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理论学习 浅谈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山东费县粱邱三中
王光英
高效课堂教学是指教师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指定的教学目标,高效教学追求社会化、人性化教育,强调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高效课堂教学的表现:课堂上教师能自由驾驭课堂,收放自如:要动能动,要静能静,要思能思,要看能看,要停能停,学生没有一个睡觉、开小差等游离于课堂之外的现象,课后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收获,都有学习的快乐。
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1、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教师善意的批评、提醒能被学生接受和理解,甚至感激,如果不和谐的师生关系,善意的批评、提醒则不被学生接受和理解,有时甚至导致师生冲突,影响课堂教学。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要靠教师“牺牲”大量的休息时间,主要利用课间或课余等学生休息时间以朋友或大哥哥、大姐姐的身份和学生“亲密”接触,或聊天、或活动(打球、游戏、下棋、讲故事、讲笑话等等),同时在活动中不忘适当的建议和引导,使学生“亲其师”,从而能“信其道”。
二、备课要以本为本,以人为本
有些教师认为备课就是抄抄教案,以应付上级领导检查,而且还振振有词地认为所抄的这些“教案”都是由一些教育名师、甚至是教育名家编写的,有什么不行?其实我认为这些“教案”的编写大都是以本为本,是以教科书为本而编写的,不能以人为本,因为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以及基础知识水平等都存在着差异。因此我们备课就不仅要以本为本,备教材(要教什么内容,教学重点是什么),而且还要以人为本,重点是要备学生,(教到什么程度,教学难点是什么,用什么方法教),要让每个学生上了这节课后,至少知道这节课是学数学,学了数学的哪些知识。如果教师一味地追求难度、深度、广度,而一部分学生却跟不上来,势必他们就会把精力转移到与上课无关的事中去(开小差),就好比是营养成分最高、最好的食品,可学生却不原意吃,怎么还谈得上消化呢?可见备学生是提高有效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教师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就要转变传统观念,打破正统的教学方式,有人甚至是专家认为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所以教师的语言表达就得非常的精炼,不能说一个与教学无关的字,我却不认同,试想本来就单调枯燥的数学,再加上正统的教师,呆板一平如镜的语言,我们那活泼好动的学生能坚持40分钟吗?所以教师口头语言的抑扬顿挫、肢体语言的形象生动、甚至搞笑,都能及时唤起学生注意力集中,一些重要的话语往往在语言的波峰或低谷时说出。一个好的课堂,就好像一个厨师做一道色香味诸全可口的菜。我们知道,一道好菜除了主要材料以外,还必须添加适量的佐料,佐料放多了,菜不好吃,不放佐料也不行,虽然有营养,但难以下咽。数学课堂也是如此,总得让学生感觉味道好,爱听,所以就得放点作料(笑话幽默),但不能太多,因为笑话幽默多了,课堂冲淡了,喧宾夺主,课堂没内容,学生学不到知识。所以课堂里只要有一两句风趣的话或者一两个幽默的动作,就足以引起学生们的兴奋,然后再将他们的兴奋点迁移到学习上来。
四、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
教学中绝对的、万能的、最好的教学方法是没有的,但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都应落脚于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否则任何方法都是失败的。计算、概念、几何、应用题等不同的教学内容具有不同的特点,教师选用的教学方法必须适宜于内容的不同特点,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1、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
(1)如教学《打折销售》,就可以用创设问题情境法,首先用多媒体展示收集的商场打折销售情景,让学生谈参加市场调查所了解的打折销售活动,接着提问:打折销售后,商家一定会专本吗?每件商品所赚的钱怎样计算?引导学生得到:利润=卖价-成本价。
(2)列函数式:在武汉市坐出租车
2、利用实物教学,可以将抽象的东西直观化,深奥的东西浅显化,从而克服学生的思维障碍,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教学《蚂蚁怎样走最近》时,我就拿出一个事先做好的可以活动的圆柱体教具,引导学生大胆猜测,然后再变动教具,让他们对比自己的猜测与实际的区别,从而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这样直观设计,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3、运用电教手段教学
(1)一堂课只有40分钟,有些课涉及到概念、定理、注意事项多,它的产生和形成过程相当复杂和抽象。若凭老师边讲边写,一堂课很难按时完成任务,学生学起来非常吃力,结果事倍功半。充分运用电教手段,可以更好地把许多抽象的概念和繁琐的叙述讲清楚,屏幕上的图像和颜色文字一幕了然。如讲“垂直于弦的直径”时,由于这节课的难度较大,我就在屏幕上打出了一组强化理解“垂径定理”的判断正误题、选择题、填空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2)对于要由一个运动的图形得出规律和结论并证明这样的题目,我们可以利用相关的数学教学软件制作的课件来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函数的教学;例如要理解“圆柱看成是一个矩形旋转得到的”和“圆锥看成是由一个直角三角形旋转得到的”,也可以利用“z+z”制作一个运动着的课件,通过课件的演示,可以形象地直观地将圆柱、圆锥的形成过程展示出来。(3)网络教学:
如初一第一章:走进数学中的幻方、七巧板,搜索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等
4、重生活应用,让学生实践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感悟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拓展数学学习的领域。如用数学知识去说明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屋顶人字架做成三角形、汽车保护拦成平行四边形、车轮成圆形等等,这其中固有物理属性等原因,另一方面,也有数学原因,诸如用到三角形的稳定性、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圆的旋转不变性,还有打台球的角度用到对称、聚光镜用到焦点等等。
总之,要经营好一个课堂,做一道既营养价值高又口味好使学生们都爱吃的“菜”,我们教师特别是数学教师就得想尽办法让枯燥的数学妙趣起来,让抽象的数学形象起来,让深奥的数学浅显起来,让机械的数学练习生动起来,让怕数学的学生自信起来,让怕数学老师的学生喜欢起你来,这样你的课堂教学一定是有效的,而且是高效的。
第二篇:浅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高效课堂是每个教师一直追求的理想,也是每一位望子成龙家长的企盼。小学数学随着年级的增长,因其学科的特点,变得越来越抽象,逻辑性也越来越强,学生有点望而生畏。这对小学数学老师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任何时候,课堂教学永远是教学最基本形式,教学的目标规定的重点、难点都必须在课堂中突破。长时间以来,课堂教学往往以教师框定的范围为主,忽视了学生的渴求。课堂上,常常出现教师讲的津津有味,学生却痛苦无措,不知所云。学生慢慢的对数学学习失去热情,并且产生了厌烦的心理。只有构建了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动参与者,让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找得到得到自己需求的东西,品尝到学习的乐趣,收获的喜悦,学生才会热爱数学,乐学、好学数学,才能在此基础上,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为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那么,为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自己品牌的高效课堂,让数学课堂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尊重学生,做到因人而教是高效课堂的基础
(1)了解学生个性。小学生大多渴望老师的表扬,老师的激励对孩子来说是莫大的荣耀。他们会因为老师经常性的小小表扬而喜欢这个老师,进而喜欢这个学科。所以说,数学老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让每个孩子在你的课堂上都如花儿一样,因你的赞赏,开的更绚烂夺目。数学教师可以经常开展一些活动,比如:讲数学家的故事比赛,图形拼接艺术画大赛等等,这些比赛具有层次性,给每个层次的孩子参与的机会,教师对此还得努力,不要吝啬表扬,这不仅能成为他们学习的动机,也可能成为他们继续学习的力量。
(2)了解学生原有认知基础。课堂教学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教师要了解每位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才能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大大提高了课堂实效,也消除了课堂上的无效空间,最大程度上降低学生的学习障碍,使学生很快融入新知识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创设有关数学知识的有效情境,理论连接生活,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是数学的摇篮,生活处处皆数学,激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的运用,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把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比如,在讲“圆形”时,教师可以这样问:“下水道的盖子为什么是圆形的?正方形的不行吗?”让学生主动走进生活探究知识,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2、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是高效课堂的条件
在小学数学课堂,常常看到学生发言很热闹的情景,但其他学生却不知道在听什么,精神开了小差,要想构建高效课堂,就必须改变这种局面,让学生学会倾听。学生只有用心倾听,才能理解发言的内容,和发言的人产生共鸣,进而产生情感的交流。教师也要学会倾听学生,即使学生没有说话,但通过学生的神情,教师也能听到学生的心声,了解到学生的需求,教师关注学生,走进学生,理解学生,才能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波动,这也是作为教师其自身的专业素质和驾驭课堂能力的最好表现。这样的相互倾听,是互相信任的表现,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师生和谐相处,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激发。
3、充分的课前准备是高效课堂的保障
新课标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首先,教师根据教材,教学目标要难易适度,既不能简单到轻而易举,失去挑战,体会不到努力就有收获的幸福,学生学习的兴奋度就会降低;也不能太高,任凭你怎么使力,也达不到终点,学生就会失去信心,很难再有探究知识的勇气。其次,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数学教师要兼顾到不同程度的学生,要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学有所得,这样学生打好基础,未来的继续学习才有可能。才能保障高效课堂的实施。
4、优化教学过程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高效地数学学习活动应是在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基础上的更高层次追求。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恰如其分的导入,可以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对要学知识的质疑,为后来的学习做好铺垫。数学教师可以在新课的伊始,讲有关的数学故事,播放相关的视频,动画等,也可以凭借教师自身独特的语言艺术,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导入新课。这样,就能让学生融入教师制定的情景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开启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2)展示提纲,自主学习。教师课前做好课件,多媒体展示,明确本节的自学提纲,并要求自学的时间,指出要检测的内容,学生学习时就会格外用心。教师走进学生,和学生一起学习,教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学习,发现问题,及时点拨,对在自学中发现好问题的学生,教师给予鼓励,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合作是一种能力,一种比知识更为重要的技能,合作共赢,不仅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在合作中,更能锻炼沟通能力,以及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的交流。还能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思考问题,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
5、良好的自学能力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坚强后盾
数学教学,最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能由此知彼,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数学教师必须有改变教学方法的观念,才能在改革中迎难而上,披荆斩棘,为学生打造好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自学,在自学中领悟知识的真谛,然后,帮助学生学以致用,自己去完善数学知识,让只是在脑海里立体完美起来。
数学教学的关键不在改变数学知识本身,而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观,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主动学习与自主探究数学的习惯,学生将终生受益。教师要不断地将学习数学方法化纳入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让学生明白“授人以渔”的道理。
6、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策略
信息技术辅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符合孩子的天性。在传统的数学课堂,学生有的昏昏欲睡,有的发呆发愣,尽管老师使出浑身解数,也达不到满意的课堂效果。信息技术提供学生绚丽的色彩,惟妙惟肖的动画,优美的音乐,声情并茂的视听感受,极大的调动学生的感官,给学生生临其境之感,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生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信息技术拥有独特的魅力,有很强的存取功能,给以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是其他多媒体无法比拟的。大量的信息扑面而来,学生耳目一新,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电子白板锦上添花。电子白板结合信息技术的功能,实现了“翻转课堂”的教学理论,更适用于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特别是对数学图形的教学,更是神奇,长方形也可以立体起来,还可以立体的菱形,可以翻转过来变换不同的图形,学生在新奇之余,短时间内接收到大量信息。现在有的教师还下载手机app,随时记录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保存在计算机,应用时方便快捷。信息技术还可以让教师和家长联系,通过网上平台和家长沟通,发布检测成绩,留一些课外作业,让家长第一时间了解学生动态,这样沟通交流,便于老师了解学生知识的疏漏,然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加以调整,提高了课堂的实效。
7、良好的习惯,为高效的课堂保驾护航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良好的习惯是学习成功的保障。小学时代,是学生各种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习惯的培养,应抓住小孩具有极强的上进心里,对于好的方面,要多加鼓励,小孩就会继续,这样,常抓不懈,潜移默化中,学生良好的习惯就慢慢形成。在培养过程中难免会有反复。我们要善于抓反复,反复抓。如此,学生焉能不上进,学生如何不进步,数学课堂如何不高效。
总之,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下,要想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教师的教学素质,学生学习品质,都很重要,只有将两者结合,才能相得益彰,共同进步。只有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甚至比其更高,更有效。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完美实现数学教师的高效课堂,必须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第三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校本培训材料-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一、观念思想的变革
我们搞教育的,有时不能固步自封。我认为,只有跳出教育,才能真正看清楚教育!今天办教育,需要我们具有大视野、大胸怀!事实上,凡事只要认识达到一定的高度,都是相通的,在低水平、窄视野上,才会有盲人摸象之争。我们学习郎咸平的论文专著从中映射出教育的现状;听于丹讲论语,感悟教育的历史等。当然也看或议论魏书生报告会,阅读关于学科教学法的书籍。我们参加的培训多是教育内容,这当然是必要的。可是,这又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学习教育理论,但如果只是在这个层面徘徊复徘徊,就会如苏东坡所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教育不是游离于社会之外的一个孤岛,而是群山环绕中的一个山峰。要想真正了知教育的真谛,就要走出这个山峰,瞭望万千奇峰美景,这样,才能“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知识就是财富”吗?可是,古往今来,那么多知识渊博者却多被历史的浪花席卷而去,几乎“泯然众人矣”。而如孔子等大教育家者,尽管“述而不作”,即使《论语》,也不是他的著作,只是存留了他的言行而已。可是,孔子却在中国乃至世界上的影响越来越大。这其中的玄妙在于,孔子的很多看似平淡之语,却多是他的生命感悟,越读越有味道,时间越长越有生命的张力。所以我们教育工作者如果没有属于自己的生命感悟或参悟,就不可能生成具有巨大生命活力的思想,也就形不成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理念。
今天做教育,有两种价值取向是比较容易的,一种是为了理想不顾一切,另一种是为了现实不顾理想,前者只能昙花一现空留许多遗憾,后者的教育则是功利的,对民族有害,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也有害,是极其不负责任的。今天,有很多人,打着办“让人民满意教育”的旗号,正在做着危害民族和人的终身发展的事,令人非常痛心。我们的难处,就难在从理想与现实、长远与眼前、局部与整体的利益冲突中寻求到一个恰当的结合点,教育家不能是艺术家,要像政治家一样,能够兼顾理想和现实,脚踏大地又仰望星空。这是我们进行课改的认识前提。
任何一种教育理念只有落实到实践中才有意义。今天的课改,不缺少理念,缺少的是落实理念的策略与方法。全国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就是理念与落实理念的策略与方法完美结合的范例。对于准东中学高效课堂的构建而言,如何使其倡导的思想有效落地,其方法与途径是什么,高效课堂技术的核心是什么,需要哪些保障措施,正是困扰我们准东人的关键问题。
首先,要对传统课堂真正驾轻就熟。顶不到天怎么能“破”天? 其次,对传统课堂要进行理性而深刻的反思。当你真正看懂传统课堂的问题,你才会以一种“油锅里捞孩子”的急迫心态产生对课堂现状的焦虑,进而投身到改革中。
第三,必须对传统课堂弊端产生的原因作出理性、科学的分析,找到传统课堂弊端产生的“七寸”。
第四,要整体设计,系统推进,决不能采取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修修补补的方式。整体设计,最关键的是顶层设计,有四个关键字:师、生、教、学。这四个字构成了两对关系,即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这两对关系是决定课堂“生产力”水平高低的“生产关系”。新课改要求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就是课堂变革的顶层设计。整体设计,既包括教师“教”的流程和学生“学”的流程,还包括学习组织的建设、管理制度、评价反馈等。系统推进,是由教学改革的特点决定的。所有教学改革必须坚持“先立后破,不立不破”的原则。
第五,只要把改革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建立在对校情、教情、学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在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反思和调整的基础上,那么,在改革的过程中出现外界和内部的任何议论、争论、质疑,都不会影响变革的决心。天地之间有一个看不见的规则,那就是种什么树,结什么果。我们为学生栽种下了生命成长的种子,就必然会结出累累的生命之果。我们要领袖和导师兼容,做长足发展的智者。
二、高效课堂的阶段性发展 高效课堂建设需要经过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由传统课堂的“教师讲、学生听”变为“学生学、学生讲、学生评、学生议、学生改”,真正以生为本;教师变主演为学生学习的策划者、发动者、启迪者、组织者。总之,课堂变“一言堂”为“百家鸣”。
第二阶段,师生是文本研究者、挖掘者,以文本为参照、参考形成专题研究,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观点,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发明、发现、专利、专著,学习知识、解释知识、创造知识、运用知识,形成自己丰厚的知识功底。
第三阶段,学知识长智慧,长智慧修素养,为人生历练打基础。学生在学习求知的过程中,练就成为自主、自信、自强不息的性格,勇敢有为探索创新的精神,团结合作服务奉献的品质。
三、高效课堂的模式 建立自己学校的模式,必然要通过创新寻求新的突破。构建属于自己的模式不是目的,目的是构建尊重差异、适合学生个体的教育。
1、为什么要强调“模式”
因为没有模式就没有标准,任何教师都必须遵守基本的课堂规则。但是,高效课堂的模式与教学艺术并不冲突,恰恰是实现艺术、升华学生思维和课堂生成的保障。
人们常说,“教无定法”,教学作为一种艺术,是没有固定模式和方法的。高效课堂的构建为什么要强调模式?模式在高效课堂建设中到底有什么意义?没有模式就没有标准,这就像无论是“奔驰”还是“吉利”都要遵守交通规则一样,任何教师都必须遵守基本的课堂规则。但是,高效课堂的模式与教学艺术并不冲突,恰恰是实现艺术、升华学生思维和课堂生成的保障。高效课堂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但究竟学什么、怎么学,必须有一个抓手,这个时候就需要模式。所以说,高效课堂建设必然需要模式,但随着对模式本身的熟练运用,模式自然就会消失,即无模之模,取而代之的是更高的课堂艺术。
2、高效课堂强调模式的意义体现在:
第一,模式是教学和自主学习的框架,对教与学有一定的规范作用,有了模式就不会放任自流,“漫无章法”。
第二,模式是教与学的抓手,使初级阶段的高效课堂有了明确的目的性和目标,易于操作。
第三,模式是产生教学艺术的基石,会降低追求课堂艺术的难度,在环节的规范中,学生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老师能产生因材施教的灵感。
世界上没有包治百病的良药,同样,对课堂而言,没有一种模式可以适用于所有学科。高效课堂的最终目的是高效,我们强调模式但不唯模式。高效课堂的构建是对传统课堂的革命性变革,在传统教育思想根深蒂固的背景下,课堂模式的构建有利于我们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有利于课堂改革的推进,有利于教师专业化成长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同时,模式与教师个性、教学艺术、学科特点的张扬相辅相成,二者并不矛盾。我们在强调模式的同时重视我们教师创新,教师的教学艺术会在一个更广阔的平台上得以施展。
3、强调模式的目的。
强调模式就是为了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理念层面的问题流程化。模式,即方法、结构、流程。
模式或许有其僵化的一面,但模式诠释的是理念,承载的是课堂之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需要一个基本的“规则”,课堂一旦变成了“自由发挥”,则很容易陷于混乱和无序。课改不是“方法”的改良,而是观念的革新。而任何革新都需要落实在“方法”上,通过“技术”手段加以实现,高效课堂模式就可以简化成技术性很强的东西。模式就是生产力。当然,有些人一直在提“教无定法”,但对于更多的教师而言,恐怕唯有“教学有法”才能达到教无定法,教学的艺术本质上就是“立”与“破”的矛盾,在不断的否定中完成进化,离开了教学有法的“临帖”阶段,很难“破帖”生成自己的风格。
任何模式都有其存在的土壤,离开原有的环境就有可能出现“水土不服”。“临帖”的关键不在于照搬模式,而在于学习模式所体现的教育思想和操作方法。只有把握住模式的精髓,在分析教师和学生的实际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真正的破模。
四、全国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简介 据了解,九大“教学范式”分别是
1、山东杜郎口中学“10+35”模式、2、山东昌乐二中“271”模式、3、山东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4、江苏灌南新知学校“自学·交流”学习模式、5、河北围场天卉中学大单元教学、6、辽宁沈阳立人学校整体教学系统、7、江西武宁宁达中学自主式开放型课堂、8、河南郑州第102中学“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
9、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五环大课堂。这九所学校,都属于全国较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课改典型,也是被当地教育部门确定的课改示范校。、“课改”代名词
——山东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
杜郎口中学因“改”而名扬天下,成为当下中国教育最火爆的风景。其实,杜郎口的经验也没有多么神秘,就是一句话,“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而核心是一个“动”字,围绕“动”千方百计地彰显学生学习的“主权”。杜郎口课改的精髓体现在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上,主张能让学生学会的课才是好课,一切
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课堂必须体现出“生命的狂欢”。
杜郎口模式到底有多大的可操作性,它是不是真正具有普适性?《中国教师报》试水课改的“田野研究”,在杜郎口中学挂牌成立了第一个“《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培训基地”,为学习和研究杜郎口课改经验的学校和单位提供针对性服务。以鲜明的“行动研究”特色,秉承“问题即课题”的务实态度,追求课堂理想和理想课堂的建设,全情致力于课堂教育改革“途径与方法”的研究与推广。
“10+35”模式? 杜郎口“10+35”模式,即教师用10分钟分配学习任务和予以点拨引导,学生用35分钟“自学+合作+探究”。
杜郎口模式,呈现出三个特点,即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杜郎口课堂在结构上有三大模块,即预习、展示、反馈。
杜郎口的课堂展示模块突出六个环节,即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点评:今天的杜郎口已经成为了中国课改的代名词,一所乡村学校所创造的教育神话,再一次告诉我们:改,才有出路。
2、领跑高中领着“改”
——山东昌乐二中的“271”模式
远在课改之前,昌乐二中就是闻名遐迩的高考名校了!被外界称为“山东省领跑高中”。
昌乐二中这样已经“功成名就”的名校竟然也课改?
重新出发的昌乐二中从研究学生、重视自学开始,从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里找到出路。
如今,送孩子进二中上学,早已成为许多家长的一个梦想。在二中,几乎所有人都不屑于谈论升学率。如果你一定要打破砂锅问到底,那他们会说:高考只是教育的副产品,“高考其实就是考人品,考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
“271”模式? “271”模式,即课堂45分钟按照2:7:1的比例,划分为“10+30+5”,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
271还体现在学生的组成划分上:即20%是优秀生,70%是中等生,10%是后进生。271体现在学习内容上:即20%的知识是不用讲学生就能自学会的,7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通过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加上老师的强调、点拨,并通过反复训练才能会的。
每一间教室里都有三个“小组”,一个是行政组,一个是科研组,一个是学习小组,称为学习动车组。
此模式强调“两案并举”,两案即导学案和训练案。导学案要实施“分层要求”——分层学习、分层目标、分层达标、分层训练。
点评:昔日的高考名校,今日的课改名校。在昌乐二中有一句赵校长的名言:高考就是考人品,高考只是教育的副产品。他们依靠课改找到了升学的秘诀。
3、这里的学生管老师
——山东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模式
杜郎口经验适合高中吗?高中课改如何选择切入口?课改如何应对和满足升学的挑战与要求?
山东兖州一中在“师法”杜郎口经验的基础上,根据高中教学的特点,渐变形成了“循环大课堂”模式。通过改变课堂结构,一改传统的课后辅导、写作业练习这样的旧制,后段变前段,前置变成了预习,课后变成了课前,“把练习变成预习”,从而创造性地解决了课下低效的难题。
“循环大课堂”注重学生课堂上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带着“?”号进课堂,通过独学(自学)、对学(对子间的合作)、群学(小组间合作探究),形成“?”号,然后再通过展示交流把新生成的“?”号最终变成“。”号。兖州一中的突出亮点是围绕着课堂改革构建“课改文化”。尤其是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和“主体”作用,他们不仅把学习权交给了学生,甚至连学校的管理权也交给了学生。
“循环大课堂”? “循环大课堂”把课分为两截,“35+10”,即“展示+预习”。其中的“三步六段”是课堂的组织形式,前35分钟的课堂展示内容是上节课的后10分钟加课下自主预习的成果,而预习的内容正是下节课将要展示的内容。
导学案是“循环大课堂”的核心要素,一般要具有以下要素:学习目标、学习任务、重点难点、学法指导。做到“四化”: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次化,梯次渐进化。
导学案一般要在难度、内容和形式上设计分为ABCD四个级别:A级为“识记类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前时间必须解决;B级为“理解级”,要求学生能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和生活挂钩,形成融会贯通的衔接;C级为“应用类”,学以致用,能解决例题和习题;D级为“拓展级”,要求学生能把知识、经验和社会以及最新科研成果挂钩。
点评:从改变学生学习状态入手,走出了一条光明的通途。伴随课改生成的“学生自治”管理文化,重新解读了教育的目标是“使人成为人”。
4、不让教师进课堂
——江苏灌南新知学校的“自学·交流”模式
新知是中国名校共同体组建之后的第一所“实验校”。校长徐翔认为,仅仅像杜郎口不行。他又发明了“新理论”,他说新知的学习不光要临帖,还要“入帖”直至“破帖”。
所谓“破帖”,当然是破茧成蝶的生成。于是,“特色自主学习模式”在新知诞生了。在这套模式里,自主是核心,而托起自主的是学生的自学和交流。然而随着“特色自主学习模式”的实施,“主体”被唤醒了的学生在学习中发挥出极大的能动作用,这也无形中将教师置于一个尴尬的境地: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有个别教师的步子总比学生慢半拍,有意无意地成为学生进一步发展的“障碍”,甚至失去了自己的角色,他们渐渐成为“边缘人”。当然,也有另一种情况,个别教师渐渐跟不上学生学习的节奏,他们的知识半径笼罩不了学生的求知范围。怎么办?徐翔说,那就干脆一改到底,再“偏激”一次,完全把学习的权利和课堂时空还给学生——不准教师进课堂。
徐翔说,不管是什么教育,只要开始尝试着去遵循本质和规律,那就一定会在路上“遭遇”杜郎口的。
“自学·交流”学习模式? 从提前一天将“学案”发放给学生,新知学校即开始了引导学生自学的过程。把原属于学生的思维权利通过“自学”还给学生,通过“交流”表达自我的权利。
新知对学生的自学有三个层次的要求。一是完成学案上老师预设的问题,了解学习文本需要掌握的知识、考查的技能等;二是要对学案中涉及到的问题进行质疑,提出自己的问题,对未涉及到的问题要进行补充,丰富完善;三是敢于否定书本中既成的事实和结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结论。
点评:作为最早提出“临帖”概念的学校,已然成为连云港市的一所名校。独有的“自学·交流”模式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能力,最大可能地保证了学生的思维成果。
5、这里的学生怕下课
——河北围场天卉中学的“大单元教学”模式 与新知的徐翔校长一样,天卉中学的胡志民校长也是一个主张“学习即临帖”的校长。因为“临帖”的“不走样”,天卉中学的课改很快就显现出了成效,其在中考中,不仅一举在全县夺魁,而且有四门主要功课成绩竟然名列全承德市第一。
如今,天卉中学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参观学习,其“临帖”杜郎口而“破帖”形成的“大单元教学”模式,因其更具课程的变革意义,愈发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被誉为“当代最先进的课改理念”。学生这样评价:“这种新的课堂,让我感觉学习不再是一件苦差事了。过去怕上课,现在我怕下课。在这种课堂里,不但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胆识和表达能力,现在只要放假一天,我就立刻想回学校。”
“天卉文化”最突出的是他们独创的“高效课堂班级文化巡展”。每到周五下午,他们借助各种文艺手段,说学逗唱演,比的正是谁的班级文化更出彩。
“大单元教学”? “大单元教学”模式具有三大特色:大整合、大迁移、大贯通。其具体表现形式是“三型、六步、一论坛”。
在“大单元教学”模式中,核心是“展示教育”。“预习展示课”环节,先期让学生达到掌握70%-80%的目标,并在小组内部由组长带领,要求每个成员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提升展示课”是对小组合作学习成果进行展示,通过教师的追问、质疑,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拓展联系更多的相关内容,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达到“提升”的目的;“巩固展示课”则是追求知识的“再生成”,教师要善于利用某些奇思妙想,让有“创见”的学生展示自己的独到思维见解,通过学生“兵练兵”、“兵教兵”、“兵强兵”的过程,达到对知识的再认识和巩固的“目的”。
点评:“大单元教学”模式立足于“破”,对传统教学中的“教材编排”、“课时安排”、“学期计划”、“学年任务”等进行重新组合,实现了对教材的整体感知与把握。
6、立的首先是“人”
——辽宁沈阳立人学校的整体教学系统和“124”模式
教育绝不可单纯以成绩论英雄,但立人学校在升学成绩上的“不讲理”却在沈阳市成为“美谈”。这所学校的中考成绩竟然要超出县里平均分273分之多。
立人学校的高升学率来自于一直研究如何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得高效。
立人首先立的是“人”。立人敢于实现“零作业”,是因为他们早就自信课上发挥了每一分钟的效能,用不着再“堤内损失堤外补”。
立人的课堂完成了“六个变身”,变教师“讲”为学生“做”,让学生在“做”中思考,主动探究;变教“书”为教“学”,变灌输知识为指导学习方法;变集中精力批改作业为集中精力备课;教师走下讲台参与,学生走上讲台展示;教师下海精选习题,学生上岸探究创新。
中国教育学会初中专业委员会的李锦韬理事长说,立人的课堂处理好了三个度,一是活与实;二是动与静;三是收与放。
整体教学系统和“124”模式? 整体教学系统包括“整体整合、两案呼应、两型四步”三大板块。“整体教学”是“三加工”、“三导”循环式的教学过程。
一是教师加工知识导图,编制导学案,以图导案;二是教师加工导学案,实施教学,以案导学;三是学生加工学案,理解、应用、归纳总结,形成学习导图,以学导图。
“整体整合”包括整合教材、整体呈现、整体组合、整体包干、整体验收五个方面。
“124”模式,“1”即整合后一节课的教学内容;“2”即自学课和验收课两种课型;“4”即四大教学操作环节:目标明确、指导自学、合作探究、训练验收。
点评:从整合教材、整体呈现、整体组合,到整体包干、整体验收,立人学校的整体教学体系,使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享受课堂,从而使课堂走向重生。
7、丑小鸭如何变天鹅
——江西武宁宁达中学的“自主式开放型课堂” 类似于“杜郎口旋风”,宁达中学的崛起被媒称之为“宁达现象”。
宁达到底有什么样的经验?宁达的经验是不是“二手货”?是杜郎口的“翻版”,还是对杜郎口经验“继承与生成”的持续性发展?
宁达的经验其实就是“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
张项理校长说过的“名言”是:教育必须完成进化,既然要课改,就绝不做拖着尾巴的“类人猿”。
他七下杜郎口,和大多数中国名校共同体的校长达成共识:要提高办学质量,就必须在“高效课堂”上做足文章,唯有“课堂”优质,才能真正把学生从应试教育的模式里“解救”出来。
他们提出“把问题学生当成生病的孩子”这样的育人理念,他们想方设法激活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努力成为学习的主人。
现在只要随意走进宁达中学的任何一间教室,都如同走进了人声鼎沸的“学习超市”。这里几乎就是杜郎口中学的“孪生”课堂。
“自主式开放型课堂”
宁达中学“自主式开放型”课堂在操作上主要包含了四个模块:自学、交流、反馈、巩固拓展。
课堂划分为三个模块:预习、展示、测评。课堂三模块大致按照时间划分为:15(分钟)+25(分钟)+5(分钟)。
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合作单位,每间教室分为9个小组。每个小组依据好、较好、一般三个层次组合,每组6到8人,设立小组长和副组长两名。
预习课围绕的学习目标叫“课堂指南”,“课堂指南”主要由五部分构成:一是学习目标;二是重点、难点;三是学习过程;四是当堂测评;五是拓展提升。
点评:这所学校曾被认为是“捡破烂儿的学校”,但今天宁达中学已经成为全国课改名校,也成为了当地学生向往的学校。“自主与开放”是其核心价值,真正让每一个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
8、新技术与新文化高度融合
——河南郑州第102中学的“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
今年两会期间,香港《文汇报》曾以《郑州102中学课改事件调查》为题大篇幅报道了102中学的课堂改革,引起了相关领导的高度关注。
班额过大如何实施课改?崔振喜校长说,找到一种东西取代黑板。这种东西就叫交互式电子白板。
他们巧借地处省会、硬件条好的优势,把杜郎口模式的“预习展示、调节达标、教学探索”通过电子白板技术呈现出来,从而生成了郑州市第102中学具有自主特色的“交互白板环境下的高效课堂”。
崔校长介绍说,这种交互式电子白板,充分发挥了计算机、投影、音响、实物展台和校园网络等多媒体设备的功能,推进了新课程理念下新的课堂模式,师生的交互合作成为一种常态和现实。人机互动、师生互动、远程互动成为现实。
“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
“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模式由“预习、展示、调节、达标”四个环节组成。
学生们把预习好的导学案及课堂展示的内容课前上传,板书、展示、表演、提升,上课时不用忙着记笔记和在黑板上临时书写,挤出的大量时间可以用于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互动。借助白板的快捷、方便,展示过程可以十分紧凑、高效,而且交互式电子白板还有储存、记忆功能,自由调用,学生巩固和反馈也变得十分方便快捷。
每个班级的电子白板还依托网络充分联通,“班班通”,每一节课后,包括老师的课件,学生的解答过程、修改过程,教师的讲解圈注等都可以储存下来,自动上传至校园网络,供全体师生调阅、反馈、总结、互动。
网络环境下的课堂主要依托交互式电子白板,推进新课程理念下新的课堂模式,使师生的交互合作成为一种常态和现实,人机互动、师生互动、远程互动成为现实。
点评:102中学很好地回答了一个问题,硬件条件好的省会学校应该如何学习杜郎口。他们把高效课堂的先进理念与现代技术嫁接生成了自己的模式和课程,实现了新技术与新文化的高度融合。
9、安徽课改的“小岗村”
——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的“五环大课堂”
校长盛国有给改革确立了16个字:立足校本,自主构建,经营课堂,内涵发展。而在具体的行动研究中,他们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构建并完善了一系列应对新课程背景、符合现代有效教学理念的校本科研体系,“三模五环六度”高效课堂模式因此诞生。
原创性、前瞻性、本土化的教学模式一经问世,旋即引发了巨大的效应。有人说,他们是安徽大地上的又一处“小岗”。如今的铜都双语学校,已经因其课改而成为全国名校,每天前来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人们评价说,铜都双语学校的课改,破解了民办学校“教师流动性大”的难题,变“留人才”为“造人才”,使学校具有了师资自主再生能力;突破了民办学校“生源基础差”的瓶颈,变“选学生”为“育英才”,使学校具有了“促进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核心教育能力。
“五环大课堂”
建构“三模五环六度”课堂运行机制,其中“自学指导”、“互动策略”、“展示方案”三大课堂核心元素的设计,将自主、合作、探究的课改理念化为高效课堂的实际生产力;自研课、展示课、训练课、培辅课、反思课等五种课型架构成“五环大课堂”。
“三模五环六度”模式在操作上,“结构”和“方法”是两大原点。“三模”是指“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三大导学模块;“五环”是指导学流程中要经历“自研自探——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质疑评价——总结归纳”五大环节;“六度”是要求教师导学设计及课堂操作过程中要重视学习目标的准确度、自学指导的明晰度、合作学习的有效度、展示提升的精彩度、拓展延伸的合适度、当堂反馈的有效度。
点评:被誉为安徽课改的“小岗村”,破解了民办学校教师流动性的瓶颈,课堂开放而富有活力,成为当地课改典范。
五、高效课堂建设的具体做法
1、学习小组建立、管理和评价
改变学习方式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而合作学习是课改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随着课改的逐步推进和深入,一线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认识已经跨越理念走向行动:从盲目尝试到有序运作,从注重形式到讲求实效。如何真正让学生的行为、认知、情感参与到小组合作中来,使合作学习具有实效,这是大家十分关注的问题。我们认为,提高小组合作效率的策略很多,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加强合作学习小组的建设研究,包括小组构建、小组评价和小组奖励等策略的研究。可以说,高效课堂的高效,关键在于学习小组的高效,建设、培训好了一个小组,也就把握住了高效课堂的灵魂。
(1)学习小组的划分(一)基本形式
小组建设要本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组内异质就是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的性别、学业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等方面有着合理的差异,使每个小组成为全班的缩影或截面,这样构建的合作学习小组就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开竞争创造了条件。
(二)操作方式
1.小组的基本确立 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基本保证合作学习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呢?以54人的班级规模构建6人合作小组的操作程序为例,全班可以组成9个合作小组。
首先从全班挑选出9名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在同学中威信较高的学生担任每组的组长。
然后按学业成绩和能力水乎,从高到低分别选择编排每组的副组长(1人)与组员(4人),并从组长到组员依次编号,分别编号为A1、A2;B1、B2;C1、C2。
最后由班主任与各科教师统一协调,根据每组成员的性别、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比例结构进行组间平行微调,使同号的组员实力相当,组际之间的各科水平和综合水平基本平衡。要特别注意为班上的待优生等找到一个理想的位置。男女比例要适当,而且每组都要有女生,为什么呢?一般而言,女生书写认真,步骤规范,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做;而男生思路灵活,讨论积极,往往注重结果,步骤不规范,书写相对潦草,这样男女生可以取长补短;再者,从思维方式上看,男生侧重理性思维和抽象思维,而女生侧重形象思维,在学习空间几何时可以互帮互助,共同进步。(这一点可视不同班级具体情况而定。)上述的小组划分仅是一个典型案例。只要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也可以按照其他的小组划分形式划分小组。
2.小组成立之后必做的几件事。
组建好学习小组,并不等于学生就能合作、就会合作了。要使合作学习小组能够正常运行,合作富有成效,则必须做好以下几件事:
(1)选出得力的行政组长和学科组长。组长是老师的小助手和代言人,是一组之魂。选一名成绩好、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负责全组的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工作至关重要。
选拔小组长。小组长应具备以下条件:①有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激励能力;②有很强的口头表达能力;③有一定的分辨能力;④要有很强的责任心与集体荣誉感;⑤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⑥要有服务同学的意识;⑦学习成绩应该优秀。
教师不仅要善于发现具备这些能力的学生,而且应该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这是培养学生领导才能的一个起点。小组长不一定是组内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却一定是各方面能力最强的学生。教师要定期集中培训小组长,培训时除了了解反馈信息、作业专门指导外,还要倾听他们的意见和想法,让他们畅所欲言,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以利于使他们领导的小组既有一定的共性,又有鲜明的个性。
每个小组还要设立六个学科组长,学科组长每人根据自己的意愿或老师的挑选担任,这样可以增强小组成员参与小组、管理小组的意识,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使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感觉到我很重要,为小组建设贡献力量。
(2)起一个响亮的名字。让每组成员集思广益、共同磋商,为小组取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的、响亮的名字,这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事实证明,只要教师相信学生,给学生以表现的机会,学生的潜能和智慧必定能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如:光荣、必胜、无敌、勤奋、日进、翱翔、合力、雄鹰,这是何等的信心,何等的意志,何等的气魂!(3)编一个相应的代号。按照一定的标准分好小组之后,有必要按照学生学业成绩和能力水平从高到低进行编号。全班每个学生都有一个代码,并且每组学业水平处于同一层次的学生代码相同。例如可以将小组成员按成绩划分为AA、BB、CC三个层次,每个同学的代码便是A1、A2、B1、B2、C1、C2。这样既便于组长分工——小组内成员按一定的序号发言、交流、讨论,或者按一定的方式合作;又便于教师抽查——指定同一层次的学生代表小组发言,并给予及时评价,使个人承担一定的小组责任,促使小组成员将焦点集中到互教互助上来,减少或避免“搭便车”现象的发生。
(2)小组和小组长的培训
真正好的组长不是选出来的,也不是天生的,而是班主任培养出来的。不要只注重小组长现有的能力,而忽略了对人的潜能的开发与培养。要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是小组建设成败的关键。要让他们知道当小组长是一次锻炼的机会,是他施展自己才能的舞台。这样他才能积极主动的去建设自己的小组,真正成为小组的主人。
1.明确小组长的作用
(1)小组长要团结同学、帮助同学、组织同学,打造积极向上的小组学习团队,勇敢地担当起学习小组的学习领袖角色;
(2)小组长要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一对一讨论或是小组内部三个层次间的研究解疑,确保每个小组成员实现高效学习;都达到“跳一跳够得着”的学习目标,最终实现小组团队的整体学习目标;
(3)小组长要及时检查小组成员课堂学习情况和每天学习内容的落实情况,学习内容堂堂消,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4)小组长要建立起针对每个小组成员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的评价制度,每周公布、总结一次,以督促小组成员不断反思,不断进步;
(5)小组长要组织小组成员利用好自主自习,根据A、B、C分层完成训练学案,并及时收齐上交;(6)小组长要负责维持本组同学的学习纪律,检查成长日记、学习档案等。2.突出抓好高效学习小组、高效科研小组建设。
老师要对高效学习小组在学习中的动车组分动力机作用上再提高认识,在小组建设、小组长培训上下真功夫。要重视小组文化的建设和团队凝聚力、向心力的打造,要利用学习小组间的良性竞争,在竞争中提高、在竞争中发展;要培养好学习小组长,学习小组长是学习小组的动力机,要培养学习小组长的组织、协调能力,发挥学习小组长在小组学习中的带头作用、领导作用、组织作用、检查督促作用;要创新小组评价机制,把评价主体让给学生,创新小组内部之间的评价和小组之间的评价,要在合作中借鉴,在借鉴中思考,在思考中提高。
3.培训小组长。
培训学习小组长至关重要,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措施:(1)明确组长的责任和作用。
行政小组长的职责:①了解组内同学的思想动态,融洽同学之间的关系,打造团结向上、勤于钻研、积极进取的学习小团队;②协同学习小组长控制好组内同学自主学习、分层讨论和高效展示的进程,做好组织分工,明确任务目标,确保每一个学习段的学习活动有序进行;③控制组内同学的课堂学习秩序和自习、周末自主学习秩序;④及时分配学习任务,督促组内的同学自主学习,按时高质量完成作业;⑤协同学习小组长对本组同学的学习状况,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搞好评价和总结,提醒帮助待优生确保学习效果;⑥经常反思小组管理中的问题,组织组内同学开展每周一次的小组活动,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
学科小组长职责:①及时地收齐导学案,查好导学案的质量;②协同行政小组长控制好组内同学自主学习、分层讨论和高效展示的进程,做好组织分工,明确任务目标,确保每一个学习段的学习活动有序进行;③负责了解积累本小组内所有同学的学习状况,发现在自学、讨论、展示、检测及导学案和训练学案的使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及时向老师反馈。在科研小组会上与老师共同研究改进课堂和学案的措施;④协同行政小组长对本组同学的学习状况,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搞好评价和总结,提醒帮助待优生确保学习效果;⑤协助行政小组长组织组内同学开展每周一次的小组活动;⑥开好由学习班长组织的高效课堂研讨会,认真汇报组内的情况,积极思考讨论改进的措施,并把会议的精神传达给小组成员。
(2)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洞悉他们一周来在思想上、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困难并及时予以解决,让小组长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温暖。
(3)给小组长加自助餐。小组长为同学们服务,很辛苦,学有余力,必须有所回报。自助餐应注意的问题:有例题有规律方法总结有针对性习题有答案;量上由小见大;对学习效果要有检查评价。这实际上锻炼了组长的自学能力。
(4)帮助常务学习小组长培养各学科组长,在某些学科上让学科成绩优秀的同学担任学科组长,这样既能给常务小组长减负,又能带动其他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5)适时地肯定、表扬、激励。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在低层次需要满足之后,会向高层次需要努力,在当前学生绝大多数满足生存和安全需要的情况下,小组长领导一个小组也就屈于其满足更高层次如归属、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使他们体会到这种自我满足、自我实现的心理满足、荣耀感,是激发他们对小组更加尽心尽力工作的源泉。4.小组成员培训
①加强学生互助意识的培养,要让优秀学生明白,教会待优化生学习,把知识让待优化生也学得懂的过程,也是自己深化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帮助待优化生不但不会影响自己,反而能提高自己的水平。
②给待优化生更多的学习、答题、汇报、展示的机会,对他们的每一点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扬,即使答错了,也要肯定他们的精神,一点一点地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让他们勇于参加到小组的学习和探讨中来。这需要老师在学习过程中心里时刻记着他们,关注他们。
③转变传统的学生评价方式,在学习的每个环节、学生日常管理的每个环节,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个人的成绩不再凸现,而是以小组为单位评价优劣和好坏,包括课堂上的表现、班级纪律、学习成绩等等方面,让学生明白,个人的表现再好、成绩再优秀都不会得到肯定和表扬,只有小组的成绩才是自己的成绩,只有你的团队整体优秀了,你才是优秀的,以此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督促学生在小组内开展互助,提高整个小组的水平,可以在班内开展优秀组长的评选,以此激发优等生帮扶待优化生的积极性,还可以开展学习小组竞赛活动,营造小组间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
④在班级和学校范围内,大力开展集体主义教育和团队精神教育,优秀学习小组的评选可以扩展到全学校的范围,为班级工作创造更大的舆论空间。可能还有更好的办法,需要老师们在实践中积极的探索。总之,只有把学习小组建设好了,合作与交流才会真正地发挥作用,学生自主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才能达到。
拓展考虑:可根据学校情况建立学科科研小组。学科科研小组主要是由学科班长(即课代表)牵头组织,针对各个学科进行研究、调查学生本学科学习情况,并通过小组研究对老师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解决办法,同老师一起搞好本学科学习的小组。要注意发挥其作用,高效科研小组让教师教学“分身有术”,任课教师要深入科研小组内部,每周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研究,通过小组反馈,了解学情,融洽感情,增强教与学的针对性,革除低效和浪费,通过把学生推到前台,让学生各自承担相应的任务,既分工又合作,为真正地课堂高效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5.深入研究指导学生搞好分层讨论、分层达标。坚持小组讨论“先一对一分层,再组内集体讨论”的原则,先让同层次学生AA、BB、CC进行讨论,然后小组对分层讨论中不会的问题和小组讨论不出来的问题反馈给老师。要坚持“A教B,B教C,C拓展”的分层次学习理念,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实现“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让每一个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
(3)小组的文化建设
(1)由行政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讨论酝酿制定有特色的组名和组训,并制成标志牌,激励小组的每一个成员,甚至可以有组歌。(谈获奖感言后可以合唱组歌。)
(2)由学科小组长组织订立组规,从自学、讨论、展示、作业的完成与收交、自主学习的纪律及学习的目标达成等方面制定出基本的规范要求,确保每个同学都能明确每个学习环节的具体做法。
(3)由行政小组长和和学科小组长共同组织每周一次形式多样的小组活动,如:开组会、座谈、游戏等,和谐组员之间的关系,增强小组凝聚力,促进组内同学的相互了解和团结协作,形成团结向上、勤于钻研、积极进取的组风。
(4)小组培训的一般性流程
组内合作关系主要通过打造小组来实现,做法如下: 1.选举组长
选好了组长,就等于成功了一半!一个好的组长可以控制整个小组,使得小组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整个小组拧成一股绳,整体向前进步。
2.制定队名、队训
我们知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同样作为一个小组也应该
有自己的章程。有了响亮的队名,小组内的每个成员就像找到了组织一样。有了队训,首先是每个成员自觉遵守,同时也为成员间的互相监督创造依据。
3.制定小组的共同奋斗目标
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大家才有了方向,有了方向就有了动力。当然,奋斗目标既有长期的又有短期的,长的可以是三年的,短的可以是每一天的,甚至于是每一节课的。
4.制定个人的奋斗目标
在共同的奋斗目标的指引下,每个成员制定个人的奋斗目标。同样的,个人的奋斗目标既有长期的又有短期的,长的可以是自己的人生规划,短的可以是下一个题目如何处理的更好。
5.建立小组内的互相合作机制
在以上的四个步骤解决完后,就要建立小组内的互相合作机制,这个主要靠教师的正确引导,要让同学们学会与他人共同分享痛苦与快乐,要乐于帮助他人。现在的学生基本上都是90后的独生子女,自我意识较为强烈,因此,完成这个步骤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6、建立小组内的互相监督机制
学生按照这种分组方式以及面对面的座次。如何抓好课堂纪律以及自习课的纪律就成了一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建立小组内的互相监督机制,结合建立好的队训执行这个步骤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7.建立小组间的竞争机制 小组与小组之间是要对抗的,如何进行呢?主要做法有评选每一节课的最佳展示团队、最佳质疑对抗团队;每一周的最佳展示团队、最佳质疑对抗团队;每一个月的最佳展示团队、最佳质疑对抗团队;每一学期的的最佳展示团队、最佳质疑对抗团队等等。这个可以由老师们自由发挥,只要达到激发小组间的竞争,激发每个人的学习热情就可以了。
(5)小组管理与评价
(一)常规管理与评价
1.为进一步加强班级量化管理,增强学生的守纪意识,增强班干部的管理责任,树立起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各班制定和高效课堂相配套的学生管理规定(班规)。每个同学的基础分都为100分,然后根据指定的量化考核扣分细则进行考核减分。
2.每个学生的量化扣分记入本人量化考核档案,同时也记入其所在的学习团队的量化考核。
3.凡个人因违纪被学校量化扣分者,将按其扣分的5倍记入个人班级量化考核扣分,同时也记入其所在学习团队的量化考核。
(二)针对学校高效课堂模式,学习小组的评价如何开展? 1.课堂即时性、激励性评价、生成性评价
教师对每个学习小组评价要兼顾课前、课中、课后,从课前导学案预习、黑板板书、课中学生展示的质量、对抗质疑、生成以及课后学案的整理等方面及时给予过程性评价。
2.评价小组与评价个人相结合 第一种:标准分数
(1)导学案完成:班主任、课任教师抽查导学案完成情况(扣分制),扣分记入本人量化考核档案,同时也记入其所在学习团队的的量化考核。
(2)课前板书:根据板书质量及完成情况分为2、1分。(3)课堂展示:根据展示内容难易及精彩程度分为2、1分。(4)对抗质疑:产生对抗质疑一次记2分。第二种:分类分数
为了使全体学生都尽可能多地合作交流,达到人人参与学习的目的,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每小组每天得分前3名的学生单倍记分,得分后3名的学生双倍记分后,记入小组每天量化评分。
第三种:鼓励分数 在展示、质疑等环节表现特别优秀,或者产生意外良好效果得到老师和同学一致认可的,一次加5分。
(三)记录方法
各小组轮流记录,每小组有两个人负责,一人负责常规量化记录,一人负责高效学习量化记录,每天将记录结果交班级副班长,副班长每周汇总一次并报班主任。(这仅是一个案例,主要简单易操作的记录方法都可以)
(四)利用结果
1.每周、每月分别统计汇总,因分数既统计到个人,又加到团队,由此可评选班级每周和每月个人“展示明星”(表三)、“质疑明星”(表三)、“高效学习明星”(表三),在学习小组中评选“最佳学习小组”(表四)、“优秀团队”(表
五、表六)等。依据每周、每月的展示、质疑统计结果产生“展示明星”、“质疑明星”、“高效学习明星”;按照各小组的高效学习总得分产生“最佳学习小组”;以各小组常规量化考核得分和高效学习总得分之和产生“优秀团队”。
2.每周各班将依据各学习团队的常规量化考核得分,对各学习团队进行评比,对前两名进行表扬,并给予量化加分。对后两名给予黄牌警告,并由组长代表本组在班内做出300字说明。
3.教室内设光荣栏,将每小组周优秀个人加一颗星,优胜小组加一颗星。并将周优秀小组成员照片展示一周。
4.作为评比“三好学生”等各类先进的依据。
期中、期末每次模块考试后,结合每月统计结果,对学生个体、行政小组和学科小组进行激励评价奖励。
2、编写导学案
导学案编写的基本规范和要求
(一)导学案的基本解释:导学案是现代课堂的载体,他集教案、学案、学习笔记和训练案于一体。四案一体,既可以保证其功能的完备性(替代课堂笔记和作业本),又可以为不同层次的教师在新老过渡中,都有所遵循。课堂变革在量变阶段积极稳妥,当量变达到一定程度,质变就会自然发生,课堂嬗变于无声之中。
导学案的精髓就是这三个字——“导”“学”“案”。导,指导、引导、诱导、辅导,是教师主导作用在设计阶段的体现;学,为“学生”“学习”而设,是课堂学习学为主体、以生为本的表达,与此对应,应特别强调,不是为了教师的教;案,方案,既是方案就必然有目的性、系统性、整体性、功能性,绝不是学习信息的简单堆积。所以,导学案又被称为学生自学的路线图、导航仪、指南针。
(二)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生活化、操作化和方便检测是导学案编写的基本理念。所谓知识问题化,就是编写老师要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首先提炼出教材中符合课标要求的知识点,然后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和个人成长的经验,将知识尽可能还原于生活,把学生带到知识产生的起点,使知识情景化。
知识问题化的目的和作用是在教师的主导之下,让学生在路线图的引领下,自然而然地“遭遇”认知冲突,快速突出“重围”,高效重温知识的创立之路,使每个学生都认为知识是自己创立的,而不是从老师或者书本上学过来的,享受创造的成功和欢乐。这样获取的知识,理解深刻,记忆牢固,联想丰富,应用灵活。
为什么要求问题设置要有层次?第一,学生学习的进展是有层次的。任何一节教材的编写或者一篇文章的选取,其呈现的都是最后的结果,其表现的内容和承载的知识,都有相当大的跨度,这样大跨度的知识,学生不可能一口“吞”下去。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学生每一次的进步是有限度的,人不可能搞懂属于最近发展区之外的东西,所以,必须由设计者对整体的大跨度的知识适当进行分解,使学生每一次的进步,都成为可能;使每一次进步,都必须成为下一次进步的基石,学生在当节课上,就能把刚刚习得的知识转化为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帮助其破解最近的难题。第二,满足课堂知识的内在逻辑性和课堂发展的内在逻辑性需求。课堂最终要给学生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这个体系必然有一个逻辑主线需要遵循,这条逻辑线,是靠知识的层次性和其相互衔接搭建完成的。看似开放的课堂,怎样才能做到活而不乱,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如何隐性发挥?课堂虽然以问题方式呈现,但知识的发展逻辑是课堂的一条暗线,这条暗线,若有若无地控制着课堂开放的度,使课堂放而不乱,始终象江河入海一样,虽有波澜起伏、蜿蜒曲折,但始终坚定地奔向最终的目标。
能否很好地实现问题设置的层次化,不仅事关知识的体系能否顺利、完美构建,而且关乎学生能否踏着合适的台阶,顺利发展,高效完成当节课的学习任务。
问题生活化:生活包括个体生活和群体(社会、家庭)生活。问题生活化,可以为解决中国基础教育的四大问题提供最有效的解决途径和方法。我们常常感叹和无奈于我们的课堂与学生的生命体验如此隔膜,我们的学校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如此陌生,我们的课堂学习的效率如此低下,我们师生的学习生活如此困苦!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课堂的教学只是师生一起“搬运知识”,读死书,死读书,当然是读书死。破解这四大问题的根本出路就是让课堂知识回归生活,或者至少是联系生活。人类的所有知识必然来源于人类的生活,知识只有回到生活中,才能彰显其魅力和能量。作为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的时候,你的最大责任不是告诉学生“什么是什么”,而是引导着学生高效快速地“重走”发现之旅。把历史“拉”到眼前,压缩宏观,让学生的视界包含宇宙,透视微观,让学生到基本粒子的世界“游玩”,让大师“跪”下和学生平等交流或者推着学生贴近、走入大师的生活,让抽象变具体,把结论延展为过程,给所有的知识赋予生命能够感受的温度、色彩、味道、分量„„这就是问题的生活化。生活化后的知识,不再仅仅是记忆和理解,更重要是的体验和应用能力、创造能力的提升和生活智慧的产生。
操作化:课堂是一个特定空间、时间、任务、条件、人物的学习和发展空间,由于学习不再仅仅是个体的内在行为,更多地表现为群体的外在行动,所以,老师设计的问题不能仅仅是思想者的沉思,要尽可能具备外在的可操作性,可视、听性。识记可以和表演结合起来,实在没有情境(理科概念、公式等)可创设,也可以变成对抗赛,理解可以与四种展示(板书、讲解、对抗质疑、点拨提升)融汇在一起,课堂应用多数是解题,但也可以有别的方式参与,拓展既可以是生命的个性化体验,也可以是共性的生活化感受,更可以是“异想天开”的创造和联系„„总之,坚持尽可能的操作化,才有可能使群体学习和外显的学习成为可能,课堂才会更具活力和效率。
方便检测:检测是学习的重要一环,也是课堂上师生进行学情调查、交流反馈、及时进行学习行为矫正的常用方法。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往往就不好检测,问题设计时要尽可能减少这种情况,使课堂问题具备可检测性,以便让师生更好地把握课堂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三)杜绝知识习题化、导学案试卷化,避免剪贴化。知识问题化和知识习题化有严格区分,知识问题化的难度要远远大于知识习题化,知识问题化体现了教师的专业功底,隐含着教师对学习团队的引导作用。知识问题化从认知链条上看是向前延伸,让学生明白知识的源头,是满足学生自我探究、体验、感悟的需要。知识习题化是向后推演,是巩固知识、检测知识、应用知识、应对考试的训练方式。如果导学案出现习题化,就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无从下手,学习成了无源之水,认知过程被人为的本末倒置。习题化,不仅使学生的学习无从下手,达不到预习的目的,还会极大地挫伤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当然,导学案中并不是不允许出现习题,适当的习题满足了学习的后半段功能,比如训练和检测题目,已达到导学案“四案一体”的功效,但是,这部分习题应位列在问题化的后面,而且数量要适当控制到不能多于传统课堂例题加作业的程度。
导学案试卷化会割裂导学案的内在逻辑,使学生的认知过程出现人为的混乱,从而在大大削弱自学功效的同时,伤害学生自学的内在动力机制。试卷是考试的载体,考试作用有三——诊断、评估、选拔。后两者是结果性的,第一个是过程性的。但无论是过程性的还是结果性的,试卷承担的责任决定了它和导学案完全不同。试卷通过以点带面,达到既要考得全面又要控制试题量的目的,这种支离破碎的“点式”分布,绝不能满足学生的自学认知需要。为了防止应考者“借风行船”,试题间应尽可能避免相互“关照”,形成逻辑关系;而导学案则是尽力强调前面问题对后面问题的铺垫和启发作用,用前一个问题的解决把后一个问题推入最近发展区的同时,借助前面学习形成的能力,促进后一问题的理解和把握。
导学案不是不可以剪贴,但要避免剪贴化。电脑和网络的普及,给我们收集信息带来了方便,但是,导学案的编写,必须针对师情、学情。网络和出版物提供的材料,只能借鉴。导学案编写过程,是围绕为了让学生实现课标要求,教师把自己的生命体验和生活感悟融入教材的过程,是教师和教材的互动生成。如果出现过分剪贴,实际上教师没有把真正自己融入,这是对教师这个课程资源的极大浪费。如果学校不太顾及纸张的消耗,建议所有的问题,都在经历老师之手后进行适当转化,变成自己的东西再写入导学案。
(四)导学案编写基本规范 1、一课一案
这里所说的课,是指按四十五分钟(四十分钟)一节安排的课时,不指课本上的节次,因为一个课本上的节次,有的需要安排几个课时。无论什么课型,都要有相对应的导学案。对习题讲评和试卷讲评课,在习题集和试卷上的基础上,针对出现的问题编制导学案,问题化中的生活化要求可适当降低。
2、容量要求
八开纸,页边距、中缝1.6厘米左右,正面导学,训练题目穿插其中,但主要应放在后面。训练题目代替传统课堂的上的例题和作业,都要求在预习阶段进行探究。
3、问题层次化
问题设计分A、B、C、D四个层次,分别为识记级内容、理解级内容、应用级内容和拓展级内容,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时间资源及能力资源进行预习“程度”的选择,在全面预习的前提下,尊重和满足个体的差异性选择。
4、主体性原则
导学案设计,必须尊重学生、尊重学情;必须注重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内在驱动力;必须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发动学生、利用学生,一定注重留给学生时间,让学生自主发展,做学习的主人。
5、探究性原则
使用导学案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案的编制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学习,坚持低起点、小坡度,常激励,从而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创立知识、收获成功的喜悦。
(五)导学案的基本环节 1)学习目标
显性的是知识和能力目标,隐性的是科学和情感目标。基本要求是:选择恰当,表述简洁、清晰、准确、全面。
所谓选择恰当,就是指教师要根据学期(月度)或者学年()刚性学习进度要求和你所教班级现实的学情进行反复权衡后做出的综合的既适应当前学情又能够保证在一个时间周期内完成刚性进度的选择。建议,刚刚进入这种课堂的班级,把目标定的浅些、少些,以培养的学生的情感、态度为主要着力点,随着学生学习内驱力的加强和学习能力的提高,目标容量、难度都可以适当加大。这种课由于十分关注学生内在驱动力和学习能力习惯的培养,在一个学习周期内,也是加速的课,前面慢一些,不会耽误整体进度。
学习目标选择是否恰当,是对教师对学情了解是否准确的验证和考验。出现“吃不饱”或“不够吃” 的课堂,目标选择不当是第一原因。
所谓表述全面、简洁、清晰、准确主要是便于学生迅速把握和了解。以便在开放的课堂中真正做到“形散而神聚”。全面意味着不能遗漏,简洁意味着不能繁琐,清晰表示学生能够迅速把握,准确表示尽可能减少歧义。
2)重点、难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背景,预测可能出现的难点。根据考纲、课程标准,确定重点。提醒学生要重点掌握的问题,激发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信心。重点、难点的确定都是经验性预设。
3)知识链接(背景知识)
把本节课内容放在该学科整个学段学习过程中,以往所学哪些知识为本节打下铺垫,本节为以后的学习作了哪些准备。
4)学法指导
包括课堂上学生重点要看的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图片等,学习方法、记忆方法、理解角度、理论运用等活动方式的指导及疑难问题的索引、提示等,是对学生自我学习的重要指导。5)问题逻辑
导学案设计问题要有层次、有逻辑、有内在的关联,解决一个问题同时也是解决下一问题的前奏,学生在解决一个个小的问题中,自然解决重点问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逐步教会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6)学习反思
每学习一个知识点、做一道题后都要进行反思,总结得失。必要时写在导学案上。做好这项工作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7)练练试试(小试身手)
题目设置要分四个层次。A、B级(基础):结合本节课的内容,选编基础性较强的练习题,题目要体现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基础知识、基本规律的理解,要求学生独立完成。C级(中等):结合本节课内容,选编有一定综合性的练习题,题目要体现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基础知识、基本规律的运用,学生可以通过合作学习来完成。D级(拓展):结合本节内容,选编一至两道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的综合性习题,体现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并运用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分析和解决问题。
8)归纳小结。本项内容是对本课所学知识、方法、规律的总结,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后进行,由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完成。
注:一般1、2、3、7、8项是“显性”的,4、5、6项是“隐性”的,“归纳小结”时要留下合适的空白,建议使用思维导图或画知识树的方式进行。
六、高效课堂实施程序
1、发现问题,形成课题,破旧立新。
(1)如何发现课堂中的问题,如何把问题转化为课题?
问题即课题,行动即研究,感悟即成果。教师善于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并转化为自己的研究课题,既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也是教师专业发展最简洁有效的方法之一。
如何才能做到发现问题并将其转化为研究课题?我认为发现问题至关重要!转化为课题相对容易。怎样发现问题?首先,要坚信课堂存在问题的必然性。对于课堂我有一个深刻的体会:“课堂永远不会完美”,恰如一句广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要踏上课改之路,就永远在路上,不再有终点。正因为如此,我相信“没有没有问题的课堂”,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与时俱进不断前行。其次,要能从理论的高度解析自己课堂的行为细节,坚持做有“理”的事,避免盲目。做事有“理”,不仅可以保证效率,更能保证方向正确。当然,这里所说的理论,一定要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新的、权威理论。第三,关注细节,从细节入手“捻针尖”,深度透视课堂,暴露和发现课堂存在的问题。比如“教师站位与作用的关系”这一课题,关注的就是在新课堂中教师如何站位才更有利于主导作用的发挥。问题看似很小,但是作用重大。第四,关注课堂的宽度,在边角处发现问题,使课堂整体性优化、趋于完善。由于受传统课堂教学和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我们老师从时间这个维度往往比较重视“上课”期间,从空间的维度往往只关注“教室”和“学校”,从学生这个维度上往往只关心所谓“好”学生,这本身就是课堂的问题,同时这个问题也极大地影响着我们对课堂问题的发现,形成了问题的指数效应。引导我们的教师关注所谓的课外,关注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关注所有的学生,就能不断地整体优化我们的课堂,要建立起“学习是一个整体”“有学习的地方就是课堂”的观念。第五,关注课堂的逻辑关系,从系统的角度发现问题。课前预设、课中展示交流、课后反思总结是大的学习逻辑关系,问题层次化是课堂设计阶段须遵循的逻辑关系,目标展示、学情调查、问题汇总、精讲点拨、当堂检测和课堂小结是课中展示交流的逻辑关系。从这些逻辑关系的设计和执行中,肯定还存在可细化可优化的部分,这些可细化可优化的部分,就是问题。
(2)问题转化为课题的意义是什么?
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是教育者的智慧,也是教师生命活力的展现。传统教学,教师是知识的“二传手”“搬运工”,日积月累的只是技巧,教师功底的所谓厚实仅仅表现为表述的精彩和解题的熟练,所以有人说,这样的课堂不道德,课堂既“杀死”了学生的慧念,也浇灭了教师的生命之火。问题转化为课题,不仅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保证,而且问题一旦转化为课题,其所指就不再是单个具体的问题,课题研究所产生的成果一般都带有理论性和普遍性、规律性——一个问题的解决,既会带来一系列问题的突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重要的是,研究所产生的理论突破或者视野拓展,更能让一线教师看到问题背后的问题,能够从更高的层面分析、指导、解决问题和防止一系列同类问题性错误再犯。问题转课题,还可以让我们的教师以一个研究者的视角看待课堂,教师从讲者——到教者——到学者——最终成为教育的研究者,既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也是区别教师处在不同境界的重要标志。问题的课题化,使教师突破问题、取得进步的同时,也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发动机”之一。
(3)课题研究的方式与机制有哪些?
实际上,很多一线教师,看到这样的题目就会发晕!方式变成方法,机制变成动力和风险(成果与成本、投入与产出„„)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课题研究变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问题的价值及解决方式更通俗一些,有问题需要解决,解决的方式不外乎求教于历史、求教于名家、求教于实验数据、求教于事实(实践)。阅读可以让你明了史实,理论、经典,让“大家”帮你佐证或解决问题;严格条件的实验,让极端化后的事实再现,来证实一些假说。这些方式,都行之有效,但过于严谨、严肃和生涩,很多一线教职工并不熟悉,正如我开始说的,光是这些名词就可能让许多人望而却步了。相对而言,大量阅读,明了前人的思考、方法和成果,动笔展示自己——开博客,把自己的思考暴露于大庭广众之下,或者直接采取叙事研究,把自己的思考或者真实的经历,把自己虚拟的或者真实的经历以叙事的方式表达出来,不仅使表达者有一个收集、梳理、思考、研究、归纳、挖掘、提升的过程,还更有利于读者以小见大、感同身受,身临其境,更能理解和把握问题的实质。
课题研究,作为一种主体性极强的积极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过程,任何外力的推动,其效能都是极其有限的,这也正是我国基础教育界,课题众多,但既不开花也不结果的重要原因之一。推动教师把问题转换到课题的强大动力只能来自教师的内心,推动机制的建立,也必须源于内心主动地“选择”与“担当”意识的建立,亦即来自教师主体性作用的真正发挥。我们让教师意识到,今天的课堂必须改,为了学生、为了自己、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我们必须做出正确的选择,否则,我们付出越多,危害越大!对教师队伍的启蒙和唤醒,是推动教师主动进行课堂教学研究最根本的机制。
第四篇:《浅谈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浅谈初中数学的高效课堂
李依航
摘要:随着高效课堂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数学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教学改革的发展。如何顺应教学发展的时势,制定合适有效的数学教学方式,对真正发挥高效课堂的积极作用,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有重要意义。我校制定了九步导学的教学模式,其中包括:引学示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交流、点拨提升、质疑问难、有效训练、总结深化、布置作业这九步,以这种形式的教学,充分体现的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学生由以前的被动接受变成了知识的主动探究,成为了学习的真正主体。本文对于高效课堂下如何进行数学教学进行了简单地分析和建议。
关键词:高效课堂 数学教育 九步导学法
数学教育任务已转变为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发展,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课堂教学应从传统的集中于教学内容方面转变到教学过程方面,让每个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参与数学、主动探索去建立自己的理解和意义。教学时,教师应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进行教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努力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倡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探究性学习。高效课堂,不仅是达成高效率的课堂,更是教育教学形式的巨大变革。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超常提高、超常进步。作为教育组织者的教师,是课堂改革的最直接的一环,或者讲是高效课堂实现的关键因素。所以,我认为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打造高效课堂: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课堂教学并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消极被动行为,而是双方相互交流信息与情感沟通的过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这么说过:“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老师激发起来的,假如他们是温和的,是循循善诱的,不用粗鲁的办法去使学生疏远他们,而用仁慈的感情与言语对待他们的学生,他们就会容易得到学生的好感,学生就宁愿进学校而不愿留在家里了。”新课程要求教师与学生要“积极互动”,这样不但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顺利完成课堂教学;还可以开发学生智力,变学生课堂上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促进口语交际能力。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要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学写出。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
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二、在新课导入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对认识和活动需要的情绪表现,是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各种感官包括大脑都会处于一种最活跃的状态,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要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从新课导入起就应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意入主课堂,为充当主角作好心理准备。因此,新课的导入应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快而有效地吸引学生”为立足点。在具体操作时教师要从“两抓”入手。一方面教师要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学生,抓住学生的兴趣,同时要在深入地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抓准能让学生兴奋的点,在新课导入的时候从实际出发充分的利用这些资源确立引入的方法和手段。
三、运用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式
我校主要采用采用讨论、交流、合作、探究性学习等方式,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一位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和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兴趣。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主要采取“灌输—接受”的教学模式,学生只是知识的输入者,学生的参与意识较弱,学习效率较低。实践证明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才会有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如在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一节内容时,首先让学生自己准备了一根木棒,用铝线自制了一个圆,然后教师指导学生探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便很快掌握所学知识。因此,学生只有主动参与才能在学习活动中体现好奇与求知欲,并使情感、态度、兴趣和能力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密切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实践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新课标指出:“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的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究其应用价值。”当学习材料与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是有兴趣的;当学习材料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才会富有生命力。巧妙设置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知识的内在动力,创设自主参与的条件,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意投入到现实的探究性教学活动中去,同时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抽象、枯燥的认识,从而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教学活动充满活力与情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
五、多关心数学基础差的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分档提问,及时对差生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差生有机会表现自我,回答力所能及的问题,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学先学习兴趣,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我在教学中对差生坚持
“低起点,小步子”,使学生跳出恶性循环的怪圈,以小步子前进,将挫折的频率降低到最小的程度,长期保持一种充满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诱导他们发挥潜力。因此,要多关心差生,多与差生谈心,不歧视冷淡差生,增加对差生的感情投入,使差生由厌学化为愿学、爱学、乐学。
六、重视课堂小结
总结也是一门大学问。无论做任何事,做完就不了了之,那么永远找不到自己的不足和长处什么,无法更上一层楼。所以在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老师不但要总结出每个小组出现的状况,每个小组之间的进展状况和学习合作的效果,还要根据出线的问题及时制定解决的方法,为以后的学习合作积累经验。同时,学生也要做好总结,总结出自己在合作学习中取得的成绩和感悟,让他们在总结中进步。学习也是一个不断反省的过程,养成了好的总结习惯,对以后的学习和发展都有不可小觑的影响。
总之,高效课堂无论是学习还是借鉴,都在于领会先行学校的精神,而不在于形式。高效课堂虽然不是一种具体的模式,但它的目标是明确的,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虽然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目的有一致的地方,但它的具体要求已经远跃传统,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教师必须首先改变自己,才能真正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目标。参考文献:
[1]《陶行知教育全集》陶行知 江苏教育出版社 [2]《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科学出版社 [3]《教育的智慧》林崇德 开明出版社
第五篇:浅谈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浅谈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徐钦荣
濉溪县桥中心学校
目前,我们的教学中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其中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上的工作是低效或是无效的。新课标的实施,课程改革的推进为数学课堂注入了新的生机。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高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因此,高效是时代发展对教育改革的呼唤。高效是深化改革和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高效是珍惜课堂时间,珍惜学生的生命必然体现。那么,如何在把握新课标理念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是目前课改热点问题之一。那么在具体教学中如何开展高效教学呢?
一、兴趣和爱好添加高效的课堂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和谐、生动、自然的学习情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生产、生活中,应有意识地将现实生活中数学素材渗透于教学中,学生学习起来可避免枯燥无味而且有亲切感和浓厚的兴趣,直观趣味和知识实用不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兴奋的状态下进入学习的佳境,放下包袱,学有所得,而且能激励他们养成勤于观察的良好习惯。例如:在学习“角的认识”这一课时,“角是一个端点引出的两条射线”,这个概念的描述不易理解,非常抽象。在教学时可做如下描述:“盛夏,酷暑炎热,人们都习惯在树下纳凉,孩子们在树下荡秋千。(出示荡秋千图)瞧,老师来了。”(师摆臂作走路状,并挂出示意图:手臂与身体成一个角。)这时老师立即一转话锋,进入主题:“手臂这一摆,秋千这一荡,就是一个数学概念。”这时,学生兴趣正浓,一定会想:摆臂、荡秋千怎么会同数学概念连在一起呢?此时此刻,思维的火花不点自燃。因此,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并且能自觉去钻研,是实施高效教学的关键。
二、高效的设计成就高效的课堂教学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高度重视教学设计,力求有独特构思,有创造性、实用性的教学设计,以达到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学设计如果设计的独特而新颖,有深度、有广度、有见解,既可以体现出数学教学的大气之感,又可以体现原生态的数学味道。展示给学生的是高效的数学课堂,学有所得,生有所获。因此,课堂教学的成与败,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教学设计的合理、独特、有效,是成就高效课堂教学最重要的前提。提高教学设计主观上应重视如下几方面:
1、以学生为本位。高效课堂展示的是学生的才华,挖掘的是学生的潜能,培养的是学生的能力,提升的是学生的层次。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本位、为中心。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受益的群体。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进行角色转换,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学生想知道什么、应该知道什么,探究学生怎样才能将疑难问题领会、如何设问和解疑、如何提升问题的高度等。当我们真正做到心中有学生,我们设置的问题才会更加有效,才会更有可挖掘的价值。
2、深入挖掘文本。文本是我们传授知识,提高学生能力,与学生沟通、合作、探究的载体。作为课堂教学的引领者、指导者,应重视、关注所选择的文本。在读懂、读透文本的前提下,潜心钻研文本的深度、广度,并用心查阅具有可借鉴性、有效性强的教学资源,再结合对文本评价式的深层次阅读,会加深我们对文本高层次的领会。文本挖掘到位,才会推进下一步的有效进行。
3、择取有效资源。作为数学教师,应该具备择取有效资源的能力。教材内、教材外的篇章,都可以作为我们课堂教学的样本,都可以成为教师与学生学习、交流、提升的载体。但是什么样的课外资料更适合自己学生选用,教师要站在客观角度理性、全面的去思考,要
明确自己的学生需要提升哪些方面,需要借助怎样的资源在短期内让学生有更大的飞跃,这需要我们数学教师用心去择取文本内容。
4、打破教参束缚。若想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师需要养成独立构思设计教学的良好品质和习惯。常言说:“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作为教师应形成良好的思考品质和思考习惯。脱离各种教参的束缚,能结合教学实际有自己的教学思路和独特的见解。一个没有独到见解、创新精神的教师是很难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更难以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此环节富有挑战性,它可以历练、打造一位教师走向成熟、走向成功。
5、关注学生生成,课前的预设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充分准备,但不是唯一。在课堂演绎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临时生成的一些东西,如何应对课堂的某些生成也是我们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思考的问题。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巧妙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内容,呈现自然、真实、和谐、原生态的数学课堂是高效教学设计的体现。
三、变式的训练供给高效的课堂活力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操作活动是不可缺少的,首先要有模仿、记忆形成基本技能的过程,但低层次的活动并不能形成数学能力,通过变式,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提炼和组织,把底层次的知识变为高层次的常识,再把数学放到现实中使用,这时数学活动才是最有效的。所以,我们应该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年龄特征,按照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原则,设计梯度清晰的适度的“变式”,帮助学生形成对数学知识的正确理解,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不同组成部分和完善知识结构。例如,在学习同类项时可以安排如下的变式:
变式1:判断下列各题中的两项是不是同类项: ① 6xy与6xz
② -xy与xy ③ 2mn2与-3n2m ④ 4xy2与-4yxz ⑤ 3.5与-∏
变式2:若下列每对式子都是同类项,请问括号内应填上什么样的数或字母:
23()3① -2ab与6ab ②-2a2 b3与2a()b()
2()()3③ -2ab与ab ④-()3()2与a2 b3 ∣x∣23∣y∣
变式3:若5ab与-0.2ab是同类项,则x=______,y=______
变式3:每个同学编写两个单项式(可以是同类项也可以不是)让小组内同学判断是否是同类项。
点评:在引入同类项的概念后,运用变式
1、让学生直接运用概念作出判断和解答,是熟悉概念、形成概念的过程。由学生互相讨论后小结出同类项的特点:(1)同类项要求所含字母相同且相同的字母次数也相同,(2)是否同类项,与其系数、字母排列无关,(3)常数项是同类项。变式2-4起巩固概念的作用,不仅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概念,而且有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解题能力。可见,变式训练是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交流与反省、完成又一次知识建构的重要环节,是提升学生思维层次的必要手段,是教师设计创造性教学过程的具体体现,是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途经。
四、教师的示范是高效课堂的催化剂
教师的师德是教师自身修养的重要体现,它是我国革命传统的精粹部分。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学生之前,首先要以身作则,特别注意自己平时的言行举止,为学生起到示范的作用。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灵魂。教师的模范作用可以在学生心目中,对教师树立崇高、示范的作用,无疑会促使学生产生钦佩之感,从而使其认真听讲,促成高效的课堂教学。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坚持探索少而精的作业数量,让学生的学习保持良好的效率,并严格做到以下几点。
1、奉献爱心。教师需富有爱心,学会宽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我们所面对的是涉世不深、缺乏辨别是非能力的孩子,严和宽容都是爱的表现,宽容是信任和激励,更是
仁慈。同时,教师还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做到无私奉献。奉献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教师应该学会奉献,具有尊崇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达到一定的道德境界。一名教师应该对学生无私奉献,热爱学生,尊重、理解学生。以人为本,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正确处理与自己直接服务对象学生之间关系的准则。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教师的爱,作为一种出自崇高目的、充满科学精神、普遍、持久而又深厚的爱,其内涵极为丰富,既包括精心热爱学生,又包括精心教育学生。
2、终身学习。具备终身学习的品质是教师终身发展的基本要求,教师只有不断的自我提高和充电,有“活到老,学到老”的品质,才能胜任这一富有挑战性的职业。把读书当成一种习惯,把学习看作一种乐趣,使自己变得更为睿智,以便真正有所提高,走向终身发展、不断进取的开拓之路。
除以上笔者总结的几点外,想实现高效的数学课堂,就应在平时的教学设计中不断充电、钻研、探究,用心、用脑去思考和设计每一节数学课。
五、创新的能力张显高效的课堂核心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渔。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不但注重教会学生知识,还非常注重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
一、教育他们课前一定要预习,在听课的过程中必须专心,预习中做标记的知识点,应认真听,多提问。
二、在课堂上,老师通常都会强调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因此要边听课边做笔记,将重要的知识点记下来,以便于以后复习和巩固。第三、认真、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堂练习和作业,发现自己知识的薄弱之处,多想多问。第四、一定要有一个错题本,把平时在作业或试卷中做错的题详细的写下来,分析做错的原因,争取做到下次遇到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正所谓教学相长,教然后知不足。在教学中,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还应该更多的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积累经验,形成新的理念,踏踏实实做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追求每一节课的高效,才能帮助学生更轻松地学好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