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鼎公婆戏舞龙教学设计说明讲解

时间:2019-05-12 17:32: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火鼎公婆戏舞龙教学设计说明讲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火鼎公婆戏舞龙教学设计说明讲解》。

第一篇:火鼎公婆戏舞龙教学设计说明讲解

教学设计说明: 活动背景:

在闽南春节习俗中,传统的舞龙灯和火鼎公火鼎婆是节日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年春节元宵,舞龙灯在广场狂舞,气势十分壮观。火鼎公火鼎婆是泉州民间在春节元宵期间和寻常喜庆佳节、迎神赛会经常表演的一种舞蹈。在泉州这个文化古城,热闹的春节里学生对这两种表演比较熟悉。在《欢欢喜喜过春节》主题活动中,学生自然能够想起这两个闽南春节习俗。开展《火鼎公婆戏舞龙》活动,让学生走进闽南春节习俗,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善于实践的能力,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个性得到和谐主动的发展。设计思路:

小主题《火鼎公婆戏舞龙》源自闽南春节习俗,利用对抗赛的形式,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探究实践。在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以生生、师生等评价方式,引导学生互相欣赏,完善方案。在动手实践中学会合作互助,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与创新精神,使孩子们在活动中获得真实的体验,点燃创造之火花。成果的最终展示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闽南文化的热爱。活动过程:

一、直接导入,揭示课题:

本班学生能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考虑活动主题开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学习主题,本次的学习活动就是上节课堂活动的拓展延伸——火鼎公婆戏舞龙。采用对抗赛的活动方式,被学生所喜爱,有利地营造了全体参与学习的氛围。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能了解学生的实际,贴近学生的知识经验、思维水平,以达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动手实践。

二、文化比拼:

此环节是学生在查阅资料并再次整合的基础上进行的。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查阅、筛选资料的能力。两组同学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文化介绍,走进闽南春节习俗。这既是学生对闽南文化的调查结果的一种反馈,同时又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点燃对抗赛的火花。

三、细说方案:

方案是小组活动的策划书,是查看一个小组的分工和协调组织能力。此环节明确小组需要材料、人员分工、制作过程,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学生在制定方案的过程当中,有个大致的思路,为后面的动手制作环节做铺垫。在这过程当中,教师引导学生小组评价,让学生在竞争中学会赞赏,同时指导学生从“分工明确、资源利用、注意安全”三方面修改完善方案。整个环节,注重观察学生,并及时鼓励评价。

第二篇:戏歌《唱脸谱》教学案例讲解

戏歌《唱脸谱》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唱脸谱》是人音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音乐教材中的一首戏歌,也是整个单元中唯一一首与众不同的歌曲,这首歌巧妙地将通俗歌曲的演唱风格及伴奏手法与曲艺音乐、戏曲音乐融合在一起,它既是流行歌曲,又是京剧唱段。把京剧作为主要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多了解祖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曲作者将地道的老北京方言自然地融化在旋律中。依字行腔,韵味十足。歌曲的B段是分节歌形式,包含四个乐句。前三个乐句均为两小节,保持着结构的完整;第四句“黑脸的张飞叫喳喳”通过节奏的伸展和使用花脸托腔,将长度扩充为八小节。使全曲在高潮中完满地结束。歌词的第一部分借助一位女子的语气,阐述了外国友人对我国的“国剧”──京剧的美好印象。歌词的第二部分是一位男士对戏曲脸谱的侃侃而谈,惟妙惟肖地勾画出一张张“美佳佳”的脸谱。

学生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参与意识和交往愿望较强,在学习上已形成自己的初步经验,表达情感的方式较之小学生有明显变化。由于受社会环境等综合因素影响,学生大多热衷于流行音乐,追星现象屡见不鲜;而对于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艺术——京剧,却知之甚少。如今正大力提倡振兴京剧,弘扬祖国优秀民族文化,作为一名艺术教育工作者,让学生多接触、多了解我国的国粹,对于提高他们的民族素质和艺术修养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设计思路

为了达到新课程提出的“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等要求,我在设计本课时打破了原有的教学模式,力求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平等、合作”的课堂教学体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获得知识。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京剧的相关知识,感受京剧独特的艺术魅力,提高民族素质和艺术修养。

2、通过参与模仿表演活动,初步了解戏曲艺术中人物性格与情感表现的特殊方式。

3、通过演唱《唱脸谱》,使学生了解京剧脸谱所表现的人物性格。

教学准备

教师注意搜集与京剧相关的资料,如京剧影像资料片段、人物造型图片、京剧伴奏的相关乐器、京剧服饰道具等。还可预先学习京剧表演的简单动作,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播放《唱脸谱》的音乐,学生在音乐声中走进课堂。师:同学们,刚才这首歌大家听过吗?

生:听过。在我们上节课画脸谱面具时老师曾放过。

师:对了,这首好听的歌就叫《唱脸谱》。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歌曲,并围绕这首歌进一步去了解京剧,体会京剧的美,好吗?

二、由歌词引出京剧的音乐美。

1、师:刚才歌词中有这么一句“四击头,一亮相”,你们知道“四击头”是什么意思吗?[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教师播放影片《霸王别姬》片段。

师:刚才在这段武打场面中我们听到了哪些伴奏乐器?

师(总结):主要有大锣、小锣、板鼓和钹四件乐器,经常用于京剧武场伴奏,俗称“四击头”。(电脑显示:四件具有动画效果的乐器图片。)

师:今天,为了让同学们更深地感受京剧的魅力,老师特意地把这四件乐器都带来了。有谁愿意上来试试?

3、学生上台表演。

学生起始看到图片时已很有兴趣,待我拿出实物后更是兴奋不已,一个个高举着手,跃跃欲试。由于时间有限,我只能分别请了两组学生,并要求他们按照由慢而快的节奏击打。为了使课堂气氛更活跃,我还请了部分学生跟随锣鼓点的节奏“跑龙套”。动作虽简单,但效果非常好。

[此环节的目的是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四击头”伴奏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同时也使课堂气氛达到了一个小高潮。]

三、由歌词引出京剧的服饰美。

师:刚才歌曲中出现了哪几位京剧人物? 生:有曹操、关羽、张飞、窦尔敦、孙悟空……

师:那么京剧演员的行头有什么讲究呢?(电脑显示:曹操、关羽、张飞的人物造型图片。)

在讲解这个内容时,我充分利用了戏服、官帽、头盔、鞋靴等装扮的不同,使学生了解到京剧的“行头”和人物身份、地位及性格之间的关系,并和他们已学过的脸谱知识联系起来,使学过的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四、由服饰引出京剧的表演美。

观看两个京剧小片段《盗御马》和《拾玉镯》。师:刚才剧中演员分别表演了什么动作? 生:骑马、穿针。

师:对了。那么有哪些同学愿意上来模仿一下这些动作呢?

对于这个环节起初我有些担心,怕学生因为难为情不肯上台表演,结果学生的反应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他们的积极性非常高,特别是几个刚才没机会演奏乐器的同学更是表现踊跃。尽管他们的表演谈不上精彩,但非常认真,一招一式有模有样,引来了同学们的阵阵笑声。

[共请了四位学生表演,并让大家评一评谁表演得最好,目的是让学生体会京剧表演的虚拟性特点和增强竞争意识。]

五、演绎歌词《唱脸谱》。

教师播放录音带,提醒学生注意几个大跳音程及节奏难点。学生跟随教师和录音带学唱歌曲(多媒体显示歌词)。

教师播放歌曲的VCD,要求所有学生都戴上自己做的面具演唱歌曲,并挑选出五位学生分别戴上歌曲中出现过的脸谱面具上台表演。(多媒体滚动播出一组京剧人物造型图片。)

[教师就地取材,巧妙利用了脸谱面具,为歌曲演唱增添了不少色彩,同时还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

六、总结。

京剧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精华。我们作为炎黄子孙,应该了解祖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并为我们能拥有这样宝贵的艺术财富而感到由衷的自豪。

教学反思

本课我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直观、生动的教学情境,通过优化师生双边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活动条件,留给自由的空间,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使学生通过切身体验激发情感,学习音乐文化知识,并通过击打伴奏乐器、展示京剧服饰道具、学生亲自参与表演等环节,拉近了学生和国剧之间的距离,使他们充分感受到了传统艺术的魅力。整堂课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涨,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而在教学新教材的过程中,我也越来越深地体会到“艺术课需要全才教师”这句话的含义。

下载火鼎公婆戏舞龙教学设计说明讲解word格式文档
下载火鼎公婆戏舞龙教学设计说明讲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