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物理八年级《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巧设教学模型 帮助学生探究——《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内容简析
本节主要内容有:认识光的反射现象,探究光的反射定律,认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了解光的反射在实际中的应用。
光的反射定律是几何光学中最重要的基本规律之一,是分析有关光的反射问题的主要依据,该规律的探究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索精神,所以光的反射定律及其探究过程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漫反射和镜面反射的反射光路,难以真实、直观地显现出来让学生观察比较,只能根据一些“现象”分析、想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另外,在利用镜面反射和漫反射解释实际问题时,学生很容易产生错误认识,因此,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目标定位
学生对光的反射现象仅有肤浅的感性认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的认识再提升一步:了解光的反射现象中的有关名词,理解光反射时遵循的规律——光的反射定律,光路的可逆性;知道反射的种类及其应用。因而我认为本节课可以设定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光的反射现象。
(2)理解光的反射定律,能应用反射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并能用来解释一些简单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过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位置的关系。重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2)观察日常生活中光的反射现象,通过社会调查或查阅资料了解光的反射在实际中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光的反射现象简洁、对称、和谐,从中领略到物理学中的美。
(2)通过学习光的反射的应用和光污染,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及人类生活的影响,乐于用所学的光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方法阐释
本节课的设计以学生的探究学习为主,让学生自主探究,而教师是课堂活动中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在教学中,按照“观察→建模→描述→猜想→设计→验证→总结”的思路逐一展开。学生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利用模型化抽象为具体,较好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教学流程
I自主预习形成
环节一 观察实验 提出问题
1.阅读课本第一部分内容,结合生活实例,认识光的反射现象,写出光的反射定义。
.小实验:找反射光点——
教师将一面大小约为30cm×40cm的平面镜(用铁架台固定),倾斜放置在讲桌上,让几个学生用激光笔(从不同角度)照射平面镜,天花板上立时出现了几个晃动的光点。
思考:(1)激光笔发出的光,是怎样到达天花板的呢?你能描述一下这个过程?
(2)哪个是反射面、哪是入射光、反射光?什么叫光的反射。
(3)天花板上出现了几个光点,你能分清天花板上哪个光点是谁照的吗?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阅读,利用生活经验对光的反射现象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小实验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物理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为下步建立模型提供感性支撑。
环节二 建立模型——提出猜想
1.活动:寻找反射光线
下图所示的模型,泡沫塑料的上表面表示反射面,两根竹针(用双面胶粘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分别表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先把表示入射光线的竹针插在泡沫塑料上,请你根据你看到的反射现象,在模型中把反射光线表示出来。2.思考:(1)结合你的猜想模型考虑,我们描述物体运动或静止时通常要选择一个(标准)参照物,类似地,为了准确方便地描述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我们能否也确定一个参照物(标准)呢?
(2)我们课本中给出了法线的概念,法线在描述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时就相当于参照物(标准)。
(3)请利用三根竹针分别代表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插在在泡沫塑料上,制成一个模型,表示你的猜想,准备向全班回报。
【设计意图】光线是看不见的,加之学生缺乏立体几何的知识,所以关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空间关系,学生不好想象,或者学生虽然在脑海中有自己的想象,但往往不知如何描述。这有了这个模型,既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又便于学生描述。类比参照物理解法线的作用,让学生明确“法线”、“入射角”、“反射角”是为了准确描述光现象的需要而引入的,学生易于理解,印象深刻。学生在确定反射光线位置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就会促进学生思考光在反射时可能遵循的规律,作出猜想假设,明确实验目的,确定探究方向。
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要探究光的反射遵循的规律,首先要有研究对象,即一个可供研究的反射光路。
重点思考以下问题:(1)形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光路,需要哪些器材?
(2)怎样把看不见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显示出来?
(3)如何比较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
(4)实验时要多次改变入射光的方向、角度进行实验,请设计一个表格,以方便记录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
【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问题启发引领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环节四 阅读自学——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阅读课本相关内容,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写出漫反射和镜面反射的相同与不同。
2.小实验:晚上,把一个小平面镜贴在竖直墙壁上,用一个手电筒垂直照射平面镜,分别从侧面和正对着平面镜的两个方向观察平面镜和墙壁,观察平面镜和墙壁哪一个亮度较大。
3.列举周围光污染的实例,思考:光的反射是不是总是有利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阅读自学,自主体验理解认识漫反射和镜面反射,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通过了解生活中光污染的事例,让学生了解“光的反射”的利和弊,认识到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
II 合作展示探究
环节一 出示交流展示内容和活动安排
1.列举生活事例说明什么是光的反射现象。
2.交流展示制作的光的反射的模型,根据模型提出对光的反射规律的猜想。
3.为验证猜想制定的探究计划和设计方案
4.实施分组探究,5.展示探究成果
6.结合生活事例介绍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设计意图】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重点问题和活动程序。
环节二 小组讨论 个人预习成果
1.列举生活事例说明什么是光的反射现象。
2.交流制作的光的反射模型以及对光的反射规律的猜想。
3.为验证猜想制定的探究计划和设计方案
【设计意图】在预习形成的基础上,每个学生对以上内容都有了各自的认识和想法,通过实施小组内的相互讨论实现合作学习,对各自的探究方案进行修正、补充。为全班的展示交流做好准备。
环节三 展示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成果
学生展示的模型,有的“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所在的平面与泡沫板的上表面垂直;有的“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所在的平面与泡沫板的上表面不垂直;有的反射角和入射角相等;有的反射角和入射角不相等。
学生展示的猜想涉及到两个方面的问题——“三线”的位置关系和“两角”的大小关系。
在学生展示的方案(大部分按照课本上的方案)基础上,老师点拨优化探究方案: 在如右图所示,1是平面镜,2是编织毛衣用的竹针(表示法线,用铁架台固定竹针与镜面垂直),3是激光笔,4和5是缝衣用棉线。制作时,可用铅笔刀小心地在竹针的尖端横划一道刻痕,把棉线牢固地系在竹针刻痕处。该实验装置的巧妙之处是用棉线寻找反射光。
【设计意图】通过全班展示交流,各小组利用模型展示小组讨论成果,加深学生对光的反射现象(包括对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等概念)的理解。进一步优化探究方案。对于学生的探究方案,只要学生有所思考有所设计即可,教学的重点应该在于过程和体验。
环节四 实验探究 光的反射定律
各小组根据优化的探究方案,进行分组实验,收集数据,分析论证得出实验结论。
同一小组的两名同学密切合作,进行实验。通常,一名学生用激光笔沿着一根棉线照射——这根棉线非常清晰地显示出入射光线,另一名学生牵着另一根棉线,在空间寻找反射光线。当另一根棉线显示出反射光线的位置时,可以用小木板判断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上,用量角器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将数据记入表格。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角度,再做几次。
【设计意图】反射光线的位置是学生用细线“找到”的,而不是直接在光屏上“看到”的,学生真正经历了在空间寻找反射光线位置的探究过程,对“三线共面”这一难点,体验非常深刻,认识比较透彻。
让学生在实验时应多次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看看是否能够总是得到相同的规律,向学生渗透“多次实验可以增加实验结论的可靠性”的意识。
环节五 展示交流 探究成果
1.组织全班学生交流探究成果,包括实验结论、探究体验,探究过程中的困难、困惑、自己的收获、体会等。
关于“三线”的位置关系,让学生简介实验过程,说出实验结论;关于“两角”的关系,利用实物投影将学生记录的实验数据投在大屏幕上,让学生结合数据分析总结。最后征询其他各组的意见:你们的发现是否都与该结论相同?有没有补充或纠正?有没有新的发现或问题?
老师出示学生展示猜想时用的模型:现在你能正确地确定出“反射光线”的位置吗?
学生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利用量角器,在模型上插上“反射光线”。让学生到前台展示,并说明是如何确定出“反射光线”位置的。
启发点拨学生:光的反射对称、和谐、简单——美不美?让学生感悟物理学中的美。
环节六 展示交流 对漫反射、镜面反射的理解
学生展示漫反射、镜面反射的定义相同点不同点。
外音);关于光污染的场景及评述。
学生列举光的反射在实际中应用的例子;并就城市玻璃幕墙的光污染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和设想。
【设计意图】采用这种方式的展示交流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创新意识,帮助学生学会对实验过程进行评估反思。通过让学生观看光污染的视频,渗透STS思想。
教有所思
1.光的反射现象在生活和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学习光的反射定律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从本章的知识体系来看,光的反射定律既是全章的重点,又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上一节研究了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本节进一步研究光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发生反射的现象和规律,这些知识是学习下一节平面镜和球面镜的基础,研究方法和技能又能迁移到“探究光的折射规律”上去。
2.本节是一堂比较典型的探究课。整节课利用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来推动课堂教学进程,在富有“冲击力”的情境激发之下,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进一步提出猜想,收集证据,分析论证,得出结论,让学生饶有趣味地探究光反射的奥妙,发现光的反射定律。
3.对于漫反射、镜面反射的教学,我没有拘泥于教材,开放课堂空间,让学生课后通过互联网或查阅图书报刊等获取信息,广泛收集相关资料;并联系当地实际进行教学,如让学生在自己社区和学校附近开展调查,用鲜活的事例来说明光反射的应用和光污染的危害及
防止。让学生把收集的资料制成课件,或拍摄成录像、照片等,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第二篇:初中八年级物理《探索之路》教学设计[范文模版]
激发学习兴趣 凸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沪科版八年级第一章教学设计(二)
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第二节 探索之路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人对神奇现象的探究。2.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3.知道自然是神奇的,人们的探索历程则是漫长的、曲折并富有意义的。
【教学重难点】了解人们对自然的探索之路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我国三星堆出土文物图片(如下图),让学生看看图片有什么特殊之处?类似人头模型耳朵很大,眼睛向外突出的很厉害,引出课题:这张图片说明:从古代开始,人们希望自己拥有 “千里眼”能够看的更远,拥有“顺风耳”听的更多,表达了古人对神奇自然的迷茫、敬畏,以及探索自然、了解自然、认识自然的强烈愿望。引出课题:事实上,从远古时代开始人们就开始了对神奇自然的探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人们对自然、对物理的探索之路。
推进新课:
一、古文明中的科学思考
远古的先人们对自然界的神奇现象的思索,首先起源于这些神奇现象对感官(如眼睛和耳朵)的直接刺激,因为这些神奇现象最能引起他们的注意。
1.介绍象形文字。(1)甲骨文“殸”的构成。
在黑板上边板书边讲解:“殸”好像是一块很大的斜面石头和一只拿着结实木槌的手,这只手正拿着木槌欲敲打石块,古人很早就知道声音与碰击有关。
(2)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晒干”。
在黑板上边板书边讲解:纳西族象形文字“晒干”,字的上部为发出光线的太阳,字的中部为被蒸发的水气,字的下部则为大地。该字的意思为日光照射大地,使地面的水蒸发,以便达到晒干。又如日出、日落。
2.古人设想的宇宙模样。让学生看图,并阅读有关内容。3.世界各地的文物古迹:雕刻玉版、石头阵
先让学生看图、阅读文字,然后向学生介绍“英格兰的石头阵”。英国西南部的“魔圈”石头阵(又称巨石阵),被一些考古学者认为是人类现存最早的天文观察台之一。它大约建立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2500年左右,全部工程延续千年之久。1960年,天文学家杰拉德·霍金斯借助计算机发现:在夏至这天,从英格兰石头阵圆圈中心观察时,刚刚升起的太阳必将从远离中心的一块“巨石脚跟”上射出来。而在其
他重要的节令、日子,太阳、月亮升起和落下的方向也同样与另外的巨石一一对准成一条直线。它的外围坑洞可以被用来预报月食。
二、物理学的进步之阶
灿烂的古代文明闪烁着古人朦胧的理性之光,也为人们科学地认识世界奠定基础。在物理学发展的漫长历程中,不少前辈作出卓越贡献。
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科学家在自然科学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然后补充以下内容:
(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讲解物理学的发展史和相关的科学家的科学成就、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1.介绍哥白尼与伽利略。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接受的是托勒密的地心理论.认为地球是球形的,处于宇宙的中心,诸天体都围绕它旋转不息。哥白尼是伟大的波兰天文学家和近代自然科学的先驱者。他在长期的天文观测中,发现地球根本不是什么宇宙的中心,它只是一个围绕太阳旋转的普通行星,大阳才是宇宙的中心。为了保持天主教的绝对权威,教会对哥白尼学说及其支持者开始了严酷的压制和打击。1943年,在哥白尼去世前,他的《天体运行论》出版了。他在书中提出了日心说,从而使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向前跨越了一大步。
伽利略出生在意大利,是一位自然科学家。他在青年时期,不断地向亚里士多德的权威性提出挑战。在伽利略之前,几乎没有人通过做实验来验证某一观点或理论的正确。人们认为所有的科学问题,都被亚里士多德一劳永逸地解决了,而伽利略去注意以实验方法去追求隐藏在事物表象之后的真理。
(介绍伽利略比萨斜塔实验的故事以及在天文学方面的成就,强调伽利略非常注重实验,是实验物理学的先驱。)
(1)传说伽利略和他的两个学生,带着两个不同重量的铅球(一个是另一个重量的10倍)登上了比萨斜塔的塔顶。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塔下站满了观看实验的人。在同一时刻,伽利略让他的两个学生从同一高度扔下轻重不同的两个球。结果,人们清楚地看到了两个球在同一瞬间砸向地面。这个简单的实验用最直接的方式向人们证实了伽利略观点的正确,并且也是亚里士多德的落体理论第一次受到的挑战。
(2)伽利略是第一个将望远镜对准天空的人,他的观测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哥白尼的观点是正确的。
2.牛顿、爱因斯坦与玻尔
(通过介绍牛顿、爱因斯坦、波尔等物理学家对物理学发展进步所做出的贡献,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坚持真理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自然的热情)
(1)牛顿是17世纪人类最伟大的科学家,他是人类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几个科学巨匠之一,他在物理学、数学、天文学方面的贡献都是划时代的。
牛顿将自己的一生的成就写进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他发现了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创立了微积分等。他后来在谈到自己的成就时说:“如果我比其他人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1727年3月20日,牛顿去世。英国诗人波普在他的碑铭写到:“自然和自然的规律,都藏在黑暗的夜空;上帝说‘让牛顿降生’,使一切变得灿烂光明。”
(2)爱囚斯坦与波尔
爱因斯坦不仅创立了深奥的理论,对物理学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他的人格魅力也同样震撼着人们。
从1926年开始,爱因斯坦与玻尔进行了长达20余年的学术之争。这个学派研究新的理论——量子力学。对于量子力学理论涉及一些新的见解,爱因斯坦不完全。他总是试图单一些反例以证明玻尔等人理论的缺陷和错误,但都被玻尔一一化解。爱因斯坦和玻尔的争论是纯粹的学术争论。这场争论澄清了许多概念问题,使量子力学更加完美。他们的学术之争并未影响爱因斯坦和玻尔的友谊。他们同为物理学的泰斗,互相尊重,互相促进。
学生讨论总结:物理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然科学先驱哥白尼冲击了托勒密体系,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先驱伽利略用望远镜观察天空,其观察所得数据进一步支持了哥白尼的理论。第二阶段,牛顿在前人的基础上构建了经典力学体系。第三阶段是现代物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在该阶段的主要突破则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玻尔等人的量子力学。
老师最后总结:物理学便是在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玻尔等科学巨匠经过漫长、不断的艰辛努力,才有了今天的辉煌,希望大家努力学习、经过你们年轻一代的艰辛、努力、物理学将会有更加辉煌的未来。
【本课小结】
本节课只要学习了以下内容:1.了解到古文明中的科学思考;2.知道了物理学的发展的三个阶段,3.了解了一些科学探究的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探索之路
一、古文明中的科学思考:象形文字、石头阵等
二、物理学的发展之阶
1.哥白尼的“日心说”。2.牛顿的经典力学。
3.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玻尔等人的量子力学。
第三篇: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温度的定义、单位、摄氏温度、0℃与100℃的规定。(2)知道温度计的构造、原理、正确使用方法。2.过程与方法
(1)从生活实例得出温度的定义及单位,摄氏温度的意义。
(2)通过实验比较,说明温度计的用途,并进一步的了解温度计的构造、原理、正确使用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温度的学习,知道温度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的重要。(2)通过对温度计的使用的学习,能正确使用温度计。
二.教学重点
1.温度的定义、单位、摄氏温度、0℃与100℃的规定。2.温度计的构造、原理、正确使用方法。三.教学难点
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四.教具准备
(1)一烧杯热水、一烧杯温水、一烧杯冰水(2)不同种类的温度计(3)本节课的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实验体会:
让学生摸自己身边的物体(比如桌子、地面、自己的额头)2)提问:同学们所摸的物体,感受怎样?
3)通过学生回答(这些物体的冷热程度不同)进入新课。2.新课教学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在生活和生产中,温度常常采用摄氏温度。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温度的读法:-5℃就读作负5摄氏度(或读作零下5摄氏度),不能读成摄氏负5度。另外,在科学研究中还会采用华氏温度 3)规定: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规定为100℃.把这0℃到100℃分成100等份,每一份就表示1℃ 4)实验体会:
器材:在桌面上分别放课前准备的三杯水
方法:选两位同学做体会实验,并把他们命名为甲同学和乙同学。想让甲同学将一手指放入热水中,立刻让他把刚才放入热水中的那个手指放入温水中,问他的感受。同样,让乙同学将一手指放入冰水中,立刻让他把刚才放入冰水中的那个手指放入温水中,问他的感受。a.学生回答
b.提问:按理说,同一杯水的温度应该是相同的,为什么刚才两位同学得到的结果不一样呢?凭我们的感可靠吗?该怎么办呢? 5)温度计
温度计的用途:用来测量物体的温度的仪器.它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它主要由玻璃管、玻璃泡、毛细管、液体、刻度组成,里面的红色液体一般是水银,所以象这一类温度计又叫水银温度计,液体有的是煤油,或者酒精。6)温度计的正确使用及读数 a.看量程和分度值。
b.把温度计插入被测液体中(注意:玻璃泡一定浸没在液体中,且不要与杯壁、杯底接触)c.读数时,温度计一定要保留在液体中,切不可将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视线要与刻度线水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零以上的温度读作××摄氏度,零以下的读作零下××摄氏度(或其他温度计的构造及使用。六.归纳与小结
1)温度的定义、单位及单位符号是什么
2)温度计的用途是什么,它的原理是什么,它由哪几部分组成 3)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如何读数 4)其他温度计 七.布置作业
作业:小华在物理实验中是这样做的:老师叫他测量一下桌上的水的温度,他随便拿了一只温度计插入水中,并使玻璃泡与杯底接触了。读数时,他把温度计从水中取出,然后从上往下看,读得水的温度为摄氏21度。问:
a.请问小华在实验中有几次错误?帮他纠正过来。b.这杯水的温度是多少?应怎样读? 八.板书设计
《温度》
1.温度
(1)定义: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2)单位:(通常情况下采用摄氏温度)
摄氏度,符号是℃(3)摄氏温度的规定
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规定为100℃.把这0℃到100℃分成100等份,每一份就表示1℃ 2.温度计(1)用途
温度计是用来测量物体的温度的仪器(2)设计原理
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3)结构
它主要由玻璃管、玻璃泡、毛细管、液体、刻度组成,里面的红色液体一般是水银,所以象这一类温度计又叫水银温度计,液体有的是煤油,或者酒精。3.温度计的使用 a.看量程和分度值。
b.把温度计插入被测液体中(注意:玻璃泡一定浸没在液体中,且不要与杯壁、杯底接触)c.读数时,温度计一定要保留在液体中,切不可将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视线要与刻度线水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零以上的温度读作××摄氏度,零以下的读作零下××摄氏度(或其他温度计的构造及使用。4.体温计及使用
第四篇: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
《§3.1温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温度的概念。
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叙述温度计的构造、量程、最小刻度值和单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用语言表达物理知识能力。
2.通过测液体温度的实验,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培养实验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通过使用玻璃仪器时要轻拿轻放,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财物的良好品行和正确使用物理测量工具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教学难点:温度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实验用温度计、演示温度计、家庭用寒暑表、体温计、烧杯、试管、挂图、热水、冷水、温水、广口瓶、橡皮塞、细玻璃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二、进入新课
1.温度:我们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2.温度计
1温度计的基本构造: ○
玻璃外壳、液体泡、毛细管(内径很细,粗细均匀)、温度计的使用、液体、刻度、符号。温度计上符号为C,表示摄氏温度。2使用温度计应注意: ○
要正确读出所测的温度,要看清量程和分度值。
如果所测的温度过高,超出了温度计的量程,将测不出温度,温度计里的液体可
能将温度计胀破。
如果所测的温度过低,低于温度计的最低温度,将测不出温度。
3各类温度计: ○寒暑表所测量的最高温度是50 ℃,最低温度是-30 ℃,分度值是1 ℃,主要是根据我国大多数地区的常年温度范围确定的。
体温计所测量的最高温度是42 ℃,最低温度是35 ℃,分度值是0。1 ℃,是根据人体温度的变化范围确定的。
实验用的温度计所测量的最高温度为110 ℃,最低温度为-20 ℃,分度值是1 ℃,根据实验中需要测量的范围确定的。
在温度计上有C(或℃),它是表示摄氏温度,摄氏温度是这样来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在0 ℃和100 ℃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份代表1摄氏度(1 ℃)。
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 ℃左右,读做“37摄氏度”。
北京一月的平均气温是-4.7 ℃,读做负4.7摄氏度或零下4.7摄氏度。摄氏温度是温度的一种标度方法,温度的标度方法除了摄氏温度外,还有热力学温度。
3.体温计
体温计里面的毛细管,比实验室用的温度计更细,而且在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非常细的弯曲缩口。
玻璃管非常细,这样当玻璃泡内的水银有微小的膨胀,玻璃管内的水银柱会有明显变化,因而更精确。
读体温计示数时要离开人体,水银变冷收缩,水银柱在缩口处断开不能退回玻璃泡,所以仍指示原来的温度。
离开人体,水银变冷收缩,水银柱在缩口处断开不能退回玻璃泡,重新用体温计时,必须拿着体温计用力往下甩,让水银再回到玻璃泡里,这样才能使用,否则测量出温度不准确。
4.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
要认清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
测量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但不能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巩固练习:配套练习§3-1第1-10题。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课后练习第1-4题。课后记载:
《§4.3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4.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二、能力目标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3.通过观察感知球平镜对光线的作用.三、德育目标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和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重点: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球面镜的光学性质.教学难点:1.虚像的概念.2.球面镜的应用.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分析法.教学用具:平面镜(大小形状各不同)、口径相同的平面镜和凹镜、凸镜。教学过程:
一、创设物理情境,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像下图那样,将一张8开的白纸用图钉或透明胶条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用两个夹子夹住一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装置
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观察到玻璃板后面出现了蜡烛的像.另拿一支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使它与前面蜡烛的像重合(左右移动,直到从不同位置看上去它们都重合在一起),这时后一支蜡烛的位置就是前一支蜡烛的像的位置.改变玻璃前蜡烛的位置,把实验再做两次,每次都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在白纸上画出玻璃板的位置,移开玻璃板,用刻度尺画实直线把每次实验中两支蜡烛位置的位置连接起来,量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下来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再用量角器测量看它们是否与镜面垂直.在实验基础上得出成像特点 ①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②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③像和物体的连线垂直于镜面.4.应用知识
[讨论]身高1.6 m的人站在穿衣镜前,离镜0.5 m,他在镜中的像多高?像离镜多远?当他后退0.5 m时,像高和像到镜面的距离怎样变化?
(二)平面镜成像原理
教师指导学生看课本图2.3—2随即指出
①S′是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延长线的交点.但镜子后面实际上并没有这个发出光线的点,所以S1叫虚像.②物体上的每个点在镜子里都有一个像点,所有的像点就组成整个物体的虚像.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思考题:岸边的树木和房屋等在水中的像看上去都是倒立的,为什么?
(三)平面镜的应用
1.平面镜成像不仅用于日常生活,也在其他方面应用甚广.2.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
(四)凸面镜和凹面镜 1.球面镜
反射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镜子叫球面镜.2.球面镜的分类
a.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的叫凹面镜.b.用球面的外表面作反射面的叫凸面镜.3.凹面镜的性质及作用 a.凹面镜的性质
凹面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会聚在焦点上.b.凹面镜的应用
①根据凹面镜会聚光的性质,可以制作太阳灶、太阳炉,天文学家们用凹面镜作大型反射式望远镜,还有耳鼻喉科医生用凹面镜会聚光观察耳道情况等.②根据从焦点射向凹面镜的光线,反射后成平行光的性质,手电筒、汽车头灯、军事上的探照灯等用凹镜作反射面,其作用就是使放在焦点附近的灯泡发出的光向同一方向近似平行地射击,使光束集中,亮度大,照射的距离远.③凸面镜的性质及作用 d.凸面镜的应用
汽车上的观后镜、马路拐弯处的镜子以及香港汇丰银行大楼上的月光镜都是凸面镜,其目的是扩大视野.三、知识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主要学习了以下几个问题: 1.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和成像原理.2.平面镜的应用:成像和改变传播的方向.3.球面镜的分类.4.球面镜的性质及应用.四、布置作业 1.复习本节课文.2.P80动手动脑学物理①②③④.3.预习第四节“光的折射”.《§4.4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的折射的现象。
2.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和观察,认识折射现象。2.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教学重点:掌握光的折射规律。教学难点:解释简单的折射现象。教学方法:实验法、归纳法。
教学用具:光的折射实验器、适量的水、水杯、铅笔。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1:在杯中盛满水,把铅笔斜插到杯的底部,从侧面斜视水面,会发现水中的铅笔看上去好像向上弯折了。
二、新课教学
演示实验2:让学生观察光的折射现象。
介绍光的折射实验器的装置,并演示让光从空气斜射向水面。1.光的折射
2.有关折射的几个专用名词
把刚才光的折射现象在黑板上画出光的折射光路图。从图中介绍,什么是折射光线和折射角。为了防止学生把折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误认为折射角,所以,要特别指出,折射角是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3.光的折射规律
学生实验1:让光从空气斜射向水面,改变入射角,再做两次。观察:○1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入折角和折射角哪个大?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②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减小)折射角将如何改变? 分析得出结论:
①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位于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②折射光线、入射光线位于法线的两侧(两线分居)○3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4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减小)而增大(减小)○学生实验2:让光垂直射向水面
观察:进入水中的光线沿什么方向前进? 分析得出:
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入射角和折射角各是多少度? 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入射角为0°,折射角也为0°
利用图提出问题:如果让光线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从水或其他介质射入空气中,光线是否沿原入射光线射出呢?
学生实验3:先让光由空气射入水中,记下入射光线、入射点、折射光线的位置。再让光线逆着折射光线方向射入。
观察:光线是否逆着原入射光线方向射出? 分析得出:
①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②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4.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①池水变浅了。②“错位”。
三、巩固练习:课后练习第1-3题。
四、课堂小结
折射规律分三点:(1)三线共面(2)两线分居(3)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①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五、布置作业:配套练习§4.4第1、2、3、12、13题。课后记载:
《§4.5光的色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是不同的。
二、能力目标
探究色光的混合与颜色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过程与方法。
三、德育目标
1.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继学打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与物理学习活动。教学重点:色散
教学难点: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简单的光现象。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法、观察法。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光的色散
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白色是最单纯的颜色,白光是单色光不能分解,那么是否是单色光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下。
[演示1]照下图甲那样,让一束光穿过狭缝射在棱镜上,让学生观察在白屏上能看到什么现象(屏离棱镜不要太远)。
[演示2]照上图乙那样,把 另一个相同的棱镜按相反的方向放在前另一个相同的棱镜按相反的方向放在前一个棱镜旁边(两个棱镜要靠得近些),让学生 观察在白屏上又能到什么?
实验现象:
(1)在演示1中,学生可以看到白光通过棱镜后,不但改变了方向,而且在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彩色光带上的颜色从一端到另一端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2)在演示2中,学生可以看到彩色光带将重新会聚成白光。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启发学生把感性认识理性化,师生共同活动得出以下结论:
(1)用棱镜可使太阳光发生色散,形成光谱。(2)白光不是单色的,而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想想做做]
在做好“色散”的演示实验后,为增加学生对色散的兴趣和体验,可让同学们分组做一下“分解太阳光”的实验,“分解太阳光”的活动内容是利用平面镜和水来使白光色散的 一个方案.把由白光分解出的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 反射到白色的墙壁上很醒目。
2.色光的三原色
提出问题,引起学生兴趣:彩色电视机里的各种颜色是怎样产生的呢?同学们可以看一下课本图2.5-6。
师生共同活动分析得:
(1)红、绿、蓝叫做色光的三原色。
(2)利用这三种色光可以混合出不同的色彩来。
色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而颜料的三原色为品红、黄、蓝。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规律是否相同呢?
三、课堂练习:配套练习§4.5第6-9题。
四、小结
五、作业布置:课后练习第1-5题。
《§5.4 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2.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和实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参与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三、德育目标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关爱健康的意识,使其能自觉注意保护视力.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用前面所学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知识,加深对眼睛的了解.教学难点:将科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的培养.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教学用具:挂图、眼睛模型、球、书、石块、冰块、盐水杯.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一)眼睛
课本图3.4—1,眼球的结构,让同学们通过挂图讲叙
眼睛的主要部分是眼球,眼球近似球体.此外,还有一些附属结构.眼球由角膜、晶状体、瞳孔、虹膜、睫状体、玻璃体、视网膜等组成.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玻璃体的折射作用,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3 眼睛的睫毛、眼皮不属于眼球的构造,属于什么?
眼球的附属结构:有使眼球运动的肌肉,保护眼球的眼睑、睫毛、结膜、泪器.4 眼睛睫状体起什么作用?
眼睛的睫状体的作用是调节晶状体的形状,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远
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远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5 眼睛中瞳孔起什么作用?
眼睛瞳孔的作用能改变大小以控制进入眼睛的光线量,若在一个阳光普照的室外环境下,由于我们的眼睛不用太多光线来观看物体.瞳孔会自动收缩;相反,在漆黑的环境下,由于我们需要更多的光线来看物体,瞳孔便会自动扩张,瞳孔好像照相机的光圈.6 视网膜起什么作用?
眼睛中视网膜的作用是把物体成的像的光能转变为神经冲动,再经过通往大脑的神经把神经冲动传入中枢神经系统,到达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产生视觉,视网膜好像照相机的底片.5、既然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那么物体能成什么样的像? 光线由物体射入眼球,经过角膜和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的折射,然后到达视网膜形成倒像,但我们看见的物体都是直立的物像,是因为受生活经验的影响.我们的眼睛就是这样:光线由我们所观看的物体发出,经过瞳孔(好像照相机的光圈)再由角膜及晶状体(功能好像照相机的镜头),再会聚在视网膜上(好像照相机的底片).(二)近视眼及其矫正.近视眼的视网膜距晶状体过远,从无穷远处射来的平行光线会聚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矫正.(三)远视眼及其矫正.远视眼的视网膜距晶状体过近,平行光的会聚点在视网膜后,用凸透镜矫正.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课后练习第1-3题
第五篇:初中八年级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初中八年级物理教学工作计划1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有关精神为推动,扎实推进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试验和研究,以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深入开展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围绕学校、教研室工作的要求具体开展备课组活动.积极参与到探索“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培养优等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二、工作目标:
1、初二年级是物理的开始年级,第一学期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教学让学生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获得必需的物理知识和技能,感受、认识和运用物理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态度.发展其探究意识,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帮助学生消除自卑,建立自信,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2、强化分组实验的教学.教师努力创造条件,完成学生的分组实验,也可把演示实验变为学生的分组实验,增加每个学生动手的机会.3、在规定计划时间内基本完成八年级物理教学任务.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的愿望都能够提高.二、现状分析:
本届初二年级共有6个班,两位物理教师,上学期这个年级的总成绩并不理想,学生总体基础一般,优秀率不高,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故打好基础,提优补差,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争取在通过提高教学的效率、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成绩进一步提高,这是本学期的工作重点.三、具体措施:
1、认真学习《中学物理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备好每一节课的教案,不打无准备的仗.2、详细分析学生的情况,编制适合学生的导学案、反馈、巩固练习,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率.3、发挥组员的聪明才智,群策群力,多讨论一些相关课题,多钻研教材,以较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4、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理论和别人成功的经验,探索适合我们学习情况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5、加强听课教研活动,教师间要互听互评,取长补短,不断改进教学.6、勤于教学反思,加强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7、课后辅导要因材施教,辅导对象重点放在困难生和优等生上,坚持做好“抓两头、促中间”的工作,特别是对困难生要耐心解答其疑问,点拨思路,以便使困难生能够完成作业,不断进步.8、加强课堂练习,及时反馈信息,改进教学,学生练习要即时上交、批改、评析.四、进度安排用主备分工
第1---3周 《引言》、《声现象》 王玉松
第4---7周 《物态变化》 侯燕
第8---11周 《光现象》、期中复习王玉松
第12周 期中复习及考试 侯燕
第13—17周 《光的折射 透镜》 王玉松
第18---20周《物体的运动》 侯燕
第21---22周 期末复习王玉松
五、教研活动安排:
除了参加区、市直安排的活动外,其它周次本组成员在总务办公室参加备课组教研活动,主要交流互听课的反反馈情况、上周的教学反思,讨论下周的备课内容.
初中八年级物理教学工作计划2一、指导思想
以物理课本为蓝本,以课程标准为理念,以考试说明为指导,教学中,应该关注学习过程中如何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探究、归纳总结得出物理概念及规律的能力,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创新精神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教学的活动中心放在使学生自我获得知识,完善知识,弥补不足,以真正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二、教学目标
三、教学措施
1、重视基础:对物理现象、规律和基本的实验操作,要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因此,认真研究书本中出现的每个问题,是学习的第一步。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尽量减少超过教学要求的繁难试题的无效练习,提高学习效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灵活多样、适当拓宽,促进有意义学习。
2、联系实际:注意观察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物理现象(如家用电器等),能利用生活中最常见的物品设计实验,会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对习题中出现的与生活相关的电现象进行透彻的分析是学好电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切忌就题论题。能从不同角度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是学好物理的必经之路。
3、关注探究:在中考的各类试题中,实验与探究题所占的比例既是的,也是部分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头疼的问题。对实验探究的学习,应以考试说明所规定的基本要求为依据。实验能力作为进行科学探究所需的重要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也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实验学习应包括:实验器材的选择、实验操作、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及必要的分析与论证等内容。
4、强化规范:规范是成功学习的前提。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应强化解题规范化训练,明确方法、严格要求。学习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严格实验的规范训练,强调过程与方法,注意问题的开放性;
(2)作图应严禁随意性、强化准确与规范的训练;
(3)注意书写格式的规范:简答题应强化“有所依据、有所说明、简要结论”三步书写;计算题中的重要步骤应有简要的有助于解题的文字说明。各种题型都有不同的书写要求和解题格式,按规范格式书写既有益于问题的顺利解决,又能减少不必要的失误,对自己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也是有益的。
四、教学安排
1、八年级:
周次内容
第一周电压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第二周电阻变阻器
第三周复习和总结测试和评卷
第四周探究电阻上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欧姆定律及应用
第五周测量小灯炮的电阻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第六周复习和总结测试和评卷
第七周电能电功率
第八周电功率测量小灯炮的电功率第九周准备期中考试
第十周期中考试和评卷
第十一周电与热
第十二周电功率和安全用电复习和总结第十三周磁现象磁场
第十四周电生磁电磁铁
第十五周电磁继电器扬声器电动机
第十六周磁生电
第十七周复习和总结
第十八周期末复习
第十九周期末复习
第二十周期末考试
2、九年级:
三月至四月底完成第一轮章节复习
五月上、中旬完成第二轮分块复习
五月下旬至六月上旬综合复习迎接中考
五、其它工作
1、积极参加教科研的活动,向其他有经验的老师讨教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积极参加科研活动,提高自己在科研活动方面的能力。
2、积累教学中的得与失。有空时多写一些教学中的体会,注意积累教学工作中的得与失,为以后的工作积累经验。
初中八年级物理教学工作计划3一、指导思想八年级增加一门新学科——物理。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跟平时的.实际生活比较接近,本着“生活中的物理”这一思想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体会到物理的乐趣,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我校地处凤凰镇,生源主要由黎族、回族、汉族学生组成。我担任八(1)、(2)、(3)、(4)班级的教学工作。这些学生大都来自农村,知识面比较窄,学习习惯较差,两级分化较突出。加之八年级学生刚接触物理,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但有些物理概念很抽象,由感性思维到抽象思维转变对同学来说理解是很不容易的。因此上课时,有的学生学习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从而导致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信心,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上作进一步调整,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教材分析今年八年级教科书改版,全书共5章,每章节开头都有观察与思考,提示这一节书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节图片,图片的选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学习时心中有数。章节内都有些小标题,帮助学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作业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
四、教学目标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使学生对物理学科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在掌握基础知识与实验操作技能的同时,对周围的自然世界有一个重新的,更加科学的认识。1、进一步了解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方向及趋势,学习新的物理教育观念。2、进一步加强物理观察、实验教学。3、进一步突出应用物理知识教学,树立知识与应用并重并举的观念。4、积极探索开展物理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实践环节。5、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学生的优良学风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认识社会生活的能力。
五、主要措施针对以上几点,本学期教学措施:1、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备好每一节,不打无准备的仗。2、积极预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结合教科书尽可能开设出学生能自主完成的实验,让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经历较多的科学探究过程。3、布置作业,力求精练精讲,做到及时反馈,以便查漏补缺。4、课后抽出一定的时间辅导学生,解答问题,点拨思路,并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对教法的理解程度,以便改进教学方法。5、对每一单元进行测试,并做好讲评工作。6、做好期中复习和期末复习工作完成教学的结尾工作。7、学以致用,要求学生会用所学过的物理知识来解释生活中有关的物理现象,突出“科学技术社会”的观点,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初中八年级物理教学工作计划4一、学生基本情况:
从本学期开始,八年级学生要增加一门新学科——物理。因为是新课程,学生都有非常浓厚的兴趣和较强烈的好奇心,期待学习这门新鲜的学科。同时,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跟平时的实际生活比较接近,因而学生对物理研究的基本内容和现象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和初步印象,通过引导也能挖掘一些学生潜在的探究既能和方法。相信本着“生活中的物理”这一思想来进行教学,必能让学生在形象生动中体会到物理的乐趣,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育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使学生能进入物理的世界里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对周围的自然世界有一个重新的,更加科学的认识。让充分理解学好物理对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
(2)双基教学要求:
1、积极探索开展物理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实践环节。要尽可能地扩大物理教学空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物理实践活动要以问题为中心,初步训练一些科学工作方法,如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资料查询、科技制作、科学实验等。物理科普讲座的内容,主要是介绍与物理相关的现代科技常识
2、加强物理观察、实验教学。教学中教师要多做演示实验或随堂实验;落实学生实验,认真思考和操作;并适当增加探索性和设计性实验;鼓励学生在课外做一些观察和小实验。加强实验意识和操作训练。
3、突出应用物理知识教学,树立知识与应用并重并举的观念。物理教学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和分析社会生活的能力放在重要地位。单纯地掌握知识,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教是为了不教”。通过教学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使其能力和情感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获得充分地发展,并运用已经发展起来的能力和情感去积极主动地探求未知,获取新知,使知识、能力和情感相辅相成、协调发展。
5、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学生的优良学风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认识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本教材为人教版(201)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在内容选配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教科书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学生当作第一读者,按照学习心理的规律来组织材料。全书共6章以及新增添的物理实践活动和物理科普讲座,每章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节照片,照片的选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学习时心中有数。章下面分节,每节内都有些小标题,帮助学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练习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许多节还编排了“想想议议”,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讨论的问题,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开口。
初中八年级物理教学工作计划5一、教学目标
初二物理第一学期主要任务有五单元的内容,分别介绍声音、光、物态变化、电路四个方面的内容。教材改革以后,目标重在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物理与社会怎息息相关,要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除了知识的传授,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本学期初二物理的教学力争平均分、优良率、及格率和各项排名都有所提高。
二、教材分析
新教材主要是要求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尤其要求学生将知识与社会相联系,因为新教材增添了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就是“科学、技术、社会”,目的就是要学生动手动脑学物理,理解物理并应用物理。而新教材不设习题,也说明了新教材对培养学生的新的要求。学生只需理解了所学的物理知识,然后与身边的现象相联系,学会理解和分析身边一些常见的现象。教学过程中关键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班级情况分析
初二(2)班的学生上课纪律良好,但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够强,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不够活跃,回答问题不够积极。
初二(1)班的学生上课纪律好,且学生比较活跃,对新教材比较能适应,但也欠缺学习的主动性。
总的来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主动性都有待加强,需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工作。
四、具体措施
(一)、做好教育常规工作
1、认真钻研教材、教参,认真备课,上好第一堂课,认真批改作业,鼓励学生提问,耐心给学生讲解。认真做好备课、上课、课后总结的工作。
2、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吸取物理科有经验教师的教法,多向他们提出问题,尝试找到更好更适应学生的教学方法。
3、加强阅读,多些了解新闻、新科技,在教学过程当中与学生分享,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4、优化课堂教学,严抓纪律,积极开展物理实验,也多些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令学生勇于讨论,多思考,多观察,多动手。
(二)、基础知识教学
1、新教材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点不多,所以在课堂上对于知识的讲解更着重于将知识用于现象的分析和理解当中。
2、将各知识点归纳、总结和分析,每讲完一章书都进行测试,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教学的内容。
3、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实验
1、课堂实验演示
课前准备好实验用具,并先作实验演示,看检查实验的可行性,保证课堂上实验成功。
2、学生实验
课前将实验的要求同学生讲清楚,让学生明白实验的目的,并顺利地进行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思考、和观察等能力。实验后检查学生的实验册,看学生实验的结果,从中发现问题,看学生是否掌握了实验的方法和理解所学知识。
(四)、情感教育
教学过程中进行道德教育、安全教育和环境教育,加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际相联系,提高学生的思想高度。首先对学生的期望不能过高,要理解学生的实际能力,尽管老师对重的内容细嚼慢咽,重点内容重点过关,但学生还是不回去消化,因而造成成绩的两极。要解除这种现象,应从三个方面下手,第一、国家要重视初中物理教学条件的投入,创造良好的条件来配合教材的改革,第二、教师要针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等薄弱环节巧下工夫;第三、辅助后进生加强知识的巩固。
初中八年级物理教学工作计划6一、指导思想
八年级增加一门新学科——物理。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跟平时的实际生活比较接近,本着“生活中的物理”这一思想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体会到物理的乐趣,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我校地处凤凰镇,生源主要由黎族、回族、汉族学生组成。我担任八(1)、(2)、(3)、(4)班级的教学工作。这些学生大都来自农村,知识面比较窄,学习习惯较差,两级分化较突出。加之八年级学生刚接触物理,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但有些物理概念很抽象,由感性思维到抽象思维转变对同学来说理解是很不容易的。因此上课时,有的学生学习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从而导致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信心,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上作进一步调整,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教材分析
今年八年级教科书改版,全书共5章,每章节开头都有观察与思考,提示这一节书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节图片,图片的选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学习时心中有数。章节内都有些小标题,帮助学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作业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
四、教学目标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使学生对物理学科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在掌握基础知识与实验操作技能的同时,对周围的自然世界有一个重新的,更加科学的认识。
1、进一步了解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方向及趋势,学习新的物理教育观念。
2、进一步加强物理观察、实验教学。
3、进一步突出应用物理知识教学,树立知识与应用并重并举的观念。
4、积极探索开展物理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实践环节。
5、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学生的优良学风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认识社会生活的能力。
五、主要措施
针对以上几点,本学期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备好每一节,不打无准备的仗。
2、积极预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结合教科书尽可能开设出学生能自主完成的实验,让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经历较多的科学探究过程。
3、布置作业,力求精练精讲,做到及时反馈,以便查漏补缺。
4、课后抽出一定的时间辅导学生,解答问题,点拨思路,并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对教法的理解程度,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5、对每一单元进行测试,并做好讲评工作。
6、做好期中复习和期末复习工作完成教学的结尾工作。
7、学以致用,要求学生会用所学过的物理知识来解释生活中有关的物理现象,突出“科学技术社会”的观点,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初中八年级物理教学工作计划7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扎实开展课程改革,不断更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育教学方式,以实验探究为基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物理的乐趣。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承担八(5)、八(6)两班物理教学,对学生更有了一定的了解,一些基础较好、思维灵活、接受性强、自学能力强的学生能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任务成绩较好。另一些学生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上有很大的差距。有的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上课不专心听讲,不认真做笔记,课前没预习,课后没有按时复习,结果不能按时按量的独立完成作业;有的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没有兴趣,这方面女同学较多;还有的学生学习方法上不正确,死记硬背不利于学生在各方面的提高。针对以上各种情况教师要认真制定措施并督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自己的成绩。
三、教材分析:
八年级物理下册主要内容抱括力、运动和力、压强、浮力、功和机械能、简单机械共六章。其中第七章:“力”、第八章:“运动和力”、第九章:“压强”、第十章:“浮力”是重点、也是难点。第七章:“力”、第八章:“运动和力”是关键。
四、具体措施:
1、认真学习《物理课程标准20xx》,领会在教学中的具体要求。
2、注重教材体系,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学习时,严格按照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程序进行。
3、讲求教学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严格要求学生,练好学生扎实功底。学生虽逐步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也会学习,爱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5、开展好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课外活动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五、课时安排:
第七章、力共7课时(力2课时、弹力1课时、重力2课时、小结1课时、检测1课时)
第八章、运动和力共5课时(牛顿第一定律1课时、二力平衡1课时摩擦力1课时、小结1课时、检测1课时)
第九章、压强共7课时(压强1课时、液体压强2课时、大气压强1课时、流体压可与流速关系1课时小结1课时、检测1课时)
第十章、浮力共5课时(浮力1课时、阿基米德原理1课时、物体浮沉条件及应用1课时、小结1课时、检测1课时)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共6课时(功1课时、功率1课时、动能和势能1课时、机械能及转化1课时、小结1课时、检测1课时)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共6课时(杠杆1课时、滑轮1课时、机械效率1课时、小结1课时、检测1课时)
初中八年级物理教学工作计划8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理念为先导,以培养高素质的物理教师队伍为推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自主学习为目标,以抓好提高工作效率为中心,紧紧围绕纲要精神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理念,重点抓好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教研课题研究工作,努力提高课堂效率,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培养优等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二、工作目标:
1、本学期是物理的开始学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教学让学生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获得必需的物理知识和技能,感受、认识和运用物理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态度。发展其探究意识,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帮助学生消除自卑,建立自信,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2、继续强化分组实验的教学。教师努力创造条件,完成学生的分组实验,也可把演示实验变为学生的分组实验,增加每个学生动手的机会。
3、在规定计划时间内基本完成八年级物理教学任务。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的愿望都能够提高。
二、现状分析:
本届初二年级共有6个班,两位物理教师,上学期这个年级的总成绩非常好,学生总体基础优秀,故要保持原有成绩切进一步提高,压力非常大。
三、具体措施:
1、认真学习《中学物理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备好每一节课的教案,不打无准备的仗。
2、详细分析学生的情况,编制适合学生的导学案、反馈、巩固练习,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率。
3、发挥组员的聪明才智,群策群力,多讨论一些相关课题,多钻研教材,以较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
4、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理论和别人成功的经验,探索适合我们学习情况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5、加强听课教研活动,教师间要互听互评,取长补短,不断改进教学。
6、勤于教学反思,加强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
7、课后辅导要因材施教,辅导对象重点放在困难生和优等生上,坚持做好“抓两头、促中间”的工作,特别是对困难生要耐心解答其疑问,点拨思路,以便使困难生能够完成作业,不断进步。
8、加强课堂练习,及时反馈信息,改进教学,学生练习要即时上交、批改、评析。
四、进度安排用主备分工
第1———3周《引言》、《声现象》王玉松
第4———7周《物态变化》侯燕
第8———9周《光现象》、期中复习王玉松
第10周期中复习及考试侯燕
第11—14周《光的折射透镜》王玉松
第15———17周《物体的运动》侯燕
第18———19周期末复习王玉松
五、教研活动安排:
除了参加区、市直安排的活动外,其它周次本组成员在总务办公室参加备课组教研活动,主要交流互听课的反反馈情况、上周的教学反思,讨论下周的备课内容。
【初中八年级物理教学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1.初中八年级物理教学计划
2.初中八年级的物理教学计划
3.初中八年级物理教学计划
4.初中物理教学课件
5.我的初中物理教学故事
6.初中物理教学工作计划书
7.初中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8.八年级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9.八年级下册物理教学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