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07城建建筑风雨操场建筑设计教学任务书
07城建建筑学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建筑设计Ⅰ教学任务书
建筑与规划学院建筑系
2010-6
建筑学专业本科四年级第一学期课程设计任务指导书
中学风雨操场方案设计
授课班级:07城建建筑学① ②班 指导老师:严云鹤 蔡进彬 段伟 许杰青 制定时间:2009年7月
一、教学目的
1、学习并掌握中小型综合性建筑的设计方法:针对不同使用对象,设计相应的建筑空间,并解决好各功能区之间的关系,使之分区明确,流线清晰,即彼此联系又互不干扰,并满足国家相关规范。
2、学习体育建筑空间特点,熟悉相关建筑规范,了解比赛场馆视线及声场定性分析方法。
3、学习并了解大跨度建筑的结构形式及空间特点,掌握根据建筑空间特点进行结构合理选型的原则。
4、了解中小学总体功能布局的特点及校园空间的特色,养成尊重环境、尊重规划的设计习惯,从校园的整体规划入手,用协调的手法设计单体。
课程过程中重点应注意以下三方面的学习: 1).场地设计:综合地段的地形条件、规划条件、规范要求;周边城市建筑环境、交通环境,处理好建筑总体布局、地段内外的人、车流交通布局,主、次入口的设置,场地停车、绿化环境设计。2).建筑设计:正确理解相关规范与指标,组织好各功能空间的组合及主次流线关系了解掌握相关类型建筑的基本特征;综合建筑平面、立面的设计,营造室内外协调统一的空间组合和外观造型。3).技术设计:注重大跨结构选型、设备选型对设计构思、空间处理的影响,并结合智能、节能、生态等设计因素。
二、基地条件(附地形图)
1、建筑基地位于某高级实验中学校园内,400米标准运动场西侧。
2、拟建的风雨操场位于学校中心广场主要景观轴线的南端,作为轴线上的对景,建成后的它将成为校园内主要标志性建筑之一。
三、设计要求:
拟建风雨操场由运动教学区和体育教研管理区两部分构成,运动区主体结构1-2层,管理区可建2-3层,总建筑面积控制在4500平方米(误差小于10%)。具体功能要求如下:
1、运动区可建两层,面积3200平方米左右。操场面积1600平方米左右,可布置在二层,要求容纳三个排球场或二个篮球场教学使用,同时可以转换成一个标准篮球比赛场地;底层布置武术训练房400平方米,舞蹈训练房400平方米,布置乒乓球台不少于8张。设计层高应严格按国家有关标准控制。
2、运动区四周(沿墙边)可布置排放四~五排活动座椅。可利用层高设置跑马廊,用来观看比赛及休息。
3、风雨操场具备满足各学院举办各种集会、活动的使用要求,布置一个不小于100平方米的舞台。
4、教学管理区2-3层,面积1300平方米左右,空间与运动区可分可合,但必须有便捷交通联系。设置必要的器材库房、卫生间、更衣室、教学管理和办公用房。其中器材库房面积不少于400平方米,教学管理及办公面积不少于500平方米。卫生间及更衣室面积不少于150平方米。
5、运动区应采用自然通风、采光及必要的声学效果,同时又要避免眩光而影响教学及比赛使用。
6、根据建筑功能,合理选择结构形式,并处理好大小空间的有机转换。充分利用建筑层高的变化及结构特点,创造良好的空间效果及建筑形象。
7、处理好风雨操场和校园整体环境的关系,对建筑风格和尺度准确定位;结合周边运动场地,合理组织各种流线设计,避免交叉干扰;优化场地设计,满足疏散及消防要求。
四、设计成果
1、总平面: 1:500含简要文字说明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各层平面: 1:200
3、立面图: 1:200
4、剖面图: 1:200
5、效果图一张
6、图幅要求:效果图不得小于2#图,其余图纸不得小于1#图
五、设计要点(评分要点)
1、设计能力:对设计任务书有较强的理解能力,能独立思考与工作,有正确的立意(40%)。
2、设计内容:能全面地、综合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构思巧妙,方案有新意(30%)。
3、图面表达:设计内容表达完整、清晰,达到方案设计的深度,具有驾驭线条与色彩的能力,图面排版得当,整体性强,具有感染力(30%)。
六、进度安排
1、第一周:发放设计任务书,课堂讲授风雨操场建筑设计原理。
2、第二周: 现场调研,完成相关调查,书写调研报告;初步构思方案,环境分析和总平面构思。
3、第三周:方案构思、总平面设计,概念分析草图或工作模型草图、多种平面构图形式的假设。
4、第四周:平面设计,立面构思,提交第一次草图设计和工作模型照片。
5、第五—第六周:二草,方案调整,建筑单体平面、立面、剖面设计,空间特征及相关模型分析深入,功能空间分析,交通流线分析,绿化景观分析。
6、第七周:全班分二组公开汇报、介绍自己的方案;公开点评,当堂评分,互相交流。
7、第八周:完善总平面、平面、立面、剖面,优化结构、设备等技术设计,绘制各个分析图及建筑各层平面、立面、剖面定稿图。
8、第九周: 绘制正图,并上交正图。
七、参考书目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2006 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 50352—2005 3.《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程》JGJ50-2001 4.《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4 5.《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 99—86 6.《建筑设计资料集3》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7.《建筑设计资料集7》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8.《建筑师设计手册(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9.《现代体育馆建筑设计》,梅季魁,黑龙江科技出版社。10.《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张文忠,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1.《建筑设计方法学》张钦楠,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2.《中小学建筑设计》,张宗,李志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3.《中国现代建筑集成—教育》,刘红,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4.《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设计规范》JGJ50-88 相关建筑设计专业期刊
第二篇:新安学院校园北区学生宿舍、食堂、风雨操场建筑设计说明
新安学院校园北区学生宿舍、食堂、多功能体育馆
建 筑 设 计 说 明 设计依据
1.1 新安学院规划及单体设计任务书。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及深圳市政府颁发的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设计规范。1.3 深圳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局颁发的“广东新安职业技术学院”用地红线图。2 工程概况 2.1 地理位置
拟建的新安学院新校园项目位于南山区沙河东路以东,北环大道以北,龙珠四路以西、广深高速公路以南区域,本项目地块中有一东西向市政道路将本地块分隔成南北两区,同时地块中部还有南北走向的高压走廊。项目场地呈不规则多边形,用地局部地势有一定的高差变化。
2.2 设计规模
新安学院校园项目按在校生3000人规模规划建设,规划总建筑面积约7.8万平方米,北区规划为配套服务区及体育活动区,总建筑面积为3.3万平方米,主要包括:宿舍楼、食堂及教工宿舍、多功能体育馆、运动场、游泳池及其他体育设施和生活配套服务设施等用房。整体风格统一、美观、大方,体现现代高等学府的严谨、务实、新颖的现代建筑风格。设计宗旨
3.1 注重建筑整体布局,使校园内部空间一体化,合理利用现有地形,创造
良好群体公共建筑广场空间关系,体现综合性教育学院建筑特色。
3.2 注重绿化环境设计,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及绿化资源。
3.3 注重单体设计,使其完善细腻,功能合理,造型上体现教育建筑自我特色,体现人文建筑的特性。
3.4 立面造型简洁,大方得体,颜色搭配协调,经济实用,体现教育建筑的严谨、务实、大方美观的特色。单体设计构思 4.1 学生宿舍楼
学生宿舍楼采用单边走廊布局形式,采光良好,宿舍单元内部功能布局
合理,平面紧凑经济,并在交通体系位置设置学生活动平台,注重学生的活动及人流集散空间的设置,底层设置架空层,局部设置学生活动室,多方面考虑学生活动及运动的空间,为其提供半室外的全天候活动空间。4.2 食堂及教工宿舍综合楼
食堂综合楼功能组织上分区明确,就餐人流与厨房服务人流完全分开,不产生交叉干扰,教工宿舍出入位于建筑西侧。食堂每层均设有厨房,每层厨房均可通过内部食梯及内部楼梯相互联系,各层之间既可独立
操作又便于相互联系。
4.3 多功能体育馆
多功能体育馆用地红线内外有6米左右高差,因此,多功能体育馆结合地形特点,设计成半地下空间,室内作为篮球场及羽毛球练习场,技术经济指标 北区规划技术指标:
北区用地总面积: 37283.90 m2
屋顶作为活动场地及绿化用地。这样既丰富建筑空间,又增加了学生的活动场地面积及校园绿化用地。
4.4 环境设计
尽量利用空间,增加绿地面积,多方面考虑学生活动及运动的空间,建筑物底层设置架空层,将绿化引入建筑物内部,并与内庭院相结合,内外空间相渗透穿插,空间景观效果良好,4.5 防噪措施
校园北区的外部噪声主要来源于城市干道,从目前的交通分析,主要是广深高速及沙河东路,北区临沙河东路一侧主要是学校运动场,以此将噪音隔离在宿舍区以外,并以多重常绿乔木分隔运动场及沙河东路,确保校园有较安静的环境,且宿舍多采取底层架空方式,就将噪音的干扰减倒最低限度。
4.6 造型设计
灰白质感外墙,局部玻璃幕墙,仿木质百叶,黑色横向通长金属栏杆以及彩色跳跃的实体栏板等造型元素的运用,体现教育建筑的文化氛围,简单体块分离切割的造型手法,造就了体型简洁大方,虚实对比强烈,稳重中不失细节处理,立面造型充分展示教育建筑的自我个性。各单体建筑造型手法一致,强调建筑群体的整体性,各单体建筑造型新颖,颜色搭配协调,美观大方,与高校教育气氛相适应,体现教育群体的严谨、务实、现代、新颖的现代建筑风格,展现自我个性。
用地编号2006-513-0059
北区建筑总面积: 34533.99 m 其中:计入容积率面积: 32368.49 m 调整容积率面积: 29786.88 m 包含: 学生宿舍: 19459.46 m 教工宿舍: 1889.64 m 食堂: 3199.51 m 配套服务设施: 998.60m多功能体育馆: 4239.67 m核增面积: 2581.61 m包含:宿舍架空层: 1630.02 m体育馆架空绿化: 951.59m不计入容积率面积: 2165.50m地下室面积: 2165.50 m底层占地面积: 8395.92 m北区容积率: 0.80 覆盖率: 22.5% 机动车停车位: 9
5其中:地面停车数:
地下停车数: 消防设计 2 2 2 2 2 2 2 2 位
59位
36位
6.1 建筑部分
消防车道均可直接到达建筑物周边进行扑救,特殊情况下消防车可进入校园内部,通过广场硬铺地及绿化草坪到达建筑扑救登高面进行消防扑救,各建筑间间距满足消防防火间距。各单体室内疏散距离均满足消防规范。
6.2 给排水部分
本工程室外消防水源引自周边市政给水管网,分别从两个不同的市政道路引入两个DN200给水管来满足园区室内、室外生活消防用水,园区给水管道成环网布置,每隔110米左右布置一个地上或室外消火栓。结构 7.1 设计依据
地震设防烈度7度。基本风压Wo=0.75KN/ m2。
7.2
设计荷载
宿舍:2.0KN/ m2(其中厨房、卫生间按2.0KN/ m2,悬挑、阳台按 2.5 KN/ m2)
食堂:2.5 KN/ m地下车库:4.0 KN/ m2
楼梯:宿舍(2.0 KN/ m2)、教室、食堂(2.5 KN/ m2)
上人屋面:2.0 KN/ m2 7.3 结构形式
本工程主体结构形式,采用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为三级。其中食堂地上3层,4-8层为教工宿舍。,1#及3#宿舍楼均为8层。2#宿舍为
地上8层,地下一层为设备房及车库。
7.4 基础形式
拟采用浅基础或预应力管桩基础,具体情况待地质报告后确定。给排水设计 8.1 概况
本工程包括一栋多功能体育馆,一栋食堂和三栋宿舍楼六栋建筑及总建筑面积34533.99 m2。其中多功能体育馆一层,食堂及教工宿舍为八层,三栋宿舍楼均为八层。给水系统有生活给水、消火栓给水系统、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系统。
8.2 设计依据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8.3 生活给水
水源取自市政给水管。最高日用水量为480m3/d,一至五层供水直接采用市政压力供水,六至八层采用变频恒压供水系统,设有地下生活水池的水泵房,生活水池贮水120m3。
8.4 排水
污水:生活污水量接近生活用水量,采用雨、污水分流制,排水均伸顶通气,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雨水:屋面雨水经雨水管道收集后排入小区雨水管道,路面雨水也汇入小区雨水管道,最后排入市政雨水管网。
8.5 消防
消火栓系统:本工程采用临时高压系统,屋面设有12m3屋顶水箱供火灾初期十分钟消防用水。本工程地下室设有150m3地下消防水池,消防水泵房有消火栓加压泵二台(一用一备)。室外设有消火栓水泵接合器二套,供消防车使用。室内消火栓用水量:20L/S,室外消火栓用水量:25L/S。电气
9.1 电力负荷级别与负荷计算
负荷级别:消防负荷为一级,客梯及生活水泵为二级,其余为三级。负荷计算:多功能体育馆负荷密度70W/m2,Pe=294kw, kx=0.8,Pjs=235.2kw;食堂负荷密度40W/m2,Pe=167kw, kx=0.7,Pjs=117kw;宿舍楼负荷密度30W/m2,Pe=454.4kw, kx=0.7,Pjs=318kw;合计计算功率:P=670.2KW。
9.2 电源与变压器选择:
电源引自市10KV专用线路(或环网线路),学院内设变配电所一座,内设变压器。功率因数补偿到0.95。在学院由两路专用10KV电源供电时,备用电源引自两路低压供电的应急母线,在其余情况下,均由备用发电机组供电。
9.3 低压配电:
主要及重要负荷均采用放射式供电,线路敷设经由电缆桥架、竖井再穿管引向负荷点,一、二级负荷均由两路供电,消防负荷末端切换,耐火电缆供电,其余经桥架、电井敷设的电缆均选用阻燃型。
9.4 避雷与接地:
在屋顶设置避雷带,利用建筑结构中的主钢筋焊接成引下线和接地网,避雷接地,电源接地及其他接地共用接地装置,形成总等电位联结,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
9.5 综合布线及有线电视:
各幢建筑内布设综合布线系统,设置通讯网络有线电视,信号取自有线电视网。
第三篇:建筑设计,高校建筑系三年级“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探讨相关论文要点
建筑设计,高校建筑系三年级“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探讨相关论文
内容导读:(2)速度
与技法训练阶段。该阶段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默背相应时
间段的“慢题”设计内容,同时手脑并用熟练掌握快速设计的表
达技法。教师应重点强调“默背”坚决杜绝临摹及快速设计的时
间性。(3)引入部分设计内容的快速设计训练。该阶段要求学生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与“慢题”类型相同的建筑设计内容,主要
[摘要]文章针对目前高校建筑系三年级“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有着的理由,将该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专题式“慢题”教学和阶
段式“快题”教学两个部分,并对具体实施办法展开说明与探讨。
[关键词]建筑系三年级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内容
[作者介绍]刘圆圆(1978-),女,辽宁阜新人,辽宁科技大学建筑系主任,讲师,硕士,探讨方向为建筑设计及其论述。(辽宁
鞍山114051)刘声远(1964-),男,辽宁鞍山人,沈阳工程学院院长,教授,探讨方向为建筑设计及其论述。(辽宁沈阳110136)
庄金迅(1972-),男,江苏沭阳人,辽宁科技大学建筑系,讲师,硕士,探讨方向为建筑技术。(辽宁鞍山114051)
[课题项目]本文系辽宁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探讨项目“运用职业技能竞赛反哺革新型人才培养方式探讨”(项目编号:
2009B219)和辽宁科技大学教学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项目“三年级建筑设计课教学内容及策略教学论文探讨”(项目编号:20094105-4)的探讨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5-0127-02
一、高校建筑系三年级“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有着的理由的建筑类型呢?这是全国建筑学专业教学面对的一个共同的问
传统的高校建筑系三年级“建筑设计”课程教学中,将课程题。另外,快速设计仍旧是当前我国一种重要的人才选拔方式,定位为能力提高阶段,通过涵盖尽可能多的建筑类型,依据建筑因此传统的只有单一能力训练的建筑设计课程设置很难适应社
规模和技术复杂程度安排教学顺序。这种类型式设计教学在中会进展的需求。
国高校实行了几十年,形成了完整的教学系统和教案,成功地培
二、教学探讨
养出了一批批建筑设计人才。但随着社会的进步,新的建筑类针对以上建筑设计课教学面对的理由,辽宁科技大学建筑
型还会不断地涌现,我们的建筑设计课如何能够涵盖如此之多系在三年级“建筑设计”系列课的设置方式、教学模块、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教学论文等几个方面做了一系列的探讨与尝试。
(一)教学方式探讨
1.设置依据。现代主义认为建筑设计思维就是一种解题过
程。因此,教设计的重点就是在教这种解题过程和以这过程中
产生的论述知识和操作技法。而之所以能够进行建筑设计教学
的逻辑基础就是必须假定这种解题过程产生的论述知识与操作
策略教学论文是可教的。基于以上两点,将原来“类型式”教学方式转变
为“专题式”教学方式成为可能。
2.快慢题并举的教学方式。将建筑系三年级“建筑设计”
课程教学内容分为“慢题”和“快题”两个部分。(1)“慢题”设置
方式——专题式。即运用
8周教学周完成的设计题目,由一组
具有相同教学目的又具有各自阶段性的建筑设计课题构成。每 个阶段建筑设计课题重点解决一种建筑理由,把传统的类型式
教学方式转变为专题式教学方式,解决传统教学涵盖量不足难
以适应社会进步进展要求的理由。(2)“快题”设置方式——阶段
式。这是指运用
2~8小时完成的设计题目,题目设置分四个阶
段,难度逐渐增加,使学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较好地完成单
体建筑的概念设计,解决学生初次接触快速设计难以适应理由。
(二)教学内容探讨
1.“慢题”教学内容设置。首先,设置顺序的确定。三年级
学生在一二年级时已经经历了若干尝试性的建筑设计训练,具
有一定的设计经验,可是这种经验仍旧是感性的或者说是模糊
的,而现代建筑设计应该是建筑师的理性创作过程。依据思维
科学和认知心理学并结合建筑设计的过程,可以建构出如图
所示的设计思维功能模型。其次,教学内容的确定。主
“慢题”
要包括:(1)建筑设计与设计策略教学论文专题训练。这主要是加强学生
对建筑设计的工作与探讨策略教学论文的学习与掌握,有利于学生逻辑
深思小学英语教学论文习惯的培养与养成。(2)建筑设计与自然环境专题训练。要
求学生加强环境意识,掌握景观环境设计的要点与策略教学论文,强调设
计中新建建筑与周边自然环境联系的处理,加深学生对目前建
筑界所关心的环境理由的了解,并提出解决设想。(3)建筑设计
与人文环境专题训练。要求在基本掌握一般设计策略教学论文的基础
上,开发贯穿自己的创意,融入城市文脉的基本设计思想和理
念,了解和加深场所再现的设计理念,以而形成具有鲜明文化内
涵和标志感的风格特点。(4)建筑设计与相关技术专题训练。要
求学生在设计中,进行建筑的物理环境设计,增强运用建筑技术
手段解决切实理由的能力,注重建筑设计的科学性。其中,感受
建筑的科学性是重点。
2.“快题”“快题”如图
2所
教学内容设置。首先,设置框架,示。其次,各阶段操作要点。(1)绘图速度训练阶段。该阶段着
重培养快速设计的制图速度,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能够临
摹一定规模的中小型建筑设计图纸内容。该阶段应严格强调快
速设计的时间限定,如有必要可以根据情况重复进行。(2)速度
与技法训练阶段。该阶段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默背相应时
间段的“慢题”设计内容,同时手脑并用熟练掌握快速设计的表
达技法。教师应重点强调“默背”坚决杜绝临摹及快速设计的时
间性。(3)引入部分设计内容的快速设计训练。该阶段要求学生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与“慢题”类型相同的建筑设计内容,主要训
练学生在较短时间里迅速解决部分设计理由的能力。教师应着
重强调案例设计与制图表达的时间分配。(4)快速设计训练。经
过前三个阶段的分项训练,学生基本能够进行完整的快速设计
训练,本阶段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 2000~3000平方
米的中小型建筑新题设计,图纸内容齐全,表达策略教学论文成熟有一定
效果。
(三)教学策略教学论文探讨
首先,调研阶段——自主。以学生自主调研为主,教师规范
讲解为辅,前沿专题讲座为补,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
可以查缺补漏由教师补充其报,2008(7).上一页 1 2 论述及知识面的不足。其次,草图
阶段——平等。在注重师生平等交流与生生平等交流的基础
上,侧重于学生革新能力的培养,尊重学生个性,适当进行职业
道德教育。最后,评图阶段——公平。合班评图,共同参与,客
观公正,及时反馈。反馈形式为合班评图与单班讲图并举,细化
到每个学生每个理由。优秀的学生给予证书鼓励并展出,以此
带动其他学生的积极性。
三、结语
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课程教学有着诸多理由
“建筑设计”
值得探讨。对于建筑教育工作者来说,应始终以探讨者的姿态,继续前进,走出一条具有革新性具有中国特点的教育之路。
[参考文献]
[1]龚恺.东南大学建筑系四年级建筑设计教学探讨[J].建筑学报,2005(12).[2]王炎松,谢飞.基于“建筑文化主题”的大三建筑设计课程特点深思小学英语教学论文[J].华
中建筑,2008(5).[3]吴良墉.21世纪建筑学的展望[J].城市规划,1998(6).[4]宋晔皓,张悦,朱宁.对于快速设计教学的当前深思小学英语教学论文与实践[J].建筑学报,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