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找规律教学设计(谢松涛)
找规律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59-60页内容:找规律。
教材简析:
《找规律》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单元的第一课时。教材涉及的具体内容是让学生探索并发现一些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根据规律确定是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关系的规律的基础上,运用学生原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体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现实的情境中感悟新知,灵活运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4、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
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教学难点:
让学生经历探索与发现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思路:
根据本课的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了猜游戏、分析、观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比较与练习的方法来学习。这样,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了观
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
1、同学们喜欢《喜羊羊和灰太狼》吗?那我们来欣赏欣赏他们好吗?
他们在这排队,你能猜测下一个是谁吗?
2、出示红绿灯,快速播放,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下一个是什么灯的呢?
3、象这样周而复始、循环出现的规律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找规律。(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知周期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二、创设情境,探索规律
1、“我们再一起做个游戏,我来做你观察。发现了什么规律的时候,你就喊停,我就停。”
教师在黑板上画了1朵红花,接着在红花的后面画1朵黄花,接着又画了1朵红花,再画1朵黄花……
老师(以惊奇的声音)问道:“可以停了,你们发现规律了?”
“发现了!”“先不说,我来问问好不好,找学生回答,你来说,我再往下画,是什么颜色的花?”……
老师再问:“再往下画,什么颜色?” ……
问全班:“如果按你们心里所想的规律,能画完吗?”……
你能用语言来描述一下你发现的规律吗?”
“1红色和1黄色的是一组。”(教师板书:花:每组2个:红、黄)
老师这儿还藏着一个问题,想挑战吗?”……
老师(放慢语速):“如果照这样画,第十五朵是什么颜色的?”
2、观察场景,感知物体的有序排列
谈话:国庆节时,公园里的盆花、彩灯和彩旗把公园装点得十分漂亮。(出示例 1的场景图)让学生自由说一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引导:这些物体都是按一定的规律摆放的,盆花是按什么规律摆放的?彩灯和彩旗呢?在小组里说一说。
3、小组活动与交流
4、全班交流三种物体排列的规律,让学生上台指着图说观察到的规律。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用多媒体的画面创设生活场景展开教学,在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依次说出盆花、彩旗和彩灯是怎样摆放的,让学生再次感知周期规律,即:周期现象表现为每几个为一组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三、自主探究,体会多样的解题策略
1、提出问题:在图中,我们看到8盆花。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的?试一试,自己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自己找出规律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巡视注意每一个小组交流的情况,发现学生采取的不同的方法,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全班交流。
引导:同学们已经在小组里交流了自己的想法,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想法介绍给全班同学? 学生可能有的想法:
(1)画图的方法:●●●●●●●●●●●●●●●第15盆是蓝花。
(2)列举的方法:左起,第1、3、5……盆都是蓝花,第2、4、6……盆都是红花。所以第15盆是蓝花。(或引导说出位置是单数的都是蓝花,双数的都是红花)
(3)计算的方法:把每2盆花看作一组,15÷2=7(组)……1(盆),第15盆是蓝花。
教师追问:为什么把2盆花看作一组?算式中的每个数各是什么意思?根据余数是1为什么可以确定第15盆是蓝花呢?如果计算中,发现没有余数,说明什么呢?为什么?
教师结合学生画的图解释:
●● ●● ●● ●● ●● ●● ●● ● 强调:第15盆花的颜色和每组中的第几盆花相同?
3、比较反思,优化方法:对于这几种方法,你有喜欢哪一种,为什么?(画图较麻烦,列举的方法有局限性,计算方法比较简便)
[设计意图:学生探索规律的能力不是简单体现在知道了什么规律,而是在面对新的现象或问题时,能主动寻找策略,发现新现象中隐藏的规律或者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活动而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体验用计算方法的简便性,从而巧妙的实现策略的优化。]
四、独立尝试,优化解题方法
1、出示“试一试”第1题,让学生自己尝试解答。
①“第17个彩灯是什么颜色的?”
引导学生针对计算的方法思考:每几个彩灯可以看作一组?
15÷3=5(组),没有余数说明什么?(正好分了五组,最后一个是第五组的最后)
②第18个彩灯是什么颜色的?
17÷3=5(组)……2(个)
余下的两个是什么颜色的?和每组的第几个颜色相同?(这两个分别和每组的第1、2个相同。)
2、出示“试一试”第2题,让学生用计算的方法进行解答。强调余数与红旗黄旗的对应关系。问:余数是几时是红旗?黄旗呢?(余数是1、2是红旗,余数是3及没有余数是黄旗。)
[设计意图:当学生获得了解决简单周期规律中的实际问题的方法时,让学生运用该知识尝试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更大的空间里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
五、多样练习,加深对解题方法的理解
1、师:小明和小芳在棋下忙,小红则忙着穿珠子!(课件显示练一练第2题)
(1)照这样子穿下去,你知道第18颗珠子是什么颜色的吗?第24颗呢?比一比,看谁第一个猜出来!
(2)学生独立完成,2人板书。
(3)讲评板书时提问:18÷4=4(组)……2(颗)4是什么意思?2个4的意思一样吗?余数2代表什么颜色?没有余数又代表什么颜色?
2、上体育课,男生排成一排,按照一至二报数。这排男生共有25人,第10位同学报(),最后一位同学报()。其中共有()名同学报“一”,共有()名同学报“二”。3、6个小朋友围成一圈在做游戏。从小刚开始,按顺时针的方向,每人依次说出1个字,共同念儿歌《大老虎》: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在家,打只小松鼠;松鼠有几只?一二三四五。谁说到最后一个字“五”,就要被淘汰。然后剩下的人再按照这个规则进行,直到剩下最后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胜利者。谁将会第一个被淘汰?最后的胜利者会是谁?
[设计意图:以一组有层次的练习,巩固新知识点,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度。]
4、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是有周期规律的?
(红绿灯、霓虹灯、花布地砖、数学分形等)
师:数学的伟大使命在于从混沌中发现秩序!大自然中确实存在着很多规律现象,如:霓虹灯、日出日落、月圆月缺、春夏秋冬等,我们要学会用自己的双眼发现规律、运用规律,才能成为生活的强者!
(课件演示生动的画面配以悠扬的乐曲,让学生感受日出东方日落西山、月圆月缺、四季的交替等自然现象)
[设计意图: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规律再配以多媒体音画的再现,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之美、规律之美,从而得到美的感受]
六、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你会用哪些方法解决今天的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简要回顾找规律的过程,加深对周期规律的认识,并体验到学有所获的喜悦。]
七、拓展 : 请同学们自己设计一条有规律、有个性的项链,再算一算,按你的设计规律,第100颗是什么样的珠子?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教学反思:
《找规律》这一部分的内容一、二两个学段都有,这一部分知识在“数与代
数”中单列一类---探索规律,在四年级教学找规律的时候师傅恰好来听过,当时师父给的评价很高,说是真正让孩子们在自己的探索中观察、猜测规律,然后通过验证归纳规律,最后灵活运用规律,“小班”的特点清楚。当时的评课让我汗颜(因为自己觉得离评价还有很大的差距),更给我很深的触动,也让我更加关注自己所在的“小班”课堂,时时提醒自己“让不同的孩子得到不同的发展”。
课标中指出要让数学学习充满挑战性,结合对学生认知能力和已有经验的了解,我调整了教材的顺序,在学生理解了“周期”后就设计了具有一定难度的题目,顺流而下,采用自主探索的方法,让学生解决问题:
学生自己思考,并尝试独立解决问题,试想如果此时就让他们小组交流,势必使那些已经掌握方法的学生和盘托出,那些能力一般或较弱的学生失去思考的机会。自主思考的时间对于教师来说是很宝贵的,我们需要走近学生,这不是简单的巡视,摆个样子,此刻正是了解他们的思路和方法的大好时机,同时也是对教师预设的一个补充,让教师发现学生的方法,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发现学生思路中的精彩,更可以发现自己的遗漏。
整节课没有将规律作板书,也没有规律公式化,更不强求学生一定要按算式来解答。事实上,学生在此即提出算法。有学生用“算”的方法,这是比较抽象的。如果没有形象支撑,我觉得学生难以理解,也许最后就演变为套模式解题,生在探索问题答案的过程中,往往总结出“算法”,这是否意味着学生思维的进一步抽象?这是否标志着学生新的重要的进步?为什么学生对这类问题的求解会归结为某种算法的应用?学生为何会思考“算法”?是否是因为学生潜意识中存在着数学问题是需要计算作出解答的潜在观念? “算法”的抽象,应建立在形象的模型的基础之上。因而我在课堂上着重引导学生建构数据排列、再框出相关的数的解决问题的模型。数形结合,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一共有多少种框法,与框内的第一个数对应。解决这样的问题,我觉得对学生来说,应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齐头并进。
第二篇:谢松涛 县级事迹材料
厚德、积学、笃行
——县级优秀教师事迹材料
单位:潼关实验中学 姓名: 谢 松 涛 时间: 2013-7-19
厚德、积学、笃行
——县级优秀教师材料
我叫谢松涛,1999年参加工作,2002年调入实验中学担任物理教学工作,2010年担任实验中学教研主任。自从参加工作以来,我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始终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勤勤恳恳教书,兢兢业业育人,团结同志,热爱学生,教学成绩突出,教研工作出色,深受领导、家长、同事、学生的好评。
一、锤炼思想、德高为范
教师的立身之本在“德”。要做到“德高为范”,就必须在学中做,在做中学。自参加工作以来,我一方面坚持“学中做”。认真学习党的各项教育方针、政策,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运用学到的政治理论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认真学习陕西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执行渭南市中小学教师“六不准”,履行教师职责,教书育人,为人师表,遵纪守法,依法执教,团结协作,关爱学生,甘为人梯,始终以良好的师德熏陶人,以先进的理念影响人,以崭新的知识培育人。另一方面在“做中学”。在生活中、工作中,我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工作,在工作中与同事们进行比对,虚心学习同事们的教育特长长处,学习他们的师德闪光点,发现自身问题,改正自身不足,做到对待学生公正公平,真诚无私,爱心细心;对待同事互助互励,感恩宽容;对待工作严谨认真,服从领导,深得学生的钦佩、同事的尊重、领导的喜爱。
二、钻研业务,学高为师
教师的业务之本在“精”。要做到“精通业务”,就必须“教中研”,研中教。新课程改革是对今天教师教学观念的挑战。教师应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化为知识的组织者,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超越课堂的藩篱,将现代教学过程演化为“培养学习者”的过程,实现由“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根本转变。我自从担任物理教学工作以来,坚持专研教材,认真备课,设计教法,科学规范,优化课堂,关注全体,循循善诱,尊重差异,因材施教,不断反思,查找归因,研究改进,真正做到在教学实际中发现具体问题,开展小课题研究,解决教学实际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想方设法运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方法,突出“以学为本,因学论教”思想,着力体现以探究性为核心的物理课堂教学,力争在自己的物理课堂教学中使学生身心得到和谐健康地发展,乐于学习,因为教育的本质在于快乐。
另外,作为学校一名物理教学骨干教师,面对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潮流,面对五花八门的课堂教学模式,面对复杂的教育教学环境,面对更高的教师专业能力要求,面对学生差距较大的教学现实,我深感自己的知识匮乏,能力浅薄,时间紧迫,而要缩短这一差距,就要边研究、边学习、边实践、边创新,做到研中教。所以我利用工作之余,持之以恒地主动学习课改理论,阅读了大量的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书籍,掌握《新课标》的基本精神,了解课改的新动向,努力转变教育观念,结合物理学科教学实际,确定研究《学困生的提高策略》这一课题研究,制定研究方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对学困生坚持以表扬鼓励为主,认真分析研究造成其学习的困难的根本原因,坚持对症下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个别辅导,开展学生间、小组间的互助互学活动,通过思想动员、感情沟通和榜样树立,也使学困生进一步明确了学习目标、坚定了信心、鼓足勇气,非智力因素也得到了充分的调动,提高了物理学科教学质量;具体课堂教学中,我尽量一改过去课堂上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内容上过于注重知识严谨,结构上过于强调物理学科本位,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状况,仔细研究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将学生从原有的课堂氛围中“解放”出来,使他们能够在自主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扩展思维。“研中教”使自己的教育理念能够适应课改变化,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
三、团结合作,研学相长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我作为学校教研主任,在主管教学副校长的正确领导下,注重发掘教师团队精神,紧跟时代步伐,与同事们团结协作,经常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先后在县内首次举办了一体机操作大赛、说课标说教材比赛、课改标兵大赛的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科研能力,以适应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需要;多次组织进行教师的示范课、观摩课、同课异构等活动,深入研究教法,提高教师的课改能力,以适应教育教学改革于发展的需要;组织一线教师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树立现代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课程观、人才观,并以此指导自己的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组织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整合课程教学资源,建立实验中学教学资源库,实现教学资源共享,走出了实验中学研中教、教中研的新路子。
在工作过程中,我虚心向同志们学习,与他们交流教学心得,研究教学,取长补短,研学相长。在研讨中,我不断探索新的授课形式,做到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使教与学成为一种互动的关系,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在教学实践中,我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激情,让教室变成为学生探究的乐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互动,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成绩代表过去,停滞就是退步。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我将以自勉的一副对联 “三尺讲台,一颗爱心,千钧重担双肩挑;挣脱束缚,放飞希望,上下求索誓创新”激励自己,秉持“德高为范,学高为师,研学相长”的信条,将自己的壮丽年华奉献于我所钟爱的教育事业。
第三篇:找规律教学设计
找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方法,感受积的变化规律。
2、能比较熟练进行因数是整十的乘法计算,并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找到整十数相乘的变化规律。教学难点
进行因数是整十的乘法计算。教具准备 挂图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口算卡片(幻灯片1、2)
2、指名说一说。
3、出示算式,指名说出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出示幻灯片3)
4、指出复习题的题目特征:多位数乘一位数。
3、揭示新课题。
今天,我们接着学习乘法知识,找规律(幻灯片4),师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1、教学“找规律”。(1)交流算法。
出示第一组算式。(幻灯片出示5)1)学生独立计算,回答结果。
2)提出问题:为什么50×10等于500呢? 这道算式的因数都是几位数?(两位数)
教师说明,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规律是否适用于两位数乘两位数,还有待于同学们去探索。
(2)探索规律。1)引导学生观察三组算式。问: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讨论,交流。3)小组发言。4)教师小结。
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10倍,积就扩大10倍。两个乘数同时扩大10倍,积就扩大100倍。5)幻灯片出示
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计算时可以先把乘数0前面的数相乘,最后在积的末尾添上被省略的0就可以了。
2、尝试练习。
(1)根据大家发现的规律,我们来计算两道题。
40×30 140×30
(2)让学生独立完成,回答算式结果,教师巡视,辅导个别学生,了解掌握情况。
(3)最后归纳计算程序,明确步骤:如140×30,先计算14×3=42;再添上原来因数中被省略的0,即140×30=4200。
3、试一试。
课文第27页“试一试”的第1题。(幻灯片出示)
四、巩固练习
1、课内外作业。
课本第28页“练一练”的第1-4题。
先由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口答结果,全班统一结果。
五、作业设计
课本第28页“练一练”的第5题。
六、板书设计
找规律
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先计算末尾0前面数字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0,省略几个0就补几个0.
第四篇:找规律 教学设计
找规律
沧浪新城第一实验小学 朱诚
教学内容:
课本第59、60页的例1,“试一试”、“练一练”及练习十第4题。教材分析:
本课研究的是一些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并要求学生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数字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周期现象表现为一种周而复始,循环出现的结构。周期规律的本质就是一组物体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依次不断”是一组接着一组,“重复出现”实际上是每组物体都是一样的。在周期规律探寻中,引领学生发现每一个周期中的个数相同,各物体的排列次序也相同,据此,可以根据已有的有限物体所呈现规律,推测出后面物体的规律。周期现象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发现规律,遵循规律,利用规律,通过给你的几组物体可以推测出后面的物体排列规律。学生首先要通过观察发现现象中的规律,初步认识周期现象,然后对现象的后续发展作出判断。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学习过有余数的除法,并且已经初步接触根据余数判断的知识,在四年级时还学习了找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而且前面几个学期中的思维拓展已经不同程度地初步学习了周期规律。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的简单规律。
2、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
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教学难点:
让学生经历探索与发现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猜猜看,初步感受重复出现的周期规律。
1、比比谁的记性好!有两组号码,请男生记第一组,女生记第二组。
(出示:91827364554,1301390139)提问:为什么女同学容易记住?
(其实,这是一次不公平的比赛,女生之所以获胜,是因为她们记的数字有规律,记起来非常容易。)
师:在生活中,很多物体的排列都是有规律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排列中的规律。(板书课题:找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一场学生的记忆比赛,让学生寻找其中的原因,女生之所以能够轻松记住数字的是因为女生的数字排列是有规律的,而男生的数字是无序排列的。从而引出很多物体的排列都是有规律的。
二、观察场景,感知物体的有序排列
(出示教材例1的场景图)请学生找找图中哪些物体的摆放是有规律的?
1、让学生先说说彩旗是按什么规律摆放的?在回答中引导学生向从左起,几个 一组?每组是怎么样排列的?(板书:左起 几个一组 每组怎样排列)
2、让学生看看第2组和第3组的规律,按照第一组的说法来说一说,并指出每一组排列顺序都一样,都是先2面红旗,再2面黄旗。(板书:都)
从左边起,彩旗每四面一组,每组都是第一、二面是红色,第三、四面是黄色。让学生照样子说说彩灯和花盆的摆放规律?
从左边起,花盆每2盆一组,每组都是第一盆是蓝花,第二盆是红花。
从左边起,彩灯每三盏一组,每组都是第一盏是红色的,第二盏是紫色的,第三盏是绿色的。
[设计意图]:选择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简单周期现象作为学生探索规律的素材,选择了生活中按规律摆放的盆花、彩灯、彩旗等场景,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对不同物体排列规律的观察上。
3、你能用什么方法来表示这些规律吗? 生:可以用图形、字母、数字等来表示
4、请你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从中选择其中的一组来表示,写在草稿本上。师巡视,找出2组,让学生来说说他所表示的是哪组规律?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最后一组出示花盆的表示方法)
三、自主探究,体会多样的解题策略
1、出示例1 那么按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是什么颜色的花?
让学生自己试一试,左右2个学生交流,把自己的想法写在草稿本上,师巡视。交流并汇报结果。(可能有如下的想法)
画图的方法:●●●●●●●●●●●●●●●第15盆是蓝花。
序号的方法:从左边开始,第1、3、5、7„„盆单数都是蓝花,第2、4、6、8„„盆双数都是红花,15是单数,所以第15盆是蓝花。计算的方法: 15÷2=7(组)„„1(盆)怎么可以通过算式看出第15盆是蓝花? 算式中15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7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那么第15盆花在这些盆花中的哪里?(板书:最后)在哪找?(余数)在第几组第几盆?
小结:刚才几种方法都很好,都是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找出排列规律的方法。[设计意图]:由于不同的学生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他们有不同的认知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允许学生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理解,选择自己最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为此解决盆花问题时,让学生自主选择多种策略(画图、列举、计算)解决问题,教师不需要指出哪种方法更好些,可以让学生在下面的练习中自己体会。
2、教学“试一试”。
下面请大家用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1)问:大家看看这组彩灯的排列规律,第17盏彩灯是什么颜色?师巡视。可以提问刚才画图和序号方法的同学,为什么这个题目你不用这个方法了?从而发现画图和序号的方法不是每道题目都适用的。那么你觉得应该用哪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生:计算)请学生做在草稿本上。在计算前应把几个彩灯看作一组?
17÷3=5(组)„„2(盏)那么第17是哪一盏?在哪找?(余数中)是在第几组第几盏?
(2)接着来我们来研究一下如果彩旗也按照刚才的规律排列,那么从左边起第20面彩旗分别是什么颜色?
20÷4=5(组)刚才我们知道最后一个可以在余数中找,那么这里没有余数了,你知道这第20面彩旗在哪吗?(第五组最后一个)
[设计意图]:在解决“第20面彩旗,第17盏彩灯分别是什么颜色?”这两个问题时,由于规律与盆花不同,不再是两个为一组,单双数不再适用,画图也不能很快解决,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小结:刚刚我们使用计算方法来解决排列规律的问题,那么在列式计算中什么是关键?(每几个一组)知道每几个一组就确定了算式中的什么?(除数)怎么来判断最后一个是什么颜色?(有余数的从余数中找,没有余数的在最后一组最后一个)
3、做“练一练”第1题。
有2个小朋友在下棋,看看棋子是如何摆放的? 然后提问第21枚是白子还是黑子?
4、“练一练”第3题
按照规律画出每组的第32个图形是什么?
每一题都让学生说说每几个一组,每组是怎样排列的? 第1、3组通过计算 找出第32个图形
第2组学生会发现通过计算后没有余数,之前我们知道最后一个都在余数中,现在没有余数,那么最后一个在哪呢?32÷4=8(组)可以让学生先进行讨论,然后引导发现原来第32个在第8组里,是第8组的最后一个。
[设计意图]:在解决盆花、彩灯、彩旗这类问题中,经过共同探究、讨论,逐步让学生建立这一问题的数学模型,(即如何列式计算解决这类问题)然后运用这一模型去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从中进一步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练一练”第2题
小红在按照绿、黄、蓝、红的顺序穿珠子,大家观察一下这组规律还是从左边数起吗?原来观察规律可以从左边数起也可以从右边数起。那么这组珠子是每几个一组,每组都是怎样排列的?
四、课堂总结
1、今天你学习了什么?
总结:使用计算方法解决问题时,首先看清要求第几个,确定被除数,其次,看清事物排列的规律,弄清几个物体是一组,从而确定除数,如果得数有余数,那么就在余数中找出最后一个,如果没有余数,就在最后一组的最后一个找。下面就请大家运用计算的方法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想想你生活中存在着那些这样的规律?(日出日落,月圆月缺,潮涨潮落,春夏秋冬„)教师可以先讲几个例子,然后让学生进行思考,如何学生回答不出来,教师可以继续讲解。
小结:今天我们研究的排列中的规律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周期规律。
[设计意图]:学生探索完这些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后,再来欣赏,就使欣赏有了更加深广的内涵。我们回忆着日出日落、月圆月缺的昼夜交替、春夏秋冬的季节更迭,深切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3、有一排同学在上体育课,一共有28个人,他们按照“一、二、三”报数,那么最后个学生报几?将报“一”学生向前走一步站成一队有多少人?“二”“三”的呢?
五、板书设计
找规律
左起 几个一组 每组怎样排列(都)
15÷2=7(组)„„1(盆)
最后 17÷3=5(组)„„2(盏)
21÷4=5(组)„„1(面)
教学反思:
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学生在四年级两册教材中分别学习了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关系的规律,以及对几种物体进行搭配或排列的规律。
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识基础,选择了学生自己参与其中的记忆比赛为引入,把学生注意力集中到本课教学上来,针对不同的物体摆设规律的观察上,创设了许多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根据排列的规律进行推理,画图。因为这些都是来源生活实际的内容,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学生学习的过程,既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又是一个探讨的过程,是发现和再创造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创设问题情境,用疑点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从而引导学生主动研究,获取知识,增长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采取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在比一比、说一说、摆一摆、画一画等活动中,体验、感悟规律,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并从课堂上得到成功的快乐。
在学生自主探索规律以及应用规律解决问题中给予必要的提示和指导,鼓励学生在小组里交流,分享思维成果,不断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样能容易激活学生的潜能,便于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形成独特的体验,发展创新意识。
综观全课,给学生营造了宽松的学习氛围,按照“创设情境,感知规律——自主探索,交流策略——初步运用,优化策略——提高练习,加深理解——生活问题,扩展延伸”这5个环节进行设计的。这样的设计不仅把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课堂生活紧密相联,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丰富了学生的教学体验,加深了学生的思考,突破了学生思维和经验的障碍,而且为学生创造探究的机会,大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合作交流的能力,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第五篇:找规律教学设计
《找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与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激发学生感受数学、发现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体会一组图形重复出现多次就是排列规律。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学具、水彩笔、板书的教具,磁铁若干。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认识规律
1、孩子们,你们看,谁来了?(课件出示:聪聪、明明。学生主动给聪聪明明打招呼。嗨,哈罗。然后聪聪、明明给小朋友打招呼:小朋友们,你们好,我们又见面了,聪聪说:今天,我和明明要带你们到一个很好玩的地方,猜一猜,是什么地方?师:知道是什么地方吗?
2、出示“数学乐园”明明说:瞧,数学乐园可是我和聪聪布置的哟,怎么样,漂亮吗?)师:他们的布置不仅漂亮,而且还藏有一些小秘密,找一找,有什么秘密?(停5秒)把你的发现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开始吧。(学生分组交流,师指导观察)
3、小组汇报:谁来说说你的发现?充分让学生说,(学生肯定回答较为哆嗦如:是一个„一个„一个„一个„。同时师跟着指主题图当说到主题时,师:哟,你找到了彩旗排列的规律,你真聪明!你能大声地再说一遍吗?(师点课件引导生说出规律。)师补充:说简单点说是一黄一红为一组不断地重复出现,他说得真好,小朋友,把掌声送给他,送你一个智慧星。再让其他生说出灯笼、彩花的排列规律。(每说出一个规律课件跟上)
4、揭示课题:刚才,小朋友找到了不少的规律,这正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找规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5、出示例1中的一组图:猜一猜,(师做神秘样)这面旗的后面一个应是什么颜色的旗?(很惊讶)你是怎么知道的?对,说得真好,他是根据一面黄旗,一面红旗依次不断地重复排列这个规律知道答案的。
这个朵花的后面一个应是什么颜色的花?这个灯笼的后面一个是?真是一群聪明的孩子,你们不但找到了规律,还能应用规律解决问题。好了,我们一起去数学乐园去玩玩吧!
二、动手实践,找规律
(一)教学例1中跳舞图
1、师:看一看,迎接我们的是什么呢?(歌舞表演。)
2、(出示场中小朋友跳舞)仔细观察,跳舞的同学是按怎样的规律站队的?(抽生说并表扬生:你的规律找得好。)(一男一女或一女一男)师:他们是围成一圈跳舞,如果以男生为开始,就是一男一女,如果以女生为开始,他们站队的规律就是一女一男。(课件演示)。
(二)教学例2
1、聪聪:小朋友,我们去观看魔术表演吧。师:看魔术去。(魔术师出现)小朋友,欢迎你们来到数学乐园,注意了注意了,魔术表演开始了,1、2、3变!(魔术师吹口气,变出例2第1图)
2、师:魔术师变出了什么呢?它们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呢?你能按照规律照着摆吗?试一试,找出规律,用学具摆一摆。(每个问之间稍停一会儿)
3、抽生上黑板摆。师:来,告诉小朋友,你是按照什么规律摆的?师问:你们也是按照这个规律摆的吗?还有其它的发现吗?引导学生说出规律,同时发现魔术师变出的图形既可以从形状上找排列规律,还可以从颜色上找排列规律。
4、师表扬学生:真聪明,继续加油,魔术还要变。(变成例2第2图)
师:魔术师又变出了什么呢?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你能接着摆吗?试一试。
5、生上黑板摆。你能说出它们排列的规律吗?(从形状、颜色上谈)
师:小朋友摆得真好,不仅能从图形的形状上找到了它们的排列规律,还从颜色上找到了排列规律。
6、好,把学具推上去。出示课件魔术师抛花:魔术师说:呵呵,真是一群聪明的孩子,变!这些鲜花送给你们。师问:你们喜欢吗?
(二)教学例3和“做一做”
1、师:孩子们,数学乐园里有很多游戏,我们去玩玩涂色游戏吧。(出示课件)出示课件:聪聪明明拿着画板,聪聪说:我能按照这些图的规律涂色,明明,你会不会?明明:我当然会啦,小朋友,你们会不会呢?
2、师:那就请孩子们按照规律把没涂的涂上正确的颜色。翻到书第89页,开始吧!
3、展示学生作业,并说出为什么涂这种颜色,让学生说出规律。问:哪些孩子也涂对了,好,表扬自己。
4、出示“做一做”第2题:一群小星星和一些正方形跳到舞台上。其中一颗星说:唉呀,我们怎么都没涂色呀,一点儿都不好看。小朋友,你们能帮帮我们,给我们涂上有规律的漂亮的颜色吗?让我们来当一次小小设计师,给这些图形设计出有规律的美丽的颜色来。(收2本,逐一展示。可根据实际问:你是怎么涂得又快又好的?)课间休息:多么欢快的音乐,孩子们,来,跟老师一起随着音乐活动活动吧。活动中:师问:会了吗?自己跳跳。(师生共舞,左拍一下,右拍一下,上左挥一下,右挥一下有规律的音乐和动作。)师:孩子们,你们怎么这么快就把老师的动作学会了?让生说出老师跳舞时动作的规律。
三、创造规律、表演规律。
那你们能不能像老师刚才那样用不同的动作或者声音有规律地表演吗?不同的动作或者声音(请几生表演,同时请学生说出其表演的规律,来,请小朋友跟你一起做。)
四、生活中的规律。
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的规律,我们一起去看看
(课件出示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让学生发现开始一两张图抽生说规律,找到规律了吗?后面让学生抢着答。当看到孔园时,师:很多有规律的事物总能给我们一种美的享受。当出示春夏秋冬时,师:我们的春、夏、秋、冬也是有规律出现的,正是因为有了规律,我们的生活才会如此丰富多彩。课件:聪聪、明明出现:只要小朋友多观察,多动脑筋,也一定会创造出更多更好的规律来丰富我们的生活。小朋友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