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认识图形(例2)》教学设计1
《认识图形
(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平面图形的拼组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页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
2.通过拼一拼、摆一摆,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感知所学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各种平面图形的图片;学具袋中的平面图形。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一)课件出示:几个美丽的图案,都是由平面图形拼组成的,让学生说出这个组合图形是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的。
(二)点明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的拼组。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
二、操作感知:
(一)折一折:
1.长方形的边的特征;
(1)将手中准备好的长方形对折,你是怎么对折的?
(2)学生交流汇报。有左右对折与上下对折的。你有什么新发现?
(3)引导学生发现:通过对折,上下两条边能完全重合,左右两条边也能完全重合。同时教师指出:上下两条边是一组对边,左右两条边也是一组对边。
(4)板书归纳:长方形对边相等。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长方形的边的特点,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1)猜测:观察一下手中的正方形,猜测一下正方形的边会有什么特征?可能会有学生说:对边相等,也可能会有学生说:所有的边长都相等。
(2)讨论:我们怎么去证明你的猜测呢?学生可能会说:用尺子量,也可能会说:通过对折来证明。
(3)验证:让学生通过对折的方法来证明正方形各边的关系。
(4)汇报;通过上下对折,左右对折证明对边相等;通过对角线对折证明邻边也相等。
(5)板书归纳: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猜测、讨论、验证、汇报等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方法,同时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正方形边的特征的掌握。】
(二)拼一拼:
1.引导探究长方形拼组;
(1)想一想: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能拼成什么平面图形?
(2)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拼组;
(3)展示学生的拼法:一种是将长边对接,一种是将短边对接。
(4)为什么有的同学能拼出正方形,而有的同学却不能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利用课件演示说明。
(5)小结:利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可以拼成长方形,也可能可以会拼成正方形。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引导,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为后面学生的自主探究做必要的的方法铺垫。】
2.自主探究正方形的拼组:
(1)想一想:你准备用几个相同的正方形拼一拼?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2)拼一拼:利用学具拼一拼;
(3)说一说: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所拼成的图形。
(4)议一议:至少用几个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更大的正方形?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动手操作,交流讨论,加深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勤于思考的能力。】
3.合作探究三角形的拼组:
(1)讨论:你和同桌准备拼一个什么图形?要用几个三角形?
(2)合作:同桌合作拼一拼,看看能不能拼成你想拼成的图形?
(3)汇报:每桌派代表说一说你们拼成什么图形。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合作交流、动手操作、汇报展示中不断增加认识与理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三、巩固应用
(一)基本练习:
1.“做一做”
(1)课件呈现“做一做”的两幅图,你还能拼出什么图形?
(2)用准备好的三角形(附页提供)拼组出其他平面图形。
(3)将学生的拼组成果进行汇报、展示,并请拼摆方法得当的同学介绍方法
2.出示练习一第4题。
(1)自主拼组:请同学们观察思考,鼓励学生积极动手,进行拼图大比拼。
(2)展示、评价:看看谁拼出的图案最美丽。
【设计意图:通过基本练习,有效的巩固了学生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二)拓展练习:
出示练习一第4题,1.课件出示第4题的图,创设情境:灰太狼发现喜羊羊家的墙壁上破了一个洞,想晚上跑到喜羊羊家来抓走喜羊羊,请你帮帮喜羊羊,看看缺了几块砖,让喜羊羊抓紧去买来,把墙上修补好。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
3.教师引导:可以动手画一画。鼓励学生动手操作。
4.学生汇报,教师利用课件动态演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感兴趣的具体情境中解决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
四、总结归纳。
(一)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二)联系生活:欣赏拼组成的图形。
1.课件出示一些由平面图形拼组的美丽图案。
2.呈现一幅由七巧板拼组的图案。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梳理本课的知识,感受生活中的美丽图案,同时,七巧板拼组的图案又为下节课埋下伏笔。】
第二篇:认识图形教学设计1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通过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并结合相关的情境,让学生经历“摸一摸”、“描一描”等学习过程,体验“面在体上”、“面从体来”, 感知 “体、面”之间的关系,经历从“体”抽象出“面”的过程,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
1、让学生感知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通过猜一猜等活动,让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辨认出这两种图形。
2、渗透分类统计的思想;
3、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情感目标:
1、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等活动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3、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在生活中处处有用,并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通过摸一摸、画一画、分一分、说一说等操作活动,使学生感知长方形、正方形,经历从“体”抽象出“面”的过程,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难点:]
从物体表面抽象成平面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你们都玩什么玩具呀?
(生:自由回答。)
师:瞧,你们多幸福呀。你知道老师小时候玩什么吗?(出示:积木的图片)
师:图形乐园漂亮吗?她是用我们熟悉的图形朋友搭成的,谁愿意介绍介绍?(生:有圆柱、长方体、正方体、球。)
师:对,圆柱、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咱们的老朋友,它们呀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乐园里还有许多新朋友,你们想认识它们吗?(生:想﹗)
师:小朋友, 你们想知道它们长的什么样儿?叫什么名字?它们喜欢做什么?它们的家在哪里呢?
(生:想)
师:瞧,它们来了!这些图形你认识吗?(出示长方形、正方形)
师:谁知道它们的名字呢!
师:你能跟大家说说吗?还有谁知道?今天,老师请来了许多长方形、正方形朋友和我们一起活动,大家欢迎吗?
二、引导探究、理解“面从体出”。
师:你看,它们正在和小朋友捉迷藏呢,他们呀,藏在了你们桌面上的物品上了,不信,你仔细地看一看,摸一摸,看谁先找到他们!
(生开始找。)
师:都找到了吧?谁来说说:你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
(学生可能说:在圆柱上找到了圆形,在长方形上找到了长方形,在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
师:再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所以呀,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平面图形。这些平面图形的家都住在立体图形上。长方形和正方形最调皮了,它想从长方体或正方体上下来,单独到纸上玩一玩,你能想办法帮帮它吗?(生:能。)
师:请小组讨论一下,有什么办法?比一比,哪一组的办法多?
(生小组讨论)
组织交流。
师:你们小组想出了什么办法?真聪明﹗想不想自己动手把长方形请下来?(想﹗)
师:请小组合作,用你们喜欢的方法(生小组合作)
1、组织交流。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想出的方法都很好,老师也想出了一种办法,一起来看看行不行,(师拿长方体)我将长方体的一个平平的面靠紧黑板,用粉笔贴着长方体描一转,就把长方体的一个面表示出来了。我用的是“描一描”的好办法。(教师板书:描一描)小朋友们看一看这个描下来的面长什么样儿的?(学生:长长的、方方的等等)像这样的图形就叫做长方形。
师小结:刚才大家一起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表示出了长方体的一个面。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个平平的长方形和这个长方体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指个别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对了,平面图形平平的,它是长方体的一个面。那请小朋友们看一看,你的课桌上除了长方体还有其他哪些物体呢?你能从刚才那么多种方法中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在这些物体的面上找到其他不同的平面图形吗?(教师随机拿着正方体、)试一试吧!可以自己找,也可以和同桌小朋友合作进行。(学生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指生汇报,边汇报教师边板书)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用什么方法找到了哪些图形图形朋友?
2、分一分。
师:每个人选出你最满意的作品,贴到黑板上,让大家一起欣赏。教师先贴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师:大家能把何老师这两个图形相像的图形放在一起吗?(生:拿着自己的图形上台归类贴好)
3、抽象图形。
师:刚才小朋友们通过观察,发现了这些图形朋友的家都在立体图形上,还通过小组合作,想办法把这些图形朋友从立体图形上请到了纸上。(师演示从立体图形上分离出平面图形的过程,展示三个平面图形)
指着长方形的图形问:把同学们的图形和老师的图形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生:他们的大小不一样)(生:他们都是长长的)
虽然它们的大小不一样,但形状是一样的。像这样的图形,我们就叫它长方形。(板书:长方形)教师指着正方形的图形问:这些图形一样吗? 生:大小不一样,形状都是方方的。师:像这样的图形,我们叫它正方形。(板书:正方形)
4、议一议,延伸拓展。
刚才,我们从正方体中找到了其中的一个面,是正方形:也从长方体中找出了一个面,叫长方形。那在生活中,同学们还知道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品的面是正方形的吗?大家找一找。(示课件国旗、手帕、邮票、黑板、等图片)
帮助学生认识到其中的一个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
刚才,同学们找出了许多物体的面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像这样的平面图形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
三、进一步从长方体、正方体中认识平面图形
1、观察长方体。
师:正方形的家在哪里你还记得吗?正方形的家呢?拿出拿出长方体,我们一起去正方形家里看看,一个正方体上住着几个长方形好吗? 师:,大家在找一找,长方体一共有几个面?各是么形状? 学生独立观察发现。
生:我发现了才发现一共有6个面,每一个面都是长方形。师:大家是怎样知道的? 生:数的上下、左右、前后各一个面。带领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数一遍。
师:是不是所有的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呢? 出示特殊的一个长方体,它其中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 师:这个是长方体吗? 生:是
师:大家观察一下,这个长方体毎面都是长方形吗? 生:不是,它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师:看来,我们不能说所有的长方体6个面都是长方形,只能说有的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
2、引导学生观察正方体。
师:同学们用同样的方法,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正方体有几个面,它的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学生独立观察、发现
生:我数出来了,正方体也有6个面。
正方形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的。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每个面和正方形的形状都是一样的。
师:对了正方形也有6个面,而且毎个面都是正方形。
三、游戏教学,快乐体验
1、师:用自己的小手、胳膊或者整个身体来比划出这些图形。你可以一个人比划,也可以2人或者一个小组合作。想好比划什么图形?准备开始。
2比一比
师:老师今天摆了一个擂台谁想来比一比,试一试
找两个小组各派出一个人比比谁先说出来谁就胜利,(课件)
3、猜一猜
出示课件
师:允许小朋友睁开眼睛,谁来猜猜是什么图形,你是怎样想的?
师:在猜一个,(教师用卡纸遮住长方形,露出一小部分)这次你知道是什么图形吗?
师:你们能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吗?(学生可能说:是正方形;也可能是长方形)
师:你们都想的很好,是经过了认真思考的。我们要想知道谁说得对,那就把卡纸拿开看一看。(教师展示)原来是长方形啊。看来,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不仅要会思考,还要注意全面地看问题。
4、数一数 出示课件
图中有几个长方形。5欣赏图片
各种图形组合成的美丽的图画。
师:小朋友看,这幅美丽的图画用就是我们的新朋友拼成的,你能说说它是由那些平面图形组合成的吗?(指个别学生汇报)
师:今天,学到了什么?你开心吗?平面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学习了今天的知识以后,老师希望小朋友们以后仔细地观察,将你看到的告诉爸爸妈妈,好吗?下课。
说课稿
一、说教材
《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小学冀教版第一《认识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所处的地位结合学生年龄和已有知识经验,本课教学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并结合相关的情境,让学生经历“摸一摸”、“描一描”等学习过程,体验“面在体上”、“面从体来”, 感知 “体、面”之间的关系,经历从“体”抽象出“面”的过程,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
1、让学生感知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通过猜一猜等活动,让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辨认出这三种图形。
2、渗透分类统计的思想;
3、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情感目标:
1、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等活动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3、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在生活中处处有用,并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通过摸一摸、画一画、分一分、说一说等操作活动,使学生感知长方
形、正方形、圆形,经历从“体”抽象出“面”的过程,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难点:]
从物体表面抽象成平面图形
三、说教法
教师在课堂中应该是一个指导者、点拨者,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结合本课时的教学内容,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及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年龄特点,我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具体有以下几种教法:
1、创设情境、引导探究法
教学中,应巧妙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迫不及待地要求获取新知的情感,激发起学生积极思维的动机,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去探究。
2、多媒体辅助法
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适当地铺垫、渗透教学难点,让孩子们快乐地学习,同时使学习的内容更有情趣、更直观,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3、联系生活教学法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课标的重要理念之一。“找一找”这一环节的设计上旨在体现这一理念,使学生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学习就在我们身边。
四、说学法
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学法的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让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都获得全面发展。
1、实践操作法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因此,教学中,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摸、看、画、等活动,让他们通过自主地探究,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领会到平面图形的特点,并学会从“体”上找“面”的方法。
2、合作学习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课标所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懂得合理的表述与认真的倾听,并产生智慧的碰撞。如让学生图片欣赏,这一环节的设计上,不仅把数学教学与美术教学有机地融合,而且使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培养人际交往能力与协作能力,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从中体验到数学之美。
第三篇:认识图形教学设计1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并会识别。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索和创新意识。教学重点: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立体图形。教学难点: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各种形状的物体。
一、创设情境导入:同学们,老师的袋子里装着各种各样的礼物,你们想知道里面都有什么吗?要求只能摸,不许看。并说出物品的名称,以及理由。
谁来介绍一下都有什么?
师:通过摸物体的形状来知道它们是什么,看来认识物体的形状很重要,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些物体的形状。
探索与体验:
一、初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1、分一分,揭示概念。
我带来这些礼物是想让同学们从这堆物体中选择样子相像的放在一起分一分,你们能做到吗?
师到各小组指导学生给物体按要求分类。
师:哪组同学先来介绍一下你们组是怎么分的?(师指名)
2、揭示名称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真是心灵手巧,把样子相像的物体都放在一起;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其实在数学王国里,国王给每种样子相像的物体起了一个共同的名字。像这样的物体叫长方体(师出示物体)
师用上面的方法,揭示正方体、圆柱、球的名称。
3、根据图形判断:
在球体后面打“V”;在圆柱体后面打画上“O”。
二、自主探究,感知物体的特点
1、引导感知长方体的特点
(师拿出一个长方体)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 请同学们仔细的看一看,长方体看上去是什么样子的? 同学们用手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放在桌上推一推,会是怎么样?
小结:长方体看上去是四四方方的,摸一摸它的6个面是平平的,大小不一样,放在桌上推一推,它会平着走。
2、感知正方体、圆柱、球体的特点
师引导学生按照认识长方体的方法独立感知正方体、球和圆柱这三种形状的物体的特征,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全班汇报。
师巡视指导 引导学生汇报:
⑴哪组同学先来说一说正方体有什么特点?或者说它是什么样子的? 引导学生进一步感知正方体的特点。⑵谁来说说圆柱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进一步感知圆柱的特点。⑶哪组同学发现了球的特点?
三、实践与应用:
1、比一比
请同学们分别拿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物品,在桌上滚一滚,推一推,你发现了什么?
2、说一说
师:其实这些形状的物体藏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个角落,请同学们找一找,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
老师也从生活中找来了一些物体,你们能说出它们是什么形状的吗?(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3、完成练一练找朋友
4、数一数
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71页
(1)请同学们从左边的图中数一数有多少正方体、有多少长方体、多少圆柱和球,然后把数出的结果分别填在()里
⑵数一数每个图形是由多少小方块组成的。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摆一摆。
3、游戏:摸物体
按形状名称摸物体。老师和一个组的同学示范。然后各组照样子做。
四、回顾全课,小结延伸。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认识物体
长方体:长长的,有6个面、棱、顶点。
正方体:方方的,有6个面、棱、顶点。圆柱:上下一样粗,有2个圆面。球:圆圆的,可以任意滚动。
第四篇: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宁丽萍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3、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
一、创设情境,引出图形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些大家熟悉的朋友,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谁?(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
1、你认识哪个朋友,把它介绍给大家?
学生介绍自己熟悉的物体。最后教师简单介绍三棱柱。
2、今天这些朋友来到我们的课堂,在屏幕上留下了自己的脚印我们一起看看吧。
大屏幕出示脚印,学生说出每个脚印的形状。同时教师把这些形状挂在黑板上,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些图形。(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体会特征
(一)、体会面在体上
1、这些图形是哪个物体留下的脚印呢?你又是怎么知道的呢?同桌之间一起研究一下,或者把你的发现说给同桌听。
2、汇报研究结果,你喜欢说哪个就说哪个。(教师随着学生的汇报,演示从物体的一个平面上抽象出图形,也就是这个物体的脚印。)
3、刚才这些脚印留在屏幕上,你能不能想办法把这些脚印留在你的画纸上。(学生动手操作。)
(二)、体会图形的特征
1、从你的学具里拿出你喜欢的那个物体,找到印上脚印的那个面,用手摸一摸这个面,有什么感觉,再摸一摸边缘,你又发现了什么?把你的感觉说给同组人听一听。再听一听其他同学的感受。
2、全班交流。总结图形的特征。教师强调这些图形的面摸起来有什么相同的感觉?(都是平平的。)对这些图形的面都是平平的,所以他们又有一个名字叫平面图形。
(三)、体会生活中的平面图形
1、平面图形不仅在立体图形的表面,在生活中,很多物体的表面上也能找到这些图形。
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表面是正方形?哪些物体的表面是三角形?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圆形?
2、出示交通标志图,你认识这些交通标志吗?说一说这些交通标志的表面是什么图形?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给图形找家。
2、圈一圈。
3、画一画。
四、今天的数学课你学会了什么?说说你的收获?
在我们的生活中的物体表面处处可以看到平面图形,这些平面图形不但装扮着我们的生活,而且也各有各的用途。比如说车轮为什么都是圆形的?自行车的支架为什么是三角形的?这些问题都等待着在今后的学习中一点点的去探究和发现。
第五篇: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育红小学
井
娟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38——39页《认识图形》。【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第一册认识四种简单几何体的基础上,认识一些平面图形,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特征,体现了从“空间到平面”的设计思路。这为以后高年级继续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的特征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已经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对于体上有面已有初步的印象,并且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在生活中是大量存在的,学生在不经意间或多或少地已经了解和认识了这些平面图形,因此认识这些图形的名称已不成问题。在本次教学活动中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初步掌握这些图形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同时在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同时,感受数学给生活带来的美。【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操作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同时感受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过程与方法:
通过描、摸、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比较能力、表达能力及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识和学好数学的欲望,体会到平面图形在生活中的存在。【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感知其特点,正确辨认这几种图形。【教学难点】
通过各种活动,知道“面由体来”。【教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各种立体图形、白纸。
学具:各种小型的立体图形、白纸若干张、彩笔。【教法与学法】
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程要求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认识图形”一课意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并通过亲身实践、经历的过程,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教学流程】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
进入课题
提出问题
共同探究
教师引导
合作交流
课堂总结
交流巩固
拓展延伸
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老师昨天去寻找春天,不但看到了田野的自然美景,同时还遇到了几位图形朋友,老师今天把它们也带来了课堂。你们还认识它们吗?
师:边出示图形边说,它们就是咱们上学期认识的图形朋友。
师: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能)请看它叫什么?让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师:好!看来大家和它们很熟悉啦!那么,今天我们来继续认识这些图形。(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
1、课件出示长方体:请同学们拿出你手中的长方体摸一摸长方体的每个面,你有什么感觉?(生:平平的)谁能说出这个面是什么形状?(师指面生回答)(板书:长方形)你能把它画出来吗?(能)赶快拿出手中的笔和纸把它画下来,看谁画得又快又好。(师展示并贴在黑板)
2、课件出示正方体:请同学们摸一摸你手中的正方体,谁能说出这个面是什么形状?(师指面生回答)(板书:正方形)你能把它画出来吗?(能)好!大家动手开始画,看谁画得好!(师巡视,并把画得好的贴在黑板上。)
??
3、课件出示圆柱:请同学们分别摸一摸圆柱的上、下两个面,看它是什么形状?(师指面生回答,板书 :圆)老师现在把它画在黑板上,请大家仔细观察想一想老师画的和你想的一样吗?(一样)
4、除过以上三种图形,老师昨天还给大家找到了一个新的朋友,(出示图形)师:你认识它吗?它的名字叫三棱柱。生读两遍。看它的上、下两个面是什么形状?(师指面生说)师画图形,问:看老师画的是不是三角形?(是)
5、小结:小朋友请看黑板上的这几个新图形朋友,它们都是从立体图形上找到的,这些图形的面都是平的,我们把它们叫做平面图形,记住它们的名字了吗?生齐读两遍。
6、课堂巩固: 游戏:我说你想
我说图形的名字,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它的形状,边想边用手指在空中画一画。
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1、连一连:将图形与名字连线。(课件出示)
2、连一连:(课件出示)
3、凃一凃:(课件出示)
四、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说一说这些交通标志牌的表面是什么形状?(课件出示)
五、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长方形
正方形
圆
三角形
六、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是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的,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同时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引入新课时主要用到谈话法创设情境进行导课。教学时通过谈话的形式把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联系起来;进行教学时则主要用操作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会“面在体上”;在操作实验过程中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通过“摸、看、描”等活动,让学生在获得直观感受的基础上,辨别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体会“面在体上”。建立了平面图形的概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育 红 小 学 井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