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线段的长度 教学设计 教案

时间:2019-05-12 18:58: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3 线段的长度 教学设计 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3 线段的长度 教学设计 教案》。

第一篇:2.3 线段的长度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借助于具体情景中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能借助于尺、规等工具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能用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 已知线段。

数学思考: 通过思考想象、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数学探究过程,了解线段大小比较的方法策略,学习开始使用几何工具操作方法,发展几何图形意识和探究意识。

问题解决:会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会用直尺、圆规比较线段的长短 情感态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究解决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比较线段的长短 【教学难点】语言叙述“比较线段的长短”的过程

3.教学用具

图片

4.标签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 情境导入,适时点题

内容:

(1)、老师用多媒体出示一张生活中“猫狗获取食物”的图片,让学生猜测它们的走法。

(学生自由发言)

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2)、上图中,是小猫跑得远?还是小狗跑得远?你是怎么比较的?

学生思考

(3)、在班上点两个个子差别不大学生都坐着,他们谁高谁矮?

怎么比较?(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点明课题:把小猫、小狗跑的路程看成两条线段,怎么比较它们 的大小?

(板书课题:线段的大小比较)

(4)、在黑板上画出两条线段,同时让学生在草稿纸上画出两条线段,让 学生思考、讨论比较方法。

目的:

利用生活中可以感知的的情境,极大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生活中所蕴含的数学道理。让学生感受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所要比较的线段大小的的过程。第二环节

问题探究,形成策略 内容:

(1)、引导学生从交流发言中归纳出方法策略。

方法

一、测量法。(工具:可用刻度尺)

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

方法二:叠合法。(工具:可用圆规)

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

二、叠合法

(2)、随堂练习,即学即用:(用两法比较。看结果是否同)

(课本:P141随堂练习: T1)(3)、师在黑板上画出:

让学生上台用两种方法比较比大小,结论:线段AM=BM

指出线段中点的含义,表示:AM=BM=1/2AB.(4)、让每个学生在一张 纸上画出一条线段并标出字母,动手着出线段中点。(学生先折、师生交流)目的:

经过师生交流并归纳出线段的大小比较方法,教师用多媒体演示比较过程、让学生动手操作更能加深学生的体会,并顺利引出线段中点的定义,练习有助于巩固方法。这样的设计能让学生体会方法的获得过程,同时可以巩固对表示方法的掌握。教师应关注全体学生、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广泛参与、积极主动的学习。

第三环节

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内容:

(1)、你能用圆规画出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吗?

(黑板上画出已知线段,同时要求学生在纸上画出已知线段,并尝试。)

小组合作交流画法

师演示,归拔出三步骤:

1、画出射线、2、度量已知线段、3、移到射线上

(师写出作图语言)

要求:(1)、教师作图要规范,作图顺序、痕迹要让学生充分感知体会,不要求学生写做法,只要他知道怎么作图,并能大致描述出来即可,但 教师的示范要规范。

(1)、要对全局关注,这是几何作图的起步。对有困难的学生要适时 点拨支持。目的:

让学生自己在动手操作中去真正的感受用尺、规作图,并使这样语言口头表述做法,并开始有作图痕迹意识,即让别人看清楚你的作图方法。第四环节 小试牛刀、自我检测

内容:

1、已知线段a、b如图,你能做出线段c,使c=a+2b吗?

1、如图,从到有4条道路,为了节约时间,你会选择

条路。原因是

3、课本:P141随堂练习:T2

。习题4.2节

:T2 T3

目的:

本环节的目的就是为了检测学生的达标情况和巩固练习,同时第一题设置为学生提出了巩固和提高的要求。大部分题目设置的出发点仍在于检测本节课所学,但不排除适当难度的设置,所以教师要多巡视指导,重鼓励。第五环节 快乐课堂

思维晋级:

内容:

(1)、问题设置:如图是一个四边形,现在去各边的中点并连接成四边形,想一想得到的四边形与原四边形,那一个的周长大? 如是在各边任意取一点呢?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并交流方案。

要求:学生在自己的纸上画出图形尝试,可以用刻度尺测量计较比较; 或者用圆规叠合法比较;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的性质来解释。

目的:满足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的不同发展的需要,提供给学生探索、交流 的时间和空间。同时鼓励同学们运用所学去解释、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利 于学生的不同要求的发展。

课堂小结

教师

请学生说出这节课自己的收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畅言所学所获所感。两点之间、最短。

两点之间的距离是指。

比较两天线段的大小的方法有

,它们各自用的工具

和具体做法是。

用尺、规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步骤是

你今天学到的心得有哪些?

课后习题

作业:A级: A组第1、2题 B级:B组

板书 2.3比较线段的长短

1、两点之间的距离

2、例题:

3:练习。

第二篇:长度比较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⑴ 会直接比较出一端对齐的物体的长短,初步感知长度概念。⑵ 会将物体的一端对齐,比较物体的长短。⑶ 初步会在方格纸上比较物体的长短。

2.教学重点/难点

⑴ 物体长短的直接比较(将物体的一端对齐,比较其长短)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师:你知道班级中哪个同学最高吗?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他比其他同学都高。生2:他排在队伍最后面。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度比较》

二、新可探索: 探究一

师:校园里有四面彩旗,你能看出哪面最高,哪面最低吗?

生:(1)号旗最高,(4)号旗最低。

师: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生:这四面彩旗都竖在草地上。

小结:因为四面彩旗的旗杆都竖在同一条横线上,所以我们一下子就能看出(1)号旗最高,(4)号旗最低。师:他们的谁高谁矮? 生1:不能比较 生2:不能确定 师:为什么不能比较? 生1:一个学生下面有凳子 生2:他们不在一条线上。

师小结:我们在比较长短时,一般要在同一条线上比较,让一端对齐,看另一端,另一端长的就长。跟进练习:

⑴比较自己的铅笔,哪支长? 组内相互说一说是怎么比较的。

(让两支铅笔的一端对齐,看另一端,另一端长的就长。)探究二

师:三个同学在跳绳,用什么方法可以比出谁手中的绳子最长呢? 生:可以把他们的绳子拉直比较。师:拉直就能比较长短了吗?

生:把绳子一端对齐,看另一端进行比较,师:对,说了非常好。当绳子弯曲时可以先把它们拉直,一端对齐,看另一端谁长,这根绳子就长。跟进练习:

师:长方形纸

横长还是竖长?可以怎么比呢? 方法一: ⑴把纸对角一折,使横边与竖边重合来比较。方法二:

⑵用一张纸的竖与另一张纸的横去比。(前提:两张纸的大小一样。)师小结:用折的方法也就是将他们的一端对齐,看另一端谁长,这条边就长。探究三

师:这里有些学习用品的图片,你能比较它们的长短吗? 生:可以把它们竖起来,一端对齐比较。

师:不行,这是图片不能拿下来,还有其它好方法吗? 给大家提供了方格子,看看能否借用它来比较? 小组合作、交流

汇报

生:我们可以借助方格纸来进行比较,看这些物品各占几个小方格,就能知道它们的长短了。学生尝试,教师指导

三、课内练习: 练习一

⑴谁的身高最高?你是怎么比的?

生:小胖最高。他们站在一样高的地方,只要看另一端就能比较了。师:4位同学站在同一地面上,所处的位置相同,我们就看头顶,谁头顶高,这位同学就长得高。

练习二

问:两张长纸条,一部分被遮住了,你能比较哪张纸条长吗? 小组合作、交流

汇报 生1:蓝色长 生2:红色长 生3:一样长 生4:不能比较 师:为什么不能比较?

生4:因为两张纸都被遮住一部分,遮住部分不能判断它们的长短。师小结:我们在比较物体长短时,要将物体看完整,然后进行比较。只看一部分,是不能进行正确判断的。练习三

⑴ 哪条线最长?

(上面的练习也只能直观感悟每一条线段的长短)

课堂小结

四、本课小结

在比较物体的长度时,可以将物体一端对齐,看另一端进行比较,也可以借助其它物品来帮助比较,物体要看完整。

课后习题

五、课后作业 练习册P50、51

第三篇:线段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线段。

2、能用尺度量线段的长度和画指定长度的线段(限整厘米数)。

2.教学重点/难点

1、初步认识线段的概念。、2、量、画线段。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师:小丁丁从家到学校有三条路,今天他起来晚些了,要尽快到学校,小朋友,你说他应该走哪条路呢?为什么? 学生组内交流、讨论

生:我认为小丁丁应该走第2条路,因为这条路是直的,最短。

师:对,选第2条,因为只要把这3条路“拉直”了,就可以知道这条路最短。

二、新课探索: 探究一

师: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线,小朋友,你知道这些线有什么相同处吗?(特点)

学生组内交流

师:这些线都是直的,它们都有一定的长度。

象这样直直的,有2个端点的线叫做(线段)跟进练习:

师:图中哪些是线段?并说说为什么。生1:②是线段。①不是,因为它是弯曲的。

③和④虽然是直的,但是它们都没有两个端点。探究二

师:这里有两根纸条,你能判断哪一条长吗? 生1:红纸条长 生2:蓝纸条长

师:看来我们不能用眼睛来判断出它们的长短了,我们有什么方法吗? 生:借助尺量一量。

师: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并思考:

你是怎么量的?在量的时候要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 生:量的时候,应把尺的0刻度和纸条一端对齐; 尺的刻度边要和纸条一边对齐,不能倾斜; 生:两根纸条是一样长的。

师小结:我们的眼睛有时在观测物体时会产生一定的误差,要正确知道长度,就要借用尺来进行测量。探究三

师:你想不想自己也来画一条线段呢? 画线段要注意什么呢? 生: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请学生利用尺任意画一条线段。师指导、纠正错误

师:现在请你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你会画吗? 小组合作、交流

说一说是怎么画的。

师指导、纠正错误

师小结:通常我们是从刻度“0”开始画到刻度“4”就是4厘米。

并加上两个端点。

三、课内练习: 练习一 量一量

练习二

画一条长6厘米的线段 拓展:

⑴师:小胖不小心折断了一把尺,它缺少了“0”刻度,你能用它量出橡皮的长吗?

小组合作、交流

并说说方法

生1:数一数有几大格,就是几厘米。生2:用大数减去小数就是它的长度。师小结:同学们说了非常好。

当尺的“0刻度”没有时(损坏)我们可以借助其它的刻度来进行测量。通常可以数有几大格,也可以用大数减小数的方法来得出。⑵请你用这把尺画一条3厘米的线段。

小组里交流你的方法。

课堂小结

四、本课小结:

线段是直直的,两边有两个端点。

课后习题

五、课后作业 练习册P43、44

第四篇:认识线段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建立线段的表象,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主要特征,能把物体直的边看成线段。

2.使学生能根据对线段的初步认识,从一组图形中辨认出线段,会数图形里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3.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和想像力,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通过操作能折、画出线段。

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以及通过线段的特征来判断个图形的线段和线段数量。

3.教学用具

ppt课件

4.标签

认识线段

教学过程

一、做游戏,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看屏幕,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游戏? 学生指名回答:跳绳和拔河

师: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从绳子中去学习一些数学的知识和本领。

[设计意图:以游戏引入,充分地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动手操作,初步认识线段(1)变曲为直 教师出示毛线:看,毛线的形状是怎么样的?(学生观察,得出毛线的形状是弯弯的、弯曲的。)提问:你有什么好办法能使弯曲的毛线变直吗?让学生动手操作把毛线拉直并上台演示。

(预设:A 用手捏住绳子的两头,拉紧绳子。

B只捏住毛线的一端,另一端让毛线自然下垂。

讨论:哪一种作法使毛线更直?)

师:你们知道吗,你们的一个小动作揭示了一个奇妙的数学知识: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课件出示文字)

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线段(板书:认识线段)。(2)初步感知线段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现在谁愿意上台来指一指哪儿可以看成线段。现在请提问:线段是怎么样的? 小结并板书:线段是直直的。

竖着拉,斜着拉,这样能把两手之间的一段看成线段吗? 小结:不管怎么拉它们都是直的,可以看成线段。(3)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

课件出示图片:两手捏住毛线的两端,叫做线段的“端点”。提问:线段有几个端点? 小结并板书:有2个端点。

请学生上台指一指毛线的两个端点在什么地方?

(4)认识线段的示意图(课件出示),建构线段模型。(介绍线段的两个端点可以用两条小竖线表示)

(5)小结特征: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线段的样子,你认为线段有哪些特点?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设计意图:创设了让学生主动观察和动手操作的数学活动,努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把思维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调动了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激发了求知欲。](6)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认线段)。

师:你们说得真好!小朋友们已经认识了线段,现在请大家来当小判官:你能判断下面的哪些图形是线段吗?

交流:让学生说说为什么是线段或者不是线段?引导学生从线段的两个基本特征来说明。

[设计意图:通过小法官对不同线的对比判断,强化学生对线段的认识,帮助学生进一步把握线段的本质特征。]

二、进一步感知线段的特征(1)到生活中找线段。

师:我们身边的物体也有很多线段,比如数学书的这一条边可以看成一条线段(演示)你知道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哪里吗?(指名一人板演)请小朋友们也拿起自己的数学书,找一找它的哪条边可以也看成线段? 这条线段的端点在哪?

提出要求:找一找,还有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

师:孩子们真了不起,拥有一双会观察的小眼睛,相信你们走出了课堂之后还会有更奇妙的发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直尺、课本、黑板等物体的边,找一找、摸一摸,加深对线段的感受。](2)到图形中找线段

师:其实很多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也都是有线段围成的。下面我们进行一个眼力大比拼。(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交流:指一指你最喜欢的图形的线段分别是哪几条

小结:我们发现每个图形的一条边就是一条线段,并且它是几边形就有几条线段,虽然这些图形中线段的两个端点没标出来,但我们要知道它们是存在的。(3)折线段

谈话:小朋友喜欢玩折纸游戏吗?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玩一玩吧!(拿出课前准备的长方形纸,对折,打开)

启发:现在同学们的纸上都有了一条折痕。想一想。这条折痕也能看成一条线段吗?为什么? 提问:下面请大家拿出第二张长方形纸片,你能折出比这条线段长一些的折痕吗?

提问:拿出第三张长方形纸,你能折出比这条线段短一些的折痕吗? 师提问:从这三次折线段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线段是有长有短的(板书)。

[设计意图:当学生对线段有初步的认识后,引导学生观察寻找举出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成线段来加深理解对线段的感受,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利用“想想做做2”,交流并引导发现几边形就由几条线段围成。从实物迁移到图形,加深对多边形的认识。通过“折”线段,直观感知线段的长短,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孕伏和渗透。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观察和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从被动的接受转换为主动参与,想学、乐学、学会、会学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从而更加理解和掌握、灵活运用知识。]

三、学习画线段

谈话:小朋友们认识了线段,还找到了线段,折出了线段,还想不想自己动手画一条线段?那我们画线段用什么工具? 指出:通常,我们可以沿着直尺的边来画线段。

教师在黑板上演示画:画线段时,左手按住直尺,使他不能移动,再用笔贴紧直尺的一边画,画出的线段一定要直的,不能弯曲,再在线段的两端画上端点(即两条小竖线)

展示几个学生的作品,进行评讲 提问:你还能用其他工具来画线段吗?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寻找、利用身边的工具画线段,让学生经历画线段的过程,通过交流,探索画线段的方法。整个过程教师始终是以学生发展为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联系应用,拓展认识

谈话: 下面我们来玩个连一连的闯关游戏。准备好了吗

1、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按要求画一画

学生画好后,提问:连接这两点还能不能画出不同的线段吗? 指出:两接两点,只能画一条线段。(齐读)

2、想想做做第4题

师:好,第1关小朋友们知道了连接两点可以画1条线段第二关开始啦,这儿有3个点,猜一猜,连接每两点可以画几条线段?

小结:有3个点,连接每两点画一条线段,一共可以画(3)条线段,画成的是(三角)形。

3、想想做做5题

师:真不错,第2关闯关成功,如果有4个点呢?第三关来了 连接每两点画一条线段,你又能画几条线段呢? 明确:按题目的要求一共可以画6条线段

4、最后一关来了,有5个点,连接每两点画一条线段,你又能画几条线段呢?画出的是什么图形? 明确:按题目的要求一共可以画9条线段,并连成一个五角星。

【设计意图】趣味的“连”线段,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顺利掌握几点连线的方法,增强了与同伴合作的意识,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概括能力。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渗透有序思想,为高年级进一步学习排列组合的知识做好铺垫。)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线段,你能说说线段有什么特点吗?

第五篇:认识线段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经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会描述线段的特征,会画线段。过程与方法:

结合情景了解线段的画法和意义,掌握线段使用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思维过程和结果,在动手操作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增强数学体验意识,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的特征,通过操作能折、画出线段。教学难点:

线段表象的建立,以及通过线段的特征来判断个图形的线段和线段数量。

3.教学用具

每人一根毛线、一张彩纸。,铅笔两根(一曲一直)、毛线一根、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请小朋友每人拿出课前准备的细线,同桌相互比比两根线的长短。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交流结果。

2、师:现在请小朋友来介绍介绍你们是怎样比的?

生:我是先把细线的一端对齐,然后把线拉直,再看另一端。

教师板书:拉直;一端对齐。

师述:我们把这根细线拉直以后,就可以看成是一根线段。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以学生感兴趣的“比一比谁的线长”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为学生主动构建新知识,做好了知识、能力与心理上的准备。

1.拿出一根线,贴在黑板上.(要贴成弯弯的)2.再拿出一根线,贴在黑板上.(要贴成直直的)

3.问:这两根线有什么不同?(这两根线的形状不同,一根是直的,另一根是弯的)4.在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向这样的的线.(指着直的线段说)5.分别用一本厚书、一个长方体的盒子比着,在黑板上各画一条线段.

6.将黑板上的几条线段圈起来,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的几何图形,这种图形叫做线段.”

师:老师让你们猜一个谜语(课件出示谜面):“一条条,一根根,编制衣物少不了,有时直来有时弯,缝缝补补要用着。”

学生指名回答:毛线

师: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从毛线中去学习一些数学的知识和本领。(板书课题:线段)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线段。

(1)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

(2)教师说明:一根线段有长有短,说明线段是有一定长度的。当一根线段单独在一起的时候,为了表示它有两个端点,而且不变形,我们在画的时候要给它装上两个标志(在端点处画一短竖),用这个特殊标志来表示它就是线段。

比一比:哪种颜色的毛线最长?

我们可以拉直比较他们的长短

【设计意图】:经过身边实物、同桌比较二个环节,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被调动起来,并积聚了大量的线段表象,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知教学,学生的学习欲望强烈,接受状态饱满。由趣促习,能够很好地保存学生的注意力,真正的由要我学转为我要学。此外,由教师介绍两个端点,加上很形象的两个小竖,避免了传统教学中端点问题的歧异。

2、寻找线段

师:我们身边的物体也有很多线段,比如数学书的这一条边可以看成一条线段(演示)你知道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哪里吗?请小朋友们也拿起自己的数学书,找一找它的哪条边可以也看成线段? 这条线段的端点在哪?

提出要求:找一找,还有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 师:孩子们真了不起,拥有一双会观察的小眼睛。交流:指一指你最喜欢的图形的线段分别是哪几条

小结:我们发现每个图形的一条边就是一条线段,并且它是几边形就有几条线段,虽然这些图形中线段的两个端点没标出来,但我们要知道它们是存在的。

(1)师:请小朋友拿出课前准备的长方形纸,放平在桌子上。

师述:像长方形纸的四条边就可以看作线段,尺子的边也可以看作是线段。

(2)师:小朋友观察一下,在我们周围还有哪些也可以看作是线段?(观察、考虑两分钟)

(要求:要说完整话。比如:什么的边缘是线段。)生1:电风扇风叶的边缘可以看作线段。生2:黑板的边可以看作线段。生3:窗户的边可以看作线段。

生4:课程表的框边也可以看作线段… …(以上的回答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完整的。)【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本环节中,由教师介绍周围的线段到学生自己寻找身边的线段,面对眼前熟悉的情景却要寻找全新的朋友,学生的探究愿望和学习兴趣一下被激发了,在他们的潜意识里产生了明确的学习需求。

3、画线段

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师:谁来介绍一下线段有哪些特点? 生1:线段是直的。生2:线段还有两个端点。

生3:画线段时还要装上两个特殊标志。

4、折线段(1)师:现在老师把这张长方形纸对折,然后展开,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看到中间有条线段。

师:对了,中间的这条折痕我们就可以看作线段。(2)初步感知线段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现在谁愿意上台来指一指哪儿可以看成线段。提问:线段是怎么样的?

小结并板书:线段是直直的。

竖着拉,斜着拉,这样能把两手之间的一段看成线段吗? 小结:不管怎么拉它们都是直的,可以看成线段。(3)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

课件出示图片:两手捏住毛线的两端,叫做线段的“端点”。提问:线段有几个端点? 小结并板书:有2个端点。

请学生上台指一指毛线的两个端点在什么地方?

(4)认识线段的示意图(课件出示),建构线段模型。(介绍线段的两个端点可以用两条小竖线表示)

(5)小结特征: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线段的样子,你认为线段有哪些特点?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6)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认线段)。

师:你们说得真好!小朋友们已经认识了线段,现在请大家来当小判官:你能判断下面的哪些图形是线段吗?

交流:让学生说说为什么是线段或者不是线段?引导学生从线段的两个基本特征来说明。

(7)小结: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线段的两个特点:

1、线段都是直的。

2、线段有两个端点。交流自己对线段的看法。

1、下面哪些是线段?是线段的在()里画“√”。

2、下面的图形各是由几条线段围成?填在()里”。

【设计意图】:由教师示范折长方形纸到学生自己折,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新知的意识,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了画线段的过程,通过观察和亲身体验牢固掌握了画线段的方法,也总结出了线段的特点,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三、动手操作,认识线段(1)你会画线段吗?

1.我们已经认识了线段,那你能自己画一条吗? 2.交流:你用的什么工具,怎样画的? 3.你能画一条比刚才更长或者更短的吗?

连接两点只能画一条线段。

怎样测量线段的长度?

测量线段的方法: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线段左端,右端对着几厘米就是几厘米 练习:画一条3厘米的线段。

画线段的注意事项:把笔尖从“0”刻度开始,先画好一个端点,再在相应的刻度上画好另一个端点,最后用直线把它们连接起来。

画一条比6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6-2=4(厘米)

画一条比4厘米长3厘米的线段

画线段的注意事项:把笔尖从“0”刻度开始,先画好一个端点,再在相应的刻度上画好另一个端点,最后用直线把它们连接起来。

四、联系实际,拓展认识

谈话: 下面我们来玩个连一连的闯关游戏。准备好了吗

1、链接每两点画一条线段

三角形

若给你四点,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你能画出几条线段?

3+2+1=6(条)

若给你五点,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你能画出几条线段?

4+3+2+1=10(条)

五、巩固练习,应用知识

1、猜猜一共有几条线段?

一共有(3)条线段

2、判断下面是否为线段。

3、下面的图形各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填在()里。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线段,你能说说线段有什么特点吗? 特征:

(1)线段是直的;线段有两个端点(2)线段可以量出长度

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习思路,明确线段的特征和画法。

板书

认识线段

特征: 线段是直的 线段有两个端点 线段可以量出长度

下载2.3 线段的长度 教学设计 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3 线段的长度 教学设计 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线段教学设计

    第三课时 线段 学习内容: 教材第5页,练习一的7~10题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线段,会判断线段; 2.会用刻度尺量线段的长度; 3.会按要求的长度画线段; 4.培养动手和判断能力。 学习重点、难......

    3、《线段的认识》教学设计(5篇)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线段的认识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5-6页 教学目标: 1、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 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 2、通过实践活......

    长度单位教学设计(大全)

    [新课标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教案]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第一课时 认识厘米、用厘米测量 教学内容:课本第1—3页 教学目标: 1.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

    《长度比较》教学设计5篇

    《长度比较》教学设计 《长度比较》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一年级第二学期第50-51页。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长度,经历观察、思考,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能将物体......

    长度单位教学设计

    《长度单位》教学设计 沧县大官厅乡吕寺小学 (一)、课标分析: 让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常见的量。掌握计量长度的知识技能。 (二)、教材分析: 通过第一学期“......

    长度单位教学设计

    长度单位教学设计 长度单位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长度单位》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也是在比较物体长短的基础上学习的。虽然学生已经有了这方面的知......

    长度单位教学设计

    课题 长度单位 单元教材分析 主要内容: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认识米、用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 地位与作用: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的基......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猜谜游戏 在上课前我给大家准备了一道谜语,请大家先读一读,再猜一猜。(多媒体出示谜语)“一根根,一条条,编织毛衣少不了,有时直来有时弯,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