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张衡传教案
张衡传教学设计
固市中学 高一语文组 王博
【三维目标】 :
1、掌握常用文言实词,弄懂一些专指词语,疏理文言否定词。
2、学习记叙和说明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3、了解张衡一生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设想】:
1、在朗读的基础上培养语言感知能力。
2、结合语境分析语句,从而积累文言知识,培养语境意识。
3、对人物进行概括评价,从而体会传记详略剪裁作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张衡的一生。
2、了解与课文有关的文化常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检查预习: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A
①衡少善属文(shào)
②不好交接俗人(hào)
..③累召不应(yìng)
④五载复还(huán)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A ①a.游于三辅(于,介词。表处所,在;)
.b.虽才高于世(表比较;)
.c.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表范围,在……方面;)
.②a.因入京师,观太学(因,介词。趁(机会))
.b.……作《二京赋》,因以讽谏(通过、藉)
.c.伺者因此觉知(因为;)
.③a.公车特征拜郎中(召,动词)
.b.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征象,证据,名词。)
.④a.精思傅会,十年乃成(精心,形容词)
.b.以精铜铸成(纯,形容词)
.3.翻译句子,指出各句包含的语法现象。B 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永元年间,被推荐为孝廉,(他)却不去应荐,多次被公府征召,(他)也没有去就任。——“举”、“辟”为被动用法,“不行”、“不就”省略主语“他”,即张衡。“连辟公府”是“连辟于公府”,省略“于”。②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才能奇特,累次召请(他),(他)没有应召。——“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省略“召”的宾语和“不应”的主语(即兼语)“其”。③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用篆字山、龟、鸟、兽等图案雕饰。——状语后置。④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自从有书典记录以来,不曾有过这样的事。——“所记”,“所”+动词、组成名词性结构。“未之有”即“未有之”,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
三、文学常识。B
1、作者简介
范晔(398---445),南朝宋代的史学家。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后汉书》。
2、张衡介绍
张衡(78---139),东汉著名的天文学家和文学家。其作品《二京赋》《四碧诗》都有很高的文学价值。特别是他在科学上的成就更为出色,他是我国古代的科学家。他的“候风地动仪”比欧洲地震仪早一千七百多年。他在政治和哲学上也有一定研究。
3、关于《后汉书》
《后汉书》是纪传体东汉史,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南北朝时南朝宋范晔撰此书内容充实,对考核史实有参考价值。文笔简练生动,议论部分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文笔流畅,即具有史学识见,又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范晔原定编著百篇,仅完成帝纪十篇、列传八十篇,十志未及完成而因密谋拥护文帝弟刘义康做皇帝而死于狱中。后人将梁代所注的晋司马彪《续汉书》八志三十卷补入,遂成一百三十卷的今本《后汉书》。
范晔的《后汉书》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四史”。均对我国的文学、史学有很大影响。
四、结合课文语句,识记下列文化常识:B
1、文史专名 遂通五经,贯六艺
(1)五经:《诗》《书》《礼》《易》《乐》《春秋》(2)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2、官职专名及相关用语。举孝廉不行
(1)孝廉:被举荐的品行端正的人。(2)举:推荐。(被)举荐任官 连辟公府不就
(3)辟:征召,招来授官。(被)召
(4)公府:官署。指三公的官署。东汉以太尉(掌管军事)、司徒(掌管政事)、司空(掌管工程)为三公,是当时最高的官。(5)就:就职,任职。公车特征拜郎中
(6)公车:官署,总领天下征召事务。征拜尚书(7)尚书: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出为河间相
(8)出:离京去外地为官。衡下车
(9)下车:指官吏初到任。视事三年
(10)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11)除:拜官。除去旧职任新职。累召不应
(12)召:召请来授官。(13)应:应职,接受官职。拜为上卿
(14)拜:任命。授给官职。再迁为太史令
(15)迁:调动官职。左迁,降职贬官。再转复为太史令(16)转:调动官职。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17)徙:调动官职。上书乞骸骨
(18)乞骸骨:请求辞职,告老还乡。学校及相关词语
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1)太学:最高学府。
(2)观、游:指游学,考察学习。
五、文章结构分析。C 传记是记述一个人的生平的,是否意味着事无巨细都要写进文章去呢?本文是怎样处理人物的材料的?列出它的结构提纲。
分析:传记记述一个人的生平,但并不等于也不可能把一个人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进文章去,而只能记述人物一生中的重要事件,同时显示出这个人的品格特点。本文先介绍了张衡的品格和他卓越的文学才能;重点写他一生中最突出的辉煌的科学成就,而在科学成就中尤其重要的是他首创的候风地动仪,最后介绍了他政治上的才干。文章这样处理材料,就使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结构提纲
第一段(第1自然段):介绍张衡的品格和卓越的文学才能。
第二段(第2、3、4自然段):介绍张衡辉煌的科学成就。
(1)张衡的潜心科研
(2)张衡的不慕名利
(3)张衡的重大发明
第三段(第5、6自然段):介绍张衡杰出的政治才干。
六、布置作业: 梳理文言基础知识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积累闻言基础知识。
2、了解张衡一生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文言基础知识展示A
1、解释加点的古今异义词 常从容淡静 古:言语举止适度得体。今: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举孝廉不行 古:不去(应荐)。今:不可以。..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古:篆,篆文。文,通“纹”,花纹。今:汉字的一种..书体。覆盖周密无际 古:四周严密。今:周到细致。..振声激扬 古:激越、传扬,此指清脆响亮。今:激动昂扬或激励使振奋起来。..寻其方面 古:方向。今:事情或事情的一面。..衡下车,治威严 古:官吏初到任。今:从车上下来。..上下肃然 古:整肃,老实收敛的样子。今:十分恭敬的样子。..中有都柱 古:大。今:都市或用作表范围的副词 .
2、指出加点字的活用现象,并解释。时天下承平日久 名词作状语,“当时” .衡少善属文 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妙尽璇玑之正 形容词作动词,“研究透了”;形容词作名词“正确的道理”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奇” .
二、问题探究
1、作为传记,它的一般写法是怎样的?本文是怎样写的?A
分析:按照传记的体例,开头介绍人物的姓名、籍贯,如《廉颇蔺相如列传》、《柳敬亭传》都是。本文也是开头介绍姓名、籍贯,结尾写到他死的年代。所以本文是完全按照一般传记体例的写法来写的。
2、张衡有哪些可贵的品格? B 分析:他的可贵品格可从两个方面来看。
一是“从容淡静”“不慕当世”。他不慕名利,先是“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累召不应”,以后做了官,哪怕“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他也无所谓,由此反复说明了张衡的高洁。不仅如此,他还“不好交接俗人”,不满当时“王侯以下”的“逾侈”的风气,经十年苦心构思写成《二京赋》用以讽谏;一上任河间相,立即“治威严,整法度”,将图谋不轨的“奸党”“一时收禽”,都反映了他对当时奢靡庸俗风尚的不满和对不轨行动的斗争。这是他从容淡静、不尚虚浮的品德。
二是“无骄尚之情”。他年少时便“善属文”、“通五经”、“贯六艺”,全面发展,甚至“才高于世”,却始终“无骄尚之情”,这确是难能可贵的。正是由于不尚虚浮而又谦逊踏实的品德,他才能把全副精力扑在科研工作上,在获得两次担任太史令、有机会观察天象博览群书的客观条件之后,浑天仪、《灵宪》、《算罔论》,乃至候风地动仪得以相继问世。
3、张衡在科学上的辉煌成就,是主要通过具体、详细地介绍他的重大发明地动仪来说明的。文章这部分是怎样记事状物的? C 分析:文章是按照如下的顺序来介绍候风地动仪的。
时间——阳嘉元年
名称——候风地动仪
材料——以精铜铸成
外形——圆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构造——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蛛,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作用——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效果——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评价——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验证——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使用——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候风地动仪是十分精致灵巧的:都城洛阳与发生地震的陇西郡相距一千多里,地动仪竟能及时测报,可见其灵敏准确的程度。文章的这部分的介绍深入细致,清晰扼要,文字简练,而又形象生动,跌宕多姿,写得非常精彩。因此,候风地动仪虽已失传,根据这段文字却能复制还原。今天读这篇文章,除了把它作为一般的传记作品,更可把这段文字看成典范的科学说明文来学习,让学生读了以后仿照着写一段说明文。
4、本文写了张衡的文学才能、科学成就和政治才干三个方面的内容,却又并非彼此独立。它们是如何相互联系的?C
分析:全文三大段,分别着重写了一个方面的内容,而彼此又有相互联系。比如第1段的“从容淡静”与第2段的“不慕当世”;第1段的“不好交接俗人”“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因以讽谏”与第3段出任河间相时的“治威严,整法度……称为政理”。又如第1段的“通五经,贯六艺”“才高于世”与第2段“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等等。我们都能看到张衡无论是平时为人还是政治才干,无论是谦逊自处还是潜心科研,都是前后一贯、浑然一体,而不是彼此孤立的。
5、本文对候风地动仪的介绍,写得那么具体细致、清晰扼要,还由于作者是从各个角度去观察并说明事物的特点的。深入理解这部分的文字,有助于学生记事状物能力的提高(这一内容,可作为基础好一点的班级进一步探讨之用。)D 分析:大体上可分四个层次。
第一层即第一句,点明地动仪制作的时间和名称。
第二层“以精铜铸成……周密无际”,写地动仪的构造。构造写得井然有序:先写材料,再从大小、形状以及外形上部的雕饰综述整体的构造,再以“中有都柱”一句从外过渡到内,分述内部构造,然后又回述整体构造,涉及外形的下部。使读者既看到地动仪完整的形象,又理解内中的机构。这是具体事物说明的关键部分,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要按事物本身的内在联系决定说明的顺序。这可算是地动仪的“静态”。
第三层“如有地动……未之有也”,写地动仪的功能,或者说是它的“动态”吧。这里用“振”、“吐”、“衔”几个动词准确、连贯,说明都柱、龙首、铜丸、蟾蜍的报震功能的灵敏,却只用了十三个字的一个假设复句,“振声激扬……”是说功能的自动。“虽一龙发机……”一句说明地动仪八道机关的报震功能的准确。唯其功能灵敏、自动、准确,而且从古未有,所以作者予以称赞。功能,是具体事物说明必不可少的内容。
构造,要写得条理清楚、具体精确,功能,要写得恰如其分、切合实际。
第四层“尝一龙机发……所从方起”,写地动仪的验证。这看似设下的波澜,以显示“合契若神”的效果,点出科学史上的重要贡献,实际更可使读者领会张衡发明地动仪的重要意义,即从此人类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架观察地震的科学仪器。
总之,这段文字除开头的时间与名称之外,是从地动仪的外形、构造、功能和验证几个角度去观察并说明事物的特点的,值得好好学习。
第二篇:张衡传教案
张衡传
——《后汉书》 范晔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张衡、范晔以及《后汉书》相关文常;掌握本文重要文言知识;掌握古代升迁术语;掌握人物传记特点;
2、过程与方法:诵读--断句-结合张衡事迹探究张衡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张衡不慕名利的高尚品德;
二、教学重点:探究张衡的高尚人格;
三、教学难点:掌握本文重要文言知识;
四、教学方法:启发式;
五、教学时数:三课时;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点:掌握张衡、范晔以及《后汉书》相关文常,整体感知全文;
二、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2000年前,一位先辈告诉人们天是球型的,像个鸡蛋,天就像鸡蛋壳,包在地的外面,地就像蛋黄,这就是“浑天说”。这位先辈通过此学说设计制作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仪器——浑天仪。后来,又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能预报地震的仪器——地动仪。这就是我们中国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张衡,郭沫若先生说:“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通过南朝历史学家范晔《后汉书》走进张衡,了解他的贡献,体会他的为人,品味他的处世情怀。
(二)了解《后汉书》
《后汉书》:由我国南朝刘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史记》: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该书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汉书》:《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
《三国志》:西晋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六十年的历史。
(三)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全文
2、提示注音
属文(zhǔ)璇机(xuán)算罔论(wǎnɡ)蟾蜍(chán chú)逾侈(chǐ)邓骘(zhì)中有都(dū)柱 乞骸(hái)骨 疾恶(wù)
3、疏通字句
(四)整体感知课文
提问: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张衡的? 师:性情 文学 科学 政治
(五)小结:致思文学、天文、物理、数学、机械制造,制造了浑天仪、地动仪,给后世留下了灿烂的科学遗产。张衡是一个如富兰克林一样的球型人才,浑圆的,闪闪的球型!
(六)布置作业:请搜集古今中外还有那些全面发展的人才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点:精读1-3段,掌握古代官职升迁术语
二、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以同学介绍古今中外全面发展的人才资料导入
(二)精读1-3段
1、找出1-3段有关官职的同义词
A、表示“征召、举荐官职”
1.举:推荐、推举,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2.辟(bì):招用、征召。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举荐,任以官职。3.征:征召,特指君招臣。
B、表示“不去应召” 不行、不就、不应
C、表示官职变化的词 1.迁:指官职调动 2.转:指官职调动 3.徙:指官职调动
4.出:离开,指从京都赴外任职
2、请问张衡具备怎样的高尚品德?
淡静从容 谦虚稳重 超尘脱俗 不慕荣利 才高八斗 治学严谨
3、讨论张衡的性情
从容淡静:做官后,哪怕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也无所谓,他还不好交接俗人,不满当时王侯以下的逾侈风气,经过十年苦思而写成《二京赋》以讽谏当世,一任河间相,立即“治威严,整法度”,对奸党“一时收禽”,这些都反映了他“从容淡静,不慕当世”的品德。
何谓从容?从容,是一种理性,一种坚忍,一种气度,一种风范。只有从容,才能临危不乱;只有从容,才能举止若定;只有从容,才能化险为夷;只有从容,才能宠辱不惊;只有从容;才能风云在握„„
何谓淡静?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有这样一句话:“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一个人要想“明志”——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需要一种淡泊;要想“致远”——实现自己的远大目标,需要一种宁静。要想做一个优秀的人,做一个成功的人,需要“从容淡静”的心境。唯有从容淡静,才能活出潇洒,活出自由,活出旷达。
无娇尚之情:年少时“善属文”,“通五经”,“贯六艺”,“才高于世”,这些都反映他不尚虚浮而谦逊朴实的品格,只有这样,他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获得候风地动仪那样大的成果。
不慕名利:不追求名利。一个人,只有真正的把名利放在一边,从容淡静,潜心做事,明确志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才会从容不迫做一个成功人。张衡这样做了,所以他成为了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万祀千龄,令人景仰,他发明的地动仪,在今天依然造福于人类。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有云:“非淡薄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他在隐居隆中的十年里,躬耕读书,心怀大志,广交士林,终能成就一代伟业。古往今来,能够做到从容淡静、不慕名利而终成就伟业的人有很多,但是到了今天,我们看看自己的周围,随着高速运转的现代生活节奏,造就了一批批一夜暴富、一夜成名的神话,丰富了多彩的外面世界,却也如现代广告般地冲击着人们的观念,推波助澜似的激起人们急功近利的心态。人们更愿意享受马背上驰骋的快感,而不去体验真实生活的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的工作历程。心浮气躁,见异思迁,投机取巧,随之而来,也成了一些人心目中推崇的目标与做法。他们成天挖空心思,就是想做所谓的大事,却因大事做不好,小事又不屑做,结果成了无所事事,怨气一肚子的“专业人才”。此时浮躁便慢慢成了我们工作学习的大敌,它让我们骄傲自满,不求甚解,毫无深度,满足现状,停滞不前。中国科学界“两弹一星”巨星钱学森有一个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我想,这也是我们需要自省的,同学们正处于自我发展的关键时期,希望大家能够拭去心底的浮躁,把心静下来,潜心做事,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做好身边的每件小事,必会成为有用之人。但凡有大志者,必先拭去浮躁。有大作为之人,必潜心做事!
(三)小结:混迹于官场,摸爬滚打,很多人都会被世俗所熏染,一黑俱黑。面对官场的进进退退,周折变迁,张衡始终坚守着!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潜心钻研、淡静从容。谦虚稳重、不为名利所动,超尘脱俗、不被荣誉所累。感动东汉的道德模范应该颁发给张衡,在金灿灿的奖杯上刻上“清雅赤子”!
(四)布置作业:《练习册》积累整合 第三课时
一、教学要点:品味张衡的成就及其为人
二、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旧知导入
(二)精读第4段
请问第4段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地动仪? 时间、名称、质地、外形
作用、效果、评价、验证、使用
补充:张衡是怎样的科技能手?(见课件)
(三)精读第5、6段
提问:说出张衡是怎样的政坛高手?
明确:审时度势 为人精明 头脑清醒 雷厉风行
小结:有才华的人,搁置在任何地方都会馨香满萦。虽不好做官,却极会做官。机警巧妙、善醒好思、计勤策准、雷厉风行,将其放在任何一个职位上,都是做的堂堂正正、为人民所爱戴、为世人所推崇、为后人所怀念的好官!
补充:温家宝对学习《张衡传》的建议: 学这篇传记应抓住几个重点
一是张衡的贡献。他发明了地动仪,早于欧洲 1700多年。
二是他的家世。张衡出身官宦之家,却无骄奢淫逸的恶习,这十分难能可贵。三是他的学识。课文里短短几句话反映了他的好学不倦和学识广博。四是他的为人。“从容淡静”,意味深长。五是他的处世。不好结交俗人,但又不自傲。
(四)赏析艺术特点
材料处理上裁剪得当、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关于人物传记的特点:作为传记,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之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有特征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由于传记不同于史料,所以人物必须“活跃”,有可感性。
传记的基本特点:翔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
(五)课堂小结
这篇传记仅以七百余字就概及张衡六十二年中善属文、善机巧,善理政三方面的成就,写出一个真实的人,伟大的人。本文在讲述这三方面成绩的时候,重点放在了科学成就上,尤其是详细介绍了候风地动仪。这也是同学们需要学习的地方,写人叙事不一定非要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要善于抓住最具有代表性的事件。我认为,张衡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源于他具有高尚的品格。人只有具有高尚的品格,才能不为外界所惑,潜心钻研。也希望大家脚踏实地,努力学习,做一个德才兼备、有益于国家、有益于社会的栋梁之才。
(六)布置作业:《练习册》感悟鉴赏
第三篇:张衡传教案
张衡传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范晔的生平和《后汉书》;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知识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了解人物传记的写法和技巧,对张衡有深入的认识。
3.通过探究张衡成为世界史上罕见的才华横溢的伟人的原因,学习张衡刻苦钻研和注重社会实践的精神。
教学方法:诵读
合作 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早在1700年前,当西方各国对地震尚处于迷惘无知的时候,张衡已经能准确地测知地震了。张衡开创了世界地震学的先河。历史和人民对张衡作出了多高的评价呢?1956年10月,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曾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请看范晔在《后汉书》中是如何记载张衡事迹的。
二、知识积累
1、知人物:作家及张衡简介(见注解①)
2、课前结合书下注释梳理我国古代文化常识。
⑴三辅、太学、五经、六艺。
⑵管职升降与人才选拔:孝廉、公府、公车、举、辟、召、征、郎中、太史令、拜、迁、转、出、视事、下车、乞骸骨等。
三、检查预习
1、通假字: ①员径八尺(员通“圆”)
②形似酒尊(尊通樽)
③一时收禽(禽通擒,擒拿)
2、古今异义词 ①举孝廉不行。(不行,古义:没有去应荐。今义:不能。)
②衡下车(下车,古义:官吏初到任。今义:指从车上下来。)
3、活用词: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奇,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奇特)
4、多义词:
征:①公车特征拜郎中(征召)②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证据)
③兵未战先见拜征(失败)④挟天子以征四方(征伐)
举:①举欣欣然而告之(全,都。)②举孝廉不行(被举荐)
③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介词,拿,用)④南取汉中,西举巴蜀(攻取)
⑤何不作以上,莫令事不举(成功)
观:①因入京师,观太学(游学)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③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建筑物的一种)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看见)
⑤无尝疑乎是,仅以蒋氏观之,犹信(看)
施:①傍行八道,施关发机(设置)②靡计不施,迄无济(施用施行)
致:①犹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用)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到达)
③闲情逸致(情致,情趣)
5、知句式: ⑴判断句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也”表判断)
⑵被动句
举孝廉不行
连辟公府不就
⑶宾语前置句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⑷状语后置句
验之以事
犹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⑸省略句(张衡)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讽议(于)左右
果地震(于)陇西
6、口译下列句子
(1)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2)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3)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4)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5)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四、整体感知
1、接龙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张衡的?文章的记叙重点是什么?
明确:第一部分(第1段),记述张衡的学业、品德和文学上的成就。第二部分(2~4段),介绍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第三部分(5~6段),介绍张衡在政治上的才干。
记叙的重点是张衡在科学上的才能和贡献。
2、张衡的高尚品德和杰出才能表现在什么地方?
明确:张衡的高尚品德表现在:(1)“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2)“从容淡静”,不慕世俗的虚荣,“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大将军“累召不应”,“不慕当世”;(3)品行端正,忧国忧民,作《二京赋》讽谏王侯,整治法度收拿奸党。其“才”高于世,表现在:一是“善属文”,写作著名的《二京赋》;二是“善机巧,作浑天仪,造候风地动仪;三是“善术学”,著有《灵宪》 《算罔论》;四是善政事,为政机智果断,不畏权贵,“称为政理”。
3、思考:张衡为什么有如此的文学才华?
点拨:张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天资聪明,勤奋好学。(原因之一)
张衡成为博学多才的伟人,除了上面的原因,还有哪些原因?
“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学生查字典疏通难点:“从容淡静”)有哪些句子为“从容淡静”作了注解?
“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累召不应”“衡不慕当世”。——谦逊持重,鄙视名利。(原因之二)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尤致思于„„”“研核阴阳,妙尽„„”“言甚详明”。——执著专一,治学严谨。(原因之三)
4、引导学生自读第四段,思考:本小节不到二百字,是如何介绍候风地动仪的?请概括要点。
明确:依据事物内在联系,简明而具体地介绍候风地动仪的制造和使用:①制造时间和仪器名称(1句);②材料、尺寸、形状、装饰(2句);③机件、内外构造(3、4、5句);④功能和作用(6、7、8句);⑤精确程度及效果(9、10句);⑥实践证明灵敏度和准确性(11、12句);⑦交代仪器正式使用(13句)。
5、在第5、6段中,为了表现张衡的政治才干,作者写了哪两件事?突出了人物怎样的性格?
明确:一件就是交代《思玄赋》的由来,突出了张衡的心思细密、小心谨慎;另一件是写张衡出任河间相时和奸党斗争的事。
(1)引导“阴知奸党姓名,一时收禽”说明什么?(说明张衡很聪明,很有政治才干。)
(2)“上下肃然,称为政理”又说明了什么呢?(说明张衡政绩显著,也反映了他为民除害,深得人心。)
6、本文在写作方法上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本文的写作特点是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人物的写法和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
(1)本文是人物传记,介绍人物以时间为经,以事迹为纬。张衡一生经历了东汉章帝、和帝、安帝和顺帝四个时期。时间虽较长,文章叙述的时间线索却很清楚。从表达方式上说,以记叙为主。在第4段写候风地动仪,又以说明为主,辅以记叙。
(2)本文介绍了张衡文学、科学、政治三方面的才能和成就。其中,以科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作为重点详写。在介绍科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时,又突出了候风地动仪的研究制造,介绍特别详尽,对其他创造的介绍则较简略。这样详略得宜的安排,使文章重点突出,人物特点鲜明。
五、深入探究
郭沫若曾评价张衡“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属罕见。”请以“我看张衡”为题,各写一篇读后感。
六、课堂小结
学习文言文必须在落实字词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内容之后又反过来帮助我们识记文言字词。这篇传记仅以七百余字就概及张衡六十二年中善属文、善机巧、善理政等方面的成就,写出了一个真实的人、伟大的人。
第四篇:张衡传教案
张衡传
高一语文组主备人:吕淑艳
教学目标:
1.了解传记文章的特点,学习本文记人叙事详略安排得当的写法。2.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
3.了解张衡的品格和他在科学、文学、政治各方面的贡献,学习他刻苦求学、科学务实、追求真理的精神。教学重点:
1.记人叙事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2.文言词句知识的归纳整理和迁移运用。3.文史、文化常识。教学难点:
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课时安排: 二课时
一课时 预习案
1.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A.属()文 邓骘()B.逾侈()璇()玑
C.驿()站 河间相()D.骸()骨 蟾()蜍()
2、了解作者和背景,相关文学常识 导学案
导入:由张衡和地动仪的录像片段导入新课,再展示一张浑天仪图片。
地动仪是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比欧洲早1700多年,浑天仪是世界上第一台用水力推动的大型观察星象的天文仪器。张衡不但在地震方面、天文学方面有如此杰出的贡献,在文学方面,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光辉灿烂的明星。地理学、数学等方面广有建树。郭沫若曾为他题词:如此全面发展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今天我们就学习后汉书中的《张衡传》,全面了解张衡其人。
一、作者简介: 范晔(398--445),南朝宋代的史学家。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后汉书》。此书内容充实,对考核史实有参考价值。文笔简练生动,议论部分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文气流畅,既具史学识见,又有较高文学价值。
张衡(78--139)东汉著名文学家。其作品《二京赋》、《四碧诗》等都有很高的文学价值。特别是他在科学上的成就更为出色,他是我国古代的科学家。他的'候风地动仪'比欧洲地震仪早一千七百多年。他在政治和哲学上也有一定研究。1956年郭沫若为南阳重修的张衡墓题词说: “如此全面发展的人物,在世界上亦所罕见。”
本文节选自《后汉书·张衡传》,作为一篇科学家的传记而节选,对原文有大量的删节。
二、文学常识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二十四史前四史年代和作者。
西汉
司马迁
《史记》
东汉
班 固
《汉书》
南朝刘宋
范 晔
《后汉书》
西晋
陈 寿
《三国志》
三、分析课文
1)第一自然段:
①用幻灯片显示出第一自然段中的重要文言实词、虚词:
善、属、游、因、观、通、贯
举、辟、奇、召、乃
古今异义词:从容
翻译句子: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②问题一:第一段主要写了张衡哪方面的成就或特点呢?(让同学总结)这一段写了张衡的文学方面的成,和他的性格。
问题二:用文章中的话怎么说?
善属文、做二京赋,性格特点是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
2)第二自然段
①用幻灯片显示第二自然段中的重点文言字词
机巧、致思、雅、特征、拜、公车、迁、阴阳、正
由学生翻译以下句子: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并指出其中的特殊句式。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②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张衡哪方面的成就呢?找一位同学概述一下:
作浑天仪,写《灵宪》、《算罔论》。
明确:第二段主要写了张衡
善机巧,作浑天仪
善术学,著《灵宪》、《算罔论》
3)第三自然段
出示幻灯片,显示第三自然段的重点文言知识
转、辄、徙
找同学归纳这段的内容。练习案
1.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1)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2)合盖隆起,形似酒尊()(3)子墨衰绖(dié),梁弘御戎()(4)秦伯素服郊此,乡师而哭()(5)府吏见丁宁()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A.不好交接俗人 交接:与„„交往
B.连辟公府不就 辟:征召
C.辄积年不徙 徙:调动官职
D.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视事:看、视察
3.与“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中“奇”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 B.吾得兄事之 C.且庸人尚羞之 D.宁许以负秦曲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举孝廉不行
B.言甚详明 C.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D.覆盖周密无际
5.从句式结构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A.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力算
B.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C.未之有也 D.果地震陇西
6.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一项是()
A.三辅:汉朝称京兆尹,左冯翎,右扶风所管辖的长安附近的三个地区。
B.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之人称为孝廉。
C.班固《两都赋》中“两都”指长安和洛阳,而张衡的《二京赋》中的“二京”则不然。
D.乞骸骨: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7.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虽才高于世
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B.以精铜铸成 验之以事
C.公车特征拜郎中 京师学者咸怪其无证
D.因入京师,观太学 伺者因此觉知
反思案
二课时
预习案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a.游于三辅()b.虽才高于世()c.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②a.因入京师,观太学()b.„„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c.伺者因此觉知()
③a.公车特征拜郎中(b.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④a.精思傅会,十年乃成()b.以精铜铸成()2.翻译句子。(C级)
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 不就 ②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③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④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导学案 分析课文
1)第四自然段
这一段详细介绍了地动仪。
出示幻灯片,幻灯片上左边是地动仪的外形图片,右边是书中“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樽,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几句话。
问题一:“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樽,饰以篆文山兔鸟兽之形。”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呢?
明确:这几句话从材料、大小、外形,装饰几方面介绍了地动仪
出示幻灯片,左边是内部构造示意图,包括横部图和竖截面以及
右边是文中几句话: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边讲解这几句话,边用幻灯片放映地动仪的内部结构图,给学生直观的视觉效果。
2)第五、六自然段
①出示幻灯片,幻灯片的内容是第五六自然段中的重点文言字词:帷幄、目、下车、视事、乞骸骨。因为第四五段中涉及到当时的背景,所以由师生共同翻译这两段。
②这两段主要写了张衡哪方面的成就呢?找同学回答。
明确:这两段主要讲了张衡在政治方面的才能。
3)、人物传记的特点
我们已经学完了这篇文章中重点的文言字词,每段的内容我们也分析完了那下面我们回过头来从头看一看张衡的主要贡献。
善属文,通五经贯六艺,作《二京赋》
文学成就
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善机巧,作浑天仪,作地动仪
科学成就
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
善术学,著《灵宪》《算罔论》
治威严,整法度,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政治才能
问题一:范晔在写张衡的这些成就时,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从文中能不能找到依据?
按时间顺序,文中有永元中
顺帝初
阳嘉元年
永和初
永和四年
下面我们可以总结一下传记的一般写法:
先写人名、籍贯、品性综述,然后按时间顺序,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人物。
4)、情感价值态度
张衡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成就?仅仅是他智力超常吗?
张衡曾说过:人生在勤,不索何获?所以张衡之所以取得惊人的成绩,他靠的是勤奋与坚持不懈的毅力,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发挥勤学苦练的精神,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的人。
作业案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中有都柱 都:大
B.施关发机 关:枢纽、关键
C.牙机巧制 牙:发动机件的枢纽
D.京师学者,怪其无征 征:征讨
2.选出各项中“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C级)A.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B.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C.自此以后 D.刘豫州不识天时,强欲与争,正如以卵击石,安得不败乎?
3.张衡有哪些可贵的品质? 反思案
第五篇:张衡传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涉及的重点文言词句知识; 2.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概括张衡各方面成就;
3.学习张衡从容淡静、勤勉谦虚等优秀品质,并形成一定深度的思考与判断。教学方法:
1.通过课前预习及课堂提问、点拨法,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语法现象; 2.通过合作探究,把握人物性格;
3.通过延伸拓展,联系自身实际,获得有益启示。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个人,是我国东汉的学者张衡。1900年前,当人们都还在茫然中打量这个世界时,张衡,就已经将自己的足迹踏遍了他所能触及的所有的文明巅峰。他是文学家,二京大赋,气势恢宏; 他是书画家,东汉四家,上有其名; 他是数学家,圆周率说,千年第一; 他是发明家,浑天地动,构造奇精; 他是地理学家,地形图表,泽被后世; 他更是天文学家,洞观天象,拨正视听。
他可谓是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通人事,无所不精。他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今天,我们就来跟随南朝历史学家范晔,走进《后汉书 张衡传》,解读他的精彩人生。
二、整体感知,掌握重点字词
1.请三位同学分段朗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读准字音和断句。其他同学认真听读。2.检查重点字词的解释。课件出示。
三、文本分析,自主感悟
1.在读这篇文章之前,你听说过张衡吗?那你所了解的,是关于张衡的什么? 2.这篇文章,除了向我们介绍张衡的科学成就,还介绍了张衡哪些方面的成就? 3.在这三方面,张衡分别取得了哪些主要的成就呢?结合课文思考,概括回答。学生概括回答
4.教师小结:我们读名人的传记,不仅仅是为了知道他们的生平事迹,更重要的是在了解这些伟人的过程中探寻他们的精神世界,从而汲取智慧和力量。张衡的成功绝不是偶然的,也绝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天资聪颖。苏轼曾说:“古今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一个人成就的取得一定离不开性格和精神的引领。所谓性格决定命运。从张衡的生平事迹、成就中,你能看出他有怎样的性格呢?请同学们再次研读课文,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大家可以相互交流。
5.同学结合文章内容谈对张衡性格的理解。6.总结:
张衡从容淡静 勤勉谦虚细心严谨 不慕名利 果敢机智正式因为他有如此优秀的品质,所以他才能在各方面都取得杰出的成就。
四、拓展延伸 1.教师引导:
在那个时代,张衡绝对是达人级的人物,有四句话可以概括:
浑天地动两仪争辉,科学文学一代巨人。从容淡静勤勉终生,万代景仰名曰科圣。
如果说他的成就是金字塔尖发出的耀眼光芒,那么他的这些优秀品质,便是支撑塔身的坚固基石。古今中外有很多像张衡这样的伟人,如今,他们已经化成了历史线轴上的永恒坐标。我们不可能复制他们的人生道路,但是他们身上所蕴含的那些做人做事的品质,却是我们应当汲取并坚守的。
张衡成功的性格因素有很多,你有哪些感悟呢?请同学们联系生活或自身,就其中一点谈谈想法。2.学生发言 3.教师小结:
同学们从不同方面谈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可以看出,大家都在用心品味着张衡带给我们的触动。我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张衡身上有诸多值得我们汲取的优秀品质,不过在我认为,他的从容淡静是值得仰视的。但这种淡静就不是要无所作为,而是淡泊明志,心无旁骛地向理想前进,有了这份淡静,才有了张衡孜孜不倦的追求,硕果累累的成就。也许是受了张衡的影响吧,陶渊明有“采菊东篱下”的悠然轻灵,苏东坡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潇洒,沈从文有洗尽浮华的优雅淡定,钱钟书有荣辱悲欢前的坦然寂静。他们也因了这份从容淡静,成为大成就者。
也许,喧嚣中我们总是浮躁难安,纷杂里我们往往迷失本性,那就尽力让心变得恬淡一些,将一切的得失,一切的诱惑视作过眼烟云,用那颗最纯真的心去聆听梦想的声音,诗意前行。
最后,把这幅不算特别工整的对联送给张衡,也送给同学们!
“天才、全才、奇才,才高八斗 人品、文品、官品,品正行端 横批 品才双馨”
愿同学们学业有成,品才双馨!
在经过紧张的准备之后,在经历四易讲稿,五次试讲之后,5月19日在公开课上还是有种种不如人意的地方,为此,我做了认真的反思,和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一、布置预习任务一定要尽可能地详尽、具体。
如果文言文想要将思想意义作为主要教学目标,那么就一定得确保学生们在文意疏通上基本没有什么障碍,布置预习任务就应该尽可能地详尽、具体。不能只笼统地告知学生要预习,要会翻译,一定要具体到字词句上。这次公开课上学生在梳理字词时表现出的生疏、迷茫,应该说,和我对他们的预习指导不够到位有很大关系。
二、语文课一定不能脱离文本泛泛而谈。
就如党老师评课时所说,语文课就是语文课,要教给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不要越俎代庖。
对文本的深入挖掘是有必要的,但是也不能为了追求所谓的华丽,过于延伸,架空教材。教师飘飘然,津津乐道,学生却是昏昏然,一无所获。
语文课,老师要踏踏实实地上,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学。
三、文言文学习一定要让学生抛下翻译书,自主完成。
借助翻译书学习文言文已成了每位初高中生的通例,只要学习文言文,就几乎人手一本翻译书。乍看似乎卓有成效,提问起来,字字会译,句句精通,然而,从这句中抽出任何一字来问他们,却基本是一无所知。我感觉,这实在是翻译书惹的祸,试想,一个身体健全的人,若是每日都依靠拐杖生活,到最后,那一定得是自己把自己“忽悠”拐了。同样,总是依赖翻译书,又怎能具备亲自查字典才能获知的经验呢?若没有这种经验的积累,又怎能将之迁移运用到更多的文章中去呢?
总之,这次参加优质课比赛,从其他选手的,以及自己的课堂表现中,我看到了日常教学中自己忽略的诸多问题,也从中获得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学无止境,我会继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完善自己的教学思路。也请各位同行多多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