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优美的音乐教案改
优美的音乐
高中一年级
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感受优美的音乐作品,能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优美音乐的特点。
2、聆听、跟琴试唱作品片段,能用优美和谐的歌声演唱。
3、能对比比较出三个音乐作品的个性特征。
二、教学重点
1、感受作品并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优美音乐的特点。
2、比较聆听,归纳三个作品的个性特征。
三、教学难点
1、用和谐优美的歌声试唱。
2、归纳三个作品的个性特征
四、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选自湘版高中《音乐鉴赏》第三单元“音乐的美”第一课的“优美与壮美”。书中提供了四首优美的音乐作品和三首壮美的音乐作品供学生鉴赏。而且将音乐的美提高到了美学的角度。我认为优美和壮美对比非常强烈,学生不用过多对比思考就能发现其中的不同。而优美的音乐要求聆听者最好在安静的环境细细聆听,于是我本节课为学生营造一个宁静的氛围,带领学生品味优美的音乐作品。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体验法、引导法、对比法等教学方法,学生在反复聆听、有情感的试唱、感受作品后,找到优美音乐的特点。在老师的引导下,找到三个作品的个性特征。进一步巩固聆听、理解的音乐作品的基本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牧歌》引入
1、聆听感受《牧歌》(小提琴 俞丽娜)
问: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聆听,细细品味,音乐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答:抒情、优美的音乐。
“蓝蓝的天空,飘着那白云,白云下面是那洁白的羊群……”一望无垠的大草原,青草像绿色的地毯,羊群像粒粒珍珠,大雁在蓝天展翅翱翔,牧民们幸福、安宁地生活在这里,奶香阵阵飘来,洋溢着他们生活的甜美。把我们从喧嚣的城市带到了宁谧宽广的大草原,让我们仿佛闻到了阵阵乳香,让我们的心灵也像大雁一样自由飞翔。
乐曲时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呢? 小提琴
2、点题,我们今天一起来感受优美的音乐。
二、展开,学习新课 赏析《牧歌》
1、复听《牧歌》(无伴奏合唱 中国广播合唱团)
问:刚才我看到有同学欣赏得很投入,手上还跟着音乐有起伏的动作,我们一起再来投入的欣赏一遍这首优美的音乐。这次不再是乐器演奏的了,而是人声来歌唱的。请大家记住留给你深刻印象的一句,待会儿我们一起来哼唱。
用lu唱出第一句旋律
熟悉后出示歌谱,照谱唱词。注意音色与意境的表达。表现优美。
2、音乐要素分析及美学上的优美
这么美的音乐,我们是通过哪些地方来感受到的呢?
我们阅读一篇优美的散文,可以从字里行间,词藻间感受到美。那么我们聆听
这首优美的音乐,我们可以从哪些音乐语言中领略到美呢?
旋律
连绵起伏、悠长 节奏
舒缓
宽广 速度
稍慢
力度
强弱交替 如:有橄榄型的节奏变化
这些都是优美的音乐一般具有的音乐语言。从美学的角度看,优美的音乐还应该在形式上具有小巧、和谐、精致、轻盈、绚丽、清新、秀丽、优雅等品格。具有静态、柔性的美,没有冲突、矛盾。
3、再次哼唱乐谱,引导学生找出音乐分成上下两句,上句围绕5进行,音高;下句围绕1进行,音平。
作品歌词两句一番,共四句,形象纯朴且富有诗意,字里行间处处都流露出对草原和生活的热爱。全曲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上句在高声区围绕着五度音5上下回旋悠扬飘逸,仿佛是蓝天中飘着朵朵白云;下句转入以1为中心的围绕进行,是上句的下五度自由模进,低回宛转的旋律,犹如撤在草原上斑斑如银的羊群,展现了草原牧区美丽、壮阔的景象。
4、再听合唱
我们刚才演唱的旋律反复了几次?整首歌曲只有这三段吗?还有没有别的部分?再请大家听一听歌曲是什么演唱形式?
答:反复了三次。哼鸣唱出引子和尾声,渲染静态的画面。
无伴奏合唱
人声已经足以描绘这幅优美、恬静的画面了
5、通过教材认识作者瞿希贤
三、赏析《降E大调夜曲》
1、刚才我们感受的《牧歌》是一首舒缓优美的合唱曲,下面我给大家演奏一段音乐,同学们听听这是不是优美的音乐。
老师演奏《夜曲》主题
答:属于优美的音乐。
2、哼唱2个主题,体会作品的音乐要素,符合优美的音乐。学生用la跟琴哼唱主题,要求音色和意境。学生体会分析
问:这么优美的音乐,是由一位伟大的波兰作曲家、钢琴家创作的,他有“钢琴诗人”的雅称。他是谁呢?(波兰人民称是上帝赐予他们的)
答:肖邦
这是肖邦早期创作的一首夜曲,我们称为《降E大调夜曲》。
3、完整的欣赏《夜曲》 老师弹奏
作品结构 怎样的感受?想到什么?描绘怎样的景色? 问:我们试唱的两个主题是怎么样出现的? 答:4次 两个主题交替出现 回旋曲式(创新)主题2与主题1没有强烈对比,而是一个补充
问:两个主题交替回旋后,乐曲是结束了还有另有一段吗?
答:还有一段尾奏。终曲的尾奏是一串快速的华彩乐段,晶莹、剔透,饱含着内心的激情,最后在降E大调主和弦分解的摇曳型节奏中越来越轻地结束了全曲。
AA1 BA2 BA3 CC1
4、肖邦夜曲的特点
(1)老师弹奏伸缩节奏,学生体会找到节奏特点
音乐要素,尤其是节奏:更自由的节奏节奏上比较宽松、带有船歌似的荡漾感,加之独特的Rubato(伸缩节奏)用法,使作品张弛适度,又不散乱。
感受船歌节奏,荡漾感
(2)跟琴试唱两个片段,体会跟唱难度 演奏歌唱性和器乐性旋律
(3)肖邦夜曲的特点:歌唱性与器乐性的有机结合,伸缩节奏,橄榄形力度 旋律特征:声乐性与器乐性的交织与并置。流畅的级进音调和小跳;复杂的大跳音程,多变的节奏和快速的华彩且多半音进行的旋律。五度音程的大跳很少见。可见,肖邦对歌唱性音乐主题陈述的音区音域和旋律音程的选择,是他追求器乐作品声乐性的有意选择。
歌唱性旋律与声乐体裁表现特性的结合。音区音域、音程进行、调性、速度的安排上都符合歌唱性旋律的要求,自由散板式的节奏,同时具有朗诵特点的音调进行。速度上基本上是慢速,说明抒情性和旋律性事夜曲典型的风格特征。
力度上有歌唱性旋律的“橄榄形”力度特征,也有力度的对比并置,更有重音的错位使用,这种切分效果更丰富了音乐形象。
正因为肖邦的夜曲不仅具有刚才我们谈到的优美音乐应该具备的特征,还具有歌唱性与器乐性的并置,才使得他的夜曲更能表达他性格上忧郁和平静的一面,更能表达他的细腻、温柔、骄傲、羞怯与痛苦。他的音乐好象要把你带入一个茫然的状态中与现实世界隔开,在他灵活的手指下展现了一个略带痛苦的轻柔世界。当我们百感交集地倾听这美妙的潺潺细语时,他能让你的心灵歌唱。
(4)夜曲----钢琴体裁
这里还有一个小知识要给大家介绍一下。夜曲并非我们平时所说的小夜曲
夜曲一般指由爱尔兰作曲家约翰.菲尔德首创的一种钢琴曲体裁。旋律优美,富于歌唱,常用慢速或中速,往往采用琶音式和弦的伴奏型。总的表现意境是夜的沉静与人的内心抒发。夜曲一般分为数乐章,以室内乐形式演奏。十九世纪初叶甚为流行。世界音乐评论界认为:夜曲形式的创始人是爱尔兰作曲家约翰.菲尔德;而被美称为钢琴诗人的浪漫派音乐大师肖邦,又是夜曲体裁的最卓越的继承者和再创造者。
肖邦著有21首广为流传的优秀的夜曲作品。“他的夜曲中常有思想感情上与技巧上的新曙光”
四、赏析《彩云追月》
1、肖邦的《夜曲》是描绘静谧月夜的欧洲作品。大家知道我们中国描绘月夜的音乐作品吗?
《平湖秋月》 《春江花月夜》 《彩云追月》(爱戴的作品引?)
2、聆听笛子、二胡演奏的两个主题(1)什么乐器演奏的?
(2)主题1与《夜曲》有区别吗?
断奏、连奏并用,富有动感。试唱主题1,表现动感 表达的意境与《夜曲》有区别
(3)试唱两个主题,差异大吗?主题2对主题1的作用? 差异不大,主题2对主题1是一个补充,一个承接和补充。
3、欣赏全曲
五、小结
1、优美的音乐应该具有的特征 旋律
连绵起伏、悠长 节奏
舒缓
宽广 速度
稍慢
力度
强弱的交替变化,如橄榄型的变化
2、肖邦夜曲的特点
歌唱性与器乐性的交织与并置
第二篇:音乐论文改后
吾将上下而求索——尝试音乐课中的愉快教学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作为非主课的音乐课,兴趣更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课堂上学生能不能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老师讲授,能否乐意地去接受新的知识,关键在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阐述了音乐课中学生缺乏兴趣的弊端,通过反思师生关系、教学内容和方式、教学评价三方面入手,尝试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愉快教学探索。【关键词】师生关系 评价 愉快教学
由于学校工作的调动,我的教学任务转了型,由原先的高段语文老师变成了低中段音乐老师。我常告诫自己,音乐课也至关重要,一定要抓好课堂纪律,好好上。于是我对学生要求非常严厉,而且有意和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学生见了我都有点躲着我。上课的时候,要求学生保持绝对的安静,偶尔有学生讲小话,我也不轻饶。到了期末考试,其它老师考唱一首歌,我不但考唱歌,还要考简单的乐理知识。很多学生的乐理知识过不了关,从而导致分数不理想,九十多分的没几个,学生对于我的音乐课渐渐失去了信心,也没有了兴趣。而我自己也很迷茫,很失落,花了心血却得不到学生的承认。其实,我平时备课、上课都非常认真,对学生也严格要求,每节课前十分钟用于发声练习,课本上要求讲授的我全都教了,可是我的音乐课学生为什么就不喜欢上呢?我开始反思自己,努力找寻音乐课的愉快教学法。
第一、对师生关系的反思
随着新课标的出台实施,音乐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分枝,作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和必修学科,被注入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它提出“以审美为核心,淡化教育活动中那种赤裸裸的知识传递过程,代之以师生双方主动投入、相互吸引的情感交流活动为目的。” “音乐教育的全过程应是一种自觉的审美过程,应在长期的、多次的美感发生和发展中来影响学生的情感状态和意向,形成审美情操,从而完善人格的发展。”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若能建立一种充分体现师生民主平等、师生沟通合作、师生共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必将引领我们开创出一个全新的音乐课堂。
平时上课我对学生的态度很严肃,没有亲和力,学生对我敬而远之。其实学生畏惧老师并不是一件好事,曾记得自己读小学时就是因为老师和蔼可亲和无微不至的关心才立志长大后也做一名教师,现在自己已经是一名教师,怎么和学生之间又要划开一道鸿沟呢?课堂当中学生和老师之间应该是心与心的交流,应该是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为什么非得摆出一种老师的威严呢?认识到这一点,我努力改变自己的上课风格:每节课上课前特意打扮一番,“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他们心目中理想的老师是漂亮的。然后做到面带微笑,和蔼可亲,不从发火,课余能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以宽广的胸怀,包容学生的缺点,对学生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久而久之,我与学生的距离接近了,时常能老远就听到学生稚嫩的声音叫我一声“音乐老师好!”,课上也经常会碰到有几双小手拉扯我的衣襟,表示亲热。学生愿意接近我了!我心里暗暗欣喜。印象最深的是那一节课学《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歌里“不怕困难,不怕敌人,顽强学习,坚决斗争。”这几句音高相差较近,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很难辨清。没想到,我表扬了他们“士气高,劲头足,每个人都像小红军呢!”后,学生学得特别认真,这几句歌的教学出奇的顺利,其中有一个平时很调皮的孩子,他竟然迫不及待地学唱了下面的内容,虽然调子不是很准,但他那种学习劲头令我感动。
第二、对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反思
在20世纪九十年代的音乐课主要是注重唱歌教学,以唱歌教学和知识技能为主,看到很多的示范课和教研交流课都是唱歌教学。我同样也和其它老师一样,每节课一开始都是发声练习,“咪咪咪嘛嘛嘛”。当时,这种音乐课在当时好像是一种流行的教学模式。发声练习之后,学习乐理知识,练习视唱,学唱课本当中的歌曲。每次上课我都很投入,可是学生并不来劲,唱起歌来也是有气无力,我采用班级比赛的形式,把每个班的演唱都进行录音,让学生比较。一开始,学生还比较感兴趣,可时间久了,此法也不奏效。
于是我决定改变教学方法,不能套用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于是我查阅大量的书籍和通过上网学习,摘录了大量我要的知识运用在自己的课堂上得到了很好的效果。以下的教学片段就是我从网上摘下来的,在转变我的旧的传统方式方法上启到很好的作用。
案例:这是一堂一年级的音乐起始课。对象是刚刚离开幼儿园,不满7周岁的核子。他们对什么都感到好奇,表现的欲望强,但自我约束力差。如果不教给学生正确的走、坐、站等常规知识,那么就不能保证以后的音乐课能顺利进行。
但是如果单纯的讲述音乐课的常规,要求学生这样、那样,学生对音乐课就会失去兴趣。失去了音乐学习的兴趣,音乐课程就有可能成为虚设,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是学生主动学习和研究的精神力量。
案例实景:
1、带孩子去音乐教室:(目的:让学生在排队、行走时做到快、静、齐,养成良好的习惯。)
师:告诉小朋友一个小秘密-老师最喜欢的动物是小猫咪,因为小猫咪走起路来没有声音,很乖啊。你们想不想学学小猫咪的走?做一回老师喜欢的小猫咪,好吗?我要带上最乖的小猫咪去参观一个好玩的地方。准备好了吗?
生:安排排队-按教室座位,排成四队,一队跟着一队轻轻走到音乐教室。
2、小鸟的动作走队形,并能找到自己坐的地方。(目的:通过“小鸟找家”的游戏来熟悉学生在音乐课中坐的位置。)
师:带领学生,学小鸟的动作在教室绕圈后到座位。
师:我看第一排和第三排的小鸟表现很好,现在让你们在音乐中自由的飞舞,尽情地玩耍,不过,等音乐停了,你们可要马上找到自己的家哦!
生:单行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在教室里自由飞翔,音乐结束时迅速回到原位。(接着双行的小朋友做小鸟飞。)
师:现在所有的小鸟要一起飞出去了。大家要当心相互不能碰撞,这样尽的小鸟,才飞得最高、最远、最安全,回来时可别忘了自己的家。(音乐声中全班学生飞出,飞回。)
3、学习坐的正确姿势(目的:通过有节奏、有律动地朗读练习,掌握正确的坐姿,并培养学生的韵律感。)
4、出示:台钟图片
师:看!这是什么?(小闹钟)小闹钟请你们闭上眼睛,听听它说些什么,并照着做,比谁做得紧棒!
小屁股坐稳了;小胸脯挺起来了;两只小手放膝盖;小眼睛快睁开;看看谁更像小闹钟。
生:根据小闹钟的要求学坐的姿势,并跟着老师边念边做动作。
动作-拍手两下,双手拍小屁股三下;
拍手两下,双手拍膝盖三下;
拍手两下,双手拍胸脯三下;
拍手两下,双手拍膝盖三下;
双手在眼睛旁做闪烁状两下;
拍手两下,摆正坐姿。
5、学习站的正确姿势;(目的:掌握正确的站立姿势,并通过听辨高音与低音,来形象地练习坐和站,并为下一课“音的高低”做铺垫,让学生初步懂得音有高低。)
出示一颗笔直的松树
师:谁能像这松树一样站立?(请几个同学来示范)
师:大家都站得不错哦,听听和小松树说的要求是不是一样了?谁站得最像
小松树就能获得一棵小松树。(纸做的)
①脚跟脚跟找朋友
脚脚并拢。
②左手右手快回家
五指并拢贴近大腿两侧。
③小小皮球藏起来
双手捧住腹部。老师说:“小皮球出来了,”学生挺腹。老师说:“小皮球藏起来,”学生收腹。不断反复练习。
④两只肩膀往下压-老师先让学生:“做怪人”肩耸起,说“压下去”,学生双肩下压。不断练:“做怪人”,“压下去”„„¨
⑤挺起胸膛要开门-老师请小朋友把双肩往前关,像关门一样。老师说:“笃笃笃!”生问:“谁呀?”师:“是我”生:“请进请进!”把肩往后打开。
⑥头要放平看前方-眼光有神。老师弹一个高音区的三和弦。你们就说:“站像一棵松”,边按刚才的要求直立;老师弹一个中音区的三和弦,你们就说:“坐像一台钟”,边正确地坐下。通过反复练习,奖励做得好的学生。
6、结合第一课欣赏 《玩具兵进行曲》,让学生学会正确的走。
[案例评析]
对一年级的核子来说,音乐学习的最好的方式就是“游戏”。只有当孩子在音乐游戏过程中获得快乐,才能唤起他们对学门的那种缘自心底的热爱,并成为他们终身学习的不竭动力。因此,本课的设计将走、坐、站、唱等各种音乐课的常规与
“知识与技能”的训练均溶入游戏之中,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各项音乐课常规、在游戏中聆听、在游戏中想象、在游戏中积极表现、在游戏中大胆创造。游戏中,学生有个体的独立活动,更有充分的师生、学生合作活动(如;小组合作听辩高音与低音,学小闹钟和小松树进行比赛、分角色扮演玩具兵练习走等),在这些合作的游戏活动中,学生不仅学会了相关的本领,体会到了音乐活动的快乐,更为重要的是: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会了与人交流,与人对话,锻炼了胆识,增强了自信心。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中,“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达到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也达到了。真是“一举三得”。这“得”全受益于采取了“游戏、合作”的学习方式,方式的改变也让老师教得轻松愉快,学生学得快乐有效,并使音乐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散发着浓浓的人文气息。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低段的小孩子很喜欢上音乐课,他们很乐意在老师设置的音乐情境中愉快地学习,愉快地成长。到了中段、甚至高段,许多老师认为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了。其实不然,只要你多用点心,在教学设计时多从他们的学习角度出发,改变以往旧的教学模式,吸引他们,引导他们,他们同样喜欢在玩中学习,同样会喜欢音乐,因为他们毕竟还是孩子。
要上好一节音乐课,只运用几种教学方法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在整个教学手段上、在教学环节的设计和课堂布局上进行精雕细刻。只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多动脑筋想办法,采取多种多样生动、通俗的方法进行教学,一定能使学生顺利而准确地掌握教材中所规定的技能。我们教师要在每个短短的四十分钟里起主导作用,就必须创造积极的教学状态,发挥自身素质特长,努力做到“启发有方、诱导得法”。让我们铭记柯达伊的告诫:“好的音乐教师,要比歌剧院的指挥重要得多。一个蹩脚的指挥,不过是失败一次,而一个蹩脚的教师连续失败三十年,则要扼杀三十批儿童的音乐天才。”
长期以来假如能坚持这样上课,肯定能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老师和学生就能在课堂当中平等的欣赏音乐、享受音乐,学习音乐。学生开始喜欢上音乐课,觉得音乐课不但能欣赏到优美的音乐,还能够学到不少音乐知识,扩大了音乐视野,提高了音乐审美修养和音乐鉴赏哪个能力。所有的这些工作如果没有音乐教师坚强的意志品质和扎实的认知结构、能力结构是很难完成的。
第三:教学评价的反思
由于没有统一的音乐教学评价手段,大多数音乐教师都是让学生每人唱一首歌记成绩。这样的考试方法教师相当轻松,但对于学生来说却很不公平,因为一个班级当中,总会有那么几个学生唱歌不成调,一开口必然不及格,这样的成绩从此就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甚至把他们赶出了音乐的殿堂。还有的学生她的歌唱得不太好,但她的舞却跳得很好;有的学生不会唱歌,但他的乐器却演奏得很棒。如果只考唱歌,这些学生是否受到打击?
其实学生应该是教学的主体,课程与教学的评价必须以尊重学生为基本前提,积极采用并推行学生自评,使评价成为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的一种手段。评价要从“应试教育”的“他评”为主转向学生的“自评”为主。使学生学会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自我评定,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终身学习的巨大动力。
评价与考试一定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要保护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体现尊重与爱护,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评价应突出发展、变化的过程,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积极主动的态度;要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评价的教育性功能。
在音乐教学当中采取一种什么样的评价方法才更简便、明晰,又易于操作呢?怎样把评价溶进教学的全过程呢?我采用了如下方法: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五线谱本,要求是第一页为个人档案,贴上照片,写清班级、姓名。包含的内容有:我的兴趣爱好;我的音乐特长;我的音乐资料库;本期音乐得分;学期总结(又分为自我评价,家长评价、同学之间互评和教师评价);要求学生的个人档案设计只要包含这些内容,但排版设计可以个性化。个人档案的背面就是每堂音乐课所获分数的原始记载,即成绩栏。要求学生从第二页开始写课后记录,谈谈自己在这节音乐课中有什么感想与收获,或者对老师提出哪些建议。当然低年级的学生还可以用画图表示。课堂偶尔有一些练习就从五线谱本的最后一页开始做,例如教师出示几个符号,让学生判断代表什么?让学生动笔写就等于给了每个学生思考的机会,因为平时不写,有些学生根本没有思考的余地答案就让别的学生给回答了。教师列出评分细则,学期结束把乐谱本收上来,再参照学生的各个方面用较为准确、形像的文字进行定性评价。
这种评价方式既尊重了学生的个体性,又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主体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在音乐学习过程中进行自定目标,自我评价、自我调整,从而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通过以上的反思与改革,我的音乐课带给了学生快乐,我们的合作在愉快中进行。我坚信:只要有快乐相伴,学生就一定能在广阔无垠的音乐天空自由翱翔。学生的进步将是我继续“上下而求索”的巨大动力。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2.《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 3.《新课程视野下的小学课堂教学》黄河出版社 王晓勇 何如栋主编
第三篇:关于音乐的优美语句推荐
1、音乐是思维着的声音。
2、音乐是热情洋溢的自由艺术,是室外的艺术,象自然那样无边无际,象风,象天空,象海洋。绝不能把音乐关在屋子里,成为学院派艺术。
3、音乐是灵魂的完美表现。
4、最好的音乐是这种音乐,它能够使最优秀、最有教养的人快乐,特别是使那个在品德和修养上最为卓越的一个人快乐。
5、在真正的音乐中,充满了一千种心灵的感受,比言词更好得多。
6、音乐是万德胚胎的源泉。不为音乐所动的人,我必定把他比做木石。假使身充教师而不会唱歌,那简直没有为人师的资格。
7、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渗透我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寻常人无以自拔的苦难。
8、音乐家的艺术不在于直接描绘形象,而在于把心灵置于这些对象能够在心灵里创造的情绪中去。
9、音乐常使死亡迟延。
10、音乐表达的是无法用语言描述,却又不可能对其保持沉默的东西。
11、艺术正如生活那样,它是无穷无尽的。因此枣也不可能有什么能使我们认为还有比本身就是时代的海洋的音乐更美好的东西。
12、一首我喜爱的乐曲,所传给我的思想和意义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
13、欣赏音乐,需要有辨别音律的耳朵,对于不辨音乐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14、我深信:质朴和真实是一切艺术作品的美的原则。
15、通过与诗的内在联系,音乐获得了新生。
16、通过音乐并在音乐中教育我们的孩子。
17、难道音乐家不应该象诗人和画家一样地研究大自然吗?事实上,他能够研究人——大自然最杰出的创造物。
18、没有音乐,生命是没有价值的。
19、当我坐在那架破旧古钢琴旁边的时候,我对最幸福的国王也不羡慕。
20、体操和音乐两个方面并重,才能够成为完全的人格。因为体操能锻炼身体,音乐可以陶冶精神。
21、世界在音乐中得到了完整的再现和表达。它是各种艺术当中第一位的,帝王式的艺术,能够成为音乐那样,则是一切艺术的目的。
第四篇:音乐的优美与壮美
音乐的优美与壮美
一、教学目标
1、能认真聆听歌曲《牧歌》、《国际歌》和乐曲《月光奏鸣曲》等,感受作品的音乐意境,感受作品的优美与壮美。
2、能从旋律、节奏、音色等音乐要素的角度去感受,分析、理解作品,从而增强审美能力,丰富的想象力。
3、能独立或与同学一起对具有优美和壮美的音乐作品的音乐语言进行讨论、分析。
二、教学重点
区分歌曲《牧歌》、《国际歌》所表达的音乐的美的异同。
三、教学难点
对歌曲《牧歌》、《国际歌》从音乐要素的角度去分析。
四、教具准备
自制教学课件,电脑、摄影仪、黑板等。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
师:上节课我们欣赏了几个音乐片段,有雄壮辉煌的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有悲痛欲绝的《江河水》、还有宁静忧伤的《神秘园》,不难发现音乐的美是极为丰富多彩的,我们还分析不定期,音乐的主要牲是通过声音来抒发人的内心感受,特别是情感态度,人的情感态度是很复杂的,同样,音乐所能表达的情感也是丰富多彩的,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欣赏音乐,结合音乐美学,我们把音乐的美分为优美、壮美、崇高美、欢乐美、悲剧美、戏剧美等六个基本范畴,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感受音乐的优美和壮美。
(二)新课导入
师:我这里有几幅图片,我想请问大家这些图片表现的是我国的哪个地方? 师:很好,不难发现这里是内蒙古大草原,那么,你们能不能用你学过或知道的诗句或歌曲来描述一下这种景色?
1、学生发言 师:大家都说得很好,南北朝时期“乐府民歌”《牧勒歌》“敕勒川,门山下,天似穹弩,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还有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儿齐飞翔”。等等,这些优美的诗句和歌曲都向我们展现了一幅生动,美丽的迷人景象,我还想问问大家,你们知不知道,草原上的人他们传统的生活方式是什么?
师:是的,放牧。那么,下面我要请大家充分发挥你们的想象,想想在这样一片广阔无垠的草原上放牧的场景,先别急着说,请大家带着你们的想象来欣赏一首无伴奏合唱《牧歌》。
(三)欣赏体验
1、第一次欣赏
师:同学们刚刚欣赏了一次,有谁能告诉我,你认为这首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学生发言,教师综合
2、第二次欣赏
师:下面我请大家再来欣赏一次,这次听完了回答我两个问题。第一,这首歌的情绪怎样?第二,作者是怎样表现的。(提示,可以从旋律、节奏、速度三个方面来分析)。
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综合
这首作品旋律优美抒情,宽广悠远,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描绘了在广阔无垠的草地上,牧民放牧的场景,展示了草原辽阔,美丽的景象,生动的表达了草原人民幸福、安宁的生活。
3、作者及创作背景介绍(看图片)
(四)欣赏体验
(二)师:刚刚我们欣赏了优美的合唱曲《牧歌》,下面我们来欣赏另一首作品,波兰音乐家肖邦的钢琴曲《夜曲》,听完后告诉我,这描述的又是一幅怎样的场景。
师:不难发现,这首作品同样是优美抒情的,表现一种宁静祥和的月夜。小结:优美是音乐美中最带普遍性的基本范畴,具有温柔、平和、纯净与细腻的特点。舒展流畅的旋律,平稳有序的节奏,适中的速度与力度,以及均衡的节拍形式等,构成优美的基本表现牲。我们所听过的优美的音乐作品很多,上节课还听过一首芭达捷夫斯卡的《少女的祈祷》,开始我唱的《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以及现在流行乐坛上许多优秀的轻音乐作品等,都属于优美的范畴。
(五)欣赏体验
(三)师:(播放图片)1871年3月18日,法国马黎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所有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世界历史上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虽然最后还是被反动统治血腥镇压了,但巴黎公社起义是一个划时代的伟大革命,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总演习,为无产阶级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由法国工人阶级用生命和鲜血谱写的一首战歌——《国际歌》。
(1)第一次欣赏
思考:在欣赏的过程中,通过联想,你大脑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或场景?它引发了你怎样的的情绪?
学生思考、发言
师:你好,这说明我们已经感受到歌曲的基本内容和情绪,现在就让我们来细致的分析一下这首歌曲。先请大家根据歌词内容给歌曲分级,然后比较每段音乐情绪和内容的异同。
学生发言
师:很好,那么请大家再欣赏一次,这次听完后回答我另一个问题:这首歌是通过一些什么样的音乐语言来表现内容的?
(提示:可以从旋律、节奏、速度、演唱等方面来分析)(2)第二次欣赏 学生思考、讨论、发言
师:大家说得很好,这首歌曲为带副歌的二段体结构,进行曲速度,大调式。歌曲比第一段分为两个部分,有一段节奏宽广豪放,曲调庄严雄伟,就如战斗的号角,鼓动千万觉醒的奴隶奔上战场,冲锋陷阱,为共产主义事业英勇战斗,为真理而斗争。后一小段开始演唱者的声音开始较弱,随着音调的升高而逐渐变得炽热高昂,充满豪情壮志,副歌部分两句相同的歌词。背着音调越来越激昂,气势越来越磅礴,把“特殊的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用全曲的最高音将歌曲进行到曲终,使歌曲在气势宏大的高潮中结束,预示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一定会实现。(3)活动
随着《国际歌》的音调,轻声哼唱第一段,感受它的壮美。
小结:刚刚我们听到的这首《国际歌》,它所表现出来的音的美与我们开始听到的《牧歌》是不同的,或者说是相对应的,属于壮美的范畴,我们从前也听到过很多这种美型的歌曲。比如我们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以及很多大家会唱的《一二三四》等,它们都属于壮美的范畴。
(六)对比
师:今天我们听了几首歌曲,分别表现了音乐的优美和壮美,这里有一个表格,把它们的主要特征展示给大家,方便大家理解(播放图片)
(七)总结
师:今天我们着重欣赏了两首歌曲,虽然它们的演唱形式都是合唱,但是表现的内容却是不一样的,《牧歌》表现的是音乐的优美,而《国际歌》表现的却是音乐的雄壮之美。这两种美都从不同的方面向我们展示了音乐的多样性,音乐的丰富多彩。
第五篇:教案 改
第四单元 神州大地(1)
————辽阔的草原
方盈
一、教学内容:
1、欣赏器乐曲《万马奔腾》
2、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
3、学唱《牧歌》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万马奔腾》对马头琴的音色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2、通过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感受蒙古族牧歌的特点以及蒙古族人民对家乡的热爱。
3、学唱《牧歌》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欣赏歌曲让学生初步了解蒙古族的音乐、乐器特点。
难点:主要是通过乐曲欣赏要求学生掌握蒙古族的音乐特征,教唱时需要学生把握节奏,情绪变化。
四、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向学生提问:同学们放假有去哪些地方旅游吗? 进而提出:那大家有没有去过大草原呢? 若学生回答没有。引导说那么一提到大草原同学们都会想到什么样的景色?老师今天要带领大家走进辽阔的草原,我们今天进入第四单元的学习。同学们都能想象到马儿在草原上奔跑的情景吗?
2、播放图片,让学生在视觉上感受蒙古草原。以图片介绍蒙古族属于游牧民族,畜牧业是蒙古族人民长期赖以生存发展的主要经济。所以马是蒙古族人民生活可以说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五、欣赏1:《万马奔腾》(1)提出问题:那么同学们知不知道蒙古族一种具有代表性的乐器,并且是和马有关的乐器叫什么名字呢?(播放马头琴的图片)简要介绍马头琴(马头琴是产生和流传于蒙古族的一种拉弦乐器。)接下来我们听听由马头琴所演奏的乐曲。感受一下千万匹马在草原上奔腾的浩大场面吧。
(2)播放音频《万马奔腾》并要求同学们仔细听马头琴有怎样的音色,乐曲通过什么样的情绪什么样的节奏来表现万马奔腾的?通过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马头琴悠扬、深沉、宽广、抒情)(乐曲情绪热烈节奏紧凑,通过音乐节奏表现出万马奔腾的效果)接下来老师带领同学们去看看大欣赏2:无伴奏合唱《牧歌》
草
原
上
人
们的生
活
吧
(1)播放音频前先提问,什么叫做无伴奏合唱。引导学生从字面意思出发。简要介绍无伴奏合唱。(无伴奏合唱是指以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门类。而无伴奏合唱曾经被认为是合唱的最高艺术形式之一。无伴奏合唱与其他类型合唱形式区别在于:它不需要任何乐器,单用人声(唱)作为表现的工具。这种合唱形势源于西欧16世纪的教堂音乐,当时的教堂音乐主要都是用无伴奏人声合唱,即使有伴奏,伴奏也是重复人声的部分。)
(2)请学生闭上眼睛仔细聆听,想象自己置身于蒙古草原之中。乐曲中有怎样的节奏特点,旋律线条是怎样的?
(3)乐曲播放完请同学们回答之前提出的两个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手势肢体表现出旋律线条,提问在乐曲中同学们是不是听到了不同声音层次和不同的旋律线条?因为男女混声唱更能体现出蒙古草原宽广的感觉)。
(4)简要介绍蒙古民歌(牧歌多为蒙古族人民放牧和搬迁时唱的。内容多疑赞美家乡为主,表现了人与大自然和谐的关系。蒙古蒙古族民歌节奏自由,装饰音多而细腻,并具有较强的朗诵性曲调燎亮、悠长、亲切。)引入学唱部分
六、学唱《牧歌》
1、有节奏的朗读歌词(以此强调歌曲的节奏)并且用笔画出歌曲中出现了哪些草原景色。讲解:乐曲采用了“密—疏—更密—疏”的节奏,拿出一句做讲解)。提示学生歌词中出现天空,草原,白云,羊群正是体现了蒙古族生活的环境和美好的景色。因此要带着对家乡的赞美来演唱。
2、教师范唱,请学生边听边找出相近的旋律片段。
3、随琴教唱,提醒学生注意之前朗读和讲解的节奏。
4、学生会唱后,跟着录音演唱。5 同学们觉得我们在演唱这首歌的时候和之前老师让同学们听的视频有什么区别呢?(引导,我们演唱时候呢只有一条旋律,所以是单声部的。之前听的音频大家听到了男女混声合唱,不同的旋律线条。而男生,女生不同音色的声部交替出现,互相呼应,加上浓郁和谐的和声效果,使音乐的内涵更为充实。)
七、课堂总结
通过课上欣赏了器乐曲《万马奔腾》对蒙古族的马头琴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从无伴奏合唱《牧歌》,让同学们初步了解了蒙古族生活的环境,和他们生活中的音乐。学唱了《牧歌》让同学们亲身体验了蒙古族音乐的特点。希望同学们喜欢上大草原上美丽的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