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太子河区实验小学
王博民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47、48页。教材分析:
1.乘法分配律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7课的内容,在学习本课以前,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然而乘法分配律又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的运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2.本节课不仅使学生学会什么是乘法分配律,更要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我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机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到知识。学情分析:
1.在课前我已经安排学生进行了前面学过的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一些练习,通过练习,可以发现学生对于用字母表示规律的掌握是比较牢固的,而对于一些有规律的数字也只是进行简单的竖式计算,没有发现有些数字相乘之后积的特点,没有发现简算的意义。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在计算中体会出简算的必要和方便,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动,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在探索中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培养学生总结、概括、分析、推理的能力。
3、渗透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教学重点:学生参与推导乘法分配律的过程。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正确应用。教学准备:多媒体大屏幕。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学习新知识前,我们先做个文字游戏。ppt出示:合为一句话而不改变原来的意思:爸爸爱我。妈妈爱我。
学生:爸爸妈妈都爱我。(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就和这个游戏有关呢!)
2.出示:135×98﹢135×2 我能快速算出得数是13500.你们想像老师一样快速计算吗?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和乘法有关的运算定律。
二、独立尝试,自学新知
1、出示教材主题图:(大屏幕)
2、学生看图估算:工人师傅正在贴瓷砖,贴了两面墙,请你估计一下工人师傅一共需要贴多少块瓷砖呢?
3、请同学们仔细看图,你能从图中找到哪些有用的数学信息?
4、工人师傅到底贴了多少块呢?请你利用已找出的数学信息实际计算一下,看看你都有哪些好的方法。
5、学生独立思考,开始计算。
三、信息反馈,小组交流。
把你想到的好的方法在小组内说给其他组员听,大家交流一下意见。
四、归纳概括,优化新知。
1、指名汇报不同的算法,教师板书。按颜色计算
方法一:3×10+5×10(3+5)×10 =30×50
=8×10 =80(块)=80(块))按左右计算
4×8+6×8(4+6)×8 =32+48 =10×8 =80(块)=80 观察四个算式,哪两个算式联系紧密?是否可以用等号连接? 3×10+5×10 =(3+5)×10 4×8+6×8 =(4+6)×8 活动二 合作探讨:
1.请你先观察等号两边的式子,它们有什么特点呢? 2.再说一说: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学生:1.(等号左边都是两个数和同一个数相乘,再把它们的和加起来,右边都是两个数的和和一个数相乘。)
2.两边算式的相同点;计算结果相同,不同点是:运算顺序不同。
活动三 你能再写出这样的算式吗? 学生举几个例子。
活动四:组内探讨这几组算式,有什么特点?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等于这两个数分别和这个数相乘,再相加。师总结:这就是乘法分配律。(此时板书课题:乘法分配律)活动五:我是创作家 用a,b,c 代表三个数,你能写出上面发现的规律吗?想一想,认一认。
板书:(a+b)× c = a×c+b×c 观察;在乘法分配律里,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运算顺序变了,结果没变)
想一想:乘法分配律是否也适用于两个数的差乘一个数?是否也适用于 多个数的和或差乘一个数?如: 15 ×(4-2)=15 × 4 - 15 × 2(2 + 4 + 8)× 5 =2 × 5 + 4 × 5 + 8 × 5
五、分层训练,巩固新知 试一试:
1、2、学生试算,教师小结:乘法分配律,可以正向运用,也可以逆向运用。
一、填一填(12+200)×3= ×3+ ×3 15×(40+2)= ×40+ ×2
二、火眼金睛,判对错。
56×(19+28)=56×19+28()64×64+36×64=(64+36)×64()32×(3×7)=32×7+32×3()
三、1.学校要给28个人的合唱队买服装。
⑴下面是淘气、笑笑列的算式,和同伴说说他们是怎么想的。⑵请你算算买服装要花多少元。
2.妈妈给淘气订了一套可以自由组合的小柜子,每个小柜子18元,柜门上每张贴画2元,算一算,这套小柜子一共花了多少元?
3.尝试运用乘法分配律计算下列各题
六、全课小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新收获,说给同学听一听?学生齐说什么是乘法的分配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3×10+5×10 =(3+5)×4×8+6×8 =(4+6)×(a+b)× c = ac+bc
第二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
《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刘家河镇中心小学
李 雪 娇
2013.10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47、48页。
教材分析:
1.乘法分配律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7课的内容,在学习本课以前,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然而乘法分配律又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的运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2.本节课不仅使学生学会什么是乘法分配律,更要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我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机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到知识。
学情分析:
1.在课前我已经安排学生进行了前面学过的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一些练习,通过练习,可以发现学生对于用字母表示规律的掌握是比较牢固的,而对于一些有规律的数字也只是进行简单的竖式计算,没有发现有些数字相乘之后积的特点,没有发现简算的意义。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在计算中体会出简算的必要和方便,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动,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在探索中发现乘法分配 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培养学生总结、概括、分析、推理的能力。
3、渗透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学生参与推导乘法分配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正确应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大屏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
1、大屏幕出示口算。
10×3+10×7=
60×9+60×1=(27+73)×8=
20×5+50×2=(设计意图:为新知识做好铺垫,体现新旧知识的联系性。)
2、用简便方法计算。(大屏幕)25×72×4(说明根据什么简算的?)生: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吗?用字母怎样表示呢?学生回答时教师适时出示大屏幕显示这两种运算定律用字母的表示形式。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目的是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为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
3、直接引入:同学们,学习运算定律的目的是为了使一些计算变得简便,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乘法的另一种运算定律——乘法分配律。(板书课题)
二、独立尝试,自学新知
1、出示教材主题图:(大屏幕)
2、学生看图估算:工人师傅正在贴瓷砖,贴了两面墙,请你估计一下工人师傅一共需要贴多少块瓷砖呢?
3、请同学们仔细看图,你能从图中找到哪些有用的数学信息?
4、工人师傅到底贴了多少块呢?请你利用已找出的数学信息实际计算一下,看看你都有哪些好的方法。
5、学生独立思考,开始计算。
三、信息反馈,小组交流。
把你想到的好的方法在小组内说给其他组员听,大家交流一下意见。
(设计意图: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后,通过小组的互说,使他们能进一步明确这道题的两组不同的算法,使学困生能在交流中有所收获。使小组合作不只局限于形式,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
四、归纳概括,优化新知。
1、指名汇报不同的算法,教师板书。方法一:(6+4)× 9
方法二:6×9+4×9
=10×9 =54+36
=90(块)
=90(块)
2、观察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算式的意义上说出左边是10个9相加,右边是6个9加上4个9也是10个9,虽然他们的写法不一样,但是结果都一样。)(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看到两种解法算式虽然不同,但结果都是90个,使学生明确两个算式相等。同时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增强学生的数感。
3、教师模仿方法一和方法二写出一组算式。让学生计算结果是否相等。
4、学生也试着列举一组这样的算式。
5、观察上面的三个算式,左边的算式有什么共同之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两个数的和去乘一个数,)(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把注意力从结果是否相等转移到观察算式的关系上,初步感知定律。)
6、观察右边的算式的共同之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这两个加数分别乘这个数,再把积相加)
在观察左右两边的算式有什么联系。(学生回答,它们的结果相同)
7、根据我们的观察你能说说什么是乘法的分配律吗?
8、指名2人概括后教师出示大屏幕展示乘法分配律的定义。
9、学生试着用字母表示。
(设计意图:主要采取自主探究学习,把问题教学法,合作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结合运用于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自主、勇敢地体验尝试和实践活动来进行综合学习。)
五、分层训练,巩固新知
1、大屏幕出示连线题。(利用乘法分配律的把左右两边得数相等的算式连接起来)
2、大屏幕:填一填,教材49也的练一练的第1题。
3、利用乘法分配律你能使下面的计算变得简便吗?(80+4)×25
4、学生试用乘法分配律计算
36×3
5、大屏幕:教材49页的情境图,送饮料。学生计算一共有多少瓶饮料?
6、挑战自我:简算 103×32
六、全课小结
99×32
34×72+34×28 本节课你有哪些新收获,说给同学听一听?学生齐说什么是乘法的分配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6+4)× 9
= 6×9+4×9
(13+7)× 8
=
13× 8+7× 8
(98+2)× 7
(a+b)× c
两个数的和
乘一个数
= 98× 2+2× 7 = ac+bc
=
两个加数分别乘以这个数
再把积相加
第三篇:北师大版数学《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北师大版数学《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北师大版数学《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
乘法分配律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P48~P49的教学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然而乘法分配律又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的运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本节课不仅使学生学会什么是乘法分配律,更要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我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机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到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动,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
2、经历共同探索的过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这些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他们的身边处处有数学。
2、增加学生之间的了解、同时体会到小伙伴合作的重要。
3、在学习活动中不断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和求知欲,着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出示:
1258= 2594= 18254=
12516= 75+25= 89100=
教师请个别学生口算并说出部分题的口算依据及应用的定律。
2、再出示:11956+11944=
师;这一题,谁能口算出来?老师可以口算出来,你们相信吗?是不是老师又应用到数学的什么定律呢?你们想不想知道?
二、引导探究,发现规律。
1、出示课本插图
师:你们看,工人叔叔正在工作呢,观察这幅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生:我看到两个工人叔叔在贴瓷砖。
生:我发现一个叔叔贴这面墙壁,另一个叔叔贴另一面墙壁。
生:老师,我发现两个叔叔贴的瓷砖一起数的话,一行有10块,一共有9列。
师:你真细心。大家能根据获得的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提问题,教师出示问题:一共贴了多少块瓷砖?
2、估计
师:谁能估计工人叔叔大约贴了多少块瓷砖?
学生试着估计。
3、列式解答
师:同学们的估计是否正确呢?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一下瓷砖究竟有多少块。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教师巡视。
师: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算法?
生:69+49(板书)
=54+36
=90(块)
师:这边的69和49分别是算什么?
生:分别算出正面和侧面贴的块数。
师:哦,然后两面的块数再相加,就是贴的总块数。你们明白吗?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北师大版数学《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北师大版数学《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生:我是这样列的,(6+4)9(板书)
= 109
=90(块)
师:你能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吗?
生:两面墙共有9列,一行有6+4块,所以我先算出一行有10块,再用109算出共有多少块瓷砖。
师:你真行,找到了这种方法。现在同学们看一下这两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
生:计算方法不一样,结果却是一样的。
师:所以这两个式子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数学符号连接起来?
生:等于号。
教师板书。
4、观察算式的特点
师:观察等号两边的式子,它们有什么特点呢?
生:等号左边的算式是两个加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的积,等号右边 的算式是这两个加数分别与一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生:等号左边算式中的两个加数,就是等号右边算式中两个不同因数;等号左边算式中的一个因数,就是等号右边算式中两个相同的因数。
师:是这样吗?你们能再举一些类似的例子吗?
5、举例验证
让学生根据算式特征,再举一些类似的例子。
如:(40+4)25和4025+425
6364+6336和63(64+36)
讨论交流:w w w.xxjx Sj.c N 小.学教学设.计.网
(1)交流学生的举例是否符合要求:
(2)交流不同算式的共同特点;
(3)还有什么发现?(简便计算)
师: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的积等于每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加起来,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6、字母表示。
师:如果用a、b、c分别表示三个数,你能写出你的发现吗?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最后教师板书:(a+b)c=ac+bc并带读。
7、揭示课题。
三、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课文第49页的试一试。请同桌讨论探究下面这些题目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1、(80+4)25
(1)呈现题目。
(2)指导观察算式特点,看是否符合要求,能否应用乘法分配律计算简便。
(3)鼓励学生独自计算。
2、3472+3428
(1)呈现题目。
(2)指导观察算式特点,看是否符合要求。
(3)简便计算过程,并得出结果。
3、让生观察:363
=303+63
=90+18
=108
师:你能说说这样计算的道理吗?
生独自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四、总结。
师: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今天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了乘法分配律,你们真的很棒。乘法分配律是一条很重要的运算定律。应用乘法分配律既能使一些计算简便,也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应用非常广泛。希望同学们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牢牢记住它。
第四篇: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乘法分配律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法探索与发现
(三)乘法分配律P48-P49。
教学目标: 1.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2.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3.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抽象概括出乘法分配律。教学难点:理解和运用乘法分配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出示题目:
⑴复习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⑵口算。
(27+73)×8=800 40×9+40×1=400 14×(10+2)=168 10×6+10×4=100 ⑶用简便方法计算 25×63×4 ⑷看谁算得又对又快。20×5+5×80(1250+125)×8 教师请个别学生口算。
(师:这一题,谁能口算出来?老师可以口算出来,你们相信吗?是不是老师又应用到数学的什么定律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二、引导探究,发现规律。
1.出示简单算式:让学生在这些算式中发现相同点与不同点,并进行全班交流。
(3 + 2)×4 = 3×4+2×4 2×(11 + 9)= 11×2 + 9×2(20 + 4)×5=20×5 + 4×5(黑板板书)结果知道:这个式子的得数相等。
2.出示课本插图
①要求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观察这幅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大家能根据获得的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提问题,教师出示问题:一共贴了多少块瓷砖?
②估计工人叔叔大约贴了多少块瓷砖?
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试着估计。③列式解答
学生在下面练习,老师巡视,练习结束后,要学生讲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全班交流。方法一:6×9+4×9=54+36=90(块)教师试着引导学生说出这边的6×9和4×9分别是算什么?(分别算出正面和侧面贴的块数。)(黑板板书)
方法二:(6+4)×9=10×9=90(块)引导学生说出:两面墙共有9列,一行有6+4块,所以我先算出一行有10块,再用10×9算出共有多少块瓷砖。(黑板板书)结果计算算出来的结果相等,那么用=表示这两式子的关系。(教师板书=。)④观察算式与上面式子相比,有什么的特点?
(等号左边的算式是两个加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的积,等号右边的算式是这两个加数分别与一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规律:等号左边算式中的两个加数,就是等号右边算式中两个不同因数;等号左边算式中的一个因数,就是等号右边算式中两个相同的因数。
从而得出乘法交换律的定义: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的积等于每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加起来,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⑤字母表示。如果用a、b、c分别表示三个数,你能写出你的发现吗?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最后教师板书:(a+b)×c=a×c+b×c并带读。
三、拓展巩固训练。(课件)
2.计算 102×45(80+4)×25 32×27+32×73
3.学校购买校服。每件上衣35元,每条裤子25元。买这样3套校服,一共要多少元 ? 4.15×(40 + 8)= 15× + 15× 78×20+22×20=(+)×20 66×28 + 66×32 + 66×40 =(+ +)×
四、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1.判断题 2.选择题
3.做一做 103 × 32 99 × 32
五、课堂总结:本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了乘法分配律。乘法分配律是一条很重要的运算定律。应用乘法分配律既能使一些计算简便,也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应用非常广泛。
第五篇: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乘法分配律》的教学设计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乘法分配律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5课的内容,在学习本课以前,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然而乘法分配律又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的运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2.本节课不仅使学生学会什么是乘法分配律,更要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我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机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到知识。学情分析:
1.在课前我已经安排学生进行了前面学过的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一些练习,通过练习,可以发现学生对于用字母表示规律的掌握是比较牢固的,而对于一些有规律的数字也只是进行简单的竖式计算,没有发现有些数字相乘之后积的特点,没有发现简算的意义。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在计算中体会出简算的必要和方便,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动,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在探索中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培养学生总结、概括、分析、推理的能力。
3、渗透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教学重点:学生参与推导乘法分配律的过程。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正确应用。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
1、口算。
10×3+10×7= 60×9+60×1=(27+73)×8= 20×5+50×2=
2、用简便方法计算。
25×72×4 39×125×8 生: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吗?用字母怎样表示呢?学生回答时教师适时出示大屏幕显示这两种运算定律用字母的表示形式。
3、直接引入:同学们,学习运算定律的目的是为了使一些计算变得简便,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乘法的另一种运算定律——乘法分配律。(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主题图。
2、学生看图估算:工人师傅正在贴瓷砖,贴了两面墙,请你估计一下工人师傅一共需要贴多少块瓷砖呢?
3、请同学们仔细看图,你能从图中找到哪些有用的数学信息?
4、工人师傅到底贴了多少块呢?请你利用已找出的数学信息实际计算一下,看看你都有哪些好的方法。
5、学生独立思考,开始计算。
6、信息反馈,小组交流。把你想到的好的方法在小组内说给其他组员听,大家交流一下意见。
三、归纳概括,优化新知。
1、指名汇报不同的算法,教师板书。方法一:(6+4)× 8 方法二:6×8+4×8 =10×8 =48+32 =80(块)=80(块)方法三:(5+3)× 10 方法四:5×10+3×10 =8×10 =50+30 =80(块)=80(块)
2、观察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算式的意义上说出左边是10个8相加,右边是6个8加上4个8也是10个8,虽然他们的写法不一样,但是结果都一样。)
3、教师模仿方法一和方法二写出一组算式。让学生计算结果是否相等。
4、学生也试着列举一组这样的算式。
5、观察上面的三个算式,左边的算式有什么共同之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两个数的和去乘一个数,)
6、观察右边的算式的共同之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这两个加数分别乘这个数,再把积相加)
在观察左右两边的算式有什么联系。(学生回答,它们的结果相同)
7、用a、b、c代表一个数,你能写出上面发现的规律吗?想一想,说一说。
指名学生尝试着概括乘法分配律的定义。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相当于这两个数分别和这个数相乘,再相加。这就是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是:(a+b)×c=a×c+b×c
四、火眼金睛
1、观察(80+4)×25的特点并计算。
小组讨论、交流。
集体交流、指名汇报。
根据学生汇报,尝试概括算式的特点:如果这个乘数与两个加数相乘的积是整
十、百、千的数。就分别相乘再相加。
2、观察34×72+34×28的特点并计算。
小组讨论、交流。
集体交流、指名汇报。
根据学生汇报,尝试概括算式的特点:如果这两个乘法算式中有相同的乘数,就可以先求两个乘法算式中一共多少个这样的乘数,再相乘。
五、巩固练习
1、小小法官来判案。
7×6+3×6=(6+4)×9
()
(12+4)×15=12×15+4×15
()8×(20+7)=8×20+6
()24×7+7×76=(24+76)×7()
2、填一填
①(10+7)×6 = ×6+ ×6 ②8×(125+9)=8× +8× ③7×48+7×52= ×(+)④53×9+9×47=(+)×
3、做一做,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0+4)×25 35×37+65×37
4、送饮料: 23箱苹果汁和28箱橘子汁。每箱饮料24瓶。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并解答。
六、总结提升
本节课你有哪些新收获,说给同学听一听?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相当于这两个数分别和这个数相乘,再相加。这就是乘法分配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