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两位数加整十数评课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
本节课上是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主要着重解决相同数位上的数直接相加的问题,同时也为后面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奠定了基础。执教老师薛老师教学设计思路清晰,教态亲切自然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注重必要的知识铺垫,顺利实现知识迁移。
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是本课教学的基础,学生必须熟练掌握。薛老师的第一环节设计的6题复习题,通过口算和口述算理,突出了加几十和加几的区别,激活了与本课相关的已有知识,帮助学生重温相同数位上的数可以相加减,为学生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另外,数的组成也是本课教学的基础。在探索45+3和45+30的算法时,只要将45分成40和5,就可以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转化为整十数加整十数和整十数加一位数。所以这个环节的教学设计意图明显,很好的促进了学生学习的迁移。
二、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需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课的开始,薛老师根据教学内容结合教学实际,创设了春天来了,我们一起去旅游的情境,这一创设既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计算,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由易到难,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主动建构。在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过程中,首先放手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情境,搜集教学信息,提出有关加法的数学问题,再组织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讨论交流,探讨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教学时又注意了学生的认知特点,由具体到抽象、由易到难。先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摆小棒、拨计数器来理解和掌握算法,再引导学生不借助学具,脱离直观,让学生思考算法,算出得数。在探讨算法时,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并给学生交流展示的空间,让学生走上台前摆一摆、拨一拨,体现算法多样化,增大了学生的思维含量,发展了学生的发散思维。问题与建议:
在设计练习的时候,我认为可以加入一些实际的运用,总所周知,计算通常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如果能将计算练习和生活实际,解决问题想结合,我相信学生的兴趣会更加浓厚,也让计算恩感觉赋有意义。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今天听了陆老师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有以下感受: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年级的小学生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张老师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并辅以富于儿童化的语言,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以生为本,关注学习过程
在教学中,张老师十分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在探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时,让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想的过程说出来”,并及时加以评价。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又帮助学生理清了思路。而在学生交流想法的过程中,对于教材上有的而学生没提到的方法,教师也以合适的方式加以呈现,体现出方法的多样性,并进而寻找出最优化的方法。较好地处理了方法多样化与优化之间的关系。
三、认真钻研,精心设计练习
从整个教学流程可以看出,路老师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的钻研,设计了有层次的练习。并在合理运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适当拓展,精心预设,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题目着重训练。而“鸭妈妈找孩子”这一练习的设计,更是别具匠心,不仅让学生学以致用,促使学生运用新知解决问题,同时又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
陆老师讲了一节整十数加减法的计算教学。计算教学较之其他内容更加的枯燥但是于老师充分利用书中的情境图将计算教学融于解决问题之中,让学生在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整十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老师儿童化的语言,清晰的教学环节设计,亲切的教态,使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
一、让学生明白算理,学有价值性教学
本课执教前,很多学生或者通过知识迁移,或通过外界教育(父母的提前教学)等各种原因,已经获得了计算的方法。如:10+20,学生会算:1+2=3,所以10+20=30.那么本课的教学价值性体现在什么地方呢?如果课堂的教学也仅限于此,则本课完全可以上成对这部分知识的巩固练习课。但是,虽然会算,对算理并不理解,至少是懵懂的状态。例如:为什么可以用1+2来计算?3表示的是什么?学生并不清楚。本课通过算法多样化的教学,让学生的算法互相补充,对学生而言,也应是一大收获。因此,为了突出这一重、难点。我决定用例1中的加法教学为重点,进行算理的教学、进行算法多样化的呈现。而后的减法教学只是简单的呈现一下学生的思考就可以了。
为了在加法教学中突破重难点。我引导学生使用摆小棒的方式。边摆边说,再摆、说给同桌听,再全班摆说交流。然后进行算理的研究。明白10+20就是1捆小棒加2捆小棒得3捆小棒,也就是1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
二、注重多种学习方式的整合,提升价值性教学。
本节课以自主探究为主线,辅以动手实践、同桌交流等学习方式,让多种学习方式各尽所能,共同促进学生的主动建构。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不再是这节口算课的惟一。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的同时关注各种能力的培养,如观察、解决问题、交流、实践、探究等能力,使一节普通的口算课有了深厚的底蕴。
三、有趣的练习,巩固价值性教学
因为小学生的学习大多以无意识和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好奇好胜,注意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差。新课标在《基本理念》里也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过程。”依据新课程理念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将练习设计成一系列富有情趣的练习,如:通过闯关练习,进入游戏环节(钓鱼游戏;摘苹果游戏;找家家游戏)。目的是既吸引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便于自己更好的串连教学。使学生主动学,乐于学,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让学生以无比愉悦的心情投入练习活动,同时也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当我看到学生因为努力表现而得到奖励的红通小脸时,我的内心是非常满足的,因为我使他们感受到了数学带来的快乐。
本节课,对于学生来说是很简单的一节课,在讲授过程中我对于算法的探究部分,还没有照顾到所有学生,应多让那些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多说说,让他们也能够掌握。同时,对于我的课堂,我觉得存在较大的问题应该是课堂纪律,教师如何掌控课堂,如何让学生能静下心来认真听讲,是我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第二篇:《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评课稿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评课稿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评课稿11.周老师这节课,能结合我们英语快乐购活动和人民币的知识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学生在熟悉的轻松自然的情境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知识,思考了问题。
2.这节课的设计挺好,无论是新授部分的各个环节还是练习环节都体现了知识的全面性和层次性。首先说新授部分关于算理算法的处理,教师通过下面几个环节即:让学生自己动手在计数器上画珠子,探究算法、小组交流、汇报展示、教师课件再现、小结算法,这一系列的过程为学生很好的明确算理、掌握算法提供了保障。接下来比一比和变式练习能够紧紧围绕算理算法进行,并加强了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可以说是非常及时必要。其次是练习的设计,我觉得周老师设计的这几个练习从形式上、内容上、层次上都是很好的。例如游戏环节中的套圈,让学生任意套圈得到分数42。这个环节既有趣味性,也很好的提升了学生的口算能力。老师在后面设计了在括号里面填数的练习题,在圆圈里面填加号和减号的练习题,小马虎的故事思考题,以及一个挑战题。这些题目的设计层层深入,层次分明,形式多样,注意了增加题的趣味性,从不同角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了教学目的。
3.老师注重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训练。首先是画一画,用学具进行直观操作,想算法。其次是说一说,说怎么算的、怎么想的。最后还有比一比,在比的过程中学生由原来的数形结合的感性认识上升为抽象的理性认识,这正体现了数学化思想。这节课紧紧围绕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算理进行训练,把教学重点放在明算理上,用充足的时间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和口头表达中明白算理。
需要商榷的地方:
1.在教学上需要更锤炼和准确的语言。
2.在情境教学过度到新授知识的这个过程中我个人认为可以设计简单一些。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评课稿2今天,我听了袁老师执教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这节课,这是在学生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加减法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为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打好基础。学好这一部分内容有助于学生日后提高对多位数计算的速度与能力。
袁老师认识到这节课的重要性,目标定位在使学生经历探究两位数加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算法的过程,理解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从而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并能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比较和分析的能力,发展数学思考。同时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及自主探究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是经历探究两位数加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算法的过程,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目标定得比较到位。
这节课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在导入部分,教师选择了45,30,9,3四个数编一些加法算式,并且给以引导:如何才能又多又快不重复不遗漏地写出所有的算式呢培养了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对加法有了"类"的意识,一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法(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学生通过对自编的加法算式进行分类,明确了哪些加法是已学过的,哪些加法是今天要学的,哪些加法是以后要学的,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开端。(二)在探究新知这一快,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交流,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物化活动,用小棒圈一圈,计数器画一画,还引导学生不依赖小棒,计数器直接用算式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获得结果。袁老师还适时引导学生讨论4530各种算法的共同点,整合出一般的计算方法,这样不但学生掌握了方法,而且领悟了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的算理。有了这个基础,在教学453时,袁老师就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进行计算方法与策略的迁移。最后还安排了两道题计算方法的对比,很自然地突破了这个难点。(三)第三个特点,也是这节课的一个突出的地方,就是她的练习设计非常适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而且层次分明,层层递进。
到了课的最后,老师也没有忘记给学生们鼓气,加油,让他们再次感到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换来成功的喜悦,把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延伸了下去。综观这节课,袁老师能结合教学内容,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自己编题,并解决问题,一节课完全顺其自然地进行,并没有刻意追求和过分强求。让学生在轻松自然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知识,思考了问题,整节课都围绕学生来进行,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学数学,用数学的思想。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评课稿3今天我们看到袁校长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这节课的全部示范过程,让我们看到学校领导在教学上真正起到了“标杆”和示范引领作用,下课后和和几位老师进行了交流,大家对袁校长这节简约而又实用的好课无不称赞。
概括地说这节课有五大特点:
1、注重学生语言表达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这是咱们学校课题研究在课堂上的探索、实践和运用。如学生已经很熟练的知道回答问题时候应该说“先说答案,然后说我是这样想的”。有一个学生说的不对,老师说:“你说的不够准确,谁来帮一帮她呢”,有一个学生说的不对,亲切的说“你这个问题提的不对呀!”这说明平时老师在课堂训练扎实有效。
2、注重学生思维的引导和算理的探究:教学例题时候,先出示情境图,然后是观察,找数学信息,然后提问题,学生说算式,教师紧接着说:你是怎么得到的?然后说你怎么计算呢?当大家开始探究的时候,教师说:可以独立思考,先摆一摆,也可以拨一拨,一学生说先摆20,再摆5,老师追问:20是怎么摆的?老师的提问引导层层递进,脉络清晰,学生思维能得到良好的培养。计算20+25的时候,老师没有直接告诉孩子们怎样计算,而是让学生们在自己操作、自我尝试,自我验证中得出结论。学生在这段教学中表现的很兴奋,几分钟的时间又是摆,又是讨论,又是交流,又是汇报。培养了学生自主动手、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能力。教学中老师更是充分考虑到每一个学生,鼓励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3、关注后进生的学习状况。从一开始的请曾诚可回答问题出现错误,提示孩子:注意听,看看其他同学是怎么做的,到最后让她摆小棒并说说怎么摆的,回答正确了,及时的肯定了她的进步,同时指出她的“然后”用的太多了。一个后进生孩子回答的有的慌张和胆怯,“老师说:不要紧张,谁来补充?”,后面一个孩子回答的很清晰,老师说:掌声鼓励一下”。通过变换不同的鼓励和表扬方式,让学生亲身经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老师的过程和成功体验反观我自己,经常就是一个方法鼓励,怪不得用着用着就不起作用了。
4、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低年级孩子好动,自制性差,老师在关键时候的提醒:“注意坐姿,注意倾听,注意举手的姿势”。摆学具的时候,摆好了用你的姿势告诉老师,当孩子们动手操作结束后,老师清晰的提出要求:把学具放在一边,像罗怡婷一样坐姿端正,比比看哪一组坐的最端正。开火车的时候先提要求:注意力要集中,坐端正,回答完毕后,其他同学要当小老师说“对”。这样长期训练,孩子们就会有良好的课堂听讲习惯。
5、教师的语言亲切柔和听来很舒服,态度和蔼、沉着淡定符合低年级学生的个性特点。整节课老师不急不躁,循序渐进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知识。
纵观这节课,袁校长能结合教学内容,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一节课轻轻松松完全顺其自然地进行,并没有刻意追求和过分强求。让学生在轻松自然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知识,思考了问题,整节课都围绕学生来进行,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发挥了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篇: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教案
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不进位)
李小勇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6~47页的例题和第47页“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究两位数加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算法的过程,理解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从而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
2、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及自主探究的意识。教具准备
计数器、小棒、小黑板 学具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10捆小棒(每捆10根),每两人准备一个计数器。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谈话: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还会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或一位数。这里老师有几道题,看谁在这些方面学得最好。
2.口答:
(1)3个十是多少?3个一是多少?
(2)3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多少?4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多少?(3)4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54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3.口算:
80+2= 30+4= 30+6= 80+20= 30+40= 30+60= 你是怎样想的?
4.教师对复习情况进行小结,以表扬鼓励为主。
二、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春天来了,你最想到哪里去看一看,玩一玩?去这些地方可能要坐车,就让我们一起去停车场看一看吧!1.出示例题图。
(1)谁来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大客车有45个座位;中巴车有30个座位;小汽车有3个座位。)
(2)提问:你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3)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下列问题: ① 大客车和中巴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② 大客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③ 中巴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④ 三辆汽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4)怎样列算式?
根据学生口头列出的算式,教师板书: 45+30 45+3 30+3 45+30+3 2.引导学生观察这几道算式,提问:在这几道算式中,哪道算式的计算方法我们已经学过?(30+3)
3.指出:45+30是两位数加整十数,45+3是两位数加一位数,这两道算式的计算方法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学会了这两道算式的计算方法,后面的这道连加的算式也就会计算了。
三、探索算法
1、探索45+30的计算方法
(1)提问:你准备怎样算?瞧,你的手边有小棒、计数器,能不能利用它们来帮助你算一算呢?
(2)方法一:摆小棒
提问:谁是用摆小棒的方法来算的?上台演示。
教师提问:先摆哪个数?(45)然后呢?
追问:把30摆在哪一边?
把3捆小棒摆这一边,你们同意吗?这样摆有什么好处呢?(引导:它们都是整捆的小棒,这样摆看得很清楚)
提问:现在我们来看一看,一共有多少根?(75)
追问:你是怎么一眼就看出来的?(4个十和3个十合起来是7个十,7个十和5个一合成75)
肯定学生的算法,指出:刚才的算法,是把几个十和几个十合在一起的。(3)方法二:拨计数器
(a)提问:有没有小朋友是拨计数器的?
师引导:
第一个加数是多少?十位上是几,个位上是几?怎样在计数器上拨珠?
第二个加数是多少?十位上是几,个位上是几?怎样在计数器上拨珠?
提问:为什么要在十位上拨3颗珠子?(因为30表示3个十,所以要在十位上拨3颗珠子。)
讲述:瞧,十位上原来有4个十再加上3个十变成几个十?(7个十)70加上个位上的5就是?(75)
小结:通过刚才小棒和计数器的演示,我们知道:45是由4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要加上的是30,也就是3个十,所以把4个十和3个十先合起来,得7个十,即先算:40+30=70(板书),再把7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即再算:70+5=75(板书)
(b)提问:如果我们现在不摆小棒,也不用计数器拨珠,你准备怎样算45+30呢?
让学生把计算过程再说一遍。
2、探索45+3的计算方法
(a)45+3会算吗?自我探索45+3的算法,再组织交流。然后用计数器演示计算过程,使学生明确,要加的数是3,也就是3个一,所以要把5个一和3个一先合起来,得8个一,即先算:5+3=8(板书),再把4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即再算:40+8=48(板书)。
(b)提问:如果现在不摆小棒,也不用计数器拨珠,你准备怎样算45+3呢? 让学生把计算过程再说一遍。
3、比较45+30和45+3的算法,领悟算理。
讨论:这两道题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小结:相同的地方是:都把两位数看成几个十和几个一(如都把45看成4个十和5个一)。不同的地方时:如果要加的是几个十,就和两位数的几个十相加(如要加的是3个十,就把3个十和4个十相加);如果要加的是几个一,就和两位数的几个一相加(如要加的是3个一,就把3个一和5个一相加)。因为在加法计算中,只有相同数位的数才能相加。
4、谈话:刚才我们还有一道连加的算式还没有解决,你有信心完成吗?
师生交流,共同完成。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同桌学生合作,现在计数器上拨珠,再填出结果。然后指名两人分别交流两组题的思路。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这次我们不用计数器了,有信心算对吗?
(1)独立完成(2)集体核对
(3)说说2+67你是怎么算的?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这幅图中告诉我们那些信息?问题是什么?
(2)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用到什么方法?请同学们独立完成。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课同学们表现的都很出色,看来大家对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的相关知识掌握的很牢靠。希望同学们今后能继续努力,用我们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第四篇:2017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案.doc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比较、概括能力.
3、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算理.
教学难点
区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填空:52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个十和()个一组成37.
34=30+()57=7+()
2、口算:40+1= 3+60= 20+5=
40+10= 30+60= 20+50=
5+3+40= 20+70+6=
问:5+3+40和20+70+6你是怎样口算的?
(5+3+40=?先算5加3等于8,再算8加40等于48.)
(20+70+6=?先算20+70等于90,再算90加6等于96.)
3、小结导入
同学们对于以前学习的口算掌握得非常好,那么,你们想不想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帮助小猴子研究一个难题呢?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的34+2=
(1)【演示课件“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
师:小猴子给我们出了一道什么题目?(板书:34+2=)
下面就请你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
(2)学生集体讨论.
(3)学生汇报自己是怎样做的.(可以边演示学具边说明)
教师板书:
① 用数数的方法(在34的后面再数两个数:
35、36.)
② 先算4+2=6,再算30+6=36.
问:为什么要先把4和2相加?3加2行不行?为什么?
(因为4和2都是单根的,表示几个一,几个一要和几个一相加,不能和几个十直接加.)
随学生的发言,老师继续演示课件“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
问: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第二种方法比较好,如果34加上的数比较大,再用数数的方法就太麻烦了.)
师:请你自己说一说34加2的计算过程.
(34加2等于几?先算4加2等于6,再算30加6等于36.)
2、教学例1的34+20=
(1)师:刚才,同学们帮助小猴子研究出了34+2的计算方法,现在小猴子又遇到问题了,如果把题目中的2改成20,该怎样计算呢?【继续演示课件“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
下面就请同学们帮助小猴子再研究一下这道题.
(2)学生试算(可以借助小棒摆一摆)
集体交流后,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① 用数数的方法(十个十个地数:
44、54.)
② 先算30加20等于50,再算50加4等于54.
问:这道题中的2为什么要和3相加,不和4相加了?
随学生说明理由,老师继续演示课件“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
(3)问:谁再来说一说34+20的计算过程?
(34+20=?先算30加20等于50,再算50加4等于54.)
师:我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帮助小猴子解决了这样的计算问题,你们确实很会学习.小猴子都在谢谢你们了.【继续演示课件“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
3、教学想一想
师:你们还想不想再算两道题?板书:2+34= 20+34=
学生试着独立口算,然后指名说一说口算过程.
4、比较:
(1)比较一下,34+2和34+20的算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小组讨论,然后集体交流.
(相同点:两道题都要把加数34分成30和4.
不同点:加2要在个位上加,加20就要在十位上加.)
强调:计算时要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也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加.
(2)比较34+2和2+34,34+20和20+34,你发现了什么?
同桌互相说一说,然后指名回答.(相加的两个数交换位置,得数一样.)
三、巩固练习
1、出示口算卡片:41+7=
53+30=
5+24=
40+25=
指名说口算过程.
2、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52页做一做的1、2、3题,然后订正.
3、游戏:分类(在乐曲声中进行)
每人一张口算卡片(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要根据口算的结果放到相应的盒子里,一盒是蔬菜(上面写着:小于50的数)另一盒是水果(上面写着:大于60的数).全部放完之后,集体检查每张卡片放的位置是否正确.
游戏结束后小结:计算要认真.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什么问题? 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
问:做这样的题目要注意什么?(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加)
五、作业
完成教材第52页练习十二的1题、2题.
练习十二
1. 53+4=
64+3=
1+47=
53+40=
64+30=
10+47=
2+76=
20+76=
60+23=
2.50+35=
3+26=
13+40=
44+5=
78+20=
29+30=
板书设计:
第五篇: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案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一年级:谭红波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6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口算的思维过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口算的方法。
难点:理解相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道理。教学准备
小棒,多媒体,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2,谈话导入(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书64页主题图,观察,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选择两个问题解答。问题1:小林一共要写多少个字?;问题2:小林和小红已经写了多少个字?
2、探究“25+2”的计算方法 师:“25+2”怎样计算?
(1)先用小棒摆一摆,边摆边说。
指名上台演示,边摆边说。
课件演示
(2)你能用式子表示吗?板书计算过程(3)弄清算理,25+2,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自主探究“25+20”的计算方法(1)摆一摆(2)说一说(3)演示(4)板书计算过程(5)小结
4、观察“25+2”和“25+20”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出示课题,板书: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
5、比较“25+2”和“25+20”的不同。明确相同数位上的数 相加的算理
师:个位和个位相加 十位和十位相加,用一句话说,就是相同数位相加。(板书:相同数位相加)(三)巩固反馈 1.计算,看谁算得对(课件出示)2.小游戏:开锁(课件)3.接力比赛.
每行发一张卡片,每张卡片上有6道题,从最后一位学生做起,每人做一道题(人数不够的由第一位学生完成),做完后往前传,由第一位学生交给老师,最先做完而且做对的一行为优胜,老师奖给每人一朵小花.
4.在教科书上做p64做一做.老师行间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四)、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