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十五课《诫子书》教学设计
《诫子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掌握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重点)
2、精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难点)
3、熟读成诵,感悟先哲情怀,立志修身笃学。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杜甫诗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王湾诗云: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同学们这两句诗里面的“书”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信——《诫子书》。明确学习目标:(白板显示)
关于作者的一些文学(白板显示以下内容)
诸葛亮字(),是我国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在八 年级我们学过他的一篇文章——《
》南宋诗人陆游曾在诗歌《书愤》中这样赞颂他:
。
二、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1、学生自由朗读,注意字音、停顿。
(师提问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听读,指出优缺点)
2、师明确读音及停顿。
夫(fú)澹泊(dàn)(bó)淫(yín)慢
遂(suì)
庐(l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白板显示《诫子书》楷书书法,学生看书法原文大声朗读。(书法作品无句读,既能考查学生的停顿及朗读水平,又能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书法)
4、利用课下注解及工具书,疏通文意。
(学生自主翻译课文,找出疑难问题,并力求在小范围内合作解决。学生学习时,教师巡回,及时给予指导。)
(质疑问难。这一环节,由学生自由提问,师生共同讨论解决。学生能自己解决的,放手给他们。解决不了的,教师给予点拨。注意结合具体问题,对学生进行学习古文方法的指导。)
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学生再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是一篇言简意赅,字字美玉、句句珠玑的议论文,请同学们思考一下那句话是中心论点?
2、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教师提问。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很多学生认为“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是中心论点,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是中心论点,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认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是中心论点。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两句话。)如果学生回答“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教师可以这样提问学生,“淡泊”这个词语在本文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如果让你用本文的一个字来概括,那个字是什么?(学生回答)“宁静”在本文中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可以用本文中的那一个字来替换一下?(学生回答)教师继续提问,“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属于什么句式?师明确:双重否定句式一般不能作为中心论点。如果学生回答“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教师就引导学生思考,“淫慢”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不能“淫慢”就是让我们要怎样呢?“险躁”的含义是什么?不能“险躁”就是让我们要怎样呢?引导学生分析出本文就是围绕“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来展开论述的。
3、学生再读原文,并思考下面的问题。
中国人历来重视、崇尚家教,本文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家教”的?(学生思考,教师提问)师明确:“学习”和“做人”(白板显示下面的问题)无论学习,还是做人,作者强调的是一个“
”字。修身须要“
”,学习须要“
”。把失败归结为一个 “
”字,把“
”与“
” 加以,极大地增强了论述效果。
四、诵读经典,进一步体会慈父的殷殷情怀,智者的谆谆教诲。
学生大声诵读课文,然后再找出最喜欢的句子,谈一谈自己的理解。让学生畅所欲言 如:时光飞逝,我们要珍惜时光,不能等到自己变老,和世界脱节,才悲叹蹉跎的岁月,那将于事无补。(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小确立大志,否则人生就没有了方向。周总理在12岁的时候就发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这一崇高的志向激励着他一生都在为中华之崛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补充与本文相关的一些名言警句,激励学生励志、修身、笃学。
白板出示:
立志: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寄沧海(李白);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惜时: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淡泊: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
学生齐读成诵。
五、拓展提高
诸葛亮不仅在“修身”“齐家”方面为人所称道,在“治国”“平天下”方面也是千古留名,他为蜀汉事业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与诸葛亮有关的故事或者成语,说出来给大家听一听。
六、布置作业:
1、必做题:背诵并默写《诫子书》原文
2、选做题:课后阅读《傅雷家书》并与《诫子书》进行比较,在积累本上写出在言辞表达上各有什么特点。
第二篇:《诫子书》教学设计
《诫子书》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诫子书》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这篇文章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54岁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澹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从另一个侧面表现了诸葛亮这位历史伟人的高风亮节。学习本文重在引导学生理解内容,把握主旨,体会情感,从中获得精神的力量: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并由此积累背诵相关警言以自励。可以说《诫子书》是一篇勉学劝善的优秀之作。引导学生学习诸葛亮的这篇家书,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积累,在提高学生文言水平的同时,还可以结合《诫子书》的深刻内容,对学生进行治学、做人和修养方面的教育,升华他们的灵魂和良知,启迪他们的思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理解文章的内涵。
2、过程与方法:能运用多种文言文朗读法来朗读课文。
3、情感与价值观: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格修养。
教学重点:用多种文言文朗读法诵读课文并理解文章的主旨.教学难点: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
教学方法:诵读法
讨论法
教学道具: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根据学生的具体精神面貌来引入课题,主要以鼓励和表扬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缓减学生紧张的情绪。
二、走进诸葛亮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三、解题
诫:
告诫,劝勉
子: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书:书信,一种文体
“诫子书“即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
四、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一)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朗读要求:
1、遇到不会读的字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
(二)播放朗读视频,初步感知。
要求:听准字音,注意停连、语气、节奏及重音。
(三)仿读课文,感受语气。
(四)全班齐读课文,增强语感。
五、译读课文
理解文意
文言翻译五字法:
留:国号、年号、地名、人名、官名、书名。
替:用现代汉语词替换古代文言词。
调:调整句子次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说法。
增:补充出句中省略的内容。
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一)解释重要字词(抢答的形式完成)
(1)静: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2)淡泊:内心恬淡,不幕名利
(3)明志:明确志向
(4)广:使......广,增长(形容词使动用法)
(5)志:立志(名词用作动词)
(6)险躁:
轻薄浮躁
(7)驰:迅速逝去
(8)去:消失
(9)枯落:凋落,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二)结合注释翻译全文
1、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独立翻译课文,遇到疑难进行勾画
1、小组合作解决个人疑难,2、一同学翻译全文
(三)读出节奏(感知课文内容)
1、障碍朗读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标出节奏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六、研读课文
把握主旨
(1)诸葛亮希望儿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从哪些方面来告诫儿子的?
(2)根据同学们对诸葛亮的了解,结合诸葛亮的人生经历和《三国演义》中的故事,你觉得诸葛亮本人最喜欢的可能是文中的哪两句?为什么?
(3)学习了诸葛亮的《诫子书》,你觉得受益匪浅,想要选择文中的一句话,送给在坐的某一位同学,你会送给谁?为什么?
七、美读课文
感受语言美
(一)感受对称美。
静以修身
非淡泊无以明志
俭以养德
非宁静无以致远
学须静也
非学无以广才
才须学也
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
年与时驰
险躁则不能治性
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
悲守穷庐
多不接世
将复何及
(二)补白朗读,感受韵律美。
1、补出词语
夫()之行,()以修身,()以养德。非淡泊无以
(),非宁静无以()。夫学须()也,()须学也。非学无以(),非志无以()。()则不能励精,()则不能治性。年与时(),意与日(),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补出句子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非淡泊无以明志。夫学须静也。非学无以广才。淫慢则不能励精。年与时驰。
遂成枯落,悲守穷庐,!
八、课堂小结
九、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搜集和整理与本文有关的名言警句
十、板书设计
静
淡泊
立志
节俭
做人
学习
勤学
接世
惜时
第三篇:《诫子书》教学设计
《诫子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2、精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3、研读课文,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
4、熟读成诵,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神养料。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积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学励志,修身养性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情感,赏析精彩妙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步入初中已经近一个月了,我想,对大部分同学来说,最为关注的莫过于学习进步、成才成学了。那么,怎样才能成功成才呢?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高人他就是蜀汉名相,智慧化身诸葛亮.相信通过和他的饿对话,你一定在学习和修身养性方面有很多收获!(板书<诫子书>)
【课件第一页】
(二)明确目标
【课件第二页】
(三)作者及背景介绍。
1.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水县)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为避汉末之乱,大约于汉献帝兴平二年(195)15岁时随叔父诸葛玄由山东迁居豫章,后辗转至荆州,隐居于南阳隆中,故号卧龙先生。西晋陈寿《三国志》有《诸葛亮传》,并整理其诗文《诸葛亮集》传世。2.诸葛亮在政治、军事上计谋超群,对后代的教育问题也十分重视。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军中的前夕,还写信给诸葛瑾:“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同时写下了流传百世的《诫子书》。他在《诫子书》中告诫儿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学以广才,励精治性,珍惜光阴,务求“接世”。30年后,邓艾率魏军攻蜀,兵至绵竹,诸葛瞻拒不接受邓艾的高官诱降,英勇战死,时年37岁。其子诸葛尚一同战死,时年16岁。
(四)多层次朗读
【课件第三页】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完成下列任务:(1)标记生字注音。
【课件第四页】(2)注意词句停顿。
2、提示长句停顿。
【课件第五页】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指定学生诵读,余生纠正,后齐读)
3、学生自由朗读,同桌互读。
(五)疏通文意:
【课件第六页】
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小组合作,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自主译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圈画疑难问题。探究不成的,小组长整理准备发布.师巡回指导,参与讨论。(1)巩固强化: 句子:
1、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2)处理措施:
A、让学生联系实虚词的日常积累(如“以”的常见用法),迁移联想,猜读翻译,合作交流,取长补短,后总结成型。
B、师提醒学生翻译课文时不能直译的便意译,无论哪种译都要保留原句的句式特征(如a的双重否定)和原文的风格特点(如本文的简洁精警)
以4句的翻译为例:年华随着时光飞驰,意志随着岁月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对社会无益„„
(六)研读赏析:
【课件第七页】
(1)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学生举手发言)
(告诫儿子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2)文本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淡泊、立志、惜时)分别找出原句.再次加以品读,联系自身实际,谈谈感受体会。
(学生从文中找出典型句子,分组讨论交流,指定代表回答;)A、淡泊: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双重否定句式)来强调其重要性 B、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双重否定句式)来强调其重要性 C、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诸葛亮给儿子书信中的告诫,让我们来看看大名鼎鼎的诸葛孔明,是怎么给儿子上课的:【课件第八页】
第一课:宁静的力量。“静以修身”“ 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
诸葛亮忠告孩子,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不能够静下来,则无法有效的计划未来。而且学习的首要条件,就是有安宁的环境。现代人多数终日忙碌,您是否应在忙乱中静下来,反思一下人生的方向?
第二课:节俭的力量。“俭以养德” 他告知孩子要节俭,以培养自己的德行。审慎理财,量入为出。在鼓励消费的文明社会,您有否想过节俭的好处呢?
第三课:计划的力量。“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告诉孩子要计划人生,不要事事讲求名利,才能够了解自己的志向。要静下来,才能够把将来细心计划妥当。面对未来,您有理想吗?您有使命感吗?您有自己的理想吗?
第四课:学习的力量。“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告诉孩子宁静的环境对学习大有助益,当然配合专注的平静心境,就更加事半功倍。诸葛亮不是天才论的信徒,他相信才能是学习的结果。您有否全心全力的学习?您是否相信努力才有成就?
第五课:增值的力量。“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他忠告孩子,人生的投资要想增值先要立志,不愿意努力学习,就不能够增加自己的才干。但学习的过程中,决心和毅力非常重要,因为缺乏了意志力,就会半途而废。您是否想过,一鼓作气的人多,坚持到底的人少的道理?
第六课:速度的力量。“淫慢则不能励精”他警告孩子凡事拖延就不能够快速的掌握要点。电脑的普及代表速度时代的来临,想不到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智能,也一样与今天不谋而合。快人一步,不但容易达到理想,而且有更多的时间去修正与改善!
第七课:性格的力量。“险躁则不能治性”诸葛亮忠告孩子,太过急躁就不能够陶冶性情。心理学家说:“思想影响行为,行为影响习惯,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影响命运。”诸葛亮明白生命中要做出种种平衡取舍,要“励精”,也要“治性”。您要提升自己性格的品质吗?
第八课:时间的力量。“年与时驰,意与岁去”他警告孩子时光飞逝如梭,意志力又会被时间消磨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时间管理”是个现代人的观念,细心想一想,时间无法被管理,每天二十四小时,不多也不少,唯有管理自己,善用每分每秒才是最佳方式。请您想一想,您有蹉跎岁月吗?
(4)在研读赏析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再读,注意体味语调、语速的变化,揣摩作者情感。
【课件第九页】
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是个早熟的人才,从小聪明伶俐,诸葛亮清醒地认识到儿子成长过程中的隐患,太容易骄傲了。蜀国后期,国势衰颓,后继无人。忠心耿耿的诸葛亮是多么盼望儿子能快些长大,成为国之栋梁,所以他写给儿子的信应该是语重心长,谆谆教诲。
这封家书虽然只有八十六个字,但问世之后却天下闻名,广为传颂,人们被诸葛亮的智慧所深深地折服,请大家用赞赏的感叹的语气齐读,读出一位慈父的殷殷期盼。
(七)名言积累:
【课件第十页】
学生再次放声朗读课文,圈画自己喜欢的句子,思考完成下列任务:
如果你从中学习的一两句送给你在座的同学,你会送给谁?
(自己思考,小组交流,个人回答)
示例:我把“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送给----,因为他贪玩,耽误了学习。
示例:我把“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这一句送给---,因为他在学习方面太懈怠,太懒散。
示例:我把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送给自己,因为我有时一考不好,就精神颓废,没有信心好好学习,这一句能激励我胜不骄,败不馁。
本文词源意丰,字字珠玑。我们经常说认识别人容易,认识自己难。下面请大家换种心灵,选几句自勉自励的话写在课本上。真正的智慧可以穿越时空,让这些经典语句永驻我们心中,伴我们行走一生,让我们在深沉的诵读中记住这些名句(八)我读我悟。
【课件第十一页】
读文读人读自己。
字里行间中你感悟到了什么?与大家共享
示例:我要做一个淡泊名利,有远大目标的人。
我要做一个
的人。
(九)教师寄语
课件【课件第十二页】
三句话和同学们共勉:大志成大学成大才,小志成小学成小才,无志不成学不成才。大志就是与历史潮流一致的志向。祝愿同学们早立大志,静心读书,成为顺应历史潮流的大才!
(十)自然成诵
【课件第十三页】
诫 子 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非澹泊无以明志,()。夫学须静也,(),非学无以广才,()。淫慢则不能励精,()。年与时弛,(),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第四篇:《诫子书》教学设计
《诫子书》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读准字音,读出文章的节奏美和韵律美。2.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并在讨论交流中做到文从字顺的翻译。3.联系实际,培养自己勤学立志,宁静修身的人生态度。
二、学习重点
1.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理解文意,尝试翻译课文。2.在情景朗读中,体会家书中饱含着的深厚感情。
三、学习难点
感悟文中蕴含的修身励志哲理在当今时代的积极意义。
四、学习过程
课前交流:培养学生热爱文言文的感情。
导入:结合自己所了解的,谈谈你对诸葛亮的认识。
师:诸葛亮不仅是忠诚和智慧的代表,还是善于用智慧教子的父亲。今天我们就来拜读他在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的一篇《诫子书》。
一、初读——把握节奏
读出韵味 1.正字音,读通读顺。
2.把握节奏,体会文章的韵律之美。3.感受句式特点,体会句式工整之美。
二、译读——疏通文意
读出意味
1.自主学习,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小组合作,解决疑难。2.质疑问难,全班交流,理解文章的意思。3.出示不加标点的文章,学生尝试练习句读。
三、悟读——沉入文字
读出情味
结合背景,指导学生朗读。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诸葛亮的殷殷期望和这封家信对诸葛瞻产生的深远影响。
四、思读——自我修身
读出理味
1.从文中选几句话送给自己,说说原因。
2.结合诸葛亮的一生,理解“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蕴含的哲理。
五、感悟升华
总结提升《诫子书》对学生及我们每个人在自我修身及勤学励志方面的积极意义。
结束语:我们对于《诫子书》的学习才刚刚开始,随着年龄的增长,学识的增加,我们对它的认识会越来越深刻,愿同学们用一生的时间去阅读它,践行它!
愿同学们爱上经典,爱上文言文!
第五篇:诫子书 教学设计
美文欣赏,“读”辟蹊径
——《诫子书》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该文是一篇文言文,文短意长,言简意赅。古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本设计以“朗读——译读——品读——背读”作为设计思路,引导学生在读中解疑,疑中治学,学以致用。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作者深切的教子之心。
3、能有感情地背诵本文。
教学重点:熟读文章,并能有感情地背诵本文。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深切的教子之心。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品读法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与简介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琅琊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官至丞相。这篇《诫子书》是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书信。(板书课题:诫子书)
文言文重在读,今天我们就以读为主,按以下四步来进行,这也是我们的学习目标,即:朗读(体会情味)——译读(理解内容)——品读(美点赏析)——背读(积累语言)(板书学习目标)
二、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
①读得流畅、自然。发音准确清晰,不增字,不减字,不重复。②读得有韵味,可以带点古人的味道,注意语调的轻重,语速的快慢。
3、抽查个别学生朗读,全班齐读。注意体会作者深切的教子之心。
三、译读课文
1、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注释,小组讨论。
2、学生口译本文(一人翻译一句,教师相机指导)。
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是这样进行修炼的:(夫君子之行)
他们以静心反思警醒来使自己尽善尽美。(静以修身)
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的高尚品德。(俭以养德)
除了清心寡欲、淡泊名利,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志向明确清晰、坚定不移。(非淡泊无以明志)
除了平和清静,安定安宁,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非宁静无以致远)
要想学得真知,必须生活安定,使身心在宁静中专心研究探讨。(夫学须静也)
人们的才能必须从不断的学习之中积累。(才须学也)
除了下苦功学习,没有其它办法能够使自己的才干得到增长、广博与发扬。(非学无以广才)
除了意志坚定不移,没有其它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学业有所进、有所成。(非志无以成学)
贪图享乐、怠惰散漫就不能够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发奋向上。(韬慢则不能励精)
轻险冒进、妄为急躁就不能够陶冶生性使品德节操高尚。(险躁则不能治性)
如果年华虚度,任随岁月而流逝,意志一天天任随时间而消磨,(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就会像衰老的树叶般一片片凋落成灰,变成无用之人,(遂成枯落)
这样的人对社会没有一点用处,大多不能够融入于社会,(多不接世)
只能够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穷家破舍之中,空虚叹息,(悲守穷庐)
等到将来那时知道要悔过、改过,却怎么也来不及了。(将复何及)
四、品读课文
《诫子书》流传至今已1700余年,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全文只有短短86字,但却写得很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品一品本文的美点有哪些。请同学们以“本文好在。原因是
。”的句式来回答。学生举手回答。
例如:
本文好在主题鲜明。作者通过本文劝勉儿子要勤学立志,修身养性。它告诉我们做人要学会淡泊和宁静,不能急功近利。这对我们非常具有教育意义。
本文好在音韵和谐。文章只有6句话,以对偶句和四字句为主,读来朗朗上口。例如前5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韬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均为对偶句。最后一句“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均为四字句。当我们放声吟诵时,就能感受到文句的节奏之美,音调的抑扬之美,以及由它们所形成的舒缓平稳之美。本文好在结尾写得形象生动。“遂成枯落,多不接世”句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无所作为的人比喻为枯枝败叶,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句作者采用想象的手法,揭示了不懂勤学立志,修身养性的人的结局,说他们只能够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之中,空虚叹息,又有什么用呢?
„„
五、背读课文
1、学生自由背诵,积累语言。
2、学生上台有感情地背诵,进一步体会作者深切的教子之心。
作者:杨顺琴 邮编:441002 地址:湖北省襄阳市第12中学
附:
1、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韬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 本文选自《诸葛亮集》。(题目是后人加的)
2、译文
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奋发向上,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呢?(穷庐,亦可解为空虚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