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及反思课题课题用
小数的性质 教学设计及反思
三河市昝辛屯小学
康俊伶
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第八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性质”58页——59页 例1、2、3教学目标:
1.学生了解小数性质的内容;证明小数性质的真确性;运用性质化简小数 和改写小数。
2.运用猜测、操作、检验、观察、对比等方法,探索并发现小数的性质,养成探求新知的良好品质。
3.感受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过程以及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体验问题解决的情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
能应用小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看过动画片《西游记》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个关于《西游记》的故事。话说,这唐僧师徒四人走在去往西天取经的路上,有一天四人在海上遇到大风浪,漂到一个荒岛上,他们发现岛上有一艘保存完好的帆船,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分别从船的不同部位测量了一下船板的厚度,得出如下一组数据:0.1米,0.01米,0.100米(出示课件),这时猪八戒发了愁,说:“这船体薄厚不均,怎么能到海上去行驶呢?”而孙悟空和沙僧却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设计意图:用同学们熟悉的故事导入,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和他的求知欲,使学生产生探究新知的愿望,同时也用来尽快的吸引学生注意力。】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师:同学们想想为什么他们两个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生:因为0.1米=0.10米=0.100米
师: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解释一下它们为什么相等?(引导学生说出)
生1:0.1米是一位小数,它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它有1个这样的计数单位,也就是说0.1米=1/10米,它表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一份就是1分米,所以0.1米=1分米(出示课件)
生2:0.10是两位小数,它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它有10个这样的计数单位,也就是说0.10米=10/100米,它表示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一份就是1厘米,十份是10厘米,所以0.10米=10厘米(出示课件)
生3:0.100是三位小数,它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它有100个这样的计数单位,也就是说0.100米=100/1000米,它表示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一份就是1毫米,100份是100毫米,所以0.10米=10厘米(出示课件)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你的直尺找到1分米、10厘米、100毫米,(出示直尺,指名让同学上台指出它的位置)我们会发现? 生:它们在同一个位置
师:现在我们可以说:1分米=10厘米=100毫米(出示课件)所以可以得出0.1米=0.10米=0.100米(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引出对新知的疑问,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当然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师:现在我们从左往右观察这个等式,你发现了什么?(出示箭头)生: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出示课件并板书)师:那么从右往左观察,你又会发现什么?(出示箭头)生:小数的末尾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出示课件并板书)师:同学们观察的非常仔细,谁能试着用一句话总结一下你这两个发现?
生: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出示课件)师:很好,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小数的性质(板书)【设计意图:经过总结最终形成“小数的性质”这一结论,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推理判断,抽象概括的能力都将得到锻炼与提升。】
师:这个性质是否对任意一个小数都适用呢?请同学们以“0.3=0.30”为例,用你所能想到的实例,说明 这个等式成立。
给(1-3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看书、思考、议论,然后让学生发言)生:(1)货币,商品标价0.3元与0.30元相等,都是指3角;(2)长度,0.3米与0.30米相等,都是指3分米;
(3)图形,两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一个平均分成10格取3格是0.3,一个平均分成100格取30格是0.30,取得的结果相等。(出示图形)(4)小数的数位顺序表,在表中填入0.3和0.30,观察每个数字的数位,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并没有使其他数字的数位发生变化,得出0.3=0.30(出示数位顺序表)
【设计意图:注重知识的连续性,使学生把所学知识做到融会贯通,同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注意力,并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师:我们可以从多方面说明0.3=0.30,我们还可以举出许多例子说明小数性质的成立。不过,在理解这一性质时,有两点同学们一定要弄清楚:(出示课件)(1)什么数才具有这个性质?(小数)(2)在小数的什么部位可以添“0”或去“0”,使小数的大小不变?(小数的末尾)
【设计意图:再次强调小数的性质,使学生进一步的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为学生增强成就感,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
师:大家真聪明,看黑猫警长都来找我们帮忙了!出示:黑猫警长要抓搬仓鼠,他手中持有各个老鼠的数据资料,你能帮他找到相应的鼠窝吗?
0.8
0.600
0.5
0.030
0.70
0.500
0.03
0.80
0.7
0.6
【设计意图:及时巩固,强化练习。现学现用,学生的积极性高涨】
2、教学例2 师:我们学习了小数的性质,那么就可以应用小数的性质,根据实际需要对小数进行改写。出示:化简下面的小数
0.70=
105.0900=
师:你是怎么简化的?
生:根据小数的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就可以把小数简化 师:0.70与0.7它们的大小不变,但意义相同吗? 生:不同,070表示70个1/100,0.7表示7个1/10 教学105.0900=105.09 师:小树里的其他“0”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生:不可以,大小改变。师要强调末尾
3、教学例3 出示: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写成三位小数。
0.2=
4.08=
3= 师:你是如何让把它改写成三位小数的?
生:根据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 师:3如何改写成三位小数?这个小数点不点的话可以吗? 注意:A在小数的末尾添“0”
B当这个数是整数时,在整数个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0” 【设计意图:例
2、例3是对小数性质的应用,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达到灵活运用。】
三、多层次练习
1、连一连
3.0
0.30
3.00
3.000
0.300
0.3
2、判断
(1)50.020=5.020
((2)10=10.00
((3)4.2=4.02
((4)一个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这个数的大小不变。((5)2.6
2和
2.620
表示的意义相()
3、化简
0.40 =
1.850 = 2.900=
0.080= 8.060=
12.000 =
4、改写
3.5=
5.1000= 13 =
0.3020= 4.08=
2.04500=))))
同
【设计意图:突出了层次性,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5、游戏:找“朋友”
比如师说“我是1.5,我要找三位小数的朋友。”生回答:“1.500”(师生做,生生做,师与个别生做)
【设计意图:游戏的开展又一次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到游戏中,真正体现出“玩中学”的现代教学理念。】
四、在这节课的最后,谁愿意和老师一起分享一下你的收获呢? 出示“我的收获”: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复习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五、出示课后思考
谁能只动三笔就能使
6020=602=60200 之间的等号成立?如果只动两笔呢?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智力游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课下对新知识进行复习。】
教学反思:
通过上节课的教训,我调整了一下教学方式,在教学小数的意义时,我放慢了教学脚步,让每个学生都能较好的理解小数的意义,为下面的教学打好坚实的基础,同时,我努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让他们会说小数的意义。因此在教学本节课时,学生的表述基本上达到了我预想的效果。同时,通过对这节课的一些环节的修改也使我的课有了较为清晰的条理,我自己也有明显的感觉,这节课比上次的课有了明显的进步。但还存在很多不足:
(1)在学生回报0.3=0.30时,没有让学生自己说出发现了什么,而是老师急于把结果说了出来。这是我的老毛病,总是急于把结果讲出来,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
(2)教学课程中我的重复性语言较多,应注重一下语言的简洁。(3)练习题设计的过于简单,应使形式多样化。
第二篇:课题小数的性质课时3
课题 小数的性质 课时 3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在建立猜想、验证猜想以及比较、归纳等活动中,理解小数的性质,会应用小数的性质化简或改写小数。
2.使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教学
重难点 发现小数的性质并对小数的性质作出抽象概括。理解小数的性质,会应用小数的性质解决问题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师
生
活
动 思考与调整
一、复习引入
1、准备题
1元 =()角=()分
在下面()里填适当的小数。3角 =()元
30分=()元 100毫米=()米
0.4里面有()个0.1 0.40里面有()个0.01
2、引入:今天继续研究小数。
二、体验发现,理解性质
1、出示例5:
指名读题,分组讨论。
师:0.3元=0.30元
为什么?
学生: 0.3元和0.30元都是3角,所以0.3元=0.30元。
0.3是3个0.1,也就是30个0.01,0.30也是30个0.01,所以0.3=0.30。
师:这两个相等的小数,小数部分有什么不同?
提问:小数部分末尾的0添上或去掉,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生:小数变了,小数的大小没有变。
2、完成“试一试”:先看图填一填,再比较0.100米、0.10米和0.1米的大小。
第三篇: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案例
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初探
一、教学设计总体思路
《小数的性质》是小数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学小数的性质,是在学生理解小数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为教学小数四则计算作必要的知识准备。本节课的教材在编排上分为理解性质、应用性质两部分。这部分内容安排了3个例题,例1教学小数的性质,例
2、例3教学小数性质的应用。
本节课我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提前一天发给学生预习单,使学生能主动地围绕目标探究性学习。让学生根据预习单自学相关的内容,并完成检测的练习。从而最大限度暴露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为后教或合作学习提供了必要性。最后给充足的时间完成课堂作业,其目的有二:一是检测每个学生是否当堂达到教学目标,二是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把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我也能从中发现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二、小数的性质教学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下册教材第38、39页的内容及练习十第1、2、3、4题。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知道、掌握小数的性质,能利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小数的化简和改写.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观察、比较、抽象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想,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渗透事物在一定情况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
能应用小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片段一:
(一)出示预习单 小组讨论梳理预习单
(二)学生讲解预习单:
1、在格尺上分别找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你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并用式子表示出来。
2、把它们分别改写成用米做单位的小数后,再用式子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要求小组合作探究,3分钟后汇报探究结果)
3、小组汇报:
(1)小组汇报自学指导的第一个问题,教师板书: 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0.1米=0.10米=0.100米
(2)、仔细观察第二个等式,发现了什么?(小组合作交流)(3)、各小组汇报他们的发现。
4、总结规律。
(板书)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小数的性质。
【让学生学会怎样观察分析事物的规律性,是一种科学方法的学习。结合数学的学习,让学生学习一些科学方法,无疑对学生的发展是有用的。】
5、练习:
(1)独立完成58页下面的做一做。(时间2分钟)(小组同学互相检查,找出错题改正。)(2)课件出示判断题,让同学们用手势判断。
0.080=0.8
()4.01=4.100()6角=0.60元
()30=30.00
()
小数点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让学生按顺序回答,并说出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设计了基础题和判断题,提高了学生对小数性质的认识和运用,突出了重点。】 片段二:
出示自学提示二:(第二次先学后教)
师:通过刚才的自学同学们初步理解了小数的性质,下面我们就应用小数的性质按要求完成下列内容:
1.自学59页例2和例3的内容,并将例题补充完整。2.在应用小数的性质时,要注意什么?(可举例说明)(3分钟后,比谁会做检测题)(找3名学困生板演)学生自学并汇报后完成以下练习:
1、完成书59页下面的做一做1、2题。要求书写工整,格式正确。(时间3分)
2、完成书64页1、2、3题。(10分钟)
【设计有层次有梯度的练习,能够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的重、难点的巩固,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三、课后反思及评析
由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的教学模式我也是刚接触,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也有许多困惑,一切还在摸索中。而在运用这种全新的模式进行教学后,让我深深的体会到,我以前讲的还是太多了,剥夺了学生思维的权利,其实有许多内容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学完成,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构建,让学生真正的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由原来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本课的例1,我放手让学生在自学指导下,小组合作完成,结果他们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中发现了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虽然有些同学说得不够完整,但在其他同学的补充下,也能够自己发现小数的性质。为了不让学生停留在概念的表面,而能应用于实践中,我让他们独立完成了做一做,又做了判断题,这样他们从理论到实践,真正理解了小数的性质,突破了本课的重点。
在例2和例3的教学中,更是大胆的放手让他们独立自学,从而发现学生在运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和改写时出现的问题,而之后的合作学习和后教就重点处理学生出现的这些问题,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把本课的重、难点吃透了。课堂检测和课堂作业的完成,也让我更迅速的掌握了本节课学习目标完成的情况,并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这节课有成功之处,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在教学中还应适当的增加一些激励性的语言,让学生学得更有自信,还有对于小数的性质的发现处理的还是有些急,应该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以举一些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例子,如:有的商品标价就是应用了小数的性质,还可以通过画图举一些例子。我想这样处理后,接下来的课堂作业完成的情况会更好,而不至于出现有些学生会背概念却不能正确应用概念的现象。因此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不断的总结反思,灵活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种教学模式,以学生的学情定教,从而让课堂教学更有效。
2012年6月29日
第四篇:课题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普普通通的识字课,但它真实、朴实而又扎实。我想,好的识字教学形式以识字为重点,引导学生不断发现字词与事物之间的这样和那样的联系,从而对字词所指代的事物展开深层次的认识活动,使学生的识字活动成为极快乐极有趣的事,很多学生的识字都是由乐趣转化为习惯。反思这节识字课,学生之所以学得轻松,学得有趣,我认为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第一,注重教给识字方法,逐步形成自主识字的能力。“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使之逐步形成自主识字的能力。教师依据形声字的特点,先出示基本字,然后再和不同的偏旁组成不同的生字,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的偏旁的字所代表的不同含义。这个环节中,教师运用孩子喜闻乐见的做游戏的方法,给予识字教学一定的童趣。孩子们在听听、看看、说说、想想的学习体验中,充分感受到了汉字的“妙”——这哪里是在学习生字,简直就是在玩魔术。一个字摇身一变就是几个形状极其相似,但意思又相差甚远的生字。这样的教学,大大调动孩子们学习生字的兴趣,降低了识字的难度,提高了识字兴趣。
第二,在游戏活动中让孩子们巩固识字。在游戏活动中识字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在课堂上创设情境,采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方式复现课文中的生字,采取开火车、送生字回家、猜一猜、玩一玩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调动孩子运用多种感官参加活动,使他们始终处于兴奋之中,在玩乐中不知不觉和生字交上了朋友。比如:在这节课就运用了猜谜游戏,大大激起了孩子们的识字兴趣。
第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识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在教学片段中,饱满”这个词在字典中的解释是:1、丰满;2、充足。如果教师直接把这些内容灌输给学生,他们是接受不了的。于是我通过创设挑豆荚这一情景,让他们亲手摸一摸,体会“饱满”就是“丰满”的意思,又通过表扬学生的精神面貌让他们了解“饱满”的另一种含义。这样,学生就能深刻地理解“饱满”一词的不同用法。在写字教学时,学生还能融会贯通,熟练地使用所学的词语。这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语文教学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只有将学生的生活与课堂紧密相连,在交流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让我们的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第五篇:课题教学反思
小课题研究成果展示——课堂教学反思
时事政治在农村九年级思想品德课运用的研究
对《坚持科学发展观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一轮复习的教学反思
在开展省小课题《时事政治在农村九年级思想品德课运用的研究》的过程中,经课题组成员一致通过,最终由我在本校上一节体现把时事政治运用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并达到提高课堂效率这个目的的思想品德公开课,课题是粤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轮复习中的《坚持科学发展观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由于小课题研究的时间刚好是在九年级第二学期进行,这学期已没有新课可讲,全面进入复习阶段,我们面临的是6月20日的中考,因此,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效率很有必要。针对思想品德教材具有滞后性的现状,笔者充分发挥时政材料鲜活性、及时性、直观性和丰富性等特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努力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
下面,笔者将对这节课进行总结与反思。
纵观这节公开课,总体来说还是比较成功的。成功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就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一段成功的导入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触动他们的学习欲望,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在上课伊始,笔者用眼光扫视了学生几秒钟后,开始用多媒体播放2013年6月25日的一个视频《淮河污染“癌症村”频现》,由于这个话题关乎学生的身体健康,也是近年来讨论得较热点的问题,学生非常关心,一时间就把松散的心拉回了课堂,一个个眼睛凝视着大屏幕,竖起耳朵认真听着。看着学生这股认真劲,我心有些窃喜,紧接着让学生思考:生命是至高无上的,但我国在片面追求gdp的发展时造成的污染直接危害到人体健康。那我们想要健康生存下午,必须坚持什么发展观,走什么发展道路呢?同学们高声回答:“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于是开始了本课题的复习。
说到复习课的导入,可能有老师会认为没必要像新授课那样弄那么多花样激发学生兴趣,直接用简单的导语: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进入复习的主 题就行。但笔者认为这样的导入单调枯燥、平淡无味,置学生于被动状态,往往不能引起同学们主动获取知识的欲望,失去了导入的本来功能。如果老师重视课堂导入,在课的开始就把学生的眼球集中到老师身上,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讲台上,全面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其兴奋性,才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问题导学,引导学生自主复习,整理归纳知识点,并注意理清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如,笔者通过引导学生结合导入中的视频,提出设问:“为什么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带来的却是癌症村越来越多,癌症患者越来越多且有年轻化的趋势?”学生们一下子亢奋起来,激动地争着回答。有的说是因为发展经济时污染了环境,有的说浪费了资源,有的说中国人口太多??此时,笔者顺势引导同学们思考:“既然发展经济带了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那我们能不能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呢?”马上就有很多学生齐声说:“不行!”笔者问:“为什么呢?”“因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国情也正是我国最基本国情。”笔者继续追问:“那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针对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国情,我国应采取什么应对措施?还有,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实质说到底其实就是什么问题?”从而引导学生思考:“要发展,那该怎样发展,走什么道路?”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查阅复习资料——广州出版社出版的2014广东中考备考用书《赢在中考》p86-87页的内容,划出相关知识点并理清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针对该课题是复习课的课型特点,采用问题导学让学生通过这个环节,环环相扣,最后弄明白了应该怎样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并建立起该课题各知识点之间的网络结构体系。受到观摩师生的一致好评。
三、引用最新热点时政,联系中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备课工作的辛苦是不可言喻的。教师必须要在吃透教材、理解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根据考纲考点及中考动态和农村九年级学生的学情,再决定用什么样的时政材料和采用什么样的活动形式。如,该课题中,笔者针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这一教学重难点,选取了今年3月“两会”中的相关热点时政作为背景材料设了一道材料分析,让学生通过阅读以下材料,说说材料分别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哪个内涵。当时是在4月9日上这个公开课,这个时政材料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新且很吻合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的,同时几乎每年中
考都会或多或少地以“两会”的话题作为背景材料考察学生们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所以选取这四则材料恰到好处。材料展示如下:
材料一:2014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谈到2014年工作总体部署时,李总理指出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必须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保持合理的经济增长速度。经过认真比较、反复权衡,把增长预期目标定在7.5%左右,兼顾了需要和可能。
材料二:“图解政府工作报告——期盼2014”里面涉及“三农、上学、医保、医改、住房、空气”等民生问题。
材料三:“图解2014政府工作报告——调整结构”里面涉及“m2即广义货币增长13.6%,能源消耗强度下降3.7%,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2.9%,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3.5%”。
材料四: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促进城乡均衡发展。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的支持。提高产业发展和集聚人口能力,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近从业。加快推进交通、水利、能源、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和城镇发展后劲。优化东部地区城镇结构,进一步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
结合以上的材料分析,学生们展开合作探究,笔者在学生们合作探究期间,巡堂并适当引导学生分析。有效地帮助学生突破了“科学发展观内涵”这一学习重难点。其中材料三,在4月23日的江门一模卷有一道简答题考察到了,几乎一模一样,学生们都回答得较为理想。而学生们这次考试在恩平市的排名由上学期末的全市11名前进到第6名,由此可见,该小课题研究还是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另外,笔者认为,要想把时政热点成功运用到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提高课堂效率,还要注意做到以下两点:
一、时政材料要巧用,不能滥用。不能为了迎合学生的兴趣,整堂课教学始终在讲时事,社会热点,不跟教材内容相结合,不能很好地揭示本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表面上看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兴趣盎然,而听后在知识点的达成上,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一无所获。有教师认为要用一时政材料贯穿课堂的始终,但笔者认为不一定,不一定是贯穿整堂课的时政材料才是好的,时政材料的 选取全由教材内容决定。教师对选用的材料一定要进行多角度挖掘,而且要紧紧围绕教学主题,精心选择与教学内容的切入点,使学生置身教师设定的情景中,从而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备课时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状况,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在本校上这节公开课之前,我曾受恩平市政治教研员尧老师之邀,到恩平江州中学上了一节示范课,同样是这个课题,同样都是农村中学。但由于江州中学的学生学习基础较我校这届学生好,同样的教学设计学生的课堂反映比我校学生较好,并且在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作为时政背景的材料分析突破科学发展观内涵这一教学重难点上,经笔者课后了解得知,江州中学绝大部分学生都反馈说能理解,而我校则较多学生感觉这一知识点好难,不是非常理解。因此,笔者认为,在教学前如果教师能深入把握学情,在教学中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度放慢教学时间,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探究时间,可能不会造成这样的效果差异。总之,把时事政治运用在农村九年级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学会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状况,选择典型的时政材料作为载体,精心设计教案及导学案。并且,在教学中教师要设法用教学的激情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让师生在欢快的氛围中收获知识、能力,共同成长。2014年4月10日篇二:课题教学反思
小学英语词汇教学反思
三年级组:杨 玲
在英语教学中,词汇教学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是学好英语的前提条件,学生的词汇能力直接影响到其听、说、读、写的能力,学生只有掌握了大量的词汇,才能听懂他人的话语,读懂文章,才能表达思想,与别人进行交流和沟通。英语词汇包括单词、短语和习惯用语,抓好英语词汇教学,帮助学生掌握课标规定的词汇,是小学英语教师的基本任务之一。以下是我经过上实验课后作一些浅显的反思:
一、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策略
1、词汇教学要有顺序
音形义是一个单词的三个要素。在词汇教学中我们要遵循听、说、读、写的顺序,把听放在首位,有利于学生听准词的读音,提高发音的准确性,先听说再读写,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2、词汇教学要选用学生感兴趣的方法
孤立的词汇枯燥无趣,学生记忆费脑费神,往往令学习者感到头疼。积极的学习情感对提高词汇学习效率至关重要。教师要在教学中,选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创设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词汇学习,不断掌握新的词汇。
3、词汇教学要渗透学法指导
学法是指学生学习词汇的方法。词汇的记忆对学生来说是在学习中的大难点,因此,寻求词汇的规律,引导学生利用读音规则、构成规律、词的形态变化,掌握以旧带新的方法,掌握对词汇辨析的方法,有利于化难为易,提高学生记忆单词的目的。
4、词汇教学要与语言的运用紧密结合词汇教学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词,让学生学习词汇的同时,学会利用词汇来说句子,并要懂得进行语言交际。词汇教学不应仅仅停留在词汇上,教词汇即教文化、教交际、教思考、教语言。
5、词汇教学要有情境
要在具体情景中教词汇。具体情景指的是实际生活情景、直观教学情景、模拟交际情景等。这些情景的利用与教学内容紧密关联,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理解,而且有助于他们在交际中恰当地使用所学词汇,从而体现语言教学的交际性。
二、小学英语词汇教学基本步骤
1、情景导入,热身启动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词汇教学时要做到情景导入,热身启动。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和轻松愉快的氛围,给学生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的导入是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情景导入,热身启动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领悟教师意图,充满朝气与快乐、思维活跃的进入新课学习。教师的情感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进而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影响,所以教师在上课伊始就应精神振奋,要以师情动生情,投入到位的做好示范,教师如果先“热”起来了,就能把这种“热”传递给学生。情景导入,热身启动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启发性,老师要根据学生水平,借助旧知识,选择难易适中、与新课有一定联系的内容。
2、呈现新词,有序推进
在词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学会新词汇是最需要教师认真研究的。教师要重视对词汇的分析与把握,分类与整合,做到找准切入点,分类实施教学,灵活突破重难点。如果一堂课中,出现的新词较多,教师还应该适时小结,在学学练练中滚动前行,使学生把词汇学好记牢。
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肢体动作、卡片实物、多媒体课件、词汇文化背景简介等学生愿意做的、喜欢听的、乐意看的有效形式呈现新词汇,使枯燥的词汇学习充满生机,教学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3、利用操练巩固
英语课上操练活动的设计既要考虑活动的趣味性,又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要为学生获得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而设计,正如前面提到的,在词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词汇,并学会用词汇表达,要以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
能力为目的。因此操练要结合以往学到的语言知识,创设情景,在句中、在对话交流中、在文本理解中达到巩固词汇的目的。
4、拓展延伸,创新思维
在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对新词汇的听说读写基本任务,并能利用新词汇完成教师设计的巩固练习后,教师可以拓展延伸学生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内化所学,创新思维,生成语言,灵活运用于生活之中,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拓展延伸,创新思维环节的设计内容要本着灵活开放、启迪思维、合作探究、自主运用所学新词汇的原则。使学生在思考中去领悟、在合作中互动启迪、在实践中去习得、在运用中去内化、在展示中享受成功的喜悦。我们可以通过扩充词汇、把词汇放到其它语境中、转换角色、看词组文等方式方法,让学生发散思维,利用所学词汇,投入到综合语言运用之中。
5、归纳总结,强化记忆
在此环节中,教师应该对本堂课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进行梳理概括,画龙点睛,提炼升华。教师可以利用语言、板书、课件等来归纳总结知识,强化记忆所学。教师的语言、板书、课件应该简明扼要,突出教学重难点,板书、课件还要主次分明,有条理,概括性强,有利于学生记忆。教师也可把新词汇归纳起来,编写成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带领学生在活动中重温所学,达到归纳总结、强化记忆的目的。
6、随堂检测,布置作业
在一堂课结束之前,最好留出两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我诊断学习结果,查漏补缺,做到堂堂清。这种随堂检测的特点是教什么,检测什么。内容不宜过难,针对性强,目的明确。检测形式多样,可根据课标和教材对所学词汇的四会要求,检查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听的能力和笔头能力。篇三:课题有效教学反思结题
课题《有效教学反思模式的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主持人:胡丽华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国传统教育历来重视反思,外国著名教育家早就提出反思教育理论。
不过,最先将反思引入教学领域的是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他认为反思是“对任何信念或假定的知识形式,根据支持它的基础和它趋于达到的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积极的、坚持不懈的和仔细的考虑。在杜威研究的基础之上,很多人提出了反思教学的理论观点。
也正因此,“教学反思”已成为时下教育界使用率较高的时髦词汇,几乎成了谈教育者必谈之话题,成了各级教育管理者对教师工作要求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在合肥地区国家级课题“教师专业化成长”课题的引领下,我校积极参与到实验学校的行列中,在分析了学校的实力等诸多方面,经过认真思考,承担了“有效教学反思模式”的子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是深化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多个年头,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程,我们高兴地看到,学校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意识已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已被广大教师认同,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也在日益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同样,我们也深深体会到,新课程理念积极倡导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教学反思的实践者。教育改革的发展必将面临更多的和更为深刻的教育思想的碰撞和交锋,教育改革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我们全体教师不断地深化实践,学会反思,需要在学校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去研究,去求解。2.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和显著特征,是国际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共同目标,也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 = 经验 + 反思。一个反思型的教师应该经常地对自己的目标、行为和成就进行质疑,并就教学对学生产生的近期和远期影响进行思考。培养教师的教育教学反思能力和反思习惯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举措之一。教育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在课改中努力使自己成为学习型、创新型、研究型教师,已成为目前学校广大教师共同追求的成长目标。教师的成长舞台在课堂,而教学反思,是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重视教师的教学反思的实质,就是努力唤醒教师的自觉能动性和创造性,促使教师不断追求教育实践的合理性,让教师乐教、会教、善教。面对新课程,教师专业成长要有一个新的突破,就必须学会教学反思。坚持反思可以总结实践,升华经验;可以发现不足,渴求新知。可以摆脱匠气,增长悟性。可以增强理性,不断提升理论水平。众多的研究表明,反思对于提高教师自身的专长具有重要的意义。3.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当今社会,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已深入到各个层面。具体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的一点是坚持“科研兴校”,把教育科研作为学校发展的动力之源。无庸置疑,学校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学校教师的广泛参与和热情投入。而老师参与教育科研的基础便是教学反思。在大力提倡“科研兴校”的今天,探索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应该也必须高度关注和积极引导老师有效开展教学反思活动。4.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时,不可避免地会关注到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来自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必然就会成为教师教学反思的重要材料。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思考,教师便会更加主动地围绕“促进学生发展”这一中心来优化自已的课堂教学,这在促使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同时,也必然会给学生的学习等诸多方面带来直接的受益。
如前所述,教学反思能实现加速教师成长和促进学校发展的双赢。其中,学校的发展又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良好的育人环境是学生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重要保障。
(三)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分析: 1.在日常教学中很多教师忽视了教学反思,有的甚至没有反思。许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着重教学设计和过程的研究,对教学反思和总结没引起足够重视。不少教师甚至把写教学反思看作是一种额外的负担,是浪费时间,往往为了应付学校领导检查才勉强胡乱应付完成。
2.有的反思流于形式。众多的教师写出的教学反思案例其格式基本上如出一辙:“先写不足之处,然后写获得启示,最后写怎样运用”。教学反思形式存在单一化、模式化倾向。这种反思的撰写就成了为反思而反思,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教学反思的实际价值根本没有得到切实的体现。这种“八股”格式的套用无疑是十分错误和有害的。有的反思不及时,对促进教学不明显。3.教学反思内容浮于表面。表现在重叙述,轻分析。重面上的泛泛而谈,缺乏具体深刻的分析,重在问题的概括和罗列,对于出现的原因及改进措施分析不够具体。重在教师单方面的教,而忽略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反思。4.有的不能正确处理细节与整体、点与面的关系。
分析这些现象时我们感到,当前中小学教师所进行的教学反思存在着不少问题和误区,尽管教学反思本身没有错,但过度的反思,为了反思的反思,形式化模式化等现象则需要我们予以高度的关注和深入的思考,为此,有必要通过对本课题研究,发挥课题对教学的引领作用,引导教师通过科研的理论、方法,有效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优化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以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基于以上原因,我校开展了本课题的研究活动。
(四)本课题的理论依据:
1、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这是一个层次一个层次逐步推进的。
2、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教师成长=教学过程+反思。他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会有所滑坡。”
3、“终身学习”思想: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中指出,“终身学习是21世纪人的通行证”。21世纪的教育要求教师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使教师了解有效教学反思的重要性,知道有效教学反思行为的意义,掌握有效教学反思行为的内涵,提高对有效教学反思的重要性认识,并能自觉地在教育教学中通过有效反思去优化自己和同伴教学行为。
2、通过反思促进教学,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通过研究,探索教师反思品质及培养方式,探索改善教师反思行为的方法和途径,促使教师反思品质和行为的形成,从实践中丰富教学反思理论。
3、探索教学反思的有效内容和方法。通过研究,一要探索有效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教学反思的切入点,以及对这些切入点能进行哪些方面的思考;二要探索进行教学反思的具体方法,即教师可以通过怎样的方式、方法来具体开展教学反思活动。
4、通过研究,探索教师教学反思对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因素,发展学生个性,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不断深化对学校新课程改革的研究。
5、探索教学反思促使教师教学水平得以提高的评价手段,即研究如何评价教学反思的有效性的问题。
(二)研究内容:
1、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反思内容的研究
2、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反思方法和形式的研究
3、教师反思的时效性对教师教学效果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三、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课题研究以全校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为关注对象。分成六个教研组,按所教学科进行研究。
(二)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这种方法主要在课题研究前期对目前教师反思意识的强弱、反思行为的多少、反思习惯的养成情况展开调查。通过调查研究,为课题研究奠定重要的实证基础,增强研究的针对性。2.行动研究法:即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一个认识对象,放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进行思考和梳理。同时注重不断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把它作为另一个认识对象进行分析,将教学反思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本着“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通过在教育教学中的反思,引领教师专业化的持续发展。
3、经验总结法:认真实践,积极思考,及时总结经验,定期开展评比,每学期做好一次总评工作,总结课题研究的实践,认真撰写课题研究论文,积极推广实践经验。
四、研究的过程
本课题研究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启动阶段(07.11——07.12)
1、成立了课题管理和研究小组,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组长:胡丽华
副组长:张宝圣、杜夕龙
主要组员:马铁英、吴春明、李荣山、刘功道、李召山、宋洁、焦亚明、殷康山、郑晓蓉
2、宣传研究方案,营造研究氛围。
3、规范设计开题报告,制定了研究计划。
4、制定各项规章制度,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进行。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08.1——08.11)
依据课题实施方案,开展有效反思的模式研究。1.加强理论学习,广泛收集资料,提高实验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2.布置教师结合日常教学,撰写有效教学反思的论文、笔记。3.立足教研组,开展公开课、研讨课听课、评课及相互反思。4.分年龄段分学科安排教师,以确立各自反思改进重点,以反思促进学校课堂教学效率提高。
5.尝试课题研究与校本研修结合起来,要求每学期寒、暑假教师写学期教学反思论文随笔等。
6.与专家对话互动,重视专业引领作用。在课题研究的前期,开题报告的撰写、研究方案的制定以及课题研究的方法和策略等方面,都受到了上级有关领导专家的关注和指导,这对我校初次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来说,受益匪浅的。特别是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市总课题组:江教授、范处长、陈老师亲临我校,与我们面对面的交流,对我们的课题进行了会诊式的指导,我们根据专家的意见,对课题进行了必要的改进和调整。7.定期组织研讨交流活动,不断为研究工作开拓思路,增加动力。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08.12-09.3)召开课题组会议,汇总相关成果,撰写结题报告。
五、课题研究成果分析
(一)常规性成果
1、有效反思的全员参与模式。每周一行政例会,校全体中层以上领导干部从学校管理工作层面展开反思;每周一召开一次班主任会议,从班级管理工作层面展开反思;每周三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或各教研组会议)对全体教育教学工作展开反思。
对通过全员参与的课题研究,增强了教师有效反思的意识,改善了教师反思的方法和途径,促进教师有效反思行为的形成,培养了教师教学反思的能力。近两年来我校发表的有关论文、教育教学案例、获奖的老师有70多人次。其中,汤海菊老师的《谈新课改理念下的学习方式》、周丽丽老师《新课标下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探讨》等论文获省级二等奖、张志良、李荣山十多位老师的论文或教学案例分别获合肥市一、二等奖,郑晓蓉老师成为区教学能手,在课堂教学方面多次代表高新区参加市级比赛并获奖。近期有十多篇教师论文在《高新教研》杂志发表。
2、有效反思的全过程教学模式。通过反思时效性研究,把有效反思引入教师教育教学全过程,并形成制度。
对课前反思研究,要求教师学期开头制定教学计划,并进行分析。充分注意到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和教法等因素。
对课中反思研究,要求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公开课、研讨课教学及互相反思。除了学校集中开展的公开课以外,还鼓励教师之间互相听课评课。规定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次,中层领导不少于20节次,新老师必须在一月内上一次汇报课,青年教师必须每学期在校内上一次公开研讨课,老教师每学年由学校安排上一次示范课,校领导推门听课等制度。通过一系列听评课活动,及时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不足,并就一些代表性的问题开展群体性反思。如:如何处理课堂上学生插嘴问题等。
对于课后反思研究,要求老师除了常规备课笔记,还要写教后反思,或教后记等。
3、有效反思的方法模式。通过反思方法研究,提倡老师撰写形式多样的教学反思笔记或教学心得等,并形成习惯。如:教育日志、案例分析、教学随笔、教育叙事、教后记等。
4、有效反思的教学效果分析模式。通过反思性教学在教学效果分析中的运用研究,制定每学期期中期末考试进行试卷和考试结果总结分析制度。对考试的试题情况及学生成绩指标进行分类总结,并分析得失原因,提出今后改进的举措,并书面填写统一的分析表格。
(二)特色性成果
1、网络教研。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利用我校的校园网站,设置“有效教学反思课题研究专题”,发表教师撰写的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章、案例、报道等50多篇。
2、“教师寒暑假作业”
每学年的寒暑假,学校都要以给教师布置“作业”的形式,让全体教师集中撰写教育教学反思论文,并择优在校园网及相关媒体发表。形成我校特色的教师“寒(暑)假作业”制度。
3、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教学反思模式研究》、《教学反思内容研究》、《教学反思方法研究》等论文集。
六、主要问题和今后改进的措施
①本课题研究的初期能与我校的教学实际和教师校本研修相结合,但后期这种结合还不够理想。
②有效教学反思,变成每个教师的自觉的行为还需要一段时间,目前我校已经关注到了这个问题,并研究出一些特色性的制度规定,但还需进一步完善。今后这方面的研究还要继续深入下去。
③网络教研还需进一步完善。校园网教研论坛需要进一步的网络技术支持。
④今后要吸引更多的老师来参与本课题的后续研究,逐渐形成有我校特色的研究成果,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真正能达到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结束语:
我们将继续走科研兴教、科研兴校之路,引导每一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重视参与教育科研,体验研究的过程,分享研究的成果,由经验型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在研究中实现教师专业发展。2009/3/8篇四:教学反思课题
大荔县第二阶段校本研修专项课题
申请·评审书
课 题 名 称:课堂教学反思有效性的探究
申 报 者: 党 秀 丽 单 位 名 称: 荔 东 小 学
联 系 电 话: *** 填 表 日 期:2014年10月
大荔县教研室
2014年9月修订
填 表 说 明
一、申报内容均需使用计算机如实准确填写。
二、封面左上方“登记号”及右上角“课题批准号”申请人不填。无内容填写的栏目可空白,其他栏目申请人须如实填写。申请者签章处,不得用打印字和印刷体代替。
三、本表所附《课题设计论证》活页供隐名评审使用,必须填写,但不得出现申请人和课题组成员姓名、单位名称等个人资料。
四、表中课题类别填重点课题、校级课题、小课题。表中“学科分类” 系指课题研究所属学科范围。如填写:中学物理。或选项填写,限填1项。1.教案研修,2.高效课堂,3.制度建设,4.教师队伍,5.其他。
表中“研究类型”为:1.理论研究 2.策略研究 3.实践研究 4.问题研究 5.其他研究。
五、请准确、清晰地填写表中各栏内容,若有其他不明问题,请与县教研室各业务组联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