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时间:2019-05-12 17:09: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城南中心学校 吴 华

[内容摘要] 保持健康的正常的心理活动,对人来说是具有头等重要意义的事情。然而,人的心理活动也和人体生理活动一样,会出现毛病或发生障碍。那么,人的心理活动为什么会失去平衡、出现毛病、发生障碍呢?造成人的心理失衡和障碍的原因虽然多样、十分复杂的,作为教育者有责任对学生进行健康的心理品质的教育,帮助学生化解学习心理困扰,调节和优化学习的心理状态,从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在数学课教学中进行乐群教育。

二、教学中创造宽松的心理环境。

三、用课堂辩论赛和参与式教学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

四、充分挖掘教材蕴含的心理教学内容。

俗语说“人为万物之灵”。这个“灵”字指的是万物之中只有人才具有的得天独厚的“灵魂”,这“灵魂”不是别的,正是人所独有的极其丰富和复杂、具有创造智慧的主观心理世界,也就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于人来说,如果只有躯体而没有灵魂,那就是无法体现“万物之灵”这个崇高的称号。所以,保持健康的正常的心理活动,对人来说是具有头等重要意义的事情。然而,人的心理活动也和人体生理活动一样,会出现毛病或发生障碍。那么,人的心理活动为什么会失去平衡、出现毛病、发生障碍呢?造成人的心理失衡和障碍的原因虽然多样、十分复杂的,但一般来说,主要的不外是两个方面。

一、从外部来考察,主要的心理创伤(或称应激紧张与精神压力);

二、从人的内在特点来考察,主要是人格偏常或不良的心理素质所造成的不良倾向。健康的心理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一个孩子将来能否有所作为,除了需要掌握知识以外,良好的品质更为重要。然而,现实是,我们频频在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上看到一些问题,学生伤害同伴甚至杀父弑母的报道。这一些,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惕。学生时代,一天中有将近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而这三分之一的时间中,又有大多数时间用在了课堂,数学学科又占了约五分之一的课时量。作为数学教师,同样也担负着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责任。因此,有责任对学生进行健康的心理品质的教育,帮助学生化解学习心理困扰,调节和优化学习的心理状态,从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根据我多年教育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在数学课教学中进行乐群教育。

数学课教师时刻要有心理健康意识,不能按照传统的思维与做法,把学生中存在的一切问题都归结为思想品德问题,更不能以批评、奖罚代替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应该对学生多采取积极行为,尽量避免消极行为,以数学课教学为平台,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数学教学之中,担当起塑造小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学生健康人格的责任。现代社会的居住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人际关系,使人们的空间距离缩小了,心理距离拉大了。尤其是住在高楼大厦的小学生普遍存在着人际交往障碍,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不善于合作,显得不“合群”,对集体的事情漠不关心。数学课教师针对小学生的这一心理问题,在教学中就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趣味数学活动和“手拉手”活动,创造小学生互相交流的机会、表现自己的机会和得到认同的机会;积极开展数学集体活动,如组织和参加团体数学竞赛、野外数学实践活动,走出教室、走出学校,走进广阔的社会和大自然,在轻松的气氛中沟通师生心灵,拉近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距离,形成良好的班级心理环境;在教学中组织“数学小分队”,提倡互相帮助、协同攻关,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精神和团队精神。通过这些手段达到消除学生孤僻和冷漠的目的,获得人际交往的能力。

二、教学中创造宽松的心理环境。

增加课前五分钟的谈话时间试想,看着一个不苟言笑,严肃呆板的老师上课,学生会是怎样一种心情?长此以往,学生又会变得怎样?新课程标准中倡导,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这种新型师生关系的环境中,学生才有可能放松心情,基于对这一点的认识,我们提出了增设课前五分钟谈话时间的设想。有许多老师吝啬于这五分钟的“宝贵”时间,不肯将之用于与学生看似自由散漫的交谈中。殊不知,教师平易近人,信任、理解学生,学生也会尊重、爱戴教师,在平等互敬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形成一种积极向上,愉快,活泼,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这样的氛围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尊、自信的健康心理,满足学生独立感与成人感的需要,从而使学生产生乐学,爱学的良好学习情感。心理环境是指人与人、人与物相互作用时所形成的环境。环境对人的心理和行为具有普遍的制约作用,极大地影响着小学生的行为方式。如果小学生处在一个宽松的、充满快乐的环境中,就会消除敌视心理和戒备心理,在行为上必然是积极的、配合的。如果数学课堂教学环境火药味很浓,剑拔弩张,老师对学生完全责备,语言尖刻,学生感到紧张不安,上数学课如同上刑受罪,必然影响学生对数学课内容的接受、理解和消化,降低教学效果。在作业布臵上,少而精,取消重复性的单元检测、期中检测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在考试上,不出偏题、难题和怪题,重点放在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各种能力培养上,对成绩采取不公布、或不排名次,降低学生的失败感,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和焦虑。

三、用课堂辩论赛和参与式教学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

辩论是相互公平竞争,激烈角逐的唇枪舌剑的口舌运动,它能培养人一种临场发挥的能力,应激能力,敏捷的反应力,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严密的语言组织能力等等多方面的能力,可以说,辩论是一种思维的高级运动。小学生尽管还没有那么严密的逻辑,那么锋利的语言,那么详实的材料能证明自己的观点的正确性,但通过互相指出对方的纰漏之处,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握一些知识,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各种不同的能力,可谓是“一举多得”。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它表现为学生的学习愿望、意向和兴趣。学习动机是小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内在力量和基本心理素质。激发小学生学习动机最好的方法是参与式教学。数学课教师要经常组织“当一分钟教师”活动,做题时教师不直接讲解解题方法和答案,而是放手让学生自主钻研,首先让弄懂的学生讲给其他学生听,然后逐一让听懂的学生在全班讲述,直到理解力差的学生也能思维清晰地讲述为止。这样,每个学生实际上都参与了教学活动,不但体验了教师的辛苦,而且也培养了尊重他人、尊重劳动的美德。

四、充分挖掘教材蕴含的心理教学内容

语文、思品教材中的内容,其定位就是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品质教学,而数学的内容更多地倾向于理性化的知识,人文性相对要少一些。然而,我们仍能从中发现许多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内容。数与代数一类的课,我们主要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计算、估算能力;综合实践应用较多的课,我们可以让学生主动探索,体验一下自己发现结论的喜悦与自豪感;图形认识一类的课,我们可以重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想像能力;统计与概率方面的课,我们可以增加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学会学以致用。教师自身的行为,也是进行健康心理渗透的良好渠道。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行。”教师就像是学生的一个样板,教师怎么做,必会引导学生也这样去做。有时候,千百遍地说教不如一个暗示性的眼神、一个示范性的动作、一句不经意间的话语。可以这么说,学生的许多良好的道德品质都是教师在潜移默化中教给的。因此,要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必须做到身正。也许,数学的渗透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并不是无迹可循。只要我们用心去做,我们一样能从公式、概念、例题中“抠”出我们需要的心理渗透的材料来。

总而言之,我们的渗透主要通过三种渠道:通过课堂结构进行渗透;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渗透;发挥教师自身优势,潜移默化进行渗透。无论哪种方法,只要能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的,都是我们要努力实践并长期坚持的。我们欣喜地看到,通过我们几年的不懈努力,我们的学生正象一棵棵小树,迎着风雨茁壮地成长。

第二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满状态”。这表明,如果人们只讲求生理卫生,是根本不够的。必须既注意生理卫生,又注意心理卫生。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人体的健康不仅指躯体的正常,还包括正常的心理和健康的人格。只有身心健康的人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因而心理健康与否对人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如果人的心理不健康,一方面会对躯体健康造成危害,导致疾病;另一方面,人的心理一旦失常,社会适应能力就会遭到破坏。甚至无法正常的生活,给家庭带来极大痛苦,给社会造成危害。而如今,在广大的农村,由于大多都是独身子女,再加上多数父母都外出打工,无暇照顾孩子,就把年幼的孩子留在家里由年迈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照看。隔代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很多问题,如:过分溺爱导致任性、脾气暴躁、自卑、自私自立、没有责任感„„因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无可推卸地摆在了每一位教师面前。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力求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寻找挑战,树立自信,满足学生需求

具有可行性的挑战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而强烈的自信心又能帮助学生敢于接受挑战,而自信心的树立又往往在于教师的教学是否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在教学中我抛开自己原有的设计思路,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我们喜欢什么,愿意学什么;怎样学习我们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接受,让我们尝到收获的喜悦。这样让学生有了成功的体验,满足的喜悦,自信心在不知不觉中增强了,更让孩子觉得教师和他们距离的很近,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例如:我曾经在教学正方形的周长时,我先让三个同学在我指定的不同的轨道上比赛跑步,给最快的同学颁奖。学生说这样不公平,我说为什么?学生回答说:“他们跑的路线不同,长度不同。”从而引出这节课的知识。学生喜欢探究这个问题了,接下来再让他们自己利用自己的办法去测量一个正方形的周长,并且通过比较找出最佳的办法,学生自由主动地探索,比我们老师去推导强多了,效果真的不错。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固然不错,但有时给予孩子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教学“得数是10的加法”时,新课开始,我提出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你能自己写出得10的加法题吗?结果有的同学冥思苦想,才写出两三道题;有的同学不慌不忙地按顺序写出了:0+10=10,1+9=10,2+8=10,3+7=10„„10+0=10,11道题。面对极具差异的个体,我给予不同的评价和鼓励:“你真聪明,老师还没有讲,可你已经自己学会两道题啦!”“你更了不起,写出了这么多题,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好方法吗?”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中,勇敢接受挑战,认真面对困难与挫折;在教师的赞扬中,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树立起坚定的自信,积极的自我观念逐渐形成。

(二)合作学习,与人为善,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 在老一辈的记忆中,老师总是远远的站在讲台上,手里也总是神气的拿着一根教鞭;在孩子心里,老师总是那么高高在上,让人望而生畏。而在现代的教学中,老师是孩子学习的合作者,是孩子学习的引导者。因此在学习中,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应该是平等的,友善的。而一个人是否乐于与人交往或善于与人交往是衡量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乐于与人交往,交往中不仅能接受自我,也能接受他人,悦纳他人,能认可别人存在的重要性和作用。同时,他也能为他人所理解,为他人和集体所接受,能与他人相互沟通、交往,人际关系协调、和谐。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缺少与人合作的机会,为培养他们合作意识,让他们接受他人,善于与人相处。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经常为学生提供合作的机会。例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让学生四个人合作,把小筐中的人民币分类。学生们讨论好分类标准后,由组长分配谁来拿哪一类的人民币,一会儿就出现了以下几种分法:(1)按硬币、纸币来分成两类。(2)按几百元、几十元、几元、几角、几分来分,分成五类。(3)按元、角、分来分成三类;又如教学20以内退位减法时,学生们小组讨论11-9怎么算?比比哪个组的办法又多又好。他们有的摆小棒,从11根小棒中拿出9根,有的画圆圈,11个圆中划去9个;有的数数,从11往前数9个;有的用10-9=1,1+1=2;还有的想:9+2=11,所以11-9=2„„

同学们从小组合作交流中看到:一个人的思维是有限的,同一个问题,集思广益、合作学习我们可以得到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案。面对多个问题时,在有限的时间内,不可能一个人完成,必须依靠大家的力量。在数学问题合作学习中,学生们由学习合作、学会合作,到乐于合作,善于与人相处,大大增强了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

(三)精心营造学习氛围,克服浮躁心态,强化内控心理。

学生在学习四则混合运算时,许多孩子计算正确率不高,原因是多方面的,由大量的错例分析可知,计算法则未掌握造成的仅占一小部分,而大多是由一些不良的心理素质及其导致的不良计算习惯所致:

其一,缺少一丝不苟的学习心态。如写字潦草,结果0、6不分,1、7互变,4、9混合等。

其二,缺少计算后必须检查的内控心理素质,其中一些学生过于自信,从不检查,而一些学生只想尽快完成作业,根本不想检查,更有一些学生只想依赖家长代为检查,有错再改。

正是由于上述这些浮躁心态,造成学生在“反馈控制”阶段所做的大量工作是:纠错、改进、提高。要改变这种现状,措施很多,其中确定一套正确的操作程序是非常必要的。而学生浮躁的心态除了自身的因素外,还主要来自于周围的环境。因此为学生精心营造一个学习氛围,对克服浮躁心态,强化内控心理是十分必要的。

(四)扭转后进生的心理,让他们体会数学的重要性

后进生是教学中最令我们老师头疼的,老师给与他们的往往是更多的关爱,而效果却与预计相差甚远。但我们要知道,后进生不是笨,很多都是因为对数学不感兴趣,曾经一个学生告诉我,他从小就怕数学,因为整天面对着那几个阿拉伯数字不停地加减乘除感到枯燥无味。于是我对他提问:“数学从哪来的?我们的生活没有数学吗?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用吗?”我让这几个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同学成立一个活动小组,利用课余的时间到我们的生活中去找数学。如:超市中各种商品的价格、买东西怎样付钱、怎样预算每月家庭的开支或收入„„ 并且写写心得体会,同学们的兴趣很高。有的同学说:“到现在我才知道售货员也不容易当,要对各种商品的价格了如指掌,收款准确快捷。”还有的同学说:“学习数学可以让我们学会怎样理财。”„„通过这次调查活动,学生了解到要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尝试去煅炼自己的实践能力,为以后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了学好数学的重要性,不再讨厌数学了。

综上所述,数学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互渗透、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组成一个协调统一的教育整体,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了,学习态度就端正了。少了心理压力,自然就多了动力。行动起来吧,让每一个孩子都健康成长!

2011/6/27

第三篇: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南海大沥许海中学 李顺霞

所谓心理健康,不仅指个体没有心理上的疾病,而且在身体上、以下和社会上均能保持最高、最佳的状态。具体而言,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达到以下八个标准:(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3)正视现实,接受现实(4)热爱生活,乐于学习和工作(5)能协调与控制情绪,保持心境良好(6)人格完整和谐(7)智力正常(8)心理年龄符合特征。在当今社会转型期,多元化的观念冲击下,青少年的思想心理日益复杂,负面影响越来越多,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需要。重视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仅限于专门的渠道是不够的,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各教学中去,每一位任课老师应根据自己本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特点,建立相应的心理素质的培养目标,并通过其教学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相渗透、相结合,才能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师生自身的资源,达到教学与心育互相促进的一个良性循环,使全体学生受惠。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下面我把我的几点做法与大家交流一下。

(一)深挖新教材中的心理因素,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学习和心理双丰收。

数学新教材内容中都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可以充分利用和挖掘。例如:“每一节后面的读一读栏提供了有关的数学史料或背景知识、数学在现实世界和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实例、有趣的或有挑战性的问题讨论、有关数学知识延伸的介绍等等,丰富了学生的情感,增长知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教材中有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题目有一定的难度,而且计算繁琐,通过这些知识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新教材倡导学生合作探索,交流分享,如制作视力表,探索勾股定理,测量旗杆的高度,观察太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等等需要学生一起合作才能完成的,寓教育于学习中。教师可以因地制宜,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明白,只有大家齐心协力,合作才会把事情做好,将来出社会工作也一样的道理,都要讲究团队精神。在教学中加以挖掘,深化,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融合的学生之间的感情。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的掌握知识,促进学生智慧和人格的发展,就必须挖掘教材的潜在的智力价值和精神价值,去吸引学生学习,引起学生的注意,增强学生的自信,以情趣感染学生,使学生的心理地健康发展。

(二)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实施愉快教育,培养学生乐观、自信心态。

心理学表明,人在轻松的时候,大脑皮层的神经元才能形成兴奋中心,使神经细胞间传递信息的通道畅通无阻,思维就变得迅速敏捷,加速知识的接收。如果环境能够给人体以长期满足,就会使个体产生愉快的情绪,促使身心健康发展。学生在一个没有压力,和谐、宽松的环境下学习,不仅能学生到知识,而且能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形成良好的心态。因此,在教学中要做到:

1.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是“接受他人,善于与人相处”。学生存在人际关系方面的心理问题,之一是与教师的关系问题。其中主要是教师的认知偏差,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给学生造成的压抑心理、对抗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如果教师缺乏理解、耐心与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失望。更有甚者,教师对学生缺乏尊敬,贬低其价值的不良态度使学生的心理遭到严重的创伤。学生产生消极情绪,使师生关系会日趋紧张。而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创设健康向上的教学气氛,启发思维,激励创造,从而使师生在愉快中完成教学任务。作为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用亲切友善的笑容,常挂在嘴边的激励语言,如:“你说得非常好“,你真棒”,“很好”,“你很聪明”,“再想一想”,“这么难的题你也做出来啦,你成功啦”等等,舒缓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得到一种愉快、积极的情绪体验,就会以饱满的热情、万倍的信心,自觉参与学习。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创造了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使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2. 赏识你的学生,让他们有成就感。

学生在学习时,每取得一点成就,如能及时肯定和鼓励,便会有一种经常的成就感,使他们从成功中品味到努力的价值,从而树立自信心和进取心。如果一个学生很少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做事就会缺乏自信,在心理上认为自己样样不如人,就很容易自暴自弃,产生自卑的心理。在课堂上要坚持以表扬为主,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成功感。这对学习后进生尤其重要。我们数学老师的的教学宗旨是:多一个学数学的人,就多一个60分。就算是批评,也是善意的,而不是嘲笑,挖苦,讽刺。有一个学生杨某,学习没有动力,不听教,行为有偏差。他在一次学习关于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在课堂练习中,他用了他姐姐教的十字相乘法(其他学生没有学过)来解,解法简便,而且又快做完,我及时给予肯定与表扬了他,并把他的解法写在黑板上进行讲评,这不但鼓励这这位学生,还激发了其他同学的学习此方法的欲望。而且这位学生后来变得积极大胆,有了自信心,其违纪也减少了。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 出现厌学情绪。一些学生由厌恶学习发展到逃避学习,脱离学校去寻求不正当刺激,从而形成某些品行障碍。

3.多提供让学生表现的机会。

处于青春初期的现代少年,自我意识逐渐觉醒并迅速发展,自我表现的愿望十分迫切,愿意在别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华并希望获得成功。在教学中,应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多一些思考机会、多一些活动空间、多一些表现机会、多一些创造信心、多一些成功体验。“让全班同学的手都举起来,让每一位同学都有表现的机会”,是我的教学观点。我建议:(1)在课堂中多提问学生。只要我们把问题具体化,小步子引导,就会激发学生的热情,激发他们表现的欲望。如在讲用用配方法来推导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 的求根公式,其推导过程有一定的难度,若只是老师在讲解,学生不一定有兴趣听,也不一定听得明白。但我把其推导过程具体化,分成十多步,每一步都提问学生应该怎样做,学生听得认真,又想得积极,每一步都抢着回答。这样不仅学生懂得知识的来拢去脉,而且活跃了课堂。(2)多让学生上台讲解题或上讲台前板演。当学习一条例题或思考一道习题时,让我们的学生在小组内充分交流后,可以请某一小组的同学上台讲解解法,或请每个小组的同学上讲台前板演解题过程,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增强自信心。

(三)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合作精神,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许多学生存在与同学间的关系问题。中学生除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由于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有的同学就流露出孤独感,想恢复与同学的关系,而又不知该怎样去做。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在我校的数学教学课堂中,全面实施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一般是以4人为小组,4名学生中有上,中,下三层的学生,主动权下放到学生,每组都有由一名组长负责,由组长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交流与讨论。上课时通过互相交流,互相帮助,互相取长补短,你教我学,使每一位同学都有收获。在小组学习中,通过小组内互教互学,培养学生宽容友爱之心:通过小组合作,在合作学习中能够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既能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赏他人,同时自己也得到他人的尊重、理解与欣赏,培养学生交往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把人与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了学生的自我意识,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有利于因材施教,符合了新课程的要求,使新课程充分得到表现。

(四)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

目前许多家庭都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许多同学自幼娇生惯养,吃苦精神差,独立能力低,有的没有自信心,心理素质差;有的没有责任感,以自我为中心;有的自制力差,对自己他人不负责,一遇到困难,便怕了,不愿前进了。如果承受挫折的能力不强,就会关生焦虑,甚至颓废的情绪,可能发展到以后在各个方面也会出现小小的挫折就意志消沉,自暴自弃,一蹶不振甚至产生忧郁的心理,阻碍学生健康发展。增强耐挫意识,就是让学生认识到人一生中总不是一帆风顺的,遭遇挫折是正常的,学会耐挫方法,学习和适应遭到反对和不成功,学会接受有益的批评。(1)从解题中增强耐挫能力。G。波利亚说:“教学生解题是意志的教育”。通过学生在解题中受挫或尝误中提高耐挫能力。例如:有一些与生活实际联系的数学题计算是过于复杂的,费时费力,考试一般不会出这么复杂的数让学生去计算的,当学生遇到这么复杂的数运算时,心情会比较烦燥,意志薄弱者则不想做了。这时,我就说:“这是考验同学们意志力的时候了,若有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以后做什么事情都能做好。看那一位同学取得成功的,就是一个最有毅力的学生了。”在数学过程中,解题的成功会使学生以更高昂的斗志和巨大的勇气向新的目标迈进,在今后的学习或工作中,都能以一种顽强的意志去学习与工作。在学生受挫时,应教育学生在受挫之后,不要一蹶不振,而是要冷静分析受挫的原因,在困境中奋起,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调整好解题策略,努力将“山重水覆”转化为“柳暗花明”。(2)从小组竞争失败中增强耐挫能力。在小组教学中我们采取一些小组比赛,评选优秀学习小组活动对学生进行激励,同时也是对落败的小组的同学是一种打击。此时,应该教育学生:人生中总会遭遇到挫折的,要正视现实,接受现实,以平常心坦然面对,唯有更努力是最好的方法,只有去努力,胜利的机会总会有的。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不仅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学习,同时使学生在意志力、自信心、理性精神等情感与态度方面得得到良好的发展,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人格。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它能使数学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应相互渗透、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组成一个协调统一的教育整体,对学生起良好的教育作用。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习态度就会端正。作为一名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应该对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健康成长!

获2005年佛山市心理论文三等奖

第四篇: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015特克斯县教育教学论文”

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姓名:王先凤

单位:乔镇寄宿制中心小学

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健康地成长,培养其优良的心理素质,促进其个性的和谐发展,健全其人格,使他们能夯实心理基础迎接各种挑战,这是每个小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教育对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基础学科重中之重的小学数学学科,由于自身的特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着优厚的条件。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

课堂教学气氛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心情良好则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情绪低落则思路阻塞、操作迟缓。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下学习,学生才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机会。“教是为了不教”既是教学目的,又是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后一种自主的境界。学生具备了学习能力后主动地获取知识,做到无师自悟,无师自通,而它的基础就是教师平时的民主教学风格,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教学民主是提供给学生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学生心情愉悦,乐于接受新知,并能主动地提问,敢想、敢表白,思维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我认为,要敢于让学生想、说、做,敢于把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独立思考及群体讨论去获取知识。

二、运用合作教学,培养群体意识 在进行合作学习时,学生必须了解群体的目标任务,然后试着去达到这些目标,而这样的了解不是自动的调节结果,必须经过学习,考虑到合作活动中方法和观点的多重性,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因而学生在观点上会有一个较大的协调过程。这种协调大致有两类:顺应和同化。同化大多被看作是一种主动的调整,顺应则是个体认识结构的变化。这种协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有效地防止孤癖型学生的产生。

三、培养创造性思维,促进素质全面提高

学生在学习中“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发展,有利于他们将来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进行更大的创造,更好地为人类造福。在教学中我们应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样不仅加深了对乘法意义的理解,更重要的是灵活运用旧知解决了新问题,创造性地发现了乘法的规律,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通过这样有序、有目的引导、发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这方面提出的要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要求。课堂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场所,在这个环境里,教师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强化训练,通过训练促进他们心理健康地发展,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在数学教学中可进行有序、严密的逻辑思维训练、创造思维的训练、学习科学家们的创新精神、吃苦耐劳、不屈不挠的坚强个性等。要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就需要教师热爱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决不吝啬自己赞美和鼓励的语言,最大限度地缩小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教师成为学生可以亲近的朋友。在教学实践中,多种形式的表扬,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更可以让课堂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及审美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心理教育,为学生知识学习、能力培养、思想品德、审美意识的发展提供了心理基础。通过动机与信念的唤醒与支持,情感与意志的激励与调节,想象的引发,榜样的示范,人格的陶冶,心理气氛的感染来实现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积极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心理气氛对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思想品德与审美素质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教师应从学生的爱美心理着手,引导学生积极巧妙地解决数学问题。

总之,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现实对教育的要求。在教学中不但关注学生的学习,还要关注孩子的健康。重视数学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间的相互渗透、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使学生心理健康达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和提高。

第五篇: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健康的心理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育人育心,对学生进行健康的心理品质教育,帮助学生化解学习心理困扰,调节和优化学习的心理状态,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是每位教师的责任。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同样也担负着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责任。心理专家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在各门学科的教学中。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教师健康的心理,阳光的行动,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其行为举止往往影响着身边的学生。一个心理健康、情绪稳定的教师,亲切、信赖的目光和一句热情而饱含激励的话语,会给学生以勇气,会使学生产生一种乐观的学习态度,会感染带动更多学生的积极情感,可使学生在一种心情平静、愉快而活泼、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学习,从教师的身上学会真诚待人,认真做事。心理健康的数学教师,往往具有良好的心理修养和师德修养,有较强的心理调节能力,不断完善自我个性的品质,能真诚地接纳学生,理解与尊重学生,为学生创设一个健康向上的学习环境。用其健康的心理、阳光的行动引导和感染学生,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利用课堂教学气氛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

心理学家曼德勒认为,环境刺激引起认识解释,认识解释引起唤醒的知觉,唤醒的知觉导致情绪体验。心情良好则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情绪低落则思路阻塞、操作迟缓。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下学习,学生才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机会。

1.重视教学民主,参与群体学习。“教是为了不教”既是教学目的,又是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后一种自主的境界。学生具备了学习能力后主动地获取知识,做到无师自悟,无师自通,而它的基础就是老师平时的民主教学风格,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教学民主是提供给学生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学生心情愉悦,乐于接受新知,并能主动地提问,敢想、敢表白,思维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我认为,要敢于让学生想、说、做,敢于把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独立思考及群体讨论去获取知识。

2.创设情境,引发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心理空间。这就要求教师将学习的知识放回到生活的某个事件中,形成一个含有数学问题的原始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这个情境中对事件进行观察、分析、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构成学生已有知识与解决现实问题之间的“冲突”,激起学生探究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欲望,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从而接近学习难点,消除对学习内容的陌生感和畏惧感。

3.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协作。如学习《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时,在明白周长意义的基础上,我拿着一张照片对学生说:“我要为这张照片制作一个相框,需要多长的相框料?请大家帮老师算一算。”这时学生兴趣盎然,纷纷拿出尺子量与照片等大的学具卡片,巡视时发现:有的学生4条边的长度都量了,有的就量了一条长和一条宽,反馈上来的算式有:21+15+21+15=72(cm);21+21+15+15=72(cm);21×2+15×2=72(cm);(21+15)×2=72(cm)。师生对这些算法进行比较分析后,认为上述计算方法都是正确的;然后因势利导问:这些算式中你认为哪种算法最好记,最简便?学生议论纷纷,各抒己见,最后确定:(21+15)×2=72(cm)最简便。并由学生归纳出:长方形的周=(长十宽)×2,这节课的许多内容都是由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归纳、总结的,在课堂小结时,他们为自己会学习而感到高兴和自豪。

4.分层要求,使不同学生得到不同发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为学生的学习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教学中既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又要避免不分对象“一刀切”的弊端,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能力,进行“目标分层、施教分层、评价分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实际水平的层面上学习,坚持“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原则。充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真正为学生营造出安全的心理健康氛围和学习环境。

三、运用积极合理的评价,促成和维护学生心理健康

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经常性地评价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同时也能促进和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要更新对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的观念,既要重视学生知识技能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重视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改变,将评价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加以肯定,突出评价的激励与发展功能,准确把握、积极合理评价每一位学生,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

四、使学生获取成功的乐趣

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学习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成功所产生的是一种自我满足和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它与自尊自信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是学生自我潜能得以发挥的强大动力。对学生来说,成功本身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享受成功的感觉,体验到做成自己想做的事,实现自己计划的那种满意的心情。

总之,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现实对教育的要求。在教学中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还要关注他们的健康。

下载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浅析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课堂教学活动。学科教学既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实现教育目......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最终版)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摘 要:心理健康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是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品质、开发非智力和获取众多信息的基础。教学中渗透心理健......

    如何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摘要】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一些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不佳,不是在教学或学习方法上存在问题,而是出现了心理障碍。因此,在小学数学......

    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基础学科重中之重的小学语文学科,由于自身的特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着优厚的条件。作为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选好切入点,找准结合点......

    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中学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高中学生即将走上社会或升入高一级学校,他们心理健康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其今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本文......

    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在中小学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共识,尤其在1999年8月13日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之后,各级教育行政......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健康也越来越关注。这里所指的健康应包括心理、生理两个方面。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人类已经步入二十一世纪,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当代的青少年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承受各种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