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壶口瀑布》教案
《壶口瀑布》教案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河的气势,以及黄河厚重的文化和民族精神。
2.抓重点段落和词句,体味文中营造的壶口瀑布的形象和蕴涵的赞美与陶醉之情,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3.感悟作者在赞美黄河中融入的对中华民族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的精神的赞美。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在文字中流淌出的思想感情,感受黄河厚重文化和民族精神对中华儿女的激励作用。教学难点
深入领会文章独特的表达方法,并学习作者的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
朗读法、感悟法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感受,那么壶口瀑布是怎样的气势,又何以征服无数的心灵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壶口瀑布》。
二、初读,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学习生字词。
2.默读,思考:围绕“壶口瀑布”,课文写了些什么?
三、精读,感受壶口瀑布的特点
1.作者第一次到壶口看黄河是在雨季,他听到了什么,又看到了哪些奇特的景象?请大家把描写的语句圈画出来,再和同桌核对。
讨论:涛声 隐隐如雷(震耳欲聋);
雾气 弥漫(扑面而来); 河水 正沸着;
瀑布 被急急吸去的水流; 水不断地冲进去,冲进去;
2.面对这样的黄河,作者的感受是什么? 感受: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进一步的感受:可怕、惊慌、要逃离。(用文中提到的一个词就是什么?)危险。3.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
明确:突出黄河的特点是令人震撼的气势,为下文再写黄河作情感上的铺垫。
四、品读第3、4、5段,感受黄河刚柔相济的特点。
1.作者第2次到壶口看黄河是在枯水季节。他看到了哪些和雨季不同的景象?(提醒学生要圈划)
2.当狭窄的壶口容不下黄河排排涌来的河水时,有什么奇特的景象发生了?
明确: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中抖落;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因为运用了比喻句,形象生动的写出了黄河具有的特点。
3.作者第二次在壶口见到黄河,对它产生了不同于前次的感受,他想到了什么?
明确:黄河既有令人震撼的刚强的一面,也有如歌如画的柔美的一面。
4.黄河表现出的两方面的特点同人的情感究竟有什么关系呢?
五、精读,由景悟情
1.壶口瀑布真能装下壮阔无比的黄河吗?
明确: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陡然跌落至四十多米宽的深沟(深槽)中,被拢成一束。让人感觉就像把黄河装进了壶里。还有一些装不下的水就各自夺路而走。
2.作者曾多次看到过黄河,为什么说“从今天起,我才称得上真正的黄河的子孙”呢?
明确: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是激励我们,鞭策我们奋勇向前的强大力量。壶口瀑布的雄壮磅礴正体现了这一力量,它让作者热血为之沸腾,所以,作者说“从今天起,我才称得上真正的黄河的子孙”。
3.哪一句表达了作者已读懂了壶口瀑布蕴含的丰富内涵?并谈谈此句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它的威力在……鼓动,它的雄风在……呼啸,它的精神在……闪动;排比句内容上一层层深入,读起来有气势,有韵律美,使表达的情感抒发得酣畅淋漓。
4.回想壶口瀑布的气势,回味它蕴含的精神力量,让我们再次面对壶口,你又有怎样的感受?
明确:因黄河丰富的内涵,使一代代中华儿女为之倾慕、向往和崇尚,从中得到精神力量或灵感,因而陶醉倾倒或沉迷、沉浸在快乐的享受里
六、总结
1.回顾课文围绕“壶口瀑布”写了些什么?说说壶口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作者是运用怎样的表达使你对壶口瀑布的特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七、布置作业
了解黄河的现状,思考我们应该为这条母亲河做些什么?
八、板书设计:
壶口瀑布
先声夺人
气势壮观
构造独特
陶醉
内涵丰富
第二篇:壶口瀑布教案
《壶口瀑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抓住壶口瀑布的特点,掌握作者的游踪,体会文章布局的妙处。
2、欣赏本文优美抒情的语言,学习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过程与方法:
1、识记并理解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黄河精神的象征意义,理解黄河精神在人生中的重要作用。教学重点:
1、课文学习,引导学生发现、了解游记的三大要素;
2、带领感受课文独特的写景角度,把握所写景物的特点,理解作者的所感所思;
3、引导学生品味本文畅达、凝练而又带有古典气息的语言;
4、领会文中所写的黄河的伟大性格,激发热爱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感情。教学难点:
理解黄河刚柔相济的特点与中华民族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的精神之间的联系。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视频导入,大致了解壶口瀑布并从视觉上感受它的壮美。
二、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新字生词;
2、整体感知,理清作者思路;
3、梳理作者笔下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独特的观察视角。
三、检查预习:利用导学案,完成学习目标中的一和二。
四、研读课文,梳理景物的特点,体会观察视角
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1、作者第一次到壶口看瀑布是在雨季,他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边读边把相关词句画出来。
2:雨季的瀑布有什么特点?给我们什么感受?
3、我们一群人是在壶口瀑布的什么位置怎么观看瀑布的?
总结:在描写雨季瀑布的部分,作者站在河滩上采用俯视的观察视角,重点利用视觉和听觉两种感觉描写,写了瀑布水势浩大,声震如雷的特点,令人感到害怕。过渡:文章主体部分是对枯水季壶口瀑布的描写;回顾写景的两种写作手法: 移步换景:按照地点的转移把所看到的事物描述下来的写作方法; 定点换景:作者立足点不变,从不同角度描绘不同方位景物的写作方法。《小石潭记》:采用移步换景和定点观察相结合的方法;
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发现小石谭的经过,使读者眼前逐一出现不同的景物:由小丘到篁竹,有篁竹到水声,由水声寻到小谭,犹如跟随导游边移步,边观景,边听讲解,富有画面感和动态感。
到小石潭后,由采用定点观察的方式,由远及近,写出小石潭及周围景物的特点。自由读三到五自然段,明确
(1)第二次枯水季他们是在瀑布的什么位置观看瀑布的?属于哪一种写作手法? 下到沟底,走到河心,立足点:河心。定点换景。
(2)这部分主要写了哪些景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又分别采用什么观察角度?
首先看到的是?“龙槽”,凹下去的深沟,俯视,特点:河中有河,奇; 其次向上游看去,仰观河面,浊浪排空,特点:雄; 接着视线随水由上至下,又由下至上,直抵青山,特点:险 再接着平视龙槽两边,细写龙槽两边千姿百态的水
最后视线转换,收回脚下,由水到石,写长年被冲刷的河底巨石
五、总结:作者的“所见”是一篇游记的主体部分,这篇文章采用在河心俯仰四顾的多重视角,写了枯水季的水和脚底千穿百孔的石头,写水关注了水河面之水,瀑布之水和龙槽附近的水,分别突出了他们雄、险和多姿多彩的特点。
六、作业布置:给你找到的两句喜欢的话写一段赏析性的文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归纳游记三要素。
二、学习目标:
1、学会多角度赏析文章中的经典语句;
2、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文章抒发的情感和表达的内涵。
三、合作探究
1、再读课文,理解“所感”,把握内涵
速读课文,找出表达作者感受的文字。作者是一边写所见景象,一边表达自己的感受,由眼前景物引发感想,所以我们可以这样想:通观全文,作者除了向我们介绍壶口瀑布这一风景名胜,他在写景中还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2、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历,或者你所知道的例子,写一写你对作者所描述的黄河的个性的理解。
过渡:结合课文内容总结游记三要素。
3、分享你喜欢的句子。(导学案)
(1)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2)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漕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斗罗。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
四、总结:
总结赏析句子的角度(抓住事物特征,从修辞角度,写作手法分析。)
五、作业布置:
六:教学反思:
第三篇:《壶口瀑布》教案[定稿]
《壶口瀑布》教案
壶口瀑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12个生字。积累好词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文。背诵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3理解文内容,体会作者在文字中流淌出的思想感情,感受黄河的气势,祖国山河的壮丽,以及黄河厚重的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意义对中华儿女的激励作用。
4深入领会几处含义深刻而且有独特的表达方法与效果的句子和词语,了解作者是如何运用排比句的。
过程与方法:
1充分预习,搜集资料,积累感受和体验。
2初读,整体感知,了解文大致内容。
3精读,抓重点段落和词句,体味文中营造的壶口瀑布的形象和蕴涵的赞美与陶醉之情,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4情味读,传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总结,回归整体,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和文化历史的美好情怀。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内容,体会作者在文字中流淌出的思想感情,感受黄河的气势,祖国山河的壮丽,以及黄河厚重的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意义对中华儿女的激励作用。
2深入领会几处含义深刻而且有独特的表达方法与效果的句子和词语,了解作者是如何运用排比句的。
教学准备:
布置预习,搜集有关壶口瀑布的资料,积累感受与体验。
教学过程:
第一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题
1(地图展示黄河的全貌图和壶口瀑布的位置,与学生一起交流相关的资料信息。)
2同学们,“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感受,那么壶口瀑布是怎样的气势,又何以征服无数的心灵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文《壶口瀑布》。
3板书题,齐读题。
二、初读,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学习生字词。
2默读,思考:围绕“壶口瀑布”,文写了些什么?
三、精读,感受壶口瀑布的特点
1自读文1-7自然段,勾画体现壶口瀑布特点的语句。
2小组交流讨论,把你勾画的语句读给其他同学听一听,然后讨论这些语句体现了壶口瀑布的什么特点?
3面对这样的瀑布,你有怎样的感受?
过渡:作者又有怎样的感受呢?下节,我们继续学习。
四、布置堂作业
1写生字词。
2有感情朗读文。
第二时
一、承上启下,导入
1回顾上节内容,说说壶口瀑布有哪些特点?
2面对先声夺人,气势壮观,构造独特的壶口瀑布,作者又有怎样的感受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二、精读,由景悟情
1带着上述问题,自由读8-10自然段。
2交流反馈:
学习第8自然段:
①自读第8自然段,画出作者每次看到黄河时的不同感受的句子。
②读了这些迥然不同的描绘,你有怎样的感受?
③作者曾多次看到过黄河,为什么说“从今天起,我才称得上真正的黄河的子孙”呢?(让学生理解感受: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是激励我们,鞭策我们奋勇向前的强大力量。壶口瀑布的雄壮磅礴正体现了这一力量,它让作者热血为之沸腾,所以,作者说“从今天起,我才称得上真正的黄河的子孙”。)
④哪一句表达了作者已读懂了壶口瀑布蕴含的丰富内涵?找出来读一读,说说你的体会,并谈谈此句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的威力在……鼓动,它的雄风在……呼啸,它的精神在……闪动;排比句内容上一层层深入,读起来有气势,有韵律美,使表达的情感抒发地酣畅淋漓)
⑤指导感情朗读:你从这母亲河的魂魄中汲取了什么营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
学习9-10自然段:
①回想壶口瀑布的气势,回味它蕴含的精神力量,让我们再次面对壶口,你又有怎样的感受?(自由说)
②作者又是怎样的感受?读9-10自然段,说说“醉”字的含义。(因黄河丰富的内涵,使一代代中华儿女为之倾慕、向往和崇尚,从中得到精神力量或灵感,因而陶醉倾倒或沉迷、沉浸在快乐的享受里)
③感情朗读9-10自然段,读出陶醉之情。
三、总结,回归整体,学习表达方法
1回顾文围绕“壶口瀑布”写了些什么?说说壶口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作者是运用怎样的表达使你对壶口瀑布的特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结作者的表达方法)
四、布置堂作业
1背诵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2了解黄河的现状,思考我们应该为这条母亲河做些什么?
板书设计:
壶口瀑布
先声夺人
气势壮观
构造独特
内涵丰富
陶醉
第四篇:《壶口瀑布》名师教案
《壶口瀑布》名师教案
设计思路:
《壶口瀑布》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作者在文中不仅精细地描摹了壶口瀑布的磅礴、雄壮的气势,更由黄河的“挟而不服”,“压而不弯”的“勇往直前”很自然和贴切地想到了人们的经历,由对黄河的歌颂涌向对人的歌颂,使读者受到极大的启示和鼓舞。
本文语言优美,意境雄浑,感情真挚,设计本课时考虑以诵读为手段,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方式,借助于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中感知课文内容,通过多媒体直观教学进一步体验作者情感,最后通过诵读强化感悟,悟得作者的情感。
设计时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主,强调自主感受,学会合作,辅以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感受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了解壶口瀑布的特点; 能力目标:2.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领会运用多种手法描写瀑布的妙处; 情感目标:3.学会联想和引申,领悟作者借自然景观所表达的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民族精神的歌颂。教学重难点:
拉进学生与课文的距离,通过朗读表现壶口瀑布雄壮的气势,体会蕴涵其中的民族精神,感悟作者丰富的情感。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朗读是领会文章情致的最好方法。在反复朗读中引导学生感受壶口瀑布磅礴的气势和作者的情感。
2.讨论点拨法,品读鉴赏法。教学准备:
1.请学生课前到图书馆、网上查阅有关壶口瀑布的图片及资料。2.解决生字词,读通文章,了解文章大意。3.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熟读。教学安排:
/ 4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历代文人赞美“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天险,壶口最惊人。飞流撼天地,涛声泣鬼神”,今天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来领略壶口瀑布的雄壮的气势。
2.简介壶口
壶口瀑布位于山西吉县,是我国的第二大瀑布,浩淼的黄河水由500多米宽突然收缩到40多米 ,从30多米落差的壶口飞流直下,奔泻于十里龙槽, 据说,此景如壶注水,故名“壶口”。这是何等壮观的巨壶啊,有如神来之手掂起一壶黄水倾天而倒,看那冲天的巨浪咆哮着、翻滚着、喷射着,猛烈地左击右打两边的石壁,狂放地奔腾向前,像浊流化成的利剑,划开两岸的河床。走进瀑口,只见激浪滔天,水气弥漫,真有惊涛拍岸,浊浪排空,倒卷半天云烟之势。站在水流最急的瀑口,只见高远奋发的黄河像卷起一阵飓风,急速地从身边呼啸而过,仿佛一不留神,就会被激流卷走。夏秋两季,壶底急升随风而动的彩虹,使悬泻天地间的瀑布更具雄浑的美感。
二、整体感知
请同学自读课文,从文中找出壶口瀑布名字的由来。文章中两次写到壶口瀑布的情景,分别是在什么季节?在文中标出两次的段落。
三、研读课文
(一)雨季中的壶口瀑布
1.初次相识,壶口瀑布给他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从文中找出描写雨季中壶口瀑布的语句。作者从哪些角度来描绘的?从中感受到雨季的壶口瀑布怎样的特点?
听觉:在半山腰“涛声隐隐如雷”,近处涛声“震耳欲聋”;
视觉:雾气弥漫“像一锅正沸腾着的水”,“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感受:急慌慌、心还在不住地跳 惊心动魄、气势磅礴
2.作者是如何将壶口瀑布的特点描绘出来的?
/ 4
运用比喻,将涛声比作雷声,把河水比作沸水突出壶口瀑布的惊心动魄、气势磅礴的特点。
(二)枯水季节的壶口瀑布
1.朗读课文第三至第五自然段,雨季的壶口瀑布这样令人胆战心惊,那么枯水季的壶口又以怎样的面貌展现在作者面前呢?分别写了什么地方的河水?圈画出能够体现壶口瀑布特点的语句。体会其表达作用。(小组交流讨论)
上游:“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挤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通过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之水波涛汹涌,威武雄壮,大浪裹小浪,翻江倒海,飞流直下,奔腾激越的情势。表现出壶口瀑布波澜壮阔的气势,充溢着催人奋进的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
龙槽壶口:“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无形的大洞吸着,顿时拢成一束,------一大川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
运用比喻、拟人形象地写出黄河奔腾至此由于地理环境的改变,一下从河床跌入深谷。河水被碎成点,碎成雾,变成了水的另一种形态。
“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中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是奔腾的黄河之水已变成了非流而下的瀑布——浑厚、壮阔、猛烈、凝重。
“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或------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运用排比、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河水在遇到阻碍后寻找其他的出路,成为泉、溪,突出其柔的一面。
眼前的河水:“-----脚下的石------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切出一道深沟。”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河水坚强,遇强则抗,坚韧的特点。
(三)作者为什么再写第二次之前,还要写第一次来观看壶口瀑布的感受? 第一次是远观,写壶口瀑布给人惊心动魄的感觉,为后文具体描写第二次观看壶口瀑布波澜壮阔的气势起到铺垫和渲染的作用。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四)这黄河之水使作者想到什么?
想到了人——“我突然陷入了沉思,眼前这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
/ 4
海、河、泉、雾所有水的形态------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作者看壶口瀑布,由黄河集纳了海、河、泉、雾所有水的形态,想到人的各种情感,想到了博大包容的胸怀。这因为如此,在作者笔下黄河之水也被赋予人的情感,而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正是寄予在对黄河之水的描写之中。这种写法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想到民族的精神——“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作者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再次描写了惊心动魄的场面,雄浑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之水博大宽厚,柔中有刚的性格特点及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同时有黄河的性格想到中华民族虽历经艰难,但宁折不弯,坚忍刚强,勇往直前的精神。通过议论和抒情,抒发了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赞美之情。
(五)配乐朗读课文最后两段,教师指导朗读,感受作者在文字中所表达的情感。
四、课堂小结
黄河的美不在终点,而在充满阳刚之气的惊涛拍岸的过程中,作者从威武雄壮、奔腾雄壮的黄河水中不仅看到了祖国锦绣的山河,更赋予了黄河一种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忍刚强民族精神。
五、板书设计
第一次:
惊心动魄、气势磅礴 第二次:
上游:波澜壮阔前赴后继勇往直前 龙槽壶口:碎成点,碎成雾瀑布泉、溪
眼前的河水:石——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切出一道深沟
河——人——中华民族的精神(无坚不摧、坚忍刚强、勇于反抗)(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 4
第五篇:《壶口瀑布》教案
《壶口瀑布》教案
壶口瀑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12个生字。积累好词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文字中流淌出的思想感情,感受黄河的气势,祖国山河的壮丽,以及黄河厚重的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意义对中华儿女的激励作用。
4.深入领会几处含义深刻而且有独特的表达方法与效果的句子和词语,了解作者是如何运用排比句的。
过程与方法:
1.充分预习,搜集资料,积累感受和体验。
2.初读,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3.精读,抓重点段落和词句,体味文中营造的壶口瀑布的形象和蕴涵的赞美与陶醉之情,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4.情味读,传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5.总结,回归整体,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和文化历史的美好情怀。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文字中流淌出的思想感情,感受黄河的气势,祖国山河的壮丽,以及黄河厚重的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意义对中华儿女的激励作用。
2.深入领会几处含义深刻而且有独特的表达方法与效果的句子和词语,了解作者是如何运用排比句的。教学准备:
布置预习,搜集有关壶口瀑布的资料,积累感受与体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地图展示黄河的全貌图和壶口瀑布的位置,与学生一起交流相关的资料信息。)
2.同学们,“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感受,那么壶口瀑布是怎样的气势,又何以征服无数的心灵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壶口瀑布》。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学习生字词。
2.默读,思考:围绕“壶口瀑布”,课文写了些什么?
三、精读,感受壶口瀑布的特点
1.自读课文1-7自然段,勾画体现壶口瀑布特点的语句。
2.小组交流讨论,把你勾画的语句读给其他同学听一听,然后讨论这些语句体现了壶口瀑布的什么特点?
3.面对这样的瀑布,你有怎样的感受?
过渡:作者又有怎样的感受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四、布置课堂作业
1.写生字词。
2.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承上启下,导入
1.回顾上节课内容,说说壶口瀑布有哪些特点?
2.面对先声夺人,气势壮观,构造独特的壶口瀑布,作者又有怎样的感受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二、精读,由景悟情
1.带着上述问题,自由读8-10自然段。
2.交流反馈:
学习第8自然段:
①自读第8自然段,画出作者每次看到黄河时的不同感受的句子。
②读了这些迥然不同的描绘,你有怎样的感受?
③作者曾多次看到过黄河,为什么说“从今天起,我才称得上真正的黄河的子孙”呢?(让学生理解感受: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是激励我们,鞭策我们奋勇向前的强大力量。壶口瀑布的雄壮磅礴正体现了这一力量,它让作者热血为之沸腾,所以,作者说“从今天起,我才称得上真正的黄河的子孙”。)
④哪一句表达了作者已读懂了壶口瀑布蕴含的丰富内涵?找出来读一读,说说你的体会,并谈谈此句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的威力在„„鼓动,它的雄风在„„呼啸,它的精神在„„闪动;排比句内容上一层层深入,读起来有气势,有韵律美,使表达的情感抒发地酣畅淋漓)
⑤指导感情朗读:你从这母亲河的魂魄中汲取了什么营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
学习9-10自然段:
①回想壶口瀑布的气势,回味它蕴含的精神力量,让我们再次面对壶口,你又有怎样的感受?(自由说)
②作者又是怎样的感受?读9-10自然段,说说“醉”字的含义。(因黄河丰富的内涵,使一代代中华儿女为之倾慕、向往和崇尚,从中得到精神力量或灵感,因而陶醉倾倒或沉迷、沉浸在快乐的享受里)
③感情朗读9-10自然段,读出陶醉之情。
三、总结,回归整体,学习表达方法
1.回顾课文围绕“壶口瀑布”写了些什么?说说壶口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作者是运用怎样的表达使你对壶口瀑布的特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结作者的表达方法)
四、布置课堂作业
1.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2.了解黄河的现状,思考我们应该为这条母亲河做些什么?
板书设计: 壶口瀑布
先声夺人
气势壮观
构造独特
内涵丰富
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