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诫子书》第一课时教案(5篇)

时间:2019-05-12 17:40: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七年级语文上册《诫子书》第一课时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七年级语文上册《诫子书》第一课时教案》。

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上册《诫子书》第一课时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诫子书》第一时教案

第一时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反复诵读,读通读顺文,积累文言词汇。

2初步理解诸葛亮家书内容,体会其教子智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

这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诸葛亮一生为国,他为了效忠先帝刘备知遇之恩,辅佐后主刘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然而,他却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

朗读投影中的两组文字,体会诸葛亮写家书时身体状况以及对儿子的情感。

【投影展示】

建兴十二年,亮出武功(地名),与兄瑾书曰:“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嫌其大器早成,难以担当重任。重器,比喻能任大事的人。)

其年(建兴十二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

【讨论明确】

建兴十二年春,诸葛亮患有疾病,八月就去世。写此信时已重病在身,生命垂危,但对儿子诸葛瞻牵肠挂肚。以诸葛亮才学与智慧,他既然“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那么,他给八岁儿子写信,一定会思虑周详。

【设计意图】交代背景,开门见山,直接进入情境,为学生赢得更多品读文积累词语的时间。同时,也为深入理解诸葛亮对儿子的情感服务,简洁洗练,富有语文味。

二、读准家书

诸葛瞻当时尽管“聪慧可爱”,但还年幼,请同学们帮诸葛亮准确读家书。要求:读准字音,把握好节奏。

1注意正音和并做节奏指导。

字音:淫(ín)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节奏: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2注意语气。

(1)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读得顺畅。

(2)小组互读,揣摩语气,读出韵味。

用担忧的语气读,要读出不能陪伴孩子成长的无奈。

用劝诫的语气读,语气语调要表现父亲的冷静与智慧。

用期望的语气读,语气要热切,热切中有期盼,期盼中有警示。

(3)学生个人展示朗读,师生点评。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朗读指导,符合初一新生刚接触文言文的学情特点。学生个读,教师设计情境指导朗读,容易进入状态。且朗读训练有层次,从读准确读流畅到读出韵味,逐渐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为后面理解内容打下基础。

三、读懂家书

在古代,家书是相隔两地的亲人间沟通的主要方式。家书的字里行间既包含着浓浓的亲情,又凝聚了做人、处事的智慧。诸葛亮的智慧体现在什么地方?

诸葛亮的智慧体现在:他期待八岁小儿将来成为谦谦君子,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他还告诉儿子,君子的行为操守就是以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师明确:这就叫宁静、节俭可以修身养性。

【投影展示】

曾国藩曾留下十六字家训箴言:“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学生齐读背诵。

【设计意图】关于节俭,本文虽略讲,但写在开篇,可见节俭对做人的影响之大。因此,拓展了曾国藩家训,突出强调了节俭是君子要修炼的美德。

诸葛亮的智慧体现在:他劝诫儿子,要永远保持学习力,才能不断增长才干。而学习的态度是要保持内心的宁静,这样才能专心致志。

师引导:“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中“夫”和两个“也”也可以去掉,句意不变,你们怎么看?

活动:比较读,体会虚词“夫”和两个“也”字之妙。

【投影展示】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学须静,才须学。

【讨论明确】

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引发议论:才与学、静的关系。

中间的“也”,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如果去掉,说教的意味就很浓,甚至还有命令的口气,体会不到慈父的一片苦心。

结尾的“也”还有肯定的意味。以诸葛亮自身的成就足够证明,才干是需要不断学习的。

可见,语气词也能表现诸葛亮的智慧。

诸葛亮的智慧还体现在说话句式的变化上。

变换句式读:请把句式变成肯定句来读,并体会双重否定句式之妙。

【投影展示】

双重否定句: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改成肯定句读。

比较读,体会在句意一样的情况下,诸葛亮为什么不用肯定句?

【讨论明确】双重否定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宁静就不能高瞻远瞩。不学习就无从增长才识,不立志就不能成就学问。而肯定句就削弱了语气。

诸葛亮这样劝勉儿子,其实,他也是这样做的:

【投影展示】

关于淡泊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后主这样表明自己的淡泊名利的高洁志趣: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关于节俭

诸葛亮所处年代厚葬之风盛行,对此他深感不满。在弥留之际,诸葛亮嘱咐后人:

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

补充材料:生不奢侈,死不厚葬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的兰溪诸葛后裔。

诸葛亮不仅节俭,还清正廉洁:

他曾在《又与李严书》中写到:“吾受赐八十万斛,今蓄财无余,妾无副服。”

资料链接:诸葛亮家里没有余财,清贫可见一斑。“受赐八十万斛”的俸禄,从历史记载显示:十升为一斗,五斗为一斛,这是一个巨大的数额。这个钱财哪里去了呢?据诸葛文化研究者介绍,大约有两种可能:一是没接受。二是上交国库或奖励有功军士。

诸葛亮家中“内无余帛,外无赢财”,却将清正廉洁的精神财富留给了后世。

中小结:说话语气很用心,也字停顿言意准。句式运用颇巧妙,双重否定来加强。

【设计意图】采用聚焦法,围绕诸葛亮“智慧”展开讨论,问题集中,避免了碎问碎答,学生讨论热烈,理解内容深刻。其实,智慧的背后还凝聚着父亲这一角色深沉的爱与期待。做适度的拓展,丰富了堂,丰满了诸葛亮形象,让短文丰教。

诸葛亮的智慧还体现在:他不仅从正面进行教导,还从反面进行劝诫。

【投影展示】

活动:1分钟快速背诵词语及解释。

淫慢:放纵懈怠。淫,放纵。慢,懈怠。励精:振奋精神。励,振奋。(这里用逗号吗?)

险躁: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险,轻薄。

治性:修养性情。治,修养。

活动:反复朗读“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体会诸葛亮讲的本意和言外之意。

朗读时,要认真体会叮咛中的严肃,严肃中又不失慈爱的味道。

【投影展示】

我们先来对一组反义词:

放纵对();懈怠对();

轻薄对();浮躁对()。

【讨论明确】

诸葛亮告诉儿子: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其实,诸葛亮的言外之意是希望儿子要学会克制,要勤勉,学习要沉稳,要集中精力。

中小结:劝诫艺术更高明,正反对比来帮衬。

【设计意图】这两句理解比较困难。我设计快速背诵重点字词解释和反义词组合法(反义词不唯一,意近即可),既能高效积累,又让学生轻松明白诸葛亮的意图。

诸葛亮的智慧还体现在:劝儿立志,行动还要早,要珍惜时光,方能成就学问,早日成才。

他说:时光匆匆,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像枯叶一样衰败零落,对社会毫无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所,那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结合书注重点引导理解“驰”和“去”“接世”在语境中的意思。

四、堂小结

我们在朗读与比较中揣摩了诸葛亮家书,他对儿子用情至真至深。请大声朗读老师编的七言小诗,好好体会。

【堂小结】

诸葛家训情切切,智慧之语传千古。

静以修身是核心,淡泊节俭品自高。

学习谨记静为先,方可增长大才干。

成学更须早立志,志存高远换新骨。

时光意志如叶落,吾要珍惜年华过。

说话语气很用心,也字停顿言意准。

句式运用颇巧妙,双重否定来加强。

劝诫艺术更高明,正反对比来帮衬。

做人治学写,孔明自是好榜样。

【设计意图】诸葛亮在历史上是智者的化身,我尝试着自编七言,从内容、形式、语言和情感上进行创新提炼,帮助学生形成整体印象,突出诸葛亮家书中传递出来的智慧和爱子之心,以诗解文,突出文言文学习的灵动性。

第二篇:七年级语文上册《诫子书》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诫子书》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学素养。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注意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精确翻译与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学励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意义。

教学方法:阅读法,学导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杜甫的《蜀相》中的诗句导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几句诗写的是哪一位历史人物?(学生回答引出诸葛亮)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智慧的化身,其实他不但是一位智者,更是一位慈父,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诸葛亮写给他儿子的家信

——《诫子书》,去体会慈父的殷殷情怀,智者的谆谆教诲。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顺。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2、找学生朗读课文,师点拨存在的问题。师生共同明确加点字的注音和课文朗读停顿。

夫:

澹泊::

淫慢:

险躁:

穷庐: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全班齐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准确翻译。

1、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译读课文。

温馨提示:A、联系实虚词的日常积累(如“以”的常见用法),迁移联想,猜读翻译,合作交流,取长补短,后总结成型。

B、翻译课文时不能直译的便意译,无论哪种译都要保留原句的句式特征(如双重否定)和原文的风格特点(如本文的简洁精警)

2、合作探究:小组合作,解决个人翻译过程遇到的难题。

3、师生共同解疑。教师给予点拨,对学生进行古文学习方法的指导。

四、品读课文,领会深意。

本环节教师以一系列的问题带动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

1、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告诫儿子立志学习、修身养性、淡泊名利、珍惜时间。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2、文本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从文中找出典型句子,分组讨论交流,指定代表回答;齐读原句,体会作者情感,力求熟读至诵)

明确:A、淡泊: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B、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C、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4、从文中找出你喜欢的一个警句,谈谈你的理解和受到的启发。

明确: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五、课堂小结:

真正的智慧,可以超越时空,历久弥新,愿这些经典的语句伴随我们大家行走一生。让我们一起背诵全文。

六、课后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搜集有关诸葛亮的诗句或成语或典故。

第三篇:《诫子书》2课时

<<诫子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学素养。

2、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3、体会作者情感,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过程与方法:

以“朗读——译读——品读——背读”作为设计思路,引导学生在读中解疑,疑中治学。

1、诵读课文,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2、精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3、品读课文,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

4、熟读文章成诵,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神养料。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掌握字词,积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学励志。教学难点:

赏析精彩妙点,理解语句内涵以及句间联系,体会作者情感,领会文章的思想意义。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品读法 教学设想:

新课标要求教师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即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学生观;发挥师生两个主动性、创造性的教学观;开放的、与现实生活和儿童实际紧密联系的大语文教育观。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的探究式学习。所以我决定一改以往的传统讲法,从引导学生熟练的诵读课文入手,要让学生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独立的疏通课文和理解文意;对于疑难问题,通过学生的合作讨论探究,共同解决;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文是一篇文言文,文短意长,言简意赅。古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本设计以“朗读——译读——品读——背读”作为设计思路,引导学生在读中解疑,疑中治学,学以致用。教学用具:多媒体 课时安排:2课时

/ 6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由杜甫的《蜀相》中的诗句导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几句诗写的是哪一位历史人物?(学生回答引出诸葛亮)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智慧的化身,其实他不但是一位智者,更是一位慈父,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诸葛亮写给他儿子的家信——《诫子书》,去体会慈父的殷殷情怀,智者的谆谆教诲。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顺。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2、找学生朗读课文,师点拨存在的问题。师生共同明确加点字的注音和课文朗读停顿。夫:fú 淡泊:dàn bó 淫慢:yín 险躁:zào 遂(suì)穷庐:lú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三、精读课文,准确翻译。

1、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译读课文。

温馨提示:A、联系实虚词的日常积累(如“以”的常见用法),迁移联想,猜读翻译,合作交流,取长补短,后总结成型。

B、翻译课文时不能直译的便意译,无论哪种译都要保留原句的句式特征(如双重否定)和原文的风格特点(如本文的简洁精警)

2、合作探究:小组合作,解决个人翻译过程遇到的难题。

3、师生共同解疑。教师给予点拨,对学生进行古文学习方法的指导。

4、掌握重要字词

诫:告诫,劝勉。书:书信。夫:语气助词,用于句首。以:用来。修身:修养身心。养德:陶冶德行。

无以:没办法。致远:达到远大目标。广:扩大。这里是增长的意思。成学:成就。

励精:振奋。淫慢:放纵懈怠。..险躁:轻薄。治性:修养 年与时驰:年华

...

/ 6 意与日去:意志;岁月。遂成枯落:就;枯败;凋零。多不接世:多数人。.....

5、句子翻译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学习必须静下心来,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4)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干,没有志向(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5)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追求过度享乐的放纵和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6)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年华随时光飞驰而去,意志随时光流逝而消沉,最后就像衰老的树叶般一片片凋落,这样的人对社会没有一点用处,大多不能够融入于社会,(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后悔又怎么来得及呢?

附:译文

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学习必须静下心来,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干,没有志向(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追求过度享乐的放纵和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飞驰而去,意志随时光流逝而消沉,最后就像衰老的树叶般一片片凋落,这样的人对社会没有一点用处,大多不能够融入于社会,(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后悔又怎么来得及呢?

四、布置作业:

1、翻译全文

2、熟读全文并背诵

/ 6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课文,领会深意。

本环节教师以一系列的问题带动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

1、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告诫儿子立志学习、修身养性、淡泊名利、珍惜时间。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2、文本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从文中找出典型句子,分组讨论交流,指定代表回答;齐读原句,体会作者情感,力求熟读至诵)明确:A、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B、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C、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关系: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的,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但志向的培养又必须修养品德。

3、文中表达中心意思的中心句(中心论点)是哪一句? 明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4.“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明确: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

5、问题引申:联系现实人世,充满诱惑的滚滚红尘,品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重要意义。

(提示结合自身品性、周围实例及社会贪污腐败现象、“八荣八耻”精神,自由交流感想。指定优秀代表发言)

二、朗读课文,积累词句:

学生再次放声朗读课文,圈画自己喜欢的句子,思考完成下列任务:

1、从文中找出你喜欢的一个警句,谈谈你的理解和受到的启发。

2、由此你联想到了那些名人名言?推荐给大家,并结合自己的体验送给大家一句你最喜欢的话。

(自己思考,小组交流,个人回答)

/ 6 警句推荐:

A、淡泊: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陶渊明);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白居易);心闲天地本来宽。(陆游)

B、立志: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C、惜时: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傅玄);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时间有三种步伐,未来的时间踟蹰接近,现在的时间似矢飞去,过去的时间永远静止。(席勒)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谚语)。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

三、课堂小结:

真正的智慧,可以超越时空,历久弥新,愿这些经典的语句伴随我们大家行走一生。三句话和同学们共勉:大志成大学成大才,小志成小学成小才,无志不成学不成才。大志就是与历史潮流一致的志向。祝愿同学们早立大志,静心读书,成为顺应历史潮流的大才!

四、课后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搜集有关诸葛亮的诗句或成语或典故。

3、完成练习册的练习附补充材料: 为本文补充论据     事实论据:

立志:1.毛泽东:从小立有远大志向——立志救国、献身革命,最终缔造了新中国。2.周恩来:从小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成为令世人敬仰的人。3.张海迪:身残志坚,胸怀理想,她说:“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她发愤努力,学会了多门外语,成为当时青年人的楷模。 宁静:居里夫人淡泊名利,追求宁静,在简陋的实验室里精心研究,最终发现了镭,获得诺贝尔奖。

居里夫妇的居室里简单到只有两把椅子,他们自己刚好每人一把。因为担心来访的客

/ 6 人在舒服的座位上逗留过久会占用她宝贵的研究时间。这就是“静”的最高境界。

居里夫人把英国皇家学会颁给她的金质奖章送给小女儿做玩具,她说:“我是想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永远守著它,否则就将一事无成。”这是因为居里夫人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所以她能在科学的路上走得更高更远。 治学:苦学例子

囊萤映雪、凿壁偷光、悬梁刺股

 惜时:鲁迅先生对时间的认识更深刻。他说:“时间就是生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

鲁迅珍惜时间的故事

鲁迅的成功,有一个重要的秘诀,就是珍惜时间。鲁迅十二岁在绍兴城读私塾的时候,父亲正患着重病,两个弟弟年纪尚幼,鲁迅不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还得帮助母亲做家务;为免影响学业,他必须作好精确的时间安排。

此后,鲁迅几乎每天都在挤时间。他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是有的。”鲁迅读书的兴趣十分广泛,又喜欢写作,他对于民间艺术,特别是传说、绘画,也深切爱好;正因为他广泛涉猎,多方面学习,所以时间对他来说,实在非常重要。他一生多病,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都不好,但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才肯罢休。

在鲁迅的眼中,时间就如同生命。“美国人说,时间就是金钱。但我想:时间就是性命。倘若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爱迪生珍惜时间的故事

 “浪费,最大的浪费莫过于浪费时间了。” 爱迪生常对助手说。“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

一天,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工作,他递给助手一个没上灯口的空玻璃灯泡,说:“你量量灯泡的容量。”他又低头工作了。过了好半天,他问:“容量多少? ”他没听见回答,转头看见助手拿着软尺在测量灯泡的周长、斜度,并拿了测得的数字伏在桌上计算。他说:“时间,时间,怎么费那么多的时间呢?”爱迪生走过来,拿起那个空灯泡,向里面斟满了水,交给助手,说:“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马上告诉我它的容量。”助手立刻读出了数字。爱迪生 说:“这是多么容易的测量方法啊,它又准确,又节省时间,你怎么想不到呢?还去算,那岂不是白白地浪费时间吗?” 助手的脸红了。爱迪生喃喃地说:“人生太短暂了,太短暂了,要节省时间,多做事情啊!”

五、板书设计:

/ 6

第四篇:诫子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2、精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3、研读课文,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

4、熟读文章成诵,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神养料。

二、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积累警句;理解主旨: 勤学励志,修身养性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情感,赏析精彩妙点

三、教法、学法设想:

本篇文章短小精悍,辞约意丰,字字珠玑,掷地有声,有谆谆告诫之语,更溢满殷殷期盼之情。在教学中要达成目标,掌握重点,突破难点,采用的首要方法就是以“读”贯穿课堂始终:听读,朗读,跟读,默读„„通过反复地读让学生自然成诵;然后猜读、精读、研读、品读,让学生合作交流探究释疑理解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联系现实实际谈体会,赏析品味拓展积警句;中间穿插历史背景小故事,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情趣。作业设置结合单元后面的综合性学习进一步拓展延伸,丰富学生积累的同时感受浓浓的亲情、乡情、友情和爱国情。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汉贼明大义,赤心贯苍穹”„„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陆游、文天祥笔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诲。

(二)初读,读熟课文:

1、解题:

《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2、播放录音,学生听读,完成下列任务:(1)标记生字注音。(2)注意词句停顿。

3、师范读,提示长句停顿。示例: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指定学生诵读,余生纠正,后齐读)

4、学生自由朗读,互读。

5、指定优、中、困学生各一名朗读,听者点评(从字音、停顿两方面)。

6、再次播放录音,学生轻声跟读,注意体味语调、语速的变化,揣摩作者情感。

7、学生自由散读。

(三)精读,疏通文意:

1、自主学习:

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自主译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圈画疑难问题。师巡回指导。

2、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解决个人疑难问题。探究不成的,小组代表上台板书。师参与讨论。(1)难点预见: A、词语: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以明志„以致远„;广才;励精;治性;驰;去;非志无以成学„遂成枯落

(提醒学生注意加横线的词类活用及一词多义字)B、句子:

a、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2)处理措施:

A、让学生联系实虚词的日常积累(如“以”的常见用法),迁移联想,猜读翻译,合作交流,取长补短,后总结成型。

B、师提醒学生翻译课文时不能直译的便意译,无论哪种译都要保留原句的句式特征(如a的双重否定)和原文的风格特点(如本文的简洁精警)以b句的翻译为例:年华随着时光飞驰,意志随着岁月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对社会无益„„

3、总结交流:

(1)四人一组互相翻译课文,交流指正;

(2)典型代表两名译文,师阐述自己观点,供参考。

(四)研读,赏析文章: 故事引子: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躬耕陇亩时“苟全姓名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注意结交名士,研读古籍,留心时政,常以管仲、乐毅自励。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做军师之后就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动孙、刘联盟,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蜀汉建立,拜为丞相。为完成统一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他效忠先主,辅佐后主,外联东吴,内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强魏,先后五次北伐魏国,终因积劳成疾而逝世,享年54岁,临终遗嘱“掘棺材之地,穿平常服饰,不配器物”,留给子孙的财产只有桑800株,薄田15公顷。他以自身言行感染激励自己的子孙,“善政嘉事”,“美声溢誉”,其子诸葛瞻、诸葛尚均义无返顾,为国捐躯,一家三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深为后人传诵。由此引申:

1、集体探究:

(1)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学生举手发言)

(告诫儿子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2)文本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淡泊、立志、惜时)其原句分别用《逻辑学》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双重否定句式)来强调其重要性,找出这几个句子,再次加以品读,联系自身实际,谈谈感受体会。

(学生从文中找出典型句子,分组讨论交流,指定代表回答;齐读原句,体会作者情感,力求熟读至诵)

A、淡泊: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B、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C、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请按照议论文的结构来给文章分层,并找出论点句,治学、修身、惜时句,再次品读。(按照板书提示分组讨论完成,后总结再板书)

{提示板书:提出论点——正(静)反(躁)两方面论证(治学、修身)——劝戒惜时,有所为} A、论点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B、治学(静):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正)。C、修身:(躁):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反)。D、惜时:(见上,略)

(4)按照板书提示思路,引导学生背诵原文。自背。互背。齐背。

(5)问题引申:联系现实人世,充满诱惑的滚滚红尘,品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重要意义。

(提示结合自身品性、周围实例及社会贪污腐败现象、“八荣八耻”精神,自由交流感想。指定优秀代表发言)

(五)朗读,积累词句:

学生再次放声朗读课文,圈画自己喜欢的句子,思考完成下列任务:(1)你最喜欢文章哪个警句?谈谈你的理解和受到的启发,由此你联想到了那些名人名言?推荐给大家,并结合自己的体验送给大家一句你最喜欢的话。(自己思考,小组交流,个人回答)警句推荐:

A、淡泊: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陶渊明);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白居易);心闲天地本来宽。(陆游)

B、立志: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寄沧海(李白);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C、惜时: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傅玄);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时间有三种步伐,未来的时间踟蹰接近,现在的时间似矢飞去,过去的时间永远静止。(席勒)(2)积累文章或与之相关的名言警句于读书笔记上。

(六)作业设置:

1、背诵全文,积累警句。

2、《诫子书》以父亲的身份告诫儿子读书修身,静心养德,保国爱民,平治天下,既有慈父的殷殷期待,更有圣贤的谆谆教诲,感人肺腑。古往今来,抒发人间真情的诗词浩如烟海,或抒爱国之情,或赞亲密友情,或歌殷殷亲情,或咏浓浓乡情„„请同学们查找历代歌咏人间真情的诗词,分门别类加以整理,一周后在班内开展一次“人间自有真情在”为主题的诗词诵读活动。

第五篇:诫子书教案

《诫子书》教案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注意朗读节奏,熟读成诵。

2、注意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翻译与理解。

3、理解诸葛亮对儿子的殷殷期望。

重点与难点:重点字词掌握、课文背诵,理解文章内涵。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学生谈自己了解的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蜀国丞相,军事家、政治家,“孔明灯”,三顾茅庐„„(2分钟)

二、朗读课文(约8分钟)

1、自由朗读(3分钟),要求(1)标记生字注音,注意几个字 夫(fú)

淫(yín)慢

遂(suì)庐(lú)

(2)注意词句停顿

2、指定学生朗读——学生评价(5分钟)

3、全班齐读

三、检查预习,掌握重点字词,疏通文意(约8分钟)小组答题必答题:

第一组:

1、诫

2、书

第二组:

3、夫

4、静

第三组

5、淡泊

6、明志

第四组:

7、致远

8、广才

第五组:

9、淫慢

10、励精 第六组:11险躁

12、治性

抢答题:

1、年与时驰

2、意与日去

3、遂成枯落

翻译: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注意句式特点)这是逻辑学中“双重否定”的句式,否定之否定便是肯定,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达了他对儿子的谆谆教诲与无限期望。

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想一想:诸葛亮告诫要成才,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小组合作,质疑探究

1、为什么修身要静,养德要俭?俭以养德与静有什么关系?

2、怎么理解“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成学”?

【注释】

①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②夫fu2:语气词,文言虚词的一种,用于句首。如“夫”、“盖”。表示将发议论,起引出下文的作用。古代称之为“发语词”,现代有的语法书称之为“提顿语气词”。③君子:这里泛指德才兼备并出众的人。④静以修身:此句中“以”是介词,“用、凭借、依靠”的意思。“静以修身”即“以静修身”,“静”是“以”的宾语,提前了,属于介词宾语前置。④淫:放纵,沉溺,无节制。⑤慢:怠慢,懈怠,松懈懒惰,不紧张。⑥励:振奋,振作。⑦躁:急躁,不冷静。⑧遂:终于,最终。⑨接世:为世所接,被社会接受、认可,即对社会有用,适应社会。⑩庐:简陋的房屋。【译文一】

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集中精力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能内心平静全神贯注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静下心来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业上获得成就。追求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冒险急噪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自家的狭小天地里,悲伤叹息(想回到过去的青少年时代重新学习)还有什么用呢!后悔又怎么来得及呢? 【作者简介及背景】

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号卧龙,山东琅琊郡阳都人(今山东省沂水县)。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这篇《诫子书》是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目的在于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名句赏析】

(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是逻辑学中“双重否定”的句式,否定之否定便是肯定,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达了他对儿子的谆谆教诲与无限期望。

这是一句富含哲理的话。这同《老子》“将欲取之,必固与之”及欲扬先抑、欲擒故纵、“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道理是一样的。

现在的“淡泊”、“宁静”,看起来是不想有所作为,但现在“不为”正是为了将来“有所为”。

现在的“淡泊”、“宁静”正是韬光养晦、卧薪尝胆的阶段,等待时机成熟就可以“致远”,轰轰烈烈干一番“惊天地,泣鬼神”的事业-------更加有所为。“淡泊”与“宁静”,不是消极颓废的无奈感伤,而是以“明志”与“致远”为终极目标和远大理想的、真正有志者的无声誓言,是积极向上和进取的,是催人奋进的。

“淡泊”与“宁静”,不是消极地逃避现实,而是志在修身,进而“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就是老子《道德经》中所倡导的,“无为”的结果是“无不为”。“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虽只寥寥八字,却被诸葛亮钟爱一生,而且贯穿诸葛亮一生,作为他的精神的集中体现,其影响力远远超过其原创《淮南子》。

诸葛亮54年的一生,因此也可以分为前后两个27年。前27年,是他博览群书、修身养性、静观天下、立志用世的准备阶段;而后27年,则是他身体力行、完善自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阶段。我们也可以说,前27年是他的“淡泊”“宁静”阶段,而后27年则是他的“明志”“致远”阶段。

(二)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无论人处于什么阶段(少年,中年,晚年),学习与志向总是最重要的。非学无以广才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唐朝韩愈在《师说》中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在中小学的时候,要刻苦学习,因为我们无知,我们要想了解这个世界,必须跟随老师刻苦学习。在上大学时,我们几乎都是成年人了,熬过了人生学业中的最重要、最艰苦的关口-----高考,所以很多大学生开始松口气歇下来了,失去了往日高中时拼搏的身影,平时的学习只要考及格就行,最后只图混个文凭,仿佛大学只是供“天之骄子”休息娱乐的场所。他们中的很多人最后也能找到工作,但是当他们埋头于工作之后,看到自己大学同学继续刻苦读书找到更好工作的时候,他们的悔意也就慢慢涌上心头了。

古今中外的天才宁有种乎?非也。人非生而知之,而是学而知之。诸葛亮的眼光是深邃的,他告诫儿子“非学无以广才”的话语既是很普通的谆谆告诫,也是亘古未变的哲理。

他不但告诫儿子要学习,而且还要珍惜时间,发愤学习,并要注意学习方法:要“静”、“志”,不能“淫慢”、“险躁”,并用“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时光的无情流逝和“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的人生无奈与悲叹警醒儿子。非志无以成学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北宋•苏轼)没有理想的人就像河流中的浮萍,他们不是行走于世,而是随波逐流。他们的人生注定将是碌碌无为的一生,平庸的一生,可悲的一生,最后只能“悲守穷庐”。“志不强者智不达。”(战国•墨翟)没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是不可能成就自己的学业的。东晋时期的葛洪就说:“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没有坚定而崇高的理想是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治学中去的。

“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夺也。”(《礼记•儒行》)人是靠肉体生存于世的,更是靠精神支撑生存于世的。肉体上倘若出了问题疾病是可以用汤药治愈的,而精神上一旦出了问题疾病却是很难治愈的。“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思想上的绝望。思想上的绝望比任何难以治愈的顽疾都要可怕千万倍。

“人无志,非人也。”(三国•嵇康)人是有思想的高等动物。人若无志,则与动物何异?心中没有理想,生活也便索然无味。没有理想的人就如同精神空虚、灵魂缥缈的一副躯壳,即使苟活于世,也不过是行尸走肉罢了。

下载七年级语文上册《诫子书》第一课时教案(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年级语文上册《诫子书》第一课时教案(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诫子书》 教案

    16、《诫子书》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熟读成诵。 2、注意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精确翻译与理解。 3、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教学重点:1、背诵课文。 2、......

    《诫子书》教案

    《诫子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学素养。 2、掌握下列字的读音:澹泊(dàn bó ) 淫慢(yín) 险躁(zào) 3、理解下列掌握词语:君子、行、澹泊、明志......

    《诫子书》教案

    《诫子书》教案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熟读成诵。 2、注意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精确翻译与理解。 3、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教学重点: 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

    诫子书教案

    一、导入 由杜甫的《蜀相》中的诗句导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几句诗写的是哪一位历史人物?(学生回答) 那一定听过三个臭皮......

    七年级语文诫子书教学设计

    【教材及学情分析:】 《诫子书》是鲁教版初四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这篇作品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54岁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

    《诫子书》精品教案(第1课时)

    《诫子书》精品教案(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疏通文意,引导学生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 2.通过为书法作品写解说词的活动,训练学生理清文章思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6 诫子书

    16诫子书精彩开篇词在这浮躁的社会中,在面对着社会的起伏跌宕时,不少人不知所措,显得多么无知;面对功名利禄,不少人昏昏然萌生出种种邪念。此时,“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告诉我们,抛却......

    初四上册诫子书

    初四上册第19课《诫子书》复习学案 一、文学常识填空。 诸葛亮(181——234),字 , 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琅琊阳都人,谥忠武侯。 二、巩固基础知识。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1)非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