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17:32: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五年级第四单元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五年级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篇:五年级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回眸感动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山东省临朐县第一实验小学袁丽 【单元教材解读】

在新课改过程中,我们以主题型语文教材的主题单元为依托,在整合教科书选文内容、活动内容、练习内容与语文主题丛书等丰富的课外课程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全盘考虑单元整体备课、教学,积极尝试“主题引领,模块推进”单元教学模式,即预习达标、精读引领、自读提高、拓展阅读和积累练习五个模块的课型及实施策略的有效整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以“他们让我感动”为主题编排了二篇精讲课文——《再见了,亲人》、《桥》,两篇略读课文——《金色的鱼钩》、《梦想的力量》及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这四篇课文有散文、有小说,内容生动、人物鲜明,表达了作者丰富美好的情感;课文在表达方法上各具特色。比如,《再见了,亲人》将抒情叙事相互交织,感情真挚强烈;《金色的鱼钩》先倒叙,再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清楚了鱼钩的来历,并通过具体的事例,赞美了老班长的高尚品质,抒发了作者对革命前辈的怀念之情;《桥》在环境的描写上、语言的使用上(精练、干脆)以及文章的结尾都极具特色,这其中蕴含着作者丰富、强烈的感情。

【教学设计思路】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具备在读中体味、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方法,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基于以上对整组教学内容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本单元教学内容整合为单元预习达标2课时;《桥》精读引领学习为1课时;将《再见了,亲人》与《金色的鱼钩》《梦想的力量》整合为1课时,主题丛书《回眸感动》阅读2课时,积累练习即拓展·回顾中的“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口语交际课与习作、综合性学习整合为2课时,共8课时。所有整合内容都紧紧围绕“永远的童年”来进行。

根据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授课时,我们本着“理解与运用并重”的原则,着重引导学生“体悟思想情感、领悟学习方法、积累运用语言”,围绕这三个方面,上好预习达标课、精读引领课、自读提高课、拓展阅读课、积累练习课。预习达标模块根据本单元阅读内容与要求设计预习卡,学生进行自主预习,然后进行课内达标;精读引领模块“以例悟法”,领悟概括内容的方法和作批注体会思想的方法;自读提高模块“依法自学”,在运用、巩固方法的同时,仿写句子,再把仿写的句子放到课文中,使学生进一步体味作者具有特色的表达方法;拓展阅读模块重在课内外融合,体现大量阅读,使学生实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积累练习模块主要以课本的习作与口语交际内容为主,辅以单元的日积月累练习与语文实践活动的展示等。五种课型有机组合,课堂教学快乐高效。【单元教学目标】

1.会认本单元的32个生字,会写本单元的26个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引导学生在阅读这些生动感人的故事的同时,思想受到感染熏陶,情感得到陶冶升华,感受到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

3.是要引导学生懂得在阅读的时候既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注意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4.丰富语言积累,交流和描绘感人的故事。【单元教学流程】

第一模块:主题单元预习达标(2课时)预习内容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再见了,亲人》《金色的鱼钩》《桥》《梦想的力量》 教学流程

一、以第四单元导语导入本单元学习

无论是在战争时期,还是在和平年代,都有许多令我们感动的人。尽管他们中的有些人,连姓名都不为人所知,他们的形象却清晰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今天,让我们走进第四单元,去了解那可歌可泣的事,体会那令人震撼的情!

二、自主预习环节

教师根据本单元内容与要求设计预习卡,学生进行自主预习。如果学生已经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可把预习前置,放在课前,课堂上直接进入达标评价环节。单元预习达标卡 项目

预习内容

自学要求

小组 评价

认 字 词

第14课:战役硝烟情谊噩耗雪中送炭

1.读课文时,在文中标出,准确熟练认读

2.利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3.注意划线词语的读音

第15课:颧骨熬夜收敛疙瘩抽噎生锈青稞奄奄一息两鬓斑白

第16课:咆哮狞笑流淌放肆揪出豹子 瞪眼呻吟胸膛搀扶祭奠

第17课:下旬筹齐水泵颠簸一声不吭

读 课 文

读本单元五组内容:《再见了,亲人》、《金色的鱼钩》、《桥》、《梦想的力量》。

能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

知 内 容

1.《再见了,亲人》描写了()年中国人民志愿军离朝回国时()。从文中我明白了()2.《金色的鱼钩》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尽心尽力照顾()。3.《桥》这篇文章主要写了深夜当洪水袭来时,(),最后()。4.《梦想的力量》写的是一个加拿大年仅6岁的孩子()

根据提示能概括出每篇课文的内容,与同伴交流。

提 问 题

就自己最感兴趣、最想要知道的问题提出来。

三、预习达标环节

1.小组预习达标检查:四人小组内,小组长根据预习卡采用多种形式逐一对字词和课文朗读过关检查并做好记录和评价。课文内容的概括放在课文学习中进行,此环节只作交流不做评价。

2.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使组内每个学生都能做到正确认读生字词、流利读课文。3.小组长汇报小组过关情况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四、教师抽查预习情况

教师抽查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根据抽查情况作出评价。重点指导预习中的字词、朗读的问题。梳理全班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为下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五、教师指导书写较难写的字

本单元左右结构字比较多,教师重点指导“肆”“祭”“奠”三个字,注意指导学生观察所占比例。学生先描红再练写。教师及时评价反馈,并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生字听写过关。第二模块主题单元“1+1”教学 【教学内容】 《桥》、语文主题丛书《父与子》 【教学过程】

一、预习汇报,把握内容

通过第一模块预习达标的学习,同学们对本单元课文内容有了大体的了解,今天我们将围绕主题“他们让我感动”来学习《桥》和《父与子》这两篇课文,来阅读那可歌可泣的事,体会那令人震撼的情。

二、以《桥》为例,品读感悟

(一)预习交流,整体感知

1.通过预习,你都知道了什么?

预设:黎明当洪水袭来时,老支书冒着生命危险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的事。(板书:突遇山洪、疏导撤离、桥塌殉职、祭奠英灵)(指板书)抓住这几个要素,看一看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这种抓住文章的各个要素来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叫要素串联法。像这类叙事性的文章都可以使用。谁再来尝试着说一说?概括能力的提高,一是要掌握方法,再就是不断地练习。2.交流有什么疑问?

归纳预设:课文明明是写老汉的,题目为什么要用桥?通过预习,你有什么想法?

(二)深入文本,品读感悟 1.品“桥:

(1)文中出现的桥究竟是一座怎样的桥? 预设: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2)默读1——6自然段,看看当时的情况。选择感受最深的一句做批注。(3)分享交流 2.悟形象(1)人们能顺利逃生,仅仅是因为这座桥吗?是谁在其中起到了最关键性的作用?(板书:老汉)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老汉,他又是怎样指挥村民跨过这座木桥顺利逃生的呢?默读7——23自然段,画出最让你感动的语句,在小组内交流。(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体会 出示:我们看到一个的老汉。(3)全班交流。

预设:第一小组沉着冷静镇定如山 第二小组爱民如子大公无私

(三)聚焦表达,学法总结

同学们,这篇课文是一篇小小说,全文才 513个字,被评选为优秀短篇小说,缓缓紧扣,动人心弦。不仅是老支书的崇高精神感动着我们,还原自于小说的作者富有特色的表达方法。你认为好在哪儿? 预设:

1.开篇以中国画泼墨般的手法,渲染出了肆虐的洪水,惊恐的人群。并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

2.一个词一句话,一个句子,一段,语言极其精炼,表现出紧张的气氛。3.开头悬疑,结尾释疑。巧设悬念,情节跌宕起伏。

三、对比阅读,加深感悟

(一)依据提示,学生自学

谈歌的这篇小小说文章虽是悲剧结局,却给人以悲壮的感觉,给我们以心灵的震撼。课前我们预习的语文主题丛书《父与子》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动呢? 为了使大家更好地学习,请大家依据提示,自学课文。

具体要求

默读,概括内容

运用要素串联法概括课文《父与子》的主要内容。

批注,理解感悟

画出最让你感动的语句进行批注并在小组内交流。

积累,丰富语言

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段落,读一读。

(二)集体交流,分享感悟 1.课文内容的交流 2.理解感悟的交流 预设交流:环境 语言动作 构思

3.丰富语言的交流

(三)领悟表达,拓展运用 1.对比《桥》和《父与子》,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课堂总结

同学们,无论是在战争时期,还是在和平年代,都有许多令我们感动的人。尽管他们中有些人,甚至连姓名都不为人所知,他们的形象却清晰地留在我们的记忆里。《再见了,亲人》中的大娘、小金花、大嫂,《金色的鱼钩》中的炊事班长,《梦想的力量》中那个年仅六岁的孩子的美好梦想,还有语文主题从中《回眸感动》这本书中那一个个足以让我们感动的事迹和让我们难以忘怀的人们„„感动不只是一节课的激情,一次刹那间心灵的温暖,它需要落实到具体行动。希望在座的每个同学都行动起来,那么我们的明天会更加美好!第三模块:主题单元自读提高(1课时)【教学内容】 《再见了,亲人》《金色的鱼钩》《梦想的力量》 【教学过程】

一、明确本课时学习内容,回顾上节课的学习方法 1.找寻学习的“指南针”——归纳学法 这些人物的事迹真感人,我们要用什么方法学懂呢?请同学们再次浏览单元导读提示,交流平台、口语交际与习作要求等,找出学习本组课文的学习要求。

2.指名交流归纳

(1)运用要素串联法简要概括课文内容。

(2)入情入境地读并批注,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领悟表达方法,模仿说与写

二、学习《再见了,亲人》《金色的鱼钩》与《梦想的力量》三课

(一)根据学案自学

具体要求

默读 概括内容

1.《再见了,亲人》写了哪些“亲人”?从哪些事可以感受到他们是“亲人”? 2.《金色的鱼钩》讲了一件什么事? 3.《梦想的力量》中瑞恩的梦想是什么?他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的?。

批注 理解感悟

1.《再见了,亲人》哪位亲人的事例给你的感受最深,请在旁边进行批注。2.从《金色的鱼钩》中画出描写老班长的句子,想想它们为什么让你感动。3.《梦想的力量》中瑞恩是个怎样的孩子?请你抓住印象最深的一两处写批注。

积累 丰富语言

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段落,读一读,背一背。

要求:先自己读书,针对关键内容、重点词句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整理自己的主要观点。然后与同伴交流讨论自己的阅读收获。2.集体交流,分享感悟

(1)课文内容的交流,要简练。(2)理解感悟的交流

《再见了,亲人》一课,学生抓住“大娘、小金花、大嫂”来谈都可以。

《金色的鱼钩》引导学生通过抓住老班长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进行交流感悟。交流后,让学生理解 “金色额鱼钩真是金色的吗?作者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梦想的力量》引导学生交流让文中有哪些地方出乎自己的意料?在这些出乎意料之处你想到些什么?

(3)丰富语言的交流 3.小结提升

三、领悟表达,拓展运用 1.对比感受

对比《再见了,亲人》《金色的鱼钩》《梦想的力量》,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课堂总结

回顾学法: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要素串联法能概括课文内容”,还知道了“作批注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第四模块“回眸感动”——拓展阅读与汇报(2课时)

一、主题阅读

第一阶段:自主阅读

1.阅读语文主题丛书《回眸感动》,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准备材料,以备交流。

2.老师与学生根据《回眸感动》这本主题丛书的内容,确定四部分展示内容。第一:知识问答题,检查大家对整本书的阅读情况。第二:评价书中人物。第三:诵读书中美文。第四:表达读书感悟。

3.学生个人选取汇报内容,然后内容相同的组合为一个小组。各小组根据主题策划本组的活动方式,可以采用美文诵读、朗读感悟、图片展示、绘画、讲故事、演讲、唱歌等不同的方式展示所选的主题,分头搜集有关资料,以此表达自己读书的感悟。第二阶段:整理材料

1.以小组为单位把集中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取舍,小组内交流修改后,分工到人,进行活动前的准备。2.确定汇报形式

明确汇报交流的要求,讨论汇报形式,可采用讲故事、美文诵读、知识问答、体验感悟等,共同回顾每种汇报形式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如进行演讲时,要恰当地运用手势、表情以增强表达的效果;朗诵诗歌要注意情感充沛,表达出文章蕴含的情感;讲故事要注意具体、生动,能用语言打动他人;分小组讨论汇报几个注意点:资料共享、选择形式、合理分工、合作排练、互帮互助、共同提高。

另外,对于听众也要提出一些注意事项,比如,有礼貌,注意力要集中,对别人的发言要有所反应。最后选定小组负责人,根据组内的材料情况和小组同学的特长确定汇报形式,组织组内成员进行分工、排练,出现分歧,由小组长负责协调。3.小组确定汇报主题,小组长根据主题撰写本小组汇报主持词。第一板块:趣味问答 第二板块:走近人物 第三板块:乐伴书声 第四板块:我思我悟 第三阶段:汇报展示

“整本书阅读汇报”展示教学设计 活动内容:

阅读主题丛书《回眸感动》 活动过程:

一、展示导入

师: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主题为“他们让我感动”,而与之相配套的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是《回眸感动》,它让我们在阅读中了解那可歌可泣的事,体会了那令人震撼的情。前一段时间我们在此漫步,驻足欣赏,静静倾听,收获颇多。今天这节课,我们召开一次“回眸感动”主题阅读汇报会,请你把自己的阅读收获和老师同学一起分享。

二、第一板块“趣味问答”汇报展示(第一小组长代表本小组主持知识问答)

三、第二板块“走近人物”汇报展示(由第二小组长主持本小组学生汇报)选取最让自己感动的人物进行汇报展示。

四、第三板块“乐伴书声”汇报展示(由第三小组长主持本小组汇报)1.分组表演:在表演过程中,要有旁白、有场景的描述。2.选择自己喜欢的文章或片段进行配乐朗诵 3.评选出最佳表演奖、朗诵小高手。

五、第四板块“我思我悟“汇报展示(由第四小组长主持本小组汇报)抓住那些让自己感动的地方或故事进行汇报。

六、展示总结

二、主题实践活动

“他们让我感动”主题实践活动设计 活动过程:

(一)汇报展示方式

每个小组的组长向大家汇报展示搜集资料的方式,并说明这样展示的理由。

(二)展示“他们让我感动”

以组为单位,分别向大家展示“他们让我们感动”所收集的资料。预设:

展示采访照片,逐一讲解; 展示自己做的手抄报; 演一演深受感动的故事; 读读感动的小诗; 谈谈自己的收获 „„

鼓励学生多种展示方式。活动延伸:

1.和父母交流自己所感动的故事:

2.把同学们展示过程中的资料(如:照片、画、小诗、故事等)张贴出来,办一期班级展览。

第五模块:表达让我感动的事——积累练习(2课时)教学内容 “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口语交际课与习作、综合活动 教学流程:

一、处处留心皆学问(日积月累、成语故事、口语交际)

(一)自主学习“日积月累”和成语故事,懂得其中的内涵,并提示学生在口语交际和习作中尝试引用。

(二)引导回顾,感悟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

1、本组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不大一样。有的课文把思想感情含在事情的叙述或环境的描写中;有的课文的叙事的基础上,直接抒发感情。

2、小组在读有关课文片断的基础上合作完成表格。课题

语句

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3、回忆以前学过的课文中还有哪些课文是用这样的方式表达感情的?还有那些其它表达感情的方式?(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三)互动交流,引导具体表达 同学们也一定被真情感动过,心里装着许多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交流交流。(板书:感动的事)

1.同学们,要把事情的经过想清楚、想具体,然后再想一想应该怎样讲述,才会打动别人。2.学生自由练习说。

3.小组相互说说。说完后互相评议:哪儿说的好,为什么?提醒说的不清楚,自己没听明白的地方,帮助他说清楚。

二、写写练练促提高(习作)

当我们被一幕幕感动着,我们的心灵也正一次次得到洗涤。今天请你选一件令你感动、使你难忘的事把它写下来。

(一)指导审题,明确要求。

1.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想一想,有什么要求?(1)题目中的关键词是什么?(令人感动)题目告诉我们,本次习作是以写什么为主?(写事)有数量的限制吗?(一件)

(2)从题目上,你认为本次习作的重点是什么?(写具体事情中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2.请读书上的习作要求。

(要求: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感情要真实。题目自己定。写完以后,要认真改一改。)

(二)强化指导,开阔思路

1.想一想,自己准备写什么事,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2.抽取部分学生交流。

教师点拨:可以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一发展顺序写,也可以采用倒叙的方式,先写最让你感动的那一瞬间,再顺着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因此,在动笔前,我们可以列个提纲: 板书:

一件感人的事 起因:„„ 经过:„„ 结果:„„

3.重点指导写具体:怎样才能把事情写具体,写得打动人心。(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

(三)学生习作,个别指导。

(四)交流赏析,指导评改。

1.教师根据巡视时的观察,抽取有代表性的几个学生读习作草稿,全班同学互评互改。评价要点:

(1)叙述清楚有条理。(2)语句通顺连贯。(3)重点内容是否具体。

2.学生对比自己的习作,认真修改。3.小组互评互改。

(五)将修改好的习作认真誊抄到作文本上。【教后反思】

对于整合后的单元模块教学,要做到“细”“粗”结合,“扶”“放”有度。精读课文就是本单元学习的例子,学习要“细”,方法要“扶”,具体讲就是学习过程要细致,教师指导要到位,课文理解要有深度。落实年级段训练目标的同时,指导学生总结阅读方法,让学生从中学会读书,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教”的目的。略读课文是方法运用课,内容理解宜“粗”,在品词赏句方面少用时间,主要做到粗知大意、体悟情感即可。学习方式要“放”,主要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指导为辅。教学中必须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建立小组学习组织形式,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第二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习作“生活的启示”习作指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拓展思路,选取一件给自己以启发的事情,按 要求写出一个给自己启发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一是如何引导学生选取合适的事例,二是在评改中指导学生如 何按要求写好故事。

【教学准备】师准备简单的ppt课件,学生准备好黑色笔和原稿纸。【教学过程】

一、导入:(1分钟)

师:生活是一本书,善于读这本书的人,可以得到很多启示。今天,我们就来写一件给自己以启发的事情,为生活这本大书增添更新更美的篇章吧!

二、温故知新,审题,自主汇报习作选材:(6分钟)

师:我们先回顾一下本组所学课文,看看四位优秀的作家从哪些事情中得到怎样的启示!请说一说,看表格中空白处该怎样填。(出示ppt)

《钓鱼的启示》——作者钓到一条大鲈鱼,还未到开放捕捞时间,父亲坚持让作者把鱼放回湖里——道德判断也许很简单,实践起来却很难。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设法赶制毛衣实现梦想;举办别致的时装展——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中也是这样。

《落花生》——一家人在收获节时议论花生——做人不能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

《珍珠鸟》——小鸟由“怕”人到“信赖”人的过程——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同学们,在你们自己的丰富多彩生活中,有哪件事情给你的启发让你至今印象深刻?先自己思考一分钟,再跟你的队友们探讨两分钟,接着老师请几位同学向全班分享成果!

板书:生思考时师板书“生活的启示”,然后生汇报,师板书。

三、引导、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并选择写作题材:(5分钟)

生活中,同是一件小事,有的人无动于衷,有的人就从中获得了启示,这是因为他善于联想,思维活跃。一时联想不起来没关系,老师来帮帮你,请看大屏幕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点儿礼物(出示ppt)

你苦练书法,有一天,你的书法作品获奖了,此时,你明白了

。那次踢球,我明白了

。那场篮球赛,我明白了

。妈妈让你独自去买菜,你,这件事让你明白了

。记得那年学骑自行车,你,这件事让你明白了

。记得那次登山,你,这件事让你明白了

。在你身边肯定还有很多“小事中蕴藏大智慧”的例子,静下心来想一想,选择其中一件,按要求写一个片段。

四、自主习作,写一个片段。(10分钟)

题目:一件给我启发的事。如果能自己拟一个更贴切的题目,那就更棒了!(ppt呈现)

写一篇100—200字的事情片段,有意识地详写事情的关键部分,并能用一两句话表达所受到的启发。

生:取出原稿纸和黑色笔,写作片段。师巡堂,重点指导学困生。

五、师生点评并给出修改意见(12+3=15分钟)

第三篇:五年级音乐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第4课 可爱的家

教学目标:

1、本课五首中外反映“家”为题材的作品,其音乐的风格、题材、体裁,均各有特点,从中感受音乐的人文性,“家”的可爱,“家”的乐趣。

2、从改编《牧场上的家》中获得创作的经验。

3、学习口风琴的长音吹奏练习,并进行二声部吹奏实践。教学内容:

聆听:歌曲《天黑黑》、管弦乐《可爱的家》、萨克斯管独奏曲《回家》。表演:歌曲《外婆的澎湖湾》、《牧场上的家》。教学重点:

感受音乐的人文性,“家”的可爱,“家”的乐趣。教学难点:

从改编《牧场上的家》中获得创作的经验;学习口风琴的长音吹奏练习,并进行二声部吹奏实践。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表演《外婆的澎湖湾》,聆听《天黑黑》。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外婆的澎湖湾》;熟悉台湾民歌《天黑黑》。

2、通过表演歌曲《外婆的澎湖湾》,感受音乐的人文性,“家”的可爱,“家”的乐趣。

3、通过编创节奏,更深的感受音乐的内涵。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外婆的澎湖湾》。

2、在唱歌实践中,掌握装饰音知识与唱法。教学难点:编创节奏。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表演《外婆的澎湖湾》。

1、听录音范唱。

2、跟琴模唱旋律,熟悉旋律。

3、学习第一部分,加歌词直接跟琴模唱。(歌曲的第一部分是主人翁的“怀想”带有叙事性,所以在演唱时,把发生的事情交待清楚即可。)

4、学习第二部分,模唱歌词,演唱的力度上较第一部分要有变化。

5、跟琴完整演唱歌曲。

6、师范唱,生讨论情绪。

7、跟伴奏录音有感情地演唱。

8、打击乐编创:分组编创,展示。(配得好能渲染歌曲高潮部分的情绪,发动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想像,进行编创。)

9、表演,自由选择演唱、伴奏。

10、是家庭中隔代之间的温馨之情。

三、聆听《天黑黑》。

1、初听《天黑黑》。

2、你听懂了吗?如果还听不清楚,再听一遍。

3、你能说一下这个小故事吗?

4、师生议论。

设问: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 说说你自己的看法?

(家庭里发生的琐碎小事不必下结论,可以各说各的)

5、再复听一遍,请按书本上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形容词。(答案:诙谐)

6、小结:这样家庭既诙谐又亲切可爱。

四、课堂检测:复述歌曲《天黑黑》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可爱的家》、《回家》,竖笛吹奏。教学目标:

1、熟悉萨克斯管独奏《回家》;熟悉歌曲《可爱的家》。

2、本课乐曲是反映“家”为题材的作品,我们可以从中感受音乐的人文性,的可爱,“家”的乐趣。

3、理解现代爵士乐对于“家”这个主题的表现。 教学重点:

熟悉萨克斯管独奏《回家》,了解乐曲表达的思想情感。教学难点:

理解现代爵士乐对于“家”这个主题的表现。教学过程:

“家”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聆听《可爱的家》

1、介绍歌曲《可爱的家》的创作背景。可以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2、可以范唱《可爱的家》,如有时间还可让学生哼唱。这样既可让学生熟悉内容,又可让学生熟悉主旋律。

3、初听乐曲。

设问:乐曲主题的主奏乐器的名称你能听出来吗?

4、复听乐曲。

设问:主题重复了几遍?表达了怎样的情绪?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5、小结:家庭是温馨的、可爱的。

三、聆听《回家》

1、初听乐曲。

设问:这首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在西洋乐器的分类中属哪一类?

2、复听乐曲。

设问:这首乐曲与上一首《可爱的家》在内容与情绪上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3、请你为这首曲调配上歌词,歌词的内容与“回家”的标题是一致的,试一试,唱一唱,奏一奏。

4、在乐曲的伴奏中,唱自己编的词。

5、小结:家是可爱的。

四、课堂检测:乐曲《回家》有什么乐器演奏?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唱《牧场上的家》;复习本单元内容。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牧场上的家》。

2、通过学习歌曲《牧场上的家》,从中感受音乐的人文性,“家”的可爱,“家”的乐趣。

3、改编也是一种创作活动,我们从改编《牧场上的家》中获得创作的经验。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牧场上的家》。

2、在唱歌实践中,掌握装饰音知识与唱法。教学难点:改编《牧场上的家》。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表演《牧场上的家》。

1、导入:说说你们的家是什么样子。

2、教师范唱,学生初步感知旋律。(注意弱起拍的节奏及换号处,给学生一个正确的导向和理解。)

3、学唱曲调。

(1)在看谱听教师范唱曲调(或钢琴单音弹奏曲调)中,找出曲调中的相同乐句。

(让学生带着问题听,可以让他们集中注意力,同时找出问题。)

(2)先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一乐句8小节,及第三乐句的8小节,要求学生划3/4拍指挥图式唱谱。

(3)学生自学第二乐句的8小节,划拍把握好节奏的长短。注意弱拍节奏。(4)在教师完整的弹奏曲调后,准确地唱好全曲。注意唱好三拍子的强弱感,并随着曲调起伏唱出力度的渐强、渐弱。

4、在歌曲演唱中要唱出对牧场家的爱。第三乐句是全曲的高潮,在力度上要稍强。

三、改编练习。

1、非常熟练唱好前8小节曲调。

2、掌握4/4拍或6/8拍的特征。

3、学生自由选择两种拍号进行改编。

4、改编展示:学生试唱自己的改编曲。鼓励学生的改编曲。

5、小结:改编也是一种创作,但由于不同的拍号,所以情绪也不尽相同。

四、课堂检测:演唱《牧场上的家》。

第四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作文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作文教学设计

习作要求:

1、引导学生回忆“生活”这本无字书,从一件小事、一句名言、一幅漫画出发,交流生活中获得的启示。

2、从本单元的课文入手,选择生活中的一个角度,写一件生活中印象深刻的事,注意写出生活中的启示。

3、在写作指导中,培养学生善于从生活小事中挖掘意义,获得启示的能力。

课前准备:

1、留心生活中带给自己启示的事情或漫画。

2、搜集平时在书中和生活中读到的有启示意义的句子。

3、完成“启示备忘录”。

4、多媒体课件。流程预设

一、回忆课文,引出启示。

师:同学们,在第四单元中,咱们学习了《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谁来说说课文给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作者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学生自由发言。

师总结:是啊,34年前的那天晚上,父亲让“我”把好不容易钓到的一条大鲈鱼放回湖里,让我获得了终生启示。那就是,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是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那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今天,我们也来谈谈生活中的启示。(板书课题)

二、传话游戏,感悟启示。

1、生分两组玩传话游戏。

师交待游戏规则: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竞赛,老师把话写在预先准备好的纸条上,传给每组的第一个同学。游戏开始,第一位同学传给第二位同学„„声音要小,每人只说一遍,一个一个向后传,最后一位同学把传话内容写在纸条上汇报。又快又准的小组为优胜小组。

2、总结游戏成败得失,得出启示。

师:做游戏时,你想的是什么?

一句如此简单的话,经过同学们的口口相传,竟然变得如此面目全非,你有什么想法。(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三、畅谈启示,分享精彩。

1、师:从刚才的传话游戏当中,同学们说出了不少启示,让老师不禁感叹,生活中的启示真的是无处不在。想一想,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给你启示的人和事?

2、出示启示备忘录,和交流要求。

(1)师:老师请同学们在课前完成了一份启示备忘录,现在请把它拿出来,大声的读一读,边读的时候边想想,哪一条是你最想和大家分享的。

启示备忘录:

a)

我经历了()这件事,让我明白了()。

b)

我读了()这句名言,让我想起了()。

c)

我看了()这幅漫画,让我懂得了()。

(2)小组内交流。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启示备忘录,选出一个讲得最精彩的同学。

交流要求:

一件小事:把事情的发生和经过讲清楚,把从中得到的启示说明白。

名言警句:是一句什么话,联系实际说说它给自己的帮助和启发是什么。

一幅漫画:图上画了什么,使你联想到了什么,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3、全班交流。

鼓励学生在倾听和评议中互动。

四、总结写法,书写启示。

1、如果要你以“ 的启示”为题,写一篇作文,你会怎么写。

2、引导学生领悟习作要求。写清事实,写明启示。

3、学生习作,师巡视指导。

五、交流评议,升华启示。

1、出于“文章不厌百回改”。

学生自评。(大声朗读,画出自认为写得好的句子。)

2、全班交流,评改作文。

3、推荐启示类经典书籍。

《心灵鸡汤》、《智慧背囊》

4、课堂小结。

上完了今天这堂作文课,你有什么启示?

师:孩子们,一节课的时间太短暂了,它相对于我们的人生而言不过是一瞬而已,在这生命的一瞬,我们一起分享启示,分享精彩。请记住,相信生活,它给人的教益比任何一本书籍都好。

板书设计:

生活的启示

写清事实

写明启示

附:游戏规则:

传话游戏,就是我对每一组的第一位同学悄悄地说一句话,由第一位同学传给第二位,依次传下去,最后一位同学把自己听见的话写在纸上。看哪一组既快又正确。一要快,二声音不能太大,三讲话要讲清楚。

明白的道理:

1、不管是多么简单的事,我们都要全力以赴地去做,只有这样,成功离我们才不再遥远。

2、不管你的身份,不管在干什么,都要认真、聚精会神呀!

3、俗话说得好,传言不可信呐!这个游戏就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

4、在笑完之后,大家却明白了一个终身受益的道理:要相信事实,不要轻信传言!

5、这次胜出,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这是我们互相配合,团结一致的结果。

6、通过这次的游戏,我知道了一个道理:不管做任何事情,都要做好,不然会把整件事情弄糟的。

7、传话,虽是一个小小的游戏,从中我也懂得了一个道理:团结是才能战胜一切!

传的话准备:

1、我是四,你是十,说话舌头要伸直

2、不想当士兵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

3、星期天上午十点钟,你愿意和我一起去公园看老虎吗?

4、好马不吃回头草,因为回头的时候已经没有草了

5、小良赶着一群羊,半路遇到一只狼。

6、我是好孩子,不是坏孩子,好孩子不爱坏孩子

第五篇: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备课老师: 14 再见了,亲人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4.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预习探究

(一)引入课题

1.我们每个同学都是在爱的海洋里成长,谁能说说最关心你、与你最亲的人是谁?他们是怎样关心爱护你的?

2.出示图片,志愿军赴朝鲜图

同学们,嘹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在响起。1950年10月25日,我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抗击美国侵略者,在战斗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出示图片,火车站分别图

1958年3月15日那天,在最后一批志愿军胜利返回祖国的前一刻,千万朝鲜人民噙着泪花前来送行,志愿军们也含泪告别,大家都深情地说着这样一句话──出示课题图片,板书课题:再见了亲人(不打标点)

3.读课题

① 指名读课题:再见了亲人

② 加标点(板书:,)再读:再见了,亲人

③ 体会:哪一句的感情更强烈些?(齐读)

4.提问:

①”亲人”一般指哪些人?

②”再见了,亲人”这句话是谁对谁说的?

板书:志愿军

③ 课文中的“亲人”指的是哪些人?

板书:朝鲜人民

④ 他们是亲人吗?不是。板书:不是亲人

T:可是„„(出示课题:再见了,亲人)

(二)、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1.诗配乐朗诵,激起学生学习积极性。

那是一个现在看来非常久远的年代„„有一天,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年轻的人们拿起了枪奔赴战场,只为能有宁静的生活,无情的战争让人们倒下,但没有人退缩,哪怕是伟人的儿子 „ „平静的生活又回到了我们身边,但14万年轻的生命消失在滔滔江水边„ „

2.同学们课前也查找了相关的资料,对这段历史,你们还了解到些什么?(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二、合作交流

1.是什么让不是亲人的人却比亲人还亲呢?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最使你感动的小故事,选择你喜欢的读书的方式,想一想,什么地方最让你感动?为什么?能用朗读来表达你的情感吗?可以和同桌或学习小组的同学交流讨论一下,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

2.学生自学,讨论。

3.汇报交流。

你最喜欢哪个小故事?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为什么?你能读读吗?初读课文,三、品读体验

在文中找出“亲人”具体指的是哪些人?(用自己喜欢的线条勾划)你最想交流的是哪个故事?

根据学生的顺序,来安排三个故事的教学顺序。

1.重点理解第一自然段。

①大娘明明送去的是打糕,书中为什么说是“雪中送炭”呢?为什么这样比喻?(因为大娘想战士之所想,急战士之所急,若不是他们比亲人还亲,能冒着硝烟冒着炮火雪中送炭吗?)

②战斗异常激烈,战士们已经几天几夜没合眼了,这时,大娘„„(导读,尽情让学生去感受文章感染人的语句)

③”救助伤员,失去孙孙”这一部分,你读懂了什么?从哪个词体会出来?(唯一)指导学生饱含深情的读。

小孙孙是大娘唯一的后代,唯一的希望。可是为了救志愿军,大娘却失去了他。这种情谊岂止是亲人,这真是(比山还高比海还深啊!)生读。

④“您说,这比山好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谁能把这个反问句换个说法?哪种说法好些?为什么?(这句话是多么的亲切,又是多么的热烈啊!)

八年来,大娘一次次地把慈母般的爱给了志愿军,难怪志愿军们舍不得让大娘拖着疲惫的身体送了他们一程又一程,于是他们恳切地对大娘说──(学生齐读)“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志愿军对朝鲜的关心体贴都尽在这一声声恳求之中了。

过渡:还有哪个故事让你感动呢?

2.第二、三自然段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的能力,去挖掘文中感染人的词句。

3.我们在与朝鲜亲人告别时,回忆了许多令人难忘的往事,这一件件一桩桩令人感动的事,无不凝聚着朝鲜人民对我们的深情厚谊,所以我们称朝鲜人民为“亲人”;对于他们,你还有哪些感兴趣的或不明白的问题?(学生交流)

4、师生共同解决提出的问题。

5.对于比较复杂的问题留到下节课解决。

第二课时

品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1.仔细默读课文想想文章里大娘、小金花、大嫂三个人的故事都催人泪下,凝聚着他们对我们的深厚情谊。那是不是朝鲜人民就只是这三个人有这样感人的事呢?(那为什么只写这三个人的事呢?(因为要写的事太多了,不可能一一记下,只能选择重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老、中、小),作者用概括的手法写全体,这是一种经常用得到的选材组材方法,你们以后写一次活动,写景就可以用这种方法)

2.快读课文想想这三个故事在表达上共同的特点?(开头亲切称呼亲人,中间回忆感人事情,结尾赞颂双方的深情厚意。)

3、精读课文最后三段,体会文章感情的升华

(1).在这片土地上,不仅居住着许许多多像大娘、小金花、大嫂一样的亲人,而且还渗透着我们与亲人们并肩战斗而洒下的鲜血,还留下了许许多多我们共同浴血奋战的故事。那一件件催人泪下的事情,无不凝聚着朝鲜人民对我们的深情厚谊。而另一个个让人泣不成声的故事,更让我们看到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一片赤诚。(投影:英雄图)

(2).但此时此刻,列车的汽笛长鸣,车轮已经启动。这是一个激动人心,充满留恋之情的场面,两国人民是在捧着一颗颗赤诚的心向最亲最爱的人告别呀!同学们,让我们一起饱含深情地读读这三段吧!(齐读)

(3).师引读(投影句子)

战士们登上回国的列车,望着这些可敬可爱的人,望着这片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志愿军从心底里喊了声──投影第一句。

汽笛响了,列车徐徐开动了,战士们多乡再看亲人们一眼啊!于是,他们只好请求隆隆前进的列车──投影第二句。

然而,列车飞快地向前驶去,亲人们离战士们越来越远了。他们只好挥动手,大声喊着──投影第三句。

(4).小结:他们的确不是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可他们是比亲人还亲的人呐!

板书:(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他们之间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这是人世间最崇高、最珍贵的友谊。战争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但我们彼此的心中切有一个共同的愿望──愿中朝两国友谊永存!(板书)

4、回顾全文,归纳总结

(1).本文作者魏巍以志愿军战士的口吻,生动的记述了中朝两国军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颂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2).文章的写作方式回顾。

四、巩固延伸

关于抗美援朝的资料。

课堂作业

1、抄写词语

2、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再见了,亲人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大娘 送打糕 昏倒路旁

救伤员 失去孙孙

小金花 救老王 失去妈妈

大嫂 挖野菜 炸成残疾

教学反思:

金色的鱼钩

教学目标

1.通过入情入境阅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间令人震撼的情。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精神。

2.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3.收集战争期间令人感动的人或事。

4.训练运用圈划的读书方法,理解在人物刻画中关键词语的作用,体会从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多种角度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5.训练朗读能力,培养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入情入境地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理解外貌,语言,神态,动作描写的含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 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语

《金色的鱼钩》是发生在红军长征过草地时的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想信同学们读过这篇课文之后,一定会被那位老班长的精神所感动。板书课题

二。新授:

1、下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注意要入眼看得快,入脑想得快,并结合下列阅读要点进行阅读:

⑴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⑵划出课文中最使你感动的部分。

⑶说说你“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这句的理解。

2、课文的主要人物是谁呢?

(老班长)对他的刻画主要从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完成的,我们来找一下(在书上画出来)并说出其含义。

A外貌描写:

全文有六处描写班长的外貌,这是课文思路的主线。这六处是:

课文第2节,班长一“出场”就写了他的外貌:“个儿挺高,„„两鬓都斑白了。”

第二次描写是在第8节,小梁看见班长吃病号吃剩的鱼骨头,他“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课文21节里,写病号们不肯喝鱼汤时,“班长皱起眉头”。

课文22节,写班长看见大家把鱼汤喝完后,“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

课文23节里,当大家走到草地边上时,又对班长的外貌进行描述:“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课文里最后一次写老班长的外貌,是在28节里,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

B动作和语言描写:(找几处不唯一,自由说)

C人物神态描写的语句,从文中画出来。

3、这篇文章除了通过老班长的外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之外,还通过“我”的神态、动作、语言来衬托老班长的内心。(同学们从课文中画出有关的句子。)

4、本文是刻画老班长,为什么写“我“呢?(讨论)(反面衬托)

5、分析老班长的性格特征。(板书)舍己为人?忠于党和人民„„

6、品读老班长牺牲的段落(28—33)

(1)找一学生有感情朗读。

(2)师设疑,生分组讨论回答。

7、选读你喜欢的语句。(要饱含真情)

8、讨论,提高思想认识。[

A.作者为什么要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的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

〔老班长精神不死,流芳百世。〕

“我”把鱼钩收藏起来,是为了革命胜利后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教育子子孙孙要学习老一辈革命家舍己为人,忠于党,忠于革命的高尚品质。

B?用“金色的鱼钩”做

课题说明了什么?

金子是高贵的,而老班长的精神同样是高贵的。

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就像一盏灯,点亮了革命者前进的方向。

那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身上看到了老班长那颗金子般的心。

C你是怎样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

三、扩展与延伸。

你能列举老班长式的人物吗?

(“马背上的小红军”“草塘中的老同志”“妈妈”“爸爸”„„)

四、作文片段训练:

受老班长精神鼓舞方面:我们要走出草地。引导学生想象,在老班长舍己救人的精神鼓舞下,三个小战士互相帮助,艰难地走出草地的情景。

五、作业:

1、缩写本文

2、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3、搜集长征时期的故事

六、板书设计

金色的鱼钩

老班长

外貌描写

语言描写 “我”

神态描写

动作描写

(正面描写)(侧面衬托)

忠于党,忠于人民,一心为同志,舍己救人

教学反思:

桥 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会读写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看老师板书,齐读课题。

2、师:你还知道哪些桥?(生自由说)我们还曾学过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那是一座什么桥?(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桥)。

3、师:本文的桥又有什么含义呢?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本吧。

二、教学生字词

1、用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出示生字词(幻灯出示,指名读,再全班读)。

三、整体感知课文

1、师:把这些词语送进课文里,再读读,看看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生自由读文)

2、生汇报(师相机板书:老汉

小伙子

群众)。

四、体会洪水的无情

1、师:课文写了一场山洪,这是一场灾难,课文中是如何描写这场灾难的,请你们找出关于山洪,关于灾难场面的描写(生自由找,读出来)。

2、师出示相关语句(幻灯出示)

3、生再读这些句子,说说从中你读出了什么?(生自由读,师归纳句式特点,以及修辞手法,让学生体会洪水的肆虐无情。)

五、体会老汉的高尚品质。

1、这哪是洪水,这分明就是一头恶魔,面对这凶残的恶魔,你们怕不怕?面对这如猛兽般的山洪,“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面对死亡,群众们怎么办?我们一起接着往下读。

2、师幻灯出示有关语句。

3、师:同学们,想一想这是怎样的场面呀!(万分危急)。

4、师:群众们非常恐惧,场面乱哄哄的,就在这万分危急时刻,老汉站出来了,老汉一出现,文章怎样向我们介绍他的?(生读第7自然段,师幻灯出示: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5、“拥戴”是什么意思?(拥护、爱戴),老汉是一个党支部书记,怎样做才令被人拥戴呢?(师:虽然我们不知道这位党支部究竟为人民做了哪些好事,但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中,我们会找到最好的答案。)

6、请同学们读课文第7-23自然段,找出关于老汉的描写,体会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7、学生汇报交流,读句子,谈体会,师适时点拨,感悟朗读“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六、体会“桥”的含义

老汉被洪水吞汉了(黑板擦拭去“老汉”),不伙子,他的儿子也被洪水吞没了(擦去“小伙子”)。可是洪水吞不去老汉作为共产党员的崇高品质(板书:共产党员),他们用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精神搭起了和群众们的一座桥,我们群众也因此拥戴他们,这真是一座伟大的桥,一座用血肉之躯筑成不朽的桥!(带着我们的体会再读课题

桥)。

七、归纳表达特色

1、这篇课文感人至深。在表达特色上也独具匠心,文中直到结尾才点明老汉与小伙子的父子关系,这样巧设悬念,达到了震撼人心的效果。

2、另外,文中句式简短,大量使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使文中语言极富韵味,这些表达方法希望大家以后多积累,多尝试运用。

八、作业(幻灯出示)

1、抄写生字词。

2、摘录文中有特色的句子。板书设计:

共产党员

群众 教学反思:梦想的力量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有感情地诵读课文,了解瑞恩的梦想和他为实现梦想而做出的努力,体会瑞恩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心灵。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明白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瑞恩怎样做,这样做的意义何在,我们从瑞恩身上应该学到什么。

【教学时数】

1课时

一、诵读名言,激情入文

教师: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一位主人公就叫瑞恩。他因为自己的一个梦想而改变了非洲一部分孩子的命运。正是这位小男孩用一颗金子般的心帮助了那些急需帮助的人们,让我们深深感动。

板书课题:梦想的力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准确,圈出自己认为最关键的词语。

2.教师出示文中重点词,让学生进行说话。

自由选择五个以上下面词语,并把他们连成一句通顺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非洲 水井 额外 水泵

攒钱 捐款 钻井机 流泪 瑞恩的井

三、感受梦想,感动爱心

1.读第一、二自然段。

(1)瑞恩产生梦想的原因是什么?

(2)指名学生说并指名读“在非洲„„成千上万的孩子因为喝了受污染的水死去了。”

(3)出示非洲孩子生活的状况资料(录像或图片以及文字资料)。

(4)齐读这段文字。

教师:所以,瑞恩才有这样的一个梦想──(齐读)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我一口井,好让他有干净的水喝。

2.教师:瑞恩梦想仅仅是为了实现挖一口井让非洲孩子喝上干净的水吗?自由读课文3~13自然段。划出瑞恩实现梦想变化的句子,以及瑞恩在实现梦想过程中的所作所为。并在小组中讨论。

3.学生自学。

4.反馈。

(1)教师出示表格,小组讨论。

(2)小组学习,汇报。

(3)教师让学生把自己富有个性的答案写再题板或纸板上,再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个板书,贴到黑板上。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瑞恩实现梦想的艰难。

(4)此时,你心中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交流反馈。

教师:是啊,这一个梦想看是简单,其实要耗费多少心血啊!从70元钱的一个水泵到2000元“洁净的水”募捐项目到再增加钻井机。这对一位六岁的孩子来说谈何容易。假使仅仅靠瑞恩一个人的力量这个梦想永远无法实现。

(5)读课文,在瑞恩行为的感动下人们都为帮助瑞恩实现这个梦想作了什么?

(6)自由读划出的句子,此时你们心中最想说的话是什么!

5.瑞恩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他和父母一起来到了乌干达的安格鲁。

四、设身处地,升华情感

1.自由读瑞恩和父母来到安格鲁与孩子相见的情景。

2.指名读句子,出示:

(1)车子开进村庄,5000多名孩子„„安格鲁小学社区建造。”

(2)听到这里,瑞恩和父母都留下了激动幸福的眼泪。是呀,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有谁会不在此时流泪呢?

①齐读,并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为什么流泪?这样大的力量指什么?

②齐读,理解“对于我们来说,水就是生命。”

3.假如你现在就是5000名的非洲孩子之一,你会对瑞恩说什么?小组讨论,回答。

(福建省福鼎市实验小学 朱晓华)

一、“梦想”的质疑

1.出示课题:梦想的力量

2.读了课题,有什么想知道的?

根据学生的质疑,教师要梳理归纳:

(1)谁的梦想?

(2)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梦想?

(3)梦想是怎么实现的?

(4)这个梦想究竟有什么力量? 教学反思:

口语交流.习作四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学生看到的听到的或者经历过的感动的事,训练学生有条理地思维以及具 体生动表达的能力,从中感受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的习惯,做到表达时有条理、有感情;倾 听他人说话要认真,有耐心。

3、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选一件令人感动的事写下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感 情要真实。

教学重点:在口语交际中理清思路,学会表达,完整清楚的叙述出这件感人的事。教学难点:善于表达,说话有顺序,条理清楚,有重点。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谈话激情,营造交际氛围。

1.真情无处不在,感动无处不在。因为感动,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依依不舍,因为感动,我们对舍己为人的老班长心怀崇敬;因为感动,在生死关头,无私无畏、舍生忘死的老支书形象挥之不去;因为感动,6岁的瑞恩为梦想不懈努力的决心让我们每个人为之动容。其实,我们的身边,时时会发生许多令人感动的事,它让我们感到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你们看,一个五六岁的男孩,用他稚嫩的双手颤巍巍地打来一盆洗脚水,要给妈妈洗脚。再看,一个穷苦的学生为了完成学业,背着病患的父亲去上学。投影书中图片)当我们被一幕幕感动着,我们的心灵也正一次次得到洗涤。

2.同学们也一定被真情感动过,心里装着许多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交流 交流。(板书:感动的事)

二、拓展思路,丰富交际素材。

1.感动可能是别人讲的一个故事,也可能是自己看到的一篇文章,或者是自己的亲身 经历。感动还可能是一句关切的问候,一个微小的举动,一次真诚的批评,一回细小的帮助„„想一想,你的生活中有过这样的事吗?

2.自己好好回忆,找找自己生活中这样的事例,并想想自己为什么而感动?

三、互动交流,引导具体表达

1.同学们,要把事情的经过想清楚、想具体,然后再想一想应该怎样讲述,才会打动 别人。

2.学生自由练习说。

3.小组相互说说。说完后互相评议:哪儿说的好,为什么?提醒说的不清楚,自己没 听明白的地方,帮助他说清楚。

4.小组推选其中说得最好的一位同学参与集体交流,评选出最让人感动的小故事。评 选条件:把感动的事件说清楚,说具体;表达时口齿清楚,声音响亮,语句通畅。5.集体交流,注意评价。

四、教师总结。

感动能把我们的心融化,感动能催我们奋进,感动让我们感受世界的美好。我们感动,是因为他人奉献了真情,我们也要奉献真情,让他人感动。

第二、三课时(习作)

一、谈话引入,提示课题。

从同学们上一节课的讲述中,老师知道你们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经历过一些让自己深受感动的事情,一节课时间,无法完全分享咱们班的每一位同学记忆中精彩纷呈的感人故事。这样吧,把你们那精彩而具体的,最令人感动、难忘的事写下来让我们大家分享。

我们今天就来进行一次习作:写一件令你感动的事。(板书课题)

二、指导审题,明确要求。

1.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想一想,有什么要求?

(1)题目中的关键词是什么?(令人感动)题目告诉我们,本次习作是以写什么为主?(写事)有数量的限制吗?(一件)

(2)从题目你认为本次习作的重点是什么?(写具体事情中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2.请读书上的习作要求。(要求: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感情要真实。题目自己定。写完以后,要认真改一改。)

三、强化指导,开阔思路

1.想一想,自己准备写什么事,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2.抽取部分学生交流。

教师点拨:可以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一发展顺序写,也可以采用倒叙的方式,先写最让你感动的那一瞬间,再顺着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因此,在动笔前,我们可以列个提纲: 板书: 一件感人的事 起因:„ 经过:„„ 结果:„„

3.重点指导写具体:怎样才能把事情写具体,写得打动人心。(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学生习作,个别指导

学生独立习作,教师巡视,重点帮助习作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反思:

回顾拓展.四 教学目的

1.结合本单元的专题学习内容,交流课内和课外令人感动的人和事,在交流中受到方法的启示。初步学习理性地分析总结自己的学习,并进行改进。2.引导学生朗读、积累关于永不放弃的相关成语。

3.展示、交流本单元课文学习的收获,用多种方式进行展示。

教学重点:结合本单元内容,交流学习活动,在交流中受到方法的启示。初步学习理性地分析总结自己的学习,并进行改进。

教学难点:交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可以用多种方式进行展示,汇报自己这一阶段来的学习收获。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具准备:准备一些以前学过的课文和课外作品,以供交流。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在学习小组里,从课文学习、语言积累、写字、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能力几个方面,结合课内学习交流自己的体会和提高。

形式A:小组内,从上述几方面按顺序逐一交流,学生之间互相补充。

形式B:每个小组,按上述几方面进行分配交流,小组汇报,各小组之间互相补充。

2.就本组课文学习,交流表达思想感情的不同方法。(1)在这一个单元的学习中,你在课外阅读了哪些文章、书籍?你知道有哪些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2)谁愿把你感受最深的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

(3)你是如何获得这样的收获的?把你的方法讲给大家听,让别人也学到好方法,行吗?

3.教师引导全班交流,共同回顾。

注意:教师可以请学生在小组内提出自己觉得欠缺的地方,请大家帮助。

二、日积月累

1.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背诵,然后谈谈各自对这些成语的理解。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给成语分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正确使用这些成语。

2.建议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一个成语,运用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3.请学生在摘抄本上,分类摘记一些自己喜欢的成语。

三、展示台

1.组织学生读课外阅读中令人感动的文章,领会文章的表达方法,并说说自己的收获与体会。

2.教师根据口语交际和习作中的了解,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多分析归纳习作中的表达方法。

四、成语故事

1.阅读成语故事,想想讲了什么,成语的寓意何处?

2.交流:

(1)故事讲了什么,“程门立雪”的寓意是什么?

(2)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3.分组讲讲你课外收集到的成语故事。然后把评出的故事大王推荐给全班同学。

4.全班交流收集到的成语故事。

5.总结:

俗话说,积少成多,积沙成塔。徜徉在成语故事里,品读着精妙的语言文字,感受着耐人寻味的寓意,让我们受益匪浅。教学反思:

下载五年级第四单元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五年级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单 元 (章) 教 学 设 计 授课时间:年月日至月日 单元(章) 第四单元 总课时数制 定 教 学 目 标 的 依 据教 材 分 析 本组课文由《钓鱼的启示》《落花生》两篇精读课文和《通往广......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一、整合单元目标,加强导学功能 系统论认为,有结构的整体大于各部分简单的相加之和。树立整体的教学观,对教学活动的简洁、高效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14 再见了,亲人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战役、封锁、暂时、硝烟、噩耗、刚强、大嫂、篮子、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 2.正确、流利、......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课 题:12、姥姥 的剪纸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云南的歌会》 教学目标: 1.分析本文结构,理解散文特点。 2.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云南少数民族的歌会习俗的文化知识。3.识记并理解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4.体会沈......

    第四单元单元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 备课时间: 教材简析: 本单元共有四课,学习本单元课文,继续以识字教学和朗读为主。同时训练学生写一句完整的话的能力,会用“忙着、一„„就„„”等词语说话、造句。......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7~48页的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八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1、秋天 教学目标: 1. 认识“秋、气”等 10 个生字和木字旁、口字旁、人字头 3 个偏旁;会写“了、子”等4 个字和横撇 1 个笔画。 2. 正确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