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18:55: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第一篇:20《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20、七律·长征

炭店九年制 冯宝琴

设计理念:

新的课程理念提倡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书面文字、观看音像资料、选择和把握重要信息的能力,这个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每个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本教案依据课文自身的特点,在开发教学资源,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方面做出尝试,在教材的许多疑难处,引导学生思考,补充大量相关的信息资料,在教学中不断丰富和生成新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深化情感。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能联系重点词语体会诗歌的感情

3、初步理解诗歌具有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教学重点:

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

课前准备:中国地图;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录象;PPT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了解七律

谈话:毛泽东是我国第一代领导人核心,是我国著名的诗人、革命家、外交家,今天我们就学习他写的一首诗《七律长征》。板书课题。看着课题,同学们从中知道了什么?

再读《七律 长征》,看谁能否有新的发现?打开课本,数数总共几行?每行几个字?

这样的诗叫做——七律。七律是古诗的一种体裁,每一首诗是8行,每一行字是7个。长征是这一首诗要写的内容,所以中间有一个间隔号要注意停顿。(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揭题导入,认识诗人毛泽东;了解七律,建立知识结构。)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词

1934年,红军主力因为国民党的围剿,被迫从根据地撤出进行长征。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的红一方面军到达了陕北。毛泽东同志回顾这一年来红军走过的路程,他诗兴大发,长征结束,满怀豪情地写下这首壮丽的诗篇。请同学们先自由地读一读,想一想:读这首诗的时候,你觉得怎样读才会读得更好。

(读得有感情、有气势,读仔细,注意多音字。)出示这首诗中的生字新词。

在读音上,同学们都注意了,还有在感情上也要注意,七律是一首诗,还得注意它的停顿,也就是节奏。再读这首诗,要读准字音,感受节奏,还要融入感情。

(设计意图:简介长征的原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初读感知,扫清阅读障碍。)

三、深入探究,感悟体会

(一)体会“长”

同学们已经会读这首诗了,让咱们更近地走进这首诗吧!一边轻读这首诗,一边想一想,找一找,毛泽东向我们描绘的是怎样的长征路线?在这条漫漫的长征路上,红军走过哪些地方?(“五岭、乌蒙、金沙、大渡、岷山、金沙、大渡”)(点击课件出示红军长征路线图)这就是红军走过的那条长征路,红军战士还走过了哪些地方?(„„遵义、赤水、乌江、瑞金。)

是啊,红军战士从江西瑞金出发,走过了这么多地方。(点击课件出示长征简介)生读。

让咱们特别留意一下这段话中的这几个数据。(引读)在短短一年时间里,红军穿过了——11个省 翻过了——12座大山 跨过了——24条长河 行程——二万五千里

这就是那条漫长的长征路,现在再来读一读课题,你会怎么读?(深情):七律 长征(缓慢):七律 长征

这就是那条漫长的、行程二万五千里的长征,如果把这条线路拉直,那就跨过了半个地球呀。再一起读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直观感受长城的长,体会长征的艰辛。)

(二)体会“征”

看着地图,读着毛泽东的诗,我们感受了这条长征路的“漫长”。但是,作为红军的领路人,作为人民的领袖,毛泽东仅仅是在向我们介绍长征路的“漫长”吗?(不是)请同学们再读这首诗,想想你还有什么新的体会和发现?

(生自由读全诗、交流)

长征虽然只有一次,但他们走过了——(师板书:万水千山)。在漫漫的长征路上,战士们走过了万水千山。但是,诗人毛泽东就想表达这个意思吗?他还想表达怎样的心情?

(从 “红军不怕远征难”中体会出毛泽东还想表达红军不怕长征的艰难与危险?)

(从“三军过后尽开颜” 中体会到他们到达之后的喜悦心情?)带着你的这种感受给读。是啊,红军和毛泽东翻过这座大雪山之后马上就可以到达目的地,所以我们可以体会体会诗人和红军战士的那份喜悦心情。齐读。

还有那些地方表达这种心情?(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红军每走一步都很艰难,而且不时还有些危险,可能危及他们的生命。他们不怕危险,也不怕牺牲,还是踏着艰难的步伐向前走。踏着坚定的步伐向前走。

在红军的眼里,在毛泽东的眼里,那逶迤的五岭只不过是什么?

(那磅礴的乌蒙山也只不过是一个滚动的小泥丸;那逶迤的五岭只不过是大海里的一个细浪而已。)

从这儿咱们感受到,诗人毛泽东还想告诉我们什么?带着这样的感受来一起读一读这句诗。

但是在漫长的长征路上,真的是这么简单、轻松吗?(播放长征途中的课件)1934年10月,毛泽东率领8.6万红军,踏上了漫漫的长征路。这一路走来,除了偶尔巧渡金沙江的喜悦外,更多的是面队飞夺泸定桥的那种惊心动魄。„„瞧!这位老红军,在过雪山的时候,毅然地把自己的棉大衣给了年轻的小战士,而自己却在茫茫的大雪山中,化作了永远的丰碑。像这样的丰碑还有很多很多。在红军过草地的时候,他们几乎已经弹尽粮绝,他们吃的是草根和树皮,脚下是吞噬他们生命的沼泽地。在红军走过这漫长的征途的时候,八万六千人只剩下八千人„„看着这一幕幕惨烈的情景,你又会说什么呢?

(红军那么艰难,都是为了新中国,为了和平。所以我们要„„)

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这段征途的“难”。是他们为了解放全中国,为了打倒国民党反动派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但是面对这样重重的困难,红军有没有被困难吓倒呢?(没有)用诗中的一个词来说——不怕(师板书:不怕)指导读:坚定地说——不怕

铿锵有力地说——不怕 现在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

(设计意图:“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里让学生先质疑到交流,让学生体会到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自主钻研文本的空间,又增强了学生间的交际能力,真正做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感受“伟人风采、凡人情怀”

读了这首诗,咱们分明体会到了,那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精神。自由读全诗,想想还有哪里不太明白?(交流)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行诗中,诗人用了一对反义词,能不能找出来?(板书:暖 寒)

为什么过金沙江的时候毛泽东觉得是暖的,过大渡河的时候觉得寒呢?想不想了解一下当时的这两个故事?(出示课件)

这就是红军过金沙江时的情景,生自由读。交流读完这段话的心情和感受。(从暖字体会到诗人的心情是喜悦的。我为红军们感到高兴,因为他们没有任何损失,就顺利渡过了金沙江。所以我也知道了为什么说“金沙水拍云崖暖”

是呀,这个“暖”字,还是军民一家亲的暖。带着这种感受读。就让咱们把笑容挂在脸上,一起再体会体会。齐读。

可是为什么过大渡河的时候,诗人要用一个“寒”字呢?来看一看这段录象。(师播放课件)

很多同学们在看这段录象的时候,发出了啧啧的感叹声和哇哇的惊叹声。你们又在感叹什么?此时毛泽东的心中感觉又是怎么样的?(这段路走得来之不易)过大渡河的时候不像过金沙江那样容易,而且他们损失惨重,毛泽东心中肯定会感到很心寒。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这一句。

透过这个“寒”字,我们还感受到红军战士那份——英勇抗敌的精神。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是的。尽管红军战士面对种种困难,但他们临危不惧,仍然勇往直前。所以,这一暖一寒表达诗人的喜悦与痛心。分组读,体会诗人不费一兵一卒就取得胜利的喜悦和感受诗人的痛心。

在漫漫长征路上,我们读懂了“征”,原来“征”就是战士们征服了重重困难,原来“征”就是战士们征服了逶迤的五岭,原来“征”就是战士们征服了磅礴的乌蒙,原来“征”就是战士们征服了惊涛拍岸的金沙江,原来“征”就是战士们征服了惊心动魄的大渡河,原来“征”就是战士们征服了茫茫白雪的岷山。师(引读):1935年10月,毛泽东同志亲笔写下了这首诗,并且亲自在八千战士面前朗诵了这首诗。七律 长征—— 齐读全诗。

读着毛泽东这首诗,咱们从“不怕”这个词体会到战士们和毛泽东的“英勇”,这英勇也许就是作为伟人的那份风采。(板书:风采)读着这首诗,咱们也从一暖一寒体会了伟人也有那份喜悦,也有那份痛心,这也许就是毛泽东这个伟人的凡人情怀。(板书:情怀)在漫漫的长征路上,毛泽东就是带着他的这份伟人风采和凡人情怀,写下一首又一首诗篇,来激励战士们,来鼓舞战士们。

(设计意图:此环节多处及时为学生提供视频,创设直观情境,容易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产生共鸣。)

四、有感练笔,抒发情感

是啊,毛泽东率领红军战士一次次克服重重困难,才打败了国民党,才能获得今天幸福的生活。今天咱们坐在这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在这里安安静静地学习,此时此刻,对着伟人毛泽东,你想说什么?(播放课件)一边看,一边把最想说的话写在书上。

生自由写作,交流

五、布置作业,延伸继续

1、课外阅读《沁园春 雪》(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清平乐 六盘山》《忆秦娥 娄山关》

2、写一写对长征的认识和感受。

(设计意图: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拓展学生的视野,使语文走向生活。一堂课是结束了,但那仅仅是学生学习的中点,而不是终点。拓展性作业的设计将这堂课的句号改成了省略号,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让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认识那些感人至深的情感,或许能给他们带来一生的启迪。)

板书设计:

20、七律·长征

长: 万水千山

征: 艰难危险 寒 暖 风采:不怕 英勇抗敌 情怀:乐观向上

第二篇: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21.毛泽东诗词二首

――长征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3个生字,会写田字格的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4、让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教学重点: 感受红军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教学难点: 理解词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走近长征。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首七律诗——《七律·长征》。师:长征是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光辉历史,齐读课题—— 师:长征是国人引以为豪的一段历史。齐读课题——

师:七律长征的作者是一代伟人毛泽东。让我们一起怀着崇敬的心情呼唤他的名字——

师:你对长征又了解多少呢?谁来说说?

[出示长征地图] :中国工农红军为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指图),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气势磅礴的乌蒙山,接着又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沪定桥,然后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在这短短的一年时间里,红军战士开动每人的双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完成举世无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你们觉得应该怎样评价这个壮举呢?能不能用简短的字说明?

老师给出一个“难”字,难,这简直是“难于上青天”的事情!那么中国工农红军又是怎么面对这些困难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七律·长征》

二、初读全诗,入字入词.文体介绍: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一首八句,每句七个字。“长征”是这首诗的题目。

请同学自由读诗。把诗读通顺,生字读准确。

师:看看同学们课文读得怎样了?其他的同学仔细听,从正确和流利有感情方面进行评价。

师:老师也想读读,请同学们评评。

三、品读全诗,入境生情.(一)感受难: 1.(指着已板书的大大的难字)问:通过读,你发现了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2.红军长征翻过一座座山,又涉过一条条水,表示山水很多,用什么词?“万水千山”也可以怎么说?(出示:万水千山 千山万水)“万千”这里不是具体数量,实指无数的山,无数的水,要越过这万水千山,千山万水,红军历尽千难万险,千辛万苦,真是太难了。

(二)感受“不怕”。

1.但红军如何面对这些困难的呢?诗中毛主席只用一个词进一步写出了红军战士不怕难,把万水千山看得很平常?(板书:等闲)2.“等闲”什么意思,加了“只”表示什么?这么多艰难险阻而红军却把它们看作平常事一般,从中你体会出红军战士什么精神?

3.让我们高声朗读第一句

4.[出示第一行]朗读此句应读出红军“不怕难”的气概,想一想用什么语气读?(坚决充满信心)

[出示第二行]“只等闲”要轻读,要读出当作平常事时的平淡语气。谁能把这两行连读? 5.在众多困难中,作者仅列举了千山中的哪些代表说明?

6.五岭是五个山岭的合称,它绵延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五省,山势起伏、蜿蜒,长达数千里.现在你能读读绵亘千里的五岭山脉?[出示“五岭”一句],理解“逶迤”

7红军大队人马翻过五岭又来到乌蒙山下,乌蒙山海拔二千三百多公尺,有二十几个狼牙山那么高。[出示图片“乌蒙山”]谁来读读气势雄伟的乌蒙山?理解“磅礴”

8.这一对句子都是写山,五岭之长,乌蒙山之高,确实令人生畏,这里用“逶迤”“磅礴”的夸张手法突显了山势雄险,红军要翻过这样的高山峻岭会怎么样?(难)

9.但是我们红军战士不怕,跟随着红旗翻过了五岭,又越过了乌蒙,征服了一座座大山,在红军的眼里这山是大还是小,从哪里可能看出来?

10.“腾”是什么意思?“走”呢?

11.这里把绵延不断的五岭与巍峨高大的乌蒙分别看作什么?什么是“细浪”“泥丸”?细小的波浪,小泥丸,它们太不值一提,从中你能感受到红军什么精神?

12.你能把五岭山脉绵延不绝,乌蒙山磅礴的气势读出来吗?而不值一提一“细浪”“泥丸”要读的淡然些,无所谓些,表现出红军的“不怕难”

13.在红军眼里,硕大的困难也不过是“细浪”“泥丸”因为[出示第一句] 14.过渡:山,红军不怕;水呢,红军也不怕。红军涉过许多江河,在这里毛主席也选了最有代表性的两条。15.读三句,理解“云崖”

16.[出示金沙江图] A这就是险峻的金沙江,当时敌人疯狂地说,一只鸟飞过去都是妄想,你们知道红军是怎样渡金沙江吗?(师介绍故事:金沙江两岸高山峭壁,水流湍急,惊涛骇浪,敌人戒备森严。我们的红军足智多谋,一面假装攻打昆明,迷惑敌军,吸引他们的主力部队,;而另一面我军主力队悄悄到皎车渡袭击,缴获渡船,活捉敌兵,不费一枪一弹夺取了敌军阵地,等敌人发觉赶来时,我军已安然离开,敌人只能望江兴叹,我军个个欢欣鼓舞)

B、知道这个背景资料,你会怎么读?(生读)C、我觉得你读得很轻快,你为什么这样读?

E、起来读一读,看看聪明的你是不是真的高兴? 我们胜利了(读)——

我们不费一枪一弹胜利了(读)——

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面对险要重重的金沙江,我们不费一枪一弹胜利了(读)

17.此时你的心情怎么样?诗中哪人词能表现毛泽东心情呢?

18.[出示:大渡桥图片]你知道这是长征中的哪一场战斗?让我们通过一个短片感受一下战斗的惨烈与战士的英勇。

[放课件《飞夺泸定桥》精彩片断] 19.看了这个片段,你有什么感受?你有什么话要说?惊险的大渡桥,激烈的战斗,诗中哪一个字写出桥的险,战斗的激烈?(寒)

20为什么用“寒”字来描写铁索桥呢?由“寒”字你联想到了什么? 你能读出惊险激烈的感觉吗?

21.金沙江水流之急,大渡桥铁索之寒,都没有阻挡红军战士的脚步,为什么?(第一句)

22.历尽千辛万苦,红军终于要完成这历史的壮举了让我们齐读最后一句。[出示第四幅图片]理解 :尽开颜

23.让我们用无比欢快的语气再读这一句。24.正是因为有这种大无畏的精神,红军战士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终于在陕北胜利会师了,这正是(出示第一句)

25.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种豪迈之情自豪之感,再读一遍《长征》

四、总结

1.师:耳濡目染了红军的英雄风采,我们感慨万千,长征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是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多少文人学者为它赞叹,多少音乐家为它高歌,现在让我们一起听歌曲《长征》

2.毛泽东诗词很多,都充满了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课下收集一些毛泽东诗词,感受诗人的情感。

五、板书

七律 长征

毛泽东

难 等闲 五岭 细浪

万水千山 乌蒙 泥丸 不怕困难

金沙江 暧 乐观精神 大渡河 寒 岷山 尽开颜

第三篇:《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方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逶迤”“磅礴”“腾细浪”“走泥丸”“岷山”等词语的音形义。(2)让学生掌握七言律诗的体裁特点,掌握诗词的朗读节奏。

(3)了解诗的语言艺术性和夸张手法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

(1)品评作品中的诗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2)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诗句展开丰富的想像。3.情感与态度通过词语的品析,朗读的触摸感受,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词语的品析,朗读的触摸感受,感受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过程一.回忆文本——知晓“长征难”

1.红军长征翻过一座座山,又涉过一条条水,表示山水很多,用什么词?(万水千山、千山万水)

2.红军长征除了万水千山的障碍,天上每天有几十架敌机侦察轰炸,地下有几十万敌军围追堵截,遇到了许许多多艰难险阻。表示艰难险阻很多,也可以用什么词?(千难万险)

要战胜这千难万险,红军该吃多少辛苦,又可以用什么词?(千辛万苦)

小结:要越过这万水千山,红军历尽千难万险。

3.这说明要进行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长征怎么样?用一个字概括。(描红:难)

4.但红军用自己的双腿走过来了,你们说远征难,红军怕不怕?(描红:不怕)响亮地回答。诗中毛主席用一个词进一步写出了红军战士不怕难,把万水千山看得很平常?(描红:等闲)

5.指导朗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6.这首诗要赞颂的就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英雄气概,这两句是全诗的总领句,再读一遍。

二.走进文本——展现“征难图”

1.让我们一起重温二万五千里漫漫征程。师范读。

二万五千里漫漫征程,诗人怎能一一记叙,他选取了红军战士走过的一条岭、两座山、两条水,你们能找到吗?《七律 长征》为我们展示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困难的雄壮图画,请你各用一句话概括每幅画面的主要内容 ?翻越南五岭、疾跨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

2.自由默读全诗,思考:从哪些诗句、诗词中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你是怎么想的?可以在书上圈圈画画,把感受写在旁边。

3.交流: 三.融入文本——感悟“远征难”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请学生板画。五岭的逶迤

乌蒙的磅礴

2.五岭的逶迤——诗人一直追溯到长征开始,那逶迤的五岭仿佛又在眼前。你们看(粉笔示意图)五岭是五个山岭的合称,它绵延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五省,山势起伏、蜿蜒,长达数千里。现在你能说吗?“五岭____________。”

3.乌蒙的磅礴——红军大队人马翻过五岭又来到乌蒙山下,乌蒙山海拔二千三百多公尺,有我们700多层教学楼那么高。那你能说乌蒙___________。(危峰兀立、高山峻岭)

4.这里用'逶迤''磅礴'写出红军要翻过这样的高山峻岭会怎么样(难)

5.但是我们红军战士不怕,跟随着红旗翻过了五岭,又越过了乌蒙,征服了一座座大山,在红军的眼里这山是大还是小,从哪里可能看出来?

6.指导朗读: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读时要突出五岭的绵延不绝、乌蒙的气势磅礴,而“腾细浪”、“走泥丸”则要读得平淡,表现出红军的“不怕难”。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1.教师讲故事:

3.刚才你们听的时候心里怎么样?这时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什么?

4.学到这里你们有没有想到'金沙水拍云崖暖'是什么意思?云崖暖:心里暖(读)

5.长征途中红军和敌人的斗争有智取,也有恶战。金沙江是智取,大渡河则是一场恶战。

6.大渡河是天险,敌人满以为能阻挡红军的脚步,但是天险也被红军逾越了那毛主席为什么又说“大渡桥横铁索寒”?谁能有条理地说说:导语:红军来到大渡河上,眼前横着一座铁索桥。桥上_______桥下________桥头______红军______。

7.指点:天险逾越了,但现在回想起那场面,还叫人胆战心惊。

8.指导读。

9.“暖”,写出了巧渡成功的愉快。“寒”,写出了强渡的惊心动魄,又进一步突出了“难”。

10.朗读。金沙水拍云崖暖(轻快——红军的欢快心情),大渡河横铁索寒(低沉——表达对牺牲战士的沉痛缅怀之情。加重语气)

11.师:这么艰难的事红军战士还是平常地对待,一“寒”一“暖”,一“喜”一“悲”,这正是--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更喜”喜什么?为什么“尽开颜”?

2.困难像雪球一样砸来,但红军战士依然以平常心来对待,你体会到了什么?

3.正是因为有这种大无畏的精神,红军战士克服了像雪球一样砸来的一个又一个困难。这正是——(生读中心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4.最后两行应读出欢欣鼓舞的语气,因为红军历经千辛万苦终于翻过了终年积雪的岷山,“更喜”二字既是红军现时心情的写照,也是红军对革命征途的展望。

5.同学们也带着这种豪迈回到《长征》这首诗中读一读吧!(生齐读)

四、走出文本——赞颂“红军情”

1.这是在红军登上了岷山之后,最后一座山,毛泽东写的。大家试着读。

清平乐?六盘山 :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2.你们也带着这种豪迈回到《长征》这首诗中读一读吧!(生齐读《长征》。)

3.仅仅五十六个字就写出了红军不怕艰难险阻,豪迈乐观的精神,这样的好诗,你们愿意记下来吗?可以边读边想像,自由背背吧!

4.七律诗有和谐的韵律与鲜明的节奏感,一般都能谱成曲。观看《长征》MTV.5.学完了,看完了,你最想对红军叔叔说些什么?

6.长征壮举让世人惊叹,长征精神永世流芳。多少文人墨客为长征谱写了一曲又一曲赞歌。同学们: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老师把毛泽东的这句词送给你们,希望你们在今后学习中不惧挫折、勇往直前!

第四篇: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七律 长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理解本文中生字、词的含义及关键词饱含的感情。

2.理解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3.了解毛泽东生平事迹和长征的背景。

[教学重点] 1.理解本文中生字、词的含义及关键词饱含的感情。

2.理解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法、学法] 教师组织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步骤]

(一)揭题,通过课内外资料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1、谈话揭题,读通诗歌: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新中国的建立,是多少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然而在我国的革命历程中,有一次伟大的壮举,有一座不朽的丰碑,那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它为新中国的建立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今天我们就学一篇和长征有关的文章.2、文体介绍

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一首八句,每句七个字。格律较严,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要对偶,字的平仄有规定。“长征”是这首诗的题目。

3、介绍诗人

这首气壮山河、豪情壮志的诗歌正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毛泽东所作。(出示毛泽东图片以及他的相关资料)

4、指导朗读,(1)、要求:节奏、重音、韵脚、感情几方面读出诗中表现出来的红军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学生齐读课文。

(二)细读鉴赏,领略诗境

过渡:真了不起,毛泽东如此凝练的一首诗,用如此简洁的一句话概括出来了。那么哪句诗直接写出了红军克服困难呢?把它划出来。

1、体会只等闲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A、老师也看到很多同学划了这句,我们一起来看看,读读这句诗,哪个词理解起来有难度?

B、“等闲”这个词确实难理解,“闲”在字典中有这几种意思(出示字典中的几种意思),你觉得应该选则哪一种,对,平常,平平常常。那 “只等闲”呢?又该怎么理解呢?

C、红军把什么只不过当作平平常常的事呢?谁能把整句话连起来说说。

2、抓万水千山体会难:

A、经历万水千山只当作是平常事,诗中写了哪些山,哪些水呢?在诗中圈一圈,把山、水圈出来

B、(出示地图),同学们看,这是红军长征的路线图,五岭是五座山的总称,它横跨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个城市,乌蒙在贵州,海拔四千多千米。你还看到哪些山水?

C、这首诗选择了长征途中的这样五处山水,那么万水千山仅仅指这五处山水吗吗?有多少呢?

D、师:诗中还告诉我们有多少呢?我们可以读读资料袋。师: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师:整整一年。同学们,红军长征要经过那么多的山水,困难可想而知,谁能句好这句话?(指读)这一切对红军来说只都只不过是等闲小事。(生齐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3、据生展开学习:

过渡:这万水千山真的是等闲小事吗?让我们读下面的诗句,一边读一边想,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做个记号。A、自读、交流: B、相机教学:

a.(出示五岭的图片)你们看,这就是红军要攀越的五岭,绵延数千里,可诗中说“五岭逶迤腾细浪”,细浪是怎样的呢?在书上画一画(请一生到黑板上画“细浪”)这是红军要攀越的五岭,这是细浪,你体会到什么?能不能把体会送到这句诗中,把它读好?(指读)

b.通过查字典、画一画读懂了这些词,那“乌蒙磅礴走泥丸”呢?介意大家也用刚才的方法查字典、画画的方法解决,一边写一边讨论。(学生自学)通过学习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①.谁能读一读(指读)

②.(出示图片)这就是高达四千多米的乌蒙山,红军要翻过这样的乌蒙山,在他们眼里只看作是脚下的泥丸。谁能再来读?(指读)理解了这两行,能不能连起来读一读?(指读)再大的困难红军都当作等闲小事,我们一起读。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的红军——(引读这两句诗)

c.出示:“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①、金沙”指金沙江的水,“涯”指的是悬崖,水拍悬崖怎么会暖呢?听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

②、出示金沙江图:这就是险峻的金沙江,当时敌人疯狂地说,一只鸟飞过去都是妄想,你们知道红军是怎样渡金沙江吗?(师介绍故事:金沙江两岸高山峭壁,水流湍急,惊涛骇浪,敌人戒备森严。我们的红军足智多谋,一面假装攻打昆明,迷惑敌军,吸引他们的主力部队,;而另一面我军主力队悄悄到皎车渡袭击,缴获渡船,活捉敌兵,不费一枪一弹夺取了敌军阵地,等敌人发觉赶来时,我军已安然离开,敌人只能望江兴叹,我军个个欢欣鼓舞)

③、知道这个背景资料,你会怎么读?(生读)④、我觉得你读得很轻快,你为什么这样读? ⑤、起来读一读,看看聪明的你是不是真的高兴? ⑥领读:

我们胜利了(读)——

我们不费一枪一弹胜利了(读)——

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面对险要重重的金沙江,我们不费一枪一弹胜利了(读)⑦、此时的红军心情怎么样?那是什么暖?(心暖)(课件出示:铁索桥)

⑧、师:为什么用“寒”字来描写铁索桥呢?下面我们来看看“寒”字,谁知道?不急,你看(出示卢定桥),这是由13根铁炼组成的铁索桥,如今,木板都让敌人抽掉了,过这样的桥谈何容易。你们看(夺桥片段)夺桥的勇士冒着敌人的枪弹,看着这样的桥,看着这样的画面,你的脑海中出现了哪些词语,写在诗句旁边。

⑨、师:如此惊心动魄的战斗,心惊胆寒,谁能读好?(指读)当时夺桥的22位勇士全都牺牲了,现在想起来还是心惊胆寒。(指读)一暖一寒,一个是胜利的喜悦,一个是战斗的惊心动魄(指读)一暖一寒,这是两种不同的战斗,在毛泽东的诗中浓缩成一暖一寒,这是何等的胸襟和气魄啊。(齐读)

⑩同学们,这一暖一寒,一喜一泪,不正是体现—— c、出示:“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如果说翻过五岭,走过乌蒙,是征服大自然的喜悦,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就是战胜敌人的豪情。那么翻越大雪山,带给红军的又是什么呢?

(翻越大雪山带给红军的是胜利、兴奋、信心„„齐读,再指名读。)①、当时越过大雪山的只有“红军第一方面军”,毛主席为什么却说“三军过后”呢?

②、由学生自主回答后,老师总结:在写这首诗时,红军二、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未越过岷山。但毛泽东希望并相信他们定能战胜天险,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克服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完成长征的任务,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所以,“三军”一词,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对红军二、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信任。)③、克服了重重困难,胜利就在眼前,这一切怎么不令红军欣喜若狂、兴奋不已呢?让我们把红军的这种胜利之喜、这种万丈豪情通过声音读出来吧!(生齐读“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三)加深理解,回归全文。

1、过渡:红军长征仅仅遇到了这五个困难吗?他们还遇到了哪些困难呢?你听到过哪些红军长征路上的感人故事呢?

(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进行交流:《金色的鱼钩》、《丰碑》、《草地夜行》等让学生讲讲大致的故事情节。)

2、这些困难在这首诗中用哪个词语予以表达?(远征难)

3、面对这些困难,我们红军战士的态度是怎么样的?他们不仅不怕这些困难,还把这“万水千山”看作了什么?(只等闲)怎么理解“只等闲”?《石灰吟》中有这样一句诗句: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这是一种怎么样的态度呀,让我们带着这种把困难当作平常事的气概通过诗句再次来感受。齐读: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4、播放歌曲,烘托气氛,再读诗歌,提升情感。

过渡:在这25000里的长征路上,英勇的红军战士要走过万水千山,要红历过千难万险。虽然只有五幅画面,却包含了红军长征途中所有的艰难困苦,只是这些太多太多,说不完、道不尽。让我们带着对红军英勇无畏、不怕艰险、乐观向上的赞叹之情,再来朗读全诗吧!

(四)联系诗人,升华情感

1、这首气壮山河、豪情壮志的诗歌正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毛泽东所作。

2、延伸诗情,再读《长征》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五)作业布置

1、出示并将《六盘山》诗歌纸发给学生,自由读

2、课后自己去收集有关长征和毛泽东的诗歌。

3、抄写生字词语,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能背诵。

第五篇:七律长征 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评论

长征这个历史事件对于这个年代的学生了解较少,即使了解也是比较零碎的。因此,无论在理解还是在朗读上都有一些困难。所以,课下应该布置学生查找这方面的资料。另外,这个年级的学生对语文学习有了一定的方法,教师只要善于唤醒、善于点拨,可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教学目标 评论

1.认识“礴”等3个生字,抄写“丸”等3个字或填写诗句。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2.通过质疑解难,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歌的感情。(教学重点)3.走进毛泽东,初步感受毛泽东笔下中国工农红军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难点)3重点难点 评论

1.通过质疑解难,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歌的感情。(教学重点)2.走进毛泽东,初步感受毛泽东笔下中国工农红军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单元导入,七律格式,读准字音 评论

1.师:同学们你们了解毛泽东吗?大家看书上135页,画面上的这个人就是毛泽东,他是我们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今天,我们就一起进入第八单元的学习,走进毛泽东。通过这组的学习,我们了解毛泽东,先来看他写的诗《七律.长征》。2.出示课题。

师:大家看,这个题目有个间隔号,间隔号前面的七律是一种格式,下面咱们就一起看看这首诗,你们自己读一读,看看七律的格式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由朗读,读熟、读准、读好停顿,初步读出诗的韵律。

活动2【导入】借助资料,结合注释,初步学诗 评论

1.大家再来看题目中的“长征”,长征离我们生活很远,虽然我们课下了解了一些长征的知识,依然有许多疑惑。遇到疑惑可以通过查资料的办法,看这一课的资料袋。找一生来读。2.(出示长征示意图)师:大家看!红军在长征途中经过福建、江西、广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陕西等十一个省,翻越了18座大山,24条河,前面有敌人的围追堵截,后面有敌人的追赶,开始长征的时候有30多万人,到长征结束后只剩下3万多人。难不难,难!而毛泽东的诗句却说: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万水千山只等闲,一个“只”字向我们传递什么呢?请你说。

3.长征两万五千里,从诗中哪个词可以看出?28座大山,24条河,在诗中哪里能体现? 预设:远征 万水千山

4.师;万水千山在作者眼里只是等闲之事。等闲是什么意思?就是平平常常,平平常常的事就是什么呀? 预设:吃饭 睡觉 上学

5.开篇的两行是全诗的总领。毛主席写得极为有气势,我们一起来铿锵有力地读一读。师:读读这一句,读出了什么? 预设:不怕困难 豪迈

活动3【活动】质疑问难,解难鉴赏,领略诗境 评论 1.下面你们就自己学习这首诗,看能读理解诗的意思吗?看能看能读懂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在自学之前老师先送你们2个锦囊妙计,师出示小锦囊,如果自学当中如果遇到困难,可以参考一下。

(1)结合文中和下面的注释理解诗句。(2)结合自己查找到的资料理解诗句。(3)想象刚才播放的长征的画面进行理解。

学生说意思,教师结合图片进行引导逶迤、磅礴、腾细浪、走泥丸等词语的意思。2.师:读到这儿,我们初步学懂了诗意,还有哪些是你不明白的地方。预设:腾细浪 走泥丸不太明白?(课件出示对比的图画)多么鲜明的对比啊!红军战士怎么会把翻越山岭当做翻腾的细浪,当做走过滚动的泥丸呢? 预设:说明了红军具有不怕困难的精神 勇往直前的精神。3.一暖一寒不明白。

师:同学们,红军长征途中翻高山,渡大河,每日头顶上有几十架敌机的侦查轰炸,地下还有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每天,他们都要遭遇一次战斗。毛泽东在诗中就选取了最长征途中著名的战斗----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有同学知道吗? 生来说。

教师引导:所以暖这个字表现了红军巧渡金沙江的高兴。我们一起到当时的场景中去看一看。看了这样的战斗场面,能用一个词来表达一下你内心的感受吗? 生:惊心动魄。生:心惊胆战。

师:同学们的感受,诗人毛泽东在诗中用一个字表现了出来。生:寒。

师:如果说,一个“暖”字写出的是红军巧渡金沙江后那种欢快的心情,那么,这个“寒”字就让我们品味到红军战士九死一生后的壮烈。这一暖一寒,这两场战斗、两种场面,请读出不一样的感受。学生朗读。

4.“更喜”不明白。

教师播放大雪山的录像进行指导。

5.师小结:(指板书)诗,是用来表达情怀的。这首诗,我们体会到了毛主席带领的红军战士藐视一切困难的乐观精神。也让我们感受到一位伟人怎样的胸怀。预设: 生:勇敢,不怕任何艰难险阻。生:非常有气魄。

生:我用一个词语,气吞山河。

师:好一个气吞山河。让我们把这种气吞山河的情怀读出来 指名读、配乐读。根据板书背诵诗歌。

学生朗读背诵后抄写诗句。

活动4【活动】抄写诗歌,延伸课外,读《六盘山》 评论

毛泽东,作为一代领袖,轰轰烈烈;作为诗人,写了100多首诗,他的诗没有莺莺燕燕,没有离别乡愁,而是充满了豪情万丈。出示《清平乐.六盘山》,让学生谈感受。

下载20《七律长征》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七律长征》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七律 长征》教学设计(范文大全)

    《七律 长征》 永丰小学 徐红艳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诗的学习,体会红军长征途中越过千难万险的情景,学习红军战士藐视围难,战胜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理解诗中"等闲......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正确理解下列词语:只等闲、逶迤、腾细浪、磅礴、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 2、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介绍时代背景: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在学习中一定会遇到很多的困难,能不能交流交流? 师:是啊,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很多的困难,有的甚至还......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背诵全诗。 3.学......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新的课程理念提倡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书面文字、观看音像资料、选择和把握重要信息的能力,这个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每个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本教......

    七律长征 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七律·长征》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共八行,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

    七律长征 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礴”、“丸”、“岷”3个生字,会写“丸”、“崖”“岷”这3个生字。 2、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与反思洛阳市小语七班 王学艺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1)概括介绍教学内容:《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在长征胜利后,满怀激情地回忆红军队伍在长征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