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1《立体构成》教案
11级《立体构成》课程教案
第一章 绪论(共4学时)
1、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立体构成学科产生和沿革,理解立体构成的理念以及了解课程教学内容,认识立体构成课程意义和作用。
2、教学内容 :
1.1 立体构成课程的产生及沿革;(2学时)1.2 立体构成的理念;(1学时)
1.3 立体构成的内容及意义;(1学时)
3、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立体构成的沿革,理解立体构成的理念,思维由二维空间到多维空间的转变;
难点:立体构成理念的深刻理解。
4、教学手段与过程:教学以讲授为主,辅助多媒体教学,以身边相关设计优秀案例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兴趣。
5、考核办法:课堂提问及课后作业。
6、本章思考题:查找周围相关立体构成的事物。1.1 立体构成课程的产生及沿革;(2学时)
20世纪初,在印象派画家塞尚的方块风格和高更的原始主义神秘感召之下,一批反叛之士拉开了现代艺术的序幕。他们纷纷阐述自己的艺术观点,并强调个人内心世界联想,颠倒时序和空间,形成了一股现代意识潮流。其中最初的艺术流派是:原始主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结构主义,达达主义和风格主义。就立体形态概况来说有以下几点
一、现代构成雕塑
1.超现实主义(Superrealism)二战之后,现代雕塑中超现实主义就像是黑暗之后的黎明曙光,引亮了艺术界。众多的艺术家憧憬着神秘的诗歌、梦中的世界和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境界。这些作品的特征大致是没有五官表情,朦胧状态和骨架式的构成。
2.集合艺术(Assemblage)美国的构成雕塑、废品雕塑在20世纪50年代起成为主要方向。评论家们把这种用现成品和废旧的材料,通过组合装配而成三维作品,称为集合艺术。
3.抽象表现主义(Abstract Expression)取用战后废弃的金属材料雕塑造型的另一流派是抽象表现主义,抽象的艺术在美国20世纪60年代已成为文化的主流。艺术评论家肯定了这种纯形式美的价值并称之为“前卫艺术”。
4.动态艺术(Kinetie Art)作为工业时代的回应,在金属构成雕塑的大潮中,动态雕塑也是其中一员。他们追溯继承40年前的未来主义、机械美学。对新的工业文明、速度、空间、材料和运动形式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5.波普艺术(Pop Art)由于抽象艺术的文化垄断已成为新的权威,针对这种抽象中的“自我”概念,波普艺术诞生了。
6.极少主义(Minimalism)它和波普艺术有异曲同工之处。他们都取消抽象艺术中的“自我表现”,也都用现成品来表现,强调作品中的“客观性”。唯一不同的是,波普艺术使用的是社会提供的图像,而极少主义拒绝社会图像在作品中存在。
7.大地艺术(Earth Art)后极少主义艺术的另一个流派是大地艺术。他们将艺术搬出画廊和社会,安放在空旷的大自然中,使之成为巨大的、固定的地景。把艺术搬到荒野去的目的意义,首先是改变了以往艺术行为只是在博物馆室内封闭的空间里的观念,其次目的是由现代世俗的社会,联想到原始宗教行为的神秘领域,意义在于呼吁挽救环境和挽救祖先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
二、后现代装置艺术
如果说立体构成与现代构成雕塑有着直接的关系,那么它和装置艺术也有着间接的联系。
装置艺术(Instal Art)又称“环境艺术”,在当今西方的艺术中已成为艺术家们热衷于表现的形式。它广泛存在于公共环境和室内建筑中,又展示在美术馆、画廊和许多媒体上,还在许多高等艺术院校教学上占据重要位置。它不受艺术门类限制,拥抱兼容造型之外,去表明人类的思想观念,已成为后现代艺术的象征。而今,我们学习立体构成这门课时,如拒绝发掘装置这个“宝藏”,似乎是一种损失和遗憾。
立体构成的因素,就宽泛意义而言,可分为视觉基本特征(关系因素)、环境条件(必要因素)、形态本身(对物像——条件因素)这3个方面。
1、视觉的基本特征
任何造型都是服务于人的。人的视觉条件具有特征性,涉及到视觉效应,而视觉效应往往与人的生理、心理、情绪、文化背景等有着紧密的联系。
人之所以能辨认某形状的存在,除了物体本身的外在因素外,全凭借人有着功 能健全的视觉器官,通过视觉器官将形象反映于视觉中枢。但由于人的视觉器官的晶体结构并不完美,也使人在辨认形态的过程中,会有盲点、错视及错觉的现象发生,致使人所见的形态与物体本身的真实面貌有一定的差距。由于视觉的生理组织往往影响到视觉现象的准确性,因而成为辨认形态的表象的关键因素。所以探讨立体构成必将涉及人的生理与心理问题。
2、环境条件
在环境条件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为光、色彩、明暗、距离、大气等,它们都会影响视觉的判断。
光线与色彩是构成形态的必要因素。它不仅是视觉辨认的主要媒介,而且也是形态作用于人们的生理、心理的机能因素。人们看到的色相,是物体受到光线照射反射的结果,没有光线也就没有色彩的存在,同时也由于光线反应的强弱而有“明度”的差距。为了使人能知觉出浮现与背景的物象,形态本身的色彩、明度、应该和背景的色彩、明度有着最起码的差距,这样才能观察其存在、事实证明、光线、明暗、色彩与形态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3、形态本身
们常说的对象物,主要是只形态。而想台的内在本质的因素,主要指形态自身所具有的机能、结构、组织、内涵等,这些都是物体外在的现象成立的条件因素。
在立体构成的教学中,首先要使学生了解形态的分类、造型的发展、中华民族自身在造型上形成的特点、这一特点与西方民族在造型创造上的区别,较为基本地掌握立体构成的要素和这些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只有把握这些关系,才能由感性入手升到理性的分析。1.2 立体构成的理念;(1学时)
立体构成是现代设计领域中一门基础造型课,也是一门艺术创作设计课。作为研究形态创造与造型设计的独立学科,如何才能尽快理解并掌握这门课程呢?首先,我们要明确它的实质内涵,才能做到行之有效。学习这门课程的重点,大致有以下五个方面:
1)首先,它是以抽象的形式语言去表现社会现象和自然形态。在现代艺术美学中,这种构成的抽象美是传统艺术具象美的升华,是人类在总结了历史美术的发展规律基础上产生的;
2)培养三维立体感觉,把握物体的体积量感。对各种形态的造型进行“简化”,以最简单的方式简化到几何形块中去,用立方体、圆锥体、球体、矩形体等形状来塑造实践。
3)掌握立体形态中最基本的元素:点、线、面的造型手段。因为任何形体都可还原到点、线、面的构成中,并且从分割到组合或从组合到分割地去变化进行。既可表现形态造型实体,又可表现实体中的空洞虚体。
4)运用综合材料,选择加工工艺,把握形态传递方式。从而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5)从造型审美形式拓展到装置观念设计。甚至还可以向造型之外更为广阔的领域渗透,融进数学、力学、文学、哲学、宗教、戏剧、音乐、电影等各种门类之中。
1.3 立体构成的内容及意义;(1学时)
立体构成也称为空间构成,立体构成是以一定的材料,以视觉为基础,以力学为依据,将造型要素,按一定的构成原则,组合成美好的形体。它是研究立体造型各元素的构成法则,其任务是,揭示立体造型的基本规律,阐明立体设计的基本原理。
立体构成是由二维平面形象进入三维立体空间的构成表现,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的是:它们都是一种艺术训练,引导了解造型观念,训练抽象构成能力,培养审美观,接受严格的规律训练;区别的是:立体构成是三维度的实体形态与空间形态的构成。结构上要符合力学的要求,材料也影响和丰富形式语言的表达,立体构成是用厚度来塑造形态,它是制作出来的。同时立体构成离不开材料、工艺、力学、美学,是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体现。
立体构成通过材料、结构将形态制作出来,这与产品设计相同。立体构成只要变化一下材料本身就可成为产品。立体构成的原理已广泛地应用于工业设计、展示设计、环艺设计、包装设计、POP广告设计、服装设计等领域。(本章结合PPT课件讲解)
第二章 立体构成要素(共8学时)
1、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点、线、面、体基本要素及它们与几何、平面构成中的要素的差异,了解色彩和肌理要素以及对于立体构成空间的理解。
2、教学内容 :
2.1 立体构成的点、线、面、体;(5学时)2.2 立体构成的色彩、肌理、空间;(3学时)
3、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立体构成的点、线、面、体;空间的认识; 难点:点、线、面、体、空间的深刻认识。
4、教学手段与过程:教学以讲授为主,辅助多媒体教学,大量设计优秀案例说明问题;互动式教学,让学生通过查找的资料分析知识点。
5、考核办法:课堂提问及课后作业。
6、本章思考题:立体构成的空间的理解。
2.1 立体构成的点、线、面、体;(5学时)立体形态基本元素
一、形态的本质分类
立体构成中,形态元素的研究很重要。形态不等于形状,它是指立体物的整个外貌,由无数个角度、体面形成的形状,所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概念体。如果对自然界各种形态详加注意,从微观到宏观,还涉及到造型与环境之间的空间形态关系。形态的分类分为自然形态和人工形态两方面
二、形态的空间意识
什么是形态的空间意识?立体构成中除了造型形态的实体之外,还有一种虚拟的空间形态。这种空间形态几乎涉及一切艺术设计领域。中国古代老庄哲学中就十分强调“空”、“无”的美学观念,认为“无”形比有形更富有表现力。中国古典建筑中最讲究通透,这种内外合一把建筑的实体与空间自然融合的方式,可以丰富空间的层次和对景物的情思。
三、形态的构成元素 1.点的元素
点是立体构成中最基本的元素,它具有求心性和醒目性,在视觉艺术信息的传达中总是先取得心理的表象。点的体积有大有小,形状多样,排列成线,放射成面,堆积成体。点的空间表现:空为虚,实为体,两点含线,三点含面,四点含体。2.线的元素
立体构成中线的语言是非常丰富的。就线的形态而言有粗细、长短、曲直、弧折之分;断面又有圆、扁、方、棱之别;线的材质感觉上有软硬、刚柔,光滑、粗糙的不同;从构成的方法看有垂直构成、交叉构成、框架构成、转体构成、扇形构成、曲线构成、弧线构成、乱线构成、回旋构成、扭结构成、缠绕构成、波状构成、抛向构成、绳套构成等。3.面的元素
面的形态元素,在几何学中是线的移动的形态,也是由块体切割后而形成。面的感觉虽薄,但它可以在平面的基础上形成半立体浮雕感的空间层次,如果通过卷曲伸延,还可以成为空间的立体造型。
2.2 立体构成的色彩、肌理、空间;(3学时)立体形态材料构造
在三维立体造型中,对材料的研究与使用非常重要。材料的种类很多,各种材料的材质、性能、形状会给人的视觉心理上产生不同的感受。材料的构成可唤起时代的联想,如: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钢铁时代、塑料时代与合金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材料还在不断出现,丰富的材料也带来了丰富的信息,使材料的构成具有造型的生命力。既可在构思计划后去寻找符合需求的材料,也可先有材料,采取“相面法”审视材料,在玩赏之中得到灵感的升华。尤其是对现成品和废品材料的使用上更是如此。
一、立体形态材料加工
将各种材料按线、面、块分类,然后进行加工制作。其造型手段大致有以下几种步骤:
1.破坏与解构是对原型原材料的初加工,也称“减法创造”。
这是人的有意识行为,形成一种特殊效果,给人的视觉新刺激。2.组合与重建
将简单形体或是破坏、拆散后的材料重新连接组合,创造一个新的整体造型。这种手段也称“加法创造”,3.变形与扭曲
这是将规则的实体造型或原材料进行异化变形处理,使单调冷漠的形体变成复杂生动的形态,使平面形态变为曲面形态、凹凸面的形态,使立体造型更为丰富。
二、立体形态制作工艺
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制作方法,同时,材料又决定了立体构成的形态、肌理等视觉效果。下面列举几种比较适合在课堂中加工的材料,具体如下: 1. 纸类材料
纸是最方便、最基本的材料,它具有优异的定形性和可塑性,价格便宜,工艺简单,是学习立体构成的理想材料。纸的工艺有折纸、纸雕和纸塑三种。2. 泡塑材料
泡沫块是立体构成练习中最方便的材料。
3.布绳材料
各种布绳材料都是软性材质,可以构成千变万化的“软雕塑”造型来。表现手段有:折叠、镂空、包缠、剪切、抽纱、编织、系结、缠绕等。通过这些不同的手段,可以体现出二点五维半立体浮雕感和三维立体的装饰造型。4.竹木材料
如果说纸、布是人工的造型材料,那么竹、木、藤则是天然的造型材料。其优点是加工容易,质量轻,既有硬性,也有柔性,拉伸强度大,外表美观。但由于竹、木是有机体,会扭曲胀裂、变形,因此加工时要注意适应材料特性,并可上蜡或油漆以防腐 5.泥石材料
这里指在立体构成练习中,使用较为方便的一些材料,如雕塑泥土、水泥、石膏粉、滑石粉,还有砖、瓦、沙、石等材料。这些材料除了本身的加工成型工艺之外,还可以与其它材料混合使用,使立体构成的造型充分体现出综合材料的表现力。6.金属材料
金属造型的形式变化丰富,也精致美观。这是因为金属有光泽、有磁性、有韧性、有较强的视觉感。金属的种类很多,但一般在立体构成与雕塑的联系中常以钢、铁、铜、铝、铅为主。金属材料的成型是以线、棒、条、管、板、片等形状。加工的工艺由于条件设备所限,基本上是五个方面,即切割、弯曲、打造、组接、抛光。而且由于教室场地狭窄,作品尺寸一般不宜过大,追求的是小巧精致,如同雕塑小样 7.废旧材料
废旧材料指现代工业中的各种垃圾,如:包装盒袋、各种瓶罐,竹、木、布、绳、碎玻璃、塑料的边角料及废五金材料、废机器零件等等。除此之外,还指各种废弃的轻工业产品、生活用品和现成品。然而,就是这些垃圾,却成为立体构成、雕塑装置中的“宝贝”,成为后现代艺术里的经典“垃圾文化”。因为,各种垃圾的形态结构、材料肌理和视觉语言都能触发我们创作的动机和灵感,所以,我们在进行这门课程时,首先要到废品收购站或铁工厂去,寻找材料,寻找灵感。有了这些废旧材料,通过“相面法”创作构思也就随即而来。(本章结合PPT课件讲解)
第三章 立体构成形式美法则(共4学时)
1、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变化与统一、对比与调和等美的形式法则,认识形式美对于设计作品的联想的作用。
2、教学内容 :
3.1 形式美法则;(2学时)
3.2 形式美法则的应用;(2学时)
3、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立体构成的形式美法则有哪些,认识各项法则的特点与重点; 难点:形式美法则的深刻认识。
4、教学手段与过程:教学以讲授为主,辅助多媒体教学,大量设计优秀案例说明问题;互动式教学,让学生举例有关形式美法则的应用。
5、考核办法:课堂提问及课后作业。
6、本章思考题:形式美法则的应用。
3.1 形式美法则;(2学时)1.比例美
有关比例美的法则,经许多哲学家、美术家、数学家、心理学家的研究,在国际上一致公认为:古希腊时期所发明的黄金率1∶1.618长度比例关系,具有标准美的感觉,并还证明许多造型物体与空间,只要近似于这个数字,在视觉心理上就能产生部分与整体的比例美感。因而黄金分割率的实际应用为2∶3,3∶5,5∶8的近似值比例,即,矩形中短边与长边的比例为短边(a)∶长边(b)=b∶(a+b)。在整体与局部大面积比例上,也等于较大部分与较小部分之比,即,a大面积,b小面积,c整体,公式是c/a=a/b。2.单纯美
单纯的含义是指构造材料少,造型结构简洁明朗,并非是简单和单调的意思。因为简单和单调的形体缺乏造型语言和内涵,而单纯美的形态能创造出丰富的信息内容和变幻莫测的立体造型。这就是追求单纯美的价值。如:包浩斯时期设计的几何型简洁化的产品,为什么至今还受消费者的欢迎?“IKEA”(宜家家居)的产品造型,就是延续这个单纯美的意旨设计的。
单纯美的原理一是将复杂的结构简洁化、秩序化,这是因为人的视觉心理比较容易识读秩序化的形态,二是将主要的结构特征突出化、强调化,这样可以引人注目,增强视觉感,这也是立体构成的基本原则。3.平衡美
所谓平衡就是稳定的意思。在多种平面设计中都要求体现出这种美感。在立体造型中更是要强调这种法则,因为不单是在视觉上要有平衡感,在现实中还要有安全感和稳定感,所以在立体造型中平衡美的意义是双重的。它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两种,即对称、均衡(稳定)。4.节奏美
节奏在音乐中就是节拍,有一种律动的美。在立体造型中就是秩序,有规律性变化美。“节奏如筋骨,韵律似血肉”是指音乐中的强弱、快慢、长短、高低有序的曲调,在节奏的强化之下产生情调,唱之润之,琅琅上口,形成“韵律的美”。5.韵律美
在造型视觉艺术中,线条的疏密、刚柔、曲直、粗细、长短和体块形状的方、圆、角、锥、柱的秩序变化、形式感和一致性则意味着“押韵”的概念,同样也产生“韵味”。音乐上有大调、小调之分。大调庄重、激昂,表现雄伟、壮丽的主题情调;小调轻快、欢悦,表现优雅、抒情的主题情调。由此看来,在造型视觉艺术中,大调稳定的符号在形体上表示方形、柱形、正圆形,在线性上表示直线与粗线的含义。小调不稳定、跳跃、变调的符号,在形体上则表示锥体、多面体和有机体,而在线性上则表现为曲线、斜线。由这些点、线、面、体的符号形象,在节奏的约束之下,造型中表现出静态、动态的趋势,也就形成了“旋律”的美感。6.对比美
是通过两种不同事物的相对抗,在相对的矛盾中相异吸引,互相衬托而形成对立统一的现象,这种现象会在视觉心理中产生刺激的美感。在立体造型中,为了使形态生动、活泼、个性鲜明,就可以运用对比的法则。对比的表现形式内容很多,有形体方面、空间方面、材质方面、色彩方面等等。在各类设计方面运用对比法就更多。然而,有时过于强调刺激缺少调和,形体空间就会显得杂乱。对比与调和的关系是:对比产生调和,矛盾的双方,越相近则越调和,越对比则越刺激。调和可使各要素之间相互产生联系,彼此呼应、过渡、中和。因此,我们在造型中,当突出对比时就要注意调和的一面。当过于调和、形态呆滞、缺乏生气时,又要辅以少许对比,使之真正形成对立统一的关系。7.强调美
强调含有夸张的意思,是为了更好地突出主题重点,让视觉一开始就注意到最主要的部分。运用强调手法要有节制,只能突出夸张一个重点,不能滥用,否则会喧宾夺主,以致失去审美价值。8.统一美
统一与调和的法则有相同之处,都是将矛盾对立的双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产生和谐。然而,统一可以理解为更完整,更确切。它使各种多样复杂的因素统一在一个完整、明快、圆满的意境之中,是完成作品的动力。统一除了在视觉上对造型的结构大小、色彩强弱、材料组成的整体风格分辨之外,还要在复杂的“感觉效果”上形成统一。这种“感觉”是由各种要素的特殊个性形成的,把这些复杂的个性要素统一在一个格调之中,这就是统一美的秩序原则。3.2 形式美法则的应用;(2学时)
点、线、面,肌理、构图等构成知识,提供了很多设计方法和手段,但是手法过多,也许会令人不知所措,甚至过度表现,这时,需要一些总的思考和控制画面的方法。因此需要从构成和设计的角度来看形式美法则,总的来说有以下几条:
总法则:变化统一
其他还有:对称和均衡、对比和调和、节奏和韵律、夸张和简化等等。首先,变化统一是总的法则,这业是所有艺术设计形式遵循的法则。绘画如此,设计如此,音乐创作、文学等艺术形式也都体现了这一特点。重复、渐变和特异等都是变化统一在构成形式上的应用。
没有变化就没有创新和发展;没有统一,就会杂乱无章,达不到纯熟的境界。变化带来的突破和创新是艺术家与设计师真正的价值所在,整个艺术史就是不断的突破旧有的形式、创造新的形式,自我完善的循环发展的过程。
一、对称和均衡
对称和均衡都好似达到画面平衡的手法。对称达到平衡的方式如同天平,对称轴两边的形态面积是相等的。而均衡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就像中国的秤杆,里哟感杠杆用力,画面中的形态、面积不一定相等。甚至相差很多,但是每个元素的位置和彼此对比的关系,决定了我们在整个画面中的力量和性牵制达到平衡。
二、对比和调和
对比和调和是变化统一最直接的体现。统一的环境一旦变化,势必形成对比,要使诸多不同的形式统一以来,势必要采取调和的手法。
通常我们处理画面有两种状态。一市大对比,小调和,即总体是对比的格局,局部调和;或是大调和,小对比,总体上调和,局部存在对比。
三、节奏和韵律
节奏和韵律对应视觉流程的动态过程,借用的是音乐的概念。音乐的节奏和韵律是由音符、旋律、强弱处理等体现的。
生活中也有节奏,每天的活动、四季的变化、行进的脚步、人的一生也是节奏的呈现。对应于构成和平面设计,节奏是由点、线、面、空间及相互关系体现的。节奏有强弱、快慢,画面有疏密、大小、虚实之分。
韵律指的是整体的气势和感觉,高山、流水各有其韵律,书法的行笔布局也讲究韵味。构成设计中,形态轮廓和空间组织总的看来起伏变化、流畅但不平铺直叙就是韵律。
四、夸张和简化
夸张是艺术和创作中常用的手法;简化是夸张的反形式。京剧的脸谱是夸张的,武侠小说更市充满了夸张和想像。夸张把事物的特征强调和突现出来,使之非常醒目而令人印象深刻;而简化则弱化特点、减少细节,保留总体的特征,去处同时存在还可以互相突现,是各自得到加强。(本章结合PPT课件讲解)
第四章 立体构成材料与技术要素(共4学时)
1、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材料的分类及特性,要求详细了解常见材料的特性;了解常见材料加工制作流程。
2、教学内容 :
4.1 材料要素;(2学时)4.2 技术要素;(2学时)
3、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材料的分类标准有哪些,认识各种材料特点; 难点:纸材料特性的深刻认识。
4、教学手段与过程:教学以讲授为主,辅助多媒体教学,实物介绍说明问题;互动式教学,让学生举例说明材料美的应用。
5、考核办法:课堂提问及课后作业。
6、本章思考题:分析常见材料的特点及应用。
4.1 材料要素;(2学时)
材料(Material)是立体构成的物质基础,离开了物质材料,立体构成的创造性思维就难以在现实中实现。在立体构成中的立体造型要依赖于物质材料来表现,物质材料的性能直接限制了立体构成的形态塑造,同时,物质材料的视觉功能和触觉功能是艺术表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赋予了材料肌理不同的心理效应,比如粗糙与细腻、冰冷与温暖、柔软与坚硬、干燥与湿润、轻快与笨重、鲜活与老化等。
物质材料不仅决定了立体构成的形态、色彩、肌理等心理效应.还直接影响着立体造型的物理强度、加工工艺和加工方法等物理效能。不同材料的物理特性:软与硬、干与湿、疏与密、以及透明与否、可塑与否、传热与否、有弹性与否等,都会直接影响和限制立体构成的制作和加工,从而间接限制了立体构成的设计构思。这就要求在进行立体构成设计时.材料的选择、应用和加工工艺是设计思维中必须要考虑到的因素。所以,对材料的了解、材料的加工以及新材料的寻找和发现是立体构成学习、实践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内容。
自然材料是指自然界中天然形成的造型材料。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各类新型人造材料可以说是层出不穷,然而,人们还是会对自然材料情有独钟,自然材料的原始、质朴、清馨和生命力深深地感染着人们的内心,给人以亲切、舒适、自然的感受。常见的自然材料有:木材、石头、泥土等。
1、木材
木材是人们比较熟悉并在日常生活中关系密切的自然材料,也是立体构成中较简便的材料。木材是孔隙性的有机材料,有一定的吸湿性、弹性和强度,同时具有温和、松软、轻快的心理属性,并易出现变形、干裂,燃烧、虫蛀等现象。木材的种类也很多,不同的木材其物理特性、强度、木纹肌理等也各不相同。一般在立体构成中理想的木质材料是:木节少,纹理平直,成本低廉,比较容易加工和利于造型。如:椴木、云杉、白松、杨树等。
木材是比较容易加工的材料。常用的加工方法是锯割、刨削、接合、弯曲和雕刻。
锯割:锯割是利用木锯把木材进行分割的方法。一般木材被锯割后表面粗糙,给人质地疏松的心理效应。
刨削:是对木材表面进行加工的方法,即利用锋利的金属刀具切削木材表面,使木材外形符合设计需要.木材表面变得光滑平整。刨削过后,木材经刨削而外形平整规范,给人整洁、结实,轻快、精神的心理感受。并且还能够更好地把木材的纹理表现得清晰。
接合:木材的传统接合方式是榫接和嵌合,这些接合方法坚固自然,主要是利用木材自身的可切削特性,把木材接合处加工成榫头和卯眼,然后进行榫接和嵌 合连接。这种接合方式在传统的建筑、家具中运用很广。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接合材料也孕育而生。所以也出现了金属件的栓接、钉合;化学材料的粘合。
弯曲:木材的可塑性、韧性是较弱.一般不宜进行弯曲加工。但把木材锯割成片状或条状,就可以获得一定的韧性。再通过烘、蒸等方法加以软弱化处理,木材就可以进行弯曲加工,最后根据设计需要定型。
雕刻:有圆雕、浮雕、透雕之分。是利用木材的松软物理特性,用各种工具改变木材的形状或对木材表面挖切,产生立体的装饰图形。
2、石料
石材料即岩石,是指在地壳运动等自然环境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大小、形状不定的矿物质凝结物。石材料的成因、组成成分以及成分的纯度,都会影响石材料的色泽、质地、强度,所以不同的石材料的物理特性会有所差异。但石材料总体上都让人感到坚硬、沉重、光滑、冰冷、冷漠。
石材料因质地坚硬.所以加工强度大。传统的加工是敲凿、打磨,现多用大型机器设备进行加工。
原石材料在自然环境下,形态各异,色彩多变,丰富多样。且给人自然淳朴、沧桑厚重的心理震撼,部分原石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石材料的加工手段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视觉和心理效能,经敲凿过的石材料,更显得粗狂、浑厚:漫漫打磨后的石材,则呈现精细、光洁、温润之美,打磨后能更加清晰突现石材纹理的美感。
3、泥土
也称为粘土,意思是有一定粘性的细粉矿物,一般都会夹带着有机物等杂质。粘土具有可塑性好,易于成型,干燥后有一定的强度的特点.在民间的泥塑中广泛应用,并施以彩色装饰
粘土干燥后虽有一定的强度.但还是容易碎裂,怕水,不利于清洗、保存。所以.通常人们在用粘土成型后,再进行干燥、烧制。粘土在火中受到氧化和还原反应得以玻化,从而烧制成陶瓷,所以陶瓷艺术也被称为“火的艺术”。因烧制温度、材料的不同,以及成品的密度、声音、吸水性的不同,陶瓷可分为陶器和瓷器。瓷土又称高岭土,是纯净粘土。也是烧制陶瓷的主要原材料。另外还有石英、长石也是烧制陶瓷的主要原料。
陶瓷造型制作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传统的陶瓷制作加工流程中多为:成型(泥条盘筑成型、泥板成型、拉胚成型)一施釉一烧成一装饰(装饰在施釉前为釉下装饰,在烧成后为釉上装饰)一烤花一成品。
在现代陶艺设计中,更多地融入了立体构成的现代设计理念。立体构成理念使现代陶艺设计在材料选择,制作手法上都得到更大限度的拓展。比如,为了追求材料的心理效能,不同的陶瓷材料运用到一个造型上为了追求外在视觉效果,在造型表面进行刮、刻、敲打等加工手段。
人工材料是指通过人为的因素合成、生产、制造出的造型材料。人类对材料的应用并不满足于有限的自然材料,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在不断地寻找、发现、生产着人工材料,如青铜、铁等。在当今高科技发展时代,人造材料更是丰富多彩。
在立体构成中常用的人工材料有:纸张、金属、玻璃、塑料等。
1、塑料材料
塑料是典型的现代工业材料,它是有机高分子化学材料中的一类,其主要成分 是合成树脂,再加入一些辅助材料,如:防老化剂、增塑剂、填充剂、着色剂、润滑剂等。
塑料的种类很多,并且不同的塑料其物理特性也不一样。有的硬度大,有的粘接性好,有的柔韧性好,有的可塑性好„„但从应用范围分类,可分为:通用塑料和工程塑料。工程塑料有软化点高、耐热、磨擦系数低、耐磨损、自润滑性、吸震性和消音性、耐油、耐弱酸、耐碱以及一般溶剂的物理特性,多用于工业产品制造。
在立体构成设计制作中,目前使用较多的是ABS板和PVC管。塑料材料在未来是很有发展前景的构成材料。
2、纸材料
纸张是用植物纤维制成的薄片,其主要原料是麻类、稻草、麦杆、竹子、树皮和其他种类繁多的野生植物。纸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在人们的生活中广泛使用,给人轻松、随和、便捷的心理感受。纸的种类很多,传统纸的分类主要是从原材料角度来进行划分,如麻纸、皮纸、竹纸等;而现代纸张的生产、加工先进,原材料丰富多样,纸的种类自然也是大大地丰富,单从使用状况就可分为:工业用纸、生活用纸、文化用纸,还有用在国防、科研中。
纸是立体构成中很好的面材料。由于纸具有可塑性好,易定型,切割方便等物理特性:同时,纸材料又具有种类繁多,价格便宜,对加工工具要求简单的特点。在立体构成中,纸是最简便、最基本的材料,也是使用机会最多的材料。各种卡纸、手工纸、艺术纸和铜版纸都是立体构成中常常使用的纸张。
用纸材料做立体造型加工方便、简捷.通常的加工方法是:
折叠:包括直线折叠、折线折叠、曲线折叠。折叠前最好用刀背刻画折叠线,易于折叠。
弯曲:包括扭曲、卷曲、螺旋曲。
切割:分为直线切割,曲线切割、挖切。切割工具主要是美工刀、剪刀等。
接合:有插接、编接、粘接。粘接材料主要是双面胶、白乳胶等。
3、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是指人类从矿物中冶炼出的一类物质(如金、青铜、铁、钢等)中的任一种,它们共同特征是典型地呈显出特有的光泽,是良好的导电体和导热体,不透明,可熔,通常可锻而且有延展性。
金属通常分为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在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金属合金材料成为人们寻找新型材料的新宠。如:
高温合金:即在极高的温度下,不会发生熔化、变形,仍能正常工作的金属材料,属高科技材料。
超塑性合金:这是一种很奇特的金属,在特定的温度下,这种金属会变得像糖一样柔软,并且有极强的延伸性能。
记忆合金:普通的金属材料在外力下变形,若变形超过金属弹性极限则永久变形,无法恢复原形。记忆金属的变形在超过极限后,只需加热,就可以恢复原形。
防震合金:是一种具有消音和防震功能的先进金属材料。用这种金属材料制造的机械零件,可以自身直接削弱震源和噪音。
在立体构成中大多还是使用价格便宜,易于加工的各类铁丝、铁皮等。
4、玻璃材料
人类发现、加工和应用玻璃材料的历史可以追述到公元前1600年,当时的古埃及已出现了玻璃手工业,并能加工玻璃花瓶.但不具备透明性。到公元前1 300 年,玻璃才有透明性。现今,玻璃材料的应用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人们为了舒适、清新、安静的生活环境,在建筑中采用采光性能好,具有隔音降噪、防火防盗功能的玻璃材料。
玻璃是具有各种高机械和光学属性的一类材料,它不经结晶过程而从融化状态凝固而成,被认为是超低温液体而不是真正的固体。通常玻璃用硅酸盐与氧化硼、氧化铝或五氧化磷等原料合制而成。若加入其他化合物作色剂,玻璃会呈现各色各样的色彩;若加入其他添加剂,还会改变玻璃的硬度、弹性、透明性等物理属性,从而大大丰富了玻璃材料的种类。
玻璃一般具有较强的硬度,而且易碎,呈现透明或半透明的物理特性,在常温下玻璃的可塑性、韧性都很差。因此,玻璃材料的加工.一般是在高温融化状态下进行的。在常温下只能进行简单的切割和粘接,并且加工技术难度大。切割工具主要是玻璃钻刀,粘接材料是硅胶等粘合剂。4.2 技术要素;(2学时)(即:立体构成的加工方法)
立体构成总是体现着设计者的设计意识和观念,但只有在加上技术的支撑下,才能实现设计意图,获得理想中的设计形态。因此,设计程序和加工方法必须科学、合理。1.构思
设计构思可以说是立体构成的灵魂和生命,它起着主导作用。构思的好坏不仅决定着设计作品的成败,还从根本上体现出设计作品的价值与审美。构思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创造一种新的立体形态,但新的形态并不是人脑中固有的,而是通过人的大脑经过思考所产生的。开始时大脑中的形象很少,只有经过反复和痛苦的选择,才会产生新的构思。
构思与形象的积累有着密切的关系,平时积累的形象越多.越有助于构思的拓展和深入。特别是受到某种形象的启示时,人的大脑会处于活跃状态,经过思维会产生新的形象。人的思维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体现人的认识和思维质的飞跃过程,是由不确定到确定,由模糊到清晰的过程。2.计划
计划是将构思的意图与理念的表现具体化,并确定其形象的视觉语音表现。形象的造型、色彩以及材料的选择,包括规格尺寸,都要从整体上进行考虑。计划的实施不仅要考虑主观因素,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客观因素,因为客观条件往往制约着设计作品的表现和制作。3,绘样
绘样的主要目的是将设计构思所表现的对象造型及大小绘制成图样,这样有利于不同部件的组装并决定装配的方法,同时可以检验构思和尺寸的可行性、正确性。
在此过程中,设计者可以不断发现新的问题构思,甚至可能产生新的设计方案。4.选择材料
材料的选择既体现在设计计划中,又体现在具体实施中。材料选择不当,所得到的造型就会与设计意图不符,很难产生艺术感染力。选材时要充分考虑材料的肌理效果、材料的价格、材料加工的难易程度以及材料的充分利用,特别要考虑材料的质感与艺术风格相结合。事实上,材料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到艺术性,还要考虑到科学性,不同材料的选择标准也不同。
对于木材来说,由于木材的内部组织密度不同,其硬度和强度不同、加工难度也不同。有的组织纹理平直;有的呈现不规则纹理;有的树节多,有的树节少;有的外观光滑,有的租糙:有的弯曲,有的笔直;有的有裂纹,有的则无裂纹。所有这些要素都是应考虑的,否则,就会影响造型效果。
对于塑料材质来说,则要考虑到塑料的性能及质量。由于化学成分的不同,各种塑料的硬度和表层肌理效果会有不同,在进行选择时要特别注意表层是否有创伤并注意检查是否有裂痕。
对于金属材料来说,关键是看其外观效果。薄的金属板表面的光滑程度、弯曲和褶皱状况直接影响到它的肌理效果,一旦它的表层受到伤害,则无法恢复到原始状态,从而加大加工的难度。
在材料世界中,纸材料由于价格优势和易于加工而独树一帜。它对加强空间的意识和观念具有独特的优势。纸材加工中从平面到立体,从二维到三维的转换、对于空间想象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从经济角度讲,纸材成本低,因而可以大量使用;从加工的角度讲,纸加工技术难度不大,操作容易。但在加工过程中要注意技巧,操作一定要规范到位。从加工中发现纸材的奥秘,对形态的创意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设计者也会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乐趣5.测量与放样
测量与放样是两个相互关联的过程。测量是放样的基础。测量不准确放样就不可能体现设计的意图和风格;只有测量准确,放样才有依据,才能忠实于原有的设计意图。测量需要工具、一般用直尺来量测物体、形状之间的距离。放样指精确地将设计图纸放大到选定的材料上。假定要制作数量较多而形状相同的部件,则可先制作一个样板、以此样板为模板将形状绘制于所选定的材料上。在放样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材料的充分利用,避免浪费。
放样时必须针对各种不同材质的特性采用不同的方法。这样才能做到有效放大不走样,为制作提供保证。例如在各种类型板材的加工中,由于采用锯子切割,因而在图形的边缘会产生一定宽度的锯口,这就要求在放样的过程中应留出一定的切割宽度,以利于后续加工,否则相邻图形会产生切割后规格不同的情况。在金属板或塑料板上放样时,由于材料表面硬度大,画线时会有困难,可先在材料表层粘贴一层薄纸进行放样。如果需要在金属表面团线,可用画线锥直接画线。假若材料表面太光滑,画出的线条不清晰,则可在材料表面使用放样液涂后再画线,就可获得清晰的效果,因为放样液呈现的低明度会与所
画线条产生强烈的明暗对比。在皮革材料上放样时,则要充分了解皮革材料的特性。如果是在湿润的皮革材料表层画线,那么在它干燥后线就会自然留在表面上。值得注意的是,潮湿状态的皮革表层易被金属氧化物沾污,因此皮革材质适宜用画线锥放样而不宜采用铅笔画线。否则,铅笔所画的线条难以清除掉,会影响表层外观。6.初加工
一旦放样完成,就可通过切割方法将材料加工成各种毛坯,这是初加工的主要任务。
切割可分为直线切割、曲线切割和钻孔等方式,选择何种方式主要依据材料及设计要求。直线切割的对象是内直线构成的图样。切割时要选择适宜于直线切割的材料和工具,如波纹板、皮革、吹塑纸可用直尺和美工刀,本质和金属板材则用锯、铿等。
曲线切割往往借助于样板进行。可在易于切割的皮革、卡纸板上用美工刀切割;薄木板、塑料板则用钢锯;布匹、皮革等材料可使用各种剪刀进行切割。
钻孔的关键是确定圆心位置(通常以十字铅线为标志),并根据不同材料的厚度、硬度选择合适的钻头和工具。倘若是在比较薄的板材上订孔,可采用钢质孔套进行切割。7.成型
成型是指通过不同的加工方法和工艺改变物体的形状,获得所需要的设计形态。在成型前,一定要根据所选用的材料,准备好成型的工具选择最恰当的成型工艺。
(1)弯曲成型
对于薄金属板的成型,先进行放样与裁剪,再使用木检(或木块)工具敲打金属板。要注意敲打的力量要适度,并注意方向。
纸质材料的成型与纸材的厚薄有很大关系。如使用卡纸很容易弯曲成型,但是使用硬纸板成型的难度就会加大。特别是制作半径较小的物体时更不易把握。在这种情况下,往往用美工刀割划硬纸板的内侧表面,然后进行弯曲成型,再在其边缘处用粘接材料进行连接。
对有机玻璃和塑料板进行弯构成型时,为了使这些材料容易加工,需对材料进行加热处理,温度控制在50—300摄氏度,然后用工具夹住加热后的材料在模具上弯曲(倘若是自由弯曲成型则不需要模具),一旦冷却即可定型。加热的方法有多种,既可用电烘箱、电烤炉加热,也可用开水烫,非常方便。对此类材料进行弯曲成型具有非常明显的优点:一是材料本身可反复加热和弯曲成型;二是节约成本,不会造成材料浪费;三是学生可反复体验和认识材料的特性。
对木板进行弯曲成型必须将材料在水中浸泡一天。材料组织内部所含的水分越多,越有利于弯曲,使木板不易断裂。一旦木板弯曲成型后就要用夹钳将其固定,进行干燥处理。当木板干燥之后就会保持自然的弯曲形态,不会产生变形。但需要注意的是选择纹理顺直的松木或榉木最为适宙。(2)浇注成型
此方法和工艺主要应用于石膏和聚脂、树脂材料的形态成型。采用此方法. —定要准备好模具。选用何种模具取决于形态的简单与复杂程度。如果是简单的形态,那么可用木材或塑料材料的模具;倘若是复杂的形态,则采用橡胶材料的模具。
当模具选定后,就要注意操作步骤。首先将石膏粉与水混合,反复搅拌使其均匀,然后将其倒入模具。为保证成型的质量,应注意消除气泡,其方法是振动或摇动模具。等到石膏浆凝固干燥后,才能脱模。成型的质量与石心膏粉和水的比例有关,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会从根本上影响成型的质量。成型的质量还与温度、时间有关。(3)注塑成型
注塑成型是指塑料材质的成型。此种工艺必须具有注塑机和金属模具。模具应具备较高的光洁度,其成型质量与模具的光洁程度成正比。成型的程序如下:将点状塑料原料倒入漏斗进入管道,给管道外部通电使其升温,原料软化注入模具内,然后通过凸模压入凹模就可成型。此外,还可采用吹塑、挤压等成型工艺。应当注意的是,材料成型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因此,必须充分考虑到材料、设备等因素。8.组装
组装就是将经过加工成型的各部分材料或形态通过不同的组合方法构成一个整体的过程。由于构件材料、形态、尺寸等方面的不同,其组装方法会有不同。组装时要遵循科学、合理、简便的原则。
如果对木材进行组装,可能会有许多不同的组装方法,每一种组装方法都是劳动者智慧的产物。中国古代的能工巧匠在这方面创造了辉煌,在建筑艺术宝库中能欣赏到古人留下来的这方面的杰作。古代的工匠鬼斧神工,不仅在民宅的建筑中不使用钉子连接,而且可以在大型殿堂建筑内部材料的连接中同样不使用钉子,显示了高超的想象力和技能。他们对材料的理解和运用简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颇今后人感叹和自豪。例如中国南方民宅的窗花图案,全部材料相互之间通过连接,组装成非常美观的图案,而且非常牢固,成为材料组合方式的精品。直至今天,其材料组装方式仍然充满科学性、工艺性和艺术性。9.施色
根据立体形态创意的需要对有些设计形态进行色彩处理,有利于增强其艺术感染力。而要达到理想的效果,除具备色彩基础知识和色彩表现技能外,还需对漆类材料特性有一定的了解。并掌握其操作要领和技巧。只有程序合理,操作到位才能保证施色的质量。10.检查
作品完成后,还需对作品的各个部分进行认真的检查,以便发现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修正。只有整体与部分完全融合,才能真正成为有艺术魅力的作品。
第五章 立体构成训练(共24学时)
1、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前期课程的理论讲解,后期展开大量的立体构成作业训练,目的使学生加深理论知识理解的同时,通过实践创造立体形态空间。要求了解点、线、面、体的空间创造,恰当选择材料制作完成,提高学生空间创作意识。
2、教学内容 :
5.1 点的立体构成训练;(6学时)5.2 线的立体构成训练;(6学时)5.3 面的立体构成训练;(6学时)
5.4 综合立体构成训练;(6学时)
3、重点、难点: 重点:各种立体构成要素的训练与体验;
难点:构成形式、形式美、材料与技术等的综合应用。
4、教学手段与过程:教学以实训为主,辅助多媒体教学。
5、考核办法:分别作出点、线、面、综合立体构成的作品实物,要求制作完整且具创新性。
6、本章思考题:分别将点、线、面、综合立体构成作品写出一百字以内的创意说明。
5.1 点的立体构成训练;(6学时)
结合优秀案例讲解,最终作业讲评。结合PPT课件。5.2 线的立体构成训练;(6学时)
结合优秀案例讲解,最终作业讲评。结合PPT课件。5.3 面的立体构成训练;(6学时)
结合优秀案例讲解,最终作业讲评。结合PPT课件。5.4 综合立体构成训练;(6学时)
结合优秀案例讲解,最终作业讲评。结合PPT课件。最后,课程总结,总体讲评。
第二篇:立体构成 教案
立体构成
教师:杜晓坤 第一课 概述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立体造型课程的相关背景知识,引导学生的立体意识,为后几课学习打下一定理论基础。
【教学方法】:课堂理论讲解、作品观摩和分析
【教学内容】:
立体构成的认知
一、基本概念
立体构成也称为空间构成,立体构成是以一定的材料,以视觉为基础,以力学为依据,将造型要素,按一定的构成原则,组合成美好的形体。它是研究立体造型各元素的构成法则。此前学习的平面构成是二维空间的构成,而立体构成是三维空间的构成,三维造型是可以从不同角度呈现不同的外形。由于视点与角度的增加,也大幅度的扩展了三维造型的表现领域。
三维造型具备一定的力学结构。例如建筑
立体造型的形态概括来说可以分为自然形态和人工形态两种类型
二、自然形态的立体造型
自然界客观存在着各种形态,包括生物和非生物的自然现象,我们把这些靠自然界本身的规律形成的形态称为自然形态,自然形态可以说是一切形态的根源。刚刚我们有提到立体造型由于视点与角度的增加,造型的表现领域也有了很大的扩展,所以,同一对象由于观察角度和距离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形态。比方说,当我们面对群山和大海时,会感觉心旷神怡、心胸开阔;近看则可以看到某种单个形态的面貌,甚至它的肌理,都会给你一定的美感;而剖视某些自然形态,更会发现很多奇妙有趣的造型。自然形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偶然形,例如天上的云、奇形怪状的石头。一类是规律形,其形态虽然变化丰富,但是可以预测。剖视鹦鹉螺,贝壳的螺旋轮廓线,是按照黄金分割比例形成的对数螺旋线。线叶茅膏菜卷曲的叶子、美洲变色蜥蜴的尾巴都是按照黄金分割比例的螺旋。
人们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形态,从中学习造型的原理并且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来。自然的巧妙带给人们很多启示。
例如:飞利浦公司借鉴鸟的躯体造型设计的摄像头、根据海星造型设计的壁灯、根据被切开的蜗牛壳的造型设计的旋转楼梯。
大自然利用各种现象,在有意识无意识当中提供给人类无限的经验,自然的形态令人向往。大到建筑,小到家电都不难发现仿生形态。
1851年建筑大师柏克斯顿设计建造了划时代建筑物,位于英国伦敦的水晶宫,它的结构是通过深入研究荷花叶脉而得来的灵感,运用在建筑上,用钢架和玻璃建成这种结构,为现代建筑的兴起开辟了道路。
再如大家都很熟悉的,2008北京奥运会的两个场馆,鸟巢和水立方都是设计师受到自然的启发而设计的作品。鸟巢形态上就像是孕育生命的巢,它更像个摇篮,寄托着人类未来的希望,设计者没有做任何多余的处理,把结构暴露在外,自然的形成建筑外观,空间效果上具有独创性,又简洁、典雅。
水立方是经过全球设计竞赛产生的设计方案,设计十分自然的体现出水立方的设计理念,将建筑设计与水分子结构巧妙的结合在一起。
自然形态作为一种人类共同的文化表现资源与形式要素,在任何地区、任何民族与任何时代的设计中,一直是被偏爱的对象。
三、非自然形态的立体造型
所谓非自然形态的立体造型就是人工形态的立体造型。非自然形态的立体造型可以是具象的、富有实用价值的功能性形体,也可以是抽象的、布局实用的欣赏性形体。但是这些造型都是为人的存在而产生的。例如,原始人起初是和动物一样,俯身饮水,后来双手进化,偶然用双手取水喝,双手合拢形成半圆凹形,在脑子里形成了造型的概念,这也许就是人概念中第一个碗的造型。人工形态的立体造型是通过人的意志,依靠材料和处理材料的技术,加工出的物品造型,同时造型还需要和特定的环境与风土人情等文化要素密切联系,世界各时期的人造物都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特点。
位于西班牙巴塞罗那的标志性建筑——米拉公寓,是建筑大师安东尼奥.高迪的作品,建筑墙面凹凸不平,屋檐和屋脊有高有低,呈蛇形曲线。墙体本身也像波涛汹涌的海面,富有动感。它结合了伊斯兰建筑风格与哥特式建筑结构特点。
位于巴塞罗那另一标志性建筑——神圣家族大教堂,也是出自高迪的设计,整个建筑没有直线和平面,而是以螺旋、锥形、双曲面、抛物线各种变化组合成韵律动感的建筑。
与他设计的建筑一样,他设计的椅子到处充满了动荡不安的曲线。这种形态使人想到盘绕、攀爬类植物,也使人想到扭曲、灵巧的贝壳。
人工形态对于人们的生活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但满足了人们生活中的物质功能需求,而且影响着人们的情感,陶冶着人们的情操。人们都希望置身于一个和谐的视觉世界中,很自然地寻求把内心的感情表现在人造形态之中。
总的来说,通过了解立体造型的两种形态,我们不难发现,所谓立体造型的设计,就是实现空间立体形象创造过程中的有关设计。它需要我们有立体意识和空间想象力。
第二课 立体造型的形态要素
【教学目标】:通过运用空间中的点、线、面、体不同元素进行立体造型设计,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增加对形态要素的空间表现形式规律的认识,丰富艺术表现的语言和魅力。
【教学方法】:课堂理论讲解、作品的观摩与分析、以单元课题进行实际创作练习 【教学内容】:
点
学习之前首先了解次元的概念,一般我们说的形体,其种类是无限的,通常以数学方式的“次元”来加以分类。次元有一次元、二次元、三次元,一次元就是点或面、二次元就是面、三次元就是体。立体造型中的形态要素有点、线、面、体,其中点、线、面不同于平面中造型要素,是客观存在的。例如,一粒灰尘、一根头发,通过测量都能证明是有体积的。因此我们强调“体”的概念。
在立体造型中,点是一种表达空间位置的视觉单位,不管它的大小、厚度、形状怎样,只要它同周围其他形态相比具有凝聚实现和表达空间位置的特性,是最小的视觉单位,我们都可以称为“点”。如图,清晨的露珠,当近距离观察时,没有参照物,它就成一个扁球体,而远看,就是一个个的点
点的概念不是绝对的,因为在立体造型中,不可能存在真正意义上的点,而只能是一种相对的比较,“点”与“形”和“体”也并没有具体的尺度规定,而是从与点有关的其他要素或者背景条件相对比较下,才能决定出“点”的性质。比如说,人和蚂蚁在一起时,人就是一个“体”,而把人和一座楼房放一起比较时,人又成了一个“点”。点不同的排列方式,可以产生不同的力量感和空间感。如图,不同色彩的点的构成,色彩明度纯度强的点比色彩名都纯度弱的点更能引起视觉注意。
点在空间不同的位置也可以给人不同的感受。在造型活动中,点常用来表现强调和节奏。例如:
1、在空间中,居中的一点引起视觉稳定的集中注意。点的位置上移到一侧,产生的不安定感更强烈,当点移到下方一侧时,则产生踏实的安定感;点移到左下或右下时,踏实和安定中又增加了运动感。
2、在空间中,有两个不同位置的相同点,点间形成张力感,这种张力感呈现为联结这两点的视线,视觉上看不到,只有在心理上才能感觉到。当两点大小不等时,人的注意力首先是集中在大点,然后视线由大向小移动。
3、一群点集合在一起,可以看成是线(如图),有时可以看成面,由群点所造出来的形,已经失去了“点”的性质。而群点的有序排列,则会产生连续和简单的节奏和线性扩散的效果。如图,这是一张点的构成,由群点集合在一起,构成了体。由大到小渐变排列的点,会产生由强到弱的运动感,同时产生空间深远感,能加强空间变化,起到扩大空间的效果。点在视觉感受中具有凝聚视线的特点,所以“点”的造型很容易导致我们的视觉集中在它身上。例如:夜晚大海上的灯塔、黑夜中的萤火虫、服装上美丽的饰扣等,都会吸引我们的视线。如果有两个同样性质的点同时存在视野中,我们的视线就会往返于两点之间,形成一段心理上的线段,如果有三个同样性质的点同时存在视野中,我们的视线就会在三点之间往返,从而形成心理上虚构的三角形,如果有无数个同样性质的点存在视野中,我们会在心理上形成一个虚构的面。如图展示,都是通过点的排列形成面得感觉 我们可以发现,点虽然是造型中最小的视觉单位,但是它往往是关系到整体造型的重要因素。如图所示,点的连续排列可以形成虚线,点的密集排列可以形成虚面和虚体,但由点构成的虚线、虚面、虚体没有实线、实面、实体那么具体、结实、厚重,但是它们所具有的韵律、空灵、关联的特殊感是实线、实面、实体所不具备的。线
点的运动轨迹构成了线,而且概念上的线只有长度和方位,没有宽度和厚度。但现实世界中的线是有厚度和宽度的,它实际上就是一个“体”。例如:一根头发、细绳、铁丝都是表现为线形,但通过仔细的测量证明它们是有体积形状的。乐器上的琴弦、自行车上链条、路边的电线杆、喷气式飞机划过天空留下的痕迹等都是生活为我们展示的有形和无形的线。
线可以由运动的点形成,它包含始动位置、终止位置以及距离,也就是说线具有长度、方向。从几何角度来看,线是具有长度的一次元要素。点在立体造型中有大小,同样线除了长度以外,也需要粗度。粗细到何种程度称为线,没有具体的尺度。
线,因为粗细、曲直、光滑、粗糙的不同,会给我们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粗线会给我们强有力的感觉,而细线给我们纤弱的感觉,粗糙的线给我们粗犷、古朴的感觉,而光滑的线给我们细腻温柔的感觉。线的造型样式很多,连接或者不连接,重叠或者交叉,根据线的特性,在排列组合上会有很多变化。
在造型中,线比点更具有强烈的心理效应。三维空间的线和平面中线的特性一样,具备一种轻快感,同时有着面和体所不具备的紧张感。线是构成立体造型空间的基础,线的不同组合方式可以构成千变万化的空间形态。如图展示的整体型墙柜,以线的造型形式,将各种物件串联起来,以一种整体的、形式化的方式展示。
线从形态上大致可以分为直线和曲线。直线包括垂直线、水平线、斜线和曲折线。曲线又分规则曲线和自由曲线,其中自有曲线更能体现曲线的特点,富有变化。
一、直线
如图展示,直线给人硬直、明确的感觉。粗直线力量感强、钝重,细直线不安定。直线的基本方向有垂直、水平、倾斜三种。垂直线和水平线给人稳定的感觉,它们具有牢固、平静、沉着大方的特征,在物体的形态中起到规范、稳定和调和的作用。斜线给人不稳定的感觉,它是画面中的变化因素,常起到激活物体造型的作用。
1、水平线,就是指水平方向上的直线形体,这种直线保持重力与均衡,能产生横向扩展的感觉,具有很强的安定感。如图展示的CD架设计,水平方向的线条能使我们感到非常舒适,给人以安静、温顺、平稳、无限的感觉。
2、垂直线,指的是与地平面垂直相交的直线形体,显示出一种强烈的上升与下落的力量,能表达严肃、高耸、生长和希望的感觉。如图展示的拉链灯,一个暗箱一样的灯盒,表面有许多拉链,可同拉开或关闭拉链来控制光亮度,几条不规则垂直线形拉链极富个性。
3、斜线形体,斜线的动势造成了不安定、动荡和倾斜感。向外倾斜,可以引导视线像深远空间发展,向内倾斜,可以引导视线向交汇点集中,如图展示的是07年米兰家具展作品,左边的为衣帽架设计,右边为多用架设计,利用木材质,简洁的斜线造型,朴实而又富有意味。斜线无论呈45度状或者对角线都具有较好的规律、安定、调和、均衡的感觉,但一般的斜线却给人以动荡不安的感觉,这类斜线却同时带给人运动感,所以常用用做动感较强的造型。如图,河流的波纹构成了一种斜线体的排列。斜线形体比水平或垂直线条更有趣味性,更加放松(如图)。
二、曲线
曲线无处不在,可以说曲线是世界和生命存在、运行、进行的基本形态。如图,高速行驶中的速度曲线,表示地貌的自由曲线,木纹曲线,烟的不规则曲线。就是在人的感情世界里,把喜怒哀乐绘制成线条,也是高低错落的曲线。思维更是由“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模式主宰。
从心理的角度看,曲线能表达幽雅、优美、轻松、柔和。曲线大致也可以分为两类,几何曲线和自由曲线
1、几何曲线,主要包括圆、椭圆、抛物线等,能表达饱满、有弹性、明快和现代的感觉。如图展示的以同心圆为构造的椅子和回形针灯的造型都是来自于几何曲线。而几何曲线的绘制需要借助绘图仪器,所以带有机械的冷漠感。我们熟悉的螺旋线是最富有动态和趣味的几何曲线,如图模仿羊角曲线形态的罗马柱柱头雕塑装饰。
2、自由曲线,是自然界自然形成或我们用手独立完成创造的。它一种自然的、跳跃性的线形,能够表达柔和、丰润、富有人情味的感觉。如图所示的落地灯,自由的曲线带来纯粹的装饰意味。装饰性很强的自由曲线立体造型。自由曲线相对几何曲线要复杂一些,按特征可以分为C形、S形、涡线形。C形曲线简要、柔软,如图所示;S形曲线优雅、魅力、高贵,如图所示壁灯,当开灯时,它会有一个S形运动;涡线形曲线壮丽、模糊,如图所示联想笔记本电脑,外壳上的祥云图案与象征千年中国印象的红色相辉映,视觉冲击力效果很强。
面
立体造型中的面,是相对三维立体而言,具有二维特征具有厚度的形体。只要物体在厚度、高度和周围环境比较之下,显示不出强烈的实体感觉时,它就属于面的范畴。如图所示的座椅设计,十分简洁大方。
面也是构成空间立体的基本要素之一,有着强烈的方向感,面的不同组合方式可以构成千变万化的形态。面给人理智、秩序的感觉,但容易产生单调和机械的弊端。面的合理存在需要考虑形态本身和外在作用力的相互关系,如图。面从空间形态上分为规则面和不规则面
一、规则面
规则面有三种基本形状,分别是圆形、钜形和三角形,由此而派生出来的椭圆形、多边形都是离不开这三种基本形状。规则面给人理性的严谨和机械的冷漠感,易于表达抽象的概念。
1、圆形,总是封闭的,具有饱满、肯定和统一的视觉效果,能表现循环、滚动、运动、和谐的感觉。就美学观点而言,圆形是一种“完美之形”。如图,就是以圆形规则面为基本造型的水龙头设计,简洁且有和谐美感。
2、钜形,是与圆相对的形体。能表达垂直、水平、单纯、严肃和规则的特征。如图,是以方形为主要元素的立体造型,简洁、大方的休闲椅
3、三角形,以三边和三角为构成特点,能表达简洁、明确的感觉。正三角形给人平稳安定的感受,倒三角形呈现动态和不安的感觉。如图,利用三角形的组合构成的椅子,以12个三角面组成显示方式的钟。两件设计都是利用三角形的特点进行设计,构思巧妙。
二、不规则面
不规则面是指一些毫无规律的自由形体,包括任意形和偶然形。任意形形体随意,体现的是洒脱、自如的感觉;偶然形具有不确定性,往往赋予自然的魅力。如图,壁灯设计,采用五块不规则塑料面板组成,面板背面经过处理,用来反射照射前面的面板,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水母灯,光滑的灯罩就像水母的形态一样。渐变的不规则曲面立体造型,呈现出一种动势和自如感。
体
实际上任何形态都是一个“体”。体的基本特征是占据三维空间,体可以是由面围合而成,也可以由面的运动形成。体在造型上有三种基本形态,球体、立方体和圆锥体。球体给人充实、圆满的感觉;立方体强调的是垂直与水平的心理效应,具有安定、平实的秩序感。圆锥体是由一条斜线,一端固定于一点,另一端沿封闭的曲线运动形成,并且固定点和封闭的曲线不在一个平面上。圆锥体给人移动上升和自我中心的感觉。说到体,就不得不提到另一个概念“量”,体是指物体的体积,量则是由体造成的结果,即大小、容积、数量、重量等。体和量是相互依存的,不同形态的体和不同程度的量给人感受是截然不同的。大而重的体量表达浑厚、稳重的感觉;小而薄的体量表达轻盈、漂浮的感觉。
体可以分为几何体和非几何体
一、几何体
按照几何学定义,几何体是平面进行运动的轨迹。例如,一个矩形平面,沿一个方向运动,它的轨迹可以呈现为正方体或长方体。一个圆形平面以它的直径为轴,旋转一圈,它的运动轨迹呈现为球体。
几何体中又分几何平面体和几何曲面体。
1、几何平面体,是以四个以上的平面,以其边界直线相互衔接在一起形成的空间实体。它们具有简练、大方、稳重的特点。如图,是法国罗浮宫前的玻璃金字塔,由贝聿铭设计,形态上给人稳定、恒久、醒目的感觉。纽约新当代艺术博物馆,造型如同不同偏向的方形盒子叠加而成。
在几何平面体中,立方体可以说是最具有稳定和简洁的特点,但有时给人感觉过于单调。所以我们在采用立方体进行造型时需要注意大小、比例等技巧的运用。如图,是一个立方体的造型,作者采用分割的组合的技巧,使得单调的几何体带有一些趣味性。
2、几何曲面体,是由几何曲面所构成的回转体。特点是表面是几何曲面,秩序感强。如图,利用两个连接起来的圆柱造型,组合成不同用途的物品,甚至是空间。其中球体是最完整的形,具有浑然一体的感觉。如图,灯具设计,利用球体的组合形成一组生动的造型。
二、非几何体
非几何体分自由体和自由曲面体
1、自由体,包括范围很广,它们大多反映的是朴实而自然的形态。如图,都是自然形态。
2、自由曲面体,是由自由曲面所构成的造型,其中大多数的造型对称造型,例如酒瓶、花瓶等,对称而规则的形态加上变化丰富的曲线,能表达凝重、端庄而又活泼的感觉。如图,呈回转体的花瓶,木制时钟,同为对称型,创意很出色,但看时间很麻烦,似乎也无法很精确,不过这个设计是传达一种自然的感觉,很吸引眼球,装饰性也很强。家居设计,十分简洁明快的造型,相机造型的概念设计。空间
空间和形体是相互表现的,没有足够的空间,形体无法被容纳。不同的空间造型会出现不同的感觉。例如,一个相对静止的人或物体处于一个空旷的环境中,由于它的单一显得独立和自由,但又静止和乏味。相反,在同样的环境中出现川流不息的人群,高低各异的建筑群,由于远近、虚实、动静、色彩等的不断变化,形成视点的运动,则给人层次感强的空间感。我们可以通过立体造型,使人感受到不同的空间氛围。如图,大海泳池,半开放的空间设计,就好像把泳池建在海里一样。
从物理空间上说,空间就是实体所限定的区域,有些书定义为“实空间”。它是不依赖人得意识而存在的客观存在。物理空间就是物体所占的空间。人为的空间形态虽然可以不受制于自然条件,但所创造的形态必须适应于自然条件。举例:云南高原地区的木质建筑。
从心理上研究,空间可以对人形成压抑、开放、虚实等心理感受。如果活动空间狭小,人就会感到压抑。视觉移动空间也会影响人的心理空间感受,如图,设计师大面积采用透光性好的玻璃材质,人居住在内时视野开阔,给人心理上造成实体空间向周围扩张的感受。以最小的现实空间构造最大的人居空间。
大学图书馆的设计。设计诉求的是考虑如何让图书馆为所有人提供一个开放的公共空间。图书馆底层开阔的长廊式空间,让人们的流动和视觉自由地贯穿建筑,拱形结构相互交汇,把空间柔和的划分成不同的区域,柏林最前卫的俱乐部之一,Kubik。位于荒废的柏林工业区,它和周围的环境形成一种矛盾的秘密和陌生感。Kubik主要包括三个部分:数十箱装满了1000公升水的塑料水箱、120个幽暗的灯光装置、电子乐。每一个塑料水箱里的灯装置都加入了数位语言程序。灯会随着音乐与人群的情绪而变化自身的开关、明暗和颜色。
学生作业,左图和右图相比较,右图在造型基础上,添加了黄色色块,是空间感上产生了一种放射性,破除了整体给人的形式单一感,使得造型看上去空间层次感更为丰富。
学生作业,木条的垂直、水平的搭接形成网络空间,其中穿插圆柱体、三棱锥以及立方体等空间体块,形式上采用一种虚实结合的构成法则,空间显得十分灵活、轻松。
第三课 立体造型的材料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一切立体造型设计必须依托材料,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必须对各种材料的性能和表现力充分了解,才能把设计理念作出美的阐述。
【教学方法】:课堂理论讲解,作品观摩分析
【教学内容】:
材料所涉及的范围非常的广泛,从单质到化合物,从传统材料到现代材料,从天然材料到人工材料,均是产品设计的物质基础。立体的产品设计都是以材料为媒介传达各种视觉、触觉等方面的信息,使用者通过这些信息解码产品。
Anglepoise Fifty出自英国设计。将Anglepoise著名的手臂机械结构凝结成视觉元素,材质采用PC注塑成型,简洁明了的灯泡与外壳架子,电线贯穿外壳架上的手臂形态部分。
一、材料的分类
材料的种类繁多,根据不同的需求相应的产生了不同的分类方法,大致上可以分为金属与非金属。金属类分为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黑色金属指以铁为基本元素的合金,常见的有合金钢、不锈钢、铸铁等。有色金属就是不含铁的金属,常见的有铝合金、钛合金等。非金属材料,比较常见的有陶瓷、玻璃、木材、碳纤维等。以下我们分别就产品设计中常用材料展开介绍
1、纸张
纸张看起来不起眼,但经过加工后,被弯曲给人一种张力感;被编制,让人体验到一种层层递进的秩序感;被拼接,形态因此不断扩展,给人一种全新的视觉体验。它有适度的透光性、吸湿性。当我们把握住纸的多样性和局限性时,就能使一张平平凡凡的纸具有不凡的美学价值。
如图,扎哈.哈迪德通过纸张的建筑表现,瑞士建筑师尼寇拉制作的纸板家具设计。
2、木材
天然的造型材料。其优点是加工容易,质量轻,既有硬性,也有柔性,拉伸强度大,外表美观。但由于木材是有机体,会扭曲胀裂、变形,因此加工时要注意适应材料特性,并可上蜡或油漆以防腐。如图,杉木材质,木质自然、纤维疏松。马尾松材质,纹理直、结构粗,耐水性好。水曲柳材质,质地硬,耐腐、耐水性好,花纹美丽,着色性能好。榆木材质也属于硬木,花纹美丽,且纹理粗大色泽黝黑,常被用来做仿古家具。铁杉材质,在干燥和老化过程中逐渐变硬,因此具有极佳的耐磨性。红松材质,珍贵经济木料,形色美观不容易变形,家具设计中的上等木料。
3、金属
金属造型的形式变化丰富,也精致美观。这是因为金属有光泽、有磁性、有韧性、有较强的视觉感。金属的种类很多,但一般在立体构成与雕塑的联系中常以钢、铁、铜、铝、铅为主。加工的工艺由于条件设备所限,基本上是五个方面,即切割、弯曲、打造、组接、抛光。如图,座椅,造型上是几何球体的堆积而成,造型上给人沉稳、安定的感觉,采用了不锈钢金属材质,几何形体具有简练、大方、稳重、严肃、沉着的视觉感受。蜘蛛座椅。当代金属雕塑,以人为基本形态,金属材质的造型给人一种机械感,具有新现代主义风格。
4、塑料
塑料按其使用特性可以分为通用塑料、工程塑料和特种塑料。大多数塑料质地轻,化学稳定性好。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塑料。
聚乙烯
具有优良的耐低温性能,化学稳定性好,耐侵蚀,绝缘性好。如图,展示的是一款以聚乙烯为材料的纸篓设计,造型随意,像是一张揉皱的纸,这也从形态上反应出物体本身的用途,设计构思非常的新颖。
聚丙烯
在热塑性塑料领域中应用什么广泛,例如:纤维、薄膜挤压等。如图:吊灯,名为吻。是一件四个部件自行组合的聚丙烯灯罩,一种豆荚状的灯罩,能够完全保护灯泡。聚丙烯相对环保的材料,在制造和处理的过程中对环境影响最小,且具有环保效应,因为这种材料的热敏感性强,高温下容易变形,所以迫使使用者采用节能灯泡。
聚氯乙烯
也就是PVC塑料。耐腐蚀、耐折、耐氧化。常被用来作人造革类衣服、皮箱、皮包。
聚苯乙烯
也称为PS塑料,透光性好,仅次于玻璃和有机玻璃,耐腐蚀。但脆性大,受热易变性。如图,PS料制作的日用品。塑料家具。PS塑料另一个优点就是电绝缘性好。
ABS塑料
综合性能较好,耐冲击强度高。如图,ABS塑料制品
三聚氰胺
具有阻燃、耐水、耐热、耐腐蚀性,良好的绝缘性。如图,常被用来制作厨房灶台面板。
5、陶瓷
硬且脆,熔点高。如图,陶瓷制品,色泽鲜艳,表面光滑,具有很强装饰性。
6、废旧材料
废旧材料指现代工业中的各种垃圾,如:包装盒袋、各种瓶罐,竹、木、布、绳、碎玻璃、塑料的边角料及废五金材料、废机器零件等等。除此之外,还指各种废弃的轻工业产品、生活用品和现成品。然而,就是这些垃圾,却成为立体构成、雕塑装置中的“宝贝”,成为后现代艺术里的经典“垃圾文化”。如图
二、材料的综合特性
立体构成的目的和特性决定了在选择和使用材料时不能盲目和随意,而必须具有针对性。在对材料进行选择时,要充分考虑材料的可行性,如果以虚拟的、不切合实际的假设代替真实的材料表现,就不可能正确地使用材料。要设计出好的立体造型,还必须依托材料来表达自身内涵,材料的气质则是立体造型美感最合适的流露。
1、材料的装饰性质
在我们的设计中,不同的产品需要与之适应的材料来表达。
材料的色彩、光泽度、透明度
色彩是材料对光选择性吸收的结果。光泽是材料表面反射光线的性质,材质越光滑,光泽度越高。不同的光泽度可以改变材料表面的明暗程度,可以扩大视野或造成不同的虚实对比。透明度是指光透过材料的性质。
图案、形状、尺寸
在产品设计中,材料的形状和大小也对装饰效果起到较大的影响。如图,设计师以自然形花朵浮雕作为沙发椅的装饰。
材料的质感
是由于物质属性、构成不同而体现的表面特性。不同的质感给人的感觉各不相同,或轻或重、或软或硬、或冷或暖等。如图,酒瓶的设计。材质透明,给人亲切、安静的感觉。
2、材料的心理体验
不同的材质给人不同的心理体验,材质的美依赖于人对材质的熟悉和了解。比如说,陶器给人以古朴、沉稳、神秘的感觉。木材让人联想到自然、春天、典雅。金属器物则是一种力量、理性的象征。第四课 立体造型的形式美要素
【教学目标】熟悉立体造型的形式美基本法则并能用于设计实践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作品观摩分析
【教学内容】
对比与调和
虽然每个人对于美的认知不同,但形式美的法则是得到大多数人共识的。形式美指的是,所有美的形式的某些共同特征。
对比与调和可以说是形式美的总法则。对比与调和是一对矛盾关系体,对比为突出物质形态间的差异性,而调和则强调物质形态的共同性。没有对比的形象就不够鲜明,没有调和的形象就杂乱无章,两者关系式相辅相成的。我们生活居住的世界就是充满对比和调和的整体,如果的调和统一没有变化,生活就会单调乏味。所以对比与调和形成和谐,这才是形式美感的最终要求。
可以形成对比的因素很多,诸如黑白、曲直、动静、隐现、薄厚、高低、大小等。组成矛盾的双方越接近则越调和,越远离则对比越强烈。
一、形状的对比与调和
形状越接近越调和,大小越接近越调和;形状迥异,差距大,大小相差悬殊则对比越强烈。对比强的形状如需调和,可在线性上做近似处理,使不同的形状接近。当形状较为复杂时,主要着重于调和,以免太过不同反而繁琐。而近似、重复、整齐的形体则要在对比上下功夫,以免产生单调乏味感。如图,雕塑石头形状大小不同,但在轮廓线形上做了近似处理。展示的瓷器,形状近似,但是在大小和样式做了区别。古罗马大角斗场,每一个门洞的形状进度对比和调和。法国巴黎凯旋门,中央门和两边的门在高度上形成对比,突出主次关系,形状上进行近似调和处理。
二、方向的对比与调和
方向对比是较强烈的对比手法,可以是竖向与横向的对比,也可以是直线与斜线的对比,或是左右方向的对比和前后方向的对比。但这种两个方向的对比,一般都会以其中一个方向为主体,另一方向为副体,这样才能形成有轻有重,有主有次的生动造型。
而方向上调和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如果方向上形成强烈对比的物体,则可以再大小上作相等或近似处理,也可以在线形上适当调整至相似。如图,名为“大都市”的雕塑,条状物在竖向和横向产生对比,而形体相同。招贴,形状相似的彩色铅笔呈各个方向的错落而置。
三、材料的对比与调和
每种材料都有自身的质地和性能,通过不同材料间的对比,可以产生较强的感染力和丰富心理感受。如图,主题为生如夏花的立体造型,材质上选用泥土与铁丝的对比。一组以松软木材与冷硬的大理石做对比的造型。
四、动与静的对比与调和
这里的动并不是指实际意义上的运动,而是心理感受的动感。如图,雕塑上半部分是蜿蜒的曲线,呈向上的动感趋势,下部分为静态的直线造型,形成动静对比。扭曲而上的树干和挂着的长方体形成动静对比。曲线、曲面、斜线、斜面呈现动感,而水平垂直的线和面表现出静止感。
对称与均衡
对称与均衡是自古就流传至今的形式美法则,也是最常见的形式美法则。对称指形态或物体在对称中心周边的形相同且相等。对称形式可以起到突出中心的作用。对称是一种绝对性的形式,给人秩序感,产生庄重、大方、平和的感觉。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对称由于过于绝对也会产生拘谨、呆板的感觉。所以需要灵活运用,运用不当会过分严肃,缺少活跃气氛。如图,左右对称的台灯。日本长崎的全日空饭店,左右对称,感觉四平八稳。
对称可以看做是均衡的特殊状态。均衡就是在中轴线两边的形虽然不同,但在视感上有均衡感,这是一种力的平衡,比对称更具变化。均衡在整体结构形式上,给人以不偏不倚的安定感觉。如图法国马赛的罗讷河口省会大厦,设计者英国建筑师艾尔索普,整个建筑很明显不呈对称形,右侧的弧形建筑和左侧楼房相互辉映,形成视觉上的均衡感。
均衡讲求对中心的强调,如果在没有中心的均衡形式中去感知均衡是十分困难的事情。这个中心不一定是非在正中间,在立体造型中,为达到平衡,不仅是物体在力上的平衡,也是为达到心理量感上的平衡。除了必须要有个中心外,远离中心的次要副体应与靠近平衡中心的主体对照呼应,取得整体的平衡。如图,两个茶几的造型,在力学和视觉感受上都是十分均衡。不对称的插花,左右在形式上相互对照呼应。
尺度与比例
所谓尺度,是指整个形体与人体之比。所谓比例,是指形体自身各部分之间的比。尺度和比例其实都是相对的概念。如图,主题为“保护濒危物种”的雕塑,动物的造型很小,台面过大,通过尺度的对比,是空间呈现单一感,喻示动物濒危灭绝,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尺度和比例是相对的。
一、尺度
一般说尺度都有一定的尺寸范围,受人的体型、动作幅度所制约,不能任意超越,有着特定的合理性。尺度的特点是,形体本身不能说明尺度的大小,必须和其他物体相比才能呈现。如图,一款移动电话。
二、比例
比例起源于古典建筑。在立体造型中,比例指造型整体与部分或部分与部分之间特定的数量关系。任何一件完美的立体造型作品,都具备和谐的比例。如图,古希腊的帕提农神庙,其中隐含诸多黄金分割关系。巴黎圣母院,正面的分割就是按照黄金比例分割。节奏与韵律
节奏和韵律原本只是音乐艺术中的术词,在立体造型中的节奏与韵律只是借代词。在立体造型中,节奏表现为造型要素有秩序地进行,节奏感的强弱与构成元素有关,元素复杂,节奏感就强烈丰富。如图,立体造型,有着起伏、渐变、重复的变化规律,呈现一种节奏感。韵律是节奏的升级版本。以节奏的基础而有规律的变化的节奏称为韵律。节奏呈现的是一种秩序、理性,而韵律更为丰富,着重于情感,韵律是有感情的节奏。当节奏吻合人的心跳节拍时,我们觉得这种节奏是平和、安详、温馨的韵律;若快于心跳,则可以形成紧张、热烈、不安、恐怖、兴奋的韵律;若是慢于心跳,则给人沉闷、消沉的韵律感。如图,广场雕塑,带有线条的延伸感,体块的盘旋又富有韵律感。高低不同的圆柱造型,组合在一起,呈现非常有力的节奏韵律。韵律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一、重复韵律
指某一基本型呈左右变化的重复。如图,形态重复相同,而间距不同的立体造型,给人静态的重复韵律感。屏风设计,采用椭圆形卡纸桶连接而成,可以摆成任意的形状,带有动势的韵律。
二、渐变韵律
立体造型的各要素做顺序的发展变化,可以产生编排或组合上的疏密、厚薄、方向等渐变。渐变可以在视觉上引发一种自然扩大与自然收缩的微妙感觉。渐变一定要以优美的比例为基础。如图,丹麦设计师汉宁森设计的灯具,带有渐变的韵律形式,造型上还有一种向外发散的动势。由方形带有规律性向上旋转而成的雕塑,具有角度旋转的渐变规律,又有向上的生长动态。建筑的顶的内部采用网格玻璃结构拱顶,呈渐变韵律,又有视觉冲击力。名为贯穿的雕塑,将椎体等间距的分割成若干,形成形状大小上的渐变。台灯造型取自花蕊的造型,花蕊和球状顶端是镀金的ABS塑料,为了高亮度的反射和传播由中心灯泡发出的光线。辐射空间,旋转的动态,呈现渐变韵律。
三、起伏韵律
物体作高低、大小、虚实的有规律的起伏变化。例如,自然界中山峰高低、海浪起伏。这种造型较为活泼而富有动感。如图,名为“毛虫”休闲椅,是用板材胶固制成,延绵不断的曲线使得整张椅子的结构非常牢固,并且恰到好处的支撑人体各个部分。
四、交错韵律
物体作上下、左右、前后有规律的交错或旋转。交错韵律有强烈的动感。中国古代的太极图是较早的典型的交错的规律形式。如图,阴阳椅,带有左右旋转,扭动交错的动态。
联想、想象与意境
虽然说联想、想象与意境不能说是形式美的基本法则,但我们如何创作一件美的,让人认同的立体造型作品呢?这时作为心理范畴的联想、想象与意境就显出重要性。
一、联想
联想与一个人的经历与认知水平有关,一个联想能力丰富的艺术家,才更有机会创造出激动人心的作品。
联想的类型分为: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
比如有句话叫菊黄蟹肥,意思就是菊花开时就会想到螃蟹到了一年中最好吃的时候,这就是接近联想。接近联想指的事物与事物间空间与时间上产生的联系。
类似联想是指由对一件事物的感知引起与其性质近似的事物的回忆。如图,以火柴为造型的落地灯设计,火柴的火光与灯光产生近似感。
对比联想,事物间具有相反特点产生的联系,例如夏天炎热时,会想到凉爽的事物。
二、想象
想象是人在脑中创造出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的形象,这是人所独有的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
想象不是无根浮萍,都是基于现实生活,根据生活中的现实原型,经过艺术加工创造出来的。如图,名为呐喊的造型组合,形态上像是人张嘴向天的高声呐喊,生动且富有趣味性。
三、意境
意境就是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在艺术作品中的统一。意境是衡量艺术美的一个重要标准。一件好的作品必定融入了作者的某种情感在内。不同的意境有着不同的广度、深度和思想的意境,决定作品的性质和水平。
良好的意境该如何产生呢?意境的创造必然是基于人的感情,没有感情就没有所谓意境。另外,作者需要深入了解表达作品主题的客观事物的形象。有了主题,再加上对客观事物的了解,然后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就可以创造出耐人寻味的意境。如图,雕塑的形态时长方体的反转、扭曲的形态,表达一种坚毅、力量的意境。以人的动态造型形态为基础,加以鲜艳的颜色,表达一种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意境。以一组枯木为造型,也可以表达是一种思绪凌乱的意境。
第五课 立体造型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的】:了解立体造型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以设计作品欣赏为主。
第三篇:构成教案(立体)
【教学目标】
立体构成是艺术领域中研究三维造型活动的共同基础学科。通过本章的学习,利用抽象的材料和模拟构造,创造纯粹的形态造型,从而引导学生从形态要素的立场出发,熟练掌握三维形体的造型规律。【教学重点和难点】
立体感觉和空间构型。【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时数】60学时。【教学内容】
第一章 立体形态概论
一、立体构成的涵义
二、立体构成的概念
三、立体构成的起源
四、立体构成的三个条件 第三章 立体形态基本元素
一、形态的本质分类
二、形态的空间意识
三、形态的构成元素 第四章 立体形态材料构造
一、立体形态材料加工
二、立体形态制造工艺 第五章 立体形态形式感觉
一、立体形态感觉
二、立体形态形式
第六章 立体形态综合造型
一、几何形体构成二、抽象形体构成
三、装置观念构成第一章 立体形态概论
一、立体构成的涵义
立体构成是现代设计领域中一门基础造型课,也是一门艺术创作设计课。作为研究形态创造与造型设计的独立学科,如何才能尽快理解并掌握这门课程呢?首先,我们要明确它的实质内涵,才能做到行之有效。学习这门课程的重点,大致有以下五个方面:
1)首先,它是以抽象的形式语言去表现社会现象和自然形态。在现代艺术美学中,这种构成的抽象美是传统艺术具象美的升华,是人类在总结了历史美术的发展规律基础上产生的;
2)培养三维立体感觉,把握物体的体积量感。对各种形态的造型进行“简化”,以最简单的方式简化到几何形块中去,用立方体、圆锥体、球体、矩形体等形状来塑造实践。3)掌握立体形态中最基本的元素:点、线、面的造型手段。因为任何形体都可还原到点、线、面的构成中,并且从分割到组合或从组合到分割地去变化进行。既可表现形态造型实体,又可表现实体中的空洞虚体,4)运用综合材料,选择加工工艺,把握形态传递方式。从而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
5)从造型审美形式拓展到装置观念设计。甚至还可以向造型之外更为广阔的领域渗透,融进数学、力学、文学、哲学、宗教、戏剧、音乐、电影等各种门类之中。
二、立体构成的概念
立体构成也称为空间构成,立体构成是以一定的材料,以视觉为基础,以力学为依据,将造型要素,按一定的构成原则,组合成美好的形体。它是研究立体造型各元素的构成法则,其任务是,揭示立体造型的基本规律,阐明立体设计的基本原理。
立体构成是由二维平面形象进入三维立体空间的构成表现,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的是:它们都是一种艺术训练,引导了解造型观念,训练抽象构成能力,培养审美观,接受严格的规律训练;区别的是:立体构成是三维度的实体形态与空间形态的构成。结构上要符合力学的要求,材料也影响和丰富形式语言的表达,立体构成是用厚度来塑造形态,它是制作出来的。同时立体构成离不开材料、工艺、力学、美学,是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体现。
立体构成通过材料、结构将形态制作出来,这与产品设计相同。立体构成只要变化一下材料本身就可成为产品。立体构成的原理已广泛地应用于工业设计、展示设计、环艺设计、包装设计、POP广告设计、服装设计等领域。
三、立体构成的起源
20世纪初,在印象派画家塞尚的方块风格和高更的原始主义神秘感召之下,一批反叛之士拉开了现代艺术的序幕。他们纷纷阐述自己的艺术观点,并强调个人内心世界联想,颠倒时序和空间,形成了一股现代意识潮流。其中最初的艺术流派是:原始主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结构主义,达达主义和风格主义。
四、立体构成的三个条件
立体构成的因素,就宽泛意义而言,可分为视觉基本特征(关系因素)、环境条件(必要因素)、形态本身(对物像——条件因素)这3个方面。
1、视觉的基本特征
任何造型都是服务于人的。人的视觉条件具有特征性,涉及到视觉效应,而视觉效应往往与人的生理、心理、情绪、文化背景等有着紧密的联系。
人之所以能辨认某形状的存在,除了物体本身的外在因素外,全凭借人有着功能健全的视觉器官,通过视觉器官将形象反映于视觉中枢。但由于人的视觉器官的晶体结构并不完美,也使人在辨认形态的过程中,会有盲点、错视及错觉的现象发生,致使人所见的形态与物体本身的真实面貌有一定的差距。由于视觉的生理组织往往影响到视觉现象的准确性,因而成为辨认形态的表象的关键因素。所以探讨立体构成必将涉及人的生理与心理问题。
2、环境条件
在环境条件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为光、色彩、明暗、距离、大气等,它们都会影响视觉的判断。
光线与色彩是构成形态的必要因素。它不仅是视觉辨认的主要媒介,而且也是形态作用于人们的生理、心理的机能因素。人们看到的色相,是物体受到光线照射反射的结果,没有光线也就没有色彩的存在,同时也由于光线反应的强弱而有“明度”的差距。为了使人能知觉出浮现与背景的物象,形态本身的色彩、明度、应该和背景的色彩、明度有着最起码的差距,这样才能观察其存在、事实证明、光线、明暗、色彩与形态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3、形态本身
我们常说的对象物,主要是只形态。而想台的内在本质的因素,主要指形态自身所具有的机能、结构哦、组织、内涵等,这些都是物体外在的现象成立的条件因素。
在立体构成的教学中,首先要使学生了解形态的分类、造型的发展、中华民族自身在造型上形成的特点、这一特点与西方民族在造型创造上的区别,较为基本地掌握立体构成的要素和这些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只有把握这些关系,才能由感性入手升到理性的分析。第二章 立体形态概况
一、现代构成雕塑 1.超现实主义(Superrealism)二战之后,现代雕塑中超现实主义就像是黑暗之后的黎明曙光,引亮了艺术界。众多的艺术家憧憬着神秘的诗歌、梦中的世界和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境界。这些作品的特征大致是没有五官表情,朦胧状态和骨架式的构成。
2.集合艺术(Assemblage)美国的构成雕塑、废品雕塑在20世纪50年代起成为主要方向。评论家们把这种用现成品和废旧的材料,通过组合装配而成三维作品,称为集合艺术。
3.抽象表现主义(Abstract Expression)取用战后废弃的金属材料雕塑造型的另一流派是抽象表现主义,抽象的艺术在美国20世纪60年代已成为文化的主流。艺术评论家肯定了这种纯形式美的价值并称之为“前卫艺术”。
4.动态艺术(Kinetie Art)作为工业时代的回应,在金属构成雕塑的大潮中,动态雕塑也是其中一员。他们追溯继承40年前的未来主义、机械美学。对新的工业文明、速度、空间、材料和运动形式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5.波普艺术(Pop Art)由于抽象艺术的文化垄断已成为新的权威,针对这种抽象中的“自我”概念,波普艺术诞生了。
6.极少主义(Minimalism)它和波普艺术有异曲同工之处。他们都取消抽象艺术中的“自我表现”,也都用现成品来表现,强调作品中的“客观性”。唯一不同的是,波普艺术使用的是社会提供的图像,而极少主义拒绝社会图像在作品中存在。
7.大地艺术(Earth Art)后极少主义艺术的另一个流派是大地艺术。他们将艺术搬出画廊和社会,安放在空旷的大自然中,使之成为巨大的、固定的地景。把艺术搬到荒野去的目的意义,首先是改变了以往艺术行为只是在博物馆室内封闭的空间里的观念,其次目的是由现代世俗的社会,联想到原始宗教行为的神秘领域,意义在于呼吁挽救环境和挽救祖先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
二、后现代装置艺术 如果说立体构成与现代构成雕塑有着直接的关系,那么它和装置艺术也有着间接的联系。
装置艺术(Instal Art)又称“环境艺术”,在当今西方的艺术中已成为艺术家们热衷于表现的形式。它广泛存在于公共环境和室内建筑中,又展示在美术馆、画廊和许多媒体上,还在许多高等艺术院校教学上占据重要位置。它不受艺术门类限制,拥抱兼容造型之外,去表明人类的思想观念,已成为后现代艺术的象征。而今,我们学习立体构成这门课时,如拒绝发掘装置这个“宝藏”,似乎是一种损失和遗憾。
第三章 立体形态基本元素
一、形态的本质分类
立体构成中,形态元素的研究很重要。形态不等于形状,它是指立体物的整个外貌,由无数个角度、体面形成的形状,所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概念体。如果对自然界各种形态详加注意,从微观到宏观,还涉及到造型与环境之间的空间形态关系。形态的分类分为自然形态和人工形态两方面
二、形态的空间意识
什么是形态的空间意识?立体构成中除了造型形态的实体之外,还有一种虚拟的空间形态。这种空间形态几乎涉及一切艺术设计领域。中国古代老庄哲学中就十分强调“空”、“无”的美学观念,认为“无”形比有形更富有表现力。中国古典建筑中最讲究通透,这种内外合一把建筑的实体与空间自然融合的方式,可以丰富空间的层次和对景物的情思。
三、形态的构成元素 1.点的元素
点是立体构成中最基本的元素,它具有求心性和醒目性,在视觉艺术信息的传达中总是先取得心理的表象。点的体积有大有小,形状多样,排列成线,放射成面,堆积成体。点的空间表现:空为虚,实为体,两点含线,三点含面,四点含体。2.线的元素
立体构成中线的语言是非常丰富的。就线的形态而言有粗细、长短、曲直、弧折之分;断面又有圆、扁、方、棱之别;线的材质感觉上有软硬、刚柔,光滑、粗糙的不同;从构成的方法看有垂直构成、交叉构成、框架构成、转体构成、扇形构成、曲线构成、弧线构成、乱线构成、回旋构成、扭结构成、缠绕构成、波状构成、抛向构成、绳套构成等。3.面的元素
面的形态元素,在几何学中是线的移动的形态,也是由块体切割后而形成。面的感觉虽薄,但它可以在平面的基础上形成半立体浮雕感的空间层次,如果通过卷曲伸延,还可以成为空间的立体造型。第四章 立体形态材料构造
在三维立体造型中,对材料的研究与使用非常重要。材料的种类很多,各种材料的材质、性能、形状会给人的视觉心理上产生不同的感受。
材料的构成可唤起时代的联想,如: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钢铁时代、塑料时代与合金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材料还在不断出现,丰富的材料也带来了丰富的信息,使材料的构成具有造型的生命力。既可在构思计划后去寻找符合需求的材料,也可先有材料,采取“相面法”审视材料,在玩赏之中得到灵感的升华。尤其是对现成品和废品材料的使用上更是如此。
一、立体形态材料加工
将各种材料按线、面、块 分类,然后进行加工制作。其造型手段大致有以下几种步骤:
1.破坏与解构是对原型原材料的初加工,也称“减法创造”。这是人的有意识行为,形成一种特殊效果,给人的视觉新刺激。2.组合与重建
将简单形体或是破坏、拆散后的材料重新连接组合,创造一个新的整体造型。这种手段也称“加法创造”,.变形与扭曲 这是将规则的实体造型或原材料进行异化变形处理,使单调冷漠的形体变成复杂生动的形态,使平面形态变为曲面形态、凹凸面的形态,使立体造型更为丰富。
二、立体形态制作工艺
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制作方法,同时,材料又决定了立体构成的形态、肌理等视觉效果。下面列举几种比较适合在课堂中加工的材料,具体如下: 1. 纸类材料
纸是最方便、最基本的材料,它具有优异的定形性和可塑性,价格便宜,工艺简单,是学习立体构成的理想材料。纸的工艺有折纸、纸雕和纸塑三种。2. 泡塑材料
泡沫块是立体构成练习中最方便的材料。3.布绳材料
各种布绳材料都是软性材质,可以构成千变万化的“软雕塑”造型来。表现手段有:折叠、镂空、包缠、剪切、抽纱、编织、系结、缠绕等。通过这些不同的手段,可以体现出二点五维半立体浮雕感和三维立体的装饰造型。4.竹木材料
如果说纸、布是人工的造型材料,那么竹、木、藤则是天然的造型材料。其优点是加工容易,质量轻,既有硬性,也有柔性,拉伸强度大,外表美观。但由于竹、木是有机体,会扭曲胀裂、变形,因此加工时要注意适应材料特性,并可上蜡或油漆以防腐 5.泥石材料
这里指在立体构成练习中,使用较为方便的一些材料,如雕塑泥土、水泥、石膏粉、滑石粉,还有砖、瓦、沙、石等材料。这些材料除了本身的加工成型工艺之外,还可以与其它材料混合使用,使立体构成的造型充分体现出综合材料的表现力。6.金属材料 金属造型的形式变化丰富,也精致美观。这是因为金属有光泽、有磁性、有韧性、有较强的视觉感。金属的种类很多,但一般在立体构成与雕塑的联系中常以钢、铁、铜、铝、铅为主。金属材料的成型是以线、棒、条、管、板、片等形状。加工的工艺由于条件设备所限,基本上是五个方面,即切割、弯曲、打造、组接、抛光。而且由于教室场地狭窄,作品尺寸一般不宜过大,追求的是小巧精致,如同雕塑小样 7.废旧材料
废旧材料指现代工业中的各种垃圾,如:包装盒袋、各种瓶罐,竹、木、布、绳、碎玻璃、塑料的边角料及废五金材料、废机器零件等等。除此之外,还指各种废弃的轻工业产品、生活用品和现成品。然而,就是这些垃圾,却成为立体构成、雕塑装置中的“宝贝”,成为后现代艺术里的经典“垃圾文化”。因为,各种垃圾的形态结构、材料肌理和视觉语言都能触发我们创作的动机和灵感,所以,我们在进行这门课程时,首先要到废品收购站或铁工厂去,寻找材料,寻找灵感。有了这些废旧材料,通过“相面法”创作构思也就随即而来。
第五章 立体形态形式感觉
在立体构成与雕塑、装置的造型中,怎样才能体现出美的感觉?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心理的感觉,二是形式的法则。心理感觉就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是由感觉所受的刺激引起视知觉的兴奋传导,并且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对象的。比如:对点线符号的心理感觉,音乐家从中感觉到乐感,舞蹈家看到的是动作舞感,而雕塑家感觉到的则是造型中的美感。这说明了只有具备一定的审美知识,才能在符号的刺激感应之下产生心理感觉。
一、立体形态感觉 1.量感
立体构成中的量感,从物理现象上看,可以理解为体积感、容量感、重量感、范围感、数量感、界限感、力度感等。而物体的大小、占据的空间、秩序与方向、单一与整体、聚合与分散等这些问题,会使我们在构成的感觉中,要“量力而行”。比如说,在杂技中走钢丝、顶碗、顶坛、叠椅倒立等,这些在表演之前都有“掂量”的适应感觉过程,有了这种量感,才能将表演发挥得极至。量感的另一方面受心理因素影响。2.运动感
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但在人们的感觉中总把那些不可视的运动缓慢的物体当作是“静止的”。正因为如此,艺术家的兴趣与追求,就是要去表现那些“静止的”形态中的潜在内力变化关系。通过对物体材料的变形变质,去强调物体运动变化的本质。3.空间感
我们多处谈及到空间表现问题。我们已知,在实体内的通透形式叫内空间,在实体外部与空虚的环境表现方式叫外空间。在这里主要指空间给人的心理感觉。这种空间心理感觉是来自于形体向周围的扩张而产生的。4.肌理感
肌理感在造型的表现中也很重要。它可以丰富造型,加强立体感和质感,尤其是在装置构成表现中,可以使物体形态达到以假乱真的逼真效果。造型中肌理表现,有天然属性的本质肌理,也有人为加工的肌理。肌理按造型特点,又可分为以看为主的平面视觉肌理和以摸为主的凹凸触觉肌理两类。5.错觉感
错觉不单指视觉上产生的错误感觉,还产生在触、味、听和心理的错觉。“瞎子摸象”的故事就是在触觉中所产生的错觉。一提起魔术或立体电影,人们知道这是一种错觉的反映,但还是被深深地吸引着,这也是错觉感的功效。在立体构成和雕塑装置中,同样也可以让错觉感发挥其魔幻般的魅力。比如:利用光影、重叠、视点变动、空间进深、静止和运动等这些手段都能产生错视。6.色彩感
色彩感在立体造型和环境装置里是否存在?重不重要?应该说,他们是唇齿相依的关系,仍然不可忽视。比如,从一件小小的工艺品造型上,除了观赏造型图案之外,往往其中的色彩也会给人耐人寻味的感觉。在大的装置构成中,更是需要色彩的变换,它可以增强心灵的感受,调节不同的气氛和意境。立体造型中的色彩不同于色彩绘画和色彩构成设计,它是在普通的色彩学基础之上,因为它存在于三维空间中,要受到空间环境、光影效果、工艺技术、材质本身等多方面的制约影响。它不但在物理学方面对形态的表现起着作用,还在心理学、生物学方面对形态的感觉也起到相当作用。所以,在造型天地里色彩有着相应的审美感觉和独特的规律性。
二、立构形态形式 1.比例美
有关比例美的法则,经许多哲学家、美术家、数学家、心理学家的研究,在国际上一致公认为:古希腊时期所发明的黄金率1∶1.618长度比例关系,具有标准美的感觉,并还证明许多造型物体与空间,只要近似于这个数字,在视觉心理上就能产生部分与整体的比例美感。因而黄金分割率的实际应用为2∶3,3∶5,5∶8的近似值比例,即,矩形中短边与长边的比例为短边(a)∶长边(b)=b∶(a+b)。在整体与局部大面积比例上,也等于较大部分与较小部分之比,即,a大面积,b小面积,c整体,公式是c/a=a/b。
2.单纯美
单纯的含义是指构造材料少,造型结构简洁明朗,并非是简单和单调的意思。因为简单和单调的形体缺乏造型语言和内涵,而单纯美的形态能创造出丰富的信息内容和变幻莫测的立体造型。这就是追求单纯美的价值。如:包浩斯时期设计的几何型简洁化的产品,为什么至今还受消费者的欢迎?“IKEA”(宜家家居)的产品造型,就是延续这个单纯美的意旨设计的。
单纯美的原理一是将复杂的结构简洁化、秩序化,这是因为人的视觉心理比较容易识读秩序化的形态,二是将主要的结构特征突出化、强调化,这样可以引人注目,增强视觉感,这也是立体构成的基本原则。3.平衡美
所谓平衡就是稳定的意思。在多种平面设计中都要求体现出这种美感。在立体造型中更是要强调这种法则,因为不单是在视觉上要有平衡感,在现实中还要有安全感和稳定感,所以在立体造型中平衡美的意义是双重的。它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两种,即对称、均衡(稳定)。4.节奏美
节奏在音乐中就是节拍,有一种律动的美。在立体造型中就是秩序,有规律性变化美。
“节奏如筋骨,韵律似血肉”是指音乐中的强弱、快慢、长短、高低有序的曲调,在节奏的强化之下产生情调,唱之润之,琅琅上口,形成“韵律的美”。
5.韵律美
在造型视觉艺术中,线条的疏密、刚柔、曲直、粗细、长短和体块形状的方、圆、角、锥、柱的秩序变化、形式感和一致性则意味着“押韵”的概念,同样也产生“韵味”。音乐上有大调、小调之分。大调庄重、激昂,表现雄伟、壮丽的主题情调;小调轻快、欢悦,表现优雅、抒情的主题情调。由此看来,在造型视觉艺术中,大调稳定的符号在形体上表示方形、柱形、正圆形,在线性上表示直线与粗线的含义。小调不稳定、跳跃、变调的符号,在形体上则表示锥体、多面体和有机体,而在线性上则表现为曲线、斜线。由这些点、线、面、体的符号形象,在节奏的约束之下,造型中表现出静态、动态的趋势,也就形成了“旋律”的美感。
6.对比美
是通过两种不同事物的相对抗,在相对的矛盾中相异吸引,互相衬托而形成对立统一的现象,这种现象会在视觉心理中产生刺激的美感。
在立体造型中,为了使形态生动、活泼、个性鲜明,就可以运用对比的法则。对比的表现形式内容很多,有形体方面、空间方面、材质方面、色彩方面等等。在各类设计方面运用对比法就更多。然而,有时过于强调刺激缺少调和,形体空间就会显得杂乱。对比与调和的关系是:对比产生调和,矛盾的双方,越相近则越调和,越对比则越刺激。调和可使各要素之间相互产生联系,彼此呼应、过渡、中和。因此,我们在造型中,当突出对比时就要注意调和的一面。当过于调和、形态呆滞、缺乏生气时,又要辅以少许对比,使之真正形成对立统一的关系。7.强调美 强调含有夸张的意思,是为了更好地突出主题重点,让视觉一开始就注意到最主要的部分。运用强调手法要有节制,只能突出夸张一个重点,不能滥用,否则会喧宾夺主,以致失去审美价值。8.统一美
统一与调和的法则有相同之处,都是将矛盾对立的双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产生和谐。然而,统一可以理解为更完整,更确切。它使各种多样复杂的因素统一在一个完整、明快、圆满的意境之中,是完成作品的动力。统一除了在视觉上对造型的结构大小、色彩强弱、材料组成的整体风格分辨之外,还要在复杂的“感觉效果”上形成统一。这种“感觉”是由各种要素的特殊个性形成的,把这些复杂的个性要素统一在一个格调之中,这就是统一美的秩序原则。第六章 立体形态综合造型
一、几何形体构成
在抽象形态中,几何形体块的造型是最基本的构成法。立体几何形的单独体可以分为:球体、立方体、圆柱体、圆锥体、方柱体和方锥体等几种基本形体。可以是实心的单独体块,也可以是体现空间的空心体块。如果加以物理外力作用,进行拉伸或挤压,使这几种基本形态变形,便可以产生具有多种生命力的造型。让几何体块的增值或消减,再加以重构,是变形的又一种手段。如把这些相同的和不同的单体、综合体加以组合,将能变化产生出丰富的造型形态。1.球体构成
立体造型中的球体,是圆点的放大,自然形态里的原始符号,它的美学价值象征着美满、团圆和凝聚力量。球体构成是自然形态向艺术造型的飞跃。2.立方体构成
立方体有六个面、八个角点、十二个根边线。根据这种形态的基本元素,可以从中进行变形、分割、组合获得更多造型的构成形式。3.柱体构成
柱体的造型有圆柱体和方柱体,又可以看成是放大的线和圆弧形的面。顶端平切为圆形,斜切为椭圆形。圆柱体的长短及不同的构成有着较大的潜在能力。4.锥体构成
角锥体形状很容易让人想起原始石器时代的利器、哥特式教堂的尖顶和埃及的金字塔。锥体的造型特点尖锐刚劲,具有明确的指向性。
二、抽象形体构成
造型上除了几何形体的组合构成外,还有其它各种形态的综合构成。这些构成表现丰富、形式多样,还融合了造型之外的光学、力学、材料学、心理学等领域。所以,本章节把这些构成形式统称为“抽象形体构成”。
1.动态构成
现代立体构成中,动态构成是根据物理学中的动力因素构成。采用动态的造型方式很多,它可以依靠电力、机械力,风力、水力推动,还可以采取光的跳跃闪动。具体形式可以归纳为三类:a.支撑力臂式,b.盘旋滚动式,c.悬挂风动式。
2.力学构成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力学构成现象随处可见。它以各种稳定、平衡的模式体现,尤其是在建筑上,如:打桩地基,悬空的平台,圆形的拱门,大桥的斜拉索等。这些都是通过各种重心力、支撑力、拉力、压力、夹力来使建筑物稳定的,同时也给人的视觉心理上,产生一种“惊险”的视觉美感。
3.空洞构成
在现代构成雕塑中空洞、空间的造型形式是一种虚拟形态的表现,技法上从实体向虚拟空间的转换突破。“空洞”是在实体中钻孔打洞,构成“有无相生”的造型。“空洞”又是实体向外延伸的心理界定范围,并且可与周围环境形成一个整体的构成体。这种虚空的存在,充满着活跃的生命力。中国古代老庄哲学中的“大音无声,大象无形”就是对虚空境界美的崇尚。唐朝诗人杜甫有诗云“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明代也有诗“一琴几上闲,数竹窗外碧;窗外寂无人,春风自吹入”的妙句,都是虚空里想象生命力的虚构体现。现代雕塑大师亨利·摩尔,他的雕塑风格演变过程也是在这虚空的造型艺术领域里不断探索追求。空洞的大小、位置形状能产生多种视觉心理因素。在具象模仿的构成中,空洞的概念可以是一个挖空的乳房,一个注视的眼睛。在抽象的虚拟构成中,它又是意象的产物,包容着种种联想的内容。4.空间构成
空间在立体构成的形式表现上,向外伸延拓展的部分称外空间,是以实体的界定空间和视觉容括的感觉空间二者合一的体现。5.仿生构成
它是对自然界、生物界的一种模仿形式,经过夸张、简化、变形和秩序组合等创作手段,可以构成各种装饰美的人工形态。6.软雕塑构成
所谓“软雕塑”,就是与硬质材料团块造型截然不同。它是以纺织品材料及各种化纤软性材质构成,造型表现的方式除了编织之外,还可用缠绕、扎系、折叠、包裹等种种手法创造。
“软雕塑”的形态是室内理想的装饰。它可以作为立体雕塑立放中间或是悬挂空中,也可以作为壁饰挂在墙面,还可以装饰布置整体空间。选用的硬性材料有:铁丝、钢丝、竹条、藤条、柳条等。软性材料有:毛线、布条、麻绳、线绳、塑料等。7.光立体构成
随着时代与科学的进步发展,光立体构成的现象也越来越引起艺术家与人们的关注。从城市夜景,室外的霓虹灯、建筑、街灯到室内商场、宾馆、舞厅的装饰照明,从节日欢快中的彩灯组合、烟火,喷泉水柱的激光交叉光束构成到清静悠闲的灯光、灯笼、星火构成,所有这些光的构成表现,虽然没有造型中的硬质和重量,但我们同样可以把它看成是材料元素,去把握构成三维立体的造型形态。当今世界,一些灯光、烟火设计大师,也正是运用其构成美的原理,才表现出光的种种神奇魅力效果。日本的朝仓直已教授曾有过《艺术效果的光构成》专著。光立体构成,它有大小、形状、位置、形式的变化和色彩变化,另外,还有光与影的动感变化。所以,为了能认知解读方便,我们也将其归为两类:一类称光体固定构成,意指发光体依附造型本身,固定不动。另一类称投射动感构成,使光体以发射、交叉形成,并带闪烁动感变化。
三、装置观念构成
它代表了后现代艺术文化象征,也包括了构成艺术的形式原理。因为它是在形态构成之上,综合了各艺术门类及众多学科,是人的内心感觉视觉化,将真实的物体和真实的空间抽象地表现出来,并赋予了当代人的社会状况、精神状况和心理状况。装置艺术者的职能已不单是艺术造型者,还是一位能将废品“点石成金”的巫师,借助物体形象来传播思想观念。因此,由于时代文化发展的影响,艺术潮流的更新,本章节中特地融入了装置构成和设计构成两部分内容,目的为使我们在研究基础造型同时也在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方面都得以锻炼提高。1.成品装置构成
2.室内装置构成
装置构成的形式多样,可以实体造型,也可以利用空间构成,可以是室内整体构成,还可以在户外环境整体装置构成,甚至是“艺术造街”。
3.户外装置构成
户外装置可以结合地景与环境现场去考虑,也可以是行为艺术的表现。
第四篇:立体构成教案
立体构成教案
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目的
立体构成是艺术设计专业及绘画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是培养造型能力过程中必备的重要课程。立体构成,从属于空间造型研究的艺术设计学科,介绍的是立体造型设计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时刻处在运动、更新中的造型理念和造型体系。它的任务是揭示立体造型规律,阐明立体造型设计原理。通过教师的讲授和实践训练,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立体造型的基本方式和方法,拓宽或改变其固有的、僵化的程式化思维,使学生能够运用形态手段进行设计表达,从而提高造型审美境界和创作能力。
二、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必修课。
三、适用对象或范围 艺术设计专业、绘画专业。
四、学时
总学时48课时,其中课堂讲授约占30课时,课堂讨论、答疑约占18课时。
五、考核方式
课程作业加平时成绩考核。其中课程作业占80分,平时成绩中课堂讨论占10分,出勤占10分
六.参考资料
《形态构成学》辛华泉,中国美院出版社1999年6月 《立体构成》金剑,湖北美术出版社2001年11月 《造型的生命》吴玉成,台湾田园城市出版2002年3月 《设计中的设计》原研哉,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10月
《艺术.设计的立体构成》(日)朝仓直巳,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年10月 《立体构成》袁筱蓉,广西美术出版社2004年7月 《造型设计基础》邱松,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
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立体构成的知识架构
一、学术位置及渊源
二、从平面走向立体 第二节立体构成的概念要素
三、核心概念及要素
四、学习方法和要领 教学目标:
概念的确立——科学的阐述立体构成的内涵与外延;整体了解和把握形态构成学中立体三维造型的基本教学内容、相关知识架构及其学术位置;明确三维造型能力的训练与提高的重要性。为日后教学的有序开展和顺利进行提供必要条件。
教学重点: 立体构成的知识架构、学习方法。教学难点:立体构成的核心概念及要素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多媒体演示。
讨论习题:什么是立体构成?如何从平面走向历史?
作业习题:拆装一典型立体构成作品,并写出设计说明(200字左右)参考学时:4学时
第五篇:立体构成教案
《立体构成》教 案
课程名称:立体构成教学班级:视觉传达授课教师:王赟授课时间:20 1303班
14—2015第一学期01-02周武昌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第一章
概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立体构成的研究方向和立体构成的形态概念。熟悉立体构成的基本要素。掌握立体构成与现代设计的形态知识与构建基础。【教学重点】
1.立体构成的研究方向。
2.立体构成的“形态”概念。3.立体构成的基本要素。
4.立体构成与“包豪斯”理论。5.立体构成与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难点】
熟悉立体构成的基本要素。【计划课时】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立体构成的研究方向
一、视觉和构成感觉方面。
二、形态要素的学习研究方面。
三、综合表现、功能、人文、社会、技术方面。
第二节
立体构成的“形态”概念
第三节
立体构成的基本要素
一、形态要素
二、结构要素
三、材料要素
四、空间要素
五、形式要素
第四节
立体构成与“包豪斯”理论
一、艺术与技术相结合是一个不可分的统一体。
二、设计的目的是为人服务,以人为本,而不能只注重产品。
三、产品的设计在功能上、美学上符合社会的需要与时代结合,不能落后于时代。
四、造型的原始母体为单纯的几何学基因。
第五节
立体构成与计算机辅助设计
【思考题】
1.收集自己自己感兴趣的自然形态、形象,如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将其分解成单纯几何形状,并按生长结构重新组合,组合后再作简化概括(平面即可)。2.熟知现代包豪斯的设计作品,总结作品的构成元素。第二章
立体构成中材料与技术的应用
【教学目的与要求】
熟悉立体构成中材料与技术的运用。了解材料的种类与特性,认识材料的属性和加工法。掌握基本加工工艺操作方法,提高对材料敏锐的造型知觉。熟悉材料语言各自独特的表现性。【教学重点】
1.材料的种类与特性。2.材料的属性和加工方法。
【教学难点】
不同材料的加工方法与独特表现性。【计划课时】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材料的种类
第二节 材料构造的属性和加工方法
一、自然材料的构造属性和加工方法。
(一)木材
(二)石材
二、工业材料的构造属性和加工方法。
(一)金属材料
(二)塑料
(三)纸材
【思考题】
1. 熟练掌握纸材的加工方法,并用纸材模仿制作动物头像及自然形象。
2. 多观察生活中的构成实例,以两种材质以上构成的实例为主,研究材质与材质间的对比关系,加工方法和统一手段。
第三章
立体形态的本质
【教学目的与要求】
熟认识“立体”的这一形态概念,了解立体形态的本质,通过学习认识形态与造型元素的关系,造型的形式法则规律,了解立体构成中的物理心理与现象。【教学重点】
1.认识平面与立体的区别,2.强化虚实相生的空间意识。3.培养立体感觉。
【教学难点】
了解造型元素的关系体现立体构成中的物理与现象。【计划课时】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立体构成的研究方向 第二节
强化“虚实相生”的空间意识
第三节
培养立体感觉
一、量感
(一)创造对外力的反抗感。
(二)创造生长感。
(三)创造——体感。
(四)创造速度感。
二、空间感
(一)制造紧张感。
(二)强化进深感。
(三)创造空间流动感。
三、肌理感
四、错觉感
(一)特定视点的造型。
(二)隐藏终端的造型。
(三)透视错视的补救。
(四)光影造车的错视。
(五)重叠造成的错视。
【思考题】
1. 从平面图形想象立体形态。
2. 利用体量的组合穿插形成空间,表达空间的层次感。
3. 选择适当材料作立体形态肌理练习,并分别表现硬、软;糙、滑;热、冷,干、湿等肌理现象。第四章
立体形态设计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立体形态的基本造型元素,研究构成中的美感规律。掌握对比、秩序、调和、均衡、节奏、韵律等形式法则在构成造型中的应用关系。【教学重点】
1.立体形态的基本造型元素。2.造型的形式美法则。
【教学难点】
运用对比、秩序、调和、均衡、节奏、韵律等形式法则进行基本元素造型。【计划课时】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立体形态的基本造型元素
一、点元素
二、线元素
三、面元素
四、体元素
第二节
造型的形式美法则
一、造型的单纯化
二、秩序性
(一)节奏与韵律
(二)比例
三、视觉上的平衡
(一)对称的平衡。
(二)不对称的平衡
四、对比与统一 【思考题】
1. 线、面、块构成。
2. 用单元形体的组合创造一个富有秩序和变化的空间形态。3. 选取一段交响乐乐曲,创造富有节奏感的形态。第五章
立体形态构成的基本方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
熟悉线、面、体的立体形态构成方法。了解立体形态的组织方法。掌握形态、立体、空间造型的构成原理、构成形式和组合关系,认识它们之间的相互适应性关系和共同表现性关系。
【教学重点】
1.线立体形态的构成方法。2.面立体形态的构成方法。3.体块立体形态的构成方法。4.综合立体形态的构成方法。
【教学难点】
用线、面、体块、综合立体形态的构成方法进行立体表现。【计划课时】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线立体形态的构成方法
一、线的形态要素
二、线立体的构成方法
第二节
面立体形态的构成方法
一、面的形态要素
二、面立体形态的构成方法
(一)单面体构成
(二)几何多面体构成
第三节
体块立体形态的构成方法
一、体块的形态要素
二、体块立体形态的构成方法
(一)分割法
(二)变形法
三、体块形体的立体组合构成(一)积聚组合(二)排列组合
第四节
综合立体形态的构成方法
一、结构骨架
二、空间方法 【思考题】
1. 用8cm×8cm的白卡纸(或绘图纸),中间切一条缝隙,利用该切缝将纸折叠成半立体形态或立体形态。
2. 在16开的绘图纸上(或白卡纸)上画一平面图形,通过切割(不能全部脱离纸面)、折叠而构成高浮雕形态。
3. 将A4大小的硬卡纸折成三棱柱形,并事先在硬卡纸上绘制好平面图形,在作局部切割(不能切掉),切割的部分折叠后制作一件立体台历。
第六章
立体构成应用实例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图例,结合立体构成在建筑、雕塑,景观等实例中的应用,了解构成元素在立体及空间按设计中的一些元素,认识“构成”在艺术设计领域中的魅力。【教学重点】
4. 景观与雕塑 5. 日用产品及其他 6. 灯具
7. 建筑及局部 8. 空间与展示
【教学难点】
通过综合运用各种材料进行雕塑或产品造型设计。【计划课时】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景观与雕塑 第二节 日用产品及其他
第三节 灯具 第四节 家具 第五节 建筑及局部 第六节 空间与展示
【思考题】
1.用单元形态的组合创造一个富有秩序和变化的空间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