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五章 脂环烃(教案)--中农有机化学教案 覃兆海(写写帮整理)
第五章 脂环烃(教案)(学时数:4)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脂环烃的分类;熟练掌握脂环烃的系统命名法;熟练掌握环己烷的构象及优势构象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掌握平伏键、直立键的概念和优势构象的判断原则;了解中环和大环化合物的构象;了解Baeyer张力学说及角张力的概念;了解脂环烃的化学性质;基本熟悉脂环烃的制备方法。
二、教学重点
1.基本概念:优势构象、角张力、平伏键、直立键 2.脂环烃的命名和构象
三、教学难点
脂环烃的构象
四、教学内容
1.脂环烃的分类和命名 2.脂环烃的结构 3.脂环烃的性质 4.环烷烃的制备
五、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配合课堂讨论和课后练习。
六、课堂讨论题
1.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CH3)3CCH
32.环烷烃的分子式与单烯烃相同,说明它具有不饱和性,但其
分子中的碳原子均为sp3杂化,那么它的不饱和性从结构和性质上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3.画出下列化合物的稳定构象
CH3C2H5HCH3HC2H5C(CH3)3HH
七、课后练习
教材后习题2、3。
第二篇:第九章 卤代烃(教案)--中农有机化学教案 覃兆海
第九章 卤代烃(教案)(学时数:6)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亲核取代反应的基本概念、反应类型和反应机理,卤代烃的化学性质,一般卤代烃的结构鉴定和制备方法。了解影响亲核取代反应的各种因素和氟代烃的制备与性质。
二、教学重点
1.亲核取代反应:反应机理、立体化学、竞争反应等 2.卤代烃作为有机合成桥梁作用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
亲核取代反应的立体化学及各种因素对反应的影响
四、教学内容
1.卤代烃的分类、命名及同分异构 2.一卤代烷 3.卤代烃的制备 4.重要的卤代烃 5.有机氟化合物简介
五、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配合课堂讨论和课后练习。
六、课堂讨论题
1.什么是格氏试剂?如何制备它?制备和使用时需要注意一些什么问题?为什么? 2.从离子对理论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七、课后练习
教材后习题3、5、6、7题
第三篇:第六章 芳香烃(教案)--中农有机化学教案 覃兆海(推荐)
第六章 芳香烃(教案)(学时数:8)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芳香烃的结构和系统命名法;熟练掌握亲电取代反应及其应用;重点掌握取代基的定位规律及其原理;掌握芳香性的概念及其含义;熟练掌握休克尔规则的应用;了解共振论的基本要点及其应用。
二、教学重点
1.基本概念:芳香性、共振极限式、亲电取代 2.亲电取代反应的原理及应用 3.取代基定位规律及其应用 4.苯的结构
三、教学难点
亲电取代反应的机理及灵活运用;休克尔规则的理论解释
四、教学内容 1.苯的结构 2.芳香烃的命名 3.芳香烃的性质 4.取代基的定位效应 5.多苯芳烃 6.非苯芳烃 7.芳香烃的来源
五、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配合课堂讨论和课后练习。
六、课堂讨论题
1.芳香烃的“芳香”二字代表什么含义?“芳香性”指的又是什么?
2.什么是取代基的定位效应?为什么会出现定位效应? 3.什么样的基团是苯环的活化基团?什么样的基团又是钝化基团?“活化”和“钝化”的含义是什么?卤素原子是钝化基团,但为什么又是邻对位定位基?
七、课后练习
1.判别下列化合物是否具有芳香性。
O_
2.完成下列反应(写出主产物)(1)(大大过量)+ClCH2H2SO40oCO无水AlCl3CH2Cl无水AlCl3(2)+HNO3O(3)+ClCCCClCH3CH3SO3HHNO3Br2Fe(4)MeOH2O, H2SO4
3.以甲苯为原料设计合成
COOHO2NICl
第四篇:第二章 烷烃(教案)--中农有机化学教案 覃兆海
第二章 烷烃(教案)(学时数:6)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烷烃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状态以及结构特征,同分异构体的概念及同分异构现象;熟练掌握烷烃的系统命名和普通命名法;熟练掌握有机化合物结构的三个层次及构造、构型和构象的基本概念;掌握烷烃特征反应的特点和基本合成方法;理解有机化学反应的基本形式;了解描述有机化合物物理性质的参数及其与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基本关系。
二、教学重点
1.基本概念:轨道杂化、同系物、同分异构体、构造、构型、构象、熔点、沸点、密度、折光率、溶解度、偶极矩
2.系统命名法
3.烷烃的游离基取代反应
三、教学难点
物理参数的含义、构型和构象的概念和游离基取代反应机理。
四、教学内容
1.烷烃的同系列和同分异构现象 2.烷烃的命名 3.烷烃的构型和构象 4.烷烃的物理性质 5.烷烃的化学性质 6.烷烃的制备
五、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配合课堂和课后练习。
六、课堂练习题
1.请你以正丁烷为例,说明烷烃结构的三个层次。
2.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一般包括哪些?它们各代表什么物理含义?
3.从烷烃的成键特点分析,它们在化学性质上应表现出哪些特点?
七、课后练习
教材后习题2、4、5题。
第五篇:第七章 有机波谱分析--中农有机化学教案 覃兆海[范文]
第七章 有机波谱分析(教案)(学时数:8)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紫外、红外、核磁和质谱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理解它们在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中所依据的基本原理,并能用其解析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
二、教学重点
1.基本概念:电子跃迁、发色团、助色团、伸缩振动、弯曲振动、化学位移、耦合常数、分子离子、碎片离子等 2.四大谱的基本原理
三、教学难点
四大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及在结构解析中的应用
四、教学内容
1.电磁波谱的一般概念 2.紫外及可见光吸收光谱 3.红外光谱 4.核磁共振谱 5.质谱
6.谱图组的综合解析
五、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配合课堂练习。
六、课后练习1.粗略绘出下列化合物的1H NMR图谱,并指出每组峰的偶合情形和δ的大致位置
① ClCH2CH2CH2Br ② C6H5CH2CH2CH3 ③ C6H5CH(CH3)2
2.化合物A分子式为C8H9Br,1H NMR数据如下:δ2.0(d,3H), δ5.15(q,1H), δ7.35(m,5H), 写出A的结构式
3.按紫外吸收波长长短顺序排列下列化合物,简要说明理由
CH2=CHCH2CH=CHNH2, CH3CH=CHCH=CHNH2, CH3CH2CH2CH2CH2NH2 4.用Woodward-Fieser规则判断下列化合物在UV中的大致吸收位置
① ②③④
5.一个化合物分子式为C7H7NO,计算其不饱和度。其MS在m/Z121, 105, 77,51处有较强的峰。推断其结构,并写出这些离子的断裂方式。
6.从一种毛状蒿中分离出一种茵陈烯,分子式为C12H10,该化合物的UV谱最大吸收为λ
max
=239nm(ε=5000),IR在2210cm-1, 2160cm-1处有吸收,其1H NMR数据如下:δ7.1(m,5H), δ2.3(s,2H), δ1.7(t,3H)。推断其结构,并归属以上波谱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