的语气朗读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

七、说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师:你们喜欢雨吗?(出示课件)你知道哪些有关于“雨”的语句

下雨时你们玩得高兴吗?(生畅所欲言)

师:看得出来,你们玩得很开心,冰心奶奶她就是看到小朋友们在雨后玩得这么开心,觉得很有趣,于是她就将她看到的情景写成了一首诗《雨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诗了,(板书:〈雨后〉)

二、初读课文,检查识字情况

1、师:你们想知道冰心奶奶看到了什么样的情景吗?那就请你们自己把这首诗读一遍吧,读的时候请注意把字音读准了好吗?

2、学生读课文活动。

3、师:我知道我们班的很多小朋友在课前就已经预习了这一课的生字,那你们预习得怎么样呢?我们来检查检查吧。

检查识字情况(注意其中的几个难记的字)看字卡读、组词、造句(骄傲)

三、细读体验,深入领悟

1、师:你们学得真不错,那下面请我们用默读的形式将课文再读一遍好吗?边默读边想:冰心奶奶看到了什么,或者听到了什么?你从哪些句子知道的。

学生默读课文,再指名说说冰心奶奶看到了什么或听到了什么?

2、师:这么多美的情景,你喜欢哪个小节描写的情景呢,就把它多读几遍好吗?等一下,把它读给其他小朋友听吧,要求读自己喜欢的小节,边读边想为什么喜欢那一小节,它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呢?你觉得应该怎么读?

3、细读各小节

第一小节:

让喜欢这一段的学生来读一读,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喜欢?

师:雨后的景色怎么样?书上是怎么描写的,在平常的生活中,你还看过雨后的哪些美景呢?

师:“广场上来了一群赤脚的孩子” “赤脚”是怎么样的?你猜他们来广场上做什么?(可引导学生看图)

“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还能怎么说?让学生换一种说法。这一小节应该怎么读呢?谁来读读?指名读后并评价

第二、三、四小节 a、诗歌中描写了谁?

“小哥哥使劲地踩着水,把水花儿溅起多高”说明小哥哥什么? “使劲”一词表现了小哥哥什么样的想法?

(渗透理解“踩、溅”两个字的理解,踩字让学生做动作,而溅字与方言联系理解)

师:小哥哥说:糟糕??糟糕是在担心什么?

小哥哥摔倒后心情怎么样?你怎么看出来的?

你觉得小哥哥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b、小妹妹长得怎么样呢?

雨后玩水只是男孩子的事吗?(不是的)

[渗透识字:撅(观察一下谁也撅着小辫子)、唇(指指自己唇)的理解] “泥裤子”是谁呢?哪些句子是描写小妹妹的动作和神态的呢? 篇四:《雨后》评课

美感 悦读 体验

——《雨后》评课 徐淑芸老师执教的《雨后》是一首描写孩子们雨后水中嬉戏情景的优美诗歌。这些小诗清新、活泼,学生读来“乐”在其中。

一、处理字词有层次。

徐老师在教学生字时,最先出示儿话音词语。老师范读“咬着唇儿”,然后引导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用同样的方法读其余的词语,激发学生兴趣。然后再出示本课生字,指读正音。做法看似平常、简单,生字教学有层次,能引起学生注意。其中我很欣赏“树梢”一词的教学,老师通过板画树枝的枝条,让学生理解“树梢”的意思。通过学习一个词语,带出了很多带有梢字的词,并且教会了学生学习的方法——举一反三,了解其他带有“梢”字词语的意思。拓展了词语学习,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读书指导抓特点。

这是一首童趣盎然的儿童诗,学生读起来不太好掌握,通读课文时,老师重点引导抓住了小哥哥的语言和表情,小妹妹的外表、动作和心理来进行指导朗读,读出他们的踩水之乐。因为重点把握很到位,学生通过朗读把小主人公的开心、兴奋表现地淋漓尽致。

三、语言理解形象化。

“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是兄妹俩踩水之乐的最好体现,徐老师指导学生从“赤脚”入手,在想象中理解,感受中朗读,很好的体会了孩子们“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这句话。

四、适时引导学生积累语言

在教学“水淋淋”时,徐老师引导学生说说“abb”式的词语,在理解“短粗”这个词语是,老师又引导学生用“又×又×”说话,这样就很好地引导了学生的归类意识,比单一教填词更有实效。“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本堂课教师将这些目标自然地融入教学过程中,教学策略多样、实用、简单。一幅幅美丽的图片加上教师活泼流畅的导语,激发起学生诵读的冲动;生字词投影,不但让学生认识了生字词,还知道了其中字词的含义;几句激励的话语和一个有意的设问,激起了学生探究揣摩的兴趣。这些简单的教学策略使得学生在整堂课中学得津津有味、兴趣盎然。总之,这节课教学氛围民主和谐,课堂对话自然轻松。在对话中,学生感享受着识字的快乐、汉字的趣味和诗歌的语言美、情境美、感情美;教师则感受着学生充满童稚的思维和对文本的个性体验。在这堂课中教师真正实现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真正让学生的阅读活动成为了“悦读”的过程。篇五:《雨后的森林》评课

听《雨后的森林》有感

建瓯市第一小学 练碧英

《雨后的森林》是一篇轻快活泼的小诗,撑开小伞的蘑菇,爬满老树的木耳,枕着绿叶的红果,滴着水珠的葡萄,到处都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陆老师对于这节课的设计,正是突出了这篇课文和一年级学生的特点,以色彩鲜艳的板书、丰富有趣的课件、教师充满感染力的语言,使学生们兴趣盎然,整堂课气氛活跃,真的犹如雨后的森林般欣欣向荣,恰如其分的体现了文本的美,也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活”与 “实”

首先,这种“活”与“实”体现在课堂教学的组织上。

刚入学一个多月的一年级小朋友就能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这与陆老师平时的培养分不开,首先陆老师用自己亲切的态度,有礼貌的语言为学生作出了榜样,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在陆老师的课堂上经常可以听到“请”“谢谢”等这些语言,另外陆老师对要求学生做到指令非常明确,如“请坐端”,学生回答“我坐端”“请拿铅笔”学生回应“我拿铅笔”等这些对培养低年级学生倾听等良好习惯效果很好。

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陆老师让孩子们自主认字圈字,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等,使原本枯燥的教学变得妙趣横生,这也成为了本课的亮点。同时,学生在圈生字、读词语、生字开花等几个环节中,步步递进,使学生对生字不断地加深印象,但是因为识字教学本身就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我认为陆老师的这节课在生字的认识了只限于出现在词语中,应该再从词语中提炼出字,让学生认读,或者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字渗透识字方法,如“伞”“果”这些象形字如果能用课件出示汉字的演变过程会让学生记忆深刻,这样更将识字教学落到了实处。

其次,语文课堂的“活”与“实”还体现在本节课的阅读教学中。学生领读、教师范读、加上动作表演读、想像画面读、抓重点词语读等太多的朗读方式牢牢地吸引住孩子,让孩子们不断、再不断地深入走入文本,感受文本。

而后,陆老师又设计了梯度背诵、续写诗歌两个环节,不但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还帮助了学生的积累,为今后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陆老师通过多种方式的读,最终达到了“以读代讲、以读启思、以读促写”的三重目的,可以说把阅读教学落到了实处。

在课堂接近尾声的时候,我从孩子们意犹未尽的眼神中,看到了孩子们对下节课充满了期待,对雨后的森林充满了幻想,他们小眼通红,小脸放光。正如新课标中所倡导的,孩子们在充分的阅读中,加深了理解,有所感悟,受到了积极的情感熏陶,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雨后森林的清新和豁达,所以我认为陆老师的这节课还是很成功的,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下载《难忘的一课》评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难忘的一课》评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难忘的泼水节》评课

    《欢乐的泼水节》评课 《欢乐的泼水节》一文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看得出,老师也是尽量在课堂上营造这样一种欢乐的氛围。 因为学生......

    《难忘泼水节》评课稿五篇范文

    《难忘泼水节》评课稿《难忘泼水节》评课稿1孙老师是一位热情阳光、教态亲切、语言简洁富有童趣、很具亲和力的年青老师。她以轻松明快、活泼的风格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学......

    习作《难忘的……》评课稿

    习作《难忘的……》评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刚才听了谢带英老师上的作文指导课《难忘的……》,这一课让我受益匪浅。纵观这节课:整个教学设计,每个环节,都是教师的精心......

    难忘的一天评课稿

    篇一:评课稿 庹家小学 陈正荣 《难忘的一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课的内容。它是一篇记叙文,写的是一个十岁的儿童为邓爷爷做了电子计算机的......

    难忘的一课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 南街小学张艳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所讲的故事,并从中体会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2、知道课文哪些内容围绕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详写。学习......

    难忘的一课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 孙琳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2、体会文章表达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义。 【教学重点】了解文章大意,体会蕴含在文中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

    难忘的一课

    难忘的一课 今天班上有一位同学拿了别人书包里一百多元。 一整天张老师都在对同学们开导和集体谈心,希望拿钱的同学主动地将钱还给别人。一百多元,对一个小学生来说,是个不小......

    难忘的一课

    难忘的一课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2、结合背景资料和文中的描写,体会说“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时的心理感受,并用几句话表达出来。 3、结合文章内容,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