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研讨课:热点专题《建设和谐世界 促进和平发展》教学设计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研讨课:热点专题《建设和谐世界 促进和平发展》教学设计
设置情景 思考问题 背景材料:
材料一:2009年10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首都各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将“继续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材料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0年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中国将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材料三:按照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协议,自2010年1月1日起,双方将相互开放市场,双方90%的产品(约有7000种)贸易关税将降为零,实现货物贸易自由化。
●我探究:(1)结合材料,从经济生活的角度,分析中国与东盟开展合作的必要性。(2)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回答:各国应如何共同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3)中国提出的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理念是如何体现文化创新的?
●我对照:(1)结合材料,从经济生活的角度,分析中国与东盟开展合作的必要性。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各国的发展都离不开世界。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发展在结构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双方加强合作有利于促进双方经济的发展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我回忆:(2)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回答:各国应如何共同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中国关于建立和谐世界的主张
①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②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
③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④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⑤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我对照:(3)中国提出的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理念是如何体现文化创新的?
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建设和谐世界的理念符合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符合中国自身发展的现实需求。
②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建设和谐世界的理念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历史文化的优良传统。
③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建设和谐世界的理念充分吸收了世界文明的 优秀成果。☆我了解:
观点一:建设和谐世界的理念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历史文化的优良传统。
《论语》:“礼之用,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尚书﹒尧典》:“协和万邦”;《管子﹒兵法》:“和合故能谐”;《国语﹒郑语》:“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等等。
观点二:建设和谐世界的理念充分吸收了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
提出建设和谐世界的理念,体现了对唯物辩证法的灵活运用,反映了对世界历史发展成功经验的充分尊重,吸收了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和平等人类共同的文明遗产,借鉴了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我思考、我对比、变式训练一:
从政治生活角度,说明我国应如何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与你共享:(1)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积极主张建立以世界各国共同利益为基础,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秩序。
(2)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对外活动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
(3)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发挥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我思考、我对比、变式训练二:
从政治生活的角度,说明我国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主张的正确性。
●与你共享:(1)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符合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推动建设持和谐世界,符合这一时代主题的要求,符合各国共同利益。
(3)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符合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
(4)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充分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目标、宗旨、基本立场和处理对外基本准则。
(5)我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和谐世界,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目标和外部条件。
(6)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国际事务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的作用。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有利于发挥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我领悟:
(1)能力的训练和考查以知识为载体。要凸显观点,尽可能使用教材语言回答问题。
(2)注意从不同的角度,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题目是千变万化的,不同的设问,不同的要求,不同的答案。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作答。
☆我了解:2005年4月22日,胡锦涛主席在雅加达举行的亚非会议上发表讲话,呼吁亚非国家推动不同文明友好相处、平等对话、发展繁荣,共同构建一个和谐世界。这是和谐世界理念第一次公开亮相于国际舞台。
2005年9月15日,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重要讲话,第一次阐述了和谐世界的深刻内涵及建设和谐世界的战略倡议。
2007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全面阐述了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 重大战略思想。
●我思考:上述材料体现了认识论的哪些道理? ●与你共享:(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我国提出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思想符合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符合中国自身发展的现实需求。
(2)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 过程。我国从初步提出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构想,到阐述了和谐世界的深刻内涵及建设和谐世界的战略倡议,再到全面阐述了推动建
设和谐世界的 重大战略思想,体现了对建设和谐世界认识的不断深化。
分析高考 强化运用
●我练习(高考试题演练2008年·广东)气候变化日渐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许多国家积极寻求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 合作,这表明
A.国家间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 基础 B.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是合作
C.积极寻求外交合作是各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D.气候问题是当今世界的主要矛盾
● 我对照:答案:A.国家间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我练习(从对和谐世界主张的理解切入)
中国主张: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必须在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说明上述主张体现的文化生活依据。●与你共享:(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2)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3)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正确的 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4)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 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要求。
(5)承认世界文化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我练习(回归背景材料)
材料一:2009年10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首都各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
周年大会的 讲话中指出:我们将“继续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胡锦涛在本次讲话中八次提到“和平”。
说明胡锦涛在本次讲话中八次提到“和平”所表达的政治寓意。
●与你共享:(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和平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世界人民争取和维护世界持久和平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2)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3)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长期稳定、和平的国际环境。
(4)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5)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
谢谢大家!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第二篇:二轮复习政治热点试题加强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开创和平发展新
2021高考二轮复习试题
政
治
第二局部:热点专题
专题七
加强两岸经贸文化交流
开创和平开展新局面
高考资源网特约名师
罗石文
【专题考案】
一、选择题〔共60分〕
1.2009年7月13日,“新金桥Ⅱ〞豪华客滚轮载着19个旅游团、630名旅客从福州马尾出发直航台湾基隆港。这是两岸海上客轮直航福州马尾首航,也是大陆直航台湾本岛的第一艘客轮。两岸海上客轮直航
①标志着中国统一大业的实现②符合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③有利于两岸关系和平开展④有利于两岸人员直接的往来与经济合作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③④
2.2009年5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胡锦涛强调,一年来两岸关系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展现出和平开展前景。这反映的哲学观点主要是
A.事物开展的道路总是曲折的B.任何事物的开展变化都是从量变开始的C.事物开展的趋势是前进的D.开展就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高。考。资。源。网
3.一样的中秋,不一样的两岸博饼狂欢盛宴!今年中秋节,海峡两岸的金门、厦门、漳州等地的博饼大赛也同步启动,决出了中秋月饼状元。
中秋赏月、中秋月饼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习俗。从文化角度说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其内涵根本不变
②在台湾同胞的传统文化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祖国的认同感
③传统节日是民族精神的火炬
④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A.①②
B.③④
C。②④D.①⑧
4.“大陆和台湾尽管尚未统一,但不是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分裂,而是上个世纪40年
代后期中国内战遗留并延续的政治对立〞,这为两岸未来协商和谈判提供了一个指导性的目
标。上述论断表达的唯物论道理
A.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坚持联系、开展的观点看问题
C.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坚持客观与主观的具体历史的统一
5.2009年7月13日,首个两岸包机直航互动旅游工程在南京禄口机场启动。南京、澎湖之间旅游往返直航包机开通运行,两岸游客只需2小时10分钟即可互达南京和台湾澎湖两地。
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属于高。考。资。源。网
A.生存资料消费
B.开展资料消费
C.享受资料消费
D.生产资料消费
6.两岸“三通〞在两岸各界长达30年的努力下终于梦想成真,不仅在经济上实现双赢,而且在感情上血浓于水。从文化上看,这有利于
A.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B.彰显中华文化的底蕴,弘扬中华文化
C.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D.增强中华文化的共性
2009年10月20日,是澳门回归10周年。澳门回归祖国10年来,“一国两制〞方针成功地付诸实践。今天的澳门,社会安定祥和,经济持续增长,民众安居乐业。据此答复7
~8题。
7.澳门回归近10年来取得的成就说明
A“一国两制〞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
大原那么问题
B.“一国两制〞是我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根本方针
C.“一国两制〞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
D.“一国两制〞有利于澳门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开展
8.以下关于我国中央政府维护澳门繁荣稳定的方针,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①坚决不移地贯彻“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根本方针②始终严格依照宪法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根本法办事
③坚决支持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施政④着力开展内地与澳门在经贸、科教、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领域的外交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9.实践证明,改善和开展两岸关系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两岸关系和平开展促进了台海地区和平稳定,受到国际社会广泛欢送和支持。这番话说明
A.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正确方式
B.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愿望
C.实现两岸和平与开展是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愿望
D.一个中国原那么是实现和平统一的根底高。考。资。源。网
10.邓小平说:“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现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对此段话理解正确的有:
①谈判是两党对等谈判
②统一后两党继续合作
③国民党不以地方代表参加会谈
④统一后台湾与中央地位平等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1.两岸“大三通〞于2008年12月15日全面启动,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60年隔海相望不相通,终成记忆。周末包机扩大为平日包机,截弯取直的新航路,74个开放港口,两岸“一日生活圈〞成为现实。两岸“三通〞
①有利于实现经济融合②有利于民族团结,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
③是符合联合国宪章有关精神
④是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利益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从两岸的隔绝到“小三通〞,再到通邮、通商、通航的“大三通〞充分说明了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是变化开展的C.事物的开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D.认识在不断地丰富和完善
13.两岸“三通〞虽然根本实现,但离两岸同胞的要求还有一些距离,还不是全面直接双向的“三通〞。专家认为,首先,空运直航仍是非商业性的包机形态,是一种过渡性的特殊安排。其次,两岸通商仍有许多不合理的限制,大陆企业还不能赴台投资。这些都需要两岸双方在今后继续协商解决。从哲学上看,表达了
A.必须在坚持一个中国原那么的根底上加强协商
B.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C.矛盾具有特殊性,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14.随着“一国两制〞设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摆在面前的就是台湾问题的解决。实现祖国全面统一,中国共产党必须
①加强建设,提高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
②坚持一个中国的原那么
③履行对外职能,寻求国际援助
④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高。考。资。源。网
15.今年来,台湾和大陆之间的货运、客运往来频繁。据悉,台湾一些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的制造中心,目前80%都已转移到大陆。台湾现阶段对大陆及香港的贸易出口,占整个台湾出口额的40%,进口额也在与日俱增。对大陆来讲,两岸直航将进一步密切两岸经贸关系,对于推动大陆经济开展、解决就业等都具有重要意义。这说明
A.实现“三通“是解决两岸经济开展的根本措施
B.两岸经济已完全接轨
C.两岸经济具有互补性
D.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
16.开通“三通〞,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这是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两岸实现“三通〞,加强经济贸易合作,这是
①两岸经济社会开展的必要条件
②适应了生产一体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开展的要求
③促进台海和平稳定的需要
④开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7.随着中国政府相继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全中国人民迫切期望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不能允许台湾问题再无限期地拖下去了。我们坚信,在包括两岸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完全统一一定能够实现。这充分说明
①实现两岸的统一是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意愿
②一个中国的原那么得到中国人民的认同
③台湾岛内的人们要求实现高度自治
④我国要实行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8.中国古代史上,中央政权管辖今台湾地区的最早统治机构是
A.台湾办事大臣
B.台湾府
C.澎湖巡检司
D.台湾行省
19.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设置台湾府,相同的意义是☆高☆考♂资♀源€网
A.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内地的联系
B.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C.我国开始了对台湾行使主权
D.稳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20.19世纪70~80年代曾经入侵我国台湾的国家是
A.日本和法国
B.日本和美国
C.英国、美国和法国
D.日本、英国和法国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12分〕2009年7月11日至12日,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长沙举行。本届主题是“推进和深化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这是论坛自设立以来首次以“文化教育〞为主题,目的是共同弘扬中华文化,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开展。论坛重点讨论三项议题: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推进两岸文化产业合作;拓展两岸教育交流合作。
材料二:参加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会各界人士经过两天的研讨,达成了六项共同建议:
1、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2、深化两岸文化产业合作,增强两岸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3、促进两岸教育交流与合作,提升两岸教育品质。
4、共同探讨协商签订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协议,建立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机制。
5、加强两岸新闻交流。
6、支持台资企业在大陆开展壮大,推动两岸在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领域的合作。
〔1〕请你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能达成六项共同建议的原因。
〔2〕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两岸为什么最终能实现和平统一?
22.〔18分〕材料一:2009年7月13日,“新金桥Ⅱ〞豪华客轮载着19个旅游团、630名旅客从福州马尾出发直航台湾基隆港。这是两岸海上客滚直航福州马尾首航,也是大陆直航台湾本岛的第一艘客轮。☆高☆考♂资♀源€网
材料二:从当前世界经济形势看,两岸“三通〞正逢其时,因为它有助于双方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通过彼此间的经贸往来,减轻外部市场萎缩对出口、航运和港口业带来的压力。对台湾方面来说尤其如此。虽然“三通〞初期不可能对台湾经济带来多么显著的效果,但假设没有“三通〞,台湾就永远不能充分利用近水楼台之便,在庞大的大陆市场上获得更多好处。
材料三: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指出:推动两岸关系在新的起点上向前开展,需要我们站在全民族开展的高度,审视世界开展潮流,看清两岸关系开展趋势,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开展的主题,坚持正确方向,拓宽前进道路,不断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开展新局面。
根据上述材料答复以下问题
〔1〕我国政府对台湾问题实行的前提和方针是什么?
〔2〕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两岸为什么要加强经贸合作?
〔3〕从政治常识的角度看,两岸应该怎样实现国家的统一?
23.〔20分〕阅读材料答复以下问题:
材料一:2009年5月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那么通过?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假设干意见?。读?海峡西岸经济区区位示意图?
〔1〕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必须实施“对外开放,对内联结,山海协作〞的战略,分析福建省实施这一战略的有利条件。
材料二:17—18世纪的中国正处于明代万历和清代嘉庆年间,虽然也经历了“康乾盛世〞但由于这种没有先进文化指导无源之水的“盛世〞尤如昙花一现,稍纵即逝。特别是此后的百余年间,清王朝仍以尊孔读经的儒家顽固派为支柱,实行闭关自守的锁国政策,妄自尊大,以天国自居,并且盲目遵循祖宗家法不可违的遗训,醉生梦死,麻木不仁导致殖民主义的侵略,中断了中国社会的正常开展,把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被西方世界凌辱的境地。
〔2〕从历史学角度谈谈你对待中国古代文化的态度。☆高☆考♂资♀源€网
材料三:贾庆林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多元一体,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既异彩纷呈,形成诸多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又相互融合,构成丰厚多姿的中华文化统一体,并决定着各区域文化的开展方向。中华文化是台湾文化的根基。千百年来,随着大陆居民不断迁徙台湾,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节日礼仪等早已传播至整个宝岛,使中华文化深植台湾、茁壮成长。
〔3〕上述材料是怎样表达整体与局部关系的?
材料四:2009年7月11日,文化部、教育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相关负责人在出席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时,公布了多项促进两岸文化教育交流的政策措施:大陆文化主管部门正在制定并将适时出台惠及台湾演艺界的政策;教育部决定,鼓励、支持两岸高校通过校际交流合作,实施互换学生方案,并相互成认学分;广电总局正在着手制定并将适时出台惠及台湾电影业的政策;新闻出版总署将把北京、上海、福建、江苏、浙江作为两岸出版交流试验区……
(4)
从政治学角度谈谈两岸经贸文化合作中,两岸政府应发挥的重要作用。
“专题考案〞参考答案:
1.B
2.C
3.C
4.A
5.C
6.A
7.D
8.A☆高☆考♂资♀源€网
9.C
10.D
11.D
12.B
13.C
14.A
15.C
16.D
17.A
18.C
19.B
20.A
21.〔1〕①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作为特定历史开展的产物,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开展的精神纽带。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能达成六项共同建议,充分表达了在我们传统文化的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强烈认同感。
②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为根本内涵。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能达成六项共同建议,表达了团结统一是民族精神的根本内涵之一。
〔2〕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开展的精神纽带,在中华传统文化的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祖国统一的强烈认同感。②两岸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③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开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包括团结统一等内涵的伟大民族精神。④先进、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开展。中华文化持久深藏于两岸人民心中,渗透在日常生活中,这是联系两岸的最牢固纽带。
22.〔1〕我国政府对台湾问题坚持一个中国的原那么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正确方式。
〔2〕①两岸加强经贸合作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
②场经济具有开放性和竞争性。两岸加强经贸合作是开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③加强经贸合作是两岸经济开展的必要条件。
④两岸加强经贸合作有利于实现优势互补,调节余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节约社会劳动,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促进两岸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提高两岸技术水平,增强两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两岸共同防范经济风险。
〔3〕①坚持一个中国的原那么,这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前提和根底。
②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一国两制〞是实现两岸统一的最正确方式,在一国的前提下,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台湾实行高度自治。
③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这是维护台海稳定、实现两岸统一的要求。
23.〔1〕①地处东南沿海,海运便利;②北承长江三角洲,南连珠三角,东与台湾岛相望,利于两岸三地的经贸合作
③山区自然资源丰富,沿海经济技术兴旺,优势互补,促进产业分区乙和形成产业链。
〔2〕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反对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绝对肯定和否认的态度。
〔3〕①整体和局部是相互区别的,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局部。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多元一体,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既异彩纷呈,形成诸多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又相互融合,构成丰厚多姿的中华文化统一体,中华文化是台湾文化的根基。②整体和局部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离不开局部,整体是由局部构成的,离开局部,整体就不存在。千百年来,随着大陆居民不断迁徙台湾,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节日礼仪等早已传播至整个宝岛,使中华文化深植台湾、茁壮成长。
〔4〕
①政府是国家职能的履行者,在两岸的经贸和文化合作中。政府要正确履行经济和文化职能,加强贸易文化交流的引导,加强宏观调控。②政府要坚持对人民负责原那么。政府要积极推动两岸在经贸、金融、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两岸有关部门要为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开展效劳,造福于人民。③政府要积极进行体制的改革,建立统一的市场体系,为两岸经济的开展、文化繁荣,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高☆考♂资♀源€网
第三篇:(通用版)2016高考政治二轮复习时政热点专练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第30个国际志愿者日
2015年12月5日是第30个国际志愿者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志愿者队伍日益壮大。志愿者们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践行志愿精神,传播先进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上述内容说明()①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②践行志愿精神,传播先进文化,要从我做起,重在行动 ③经济发展水平取决于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④加强科学文化修养能够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A。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志愿者队伍日益壮大,体现了社会发展对人的促进作用,志愿者们践行志愿精神,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体现了个人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发展,①正确;志愿者们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用实际行动践行志愿精神,传播先进文化,体现了②;经济决定文化,③错误;④与题意不符。2.以廉政为主题宣讲会
“不要走近道,否则要白跑,不要走远道,否则要迟到„„”2015年8月,一场鲜活的宣讲会在重庆市南岸区广阳镇广阳民间故事传承基地举行。围绕廉政主题,“广阳故事大王宣讲团”为台下观众带来了山歌对唱《反腐倡廉顺民心》、脱口秀《话贪官》等节目,观众鼓掌喝彩。该活动()①繁荣了文化产业,保障了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②创新廉政文化传播方式,传递正能量 ③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贴近群众生活 ④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奏响主旋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D。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可以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①错误;题干中没有涉及经济效益,③不选;②④符合题意且正确。3.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2015年我国大力推进各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如2015年8月9日至17日举行的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展示了不同地区140多个表演项目。民族文化的发展必将推动中华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这反映出()①一方水土,孕育了一方独特的文化 ②中华文化兼收并蓄、博大精深
③中华文化是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 ④各民族都为中华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解析:选C。题干主要涉及文化的民族性,而没有涉及区域性,①不选;题干中没有涉及中华文化兼收并蓄,②不选;③④符合题意且正确。4.查处违法违规互联网文化活动 2015年3月31日,文化部市场司通报了第二十三批违法违规互联网文化活动查处名单,土豆、优酷、爱奇艺、乐视、搜狐、酷米、腾讯视频等多家国内知名网站,因涉嫌提供含有暴恐等内容的动漫产品被列入查处名单。上述材料表明()A.网络传媒的发展必然会滋生腐朽和落后的文化
B.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市场需要政府加强监督和管理 C.现代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的激烈冲突日益突出 D.我国公民要增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和自信
解析:选B。题干中“因涉嫌提供含有暴恐等内容的动漫产品被列入查处名单”,表明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市场需要政府加强监督和管理,B正确;A中“必然”表述错误;题干中没有涉及传统文化,C、D不选。5.见义勇为行动
2015年8月14日,小何在老人摔倒后,及时进行施救,老人却一把揪住他,说是小何绊倒了他,并索要治疗费。有关部门最终通过调取监控录像还原了事实真相,并授予小何“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荣誉称号,奖励5 000元。这体现了()①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②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以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为前提的
③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④真相只有一个,客观与主观是统一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解析:选D。小何帮助老人而获得荣誉称号及奖励,体现了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也体现了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①③正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以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为前提,②错误;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④错误。6.全国劳动模范
毕业于技校的祁峰,参加工作17年来,立足岗位钻研创新,从一名普通的车工成长为行业的技能大师,先后荣获河北省金牌工人、河北省技术能手、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2015年又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祁峰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①人们只有在劳动和奉献中才能创造人生价值 ②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努力发展自己的相关才能 ③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会影响人生价值的实现 ④要把维护人民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A。荣获劳动奖章本身就能体现祁峰的劳动和奉献,①正确;祁峰立足岗位钻研创新,成为技能大师,体现了才能对实现人生价值的意义,②正确;题干只反映了祁峰的个人因素,未体现社会客观条件的作用,③不选;题干未反映个人与人民的关系,④不选。7.李克强在北京会见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及优秀乡村教师代表
2015年9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会见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及优秀乡村教师代表时提出三点希望:一要坚守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二要播撒创新的火种。三要促进社会公平。播撒创新火种的哲学依据是()①意识能促进社会发展
②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④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B。播撒创新火种,强调创新,②③是其哲学依据,入选;只有正确意识才能促进社会发展,①错误;④不符合题意。8.向道德模范学习2015年 10月20日,常州市举行“登高望远、爱在金秋——我们的节日·重阳”主题活动,道德模范向家田与大家分享了他照料岳父一家40年的感人故事。40多年前,江苏省溧阳市万家边村村民向家田结婚后不久,岳母因病去世。为了既照料体弱的岳父以及只有14岁、7岁的妻妹和刚刚1岁的妻弟,又兼顾自己一家三口,向家田将岳父一家接到自家来住,一住就是40多年。据此,我们应该学习向家田()①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 ②诚实守信的品德,做“四有”公民 ③尊老爱幼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 ④孝老敬亲的家庭美德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选B。材料未体现爱国、敬业等内容,①不选;向家田照顾岳父一家人,是自己主动做的,并未向他人承诺,没有体现诚实守信,②不选;③④符合向家田行为所体现的美德,入选。
9.宣传推选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活动
2015年10月23日,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文明办等部门联合下发通知,在全国开展宣传推选100个最美志愿者、100个最佳志愿服务项目、100个最佳志愿服务组织、100个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等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活动,引导人们积极参加志愿服务,营造向上向善、互帮互助的浓厚社会氛围。这有利于()①推动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思想道德修养
③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④提高公民科学文化修养,形成崇尚科学的良好氛围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B。文化体制改革与开展宣传“四个100”先进典型活动无关,排除①;开展宣传“四个100”先进典型活动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而不是科学文化修养,②入选,④不选;该活动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③入选。10.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对真人秀节目监管
针对当下井喷的真人秀节目,2015年7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通知,要求真人秀节目主动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好价值引领作用,防止把节目办成脱离现实、脱离群众的无聊游戏,以免助长社会浮躁心态和颓废萎靡之风。下列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措施是()①健全黄金时段节目备案、各类评奖评优等管理机制 ②大力推动节目创新创优,加强境外节目模式的依赖 ③依靠明星博取高收视率,创作要坚持以明星为中心 ④坚持健康的格调品位,不设违背公序良俗的节目规则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C。广电总局的通知强调了核心价值观和价值引领作用,②中“依赖”和③中“以明星为中心”不符合通知的要求,不选;①④符合题意且正确。11.第三届“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 2015年10月27日,第三届“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公益活动在北京举行。活动自5月开展以来,无数观众被“孝心少年”的事迹和精神所深深感动,在全社会掀起了倡导孝亲善行、致敬道德楷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大舆论正能量。这是因为()①文化能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②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③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道德榜样具有强有力的导向作用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选B。优秀文化能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①错误;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③错误;题干中“感动”“正能量”等,体现文化对人的潜移默化影响和道德榜样的导向作用,②④正确。
12.2015“爱心上海”青春公益行动
2015“爱心上海”青春公益行动8月全面起航,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微公益”行动将重磅归来。今年,“微公益”行动将目光聚焦青年公益创新,强调人人从微不足道的公益事情着手,用自己的善举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助力青年公益创业。可见,“微公益”行动()①丰富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形式 ②反映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③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④提升了公民科学文化修养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B。①③正确分析了“微公益”行动的作用和实质,入选;材料没有涉及包容性,②与材料无关;“微公益”是公民道德修养提升的体现,④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52分)13.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
公民的道德水平,体现着一个民族的基本素质,反映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2015年10月13日,“圆梦中国·德耀中华——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授奖仪式”在北京举行。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和往届全国道德模范代表一同出席了授奖仪式,授奖仪式分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五个篇章。
据介绍,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于2015年4月启动,历时半年,按照群众推荐、层层遴选审核、社会公示监督以及万名公众代表和评委会投票等环节,共评出62名全国道德模范和265名提名奖获得者。评选前后,学习道德模范、宣传道德模范的活动无不形成热潮;道德模范人物的道德风范广为传颂,有力提升了人们的道德信心;在各类媒体的热情推介下,一大批时代楷模、最美人物、身边好人,影响了全社会,用鲜活生动的道德表率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实现人生价值。(12分)(2)有人根据材料得出结论:“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就能提升民族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简要评价这种观点。(14分)解析:第(1)问,解题时抓住设问中“应如何实现人生价值”,可以联系教材中人生价值的创造和实现等知识并结合材料组织答案。第(2)问,属于“评价类”主观题,一方面要肯定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有利于提升民族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并结合教材相关知识加以说明;另一方面,要指出提升民族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开展道德模范评选不是唯一的因素。
答案:(1)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3分)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3分)坚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和价值追求。(3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 学习,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3分)(2)在我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涌现的思想道德模范,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感染力。(3分)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有利于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培育“四有”公民;有利于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有利于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提升全社会的文明程度。(8分)当然,提升民族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开展道德模范评选不是唯一的因素。(3分)14.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
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是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使命之一,也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广大农村探索的好家风好家训展示活动,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等评选表彰活动,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医生、村官等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创作富有乡土气息、讴歌农村时代变迁的优秀文艺作品,提供了大量健康有益、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促进了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也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国家不断拓展重大文化惠民项目服务“三农”。加强互联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创造了充分的条件。
材料二 2015年9月《党建》杂志发表中宣部部长刘奇葆署名文章指出:建设美丽乡村,是党中央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对于顺应农民期盼、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对于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对于亿万农民实现全面小康,享受美的环境、养成良好美德、过上美好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结合材料,说明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意义。(16分)(2)如果学校组织学生撰写如何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文章,请结合材料,拟定撰写文章的两点提纲。要求提纲符合文章主题,有概括性,观点正确。(10分)解析:第(1)问,解题时要围绕“精神文明建设”,把思想道德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联系起来,从培育“四有”公民、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等角度回答即可。第(2)问,提纲只要围绕着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个主题,同时做到提纲符合文章主题,有概括性,观点正确即可。
答案:(1)①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好家风好家训展示活动,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评选表彰活动等,可以培养新一代“四有”农民,全面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6分)②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可以促进公益文化事业的发展,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益,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5分)③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好家风好家训展示活动,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评选表彰活动等,可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5分)(2)把握时代主题,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奏响主旋律,发展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化;提高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农民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每点5分,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也可以酌情给分)
第四篇:高三专题热点专题复习“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生态文明”教学设计
热点专题复习: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生态文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经济生活:
1.商品的价格与供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3.企业的生产与经营
4.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5.市场调节的局限性,需要国家宏观调控
6.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7.财政的巨大作用
政治生活:
1.政府的职能、原则
2.中国共产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3.科学发展观的地位
4.国家利益与国际合作
5.国际组织
6.我国的外交政策
生活与哲学中:
1、物质决定意识,规律是客观的,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
3、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4、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于热点材料的宏观把握能力,提高对于知识和材料的衔接能力
情感 态度 价值观目标:提高学生对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提高学生国家的各项环保低碳政策的理解与贯彻的能力
教学重点:经济生活内容中着重把握个人、企业、国家的措施;
政治生活内容中不同政治主体所采取的措施;
生活与哲学内容中学会用唯物、辩证的观点来看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哲学内容部分的运用
教学方法:多媒体可见展示、师生互动,当堂提问,分组讨论
教学过程:
以2010年天津卷的高考题作为导入新课的材料,在引导学生深入分析的过程中导入本课:
【高考题见一斑】(2010天津高考)(2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低碳经济是以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很多企业面对低碳经济的发展机遇摩拳擦掌,却面临资金、技术等困难,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成本高、周期长、见效慢,而且少数发达国家还垄断着低碳经济的核心技术,不愿意转让,为推动企业走低碳发展之路,国家强化政策支持,包括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落实研发投入抵扣所得税政策,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鼓励国际合作等,从而坚定了企业发展的核心。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企业面对低碳经济发展趋势怎样实现自身发展。(12分)
①企业要利用国家宏观调控的优惠政策,赢得发展机遇。
②企业需要制定准确的经营战略,在生产经营中注重节能减排
③企业要加强自主创新,掌握自我知识产权,形成竞争优势。
④企业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⑤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2)低碳商品上市初期,价格往往会高于同类非低碳商品,但最终其价格会下降。运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有关知识,阐释低碳商品价格下降的必然性。(9分)
答案:①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格以价值为基础。
②商品生产者通过改良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手段降低个别劳动时间,客观上促进了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缩短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降低单位商品价值量,因而价格会下降。
③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低碳商品供给的增加,使价格下降。
探究:1.解题思路剖析?
第(1)问,根据从材料中提取的有效信息,从国家的宏观调控、企业经营成功的取决因素、“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等因素去回答。
第(2)问,从价值规律的内容与形式的角度去回答。
2.试做此题得出的答案与本题的高考答案有哪些差距?
通过对于不同角度的分析,引导学生得出相关的知识点,进入第二个环节
【知识点相对接】
(一)本热点与经济生活哪些知识点相对接?
1.商品的价格与供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3.企业的生产与经营
4.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5.市场调节的局限性,需要国家宏观调控
6.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7.财政的巨大作用
(二)本热点与政治生活哪些知识点相对接?
1.政府的职能、原则
2.中国共产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3.科学发展观的地位
4.国家利益与国际合作
5.国际组织
6.我国的外交政策
(三)本热点与文化生活哪些知识点相对接?
(四)本热点与哲学与生活哪些知识点相对接?
(五)本热点与国家与国际组织哪些知识点相对接?
【新材料设疑问】
材料一:几个关于低碳经济的数据:
少浪费0.5千克粮食,可节能0.18千克
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0.47千克;
少喝一瓶啤酒,可减排二氧化碳0.2千
克;
减少使用1千克过度包装纸,可节能1.3千克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3.5千克;
如果全国减少10%的一次性筷子使用量,可减排二氧化碳1.03亿千克;
材料二: 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
出,推进节能减排,抑制过剩产能。要
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加强节能减
排重点工程建设,坚决管住产能过剩行
业新上项目,开展低碳经济试点,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材料三: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2010年12月11日凌晨在坎昆闭幕,会议通过的文件向国际社会发出了比较积极的信号,并将推动全球气候变化谈判进程继续向前。与会各方普遍认为,会议成功达成决议是多边努力的成果。
解读:材料和漫画中有哪些信息能够与哪些教材知识点相对接?
参考设疑: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企业应如何应对“低碳经济”的要求?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在发展低碳经济中,政府应如何发挥好其职能?
(3)从消费观角度说明消费者应如何应对低碳经济的要求?
(4)材料二中是如何体现科学发展要求的?
(5)材料三体现了哪些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
【练习题强运用】
1.(2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A市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时间,在引进项目的时候,一直坚持拒绝引进落后产能与重污染企业,同时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扶持高新产业等举措,从而取得了十分骄人的经济成绩。
注:该市2008年-2010年GDP同比增长9%-12%。
材料三为了促进经济发展A市政府准备引进一家化工企业,并将此决策进行公示。有群众向政府发来邮件,指出此项目有可能会对本市的水资源及空气造成污染。政府高度重视此意见,于是召集专家进行分析论证,同时,举办社会听证会,听取大家的意见。市政府经过慎重考虑,最后放弃引进该项目。
(1)结合材料一说明,A市政府的做法体现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哪些要求?(11分)
(2)结合材料二,请你对A市经济的发展状况作出简要评价。(4分)
(3)材料三体现A市群众是如何参与民主决策的?(11分)
答案:(1)A市政府的做法符合以下要求:
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形成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要求。(3分)
②科学发展观关于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转变的要求。(3分)
③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主要依靠自主创新的要求。(2分)
④政府运用财政、行政等宏观调控手段弥补市场调节的自发性,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保障市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要求。(3分)
(2)A市GDP增加,而单位GDP能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碳排放量等污染能耗降低,说明了该市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4分)
(3)①A市群众向政府发来邮件,反映意见,提出建议,说明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3分)
②A市政府召集专家进行分析论证,说明公民通过专家咨询制度参与民主决策。(3分)③A市政府将此决策进行公示,说明公民通过重大事项公示制度参与决策。(2分)
④A市政府举办社会听证会,听取大家的意见,反映公民通过社会听证制度参与决策。(3分)
2.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黄河、长江哺育了中华民族,从古至今,气壮山河的水利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治水使中华民族走向融合和统一。但时至今日,洪涝灾害频繁仍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称之为“最大硬伤”、“明显短板”。现代社会,水利是“重要条件”、“基础支撑”、“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注重科学治水,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
(1)结合材料,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矛盾的观点,说明我国加快水利发展必要性和重要性。
(2)结合材料,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怎样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
答案:(1)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构成事物发展,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是农业的“重要条件”、“基础支撑”、“保障系统”。没有水利事业的发展,就没有农业农村协调发展。
②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事物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洪涝灾害频繁,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明显短板”,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有利于减少洪涝灾害的危害,加强薄弱环节建设,推动农业农村的整体发展。
③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着重把握重点。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有利于正确把握农业农村发展的重点,切实有效地推进我国农业农村发展。
(2)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统筹水利改革发展、完善水利扶持政策。创新水利科学
发展体制机制,确保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坚实水利保障。
②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综合运用宏观调控手段,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注重引导社会科学用水、依法用水。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
③充分发挥财政和金融的作用。财政支出重点向农田水利倾斜,确保资金总量、增量提高。固定资产投资重点用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总量和比重进一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重点投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足额提取、定向使用。切实加强金融对水利建设的服务,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涉及水利建设信贷投放力度。
④积极研发农田水利建设先进技术,依靠科技进步,提升水利建设发展水平。
⑤企业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效结合起来,依靠技术进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⑥广大居民要增强水资源节约保护意识,树立科学消费观念,积极促进现代化水利发展
3.(34分)材料一:按照《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的原则,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发达国家承担量化减排义务,但是,从表现的情况看,发达国家的减排远未达到要求。发展中国家无需承担这种义务,同时,一些发展中国家近来纷纷宣布采取自由行动,如:中国承诺到2020年实现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50%,主张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
材料二:随着人口剧增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二氧化碳大量排放造成越来越严重的气候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活和生命健康。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人们提出了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模式。低碳经济的特征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构筑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体系,发展低碳经济能够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延缓气候变暖,从而有利于保护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
材料三:由气候变化引发频繁的自然灾害让我们屡遭创伤和苦难,但中国却没有被压倒,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政府科学调度,抢救被困人员,转移安置群众等各项工作在有力有序进行。在这一精神的感召下,中国挺起了她不屈的脊梁!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中国推行气候外交政策的理论依据。(13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分析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12分)
(3)材料三中“不屈的脊梁”指的是什么?中国为什么必须“挺起不屈的脊梁”?(9分)答案:(1)①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着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气候变化等国际化问题上,我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指导下,自主地决定我国的态度和对策。(2+1分)
②主权国家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应积极履行相应的义务。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上都应尽自己的职责,发展中国家应积极主动减排。(2+1分)
③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等系列全球性问题,影响到国际社会的和平与稳定。(2+1分)
④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础,利益相悖是冲突分歧的根源。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各国有着共同的利益,所以要共同应对;同时在减排问题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因存在利益冲突而分歧很大。(3+1分)
(2)①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必须合理利用和节约资源,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2+2分)
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我国发展 “低碳经济”模式,增强珍惜资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有利于保护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促进节约型社会的建设。(2+2分)
③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人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要尊重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减少污染、降低能耗,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2+2分)
(3)①“不屈的脊梁”指的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5分)
②原因: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4分)或答也可: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