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_(新)_整理版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的音乐基础还可以,接受能力不错,有一小部分学生在音乐课上比较突出,积极发言,乐理知识掌握的不错。学生们对学习音乐的兴趣很浓,演唱上能把握歌曲的情绪和风格。但又由于自身的条件原因或其他原因,所以歌唱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基本上能掌握教材所规定的乐理知识,视谱,视唱能力有较大的提高。
2.通过学习能正确的完美的表现歌曲,理解、欣赏曲目的主要内容。能力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歌曲,学会用正确的口形,呼吸及连音、断音的演唱方法演唱,掌握一定的音乐技巧,使学生具有认识简单乐谱的能力。2.通过学习本册教材,认识一些乐器,学习演奏方法。
3.通过欣赏,了解几种常见的演奏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速度,力度,节奏、节拍、音色、音区的感知能力,培养他们的音乐想象力和联想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操。
4.通过乐器的训练,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演奏姿势与方法,提高演奏能力,学习表达不同音情感的乐曲。情感目标:
通过音乐教学,突出其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真挚情感,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新人。质量目标:
基本上能掌握教材规定的简单的乐理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能,通过学习能掌握教材规定的简单的乐理知识和音乐技能,能完整的演唱歌曲。[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设有八个单元,本套教科书比较重视综合学习。第一层次是音乐教学与不同领域的综合,使单元学习的活动丰富、完整,为学生的 实践和创造开辟广阔的 天地;第二层是音乐与姊妹艺术的综合,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综合;第三层是音乐与其他学科的综合。本套教科书力图把综合性活动自然的、灵活地编织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重视学生自我评价反思能力的培养。如在活动提示中设计了许多随机评价的指导,每个单元则有综合性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展示进行评价。[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在此基础上按课时,并按教导处统一备课格式,认真写好教学详案。
2、认真执行课时计划,严格把握40分钟的课堂时间,向40
分钟要效率。
3、充分作好课前准备。
4、认真按照教案上课,上课坚持说普通话,在课上多给学生自我表现和发问的机会。
5、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当放低要求,打好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6、根据本校条件设备,充分利用投影仪、录象、录音机等教具,努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学进度]
1~3
第一单元
童声中国娃
唱:《好一个土娃子》《草原赞歌》
听:《童声里的中国》《草原小姐妹》
4~6
第二单元
绿海林涛声
唱:《银色的桦树林》《绿色的祖国》 听:《美丽的喀纳斯湖》《森林狂想曲》
7~9
第三单元
梨园英秀
唱:《梨园英秀》《谁说女子不如男》
听:《京调》《急急风》
10~12
第四单元
田园交响曲
唱:《田野在召唤》《红蜻蜓》
听: 《F大调第六(田园)交响曲》《踩花山》《致春天》
13~15
第五单元
荡漾的深情
唱:《划船歌》《外婆的澎湖湾》 听:《蓝色多瑙河》《海滨音诗》
16~18
第六单元
情系江淮
唱:《拔根芦柴花》《凤阳花鼓》
听:《情系江淮》《花鼓》
19~21
22~24
第七单元
左手与右手 唱:《左手与右手》《萤火虫》 听:《爱的喜悦》 《第一交响曲第三乐章》 第八单元
百鸟朝凤 唱:《一只鸟仔》《斑鸠调》 听:《百鸟朝凤》《一只鸟仔》《未孵化的鸟雏的舞蹈》
第一单元 童声中国娃
单元目标:1.通过演唱、欣赏、律动、演奏等活动,感受不同地区音乐作品的风格差异,通过对比体验新中国儿童甜蜜生活的幸福感。2.背唱《草原赞歌》,表现歌曲中的自豪感。3.结合歌曲分辨“4”和升“4”的区别,准确唱出音高;了解琵琶音色,和协奏曲的形式。4.自主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尝试不同方式表现中国娃形象,大胆表达内心感受。
单元重点、难点:通过演唱、欣赏、律动、演奏等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激发学生以“中国娃”为荣的自豪感,培养起热爱祖国、胸怀大志的高尚品质及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唱:《草原赞歌》
2、听:《草原小姐妹》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自然的歌声、自豪的情绪演唱歌曲《草原赞歌》,表达对草原无限的赞美之情。2.通过歌唱,让学生从中感受大草原的美丽景色,激发他们对草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对歌曲的理解自然表现出歌曲的情绪和风格。教学难点:唱准附点音符。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大家知道这首诗描述的是哪里的风景吗?(草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草原看一看。
2.欣赏《草原小姐妹》A请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播放《草原小姐妹》插曲片段。问:这段音乐熟悉吗?是什么乐器演奏的?B介绍主奏乐器:琵琶C简要介绍龙梅和玉容小姐妹在狂风暴雪中奋勇保护羊群的英雄事迹。D完整欣赏。重点欣赏第1段。问:除了琵琶,还有什么乐器参与演奏?F介绍协奏曲。协奏曲是指某件独奏乐器和管弦乐器或民族乐队协同演奏的乐曲形式。
3.新授歌曲《草原赞歌》A小姐妹为什么能奋不顾身、战胜暴风雪,保护羊群?他们的力量从哪里来?(来自对家乡、对草原的爱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下面就来学唱他们心中的歌,赞美家乡的《草原赞歌》。B听范唱,从歌曲中,大家
感受到了什么?(欢乐的情绪,自豪的感情)C 视谱。随琴哼唱两遍歌谱。问:歌曲中有几个不同的音?最低音是哪个?最高音是哪个?全曲可分为几句?有没有相同的乐句?D接龙唱谱。E用“LU”模唱旋律。F熟悉歌词,演唱歌曲。G歌曲处理。H完整演唱。
4.表演《草原赞歌》A学习简单蒙古舞动作。弹舌、扬鞭、耸肩、骑马B师生互动。
5.课堂小结:高唱赞歌,学习英雄,当无愧于“中国娃”称号的新时代的好儿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听:《草原放牧》
教学目标:
1、通过《草原放牧》的学习,初步了解我国民族弹拨乐之王琵琶的形状、音色、演奏姿势等常识。
2、体验琵琶协奏曲《草原放牧》的情绪、速度、结构等音乐要素。
教学重点、难点:欣赏《草原放牧》,体验乐曲意境。教学过程:
1.欣赏《草原放牧》A 交流《草原放牧》的故事。B
听音乐,感受作品的谐略风格。C介绍歌草原放牧曲创作背景。D跟音乐哼唱歌词,练习说唱部分。E表演时启发学生关注音乐的段落变化。
2.新授歌曲《好一个土娃子》A欣赏MTV《好一个土娃子》,感受歌曲的风格与特点。B反复欣赏歌曲,讨论:装饰音在歌曲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下滑音)﹋(波音)356(装饰音)a讲解各装饰音的名称,并要求记熟。b分别演唱以上装饰音,体验各装饰音的唱法。c装饰音的运用更增加了歌曲的地域性风味。C跟随录音哼唱歌曲。D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以领唱、齐唱、一领众合等形式演唱。E配合音乐,用手绢花、红绸带做道具跳跳秧歌舞。3.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听:《童声里的中国》
2、唱:《好一个土娃子》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欣赏、律动、演奏等活动,感受不同地区音乐作品的风格差异,通过对比体验新中国儿童甜蜜生活的幸福感。
2、自主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尝试不同方式表现中国娃形象,大胆表达内心感受。教学重难点:感受不同地区音乐作品的风格差异。教学过程:
1.欣赏《童声里的中国》A导入: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谈话开始导入欣赏。B边欣赏,边在过门处即兴加入声势。C扮成不同国家的小朋友,随音乐节拍模拟玩足球的姿势、动作。
2.欣赏《好一个土娃子》A 听:丁善德钢琴组曲《快乐的节日》片段:《郊外去》《扑蝴蝶》《跳绳》《捉迷藏》,并给出相应的图片。B想:启发学生根据音乐形象选择标题。C 再现童年:配合音乐表演。感受钢琴音色,感受玩游戏时的快乐情景。
3.新授歌曲《好一个土娃子》A 听范唱,感受歌曲表达的海娃对大海不可割舍的依恋和赞美。B分析歌曲。给歌曲分句,在谱中标上分句记号,做到心中有数。C将歌曲中分句节奏写在“海螺”“海星”“贝壳”等图片后,藏在教室里,让学生在《好一个土娃子》音乐声中寻找。音乐停,大家分享赶海的“收获”;练读卡片上的节奏。D 将两句衬词的越剧比喻成“海浪的声音”、“海风的声音”,让学生听辨并模唱,常准大三度音程与小三度音程。E 歌曲结构不规整,节奏多变,采用分句教唱法学唱。F、采用多种形式唱熟歌曲,表达出海娃对大海的不可割舍的情感。4.课堂小结
第二单元 绿海林涛里
单元目标:1.通过欣赏和歌唱,感受春天的美好景象,体验不同音乐体裁所描绘的春景,了解中外不同地域的音乐风格和特点。2.用恰当的情绪,甜美的歌声演唱《银色的桦树林》、《绿色的祖国》等,表达心中对春天的赞美,对祖国的热爱。3.在“我的创造”等音乐活动中,能运用“同头换尾”的技术创编简短的旋律,并根据所学的音乐内容,用自己的音乐方式,以“绿色环保”“赞美春天”“歌唱春天”、“歌唱祖国”等为主题开展采集与创造活动。4.通过一系列对“春”的主题欣赏,强化对旋律的听辨能力,感受各音乐要素在表现“春”的多姿多彩时的变化与作用;在对“轻音乐”和“校园歌曲”等音乐分类的探究活动中表现出积极参与的热情。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唱:《银色的桦树林》2.听:《美丽的喀纳斯湖》3.拓展:班得瑞乐队与轻音乐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美丽的喀纳斯湖》和歌唱《银色的桦树林》,感受春天的美好景象,体验不同音乐体裁所描绘的春景,感受中外不同的音乐表现手法和风格特点。2.能用明朗、愉悦的情绪,纯美的歌声演唱《银色的桦树林》。感受歌曲美的意境。3.通过欣赏班得瑞乐队演奏的作品,了解当代音乐这种音乐体裁的表现方式,拓展音乐文化视野。教学重点、难点:歌曲结构和旋律的分析。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师:同学们,春天到了,在这个风和日丽、充满花香的季节里,你最想做什么?(踏青、春游)那今天我们就寻着花香,一起去踏青春游,感受扑面而来的春的气息吧!
(二)欣赏《美丽的喀纳斯湖春野》
1.在《美丽的喀纳斯湖》的背景音乐中,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听前设问:听到了什么?仿佛来到了哪里?感觉怎样?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精美 的画面。3.出示《美丽的喀纳斯湖》主旋律,分别用“啦、哒、噜”等衬词模唱主旋律。在每一乐句尾,教师指挥部分学生模仿鸟叫“喳喳 喳喳”,进行简单的二声部发声练习。
(三)欣赏想象
1.导入: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用自己的智慧抒发了对“喀纳斯湖”的赞美,诗歌、散文中到处都留有春的足迹。有很多音乐家都喜欢把诗词谱写成曲,让诗意更充分地表达出来。下面就让我们来听一首充满诗意的歌。播放歌曲《美丽的喀纳斯湖》,请学生闭眼欣赏。提问: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感受到春天的什么气息?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七言律诗《美丽的喀纳斯湖》,有表情地齐读。
(四)学习歌曲
1.完整地欣赏歌曲,说说歌曲中哪两句完全一样?哪两句比较像?哪一句完全不同?2.根据学生回答,分别用不同色块表现歌曲中的相同与不同的旋律。(点击课件)3.试唱曲谱。4.对于第三句中的“5 #4 5.”,要先听琴声再模唱,教师可以用手势提示,并提醒学生要轻声唱。5.跟琴学唱歌曲。6.完整、熟练地演唱歌曲。7.通过对比演唱,根据学生的回答,为歌曲加入力度记号,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五)拓展1.教师介绍“学堂乐歌”的历史背景和歌曲作者李叔同。2.出示《送别》,边欣赏边跟唱。
(六)教师课堂小结,结束教学。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1.复习《银色的桦树林》,二声部轮唱。2.我的创造(1)3.听《森林狂想曲》
教学目标:1.感受歌曲所描绘的春的“诗情画意”,尝试二声部轮唱,并能完整熟练地演唱。2.在“我的创造”音乐活动中,能运用“同头换尾”的技巧创编简单的旋律。3.通过欣赏歌曲《森林狂想曲》了解其浓郁的地域风格特点,领略祖国的美丽风光。
教学重难点:歌曲意境的创设和表现,旋律创编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银色的桦树林》1.用LU轻声哼唱歌曲旋律。2.有感情地齐唱歌曲。3.师:刚刚我们是用齐唱的形式来表现歌曲的,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来表现歌曲呢?请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请一些学生上来表演。4.尝试用二声部轮唱,并完整地演唱歌曲。教师对学生的声音提出一些要求。5.小组合作,用简单的动作表现歌曲内容,提醒学生动作的设计要富有诗的意境。6.分组展示歌表演。
(二)、我的创造1.唱一唱前两个乐句。观察歌曲前两个乐句有什么联系?(两个乐句节奏是相同的。两乐句前段相同,只是结尾稍加变化。)最后得出歌曲创造的一般规律:同头换尾的手法。2.感受两种“尾部”不同的音乐效果。3.学生进行创编。4.作品展示
(三)欣赏《森林狂想曲》
1.师:大家知道著名的国家名胜风景区九寨沟吗?它位于四川省北部,有“人间仙境”的美誉,被列为世界人类自然遗产名录。师:有一首歌曲是这样唱的:“在离开很远的地方,总有一双眼睛在守望,她有着森林绚丽的梦想,她有着大海碧波的光芒。到底是谁的呼唤那样真真切切,到底是谁的心灵那样寻寻觅觅。哦神奇的九寨,人间的天堂。”让我们赶快来欣赏《绿色的祖国》吧。播放歌曲《绿色的祖国》同时欣赏九寨风光。2.欣赏完歌曲,学生谈谈感受。3.再次欣赏。
(四)小结
1.请学生课后收集自己喜欢的表现“春”的音乐作品。2.布置学生自制沙球。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1.听:《美丽的喀纳斯湖》《森林狂想曲》2.唱:《银色的桦树林》《绿
色的祖国》3.学习舞蹈。
教学目标:1.1.通过欣赏《美丽的喀纳斯湖》和《森林狂想曲》,感受春天的美好景象,体验不同音乐体裁所描绘的春景,感受中外不同的音乐表现手法和风格特点。2.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表现歌曲。教学重难点:1.感受两首音乐的形象及风格。教学过程:
(一)欣赏《美丽的喀纳斯湖》《森林狂想曲》
1.聆听《美丽的喀纳斯湖》《森林狂想曲》乐曲开头一段。说说这段音乐给你的感受。2.介绍作者。3.让我们完整地来欣赏乐曲。老师出示图形,请学生在欣赏时,听到音乐段落,选择出相应的图形。并说出你的体会。总结歌曲的结构:A+B+A‘传统的三部曲式结构。4.以“春”为主题,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小组合作,用动作形态表现各具特色的“春之图”。(动作形态是动态和静态的结合,可以表现冰雪融化、春暖花开等不同的动作组合)随音乐律动。
(二)学习歌曲《银色的桦树林》《绿色的祖国》
1.导入用“啦”边跳边哼唱歌曲主歌部分旋律。2.学生模仿,解决切分节奏3.听了歌曲你感受到了什么?4.再次欣赏歌曲,学生跟师一起跳。6.学习歌曲舞蹈7.练习舞蹈8.随着音乐一起跳。
(三)课堂小结
第三单元 梨花英秀
单元目标:1.在听、唱、动的活动中走进国粹京剧,了解有关京剧的基本知识,增添对祖国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和民族自豪感。2.能熟练有感情地演唱本单元歌曲、戏曲。能有兴趣地聆听本单元所欣赏的一些戏曲、乐曲。初步体验京剧特有的声腔、节奏特点,并尝试表现出来。3.乐于模仿戏曲中一些简单的身段、动作,并与同学合作表演急急风中走圆场,增强与他人合作和协调的能力,感受京剧的独特表现力。
单元重点、难点:1.通过欣赏、学唱与表演,学生能初步感受“京腔京韵”的独特魅力,了解、熟悉、热爱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热情.2.体验京剧、戏歌的特点,并能尝试着表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听《京调》(笛子与乐队)2.动:我的创造:填词演唱西皮流水旋律 3.拓展:西皮、二黄
教学目标:1.初步体验京剧特有的声腔、节奏特点。2.能分辨京剧中“西皮”和“二黄”两种不同的声腔,并能为“西皮流水”填上歌词进行演唱。3.在听、唱、动的活动中走进国粹京剧,了解有关京剧的基本知识,增添对祖国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感受京剧声腔、节奏、旋律的特点,填词演唱“西皮流水” 教具准备:钢琴、cd 教学过程:师生问好!
一、听《京调》(笛子与乐队)1.出示竹笛,听赏竹笛音色,介绍笛子家族2.完整听(笛子与乐队)演奏的《京调》问:音乐的情绪如何?(活泼生动)师:乐曲主要用笛子模仿了京剧的唱腔。3.简单介绍京剧知识4.分段听相同的段落,用手势或颜色的变化表达5.分段听辨不同段落的情绪
二、动:我的创造:填词演唱西皮流水旋律
1.了解“西皮唱腔”和“西皮流水”的特点(“西皮腔”脱胎于梆子腔,其旋律高亢激昂,具有明显的北方特点。)(西皮流水曲调流畅,旋律琅琅伤口)2.听“西皮流水”的旋律3.跟着音乐轻轻哼唱旋律4.填词再跟琴演唱(西皮的旋律特点多轻快、跳跃,指导学生填词时应多为一字一音)5.为乐曲起名6.表演,在“西皮”曲调中走碎步
三、拓展:西皮、二黄
1.介绍相关知识“西皮”和“二黄”本是京剧中两种不同的声腔。“西皮”唱腔的京胡定弦为“6—3”;“二黄”唱腔的京胡定弦为“5—2”弦。“西皮腔”脱胎于梆子腔,其旋律高亢激昂,具有明显的北方特点。“二黄腔”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说起源于江西的宜黄腔;一说源于徽调。都是南方剧种,所以其
南方音乐特色较为突出。2.欣赏二黄慢板的代表性片断,与西皮流水做对比。
四、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听:《急急风》2.唱:《谁说女子不如男》
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有关京剧的常识,能分辨京剧人物的行当,说出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2.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谁说女子不如男》,较好的唱出一字多音的拖腔,尽量唱出韵味。3.能分辨现代京剧与传统京剧的异同,了解京剧的发展与革新。
教学重点:了解京剧不同于其他剧种的特点,如语言特色、伴奏乐器、旋律特点。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来了解古老的京剧,增强兴趣。教学难点:现代京剧与传统京剧的异同 教具准备:钢琴、cd 教学过程:师生问好!
一、简单反馈—复习导入播放以下京剧片断,小组抢答问题:你能说出戏中人物的行当吗?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杨门女将》《淮河营》《红娘》《白蛇传》《赤桑镇》《武家坡》《智斗》
二、听赏讨论—听赏分辨
1.听《急急风》(1)简介人物身份后听赏(2)他们之间的关系?这三个人物在剧中的性格形象分别有什么特点?(3)这三个人物的行当?(旦角、老生、花脸)你是怎样分辨的?(旦角:明亮、婉转;老生:苍劲、挺拔、近于真声;花脸:浑厚、高亢、洪亮)(4)体会和传统的京剧相比有哪些不同?给你带来什么不同的感受?(化妆、念白更生活化)
三、新歌教学
1.听赏全曲2.提问:这是什么行当的唱段?最后的笑声你能来模仿一下吗?3.老师范唱4.用听唱法学唱歌曲5.表演《谁说女子不如男》片段
四、欣赏《前门情思大碗茶》师:让我们再来欣赏一首广为流传的京味歌曲,曾有多位歌唱家用民族、通俗等不同的演唱方式演绎过,已经成为海内外中国人怀家乡、念故乡、爱家园的一首著名歌曲。1.音画结合边听边欣赏北京的景观(前门、北海、玻璃厂、豆汁、窝头、大碗茶等景观)2.跟录音轻声哼唱,体会歌曲的韵味。
四、小结下课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听:《京剧锣鼓》2.唱:《梨园英秀》3.动:歌表演:《梨园英秀》4.拓展:京剧脸谱欣赏
教学目标:1.乐于模仿戏曲中一些简单的身段、动作,并与同学合作表演“急急风”中“走圆场”,增强与他人合作和协调的能力,感受京剧的独特表现力。2.能熟练有感情的演唱《梨园英秀》,体会剧中融合的锣鼓经、数板、西皮音调等诸多戏曲元素。
教学重点:唱好融合了京剧元素的儿童歌曲《梨园英秀》 教学难点:了解锣鼓在京剧中的重要地位,并能跟着音乐演一演。教具准备:钢琴、cd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听:《京剧锣鼓》1.看京剧的录象2.了解京剧锣鼓的作用3.听赏《京剧锣鼓》生:开唱锣鼓4.念一念、奏一奏5.跟着(急急风)学走圆场
二、唱:《梨园英秀》师:让我们再来欣赏一组少儿京剧表演1.欣赏7岁小票友刘小园的京剧表演2.初听歌曲,找出曲中京剧的特点?(锣鼓经、西皮风格旋律、数板等)3.用听唱法学唱歌曲4.分组演唱歌曲(一组念锣鼓经、一组数板、一组演唱)5.歌表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锣鼓经”、“ 数板”、“走圆场”进行表演。
三、拓展:京剧脸谱欣赏
1.搜集脸谱:课前搜集京剧脸谱(如“邮票上”、“舞台上”、“烟盒上”、“电话卡上”)2.说唱脸谱:欣赏《说唱脸谱》的歌曲,师介绍脸谱的由来和相关知识,了解颜色与人物性格、品质、命运之间的关系。3.画脸谱: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人物画一画京剧脸谱。
四、小结下课
第四单元 田园交响曲
第一课时
单元目标:
1、积极参与对田园音乐作品的听唱活动,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有想象地听赏“田园”,能听辨乐器的音色、感受乐曲的情绪与速度等音乐要素,能随乐哼唱主题旋律,加深对乐曲的印象。
3、学唱《田野在召唤》《红蜻蜓》,能唱出两种不同节拍的表现效果以及欢快与深情的不同情绪。
4、听赏《踩花山》,对当代电子音乐及其表现的本土田园风情感兴趣。教学内容:1.听:《F大调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一乐章》《踩花山》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歌曲《F大调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一乐章》《踩花山》,让学生感受交响乐。2.学生能够了解一些交响乐的特点和基本知识。
教学重点:学生了解、感受、体验交响乐的特点和基本知识,从而能够进一步热爱艺术。
教学难点: 长音的对比欣赏,增强感受
教学过程: 1.了解交响乐
2.了解《F大调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一乐章》《踩花山》藏民歌,听赏《在那东山顶上》 3.学唱歌曲(1)第一遍放录音范唱 1)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这首歌曲的演唱顺序怎样的?(2)学唱歌谱 a、教师弹奏全曲,学生用“lu”哼唱(提醒声音竖起来)b、分乐句跟老师唱谱,注意二四拍的强弱规律 c、重点学习10——13小节,引导学生体验站在高处放声高歌的感觉。师
一句句教唱,着重教七拍长音。用手势来表示七拍及下滑音。(用游戏比赛来解决难点)(3)第二遍放伴奏音乐,学生跟唱。4.进一步感受歌曲 5.学习《F大调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一乐章》《踩花山》 6.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唱:《田野在召唤》
教学目标:1通过《田野在召唤》 的欣赏,使他们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意境美,使《田野在召唤》 的旋律永远流淌在学生的心中。2充分了解内蒙民歌悠扬宽广的旋律特点,感受无伴奏合唱的人声美与丰富的和声效果。
教学重点:唱好歌曲中的装饰音和衬词 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欣赏《田野在召唤》
二、演唱歌曲——《田野在召唤》
师:同学们,放牧不仅是草原地区主要的生产活动,也是高原地区的主要生产活动。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近青藏高原放牧的小朋友。
1.生初听歌曲。2.师:从歌曲中,大家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情绪? 生议一议。3.师:这首歌曲中哪些地方让歌曲具有典型的藏族风格,我们听第二遍感受一下。生复听歌曲并议一议。4.师小结:装饰音的独特用法加上特有的衬词使这首歌曲具有典型的藏族风格。同学们,你学过或听过的藏族歌曲,哪些也使用了类似的衬词和装饰音? 生议一议。5.师小结:同学们,藏族歌曲的最大特点恰恰是这些特有的衬词和装饰音。下面就让我们来学唱歌曲《放牦牛的小卓玛》。6.出示乐谱,学唱歌曲。a、用“LU”发音,跟琴模唱旋律 b、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了解“卓玛”是藏语美丽的意思,藏族人常把小女孩叫做“卓玛”。c、跟范唱默唱自学,说说难点。d、师带生逐一解决难点。e、生完整跟琴唱。f、男生唱,女生伴舞。(用上节课学过的藏族舞蹈动作。)
三、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感受了蒙古族和藏族不同风格但都以放牧为主题的歌曲,这类歌曲还有很多,同学们课后可以收集一些并相互交流。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唱:《红蜻蜓》
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深情的情绪以及勾起心中美好的回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自信、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红蜻蜓》,表达对童年生活的向往。
教学重难点:感受音乐情绪,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深情地演唱歌曲,培养良好聆听习惯,感受童年带来的美好回忆。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律动:《童年》
同学们,美好的童年总是给我们太多的回忆,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快乐的童年,会唱的同学一起唱。(放课件)
2美丽的童年给你留下哪些深刻的印象?(放风筝、爬山、、、)
生回答(放课件)欣赏童年的图片。
师:是的童年是美丽的,难忘的像一首动人的歌,诉说着美好的童年。你听、、、二、新授: 1听范唱
提问:这是一首什么拍子的歌曲?什么速度?情绪是怎样的?
2乐曲如此的美妙,展示了一副怎样的画面呢?让我们在来欣赏一遍吧!A找生描述
B用手中的画笔画下来。
3师介绍:同学们画的太好了,说的也好把老师仿佛也带到了童年。这是一首日
本歌曲,名字就叫做《红蜻蜓>,多年以前,在日本美丽的富士山下,住着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当山上的桑树接满桑果的时候,小女孩就会在傍晚的时候,挎着一个小竹篮上山去采桑果。这时候,在空中布满了美丽的晚霞,很多的红蜻蜓在晚霞中满天飞舞,这景色真美啊!小女孩被眼前的美景深深的吸引。沉浸在这美好的记忆,从此永远地刻在了小女孩的脑海中,不能忘怀,多年以后小女孩长大了,当她回到故乡,重新来到山上。不禁回忆起童年时代的朋友—红蜻蜓。
童年多么难忘啊!让我们一起来静静地再来聆听一遍吧!4用“呜”哼唱歌曲。
5我们来有感情的,带着对童年的回忆之情朗读一遍歌词好吗? 6下面让我们一起轻声唱起来。
7找出难点:A红蜻蜓B红蜻蜓呀C竹竿尖山 8一起唱一遍
三、歌曲处理:
在晚霞中看到的红蜻蜓而引起的回忆,亲切而又深情地抒发了对童年时光的美好回忆。我们应深情一点、慢一点的速度去演唱。
四、思想教育:
日本发生了特大地震,许多人失去了家园和亲人。让我们在蜻蜓上为灾区人民写上祝福语。(贴到黑板上)
同学们起立,让我们真诚的为他们祈祷,祝愿他们幸福安康。愿这个世界不再有战争,愿人间永远充满爱,让我们一起深情的唱起《红蜻蜓》。愿晚霞中的红蜻蜓把我们的祝福传遍世间的每个角落!
唱着个走出教室。
第五单元 荡漾的深情
单元目标:1.通过参与多种音乐活动,得到丰富的情感体验,爱国思乡的情怀与音乐作品产生共鸣,音乐视野更加开阔,进一步加深对祖国、对家乡以及对生活的热爱。2.能用不同的音色、唱法表达对歌曲的理解,在演唱过程中更深刻地体验到作品的人文内涵与艺术魅力。3.通过欣赏、演唱、演奏了解音乐表现的多种形式。在活动中掌握相关的知识,了解地理、历史等相关文化。4.能用声音、肢体动作等多种方式表现音乐的发展变化,在活动中体验创造与合作的快乐。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唱《划船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划船歌》,能运用音乐力度变化来表达对歌曲的理解,在演唱过程中能体验作品的人文内涵与艺术魅力。
2、对《划船歌》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重点、难点:1.音乐情绪的感受及表现。2.歌曲教学中的一字多音及歌曲地方风味的把握。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听赏音乐,感觉一下,你好像坐在什么上面?(听歌曲伴奏音乐,随老师的手势上下起伏)2,欣赏印度尼西亚风光(介绍人文背景)师:小船摇啊摇,载着我们去向何方呢? 二,欣赏《划船歌》
1,师:印尼的船工们热爱自己的生活,一边劳动的他们还愉快的哼唱着劳动的歌。(欣赏范唱,学生律动)
2,再次欣赏并且提问:小船要带我们去何方呢?船工们心里又在想什么?(理解歌词意思)3,让我们坐上小船一起出发吧!随琴用“噜”哼唱旋律!用手划旋律线。
4、随琴唱谱,感受旋律的走向 5,学唱歌曲第一部分
师:这一部分旋律中出现了许多的附点节奏,他们有什么作用呢?(教师对比唱加了和不加附点的旋律)
6,教师指导学生用自然轻柔的盛宴歌唱。7,学唱第二部分 学唱第一句
师:小船由远处慢慢地向我们划来,越来越近。我们可以用怎样的歌声表现?——提示:唱两遍,第一遍用怎样的力度来表现?。。。学生按要求明显地做出声音力度的对比。渐强 师:你听,发生什么事情了?
呼呼的北风向小船吹来,我们的声音应该怎样呢?
面对北风的来袭,船公们不畏艰险,奋力向前划行,这句我们以怎样的力度来唱?f 学生把这两句唱一唱
师:请你找出歌曲中重复的乐句。这句为什么要重复出现?
教师小结,学生唱一唱
学生完整地演唱《划船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1.唱《外婆的澎湖湾》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能感受到乐曲所描绘的不同意境,能展开自己丰富的
想象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2.能用优美、质朴的声音唱出对大海、家乡、母亲的深挚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根据音乐的变化,调整演唱的力度及情绪。2.用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表现歌曲。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二、听赏
三、歌曲
1.听音乐,朗诵诗歌听一段海浪的声音,请学生描述自身的感受。师:现在,你们仿佛置身在哪里?2.微微的海风吹来,掀起阵阵波涛,多么美妙地感觉啊,让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吧!模仿海浪的声音,“hu”分三组,一组一组叠加。提醒学生注意气息的控制,字头突出,渐弱处理。3.随音乐朗诵歌词 优美的海景使人陶醉,清新的海风使人舒畅,让我们怀着这美好的感觉一起来念这首小诗吧!(朗诵歌词)4.哼唱旋律 用海风的声音来哼唱旋律。5.找出重点乐句在什么地方海风大了?海浪高了?6.学唱歌曲 重复乐句在情感上的作用。(心情激动,内心的呼唤„„)演唱时应该如何表现?(更深情,力度更大一些„„)学生演唱(齐唱、分组唱、领唱与齐唱)听唱前半部分7.完整表现歌曲齐唱(深情地)女生领唱+齐唱
四、拓展
这是一首赞美大海,赞美家乡的歌曲,以往我们还学过哪些同类的歌曲呢?课后搜集一下,相互交流。
五、总结下课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听《蓝色多瑙河》《海滨音诗》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蓝色多瑙河》,使学生初步了解圆舞曲的风格和音乐特点。
2、通过欣赏分析、讨论、对比乐曲《海滨音诗》,感受乐曲所表现的场面和情景,感受节奏、节拍、旋律、速度、力度对表现音乐情绪的作用。
3、通过听赏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学习用音乐表达情感。教学重点:感受、认识音乐表现手段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难点:在课堂中创设出学生在音乐的感染下激动的情绪氛围。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互问好。
(二)、导入新课:
学生欣赏乐曲、老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刚才欣赏的乐曲的曲名吗?它的作曲者是谁?”学生听后回答。
(三)、课题出示——欣赏《蓝色多瑙河》
1、简介乐曲的创作背景。1867年初,奥地利与普鲁士的战争失败,使维也纳人感到哀伤压抑,到处是战争创伤,空气沉闷,情绪低落,为振奋人心,约翰.施特劳斯应维也纳男声合唱协会之约而创作了这首象征维也纳生命活力的圆舞曲,经该学会一个成员填词后演出效果一般。半年后,去掉男声合唱,以管弦乐形式在巴黎演出获得极大成功。
2、作者介绍:约翰·施特劳斯(1825年-1899年),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演奏家。由于受家庭环境的影响,约翰·施特劳斯从小就热爱音乐,虽遭到父亲的反对,但在母亲的支持下偷学小提琴、钢琴和作曲,年仅7岁时,就创作了第一首圆舞曲。19岁组织了自己的乐队并正式登台指挥演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从此,年轻的约翰·施特劳斯开始了辉煌的音乐创作与演出生涯。约翰·施特劳斯被人们誉为“圆舞曲之王”。主要作品有:轻歌剧、圆舞曲及其它舞曲共四百余首。约翰·施特劳斯的作品优美动人,富有生活气息,反映了人民群众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思想情感,深受人们的喜爱。
3、作品简介:《蓝色多瑙河》在奥地利被称为“奥地利第二国歌”。这首浸满维也纳乡土之情的圆舞曲,格调高雅、优美动听,渗透着作者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深情厚意。
4、提出思考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1)、这首圆舞曲由几个部分组成?(2)、体裁与形式是什么?(3)、创作及首演时间?
(四)、分段欣赏与讲解。
1、序奏:分成两个段落,乐曲一开始奏出轻弱的震音,使人理想到薄雾缭绕、寂静的多瑙河晨景。柔和地、充满希望的上行音符,仿佛多瑙河从沉睡中苏醒。逐渐增强的力度,宛如东方晨曦初露、充满生机。
2、第一圆舞曲:主题来自序奏的主要音调,抒情、明朗的旋律,使人感到春天的气息已来到多瑙河。
3、第二圆舞曲:主题跳跃、起伏,给人热情、爽朗,朝气蓬勃的感觉。
4、第三圆舞曲:主题优美、典雅、端庄而稳重。
5、第四圆舞曲:主题呈现出妩媚清丽、优美动人的特点。接下来是一段舞蹈节奏,兴奋活泼、热烈奔放。
6、第五圆舞曲:主题旋律起伏回荡,柔美而又温情。接下来是一段热烈而又欢腾的音乐,形成了全曲的高潮。
7、尾声:乐曲最后在热烈欢腾的气氛中结束全曲。
(五)、回答问题:
1、这首圆舞曲由几个部分组成?
答: 答:三部分。全曲由序奏、五首小圆舞曲、尾声构成。答:
2、体裁与形式是什么? 答:管弦乐圆舞曲。
3、创作及首演时间? 答:1867年。
(六)、圆舞曲的特点: 格调高雅、优美动听,乐观向上、振奋人心。
(七)课堂小结:
音乐王国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它自己的太阳、月亮和星星。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时间的艺术、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是美的艺术。通过作品欣赏,你能跨越时空感受到多瑙河的美丽吗?你听到了流淌在音符之间作者的爱国之情吗?请把你的真实感受告诉大家。
(八)、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小作文:《音乐欣赏课后的感想》。
第六单元 情系江淮
单元目标:
1、通过演唱、欣赏等活动,激发学生对“家乡”民歌的兴趣及爱好,对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产生赞美之情。初步了解民间音乐的常用体裁。
2、能有感情地、熟练地演唱《拔根芦柴花》《凤阳花鼓》,并尝试用方言演唱,用自信、大胆的演唱体悟。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唱《凤阳花鼓》
教学目标:
1、宏扬民族文化,学唱安徽民歌《凤阳花鼓》,了解民族打击乐器,并初步掌握它们的演奏方法和使用效果。2.通过两首《凤阳花鼓》的对比学习,感受不同的情绪及风格,了解历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通过简单节奏伴奏,使学生能用鼓、锣为歌曲《凤阳花鼓》伴奏。
4、初步接触平湖的地方曲艺——钹子书,并为本市的民俗文化特色感到自豪。
教学难点:
1、由于所处的时代不同,对歌曲的理解会有一定的难度,还有对此类作品的的音乐形象的感受。
2、歌曲中衬词的正确演唱。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打击乐器若干 钢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接触音乐以来学习和欣赏了不少的民歌,下面老师哼唱几首,考考大家,它们分别是什么地方的民歌? 《太阳出来喜洋洋》(四川民歌)《茉莉花》(江苏民歌)
二、旧凤阳花鼓歌曲的认识
三、新歌教唱
1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新时代的《凤阳花鼓》(1)听录音说说听了这首歌后的感受,如果也用一个调色盘,你会选择哪个颜色呢?为什么?
(2)、很多有名的歌星也在重要场合演唱这首歌,欣赏歌手周华健演唱的《凤阳花鼓》(3)用La哼唱全曲(4)衬词的教学(5)填入歌词(6)如果有把歌曲的情绪表达的更好,你认为可以用哪些方法?(小组讨论)a 分角色
b 加入打击乐器 c 用道具打扮边舞蹈边唱(7)进行实践
四、拓展延伸
1、你知道我们平湖的地方曲艺吗? 出示钹子,教师敲一下钹子 钹子书是我们平湖地方的特色,虽然现在没有象凤阳花鼓一样出名,但作为一个平湖人应该对它有一些了解,表演形式也越来越丰富。
2、看一个小学生钹子书表演,这些小朋友表演的钹子书《外婆的小竹篮》获得浙江省曲艺新创二等奖。看录象
五、小结: 今天我们和凤阳的人民一起走过了苦难的昨天,一起分享了今天的幸福,我们衷心地祝愿凤阳人民的日子越过越好。祝愿平湖的明天更美好。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唱《拔根芦柴花》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拔根芦柴花》,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2、尝试用方言演唱,用自信大胆地体悟。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乐曲,它是我们江苏水乡的民歌,名字叫《拔根芦柴花》,请小朋友仔细听一听它是一首怎样的乐曲?
二、新授
1、欣赏乐曲,感受乐曲的情绪熟悉节奏。
2、欣赏后提问:你感觉它是一首怎样的乐曲?(活泼欢快)
3、再次欣赏,听一听它是几拍子的乐曲?
4、跟琴模唱歌曲旋律
5、视唱乐谱
6、分男女生唱
7、完整地演唱全曲
三、小结
第七单元 左手与右手
单元目标:
1、能够用咬字位置较为靠前的口语化的方式演唱歌曲《左手右手》,在变化乐段能随之用连贯及一定气息支撑的声音来表现不同的情绪,在演唱实践中不断加强歌唱的声音表现力。
2、能够完整演唱歌曲《萤火虫》,声音柔和优美,表达歌曲的深厚情谊。
3、欣赏《爱的喜悦》,能基本准确地用肢体语言表现听到的相应主题。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唱:《萤火虫》 2.我的创造
教学目标:
1、通过感受、体验等方式帮助学生学唱歌曲《萤火虫》,指导学生用天真、纯朴的情感、优美抒情的声音来演唱歌曲,让学生感受到歌曲给他们带来的愉快心情。
2、在情景式的教学环境中,能自然、有感情的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及尝试创作体验三拍子音乐带来的美感。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歌曲意境,尽情表现歌曲。
2、初步尝试用变奏来演唱歌曲,感受四拍子和三拍子的节奏特点。难点:歌曲前半部分气息的连贯,后半部分气息的支持,不要叫喊。教具准备: “萤火虫”头饰、荧光棒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学习歌曲
1、节奏乐园(1)师:萤火虫把我们先带到了节奏乐园,你能听出这首乐曲是几拍子的吗?老师想请大家帮助我一起听,好吗?(放送《萤火虫》伴奏音乐)(2)师:你知道四拍子的强弱规律吗?你能用什么方式来表示?(再放送《萤火虫》伴奏音乐,学生用肢体动作表现出来)
2、歌唱乐园(1)师:萤火虫带着我们又来到了美丽的草地上,和你的好伙伴找一个最舒服的地方坐下来,听,萤火虫唱歌了。(录音范唱)师:你听到萤火虫唱了些什么?(学生回答)(2)出示歌词:(师生对念歌词)。生师一起对读歌词,前半部分歌词学生按节奏读,后半部分歌词教师激情地读,读的时候配上适当的动作。(3)学生用lu哼唱旋律。(4)轻声地和身边的小朋友一起学唱。(5)你觉得你有哪些地方不会唱吗? 学生回答,教师指导演唱(6)
完整演唱一遍。(7)师;现在请男孩子演唱,女孩子听一听,然后评一评男孩子唱得怎样。(交换)8)讨论采用怎样的演唱形式更好地表现这首歌曲?(学 生回答)
3、表演乐园
二、创作乐园
请你改变歌曲旋律的节奏,并调整音符的时值,将歌曲改成三拍子,再唱一唱。3 – 32┃3 – 32┃3– 6┃5 –– ┃(1)选取前八小节在教师指导下改编;(2)试着写一写后唱一唱;(3)鼓励学生创作出与范例不一样的旋律。
四、小结,放送《萤火虫》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唱《左手右手》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律动感受歌曲的段落与旋律。
2、学生能用舒展跃动的声音演唱歌曲《左手右手》,体会歌曲愉快、积极的情绪。
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用舒展跃动的声音表现歌曲。
2、学生能唱好歌曲的弱起小节、唱稳歌曲的高音部分、唱准歌曲的长音部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唱
(二)新授
1、那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走进我们今天的音乐课吧。
2、首先王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歌曲,你们听听熟悉吗?如果你觉得熟悉也不需要跟着演唱,安静地听完告诉老师歌曲的歌名和情绪是什么,好吗?
3、同学们都感受的很好,那你们能不能再仔细地体会一下歌曲从哪里开始情绪变得更加欢快、激动人心,下面老师来演唱,请你们听到情绪最激动最欢快 的部分用手或者脚步来回应我好吗?(出示歌谱,师范唱)。
4、王老师发现同学们的感受能力真棒,今天这首歌曲,它确实是整个前半部分是比较平和的欢快活泼,整个后半部分是更加的跃动、高涨,所以老师就用这两种色块把歌曲的情绪简单的划分一下。(出示色块图谱)
5、下面请大家跟着王老师一起用简单的舞蹈动作表现一下歌曲的两个色块部分,感受情绪的递进,全体起立跟上我哦。
6、歌唱教学
(1)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歌曲的情绪从欢快到跃动又到激动人心呢,我们一起到歌谱中去找找答案,先来学习第一色块的乐谱,跟着老师四小节模唱一次。
(2)我们先试着把第一色块歌词填进去。(师弹一句,生填词一句)(3)第一色块第一段完整连起来唱(师加入前奏,请学生仔细接准第一个字)(4)学生自己尝试填入第一色块的第二段
(5)同学们的声音真好听,老师也忍不住想加入你们的歌声,下面老师和你们合作,你们演唱第一色块,老师接唱第二色块,你们在心里跟唱。(6)模唱第二色块乐谱。
(7)填词演唱第二色块,有困难再解决。(8)老师演唱第一色块,学生接唱第二色块。(9)完整演唱全曲(慢速)
(10)既然同学们唱的这么好,老师准备加快速度了,完整演唱全曲。(11)跟伴奏演唱。
7、加动作表演唱。
8、变换演唱形式丰富歌曲。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听《爱的喜悦》 教学目标:
1、仔细聆听、细细品味《爱的喜悦》,感受乐曲的风格、情绪、意境。
2、感受歌(乐)曲丰富的情感表现、风格、意境。教学重难点:
感受歌(乐)曲丰富的情感表现、风格、意境。教学过程:
1.初听:仔细聆听、细细品味《爱的喜悦》,感受乐曲的风格、情绪、意境 2.在整体听赏全曲、了解乐曲各个要素特点后,进行分段欣赏。
3.欣赏第一乐段主题时让学生准确地听辨出主题旋律,并说说主题旋律一共出现了几次。
4.第二段的欣赏让学生自己根据不同的音乐情绪用肢体语言表达感受和想象。
5.第三乐段让学生辨别重复了前面哪个乐段。6.完整听赏。
第八单元 百鸟朝凤
单元目标:
1、通过欣赏、学唱一组以“鸟虫”为题材的音乐作品,感受音乐与自然的联系,对此类型的音乐有深入学习的兴趣,乐于探究与表现,进一步丰富对音乐表现手段的感受与体验,同时获得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快乐。
2、能用轻松、自然、富有弹性的声音。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唱《一只鸟仔》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民歌,让学生得到丰富的情感体验
2、用有表现力的声音和生动有趣的神态来表现歌曲,感受民歌的方言和特色。
3、了解和学习下滑音的唱法,增强歌曲的表现力。
4、有节奏地通过打击乐、拍手为歌曲伴奏。教学重难点:
1、能够准确地听出歌曲中的下滑音,并用有表现力的声音来演唱
2、通过打击乐器、拍手为歌曲伴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打击乐器(圆舞板)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组织教学
(二)走进台湾
1、你了解台湾吗?(指生回答)
2、看,这就是宝岛台湾的位置。(出示台湾地图)简单进行介绍。
(三)发声练习
1、听,是谁呀?(点击鸟鸣声)哦,原来他们送来了鸟仔当和平使者。咦,大家有没有发现陈老师为什么说“仔”,不说小鸟呢?这个仔是台湾人民对男孩子比较亲切的称呼,表示他非常阳光,有朝气。(指生姓名,叫X仔)
2、听,这只充满朝气的鸟仔在欢快地对着我们叫着,(出示图片)“叽叽,啁啁,噘噘”,那我们也来学学鸟仔的歌吧!(出示发声练习)
(四)节奏训练
1、让我们由衷地说一句“我们台湾大陆亲如一家!”
2、我给这句话加上节奏,把他念得更好听一些,(课件出示,师范读)
(五)新歌教学
1、听,和平使者给我们带来了歌声,让我们一起为他伴奏表示欢迎吧!用X-的节奏来拍手。
2、那你能否再用这种型为它伴奏呢?(出示节奏型)O X ︱O X ︱O X ︱O XX‖注意都是在弱拍上进行伴奏。好的,那我们跟着音乐来试一下吧!
3、学习第一段歌词
4、学习第二段歌词
5、模唱旋律
6、咱们的准备工作都已经做好了,那就随着我的琴声,一起来唱一下歌词吧。(生随音乐唱一遍,要求唱歌的状态,位置)
7、下滑音讲解
8、下面我要加大难度了,请一小组同学在四分休止符的地方加入拍手节奏(拍手的同学要求要轻,最后一小节是没有的),请另一小组的同学用圆舞板来打这个节奏(曲谱下出示伴奏节奏),请这一组同学拿起自己左边的圆舞板,我们全部一起来跟着音乐唱一唱吧。
9、刚刚我们彩排了一下,接下来正式向和平使者汇报演出了,拿出精神,准备好唱歌的状态,演出开始了。(生跟伴奏音乐唱一遍)恩,演出非常成功,(六)小结,结束讲解。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唱《斑鸠调》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小调,让学生得到丰富的情感体验。
2、用有表现力的声音和生动有趣的神态来表现歌曲,感受小调的方言和特色,令人荡漾着春天的生机。
3、了解和学习下滑音的唱法,增强歌曲的表现力。
4、有节奏地通过打击乐、拍手为歌曲伴奏。教学重难点:
1、能够准确地听出歌曲中的下滑音,并用有表现力的声音来演唱。
2、通过打击乐器、拍手为歌曲伴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打击乐器(圆舞板)教学过程:
一、1(1)听 师:这一活泼的《斑鸠调》给我们展现了一幅什么画面? 这样的一幅荡漾着无限生机的春天,使我们心中充满欢欣喜悦。(2)再听,并哼一哼其中几句。
1、衬词 师:在这两首民歌中有哪些衬词?这些衬词给了你什么感受?
二、思考:这首民歌分别具有什么特点?
三、选择其中的主题段落或乐句让学生击拍视唱一下,以体验迂曲的韵律。学生两个地方的方言,试着念出几句唱词,体会方言的特点,体会歌曲的情绪。
四、总结下课 师:那么,书上的表格就能完成了吧。来填一填(交流)中华民族留给我们有许多许多,就音乐中的民歌这一方面就足以大家不断的去挖掘。希望大家在不断的积累中发扬。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唢呐独奏《百鸟朝凤》。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百鸟朝凤》,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感受、体验、模仿音响,并指导学生欣赏音乐的方法和养成良好的聆听音乐的习惯。
2.认识唢呐及常见的中西乐器,体验唢呐的音乐表现力。能用语言(绘画)或动作表达自己对音乐情绪、情景的感受与理解。3.培养爱护鸟类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感受、欣赏音乐,并展开想象和联想;用各种材料和方式模仿与表现音乐。
教学难点:在感受、理解音乐的基础上,用自己的方式方法有独创性地表现音乐。
教学准备:多媒体计算机、本课题所需课件、投影仪、唢呐等乐器。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我们一起做个填空游戏,好吗?请大家看屏幕。
教师操作电脑。古诗词填空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学生:观察屏幕说出答案“鸟”字。
师:下面这个问题可以展示你对于鸟的了解,你能说出几种鸟的名称?试用各种方法与材料模仿、表现它们的叫声或形态。
学生通过回忆、联想等思维活动,用声音以及动作模仿、表演各种鸟的鸣叫和形态。(麻雀、鹦鹉、海鸥、乌鸦等)
教师播放一段《苗岭的早晨》引子部分的音乐。设问:这是我们上学期在学习第四单元《绿色的梦》中欣赏的乐曲《苗岭的早晨》中的一段音乐,其中就有描写鸟叫声,大家还记得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 学生初步聆听并回答问题。生1:是小提琴演奏的。
生2:我还知道用口笛模拟的“鸟鸣声”。教师播放用口笛曲演奏的这段音乐。
师:其实还有很多乐器都可以模拟鸟叫声,你们听下面这段音乐也在模拟鸟叫声,听听这是哪种乐器演奏的?
教师播放用唢呐演奏的音乐《百鸟朝凤》中有鸟叫声的片段。学生聆听音乐并猜测。
教师出示两件乐器的图片唢呐、小号,请学生来选择。(屏幕出示选择题)生:唢呐。
师:对了,唢呐属于民乐还是西洋乐器? 生:民乐。
教师向学生简介唢呐。
师:唢呐,中华民族吹管乐器,又名喇叭、小唢呐,又称海笛。是我国民间应用最广泛的乐器之一。它音色高亢有力,适宜于表现热烈、欢快的情绪。构造:苇哨—细铜管—音孔—锥型管—扩音器。教师播放唢呐构造课件。
学生了解、学习民族吹管乐器唢呐的构造及表现力。
师:我们了解到唢呐的音色是这样丰富,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欣赏唢呐独奏《百鸟朝凤》。唢呐用它独具魅力的音色把我们带到鸟的王国里畅游,我们一起来欣赏。
教师播放乐曲《百鸟朝凤》,听后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1.你认为这首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你能听出唢呐模仿了哪几种鸟的鸣叫声?
学生带着问题完整聆听作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二、欣赏作品
师:大家用几分钟时间讨论一下刚才的问题。
学生发挥自己思维的独创性,展开积极的讨论,用丰富的联想与想象,感受、体验音乐表现的情景。
师:谁准备好了就可以回答问题了。
生1:我感到音乐的情绪非常的热烈、欢快。生2:我认为音乐的情绪有些激动。
师:同学们都感受到音乐欢快、热烈的情景。请你试用自己的话(画)或动作表达出这首乐曲描写的情景好吗?
生1:我眼前好像到了百鸟园,鸟儿们争相放开歌喉唱着各种动听的歌,有的还比赛。
生2:有一只百鸟之王,其他鸟都来向他来朝拜。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我听入迷了。凤凰,在我国人民心目中是象征吉祥幸福的神鸟,被誉为百鸟之王。《百鸟朝凤》这首乐曲,以其热烈欢快的旋律和充满生机的百鸟和鸣,表现出一种纯朴的、喜气洋洋的气氛。因此,它往往在民间喜庆场合中演奏。教师播放有关的课件。
生3:传说中有一幅“百鸟朝凤图”相传,南诏始祖细奴逻接替张乐进求的王位时,有吉兆出现。一只彩凤飞翔在巍宝山内的一支山峰上,百鸟便从四面八方飞到这里来朝拜这只凤凰。当年凤凰翔落的山脉被称为凤凰山,又叫鸟吊山。生4:我在网上查到了一幅画《百鸟朝凤图》。中间为一棵枝繁叶茂的梧桐树,主干上绘有一只羽毛丰满、神采奕奕的凤凰,四周围绕着画眉、八哥、绿鸠、鹦鹉、鹭鸶、喜鹊、野鸡等数百只珍贵禽鸟。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未孵化的鸟雏的舞蹈》 教学目标:
1、欣赏《未孵化的鸟雏的舞蹈》,能从节奏、节拍、音色、旋律等方面体验音乐对自然界中虫鸟鸣叫的模拟手段。
2、能用自己喜欢、擅长的方式表现对音乐的感受与理解。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音乐的听赏和联想能力。教学过程:
一、初听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在听赏之前向学生讲解有关的欣赏内容的大意。2 欣赏管弦乐合奏曲《为孵化的鸟雏的舞蹈》,让学生感受乐曲那丰富的音乐表现力,展开联想。3 视唱部分旋律。4 完成课后的练习。
这首乐曲旋律的特点是()。
优美、抒情的 诙谐、幽默的 雄壮、有力的 欣赏圣桑斯的《母鸡与公鸡》,并在音乐形象、乐器音色等方面做欣赏比较。
二、小结
第二篇:苏少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 中国娃
教学内容
第1课时:欣赏《草原小姐妹》 唱《草原赞歌》 歌表演《草原赞歌》
第2课时:欣赏、表演《嘎子嘎》 唱《中国娃》 装饰音的作用
第3课时:欣赏《来吧来踢球》《捉迷藏》 唱《海娃的歌》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欣赏、律动、演奏等活动,感受不同地区音乐作品的风格差异,通过对比体验新中国儿童甜蜜生活的幸福感。
2、背唱《草原赞歌》,表现歌曲中的自豪感。在听唱《中国娃》活动中,认识波音、下滑音、倚音等记号,并感知这些记号在音乐中所起的作用。
3、结合歌曲分辨“4”和升“4”的区别,准确唱出音高;了解琵琶音色,和协奏曲的形式。
4、自主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尝试不同方式表现中国娃形象,大胆表达内心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演唱、欣赏、律动、演奏等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激发学生以“中国娃”为荣的自豪感,培养起热爱祖国、胸怀大志的高尚品质及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组织教学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大家知道这首诗描述的是哪里的风景吗?(草原)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草原看一看。
欣赏《草原英雄小姐妹》
请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播放《草原小姐妹》插曲片段。
问:这段音乐熟悉吗?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介绍主奏乐器:琵琶
简要介绍龙梅和玉容小姐妹在狂风暴雪中奋勇保护羊群的英雄事迹。
完整欣赏。
重点欣赏第1段。
问:除了琵琶,还有什么乐器参与演奏?
介绍协奏曲。
协奏曲是指某件独奏乐器和管弦乐器或民族乐队协同演奏的乐曲形式。
新授歌曲《草原赞歌》
小姐妹为什么能奋不顾身、战胜暴风雪,保护羊群?他们的力量从哪里来?(来自对家乡、对草原的爱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下面就来学唱他们心中的歌,赞美家乡的《草原赞歌》。
听范唱,从歌曲中,大家感受到了什么?(欢乐的情绪,自豪的感情)
视谱。随琴哼唱两遍歌谱。
问:歌曲中有几个不同的音?最低音是哪个?最高音是哪个?
全曲可分为几句?有没有相同的乐句?
接龙唱谱。
用“LU”模唱旋律。
熟悉歌词,演唱歌曲。
歌曲处理。
完整演唱。
表演《草原赞歌》
学习简单蒙古舞动作。
弹舌、扬鞭、耸肩、骑马
师生互动。
课堂小结:高唱赞歌,学习英雄,当无愧于“中国娃”称号的新时代的好儿童。
第2课时
欣赏《嘎子嘎》
交流《小兵张嘎》的故事,了解张嘎的个性。
听音乐,感受作品的谐略风格。
介绍歌曲创作背景。
跟音乐哼唱歌词,练习说唱部分。
用简单道具扮演张嘎,随音乐模拟与日本鬼子周旋的情景。
表演时启发学生关注音乐的段落变化。
新授歌曲《中国娃》
欣赏解晓东的MTV《中国娃》,感受歌曲的风格与特点。
反复欣赏歌曲,讨论:装饰音在歌曲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下滑音)﹋(波音)356(装饰音)
a、讲解各装饰音的名称,并要求记熟。
b、分别演唱以上装饰音,体验各装饰音的唱法。
c、装饰音的运用更增加了歌曲的地域性风味。
C、跟随录音哼唱歌曲。
D、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以领唱、齐唱、一领众合等形式演唱。
E、配合音乐,用手绢花、红绸带做道具跳跳秧歌舞。
3、课堂小结
第3课时
欣赏《来吧来踢球》
导入: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谈话开始导入欣赏。
边欣赏,边在过门处即兴加入声势。
扮成不同国家的小朋友,随音乐节拍模拟玩足球的姿势、动作。
欣赏《捉迷藏》
听:丁善德钢琴组曲《快乐的节日》片段:《郊外去》《扑蝴蝶》《跳绳》《捉迷藏》,并给出相应的图片。
想:启发学生根据音乐形象选择标题。
再现童年:配合音乐表演。感受钢琴音色,感受玩游戏时的快乐情景。
新授歌曲《海娃的歌》
听范唱,感受歌曲表达的海娃对大海不可割舍的依恋和赞美。
分析歌曲。给歌曲分句,在谱中标上分句记号,做到心中有数。
C、将歌曲中分句节奏写在“海螺”“海星”“贝壳”等图片后,藏在教室里,让学生在《海娃的歌》音乐声中寻找。音乐停,大家分享赶海的“收获”;练读卡片上的节奏。
D、将两句衬词的越剧比喻成“海浪的声音”、“海风的声音”,让学生听辨并模唱,常准大三度音程与小三度音程。
E、歌曲结构不规整,节奏多变,采用分句教唱法学唱。
F、采用多种形式唱熟歌曲,表达出海娃对大海的不可割舍的情感。
3、课堂小结
第二单元 绿色的祖国
一、单元目标:
1、通过欣赏和歌唱,感受春天的美好景象,体验不同音乐体裁所描绘的春景,了解中外不同地域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2、用恰当的情绪,甜美的歌声演唱《春游》、《白兰鸽》、《乡间的小路》等,表达心中对春天的赞美,对祖国的热爱。
3、在“我的创造”等音乐活动中,能运用“同头换尾”的技术创编简短的旋律,并根据所学的音乐内容,用自己的音乐方式,以“绿色环保”、“赞美春天”
“歌唱春天”、“歌唱祖国”等为主题开展采集与创造活动。
4、通过一系列对“春”的主题欣赏,强化对旋律的听辨能力,感受各音乐要素在表现“春”的多姿多彩时的变化与作用;在对“轻音乐”和“校园歌曲”
等音乐分类的探究活动中表现出积极参与的热情。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唱:《春游》
听:《春野》
拓展:班得瑞乐队与轻音乐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春野》和歌唱《春游》,感受春天的美好景象,体验不同音乐体裁所描绘的春景,感受中外不同的音乐表现手法和风格特点。[ 能用明朗、愉悦的情绪,纯美的歌声演唱《春游》。感受歌曲美的意境。
通过欣赏班得瑞乐队演奏的作品,了解当代音乐这种音乐体裁的表现方式,拓展音乐文化视野。
教学重点、难点:
歌曲结构和旋律的分析。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六、教学过程:
导入
师:同学们,春天到了,在这个风和日丽、充满花香的季节里,你最想做什么?(踏青、春游)
那今天我们就寻着花香,一起去踏青春游,感受扑面而来的春的气息吧!
欣赏《春野》
1、在《春野》的背景音乐中,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听前设问:听到了什么?仿佛来到了哪里?感觉怎样?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精美的画面,简介轻音乐和班得瑞乐队。
3、出示《春野》主旋律,分别用“啦、哒、噜”等衬词模唱主旋律。在每一乐句尾,教师指挥部分学生模仿鸟叫“喳喳 喳喳”,进行简单的二声部发声练习。
(三)、欣赏想象——春游图
1、导入: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用自己的智慧抒发了对“春”的赞美,诗歌、散文中到处都留有春的足迹。有很多音乐家都喜欢把诗词谱写成曲,让诗意更充分地表达出来。下面就让我们来听一首充满诗意的歌。
播放歌曲《春游》,请学生闭眼欣赏。提问: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感受到春天的什么气息?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七言律诗《春游》,有表情地齐读。
3、师:什么是“游春人在画中行,万花飞舞春人下”?为什么会“万花飞舞春人下呢?”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4、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动手操作组合一幅“春游图”,并对自己的组合加以说明。
5、欣赏“春游图”(展示课件,表现诗词内容),在歌曲音乐的背景下,齐读歌词。
(四)、学习歌曲
1、完整地欣赏歌曲,说说歌曲中哪两句完全一样?哪两句比较像?哪一句完全不同?
2、根据学生回答,分别用不同色块表现歌曲中的相同与不同的旋律。(点击课件)
3、试唱曲谱。
4、对于第三句中的“5 #4 5.”,要先听琴声再模唱,教师可以用手势提示,并提醒学生要轻声唱。
5、跟琴学唱歌曲。
6、完整、熟练地演唱歌曲。
7、通过对比演唱,根据学生的回答,为歌曲加入力度记号,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六)、教师课堂小结,结束教学。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1、复习《春游》,二声部轮唱。
2、我的创造(1)
3、听《神奇的九寨》
二、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所描绘的春的“诗情画意”,尝试二声部轮唱,并能完整熟练地演唱。
2、在“我的创造”音乐活动中,能运用“同头换尾”的技巧创编简单的旋律。
3、通过欣赏歌曲《神奇的九寨》了解其浓郁的地域风格特点,领略“九寨” 的美丽风光。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歌曲意境的创设和表现。
难点:旋律创编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春游》
1、用LU轻声哼唱歌曲旋律。
2、有感情地齐唱歌曲。
(二)、我的创造
1、唱一唱前两个乐句。
观察歌曲前两个乐句有什么联系?
(两个乐句节奏是相同的。两乐句前段相同,只是结尾稍加变化。)
最后得出歌曲创造的一般规律:同头换尾的手法。
2、感受两种“尾部”不同的音乐效果。
3、学生进行创编。
4、作品展示
(三)欣赏《神奇的九寨》
1、师:大家知道著名的国家名胜风景区九寨沟吗?它位于四川省北部,有“人间仙境”的美誉,被列为世界人类自然遗产名录。
师:有一首歌曲是这样唱的:“在离开很远的地方,总有一双眼睛在守望,她有着森林绚丽的梦想,她有着大海碧波的光芒。到底是谁的呼唤那样真真切切,到底是谁的心灵那样寻寻觅觅。哦神奇的九寨,人间的天堂。”
让我们赶快来欣赏《神奇的九寨》吧。播放歌曲《神奇的九寨》同时欣赏九寨风光。
2、欣赏完歌曲,学生谈谈感受。
3、介绍容中尔甲。
容中尔甲,著名藏族歌手,四川阿坝州人。1991年毕业于四川阿坝师专中文系,同年分配在金川县观音桥乡中学任教;1994年调至九寨沟民族艺术团担任首席歌手、团长等职;2000年签约广州陈小奇音乐有限公司,成为其旗下签约歌手;2001年在九寨沟创建“容中尔甲演出中心”,任团长及首席歌手。
4、再次欣赏。
(四)小结
1、请学生课后收集自己喜欢的表现“春”的音乐作品。
2、布置学生自制沙球。
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
1、听《致春天》
2、唱《白兰鸽》
3、露一手:用自制小沙球为歌曲伴奏。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钢琴独奏《致春天》,体会春天的变幻多姿,感受绚烂多彩的春天景象。了解音乐家格里格的生平及《致春天》的创作背景。
2、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表现歌曲。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感受两首音乐的形象及风格。
2、歌曲《白兰鸽》带休止符的切分节奏。
四、教学过程:
(一)欣赏《致春天》
1、导入:同学们,冬天已经过去,春天正向我们悄悄地走来。在这个早春季节,你从哪里感受到春天来临的信息?
聆听《致春天》乐曲开头一段。说说这段音乐给你的感受。
冬天的严寒渐渐开始退出,太阳的暖流融化了岩石上的冰层,滴下第一个粗大晶莹的水珠,宣告了春天的到来。
2、刚刚我们欣赏的音乐片段是有挪威音乐家格里格写的钢琴独奏《致春天》。
介绍作者。
3、让我们完整地来欣赏乐曲。
老师出示图形,请学生在欣赏时,听到音乐段落,选择出相应的图形。并说出你的体会。[ 总结歌曲的结构:A+B+A‘传统的三部曲式结构。
4、以“春”为主题,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小组合作,用动作形态表现各具特色的“春之图”。(动作形态是动态和静态的结合,可以表现冰雪融化、春暖花开等不同的动作组合)随音乐律动。
(二)学习歌曲《白兰鸽》
1、导入:同学们见过鸽子吗?你能用动作来模仿一下鸽子飞翔和落在屋顶不同的样子吗?(学生自由模仿)
看看老师是怎样模仿鸽子的?师用鸽子“起—飞—落”三种动作,用“啦”边跳边哼唱歌曲主歌部分旋律。
2、学生模仿,解决切分节奏。
3、师:在世界音乐的五彩天空里,飞翔着一只美丽的“鸽子”,这就是那首著名的美国歌曲《白兰鸽》。这首歌曲诞生于20世纪,旋律优美动听,多少年来,一直被世界各国的人们喜爱和传唱。
欣赏《白兰鸽》
4、听了歌曲你感受到了什么?
5、再次欣赏歌曲,学生跟师一起用动作表现鸽子的形象。
6、学习歌曲
①学生跟琴用LU轻声哼唱旋律
②出示歌谱,请学生仔细观察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哪些地方是不同的?用色块表现出相同和不同?
③跟琴学唱歌曲。
④完整熟练地演唱歌曲。
7、用自制的乐器为歌曲伴奏
请学生自由设计伴奏型,师从旁指导。为歌曲伴奏。
(三)拓展
欣赏英文版的《白兰鸽》
(四)课堂小结
第四课时
一、教学内容:
1、唱《白兰鸽》合唱训练
2、听《给未来一片绿色》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熟练地演唱歌曲,二声部和谐丰满,能用亲切、自然的歌声演唱歌曲。
2、欣赏歌曲《给未来一片绿色》,感受歌曲对祖国美好明天的祝愿和由衷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合唱部分的音准、和谐。
2、歌曲的二声部合唱和细腻的艺术处理。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在合唱《白兰鸽》的音乐声中走进教室。
2、发声练习
分别用“mo”、“ lu”、“ lo”来唱。
注意声部的均衡、统一
(二)继续学习歌曲《白兰鸽》
1、复习歌曲
生有感情地齐唱歌曲《白兰鸽》
师指导学生用亲切、自然地声音演唱歌曲。
2、学习歌曲二声部。
①跟琴用“LU”轻声哼唱二声部旋律。
②试唱二声部的曲谱。
③跟琴学习二声部。
注意第二声部的音高和音准
④再次欣赏
师:如何让我们的两个声部很好地合作,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呢?
下面我们先来听一下磁带,听听他们是怎么做的,听完之后再来告诉我答案好吗?(播放录音)请学生来说一说。
(1)要控制自己的音量(2)要注意音准(3)要聆听他人的声部等等
⑤二声部合唱
A、师唱一声部请学生唱二声部,然后交换。
感受分声部演唱的效果。
B、师:下面就要请同学们自己来唱两个声部啦,希望同学们能把刚才交流的意见在演唱中表现出来。
将学生分成两个声部。
师指挥,并指导学生的声音。
3、完整演唱歌曲。
(三)欣赏歌曲《给未来一片绿色》
1、初听
谈谈你对歌曲的感受。
2、介绍作者李幼容。
3、再次欣赏歌曲,并随着音乐轻声哼唱。
思考:我能给未来留下什么?
(四)课后延伸
发动学生以“环保小队在行动”为主题,搜集各种有关环抱的相关内容资料、图片,以各种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快板、填词歌唱、说唱等)来进行环保宣传。
第五课时
一、教学内容
1、唱《乡间的小路》
2、听《山林的呼唤》
3、我的创造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山林的呼唤》,感受奇异幻彩的西南风光和少数民族民俗风情,了解中外不同地域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2、用轻松活泼的情绪演唱《乡间的小路》,初步了解台湾校园民谣,表达心中对生活、祖国的热爱。
3、通过我的创造活动,能用自己的音乐方式开展采集与创造活动。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能对歌曲的演唱形式进行多种探索。
2、歌曲意境的理解与表现。
四、教学准备
录音机、vcd机、钢琴、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
(一)听《山林的呼唤》
1、导入—云南印象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从一个美丽的地方请来了许多美丽的舞蹈家,她们将为大家带来一段美丽的舞蹈,请大家思考:领舞者是谁?这段舞蹈是来源于哪个地区?
出示舞蹈《云南印象》片段
学生回答,教师揭示答案:杨丽萍 云南
介绍:《云南映象》是一台将云南原创乡土歌舞与民族舞重新整合的充满古朴与新意的大型歌舞集锦。参与《云南映象》演出的演员70%来自云南各村寨的少数民族,演出服装全部是少数民族生活着装的原型。
走进云南
播放vcd 云南风景图片,介绍少数民族民俗风情,感受奇幻异彩的西南风光。
学生自由讨论,谈一谈自己心中的云南印象。
2、引入《山林的呼唤》
介绍马思聪及他的作品。
3、初听全曲,思考歌曲的意境,描绘的是什么场景?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评价。
4、课件介绍乐曲的五个乐章及主题。
5、再听歌曲。找出你听到的最具特色的乐器。
教师分别介绍双簧管、圆号、小提琴的音色,引导学生感受不同主题所表现的不同情绪,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二)唱《乡间的小路》
1、提问导入:同学们,你们了解校园民谣吗?你们听过的校园民谣有哪些呢?
大家说了这么多,老师忍不住也想唱了,请同学们一起来和老师感受一下吧。
师合音乐伴奏范唱《乡间的小路》。
2、提问:你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能用一段话来说一说吗?[ 在萨克丝《归家》音乐声中有感情的朗诵《乡间的小路》,体会歌曲意境。
3、用“啦”字视唱歌谱。
4、跟琴视唱歌词。
5、歌曲处理:在悠扬的音乐声中播放vcd乡间的小路,看有哪些景物,对比身处乡间和城市的环境,引导学生用轻松活泼的声音演唱。
6、完整、熟练地演唱歌曲。
7、教师和学生接口唱全曲。
(三)分组表演并创编
学生分成四组,用不同的演唱形式处理歌曲。如:对唱、表演唱、小合唱等。教师对每组的表现做鼓励性评价。
请学生分别选择以下节奏填入色块处,唱一唱哪个更合适?
X X X
X X X
X X
你能想出其他的节奏型吗?并填入唱一唱
(四)拓展
vcd欣赏叶佳修的其他作品 :《赤足走在田埂上》、《外婆的澎湖湾》
(五)教师小结教学内容,结束教学
第三单元 京腔京韵
一、单元目标
1、在听、唱、动的活动中走进国粹京剧,了解有关京剧的基本知识,增添对祖国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2、能熟练有感情地演唱本单元歌曲、戏曲。能有兴趣地聆听本单元所欣赏的一些戏曲、乐曲。初步体验京剧特有的声腔、节奏特点,并尝试表现出来。
3、乐于模仿戏曲中一些简单的身段、动作,并与同学合作表演急急风中走圆场,增强与他人合作和协调的能力,感受京剧的独特表现力。
二、单元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欣赏、学唱与表演,学生能初步感受“京腔京韵”的独特魅力,了解、熟悉、热爱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热情。
难点:体验京剧、戏歌的特点,并能尝试着表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听《京调》(笛子与乐队)
2、动:我的创造:填词演唱西皮流水旋律
3、拓展:西皮、二黄
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京剧特有的声腔、节奏特点。
2、能分辨京剧中“西皮”和“二黄”两种不同的声腔,并能为“西皮流水”填上歌词进行演唱。
3、在听、唱、动的活动中走进国粹京剧,了解有关京剧的基本知识,增添对祖国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感受京剧声腔、节奏、旋律的特点
教学难点 填词演唱“西皮流水”
教具准备 钢琴、cd
教学过程
师生问好
一、听《京调》(笛子与乐队)
1、出示竹笛,听赏竹笛音色,介绍笛子家族
2、完整听(笛子与乐队)演奏的《京调》
问:音乐的情绪如何?(活泼生动)
师:乐曲主要用笛子模仿了京剧的唱腔。
3、简单介绍京剧知识
4、分段听相同的段落,用手势或颜色的变化表达
5、分段听辨不同段落的情绪
二、动:我的创造:填词演唱西皮流水旋律
1、了解“西皮唱腔”和“西皮流水”的特点
(“西皮腔”脱胎于梆子腔,其旋律高亢激昂,具有明显的北方特点。)(西皮流水曲调流畅,旋律琅琅伤口)[
2、听“西皮流水”的旋律
3、跟着音乐轻轻哼唱旋律
4、填词再跟琴演唱(西皮的旋律特点多轻快、跳跃,指导学生填词时应多为一字一音)
5、为乐曲起名
6表演,在“西皮”曲调中走碎步
三、拓展:西皮、二黄
1、介绍相关知识
“西皮”和“二黄”本是京剧中两种不同的声腔。“西皮”唱腔的京胡定弦为“6—3”;“二黄”唱腔的京胡定弦为“5—2”弦。“西皮腔”脱胎于梆子腔,其旋律高亢激昂,具有明显的北方特点。“二黄腔”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说起源于江西的宜黄腔;一说源于徽调。都是南方剧种,所以其南方音乐特色较为突出。
2、欣赏二黄慢板的代表性片断,与西皮流水做对比。
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听:《前门情思大碗茶》
2、唱:《甘洒热血写春秋》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有关京剧的常识,能分辨京剧人物的行当,说出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
2、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甘洒热血写春秋》,较好的唱出一字多音的拖腔,尽量唱出韵味。
3、能分辨现代京剧与传统京剧的异同,了解京剧的发展与革新。
教学重点
了解京剧不同于其他剧种的特点,如语言特色、伴奏乐器、旋律特点。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来了解古老的京剧,增强兴趣。
教学难点 现代京剧与传统京剧的异同
教具准备 钢琴、cd
教学过程
师生问好!
一、简单反馈—复习导入
播放以下京剧片断,小组抢答问题:你能说出戏中人物的行当吗?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杨门女将》《淮河营》《红娘》《白蛇传》《赤桑镇》《武家坡》《智斗》
二、听赏讨论—听赏分辨
1、听《智斗》
简介人物身份后听赏
他们之间的关系?这三个人物在剧中的性格形象分别有什么特点?
这三个人物的行当?(旦角、老生、花脸)你是怎样分辨的?(旦角:明亮、婉转;老生:苍劲、挺拔、近于真声;花脸:浑厚、高亢、洪亮)
体会和传统的京剧相比有哪些不同?给你带来什么不同的感受?(化妆、念白更生活化)
过渡:现代京剧没有了五彩的服饰、特点鲜明的脸谱,对白也不再上韵,更贴近人们的生活下面咱们再来听一听现代京剧《智去威虎山》中的唱段《甘洒热血写春秋》
三、新歌教学
听赏全曲
提问:这是什么行当的唱段?最后的笑声你能来模仿一下吗?
老师范唱
用听唱法学唱歌曲表演《甘洒热血写春秋》片段
谁来扮演孤胆英雄杨子荣?请他尝试用京剧的唱腔、架势来表演,其余同学帮衬着点,为他念锣鼓经。
四、欣赏《前门情思大碗茶》
师:让我们再来欣赏一首广为流传的京味歌曲,曾有多位歌唱家用民族、通俗等不同的演唱方式演绎过,已经成为海内外中国人怀家乡、念故乡、爱家园的一首著名歌曲。[ 音画结合
边听边欣赏北京的景观(前门、北海、玻璃厂、豆汁、窝头、大碗茶等景观)
跟录音轻声哼唱,体会歌曲的韵味。
小结下课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听:《京剧锣鼓》
2、唱:《梨园英秀》
动:歌表演:《梨园英秀》
拓展:京剧脸谱欣赏
教学目标
1、乐于模仿戏曲中一些简单的身段、动作,并与同学合作表演“急急风”中“走圆场”,增强与他人合作和协调的能力,感受京剧的独特表现力。
2、能熟练有感情的演唱《梨园英秀》,体会剧中融合的锣鼓经、数板、西皮音调等诸多戏曲元素。
教学重点 唱好融合了京剧元素的儿童歌曲《梨园英秀》
教学难点 了解锣鼓在京剧中的重要地位,并能跟着音乐演一演。
教具准备 钢琴、cd
教学过程
师生问好!
一、听:《京剧锣鼓》
1、看京剧的录象
2、了解京剧锣鼓的作用
锣鼓在京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唱、念、做、打都离不开它。它的特点是音响强烈,节奏鲜明;作用是加强节奏,营造气氛。京剧锣鼓有许多锣鼓点子,叫做“锣鼓经”。“锣鼓经”主要分为开唱锣鼓和身段锣鼓。开唱锣鼓是唱腔前打的锣鼓,作为先导引出唱腔。身段锣鼓是配合表演武打的锣鼓。下面请同学们听《京剧锣鼓》(急急风),说说它属于哪一种锣鼓经?
3、听赏《京剧锣鼓》
生:开唱锣鼓
4、念一念、奏一奏
5、跟着(急急风)学走圆场
二、唱:《梨园英秀》
师:让我们再来欣赏一组少儿京剧表演
1、欣赏7岁小票友刘小园的京剧表演
2、初听歌曲,找出曲中京剧的特点?(锣鼓经、西皮风格旋律、数板等)
3、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4、分组演唱歌曲
(一组念锣鼓经、一组数板、一组演唱)
5、歌表演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锣鼓经”、“ 数板”、“走圆场”进行表演。
三、拓展:京剧脸谱欣赏
1、搜集脸谱:课前搜集京剧脸谱(如“邮票上”、“舞台上”、“烟盒上”、“电话卡上”)
2、说唱脸谱:欣赏《说唱脸谱》的歌曲,师介绍脸谱的由来和相关知识,了解颜色与人物性格、品质、命运之间的关系。
3、画脸谱: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人物画一画京剧脸谱。
小结下课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2、动:露一手:京剧身段表演
3、奏:京调
教学目标
1、了解戏歌的特点和知道戏歌的概念。
2、通过模仿、表演京剧中常见的身段,学生能对京剧艺术有更深的体验与认识。
3、通过演奏竖笛曲《京调》,体会西皮流水的曲调特点,巩固连音与非连音奏法和十六分音符连奏。
教学重点 了解戏歌及京剧身段表演
教学难点 竖笛的吹奏
教具准备 钢琴、cd
教学过程
师生问好!、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师:《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大家十分熟悉的歌曲,今天我们再来听一听另一版本的京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猜一猜它是由什么戏曲的曲调演变而来的?(京剧)
2、简介戏歌的知识
戏歌是一种新型的歌曲表现形式,也就是创作者借用或化用戏曲音乐作为素材创作而成的歌曲。戏歌既具有浓郁的地方戏曲韵味,又不失时代流行特色,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3、跟着音乐轻轻哼唱
4、模仿戏曲中人物的动作进行表演。
二、动:露一手:京剧身段表演
1、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京剧身段表演的资料。
2、选择几段有代表性又有趣味性的经典剧目实况给学生欣赏。
3、学生按照自己的喜好来选择模仿。
三、奏:京调
1、听磁带中的演奏,生说情绪?(喜悦、激动地)
2、解决难点:十六分音符、后半拍起的节奏、旋律与过门的结合 师范奏,生学
3、吹笛的坐姿和角度
4、连音与非连音的演奏
5、气息的控制(呼气更加集中、细腻)
6、音量的控制(适当、吹得优美动听)
小结下课
第四单元——碧野金山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唱:《我的家在日喀则》
2、听:《在那东山顶上》
3、动:歌表演《我的家在日喀则》
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歌曲《在那东山顶上》,让学生感受藏族音乐深长悠远的特点。
(二)通过学唱歌曲,学生能够准确演唱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
(三)学生能够了解一些藏族踢踏舞的特点和基本知识,随音乐运用藏族基本舞步表现歌曲的风格特点
教学重点:
学生了解、感受、体验藏族民歌与舞蹈的特点和基本知识,从而能够进一步热爱中华民族艺术。
教学难点:
长音的对比欣赏,增强感受;并且能用富有藏族韵味的声音进行歌唱
教学过程:
播放音乐《走进西藏》学生进教室入座。
1、了解西藏的名胜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神秘的地方,闭上眼睛,老师数一、二、三再睁开。(师点击课件展现西藏风光图片)
师:同学们,《青藏高原》是著名作曲家张千一的代表作,近年来他又创作了《青藏高原》的姐妹篇《在那东山顶上》,我们也来欣赏一下。
生初听歌曲。
师简介歌曲:这首好听的歌曲由谭晶演唱,歌词取自六世**喇嘛苍央加措的一首情诗。歌曲具有民谣特点,在西藏很流行,当地的孩子们都喜欢哼唱。我们也来学唱几句。
师教学生哼唱歌曲前几句。
生复听歌曲,并跟着唱一唱。
师:同学们,西藏还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它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西藏这片辽阔的土地上,那就是日喀则。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首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在学歌曲之前请同学们先来欣赏一下,要求边听边想:
3、学唱歌曲
(1)第一遍放录音范唱
1)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这首歌曲的演唱顺序怎样的?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点击课件)它的情绪是欢快、喜悦、自豪的„„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同学们的表情告诉我,你们非常喜欢这首歌,下面我们带着这种喜悦的心情一起来学唱这首歌,好吗?
(2)学唱歌谱
a、教师弹奏全曲,学生用“lu”哼唱(提醒声音竖起来)
b、分乐句跟老师唱谱,注意二四拍的强弱规律
c、重点学习10——13小节,引导学生体验站在高处放声高歌的感觉。
师一句句教唱,着重教七拍长音。用手势来表示七拍及下滑音。
(用游戏比赛来解决难点)
师评:同学们唱的都很好,如果长音再唱的连贯、流畅些就更好了!
(3)第二遍放伴奏音乐,学生跟唱。
4、进一步感受歌曲
师播放影片《我的家在日喀则》,让学生再次聆听感受歌曲。
师:同学们听得很仔细。在藏族,歌手常用一种特殊的方法来唱延长音,很有韵味。因为藏民族特有的自然环境,练就了藏族歌手们纯净而自然的嗓音条件,尤其那韵味十足的长音一下就把我们带进了西藏的雪域高原。我们把《我的家在日喀则》中的长音再来试试效果?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听:《牧歌》
唱:《放牦牛的小卓玛》
教学目标:
1、通过《牧歌》的欣赏,使他们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意境美,使《牧歌》的旋律永远流淌在学生的心中。
2、充分了解内蒙民歌悠扬宽广的旋律特点,感受无伴奏合唱的人声美与丰富的和声效果。
3、能用活泼、欢乐地情绪演唱歌曲《放牦牛的小卓玛》,把握藏族歌曲的特点。
教学重点:体验蒙古族民歌的风格,把握藏族歌曲的特点。
教学难点:唱好歌曲中的装饰音和衬词
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欣赏《牧歌》
1、师:我国有多少个民族?(56个)你们知道哪些民族?(学生自由说。
2、师: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歌曲,老师请你们来听听这是什么民族?
歌曲《天堂》
3、师:有谁能介绍一下这个民族?
4、师:同学们都说的很好,可眼见为实,还是让我们去看看吧„„
(视屏)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5、师:感觉怎么样?(学生自由说)
6、师:蒙古族真美,不禁让我想起一首歌(老师唱原民歌,并出示歌谱和歌词)
7、师:你们听过这首歌吗?想说点什么吗?
(曲调悠长、速度慢、抒情、宽广的旋律)
8、师:一起跟着老师轻轻地哼唱一下歌曲的旋律吧!(用M唱)
9、师:我们再来念念歌词怎么样?
10、比较两句
师:咦,你们有没有发现歌词与旋律高低之间有着什么关系啊?
师:对啊,同学们非常聪明,这两句的歌词与旋律是相互对应的,第一句:蓝天白云音很高,第二句:绿草羊群音也随着歌词变得比较低平。上句:蓝天白云——音高
下句:绿草羊群——音平
11、师:内蒙民歌大体可分为长调和短调两种,这首《牧歌》曲调悠扬,连绵起伏,节奏舒展,气势宽广,是一首典型的长调。
12、师:就让我们一起轻轻地唱唱歌曲吧!
13、欣赏《牧歌》
a、师:请你闭上眼睛听,现在又想告诉我什么?(欣赏无伴奏合唱的《牧歌》)
师:这种只用人声歌唱而不用乐器伴奏的声乐演唱形式,就叫无伴奏合唱。那你们能听出哪几个声部呀?(视屏)
师:大型的合唱歌曲一般都是四个声部组成的——女高、女低、男高、男低
师引导生说:这四个声部的旋律就像蒙古族的景色,女高音就像(天空的云),女低音就像(广阔的天空),男高音就像(洁白的羊群),男低音就像(无边无际的大草原)。
b、师:你们更喜欢哪一首《牧歌》呢?为什么?
(更能显出草原的宽广、音色空旷优美)
c、师:咦!你们有没有发现这首歌曲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
(引子和尾声)引子意境宽广、辽阔,音乐慢慢地响起来就好象从远景拉到了近景。尾声慢慢弱下来,而且有一种没有结束的感觉,给人无尽的遐想。
d、师:通过歌曲的欣赏,你们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民族?
(幸福、自由的民族)
师:那你喜欢这个民族吗?让我们一起再次来感受一下这种美丽宽广、幸福自由的感觉。(复听歌曲)
e、师:歌曲的意境真美啊,老师也特别喜欢这首歌,还特地去收集了有关这首《牧歌》的舞蹈请大家欣赏。
师:你们还想说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师小结:动听的音乐加上优美的舞姿,使《牧歌》更加光彩照人。
二、演唱歌曲——《放牦牛的小卓玛》
师:同学们,放牧不仅是草原地区主要的生产活动,也是高原地区的主要生产活动。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近青藏高原放牧的小朋友。
1、生初听歌曲。
2、师:从歌曲中,大家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情绪?
生议一议。
3、师:这首歌曲中哪些地方让歌曲具有典型的藏族风格,我们听第二遍感受一下。
生复听歌曲并议一议。
4、师小结:装饰音的独特用法加上特有的衬词使这首歌曲具有典型的藏族风格。同学们,你学过或听过的藏族歌曲,哪些也使用了类似的衬词和装饰音?
生议一议。
5、师小结:同学们,藏族歌曲的最大特点恰恰是这些特有的衬词和装饰音。下面就让我们来学唱歌曲《放牦牛的小卓玛》。
6、出示乐谱,学唱歌曲。
a、用“LU”发音,跟琴模唱旋律
b、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了解“卓玛”是藏语美丽的意思,藏族人常把小女孩叫做“卓玛”。
c、跟范唱默唱自学,说说难点。
d、师带生逐一解决难点。
e、生完整跟琴唱。f、男生唱,女生伴舞。(用上节课学过的藏族舞蹈动作。)
三、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感受了蒙古族和藏族不同风格但都以放牧为主题的歌曲,这类歌曲还有很多,同学们课后可以收集一些并相互交流。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唱:《小巴郎,童年的太阳》
听:《美丽的哈纳斯湖》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交响音画《美丽的哈纳斯湖》及新疆歌舞,了解维吾尔族音乐风格特点。
2、学生能够情绪饱满地、准确地演唱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阳》,并能用新疆手鼓的典型节奏为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阳》伴奏。
3、对交响音画这种器乐类型有初步的了解,对欣赏交响音乐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能够情绪饱满地、准确地演唱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阳》,并体会到新疆音乐独有的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打击乐器、课堂乐器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律动
1、学生在维吾尔族民歌《娃哈哈》的歌曲声中,跟教师一起跳新疆舞蹈。
2、师生一起演唱歌曲《娃哈哈》。
3、教师用手鼓为学生的演唱伴奏。将学生分为三组,一组演唱歌曲,一组跳舞,一组拍手。
三、欣赏与感受
1、欣赏交响音画——《美丽的哈纳斯湖》
(1)边听小提琴独奏曲《新疆之春》边欣赏展现新疆风土人情的图片。
(2)聆听《美丽的哈纳斯湖》的乐段及主题。
(3)接着播放《美丽的哈纳斯湖》,学生静静地聆听,然后交流自己所感受到的音乐情景,教师点评并小结。
(4)请同学再次完整地欣赏乐曲,同时教师播放哈纳斯湖风光图片。
(5)教师结合乐曲实例介绍交响音画。
2、演唱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阳》
(1)学生欣赏乐曲,并随着歌曲拍手或做简单的动作。
(2)简介歌曲,说说歌词的内容。“小巴郎”在维吾尔族语中指儿童,“亚克西”的意思是好样的,有表扬、夸奖的意思。
(3)出示《小巴郎,童年的太阳》乐谱,学唱歌曲。
(4)学生再次聆听歌曲范唱,并找一找相同或相似的乐句,用相同颜色的彩笔在乐谱上画出来。再学唱歌曲。
(5)分组通过歌唱、律动、打击乐器伴奏等形式表现《小巴郎,童年的太阳》。
3、观看舞蹈《天山欢歌》
(1)介绍新疆歌舞:新疆各民族的舞蹈是中华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程流传至今,传播的媒介就是最具有生命力、最具情感的肢体语言。在新疆,你可以通过一个人的歌声、舞姿去判断他的民族,判断他所生活的地域。新疆歌舞品种多样,个性鲜明,千百年来在族群中自然传承,经历了时代的变迁,经历了风吹雨打,但它依然在民间顽强地生存着。[(2)请学生观看新疆歌舞代表作《天山欢歌》。
4、欣赏歌曲《最美的还是我们新疆》
由教师演唱歌曲《最美的还是我们新疆》,请几位学生为教师伴舞,其他的学生围成圆圈拍手,感受新疆歌舞热情奔放的特点。
四、教师总结
新疆是祖国的一块宝地,各少数民族的歌舞都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具有宝贵的文化价值。相信通过这节课,各位同学已经对新疆民族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你们继续关注新疆,关注民族音乐。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听:《森吉德玛》《孩子们的舞蹈》
动:我的评述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管弦乐曲《森吉德玛》,钢琴独奏曲《孩子们的舞蹈》,让学生感受乐曲的风格特点。
2、能听辨不同的主题,并能用蒙古族舞蹈动作来表现乐曲。
教学重点:听辨主题,感受乐曲风格特点。
教学重点:听辨主题,感受乐曲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蒙古族舞蹈动作表现不同主题。
教具准备:钢琴、磁带
教学过程
学生在蒙古族民歌《森吉德玛》的音乐声中走进教室。
一、《森吉德玛》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曲是蒙古族民歌《森吉德玛》,森吉德玛是一位蒙古族少女的名字。我国著名作曲家贺绿汀先生根据这首民歌改编了一首具有民族风格的器乐作品,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管弦乐曲《森吉德玛》。
1、生初听乐曲,感受乐曲情绪、速度等方面的变化,试着给乐曲分段。
2、生议一议并完成书上的表格
3、师小结:
乐曲体现了蒙古族人民淳朴憨厚的性格,写出了他们迎接解放时的欢欣心情。
第一段以缓慢和安静的旋律描绘出辽阔草原和无边沙漠的大自然景象,表现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第二段的主题仍然采用第一段主题的素材,但加快了速度,使原来那段缓慢幽静的音乐,顷刻之间转为欢快热烈的载歌载舞的音流,表达了蒙古族人民欢庆解放的喜悦心情。
4、出示主题旋律并视唱
5、学生学习一个简单的蒙古族舞蹈动作,师生边唱边舞。
6、师弹奏书上另一旋律片段,生听
7、复听乐曲,要求
①听辨刚才老师弹奏的旋律在哪部分出现,举手示意;
②在听到主题旋律时加上蒙古族舞蹈动作。
8、再听乐曲
学生分成二组,随着第一部分的音乐,分别在强拍上吹奏re和la。
二、《孩子们的舞蹈》
师:接下来我们还要欣赏一首钢琴独奏《孩子们的舞蹈》。
1、生初听感受乐曲的风格特点。
2、师简介乐曲:1952年,作曲家桑桐以内蒙地区民歌为主题,写了《内蒙古民歌主题小曲七首》。《孩子们的舞蹈》是其中的一首,生动地描绘了草原儿童天真、活泼的形象,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
3、熟悉两个主题,师弹奏生轻哼。[
4、复听乐曲,听到不同主题用手势示意。
5、学习简单的集体舞动作。
师讲解两个主题不同的动作,生练一练。
6、再听乐曲,边听边跳集体舞。
三、小结下课
第五单元 欢腾的边寨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听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唱 《弹月琴的小姑娘》
露一手:唱一唱,跳一跳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了解西南地区有趣的民族乐器。
2、学唱《弹月琴的小姑娘》掌握变换拍子与顿音、休止符、延长音和倚音等知识点,并能用歌声表达乐曲情感。
教学重点: 学唱《弹月琴的小姑娘》
教学难点: 准确掌握顿音、休止符、延长音和倚音的唱法。
教学准备: 图、钢琴、竖笛
教学过程
一、介绍西南地区的部分民族乐器
出示图片、介绍木叶
木叶即树叶、天然乐器在西南很多少数民族中广泛流传,木叶的历史悠久,也经常在音乐会上演奏,并为电影配乐,可吹出近三个八度的音域,在白族,傣族木叶还用于白剧,傣剧中,木叶的音色和小锁呐相似,近似人声,清脆明亮,具有山乡风味。可独奏,合奏或为歌舞伴奏,表现力丰富。
2、欣赏木叶独奏《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边听边观看优美的云南风光。
谈谈在我们身边,除了木叶以外,还有哪些材料可以发出悦耳的音乐声。
3、拓展
谈谈西南地区还有哪些乐器:月琴、芦笙、巴乌、葫芦丝、口弦,分别听听这些乐器发出的音色。
二、学唱《弹月琴的小姑娘》
1、听范唱,说说歌曲节奏有什么特点。(交换拍子)
2、再听歌曲,注意交换拍子的乐句。(熟悉乐曲旋律)
3、找出乐谱中出现了哪些装饰音,并练习。
顿音:短促有力
倚音:要唱得自然,圆润
4、模唱主歌部分的旋律,注重延长音的唱法。
5、副歌部分分声部练习,可用竖笛辅助教学。
A、分声部用竖笛吹奏旋律
B、填词唱,注意“歌”“唱”一字两音的唱法。
C、双声部合作,可先用“LV”代替,再填词唱。
6、整曲练习,注意乐曲的情绪。
三、。露一手:唱一唱,跳一跳
1、观看一亮种少数民族的舞蹈片断。
2、学跳一两个简单的动作。
3、以小组为单位,围成圈,跟音乐边唱边跳。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听 《瑶族舞曲》
奏 《瑶族舞曲》
教学目标:
1、熟悉《瑶族舞曲》的主旋律,能通过参与打击乐演奏,感受乐曲中不同主题的情绪差别。
2、能用竖笛吹奏《瑶族舞曲》。
教学重点: 学唱《弹月琴的小姑娘》
教学难点: 准确掌握顿音、休止符、延长音和倚音的唱法。
教学准备: 打击乐器、钢琴、竖笛
教学过程
一 节奏游戏
采用师生合作、手脚并用的方式做节奏练习。
A : 2/4 × 0 | × 0 |[ 2/4 0 × ×| 0 × ×|
B: 2/4 × - | × - |
2/4 0× 0× | 0× ×0 |
练习时,老师可以哼唱两个主题的主旋律。
加入打击乐器伴奏。如圆舞板、铃鼓等
二、欣赏《瑶族舞曲》
初听《瑶族舞曲》感受不同主题的情绪差别。
交流所搜集的有关瑶族的文化,由老师总结补充。
教师介绍乐曲的作者及创作背景,以便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
分段欣赏
前八小节:模仿长鼓节奏。
第一主题:用节奏游戏中的打击乐练习为其伴奏。
第二主题:感受乐曲活泼的情绪,并交流根据音乐所联想到的画面。
另外还要感受民族管弦乐的特点,听听有哪些乐器参与演奏。(高胡、笙、笛„„)
整曲欣赏
要求学生轻声哼唱主题一与主题二,再次感受乐曲情绪变化。
竖笛练习
跟钢琴模唱旋律,熟悉乐谱。(注意“附点”与“后十六”节奏。)
学生自练前8小节,“SI”可用替换指法。
师生接龙学习9-12小节。如:556 16
交换角色练习。注意:后十六节奏可用“双吐”演奏。
作业:最后十二小节。
四、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听 《北京喜讯到边寨》
唱 《快乐的泼水节》
采集与分享 : 傣家的泼水节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了解长号、小号、双簧管、小提琴等乐器的音色。
2、交流所了解的傣家泼水节的文化,通过学习《快乐的泼水节》,增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了解与兴趣。
教学重点: 学唱《快乐的泼水节》
教学难点: 仔细聆听节奏,准确进入歌曲演唱。
通过歌声表达泼水节喜庆的场面。
教学准备: 了解泼水节相关知识,钢琴 电子琴 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
1、用电子琴弹奏乐曲的几个主题,请学生听辨音色,为整曲欣赏做准备。
引子 : 长号
主题一: 黑管领奏
主题二: 弦乐
主题三: 小号
2、初听乐曲,根据乐曲情绪为乐曲分段。
3、分段欣赏,并说出所听到的乐器名称。
4、再次感受歌曲情绪,加入打击乐自由伴奏,听完后为乐曲创编题目。
5、教师总结并揭题介绍作者与创作背景。
二、学唱《快乐的泼水节》
1、分享所了解的有关泼水节的知识
2、教师讲述关于泼水节的传说
3、学习歌曲
A听范唱,感受歌曲的速度与情绪
B再听范唱,边听边用手划旋律线。
C跟钢琴模唱,特别注意一字多音的后十六分音符的唱法
D聆听老师用钢琴弹奏前奏,练习如何准确进入。
E整曲连唱,可适当加入动作表演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唱 《在一起》
听 《熊猫的摇篮》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在一起》,掌握后十六分音符、切分音等知识点,并能用歌声表达乐曲情感。[
2、了解彝族部分文化。
教学重点: 学唱《在一起》
教学难点: 准确掌握后十六分音符、切分音的唱法。并能用和谐均衡的声音演唱双声部教学准备: 钢琴 图
教学过程
介绍彝族文化
包括彝族服饰、分布情况、人口、语言等等
学习彝族民歌《在一起》
听范唱
听范唱,模仿歌曲中“在一起”的部分。
师生合作接口唱如:师“星星和月亮”生“在一起”,并交换
“永远和党在一起”一句节奏较难,应单独练习
双声部练习
四度双音练习,即把二声部的地方分解成慢速的练声曲。如:
DO RE DO LA DO MI RE MI
SO LA SO MI SO DO LA DO
分声部视唱乐谱,加入歌词联系
填词唱
整曲练习,注意唱准装饰音,并表现歌曲抒情优美的情绪。
欣赏《熊猫的摇篮》
边看歌词边听歌曲
学生谈谈对熊猫的了解。
观看西南地区其他动物的图画,并进行讨论我们可以为它们做些什么。
第六单元 荡漾的深情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听《黄水谣》《又唱浏阳河》
唱《浏阳河》
教学目标:
能用亲切、欢快地声音演唱歌曲,表达对毛主席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通过欣赏,能区分作品在演唱形式、音乐情绪、整体风格、历史背景等方面的不同,从而把握住作品的情感和表现意义。
对《黄河大合唱》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重点、难点:
音乐情绪的感受及表现。
歌曲教学中的一字多音及歌曲地方风味的把握。
教学过程:
提问导入
师:请同学们看这个现场画面,到底是怎样的音乐才会让观众如此激动呢?
(播放《黄河大合唱》现场演出时观众鼓掌的场面)
生:气势磅礴的音乐,很感人的音乐,很令人鼓舞的音乐„„
(简介冼星海与《黄河大合唱》)
听赏《黄水谣》
第一部分:听第一段音乐,感受旋律的起伏
站在黄河边,你感受到了什么?
第二部分:听音乐,感受旋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朗诵歌词,体会意境。
第三部分:与第一部分音乐相比较。
同一旋律不同的歌词,表达不同的情感,应该怎样来处理。
总结:旋律的变化
情感的变化
曲式结构
完整欣赏,跟着音乐哼唱歌曲。
学唱《浏阳河》
师: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她哺育了我们中华儿女在这块热土上繁衍生息,她所受的苦难,激起了我们保家卫国的士气,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毛主席的号召下,我们全中国人民发出了抗争的怒吼。打败日本侵略军,解放全国老百姓,让我们来听听浏阳河畔的人民是怎样唱的吧!
欣赏《浏阳河》
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来表达赞美之情?
再次欣赏,找出一自多音的乐句。
跟琴分句模唱,注意咬字吐字。
分析歌词的特点(对答式)
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来表现歌曲(齐唱、对唱、领唱)欣赏《又唱浏阳河》
师:随着时代的变迁,浏阳河的人民不断地开拓,她们凭着自己坚定不移的意志和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开创了又一片崭新的天地。让我们再来听一听宋祖英演唱的《又唱浏阳河》。
欣赏全曲。
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独唱、伴唱)
比较《浏阳河》和《又唱浏阳河》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再次欣赏。
总结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唱《大海啊,故乡》
听《献给鼓浪屿》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能感受到乐曲所描绘的不同意境,能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
能用优美、质朴的声音唱出对大海、家乡、母亲的深挚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音乐的变化,调整演唱的力度及情绪。
用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表现歌曲。
教学过程:
提问导入
师:(欣赏图片)站在如此美丽的画面之前,同学们你们能感受到什么?
生:清新的空气,咸咸的海风,一望无际的大海,心情舒畅„„
师:美丽的大海总给人带来舒畅、自由、轻松„„的感觉,生活在海边的人们以打渔为生,他们的生活总是那么惬意。请同学们欣赏这一段音乐,听完之后告诉伙伴们你的感受?
二、听赏
(播放《献给鼓浪屿》第一乐章)
师:海浪拍打着岩石,发出隆隆的轰响,岛上的人们沐浴着晨曦,唱着动听的渔歌,快乐地在这鸟语花香的地方开始辛勤地工作。在他们心中有对未来美好地憧憬,更有着坚定不移的信心,他们能把自己的家园打扮地更美。
请同学们欣赏接下来这段音乐,再看这两幅图,哪一幅才是岛上人们现在的心情呢?
(听赏第二乐章,出示两幅色彩情绪不同的两幅画。)
生:略
师:旋律优美、婉转,在跌宕起伏中让人回想起以往的岁月。经历着一次次的挫折,体验着一次次的成功,饱含着激动的泪花,如今的幸福生活,是多么地 来之不易啊!所以他们更加珍惜着幸福的时光,怀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他们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为着灿烂的明天继续努力,给我们呈现出了一幅欣欣向荣的景象。
随音乐朗诵歌词
优美的海景使人陶醉,清新的海风使人舒畅,让我们怀着这美好的感觉一起来念这首小诗吧!(朗诵歌词)
哼唱旋律
用海风的声音来哼唱旋律。
找出重点乐句
在什么地方海风大了?海浪高了?
学唱歌曲
重复乐句在情感上的作用。(心情激动,内心的呼唤„„)
演唱时应该如何表现?(更深情,力度更大一些„„)
学生演唱(齐唱、分组唱、领唱与齐唱)
听唱前半部分
完整表现歌曲
齐唱(深情地)
女生领唱+齐唱
总结下课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听《多瑙河之波》
《沃尔塔瓦河》
教学目标:
通过音乐各要素的分析,体会乐曲的情感,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 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作品的情感,传递对音乐的理解。
了解这两条河流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区分这两首乐曲的音乐特点。
表现乐曲的不同情绪。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听音乐《蓝色多瑙河》(闭眼欣赏)
二、听赏
1.听赏第一圆舞曲
美丽的多瑙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谈感受)
师总结:第一主题是小调,旋律徐缓而委婉,如同缓缓流淌的河水,请我们班的女同学一起随老师来表现一下吧!
(女生随琴声哼唱第一主题旋律)
2.师:美丽的多瑙河不断向前流淌,现在她到哪里了?(听赏第二圆舞曲)
不管前面的道路多么坎坷,都无所谓惧;不管前面的道路多么艰辛,都奋勇前进。这是快乐者的歌唱,这是勇敢者的舞蹈。让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这种快乐吧!
(随主题音乐用手模仿浪花飞溅的场面。)
师:历经一番艰辛与困苦,多瑙河更显得宽广、稳重。此时的她正在思考着 怎样的问题呢?
(听第三圆舞曲,学生交流、总结、发言)
师:只有不断努力奋斗,才会有梦想实现的那一天,正是有着这一份坚韧和勇敢,才会有今天呈现在世人面前的这条美丽的河流。今天的人们离不开她,因为她给我们带来了生命与富饶。今天的人们更要热爱她,因为她是我们生命的延续,是万物的滋养。今天,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方式来赞美她呢?
(听第四圆舞曲,小组讨论用怎样的方式来表现。)
师总:从涓涓细流,到波涛澎湃,从一位端庄秀丽的少女成长为一位伟大的母亲,在此过程中,历经了多少的磨难。今天的多瑙河如此的美丽,如此的富饶,是她不断努力地结果,这也正是我们大家要向她所学习的。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下吧。(听结尾)
三、听赏《沃尔塔瓦河》
美丽的多瑙河给人印象深刻,相信接下来的这位人物大家一定会更加佩服他。
介绍曲作者斯美塔那。(画像)简短介绍他晚年耳聋后创作音乐《沃尔塔瓦河》的故事。
完整欣赏。提问:作者描绘了怎样的河流?(清泉汇成大海)(细流变成大海)
结合管弦乐器的图片,让学生猜想适合表现清泉与大河可用怎样的乐器,如何表现?
复听第一部分,主题乐思。
模仿长笛、小提琴的演奏。用声势动作表现主题。
随着乐曲的变化,用动作或集体表演等形式表现乐曲。
尾声主题的再现,随主题音乐朗诵歌词。
四、总结下课。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唱《划船歌》
2.复习本单元的歌曲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能体会歌曲的意境美,能表达歌曲的情绪。
2、用自然、亲切地声音表现歌曲。
3、利用打击乐器为歌曲简单的伴奏。
教学重点难点:
1、学唱《划船歌》。
2、歌曲中节奏的变化,与情感变化的联系。教学过程:
一、情趣导入
1、听赏音乐,同学们,感觉一下,你们现在坐在什么上面?(听歌曲伴奏音乐,随老师的手势上下起伏)
2、小船摇啊摇,载着我们去向何方?
欣赏印度尼西亚的地里风光(简介人文背景)
二、欣赏
印尼的船工们热爱自己的生活,听,一边劳动的他们还愉快地吟唱着动听的歌。
(欣赏歌曲范唱),学生随音乐律动。
再次欣赏并提问:美丽的小船要带我们去往何方?船工们心里又在想着什么?
(理解歌词含义)
3、让我们坐上小般一起出发吧!随着琴声哼唱旋律(lu),用手划旋律线。
4、哪一乐句给你的感觉最特别?(从旋律线,音乐节奏等分析)
难点解决:滑翔机的感觉,一飞冲天,在空中展翅飞翔。
上下起伏,好似荡漾在水波
加入歌词,注意力度的变化。船工用力撑船
小船在水面上摇动
5、完整再现歌曲
齐唱,用沙球、碰铃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一半演唱,一半伴奏)
三、复习
让我们乘着小船到各地去游览一下吧!
(部分同学扮演河流,部分同学扮演船工)
《沃尔塔瓦河》听赏主题片断,现在我们到哪里了?
《多瑙河之波》听常第一圆舞曲主题,随律动变化。
《大海啊,故乡》 女生领唱
《浏阳河》 齐唱
四、总结下课
第三篇:2015苏少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苏少版(2015)
五年级(下)册
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 童声中国娃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欢快自豪的情绪来演唱歌曲,并初步掌握蒙古族歌曲的演唱风。
2、通过创设轻松活泼的情境,并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在听,唱,演等情感体验中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
3、通过歌唱让学生从中感受大草原的美好和对自己家乡“松原”、对生活的无比热爱。教学重难点:
1、运用创新手段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之中,并积极完成学习任务。
2、通过对歌曲的理解自然表现出歌曲的情绪和风格。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师:又来到了我们共同唱歌跳舞的欢乐时光!首先让我们跳起来,动起来,一起放松心情好吗?师生共同表演舞蹈《青春舞曲》。2.采访客人: 1)今天教室里来了很多客人,请同学们问一下他们都是什么民族的? 2)介绍教师的民族:满族
3.欣赏FLASH影片《家乡》。(藏族歌曲)
二、实践体验、学唱歌曲:
1、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民族也蕴育了各具风格特色的民族歌曲。下面让我们共同来倾听一首歌曲,想一想它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它和哪首歌曲很相像?并在图片中选择出这个民族的服装。初听歌曲。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蒙古族歌曲《草原赞歌》。(课件1:无画面)
3、再次感受,当你闭上眼睛倾听,会有什么样的感受?脑海中会浮现什么画面?
4、让我们来一同欣赏草原的美景,再次欣赏歌曲(课件2:声像俱全)
5、看到美丽的景色,老师都忍不住想唱歌了,你们欢迎吗?教师范唱。
6、出示图片“美”。提问:你觉得这首歌美在哪里? 1)旋律美??用“嗒”模唱歌曲。2)歌词美 ??有感情读歌词。
3)内在情感美??介绍歌曲背景,并欣赏影片《草原英雄小姐妹》。(课件3)这首歌曲描写了蒙古族少年儿童龙梅和玉荣两姐妹为保护集体羊群与暴风雪搏斗的英雄事迹,也表现出他们对自己家乡的赞美和热爱,更展现了内蒙草原的兴旺发达,日新月异的建设面貌!1 苏少版(2015)
五年级(下)册
音乐教案
7、这样“美”的一首歌,就让我们用美丽的心情,美丽的表情,美丽的声音来演唱一遍好吗?
8、自学
请为歌曲分段,每段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和感情来演唱? 一段、轻快有弹性的声音,似乎看到了一望无际的广阔草原,听到马儿驰骋的哒哒蹄声。
二段、更加自豪的感情。抒发了牧民舒畅愉快的心情,同时也刻画了他们爽朗豪放的性格。
9、分组合作学习
一组用“嗒”伴唱;一组主唱;一组用自制道具伴奏;一组用舞蹈表演。
三、歌曲创新改编,创设舞台展示自我。
1、提问:我们的家乡是哪里?你们热爱自己的家乡吗?那么就让我们做一次“小小作词家”,把这首歌改编成《松原赞歌》
2、学生朗读自编的歌词。
3、随音乐热情的演唱《松原赞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欣赏、律动、演奏等活动。2感受不同地区音乐作品的风格差异。3通过对比体验新中国儿童甜蜜生活的幸福感。教学重难点:
通过演唱、欣赏、律动、演奏等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大家知道这首诗描述的是哪里的风景吗?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草原看一看。
二、欣赏《草原英雄小姐妹》
A请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播放《草原小姐妹》插曲片段。
问:这段音乐熟悉吗?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B介绍主奏乐器:琵琶
C简要介绍龙梅和玉容小姐妹在狂风暴雪中奋勇保护羊群的英雄事迹。D完整欣赏
苏少版(2015)
五年级(下)册
音乐教案
E重点欣赏第1段
问:除了琵琶,还有什么乐器参与演奏? F介绍协奏曲。
协奏曲是指某件独奏乐器和管弦乐器或民族乐队协同演奏乐曲形式。
三、复习歌曲《草原赞歌》
A小姐妹为什么能奋不顾身、战胜暴风雪,保护羊群?他们的力量从哪里来?(来自对家乡、对草原的爱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下面就来教学基本框架(每个阶段师生活动的设想)
唱他们心中的歌,赞美家乡的《草原赞歌》。
B听范唱,从歌曲中大家感受到了什么?(欢乐的情绪,自豪的感情)C视谱。随琴哼唱两遍歌谱。D接龙唱谱
E用“LU”模唱旋律。F熟悉歌词,演唱歌曲。
四、表演《草原赞歌》 a)学习简单蒙古舞动作。b)师生互动。
五、全课总结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欢快调皮的情绪来演唱歌曲,并初步掌握蒙古族歌曲的演唱风格。
2、通过创设轻松活泼的情境,并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在听,唱,演等情感体验中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教学重难点:
1、运用创新手段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之中,并积极完成学习任务。
2、通过对歌曲的理解自然表现出歌曲的情绪和风格。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新授。
1、首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歌曲,你们听听熟悉吗?如果你觉得熟悉也不需要跟着演唱,安静地听完告诉老师歌曲的歌名和情绪是什么,好吗?
2、同学们都感受的很好,那你们能不能再仔细地体会一下歌曲从哪里开始情绪变得 3 苏少版(2015)
五年级(下)册
音乐教案
更加欢快、激动人心,下面老师来演唱,请你们听到情绪最激动最欢快的部分用手或者脚步来回应我好吗?(出示歌谱,师范唱)。
3、老师发现同学们的感受能力真棒,今天这首歌曲,它确实是整个前半部分是比较平和的欢快活泼,整个后半部分是更加的跃动、高涨,所以老师就用这两种色块把歌曲的情绪简单的划分一下。(出示色块图谱)
4、下面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用简单的舞蹈动作表现一下歌曲的两个色块部分,感受情绪的递进,全体起立跟上我哦。
5、歌唱教学
(1)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歌曲的情绪从欢快到跃动又到激动人心呢,我们一起到歌谱中去找找答案,先来学习第一色块的乐谱,跟着老师四小节模唱一次。(2)我们先试着把第一色块歌词填进去。(师弹一句,生填词一句)
(3)第一色块第一段完整连起来唱(师加入前奏,请学生仔细接准第一个字)(4)学生自己尝试填入第一色块的第二段
(5)同学们的声音真好听,老师也忍不住想加入你们的歌声,下面老师和你们合作,你们演唱第一色块,老师接唱第二色块,你们在心里跟唱。(6)模唱第二色块乐谱。
(7)填词演唱第二色块,有困难再解决。(8)老师演唱第一色块,学生接唱第二色块。(9)完整演唱全曲(慢速)
(10)既然同学们唱的这么好,老师准备加快速度了,完整演唱全曲。(11)跟伴奏演唱。
6、加动作表演唱。
7、变换演唱形式丰富歌曲。
三、总结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体验、了解、感知蒙古族民歌长调与短调的特点。
2、通过欣赏蒙古民歌了解长调和短调,使学生在体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的同时,了解蒙古民歌,喜爱蒙古民歌,热爱民族文化。教学重难点:
1、欣赏、感受蒙古族民歌,激发学生对蒙古族民歌的热爱之情。
2、引导学生感受蒙古民歌的风格特点。了解长调和短调,理解蒙古民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苏少版(2015)
五年级(下)册
音乐教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让学生身临其境。
1、播放马头琴演奏《鸿雁》,由于《鸿雁》是今年最热门的综艺节目《中国好声音》的歌曲,(蒙古族分布于我国北部,它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于传奇色彩的民族,千百年来,内蒙古人民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马背上的民族。)
2、师:让学生说一说心目中的草原是什么样的? 生答
3、你们真是博学多才那,你们用那么美得词语拼凑成一幅幅画面,老师仿佛看到了辽阔草原美丽山岗青青牛羊,白云悠悠彩虹,一群鸿雁飞翔在蓝天上。
有个少年手拿皮鞭站在草原上,看护着牛和羊轻轻哼着草原牧歌。。(背景音乐《鸿雁》)
二、播放歌曲《鸿雁》
1、提问:这首歌曲的节奏 ? 自由的旋律?悠长。
2、师:蒙古人有三宝,你们知道指的是什么吗?
一是辽阔的(草原)二是奔驰的(骏马)三就是这醉人的蒙古长调。
3、我们刚才所听的是哪一宝?-------引出长调民歌的音乐特点。师:起伏的旋律就像一群鸿雁在草原上飞翔。。
鸿雁带去了你们对草原的喜爱,传到了牧羊姑娘的耳朵里,她回应了。。
三、欣赏蒙古族歌曲《草原牧歌》(出示课件)
1、师:同学们在欣赏时,思考这首歌曲旋律、节奏怎样?
师:歌曲的旋律采用了牧歌的素材,给人以辽阔、悠扬、婉转、抒情的印象。
2、复听歌曲——感受情绪
四、竖笛学习
1、练习音阶
2、自己试吹
3、找出难吹的句子
4、解决难点
5、练习
苏少版(2015)
五年级(下)册
音乐教案
第二单元 绿海林涛里
一、单元目标:1.通过欣赏和歌唱,感受春天的美好景象,体验不同音乐体裁所描绘的春景,了解中外不同地域的音乐风格和特点。2.用恰当的情绪,甜美的歌声演唱《银色的桦树林》、《绿色的祖国》等,表达心中对春天的赞美,对祖国的热爱。3.在“我的创造”等音乐活动中,能运用“同头换尾”的技术创编简短的旋律,并根据所学的音乐内容,用自己的音乐方式,以“绿色环保”“赞美春天”“歌唱春天”、“歌唱祖国”等为主题开展采集与创造活动。4.通过一系列对“春”的主题欣赏,强化对旋律的听辨能力,感受各音乐要素在表现“春”的多姿多彩时的变化与作用;在对“轻音乐”和“校园歌曲”等音乐分类的探究活动中表现出积极参与的热情。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唱:《银色的桦树林》2.听:《美丽的喀纳斯湖》3.拓展:班得瑞乐队与轻音乐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美丽的喀纳斯湖》和歌唱《银色的桦树林》,感受春天的美好景象,体验不同音乐体裁所描绘的春景,感受中外不同的音乐表现手法和风格特点。2.能用明朗、愉悦的情绪,纯美的歌声演唱《银色的桦树林》。感受歌曲美的意境。3.通过欣赏班得瑞乐队演奏的作品,了解当代音乐这种音乐体裁的表现方式,拓展音乐文化视野。
教学重点、难点:歌曲结构和旋律的分析。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师:同学们,春天到了,在这个风和日丽、充满花香的季节里,你最想做什么?(踏青、春游)那今天我们就寻着花香,一起去踏青春游,感受扑面而来的春的气息吧!
(二)欣赏《美丽的喀纳斯湖春野》
1.在《美丽的喀纳斯湖》的背景音乐中,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听前设问:听到了什么?仿佛来到了哪里?感觉怎样?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精美的画面。3.出示《美丽的喀纳斯湖》主旋律,分别用“啦、哒、噜”等衬词模唱主旋律。在每一乐句尾,教师指挥部分学生模仿鸟叫“喳喳 喳喳”,进行简单的二声部发声练习。
(三)欣赏想象
1.导入: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用自己的智慧抒发了对“喀纳斯湖”的赞美,诗歌、散文中到处都留有春的足迹。有很多音乐家都喜欢把诗词谱写成曲,让诗意更充分地表达出来。下面就让我们来听一首充满诗意的歌。播放歌曲《美丽的喀纳斯湖》,请学生闭眼欣赏。提问: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感受到春天的什么气息?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七言律诗《美丽的喀纳斯湖》,有表情地齐读。
苏少版(2015)
五年级(下)册
音乐教案
(四)学习歌曲
1.完整地欣赏歌曲,说说歌曲中哪两句完全一样?哪两句比较像?哪一句完全不同?2.根据学生回答,分别用不同色块表现歌曲中的相同与不同的旋律。(点击课件)3.试唱曲谱。4.对于第三句中的“5 #4 5.”,要先听琴声再模唱,教师可以用手势提示,并提醒学生要轻声唱。5.跟琴学唱歌曲。6.完整、熟练地演唱歌曲。7.通过对比演唱,根据学生的回答,为歌曲加入力度记号,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五)拓展1.教师介绍“学堂乐歌”的历史背景和歌曲作者李叔同。2.出示《送别》,边欣赏边跟唱。
(六)教师课堂小结,结束教学。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1.复习《银色的桦树林》,二声部轮唱。2.我的创造(1)3.听《森林狂想曲》
教学目标:1.感受歌曲所描绘的春的“诗情画意”,尝试二声部轮唱,并能完整熟练地演唱。2.在“我的创造”音乐活动中,能运用“同头换尾”的技巧创编简单的旋律。3.通过欣赏歌曲《森林狂想曲》了解其浓郁的地域风格特点,领略祖国的美丽风光。教学重难点:歌曲意境的创设和表现,旋律创编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银色的桦树林》1.用LU轻声哼唱歌曲旋律。2.有感情地齐唱歌曲。3.师:刚刚我们是用齐唱的形式来表现歌曲的,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来表现歌曲呢?请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请一些学生上来表演。4.尝试用二声部轮唱,并完整地演唱歌曲。教师对学生的声音提出一些要求。5.小组合作,用简单的动作表现歌曲内容,提醒学生动作的设计要富有诗的意境。6.分组展示歌表演。
(二)、我的创造1.唱一唱前两个乐句。观察歌曲前两个乐句有什么联系?(两个乐句节奏是相同的。两乐句前段相同,只是结尾稍加变化。)最后得出歌曲创造的一般规律:同头换尾的手法。2.感受两种“尾部”不同的音乐效果。3.学生进行创编。4.作品展示
(三)欣赏《森林狂想曲》
1.师:大家知道著名的国家名胜风景区九寨沟吗?它位于四川省北部,有“人间仙境”的美誉,被列为世界人类自然遗产名录。师:有一首歌曲是这样唱的:“在离开很远的地方,总有一双眼睛在守望,她有着森林绚丽的梦想,她有着大海碧波的光芒。到底是谁的呼唤那样真真切切,到底是谁的心灵那样寻寻觅觅。哦神奇的九寨,人间的天堂。”让我们赶快来欣赏《绿色的祖国》吧。播放歌曲《绿色的祖国》同时欣赏九寨风光。2.欣赏完歌曲,学生谈谈感受。3.再次欣赏。
(四)小结
1.请学生课后收集自己喜欢的表现“春”的音乐作品。2.布置学生自制沙球。
苏少版(2015)
五年级(下)册
音乐教案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1.听:《美丽的喀纳斯湖》《森林狂想曲》2.唱:《银色的桦树林》《绿色的祖国》3.学习舞蹈。
教学目标:1.欣赏《美丽的喀纳斯湖》《森林狂想曲》。2.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表现歌曲。
教学重难点:1.感受两首音乐的形象及风格。教学过程:
(一)欣赏《美丽的喀纳斯湖》《森林狂想曲》
1.聆听《美丽的喀纳斯湖》《森林狂想曲》乐曲开头一段。说说这段音乐给你的感受。2.介绍作者。3.让我们完整地来欣赏乐曲。老师出示图形,请学生在欣赏时,听到音乐段落,选择出相应的图形。并说出你的体会。总结歌曲的结构:A+B+A‘传统的三部曲式结构。4.以“春”为主题,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小组合作,用动作形态表现各具特色的“春之图”。(动作形态是动态和静态的结合,可以表现冰雪融化、春暖花开等不同的动作组合)随音乐律动。
(二)学习歌曲《银色的桦树林》《绿色的祖国》
1.导入用“啦”边跳边哼唱歌曲主歌部分旋律。2.学生模仿,解决切分节奏3.听了歌曲你感受到了什么?4.再次欣赏歌曲,学生跟师一起跳。6.学习歌曲舞蹈7.练习舞蹈8.随着音乐一起跳。
(三)课堂小结
苏少版(2015)
五年级(下)册
音乐教案
第三单元 梨花英秀
单元目标:1.在听、唱、动的活动中走进国粹京剧,了解有关京剧的基本知识,增添对祖国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和民族自豪感。2.能熟练有感情地演唱本单元歌曲、戏曲。能有兴趣地聆听本单元所欣赏的一些戏曲、乐曲。初步体验京剧特有的声腔、节奏特点,并尝试表现出来。3.乐于模仿戏曲中一些简单的身段、动作,并与同学合作表演急急风中走圆场,增强与他人合作和协调的能力,感受京剧的独特表现力。单元重点、难点:1.通过欣赏、学唱与表演,学生能初步感受“京腔京韵”的独特魅力,了解、熟悉、热爱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热情.2.体验京剧、戏歌的特点,并能尝试着表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听《京调》(笛子与乐队)2.动:我的创造:填词演唱西皮流水旋律 3.拓展:西皮、二黄
教学目标:1.初步体验京剧特有的声腔、节奏特点。2.能分辨京剧中“西皮”和“二黄”两种不同的声腔,并能为“西皮流水”填上歌词进行演唱。3.在听、唱、动的活动中走进国粹京剧,了解有关京剧的基本知识,增添对祖国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感受京剧声腔、节奏、旋律的特点,填词演唱“西皮流水” 教具准备:钢琴、cd 教学过程:师生问好!
一、听《京调》(笛子与乐队)1.出示竹笛,听赏竹笛音色,介绍笛子家族2.完整听(笛子与乐队)演奏的《京调》问:音乐的情绪如何?(活泼生动)师:乐曲主要用笛子模仿了京剧的唱腔。3.简单介绍京剧知识4.分段听相同的段落,用手势或颜色的变化表达5.分段听辨不同段落的情绪
二、动:我的创造:填词演唱西皮流水旋律
1.了解“西皮唱腔”和“西皮流水”的特点(“西皮腔”脱胎于梆子腔,其旋律高亢激昂,具有明显的北方特点。)(西皮流水曲调流畅,旋律琅琅伤口)2.听“西皮流水”的旋律3.跟着音乐轻轻哼唱旋律4.填词再跟琴演唱(西皮的旋律特点多轻快、跳跃,指导学生填词时应多为一字一音)5.为乐曲起名6.表演,在“西皮”曲调中走碎步
三、拓展:西皮、二黄
1.介绍相关知识“西皮”和“二黄”本是京剧中两种不同的声腔。“西皮”唱腔的京胡定弦为“6—3”;“二黄”唱腔的京胡定弦为“5—2”弦。“西皮腔”脱胎于梆子腔,其旋律高亢激昂,具有明显的北方特点。“二黄腔”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说起源于江西的宜黄腔;一说源于徽调。都是南方剧种,所以其南方音乐特色较为突出。2.欣赏二黄慢板的代表性片断,与西皮流水做对比。
苏少版(2015)
五年级(下)册
音乐教案
四、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听:《急急风》2.唱:《谁说女子不如男》
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有关京剧的常识,能分辨京剧人物的行当,说出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2.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谁说女子不如男》,较好的唱出一字多音的拖腔,尽量唱出韵味。3.能分辨现代京剧与传统京剧的异同,了解京剧的发展与革新。教学重点:了解京剧不同于其他剧种的特点,如语言特色、伴奏乐器、旋律特点。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来了解古老的京剧,增强兴趣。教学难点:现代京剧与传统京剧的异同 教具准备:钢琴、cd 教学过程:师生问好!
一、简单反馈—复习导入播放以下京剧片断,小组抢答问题:你能说出戏中人物的行当吗?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杨门女将》《淮河营》《红娘》《白蛇传》《赤桑镇》《武家坡》《智斗》
二、听赏讨论—听赏分辨
1.听《急急风》(1)简介人物身份后听赏(2)他们之间的关系?这三个人物在剧中的性格形象分别有什么特点?(3)这三个人物的行当?(旦角、老生、花脸)你是怎样分辨的?(旦角:明亮、婉转;老生:苍劲、挺拔、近于真声;花脸:浑厚、高亢、洪亮)(4)体会和传统的京剧相比有哪些不同?给你带来什么不同的感受?(化妆、念白更生活化)
三、新歌教学
1.听赏全曲2.提问:这是什么行当的唱段?最后的笑声你能来模仿一下吗?3.老师范唱4.用听唱法学唱歌曲5.表演《谁说女子不如男》片段
四、欣赏《前门情思大碗茶》师:让我们再来欣赏一首广为流传的京味歌曲,曾有多位歌唱家用民族、通俗等不同的演唱方式演绎过,已经成为海内外中国人怀家乡、念故乡、爱家园的一首著名歌曲。1.音画结合边听边欣赏北京的景观(前门、北海、玻璃厂、豆汁、窝头、大碗茶等景观)2.跟录音轻声哼唱,体会歌曲的韵味。
四、小结下课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听:《京剧锣鼓》2.唱:《梨园英秀》3.动:歌表演:《梨园英秀》4.拓展:京剧脸谱欣赏
教学目标:1.乐于模仿戏曲中一些简单的身段、动作,并与同学合作表演“急急风”中“走圆场”,增强与他人合作和协调的能力,感受京剧的独特表现力。
2.能熟练有感情的演唱《梨园英秀》,体会剧中融合的锣鼓经、数板、西皮音调等诸多 10 苏少版(2015)
五年级(下)册
音乐教案
戏曲元素。
教学重点:唱好融合了京剧元素的儿童歌曲《梨园英秀》
教学难点:了解锣鼓在京剧中的重要地位,并能跟着音乐演一演。教具准备:钢琴、cd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听:《京剧锣鼓》1.看京剧的录象2.了解京剧锣鼓的作用3.听赏《京剧锣鼓》生:开唱锣鼓4.念一念、奏一奏5.跟着(急急风)学走圆场
二、唱:《梨园英秀》师:让我们再来欣赏一组少儿京剧表演1.欣赏7岁小票友刘小园的京剧表演2.初听歌曲,找出曲中京剧的特点?(锣鼓经、西皮风格旋律、数板等)3.用听唱法学唱歌曲4.分组演唱歌曲(一组念锣鼓经、一组数板、一组演唱)5.歌表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锣鼓经”、“ 数板”、“走圆场”进行表演。
三、拓展:京剧脸谱欣赏
1.搜集脸谱:课前搜集京剧脸谱(如“邮票上”、“舞台上”、“烟盒上”、“电话卡上”)2.说唱脸谱:欣赏《说唱脸谱》的歌曲,师介绍脸谱的由来和相关知识,了解颜色与人物性格、品质、命运之间的关系。3.画脸谱: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人物画一画京剧脸谱。
四、小结
苏少版(2015)
五年级(下)册
音乐教案
第四单元——田园交响曲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听:《F大调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一乐章》《踩花山》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歌曲《F大调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一乐章》《踩花山》,让学生感受交响乐。2.学生能够了解一些交响乐的特点和基本知识。
教学重点:学生了解、感受、体验交响乐的特点和基本知识,从而能够进一步热爱艺术。
教学难点: 长音的对比欣赏,增强感受
教学过程: 1.了解交响乐
2.了解《F大调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一乐章》《踩花山》藏民歌,听赏《在那东山顶上》 3.学唱歌曲(1)第一遍放录音范唱 1)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这首歌曲的演唱顺序怎样的?(2)学唱歌谱 a、教师弹奏全曲,学生用“lu”哼唱(提醒声音竖起来)b、分乐句跟老师唱谱,注意二四拍的强弱规律 c、重点学习10——13小节,引导学生体验站在高处放声高歌的感觉。师一句句教唱,着重教七拍长音。用手势来表示七拍及下滑音。(用游戏比赛来解决难点)(3)第二遍放伴奏音乐,学生跟唱。4.进一步感受歌曲
5.学习《F大调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一乐章》《踩花山》 6.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听:《田野在召唤》 《红蜻蜓》
教学目标:1通过《田野在召唤》 《红蜻蜓》的欣赏,使他们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意境美,使《田野在召唤》 《红蜻蜓》的旋律永远流淌在学生的心中。2充分了解内蒙民歌悠扬宽广的旋律特点,感受无伴奏合唱的人声美与丰富的和声效果。
教学重点:唱好歌曲中的装饰音和衬词 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欣赏《田野在召唤》 《红蜻蜓》
二、演唱歌曲——《田野在召唤》 《红蜻蜓》
师:同学们,放牧不仅是草原地区主要的生产活动,也是高原地区的主要生产活动。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近青藏高原放牧的小朋友。
1.生初听歌曲。2.师:从歌曲中,大家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情绪? 生议一议。3.师:这首歌曲中哪些地方让歌曲具有典型的藏族风格,我们听第二遍感受一下。生复听歌曲并议一议。4.师小结:装饰音的独特用法加上特有的衬词使这首歌曲具有 12 苏少版(2015)
五年级(下)册
音乐教案
典型的藏族风格。同学们,你学过或听过的藏族歌曲,哪些也使用了类似的衬词和装饰音? 生议一议。5.师小结:同学们,藏族歌曲的最大特点恰恰是这些特有的衬词和装饰音。下面就让我们来学唱歌曲《放牦牛的小卓玛》。6.出示乐谱,学唱歌曲。a、用“LU”发音,跟琴模唱旋律 b、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了解“卓玛”是藏语美丽的意思,藏族人常把小女孩叫做“卓玛”。c、跟范唱默唱自学,说说难点。d、师带生逐一解决难点。e、生完整跟琴唱。f、男生唱,女生伴舞。(用上节课学过的藏族舞蹈动作。)
三、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感受了蒙古族和藏族不同风格但都以放牧为主题的歌曲,这类歌曲还有很多,同学们课后可以收集一些并相互交流。
苏少版(2015)
五年级(下)册
音乐教案
第五单元 荡漾的深情
教学目标:1.通过参与多种音乐活动,得到丰富的情感体验,爱国思乡的情怀与音乐作品产生共鸣,音乐视野更加开阔,进一步加深对祖国、对家乡以及对生活的热爱。2.能用不同的音色、唱法表达对歌曲的理解,在演唱过程中更深刻地体验到作品的人文内涵与艺术魅力。3.通过欣赏、演唱、演奏了解音乐表现的多种形式。在活动中掌握相关的知识,了解地理、历史等相关文化。4.能用声音、肢体动作等多种方式表现音乐的发展变化,在活动中体验创造与合作的快乐。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听《蓝色多瑙河》《海滨音诗》2.唱《划船歌》
教学目标:1.能用亲切、欢快地声音演唱歌曲。2.通过欣赏,能区分作品在演唱形式、音乐情绪、整体风格、历史背景等方面的不同,从而把握住作品的情感和表现意义。3.对《划船歌》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重点、难点:1.音乐情绪的感受及表现。2.歌曲教学中的一字多音及歌曲地方风味的把握。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二、听赏《蓝色多瑙河》《海滨音诗》
第一部分:听第一段音乐,感受旋律的起伏第二部分:听音乐,感受旋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第三部分:与第一部分音乐相比较。总结:旋律的变化 情感的变化 曲式结构完整欣赏,跟着音乐哼唱歌曲。
三、学唱《划船歌》
1.欣赏《划船歌》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来表达赞美之情?2.再次欣赏,找出一自多音的乐句。跟琴分句模唱,注意咬字吐字。3.分析歌词的特点(对答式)4.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来表现歌曲(齐唱、对唱、领唱)
四、欣赏《划船歌》
师:随着时代的变迁,浏阳河的人民不断地开拓,她们凭着自己坚定不移的意志和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开创了又一片崭新的天地。让我们再来听一听宋祖英演唱的《划船歌》。
1.欣赏全曲。2.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3.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独唱、伴唱)4.再次欣赏。
五、总结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1.唱《外婆的澎湖湾》2.听《海滨音诗》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能感受到乐曲所描绘的不同意境,能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参 14 苏少版(2015)
五年级(下)册
音乐教案
与到音乐活动中来。2.能用优美、质朴的声音唱出对大海、家乡、母亲的深挚的情感。教学重点、难点:1.根据音乐的变化,调整演唱的力度及情绪。2.用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表现歌曲。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二、听赏
三、歌曲
1.听音乐,朗诵诗歌听一段海浪的声音,请学生描述自身的感受。师:现在,你们仿佛置身在哪里?2.微微的海风吹来,掀起阵阵波涛,多么美妙地感觉啊,让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吧!模仿海浪的声音,“hu”分三组,一组一组叠加。提醒学生注意气息的控制,字头突出,渐弱处理。3.随音乐朗诵歌词 优美的海景使人陶醉,清新的海风使人舒畅,让我们怀着这美好的感觉一起来念这首小诗吧!(朗诵歌词)4.哼唱旋律 用海风的声音来哼唱旋律。5.找出重点乐句在什么地方海风大了?海浪高了?6.学唱歌曲 重复乐句在情感上的作用。(心情激动,内心的呼唤„„)演唱时应该如何表现?(更深情,力度更大一些„„)学生演唱(齐唱、分组唱、领唱与齐唱)听唱前半部分7.完整表现歌曲齐唱(深情地)女生领唱+齐唱
四、拓展
这是一首赞美大海,赞美家乡的歌曲,以往我们还学过哪些同类的歌曲呢?课后搜集一下,相互交流。
五、总结下课
苏少版(2015)
五年级(下)册
音乐教案
第六单元 情系江淮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宏扬民族文化,学唱安徽民歌《凤阳花鼓》,了解民族打击乐器,并初步掌握它们的演奏方法和使用效果。2.通过两首《凤阳花鼓》的对比学习,感受不同的情绪及风格,了解历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通过简单节奏伴奏,使学生能用鼓、锣为歌曲《凤阳花鼓》伴奏。
4、初步接触平湖的地方曲艺——钹子书,并为本市的民俗文化特色感到自豪。
教学难点:
1、由于所处的时代不同,对歌曲的理解会有一定的难度,还有对此类作品的的音乐形象的感受。
2、歌曲中衬词的正确演唱。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打击乐器若干 钢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接触音乐以来学习和欣赏了不少的民歌,下面老师哼唱几首,考考大家,它们分别是什么地方的民歌? 《太阳出来喜洋洋》(四川民歌)《茉莉花》(江苏民歌)
二、旧凤阳花鼓歌曲的认识
三、新歌教唱
1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新时代的《凤阳花鼓》(1)听录音说说听了这首歌后的感受,如果也用一个调色盘,你会选择哪个颜色呢?为什么?
(2)、很多有名的歌星也在重要场合演唱这首歌,欣赏歌手周华健演唱的《凤阳花鼓》(3)用La哼唱全曲(4)衬词的教学(5)填入歌词(6)如果有把歌曲的情绪表达的更好,你认为可以用哪些方法?(小组讨论)a 分角色
b 加入打击乐器 c 用道具打扮边舞蹈边唱(7)进行实践
四、拓展延伸
1、你知道我们平湖的地方曲艺吗? 出示钹子,教师敲一下钹子 钹子书是我们平湖地方的特色,虽然现在没有象凤阳花鼓一样出名,但作为一个平湖人应该对它有一些了解,表演形式也越来越丰富。
2、看一个小学生钹子书表演,这些小朋友表演的钹子书《外婆的小竹篮》获得浙江省曲艺新创二等奖。看录象
五、小结: 今天我们和凤阳的人民一起走过了苦难的昨天,一起分享了今天的幸福,我们衷心地祝愿凤阳人民的日子越过越好。祝愿平湖的明天更美好。
苏少版(2015)
五年级(下)册
音乐教案
第七单元 左手与右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听《爱的喜悦》唱:《萤火虫》 2.我的创造
教学目标:
1、通过感受、体验等方式帮助学生学唱歌曲《萤火虫》,指导学生用天真、纯朴的情感、优美抒情的声音来演唱歌曲,让学生感受到歌曲给他们带来的愉快心情。
2、在情景式的教学环境中,能自然、有感情的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及尝试创作体验三拍子音乐带来的美感。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歌曲意境,尽情表现歌曲。
2、初步尝试用变奏来演唱歌曲,感受四拍子和三拍子的节奏特点。难点:歌曲前半部分气息的连贯,后半部分气息的支持,不要叫喊。教具准备: “萤火虫”头饰、荧光棒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学习歌曲
1、节奏乐园(1)师:萤火虫把我们先带到了节奏乐园,你能听出这首乐曲是几拍子的吗?老师想请大家帮助我一起听,好吗?(放送《萤火虫》伴奏音乐)(2)师:你知道四拍子的强弱规律吗?你能用什么方式来表示?(再放送《萤火虫》伴奏音乐,学生用肢体动作表现出来)
2、歌唱乐园(1)师:萤火虫带着我们又来到了美丽的草地上,和你的好伙伴找一个最舒服的地方坐下来,听,萤火虫唱歌了。(录音范唱)师:你听到萤火虫唱了些什么?(学生回答)(2)出示歌词:(师生对念歌词)。生师一起对读歌词,前半部分歌词学生按节奏读,后半部分歌词教师激情地读,读的时候配上适当的动作。(3)学生用lu哼唱旋律。(4)轻声地和身边的小朋友一起学唱。(5)你觉得你有哪些地方不会唱吗? 学生回答,教师指导演唱(6)完整演唱一遍。(7)师;现在请男孩子演唱,女孩子听一听,然后评一评男孩子唱得怎样。(交换)8)讨论采用怎样的演唱形式更好地表现这首歌曲?(学生回答)
3、表演乐园
二、创作乐园
请你改变歌曲旋律的节奏,并调整音符的时值,将歌曲改成三拍子,再唱一唱。3 – 32┃3 – 32┃3– 6┃5 –– ┃(1)选取前八小节在教师指导下改编;(2)试着写一写后唱一唱;(3)鼓励学生创作出与范例不一样的旋律。
四、小结,放送《萤火虫》下课。
苏少版(2015)
五年级(下)册
音乐教案
第八单元 白鸟朝凤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民歌,让学生得到丰富的情感体验,2用有表现力的声音和生动有趣的神态来表现歌曲,感受民歌的方言和特色。3了解和学习下滑音的唱法,增强歌曲的表现力。4有节奏地通过打击乐、拍手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难点:1能够准确地听出歌曲中的下滑音,并用有表现力的声音来演唱2通过打击乐器、拍手为歌曲伴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打击乐器(圆舞板)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组织教学
(二)走进台湾
1、你了解台湾吗?(指生回答)
2、看,这就是宝岛台湾的位置。(出示台湾地图)简单进行介绍。
(三)发声练习
1、听,是谁呀?(点击鸟鸣声)哦,原来他们送来了鸟仔当和平使者。咦,大家有没有发现陈老师为什么说“仔”,不说小鸟呢?这个仔是台湾人民对男孩子比较亲切的称呼,表示他非常阳光,有朝气。(指生姓名,叫X仔)
2、听,这只充满朝气的鸟仔在欢快地对着我们叫着,(出示图片)“叽叽,啁啁,噘噘”,那我们也来学学鸟仔的歌吧!(出示发声练习)
(四)节奏训练
1、让我们由衷地说一句“我们台湾大陆亲如一家!”
2、我给这句话加上节奏,把他念得更好听一些,(课件出示,师范读)
(五)新歌教学
1、听,和平使者给我们带来了歌声,让我们一起为他伴奏表示欢迎吧!用X-的节奏来拍手。
2、那你能否再用这种型为它伴奏呢?(出示节奏型)O X ︱O X ︱O X ︱O XX‖注意都是在弱拍上进行伴奏。好的,那我们跟着音乐来试一下吧!
3、学习第一段歌词
4、学习第二段歌词
5、模唱旋律
6、咱们的准备工作都已经做好了,那就随着我的琴声,一起来唱一下歌词吧。(生随音乐唱一遍,要求唱歌的状态,位置)
7、下滑音讲解
8、下面我要加大难度了,请一小组同学在四分休止符的地方加入拍手节奏(拍手的同学要求要轻,最后一小节是没有的),请另一小组的同学用圆舞板来打这个节奏(曲谱下出示伴奏节奏),请这一组同学拿起自己左边的圆舞板,我们全部一起来跟着音乐唱一唱吧。
9、刚刚我们彩排了一下,接下来正式向和平使者汇报演出了,拿出精神,准备好唱歌的状态,演出开始了。(生跟伴奏音乐唱一遍)恩,演出非常成功,(六)小结,结束讲解。
苏少版(2015)
五年级(下)册
音乐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小调,让学生得到丰富的情感体验,2用有表现力的声音和生动有趣的神态来表现歌曲,感受小调的方言和特色,令人荡漾着春天的生机。3了解和学习下滑音的唱法,增强歌曲的表现力。4有节奏地通过打击乐、拍手为歌曲伴奏。教学重难点:1能够准确地听出歌曲中的下滑音,并用有表现力的声音来演唱2通过打击乐器、拍手为歌曲伴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打击乐器(圆舞板)教学过程:
一、1(1)听 师:这一活泼的《斑鸠调》给我们展现了一幅什么画面? 这样的一幅荡漾着无限生机的春天,使我们心中充满欢欣喜悦。(2)再听,并哼一哼其中几句。
1、衬词 师:在这两首民歌中有哪些衬词?这些衬词给了你什么感受?
二、思考:这首民歌分别具有什么特点?
三、选择其中的主题段落或乐句让学生击拍视唱一下,以体验迂曲的韵律。学生两个地方的方言,试着念出几句唱词,体会方言的特点,体会歌曲的情绪。
四、总结
师:那么,书上的表格就能完成了吧。来填一填(交流)中华民族留给我们有许多许多,就音乐中的民歌这一方面就足以大家不断的去挖掘。希望大家在不断的积累中发扬。
第四篇: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 北国之声 第一课时《美丽的家乡》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歌曲《美丽的家乡》。
2、过程与方法:演唱二声部时能做到音准到位,声音和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教学重点:学会歌曲《美丽的家乡》。教学难点:用二声部演唱歌曲《美丽的家乡》。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1、播放歌曲录音,导入教学。可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首作品的感受。
2、教师介绍歌曲的出处。简要介绍歌剧《傲蕾一兰》的主要内容,并播放歌剧片段,让学生深刻感受歌曲的意境。
3、播放范唱录音或教师范唱。
4、让学生跟着录音或在钢琴伴奏下轻声哼唱第一段歌谱,要注意唱准附点音符、十六分音符以及重音的位臵。
5、唱熟第一段曲谱后,填词演唱。
6、教师教唱第二段曲谱,依次学习两个声部,唱熟后,可用钢琴弹一个声部唱一个声部。
7、教师可将全班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演唱两个声部并互换声部练习。练习时要注意音准以及声音的和谐。
8、教师伴奏,请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
9、可组织学生表演唱,并作评价。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欣赏《驯鹿》《冬猎》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欣赏《驯鹿》《冬猎》这两首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这两首作品,了解月琴、柳琴的音色、演奏特点、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乐曲所描绘的北方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生活。
教学重点:欣赏这两首作品,了解月琴、柳琴的音色、演奏特点。教学难点:了解月琴、柳琴的表现手法。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1、播放北方少数民族生活的录像片段,导入教学。
2、介绍这两首作品的出处、作者。
3、欣赏《驯鹿》
(1)播放录音,让学生谈谈乐曲描绘了怎样的情景以及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教师总结。
(2)展示月琴的乐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介绍月琴的音色、演奏方式以及表现手法。
(3)再次播放录音,并播放鄂温克族人的生活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音乐。
(4)请学生拍手或拍腿,用× ×× × × │ × ×× 0× × │的节奏为A段音乐伴奏。
4、欣赏《冬猎》
(1)播放录音,让学生谈谈乐曲描绘了怎样的情景以及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教师总结。
(2)展示柳琴的乐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介绍柳琴的音色、演奏方式以及表现手法。
(3)再次播放录音,并播放鄂伦春人的生活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音乐。
(4)让学生谈谈书上所列两段主题分别是以什么样的速度、情绪演奏的,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5、将这两首作品连起来欣赏,请学生谈谈这两首作品有何异同,并比较月琴与柳琴的演奏方式有何不同。
6、请学生自选一首作品创编舞蹈动作进行表演,并作评价。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长城放鸽》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唱歌曲《长城放鸽》,升记号的练习。
2、过程与方法:会用指挥手势帮助演唱弱起小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用抒情、豪迈的情绪和优美的声音来演唱歌曲,表达对祖国的热爱。教学重点:
对歌曲的难点进行练习,如升记号处进行练习。教学难点:升记号的处理。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磁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上节课布臵了两个作业,请学生查找有关长城的资料,请个别学生讲讲自己查找资料的过程,如何利用网络查找资料。再请个别学生说说自己查找到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长城的历史、有关景点等。
二、忆唱歌曲:复习两首歌曲《长城谣》、《孟姜女哭长城》,对比两首长城歌曲的风格特点有什么不同。
三、学唱歌曲:教师播放课件《长城放鸽》,让学生初步感觉歌曲的特点。
提问:你觉得这首歌曲的情绪怎么?我们要用什么样的感情来演唱歌曲(抒情、自豪、豪迈等)
四、学习歌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视谱练习,鼓励小组向老师提出问题,什么地方需要得到帮助,教师可以直接辅导也可以让其他小组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五、学习歌词:在熟悉歌谱的基础上,学生自学歌词,遇到难点请老师帮助。
课后小结:
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进行灵活处理。有些可以让他们回去查资料。有些可以让会的同学帮助。有些老师堂上要马上解决的,如音高关系等等。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够用明亮的声音、欢快的情绪学唱歌歌曲<<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
2、过程与方法:用多种艺术形式体验冬天在雪地里锻炼的欢乐情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听赏与跟唱歌曲<<踏雪寻梅>时.体验歌曲所表现的冬天的情景,培养自己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教学重点:学会快乐演唱歌曲<<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 教学难点:感受与理解音乐,大胆地进行演唱与表现。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一)、冬之景
1、师生律动《铃儿响叮当》
师:欢快的音乐中,让我们一起走进快乐的四十分钟吧!
2、生 猜 谜 语: 小小白花天上栽,千变万化六个瓣。一夜北风花盛开,飘呀飘呀落下来。师:大家猜猜,这是哪个小天使? 生:小雪花
3、欣赏视频《雪花的快乐》
师:雪花蕴含着我们的热情与渴望,浓缩着人类艺术的精华。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诗人—— 徐志摩的音乐诗歌《雪花的快乐》吧!
4、板书《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
师:片片雪花从天而降,它像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歌曲《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师板书)
(二)、冬之礼——学唱歌曲<<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
1、听赏歌曲<<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 师:想一想冬爷爷给大家带来什么礼物?歌曲的情绪怎样?
2、朗诵歌词
师:你们喜欢冬爷爷送的礼物吗?冬爷爷为什么要送礼物给你们呢?他有什么愿望?请大家一起朗诵歌词吧。
3、师热情范唱
4、掌握节奏
师:你们发现旋律中,那种节奏用得最多?(学生讨论)2/4 X-︱X X X︱ X X ︱ X_-‖ 师生拍手练习节奏
师:节奏模仿了什么?表现了什么? 生:模仿了马车上的铃铛声,表现力小朋友收到冬爷爷的礼物后,高兴的心情。
5、学生听唱歌曲两遍,自己试着学唱歌曲第一段
师:让我们音乐声中感受一下收到礼物后的快乐心情吧!
6、师生分析旋律的特点
师;第一段旋律共有两乐句,它们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生:同头异尾
师:大家发现第二段旋律的音区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旋律有这样变化?要表现什么?请同学们再唱一遍,然后回答。
生:音区变高,表现了小朋友勇敢、坚定、不畏严寒的意志,旋律的舒展表现了小朋友洁白无瑕的情怀。
师:太棒了,让我们用坚定的信念和纯洁的情怀去迎接小雪花吧!
7、学生随琴齐唱歌曲
8、学生以多种方式表演唱歌曲
师生接唱 小组唱 男女比赛 领唱 学生个人上台展示并演唱......教师激情鼓励,并评价,让学生之间评价。
师:同学们不但收到了冬爷爷的礼物,还记住了冬爷爷的叮嘱。老师也被你们的歌声给打动了,让我也和你们一起去迎接小雪花吧
9、师生一起走进儿歌,再次感受歌曲的快乐。
纷纷扬扬小雪花
姿态万千好潇洒。
不辞辛苦为大家,勇敢锻炼意志发。
(三)、冬之乐——听赏与跟唱〈〈踏雪寻梅〉〉
师:冬天是寒冷的,但意志坚强的人却不畏严寒,尽情享受着冬天的美丽和快乐。让我们随着〈踏雪寻梅〉的歌声,边听边唱,走出教室,走进冬天,去雪中锻炼意志,共享欢乐,共度好时光吧!生听赏与跟唱〈〈踏雪寻梅〉走出教室。
(四)、结束全课。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五十六朵花
第一课时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加深学生对少数民族善良、朴实、豪放、能歌善舞的特点的认识。
2、知识与技能:学会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
3、过程与方法:在唱歌、伴奏、跳锅庄舞诸项音乐活动中能大胆投入、热情表现。
教学重点:十六分音符的学习,加深学生对少数民族善良、朴实、豪放、能歌善舞的特点的认识。
教学难点:在唱歌、伴奏、跳锅庄舞诸项音乐活动中能大胆投入、热情表现。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1、导入
《五十六朵花》这一单元从低年级一直延伸到高年级,一方面是加强民族团结的需要,另一方面,从学习音乐的角度来看,学习各少数民族的音乐实在是太有必要了。我国有56个民族,除汉族外的55个民族都称为少数民族,他们中有很多能歌善舞的民族,其音乐、舞蹈丰富多彩,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中的宝贵财富,所以我们从小就应当学习、了解它并热爱它。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是《吹起羌笛跳锅庄》,老师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下羌族。
羌族主要聚居在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这是一个以藏族为主的多民族居住地,因此各个民族的文化也就相互影响,歌中唱的“羌笛”是羌族的民间乐器,但跳的“锅庄舞”却是藏族的民间歌舞,从中也可以看出各民族文化的融合。
羌族也用汉文,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但有自己的语言,他们世世代代从事农业生产,但在改革开放后也兴办起自己的制革、水泥、木材、化肥厂,另外,羌族的绣花和编织也是非常有名的。
同学们请看羌族人民的服饰(出示图片),再看羌笛的图片(出示图片)。羌笛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就有了,唐代诗人王之焕就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著名诗句。现在的羌笛都是双管,可以吹出七个不同的音,羌笛在羌族人民的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每到逢年过节、喜庆丰收,羌寨里就处处响起羌笛的声音。
我们再来看跳锅庄的图片(出示图片)。锅庄是一种藏族民间歌舞,羌族人民也经常跳锅庄,在羌寨只要听到哪里在跳锅庄,不论男女老少都会高兴地参加进去,可见羌族人民对锅庄舞的热爱,锅庄舞的主要动作是弓腰、甩袖,边唱边舞,我们等会儿也来学几个锅庄舞的动作,请大家也像羌族人民一样,高高兴兴地参加进来。
2、学唱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
(1)欣赏歌曲范唱录音(两遍),请同学们说说听后的感受。(2)集体朗读歌词。(3)随录音轻声哼唱歌词。
(4)学唱前16小节歌谱,引导学生“发现”后面8小节与前面8小节基本相同。
(5)背唱第一段歌词,并随伴奏带放声歌唱。
3、用课堂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1)由学生讨论选用四种课堂打击乐器作伴奏,声音相似的可只选其中一种,例如三角铁与碰铃、舞板与木鱼。
(2)前16小节的基本节律是“× × │ ×× × │”,后8小节的基本节律是“××× │ ×× × │ × × │ ×× × │”,最后3小节可与旋律的节奏相同。
(3)由部分学生(约15人左右)演奏,其余学生随伴奏带歌唱,再依次换部分学生演奏。
4、学习几个锅庄舞的动作,欢快起舞
(1)根据录像或图片,随教师学会一两个锅庄舞的动作。(最好将教室里的课桌撤掉,学生可以在原位学习舞蹈动作。)(2)随录音做动作。(3)边唱边跳。
(4)男女同学各站一排,随歌声起舞,男女同学动作可以不同。(5)部分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其余学生围成一个大圆圈,随歌声欢快地跳起锅庄舞。
5、小结: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跳锅庄舞带给我们的欢乐,也初步了解了羌族,但这仅仅是开始,请同学们在课外收集羌族和锅庄舞的有关资料并互相交流。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瑶族舞曲》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专心欣赏、听出《瑶族舞曲》三个部分速度和音乐情绪的不同,并能顺利完成课本上的填写练习。
2、情感、态度价值观:能背出《瑶族舞曲》的主要主题,并能用课堂乐器演奏。
3、过程与方法:能随《瑶族舞曲》的主题音乐做声势练习。教学重点:听出《瑶族舞曲》三个部分速度和音乐情绪的不同。教学难点:能背出《瑶族舞曲》的主要主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去了羌寨,这节课我们要去瑶寨访问。
瑶族的服饰非常漂亮,也是一个善于歌舞的民族,我们今天要欣赏的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就是由瑶族民歌《瑶族长鼓舞歌》改编而成的。
瑶族遍布我国的南方,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海南等省区都有瑶族的身影,他们大多住在山区,因此,被称为山地民族。瑶族虽没有自己的文字,但有自己的语言,不过,他们在与外人交往时,都使用汉语。
瑶族以农业为主,精于织染和刺绣。他们本民族的节日也很多,瑶族人民特别尊敬祖先,吃饭前都要念祖先的名字数遍,表示祖先尝过后子孙才能受用。
让我们来看看瑶族人民的服饰(出示图片)和他们载歌载舞欢度节日的情景(出示图片)。
二、欣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
1、《瑶族舞曲》描写在节日之夜,瑶族人民载歌载舞尽情狂欢的情景。乐曲分为三个部分,课本中列出的是第一部分中的两个主题,主题A非常优美动听,主题B矫健活跃。现在我们先来学唱主题A。学生随教师琴声轻声歌唱,反复多次,要求边学唱边记忆。
2、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
这一部分先有一个简短的引子,随即主题A多次出现,描写身着盛装的瑶族姑娘们翩翩起舞,气氛逐渐热烈。主题B进入后,速度加快,刚强矫健,描写小伙子们也加入到歌舞的队伍中。
请学生静静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提示两个不同主题的进入。
3、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
这一部分乐曲调性发生了转变,拍子也变成四三拍子,旋律安宁,深情委婉,与瑶族特有的柔美舞姿结合起来,很有诗情画意,仿佛是人们在亲切地交谈。
学生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教师可用微小的指挥动作提示这是三拍子的轻柔舞曲。
4、欣赏乐曲的第三部分
这一部分是第一部分的重现,但气氛越来越热闹,并加了一个结尾,结尾的音乐速度更快,力度更强,表现歌舞达到高潮,全曲在热烈欢畅的情绪中结束。学生欣赏乐曲的第三部分。
5、完整地听赏一遍《瑶族舞曲》
教师可用指挥提示音乐情绪的转换,也允许学生在欣赏时身体有所反应,甚至轻声哼唱。
三、用主题A作声势练习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上的图示:●跺脚、△捻指、×拍手、摇手。
2、先随音乐练前8小节,只用跺脚(左脚)和拍手两个动作。
3、再练后8小节。前4小节,学生在手腕上套上自制的手铃套(需在课前准备好)摇手,使手铃发出清脆的响声。最后一小节是最难的,摇手、捻指与跺脚三个动作同时出现,其中摇手要持续两拍的时间,但只要稍加练习,也就不难做到了。
4、将整个练习连起来做几遍,其中也可穿插小组或个人做。
四、用课堂乐器演奏主题A
1、再将主题A背唱几遍,在此基础上,学习演奏,注意调高要改成l=C。如用口琴演奏可使用手震音的技法。
2、在多次练习的基础上,由教师指挥,全体学生齐奏,力求节奏整齐、音色优美,使学生陶醉在自己演奏的音乐声中。
3、加入课堂打击乐器。
4、部分学生演奏,部分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部分学生做声势,气氛一定很热闹。
小结:这节课我们不但欣赏了优美动听的《瑶族舞曲》,还亲自演奏了乐曲的主题,相信这一优美的主题将永远留在同学们的脑海之中。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欣赏《木鼓歌》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以欢快活泼的情绪、饱满而富有天性的歌声演唱《木鼓歌》,表现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2、能力目标:在歌曲有休止符的地方加入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培养学生感受、听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活动过程中体验歌曲、合作学习的愉快心情。
教学重点:了解木鼓,准确演唱歌曲。教学难点:旋律音准,多种节奏型准确,教具准备:电子琴、木鼓图片、木鼓舞视频、鼓类乐器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播放《木鼓舞》的视频 同学们听一听看一看视频中人们在做什么?他们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绪呢?
(生答他们聚在一起边敲鼓边跳舞)(表现了喜庆、热闹、欢快的一种情绪)
大家通过他们身上的服饰猜一猜这是哪个民族的?(佤族)佤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所以他们不只是跳木鼓舞,而且还唱木鼓歌呢,他们边歌边舞,场面非常热闹。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歌曲《木鼓歌》就表现了这种欢乐歌舞的场面。(出示课题)
二、感受歌曲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速度与情绪是什么样的?(中速、欢快)2.介绍木鼓。
三、学唱歌曲
(1)(出示节奏)节奏练习(注意第二条节奏的变化)
(2)老师范唱(自弹自唱)(出示歌谱)让同学们再次感受歌曲的速 度与情绪(3)学唱歌谱
把“0” “0”符号指出来(衔接语:同学们看这是个什么符号(休止符)休止多长(一拍---V))注意难点(可两小节两小节教唱)、完整视唱歌谱,下滑音记号的唱法。
(4)填词演唱第一段歌词(让学生自己提出难点,教师帮助解决)(5)完整演唱第一段歌词(歌曲的速度与情绪、对休止符下滑音记 号的处理,)第一段同学们唱的真好,第二段能不能试着跟琴唱出来呢?
(6)听录音跟唱歌曲(默唱),(7)跟伴奏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歌曲(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在学熟后 跟伴奏)老师给与鼓励
四、加入伴奏巩固练习
同学们唱的非常好,那咱们趁热打铁尝试在歌曲有四分休止符“0“的地方,设计一些简单的节奏,为歌曲伴奏,使歌曲更加有动感,咱们的自制乐器(或者老师发一些乐器响板、双响筒、沙锤等)带来吗?(1)讨论:同学们设计伴奏方式,比如 X XX(2)(2)为自己伴奏 在演唱过程中加入伴奏。(3)(3)为同学伴奏 找几位同学领唱,其他同学伴奏
(4)为老师伴奏 老师也想让同学们为我伴奏一下,好吗?谢谢同 学们(这一环节看情况加或不加)
五、小结与拓展
今天咱们学习了少数民族佤族的木鼓歌,知道了佤族最重要的打击乐器是“木鼓”,初步了解鼓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欢乐。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歌曲《阿喽喽》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阿喽喽》。
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这首歌曲的歌谱。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为歌曲设计多种演唱形式。教学重点:初步学会这首歌曲的歌谱。教学难点:能为歌曲设计多种演唱形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要到贵州的彝乡去走一走了!贵州是一个多山的省份,彝族人民有不少居住在山区,那里有不少的梯田,过去都是靠人力挑水或用水车来浇灌梯田,现在呢?大家看一看《阿喽喽》的歌词,“流水上山坡”!流水为什么会上山坡呢?(学生回答:用抽水机将低处的水抽上来或是电力灌溉)。同学们说得很好,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省建起了好多中小型的水电站,山乡有了电,就能引水上山了。今天我们要学唱的歌曲《阿喽喽》就是从儿童们的角度歌唱这一山乡巨变的。
二、学唱歌曲《阿喽喽》
(1)听赏范唱录音数遍,使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印象。(2)讨论歌词,理解歌词,特别要理解歌词中“它是我指路,它听我的话”中“我”字的含义,这个“我”不是指一个人,而是指整个彝乡的人民。
(3)跟着范唱录音轻声学唱歌词。
(4)跟着伴奏带放声歌唱,要求唱出自豪、热情的感情,但要控制好声音,防止喊唱。学生演唱时教师可以指挥来提示速度和强弱。
三、学唱歌谱
这是课本上的要求,在已经唱会歌词的基础上学习歌谱是不难的,教师既可用琴声带领,也可采用教师大声唱谱学生轻声唱谱的方式,不论用何种方法,都应要求学生边唱谱边挥拍(或击拍),以增加唱谱时理性的成分。
这首歌曲的歌谱中有四处用了3/4拍,课本中已经提示,一定要引导学生注意,如边唱边挥拍,这四个小节应用四三拍子的图式挥拍。
四、为歌曲设计演唱形式
这首歌曲活泼风趣,曲调也有丰富的变化和对比,这就为设计多种演唱形式提供了可能,例如可将领唱(包括男声或女声领唱)、女齐、男齐、齐唱穿插起来演唱。下面是方案之一,供参考,教师应启发学生设计出多种方案,通过对比演唱,确定最佳方案。(齐)阿喽喽,阿喽喽,流水上山坡喽阿喽哩喽。
(女齐)它是谁指路哎?它听谁的话哎?(男领)哎,它是我指路,它听我的话。(男齐)你见过没有?你信不信?(女齐)你信不信?(男领)哎!(齐)你哟信不信啰?唱第二段歌词时,将男领改为女领,男齐与女齐对调,就会有一种新鲜感了。师小结: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看大戏 第一课时唱歌《看大戏》。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歌曲《看大戏》。
2、过程与方法:设计歌曲的念白节奏,正确演唱歌曲。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河南豫剧唱腔特点。教学重点:学习歌曲《看大戏》,正确演唱歌曲。教学难点:设计歌曲的念白节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豫剧《花木兰》──谁说女子不如男 感受豫剧的唱腔风格。
二、学习歌曲《看大戏》
1、初听:体会乐曲的情绪,感受乐曲的风格。
2、这首歌曲采用了哪种戏曲的音乐?
3、哼唱歌曲旋律:注意过门、变化音以及拖腔的正确演唱。
4、学生自主设计念白的节奏。
5、完整演唱歌曲。
三、欣赏学生提供的音响材料
可以用听赏判断的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总结本单元的学习情况。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欣赏《花木兰》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使学生了解河北梆子的历史、表演特点以及主要剧目。
2、知识与技能:欣赏《花木兰》,进一步感受河北梆子的音乐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对比欣赏豫剧《花木兰》,学习了解豫剧的历史、表演特点以及主要剧目。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河北梆子的历史、表演特点以及主要剧目。教学难点:对比欣赏豫剧《花木兰》,学习了解豫剧的历史。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教师课前要了解各小组的学习情况:戏种以及相关知识等有关资料的准备情况。
二、导入:播放歌曲《看大戏》
提问: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什么戏剧?今天哪个小组的同学向大家介绍他们学习的内容?
三、小组介绍:豫剧
1、发展历史
豫剧,原名“河南梆子”,俗称“河南讴”、“讴戏”、“土梆戏”,是一个具有深厚群众基础的大剧种。
有关它的文字记载至今已有200余年历史,清代末年,它已流传于河南全省的腹心地域。建国后更以罕见的速度发展壮大,遍及河南城乡各地,并流布台湾、新疆、甘肃、陕西、湖北、山西、山东、河北、四川、江苏等全国十几个省、市、自治区。至80年代中期,豫剧从演出团体、从业人数、观众数量等诸多方面跃居全国300多个地方剧种之首。
2、艺术特点
豫剧的特点是生活化、平民化,质朴本色,雅俗共赏。
3、音乐特点
豫剧属于梆子腔系统,音乐以“高亢粗犷、豪迈激越”著称。豫剧形成以来就是个重唱的剧种,故有“宁唱十句戏,不道一句白”的艺谚。在豫剧演唱中,仅以嗓音而论,大致以真声为主,假声为辅。后来又逐渐出现了真假声并用。所谓并用,一种是在中音区用真声,高音区用假声。另一种则是真声唱字,假声行腔,俗称“阴阳腔”。再就是近年来普遍采用的称作真假声结合的唱法,这种唱法根据唱腔与演员个人的条件灵活使用真假声。不同的唱法也与豫剧音乐的地区、流派、行当有关。
4、代表剧目
《拷红》《花木兰》《朝阳沟》《好队长》《打金枝》等。
5、优秀演员
豫剧的代表人物有常香玉、陈素真、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等“豫剧五大名旦”,代表五大风格流派。
常香玉,豫剧表演艺术家,河南巩县人,1922年出生,原名张妙玲。出身艺人家庭的她,九岁随父学戏,后改名为常香玉。初学小生、须生、武丑,后专演旦角。幼功深厚。十岁登台,十三岁主演六部《西厢》,名满开封。原唱豫西调,后在演出中逐渐融合豫东、祥符各调,并吸收曲剧、坠子、山西梆子、河北梆子、京剧等一些唱腔,另创新腔。1938年后因病不能再演武戏而潜心钻研青衣、花旦表演和说白的改革。1941年赴陕甘演出。1948年在西安创办香玉剧社,致力于培养青年演员。1951年为支援抗美援朝,率剧社巡回西北、中南、华南各地演出,以演出收入捐献“香玉剧社号”战斗机一架,有“爱国艺人”之誉。1952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荣誉奖,同年出国演出。
“常派”唱腔字正腔圆,运气酣畅,韵味淳厚,格调新颖,以声绘情、以情带声,多彩多姿,雅俗共赏,表演刚健清新、细腻大方,内涵深邃、性格鲜明,在表达人物内在的思想感情上,细致入微,一人一貌,栩栩如生。代表作有《花木兰》《拷红》《断桥》《大祭桩》《人欢马叫》《红灯记》等。
在艺术上广泛吸收京剧、评剧、秦腔、河南曲剧以及坠子、大鼓等艺术之长,同时独创新腔,成为豫剧中的一支主要流派,被誉为“豫剧皇后”。
1952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荣誉奖。1994年6月荣获“亚洲最佳艺人终身成就艺术奖”。l995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四、欣赏《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 设问的问题:
▲简单了解《花木兰》的剧情。▲模唱:感受音乐风格。
五、欣赏河北梆子《花木兰》 设问的问题:
▲揭示曲名:《花木兰》
▲乐曲的旋律由几个部分组成?各部分的速度、情绪怎样?分别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这首戏曲的主要伴奏乐器是什么?
六、小组介绍:河北梆子
1、艺术特点
高亢、激越、慷慨是河北梆子唱腔固有的风格特点,听来能使人有热耳酸心、痛快淋漓之感。
2、音乐特点
河北梆子的唱腔,属板腔体。唱腔高亢激越,擅于表现慷慨悲愤的感情。主要板式有慢板、二六板、流水板、尖板、哭板以及各种引板和收板等。常用曲牌约有一百五十余首,其中,弦乐曲牌五十余首,管乐曲牌百余首。除在个别剧目中用于歌唱外,大部分曲牌(尤其是弦乐曲牌)主要用来渲染剧中的环境气氛以及为人物舞蹈动作伴奏。
七、拓展性欣赏:民族管弦乐交响诗《花木兰》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西湖美》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感受江南文化及越剧音乐的风格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会由越剧填词的歌曲《西湖美》。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用越剧语言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在越剧欣赏中能学唱越剧调填词歌曲《西湖美》。教学难点:能用越剧语言演唱歌曲。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练声 连音练习模唱练习
2、复习《太湖美》
二、感受西湖
1、在太湖美的歌声中继续我们的天堂之旅,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们告别苏州,又将去哪里呢?学生回答。
2有同学去过杭州西湖吗?请谈一谈对西湖的印象。学生交流
3、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一起来见证一下,观看课件(背景音乐西湖美)
4、感觉怎样?你想说点什么?
5、历代的文人雅士来到西湖禁不住诗兴大发,留下千古名句,让你又想到了什么?(学生交流有关西湖的诗句)
6、配乐朗诵西湖美歌词
三、体验学唱
1、初听范唱
2、复听歌曲
3、听旋律,注意间奏 4、填词演唱
5、重难点教唱
6、集体演唱
四、越剧欣赏
1、怎样让歌曲唱出越剧的味道呢?同学们了解越剧吗?
2、欣赏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段。
3、学生交流自己品出来越剧味道,师小结简单介绍越剧特点。
4、在歌曲《西湖美》中找一找越剧的影子,从歌词的字数、间奏来体会歌曲的戏曲特点,学生交流。
5、师生运用吴侬软语学唱歌曲,配伴奏音乐
6、学生表演
五、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 影视音乐 第一课时欣赏《映山红》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感受歌曲舒缓、优美的旋律。
2、过程与方法:体验歌曲中深情的期待,感受歌曲中表达的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鼓励学生创编适当的动作表现歌曲。教学重点:感受歌曲舒缓、优美的旋律。
教学难点:体验歌曲中深情的期待,感受歌曲中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引发学生欣赏歌曲的兴趣
教师:老师今天有一个问题要考一考你们。你们看,这满上遍野开的是什么花?这种花在什么季节开放呢?
老师:你们回答得真好!这种花的名字就叫映山红,它们喜欢生长在山上,一道春天就可以看到满上遍野的映山红,非常好看。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首歌曲,歌曲的名字就叫《映山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二、欣赏歌曲,理解歌词内容
1、教师播放歌曲,请幼儿欣赏,初步理解歌曲内容。①老师:这首歌叫什么名字?歌曲里唱了什么?
②请结合故事《闪闪红星》,再次倾听歌曲,边听边观察画面。教师引导学生能够将画面内容和歌词对应起来,进一步帮助理解歌词内容。
三、感受歌曲舒缓优美的旋律和特点和深情期待的情感。
1、引导学生感受歌曲舒缓优美的旋律特点。①教师:听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觉?
②鼓励学生大胆表述自己听了这首歌曲的感觉,教师请学生用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③教师:这首歌曲给人的感觉非常连贯、非常优美。
2、再次播放歌曲,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深情期待的抒情性质。①教师: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你觉得歌词中哪个字最能表达这种情感?
②教师:人民群众想念红军,期待红军块块回来的深情。
四、鼓励幼儿自由创编合适的动作表现歌曲。
1、教师:挺了这首歌曲,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这首歌曲呢?
2、教师引导学生创编一些柔和、舒展的动作,并能根据歌曲合拍做出这些动作来。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影视音乐。
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唱《让我们荡起双桨》,分声部练习二部合唱部分。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通过学习歌曲感受歌曲情绪,会背唱歌曲。教学重点:初步了解影视音乐。教学难点:分声部练习二部合唱部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丰富多彩的影视音乐欣赏
1、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先来听几段音乐,听后请大家说说这些音乐曾经在哪里听过。
2、播放录音影视音乐《英雄儿女》《阿诗玛》《冰山上的来客》《闪闪的红星》等选段,听后请同学回答问题。
3、师:同学们,影视音乐可以分成歌曲和器乐曲。其中歌曲又可以分成主题曲、插曲、片头片尾曲;器乐曲可以分为情节音乐、情景音乐、配乐等。我们刚才听到的这些电影音乐与电影所描绘的剧情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4、再次播放有关音乐,请同学们复听。并请同学说说有关电影的剧情,教师补充。适当介绍一下这些电影音乐的词曲作者。(见后面的参考资料)
5、巩固练习
教师再次播放录音,请同学把听到的音响与歌曲、词曲作者一一对应起来。教师在黑板上或通过投影列出文字让学生连线。
6、拓展练习
师:同学们,你们还了解哪些影视音乐?可以唱给我们听听吗?
二、学唱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1、师:今天我们学唱的歌曲是《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曲也是一首电影插曲。因为电影拍摄的年代比较久远,我们很多人可能不太了解。下面老师先给同学们介绍一下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
2、教师简要介绍。
3、师:下面请同学们对照乐谱,我们先来听一听这首歌曲的录音。
4、播放录音(或电影画面)。
5、教师范唱一遍。
6、跟着录音或教师的琴声学唱乐谱,先不教第二声部。注意弱起节奏的准确性,强调进入时的整齐。
7、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词。
8、唱熟歌曲第一段。
9、学习合唱部分中第二声部的乐谱。然后分声部合唱,注意让同学体会二部合唱的效果。最好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会两个不同的声部,要注意要求学生在演唱时要同时倾听另一声部的声音。
10、带词练习合唱部分。
11、完整学唱歌曲的第一段。
三、布臵课后练习:学唱其余两段歌词。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欣赏《迎春》《纸风车》《风》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进一步提高学生演唱二声部歌曲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初步了解影视音乐的意义和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音乐小编辑,进一步提高学生欣赏乐曲的能力,能注意到乐曲在配合画面时的相辅相成作用,并能创造性地进行包括模拟“音效”在内的配音。
教学重点:通过复习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进一步提高学生演唱二声部歌曲的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音乐小编辑,进一步提高学生欣赏乐曲的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师:这节课我们先复习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请大家分成两组,分别演唱高、低声部。在演唱时,请大家注意音准以及两个声部的和谐,而且要唱得优美些。生:演唱歌曲。
二、欣赏《迎春》《纸风车》
1、聆听音乐,请学生谈谈感受。
2、教师介绍乐曲是电视连续剧《大宅门》的配乐,介绍《大宅门》剧情。
3、播放《大宅门》片段,边看边欣赏音乐。
4、请学生谈一谈这两段音乐分别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以及它们在电视剧中所起的作用。
5、教师总结。
三、欣赏《风》
1、聆听音乐,请学生谈谈感受。
2、教师介绍乐曲是电影《英雄》的配乐,介绍《英雄》剧情。
3、播放《英雄》片段,边看边欣赏音乐。
4、请学生谈一谈这段音乐分别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以及它们在电视剧中所起的作用。
5、与《迎春》《纸风车》相比,这三段配乐有何不同?你更喜欢哪首作品?为什么?
6、教师总结。
四、音乐小编辑
请同学自由组合,分别为这四个场景配乐,并增加模拟音效。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并表演。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欣赏《送别》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相关图片(或电影录像)及音乐的欣赏,学习演唱歌曲《送别》。
2、过程与方法:并尝试用电子琴的丰富音色来表现,引导、培养和激发学生对音乐之美的欣赏能力和感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开阔学生的视野,体验多种音乐表现同一主题的乐趣。教学重点:对乐曲意境的理解和情感的表达
教学难点:尝试用电子琴的丰富音色来表现,引导、培养和激发学生对音乐之美的欣赏能力和感悟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歌曲曲谱等 教学过程:
一、练声曲:
| 3 4 | 5 —|5 4 | 3 2 | 1 — 咪 吗 咪
二、学唱歌曲《送别》
1、教师:同学们,让我们听一听下面这首歌曲,听完后说说它的歌名? 生:《送别》)师:你知道吗?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送别》是出自一部老电影——《城南旧事》
2、、介绍曲作者
李叔同一生迄今留存的乐歌作品70余首。编作的乐歌继承了中国古典诗词的优良传统,大多为借景抒情之作,填配的文辞依永秀丽,声辙抑扬顿挫有致,意境深远而富于韵味。加上他具有较为全面的中西音乐文化修养,选用的多为欧美各国的通俗名曲,曲调优美动人,清新流畅,词曲的结合贴切顺达,相得益彰,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因此,他的乐歌作品广为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喜爱,像《送别》、《忆儿时》、《梦》、《西湖》等,特别是《送别》,先后被电影《早春二月》、《城南旧事》成功地选作插曲或主题歌,已成为了一个历史时期中国青年学生或知识分子思想感情的象征。由他自己写的词谱曲的《春游》,则是我国目前可见的最早的一首合唱歌曲。
3、、欣赏《送别》
4、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歌谱吧。请问,这首歌曲是几几拍的?(生答:4/4拍)
5、学生跟琴视唱全谱
教师提出注意点:二分音符,全音符,及附点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时值把握
6、请同学们学唱这首歌。
7、请同学们讨论歌曲的结构特点。
8、师总结
歌词以长短句结构写成,语言精练,感情真挚,意境深邃。歌曲为单三部曲式结构,每个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第一、三乐段完全相同,音乐起伏平缓,描绘了长亭、古道、夕阳、笛声等晚景,衬托也寂静冷落的气氛。第二乐段第一乐句与前形成鲜明对比,情绪变成 第一乐段的第二乐句,恰当地表现了告别友人的离愁情绪。这些相近甚至重复的乐句在歌曲中并未给人以繁琐、絮叨的印象,反而加强了作品的完整性和统一性,赋予它一种特别的美感。“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淡淡的笛音吹出了离愁,幽美的歌词写出了别绪,听来让人百感交集。
9、学生有感情的朗诵歌词。
10、学生完整地演唱这首歌 在《送别》的优美旋律中结束此课 激动,似为深沉的感叹。第二乐句略有变化地再现了。
三、教师小结。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古韵新声 第一课时 唱歌《梅花》。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用自然、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过程与方法:能用聆听的方法感受诗词与歌曲的不同。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对我国古诗文化有进一步了解。教学重点:能用自然、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教学难点:前十六分音符的演唱。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有关于古诗的歌曲进教室。
二、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从小家长就教我们背古诗,长大后老师也教过我们好多古诗,下面就请你们说一说,你都学过哪些古诗? 生:回忆自己学过的古诗。师:你能给大家背诵一下吗? 生:背古诗。
师:现在老师说一个词,看看哪位同学能根据这个词背出一首古诗。师:这个词是“梅花”。
生:我知道,王安石有一首古诗就叫做《梅花》。
师:你反应真快,大家肯定也学过这首古诗,下面我们就一起背一下。全班齐背《梅花》。
师:谁能来介绍一下古诗所描写的内容及它所要表达的意思? 生介绍古诗。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具有古代风格的歌曲《梅花》。
三、聆听歌曲
1、生初听:体会歌曲的情绪,感受歌曲的风格。
2、生复听:用拍手和捻指为歌曲伴奏。
3、生再听:轻声哼唱歌曲旋律。
四、学唱歌曲
1、听唱法教学,生反复听歌曲,小声学唱歌曲。
2、生随琴慢唱。
3、师指导、纠正:提示学生注意过门、连线、以及前十六分音符的正确演唱。
4、生完整演唱歌曲部分。
五、小结
生谈谈本课的收获。生听《梅花》歌曲出教室。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梅花三弄》、《渔舟唱晚》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感受乐曲优美的旋律。认识古琴、古筝,感受古琴、古筝古朴、深远的音色。
2、过程与方法:分辨乐曲中主题的三次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歌颂梅花的诗词,理解音乐所塑造的梅花的坚强性格。
教学重点:感受乐曲优美的旋律。认识古琴、古筝,感受古琴、古筝古朴、深远的音色。
教学难点:分辨乐曲中主题的三次变化。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遥知不是雪,味有暗香来。”写的是什么花吗?(学生回答)
师:那你们能说一说梅花有什么特点吗?比如它的形状,生长情况等。(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
二、引入乐曲,并介绍古琴
很好,同学们刚才谈了很多对梅花的认识,在我国:“梅、兰、竹、菊”被誉为“四君子”,可见这些花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植物,它们已经被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内涵。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首关于梅花的乐曲。这是一首古琴曲,叫《梅花三弄》。
那好,我们就先来认识一下古琴这种中国传统乐器,它是什么样子的,音乐有什么特点。介绍:古琴,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到现在至少也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了。本世纪初才被称作“古琴”。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说象周天365度),一般宽约六寸,一般厚约二寸。琴最早是依凤身形而制成,其全身与凤身相应(也可说与人身相应),有头,有颈,有肩,有腰,有尾,有足。
三、欣赏古琴独奏《梅花三弄》
1、听赏全曲。
2、简介:
古琴曲《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是中国传统艺术中表现梅花的佳作。此曲借物咏怀,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来颂具有高尚节操的人。此曲结构上采用循环再现的手法,重复整段主题三次,每次重复都采用泛音奏法,故称为《三弄》。体现了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
《梅花三弄》乐曲主题表现梅花,三弄实际是三个变奏,古代有:高声弄,低声弄,游弄之说。
3、再次听赏,分析乐曲。全曲共有十段,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前六段,主要采用循环再现的手法,即以“三弄”为核心的部分;第二部分包括后四段,音乐的发展侧重于此。全曲通过这样两个部分并运用对比手法,描绘了梅花在静与动两种状态中的优美形象。
4、分段细听。
乐曲第一小段是全曲的引子,音调亲切优美,音色浑厚明亮,节奏平稳舒缓,与后面的跌宕起伏形成生动鲜明的对比。
一弄,静夜明月之下的梅花,一朵朵,一瓣瓣,晶莹剔透,仿佛是对梅花的赞颂。随后,节奏的变化使旋律富于推动力,似乎梅花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摇动起来。
二弄,风雪鼓荡,梅花飘遥,初显傲雪身姿。
三弄,风吹雪压,梅自傲立……这段优美流畅的曲调在这部分三次循环出现,它形象地表现了梅花恬静端庄、晶莹剔透的神态,而这一主题旋律的三次出现,都是用清澈透明的泛音弹奏。我国古琴以拥有众多的泛音而著称,十三个琴徽是泛音所在的标志,七根弦上则相应有九十一个泛音,其中包括对称重复的泛音在内。这段曲调在不同徽位上的演奏,其泛音色彩也有着微妙的变化,有着非常细腻的音乐意境。曲调的三次出现,类似古代诗词的反复吟咏,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乐曲的第二部分开辟了另一种境界。它运用一系列的快节奏,表现出风雪交攻的气氛,用富于动态的画面,来衬托梅花傲然挺立的形象。
四、欣赏古筝独奏《渔舟唱晚》,了解古筝。方法同上。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又欣赏和学习了一首中国传统乐曲,希望大家能从中认识到我国悠久的音乐文化,也能够用心去体会我们祖先给我们贸下来的音乐精华。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静夜思》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唱歌曲,学习四四拍的指挥手势。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音乐感受力,创造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体会歌曲思乡的情感。教学重点:
学会歌曲及学会打四四拍指挥手势。教学难点:
了解八分休止符、全音符、装饰音,并演唱准确。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你们到了晚上看到圆圆的月亮时,会想些什么?古代有一位诗人,在月圆之夜,不仅思念自己的亲人故乡,而且还写了一首诗——《静夜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根据李白的《静夜思》而谱曲的同名歌曲《静夜思》。板书课题
二、初听歌曲,整体感知。
1、放录音,听歌曲《静夜思》。
2、师:听了这首歌曲后,你有什么感受?
三、配乐朗诵,体会感情。
四、教授歌曲,学习指挥。
1、师范唱,生小声跟唱。
(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速度—较慢、节奏—舒展、声音—柔和、力度较弱,并使学生了解4/4拍)
2、师教唱歌曲。师一句,生一句。
师适时讲解八分休止符,全音符,装饰音,并多加练习巩固。
3、生随师琴声唱,师弹一句,生唱一句。区分第二乐句的最后一个音和第三乐句的第一个音的不同,及表现感情的
4、集体唱,师弹琴伴奏。
5、指名唱。
6、分组唱,并分组用乐器伴奏。
7、学习四四拍的指挥手势。(1)师示范,生模仿。(2)师带着边指挥,边唱歌。
(3)指名指挥,两边的学生乐器伴奏,老师弹琴伴奏。共同表演唱歌曲《静夜思》。
五、扩展延伸,音乐创造。
六、结束
同学们,唱得真好,可以当小歌星。“每逢佳节倍思亲”希望你们回去把这首歌唱给你的爸爸妈妈和远方的亲人朋友,以表达你对他们的爱和思念。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读唐诗》教案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唱歌曲《读唐诗》,增进学生对我国古诗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对古诗文化的热爱。
2、过程与方法:通过拓展活动创编古诗新唱,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音乐创造能力,让学生选择合适的音乐进行吟诵古诗、自编旋律演唱古诗、表演古诗情境等,使音乐与古诗的意境融合一起。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古诗文化的博大精深,能理解“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唐诗里有苦,唐诗里有乐”的意境。教学重点:音乐活动《古诗朗诵演唱会》。
教学难点:组织学生在活跃而有序的课堂气氛中开展音乐表演活动,激发学生对古诗文化的热爱。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四块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创设情境
大屏幕出示:(古诗)的画卷,同时播放《春江花月夜》,学生观看
二、欣赏歌曲《读唐诗》
1.导言:这几部古诗画卷向我们展示了我国源远流长的古诗文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唐诗,先来欣赏一首歌曲,歌曲的名字叫《读唐诗》,它的歌词非常富有特点,听后你一定会有惊奇的发现,请欣赏《读唐诗》。
2.师:你们发现歌词的特点了吗? 学生回答()
师:看到歌词使我们联想到许多古诗,那么这首歌曲中究竟隐藏了多少古诗呢?老师想考考你们,我们用分组来进行比赛,看看哪组同学知道的唐诗知识最多? 那我们分成四组,每组有一块题板,请将歌词与古诗题目用连线连接起来,小组同学共同完成,连接最快最准确的为优胜组。(活动进行中同时播放歌曲《读唐诗》做背景音乐,连接好的把题板送到前面。)(同学们都连接完了,我们来看看他们连接是否正确,老师请你们一起来做评委,(讲解题板)向优胜组表示祝贺)题板内容:
“床前的月光” 《 静夜思 》(李白)“窗外的雪” 《 夜雪 》(白居易)“高飞的白鹭” 《 绝句 》(杜甫)“浮水的鹅” 《 咏鹅 》(骆宾王)“枫桥的钟声” 《 枫桥夜泊 》(张继)“巴山的雨” 《 夜雨寄北 》(李商隐)“边塞的战士” 《 出塞 》(王昌龄)“异乡的客”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3.师:我们知道了,这首歌曲中隐藏了多少古诗呢? 生答:(八首)
师:对了,是以八首古诗中最美的佳句组成的歌词。现在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诵一遍歌词,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师:同学们读得真好,都发自内心的歌颂和赞美着唐诗。
4.师范唱(下面请听老师唱一遍《读唐诗》),同学们可以轻声随歌曲唱一唱,同时想想你是怎样来理解“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这句歌词的呢? 学生回答()。
师:我们以一首唐诗为例。比如说曲中“高飞的白鹭”是谁的作品? 生答:(杜甫的绝句)
古人喜欢见物咏怀,见景抒情,对自己的所见所思进行即兴吟唱,我们也来学学看,(吟诗时作摇头晃脑状)注意听老师吟诵诗歌时有什么特点?跟读现在的白话文有区别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生答:()
师:很有韵律感,与今天的音乐很相近,它的节奏,音调与音乐是相通的,感觉就像在唱歌,真是诗中有歌啊。
师:古人还喜欢边吟诗边作画呢,如果让你来给《绝句》这首诗作画,你会画些什么呢?我们一句一句的来。(学生回答)
师播放MTV全诗一句一景,其中对景物色彩的描绘有哪些?(学生回答)鹂之“黄”,柳之“翠”,鹭之“白”,天之“青”,雪之“白”。师:这些色彩绚丽的景物,远近高低相映成趣,合起来则宛如一幅浑然一体的画卷,真是令人赏心悦目,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这句歌词都能理解了吗?
5.师:歌词我们都理解了,现在让我们随音乐唱一唱,请你们找找《读唐诗》中的高潮乐句在什么地方?(学生找出高潮乐句。这儿还有一个音乐记号,它代表什么意思呢?就像数学中的什么记号?(生答:大于号,)在音乐中代表重音记号,这儿力度要唱得重些、强些)观察高潮乐句用了什么音符?(生答:附点四分音符,师:附点四分音符我们已经学过,它该唱多长呢?生答:一拍半,下面我们一起把节奏读一遍,体会附点四分音符,它使音乐情绪有了一种什么变化?它一共使用了几小节?)出现了四个小节。师:连续四个小节的附点四分音符再一起它使音乐情绪有了一种推动感。)
(学生读一遍节奏,再按节奏读歌词,最后随琴唱一唱这句旋律。)ⅹ• ⅹⅹ ⅹ ⅹ∣ⅹ• ⅹⅹ ⅹ — ︳ 枫 桥的 钟 声 巴 山的 雨,ⅹ• ⅹⅹ ⅹ ⅹ∣ⅹ• ⅹⅹ ⅹ — ︳ 边 塞的 战 士 异 乡的 客。
6.师:你们还有什么唱不准的地方吗?练习歌曲中难点——弱起、连音线及后十六分音符。(即兴节奏写于黑板)ⅹ ⅹ ⅹ ⅹ ⅹ ⅹ•︳ⅹ ⅹⅹ ⅹ ⅹ ⅹ— ︳ 唐 诗 像 清 泉 流进 我 心 窝。唐 诗 是 祖 先 在向 我 诉 说。
7.师:高潮乐句之后,我们在细心聆听祖先的诉说,力度、速度应怎样表现呢? 生答:(稍弱、平稳)。
8.我们用亲切、自然的声音跟琴完整地把《读唐诗》唱一遍。
三、拓展音乐活动
1.师:祖先在向我们诉说,诗人以诗抒怀,从诗中我们体验到他们的喜、怒、哀、乐,体会到他们心中细腻的情感。今天我们也来借古人的情怀,抒发我们的情感,好不好? 师:我们分成四组表演,每组可以选择《读唐诗》中的古诗,也可以选择你们学过的古诗、喜欢的古诗进行表演,各组讨论,用什么形式?怎么表演?
2.形式:(根据课堂具体情况而定,不可拘泥)
A.演唱古诗。参赛队演唱一首学过的古诗歌曲。(最好成创编自己作的古诗新唱,如采用本学期语文课本中学的古诗《寻隐者不遇》、《所见》加上自己喜欢的旋律等)
B.吟诵古诗。参赛队配乐朗诵古诗。C.表演古诗。参赛队即兴表演古诗。
(跟学生沟通吟诵的古诗《枫桥夜泊》即兴表演),老师这儿带了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曲子,听一听歌词里唱了些什么?(播放毛宁的《涛声依旧》)
师:现在有的歌曲引用古典诗歌的语意,重新加以创作,既保留了古诗的意味,又注入了现代思想,刚才大家所听的《涛声依旧》就是借用了《枫桥夜泊》这首诗作为歌词的,还有一些歌曲,比如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李善隐的《别亦难》,李煜的词牌名《虞美人》等都是直接取自与古典诗歌。
3.同学们表演得真好,下面我们一起来观看合唱团小朋友演唱的古诗歌曲《赋古草原送别》,《登鹳雀楼》等
四、小结
中华民族的古诗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都为有这样的古诗文化而感到骄傲,感到自豪,我们应该把古诗文化发扬光大。
好了,让我们带着对古诗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再次演唱《读唐诗》,结束我们今天的课。(学生随音乐演唱,教师指挥,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小小音乐剧《东郭先生与狼》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故事内容,为表演打下基础。
2、过程与方法:初步感受音乐剧的主题音调,为演唱打下基础。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创编对话、选配音乐、表演。教学重点:初步感受音乐剧的主题音调,为演唱打下基础。教学难点:创编对话、选配音乐、表演。教学准备:课件、音乐剧中主题音乐的伴奏。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的一个《东郭先生》的故事。生(举手):这个故事我听过。
师:你们都听过啦,那你来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吧(教师播放音乐剧的主题音乐当作学生讲故事的背景音乐)。
二、学生讲故事
生(起立到台前讲故事):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学者,名字叫做东郭,他是一个善良又老实的人。有一天,他骑着毛驴,带着两袋子书去远方讲学。当他走到树林的中央时,碰到了一只狼。狼气喘吁吁的请求东郭先生救救它。东郭先生听了狼的一番好话,就把狼藏进了他放书的口袋里。
音乐(四年级)培训资料狼躲过了猎人的追赶,不仅不报恩,还打起了东郭先生的主意。东郭先生急忙逃命,狼在后面不断地追赶。这时,来了一个农夫,东郭先生让农夫来评理。农夫说:“小小的口袋怎么能装进一只狼呢?”狼听了急忙钻进了口袋里。农夫和东郭先生连忙把口袋扎紧,把狼扔进了山谷里。我的故事讲完了,谢谢大家。众学生和老师鼓掌。
三、教师唱故事
师:故事讲得真好。今天老师不是讲故事,而是要用歌唱的形式把这个故事表现出来。教师播放音乐剧中所有音乐的伴奏,教师边演唱边表演。
生:(鼓掌)真有意思。
师:你们愿意和我一起来表演这个音乐剧吗? 生(高兴地笑):愿意,好,好!
四、安排音乐剧中的角色
师:那我们现在商量一下,故事里都有什么角色? 生1:有东郭先生,还有凶恶的狼。生2:有猎人。生3:还有农夫。
生3:(笑着说)还有一头毛驴。
师:除了这些主要的人物,我们再来装扮一下这个小村庄吧!生1(想了想): 老师,我想扮演村庄里的大树。生2:我们两个想扮演房子。生3:我想扮演猎人的小猎狗。
师:好,你们的想象力很丰富,可是我们这样还不能表现这个故事,如果我们能够装扮起来就更好了。同学们,现在就请你们看教科书,根据书上的提示,讨论一下,该作哪些准备呢? 学生分组讨论。
师:下节课我们就要表演这个小小音乐剧,我们今天已经分配好了角色,请大家回家各自准备道具,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排演音乐剧《东郭先生》。同学们,我们下节课再见!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创编及表演第一幕。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选择乐器、创编对话表现第一幕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选择乐器,模仿毛驴行走的声音。
3、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感情表演音乐剧。教学重点:学唱《叙述者的歌》。
教学难点:选择乐器,模仿毛驴行走的声音。
人物:叙述者、东郭先生、狼、猎人、农夫、毛驴、猎狗、大树。准备道具:口袋、狼的头饰、毛驴头饰、书(东郭先生的)、东郭先生的帽子、猎人、猎枪(塑料玩具)、皮袄、打击乐器(铃鼓、碰铃、三角铁、双响筒、响板、串铃)、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
阶段目标: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好!生(装扮好):老师好。
学生的装扮:东郭先生(带着平角帽子,手里拿着一本书);狼(头饰);猎人(皮袄、猎枪);毛驴(头饰和两个袋子);大树(两个树枝)。
师(环视学生的装扮,微笑):你们都装扮好啦!生:对啊!
师:既然是音乐剧,我们还差一个讲故事的人,你们推选一名同学来当叙述者吧!
学生活动:推选叙述者。
师:好,那我们就开始排练音乐剧的第一幕吧!
二、排练第一幕
阶段目标:讨论第一幕,并排练。
教师操做(播放课件):清晨,东郭先生骑着毛驴,离开了家…… 师:请叙述者来讲故事。
叙述者:清晨,东郭先生骑着毛驴,离开了家(选用适当的打击乐器模仿毛驴行走的节奏与声音)……
师:这里有几种打击乐器(铃鼓、三角铁、双响筒、响板、串铃、碰铃),你们想一想,用哪一种乐器表现毛驴行走的声音,要用什么样的节奏型?
生1:老师,我想用双响筒表现驴蹄子的声音。师:好,你来试一试!
生1活动:拿双响筒敲击 × ×× | × × | 生众:声音还真挺像的!
师:这个乐器可以表现,还有没有其他的乐器呢? 生2:老师,我觉得响板也能表现驴蹄子的声音。师:好,你也来试一试。生2:用响板敲击 × × | × × | 生3:我想用碰铃表现驴脖子上的铃声。
师:这个想法很好,很有创意。那你想用什么样的节奏型呢? 生3:用碰铃敲击以下节奏 × × | 0 × | 师总结:这几个同学选择的乐器都很适合表现毛驴行走,那我们现在就来表现一下吧!
教师操作:邀请扮演毛驴和东郭先生的同学上台,和用打击乐器伴奏的同学一起表演。学生活动:
用打击乐器的同学敲击:
扮演毛驴的同学弓着身子跟着节奏走。扮演东郭先生的同学手里拿着书,晃着脑袋边走边看。
师总结:正在东郭先生得意的时候,忽然来了一只狼。我们一起把《叙述者的歌》唱一唱。
学生活动:跟琴轻声地演唱歌谱,学会歌谱再唱歌词。
师:《叙述者的歌》把故事的开头给大家介绍了一下,那我们应该怎么表演呢?你们自己讨论讨论。哪个组拿出的方案好,我们就用这个组的。
学生活动:学生分成两组自由讨论,教师指导。师:现在请大家说说讨论结果,请第一组先说。
生:我们讨论的结果是:叙述者一开始演唱,东郭先生就上场,唱到“瞌睡打了呀嘛几十里”这就做打哈欠的的动作。唱到后面就表演老狼在前面跑,猎人在后面追。
师:设计得不错,第二组你们是怎么设计的?
生:我们是这么设计的的:唱到第一句“东郭先生骑毛驴”就请东郭先生和小毛驴上场,在小过门儿的地方,东郭先生捋捋胡子;第二句“瞌睡打了呀嘛几十里”就请东郭先生做个打哈欠的动作,再伸伸懒腰;唱到第三句“老狼真晦气”中间的小过门就请老狼上场,要显得惊慌失措的样子。第四句“碰上猎人追的急”猎人就在后面追。唱到最后一句的时候,狼正好在东郭先生面前停,下场。学生听完后马上鼓掌。
师:第二组的同学把动作编排得很细致,我们这次就用第二组的方案。狼停下后站在东郭先生面前对他说了些什么呢?我们来设计一下。生1:可能会说:行行好,有猎人追我,救救我吧!生2:狼肯定说了好多好听的话。师:你觉得狼是怎么说的呀?
生2:狼会说:老先生,看您的样子一定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做做好事,后面有猎人追我,你快救救我吧。师:东郭先生又是怎么说的呢?
生2:东郭先生说:那你快跑吧!这时候狼现出很温顺的样子跪下来说:您是个大善人,怎么能见死不救呢?
师总结:大家说得都不错。东郭先生在途中遇见了狼,现在我们把《途中遇狼》这一幕完整地表现一下。学生活动:
东郭先生出场,手里拿着书,晃着脑袋边走边看。叙述者歌唱。狼、猎人、猎狗上场。狼和东郭先生对话。
师总结: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把音乐剧第一幕创编好了。今天回家留一个作业,创编第二幕和第三幕。我们下节课来表演!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创编对话、学习歌曲,表现第二幕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配器演奏表现故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唱故事内容,并能够有感情地进行表演。教学重点:学唱故事内容,并能够有感情地进行表演。教学难点:选配音响。
教学准备:打击乐器、录音磁带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上次我们讲到,狼求东郭先生救救它,听了狼的甜言蜜语东郭先生动了恻隐之心。于是他就把老狼藏了起来。(播放课件)
二、排演第二幕 1.学唱第二幕曲调①。
师: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老师唱领唱,大家一起来合。师活动:演唱“领”的部分。用眼睛和学生交流。(学唱两遍,指导学生最后一小节的变化。)2.创编东郭先生与猎人的对话。
师:狼刚被装进口袋里,猎人就赶来了,猎人和东郭先生说了些什么呢?大家来设想一下。
生1:东郭先生可能说,狼向那边跑去了(伸手指着右侧)。生2:猎人急急忙忙地跑来,气喘吁吁地问东郭先生:“老先生,您看见狼了吗?”东郭先生急忙说:“我没有看见。”这时猎人看见了东郭先生的大口袋,便问:“这口袋里是什么?”东郭先生急忙坐在口袋上说:“这些都是书,都是书。”猎人看了看,又向远处走去了。师(微笑着说):设计得真不错,对话都很详细。如果要为这一段对话配上相应的音乐,你们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音乐比较好呢?老师这有两段音乐,你听一听哪一段的情绪更适合。
学生聆听音乐1.《彼得与狼》中猎人的音乐。2.《龟兔赛跑》中欢庆的音乐。
生(想一想):我觉得欢快的音乐不太适合这种情绪。所以我选择第一段音乐。
生2:我也选择第一段音乐,因为这段音乐更适合猎人的形象,好像还有打猎枪的声音。
师:好,那我们请“东郭先生”和“狼”一起听着第一段音乐来表演一下他们的对话。学生听着音乐进行对话。3.《放出老狼》(齐唱和表演)。
师:东郭先生做了好事非常地得意,它是什么样的表情?谁能来表演一下?
生1:得意洋洋地点着头。师:不错。
生2:手背在身后,晃着脑袋,笑眯眯地看着狼。
师:这位同学的神态真像!那我们大家一起来唱歌,东郭先生表现出得意的样子。
学生演唱歌曲《放出老狼》。东郭先生和老狼进行表演。
三、排演第三幕 1.演唱歌曲。
师:猎人走后,东郭先生把狼放出了布袋,狼出来以后,看见东郭先生白白胖胖的,顿时起了杀心。于是它唱了这样一首歌。教师范唱《狼起杀心》的一段。
学生学唱《狼起杀心》一段(教师伴奏,学生一起演唱《狼起杀心》的一段)。2.创编对话。
师:猎人走了,东郭先生和狼说了些什么呢? 生:东郭先生说,猎人走了,你出来吧。师:那狼又说了些什么呢? 生1:狼说我要吃了你。
生2:狼恶狠狠地说:你这个老头,把我放在袋子里这么长时间,分明就是要憋死我。我现在饿了,你要给我找吃的!师:说得真好,把狼那种凶恶的表情全表现出来了。
生3:狼露出狰狞的面容:那你就好人做到底,让我把你吃了吧!3.《仓惶逃命》。
师:这时候东郭先生是怎么做的呢? 生:东郭先生吓得抱头鼠窜。师:哦,被吓得到处乱跑。教师范唱《仓惶逃命》一段。学生一起学唱《仓惶逃命》。
学生一起演唱《仓惶逃命》。东郭先生领唱,所有同学齐唱。师:东郭先生被吓得到处乱跑,在这我们加上一些打击乐器伴奏来增加气氛。你们说说用什么样的打击乐器呢?
生1:(拿乐器)我觉得应该用串铃,串铃那种声音可以表现东郭先生狼狈的样子。
师:可以,还有其他可以选择的乐器吗?
生2:(拿乐器)老师,我想选铃鼓,快速的敲铃鼓可以表现东郭先生逃命时候,急促的脚步。
师:你们说得都很有道理。现在我们就把第三幕完整地表演一遍。学生一起表演第三幕。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完整地表演小小音乐剧《东郭先生》。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自行表演小小音乐剧。
2、过程与方法:学生合作共同表演音乐剧。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表演音乐剧了解音乐剧表达的寓意。教学重点:能够自然地表演出四幕音乐剧《东郭先生》。教学难点:设计故事的结尾。教学准备:道具、磁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前几次课排演了《东郭先生》这部音乐剧的前三幕,今天我们继续排演这个故事的结尾。教师播放课件。
二、排练第四幕 1.练习齐唱。
师:上次我们说到了狼要吃掉东郭先生,吓得东郭先生仓惶逃命。正在生死关头,忽然来了一个农夫。表演农夫的同学单独演唱。
师问:为什么你一下子就能唱出这个曲调了? 生:因为我发现音乐中的曲调都是相似的。
师:(满意地笑)这位同学观察得特别仔细,我们大家一齐来演唱一遍。
2.创编对话。
师:这时候老狼、东郭先生和农夫说了些什么话呢?你们自己讨论讨论。
学生自由讨论。学生自己设计,教师指导。学生表演:
东郭先生大声喊:快来救救我!农夫:发生了什么事?
东郭先生:我把它藏在装书的口袋里,救了它,它还要吃我!你快来给我们评评理!
农夫摸摸胡子说:原来是这样啊……
农夫对狼说:这么个小口袋怎么能装进你这么大的东西呢? 狼听了着急地说:怎么进不去(边说边钻进口袋)? 叙述者:这时东郭先生和农夫连忙把口袋扎紧。农夫说:你这个没良心的东西。东郭先生:我打死你!打死你!东郭先生惭愧地低下了头。学生齐唱《叙述者的歌》
师:你们设计得很好,通过前面的共同探讨,同学们已经能够自己设计故事情节了。你们的对话设计的很生动,动作也很协调。但是最后《叙述者的歌》唱得不够整齐,这一段说的是什么意思啊? 生:大家都批评东郭先生分不清好人坏人。师:对,这就要批评的语气,我们再来齐唱一遍!
三、完整地表演音乐剧的第四幕
四、教师小结
师:今天同学们通过合作,自己学会了第四幕的歌曲,并为故事编排了结尾,下节课我们就完整地表演这个音乐剧。同学们,我们下次再见!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音乐剧《东郭先生》第四幕。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演出第四幕,创编结尾。
2、过程与方法:通力合作完成音乐剧。
3、情感、态度价值观:幕与幕之间的衔接,以及表演时的表现力。教学重点:能够自然地表演出音乐剧《东郭先生》四幕。教学难点:幕与幕之间的衔接,以及表演时的表现力。教学准备:道具、磁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准备工作:演员带好道具在大幕的两侧站好,伴奏的同学拿好乐器。
场景:两个同学扮演大树,两个同学扮演房子,双手交叉搭好。教师为学生钢琴伴奏。主持人:由叙述者为大家主持。第一幕:
同学们,你们好,今天我们要为大家表演一部音乐剧《东郭先生》。学生各就各位,扮演场景。
叙述者:一天清晨,东郭先生骑着毛驴,离开了家。乐器伴奏:用打击乐器伴奏的同学开始伴奏。
东郭先生和毛驴上场。扮演东郭先生的同学手里拿着书,晃着脑袋边走边看。
教师开始伴奏,叙述者演唱第一幕《叙述者的歌》。
唱到第一句“东郭先生骑毛驴”就请东郭先生和小毛驴上场,在小过门儿的地方,东郭先生捋捋胡子;第二句“瞌睡打了呀嘛几十里”就请东郭先生做个打哈欠的动作,再伸伸懒腰;唱到第三句“老狼真晦气”中间的小过门就请老狼上场,要显得惊慌失措的样子。第四句“碰上猎人追得急”猎人就在后面追。唱到最后一句的时候,狼正好在东郭先生面前停下。狼与东郭先生的对话:
狼说:“老先生,看您的样子一定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做做好事,后面有猎人追我,你快救救我吧。” 东郭先生说:“你快跑吧!”
这时候狼现出很温顺的样子跪下来说:“您是个大善人,怎么能见死不救呢?” 第二幕:
叙述者:东郭先生听了狼的甜言蜜语,动了恻隐之心。于是他急忙把狼藏进了书袋里。
教师开始伴奏,学生演唱第二幕的歌。教师领唱,全体学生齐唱。唱完后教师播放《彼得与狼》片段。
猎人急急忙忙地跑过来问:老先生,您看没看见一只狼从这里跑过去?
东郭先生:我没有看见(边说边坐在口袋上)。猎人问:您的袋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 东郭先生紧张地说:是书,都是书。叙述者:猎人看看远方,向树林深处走去。教师弹奏《放出老狼》的音乐,学生高兴地齐唱。东郭先生:得意洋洋地看着袋子,晃着头。第三幕:
叙述者:猎人走后,东郭先生把狼放出了布袋,狼出来以后,看见东郭先生白白胖胖的,顿时起了杀心。
教师伴奏,学生一起演唱《狼起杀心》这一段。东郭先生说:猎人走了,你出来吧。
狼恶狠狠地说:你这个老头,把我放在袋子里这么长时间,分明就是要憋死我。我现在饿了,你要给我找吃的!东郭先生慢慢地说:我哪有什么吃的啊……
狼露出狰狞的面容:那你就好人做到底,让我把你吃了吧!东郭先生吓得抱头鼠窜(东郭先生四下乱跑,狼在后面不停地追)。学生活动:一起演唱《仓惶逃命》。东郭先生领唱,所有同学齐唱。拿打击乐器的同学为歌曲伴奏。第四幕:
叙述者:东郭先生仓惶逃命,老狼在后面紧追不舍,这时来了一位农夫。
所有同学一起演唱歌曲。东郭先生大声喊:快来救救我!农夫说:发生了什么事?
东郭先生说:我把它藏在装书的口袋里,救了它,它还要吃我!你快来给我们评评理!
农夫摸摸胡子说:原来是这样啊。
农夫对狼说:这么个小口袋怎么能装进你这么大的东西呢? 狼听了着急地说:怎么进不去?(边说边钻进口袋)叙述者:这时东郭先生和农夫连忙把口袋扎紧。农夫说:你这个没良心的东西。东郭先生:我打死你!打死你!教师弹琴伴奏,学生齐唱最后一段。东郭先生惭愧地低下了头。
叙述者:小小音乐剧《东郭先生》表演结束了,谢谢大家,再见!
二、师小结。板书设计:
第五篇:2015全新苏少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 童声中国娃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欢快自豪的情绪来演唱歌曲,并初步掌握蒙古族歌曲的演唱风
2、通过创设轻松活泼的情境,并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在听,唱,演等情感体验中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
3、通过歌唱让学生从中感受大草原的美好和对自己家乡“松原”、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教学重难点:
1、运用创新手段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之中,并积极完成学习任务。
2、通过对歌曲的理解自然表现出歌曲的情绪和风格。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师:又来到了我们共同唱歌跳舞的欢乐时光!首先让我们跳起来,动起来,一起放松心情好吗?师生共同表演舞蹈《青春舞曲》。2.采访客人: 1)今天教室里来了很多客人,请同学们问一下他们都是什么民族的? 2)介绍教师的民族:满族 3.欣赏FLASH影片《家乡》。(藏族歌曲)
二、实践体验、学唱歌曲:
1、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民族也蕴育了各具风格特色的民族歌曲。下面让我们共同来倾听一首歌曲,想一想它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它和哪首歌曲很相像?并在图片中选择出这个民族的服装。初听歌曲。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蒙古族歌曲《草原赞歌》。(课件1:无画面)
3、再次感受,当你闭上眼睛倾听,会有什么样的感受?脑海中会浮现什么画面?
4、让我们来一同欣赏草原的美景,再次欣赏歌曲(课件2:声像俱全)
5、看到美丽的景色,老师都忍不住想唱歌了,你们欢迎吗?教师范唱。
6、出示图片“美”。提问:你觉得这首歌美在哪里? 1)旋律美??用“嗒”模唱歌曲。2)歌词美 ??有感情读歌词。
3)内在情感美??介绍歌曲背景,并欣赏影片《草原英雄小姐妹》。(课件3)这首歌曲描写了蒙古族少年儿童龙梅和玉荣两姐妹为保护集体羊群与暴风雪搏斗的英雄事迹,也表现出他们对自己家乡的赞美和热爱,更展现了内蒙草原的兴旺发达,日新月异的建设面貌!
7、这样“美”的一首歌,就让我们用美丽的心情,美丽的表情,美丽的声音来演唱一遍好吗?
8、自学
请为歌曲分段,每段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和感情来演唱? 一段、轻快有弹性的声音,似乎看到了一望无际的广阔草原,听到马儿驰骋的哒哒蹄声。
二段、更加自豪的感情。抒发了牧民舒畅愉快的心情,同时也刻画了他们爽朗豪放的性格。
9、分组合作学习
一组用“嗒”伴唱;一组主唱;一组用自制道具伴奏;一组用舞蹈表演。
三、歌曲创新改编,创设舞台展示自我。
1、提问:我们的家乡是哪里?你们热爱自己的家乡吗?那么就让我们做一次“小小作词家”,把这首歌改编成《松原赞歌》
2、学生朗读自编的歌词。
3、随音乐热情的演唱《松原赞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欣赏、律动、演奏等活动。2感受不同地区音乐作品的风格差异。
3通过对比体验新中国儿童甜蜜生活的幸福感。教学重难点:
通过演唱、欣赏、律动、演奏等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大家知道这首诗描述的是 哪里的风景吗?(草原)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草原看一看。
二、欣赏《草原英雄小姐妹》
A请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播放《草原小姐妹》插曲片段。问:这段音乐熟悉吗?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B介绍主奏乐器:琵琶
C简要介绍龙梅和玉容小姐妹在狂风暴雪中奋勇保护羊群的 英雄事迹。D完整欣赏
E重点欣赏第1段
问:除了琵琶,还有什么乐器参与演奏? F介绍协奏曲。
协奏曲是指某件独奏乐器和管弦乐器或民族乐队协同演奏乐曲形式。
三、复习歌曲《草原赞歌》
A小姐妹为什么能奋不顾身、战胜暴风雪,保护羊群?他们的力量从
哪里来?(来自对家乡、对草原的爱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下面就来教学基本框架(每个阶段师生活动的设想)
唱他们心中的歌,赞美家乡的《草原赞歌》。
B听范唱,从歌曲中大家感受到了什么?(欢乐的情绪,自豪的感情)C视谱。随琴哼唱两遍歌谱。D接龙唱谱
E用“LU”模唱旋律。F熟悉歌词,演唱歌曲。
4、表演《草原赞歌》 a)学习简单蒙古舞动作。
b)师生互动。
四、全课总结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欢快调皮的情绪来演唱歌曲,并初步掌握蒙古族歌曲的演唱风格。
2、通过创设轻松活泼的情境,并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在听,唱,演等情感体验中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教学重难点:
1、运用创新手段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之中,并积极完成学习任务。
2、通过对歌曲的理解自然表现出歌曲的情绪和风格。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新授。
1、首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歌曲,你们听听熟悉吗?如果你觉得熟悉也不需要跟着演唱,安静地听完告诉老师歌曲的歌名和情绪是什么,好吗?
2、同学们都感受的很好,那你们能不能再仔细地体会一下歌曲从哪里开始情绪变得更加欢快、激动人心,下面老师来演唱,请你们听到情绪最激动最欢快的部分用手或者脚步来回应我好吗?(出示歌谱,师范唱)。
3、老师发现同学们的感受能力真棒,今天这首歌曲,它确实是整个前半部分是比较平和的欢快活泼,整个后半部分是更加的跃动、高涨,所以老师就用这两种色块把歌曲的情绪简单的划分一下。(出示色块图谱)
4、下面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用简单的舞蹈动作表现一下歌曲的两个色块部分,感受情绪的递进,全体起立跟上我哦。
5、歌唱教学
(1)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歌曲的情绪从欢快到跃动又到激动人心呢,我们一起到歌谱中去找找答案,先来学习第一色块的乐谱,跟着老师四小节模唱一次。(2)我们先试着把第一色块歌词填进去。(师弹一句,生填词一句)
(3)第一色块第一段完整连起来唱(师加入前奏,请学生仔细接准第一个字)(4)学生自己尝试填入第一色块的第二段
(5)同学们的声音真好听,老师也忍不住想加入你们的歌声,下面老师和你们合作,你们演唱第一色块,老师接唱第二色块,你们在心里跟唱。(6)模唱第二色块乐谱。
(7)填词演唱第二色块,有困难再解决。(8)老师演唱第一色块,学生接唱第二色块。(9)完整演唱全曲(慢速)
(10)既然同学们唱的这么好,老师准备加快速度了,完整演唱全曲。(11)跟伴奏演唱。
6、加动作表演唱。
7、变换演唱形式丰富歌曲。
三、总结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体验、了解、感知蒙古族民歌长调与短调的特点。
2、通过欣赏蒙古民歌了解长调和短调,使学生在体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的同时,了解蒙古民歌,喜爱蒙古民歌,热爱民族文化。教学重难点:
1、欣赏、感受蒙古族民歌,激发学生对蒙古族民歌的热爱之情。
2、引导学生感受蒙古民歌的风格特点。了解长调和短调,理解蒙古民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让学生身临其境。
1、播放马头琴演奏《鸿雁》,由于《鸿雁》是今年最热门的综艺节目《中国好声音》的歌曲,(蒙古族分布于我国北部,它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于传奇色彩的民族,千百年来,内蒙古人民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马背上的民族。)
2、师:让学生说一说心目中的草原是什么样的? 生答
3、你们真是博学多才那,你们用那么美得词语拼凑成一幅幅画面,老师仿佛看到了辽阔草原美丽山岗青青牛羊,白云悠悠彩虹,一群鸿雁飞翔在蓝天上。
有个少年手拿皮鞭站在草原上,看护着牛和羊轻轻哼着草原牧歌。。(背景音乐《鸿雁》)
二、播放歌曲《鸿雁》
1、提问:这首歌曲的节奏 ? 自由的旋律?悠长。
2、师:蒙古人有三宝,你们知道指的是什么吗?
一是辽阔的(草原)二是奔驰的(骏马)三就是这醉人的蒙古长调。
3、我们刚才所听的是哪一宝?-------引出长调民歌的音乐特点。师:起伏的旋律就像一群鸿雁在草原上飞翔。。
鸿雁带去了你们对草原的喜爱,传到了牧羊姑娘的耳朵里,她回应了。。
三、欣赏蒙古族歌曲《草原牧歌》(出示课件)
1、师:同学们在欣赏时,思考这首歌曲旋律、节奏怎样?
师:歌曲的旋律采用了牧歌的素材,给人以辽阔、悠扬、婉转、抒情的印象。
2、复听歌曲——感受情绪
四、竖笛学习
1、练习音阶
2、自己试吹
3、找出难吹的句子
4、解决难点
5、练习
第二单元 绿海林涛里
一、单元目标:1.通过欣赏和歌唱,感受春天的美好景象,体验不同音乐体裁所描绘的春景,了解中外不同地域的音乐风格和特点。2.用恰当的情绪,甜美的歌声演唱《银色的桦树林》、《绿色的祖国》等,表达心中对春天的赞美,对祖国的热爱。3.在“我的创造”等音乐活动中,能运用“同头换尾”的技术创编简短的旋律,并根据所学的音乐内容,用自己的音乐方式,以“绿色环保”“赞美春天”“歌唱春天”、“歌唱祖国”等为主题开展采集与创造活动。4.通过一系列对“春”的主题欣赏,强化对旋律的听辨能力,感受各音乐要素在表现“春”的多姿多彩时的变化与作用;在对“轻音乐”和“校园歌曲”等音乐分类的探究活动中表现出积极参与的热情。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唱:《银色的桦树林》2.听:《美丽的喀纳斯湖》3.拓展:班得瑞乐队与轻音乐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美丽的喀纳斯湖》和歌唱《银色的桦树林》,感受春天的美好景象,体验不同音乐体裁所描绘的春景,感受中外不同的音乐表现手法和风格特点。2.能用明朗、愉悦的情绪,纯美的歌声演唱《银色的桦树林》。感受歌曲美的意境。3.通过欣赏班得瑞乐队演奏的作品,了解当代音乐这种音乐体裁的表现方式,拓展音乐文化视野。
教学重点、难点:歌曲结构和旋律的分析。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师:同学们,春天到了,在这个风和日丽、充满花香的季节里,你最想做什么?(踏青、春游)那今天我们就寻着花香,一起去踏青春游,感受扑面而来的春的气息吧!
(二)欣赏《美丽的喀纳斯湖春野》
1.在《美丽的喀纳斯湖》的背景音乐中,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听前设问:听到了什么?仿佛来到了哪里?感觉怎样?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精美的画面。3.出示《美丽的喀纳斯湖》主旋律,分别用“啦、哒、噜”等衬词模唱主旋律。在每一乐句尾,教师指挥部分学生模仿鸟叫“喳喳 喳喳”,进行简单的二声部发声练习。
(三)欣赏想象
1.导入: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用自己的智慧抒发了对“喀纳斯湖”的赞美,诗歌、散文中到处都留有春的足迹。有很多音乐家都喜欢把诗词谱写成曲,让诗意更充分地表达出来。下面就让我们来听一首充满诗意的歌。播放歌曲《美丽的喀纳斯湖》,请学生闭眼欣赏。提问: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感受到春天的什么气息?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七言律诗《美丽的喀纳斯湖》,有表情地齐读。
(四)学习歌曲
1.完整地欣赏歌曲,说说歌曲中哪两句完全一样?哪两句比较像?哪一句完全不同?2.根据学生回答,分别用不同色块表现歌曲中的相同与不同的旋律。(点击课件)3.试唱曲谱。4.对于第三句中的“5 #4 5.”,要先听琴声再模唱,教师可以用手势提示,并提醒学生要轻声唱。5.跟琴学唱歌曲。6.完整、熟练地演唱歌曲。7.通过对比演唱,根据学生的回答,为歌曲加入力度记号,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五)拓展1.教师介绍“学堂乐歌”的历史背景和歌曲作者李叔同。2.出示《送别》,边欣赏边跟唱。
(六)教师课堂小结,结束教学。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1.复习《银色的桦树林》,二声部轮唱。2.我的创造(1)3.听《森林狂想曲》
教学目标:1.感受歌曲所描绘的春的“诗情画意”,尝试二声部轮唱,并能完整熟练地演唱。2.在“我的创造”音乐活动中,能运用“同头换尾”的技巧创编简单的旋律。3.通过欣赏歌曲《森林狂想曲》了解其浓郁的地域风格特点,领略祖国的美丽风光。
教学重难点:歌曲意境的创设和表现,旋律创编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银色的桦树林》1.用LU轻声哼唱歌曲旋律。2.有感情地齐唱歌曲。3.师:刚刚我们是用齐唱的形式来表现歌曲的,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来表现歌曲呢?请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请一些学生上来表演。4.尝试用二声部轮唱,并完整地演唱歌曲。教师对学生的声音提出一些要求。5.小组合作,用简单的动作表现歌曲内容,提醒学生动作的设计要富有诗的意境。6.分组展示歌表演。
(二)、我的创造1.唱一唱前两个乐句。观察歌曲前两个乐句有什么联系?(两
个乐句节奏是相同的。两乐句前段相同,只是结尾稍加变化。)最后得出歌曲创造的一般规律:同头换尾的手法。2.感受两种“尾部”不同的音乐效果。3.学生进行创编。4.作品展示
(三)欣赏《森林狂想曲》
1.师:大家知道著名的国家名胜风景区九寨沟吗?它位于四川省北部,有“人间仙境”的美誉,被列为世界人类自然遗产名录。师:有一首歌曲是这样唱的:“在离开很远的地方,总有一双眼睛在守望,她有着森林绚丽的梦想,她有着大海碧波的光芒。到底是谁的呼唤那样真真切切,到底是谁的心灵那样寻寻觅觅。哦神奇的九寨,人间的天堂。”让我们赶快来欣赏《绿色的祖国》吧。播放歌曲《绿色的祖国》同时欣赏九寨风光。2.欣赏完歌曲,学生谈谈感受。3.再次欣赏。
(四)小结
1.请学生课后收集自己喜欢的表现“春”的音乐作品。2.布置学生自制沙球。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1.听:《美丽的喀纳斯湖》《森林狂想曲》2.唱:《银色的桦树林》《绿色的祖国》3.学习舞蹈。
教学目标:1.欣赏《美丽的喀纳斯湖》《森林狂想曲》。2.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表现歌曲。
教学重难点:1.感受两首音乐的形象及风格。教学过程:
(一)欣赏《美丽的喀纳斯湖》《森林狂想曲》
1.聆听《美丽的喀纳斯湖》《森林狂想曲》乐曲开头一段。说说这段音乐给你的感受。2.介绍作者。3.让我们完整地来欣赏乐曲。老师出示图形,请学生在欣赏时,听到音乐段落,选择出相应的图形。并说出你的体会。总结歌曲的结构:A+B+A‘传统的三部曲式结构。4.以“春”为主题,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小组合作,用动作形态表现各具特色的“春之图”。(动作形态是动态和静态的结合,可以表现冰雪融化、春暖花开等不同的动作组合)随音乐律动。
(二)学习歌曲《银色的桦树林》《绿色的祖国》
1.导入用“啦”边跳边哼唱歌曲主歌部分旋律。2.学生模仿,解决切分节奏3.听了歌曲你感受到了什么?4.再次欣赏歌曲,学生跟师一起跳。6.学习歌曲舞蹈7.练习舞蹈8.随着音乐一起跳。
(三)课堂小结
第三单元 梨花英秀
单元目标:1.在听、唱、动的活动中走进国粹京剧,了解有关京剧的基本知识,增添对祖国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和民族自豪感。2.能熟练有感情地演唱本单元歌曲、戏曲。能有兴趣地聆听本单元所欣赏的一些戏曲、乐曲。初步体验京剧特有的声腔、节奏特点,并尝试表现出来。3.乐于模仿戏曲中一些简单的身段、动作,并与同学合作表演急急风中走圆场,增强与他人合作和协调的能力,感受京剧的独特表现力。
单元重点、难点:1.通过欣赏、学唱与表演,学生能初步感受“京腔京韵”的独特魅力,了解、熟悉、热爱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热情.2.体验京剧、戏歌的特点,并能尝试着表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听《京调》(笛子与乐队)2.动:我的创造:填词演唱西皮流水旋律 3.拓展:西皮、二黄
教学目标:1.初步体验京剧特有的声腔、节奏特点。2.能分辨京剧中“西皮”和“二黄”两种不同的声腔,并能为“西皮流水”填上歌词进行演唱。3.在听、唱、动的活动中走进国粹京剧,了解有关京剧的基本知识,增添对祖国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感受京剧声腔、节奏、旋律的特点,填词演唱“西皮流水” 教具准备:钢琴、cd 教学过程:师生问好!
一、听《京调》(笛子与乐队)1.出示竹笛,听赏竹笛音色,介绍笛子家族2.完整听(笛子与乐队)演奏的《京调》问:音乐的情绪如何?(活泼生动)师:乐曲主要用笛子模仿了京剧的唱腔。3.简单介绍京剧知识4.分段听相同的段落,用手势或颜色的变化表达5.分段听辨不同段落的情绪
二、动:我的创造:填词演唱西皮流水旋律
1.了解“西皮唱腔”和“西皮流水”的特点(“西皮腔”脱胎于梆子腔,其旋律高亢激昂,具有明显的北方特点。)(西皮流水曲调流畅,旋律琅琅伤口)2.听“西皮流水”的旋律3.跟着音乐轻轻哼唱旋律4.填词再跟琴演唱(西皮的旋律特点多轻快、跳跃,指导学生填词时应多为一字一音)5.为乐曲起名6.表演,在“西皮”曲调中走碎步
三、拓展:西皮、二黄
1.介绍相关知识“西皮”和“二黄”本是京剧中两种不同的声腔。“西皮”唱腔的京胡定弦为“6—3”;“二黄”唱腔的京胡定弦为“5—2”弦。“西皮腔”脱胎于梆子腔,其旋律高亢激昂,具有明显的北方特点。“二黄腔”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说起源于江西的宜黄腔;一说源于徽调。都是南方剧种,所以其南方音乐特色较为突出。2.欣赏二黄慢板的代表性片断,与西皮流水做对比。
四、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听:《急急风》2.唱:《谁说女子不如男》
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有关京剧的常识,能分辨京剧人物的行当,说出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2.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谁说女子不如男》,较好的唱出一字多音的拖腔,尽量唱出韵味。3.能分辨现代京剧与传统京剧的异同,了解京剧的发展与革新。
教学重点:了解京剧不同于其他剧种的特点,如语言特色、伴奏乐器、旋律特点。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来了解古老的京剧,增强兴趣。教学难点:现代京剧与传统京剧的异同 教具准备:钢琴、cd 教学过程:师生问好!
一、简单反馈—复习导入播放以下京剧片断,小组抢答问题:你能说出戏中人物的行当吗?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杨门女将》《淮河营》《红娘》《白蛇传》《赤桑镇》《武家坡》《智斗》
二、听赏讨论—听赏分辨
1.听《急急风》(1)简介人物身份后听赏(2)他们之间的关系?这三个人物在剧中的性格形象分别有什么特点?(3)这三个人物的行当?(旦角、老生、花脸)你是怎样分辨的?(旦角:明亮、婉转;老生:苍劲、挺拔、近于真声;花脸:浑厚、高亢、洪亮)(4)体会和传统的京剧相比有哪些不同?给你带来什么不同的感受?(化妆、念白更生活化)
三、新歌教学
1.听赏全曲2.提问:这是什么行当的唱段?最后的笑声你能来模仿一下吗?3.老师范唱4.用听唱法学唱歌曲5.表演《谁说女子不如男》片段
四、欣赏《前门情思大碗茶》师:让我们再来欣赏一首广为流传的京味歌曲,曾有多位歌唱家用民族、通俗等不同的演唱方式演绎过,已经成为海内外中国人怀
家乡、念故乡、爱家园的一首著名歌曲。1.音画结合边听边欣赏北京的景观(前门、北海、玻璃厂、豆汁、窝头、大碗茶等景观)2.跟录音轻声哼唱,体会歌曲的韵味。
四、小结下课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听:《京剧锣鼓》2.唱:《梨园英秀》3.动:歌表演:《梨园英秀》4.拓展:京剧脸谱欣赏
教学目标:1.乐于模仿戏曲中一些简单的身段、动作,并与同学合作表演“急急风”中“走圆场”,增强与他人合作和协调的能力,感受京剧的独特表现力。2.能熟练有感情的演唱《梨园英秀》,体会剧中融合的锣鼓经、数板、西皮音调等诸多戏曲元素。
教学重点:唱好融合了京剧元素的儿童歌曲《梨园英秀》 教学难点:了解锣鼓在京剧中的重要地位,并能跟着音乐演一演。教具准备:钢琴、cd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听:《京剧锣鼓》1.看京剧的录象2.了解京剧锣鼓的作用3.听赏《京剧锣鼓》生:开唱锣鼓4.念一念、奏一奏5.跟着(急急风)学走圆场
二、唱:《梨园英秀》师:让我们再来欣赏一组少儿京剧表演1.欣赏7岁小票友刘小园的京剧表演2.初听歌曲,找出曲中京剧的特点?(锣鼓经、西皮风格旋律、数板等)3.用听唱法学唱歌曲4.分组演唱歌曲(一组念锣鼓经、一组数板、一组演唱)5.歌表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锣鼓经”、“ 数板”、“走圆场”进行表演。
三、拓展:京剧脸谱欣赏
1.搜集脸谱:课前搜集京剧脸谱(如“邮票上”、“舞台上”、“烟盒上”、“电话卡上”)2.说唱脸谱:欣赏《说唱脸谱》的歌曲,师介绍脸谱的由来和相关知识,了解颜色与人物性格、品质、命运之间的关系。3.画脸谱: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人物画一画京剧脸谱。
四、小结下课
第四单元——田园交响曲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听:《F大调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一乐章》《踩花山》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歌曲《F大调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一乐章》《踩花山》,让学生感受交响乐。2.学生能够了解一些交响乐的特点和基本知识。
教学重点:学生了解、感受、体验交响乐的特点和基本知识,从而能够进一步热爱艺术。
教学难点: 长音的对比欣赏,增强感受
教学过程: 1.了解交响乐
2.了解《F大调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一乐章》《踩花山》藏民歌,听赏《在那东山顶上》 3.学唱歌曲(1)第一遍放录音范唱 1)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这首歌曲的演唱顺序怎样的?(2)学唱歌谱 a、教师弹奏全曲,学生用“lu”哼唱(提醒声音竖起来)b、分乐句跟老师唱谱,注意二四拍的强弱规律 c、重点学习10——13小节,引导学生体验站在高处放声高歌的感觉。师一句句教唱,着重教七拍长音。用手势来表示七拍及下滑音。(用游戏比赛来解决难点)(3)第二遍放伴奏音乐,学生跟唱。4.进一步感受歌曲 5.学习《F大调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一乐章》《踩花山》 6.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听:《田野在召唤》 《红蜻蜓》
教学目标:1通过《田野在召唤》 《红蜻蜓》的欣赏,使他们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意境美,使《田野在召唤》 《红蜻蜓》的旋律永远流淌在学生的心中。2充分了解内蒙民歌悠扬宽广的旋律特点,感受无伴奏合唱的人声美与丰富的和声效果。
教学重点:唱好歌曲中的装饰音和衬词 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欣赏《田野在召唤》 《红蜻蜓》
二、演唱歌曲——《田野在召唤》 《红蜻蜓》
师:同学们,放牧不仅是草原地区主要的生产活动,也是高原地区的主要生产活动。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近青藏高原放牧的小朋友。
1.生初听歌曲。2.师:从歌曲中,大家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情绪? 生议一议。3.师:这首歌曲中哪些地方让歌曲具有典型的藏族风格,我们听第二遍感受一
下。生复听歌曲并议一议。4.师小结:装饰音的独特用法加上特有的衬词使这首歌曲具有典型的藏族风格。同学们,你学过或听过的藏族歌曲,哪些也使用了类似的衬词和装饰音? 生议一议。5.师小结:同学们,藏族歌曲的最大特点恰恰是这些特有的衬词和装饰音。下面就让我们来学唱歌曲《放牦牛的小卓玛》。6.出示乐谱,学唱歌曲。a、用“LU”发音,跟琴模唱旋律 b、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了解“卓玛”是藏语美丽的意思,藏族人常把小女孩叫做“卓玛”。c、跟范唱默唱自学,说说难点。d、师带生逐一解决难点。e、生完整跟琴唱。f、男生唱,女生伴舞。(用上节课学过的藏族舞蹈动作。)
三、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感受了蒙古族和藏族不同风格但都以放牧为主题的歌曲,这类歌曲还有很多,同学们课后可以收集一些并相互交流。
第五单元 荡漾的深情
教学目标:1.通过参与多种音乐活动,得到丰富的情感体验,爱国思乡的情怀与音乐作品产生共鸣,音乐视野更加开阔,进一步加深对祖国、对家乡以及对生活的热爱。2.能用不同的音色、唱法表达对歌曲的理解,在演唱过程中更深刻地体验到作品的人文内涵与艺术魅力。3.通过欣赏、演唱、演奏了解音乐表现的多种形式。在活动中掌握相关的知识,了解地理、历史等相关文化。4.能用声音、肢体动作等多种方式表现音乐的发展变化,在活动中体验创造与合作的快乐。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听《蓝色多瑙河》《海滨音诗》2.唱《划船歌》
教学目标:1.能用亲切、欢快地声音演唱歌曲。2.通过欣赏,能区分作品在演唱形式、音乐情绪、整体风格、历史背景等方面的不同,从而把握住作品的情感和表现意义。3.对《划船歌》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重点、难点:1.音乐情绪的感受及表现。2.歌曲教学中的一字多音及歌曲地方风味的把握。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二、听赏《蓝色多瑙河》《海滨音诗》
第一部分:听第一段音乐,感受旋律的起伏第二部分:听音乐,感受旋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第三部分:与第一部分音乐相比较。总结:旋律的变化 情感的变化 曲式结构完整欣赏,跟着音乐哼唱歌曲。
三、学唱《划船歌》
1.欣赏《划船歌》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来表达赞美之情?2.再次欣赏,找出一自多音的乐句。跟琴分句模唱,注意咬字吐字。3.分析歌词的特点(对答式)4.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来表现歌曲(齐唱、对唱、领唱)
四、欣赏《划船歌》
师:随着时代的变迁,浏阳河的人民不断地开拓,她们凭着自己坚定不移的意志和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开创了又一片崭新的天地。让我们再来听一听宋祖英演唱的《划船歌》。
1.欣赏全曲。2.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3.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独唱、伴唱)4.再次欣赏。
五、总结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1.唱《外婆的澎湖湾》2.听《海滨音诗》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能感受到乐曲所描绘的不同意境,能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2.能用优美、质朴的声音唱出对大海、家乡、母亲的深挚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根据音乐的变化,调整演唱的力度及情绪。2.用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表现歌曲。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二、听赏
三、歌曲
1.听音乐,朗诵诗歌听一段海浪的声音,请学生描述自身的感受。师:现在,你们仿佛置身在哪里?2.微微的海风吹来,掀起阵阵波涛,多么美妙地感觉啊,让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吧!模仿海浪的声音,“hu”分三组,一组一组叠加。提醒学生注意气息的控制,字头突出,渐弱处理。3.随音乐朗诵歌词 优美的海景使人陶醉,清新的海风使人舒畅,让我们怀着这美好的感觉一起来念这首小诗吧!(朗诵歌词)4.哼唱旋律 用海风的声音来哼唱旋律。5.找出重点乐句在什么地方海风大了?海浪高了?6.学唱歌曲 重复乐句在情感上的作用。(心情激动,内心的呼唤„„)演唱时应该如何表现?(更深情,力度更大一些„„)学生演唱(齐唱、分组唱、领唱与齐唱)听唱前半部分7.完整表现歌曲齐唱(深
情地)女生领唱+齐唱
四、拓展
这是一首赞美大海,赞美家乡的歌曲,以往我们还学过哪些同类的歌曲呢?课后搜集一下,相互交流。
五、总结下课
第六单元 情系江淮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宏扬民族文化,学唱安徽民歌《凤阳花鼓》,了解民族打击乐器,并初步掌握它们的演奏方法和使用效果。2.通过两首《凤阳花鼓》的对比学习,感受不同的情绪及风格,了解历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通过简单节奏伴奏,使学生能用鼓、锣为歌曲《凤阳花鼓》伴奏。
4、初步接触平湖的地方曲艺——钹子书,并为本市的民俗文化特色感到自豪。
教学难点:
1、由于所处的时代不同,对歌曲的理解会有一定的难度,还有对此类作品的的音乐形象的感受。
2、歌曲中衬词的正确演唱。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打击乐器若干 钢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接触音乐以来学习和欣赏了不少的民歌,下面老师哼唱几首,考考大家,它们分别是什么地方的民歌? 《太阳出来喜洋洋》(四川民歌)《茉莉花》(江苏民歌)
二、旧凤阳花鼓歌曲的认识
三、新歌教唱
1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新时代的《凤阳花鼓》(1)听录音说说听了这首歌后的感受,如果也用一个调色盘,你会选择哪个颜色呢?为什么?
(2)、很多有名的歌星也在重要场合演唱这首歌,欣赏歌手周华健演唱的《凤阳花鼓》(3)用La哼唱全曲(4)衬词的教学(5)填入歌词(6)如果有把歌曲的情绪表达的更好,你认为可以用哪些方法?(小组讨论)a 分角色
b 加入打击乐器 c 用道具打扮边舞蹈边唱(7)进行实践
四、拓展延伸
1、你知道我们平湖的地方曲艺吗? 出示钹子,教师敲一下钹子 钹子书是我们平湖地方的特色,虽然现在没有象凤阳花鼓一样出名,但作为一个平湖人应该对它有一些了解,表演形式也越来越丰富。
2、看一个小学生钹子书表演,这些小朋
友表演的钹子书《外婆的小竹篮》获得浙江省曲艺新创二等奖。看录象
五、小结: 今天我们和凤阳的人民一起走过了苦难的昨天,一起分享了今天的幸福,我们衷心地祝愿凤阳人民的日子越过越好。祝愿平湖的明天更美好。
第七单元 左手与右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听《爱的喜悦》唱:《萤火虫》 2.我的创造
教学目标:
1、通过感受、体验等方式帮助学生学唱歌曲《萤火虫》,指导学生用天真、纯朴的情感、优美抒情的声音来演唱歌曲,让学生感受到歌曲给他们带来的愉快心情。
2、在情景式的教学环境中,能自然、有感情的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及尝试创作体验三拍子音乐带来的美感。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歌曲意境,尽情表现歌曲。
2、初步尝试用变奏来演唱歌曲,感受四拍子和三拍子的节奏特点。难点:歌曲前半部分气息的连贯,后半部分气息的支持,不要叫喊。教具准备: “萤火虫”头饰、荧光棒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学习歌曲
1、节奏乐园(1)师:萤火虫把我们先带到了节奏乐园,你能听出这首乐曲是几拍子的吗?老师想请大家帮助我一起听,好吗?(放送《萤火虫》伴奏音乐)(2)师:你知道四拍子的强弱规律吗?你能用什么方式来表示?(再放送《萤火虫》伴奏音乐,学生用肢体动作表现出来)
2、歌唱乐园(1)师:萤火虫带着我们又来到了美丽的草地上,和你的好伙伴找一个最舒服的地方坐下来,听,萤火虫唱歌了。(录音范唱)师:你听到萤火虫唱了些什么?(学生回答)(2)出示歌词:(师生对念歌词)。生师一起对读歌词,前半部分歌词学生按节奏读,后半部分歌词教师激情地读,读的时候配上适当的动作。(3)学生用lu哼唱旋律。(4)轻声地和身边的小朋友一起学唱。(5)你觉得你有哪些地方不会唱吗? 学生回答,教师指导演唱(6)完整演唱一遍。(7)师;现在请男孩子演唱,女孩子听一听,然后评一评男孩子唱得怎样。(交换)8)讨论采用怎样的演唱形式更好地表现这首歌曲?(学生回答)
3、表演乐园
二、创作乐园
请你改变歌曲旋律的节奏,并调整音符的时值,将歌曲改成三拍子,再唱一唱。3 – 32┃3 – 32┃3– 6┃5 –– ┃(1)选取前八小节在教师
指导下改编;(2)试着写一写后唱一唱;(3)鼓励学生创作出与范例不一样的旋律。
四、小结,放送《萤火虫》下课。
第八单元 白鸟朝凤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民歌,让学生得到丰富的情感体验,2用有表现力的声音和生动有趣的神态来表现歌曲,感受民歌的方言和特色。3了解和学习下滑音的唱法,增强歌曲的表现力。4有节奏地通过打击乐、拍手为歌曲伴奏。教学重难点:1能够准确地听出歌曲中的下滑音,并用有表现力的声音来演唱2通过打击乐器、拍手为歌曲伴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打击乐器(圆舞板)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组织教学
(二)走进台湾
1、你了解台湾吗?(指生回答)
2、看,这就是宝岛台湾的位置。(出示台湾地图)简单进行介绍。
(三)发声练习
1、听,是谁呀?(点击鸟鸣声)哦,原来他们送来了鸟仔当和平使者。咦,大家有没有发现陈老师为什么说“仔”,不说小鸟呢?这个仔是台湾人民对男孩子比较亲切的称呼,表示他非常阳光,有朝气。(指生姓名,叫X仔)
2、听,这只充满朝气的鸟仔在欢快地对着我们叫着,(出示图片)“叽叽,啁啁,噘噘”,那我们也来学学鸟仔的歌吧!(出示发声练习)
(四)节奏训练
1、让我们由衷地说一句“我们台湾大陆亲如一家!”
2、我给这句话加上节奏,把他念得更好听一些,(课件出示,师范读)
(五)新歌教学
1、听,和平使者给我们带来了歌声,让我们一起为他伴奏表示欢迎吧!用X-的节奏来拍手。
2、那你能否再用这种型为它伴奏呢?(出示节奏型)O X ︱O X ︱O X ︱O XX‖注意都是在弱拍上进行伴奏。好的,那我们跟着音乐来试一下吧!
3、学习第一段歌词
4、学习第二段歌词
5、模唱旋律
6、咱们的准备工作都已经做好了,那就随着我的琴声,一起来唱一下歌词吧。(生随音乐唱一遍,要求唱歌的状态,位置)
7、下滑音讲解
8、下面我要加大难度了,请一小组同学在四分休止符的地方加入拍手节奏(拍手的同学要求要轻,最后一小节是没有的),请另一小组的同学用圆舞板来打这个节奏(曲谱下出示伴奏节奏),请这一组同学拿起自己左边的圆舞板,我们全部一起来跟着音乐唱一唱吧。
9、刚刚我们彩排了一下,接下来正式向和平使者汇报演出了,拿出精神,准备好唱歌的状态,演出开始了。(生跟伴奏音乐唱一遍)恩,演出非常成功,(六)小结,结束讲解。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小调,让学生得到丰富的情感体验,2用有表现力的声音和生动有趣的神态来表现歌曲,感受小调的方言和特色,令人荡漾着春天的生机。
3了解和学习下滑音的唱法,增强歌曲的表现力。4有节奏地通过打击乐、拍手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难点:1能够准确地听出歌曲中的下滑音,并用有表现力的声音来演唱2通过打击乐器、拍手为歌曲伴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打击乐器(圆舞板)教学过程:
一、1(1)听 师:这一活泼的《斑鸠调》给我们展现了一幅什么画面? 这样的一幅荡漾着无限生机的春天,使我们心中充满欢欣喜悦。(2)再听,并哼一哼其中几句。
1、衬词 师:在这两首民歌中有哪些衬词?这些衬词给了你什么感受?
二、思考:这首民歌分别具有什么特点?
三、选择其中的主题段落或乐句让学生击拍视唱一下,以体验迂曲的韵律。学生两个地方的方言,试着念出几句唱词,体会方言的特点,体会歌曲的情绪。
四、总结下课 师:那么,书上的表格就能完成了吧。来填一填(交流)中华民族留给我们有许多许多,就音乐中的民歌这一方面就足以大家不断的去挖掘。希望大家在不断的积累中发扬。
五、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