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题两作:鸡蛋摔不坏(发表于2011年02月《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一题两作:“鸡蛋摔不坏”教学
刘方涛
一、设计说明
“鸡蛋摔不坏”这个教学创意,是受几年前的一个大学生趣味竞赛的启发。它要求学生只能利用自己身上所携带的东西对鸡蛋进行处理,使鸡蛋从六楼落到一楼地面而不坏。这个实验大中小学生都很喜欢。考虑到这个实验的科学性、实践性、趣味性、可操作性都很好,我就把它设计成了小学的活动作文案例。此案例可用于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也可以作为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童年趣事”时选用。
1.考虑到是小学生,我减小了实验的难度,增加了实验的合作性。要求是“给每个四人小组发一只鸡蛋,各小组成员要动手动脑,团结协作,利用自己身边或教室里所能找到的一切材料(书房除外),在15分钟内把鸡蛋处理好,使它从二楼落到一楼的水泥地上摔不坏。成功的小组每个成员都能得到奖励。”
2.这个实验可以训练学生利用有限的资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合作创新的精神,还能获得生动的实践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成为鲜活的作文素材。
3.作文教学重点:按顺序,有重点地记录整个实验过程,学习在“叙述”中加“感受、体验”的方法。
二、实验与观察、体验的过程 1.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当中哪些人具有将来制造飞船的能力?说说理由(如果说不出,就先猜一猜,再说说理由)。
2)老师相信,我们班上绝大多数人都具备这种潜能。你们不相信?老师可以用一个实验来证明。大家想做这个实验吗?这个实验的名字叫——鸡蛋摔不坏(板书课题)。
3)引导质疑:如,这是什么样的鸡蛋?有没有特别处理过?„„
4)教师演示:是普通的鸡蛋,我摔一枚给大家看一看。教师拿起一枚鸡蛋,举到一人高的地方,让它自由落下,请学生观察结果。(请一两个学生口述一下这个过程,提示从鸡蛋落地的声音、在地上破碎后的样子这两个方面来说。)
5)过渡:显然,鸡蛋不经过处理,就这样直接摔到地上是不行的。现在,我就要开始考验大家了,请听清要求。2.明确要求
1)揭示实验要求:“老师给每个四人小组发一枚鸡蛋,各小组成员要动手动脑,团结协作,利用自己身边或教室里所能找到的一切材料(书房除外),在15分钟内把鸡蛋处理好,使它从二楼落到一楼的水泥地上摔不坏。成功的小组每个成员都能得到奖励。但是实验过程中必须遵守老师的指令,否则成绩无效。” 2)要求复述老师的要求,牢记于心,并抽查一两位同学。3.发放鸡蛋
1)发蛋、布置观察:组长到老师处领取鸡蛋,回去之后组织好组员认真观察,并从大小、形状、颜色、光滑程度、编号等方面说一说。
2)请一两个学生描述自己组的鸡蛋。4.学生处理鸡蛋
实验开始,15分钟倒计时。(每5分钟报时一次,后2分钟也报时,最后30秒读秒倒计时,目的是让学生体验时间的紧迫。如果出现打破鸡蛋的情况,则让这个小组的成员观看别人实验。)5.成果展示
1)请组长上讲台展示本组作品。
2)指名同学口头介绍本组的作品。(提示注意形状、大小、颜色,说的时候按总分总的顺序,也可以按“自己组的——最有趣的——最好玩的——总结”的顺序。)
3)教师挑选一两组有特色的作品,由组长介绍一下制作过程(提示从做前思考、所用材料、制作步骤这些方面来说)。
4)全班回忆在制作过程中的 “特别”的情况,如将鸡蛋打破了,或者是出现了奇妙的想法,有趣的事情等。6.检验效果
1)过渡:同学们有各式各样的想法和做法,到底哪些是有效的呢?下面进行最关键的一步——摔蛋。请大家排队去实验场,组长留在二楼,听老师的指令抛蛋;其余同学跟老师去一楼收蛋。强调:大家一定要听从指挥,遵守纪律,否则
成绩无效!
2)抛蛋。(提醒学生注意鸡蛋下落时的样子,同学们的表现和自己的心理活动。)
3)带学生回班。(略)
4)回顾并叙述抛蛋的过程。提示学生从“老师发令——组长抛蛋——蛋落状态——大家反应——自己心情”这些方面来思考、叙述。
5)组长上台拆蛋,组员在座位上观察。组长每拆一层就向自己的组员报告一下情况。到了内层时,要求各组都停下来向全班展示,好让同学们对大概的结果有个预判。
6)揭示结果。注意自己、自己组的同学、全班同学的反应。
7)回顾并叙述拆蛋过程。要求用幽默化的语言描述,例如:可以将拆去外包装比作给鸡蛋脱外套——毛衣——衬衫——底裤;蛋裂了,将内包装搞湿了的,可以说成“鸡蛋吓得尿裤子”;蛋清流出来了,可说成“鸡蛋感冒流鼻涕”„„ 7.教师小结:
1)表扬成功的小组,授予这些小组成员“未来工程师”的称号,将那枚实验蛋作为奖品奖给各组的“杰出工程师”。
2)小结:成功的同学真不简单,能在极短的时间里,利用极其有限的简陋的材料,动手、动脑,团结协作,解决了问题。这是很值得庆贺。另外,我还要告诉大家,美国航空航天局发射的火星探测器“机遇号”着落火星时,也就是采用了同学们所采用的一种方法——降落伞加安全气囊,所以你们只要继续努力,将来一定能造出真正的飞船。失败的同学也不要紧,谁都知道“失败乃成功之母”,只要你们能善于总结失败的教训,将来也一定能获得成功。
3)学生复述老师的小结,再说说自己的体会和心情。
三、作文一:从学生自己参加活动的角度来写这次实验 1.指导命题
1)教师谈话:经过前面的实验、观察、体验,我们都积累了丰富的习作材料,因此,要求大家以本次实验为内容,写一篇记叙文应该不难。不过,大家想一想,除了可以用“鸡蛋摔不坏”为题外,还可以用什么做作文题?
2)学生拟题(教师将有特色的板书出来,如“保护宝贝蛋蛋”、“我们 的‘返回舱’实验 ”、“鸡蛋‘跳楼’总动员”、“制造‘钢铁’鸡蛋”„„)
3)学生挑选自己最喜爱的题目写稿。2.写作建议
1)开好头。开门见山的开头方法大家用的较多,但要想使文章一开始就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最好是采用一些特别的方法。
比如用倒叙法:
“太好啦!太好啦!我们有制造飞船的能力啦!你不信?说我吹牛?这可是老师用实验证明的,你还不信?那我就详细地给你说说。”
审题法:
“鸡蛋摔不坏?这不可能,除非它是个铁蛋。不过,今天刘老师偏要来刁难我们,让我们做一个‘鸡蛋摔不坏’的实验。”
2)学生自拟开头,选有特色的交流一下。3)指导分清主次,抓住重点。
大家觉得,这次实验的哪些内容是必须讲清楚的?(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实验的要求、实验的过程、老师的小结是主要的,是必须讲清楚写详细的,其余内容只要适当交待就可以。)
4)指导把主要内容写详细。
怎样把主要内容写详细呢?教师举例:如写“实验过程”,除了写清楚自己组是怎样操作的,用了哪些材料,先后顺序外,还要写一写别的组操作的情况。在“叙述”时要想到加上“感受、体验”,特别是操作过程中的一些“特别事件”。因为“文似看山不喜平”,这“特别事件”往往是文章中的“山”、“特殊风景”。
下面举一些习作片段供学生打开写作思路时参考:
(一)计时开始了,我们赶紧找材料,纸巾、报纸、废纸、塑料袋……甚至连垃圾都用上了!我们拼命地包呀包,扎呀扎,恨不得将全世界的手都用来帮忙。蛋被我们包了个里三层,外三层的……哦!糟了!时间快到了!我们赶紧扯下几条围巾,给蛋做了个‚外套‛就完事了。做完了,大家嘴里还嘀咕着:‚老天爷保佑,不要让我的宝贝蛋儿摔烂啊!‛
(二)我们回到了教室,开始为鸡蛋卸装了。‚小心,慢点!‛大家一边拆一边叫着。可越往里面拆,我们的心就越往上提……呀!刘心如组的蛋 ‚流鼻涕‛了!我们组的宝贝会怎样呢?我们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耶!我们的蛋完好无损!真开心!
5)趁热打铁,快速写稿。
要求学生趁着活动刚结束,印象深刻,快速完成草稿。可以跳着写——只写关键的,重要的句子,对自己很清楚的句子就用“„„”代替,整个过程尽量不要超过30分钟。3.交流评改
快速成稿后,要把自己的稿子轻轻地读一读,感觉一下听起来是不是很“顺溜”,如果自己觉得“顺溜”了,文章的语句也就不会有多少毛病了。再把稿子读给小组里的同学听一听,请他们提提意见,再根据他们的意见进行补充修改。
四、作文二:从鸡蛋的角度来写这次实验 1.谈话导入:
“鸡蛋摔不坏”这个实验一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我从大家的作文中感受到的。实验是成功的,同学们的作文也是成功的。不过,今天老师还想再“刁难”大家一下,让你们再从鸡蛋的角度来写这个实验,也就是说:现在你要“变成”你们组的那个鸡蛋,做它的代言人。2.写作指导
1)指导命题
要做鸡蛋的代言人,帮它讲话,用什么样的题目才能吸引读者的眼球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挑选一些有特色的加以板书。如,“蛋蛋历险记‛、‚我的一次历险‛、‚差点吓死我了‛、‚别了,亲爱的小主人‛……)
2)具体建议
A、用鸡蛋的口气来写这件事,最好采用拟人化的方法,且用第一人称“我”来写。
B、开头很重要,一般要用生动的语句做个自我介绍。如,“我”是谁?“我”的出身、长相、居住地情况,兄弟姐妹情况,“我”是怎样参与到这个实验中来的„„
C、在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过程中,要着重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各种“体验”。
3)提供一些精彩语句供学生打开思路时选用:
‚只见他们把我拿了出来,我想:他们想干什么?难道想吃了我?蒸着吃,还是炒着吃?‛
‚什么!从二楼扔下去?!‛我们惊呼起来,几乎每个蛋都捂住了耳朵。‚二楼……扔下去……这简直就是送死!‛‚呸!还不一定呢!不过‘人生自古谁无死’,死就死了吧!‛‚唉,谁叫我们是苦命的蛋呢……‛
轮到我了!‚再见了,姐妹们。下辈子,我还做蛋。我们永不分离!‛ ‚啊——!‛我突然像火箭一样坠落,‚砰‛地一声落在地上。我看不见我自己的身体,也不知道我又没有碎掉。希望没有啊,老天保佑!
……
3.快速写稿。(同作文一)4.交流评改。(同作文一)
五、教学注意事项
1、科学、常识课的实验重在发现自然现象,掌握自然规律,获得实际能力。而活动作文课的实验则侧重于使学生获得生动的实践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为作文准备鲜活的写作素材。两者在实验目的上有区别。
2、活动作文课的实验操作,特别重视让学生了解活动的过程及在此过程中获得心理的、情感的体验。
3、实验一结束,就要趁热打铁,快速完成草稿,力争在学生印象清晰时完成任务。
第二篇:黄连+白糖=味?(发表于2012年9月《小学教学设计(语文)》)(精选)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或者用于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补充使用。
黄连+白糖=味?
——与科学、思品相结合的学科活动作文教学案例设计
刘方涛 深圳市龙岗区实验学校 *** 设计意图:
现在有许多小学语文老师抱怨作文难教,其原因主要是现行的小学语文课本中可用的素料太少,学生的生活经历有限,阅读积累不足,因而不得不为学生的写作内容犯愁。
我想,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大家的眼光太狭隘了,两眼只盯着语文课本而不去审视一下我们小学的其它学科。只要稍加研究,就不难发现:这些学科简直就是我们学生习作素材的聚宝盆。只要我们把作文教学同这些学科相结合,我们教学作文的路子就会无限广阔。
例如,我们同体育学科相结合,可以身临其境地去指导写一场比赛;同音乐学科相结合,可以写音乐欣赏;同科学相结合,可以写一次实验„„甚至还可以跨几个学科进行作文教学设计。只要我们在具体的指导过程中实现各年级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作文教学要求即可。
下面,我就以跨科学、思品学科的活动作文教学案例设计《黄连+白糖=味?》为例,介绍我们深圳市龙岗区实验学校小学语文老师的做法。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的方法,让学生获得切身的体验:要认真观察,认真听老师的话,认真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否则要吃苦头。
2.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把实验过程写具体,还要写上自己的体会。适用范围:
本案例可以用于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或者用于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补充使用。课前准备:
1.给全班同学2分钟时间,安静地去洗手间将手洗干净。
2.组织学生质疑:老师上课为什么要大家洗手呢?指名说出自己心里的想法。3.点明目的:为了上一堂作文课,也是一堂实验课。
一、板书课题导入:
1.板书课题:黄连+白糖=味?
2.审题:黄连是什么滋味的?你怎么知道的?有间接知道的吗?说出依据。3.提问:将黄连和白糖溶解在一起会是什么滋味呢?请学生猜一猜,并且说自己的想法。老师将学生的推测一一板书出来。(答案有:苦味、先苦后甜、先甜后苦、甜味、没味„„)
4.到底会是什么味呢?老师今天将通过实验来告诉大家。
二、强调纪律,写保证书:
1.教师装出为难的样子说:我做这个实验有过失败的经历。就是因为个别同学一激动,将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说出来了,让没看清楚的同学也注意到了。所以今天我要同学们向我保证:
一、睁大眼睛,认真观察老师做实验;
二、没经过老师的允许,就不说话;
三、完全照着老师的样子做。否则甘受处罚。
2.空口无凭,立字为证。学生写保证书。(教师指导一下写保证书的格式。)
三、教师做实验:
1.展示实验材料:黄连素片一瓶、250克装白糖一袋、500毫升的纯净水一瓶、一次性塑料杯6-7只、白纸一张。
2.请学生将纯净水瓶开封,再倒1杯喝下,证明水没有被做过手脚,也便于摇匀溶液。
3.让学生帮忙取20粒黄连素片放到白纸上,再由老师倒入纯净水瓶中。4.在上述溶液中再加入大概5倍于黄连素片的白糖。
5.老师学着调酒师的样子,使劲将液体摇匀,并让学生说说这液体像什么(很像鲜榨橙汁)。(老师如果有表演才能,可以配点音乐,再加点表演动作,活跃一下气氛。)
6.将溶液均匀地倒入剩余的塑料杯中。
7.关键提醒:再次强调学生“要睁大眼睛,认真观察,最好用手将嘴捂紧,不论你看到什么,绝对不能说出来,只要完全照着老师的样子做就行了。”这关系到实验的成败。
8.教师取一杯液体,用右手食指蘸满溶液,接着放到鼻子前闻一下,再换成大母指放进嘴里吮吸一下,最后装出一种回味的、很满意的表情。9.教师将剩余的液体分给学生,每大组一杯,要求同学们按从前到后的顺序,依照老师的做法轮流尝一次,并且注意观察各人的表情。
四、学生汇报自己尝到的滋味。
1.教师先表扬大家能遵守纪律,说话算话,是正人君子。再提问:你们尝到的是什么滋味?(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写出的各种答案的人数。对回答“没有味道”的同学也要他们报告一下原因,看他们是否真正发现了老师的“诡计”。如果是只尝了一点点,没品出味来,则要他们再做一次,一定要他们尝到“苦头”。)2.教师公布真相。
正确的结果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再看一次老师的操作:我是用右手食指蘸溶液,再换成大母指到嘴里吮吸的。
3.教师要求大家互相观察一下各自的表情,并在刚才写保证书的纸上写出此时此刻自己的心情和对此事的体会。4.交流各自的体会。(请2-3位同学发言)
五、教师小结: 1.教师小结:
同学们,从大家踏进校园的那天起,老师们就不止一次地对大家说:要认真观察,认真听老师的话,认真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可是大家总把这样的提醒当成耳旁风。今天,我就是想通过这个实验,让大家吃点小“苦头”,使大家得到一个教训:不听老师言,吃苦在眼前!睁大眼睛,认真观察,这样将来才能少吃“苦头”。希望大家铭记这个教训。2.让学生复述出来(或者记录下来)。
六、指导学生作文:
1.请学生读一下自己的保证书。
2.老师要求学生兑现自己的诺言。(因为大家几乎都没有认真观察、没有完全学着老师的动作做,所以要罚你们每人喝一杯黄连苦水。可是老师觉得有点残忍,还是改为让大家写一篇体会深刻的文章吧。)
3.那么怎样才能写好一篇体会深刻的文章呢? 4.组织学生讨论写作方法:
[一]拟个好题目。(可以就用我们的实验名“黄连+白糖=味?”,也可以从我们实验的目的上拟题如“要睁大我们的眼睛”,“老师让我们吃‘苦’”;还可以从这个实验给自己的体会上来拟题,如“那黄连的味真”、“第一次上当”、“一次难忘的教训”、“我知道了哑巴吃黄连是什么滋味”„„)
[二]按顺序写(引导学生回忆活动顺序并且板书:洗手——写保证书——得知实验名字——实验准备——品尝药水——得到教训)。
[三]指导学生写具体。
1.在叙事的过程中,要写出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教师可如下例子打开思路:
一)(加上想到的)老师开始实验了。他先用纸杯装点益力矿泉水,喝了,好像在告诉我们:这水没有问题。然后倒出20粒黄连素片装进剩余矿泉水的瓶子里,再加入两勺白糖,盖上盖。左摇摇,右摇摇,上摇摇,下摇摇。我真想给这套动作配上点音乐——“脖子扭扭,屁股扭扭,做做深呼吸„„”
二)(加上语言)“同学们把手都放下,别急别急,每个人都会尝到的。”老师的手往几个杯子那儿挥了挥,“把这几杯水往后传,每个人都像我刚才那样蘸一点水舔一舔,看看什么味儿的。”
三)(写看到的)黄连白糖水摇均匀了,老师倒出了五杯,给自己也倒了一杯。老师用手指在那杯水里搅了搅,又把手指伸进嘴巴里吸了吸,好像BB吮手指,乐滋滋的。
2.指导学生分清重点。
一)教师过渡:这次实验如果全部详详细细地写来,非得写一两千字不可,所以一定要抓住重点来详写,其余的略写。怎样找重点呢?老师告诉大家一个技巧:你觉得一定要告诉别人的东西就是重点。
二)本次实验的重点是什么呢?当然是“品尝药水、得到教训”这两部。[四]、趁热打铁,快速写稿。
要求学生趁着活动刚刚结束,印象深刻,快速完成草稿。可以跳着写,只写关键的,重要的句子,对自己很清楚的句子就用“„„”代替,整个过程尽量不要超过30分钟。
[五]、交流评改
快速成稿后,要把自己的稿子轻轻地读一读,感觉下是不是很“顺溜”,如果自己觉得“顺溜”了,文章的语句也就不会有多少毛病了。再把稿子读给小组里的同学听一听,请他们提一提修改意见,再根据他们的意见次进行补充修改。
附:学生习作(只供参考,如果不适用,请略去)
我尝到了哑巴吃黄连的滋味
陈靖童
俗话说:“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这回我可真当了一次哑巴,有苦“说不出”呀!今天一上课,刘老师就让我们先去洗手。这是要干嘛?莫非是要请我们吃东西了?他的葫芦里到底在卖什么药?
我们回到教室,老师告诉我们:“这是一节实验课,要保证实验成功,老师给你们讲两个要求。
1、在老师做实验的过程中,要仔细观察,严格学着老师的动作做。
2、不经过老师的允许,不准讲话。”接着又要我们写保证书:如有违反要求,罚喝黄连水一杯!
做个实验还要写保证书,我心中的“问号”更大了。保证书写完了,老师开始写实验题目:“黄连+白糖=味?”。这个题目很新奇,让同学们更兴奋了。
老师开始实验了。先用纸杯装点益力矿泉水,喝了,好像在告诉我们:这水没有问题。然后倒出20粒黄连素片装进剩余矿泉水的瓶子里,再加入两勺白糖,盖上盖。左摇摇,右摇摇,上摇摇,下摇摇。我真想给这套动作配上点音乐——“脖子扭扭,屁股扭扭,做做深呼吸„„”
黄连白糖水摇均匀了,老师倒出了五杯,给自己也倒了一杯。老师用手指在那杯水里搅了搅,又把手指伸进嘴巴里吸了吸,好像BB吮手指,乐滋滋的。
老师让我们照着他的方法去做。我一看那黄黄的东西就反胃,想喊:“不要呀!”可老师的命令又不能违抗,我只好照着做。啊!苦死了,令人作呕!我再看看大家,他们也是直吐舌头。
尝完苦水后,老师统计了一下:全班只有3人说不苦。
刘老师又让我们看一遍他尝的方法。啊!老师是用食指蘸水,吮的是大拇指!哇——我刚想喊:“老师真奸!”马上又想到了保证书——要“罚喝黄连水一杯!”就赶忙把嘴捂上,可那苦味闷在嘴巴里,差点儿把我的眼泪搞出来。这大概就是哑巴吃黄连的滋味?
老师说话了:“在生活中,大家要睁大眼睛去观察,否则就会吃苦头。这次实验,刘老师是明骗都把你们骗到了,而那些骗子们都是暗骗呀,今后你们要不想掉进陷阱,就不要忘记了这次实验。”
“对,我一定要记住这次实验!”我默默地对自己说。可是一直到今天,那黄连的苦味好像还留在嘴巴里,久久不能散去。
第三篇: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画鸡蛋》教学设计
《画鸡蛋》教学设计
黑龙江省密山市实验小学
李霁虹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世界著名画家达·芬奇小时候学画的故事。文章紧紧围绕达·芬奇学画画,老师先让他画鸡蛋这件事展开记叙,重点记叙了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原因和目的。这部分内容含义比较深刻,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学生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阅读能力还不是很成熟,注意力也不能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因此我采用白板和实物相结合的方式来吸引学生,从而使学生们爱上学习,爱上语文。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会认字8个,会写字11个。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认识到学习任何本领首先要打好基础,从基本技能做起。
3、培养学生合作、自主探究的意识,以及分析综合和口语表达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认“鸡蛋”。同学们看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出示鸡蛋)细心的你一定认识“鸡蛋”两个字。
鸣蚕鸡蛋
2、写“鸡蛋”。学习本课中两个生字。
3、画“鸡蛋”。现在我们不但会认“鸡蛋”两个字,还能正确书写。如果老
师让你画“鸡蛋”,你会有什么想法?(板书课题,生各自发表意见)
二、学习新课
1、认识达•芬奇。
有个叫达•芬奇的人,他认为画鸡蛋很容易。谁是达•芬奇?读了这段文字,你就会有所了解。(白板出示)
五百多年以前,有个叫达·芬奇的意大利人,他是一位著名的画家。
预设:
生1:“五百多年以前”是告诉我们时间。生2:“意大利”是告诉我们国籍。生3:“著名的画家”是告诉我们他的身份。
这段文字按“时间——国籍——身份”的顺序向我们介绍了达•芬奇,你能不按这样的顺序,也介绍介绍达•芬奇吗?
过渡:了解了达•芬奇,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他是怎样画鸡蛋的呢?
2、读文,认字。
(1)自读课文。请你自己读一读课文,力争做到不加字,不漏字。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一读。
(2)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序号。(3)指名分段读文。(4)检查词语,并仿写。
画得不耐烦画得熟练画得又快又像
(5)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预设:
学生运用人物+事件的方法概括。
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人物事件 我们应该从达•芬奇画鸡蛋这件事中知道什么道理呢?学文后相信同学们会把课文内容概括得更完整。
3、学习达•芬奇画鸡蛋的过程
(1)白板出示“达•芬奇开始学画的时候,老师让他画鸡蛋,他画得()”。①理解“不耐烦”。
②找出“不耐烦”的具体表现,指导朗读。③扮演达•芬奇,体会人物心情。
过渡:听了达•芬奇的话,老师是怎样教育他的呢?画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老师严肃地说:“你以为画鸡蛋很容易吗?这就错了。”
(2)实物演示,得出结论。
(3)老师为什么总让他画鸡蛋?找一找,读一读。
①指导朗读,突出“准确,熟练”。②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
(4)白板出示“达•芬奇听从老师的教导,()画鸡蛋”。
想象、补充句子:
,他在用心地画鸡蛋。(课件出示)
三、总结全文
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要用心,要从基础学起,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2、引导学生运用人物+事件+道理的方法完整地概括课文内容。
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人物事件道理
第四篇:小学作文“一题两作”习作训练总结
小学作文“一题两作”习作训练总结一直以来,写作是学生最为头痛的事情,特别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刚接触作文,根本无从入手。因此,老师要循循善诱,长期“别有用心”地对学生进行训练,从句到段、从段到篇进行有条不紊的引导,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但如何引导小学三年级作文起步训练呢?我精心设计了如下教学方法。
一、循序渐进引导学生由句扩段
三年级的学生,写一段语句通顺、条理分明、标点符号准确的段落并不容易。因此,我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进行有条理的写作。如让学生写星期天发生的一件难忘的事,我先从图画出发,要求学生观察后写一个片段。画面上是一个妈妈给小女孩买了一双新白凉鞋,让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这幅画的内容。学生很快就能说出:“星期天,妈妈给小红买了一双新凉鞋。”在此基础上,我启发学生:“在什么季节买凉鞋
呢?”“妈妈买鞋给小红,小红会对妈妈说什么呢?”“小红得到漂亮的新鞋后,心情会是怎么样的呢?”经过启发,学生能根据我的提示有条理地说出:“夏天到了,妈妈给小红买了一双新白凉鞋。妈妈对小红说:„小红,妈妈给你买了双新鞋,你要好好爱护呀!‟小红接过新鞋,高兴地说:„谢谢妈妈!我会尽力爱护它的。
第五篇:新教科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画鸡蛋》教学设计
《画鸡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学习偏旁部首“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文中老师说的话。
3、理解达·芬奇学习态度转变的原因,懂得只有从小下苦功夫,严格训练,才能学到真本领。
教学重点:会认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学习偏旁部首“鸟”。教学难点:理解达·芬奇学习态度转变的原因,懂得只有从小下苦功夫,严格训练,才能学到真本领。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导入新课。
(出示鸡蛋)问:这是什么?请你在纸上快速画下它好吗?鸡蛋画好了,你觉得鸡蛋好画吗?那么,如果让你画上一节课、一天,你的感受会怎么样呢?
四百多年前,意大利有一个著名的画家叫达·芬奇。他小的时候学习画画,他的老师天天让他画鸡蛋。鸡蛋那么好画,那他的老师为什么还天天让他画鸡蛋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故事—《画鸡蛋》(板书课题)。大家一起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问同桌或老师。
2、出示词语:不耐烦、严肃、训练、熟练、准确、无论(个别读,齐读)。
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标出自然段,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学生汇报课文写了什么事。
三、品读重点,理解课文。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1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在这段中“著名”一词是什么意思?换个词来说一说。
3、想一想,通过读第1自然段,你都知道了什么?
4、指名读这一段,师生评议。
(二)学习第2、3自然段。
过渡:达·芬奇开始学画画的时候,老师为什么天天让他画鸡蛋呢?下面请同学们默读第2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用“ ”画出达•芬奇和老师对话的句子,想一想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试着读一读。
1、达•芬奇刚画鸡蛋时的态度如何?(不耐烦)为什么会“不耐烦”?体会不耐烦的语气,指导读达•芬奇的话。
2、听了达•芬奇的话,老师又是怎么说的?
3、老师说话的态度怎样?怎样说才是严肃的?指导朗读。
4、分角色读,师生合作,同桌互读,展示交流。
5、达•芬奇的老师为什么说:“你以为画鸡蛋是件很容易的事 吗?”请同学们读一读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呢?(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一说。)
6、实践观察。
老师也准备了一些鸡蛋,请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鸡蛋的样子,看看你会发现什么?
学生观察,老师有意识叫坐在不同位置上的学生说,看到的鸡蛋是什么样的,再把鸡蛋变换放的角度,再观察,再说。
7、是的,正因为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每个鸡蛋,形状都各不相同,达•芬奇开始学画画的时候,老师天天让他画鸡蛋,这样做是为了:(出示填空题)我让你画鸡蛋,就是要(训练)你的眼力和绘画技巧,使你能看得准确,画得(熟练)。
8、再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感受老师教育学生的良苦用心和达•芬奇学画的刻苦。
此时的朗读要求学生要比刚才的更投入,感情更饱满。过渡:达•芬奇听了老师的话态度改变了吗?
9、哪些词语证明达•芬奇的态度改变了?(用心,一张又一张。)
10、请用“一张又一张”这样的词语来说明达•芬奇用心地画鸡蛋,如“一天又一天……”
11、请用心地读一读,读出达•芬奇画鸡蛋的认真。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达•芬奇绕过勤奋的努力,后来怎么样了?齐读最后一段。
2、这样的结果,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四、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1、齐读全文。
2、欣赏达•芬奇的名作,说说感受。
3、总结谈话:达•芬奇小时候听老师的话,仔细观察鸡蛋的形状,认真地画鸡蛋,长大后无论画什么,都能画得又快又像。
板书设计:
画鸡蛋
不耐烦 用心 又快又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