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弟子规》入则孝: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最终版]
《弟子规》入则孝: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这一句是说,当父母亲离开我们的时候、去世了,孝子心里非常悲痛,常常哭泣,三年之内,心里都免除不了这种悲伤,常常怀念父母、叹息自己在父母在世的时候,没有尽到心,没有来得及报恩,父母就离我们而去了。所以,常常的悲叹、常常的哭泣。“居处变”,这是讲居住的地方都变了,酒肉都戒绝了,这是说生活上的一切享受全都停止了,因为心里对父母的悲伤哀痛,一切世间的享乐,都不忍心去受。
“居处变”,古时候,特别要讲到三年守墓,守在父母的墓前,来缅怀自己的父母,真正反思过去父母对我教诲之恩、养育之恩,把心静下来能够提起对父母那种报恩的心,立愿要做一个君子、做一个圣贤来报答自己的父母。那么古人、很多人都是父母过世以后,就不再喝酒吃肉了,不仅是三年不吃肉,他一生都不会吃肉了。
唐朝的崔冕他侍奉母亲非常的孝顺。母亲在世的时候,他的母亲双目失明,那么崔冕为了让他母亲高兴,常常带着母亲到外面郊游或者是跟一些兄弟姐妹们大家一起团聚,把这些良辰美景说给母亲听,让母亲一起来共享天伦之乐。后来母亲过世了,崔冕终生吃素,以此来缅怀自己的母亲。同时对自己的兄弟姐妹崔冕也非常的照顾。他说母亲如果在世,心里一定记挂着自己的儿女,现在母亲不在了,我也要替母亲来照顾儿女,这是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尽孝,不在一时,也不止三年,有道是孝子终身仰慕父母。所以‘丧三年,常悲咽’,它只是形容父母刚过世的时候,我们因为思念他,经常不自禁的眼泪,这也是为人子女所经常有的。如果有的父母已经过世,即使已经多年,我们想到当年父母跟我们在一起的这种情形,也不免会伤心落泪。‘居处变,酒肉绝’。当我们守孝期间,应该要遵从古人的礼节。在这个时候,我们的饮食、我们日常生活都要特别的节俭,可以说这也是对父母的一种哀悼。
第二篇:《弟子规》入则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弟子规》入则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这里就提到办丧事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尽到礼节,不可以随便。但是这个礼节并不是很铺张,很浪费,应该要庄严肃穆。
我们在办丧事的时候,也应该以庄重肃穆为主。每一个人、每一个子女,或者晚辈,能在此刻,能有孝思追念之心,这样才是尽到丧礼,而不是做给别人看的。形式的丧礼不是真正的尽到孝,应该是发自内心才是真正的孝。‘祭尽诚’,这里“祭”所指的是祭拜的时候要真诚。
我们祭拜祖先,或者在祭拜刚过世的父母,要有怎样的心?要有他仿佛就在我们旁边的心。所以,我们不可以有拜一下,我祭祀过就好。所以追思父母,不是形式,经常能想到父母他所教育我们的,所指导我们的,所教诲的种种言行,或者其他有道理的情形,我们都要牢记在心里。为什么我们要这样?因为我们要禀承父母所教我们的,能一代传一代,这样才不辜负父母他们养育之恩,也才不辜负古人为什么要立教垂范于后世。
《弟子规》 “入则孝”这一篇,它是一切道德的根,我们要从这里入手学习,关键要真正学到心里。自己真正把孝道做到了,自己成为一个孝子,然后才能把这个孝道向社会广泛的推扬。孔子说的:“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那么要教育大众,首先要教孝道,最能够启发人的良善之心。学习孝道,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佳途径。
当然,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就应该首先教育他们要如何孝养父母。做父母的也更应该好好把握时间,在他们三岁到七岁的时候,这一段时光如果他们没有建立这种孝的观念实在是非常可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