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之时须动笔——课外批注指导《白杨礼赞》

时间:2019-05-12 17:28: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书之时须动笔——课外批注指导《白杨礼赞》》,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书之时须动笔——课外批注指导《白杨礼赞》》。

第一篇:读书之时须动笔——课外批注指导《白杨礼赞》

读书之时须动笔——《白杨礼赞》教学实录

——泉州开发区实验学校

肖聪丽

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赏析《白杨礼赞》一文,展示批注的方法与习惯,继续巩固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 在交流批注的过程中了解白杨的品质和象征的意义,初步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以及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教学重点:

1.交流批注的内容理解白杨树的品质及其象征意义。2.继续学习批注的方法。

教学难点:

1. 初步了解托物言志、先抑后扬的写作方法,以及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2. 在交流批注中通过评价、点拨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教学设计理念:

读书之时要做到 “口到”、“眼到”“心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古人留下的好方法,新教材要求从四年级下册起学习给文章作批注并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近一年多的教学实践让我体会到了读书之时动笔有利于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和学生评语语文素养。本课是读书习惯形成过程中的其中一环,持之以恒必将受益终生。

写作背景: 《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茅盾在1938年底到新疆学院文学院讲学,1940年3月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后来离开延安到重庆。这期间,他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师: 同学们,我们开展读书之时须动笔的读书活动已有一段时间了。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通过《白杨礼赞》这篇文章展示一下学习成果。板书:白杨礼赞。

二.复习批注方法。

师:让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平时是怎么做批注的,谁愿意来说说? 生:在阅读时,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先用圆圈圈起来,再查字典。

生:我喜欢用彩色笔画出不认识的字。

生:看到感触比较深的句子,我一般用波浪线画出来,再多读几遍,并写上自己的感想。师:学有所思,不错!

生:要是有弄不懂的地方,我就用横线标出来,再在下面打个小问号。

师:善于提问的孩子更会学习。做得好!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相信会做得会更好。平时我们都是采用圈、点、画、批等方法来对文章作批注的。板书:(圈、点、画、批。。。)

师: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交流一下你们对《白杨礼赞》一文的批注内容。

三.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师:通过阅读作批注,知道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吗? 生:讲的是白杨树。

师:是的,从课题就可以知道了,讲了白杨的什么呢,谁来补充? 生:讲的是白杨的枝、叶、干还有它的精神。师:你读得真仔细,能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吗? 生:不平凡。

师:对!课文讲的就是白杨的不平凡。板书:(不平凡)四.交流批注内容,点拨引导。

(一)小组交流批注内容。

师: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你们的批注内容。出示幻灯片:

1.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了白杨的不平凡,对这些句子作了哪些批注。2.本文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3.还存在什么疑问。

学生小组交流,师巡视参与交流、指导。

(二)全班汇报交流。

师:现在我们先来交流一下,你们读懂了哪些内容。

生:我们小组从课题《白杨礼赞》中的“礼赞”一词体会到了白杨的不平凡。“礼”是“崇敬、致意。“礼赞”就是怀着崇敬的心情赞美白杨。

师:“礼赞”一词可以看出白杨的不平凡。还有吗?

生:我们小组从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中知道了作者采用开门见山的写作方法,让读者一目了然,知道写的就是白杨的不平凡。

生:我们小组还有补充,除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还有第四第六,以及第八自然段一直在反复强调白杨树的不平凡。

师:说得好。“不平凡”是贯穿文章的线索。其它小组呢? 生:我们小组从第二自然段的“黄绿错综”、“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几个词语读懂了高原的景色很壮美。

师:真不错,能抓住重点词语体会高原的特点。这就是白杨生长的环境。板书:(环境)

生:我们小组从课文的第五自然段中读懂了白杨树的样子是不平凡的。

师:为什么说白杨的样子是不平凡的?板书:(样子)生:因为它的干是笔直的,枝也是,就连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师:你读得真认真,还有谁在这段作了批注的吗,一起来交流一下。(生沉默)

师:想想这段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幻灯出示第四自然段)

生:(生恍然大悟)我知道,我来说。

生:这段围绕第一句中的“力争上游”这个词来写,整段是按总——分——总的写作顺序。

师:对极了!那对于白杨树的描写,作者又是采用了什么顺序来写的呢?请大家认真读读。

学生有的开始小声读课文,有的拿起笔来在文中圈圈画画。生:从整体到部分。先写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再详细地写了它的干、枝、叶、皮是怎样的。

师: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不平凡的白杨吧!(出示白杨图片。)师:看、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光滑而有银色光晕的皮,宽大的叶子几乎片片向上。其它小组读懂了什么,谁来接着说?

生:我们小组读懂了第七自然段的第一句话,知道了白杨具有正直、朴素、严肃,也不缺乏温和的个性,是树中的伟丈夫。它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师:是的,“伟丈夫”一词可以看出白杨的不平凡。还有谁在这一段里作了不同的批注吗?

生:这段里有四个“难道”,它们采用了排比,反问修辞手法。还把白杨比作了北方的农民和守卫家乡哨兵。师:是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吗?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课文。幻灯出示:(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生:不是比喻句,是作者联想到的。

师:没错,这边是采用象征的写作方法,就如同我们上一个单元里的学到的《灯塔》一课。作者笔下的白杨象征着什么?

生:北方的农民。生:家乡的哨兵。

生:象征着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师:一棵普通的白杨,作者赋以了这么深刻的象征意义。板书:(意义)

师:当你们读了这篇文章后,再看到白杨,你会想到哪些人呢? 生:消防队员。

师:(疑惑)哦,为什么呢?

生:因为在电视上看到他们在救火的过程中,很坚强,很团结。这种精神就像白杨的品质。

师:看来你真正认识了白杨的品质。确实如此!还会想到谁呢? 生:警察叔叔。生:边防战士。生:解放军叔叔。

师:其实啊,生活中,还有好多好多像白杨一样值得我们赞颂的人。以后同学们可以象刚才那样运用联想的方法对课文作批注。板书:(联想)

师:一棵普通的白杨,蕴含着的却是团结向上,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作者连续用了四个排比句对白杨进行了热情的讴歌,让我们一起来赞美白杨。齐读这四个排比句吧!

生齐读。

师:还有哪个小组也来交流一下。

生:我们小组从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读懂了,这段和开头首尾呼应,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师:对于这段,谁还有补充。(幻灯出示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生:这段还采用了对比的写作方法,把楠木和白杨进行对比,更加突出了白杨的不平凡。

师:对!见过楠木吗?我找到了一张图片,让我们一起看看它和白杨的不同。

(出示楠木的图片)

师:楠木也长得很美,笔直的干直插云霄,不同的是它的枝丫却不象白杨那样一律向上、紧紧靠拢,而是横逸斜出,姿态婆娑。

师:除了对比,还有什么采用了什么写作方法? 生沉默。

师:想想作者笔下白杨的意义就知道了。生:象征。师:这里的楠木又象征着什么呢? 生,蒋介石领导下的反动势力。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通过上网查资料知道的。

师:是指国民党反动势力。我也查阅了当时的写作背景。(幻灯出示写作背景)

师 :除了刚才提到的联想的方法,通过了解写作背景作批注也是阅读的一种很好的方法。板书:(背景)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我发现同学们阅读作批注的能力比起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我感到非常欣慰。你们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也拿出来交流交流吧!

生:白杨树是普通的树,又为什么会是不平凡的? 师:对呀,有矛盾呀!谁来解答?

生:白杨树在西北是常见的一种树,所以说它是普通的,但是,它生长的环境不平凡,样子也不平凡,它的象征意义更不平凡,所以说它是不平凡的。

师:你的回答令我很满意,语言流畅,而且回答得很全面。你听明白了吗?(提问的学生微笑点头。)

生:“秀颀”是什么意思?

师:很高兴今天你也提问题了,谁愿意来帮他解决? 生:“颀”是很高的意思,“秀颀”就是又美丽又高大的意思。师:(对提问题的学生)你的表现不错,希望你在平时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自己动手查查字典,主动学习会更有收获的。

生:本文是赞美白杨的,可是作者又在第二自然段花了大量的笔墨来写高原的景色,这是为什么?

师:你这个问题提得太有深度了,这又是一个矛盾。你们觉得写高原的景色是否必要呢?

生:茅盾是一个大作家,他写的东西肯定不会是多余的。生:我觉得这是有必要的,因为白杨就生长在那样的地方。师:嗯,作者笔下的白杨就生长在高原上,在这里又渗透了我们今天要教学的知识点——烘托的写作方法。通过写恶劣的生长环境,侧面衬托了白杨的不平凡。

五.课堂总结。

师:时间过得真快呀!《白杨礼赞》一文的批注交流就到这里吧!请同学们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白杨礼赞》采用象征的写作方法,赞扬了北方广大抗日军民。

师:这是本文的一个亮点,在当时言论不够自由的情况下,作者托物言志,通过赞美白杨热情讴歌了抗日军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生:我知道了可以通过联想对文章作批注。生:我今天知道了烘托的写作方法。

生:我知道了,还可以通过了解写作背景来作批注。师:嗯,批注的方法很多,除了这节课学到的这些,还有以前我们学过的写感受,提问题,写评议等方法。板书:(感受、存疑、评议……)

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像蜜蜂采蜜一样,阅读更多的书籍,并继续保持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在书的海洋里吸取更多的营养!

环境 杨

平样子

凡 意义 赞

板书设计:

圈、点、画、批 联想、背景、存疑、感受、评议……

教学反思:

古人云:“读书之时须动笔”、“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动笔墨不读书是优秀的读书方法,读书时不仅要摘抄其中优美的词句段,还要勤动笔,精于总结,还要善于思考,如此,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读书之时须动笔——《白杨礼赞》这课时的教学设计,很好的体现了动笔习惯的培养,学生的批注能力在这节课也得到了很好的展现。

由于平时已经形成习惯,因而教师只是推荐美文《白杨礼赞》,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运用平时教给的批注方法自学美文,然后带着自己的阅读成果,在课上交流。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了学生,不仅达到了推荐阅读的目的,更让学生在平时学到的批注知识有个很好的展示舞台。在上课的伊始,先复习批注的方法,这一教学设计更是展现了平时习惯的养成,可见每个学生都知道可以通过:圈、点、画、批等几个方面对一篇文章进行做批注,已经形成了一种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阅读成果这一教学主线,通过两个精练的问题:“

1、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了白杨的不平凡,你对这些句子作了哪些批注?

2、本文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把平时所形成的习惯与能力在这课堂这个小小的舞台展现得淋漓尽致。在这个近乎于指路灯的学习要求的指引下,学生在小组内对于自己的阅读成果再次梳理,整合。有效地解决了课堂时间少,课堂容量大这一矛盾,有的放矢,学生也有本可依,因而出现了精彩纷呈的课堂画面。学生从内容以及写作方法上,交流了批注内容。继续巩固了批注方面的知识——从联想、存疑、背景、感受……去作批注,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又在交流批注的内容中学到了新的知识:如“烘托,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等。既很好地展示了平时习惯的培养,在课堂上另有生成,有所创新,是一节成功的课。

《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不在于甄别,而在于发展。说的是课堂上教师对学生或学生间的相互评价,不在于区别学生答案的完全的对、错,而在于通过评价能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优点,认识自己的不足,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有个明确的发展方向。在这堂课中,教师朴实、有针对性的评价语言随处可见。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因人而异,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如,在最后一个环节里,“很高兴今天你也提问题了……你的表现不错,希望你在平时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自己动手查查字典,主动学习会更有收获的。”语言亲切、诚恳。我相信这个平时不爱提问,学习不够主动的学生听了肯定受益匪浅。像这样真诚而富有鼓励性的语言在课堂在比比皆是。

存在不足: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完了《白杨礼赞》,学生对于这节课的批注能力得到充分的肯定后,兴奋的心情溢于言表。如果能适时抓住学生浓浓的兴趣,对茅盾的其他作品进行拓展阅读。也许更能体现阅读教学的传承性,对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展也有很大的好处。

2、读书之时须动笔,在这节课的课堂交流中,学生在梳理,整合阅读成果时,动笔的只是极少的几个人。不管是在平时的阅读或是在课堂交流中,都应该养成习惯。

第二篇:课外读书指导

扎实 有效

——推进小学生课外阅读活动开展的应然追求

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和补充。但是,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况并不容乐观。我们曾对本校学生进行了一项关于“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从中发现了一些发人深省的现象:⑴阅读范围狭窄。在看电视、玩游戏与看书的选择上,绝大多数学生选择了前两者。而在学生最爱读的课外读物中,排名前两位的赫然是长篇漫画和幽默故事。⑵阅读目的不明。绝大多数学生的阅读是休闲性的,阅读后连文章的内容都记不清。众多学生认为阅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⑶现代传媒抢占了大量阅读的时间。电视、电影、上网等多种活动方式的包围之下,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孩子们有了更多活动选择。⑷缺乏家庭阅读的氛围。大多学生家庭藏书不足,不少家长知道阅读的重要性,但不知给孩子读什么样的书,应怎样指导孩子去读。

为此,我们希望能够改变目前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读书能力,从整体上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开展多彩活动——叩开阅读大门之匙。

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并非个个浓厚,如何让他们通向广阔的阅读空间?靠教师的强制定然不可取,能够焕发多数人热情的多彩活动便成了当仁不让的“金钥匙”。

1.晨诵午读。早晨,听学生们琅琅诵读精选的古典诗词;中午,看学生们静静阅读自选的经典作品,这是我们开展“晨诵午读”活动对学生养成广览博读以及享受阅读的关照。

2.作家进校园。当孩子们听说自己耳熟能详的作家将会从书本中走来与自己见面,他们眼神中会毫不掩饰地流露出的期待和愉悦,他们会提前大量地阅读作家的作品,他们会三五成群地交流对这位作家的了解„„这一切告诉我们“作家进校园”是促进学生海量阅读的良好契机,而学校则需要促进和升华这种阅读热情得以延续、持久。

3.“书香飘万家”。学校与街道、社区及居委会合作,邀请学生及家长共同参与,通过宣传阅读的意义、途径和方法,促成家庭之间、小区之内建立阅读组合,旨在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从而进一步推动阅读活动的开展与深化。

4.速读比赛。这是一个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按固定程式、高效率地读完指定的几篇书目,然后在班级考查评比的基础上开展校级的比赛。虽带有一些“强制性”“功利性”的色彩,但却不可否认的是它极大地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克服了过去那种读书漫不经心的现象,而且较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的自能意识和竞争意识,逐步培养了学生专注、勤奋、善思、上进的阅读品质。

5.师生共读。我们鼓励教师经常逛逛书店、上网搜索一些畅销新书,自己先读,之后再和学生聊一聊这本书的内容以及读后的感受。学生们最易受老师的影响,对老师的推荐,他们总是能在第一时间去阅读。同样,学生一旦有了新书,也会抢着向老师介绍。如此循环往复的阅读,特别有助于形成师生间良好的互动,阅读氛围日渐浓厚。

6.亲子阅读。多数父母把空余时间花在了看电视或娱乐上,忽视了与孩子的沟通与交流,而读书恰恰是沟通的最好桥梁。教师多给家长传递一些读书的信息,告诉他们学校正在开展哪些读书活动,班级中最近推荐读了什么书,孩子阅读的情况如何,哪些书可以购买给孩子,哪些书适合家长与孩子共读„„一旦家长对孩子的阅读重视起来,定能尝到亲子阅读的甜头。我校曾有位家长说:“亲子共读能带来无穷的乐趣。不知不觉之中,我和孩子间有了许多共同的话题,彼此交谈,相互了解,促进信任„„”

7.读书争卡。当学生有了浓郁的阅读热情,当他们的阅读量得到了不断的增长,如何了解他们阅读的效果,如何促进他们更持久、用心地阅读„„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思考并亟需解决的问题。“读书争卡”活动的开展是我们做出的有益尝试。学校根据推荐的“必读和选读书目”,设置了“阅读考级”题库,考题均为一些相对简单的主观题和需简要表达阅读理解、感受的客观题,根据学生阅读情况设“小书童”“小书友”“小书迷”三个级别。不同年级的学生则根据自己阅读的篇目提出考级申请,按规定的相应时间和地点参加考级。如果是学生自选的阅读书目,则可以通过写读后感的方式进行考级。当学生通过考级领到相应的奖品——“启航卡”,那份洋溢在他们脸上的笑容定能将他们带到阅读的更高、更远处。

二、广觅丰富书源——奠定阅读路径之基。

单就家庭和学生个体而言,其藏数量总是有限的。除了通过发挥学校图书馆的作用之外,如何让学生不为无书、少书阅读而发愁,如何有效利用学校、家庭以及学生已有的书籍资源,使可阅读书籍资源发挥更多、更广的作用呢?

㈠建立和完善班级图书角。

1.班内借阅。发动学生每人拿出两至三本书,建立班级图书角,这样班级藏书量能达一至两本书。安排学生专人登记、管理,定期充实、更新其中的一些书目。以此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涉及面,增大其阅读量,同时也没有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

2.互借互阅。全校各班级将图书角的图书进行翔实的登记,制成图书目录。其他班的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跨班进行借阅。

㈡开展“图书漂流”活动。

⒈班内漂流。各班级在图书角设立图书漂流区域,图书来源主要依托于本班学生及任课老师。每本图书在“首漂”前须由书主在书的扉页留下简短的“推荐心言”或“阅读感言”,我们鼓励“漂友” 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体验、感受制成小书签夹在书中“转漂”,以此促进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进行阅读的交流与探讨。

⒉班间漂流。学校阅读推广员根据各年级学生阅读水平,精选古今中外经典文学作品作为学生课外阅读课程内容,并详细列出了各年级共读书目,再与新华书店联系打折团购,然后通过图书漂流解决共读的书源问题。如:五年级12个班每个班选择一种进行阅读。在第一轮阅读完毕后中,班级之间整体互换阅读,一班的书漂到二班,二班的书漂到三班„„每个孩子只要花一、二十元买一本书,就可以读到12本不同书。除此之外,班级内部,小组之间、学生之间都可以进行类似的漂流,这样的方式极大的丰富了书源,节省了资源。

⒊漂流点传漂。在学校的阅览室、教学楼空置处设立“漂流点”,并在此设图书放置、求漂留言、新书推荐等区域。图书来源一方面依托学校定期、定量放

置,一方面由本校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自发参与“传漂”。选定学生管理员对漂流点的图书适时进行清点、整理与修复以及收集登记、留言等情况。

㈢举行“淘书乐”活动。

“让闲置的图书再溢书香,与童年的伙伴分享快乐”是我们开展“淘书乐”活动的初衷。学生们不仅能借此淘到自己心仪的图书,还能使手中富余的图书找到归宿。为了进一步丰富书源,学校邀请新华书店在“淘书乐”活动举行时进校让利售书,这些经过学校审核的数百种几千册优秀图书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学校会给所有学生淘得图书加盖“悦读”印章以作纪念。这一活动特别有益于学生养成以书会友、与书为伴的良好阅读习惯,让他们真正明白“书只有捧在手上读才能散发出缕缕清香”。

三、设定有力机制——保障阅读活动之重。

㈠开设阅读课。学校将各班级周四上午的语文课设定为课外阅读指导课,是落实课外阅读活动最有力的保障。每一位语文教师于学期初始均会对本学期的课外阅读指导课推荐哪些书目、交流哪些主题、共读哪些经典等制定出详尽的实施计划。

㈡确立必读和选读书目。学校由语文学科教师团队在众多的中外儿童文学作品中研究、甄选出百余册作品,作为学生课外阅读的必读与选读书目,并根据此编写出课外阅读校本教材,供学生参考阅读。各班级可结合实际情况对该书目进行增删,让学生自主选择,各取所好、所需。

㈢颁好阅读奖。积极的评价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到市、区、学校开展的“书香少年”“阅读之星”评比以及各类读书竞赛活动,小到教师为学生所写的一句评语,我们都尽可能地体现积极的评价。如在学生阶段阅读之后通过发放“启航卡”的方式,在学生读书卡上写“你真是个小才子(小才女)!”“你真会读书!”这样激励性的话语,都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更深的读书欲望。“阅读之星”的评比更是体现了评价的公正性,结合平时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采取让学生在班级中自荐、投票选举的方法产生后进行表彰。在此基础上,由班级推荐到学校参加校级“书香少年”的评选。

㈣减轻作业量。如何保障学生有充裕的读书时间?如何不让读书变成学生课余生活中一项负担?这是我们所需要关注也必须要关注的问题。有效提高日常教

学的效率,力求当日学习任务当堂完成,不作重复、低效的练习,不留或少留课后作业,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孩子,让孩子们手捧图书度过一个又一个美妙的夜晚,已然成为了教师们的共识和为之努力的目标。

四、落实有效指导——促进阅读深化之魂。

真正的阅读是“获取原料,生产思想、完成构建”的过程。阅读不只是语言知识的学习过程,也不只是一个单纯的“量”的积累活动,不只是“汲取”,更为重要的在于思考、创造,在于“生产”和“输出”思想。扎实、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是推进学生进行持久、深入阅读的关键所在。

1.荐品结合,强调“有始有终”。很多教师在推荐学生读某本书后,往往便不了了之。我们提倡教师在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后,能够就这本书在课外阅读课上再进行阅读交流、或开展读书报告会。这样既从某种程度上检验了前期阅读推荐的效果,又进一步增强了学生阅读这本书的动力,其益处多多,不言而喻。

2.多荐综品,强调“有分有合”。教师就某一主题类的书目在课外阅读课上和课内阅读拓展时对学生进行推荐阅读,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后,再综合进行主题阅读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感悟不同作品的不同之处和相通之处,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兴趣与能力。如让学生在阅读了《淘气包埃米尔》《窗边的小豆豆》《奶酪中的青蛙》这类“淘气包”系列书籍后,一道来聊聊“你眼中的淘气包”„„这样的阅读,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和思想的美餐中丰富自己的文化积淀。

3.同书异教,强调“有扬有抑”。同一年级组数个班级的教师分成两三个组,分头集体备课,就同一本课外书进行阅读推荐或指导。课堂上,学生享有并充分享受“围绕或一本书、或一个故事、或一个话题、或一个人物„„”进行自由交流、尽情表达的阅读体验过程。课后,在研讨的基础上,教师相互借鉴启发,从而提炼出不同设计中的精妙之处加以总结,形成一批较为成功的课例。

4.多人共教,强调“有张有弛”。学生读完一本课外书后,年级组内的两名或三名老师分别紧扣其中的某一角度、层面与学生进行阅读交流,这样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全面、多元阅读的魅力。

阅读是一抹霞光,它能绚烂一个人的心扉;阅读是一泓清泉,它能润泽一群人的灵魂;阅读是一粒种子,它能萌发每个人的希望„„让我们以阅读的名义,不断前行,开启每一个孩子值得永久回忆的美好童年!

第三篇:2014宁夏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专家指导:《白杨礼赞》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宁夏分校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nx.offcn.com

2014宁夏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专家指导: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2014-06-25 09:57:41

来源:宁夏中公教育

【教学设想】

《白杨礼赞》明写树,实际是写人,由树及人,热情歌颂了抗日军民团结战斗、力争上游、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突破难点和重点,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人新课。

2.释题:“礼”是敬礼、致敬,“赞”是赞美,题目的意思是对白杨树的致敬和赞美。

3.介绍写作背景:《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茅盾在1938年底到新疆学院文学院讲学,1940年3月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后来离开延安到重庆。这期间,他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微博号:宁夏中公教育

宁夏中公教师招聘考试交流群:28838007

5微信号:nxzgjy 宁夏分校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nx.offcn.com

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二、初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基本内容

1.教师范读全文,或听朗读带。

要求学生在听读时,画记难字生词,并标明自然段序号。

2.掌握有关写作背景和文学常识。

要求学生迅速阅读课文注释①,了解写作背景。然后教师补充:茅盾,小说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出生在浙江桐乡。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等。

3.解决生字词,疏通阅读障碍。

大毡子 开垦 外壳 锤炼 主宰 倦怠 潜滋暗长 旁逸斜出 婆娑

在学生掌握字词读音后,可以要求学生选择其中几个字词连词成段,进行口头表达练习,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4.学生迅速默读全文,讨论:如何划分本文的段落层次?

学生讨论后明确:要划分段落层次,一定要注意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本文的段落层次划分如下:

微博号:宁夏中公教育

宁夏中公教师招聘考试交流群:28838007

5微信号:nxzgjy 宁夏分校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nx.offcn.com

第一部分(第1段):直接抒发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

第二部分(第2--4段):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

第三部分(第5--6段):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凡。

第四部分(第7段):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主题。

第五部分(第8--9段):将白杨树与楠木对比,再次赞美白杨树。

三、学习课文第一、二部分

1.指名学生朗读第一、二部分。

2.思考:开头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开门见山,点明文章题旨,直接抒发了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之情,为下文定下了感情基调。

3.找出文中描写黄土高原的优美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是如何描写黄土高原的。然后思考:作者对黄土高原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明确:总体印象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4.面对黄土高原的景色,作者产生了什么样的情绪?

明确:恹恹欲睡。

5.作者这样写黄土高原的目的是什么? 微博号:宁夏中公教育

宁夏中公教师招聘考试交流群:288380075

微信号:nxzgjy 宁夏分校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nx.offcn.com

明确:交代白杨树生长的环境,以黄土高原“雄伟”“伟大”的背景衬托了白杨树的不平凡。

6.学生默读第二部分内容,想像白杨树生长的环境,体会作者为什么在见到白杨树时会“惊奇地叫了一声”。

微博号:宁夏中公教育

宁夏中公教师招聘考试交流群:288380075

微信号:nxzgjy

第四篇:2014宁夏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专家指导:《白杨礼赞》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宁夏分校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nx.offcn.com

2014宁夏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专家指导: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2014-06-25 09:57:41

来源:宁夏中公教育

【教学设想】

《白杨礼赞》明写树,实际是写人,由树及人,热情歌颂了抗日军民团结战斗、力争上游、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突破难点和重点,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简单回顾第一课时内容,导入新课时

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指名学生朗读第三部分。

要求其他学生在听读时,注意画出文中有关描写白杨树的内容。

2.学生思考如下几个问题:

(1)文章选用了哪几个词语来概括白杨树的形象特征?

(2)文章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白杨树的? 微博号:宁夏中公教育

宁夏中公教师招聘考试交流群:28838007

5微信号:nxzgjy 宁夏分校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nx.offcn.com

(3)作者认为白杨树的性格特征是什么?请引用课文中的词语回答。

学生讨论后明确:(1)作者用“力争上游”概括了白杨树的形象特征。(2)分别从干、枝、叶、皮等四个方面描写白杨树的特点。写干,突出了白杨树的直;写枝,突出了它的直而紧靠;写叶,突出了它的向上;写皮,则主要点明它“微微地泛出青色”。(3)文章中用“倔

强挺立”总写了它的性格特点,并用“参天耸立”“不折不挠”等词语加以深化,突出了白杨树在恶劣环境下坚强不屈的斗争性格。

三、学习课文第四部分

1.教师朗读第四部分内容。

要求:教师朗读时,学生画记出文章中赞美白杨树的相关词语。

2.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下问题:

(1)在第7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些词语来赞美白杨树?

(2)文章是如何由树联想到人的?

(3)这一部分中连用了四个反问句,这一组反问句的意思是怎么逐步加深的?

学生讨论后归纳:(1)用七个感性色彩强烈的褒义词语:“伟岸”“正直”“朴质”“严 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拔”热情赞美它是“树中的伟丈夫”。(2)以亲切谈心的语气将读者的视线引向“积雪初融”的高原,连用四个反问句,由树及人,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3)第一句由树及人的过渡,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那么,应该觉得微博号:宁夏中公教育

宁夏中公教师招聘考试交流群:28838007

5微信号:nxzgjy 宁夏分校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nx.offcn.com

它是什么呢?后面三个“难道”,就由浅人深地写出了它的象征意义。“不想到’’、“不联想到”、“不更远一点想到”等词语就反映了一层比一层深的含义。第二句从白杨树的性格出发,点明白杨树“至少”象征着“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北方农民。第三句从白杨树“傲然挺立”的形象出发,把它象征为在敌后坚强不屈守卫家乡的哨兵。第四句从白杨树的“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品质出发,把它象征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感情得到升华,文章达到高潮。

四、学习课文第五部分

1.学生高声齐读课文第五部分。

2.学生讨论:作者将白杨树与楠木进行比较,目的何在?

教师先补充:茅盾同志曾经说过:“贵族化的楠木象征国民党反动派。我写此散文是这样想的。”然后学生讨论。学生讨论后明确:作者之所以在此写楠木,其实是把楠木和白杨树对比,再次强调白杨树的不平凡,与顽固派的观点形成对比,表明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歌颂抗日军民,斥责“积极反共,消极抗日”的国民党反动派,呼应篇首。

五、学生速读全文

1.思考:这篇文章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这篇文章运用的是象征手法。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艺术手法。只用于表示有关人类品质或人类组织的性质,一般适用于抒情作品。白杨树的挺拔、向上然而又极其平凡的特点,与作家心目中党领导下微博号:宁夏中公教育

宁夏中公教师招聘考试交流群:28838007

5微信号:nxzgjy 宁夏分校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nx.offcn.com 的抗日军民的形象在本文中得到完美和谐的统一。作者把歌颂党、歌颂抗日军民这样鲜明的政治观点和炽烈的情感全部倾注在白杨树上。

2.总结全文,了解本文的写作线索。

明确:本文以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第1、4、6、8段分别对白杨树的“不平凡”尽情歌颂,句式结构相似,意义步步深入。“不平凡”三个字反复出现,强烈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且使文章不平凡的“景”,不平凡的“形”,不平凡的“神”三者完美结合,白杨树的形象栩栩如生地挺立在我们面前。

微博号:宁夏中公教育

宁夏中公教师招聘考试交流群:288380075

微信号:nxzgjy

下载读书之时须动笔——课外批注指导《白杨礼赞》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书之时须动笔——课外批注指导《白杨礼赞》.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