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走近苏轼主题班会主持稿
走近苏轼主题班会主持稿
字体:大 中 小 2013-09-18 09:05:00 公告: 全套教案打包 全套说课稿打包 全套课件打包
遨游苏海,感悟豁达
第一篇章 走近东坡,浅吟低颂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激起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领略中国古典诗词的无穷魅力,从而激发对伟大祖国的挚爱之情。
2、通过背古诗、表演等形式,使学生了解苏轼,熟读苏轼的有名的诗词,并倡议学生从小起就熟背经典的唐诗宋词,陶冶情操。活动组织者:中队委员会、中队辅导员 活动地点:本班教室
二、活动过程:
1、各小队汇报人数
2、全体起立,出旗敬礼
3、唱队歌
4、中队长讲话。
5、活动开始
女: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 男:源远流长的古典诗文,是文化艺苑中经久不衰的瑰宝。
女:它就如夏日的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男:它又如春日的百花,散发着浓郁的芳香。女:那一曲曲动人心弦的诗词,给了我们美好的艺术享受。男:那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佳作,给了我们无尽的教益。
合:今天,让我们走进古诗文的世界,去感受诗人朴质、真切的情思。让我们徜徉在古诗文的长河中,去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古文化。
苏轼(出场):嗨,大家好,你们认识我吗? 生(齐声答):你是苏轼。
苏轼:(微微颔首)那你们了解我吗?
生(曹静之):我知道您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四川眉山人。生(王嘉伟):您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生(丁锴):您与您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
生(顾玥):您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还有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生(苗青):是您开拓了豪放词派。您的诗词豪放高亢、荡气回肠,随着表现对象的不同而变化自如,像行云流水一样的自然、畅达。
生(施嘉森):您的文章气势雄放,语言却平易近人。
生(蔡裕涛):我还知道您与黄庭坚、米芾、蔡襄被称为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法家,合称为“宋四家”。
生(顾恒):您留下了很多传世的诗词和文章,还有书画。留给了我们太多的脍炙人口、千古流传的优秀诗篇,也给予了我们很多的启迪。苏轼:哦?你能够说说看吗?
生(顾恒):当我们登高远望长江的时候,禁不住会唱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生(顾家杰):(争先恐后地,我来)当我们走在庐山的风景里的时候禁不住会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生(夏心怡):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了些不如意的事情,我们也禁不住用您的诗来宽慰自己“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男:我们对您还有更多的了解呢!你听,有同学会朗诵您的诗词。(PPT2)节目一:配乐朗诵并解说【和子由渑池怀旧】
生(沈琦琼):【和子由渑池怀旧】 宋 苏轼: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苏轼:你真了不起,你能说说你对这首诗的了解吗?
生(沈琦琼):这当然难不倒我啦,苏爷爷您请听:题中的子由是您的弟弟苏辙的字。渑(miǎn免)池:今河南渑池县。您与弟苏辙赴京应试,路过渑池,止于奉闲僧舍。过了几年您赴凤翔签判任,再过渑池,您弟弟作《怀渑池寄子瞻兄》,您便写了这首和诗。这首诗是您七律中的名篇。“
苏轼:(微笑着):“这位同学对我可真够了解的,老朽今天可真是长见识了。” 女:苏爷爷,学博才高,对诗歌艺术技巧的掌握达到了得心应手的纯熟境界,并以翻新出奇的精神对待艺术规范,纵意所如,触手成春。我们同学对可喜欢您的诗了,我们还会背诵你的好多诗句呢:
节目二:配乐朗诵多组七律诗(陈品洲、应梓怡小提琴配乐)<冬景〉宋 苏轼(赵依吉)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梅花》宋 苏轼(顾玉婷)
南行渡关山,沙水清练练。行人已愁绝,日暮集微霰。殷勤小梅花,仿佛吴姬面。暗香随我去,回首惊千片。至今开画图,老眼凄欲泫。幽怀不可写,归梦君家倩。《花影》 宋 苏轼(赵林琪)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中秋月》 宋 苏轼(颜宇轩)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饮湖上初晴后雨》宋 苏轼(许俊)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橄榄》 宋 苏轼(黄君安)纷纷青子落红盐,正味森森苦且严。待得微甘回齿颊,已输崖蜜十分甜。
女:我们同学不光会吟诗,还会作画呢!瞧,今儿就有同学根据您的诗作成了美丽的图画,请苏爷爷欣赏。
节目三:诗配画、书法展示
请书画组的同学根据作的诗配画向全班同学介绍。(4位同学)节目四:诗句大考场
男:苏爷爷,我们同学都很喜欢你的诗词。不如,你来考考我们吧。苏轼:此计妙也,那我来说上句,请你们接下句,如何? 生合:好主意,请苏爷爷出题!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生(陈晓群):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山高月小,生(金敏杰):水落石出。苏轼:竹外桃花三两只,生(马晟华):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惊起却回头,生(:有恨无人省。苏轼:拣尽寒枝不肯栖 生(王文周):寂寞沙洲冷。苏轼:枝上柳绵吹又少,生(徐轶凡):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生:银汉无声转玉盘。苏轼:旧书不厌百回读,生: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人生到处知何似? 生:应似飞鸿踏雪泥。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生:不思量,自难忘。
女:苏爷爷,你看我们同学掌握得怎么样啊?
苏轼:(捋捋胡须):恩,不错不错。不过我再考考我们同学,听说我们同学在语文课上刚学了太白前辈的《望庐山瀑布》? 生齐声:不错。齐诵。
苏轼:那有那位同学知道我哪一首古诗也是描写庐山佳境的吗?
生争先恐后(赵子溢):苏爷爷,这可难不倒我们。是您的《题西林壁》。背诵。苏爷爷:看来还真是难不倒我们三(3)班的同学呀,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呀!第二篇章 品味东坡,领略诗情
男:苏爷爷,听说您小时候和弟弟苏辙常常以对对子为乐趣,相互切磋。我们资料组的同学还搜集到了您小时候和您的弟弟的一个故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节目五:看录像短片 媒体播放《中华勤学故事》
女:“发奋读遍天下书,立志识尽人间字。”说得多好呀,我们也要向苏爷爷您学习,从小开始立志,长大后才能有所作为。
男:苏爷爷,传说中您有个妹妹叫苏小妹,你们两个全都博学多才,见面儿就研究诗。还有这么一个故事呢!请听短剧《苏轼兄妹联句》。节目六:短剧《苏轼兄妹联句》
旁白生(赵林琪):话说才子苏东坡长得这模样儿是大连鬓胡子,大长脸。(出场)这苏小妹呀,长得也并不难看,就是眼窝儿略深,有点儿往里眍。眼窝儿往里一眍,就显着前额骨突出啦。(出场)前额骨突出可就有名称啦(用手拍前额),说句现在的通用语吧,叫什么呢?叫——奔儿头!用我们常熟话讲叫——“突额铬头”嗐!有一天哪,兄妹俩坐在一块儿谈诗论文。
苏小妹(熊承琳)说啦:“有这么两句,‘轻风细柳’,‘淡月梅花’,您看中间嵌入何字作‘腰’为好呢?”
旁白生1:古代诗人对诗句特别讲究,精心锤炼,反复推敲,要求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
苏东坡(王梓德)一听挺高兴:(作窃喜状,口中低语)嘿嘿,这苏小妹素常倚仗才学好,性情高傲,想不到也低声下气求教来了。(稍加思索)就说:“‘轻风细柳’中间可以加个摇动的“摇”字;“淡月梅花”中间可以加人映照的“映”字。那么这两句可以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苏小妹把头一晃,说:“再思!“(旁白:“让我再想想。”)
苏东坡一听:“噢,这俩字儿不好。那改为:轻风‘舞’细柳,淡月‘稳’梅花,怎么样?” 苏小妹把手一摆,说:“欠妥!”旁白:“又不行!”
苏东坡:(皱眉苦思状)“轻风‘吹’细柳,淡月‘看’梅花。如何?” 苏小妹把眉一扬,说:“太俗!”
苏东坡心想:(低语)嗬!怎么这么费劲哪?就说:“依小妹之见呢?” 苏小妹说:“最好改成: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湖花。兄长您看如何?” 苏东坡仔细一琢磨:(作沉思状,低语)“轻风跟人一样,小心地“扶”着那细细的柳条儿;淡月失梅花,月色淡淡,照得梅花似有若无,这是月色朦胧之美。好!” 苏东坡赶紧站起来给苏小妹作了一个揖,说:“贤妹才思敏捷,愚兄不及也。”
旁白生:那意思是你填上这俩字儿作腰,来得真快呀,佩服佩服。哪儿知道苏小妹噗哧儿乐啦(扑哧一笑,说):“此乃宿构,聊以相试耳。” 旁白生:就是说,昨天晚上我就编好啦,今儿特地来憋憋你!
苏东坡心说:(低声语):“嘿!你早就想好词儿啦成心来考我!”抬头一看他妹妹这深眼窝儿„„一琢磨(低语):嗯,跟她开个玩笑,就说:“小妹,我想做一首七言绝句,刚有两句,你给续上两句如何?” 苏小妹(微微笑说):“兄长请讲。”
苏东坡说:“数次试脸深难到,留却汪汪两道泉。”
苏小妹一听:怎么着?说上我这深眼窝儿啦!我没招你呀,咱们不是在一块儿研究诗句的腰字儿吗?你做哥哥的填不出好字来,就讽刺我这深眼窝呀?你怎么不说说你那大连鬓胡子呀!好,我给你也来两句。就说:“口角儿回无觅处,忽闻须内有声传。”
旁白生:那意思是:看看你自己吧,那大胡子长得都找不着嘴啦!嘿,她倒不吃亏儿!苏东坡又说了两句:“迈出房门将半步,额头已然至庭前。”
旁白生:那意思是说苏小妹刚迈出房门半步,那奔儿头已经到了前院啦!这奔儿头是够大的啦!
苏小妹一听:嗬,又冲我这奔儿头来劲啦。行,我再回你两句。“去年一滴相思泪,今朝方流到腮边。”
旁白生:就是说苏东坡呀,去年从眼睛里流出一滴眼泪,整流了一年才到腮帮上!哎,这脸也太长啦!
苏轼:哟,连这个故事你们也知道呀,纯属打趣。不过,这也告诉我们同学,古诗文的谦辞用句都是很精当的,我们写作文时也得反复琢磨呀!第三篇章 探诗索韵,古韵今声 小组多种形式朗诵【浣溪沙】
女:谢谢苏爷爷的告诫,我们定会在以后的学习中多多注意。苏爷爷,我们不光会背你的诗,我们还会吟诵你的词呢,请欣赏吟诵组的同学表演的配乐诗朗诵【浣溪沙】。(姚茗洁、顾玉婷、汤辰昱、薛一凡、颜宇轩、王梓德、赵星渝、陈品舟、马晟华)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男:【浣溪沙】是一首触景生慨、蕴含人生哲理的小词,体现了您热爱生活、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您这种坦荡乐观、积极奋进的人生态度激励着我们不断向前。生3:苏爷爷我还知道您的另外一首【浣溪沙】,我来背给你听。()《浣溪沙》 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苏轼:嗯,三(3)班的小朋友可真厉害!女:与苏诗一样,苏词中也常常表现对人生的思考。特别是您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作,是您下放黄州时所作,人生命运的倏然变化使您更加真切而深刻地体会到人生的艰难和命运的变幻。不成想正是这首词竟开创了豪放派词风的先河。吟诵《念奴娇.赤壁怀古》(男生)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我虽然深切地感到人生如梦,但并未因此而否定人生,而是力求自我超脱,始终保持着顽强乐观的信念和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请听诗朗诵《定**》。
朗诵《定**》(赵林琪、高雨纯、黄君安、赵星渝、汤辰昱、应梓怡、吴诗怡、浦菲妍、王菲儿)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男:您在密州写的《江神子•密州出猎》,表现了您希望驰骋疆场、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 朗诵《江神子•密州出猎》(顾羽昕、夏心怡、俞嘉程、凌旻杰、王梓德、朱超涵、陈品舟、杨洋、高雪虞、李梓杰)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女:苏爷爷不因宦海沉浮而自暴自弃, 不因生活颠簸就怨天尤人。将生活的起落当作人生的教科书,把宦海的沉浮看成作业与考试来完成。由此,他永远以一颗静心来面对世间的得失进退, 永远以一份激情来化解人生的悲欢离合。
男:一七零六年,时年四十一岁的他政治上很不得志,时值中秋佳节,非常想念自己的弟弟子由内心颇感忧郁,情绪低沉,有感而发写了这首《明月几时有》。以超现实的遥想,以虚无飘渺的幻想世界,表现非常现实而具体的人之常情。(播放音乐)苏轼:当时我贬官密州,在中秋之夜,大醉之中,望着那团圆、婵娟的明月,我的思想感情犹如长了翅膀一般,天上人间自由地飞翔着。反映到词里,就形成了一种豪放洒脱的风格。请听歌曲演唱《明月几时有》
女:同学们,人生之路漫漫,面对厄运,我们更要学习苏东坡的(齐说,课件出示):潇洒飘逸、超拔洒脱、乐观开朗、豪情满怀。
男:在学习古诗文的过程中,我们中队涌出了好多小诗人呢,我们来看看他们的作品,好吗? 《古韵今声》小诗人作品展示 女:中华古诗文浩若烟海 男:华夏文明光辉灿烂。
合:让我们多学习中华经典文化,继承民族优秀传统。女:今天的活动就到此结束。请辅导员老师讲话。辅导员:
第二篇:走近苏轼
走近苏轼——读《苏轼传:智者在苦难中的超越》
春色浓如酒之际,读到《苏轼传——智者在苦难中的超越》一书,直欲酩酊数日。
这本书有着泛黄的古旧色调的封面,封面上按藤杖、坐盘石、醉态萧然的画像,以及酣墨淋漓、云烟满纸的题字,对我来说如同故友召唤。一气读完,我又一次走近了苏轼,一个旷世奇才,士大夫心仪神往的人格典范,民间妇孺喜闻乐道的豪士雅客,有一派刚直不屈的执著风节、一颗善于解脱的智慧心灵和一副眼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的善良心肠。苏轼的魅力是一个谜,是因为他的身上包含了最大限度的人性的丰富性和发展的可能性,所以能使传统文化通过他这个载体历久弥新地在当代社会呈放光彩。人们对苏轼所创造的文化世界,冠之以“苏海”之称。这虽然是片“汪洋渺弥、横无涯际”的海,但至少我们可以“走近苏轼”——这四个字是王水照先生去年年底在复旦时一次演讲的题目,而由先生和其弟子崔铭所著的这本书则是我们走近苏轼的极好向导。
著述最忌随人后,何况传主是这样一位旷代伟人。现代为苏轼作传的人很多,最有影响的是林语堂先生,在他老辣恣肆的笔下活跃的完全是“林语堂式的苏东坡”。又如曾枣庄的《苏轼评传》,再现的则是“学者眼中的苏东坡”。在历史学家那里,苏轼是一个夹在北宋变法与反变法斗争之间的政治家。在一般读者的眼里,“一百个读者眼里便有一百个苏东坡”。这本书刻画了这样的苏轼,“决不是一个道貌岸然、可望而不可即的圣贤,而是一个生活在现实之中,有血有肉、有着常人一样喜怒哀乐的普通人”,“是现世性与超越性水乳交融在一起的一位智者”(结束语)。于是,传记以平和亲切的姿态、娓娓而谈的方式一下子走近了苏轼,也走近了普通读者,同时,它令人耳目一新的地方实在很多。“信史”与“戏说”
坚持“无一事无来历”,是作者写作的一个根本原则,此书因之可作苏轼传记的“信史”,这从“后记”中作者对苏轼容貌的考订中即可见一斑。在当代文坛特别是影视剧创作中,我们看到了太多与历史真实相差甚远的被“戏说”出的人物,其中大多数为帝王将相
才子佳人类。为文学家作传记,其生动性不亚于“戏说”,而其严肃性又能作到事事皆有凭据的,非此书莫属。作者能作到两者的完美结合,“实在有赖于有关苏轼的种种材料,在他本人和其他宋人的笔下,原已十分丰富、鲜活,无需我们再作太多的虚构了”,然而这也与作者的写作技巧相关。
如在体例安排上,全书十二章,下面并不分节列标题,而是自然分出若干段,用一句话或作概括或导引,类似于章回小说的写法但亦不全同。这种别开生面的安排既能使全书眉目清晰,又能达到环环相扣、引人入胜之功。又如材料处理上,尽量避免冗长的介绍叙述,而出之以生动活泼的笔触。以苏轼的政治遭遇为例,苏轼一生历经了北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个朝代,这是朝廷内部政局多变、党争不断的时代,苏轼一生的坎坷经历是由他的政治命运决定的,然其身外的复杂政治势态即使用皇皇巨著来阐释也不嫌冗。传记作者颇能举重若轻,十分善于用场面描写和人物对话来再现当时的政治环境,神宗、曹太后、王安石、司马光等人物虽着墨不多,也能栩栩如生。如第二章神宗召见苏轼的问答、第五章神宗与祖母曹后的对话、第八章苏轼与王安石的会面、第十章苏轼与司马光、程颐的矛盾,场面历历在目,人物声情俱现,大可径直搬入剧本。
“传心”的艺术境界
苏轼大量文学作品以原生态的形式成为他一生最真实的形象写照,也成为后世接受他的直接媒介,那么,以他的文学创作作为全书的基本构架,引导我们追溯漫游于“苏海”之间,应是最恰当的一种方式。著者取材的重点就放在苏轼本人的作品,而恰好在这里著者发挥了自己的优势,以细腻灵敏的艺术感悟和流畅优美的文笔将苏轼的作品演绎得极其动人。如对于《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一诗,著者这样写道:“不曾饮酒为什么会突然觉得头脑昏沉、神思恍惚?我的心已随着你渐远渐逝的身影一同离去。寂寞的归途,你尚且可以一心系念家中的老父,而我,行走在异乡的旷野,用什么来安慰心中的孤独?”“呵,子由,今夜寒灯相对,你可会想起怀远驿中我们曾经相约的誓言?何时才能相见?何时才能一同听夜雨萧瑟连绵?”(第一章)我想,若苏轼灵光重现于今日,从他笔下流出的白话新诗一定就是这样了。这样的例子在传记中俯拾皆是,不仅与原作珠联璧合,毫无佶屈聱牙之病,而且流转生情,诗味浓郁,这是传记深深感染打动读者的一个重要原因。
想起冯煦曾评秦观云:“他人之词,词才也;少游,词心也”。此语亦可借来评本传记的作者:“他人之传,传才也;先生,传心也”。在作者的笔下,我才明了为什么东坡的侍妾朝云每唱到《蝶恋花》词中“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之句时,就泪满衣襟,而东坡自朝云亡后终身不复听此词的原因:“苏轼一生升降沉浮,忽南忽北,朝云为此而哭;人生在世,苦多乐少,欢娱稍纵又逝,朝云为此而哭;人命如纸,一呼一吸之间便有生离死别之虞,朝云为此而哭”。我也更能理解苏轼终身难解的深刻的思乡情结,他恋恋不忘绿如蓝的江水、翠扫空的峨嵋、不论钱的白鱼紫笋,与弟弟的夜雨对床之约,甚至是与朋友对坐庄门吃瓜子炒豆的旧事,是呵,“乡愁就是这样:一些琐碎的日常经验,一种遥远的亲切温暖的感觉,它融化在思乡者的视觉、听觉乃至味觉之中”。能真正走近苏轼的人,方能契悟其中的委曲深衷。古今风流一脉,千载知音心曲,当令读者唏嘘。典范意义的凸现 苏轼性格与才能的多个侧面及其一生命运起伏,均能在此传记中得到大致完整全面的勾勒。苏轼曾说过一种“八面受敌”读书法,即:“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每次作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今兴亡治乱、圣贤作用,但作此意求之,勿生余念。又别作一次,求事迹故实、典章文物之类,亦如此。”若用于今代著述,恐很多未必能当得起或不合适。以此法来读《苏轼传》,却可别有收益。如要了解苏轼一生行迹,但作此意求之,读者即可追随苏轼踏遍宋朝杭、密、徐、湖、黄、颖、扬、定、惠、儋等州与汴京、凤翔等地,历览大半个中国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经了苏轼的生花妙笔,再经了传记作者的发明,使读者捧册在手坐游兴浓,得到山水与文学的双重审美享受,不亦乐乎!如要了解苏轼词的创作情况,若连贯起第三章“现存苏轼词集表明,他从通判杭州开始填词”,第四章“这时,苏轼的词的创作迈出了具有划时代的一步”,第七章“面对滚滚东去的长江,苏轼俯仰今古,浮相联翩,写下千古绝唱《念奴娇 赤壁怀古》”等若干段落,那么举凡苏词创作的发展历程、优秀词作的鉴赏、其继承与突破、词史上的定位、以诗为词的特点及其评价等等,就尽皆包含在内了。虽不可能达到学术著作的深度,但材料之全面、评论之公允、鉴赏之精微,足可当文学史来读。又别作数次,求苏轼儒释道互融共摄的思想历程、书法绘画的理论创作成就之类,亦如此。
我相信《苏轼传》的广受欢迎,是基于这部作品能在书中不同的部位不同程度地打动不同读者的心灵。对于我来说,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作者对苏轼与民众之间深厚感情以及苏轼在历次挫折中不断超越的描述。苏轼在任地方官时捕蝗、治水、开湖、修堤,不辞辛劳,功莫大矣。他由衷欢喜地歌颂新式农具龙骨车;他深切体会吴中田妇“忍见黄穗卧青泥”的悲苦;他在黄州时为救弃儿解囊相助,“若岁活得百个小儿,亦闲居一乐事也”;他在杭州处理民间诉讼时替制扇商画扇以巧妙地解除其困境;他在常州退还由一老妇人不肖儿子卖给他的百年老屋,而一字不提及钱;他在海南常“但寻牛矢觅归路”,黎族儿童口吹葱叶跟出跟进;他在度岭回朝、船赴常州时,运河两岸成千上万的百姓追随瞻望,苏轼曰:“莫看杀轼否?”此种情景在古代能得几见,苏轼身上所体现的爱民若子、民胞物与的精神在今天更是弥足珍贵。而苏轼所达到的最高人生态度和精神境界,“其心灵世界中洒脱飘逸的气度,睿智的理性风范,笑对人间盛衰的超旷”,是我不敢说亦无法在此篇短短书评中能够说清的,将留待读者诸君,对于现代人不堪重负日益枯瘠的心灵来说,那必定是极丰盈甘腴有无穷至味的精神盛宴。人类在困境中的不断超越,是历史与人生的永恒主题。正是在这个主题的意义上苏轼成了典范,其作品成为不朽文学经典的一个重要依据也即在此。正如本书结束语所写:“苏轼的意义和价值,并不仅仅在于他文学艺术领域的卓越成就,他的全部作品展现了一个可供人们感知、思索和效仿的活生生的真实人生,影响了无数后继者的人生模式的选择和文化性格的自我设计,从而使他与后世的读者,建立了一种异乎寻常的亲切动人的关系。” 本传记附有十五六幅插图,包括人物画像、古迹图片、字画手迹等,图文参照,相得益彰。为增强可读性,作者还大量采辑了一些有趣的遗闻逸事,使读者时时能发会心一笑。如堪称美食家的苏轼制出了东坡羹、东坡肉,盛赞“岭南万户春”酒和“日啖三百颗”的荔枝,买不起羊肉,却想出了令“众狗不悦”的吃羊脊骨的办法。如果人们能了解苏轼的发明与赞美是产生于什么样的艰苦环境里,在会心一笑的同时或日后吃到东坡菜时就一定能品出更加深厚的别样滋味来。苏轼是这样一个机智风雅、善于谐谑、富有生活情趣的人,关于他的趣闻自然特别多,颜中其编注的《苏东坡轶事汇编》就辑有一千一百多则,但作者选取故事的来源均来自宋人的笔记,虽未必可靠,但能确保其“保留着真实的时代风气、氛围和风俗习惯,有的固然属于并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却是有可能会发生的事情。”由此再一次证明作品的生动性与作者创作态度的严肃是并行不悖的,作品的趣味性与作者剪裁的功夫是紧密联系的。当然其中也有作者有限度的虚构、基于才情的发挥,读者未必能完全认同作者对苏轼作品的解读,但都会承认这是一部极有特色有吸引力的传记作品。
第三篇:走近苏轼 教案
《走近苏轼》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成都市温江区东大街第一小学
刘瑶
一、游戏导入
1、在优美的歌声中我们来玩一个游戏。
(1)竹外桃花三两枝,()。
(2)一年好景君须记,()。
(3)欲把西湖比西子,()。你有何发现?
2、苏轼就是我们这堂课的主人公,谁来说说你了解的苏轼。
老师这里有个较为系统的说明,去看看吧,你有何收获?
3、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苏轼的诗词世界略观他的一声,体会他的五味人生。
二、学《江城子·密州出猎》,悟壮志满怀。
1、受政治**的影响,苏轼的一生辗转于不同的地方,在杭州任期满后,38岁的他调到了密州。在这儿,他治理了蝗虫灾害,造福了一方百姓。两年后,也就是在他40岁之际,他写下了《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起去看看当时的情景。
2、在阅读时,我有一些阅读要求,出示阅读要求:
(1)自由读词,读准读通。
(2)词中哪个字体现了他此时的心情?(3)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的心情?
3、谁来读一读这首词?
4、哪个字足以说明他的心情?(狂)
(真会找,有时我们用一个字就能破解一首诗、一首词,在这里我们称它为词眼。)
5、哪些地方看出狂呢?
(装备齐全,足以让他狂;随从众多,足以让他狂;百姓倾城,足以让他狂。)
6、然而这些还不够,他内心还有一个强烈的愿望,似一只猛虎使他发狂,这是什么愿望?
(射天狼、征战等)。是啊,宋朝此时饱受北方西夏和辽的袭扰,苏轼渴望——,虽年已四十,他仍(壮志满怀)。
7、再读词,读出豪迈之气。
三、合探《西江月·世事》《定**·莫听》,悟黄州心境转变
1、然而,愿望终究落空,不久苏轼受人谗害入狱。这就是宋朝有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他在监狱待了四个月,一度认为自己必死无疑,但被好友进谏救出。之后他以罪臣的身份被贬至黄州,暂居黄州定慧院。接下来两首词均创作于黄州,记录了苏轼当时的心情。
2、这两首词交由你们去探索,送你们一个锦囊,这将大大帮助你理解诗词。(出示两词的创作背景)当然,也有一份合作学习要求。(出示学习要求)学习提示:
(1)熟读两词后,选一首进行合作探究。
(2)结合写作背景,抓关键字、词、句,体会情感。
3、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五分钟)
4、小组汇报学习成果(1)《西江月》:
A、从“凉、愁、孤、凄凉”几字词看出诗人初贬黄州后孤独、寂寞、悲苦、凄凉的心情
B、明白这种心情来源于被贬的悲愤、友人的远离、佳节的反衬。C、读出这种愁情。
D、苏轼初到黄州的另一首词,与这首词在感情上颇为相似,名为《卜算子》。(2)《定**》:
A、从句子“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中体会苏轼逐渐豁达的心境。
B、体会“也无风雨也无晴”是一语双关,既指自然中的风雨,也指人生中的风雨。
C、读出这份豁达。
D、还记得《临江仙·夜归临皋》吗?不就是此时的心情吗!
5、黄州的苏轼在寂寞中反省,在反省中成熟。他胸怀坦荡,更加乐观,他开始种田,于是便有了东坡居士;他物我两忘,便有了流传千古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逆境于他已不再是逆境,而是时代对这位文学天才的雕琢。
四、《食荔枝》再悟旷达坦然
1、当他再度辗转,来到更偏远的惠州时,快60岁的他写下这样的诗《食荔枝》。
2、自探诗,出示要求:(1)熟读古诗。
(2)他在诗中表达了什么心愿?
3、请女生来读一读古诗。
4、他的心愿是什么?(长作岭南人)
5、我们都能看到岭南十分偏僻,当时所有的文人都避之不及,他却想做岭南人,真的是这些水果使他有这样的想法吗?(不是)那是什么?(是坦然,是随遇而安,是豁达)
6、无巧不成书,十多年前,苏轼的一位友人同样也是被贬到岭南,苏轼在诗词中曾这样写道:“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这不正是今天苏轼现在的内心写照吗!
7、可见东坡已是化失为得,超然物外,尽显旷达坦然。他在自己身上,克服了这个时代。
8、我们再来读一读本诗,读出那份悠然。
五、小结
东坡先生的一生十分丰富,绝不是这四首诗词就能涵盖,今天我们只是窥探到他一段时间的心路历程。在他的生命中还有对亡妻的怀念,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有对弟弟苏辙的思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有对朋友的勉励,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当然还有他的书法,他的绘画,他的散文,都是值得我们去了解的,正因如此,我们才说他是难得的全才,也正因如此他的生命才得以如此绚烂多姿。
第四篇:走近雷锋主题班会
走近雷锋主题班会
——雷锋精神伴我行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更加熟识雷锋平凡而光辉的一生,体验雷锋是我们优良民族传统的不朽象征。
2、利用介绍、故事、评议、上网留言等形式,使学生知道雷锋精神已在班集体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通过活动,希望更多的“小雷锋”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3、让同学们知道雷锋的故事,感受雷锋的精神,学习雷锋的行为,继承雷锋精神。通过活动,希望更多的“小雷锋”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活动准备:
师:
1、搜集有关雷锋叔叔的视频、图片等历史资料。
2、准备能够上互联网的电教平台。
3、学生主持培训。
生:
1、搜集有关雷锋的格言及故事。
2、学生准备白纸和笔。
活动过程:
班会开始前播放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渲染气氛。
一、主持人导出班会主题
合:尊敬的领导、老师、同学们,下午好!
初二(3)班“走近雷锋”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甲:三月,阳光明媚。
乙:三月,万物复苏。
甲:三月,春风送暖。
乙:三月,大地换新颜。
甲:同学们,三月,是什么日子呢
全班答:学雷锋活动日。
乙:对了。
合:(手指大屏幕)“走近雷锋――雷锋精神伴我行”,接过雷锋手中的枪,我们要做新时期的共产主义接班人。
乙:是啊,共产主义的接班人就要继承革命英雄的光荣传统。
甲:那我们对雷锋叔叔的生平及事迹的认识又有多少呢?现在请大家一
起观看视频《走近雷锋》。
二、让学生了解雷锋的生平及事迹
乙:播放视频:《走近雷锋》
甲:雷锋叔叔的生平我们了解过了,那么我们现在请梁楚君同学给我们讲一讲有关雷锋的小故事。
故事
(一)助人为乐
一天,雷锋因公出差,踏上了从抚顺开在沈阳的列车。上了车,他看到旅客很多,连忙把自己的座位让给了一位老人。他看到列车员很忙,就又动手帮着扫地板,擦玻璃,收拾小桌子,给旅客倒水,帮助妇女抱孩子,给老年人找座位,帮助中途下车的旅客拿东西。一些旅客不住地招呼他:”同志,看你累得满头大汗,快过来歇歇吧!”“我不累。”雷锋叔叔是永远不知道累的。
故事
(二)钉子精神
施工任务中,他整天驾驶汽车东奔西跑,很难抽出时间学习,雷锋就把书装在挎包里,随身带在身边,只要车一停,没有其他工作,就坐在驾驶室里看书。他在日记中写下这样一段话:“有些人说工作忙,没时间学习,我认为问题不在工作忙,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学习,会不会挤时间.要学习的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由此看来,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 善于挤和钻。
乙:雷锋叔叔在数百篇日记里,记录了他成长的足迹,总结出许多人生的格言,留给我们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现在我们就请同学们说说与雷锋有关的格言。例如:
人活着就是为了其他人更好地活着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一个人先进总是单枪匹马,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
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如果你要告诉我们什么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扬那最美丽的理想?你既然活着,你又是否为了未来的人类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更美丽?我想问你,为未来带来了什么?在生活的仓库里,我们不应该只是个无穷尽的支付者。
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
力量从团结来,智慧从劳动来,行动从思想来,荣誉从集体来。
在工作上,要向积极性最高的同志看齐,在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齐。
凡是脑子里只有人民、没有自己的人,就一定能得到崇高的荣誉和威信。反之,如果脑子里只有个人、没有人民的人,他们迟早会被人民唾弃。世界上最光荣的事----劳动。世界上最体面的人----劳动者。
有些人说工作忙、没有时间学习。我认为问题不在工作忙,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学习,会不会挤时间。要学习的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
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硬钻进去的。
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
三、使学生明白“雷锋精神”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以点带面,促进更多的同学向雷锋学习。
乙:我们对雷锋叔叔的生平与事迹都了解过了,在我们的身边不断涌现出拥有雷锋精神的好人好事,现在就请同学们讲述班级中的“小雷锋”的故事。
甲:雷锋精神不仅仅涌现在校园内,在《感动中国》的人物就有不少杰出的代表,如倾其所有长期资助大批贫困学生的深圳歌手丛飞、无微不至关怀艾滋病人的好医生桂希恩、无怨无悔为6位乡亲养老送终的林秀贞、艰苦卓绝的大凉山马班邮路乡邮员王顺友……(边介绍,边展示图片资料)。
乙:新时代的雷锋一个接一个地出现。
甲:是啊!从这些同学及社会人士的行动中,我们懂得了什么?
四、表达缅怀雷锋的情感,树立学习雷锋的决心。
甲:请同学们就刚才观看的有关雷锋的视频、听到的雷锋感人的故事以及同学们身边的先进事迹一起来发表一下自己的感想(主持引导,什么是雷锋精神?雷锋精神的内涵是什么?)。先把感想写在纸上,然后读出来,我们最后将选出最好的一份在雷锋纪念馆网站上留言)。
乙:利用电教平台登陆雷锋纪念馆网站,代表本班拜祭雷锋、向雷锋献花,然后邀请班长代表初二(3)班全体同学在网页上留言。
甲:朗读由班委会向全班同学发出的“雷锋精神伴我行”活动倡议,号召全班同学向雷锋叔叔学习。
乙:“学雷锋,做好事”的事例真是太多太多了,雷锋叔叔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学雷锋,见行动,进教室,开窗户。洒洒水,扫扫地,擦黑板,抹桌子。去植树,去擦窗。勤学习,多思考,爱祖国,爱人民,做一名,好榜样。
甲:44年来,雷锋,成为“好人”“无私奉献的人”的象征。无私奉献的雷锋精神,深入中国人的心灵,不可磨灭,不可替代。年年纪念“3月5日”,就是为了把雷锋精神一讲再讲,一直讲下去。平凡而伟大的雷锋,他的精神将永远伴随我们前行。
乙:同学们,学习雷锋好榜样,让我们一起唱起来吧!(播放背景音乐,全班唱《学习雷锋好榜样》)
合:班会到此结束,谢谢!
五、老师总结
同学们,雷锋是我们心中的偶像,雷锋是我们学习的楷模,雷锋精神又给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通过这次主题班会,我相信会有更多的“小雷锋”出现在我们的周围。同时,也希望同学们继承革命英雄的光荣传统,努力学习,做一个合格的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
第五篇:走近孔子主题班会
南通中心小学《走近孔子》主题班会
主持人宣布主题班会开始。
一、班会目的: 通过这次主题班会,进一步增加学生对孔子的了解;加深对孔子名言的印象。
二、班会准备:
1、确定主持人。
2、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有关文学人物的资料。
3、“走近孔子”4个美术字。
4、制作精美的课件。
三、班会程序:
(一)学生观看孔子的图片(包括孔子、台湾孔庙、孔府、孔子学院等)
(二)、介绍孔子:孔子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孔氏,子姓,名丘,字仲尼。相传孔子曾修《诗》《书》《礼》《乐》,序《周易》,撰写《春秋》。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死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著名的儒家学派经典的《论语》。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孔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孔子和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的孟子,被后世称为“孔孟”。孔孟两者思想的结合,形成了儒家思想中的“孔孟之道”。
(三)比一比,猜一猜。猜猜孔子的名言:(屏幕上打出孔子名言的解释,学生猜名言。
(四)孔子的小故事。学而时习之
(五)论语知识竞赛
(六)唱班歌《弟子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