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骆驼祥子说课稿(推荐)
22号说课稿
《骆驼祥子》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名著导读《骆驼祥子》。他是现代作家老舍的代表作,也是他最喜爱的作品之一。就此内容,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板块。
一、教材分析
小说主要描写了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一生,同时结合社会环境和人物自身悲剧的原因,写出生活给予人物的限制。小说中不仅讲述了车夫祥子的辛酸故事,还塑造了祥子周围的人物,向读者展示了具有老北京风情的世态图,表达了作者对黑暗、残酷的社会现实的控诉及底层劳动者深切的同情。老舍在文中大量运用北京市民口语,让人感受到小说的地方特色。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初中生的阅读实际,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三项: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小说的文体特点,学会使用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2.过程与方法:
阅读与思考相结合,加以适当的讨论与点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小说主旨,关注普通人的生活,理解生活的不易。4.教学重难点:
①品读人物形象解读文字背后的信息;
②认知祥子变化的社会根源及自身原因,探索作品丰富的思想意蕴。
三、学情分析
小说篇幅较长,并且反应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相差较远,学生的阅读技巧也并不娴熟,难以引起他们的共鸣,更不要说理解情感。因此重在人物形象及故事情节梳理。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图片导入,配以文字解说,让学生对于课文有最直接的印象。让读过这篇小说的学生介绍一下自己识记的小说中人物形象。板书课题《骆驼祥子》。
(二)解说课题
说说课题包含哪些信息? 明确:(1)点明了小说的主人公——祥子;(2)概括了小说的一个主要情节——“骆驼祥子”称号的得来。(3)揭示了主人公的性格——像骆驼一样吃苦耐劳、沉默憨厚。(通过课题解读,让学生了解小说中人物形象,对情节有初步印象)
(三)情节梳理
小说中祥子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那么围绕“车”这一线索,祥子经历了哪些事情?
明确三件事情:(1)奋斗三年攒钱买了车却被十几个大兵抢走;(2)卖骆驼 又攒了买车钱竟让孙侦探给敲诈去;(3)结婚后用虎妞的钱买了车,虎妞难产,卖了车下葬虎妞。即祥子在买车,卖车中经历了“三起三落”。
(技法指导:尝试用小说发展的阶段让学生梳理情节,使用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读书本上给的故事情节。)
(四)人物形象
1.通过文字阅读,思考初到城里的祥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初到城里的祥子他老实,坚韧,自尊好强,吃苦耐劳。
原因:他健壮,因为他有铁扇面似的胸与直硬的背;他憨厚老实,因为不擅长说话,连讲价钱也不会;他能吃苦耐劳,因为他刚开始拉车的时候脚脖子肿了,可是他不管怎样的疼痛都忍受着。
2.经历了“三起三落”后的祥子性格发生改变了吗?变成什么样了呢? 明确:原本老实,坚韧,自尊好强,吃苦耐劳的祥子变得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自甘堕落了。
原因:他最大的愿望就是买辆车,往远处想就是开车厂,娶个清白的好姑娘,过上好日子。这个愿望并不高,一个卑微的“买车”的希望也成了奢望,他一次又一次为希望而奋斗,一次又一次陷入失望,最终连生活的希望也破灭了。
(除了祥子之外,文章还塑造了残忍霸道的车主刘
四、大胆泼辣又有点儿变态的虎妞、一步步走向毁灭的小福子、离死亡只差一步的老马和小马祖孙俩,还有抢车的大兵,这些都可以让学生去说一说。同时关注文中的自然环境描写,体会人物的艰辛。)
(五)感悟主旨
读完全书,祥子最终走向毁灭的命运悲剧隔了我们强大的震撼,联系社会背景,说说你是如何看待祥子的变化?分析造成他悲剧命运的原因。
明确:是黑暗的社会造成的,因为它不让好人有出路。
(六)作业设计
1.本书以主人公祥子的奋斗和毁灭为线索,记录了祥子的一生。根据作品内容,尝试给祥子写一篇小传,勾勒祥子一生的经历。
2.制作人物卡片,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你印象作深刻的人物。
(七)板书设计
五、教后反思
本课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感知《骆驼祥子》的背景、情节以及人物,来赏析经典小说篇目,同时了解小说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结合书本推荐的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感知语言大师如何把“平凡的话调动得生动有力”。不管在什么时候,阅读都是提升语文素养最有效的手段,但由于课堂和时间限制,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领悟长篇文学作品的魅力。而科学的阅读方法会提升学生阅读的能力,因此语文教学不仅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学习,提升个人业务能力,找到最合适学生的教学方式。
以上是我对《骆驼祥子》的教学设计,感谢各位评委老师的聆听,不当之处,还请批评指正。谢谢!
第二篇:《骆驼祥子》说课稿
《骆驼祥子》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的名著《骆驼祥子》——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进行今天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也是老舍小说的创作的巅峰。小说以现实主义的笔法与悲天悯人的情怀,评述了老北京人力车夫祥子的辛酸故事,塑造了祥子、虎妞等一批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黑暗、残酷的社会现实的控诉及底层劳动者深切的同情。小说大量运用了北京口语、方言,读来亲切自然,朗朗上口。
导读部分节选了原著第一章、第十八章“进城初的祥子”“烈日下拉车的祥子”两个精彩片段。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初中生的阅读实际,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三项: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小说的文体特点,掌握阅读小说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以读为核,思考品悟,点燃学生阅读小说的激情。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理解小说深邃的主旨,以博爱之心关注普通人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品读人物形象及文字背后的信息,认知祥子变化的社会根源及自身原因,探索作品丰富的思想意蕴。
三、学情分析
由于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实距离学生生活较远,加上作品的篇幅较长,学生的阅读技巧有限,这类名著很难点燃学生的阅读激情,更不用说去探索作品丰富的思想意蕴了。
四、教学策略
以“读”促“思”,以“读”促“析”,以“读”促“品”,以“读”促“悟”。
五、教学过程
(一)观图片,引新课
出示黄包车图片,让学生对黄包车及黄包车夫有最直观的印象,然后引入新课。
观察、讨论图片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同时也拉近了长篇小说与学生的距离,自然而然地将学生引入到了新的课堂。
(二)读题目,思含义
读文先读题,请同学们说说题目《骆驼祥子》主要包括哪几层含义? 学生通过阅读小说(课本精彩片段)的前几页概括出了三点:(1)点明了小说的主人公——祥子;(2)概括了小说的一个主要情节——“骆驼祥子”称号的得来。(3)揭示了主要公的性格——像骆驼一样吃苦耐劳、沉默憨厚。
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对小说中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相关情节有了初步的了解。
(三)读故事,析情节
1、通过对文本前几页的阅读,同学们对祥子这一人物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他最大的梦想是什么? 有学生说是想拥有一辆车,接着有学生补充说他是想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免受车厂老板的盘剥。
2、追问,那么围绕“车”这一线索,祥子经历了哪些事情?
学生通过阅读书的前言,整理得出以下三件事情:(1)奋斗三年攒钱买了车却被十几个大兵抢走;(2)卖骆驼又攒了买车钱竟让孙侦探给敲诈去;(3)结婚后用虎妞的钱买了车,虎妞难产,卖了车下葬虎妞。即祥子在买车,卖车中经历了“三起三落”。
学生从中学生了抓线索理情节的方法。
接着我又带着学生回顾了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即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并推荐学生课后阅读这部书里矛盾冲突最为激烈的地方,即小说第十四章:办喜寿刘四伤晚景,乱撒气虎妞摊全盘。同学们读后反馈说,这一回后,人和车场不得不关了门,刘四爷到处旅行,虎妞进了大杂院,祥子也成了虎妞的掌中手,这一回非常重要,因为它是小说中人物命运的转折点。
对情节的梳理让学生对小说的主要事件有一定的了解,并以此来激发他们阅读其他故事情节的兴趣。
(四)读人物
品形象
1、阅读精彩片段一,思考初到城里的祥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有的学生说,他健壮,他有铁扇面似的胸与直硬的背;有的学生说祥子是一个憨厚老实的人,因为他不擅长说话,连讲价钱也不会;还有的学生说他是一个吃苦耐劳的人,因为他刚开始拉车的时候脚脖子肿了,可是他不管怎样的疼痛都忍受着。
总结:初到城里的祥子他老实,坚韧,自尊好强,吃苦耐劳。
2、经历了“三起三落”后的祥子性格发生改变了吗?变成什么样了呢?(学生齐读分发的材料)
有的学生说他变得麻木不仁了;有的说变得如同行尸走肉了;还有的说变狡猾了。
总结:原本老实,坚韧,自尊好强,吃苦耐劳的祥子变得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自甘堕落了。他最大的愿望就是买辆车,往远处想就是开车厂,娶个清白的好姑娘,过上好日子。这个愿望并不高,一个卑微的“买车”的希望也成了奢望,他一次又一次为希望而奋斗,一次又一次陷入失望,最终连生活的希望也破灭了。说到此处,学生们都沉默了,似乎在为祥子感到可惜,又或许是同情吧。
接着我便引导学生体会,小说中环境的描写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有很大的作用。建议学生课后阅读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的情景。小说除了塑造祥子这一主要人物形象外,还有虎妞、刘
四、曹先生、高妈、小福子等。建议学生读这些人物的相关的情节,把握人物形象。学生读后反馈说,烈日和暴雨这样的自然环境描写更加突出了祥子拉车的艰辛,生活的艰苦。还有虎妞的泼辣,双重性格;刘四的剽悍、爱财等学生感触都很深。
在分析人物形象这一环节中,我把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阅读中把握了小说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进而解决了教学的重点。
(五)读背景 悟主旨
1、结合人物性格的变化,结合分发的资料对当时社会背景的介绍说说你是如何看待祥子的变化?分析造成他悲剧命运的原因。
学生讨论后得出是黑暗的社会造成的,因为它不让好人有出路。我建议学生读完整部小说后看看还有没有其他原因。
2、接着我又问学生,英译本将原来的悲剧结局改为了大团圆,祥子和小福子都没有死,而是祥子把小福子从白房子中抢了出来,皆大欢喜,以迎合美国读者的心理,你们认为哪种结局好?
同学们都说原著好,因为它更符合当时的社会现实。
学生阅读后反馈说,造成祥子悲惨命运的不仅仅是社会的黑暗,还有虎妞的诱骗,他思想上的局限与性格、心理上的弱点也是造成他悲惨命运的原因。我说,所以我们要全面地看待人物变化的原因。
这两个问题的设置一脉相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考和讨论中,学会了全面分析人物悲剧命运的原因,进而解决教学难点。
小结:古人读书,先读“薄”,再读“厚”,今天这节课我们仅仅通过读小说的文题、故事、人物、背景,取其精华,知其要点,读“薄”小说,下去后我们要反复吟咏,含英咀华,读“厚”小说。
屏显板书设计。
六、教后反思
本课的教学让学生初步了解了《骆驼祥子》这部小说的背景、情节和人物,达到了通过阅读名著、阅读名著中的精彩片段让学生探索小说丰富意蕴的目的。从整个教学流程来看,为学生展示了一个完整而清晰的有效阅读过程,突出了阅读名著的方法,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学习有着较强的示范作用。
其实,学生应该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在阅读中不断积累更好的阅读方法,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如果还能在阅读中做做摘抄就更好了。以上记录的是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零碎的得失,希望在不断地反思中,走出自己对教学的困惑,开创一片更加广阔的语文教学天地。
我的说课完毕,敬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第三篇:《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舞台灯光
《骆驼祥子》是一部描写老北京二十年代一群人力车夫的悲惨生活从而揭露旧社会底层人民生活命运的作品。早在1957年,北京人艺的老艺术家们就曾将老舍先生的这部作品搬上舞台,成为北京人艺的保留剧目。
历时半个世纪,这次由顾威导演重新排演,用导演的话说,这次不是复排,也不是重排,而是新排。
在《骆驼祥子》的建组会上,决定用转台的形式来表现。那么这样的处理必然要区别以前演出的版本样式,这其中就包括布景设计、灯光设计、服装设计、道具、化妆、音响等都要以导演的意图为中心,以新的视角、新的舞台语汇入手,以更加完整、更加准确的表达方式来表现作品的内涵。对于舞台上灯光的要求,导演特别强调:这次要加强灯光在剧中的表现作用,而且形象地说,灯光要在戏中会说话。可见导演在排演之前,对此剧的处理已经深思熟虑了很久。
当时的灯光处理无非就是强调环境与人物的关系,没有更多的表现语汇介入。而今天的要求不能掉以轻心,要高度重视,随时揣摩导演意图,要严守排练场捕捉灵感。灯光师为此在排戏前反复阅读了剧本、小说原著、及前版演出的光盘资料,深入体味原著精神和剧本表
现的全部内容,对此剧的时代背景、故事情节、人物命运及作品的内涵作了研究,力求从灯光设计上找到准确的表达方式和手段。
无可置疑,《骆驼祥子》是一部典型的现实主义作品,就必须遵循现实主义戏剧创作的美学原则,舞台美术的构思也要遵循这一原则,必须从剧情出发,从人物出发、从生活出发,为揭示剧本的主题服务,准确地交代剧情的时间、地点,从而创造出空间结构、舞台气氛,而不应随心所欲的描绘脱离剧情的东西。从人物出发运用舞美的各种手段烘托人物、揭示人物的命运及作品的内涵,从生活中汲取素材提炼加工成舞台形象,为人物环境服务,而不能概念化的主观臆造。为了较完美的挖掘作品的内涵,在创作上就应从不同角度加大表现力度,尤其是灯光气氛的表现,应在满足观众观赏性的同时,使作品在呈现上更加丰富多彩、更生动、更准确,而不能违背创作的美学原则,玩噱头,不顾作品而自我欣赏,更不能忘掉观众的审美需求。
《骆驼祥子》五幕六场,导演在整体处理上同前版相比加入了祥子回城的序幕,以及车夫们场与场之间的串场场面,这样处理无疑对解读剧本、揭示人物起到了丰富剧本内涵的作用。在灯光处理的呈现上,我根据导演的意图采用漫天大雪的视觉效果贯穿全剧,从祥子的序幕出现,场与场的连接,以及尾声的送葬都是在漫天大雪的背景下完成的,其用意在于对环境的衬托,对人物命运的衬托。雪与景的交融是对二十年代旧北京印象的概括,同时又是剧情的真实写照,使舞
台在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效果中让人们感受到一种或凄惨或苍凉或寒冷或迷茫,且具有多意性的感官效果。这些视觉形象在灯光控制下有机的渗透到戏剧的舞台情景中,渗透到人物表演的气氛中。例如,祥子回城的景象,祥子顶风冒雪的出现,除了人物作为剧情的铺垫外,更能使人感受到环境具有的苍凉感,为剧情的展开作了很好的基调处理。(这是前版祥子里未出现过的)而场与场之间的风雪运用也没有脱离戏剧情境,如老马与小孙子在风雪中步履艰难,风雪迎亲,都没有脱离人物,是情境的渲染,是戏剧发展的有机连接,是社会环境的象征,是底层人生活环境的描述,尤其是风雪中送葬一场戏,在昏暗迷茫的灯光气氛中,随着送葬的唢呐声,车夫们迎着风雪抬着棺材,撒着纸钱,在灯光气氛的控制下,把舞台凄惨荒凉的氛围推向极致,浑然一体,令观众遐想与回味,获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在技术层面上,也区别以前的手法,在雪的处理上我采用了雪灯和雪机并用的手法,这样既解决了雪的厚度视觉效果,也解决了戏中雪机的声音干扰表演的问题。例如,第六场祥子与虎妞婚后的一场戏,因为戏中几次提到了下雪的情景,如果用雪机处理场面,雪机的声音势必会影响到演员的表演,因此用雪灯处理下雪的效果解决了这一矛盾,而同时对此场的情境及人物的表演给与了有机烘托。
在整体六场的具体环境中,在灯光处理上始终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从生活、人物、环境出发,对每一场的气氛、环境、时间、空间都尽量以生活为依据,把握灯光变化节奏与戏剧发展的关系,把握灯光呈现的视觉效果,如:三场、五场的油灯下及二场祥子与虎妞的室外戏等,在表现上既照顾观众看戏的可视效果,同时又注意气氛的渲染,相互兼顾,营造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总之,在《骆驼祥子》的灯光设计中,不管是漫天的大雪及每场具体的环境描写,都是基于对作品的表达,处理是比较准确的、丰富的、有力度的,起到了让灯光在舞台上说话的作用,拓展了作品的深度与厚重。
第四篇:浅谈骆驼祥子
浅谈《骆驼祥子》: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悲剧色彩及启迪
西安工程大学
尚小松
摘要:《骆驼祥子》描写的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老北京人力车夫祥子的故事。小说再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以及国民的劣根性,生动描写了祥子由勤劳正直、善良朴有理想的上进青年逐渐堕落成吃喝嫖赌、谋财害命、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的过程。表达了老舍对旧社会的批判和对国民的劣根性的反思,发人深省。
关键词:老舍《骆驼祥子》祥子悲剧启迪
老舍在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中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讲述了旧中国北平城里的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故事。它以人物自身的性格矛盾,揭示了来自乡村的破产农民面对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社会的压迫盘剥,在日益贫困的同时也扭曲了质朴的人生,激化了小生产者对金钱的追逐,从而加速了他们悲剧的结局。祥子的悲剧,是他所置身的社会的社会生活环境的产物,也是他的性格造成的。小说通过祥子周围人物及人际关系的描写,真实地展现了那个黑暗社会的生活面目,展现了军阀、特务、车厂主们的丑恶面目,以及由他们织成的统治对祥子的剥削与被剥削关系的一种反映。
一、祥子的性格变化
起初,祥子纯朴、善良、为人正直、有上进心有理想。他个性鲜明,他具有劳动人民的许多优秀品质。他纯朴、善良、热爱劳动,是农村
破产进城谋生的农民,为此,“凡是卖力气的就能吃饭的活他几乎全做过”,但他最后选了拉车这一行,在他拉上租来的洋车后,他立志买一辆自己的车,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他年轻力壮、吃苦耐劳、不惜全部力量都要达到这一目的。在他看来,拉自己的车可以“不在手拉车人的气,也无需敷衍别人”,他认为,有他的身体和力气,多拉快跑,省吃俭用,过不了几年就能实现这一目的,强烈的求生愿望、理想动力,顽强的奋斗精神,成为了他性格的重要方面。小说着重刻画了祥子勤奋耐劳,性格刚强的同时,还揭示了他美好的精神世界。同时,他做事认真负责,讲信用,讲义气,他拉车出了事,自己摔得狠严重,但最先想到的是车上的顾客曹先生,曹先生被摔伤,祥子感到很内疚,并提出用自己的工钱来赔偿损失,他认为曹先生是好人,当曹先生被特务追捕躲避在外时,他承受着自己被抢劫之苦,一心想着怎么不辜负人家的嘱托看好曹宅。作品还描写出了祥子极富同情心的一面,当他看到比自己更痛苦的老马、小马在寒夜饿的发昏时,他便毫不犹豫的买来包子让他们吃;他看到备受生活折磨的小幅子时,也同样给予她同情与帮助,他有一个劳动者的美好心灵。他还有一定的反抗精神,对车厂主刘四的报复心理,在杨宅的发怒辞职等都能说明这一点。这些品质是他前期具有的,到了后来,经历了“三起三落”后,他的性格弱点便显露出来,每一次打击都更深层次的引起祥子对自我生命价值的否定,经过三年的努力买的车被乱兵抢走了,他重新积攒钱,还没等买上车,又被特务勒索去了,在失去钱和车的情况下,他仍未放弃买一辆车的希望,可是虎妞难产身亡,又让他失去了最后
一辆车,这一连串的打击,无疑是非常沉重的,社会的黑暗,世事的压迫,让他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小福子身上,但小福子的自杀让他失去了最后的希望,走上了堕落的道路,他的失败不仅是在物质和金钱上,更为严重的是精神世界的坍塌,旧社会毁灭了他的人生理想,使他变成了吃喝嫖赌的行尸走肉,正如作者说的:“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殡,不知何时地会埋起来,埋起堕落,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祥子变了,因为在那个时代,他不可能不变„„
二、“三起三落”和悲剧的原因
“三起三落”可以简单的归纳为:
一起:艰苦奋斗,如愿以偿买新车
一落:好景不长,乱兵混战劫新车
二起:努力拼命,积攒小钱想买车
二落:时运不济,特务施计诈车钱
三起:被迫离婚,用私房钱买旧车
三落:虎妞难产,卖掉旧车葬虎妞
祥子悲剧的原因,可以归纳为四点:祥子性格和他所走的道路;与虎妞的不正常结合,婚姻的不幸;当时社会制度和反动势力的压迫;以及小福子的死亡
祥子与生俱来就具有的小农意识,狭隘眼光,造成了他的悲剧,祥子来自农村,本身就具有狭隘自私封闭愚昧的缺点,这种思想让他与
社会有了一层隔膜,他天真地认为,只要行得正就能立的牢,不招惹人就能在社会里生存,军阀混战的消息传遍全城,到处关门闭户,他却想碰运气去拉车赚钱,结果车被抢,人被扣,最后还算幸运,捡了一条命,顺手牵了几匹骆驼卖了钱,但不幸的是钱却被敲诈,种种不幸,是它自身原因在作怪。他身上有农民的习惯和意识,个人之主义强,不懂合作,这导致了祥子不敢面对现实,自欺欺人的性格,这也是他悲剧的原因这一。
与虎妞的不正常婚姻,也是造成祥子悲剧的原因之一。虎妞的父亲为了事业不让虎妞成家,把自己的青春消耗在车行的管理上,让她成了一个老姑娘,可虎妞也有一定的反抗精神,他喜欢上了憨厚勤劳的祥子,他想从祥子的身上找回失去的青春,可是祥子并不喜欢她,她便施计骗祥子喝酒和她同房,后又骗祥子自己怀孕了,祥子没办法只能和虎妞结婚,后来他知道虎妞骗了自己,但也无可奈何了。虎妞是来自一个剥削阶级的,她习惯了压榨别人,祥子来自受剥削阶级,已经习惯了被别人剥削,虎妞的骗婚,成为了祥子的灾难,他们的婚姻的不幸福,导致了祥子心灵额又一次打击,但也燃起了他内心有一次想买车的希望,但虎妞的难产而死,又一次给了他物质和生活的双重打击,他的希望有一次破灭了。这也是祥子悲剧的原因之一。社会制度的原因:人在社会中,免不了要受社会制约,当时黑暗的社会,以及剥削的社会制度,给祥子造成了很大的打击。反动势力的压迫,第一辆车被抢,第二辆车的钱被诈,让祥子很失望,但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奋斗目标,还是想买辆自己的车。而在当时的北京,这种愿望是很难实现的,社会动荡不安,统治者的剥削,帝国主义的压迫,种种原因,使得这个社会变成了一个黑暗、畸形的社会,这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产物,造成了底层劳动者的悲剧,祥子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在当时是无可避免的,这是历史的命运,他的悲剧有深深的时代的烙印。社会原因,是祥子悲剧的主要的客观原因。祥子由人变为行尸走肉,关键的一点是小福子的死亡,这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质变的一点,在经历了众多的打击之后,他还是没有放弃,他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小福子身上,他希望和她在一起,但是小福子因为受不了当时的生活而上吊自杀,给了祥子最后也是最致命的打击,他因为小福子的死,而变成了一个不对别人负责,也不对自己负责的人,他丧失了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放弃了自己生命的意志,只是凭本能浑浑噩噩的混着,正真的成了行尸走肉,这是一个社会的悲哀,是难以避免的悲剧。
三、意义及启迪
祥子的悲剧,让人们更关注现在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问题,随着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以来,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开始由农村走向城市,这让我们又一次想起了祥子的悲剧,重读《骆驼祥子》,我们又会有怎样的感触。对,有人说,时代变了,一切当时悲剧都可以避免了。我们无可否认时代是变了,但我们没能力保证这样的悲剧不会发生,时代只是一个客观的因素,它不能决定事物的主要矛盾,时代是变了,难道我们的“农民工”生活活得很好吗,没人能保证,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向城市,年轻人怀着梦想前去,有理想、有目标的人比比皆是,可是,问题该出现的时候还是会出现,工资拖欠、医疗合同无保证难道不是存在的问题吗,我们不要太乐观了,所以这就要求我们要从祥子身上吸取教训,历史总是再循环重复,有许多相像的地方,我们重读作品,要从其中获得更多的经验教训,避免悲剧的再发生。
在商品经济流行的今天。必然会瓦解那种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同时也会冲击劳动致富的观念,甚而导致稳定的人生价值观的破灭,这也是现在社会转型期所可能出现的危机之一,如果这种价值观破灭,就可能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和解体,祥子的悲剧也会再次发生。祥子的故事已经过去,但农民工进城的故事还在继续,面对汹涌的进城大军,《骆驼祥子》给我们的启示是:社会要有建立一个有效的吸纳机制,无论是从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都要努力维护和保障这些进城农民工的利益,并对他们的精神生活给予更多的关注,否则,社会也许就会因为他们而会有意想不到的混乱,所以,这个问题还是很值得关注的。
结语:《骆驼祥子》看完了,我们也要从小说中回到现实了,许多故事还在继续,祥子的悲剧也给了我们许许多多的借鉴意义,社会制度虽只是一个客观原因,但也应加以重视,社会生活还要继续,为了,不让悲剧重现,不让旧时代的悲剧在这个新社会再次重演,我们就应该多加以重视人们的精神生活,特别是进城农民工的精神生活,要坚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坚持正确思想的引导,坚持正确文化在社会上的积极引导意义,重视人们的精神文明建设,让人民特别是农民工有
一个好的环境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更好地生活,不要让社会制度成为压死“骆驼”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参考文献:
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版
老舍《骆驼祥子》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
第五篇:《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讨论
——第七组
1.为什么祥子把自己生日定在买车当天?
答:他满怀憧憬,以为那就是自己新生活的开始,就像重生的日子。
2.祥子为什么向曹先生提出辞工?表现出祥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答:当祥子在曹宅拉车,由于意外的事故翻了车,车把摔断了,主人摔伤了,虽然他伤得比曹先生还重,但他却十分过意不去。他想引咎辞工,情愿把工钱退给主人作赔偿,表现祥子是个有责任心和荣誉感的人。
3.曹先生为什么会被告发?
答:曹先生给一个叫阮明学生不及格分数,阮明告他是革命党。
4.虎妞是因为什么而导致难产死?
答:贪吃油腻食品,缺少运动,(好吃懒做)
5.祥子是在什么情况下娶的虎妞?
答:虎妞诱惑祥子,她使计策骗祥子说自己怀孕了,祥子信以为真,并在她父亲的大寿上和她与她父亲闹翻了,虎妞便和他住了出来,在一起了。后来祥子才知道是她骗了他,但此时已没办法了。
6.祥子对拉车的态度发生改变的根本原因是?
答:在万恶的旧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无法通过自身的辛勤努力改变自己的悲惨命运。
7.祥子到最后以什么来维持生计?
答:最后靠给做红白喜事的人打杂来维持生计
8.《骆驼祥子》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祥子来自农村,他老实、健壮、坚忍、自尊好强、吃苦耐劳,祥子最大的梦想不过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但是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惨败告终。到小说结尾,祥子已经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9.祥子是一个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的,为了争取起码的利而奋斗、挣扎,最终走上了一条自我毁灭的道路。
10.这部小说的现实主义深刻性在于,物质剥夺,而且还刻画了祥子在生活理想被毁坏后的精神堕落。“他没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去了。”一个勤劳善良的农村青年,就这样被改塑为一个行尸走肉的无业游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