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感恩话题作文教案(八年级必修)
感恩话题作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哪些事件属于感恩。
2、让感恩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用感恩的心回报社会,回报自然。
3、以“感恩”为话题写作文。教学重点
1、解生活中哪些事件属于感恩。
2、让感恩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用感恩的心回报社会,回报自然。教学过程
一、搜集素材,感悟感恩
1、讲讲有关感恩的事例。示例: 1)、徐本禹从小得到了好心人的帮助,他能知恩必报。他勤工俭学每月50元的报酬,43元捐给山东一个面临辍学的小学生;学校发的300元特困生补助,200元捐给了“保护母亲河”活动;别人资助他的500元,分别寄给了两名贫困生;获得6000元国家奖学金,2400元留给了系里的老师„„最后放弃了继续深造的机会,到贫穷山区当了一名小学教师。2)、羊羔吃乳给母亲下跪,感谢母亲哺育之恩。3)、落叶归根,是叶对根的感恩。
2、积累感恩的名言警句俗语。
1、鸦能反哺,羊知跪乳
2、当家方知柴米贵 养儿才晓父母恩
3、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4、饮水不忘挖井人
5、君恩重泰山,未有毫发酬。(陆游)
6、我感到逐渐虚弱,所以我趁着我还能觉出心中的烈火,趁着我的脑子还清楚,我就赶快抓紧每一分钟的时间。死亡在守候着我,我就更加强了我对生活中的一切悲惨遭遇:瞎眼、不能动、剧烈的疼痛。尽管这个样子,我仍然是非常幸福的人。——奥斯特洛夫斯基
3、举举忘恩的例子。
母亲将儿子告上法庭,要儿子付十月怀胎钱。
二、确定中心,理解感恩 用一句话概括什么是感恩?
感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付诸行动,我去感恩
生活中,有很多人对我们有恩,面对这些恩情,你有何感受,你打算怎样去感恩。
四、展现风采,我写感恩
山感恩地,方成其高峻;海感恩溪,方成其博大;天感恩鸟,方成其壮阔。“感恩”是出于真诚恳切的对别人的帮助表示感谢,但感恩,并不止于此。当一个人经常说“感恩”的时候,他的生活便少了一份报怨,多了份珍惜;当一个社会经常说“感恩”时,他的世界便少了份纷争,多了份和谐。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它是一种知足,一种珍惜,一种前进。
请你以“感恩”为话题,把你的感恩说给你所要感恩的对方听。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板书设计: 心怀感恩 搜集素材,感悟感恩 确定中心,理解感恩 付诸行动,我去感恩 展现风采,我写感恩 范文导航:
学会感恩,与爱同行
感恩,在我们的脑海中是一个饱含泪水的形容词,然而在一段漫长的时间里,我却与他保持着距离,不是轻易触碰这种感情元素。我害怕,因为在感恩的同时,已经注定背负上一种莫名的责任。
直至随着年岁的增长,阅历的丰富,一系列的时间发生就像一把神气的钥匙悄悄地打开了我一直执着固守的大门。
那是一个细雨绵绵的早晨,每个人依旧出门工作亦或是学习,而就在平凡的早晨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母亲因被车撞骨折了,父亲出差,我不得不担负起家庭的担子,经历了好多人生的第一次:第一次把屋子打扫一遍;第一次为母亲洗脚;第一次做饭,洗碗„„十六年来我第一次发祥我对家是那么的陌生,从来不做家务,从来不关心父母的起居。这一切刺痛了我也磨练了我:我感激那一段刻骨铭心的反省。
第二篇:《感恩》话题作文教案
《感恩》话题作文教案
教学目的:
1、理解父母的爱,回忆舐犊之情
2、学会感恩
3、掌握书信的格式
教学重点:
回忆感动,学会感恩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感恩导入
同学们前一个阶段区关工委给我们做了一次感恩教育报告,我想大家听了之后一定感受颇深。是的,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要学会感恩,学会感恩,就是学会不忘恩义;学会感恩,就是学会谦虚之德;学会感恩,就是学会懂得忏悔;学会感恩,就是永远也不要忘了说一声“谢谢”„„今天我们就围绕“感恩”这一话题写一篇作文。
二、让学生围绕“感恩”讨论,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感恩?
2、你想对谁感恩?
3、为什么感恩?
三、教师请学生欣赏听歌曲《父亲》并谈自己的感受。
教师总结:父爱母爱是我们熟悉而又陌生的话题,说它熟悉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享受着无私的父母之爱,说它陌生是因为我们品读名家名篇描述的作品时总能为之感动,为之流泪,可是一旦轮到我们自己时,却时常笔拙言微,描不出万分之一二。这时有的人会说:那是因为我的父亲母亲太平凡了,找不到感动人的情节。
四、活动
1、读:生读收集的歌颂父母的诗词、文章。
2、说:你被父母感动过吗?何时、何地、何事?
五、师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欣赏演讲《感恩父母》,并写出一句自己最想说的话送给父母。
六、播放背景音乐教师围绕刚才的演讲总结
秋天了,成熟的果实却低下了头。它不是孤芳自赏,也不是在自我陶醉,更不是哀泣自-1-
己将跌落枝头。它是在想:我是怎样成熟的呢?不是风,我怕早已霉烂了;不是雨,我怕早已干瘪了;不是光,我怕早已苍白了;不是热,我怕早已憔悴了„„
既然成熟的果实都知道感恩风的吹拂,感恩雨的滋润,感恩光的照射,感恩热的考验„„那么,你们这些不断成长的学生呢?难道不该感恩你们的父母吗?
七、写作
指导学生以写信形式给父母写一封感恩信
㈠书信格式:
1、称呼
2、正文
3、结束语、4、署名
5、日期
㈡指导填写信封
八、提出要求:
1、书信格式
2、有真情实感受
3、不少于600字左右
九、小结
山感恩地,方成其高峻;海感恩溪,方成其博大;天感恩鸟,方成其壮阔。“感恩”是出于真诚恳切的对别人的帮助表示感谢,但感恩,并不止于此。当一个人经常说“感恩”的时候,他的生活便少了一份报怨,多了份珍惜;当一个社会经常说“感恩”时,他的世界便少了份纷争,多了份和谐。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它是一种知足,一种珍惜,一种前进。
十、作业
回家后给自己的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洗一次脚以表达你对他们的感恩。
十一、板书设计
回报舐犊之情 学会感恩
1、什么是感恩?
2、你想对谁感恩?
3、为什么感恩?
十二、教学反思:
第三篇:《石榴》教案(八年级必修)
石榴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并对郭沫若其人有初步认识。
3、理解本文深刻的立意。
4、学习本文精美的文学语言和植物文章的写作方法。
难点:本文立意深刻,时代特征鲜明,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会有一定难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串讲课文,准确把握课文所写对象的特征;并向学生介绍郭沫若其人,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同学们,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对花草树木情有独钟,或咏物抒怀,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你还记得或找到了哪些诗文名句?(五月榴花照眼明等)
(交流课前收集的诗文名句)
2、今天,让我们一起到石榴的世界里走走,去感受生命的色彩、倾听生命的歌唱吧。(板书课题)
3、介绍石榴有关知识。
出示有关的石榴图片,使学生形象感知“石榴”。朗读课文,接着解决生字词的音义。※板书
石榴[夏天的心脏] 开花时节:盛夏
枝干:如梅有二者之长石榴特点:
叶片:如柳而无二者之短美丽、不畏炎日 花:色——深红
果实:如金蕾感情:喜爱、赞美 子粒:如透明光嫩的皓齿(联系课后练习
(一)、(二),并结合书中的彩图分析课文。板书中设置部分填空,让学生根据提示在课文中找出适当词句,讨论完成。)
二、介绍郭沫若的生平和文学成就,并讲述本文的写作时的时代背景。布置思考题:“在当时那种时局中,郭沫若写石榴,是单纯的赞扬它的美丽,还是另有涵义呢?”
第四篇:《边城》教案(八年级必修)
1、导入新课
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小说的创作可谓百花齐放,鲁迅、巴金、茅盾、郁达夫等人在现代文学史上都各树一帜,而沈从文的作品也另辟新径,为现代文学注入了一股难得的清新之气。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1917年到1922年,他投身行伍,漂游在湘西沅水流域;1923闯入北京,1923年至1928年在北京以写作谋生;1928年至1930年,在上海中国公学任讲师,兼《大公报》、《益世报》等文艺副刊主编;1931年至1933年在青岛大学任讲师;1934年至1939年在北京主编全国中小学国文教科书;1939年至1947年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授;1947年至1949年在北京大学任教授;1950年至1978年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任文物研究员;1978年至1988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任研究员。沈从文先生的文学作品《边城》、《湘西》、《从文自传》等,在国内外有重大的影响。他的作品被译成日本、美国、英国、前苏联等四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出版,并被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十多个国家或地区选进大学课本,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侯选人。沈从文先生不仅是著名的作家,还是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他撰写出版了《中国丝绸图案》、《唐宋铜镜》、《龙凤艺术》、《战国漆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等学术专著,特别是巨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影响很大,填补了我国文化史上的一项空白。
沈从文一生共出版了《石子船》、《从文子集》等30多种短集小说集和《边城》,《长河》等6部中长篇小说,沈从文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乡村世界的主要表现者和反思者,他认为“美在生命”,虽身处于虚伪、自私和冷漠的都市,却醉心于人性之美,他说:“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小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对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庙供奉的是”人性“(《习作选集代序》)。
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凸出,单纯而又厚实,朴纳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彩。整个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如他那实在而又顽强的生命,给人教益和启示。
沈从文创作的小说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一种是以都市生活为题材,前者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后者通过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丧失。其笔下的乡村世界是在与都市社会对立互参的总体格局中获得表现的,而都市题材下的上流社会“人性的扭曲”他是在“人与自然契合”的人生理想的烛照下获得显现,正是他这种独特的价值尺度和内涵的哲学思辨,构起了沈从文笔下的都市人生与乡村世界的桥梁,也正由于这种对以金钱为核心的“现代文学”的批判,以及对理想浪漫主义的追求,使得沈从文写出了《边城》这样的理想生命之歌。
第五篇:《老王》教案(八年级必修)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学习把握人物形象、概括人物思想性格特征的方法。过程和方法目标
1、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通过品读法、探究法、拓展法等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体会“我”和老王的善良,领悟“我”的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
2、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学会以善良体察善良、回报善良。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人与人之间(诸如同学之间、朋友之间、父子之间、邻里之间、国与国之间)都要讲求团结友爱、互相关心,诚挚待人。
杨绛,原名杨季康,生于1911年,江苏无锡人。作家、文学翻译家。主要译著有《堂•吉诃德》,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等,长篇小说《洗澡》。其夫钱钟书,字默存,代表作有《围城》。三.预习检测 一起来找错:
慌(huānɡ)恐、肿(zǒnɡ)胀 取谛(tì)、蹋(tǎ)败
伛(qū)着背、骷(ɡǔ)髅(lǒu)攥(zhuàn)着、滞(zì)笨 愧(ɡuì)作(zuò)、荒避(pì)镶(xānɡ)嵌(qiàn)
四、初步感知
五、人物分析
1、文章的1——4段交代了有关老王的什么情况? 蹬三轮的单干户 有眼病 居住条件差
2、文章第5至22段概括了老王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是如何工作并怎样与人交往的。我们可以感受到老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活艰苦知恩必报淳朴善良 学生积极回答,教师归结:
从课文写老王的生活片断可以看出,老王穷苦卑微却纯朴善良。他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文革’’期间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他的生计就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他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住在荒僻的小胡同里,小屋破破烂烂的,他的眼睛又不好,一生凄凉艰难,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不幸者。但是老王心好,老实厚道,有良心,关心人。他需要钱,可是做生意从不多收一分钱,而且非常讲感情,讲仁义,常愿意尽义务,或者少收钱,是一个精神上没有受到任何污染的极其纯朴的好人。
六、深入研讨
1、老王善良的表现在什么地方? a、送冰块,车费减半。
b、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c、受人好处,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