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下3-2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青岛市实验小学 李艳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信息窗2。【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2.在实践活动中,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1千米的过程,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体会千米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以及积极参与测量的愿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1千米长度观念的建立、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 【学具准备】课前调查表、练习题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谈话:上节课,我们通过故事《甜甜的梦》,学习了有关毫米和分米的知识。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看看这个故事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情?(课件出示Flash动画)谈话:听了后面的故事,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预设:
生1:1千米有多长? 生2:2千米是多少米?
„„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随机板书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再次呈现出小朋友梦里孙悟空变金箍棒的情境,激发了学生提出新问题的兴趣。借助金箍棒的长度变化,提出新的问题,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产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同时,该部分的设计承接了上节课的结束话题“孙悟空的金箍棒还能变得更长,直插到天上去,要测量这个高度,就要用到比米更大的长度单位”,课件的展示使学生感到这部分的知识并不陌生,利于学生更快地融入到情境中。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1.初步了解长度单位“千米”
谈话:孙悟空为了显示自己的本领,把金箍棒一下子变成了1千米长,直插到天上去了。(出示课件情境图)
谈话:对于“千米”,你有哪些了解? 预设:
生1:我知道“千米”是一个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生2:我知道1000个1米就是1千米,1千米里面有1000个1米。„„
(课件出示小博士的介绍:1千米就是1000米,千米又叫公里。)2.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谈话:孙悟空可以把金箍棒变成1千米长,那1千米有多长呢? 学生思考。(1)从体验中感知
谈话:我们一位同学伸开双臂的长度大约是1米,那多少个同学手拉手的总长度大约是1千米?
学生回答:1000个同学手拉手。
谈话:大家可以闭上眼睛想象一下,1000个同学手拉手的场景。学生体会。
谈话:课前,老师还带领同学在操场上走了100米的路程。想一想,1000米要走多少个100米?
学生回答:10个。
谈话:对,就像我们课前那样走10次,5个来回,就是1000米。(2)从实物中感知
谈话:其实我们身边的建筑都有长度和高度,比如我们的教学楼的长约为100米,多少座这样的楼的长就是1千米?
预设:10座这样的楼。
谈话:我们青岛的颐中假日酒店高度约是200米,几座这样的楼合起来的高度是1千米?
预设:5座这样的楼。
小结:1000个1米是1000米,10个100米是1000米,5个200米也是1000米。1000米就是1千米。我们可以写成—— 课件出示并进行板书:1千米(公里)=1000米
谈话:请大家齐读。(指导学生朗读,用不同的停顿来区分两个长度单位)(3)从生活中感知
谈话:课前同学们也做了一些关于“1千米有多长”的调查,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吧!预设:
生1:我家离学校大约有1千米。生2:我15分钟大约能走1千米。„„
师补充:我们运动会场地的跑道一圈是400米,跑两圈半就是1千米。(课件出示运动场图片)
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是这样表示千米的,瞧——(课件出示生活中有关“千米”的事或物的图片)
谈话:千米还可以用字母km表示。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这种表示千米的方式? 学生交流。(4)回归情境感知
谈话:图中的小朋友在梦中还梦到自己坐着热气球升到了1000米的高空中。现在关于1千米,你还想对它说些什么?
预设:
生1:1千米真长啊!生2:1千米真高啊!生3::1千米就是1000米。
【设计意图】本环节注重学生对1千米长度观念的建立,主要分为两步进行:一是先初步了解“千米”,根据学生的举例,使学生初步体会“千米”这个长度单位的含义,同时体会到“千米”是一个很大的长度单位;二是利用多个角度来进行对1千米的感知,首先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感官上的感知,如“伸开双臂约长1米”“走100米的路程”,通过亲身的体验,运用迁移的规律来让学生推理探索出1千米有多长,然后再从身边给定的实物长度进行横向、纵向的估想,接着又引导孩子们交流课前自己完成的“小调查”,最后回归到情境中,让学生谈谈对1千米的感受,进而帮助学生建立了1千米的长度观念,形成了正确的估测方法,进一步发展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2千米是多少米?
谈话:了解了1千米有多长,大家再一起看,图中的小朋友还梦到自己坐着飞机升到了2千米的高空。
(课件出示情境图中“小朋友坐飞机”部分)谈话:2千米是多少米?(课件出示:2千米= 米)
预设:2千米是2个1000米,也就是2000米。谈话:同意吗?谁再来说一说。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再次表达:2千米是2个1000米,就是2000米。(课件出示:2千米=2000米)
(课件补充题目:3千米= 米 9000米= 千米)谈话:那3千米是多少米?9000米又是多少千米? 预设:3千米=3000米;9000米=9千米。谈话:说说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填? 预设:
生1:3千米是3个1000米,也就是3000米; 生2:9000米里面有9个1000米,也就是9千米。
小结并提升方法:大单位换算成小单位,乘进率;小单位换算成大单位,除以进率。【设计意图】绿点的问题是通过“1千米=1000米”的进率知识,进而来学习米和千米两个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借助前面对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换算方法的学习基础,利于学生将知识进行迁移,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对“千米”长度单位观念的再次建立。
4.归纳整理长度单位
谈话:经过本单元《甜甜的梦》这个故事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件出示: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公里)都是长度单位。)谈话:你可以用手比划一下除了“千米”之外的各个长度单位吗? 学生根据自己身上的“小尺子”进行比划感知。
谈话:上节课,我们给“毫米、厘米、分米、米”排了排队,你能在这个队伍中帮助“千米”找到位置吗?
预设: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课件出示5个长度单位)
谈话:你们能说说他们之间的关系吗?
预设:“毫米、厘米、分米、米”它们四个之间的进率都为10,米和千米之间的进率为1000。
(课件出示手指图来帮助学生理解五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谈话:大拇指代表“千米”,食指代表“米”,大拇指与食指的距离较远,正好代表它们之间进率与其他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不相同,是1000的进率。
【设计意图】本环节注重帮助学生对所学过所有的长度单位进行自主建构。通过课件演示,手指图的呈现,使学生清晰地看到这些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掌握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并明确除了千米之外,其他四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千米和米之间是千进制关系。这一点通过手指图中拇指代表“千米”、食指代表“米”,利用拇指与食指的距离,很形象地让学生记住了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形成了对长度单位的系统认知,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巩固拓展,应用概念 1.基本练习:填一填 2千米=()米 7分米=()厘米 4厘米=()毫米 6000米=()千米
2.变式练习:在○填上>、<或= 8千米○6000米 4000米○4千米 1分米○5厘米 5毫米○5厘米
3.综合练习:在()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①一支铅笔约长15()。②数学书宽约2()。③一粒大米约长5()。④我们的教学楼高约20()。谈话:填完这些题目,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4.拓展练习
(1)选择合适的答案填空
(2)户外体验
【设计意图】课件出示的题目由浅到深,激发了学生练习的兴趣。同时学生在借助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及它们间的进率知识,不断巩固练习,进一步建立了长度观念。
四、全课总结,回顾整理
谈话: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里的一个新成员“千米”,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课件出示下图)
预设:我会积极学习了。教师适时追问:你哪个环节最积极?(课件“积极”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
学生回答。(根据学生的情况,课件将绿苹果变成黄苹果或红苹果。)学生也可能回答:我学会提问了。教师适时追问:你都问什么问题了?(课件“会问”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
学生回答。(根据学生的情况,课件将绿苹果变成黄苹果或红苹果。)„„
学生也可能回答果篮中5个苹果对应的5个方面之外的,教师适时提升概括,并在篮筐外三个绿苹果中输入文字,并根据学生情况触发苹果下部将绿苹果变成黄苹果或红苹果。
谈话:让我们满载着收获,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去吧。
【设计意图】以教材丰收园为依托,在果篮外增加了3个生成性的绿苹果,直面课堂生成,灵活地引领学生从“积极”“合作”“会问”“会想”“会用”等多方面全面回顾梳理,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培养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
第二篇:千米认识教学设计
千米认识教学设计
千米认识教学设计1
学科:三年级数学 教师:王朝英
结合学生实际的生活,通过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大约相隔1千米,加深了学生对1千米长度概念的理解。
对于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估计学生能说出来,就直接让学生说一说。然后通过讨论、汇报,使学生了解到:测量路程,除了用尺子测量,还可以步测、看车上的路程表,等等。
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通过说一说、量一量、走一走等系列活动使学生建立起数感,感知、体验“千米”的含义,为以后进一步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0xx年9月14日
千米认识教学设计2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上册P26-27千米的认识。
二、教学准备
课下让学生走走100米的一段路,感受100米的路有多长,让学生课下走一走操场五圈(200米一圈)感受一下1000米。学生准备一根米尺,教师准备卷尺。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体验中认识千米这一长度单位,并通过操作、交流等活动感知1千米有多长,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
(2)正确运用千米表示长度,知道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突破
这节课我主要通过以下方面突破重点:
第一, 通过对课前活动的回忆建立自己的思维。课前让学生通过“走一走100米”、算一算时间”、“数数步数”等活动,让学生形成对100米的印象,然后让学生推出:2个100米有多远……10个100米有多远。然后推想出是1千米有多远。也就是在100米的路上来回5次是1千米(或操场上5圈),大约走15分钟是1千米,(用平时的速度走)。
第二,让学生举例从哪些地方到学校门口大约是1千米的长度。学生对千米的初步认识后,让学生利用身边的数据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
五、预习提纲
1、同学们你们课下从操场西头走到东头走100米大约用了多少时间?(大约用了1分30秒)走100米大约用了多少步?(200步)2、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什么做单位?请举例子(千米除了表示比较远的路程以外,它还可以用来表示河的长度、桥的长度、水的深度、山的高度,以及描述速度等…)
3、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是什么?
4、如果学校操场200米一圈自己思考几圈是1000米。1000米你走了几分钟,走了多少步?同学们能不能观察、测量自己身边的物体长度,再来推想1千米有多少个这样的物体?用你自己的方式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
5、1千米=1000米,他们用等号相连说明他们的长度是怎么样的关系。
6、等号两边的数字和单位相同吗?
7、要表示一段距离的长短能不能只看数字?还要看什么?
8、千米和米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9、米可以用m表示,千米可以用km表示?那么1000米=1千米可以怎样表示。
10、27页3千米里有几个1千米?5千米呢?
11 、例6中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分别说的是什么?
12、自己能估算出从家到学校有几千米吗?自己是怎么估的?
六、过程
(一、) 情境导入(出示中国地图)
师:谁能说一说自己去过最远的地方是哪?怎么去的?用了多长时间?有多远知道吗? 出示一个30公里的牌子谁能明白这些牌子的的意思?(学生自愿起立回答)。
师: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生活中以千米作长度单位是很常见的,1千米有多长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千米。(板书课题)
(二、)根据教师给的`预习提纲进行课本26、27课本预习。(教师念一题小组之间寻找并记录一题的答案)在预习之前学生可以先把自己看到的信息写到一张纸上。
(三)汇报交流解决问题:
小组把预习问题回答解决完以后,由组长代表把本组不会的问题提出教师或其他组解决。在解决的时候教师尽量采用身边熟悉的事物进行讲解。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引入,增强了数学知识的现实感和亲切感。曾经有本书上说过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时,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数学才是有生命力的。
(四、)实践巩固
1、与同伴在家的附近或学校附近走1千米的路程,体验1千米有多远。
2、5000米=( )千米 700米+300米=( )千米
3千米=( )米 2千米—1000米=( 米
3、课本28页1、2、3、4、5
4、能力强一点的同学课下自己测量一下实际家到学校的距离,能力差一点的同学可以只做2、3
(五)总结评价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让你感到最深刻的地方在哪?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小组之间互相说一说补一补。
(六)小测小组之间互相出一道题然后小组之间互相评分。展示小组
本节课的评价结果。
千米认识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长度的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2、使学生学会千米与米之间的简单换算,进一步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1千米长度的概念,进一步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谁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一说?
2、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3、1米有多长?教师出示米尺,让学生观察。
4、估估从教室前黑板到后黑板大约是几米?黑板大约有几米?
二、教学新课:
1、导入:如果我们要测量元上小学到南京的公路有多长,你觉得用我们所学过的这些长度单位合适吗?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个比米大得多的长度单位“千米”。(板书课题)
2、引出“千米”。(课件出示例题图)指出:图上所画的是铁路和公路,计量路程的长度,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也叫做公里。
(板书:公里)
有了长度单位千米,我们就可以说南京到北京的铁路长1160千米,南京到上海的高速公路长274千米,教案《认识千米》教案》。
3、认识“千米”。实践思考:组织学生在校100米的跑道上走一走,看一看,想一想。几个100米是1000米?大约要到哪里?
组织讨论:几个100米是1000米?1000米用千米作单位怎么写?
(板书:1千米=1000米)
4、感知“1千米”。
我们学校的跑道是多少米?几个这么长就是1千米?
5、小结。刚才我们认识了一个比米还大的长度单位--千米,知道了1千米=1000米,了解了1千米大约有多长,下面我们来做一组练习。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1。
(1)看题、读题。说说1千米的长度。
(2)从哪里到哪里是1千米?
2、想想做做2。
(1)看题,读题,说题意。说说已知什么,求什么?
(2)独立解答,米与千米之间你是怎么换算的?
3、想想做做3。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每题该用什么长度比较合适?
4、想想做做4。
(1)你能说出4条河流的具体长度吗?你能比较它们的长短吗?
(2)说出每一条河流有多少千米?
5、想想做做5。
(1)看题,读题,说题意。
(2)学生独立做第1小题,集体交流。
(3)第2、3小题中只知道南京到上海的铁路大约长300千米,怎样估算南京到济南、南京到北京的铁路大约长多少千米呢?学生讨论,汇报解决方法,汇报估计的结果。
四、课堂作业:完成想想做做3、6
千米认识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2~83页例2、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四第5~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平方千米,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知道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万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平方千米的含义,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教学准备:
小黑板、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用合适的面积单位填空。
一块橡皮它上面的面积大约是12。
一张课桌它上面的面积大约是36()。
一块黑板它前面的面积大约是4()。
校园占地面积大约是2()。
小结:在填写单位时,要先想像它的实际面积以什么为单位最合适。
2、引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公顷这个面积单位,知道了公顷一般表示较大的面积,那么还有没有比公顷更大的面积单位呢?说说看。
(2)出示例2情境图。
欣赏图片并读一读图中的文字。
你从图中了解了什么内容?
今天我们共同认识平方千米这个面积单位。板书课题:认识平方千米。
二、教学新课
1、认识1平方千米的含义。
(1)九寨沟、三峡书库、杭州西湖这些旅游景点有同学去过吗?面积大吗?说说看。
我们在测量和计算大面积的土地时,通常用平方千米作单位。平方千米也可以用符号“km2”表示。(板书:km2)
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领土总面积有多大吗?(960万平方千米)
我们领土总面积居世界第3位。
(2)猜测1平方千米的含义。
上节课,我们认识的1公顷是多大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积?(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
请大家猜想一下,1平方千米可能是边长多少米的正方形的面积?
能想象一下1平方千米有多大吗?
指出: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平方千米。
演示1平方千米的大小。
2、尝试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等于多少平方米呢?又等于多少公顷呢?在小组里算一算并交流自己的想法。
根据汇报板书: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
你是怎么想的?
3、教学试一试。
读题、理解题意。
这个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分别是多少呢?单位是什么?
那么求出的面积单位就是什么?
指出:与千米相对应的面积单位就是平方千米。
独立计算面积,并讨论应怎样将平方千米换算成公顷?
平方千米前面的数是小数怎么办呢?(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
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方法。
4、练一练第1题。
独立算出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再说说自己准备怎样将平方米换算成平方千米?
×1500=3000000(平方米)、3000000平方米=3平方千米
指出:无论怎样换算都要细心,不能数错位数或移动小数点时多移一位或少移一位。
5、练一练第2题。
独立完成,巡视指导。
指名说说是怎样换算的?
350公顷=3.5平方千米、1.39平方千米=139公顷
在小组中说说公顷与平方千米互相换算的方法。
6、练一练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展示学生作业,集体评讲。
说说错误的原因。
谁能用一句话说说怎样把平方千米换算成公顷?又怎样把公顷换算成平方千米?
谁能用一句话说说怎样把平方千米换算成平方米?又怎样把平方米换算成平方千米?
互相说说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四第5题。
在小组中估算,布置课后查找资料。
2、完成练习十四第6题。
指名回答,根据回答板书。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
100、100、10000、100
你有什么发现?
3、完成练习十四第7题。
先想象一下这些物体表面或占地面积的实际大小,再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填空。
4、阅读“你知道吗”。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板书设计:
认识平方千米
平方千米(km2)
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平方千米。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
100、100、10000、100
千米认识教学设计5
本课时是在学生学过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和比米小的单位,并且初步了解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 教材先通过插图说明千米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然后通过学生已经掌握的长度单位米,推算出新的长度单位千米,帮助学生建立起千米的观念,并揭示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1千米=1000米,为了让学生掌握计量单位间的化聚,在例1、例2中都写出“想”的思路,使学生在计算时有所依据。例1是见解长度单位的化法,例2是把米聚成千米,并设计了针对例1、例2的强化练习(试一试)。
对于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时我十分注重学生已有的基础,强调新、旧知识的关系,从基本的长度单位米开始,在新旧知识的引申、发展处加以复习、强化、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促成新旧知识的转化,尽量使学生较快地建立起1千米的观念,使课堂教学过度自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当然,学生也并非是一张白纸,在平时生活中对千米已有所认识,所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充分发表他们的意见,发挥他们的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用他们的眼光去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观念。 当然,单单靠这些要使学生很好地建立1千米的观念还是相当困难的。学生的想象力有限,如果单单让学生靠想象1千米,而去认识1千米的话是远远不够的。记得我第一次上这一课时时,就是让学生
靠想象1千米去感知1千米,去认识1千米。结果学生对1千米观念的建立相当差。特别是联系生活实例时,学生就错误百出。使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没有很好完成,教学的重点、难点没有克服。
在这次教学时,结合上一次教学中的`不足,我对教学过程进行新的设计,主要围绕“怎样较好的使学生建立1千米的观念”思考。为了解决这一难点,在课前我在学校附近测量出1千米的长度,教学中,在学生想象1千米之后,带学生去实地目测一下1千米的长度,这样,学生想象的1千米和实际的1千米形成了一定的对比,学生对1千米的感知加深了,也初步建立起了1千米的观念。从之后的练习中,也明显地感觉到学生对1千米有了比较准确的认识。当然,用目测的方法来感知1千米的长度,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如果有时间让学生去走一走的话,学生对1千米的认识一定更加准确,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我让学生课后去走一走,真实地去感知1千米的长度,加强对1千米观念的建立。
回顾整节课的教学,学生的参与是比较积极的,参与面也是比较广泛的。与第一次教学相比,教学任务有了更好地完成,教学难点有了更好地克服。但是,整节课各部分的衔接及时间的掌控存在许多不足,在巩固练习时没能适当展开,没有把这节课的教学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
千米认识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8页。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走一走100米或200米的路程。
2.课件。
【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一)目标确定
教材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公路上常见的交通指示牌引出千米,然后让学生亲身体验,要求学生走一走100米和200米的长度,推断走1000米大约要多少时间。在课前访谈中,发现只有极少数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至于1千米大约有多长,基本上没有什么体验,学生表达也不甚清楚。可见,建立1千米的观念是本课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因此,本课目标定位如下: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该单位的简单化聚;
2、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1千米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估算和分析问题;
3、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与同伴交流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愉悦心情。
(二)策略选择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千米”这一观念建构效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因此,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我从教材的设计意图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重组了教学过程,具体用到以下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如课题引入时,让学生估计老师到上海经过的'路程,引出千米这个概念,同时感受千米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又如综合练习“我当西博小导游”,让学生置身生活情境中,既充分应用米、千米互化的知识,又让学生体验到千米存在的必要性。
2、选择验证: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存在差异,如学生放学经过的路线的不同,导致学生印象中从学校到某处大约是1千米的观念大不相同,教学设计时,教师根据学生常走的三条路线进行了步测,在学生回答后,课件中有选择地验证,强化“千米”的观念。
3、合作解疑:在建立和强化1千米的观念时,让学生在教师指导的前提下进行交流,互相纠错,实现互学共进;在综合练习“我当西博小导游”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或合作解答,或自主探究,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片段实录】
教学片段一:初步建立千米的观念
师:课前大家都走了100或200米,并做了记录,你能说说走1000米大约花多少时间或走多少步数吗?
生1:我走了100米用了 60秒时间,照这样算走1000米就需要600 秒时间。
师:600秒也就是几分钟时间?(10分钟)有不一样的吗?
生2:我走100米用了70秒,照这样算走1000米需要700秒,大约12分钟。
生3:我走了200米用了3分钟,照这样走1000米,需要15分钟。
生4:我走了100米走了82步,照这样算1000米就需要走820步。
生5:我走200米走了132步,我以前走过1000米,大约走了754步。
师: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6:不同意,200米走132步,1千米是200米的5倍,应该是660步。
生5:我走到后面越来越累,步数当然就多一些了。
师:同学们,她的话给我们什么启示?
生6:我们如果按照走100米或200米的速度匀速走的话,可以直接将时间或步数直接乘5,但考虑我们小朋友身体状况的话,实际上走1千米所花的时间和步数就比匀速走多一些。
师:看来我们还要尊重实际状况。下面请同桌两人交流走1千米所花的时间和走的步数。
……
教学片段二:强化1千米概念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从校门口出发到哪儿大约是1千米?
生1:到邵逸夫医院吧。
生2:我认为不对,因为从学校门口到采荷路的34路车站就有一站路,而34路车站到邵逸夫医院还有三四站路呢,比1千米可远多了。
师:那你认为到哪儿大约是1千米呢?
生2:大约到采荷路口,因为到那儿大约两站路,接近1千米。
师:是这样吗?我们一起看(看课件演示)
生(全体):哦,是采荷路口。
师:如果往庆春路方向到哪儿大约是1千米?
生3:我觉得到庆春立交桥大约是1千米。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3:因为我家在立交桥边,我早上走到学校一般用14分钟,我走100米大约75秒,走1000米大约13分钟,13分钟和14分钟很接近,所以我认为到那儿大约是1千米。
师:让电脑叔叔告诉我们是否正确(电脑演示)。
生(全体):完全正确。
师:下面请你和同桌交流,学校出发到哪儿大约是1千米,并说说理由。
……
教学片段三:练习1选一选、填一填
师:下面请同学们完成练习1,请看清题目要求。
(学生填写后反馈)
生1:我认为青春医院到众安桥的路程是1千米500米,因为青春医院到浙一医院是两个500米,刚好是1千米,再从浙一医院到众安桥500米,合起来就是1千米500米。
师:答案完全正确,有其他想法吗?
生2:我是这样想的,因为青春医院出发到众安桥有3站路,每站路大约是500米,也就是1500米,1500米=1千米500米。
师:你的思路非常清楚。如果从湖滨出发到大学路口大约多少路程,你们谁知道?
生3:我认为是2千米500米,因为湖滨到大学路口有5个500米,也就是2500米,2500米有2个千米1个500米,即2千米500米。
师:同学们,复兴大桥是杭州新造的大桥,它的信息谁能补充完整。
生4:我认为复兴大桥长约80千米,宽约26米。
生5:我对长约80千米有意见,我看过报纸,钱塘江的宽大约1200米,桥不可能80千米长,我认为填1千米500米比较合适。
师:其他同学有意见吗?
生6:我认为长填2千米500米比较合适,因为1千米500米第一小题已经用过了,钱塘江宽1200米,桥身加上两边的长度,大约是2500米,也就是2千米500米,填80千米、15千米更不符合实际。
师:正确,同学们很善于比较和估计,那么第三题谁来解决?
生7:我觉得飞机每小时行的路程大约是800千米, 坐小轿车每小时行的路程大约是80千米,步行每小时行的路程大约是15千米。
师:你们认为对吗?为什么这么填?
生7:飞机速度最快,所以应该填最大的数量800千米,小轿车比飞机慢多了,但也比较快,填80千米,步行最慢,我想我8分钟走1千米,60分钟大约走8千米,大人比小孩快,所以填15千米比较合适。
……
【教学反思】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富有个性的探究过程,在本课教学中我努力达到这一要求,在反复的教学尝试中,我觉得该节课做到了以下几点。
1、找好知识的“生长点”,教学流程通畅。
本课开始就让学生通过估计铅笔长度、教室前后的距离、杭州到上海的路程这些具体问题感知单位由小到大的客观存在,以及千米这个单位出现的必要性,使千米这个单位的学习过程自然通畅。
2、尊重学生的真实体验,观念建立自然。
在1千米概念的建立初期,难度比较大,但教学中能充分尊重学生走100米和200米的真实体验,并在课前让学生进行整理,通过合理的推理,知道1千米大约走多少步或走多少时间,利于概念的建立,特别是从学校到何处为1千米的估计、公交车站的路程估计,层次明显,不断帮助学生唤醒原有的生活经验,强化1千米的观念。
3、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学习方式合理。
在整堂课中,1千米观念的建立,不是靠死记硬背,而是教师不断引导,提供相应的学习任务,根据学生的差异,让学生决定学习方式,如通过100米和200米来帮助建立概念时,学生既全体交流,又个别讨论,又如最后的综合练习,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能力选择合作还是自主探索。
在整个教学中,我也深切感受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环境在该课中应予以高度关注,因为教师的设计不可能考虑到所有学生的生活经验,如在教学片段二中,教学时就发现有的班级学生大部分就住在校园后面,课件演示难以启发学生去强化1千米的观念。此外我们也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多种结果出现以后,教师要灵活处理,如片段一中出现了一个学生走了1千米发现实际结果并不是按照乘5得到的,这就需要教师灵活应对……,显然,这些问题既可能导致教学失败,同时也是教师反思成长的有效资源,值得我们回味和珍惜。
千米认识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础上学习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长度的观念,知道1千米(公里)=1000米.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测量1千米的方法.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实际测量和估测能力.
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1千米的长度,掌握1千米和1米的'关系.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亲自体会生活中测量1千米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问:我们都学过什么长度单位?你们能用手比一比1毫米有多长吗?1厘米、1米呢?如果测量铅笔的长度,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测量教室的长度呢?
2.小组交流,整理资料(课初,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课外测量的情况)
各小组汇报课外测量情况:
(1)测量一下路边两根路灯间的距离为多少米?多远为1000米?
(2)测量一下学校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多少米?跑几圈是1000米?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图片“认识千米”.
师问: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发表自己的看法.
2.教师小结:通过画面我们看到了路旁的里程碑上标有50千米(km)、100千米(km)的字样,同时板书“千米”.
3.设疑:计算比较长的路程,为什么通常用“千米”(公里)作单位?
你们想了解有关千米的什么知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
三、自主探索,研究问题.
1.各小组汇报课外实际测量情况.学生汇报时,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并把有关数量板书.
2.教师说明:路边两根路灯杆间的距离是50米,二十一根路灯杆的距离长1000米;
运动场跑道的一圈通常是400米(结合本校实际)跑两圈半是1000米.
那么,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就是1千米.
师问:你们知道1千米和1米之间的关系吗?(板书; 1千米=1000米)
3.估想.
(1)师问:1米有多长?50米有多长?100米有多长?两个里程碑间1千米的长度?(让学生闭眼想象)
(2)师问: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的里程大约是1千米?(小组讨论)
(3)师问: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猜测的吗?想一想,你还知道什么物体间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或者是几千米?
记忆进率.
问:还记得手指游戏吗?现在请你猜一猜“大哥和二哥”之间有什么秘密?
明确:大拇指代表“千米”、食指代表“米”;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距离较远,正好表示它们之间的进率是1000.
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看下图,从小林家到什么地方有1千米远,把路线画出来.
学生汇报时,说一说想的过程.
2.把每小时的路程和合适的交通工具用线连接起来.
(学生订正时,适时加入交通法规教育.)
五、实践.
师问:你们想不想体验一下走1千米有什么感觉?想不想知道自己走了多少步就是1千米?走了多长时间大约是1千米?(组织学生到操场分小组进行探究活动“走一走”)
汇报:你们是怎么走的?有什么感觉?
六、看书质疑,全课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千米的认识,你们有什么收获?
2.齐背“手指游戏歌”,加最后一句话“大哥二哥有秘密,这个秘密是1000.”
七、课外实践作业.
查阅有关“千米”这个长度单位的小资料,和同学们说一说.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走一走
活动目的
通过实践使学生真正领悟1千米的具体长度.
活动准备
秒表
活动过程
1.教师事先在操场上量出1千米的长度(可根据跑道的长度进行估算).
2.组织学生到操场分小组进行体验.
3.可以看自己走多少步是1千米,也可以利用秒表看走多长时间是1千米.
千米认识教学设计8
数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作为数学教师应该发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课堂教学之中,是体现新理念的重要一环。我在设计人教版小学数学《千米的认识》教学方案时,尽可能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改编教材,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
本节数学课的成功之处在于在教学中不同层次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整体性的发展原则,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体现了“以人为本”。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具体体现在:
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千米的认识》这节课中,我运用新课程的理念,从生活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学生创设了恰当的教学情境。并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打破课堂内外的界限,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二、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数学课程标准》中新的理念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种方式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学,自己去做,自己去体验、自己去获取知识,从而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是新世纪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寻找数学,教学中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了解自己的学校、
生活的道外区的'变化,感到生活的这个社会的美好,无形中达到了情感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以此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我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了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而把自己定位在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使学生自己通过亲身的感受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千米这个长度单位的认识。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
三、利用现有教材,体现新课标
教学时,我大胆改变了教材中单一的、抽象的、脱离学生实际状况的内容,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素材引入新知,把抽象的数学知识采取情境化、生活化的表达方式,教材中的课后的实践活动提到课前进行,学生可以凭借各自的经历与体验逐步形成千米的计量观念。把书后单一、抽象的单位换算线段图,改编成学生所熟悉的6路公共汽车行车路线图,不但使学生掌握了课本知识,同时了解了从哈东站到哈站的实际距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数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教师能发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课堂教学之中,是体现新理念的重要一环。
同时,在教学中学生的评价上还存在着不足。比如说:在学生的实践测量活动中,有些小组的测量方法重复、测量的方法不够丰富;还要更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增进学生学习的信心。
对这节课如果重新设计,我只想改动一处地方,就是在学生进行实际测量时,在原有的“用尺测量出1000米”、“先测量出100米,再推测1000米”“看脉路表”“询问法”然后感受所用的时间这种做法的基础上,增加数步法和回头观看的方法,增强学生对1000米的
长度的感受。
千米认识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感知、了解千米的含义,建立一千米的长度观念。
2、会进行关于千米的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能进行有关千米的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学情与教材分析“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在生活中经常会用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建构效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离学生“可视性”的体悟和感受经验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日常生活中也有走路上学、逛超市、乘车旅游、参加运动会等生活经验,特别是假期多数学生会旅游,这就使得本节课很容易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在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实际长度概念时选用学生熟悉的学校操场跑道及周围的一些环境,这样既能有效化解难点,又能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假期过的愉快吗?有没有同学出去旅游了?啊,这么多同学,旅游既可以欣赏美丽的祖国风光,又能丰富你们的知识,真是一件美事。xxx同学你能告诉我们你去哪儿吗?生答
师:远不远?你有没有量一下有多少多少厘米吗?生答
师:那用分米做单位?用米作单位?生答
师:同学们都不同意,确实不能用这些单位,它们都太小了,用它们来测量太麻烦了。比较远距离,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边说边板书课题)
(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让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使学生感受到认识千米的必要性。)
二、学习新知
1、感受千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千米”,如:
(1)出示四张画片,学生观察讨论,说标记的意思。(书上4页四幅图)
A图一:火车已经行驶了180千米。
B图2:公路上汽车限速每小时60千米。
C图3;日照到莒县75千米。
(2)师: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过“千米”?(让生答)
(3)小结: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做单位。千米又叫做公里,可以用“km”表示。(板书:(公里km))
2、联系生活,初步建立“千米”观念
师:
(1)1千米有多长呢?同学们都去过咱们的操场,操场的一圈你知道多远吗?是250米,4圈正好是1千米。
(2)1米多长你知道吗?1000个这么长才是1千米。现在你脑子里有1千米长度的概念了吗?闭上眼睛,想象1千米的长度。
(3)你能从生活中找出1千米吗?
3、学习进率
1000个1米就是1千米。我们可以写成1千米=1000米(板书)
全班齐读一次。(指导学生朗读:用不同的停顿来区分)追问:2千米=米(让学生说想法,如:2千米里有2个1千米,就是20xx米)
练习:
4千米=()米3000米=()千米
9千米=()米6000米=()千米(想想做做第3题)找学生汇报,并说说为什么
三、实际运用
1千米在你们头脑中已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老师带大家到智慧宫去闯一闯,愿意吗?
1、第一关:(算一算)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1)让学生独立尝试,通过画一画,算一算,加深对千米的认识。(把算式写在本子上)
(2)交流反馈,鼓励学生在图中找出不同的路线表示出1千米。小明的好朋友小华是个体育爱好者,看,他在早锻炼呢!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独立练习(在自备本上)。
(2)交流反馈。
(过渡:顺利通过第一关,有没有信心闯第二关?)
2、第二关(填一填)
(1)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课件出示独立思考,也可让同桌交流交流,再指名回答
3、第三关(比一比)
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课件出示
让学生说说谁最长?谁第二?谁第三?谁最短?你是怎么比的?
比完这题你有什么想法吗?(我国的河流很长,中国的国土是多么辽阔呀)
4、第四关(估一估)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是呀,辽阔的土地上不光有这么多长长的'河流,还有很多纵横交错的铁路,你们瞧:(课件出示)
(1)第1题让学生直接算一算。
(2)第2、3题小组讨论,充分交流估计的方法和思考。
(3)小结:在交通路线图上,依据已知一段的实际长度,估计其他路段的长度是十分有用的本领。
过渡:同学们都是顺利通过了四关,但小明却过不了关,信不信?请看他写的一片数学日记你就知道了。
第五关:改一改:(课件出示)小明的日记 20xx年12月5日星期六
今天早晨7点钟,我从2厘米的床上起来。用了3小时很快刷了牙、洗了脸,然后喝了一杯牛奶和吃了一根长约20分米的油条。然后和爸爸妈妈走了200千米来到公共汽车站,一看手表,哇!才走了3分钟。路上碰到体重50克的小胖子丁丁,丁丁问:“小明,上哪儿去?”我说:“去广场放风筝。”丁丁说:“广场离这里很近,才1米呀!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里的一个新成员:千米。你们现在有什么收获吗?(了解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学会千米和米之间的简单换算,并了解了它的实际用途。)
五、课后延伸
1、实地走一走1千米的路。
2、写一篇数学日记:《我心目中的千米》
板书设计:
认识千米(公里)(km)1千米=1000米
千米认识教学设计10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第五册P、45——P、47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表象。
2. 运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千米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估计、推算和分析能力
3、初步学会用千米估测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4、感受千米与实际生活地紧密联系,体会“千米”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感知和认识千米的含义、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引出千米:
1、同学们!在长度单位家族中,你认识了哪几个朋友呀?(贴出:毫米、厘米、分米、米)
你能用手势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吗?
2、同学们走1米大约是几步呢?
请看录象:
(一个小朋友测量,一个小朋友走。)
提问:再想想,走100米,大约是几步呢?(200步)
照这样计算,走1000米是多少步呢?
3、谈话:我们老学校的跑道一圈是200 米,你们走一圈大约是几分钟?走一圈是3 分钟,那走5圈大约需要几分钟?走5圈也就是走了多少米,(1000米)
1000米也可以写做1千米。不过,1000米和1千米听起来不大容易区分,谁能想个办法通过不同的朗读,把他们区分开来,使人一听就明白。
二、联系生活,建立表象
1、千米是长度单位家族中的又一个成员(贴出:千米)
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公里”,可以用符号“km“来表示(贴出km)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它(出示课题:千米的认识)
2、谁来说说,你在哪儿见过或听说过千米?
大家请看:(出示4张图片)
从这些图片中,你知道了什么?
请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一张在组内介绍一下。
谁愿意把你们组交流的知识介绍给大家。
3、看来大家对千米已经有所了解,那你们还想了解千米的哪些知识呢?
学生说一说。
4、提问:1千米究竟有多长呢?我们先来看看100米的跑道有多长?(录象:学校中100米的跑道)100米的跑道已经这么长了,那几个100米才是1千米呢?
10个100米连起来才是1千米,那该有多长呀?
我们学校的跑道一圈是300米,大约走几圈是1000米呢?
同学们!新梅广场(出示新梅广场照片)你们都认识吗?想一想,从那儿出发,向南走,你觉得到哪儿大约是1千米?
播放从新梅广场出发,经过邮局、电影院、小商品市场到新区实验小学的`录象。好!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跟着老师在脑海里把这段路再走一遍。谁来估计一下,走这段路大约需要几分钟?
5、如果从校门口出发,到哪里大约也是1千米?同桌互说,交流。
到底谁的意见比较准确呢?假如让你去验证,你准备用什么方法去验证?交流。
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课后就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办法去验证一下,好吗?
三、加深千米和米之间的联系:
1、现在,我们一起来看这幅图,这是小明的家,请你们帮小明找找看,从小明家到哪里正好是1千米,先在组内说一说,并且在图上圈出来。
想想做做1
从小明家到哪里正好是1千米?在图上画出来。
再找找看,从哪儿到哪儿也是1千米?
2、你们看,小华在干什么呀?
他每天都要在这个400米一圈的跑道上跑步,今天,他已经跑了5圈了,你知道,他今天跑了多少米了吗?
是多少千米呢?
你是怎么想的?
(1000米=1千米,米里有2个1000米,就是2千米)
3、其实利用1千米=1000米不仅可以将米转化成千米,还可以把千米转化成米。请看:
想想做做3
说说怎样想的。
四、系统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千米,到现在为止你们一共认识了几个长度单位朋友呀?你能说说他们之间的关系吗?(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
在使用这些单位时,我们一定要注意合理、恰当。
五、解决问题:
1、步行 汽车 飞机 自行车
每小时 每小时 每小时 每小时
1800千米 5千米 16千米 40千米
2、想想做做4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3、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最长的河流是哪一条吗?(长江)对!
请看这张表格,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你能比较他们的长短吗?
4想想做做5
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一幅简单的铁路示意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⑴从太原到青岛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快速算一算。
下面两个问题请在小组内讨论:
⑵南京到上海的铁路大约长300千米,你能估计出南京到济南的铁路大约长多少千米吗?
⑶从南京到北京的铁路大约长多少千米?
说一说你的理由。
六、实践作业:实践园地
1、想办法测量一下你家到学校大约距离多少千米?
2、观察无锡旅游地图,根据各景点之间的距离,为自己或家人设计一条经济实惠的旅游路线。
千米认识教学设计11
一、教学内容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时,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数学才是有生命力的。教师找准了教学内容与学生知识经验的“切合点”,在学生建立
师:火箭的速度大约是每秒4千米,也就是多少米?
此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通过多方位、多角度的材料感知建立1千米的丰富表象,学生举例身边的事物并用具体的数据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给学生提供操作、交流与想象的时间和空间,在提供学习资料的基础上现场生成学习材料,在交流中进一步感受1千米的具体长度,在头脑中比较清晰的建立1千米长度的“模型”,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在学生具有大量的感性基础和丰富的表象积累上,以直观、动态的录象播放让学生感知摩托车行驶1千米路程,用另一种的方式感知和感受1千米,强化了对1千米有多长的感受性。
此环节的设计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联系生活提供丰富学习材料作为数学教学的活教材,使数学不显得枯燥而是充满真实感和亲切感,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的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体现新课标理念,设计巧妙,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素材,注重学生自己对知识的体验,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一)让数学知识与生活密切联系
当数学与学生的现实密切联系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新课标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于1千米的观念的建立本身是枯燥的,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只是机械被动的去学习。然而教师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有目的的选择和补充,教师选择贴近学生生活,以常见的事物作为教学内容,如播放我国长江、雅鲁藏布江、火箭发射等图片,让学生对它们的长度、深度、高度进行千米和米的换算,使学生自然就融入了学习环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与意义。
(二)把已有的经验作为支点
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于丰富的现实原型,培养空间观念要将教学拓宽到生活空间。教师能借助学生对100米的长度的认识作为“敲门砖”,找准发展空间观念的支点,通过课前感知、课中回忆、推想等一系列数学活动中逐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让学生在真实的现实背景中,引领学生建立数学模型。
(三)给学生充分的感性积累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感受1千米,建立1千米的观念。教师能从学生所熟悉的校门口到丽都美容院之间100米的.长度入手,推想1千米的长度;接着,让学生结合身边的物体利用数据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最后,再让学生通过看摩托车行驶1千米的实际长度的录象,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注重感性积累与体验,在学生自己对知识的体验中建构新知的,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用自己的方式描述1千米的长度时,留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自己探索与交流,学生的答案丰富多彩:“教室的2块地砖的长度大约是1米,20xx块地砖的长度约是1千米”、“教室门约高2米,500个门叠起来的高度约是1千米,冲天了!”“小朋友走1米大约要2步,1千米大约要走20xx步”……这一环节的设计提供给学生“再创造”的时机,形成学生思维碰撞的高潮,课堂显得真实而生动。
千米认识教学设计1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二)过程与方法
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1千米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估算和分析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与同伴交流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愉悦心情。
二、目标分析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段教学的融合,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在发现中建构,在建构中实践,在实践中内化和提升。另外,在采集教学素材时,紧紧抓住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感受,围绕着教学重点“千米的认识”,组织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研究和发现,让学生在愉悦的情趣中感受“千米”,建构“千米”,应用“千米”。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掌握1千米和1米的关系。
3.会用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教学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四、教学准备:
课件,皮尺,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测量学校运动场跑道一周的长度。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旧知
(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教师板书)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米、1分米、1厘米。
(2)在( )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①一枝铅笔长18( )。
②一枚1分硬币厚约1( )。
③教室里的课桌高8( )。
④教室地面约长8( )。
⑤北京到黄山市的距离是1316( )。
1.导入新课
揭示课题:北京到黄山市的路程很远,用米测量太麻烦了,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教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简单的回顾中引入新课,既复习了旧知,又为探索新知做好铺垫,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知识之间的系统性。提出测量北京到黄山市的路程,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让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使学生感受到认识千米的必要性。
(二)联系生活,建立表象
1.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
(1)说一说:对于“千米”这位新朋友,你想知道些什么?
(2)想一想: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你能否具体说说你心目中1千米的长度?(可以结合课前了解到的信息来描述)
2.进一步建立1千米的表象
(1)结合课前测量学校运动场跑道一周的长度,你认为1千米有多长?(每个学校的跑道可能不相同,实际教学时,尽可能用学生身边的数据。)
课件出示:我们学校运动场跑道一圈是200米,沿跑道走( )圈的长度正好是1000米,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是1千米。教师板书:1千米=1000米。
(2)出示标准化跑道的图片,注明跑道一圈是400米。
课件出示:沿跑道走半圈是( )米,走( )的长度正好1千米。
3.实际感受1千米
(1)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让学生仔细观察一下。(此环节也可以在课前完成)
(2)让学生按一般的步行速度实际走一走,所需时间大约是1分15秒。
(3)让学生想象一下10个100米有多远。
4.欣赏生活中的千米
课件出示指路标志、珠穆朗玛峰主峰高度、汽车速度表等图片,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千米”,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联系生活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作为数学教学的活教材,具有时效性,使数学充满真实感和亲切感,学生能感受其存在的价值。让学生能更充分地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印象更深刻。
(三)实际应用,巩固新知
完成教材第28页练习六第1题、第2题和第3题。
【设计意图】综合练习题让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在解决问题中强化对千米的认识,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
(四)课堂总结,明确目标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你能从生活中找出1千米吗?
(五)实践应用,延伸拓展
完成教材第26页“做一做”。
在老师或家长的陪同下完成此题,不要流于形式。
千米认识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在情境中感知了解千米的含义,通过观察、推测、操作等学法的渗透引导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懂得1千米=1000米,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2、在课前课后的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
课前准备:
回忆体育课100米跑步比赛,熟悉平小周边环境。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出示二年级小朋友的数学日记:
20xx年2月28日晴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我和爸爸一起去学校注册。我很高兴,因为爸爸给买
了一个长2米,宽6分米,高3厘米的笔盒,但是我也累了,那是因为我们来回一共走了2米的路程。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都笑了,你为什么笑了?
生:这个同学将单位搞错了。
师:应该用什么长度单位比较适合?
师:告诉老师,1米有多长?来,比划一下?大家一起来比划比划。那2米就是?从教室门口到讲台桌就有2米,他们来回只走这么长的路程吗?你认为应该用什么长度单位?
二、新授:
师:感谢这位同学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学习的课题。我们能用双手比划1米有
多长,能比划1千米有多长吗?
a、师:不会比划也没有关系,生活中,你见过或听说过千米吗?
b、课件:出示图片
师:你们观察到什么长度单位了吗?你有什么问题?这个问题由课本老师来告诉我们。
生阅书齐读: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来表示,千米可以用符号“KM”来表示,千米又叫公里。
师:计量比较长的长度就需要用千米,那你认为这里的2米应该改为2?
1、通过观察、猜测感知1千米有多长。
①、师:千米在生活中运用还是比较广泛的,你认为1千米有多长?
②、师:1千米到底有多长?同学们请看:
演示:校园操场每圈大约是250米,2圈就是500米,3圈是750米,4圈是1000米。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请学生读,师强调读法的注意事项,齐读。
③、推测:
师:假如操场每圈是200米,跑几圈是1千米啊?400米呢?
2、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体验1千米的长度。
①、体育课你跑过100米,跑完后你感觉怎样?几个100米是1千米?要让你跑完1千米,想想你会怎样?老师对着1千米外的你很大声地说话,你可能听见吗?将1千米与1米对比,你想说什么?
②、出示课件图片:
Α、从学校大门到哪个地方大约是1千米?
Β、生活中哪些地方大约相隔1千米?
③、课件:
平小到农行是570米,农行到商业街是430米,商业街到新市场是240米,新市场到平小是190米,平小到哪里是1千米?还有哪里到哪里是1千米?
3、回归生活,应用千米。
①、师:一年之际在于春,春天是运动的好时节,这不,小华来我们的学校
来锻炼身体了。
小华绕着操场跑了8圈,他跑了多少米?是多少千米?
②、师:2千米=20xx米,那么
9千米=()米6000米=()千米
教师注意让学生说说思考的过程。
③、师:看来同学们对米和千米已经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现在老师就来考
考大家。
A、给下面的数据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B、先估计世界三大河流的长度,再比较长短。
三、小结:
①、师:长度单位家庭又添了一个新成员,它是?,说说你知道的“千米”的知识!
②、作业:多渠道查资料:马拉松长跑比赛全程大约是()千米。
轿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每小时不能超过()千米。
磁悬浮列车每小时可行驶()千米。
地球绕太阳每秒运行()千米。
教学反思:
教学亮点:
1、情境的“巧设”:
在本课实际教学中,我主要创设两大教学情境,一是引入校门口到加油站距离1千米的录象,二是在练习设计中引入“‘数学大餐’菜单”教学情境的设计。对于录象的引入,我是这样考虑的:学生已经对1千米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引入来源于生活实际—校门口至加油站的录象,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更直观、更具体的1千米,学生可以进一步在感知、感悟的基础上加深和明确1千米到底有多长,这样,也可以给学生一个比较明确的参照,懂得多长的距离就是1千米,这样情境的创设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具体的、持久的;对于“‘数学大餐’菜单”教学情境的设计,我的想法是,三年级孩子都是比较活泼的、好动的,他们还需要一定的`感官刺激,一定的视觉冲击,基于这节课孩子们已经接触过了,所以我不再注重练习设计的层次性,而在练习设计的多样性和开放性方面下功夫,我设计了5道练习,并以“‘数学大餐’菜单”的形式展现给学生,由学生来“点菜”,“点”到什么,就“吃”什么,孩子们兴趣盎然的同时,很认真地完成了相关的练习,明显看得出,这样的“数学大餐”很适合孩子们的口味!
2、结构的前后呼应:
在课始,以“马虎小子的数学日记”来引出千米,课末布置学生完成数学日记,并提醒学生不要犯马虎小子的错误,这样的设计让整个课堂浑然一体。
3、教学的有效实在:
从孩子们的课堂表现、孩子们的学习结果来看,这节课还是挺有效、很实在的,孩子们“三维目标”方面掌握还是相当不错的。
教学缺失:
1、关于课前调查:
在课前,我发给孩子们一张调查表,要求学生配合父母调查你走?步大约是1千米,你走?分钟大约是1千米,摩托车中速行驶?分钟大约是1千米,由于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很多家长根本就不让孩子走1千米,而是直接告诉他们答案,于是就出现了走200步是1千米,走3145步是1千米的答案,我想,这应该算是教育的一种悲哀吧!
2、关于预设与生成:
一直以来,总是认为不需要太多的预设,看到很多老师写一课时的教案就达8、9页,自己很是不解。这次教学让自己有了深刻感触,预设是根本,有了精心预设,才会有精彩的生成,因为在“‘数学大餐’菜单”练习方面根本没有去预设,结果出现了很多诸如重复、罗嗦、遗漏等问题。希望引以为戒。
3、关于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不同于其他的教学语言,需要精炼、简洁、准确、有逻辑性,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在预设上面下些工夫,注意数学语言的逻辑、精炼。
4、关于教学评价:
对于孩子们在课堂上的表现,我们应该进行适时、有效的评价。在这方面,自认为做的不够好。我想,有效、合理的教学评价在单纯的一节公开课中是无法一躇而就的,这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应该要注意积累评价语言,结合课堂实际灵机应变、
千米认识教学设计14
教学内容:
千米的认识(P7页例3,P8页例4,P8页“做一做”及P9页第1、2题,P10页第4题)
教材分析:
例3通过情境图,将学生引入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出千米,图中的道路指示牌,表明了主题。接着,展示学生比较熟悉的运动场400米跑道上运动的场景,目的是让学生感受1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创设生活中的情境,目的在于唤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直接经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4及“做一做”(进一步用身体的感受体验1千米的长度)。这部分内容是以量一量、走一走、估一估的活动形式呈现的,借助学生的活动经验,增强学生对1千米直线距离的感受。可以通过对距离的感受、对时间长短的感受、对走路步数的感受、对身体疲劳程度的感受等多种方式来体验1千米的长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础上学习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长度的观念,知道1千米(公里)=1000米、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测量1千米的方法、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实际测量和估测能力、
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1千米的长度,掌握1千米和1米的关系、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亲自体会生活中测量1千米的方法、
教学建议:
例3的教学可以从公路路标的实际情境引入,说明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使学生感受认识“千米”的`必要性,通过学生的语言描述,使学生明白路标的具体含义。接着,借助学校操场这一学生熟悉的题材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并给出千米和米的关系。(教学时,可以利用当地实际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的表象,如A地到B地大约是1千米。)目的是让学生感受1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中,唤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直接经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通过对距离的感受、对时间长短的感受、对走路步数的感受、对身体疲劳程度的感受等多种方式来体验1千米的长度。出示例3的情境。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类似图中的情境你见过吗?说一说图中主要说了些什么?”学生可能会说出:“到叶镇还有21千米”、“到灵山还有23千米”,也有的学生会说出:“小汽车1小时可以行80千米”
等等,教师都应该给予肯定,并由此引出千米。
例4这部分内容可以在操场的跑道上,或在学校的其他地方量出100米的直线距离。测量时,应该先确定起点并选定一条直线,然后用卷尺(或其他测量工具)量出100米,在50米及终点处各设立一个明显标志。让学生先看一看50米的直线距离,再看一看100米的直线距离,然后想像一下2个100米有多远,3个100米有多远,……10个100米有多远。或者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走100米的活动。要求小组长具体负责,每组要有指定的记录员。活动内容是:①用平时的步幅,走完100米,确定走的步数。用平时的速度,确定走100米需要的时间。学生可以以平时的速度走到100米处,边走边数出自己走的步数。②提醒学生这不是比赛,如果比平时走得快(或慢),走的步幅比平时大(或小)都会影响对1千米有多远的推想。③让学生根据走100米的感受(用的时间和对距离的直接经验)推想出1千米大约有多远。
组织学生完成“做一做”。到校门口,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估)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外走1千米的活动,感受1千米的距离。
练习二的第4题安排了三组情境(见下图),分别提供了3千米、1200千米和30千米3个不同的出行路程,应该先让学生认真看图,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可以有多种答案。比如,去植物园可以步行,也可以坐车去。对应不同的出行方式,需要的时间也是不同的。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想法,注意引导学生参与到讨论中来。
千米认识教学设计15
数学学习要建立在学生的已有经验上,但这里的经验,不单指学生通过活动得到的直接经验;也包括学生在自己的学习、生活经历中或从老师、教材及其它媒体中获得的已有间接经验。教学中,不单应当重视帮助学生获得学习数学需要的直接经验;更应强调激发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经验,与当前的数学学习建立联系,学习数学。在学习“千米”这一长度单位之前,学生已经有了对“米”的感性认识,现在就是要通过实践预设生成“千米”与米的联系。
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感知1千米有多长,我把学生带到运动场上,借助体育锻炼来帮学生链接“千米”与“米”。我们的操场一圈是200米,我把学生5人一组进行接力赛跑。在跑的过程中每个接力的都必须把前一位跑的米数加起来,等5个人跑完,我让学生汇报他们跑的成绩,每个小组都跑了1000米。“像这么远的距离就是1千米”,我乘机告诉学生。最后我问:“1000米要跑几圈?想一想。”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空间,使学习有了挑战性,强化了学生的数学思维,给学生自主生成1千米的概念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通过学生头脑中已有的千米的经验,我不断地启发、引导学生用自己身边的事物、场景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把1千米与学生习以为常的生活很好地联系了起来,让学生经历了一个从模糊到精确的动态生成过程。如:如果一个人的两臂伸开长度约1米的话,那要多少人这样两手张开拉在一起才是1千米?
数学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建构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发展数学思维,产生爱数学的情感,突出数学本质,强调活动与数学学习的联系与整合,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探索和交流等活动中,生成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在学生生成千米概念的`活动中,有实际动手测量1千米的实践活动,也有想象1千米有多长的思维活动等等。在建立千米的概念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在这节课中,学生对千米的认识,既有感性的也有理性的,既有直观的也有抽象的,重要的是学生真真确确感受到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第三篇:认识千米教学设计[定稿]
《认识千米》
树尔湾小学 祁秀珍
教学内容:教材第44页的例题及“想想做做”。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在推理活动中建立1千米长度观念,知道1 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过程与方法:在课前课后的实践活动中,学会积累与查找资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继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与米之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难点:建立1千米长度的概念,进一步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长度单位
(1)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长度单位,谁来说说是哪些?(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并说出进率是多少。)
2、填空:给下面的物体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一块橡皮长约4()一元硬币的厚度大约2()我们学校的跑道一圈长约200()我们学校的教学楼高约12()
3、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看过《西游记》吗?知道孙悟空被压在什么地方吗?在数学王国里,也有一座五指山,住着长度单位中的五个兄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下长度单位的老大——千米。
二、新授
1、认识千米
板书课题:认识千米。千米又叫公里(板书:公里),千米可以用符号km表示(板书:km)。
千米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你曾在那里听过或看过“千米”? 下面有一些图片,也告诉了我们“千米”这个长度单位。
出示情境图认识各图上的标牌数
师:你知道什么情况下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对!千米是一个长度单位,常用来计量较长的路程,也可以表示交通工具每小时行驶的路程。
除了汽车,你还知道哪些交通工具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可以用千米作单位? 小结:学到这儿,你对“千米”这个长度单位有什么印象?
2、教学1千米与1000米: 问: 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1)出示走100米的镜头图:看,这是两个同学在操场的跑道上活动的情景,上次同学们也在100米的直跑道上走一走了,大约走了150步,约1分钟。
老师还请两个同学在100米的直跑道上跑一跑,大约是30秒。
你觉得走100米的路长吗?那2个100米是多长呢?3个100米呢?(2)请同学们想一想:10个100米该有多长呢?把答案写在本子上好吗? 板书:1千米1000米这两种写法都对吗?为什么?它们表示的长度虽然是一样的,可也有不同点,你发现了吗? 1千米=1000米,快读不易区分,你能巧用停顿,让人闭上眼睛就能听出是千米还是米这两个不同的 长度单位吗?(生读)(3)小结:1千米是1米的1000倍,所以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
问:2千米等于多少米?4000米等于多少千米?(4)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5)老师想请你们欣赏一下我国的建筑物和堪称世界之最的山峰。(出示图片“你知道吗?”)你看!我们国家多了不起啊!其实我国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自豪,请看这些图片,你能分清用米还是千米吗?(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3、感知、体会1千米
(1)问:测量学校跑道的一圈长度用哪个单位最合适?咱们学校的跑道一圈长200米,()圈是1千米。有的学校的跑道一圈长250米,()圈是一千米;如果是400米一圈,()是一千米。
(2)师:请你想象一下:在你熟悉的路段中,从哪里到哪里可能是1千米?
三、巩固新知,实际应用
1、师:下面是一张小明家附近的平面图,(出示第一题练习)
2、师:小明学校马上要举行运动会了,小明的好朋友小华每天都去训练跑步。(出示第2题练习)
3、师:我们国家有很多河流,你知道我国的四大河流吗?测量河流的长度,一般用什么作长度单位?(出示第5题练习)
四、全课总结
问: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能告诉大家吗? 师:让我们一起伸出你的五指山,说说各长度单位吧!有了它,你就可以牢牢地掌握长度单位间的关系了。
五、布置实践作业: 从你家到什么地方是1千米? 板书设计: 认识千米(公里、km)毫米 厘米 分米 米 千米 Mm cm dm m km 1千米=1000米
第四篇:《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在情境中感知了解千米的含义,通过观察、推测、操作等学法的渗透引导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懂得1千米=1000米,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2、在课前课后的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
课前准备:
回忆体育课100米跑步比赛,熟悉平小周边环境。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出示二年级小朋友的数学日记:
20xx年2月28日晴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我和爸爸一起去学校注册。我很高兴,因为爸爸给买
了一个长2米,宽6分米,高3厘米的笔盒,但是我也累了,那是因为我们来回一共走了2米的路程。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都笑了,你为什么笑了?
生:这个同学将单位搞错了。
师:应该用什么长度单位比较适合?
师:告诉老师,1米有多长?来,比划一下?大家一起来比划比划。那2米就是?从教室门口到讲台桌就有2米,他们来回只走这么长的路程吗?你认为应该用什么长度单位?
二、新授:
师:感谢这位同学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学习的课题。我们能用双手比划1米有
多长,能比划1千米有多长吗?
a、师:不会比划也没有关系,生活中,你见过或听说过千米吗?
b、课件:出示图片
师:你们观察到什么长度单位了吗?你有什么问题?这个问题由课本老师来告诉我们。
生阅书齐读: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来表示,千米可以用符号“KM”来表示,千米又叫公里。
师:计量比较长的长度就需要用千米,那你认为这里的2米应该改为2?
1、通过观察、猜测感知1千米有多长。
①、师:千米在生活中运用还是比较广泛的,你认为1千米有多长?
②、师:1千米到底有多长?同学们请看:
演示:校园操场每圈大约是250米,2圈就是500米,3圈是750米,4圈是1000米。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请学生读,师强调读法的注意事项,齐读。
③、推测:
师:假如操场每圈是200米,跑几圈是1千米啊?400米呢?
2、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体验1千米的长度。
①、体育课你跑过100米,跑完后你感觉怎样?几个100米是1千米?要让你跑完1千米,想想你会怎样?老师对着1千米外的你很大声地说话,你可能听见吗?将1千米与1米对比,你想说什么?
②、出示课件图片:
Α、从学校大门到哪个地方大约是1千米?
Β、生活中哪些地方大约相隔1千米?
③、课件:
平小到农行是570米,农行到商业街是430米,商业街到新市场是240米,新市场到平小是190米,平小到哪里是1千米?还有哪里到哪里是1千米?
3、回归生活,应用千米。
①、师:一年之际在于春,春天是运动的好时节,这不,小华来我们的学校
来锻炼身体了。
小华绕着操场跑了8圈,他跑了多少米?是多少千米?
②、师:2千米=20xx米,那么
9千米=()米6000米=()千米
教师注意让学生说说思考的过程。
③、师:看来同学们对米和千米已经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现在老师就来考
考大家。
A、给下面的数据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B、先估计世界三大河流的长度,再比较长短。
三、小结:
①、师:长度单位家庭又添了一个新成员,它是?,说说你知道的“千米”的知识!
②、作业:多渠道查资料:马拉松长跑比赛全程大约是()千米。
轿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每小时不能超过()千米。
磁悬浮列车每小时可行驶()千米。
地球绕太阳每秒运行()千米。
教学反思:
教学亮点:
1、情境的“巧设”:
在本课实际教学中,我主要创设两大教学情境,一是引入校门口到加油站距离1千米的录象,二是在练习设计中引入“‘数学大餐’菜单”教学情境的设计。对于录象的引入,我是这样考虑的:学生已经对1千米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引入来源于生活实际—校门口至加油站的录象,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更直观、更具体的1千米,学生可以进一步在感知、感悟的.基础上加深和明确1千米到底有多长,这样,也可以给学生一个比较明确的参照,懂得多长的距离就是1千米,这样情境的创设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具体的、持久的;对于“‘数学大餐’菜单”教学情境的设计,我的想法是,三年级孩子都是比较活泼的、好动的,他们还需要一定的感官刺激,一定的视觉冲击,基于这节课孩子们已经接触过了,所以我不再注重练习设计的层次性,而在练习设计的多样性和开放性方面下功夫,我设计了5道练习,并以“‘数学大餐’菜单”的形式展现给学生,由学生来“点菜”,“点”到什么,就“吃”什么,孩子们兴趣盎然的同时,很认真地完成了相关的练习,明显看得出,这样的“数学大餐”很适合孩子们的口味!
2、结构的前后呼应:
在课始,以“马虎小子的数学日记”来引出千米,课末布置学生完成数学日记,并提醒学生不要犯马虎小子的错误,这样的设计让整个课堂浑然一体。
3、教学的有效实在:
从孩子们的课堂表现、孩子们的学习结果来看,这节课还是挺有效、很实在的,孩子们“三维目标”方面掌握还是相当不错的。
教学缺失:
1、关于课前调查:
在课前,我发给孩子们一张调查表,要求学生配合父母调查你走?步大约是1千米,你走?分钟大约是1千米,摩托车中速行驶?分钟大约是1千米,由于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很多家长根本就不让孩子走1千米,而是直接告诉他们答案,于是就出现了走200步是1千米,走3145步是1千米的答案,我想,这应该算是教育的一种悲哀吧!
2、关于预设与生成:
一直以来,总是认为不需要太多的预设,看到很多老师写一课时的教案就达8、9页,自己很是不解。这次教学让自己有了深刻感触,预设是根本,有了精心预设,才会有精彩的生成,因为在“‘数学大餐’菜单”练习方面根本没有去预设,结果出现了很多诸如重复、罗嗦、遗漏等问题。希望引以为戒。
3、关于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不同于其他的教学语言,需要精炼、简洁、准确、有逻辑性,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在预设上面下些工夫,注意数学语言的逻辑、精炼。
4、关于教学评价:
对于孩子们在课堂上的表现,我们应该进行适时、有效的评价。在这方面,自认为做的不够好。我想,有效、合理的教学评价在单纯的一节公开课中是无法一躇而就的,这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应该要注意积累评价语言,结合课堂实际灵机应变、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2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上册P26-27千米的认识。
二、教学准备
课下让学生走走100米的一段路,感受100米的路有多长,让学生课下走一走操场五圈(200米一圈)感受一下1000米。学生准备一根米尺,教师准备卷尺。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体验中认识千米这一长度单位,并通过操作、交流等活动感知1千米有多长,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
(2)正确运用千米表示长度,知道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突破
这节课我主要通过以下方面突破重点:
第一,通过对课前活动的回忆建立自己的思维。课前让学生通过“走一走100米”、算一算时间”、“数数步数”等活动,让学生形成对100米的印象,然后让学生推出:2个100米有多远……10个100米有多远。然后推想出是1千米有多远。也就是在100米的路上来回5次是1千米(或操场上5圈),大约走15分钟是1千米,(用平时的速度走)。
第二,让学生举例从哪些地方到学校门口大约是1千米的长度。学生对千米的初步认识后,让学生利用身边的数据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
五、预习提纲
1、同学们你们课下从操场西头走到东头走100米大约用了多少时间?(大约用了1分30秒)走100米大约用了多少步?(200步)2、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什么做单位?请举例子(千米除了表示比较远的路程以外,它还可以用来表示河的长度、桥的长度、水的'深度、山的高度,以及描述速度等…)
3、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是什么?
4、如果学校操场200米一圈自己思考几圈是1000米。1000米你走了几分钟,走了多少步?同学们能不能观察、测量自己身边的物体长度,再来推想1千米有多少个这样的物体?用你自己的方式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
5、1千米=1000米,他们用等号相连说明他们的长度是怎么样的关系。
6、等号两边的数字和单位相同吗?
7、要表示一段距离的长短能不能只看数字?还要看什么?
8、千米和米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9、米可以用m表示,千米可以用km表示?那么1000米=1千米可以怎样表示。
10、27页3千米里有几个1千米?5千米呢?
11 、例6中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分别说的是什么?
12、自己能估算出从家到学校有几千米吗?自己是怎么估的?
六、过程
(一、)情境导入(出示中国地图)
师:谁能说一说自己去过最远的地方是哪?怎么去的?用了多长时间?有多远知道吗?出示一个30公里的牌子谁能明白这些牌子的的意思?(学生自愿起立回答)。
师: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生活中以千米作长度单位是很常见的,1千米有多长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千米。(板书课题)
(二、)根据教师给的预习提纲进行课本26、27课本预习(教师念一题小组之间寻找并记录一题的答案)在预习之前学生可以先把自己看到的信息写到一张纸上。
(三)汇报交流解决问题:
小组把预习问题回答解决完以后,由组长代表把本组不会的问题提出教师或其他组解决。在解决的时候教师尽量采用身边熟悉的事物进行讲解。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引入,增强了数学知识的现实感和亲切感。曾经有本书上说过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时,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数学才是有生命力的。
(四、)实践巩固
1、与同伴在家的附近或学校附近走1千米的路程,体验1千米有多远。
2、5000米=()千米700米+300米=()千米;3千米=()米2千米—1000米=()米
3、课本28页1、2、3、4、5
4、能力强一点的同学课下自己测量一下实际家到学校的距离,能力差一点的同学可以只做2、3。
(五)总结评价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让你感到最深刻的地方在哪?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小组之间互相说一说补一补。
(六)小测小组之间互相出一道题然后小组之间互相评分。展示小组
本节课的评价结果。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0~21页例1及想想做做1~5。
教学构想:
例题首先呈现了三幅涉及长度单位“千米”的图片,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而产生认识千米的心理需求。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千米。这里的介绍包含了三个要点:第一,千米是一个长度单位,而且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第二,指明了它的应用范围,作为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通常被用来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第三,千米的不同名称及字母表示方法。初步了解上述内容后,再引导学生思考“1千米有多长”这个核心问题,联系他们的具体感受,进一步明确:10个100米是1000米,就是1千米。即:1千米=1000米。这样教学,有利于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日常生活经验,在掌握千米基本含义的同时,初步形成对1千米实际长度的体验。最后,再要求学生联系学校环形跑道的长度,试着说说“大约几圈是1千米”,帮助他们从不同角度丰富对1千米实际长度的体验。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能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2、在实践活动中,学会积累与查找资料,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千米。
教学难点:
建立1千米的单位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常用的长度单位?
学生互相比划并说说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
提问:这是四个不同的长度单位,回忆一下,我们一般将这些单位用在什么地方?
谈话:我们以前学习过上面这四种长度单位。知道了每个单位的实际长度大约有多长,测量长度时会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长度单位。比如较短的长度可以用厘米做单位。比较长的'长度可以用米作单位。那如果有更长的长度,会用什么长度单位呢?
(让学生创造更大的长度单位:十米、百米、千米……着重介绍千米)
提问: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千米。知道了千米,你想知道千米的哪些知识?
(有多长?和其他长度之间的关系?用在什么地方?)
2、课件出示教材第20页例1。
提问:这是沪杭铁路,它的全长是180?
追问:为什么沪杭铁路的长度要用千米作单位?
3、举例: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说过千米?
4、出示教材图片:你知道每幅图片上的数字表示什么含义吗?
说明: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可以用字母“km”表示。千米又叫公里。
二、交流共享
1、初步体验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1)师:1千米到底有多长?
(让学生课前去操场跑100米,课件出示操场图示,从起点开始标注100米跑道)
明确:像这样的100米,我们走10次就是1000米,也就是1千米。(板书:1千米=1000米)
提问:1千米里面有几个100米吗?
追问:走100米你花了多长时间?照样计算,走1000米要多长时间?
(课前布置让学生计时、计步)
结合交流讨论:学生走20xx步的路大约1千米,走15分钟的路大约1千米
(2)完成教材第21页“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组织交流,说说是怎样思考的。
说明:把几千米换算成米作单位的数,可以想1千米=1000米,几千米就是几个1000米,从中得出结果,比如4千米就是4个1000米,等于4000米;反过来把米作单位的数换算成千米作单位的数,可以想要换算的数量里面有几个1000米,得出千米作单位的数,比如3000米里有3个1000米,等于3千米。
(3)提问:课前我们做过调查,我们学校的环形跑道一圈是多少米?几圈是1千米?
2、强化千米
引导思考:我们刚才感受到的1千米是个环形的,如果我们把1千米的跑道拉直,会有多长?想一想,从学校门口往南走到哪儿是1千米?向北?向东?向西呢?你可以选择一个熟悉的地方想象,现在脑海里想象从学校门口走到哪儿大约是100米,要走10个100米,该从学校门口走到哪儿?
谈话: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从学校门口到哪儿是1千米,你能说一说从自己家到学校有1千米远吗?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21页“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图片,先找出速度最快的和最慢的连线。
学生练习并说说理由。
追问:老师家离学校约有5千米的路程,如果你是老师,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去上班?请简述理由。
2、完成教材第21页“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是怎样思考的。
小结:选填长度单位时,要联系实际的距离和数据。
3、完成教材第21页“想想做做”第4题。
引导学生看图,并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作业设计
1、比大小
2千米○20xx米1千米○900米2米○30分米
49厘米○5分米95毫米○10厘米
2、学校运动场的跑道是一圈400米,芳芳每天早晨跑5圈,她每天跑多少米?合多少千米?
3、东东家、成成家和学校再同一条直线上,东东家距离学校3千米,成成家距离学校2千米,东东家距离成成家多少千米?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第五册P、45——P、47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表象。
2. 运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千米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估计、推算和分析能力
3、初步学会用千米估测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4、感受千米与实际生活地紧密联系,体会“千米”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感知和认识千米的含义、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引出千米:
1、同学们!在长度单位家族中,你认识了哪几个朋友呀?(贴出:毫米、厘米、分米、米)
你能用手势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吗?
2、同学们走1米大约是几步呢?
请看录象:
(一个小朋友测量,一个小朋友走。)
提问:再想想,走100米,大约是几步呢?(200步)
照这样计算,走1000米是多少步呢?
3、谈话:我们老学校的跑道一圈是200 米,你们走一圈大约是几分钟?走一圈是3 分钟,那走5圈大约需要几分钟?走5圈也就是走了多少米,(1000米)
1000米也可以写做1千米。不过,1000米和1千米听起来不大容易区分,谁能想个办法通过不同的朗读,把他们区分开来,使人一听就明白。
二、联系生活,建立表象
1、千米是长度单位家族中的又一个成员(贴出:千米)
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公里”,可以用符号“km“来表示(贴出km)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它(出示课题:千米的认识)
2、谁来说说,你在哪儿见过或听说过千米?
大家请看:(出示4张图片)
从这些图片中,你知道了什么?
请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一张在组内介绍一下。
谁愿意把你们组交流的知识介绍给大家。
3、看来大家对千米已经有所了解,那你们还想了解千米的哪些知识呢?
学生说一说。
4、提问:1千米究竟有多长呢?我们先来看看100米的跑道有多长?(录象:学校中100米的跑道)100米的跑道已经这么长了,那几个100米才是1千米呢?
10个100米连起来才是1千米,那该有多长呀?
我们学校的跑道一圈是300米,大约走几圈是1000米呢?
同学们!新梅广场(出示新梅广场照片)你们都认识吗?想一想,从那儿出发,向南走,你觉得到哪儿大约是1千米?
播放从新梅广场出发,经过邮局、电影院、小商品市场到新区实验小学的录象。好!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跟着老师在脑海里把这段路再走一遍。谁来估计一下,走这段路大约需要几分钟?
5、如果从校门口出发,到哪里大约也是1千米?同桌互说,交流。
到底谁的意见比较准确呢?假如让你去验证,你准备用什么方法去验证?交流。
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课后就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办法去验证一下,好吗?
三、加深千米和米之间的联系:
1、现在,我们一起来看这幅图,这是小明的家,请你们帮小明找找看,从小明家到哪里正好是1千米,先在组内说一说,并且在图上圈出来。
想想做做1
从小明家到哪里正好是1千米?在图上画出来。
再找找看,从哪儿到哪儿也是1千米?
2、你们看,小华在干什么呀?
他每天都要在这个400米一圈的跑道上跑步,今天,他已经跑了5圈了,你知道,他今天跑了多少米了吗?
是多少千米呢?
你是怎么想的?
(1000米=1千米,米里有2个1000米,就是2千米)
3、其实利用1千米=1000米不仅可以将米转化成千米,还可以把千米转化成米。请看:
想想做做3
说说怎样想的。
四、系统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千米,到现在为止你们一共认识了几个长度单位朋友呀?你能说说他们之间的.关系吗?(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
在使用这些单位时,我们一定要注意合理、恰当。
五、解决问题:
1、步行 汽车 飞机 自行车
每小时 每小时 每小时 每小时
1800千米 5千米 16千米 40千米
2、想想做做4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3、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最长的河流是哪一条吗?(长江)对!
请看这张表格,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你能比较他们的长短吗?
4想想做做5
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一幅简单的铁路示意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⑴从太原到青岛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快速算一算。
下面两个问题请在小组内讨论:
⑵南京到上海的铁路大约长300千米,你能估计出南京到济南的铁路大约长多少千米吗?
⑶从南京到北京的铁路大约长多少千米?
说一说你的理由。
六、实践作业:实践园地
1、想办法测量一下你家到学校大约距离多少千米?
2、观察无锡旅游地图,根据各景点之间的距离,为自己或家人设计一条经济实惠的旅游路线。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二)过程与方法
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1千米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估算和分析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与同伴交流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愉悦心情。
二、目标分析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段教学的融合,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在发现中建构,在建构中实践,在实践中内化和提升。另外,在采集教学素材时,紧紧抓住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感受,围绕着教学重点“千米的认识”,组织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研究和发现,让学生在愉悦的情趣中感受“千米”,建构“千米”,应用“千米”。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掌握1千米和1米的关系。
3.会用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教学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四、教学准备:
课件,皮尺,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测量学校运动场跑道一周的长度。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旧知
(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教师板书)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米、1分米、1厘米。
(2)在( )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①一枝铅笔长18( )。
②一枚1分硬币厚约1( )。
③教室里的课桌高8( )。
④教室地面约长8( )。
⑤北京到黄山市的距离是1316( )。
1.导入新课
揭示课题:北京到黄山市的路程很远,用米测量太麻烦了,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教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简单的回顾中引入新课,既复习了旧知,又为探索新知做好铺垫,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知识之间的系统性。提出测量北京到黄山市的路程,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让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使学生感受到认识千米的必要性。
(二)联系生活,建立表象
1.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
(1)说一说:对于“千米”这位新朋友,你想知道些什么?
(2)想一想: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你能否具体说说你心目中1千米的长度?(可以结合课前了解到的信息来描述)
2.进一步建立1千米的'表象
(1)结合课前测量学校运动场跑道一周的长度,你认为1千米有多长?(每个学校的跑道可能不相同,实际教学时,尽可能用学生身边的数据。)
课件出示:我们学校运动场跑道一圈是200米,沿跑道走( )圈的长度正好是1000米,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是1千米。教师板书:1千米=1000米。
(2)出示标准化跑道的图片,注明跑道一圈是400米。
课件出示:沿跑道走半圈是( )米,走( )的长度正好1千米。
3.实际感受1千米
(1)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让学生仔细观察一下。(此环节也可以在课前完成)
(2)让学生按一般的步行速度实际走一走,所需时间大约是1分15秒。
(3)让学生想象一下10个100米有多远。
4.欣赏生活中的千米
课件出示指路标志、珠穆朗玛峰主峰高度、汽车速度表等图片,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千米”,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联系生活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作为数学教学的活教材,具有时效性,使数学充满真实感和亲切感,学生能感受其存在的价值。让学生能更充分地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印象更深刻。
(三)实际应用,巩固新知
完成教材第28页练习六第1题、第2题和第3题。
【设计意图】综合练习题让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在解决问题中强化对千米的认识,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
(四)课堂总结,明确目标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你能从生活中找出1千米吗?
(五)实践应用,延伸拓展
完成教材第26页“做一做”。
在老师或家长的陪同下完成此题,不要流于形式。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3、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活动:
①走100米,数数大约有几步。②走200米,看用多长时间。③了解交通工具的一般速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谈话:小朋友们,听说过五指山吗?西游记里如来佛的手掌就叫五指山,在数学王国里,也有一座五指山,住着长度单位五兄弟。
1、复习已学过的四个长度单位。
(学生比出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有多长;说出表示的符号并板书;说出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2、填入合适的长度单位。
世界上最小的鸟体长约2( );世界上最高的建筑高约452( );
世界上最矮的成人高约8( );世界上最薄的笔记本电脑厚约15( )。
师:导入:拇指峰上住着谁呢?
二、认识千米:
1、生活中的`千米
(1)板书课题:认识千米(公里 km)
千米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你曾在那里听过或看过“千米”?
(2)播放相片:这是付老师在高速公路上拍摄到的一些镜头,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呢?
①指路标志:(北京距天津?千米)
②虎坊桥距广渠门?千米
(3)千米是一个长度单位,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也可以表示交通工具每小时行驶的路程。
①除了汽车,你还知道哪些交通工具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可以用千米作单位?
②哪些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千米作单位?
(4)小结:学到这儿,你对“千米”这个长度单位产生了什么初步印象?
2、、教学1千米与1000米:
师:现在大家一定很想知道1千米到底有多长,一起来看:
播放录象:(走100米的镜头)看,这是我们昨天在操场上活动时拍的录象,我们数了数,走100米大约要200步
板书:走200步的路约是100米
(走200米的镜头)现在走了200米,大约花了3分钟?
板书:走3分钟的路约是200米
(闭上眼睛想一想100米有多长),下面的“小志愿者”们走的路就更长了,我们一边看,一边认真数一数:他们一共走了几个100米?
(录象快放部分学生走10个100米的镜头)
师:(2)同学们想一想:把这10个100米连起来,该有多长啊!把答案写在纸上好吗?
师:板书:1千米 1000米 这两种写法都对吗?为什么?它们表示的长度虽然是一样的,可也有不同点,你发现了吗?
1千米=1000米,读来不易区分,你能巧用停顿,把它们区分开吗?
生:读
(3)小结:1千米是1米的1000倍,所以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
(4)师:你能运用所学知识帮助外地游客算一算西客站到天安门有多少米吗?
先自己想一想
集体订正
生:
3、感知、体会1千米
(1)咱们学校的跑道一圈长200米,( )圈是1千米。有的学校的跑道一圈长250米,( )圈是一千米,如果是400米一圈,( )是一千米。
(2)在脑子里猜测想象一下:在你熟悉的路段中,从哪里到哪里可能是1千米?
(3)让我们跟着摄像机镜头到校门外的大街上去走一走,看看一千米究竟有多长?(播放录象)
请学生闭眼在脑海里把这段路走一遍。
(4)估计:看了录象,你知道从哪里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呀?你们怎么估计1千米的距离?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组里说一说。(组内讨论)
板书:人走15分钟的路约是1千米
人走20xx步的路约是1千米
汽车行驶1分钟的路大约是1千米
(5)建议学生课后用这些方法验证刚才的猜测想象。
(6)引导:那我们班哪个同学的家到学校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7)付老师家离学校约有4千米的路程,如果你是付老师,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去上班?简述理由?
(8)森林公园
看了画面,你知道哪些信息?26千米远吗?你会怎么去森林公园?
(9)小结:学到这儿,大家肯定对千米产生了深刻的印象,能谈谈你的收获吗?
三、巩固新知,实际应用:
师:1、你们的收获可真多,我来考考你:
4千米=( )米 3000米=( )米
9千米=( )米 6000米=( )米
要求:看清单位名称 换算
集体订正
2、小朋友们看过国庆50周年的阅兵式吗?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其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完成填单位)
要求:先独立填出答案,再说说为什么?
四、总结全课: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它就是“公里”,也可以用㏎表示。它住在五指山的拇指峰上。伸出你的左手,掌心向自己,看,你也有一座“五指山”,有了它,你就可以牢牢地掌握长度单位间的关系了。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8页。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走一走100米或200米的路程。
2.课件。
【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一)目标确定
教材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公路上常见的交通指示牌引出千米,然后让学生亲身体验,要求学生走一走100米和200米的长度,推断走1000米大约要多少时间。在课前访谈中,发现只有极少数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至于1千米大约有多长,基本上没有什么体验,学生表达也不甚清楚。可见,建立1千米的观念是本课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因此,本课目标定位如下: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该单位的简单化聚;
2、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1千米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估算和分析问题;
3、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与同伴交流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愉悦心情。
(二)策略选择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千米”这一观念建构效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因此,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我从教材的'设计意图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重组了教学过程,具体用到以下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如课题引入时,让学生估计老师到上海经过的路程,引出千米这个概念,同时感受千米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又如综合练习“我当西博小导游”,让学生置身生活情境中,既充分应用米、千米互化的知识,又让学生体验到千米存在的必要性。
2、选择验证: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存在差异,如学生放学经过的路线的不同,导致学生印象中从学校到某处大约是1千米的观念大不相同,教学设计时,教师根据学生常走的三条路线进行了步测,在学生回答后,课件中有选择地验证,强化“千米”的观念。
3、合作解疑:在建立和强化1千米的观念时,让学生在教师指导的前提下进行交流,互相纠错,实现互学共进;在综合练习“我当西博小导游”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或合作解答,或自主探究,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片段实录】
教学片段一:初步建立千米的观念
师:课前大家都走了100或200米,并做了记录,你能说说走1000米大约花多少时间或走多少步数吗?
生1:我走了100米用了 60秒时间,照这样算走1000米就需要600 秒时间。
师:600秒也就是几分钟时间?(10分钟)有不一样的吗?
生2:我走100米用了70秒,照这样算走1000米需要700秒,大约12分钟。
生3:我走了200米用了3分钟,照这样走1000米,需要15分钟。
生4:我走了100米走了82步,照这样算1000米就需要走820步。
生5:我走200米走了132步,我以前走过1000米,大约走了754步。
师: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6:不同意,200米走132步,1千米是200米的5倍,应该是660步。
生5:我走到后面越来越累,步数当然就多一些了。
师:同学们,她的话给我们什么启示?
生6:我们如果按照走100米或200米的速度匀速走的话,可以直接将时间或步数直接乘5,但考虑我们小朋友身体状况的话,实际上走1千米所花的时间和步数就比匀速走多一些。
师:看来我们还要尊重实际状况。下面请同桌两人交流走1千米所花的时间和走的步数。
……
教学片段二:强化1千米概念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从校门口出发到哪儿大约是1千米?
生1:到邵逸夫医院吧。
生2:我认为不对,因为从学校门口到采荷路的34路车站就有一站路,而34路车站到邵逸夫医院还有三四站路呢,比1千米可远多了。
师:那你认为到哪儿大约是1千米呢?
生2:大约到采荷路口,因为到那儿大约两站路,接近1千米。
师:是这样吗?我们一起看(看课件演示)
生(全体):哦,是采荷路口。
师:如果往庆春路方向到哪儿大约是1千米?
生3:我觉得到庆春立交桥大约是1千米。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3:因为我家在立交桥边,我早上走到学校一般用14分钟,我走100米大约75秒,走1000米大约13分钟,13分钟和14分钟很接近,所以我认为到那儿大约是1千米。
师:让电脑叔叔告诉我们是否正确(电脑演示)。
生(全体):完全正确。
师:下面请你和同桌交流,学校出发到哪儿大约是1千米,并说说理由。
……
教学片段三:练习1选一选、填一填
师:下面请同学们完成练习1,请看清题目要求。
(学生填写后反馈)
生1:我认为青春医院到众安桥的路程是1千米500米,因为青春医院到浙一医院是两个500米,刚好是1千米,再从浙一医院到众安桥500米,合起来就是1千米500米。
师:答案完全正确,有其他想法吗?
生2:我是这样想的,因为青春医院出发到众安桥有3站路,每站路大约是500米,也就是1500米,1500米=1千米500米。
师:你的思路非常清楚。如果从湖滨出发到大学路口大约多少路程,你们谁知道?
生3:我认为是2千米500米,因为湖滨到大学路口有5个500米,也就是2500米,2500米有2个千米1个500米,即2千米500米。
师:同学们,复兴大桥是杭州新造的大桥,它的信息谁能补充完整。
生4:我认为复兴大桥长约80千米,宽约26米。
生5:我对长约80千米有意见,我看过报纸,钱塘江的宽大约1200米,桥不可能80千米长,我认为填1千米500米比较合适。
师:其他同学有意见吗?
生6:我认为长填2千米500米比较合适,因为1千米500米第一小题已经用过了,钱塘江宽1200米,桥身加上两边的长度,大约是2500米,也就是2千米500米,填80千米、15千米更不符合实际。
师:正确,同学们很善于比较和估计,那么第三题谁来解决?
生7:我觉得飞机每小时行的路程大约是800千米, 坐小轿车每小时行的路程大约是80千米,步行每小时行的路程大约是15千米。
师:你们认为对吗?为什么这么填?
生7:飞机速度最快,所以应该填最大的数量800千米,小轿车比飞机慢多了,但也比较快,填80千米,步行最慢,我想我8分钟走1千米,60分钟大约走8千米,大人比小孩快,所以填15千米比较合适。
……
【教学反思】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富有个性的探究过程,在本课教学中我努力达到这一要求,在反复的教学尝试中,我觉得该节课做到了以下几点。
1、找好知识的“生长点”,教学流程通畅。
本课开始就让学生通过估计铅笔长度、教室前后的距离、杭州到上海的路程这些具体问题感知单位由小到大的客观存在,以及千米这个单位出现的必要性,使千米这个单位的学习过程自然通畅。
2、尊重学生的真实体验,观念建立自然。
在1千米概念的建立初期,难度比较大,但教学中能充分尊重学生走100米和200米的真实体验,并在课前让学生进行整理,通过合理的推理,知道1千米大约走多少步或走多少时间,利于概念的建立,特别是从学校到何处为1千米的估计、公交车站的路程估计,层次明显,不断帮助学生唤醒原有的生活经验,强化1千米的观念。
3、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学习方式合理。
在整堂课中,1千米观念的建立,不是靠死记硬背,而是教师不断引导,提供相应的学习任务,根据学生的差异,让学生决定学习方式,如通过100米和200米来帮助建立概念时,学生既全体交流,又个别讨论,又如最后的综合练习,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能力选择合作还是自主探索。
在整个教学中,我也深切感受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环境在该课中应予以高度关注,因为教师的设计不可能考虑到所有学生的生活经验,如在教学片段二中,教学时就发现有的班级学生大部分就住在校园后面,课件演示难以启发学生去强化1千米的观念。此外我们也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多种结果出现以后,教师要灵活处理,如片段一中出现了一个学生走了1千米发现实际结果并不是按照乘5得到的,这就需要教师灵活应对……,显然,这些问题既可能导致教学失败,同时也是教师反思成长的有效资源,值得我们回味和珍惜。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8
一、教学内容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时,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数学才是有生命力的。教师找准了教学内容与学生知识经验的“切合点”,在学生建立
师:火箭的速度大约是每秒4千米,也就是多少米?
此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通过多方位、多角度的材料感知建立1千米的丰富表象,学生举例身边的事物并用具体的数据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给学生提供操作、交流与想象的时间和空间,在提供学习资料的基础上现场生成学习材料,在交流中进一步感受1千米的具体长度,在头脑中比较清晰的建立1千米长度的“模型”,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在学生具有大量的感性基础和丰富的表象积累上,以直观、动态的录象播放让学生感知摩托车行驶1千米路程,用另一种的方式感知和感受1千米,强化了对1千米有多长的感受性。
此环节的设计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联系生活提供丰富学习材料作为数学教学的活教材,使数学不显得枯燥而是充满真实感和亲切感,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的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体现新课标理念,设计巧妙,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素材,注重学生自己对知识的体验,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一)让数学知识与生活密切联系
当数学与学生的现实密切联系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新课标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于1千米的观念的`建立本身是枯燥的,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只是机械被动的去学习。然而教师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有目的的选择和补充,教师选择贴近学生生活,以常见的事物作为教学内容,如播放我国长江、雅鲁藏布江、火箭发射等图片,让学生对它们的长度、深度、高度进行千米和米的换算,使学生自然就融入了学习环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与意义。
(二)把已有的经验作为支点
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于丰富的现实原型,培养空间观念要将教学拓宽到生活空间。教师能借助学生对100米的长度的认识作为“敲门砖”,找准发展空间观念的支点,通过课前感知、课中回忆、推想等一系列数学活动中逐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让学生在真实的现实背景中,引领学生建立数学模型。
(三)给学生充分的感性积累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感受1千米,建立1千米的观念。教师能从学生所熟悉的校门口到丽都美容院之间100米的长度入手,推想1千米的长度;接着,让学生结合身边的物体利用数据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最后,再让学生通过看摩托车行驶1千米的实际长度的录象,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注重感性积累与体验,在学生自己对知识的体验中建构新知的,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用自己的方式描述1千米的长度时,留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自己探索与交流,学生的答案丰富多彩:“教室的2块地砖的长度大约是1米,20xx块地砖的长度约是1千米”、“教室门约高2米,500个门叠起来的高度约是1千米,冲天了!”“小朋友走1米大约要2步,1千米大约要走20xx步”……这一环节的设计提供给学生“再创造”的时机,形成学生思维碰撞的高潮,课堂显得真实而生动。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9
本课时是在学生学过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和比米小的单位,并且初步了解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 教材先通过插图说明千米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然后通过学生已经掌握的长度单位米,推算出新的长度单位千米,帮助学生建立起千米的观念,并揭示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1千米=1000米,为了让学生掌握计量单位间的化聚,在例1、例2中都写出“想”的思路,使学生在计算时有所依据。例1是见解长度单位的化法,例2是把米聚成千米,并设计了针对例1、例2的强化练习(试一试)。
对于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时我十分注重学生已有的基础,强调新、旧知识的关系,从基本的长度单位米开始,在新旧知识的引申、发展处加以复习、强化、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促成新旧知识的转化,尽量使学生较快地建立起1千米的观念,使课堂教学过度自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当然,学生也并非是一张白纸,在平时生活中对千米已有所认识,所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充分发表他们的意见,发挥他们的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用他们的眼光去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观念。 当然,单单靠这些要使学生很好地建立1千米的观念还是相当困难的。学生的想象力有限,如果单单让学生靠想象1千米,而去认识1千米的话是远远不够的。记得我第一次上这一课时时,就是让学生
靠想象1千米去感知1千米,去认识1千米。结果学生对1千米观念的建立相当差。特别是联系生活实例时,学生就错误百出。使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没有很好完成,教学的重点、难点没有克服。
在这次教学时,结合上一次教学中的不足,我对教学过程进行新的设计,主要围绕“怎样较好的使学生建立1千米的观念”思考。为了解决这一难点,在课前我在学校附近测量出1千米的长度,教学中,在学生想象1千米之后,带学生去实地目测一下1千米的长度,这样,学生想象的1千米和实际的'1千米形成了一定的对比,学生对1千米的感知加深了,也初步建立起了1千米的观念。从之后的练习中,也明显地感觉到学生对1千米有了比较准确的认识。当然,用目测的方法来感知1千米的长度,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如果有时间让学生去走一走的话,学生对1千米的认识一定更加准确,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我让学生课后去走一走,真实地去感知1千米的长度,加强对1千米观念的建立。
回顾整节课的教学,学生的参与是比较积极的,参与面也是比较广泛的。与第一次教学相比,教学任务有了更好地完成,教学难点有了更好地克服。但是,整节课各部分的衔接及时间的掌控存在许多不足,在巩固练习时没能适当展开,没有把这节课的教学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10
数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作为数学教师应该发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课堂教学之中,是体现新理念的重要一环。我在设计人教版小学数学《千米的认识》教学方案时,尽可能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改编教材,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
本节数学课的成功之处在于在教学中不同层次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整体性的发展原则,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体现了“以人为本”。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具体体现在:
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千米的认识》这节课中,我运用新课程的理念,从生活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学生创设了恰当的教学情境。并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打破课堂内外的界限,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二、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数学课程标准》中新的理念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种方式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学,自己去做,自己去体验、自己去获取知识,从而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是新世纪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寻找数学,教学中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了解自己的学校、
生活的道外区的变化,感到生活的这个社会的美好,无形中达到了情感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以此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我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了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而把自己定位在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使学生自己通过亲身的感受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千米这个长度单位的认识。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
三、利用现有教材,体现新课标
教学时,我大胆改变了教材中单一的、抽象的、脱离学生实际状况的内容,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素材引入新知,把抽象的数学知识采取情境化、生活化的表达方式,教材中的课后的实践活动提到课前进行,学生可以凭借各自的经历与体验逐步形成千米的计量观念。把书后单一、抽象的单位换算线段图,改编成学生所熟悉的6路公共汽车行车路线图,不但使学生掌握了课本知识,同时了解了从哈东站到哈站的实际距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数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教师能发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课堂教学之中,是体现新理念的重要一环。
同时,在教学中学生的评价上还存在着不足。比如说:在学生的实践测量活动中,有些小组的测量方法重复、测量的方法不够丰富;还要更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增进学生学习的信心。
对这节课如果重新设计,我只想改动一处地方,就是在学生进行实际测量时,在原有的“用尺测量出1000米”、“先测量出100米,再推测1000米”“看脉路表”“询问法”然后感受所用的时间这种做法的基础上,增加数步法和回头观看的方法,增强学生对1000米的
长度的感受。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11
数学学习要建立在学生的已有经验上,但这里的经验,不单指学生通过活动得到的直接经验;也包括学生在自己的学习、生活经历中或从老师、教材及其它媒体中获得的已有间接经验。教学中,不单应当重视帮助学生获得学习数学需要的直接经验;更应强调激发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经验,与当前的数学学习建立联系,学习数学。在学习“千米”这一长度单位之前,学生已经有了对“米”的感性认识,现在就是要通过实践预设生成“千米”与米的联系。
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感知1千米有多长,我把学生带到运动场上,借助体育锻炼来帮学生链接“千米”与“米”。我们的操场一圈是200米,我把学生5人一组进行接力赛跑。在跑的过程中每个接力的都必须把前一位跑的米数加起来,等5个人跑完,我让学生汇报他们跑的成绩,每个小组都跑了1000米。“像这么远的距离就是1千米”,我乘机告诉学生。最后我问:“1000米要跑几圈?想一想。”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空间,使学习有了挑战性,强化了学生的'数学思维,给学生自主生成1千米的概念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通过学生头脑中已有的千米的经验,我不断地启发、引导学生用自己身边的事物、场景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把1千米与学生习以为常的生活很好地联系了起来,让学生经历了一个从模糊到精确的动态生成过程。如:如果一个人的两臂伸开长度约1米的话,那要多少人这样两手张开拉在一起才是1千米?
数学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建构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发展数学思维,产生爱数学的情感,突出数学本质,强调活动与数学学习的联系与整合,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探索和交流等活动中,生成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在学生生成千米概念的活动中,有实际动手测量1千米的实践活动,也有想象1千米有多长的思维活动等等。在建立千米的概念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在这节课中,学生对千米的认识,既有感性的也有理性的,既有直观的也有抽象的,重要的是学生真真确确感受到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础上学习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长度的观念,知道1千米(公里)=1000米.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测量1千米的方法.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实际测量和估测能力.
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1千米的长度,掌握1千米和1米的关系.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亲自体会生活中测量1千米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问:我们都学过什么长度单位?你们能用手比一比1毫米有多长吗?1厘米、1米呢?如果测量铅笔的长度,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测量教室的长度呢?
2.小组交流,整理资料(课初,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课外测量的情况)
各小组汇报课外测量情况:
(1)测量一下路边两根路灯间的距离为多少米?多远为1000米?
(2)测量一下学校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多少米?跑几圈是1000米?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图片“认识千米”.
师问: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发表自己的看法.
2.教师小结:通过画面我们看到了路旁的里程碑上标有50千米(km)、100千米(km)的字样,同时板书“千米”.
3.设疑:计算比较长的路程,为什么通常用“千米”(公里)作单位?
你们想了解有关千米的什么知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
三、自主探索,研究问题.
1.各小组汇报课外实际测量情况.学生汇报时,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并把有关数量板书.
2.教师说明:路边两根路灯杆间的距离是50米,二十一根路灯杆的距离长1000米;
运动场跑道的一圈通常是400米(结合本校实际)跑两圈半是1000米.
那么,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就是1千米.
师问:你们知道1千米和1米之间的关系吗?(板书; 1千米=1000米)
3.估想.
(1)师问:1米有多长?50米有多长?100米有多长?两个里程碑间1千米的长度?(让学生闭眼想象)
(2)师问: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的里程大约是1千米?(小组讨论)
(3)师问: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猜测的吗?想一想,你还知道什么物体间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或者是几千米?
记忆进率.
问:还记得手指游戏吗?现在请你猜一猜“大哥和二哥”之间有什么秘密?
明确:大拇指代表“千米”、食指代表“米”;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距离较远,正好表示它们之间的进率是1000.
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看下图,从小林家到什么地方有1千米远,把路线画出来.
学生汇报时,说一说想的过程.
2.把每小时的路程和合适的交通工具用线连接起来.
(学生订正时,适时加入交通法规教育.)
五、实践.
师问:你们想不想体验一下走1千米有什么感觉?想不想知道自己走了多少步就是1千米?走了多长时间大约是1千米?(组织学生到操场分小组进行探究活动“走一走”)
汇报:你们是怎么走的?有什么感觉?
六、看书质疑,全课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千米的认识,你们有什么收获?
2.齐背“手指游戏歌”,加最后一句话“大哥二哥有秘密,这个秘密是1000.”
七、课外实践作业.
查阅有关“千米”这个长度单位的小资料,和同学们说一说.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走一走
活动目的
通过实践使学生真正领悟1千米的具体长度.
活动准备
秒表
活动过程
1.教师事先在操场上量出1千米的长度(可根据跑道的长度进行估算).
2.组织学生到操场分小组进行体验.
3.可以看自己走多少步是1千米,也可以利用秒表看走多长时间是1千米.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认识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到路边观察路标,教师制作一块路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教师提问:我们都学了哪些长度单位?
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具体表示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及1米的长度。
2、教师说明: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比较大的是米。你们还见过或听说过比米大的'长度单位吗?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提到“千米”。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千米。
教师出示例3的情境图。(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播放提前录制好的视频录像,录像中出现路牌标志)
提出下面的问题:类似图中的情境你见过吗?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情预设:看到上面的情境图,学生一下子会调出已有的知识经验,他们会想到周围的路标。]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解释路标上的“21千米”和“23千米”是什么意思。
教师指出:在计量比较长的路程的时候,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也叫做公里。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2、出示老师收集到的学校附近的路标,让学生理解、体会从某路口到当地某个标志性建筑的路程是多少千米的含义。
3、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1)师:那么1千米的路程有多远呢?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米”有什么关系呢?
同学们都喜欢上体育课,(教师出示学校操场的图片)学校操场的跑道一圈是400米(注:每个学校的跑道可能不相同,这里仅以400米为例说明大体教学思路,实际教学时,尽可能用学生身边的数据),算一算,跑几圈就是1000米?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长度的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2、使学生学会千米与米之间的简单换算,进一步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1千米长度的概念,进一步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谁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一说?
2、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3、1米有多长?教师出示米尺,让学生观察。
4、估估从教室前黑板到后黑板大约是几米?黑板大约有几米?
二、教学新课:
1、导入:如果我们要测量元上小学到南京的公路有多长,你觉得用我们所学过的这些长度单位合适吗?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个比米大得多的长度单位“千米”。(板书课题)
2、引出“千米”。(课件出示例题图)指出:图上所画的是铁路和公路,计量路程的.长度,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也叫做公里。
(板书:公里)
有了长度单位千米,我们就可以说南京到北京的铁路长1160千米,南京到上海的高速公路长274千米,教案《认识千米》教案》。
3、认识“千米”。实践思考:组织学生在校100米的跑道上走一走,看一看,想一想。几个100米是1000米?大约要到哪里?
组织讨论:几个100米是1000米?1000米用千米作单位怎么写?
(板书:1千米=1000米)
4、感知“1千米”。
我们学校的跑道是多少米?几个这么长就是1千米?
5、小结。刚才我们认识了一个比米还大的长度单位--千米,知道了1千米=1000米,了解了1千米大约有多长,下面我们来做一组练习。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1。
(1)看题、读题。说说1千米的长度。
(2)从哪里到哪里是1千米?
2、想想做做2。
(1)看题,读题,说题意。说说已知什么,求什么?
(2)独立解答,米与千米之间你是怎么换算的?
3、想想做做3。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每题该用什么长度比较合适?
4、想想做做4。
(1)你能说出4条河流的具体长度吗?你能比较它们的长短吗?
(2)说出每一条河流有多少千米?
5、想想做做5。
(1)看题,读题,说题意。
(2)学生独立做第1小题,集体交流。
(3)第2、3小题中只知道南京到上海的铁路大约长300千米,怎样估算南京到济南、南京到北京的铁路大约长多少千米呢?学生讨论,汇报解决方法,汇报估计的结果。
四、课堂作业:完成想想做做3、6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正确运用千米表示长度,知道1千米=1000米。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掌握千米和米的关系。
【教学难点】
千米与米的换算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米、1厘米。
2.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
(1)测量铅笔的长度。
(2)测量硬币的厚度。
(3)测量课桌的高度。
(4)测量教室的长。
(5)测量重庆到北京的路程。
师:如果要测量重庆到北京的路程,我们可以选用哪个长度单位来测量呢?
3.揭示课题:用米测量太麻烦了。重庆到北京的距离比较远,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边说边板书)
二、探究新知
1.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1千米到底有多长?
出示学校操场:这是我们小学的操场,一圈是400米,沿着它跑几圈是1千米?
学生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半圈是200米,2圈是800米,2圈半是1000米。
2.联系生活,再次建立“千米”观念。
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走一走,看看有多远。几个这样的长度是1千米?(10个)
10个100米是1000米,1000米就是1千米。我们可以写成:1千米=1000米
全班齐读一次。(指导学生朗读:用不同的停顿来区分)
3.实践感知。
我们现在一起去运动场上走去,去感受一下1千米到底有多长。
围绕跑道进行教学,体验1米、50米、100米、1千米的长度。
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知道的吗?
小组交流讨论。
想一想,你还知道什么物体间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或者是几千米?
学生回答,引导学生互相判断其他同学说的是否合理。
在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走一走,看看有多远。几个这样的长度是1千米。
10个100米就是1千米。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27页“做一做”。
2.完成练习八的第1~4题。
第1题,先说一说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再根据题目作出正确的选择。
第2题,先想一想,再连一连。
第3题,游泳池长50米,游2个这样的长度就是100米,10个100米才是1千米,所以要游10×2=20个这样的长度。
第4题,要学会利用1千米=1000米进行单位换算或简单的计算。
四、课外作业
写一篇数学日记《我心目中的千米》。
第五篇: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千米的认识”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70一71页。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千米慨念的建立。
教具学具:米尺、多媒体及课件一套。
课前活动:量出到l00米的实践活动,量出1米的距离,走一走有多少步,沿操场走1圈(200米),看看用了多少时间?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前几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在操场上进行了测量。
下面请同学们边看屏幕,边想:我们是用哪个长度单位测量100米的?(米)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计量长度的单位?请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说一说。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1米等于多少分米?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谁能比划一下1米的长度?一起比划一下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3.说出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
(1)测量铅笔的长度。(厘米)
(2)测量硬币的厚度。(毫米)
(3)测量课桌的高。(分米)
(4)测量教室的长。(米)
师:如果要测量新集到固原的距离,可以选用我们已经学过的哪个单位来测量呢?
师:用米测量太麻烦了。新集到固原的距离比较远,而米这个单位较短。那用什么单位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长度单位家族里的新朋友:千米(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学习千米的认识,你们最想了解有关千米的什么知识?
提出学习目标:
1.千米的实际长度,并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2.千米的应用。
【设计意图:从测量本地两个城市距离引出新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可以帮助人类理解周围世界,从而增强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自己寻找目标进一步体现学生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认识1千米的实际长度
那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
1.师:老师手里拿的米尺是1米长,用这把米尺连续量几次是1000米?(板书:1000米)
1000米用我们今天所学的千米作单位就是1千米。(板书:1千米)
板书:用米尺量1000次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2、请看屏幕:上次我们量出了100米的长度,几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板书:10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3、(屏幕显示)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200米,沿操场(一圈200米)走()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板书:沿操场(一圈200米)走5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想一想:我们沿操场走一圆大约用了几分钟?(3分钟)
那么沿这操场走5圈,也就是走1千米大约要几分钟?(15分钟)。板书:走15分钟的路程,长约1千米。
小结:1千米=1000米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唤起对行走操场实践活动的回忆,以情激情,既使学生感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又助于抽象使“1千米”形成正确的“表象”,从而加深对“千米”的认识。】
4、1千米等于1000米,听起来不容易区分,语文课上朗读讲究抑扬顿挫,谁能巧用停顿,把千米和米区分开来,使人一听就明白。
l(停顿)千米=1000(停顿)米
指导读:注意在数字和单位之间适当停顿。
师:千米也称公里,在上面的板书上添上(公里),有时也用Km表示。
5、我们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千米和米之间怎样换算呢?下面请同学们自学71页例1和例2,重点看一看是怎么想的。
6、完成71页做一做1,重点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揭示了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即引导学生自学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活用教材,节时高效。】
三、千米的应用
现在我们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那么千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呢?(屏幕显示)请看老师星期天在新集到固原的路上拍摄的一些镜头,请你仔细观察,哪些地方有“千米”?
1.公路边的里程碑
2.指路标志
3.限速标志
4.摩托车的速度表
随着学生的回答,屏幕上分别出示图片。
小结:千米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里程碑、指路标志、速度表、限速标志,让学生体会到“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认识数学的价值。】 练习:72页2把每小时行的路程和合适的交通工具用线连起来。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千米的认识,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了解了千米的用途。现在请你估计一下,从校门口出发到什么地方大约是4千米?谁能用比较科学的办法证实?
生:利用摩托车的里程表测量、走一走是否15分钟。
师:还可以这样证实:(结合屏幕)
(1)量出1米的距离,走一走,有多少步?(1米有2步)
(2)算一算,1千米有多少步?(1000米有2000步)
师:1千米,我们大约走2000步。我们可以从校门口出发数出200步,看看你正好走到什么地方,与你刚才的估计是否相符?
五、巩固练习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汽车每小时行40米。
电线杆高6千米。
小李身高135厘米。
飞机每小时飞行1800千米。
教室黑板长3分米。
一支铅笔长2千米。
2.72页3、4。
3.综合练习。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过国庆五十周年阅兵式吗?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其中一些精彩的片段。边看边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17个官兵方阵和25个车辆方阵共长2______。(千米)
1万多名官兵过检阅区时每步都走75______(厘米),踢腿高度都是30______。(千米)
你知道阅兵式上的官兵为什么走得这么整齐吗?在阅兵村,他们平均每天要走3亿___(千米)整个训练过程,他们平均每人走了10000多_______(千米)师:辛勤的汗水、刻苦的训练换来了祖国的荣誉。|
【设计意图:再现庆祝建国五十周年阅兵场面,进行新知识综合训练,以景激情自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设计:
千米的认识
年级:三年级
学科:数学
教师:马玉英
单位:新集乡中心小学联系电话:***
教师:姬志锋
单位: 新集乡上蔡小学联系电话:***
邮政编码:75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