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研究性学习教案二 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研究性学习教案
课题:研究性学习的活动方法
【教学理念】
充分运用目标驱动的方式展开教学,运用自主探究、讲座对比的方法展开学习,使学生在正确理解该课程的基础上,了解和掌握这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从而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教学目标】
1、掌握研究性学习的一些方法
2、了解如何进行文献研读。
3、了解如何进行知识管理
4、掌握一些基本的思维方法。【教学重点】
1、如何进行文献研读。
2、如何进行知识管理
3、掌握一些基本的思维方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上课节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什么是研究性学习,这节课我们来了解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一些方法
二、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一些方法
1、文献研读
长期以来,人类将自身总结的经验、知识,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和视频等手段记录下来,这就是文献。顾名思义,文献研究法就是对文献进行查阅、分析、整理,从而找出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研究方法。(1)要具有一定的语言文字阅读能力
你要对文献资料进行研究,第一关首先要能读懂它。只有读懂它,才能理解它,进而发现它的特点或者不足。这就必须具备相当的语言文字阅读能力,具有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才能办 到。如果你的研究对象涉及到我国的历史文献,那么,你对古代汉语就必须下一番功夫,以便扫除阅读古藉的障碍。如果你阅读研究中要收集参阅各种外国文献,那你对第一、第二外语必然要有所掌握。(2)关于阅读方法
说到文献资料的阅读方法,关键的问题是决定于你选定的是什么研究课题,阅读应完全服从于完成研究课题的要求。一般来说,阅读范围应当围绕完成既定研究课题为目标。这当然并不与平时同学们的广泛阅读相悖。古人说“厚积薄发”,就是说只有有了广泛而扎实的知识积累,才能对某一方面的问题有可能发表深刻而独到的见解。为了使中学生能比较有效地完成确定的研究课题,在如何阅读文献资料方面,有三种方法可供参考。
第一种方法叫做“远粗近细”。当你围绕研究课题集中收集了许多文献资料以后,不妨先把手头掌握的文献资料,按照其出版年代的先后,略作排列。离课题研究主题年代比较久远的文献资料,一般可用粗读或略读的方法阅读,只求知其大概,并视需要随时做好摘录或笔记。对于有关研究课题内容的近期文献资料,则应该尽可能较为详尽细致地阅读,同时也要从实际出发,做好文摘卡片。对某些资料,可用剪报或复印的方法,分门别类装订成册,以备进一步作深入研究时便于查考。
第二种方法是“整理要目索引,制作文摘卡片”。为了便于对研究课题进一步作深入研究,同时也为撰写论 文准备材料,在阅读有关文献资料的同时要做有心人,一是要整理要目索引。所谓要目索引,就是把与研究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中涉及的内容,或按照原文题目(或观点)可自行概括组织文字,编成索引。所谓索引,就是要做到是什么问题,什么材料,什么观点,在什么文献资料上的哪一章节,甚至哪一部著作的第几页,都应做到一目了然,检索时伸手可得,毫不费力。
文摘卡片与要目索引相比较,文摘卡片更有其检索快捷方便的特点。当然,制作文摘卡片,平时一面阅读,一面思考,一面摘录,投入的精力和时间是相当多的,下面介绍一种通用的文摘卡片,见附样。
文摘卡片在文化用品商店有售。如果自行制作,讲卡片设置摘目按照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值得提醒的是,制作卡片应当以摘目齐全、使用方便、检索快捷为目的。
第三是“发现问题,分析研究,提出见解”。在广泛阅读或者按研究课题进行文献资料筛选过程中,由于各种资料形成的年代不同,作者的素养见解不同,往往可以发现对同一问题,各有各的理解,各有不尽相同的诠释,促使你对这一问题有所思考,从而对它进行分析研究,探索奥秘,提出自己的见解。(3)搜集文献资料应注意的问题
在搜集文献的过程中,你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要尽量搜集新的文献,因为新的文献比旧的文献资料更新,更全面、更可靠。二是要注意搜集第一手资料,因为第一手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要相对更高些;
三是要注意,不但要搜集观点一致的材料,也要学会搜集观点不一致的资料,这样可以学会比较分析。
(4)罗列提纲,构思起草
在对有关某一个专题的文献资料进行了卓有成效的阅读研究之后,一定会有所发现,形成了某些具有创新特点的想法。经过认真思考,应有把这些发现、创见形之于文字的冲动。这个时候,你首先应该把握这可贵的文思涌动期,把如何阐述这一问题的方方面面剖析明白,设想清楚,列出提纲,作为起草的纲目(也可说是据以起草的小标题)。例如,有名学生在构思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关于电脑与智能的问题》时,他就拟出了以下十个提纲(即小标题): A.电脑有智能吗 B.智能究竟是什么 C.记忆方式 D.识别的三个层次 E.处理信息 F.价值观 G.本能和内驱力 H.高级智能电脑的利弊 I.电脑距人脑有多远
如此构思,作者的确把论题所涉及到必须予以阐述清楚的诸多方面都考虑到了。作者不仅为弄清电脑与智能问题进行了大量的文献资料研究,而且还对智能化电脑一旦发明而可能引起的许多深层次的社会问题作了富有前瞻性的探索,因而这篇课题研究论文是有相当理论水平和说服力的。
当然,从罗列提纲到构思起草而形成文章直至最后定稿,随着撰稿人对确定研究专题认识的不断深化,对论文整体性要求的不断提高,应当完全允许作者对所列提纲作反复调整和修改,以逐步达到论文说明清晰、具体,论据充分有力,结构严谨完整的要求。(1)引用文献资料应简要、确实,不可断章取义
这一章既然是介绍文献资料的研究方法,那么,一般来说,撰稿人就不可能离开已经占有文献资料的引用。引用文献资料要注明出处,更要注意引文的简要确实,更不可以舍弃引文的语言环境,截取其中部分内容来为你的论点服务,即所谓断章取义,不挥手段,为我所用。这实际上是一个是否具有实事求是精神,尊重科学的文风问题。当然,为了方便读者阅读,也可以把某些历史典藉的原文,化为带有现代汉语表达特色的陈述方法加以叙述,但其原则是,应当忠于原著,不能走样,更不能产生歧义。(2)要讲究逻辑推理,讲辨证法,做到以理服人
在查阅文献资料开展课题研究时,你可能想不出合适的研究方法来进行工作,因而思路混乱,对占有的文献资料无法归纳整理,无法分析其中矛盾,以致无从发现问题。或者,即使发现了一些问题,推理的结论显得牵强附会,缺少说服力。这种现象究其根本原因,极可能是该学生缺少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的能力,或者可能缺少必要的研究手段,因而缺乏综合分析能力。如果面临这种处境,更应沉着冷静,把遇到的情况向指导老师或相知同学提出来,共同探讨问题产生的症结所在。一经讨论,互相启发,茅塞顿开,柳暗花明的情况也是常有发生的。总之,既然已在进行着课题的研究工作,一定要在研究的全过程中用逻辑思维的辩证方法,千方百计做到论据确凿,论证有力,以理服人。
2、知识管理
知识是动态的、过程性的、在运用过程中,可以从原始状态的数据向上转论,这是知识的升级的过程。反之,知识也会因衰减而退化为数据。知识管理就是为了实现知识的升级,防止知识衰退。知识的分类编辑策略
一、按紧迫性:①我们目前必须去学习的知识。②我们不必马上去学习、需要使用的时候可以拿来就用的知识。
二、按来源:①来自课题研究小组的外部②来自课题组的内部。知识的人格化策略
一、智慧产生的外部原因
二、智慧情境的创设 知识来源地图 制作能力知识地图
3、思维方法
要素发散思维法 集体发散思维法 【板书】
1、文献研读
2、知识管理
3、思维方法 【小结】略
第二篇:研究性学习方法
研究性学习方法:文献研究法 研究性学习方法:调查研究法 研究性学习中的:观察研究法
分类垃圾筒在校园中是否可行----„ 关于中日两国未来战争的研究性报„ 关于中学生对科目偏好问题的研究 关于中西方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的„ 研究性学习关于高中生学习压力的„ 磁悬浮列车的原理,发展,应用及„ 高中生发型问题
金庸与琼瑶小说对我们影响的研究„ 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男女同学的关„ 关于台湾问题课题研究 睡眠对学习的影响 温中学生餐厅情况调查 流行歌词的研究
关于高中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现象„ 关于高中生喜欢的运动项目调查研„ 关于中学生早上的饮食调查研究开„ 关于中学生家务劳动的调查报告 《中学生的用水情况与水资源保护„ 中学生早餐情况调查报告 研究性学习课题
课题:中学生早餐情况调查报告 废品利用制作小台灯 中学生饮食与健康
中学生近视状况调查报告
厨房油烟对现代人健康影响的研究„ 初中学生肥胖成因及干预的调查研„ 在研究性学习中与学生共同学习漫谈研究性学习的选题
氧气浓度对生物新陈代谢的影响 高中生物“研究性课题”指导设计„ 研究性学习报告
分类垃圾筒在校园中是否可行----„ 中国电影史之功夫片
关于中日两国未来战争的研究性报„ 学校内的人机关系
关于中学生对科目偏好问题的研究 关于《家》的研读
高中生与父母间关于服饰的矛盾 关于是否该弘扬传统节日
关于中西方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的„ 关于戏剧文化的研究
关于中学生违纪的调查与研究 研究性学习体会
研究性学习关于高中生学习压力的„ 磁悬浮列车的原理,发展,应用及„ 高中生阅读情况 高中生发型问题
关于中学生手机消费的调查
金庸与琼瑶小说对我们影响的研究„ 【如果阳光可以储蓄,愿与你分享„ 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男女同学的关„ 《有关提高大脑的灵活度》的开题„ 关于台湾问题课题研究 睡眠对学习的影响 温中学生餐厅情况调查 高中生对超载问题的认识 流行歌词的研究
关于高中生对看法的调查
关于高中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现象„ 关于将课间操改为跳华尔兹的研究„ 颜色偏好与性格的关联
第三篇:研究性学习教案 二
教师培训资料
研 究 性 学习
印江民族中学
尹显聃
------绪言 主要讲三个问题
一、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二、为什么要开展研究性学习
三、怎样进行研究性学习我校要开展和实施研究性学习,我们认为首先要在教师层面上解决三个问题,即:什么是研究性学习,为什么要开展研究性学习,怎样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问题。
一、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一)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我们认为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包括以下几层含义。1.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表明了学习活动中的师生关系,在学习活动中,学生需要的是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不仅仅是传统教学中的接受或教导。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创设一种有利于研究性学习的情景和途径。2.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表明了学习的基本方式。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习者将模拟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3.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表明了学习的基本内容。这包括学习如何收集、处理和提取信息;如何运用有关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如何在研究中与人交流合作;如何表述或展示研究的结果等等。
(二)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 1.重过程。研究性学习重在学习的过程、思维方法的学习和思维水平的提高。研究性学习的“成果”不一定是“具体”而“有形”的制作成品。比如研究的结果,可能是提出一种见解、产生一个方案、设计一种产品、策划一次活动。研究性学习比较注重掌握调查、观察、实验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等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与现行的学科教学或必修课程的联系更密切一些,但它并不是一种知识教育。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是否掌握某项具体的知识或技能并不重要,关键是能否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换句话说,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本身也就是它所追求的结果。2.重应用。学以致用是研究性学习的又一基本特征。研究性学习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不在于掌握知识的量。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发展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它与一般的知识、技能学习的根本区别。在学习形式上,研究性学习具有发现、探究的特点,在学习内容上,其侧重点在于问题解决,所要解决的问题一般是具体的、有社会意义的。研究性学习还带有综合性的特点。即学习者面临的问题往往是复杂的、综合性的,需要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才能予以解决;学习过程中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学习内容可能是跨学科的。与一般的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解答问题(习题)的学习活动相比较,研究性学习更接近于人们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因而更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实践能力。3.重体验。研究性学习不仅重视学习过程中的理性认识,还十分重视感性认识,即学习的体验。传统的学校教育以知识传授为目的,其教学过程基本上是间接经验的学习,这使得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掌握千百年来人类积累的丰富的知识体系。然而现代学校教育还需要发展人的个性、提高人的素质,包括培养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的形成需要直接经验的参与,这与学习者的个人体验有着密切的关系。只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身参与创造实践活动,在体验、内化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觉指导创造行为的个人的观念体系。4.重全员参与。研究性学习主张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研究性学习重过程而非重结果,因此从理论上说,每一个智力正常的中小学生都可以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创造意识和能力。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个性特点,制定恰当的研究计划,实现个人的研究目标。全员参与的另一层含义是共同参与。5.重合作交流。研究性学习的形式是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结合,其中合作学习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研究性学习是问题解决的学习,学习者面临着复杂的综合性的问题,因此就需要依靠学习伙伴的集体智慧和分工协作。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学习者还需要了解不同的人的个性,学会相互交流与合作。这种合作包括合作的精神与合作的能力,例如彼此尊重、理解以及容忍的态度,表达、倾听与说服他人的方式方法,制定并执行合作研究方案的能力等。现代社会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而社会分工的细化则又限制了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范围。因此,培养中小学的合作意识与能力,也体现了时代和社会的要求。
二、为什么要开展研究性学习
(一)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重要的着眼点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校教育要关注的是让学生形成怎样的学习方式。在开展有效的接受式学习的同时,让学生形成对知识的主动探究,并重视实际问题的解决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发学生潜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的掌握和运用,需要依托相应的课程载体。但在目前的学科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是有困难的,因为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已成为定势,要实现教学方式的重大转变而指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将研究性学习列入课程计划,使之有目标、有实施要求、实施渠道和评价标准,目的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观念的快速转变。
(三)原有的活动课实践的发展需要一个新的生长点。活动课为素质教育的推进拓展了阵地,综合实践活动板块中的研究性学习的设置,为我们活动实践的发展和水平的提升找到了一个新的生长点。
三、怎样进行研究性学习作为学校开设的一门课程,①研究性学习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一是个人选择课题,二是组成课题小组,三是拟定课题计划,四是组织课题评审,五是开展课题研究,六是教师监控指导,七是形成成果报告,八是进行课题答辩。
这里我重点说说当务之急,选好课题,成立课题组、制定课题计划和进行调查研究。
②先说选课题,选课关系到研究性学习的成败。课题研究有时候就是一槌定音。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题是否妥当,关系到研究性学习的成改。实际上选题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很重要的研究过程。选题能力是一种很重要的选题能力。或者说一个人的研究能力首先就表现在选题能力。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从某种意义来说,选题比科研方法更重要。选题的目的就是要发现和提出有意义的问题。这是研究性学习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当年英国的哈雷仅掌握了三次哈雷慧星的行踪,就发现这是同一颗慧星,并预测出下一次回归的时间;而我国从春秋时代到哈雷同期,有关哈雷慧星的记载有31次,却从没有人提出这个问题。培养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是中国教育不容忽视的一个弱项。
什么是课题?课题是有研究价值的问题。选择课题要考虑实际需要,例如能服务于社区,服务于社会,服务于时代,能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选择研究专题必须考虑专题的科学根据、研究价值和现实可行性。对于中学生来说,在选专题时,要特别注意量力而行,要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实际能力,还要考虑自己是否具备观察、测试、实验的条件。要考虑学习精力、兴趣爱好等主观条件和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客观条件。从我们的兴趣、能力和可能出发去选择“课题”。专题宜小不宜大,初学者最好是一题一议。题目缩小,论据材料容易收集,也降低了论文(项目)的难度。要选那些常被大人们忽视而又有重要意义的事物来进行探索研究。尽量在选题时不要走入误区。例如没有解答可能的问题(如:最后一只恐龙的诞生日),没有必要回答的问题(如:3000年11月5日吉安天气怎样)或者可以产生无穷辩驳的问题(如: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课题的选择:“品牌与形象”→“服装品牌与个人形象”→“校服与中学生形象”。
③再说成立课题组。这是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组织形式。比较复杂的课题需要一个集体协作,有些事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俗话说孤掌难鸣。你不能一个人去造一个导弹,去建一座大楼。现代社会分工很细,专业性强,决定了集体协作完成。我们搞课题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学会分享他人成果,学会尊重他人,要有协作精神。因此我们成立课题组本身就是有意义的。课题组一船以四到六人为宜。同一兴趣的人组成一个小组,能力互补。课题组分工要明确。组长要会当组长,组员要会当组员。
当然研究性学习还有两种组织形式。一种是个人独立研究,即先由教师向全班学生布置研究性学习任务,可以提出一个综合性的研究专题,也可以不确定范围,由每个学生自定具体题目,并各自相对独立地开展研究活动。还有一种是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全班同学需要围绕同一个研究主题,各自搜集资料、开展探究活动、取得结论或形成观点。再通过全班集体讨论或辩论,分享初步的研究成果,由此推动学生们在各自原有基础上深化研究,之后或进入第二轮研讨,或就此完成各自的论文。
④第三是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即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预先谋划。课题研究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其一是课题背景条件。就是这个课题是在什么情况下筛选的。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情况,是否具备研究的条件。
其二是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就是课题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和所要达到的结果。包括研究目的和研究假设。例如某项关于城镇中学学生态度的调查研究,研究目的是了解当前城镇中学学生厌学的情况:研究假设是当前普通中学学生厌学率比重点中学高。再如某项关于实习效果的研究,研究目的是探讨预习和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假设是预习与学习成绩成正比。
其三是研究的基本内容。就是把一个综合性的研究专题分解成几个具体的便于操作的研究专题。明确研究的范围、研究的对象、研究的角度和深度。明确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其四是研究的方法及步骤。就是具体的研究方式、手段和工具,研究步骤是研究的阶段、过程和时间规划。
其五是研究的预期成果。课题研究的成果可以是一篇研究论文、一份调查报告、一件模型、一块展板、一场主题演讲、一次口头报告、一本研究笔记,也可以是一项活动设计的方案。
其六是研究的组织机构及分工。组长和组员分工要明确。要落实责任,分关把口。不能叫一个人忙得团团转,其他人闲得没事干。这一部分属于个人独立研究的专题可以不写。或注明是个人独立研究。
第四点是开展社会调查。寒假是我们集中进行课题研究的好机会。我们有了相对空闲的时间,通过走亲访友,我们也有了广泛的调查对象。社会调查的方法主要有文献调查法。就是通过搜集各种文献资料,摘取与课题有关的信息进行研究的方法。其次是访谈调查法,就是通过口问耳听的方式进行调查。第三是问卷调查。或让人自由做答,或让人选择答案。不管那一种调查方法,都要事先设计好调查提纲。
至于撰写论文、课题成果展示、结题答辩阶段和成绩评定等由于时间关系,都放到以后再说吧。
同学们,知识在探索中才有生命,在热爱中才有活力。提高我们自身的素质,是我们每个人的心愿。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调查,是我们在创新舞台上大显身手的领域。希望全体同学积极参加这项活动,在研究性课题方面作出有益的尝试。
第四篇:研究性学习教案
《风筝的学问》
---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三年级)
【教材与学情分析】
春天,草长莺飞,正是放风筝的好时机。在休息日,我们常常看到一些老人、青年在广场上放风筝,唯独缺少放风筝的孩子们。回想自己的小时候,放风筝的是一群又一群的孩子呀!在当下的素质教育中,孩子们在校时间不超过六小时,作业也有了明确的时间限制,应该说是有了充足的“玩”的时间啊,可为什么在操场上、花园里、广场中,还是见不到他们的影子呢?„„这一切激起了我们师生想开展以“风筝”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此次活动目的是让我们去了解中国的发明之
一、中国民俗之一——风筝。通过了解风筝的起源与发展、风筝的种类、风筝的制作技巧(可以自己制作风筝)、最后放飞风筝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体味放飞风筝所带来的成功和喜悦。本活动不仅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信息收集与整理能力、表达能力,动手操作、制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本次活动的认知目标:了解风筝的相关知识,学习风筝的制作。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收集信息的能力,表达能力,动手操作、制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在活动中设立风筝的制作和放飞的技巧为活动难点。实地采访、掌握
放风筝的技巧为活动重点。
【教法与学法】
研究性学习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以学生自主选择、直接体验、研究探索的学习为课程基本方式的非学科性课程。它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生活却给了它最大的发展空间。每次活动的内容最大限度地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因此我们在活动的开始就要把活动的“策划权”下放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去关注那些自己所关心的人或事,用自己喜欢的思维方式去研究那些贴近自己生活的问题。由此,我们师生共同商榷,确定了活动原则:师生共同实践,小组共同探究,自主独立思考、感悟,然后不同形式的汇报,给学生最大的发展、展示空间。它的主旨就应该是“实践”,要“动”起来。从开题定课、资料查寻、认识风筝、请教能人、设计创造、制作风筝、放飞风筝等系列活动,所有的孩子人人动手、动脑参与。小小风筝大学问,如何独立查阅、收集、整理资料,如何合作创造、制作,如何请教,如何总结„„孩子们会在不断的反思与总结中长大,在不断的交流和碰撞中打磨着自己的意志,充实着自己的大脑,丰富着自己的学识,增长着自己的见识,活动给他们带来的,是整个绚丽多姿的春天。
【教学程序设计】
本次活动分四课时完成,课前的各种准备及每一课时均有教师的指导。
第一课时:制定活动方案
一、激趣开题
1、播放《三月三》。认真倾听,谈感受。
2、在这个春暖花开的日子里你喜欢放风筝吗?为什么?(生谈放风筝的好处)
3、师小结,提出问题:我们也来自己研究研究风筝?板书课题:《风筝》
4、你们想研究风筝哪方面的知识呢?
(1)请学生说自己对风筝感兴趣的方面,引导学生发现课题的意识、探究课题的能力。
(2)学生分组。小组讨论所要研究的内容,确定研究课题。
二、定题分组
1、确定的课题:《风筝的起源》、《风筝的样式》、《风筝的制作》、《风筝的放飞技巧》„„
2、制定活动方案
(1)针对小组选定课题确定人员分工。
(2)确定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如:实地考察、采访„„
(3)将收集到的资料制作成电子文件夹、演示文稿等。
3、小组活动确定后,师展示上网收集资料的过程,然后分组试行。第二课时:收集图文资料,制作演示文稿〖微机室〗
各组组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在微机室里上网收集各自需要的图文资料;然后制作成演示文稿、资料夹,教师巡视,随时指导;最后汇总到老师那里,师生共同欣赏。
课下完成“自己的体会与收获”。
三课时:风筝的制作第与放飞〖劳动课〗
一、学习简易风筝的制作方法,降低难度。
二、欣赏学生收集到的各种美丽的风筝。
1、小组讨论确定风筝样式及人员分工。
2、与劳动老师合作,师生制作风筝。
在制作中,要求各组同学相互合作。调查风筝样式小组的同学来指导各组风筝的样式设计。调查风筝制作小组的同学充当“技术员”、“小指导老师”来指导各组制作中遇到的难题。
在制作中,要求学生注意风筝的平衡、样式、花色的处理。
三、由放飞组的同学提示、演示放飞技巧。
四、课下放飞自己的风筝,记录自己的心得、体会。
第四课时:交流、总结前三课时的所思、所得
一、交流感受
运用多种方式说说自己在收集资料、制作、放飞风筝时的体会、感受和对他人的建议。
二、延伸
本次活动中,我们重点了解了风筝的起源、种类、并且制作、放飞了风筝。相信大家的收获颇丰、心情更是愉悦。其实,风筝只是我们中国优秀的传统工艺之一。相信大家在了解风筝时对中国的其他优秀传统工艺也有了兴趣。给大家提供几个网址,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继续研究。
第五篇:研究性学习教案
研究性学习教案
(第1课时)
【教学理念】
充分运用目标驱动的方式展开教学,运用自主探究、讲座对比的方法展开学习,使学生在正确理解该课程的基础上,了解和掌握这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从而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研究性学习这一门课程的内涵
2、初步掌握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3、培养他们的合作、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上的是研究性学习,这种新型学习的方式主要是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目的在于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培养同学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那么研究性学习如何进行的呢?首先,请同学们解释一下什么叫研究?(深入细致的钻研)
(学生回答)
二、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一)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我们认为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包括以下几层含义。
1、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表明了学习活动中的师生关系,在学习活动中,学生需要的是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不仅仅是传统教学中的接受或教导。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创设一种有利于研究性学习的情景和途径。
2、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表明了学习的基本方式。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习者将模拟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3、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表明了学习的基本内容。这包括学习如何收集、处理和提取信息;如何运用有关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如何在研究中与人交流合作;如何表述或展示研究的结果等等。
(二)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
1、重过程。
研究性学习重在学习的过程、思维方法的学习和思维水平的提高。研究性学习的“成果”不一定是“具体”而“有形”的制作成品。比如研究的结果,可能是提出一种见解、产生一个方案、设计一种产品、策划一次活动。研究性学习比较注重掌握调查、观察、实验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等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与现行的学科教学或必修课程的联系更密切一些,但它并不是一种知识教育。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是否掌握某项具体的知识或技能并不重要,关键是能否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换句话说,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本身也就是它所追求的结果。
2、重应用。
学以致用是研究性学习的又一基本特征。研究性学习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不在于掌握知识的量。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发展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它与一般的知识、技能学习的根本区别。在学习形式上,研究性学习具有发现、探究的特点,在学习内容上,其侧重点在于问题解决,所要解决的问题一般是具体的、有社会意义的。研究性学习还带有综合性的特点。即学习者面临的问题往往是复杂的、综合性的,需要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才能予以解决;学习过程中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学习内容可能是跨学科的。与一般的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解答问题(习题)的学习活动相比较,研究性学习更接近于人们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因而更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实践能力。
3、重体验。研究性学习不仅重视学习过程中的理性认识,还十分重视感性认识,即学习的体验。传统的学校教育以知识传授为目的,其教学过程基本上是间接经验的学习,这使得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掌握千百年来人类积累的丰富的知识体系。然而现代学校教育还需要发展人的个性、提高人的素质,包括培养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的形成需要直接经验的参与,这与学习者的个人体验有着密切的关系。只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身参与创造实践活动,在体验、内化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觉指导创造行为的个人的观念体系。
4、重全员参与。
研究性学习主张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研究性学习重过程而非重结果,因此从理论上说,每一个智力正常的中小学生都可以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创造意识和能力。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个性特点,制定恰当的研究计划,实现个人的研究目标。全员参与的另一层含义是共同参与。
5、重合作交流。
研究性学习的形式是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结合,其中合作学习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研究性学习是问题解决的学习,学习者面临着复杂的综合性的问题,因此就需要依靠学习伙伴的集体智慧和分工协作。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学习者还需要了解不同的人的个性,学会相互交流与合作。这种合作包括合作的精神与合作的能力,例如彼此尊重、理解以及容忍的态度,表达、倾听与说服他人的方式方法,制定并执行合作研究方案的能力等。现代社会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而社会分工的细化则又限制了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范围。因此,培养中小学的合作意识与能力,也体现了时代和社会的要求。
三、为什么要开展研究性学习
(一)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重要的着眼点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校教育要关注的是让学生形成怎样的学习方式。在开展有效的接受式学习的同时,让学生形成对知识的主动探究,并重视实际问题的解决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发学生潜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的掌握和运用,需要依托相应的课程载体。但在目前的学科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是有困难的,因为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已成为定势,要实现教学方式的重大转变而指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将研究性学习列入课程计划,使之有目标、有实施要求、实施渠道和评价标准,目的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观念的快速转变。
(三)原有的活动课实践的发展需要一个新的生长点。活动课为素质教育的推进拓展了阵地,综合实践活动板块中的研究性学习的设置,为我们活动实践的发展和水平的提升找到了一个新的生长点。
四、怎样进行研究性学习
作为学校开设的一门课程,①研究性学习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一是个人选择课题,二是组成课题小组,三是拟定课题计划,四是组织课题评审,五是开展课题研究,六是教师监控指导,七是形成成果报告,八是进行课题答辩。
这里我重点说说当务之急,选好课题,成立课题组、制定课题计划和进行调查研究。
②先说选课题,选课关系到研究性学习的成败。课题研究有时候就是一槌定音。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题是否妥当,关系到研究性学习的成改。实际上选题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很重要的研究过程。选题能力是一种很重要的选题能力。或者说一个人的研究能力首先就表现在选题能力。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从某种意义来说,选题比科研方法更重要。选题的目的就是要发现和提出有意义的问题。这是研究性学习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当年英国的哈雷仅掌握了三次哈雷慧星的行踪,就发现这是同一颗慧星,并预测出下一次回归的时间;而我国从春秋时代到哈雷同期,有关哈雷慧星的记载有31次,却从没有人提出这个问题。培养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是中国教育不容忽视的一个弱项。什么是课题?课题是有研究价值的问题。选择课题要考虑实际需要,例如能服务于社区,服务于社会,服务于时代,能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选择研究专题必须考虑专题的科学根据、研究价值和现实可行性。对于中学生来说,在选专题时,要特别注意量力而行,要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实际能力,还要考虑自己是否具备观察、测试、实验的条件。要考虑学习精力、兴趣爱好等主观条件和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客观条件。从我们的兴趣、能力和可能出发去选择“课题”。专题宜小不宜大,初学者最好是一题一议。题目缩小,论据材料容易收集,也降低了论文(项目)的难度。要选那些常被大人们忽视而又有重要意义的事物来进行探索研究。尽量在选题时不要走入误区。例如没有解答可能的问题(如:最后一只恐龙的诞生日),没有必要回答的问题(如:3000年11月5日温州天气怎样)或者可以产生无穷辩驳的问题(如: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课题的选择:“品牌与形象”→“服装品牌与个人形象”→“校服与中学生形象”。
③再说成立课题组。这是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组织形式。比较复杂的课题需要一个集体协作,有些事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俗话说孤掌难鸣。你不能一个人去造一个导弹,去建一座大楼。现代社会分工很细,专业性强,决定了集体协作完成。我们搞课题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学会分享他人成果,学会尊重他人,要有协作精神。因此我们成立课题组本身就是有意义的。课题组一船以四到六人为宜。同一兴趣的人组成一个小组,能力互补。课题组分工要明确。组长要会当组长,组员要会当组员。
当然研究性学习还有两种组织形式。一种是个人独立研究,即先由教师向全班学生布置研究性学习任务,可以提出一个综合性的研究专题,也可以不确定范围,由每个学生自定具体题目,并各自相对独立地开展研究活动。还有一种是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全班同学需要围绕同一个研究主题,各自搜集资料、开展探究活动、取得结论或形成观点。再通过全班集体讨论或辩论,分享初步的研究成果,由此推动学生们在各自原有基础上深化研究,之后或进入第二轮研讨,或就此完成各自的论文。④第三是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即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预先谋划。课题研究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其一是课题背景条件。就是这个课题是在什么情况下筛选的。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情况,是否具备研究的条件。
其二是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就是课题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和所要达到的结果。包括研究目的和研究假设。例如某项关于城镇中学学生态度的调查研究,研究目的是了解当前城镇中学学生厌学的情况:研究假设是当前普通中学学生厌学率比重点中学高。再如某项关于实习效果的研究,研究目的是探讨预习和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假设是预习与学习成绩成正比。
其三是研究的基本内容。就是把一个综合性的研究专题分解成几个具体的便于操作的研究专题。明确研究的范围、研究的对象、研究的角度和深度。明确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其四是研究的方法及步骤。就是具体的研究方式、手段和工具,研究步骤是研究的阶段、过程和时间规划。
(1)查询有关资料和文献,为课题研究与学习积累知识基础
方法:去图书馆查有关书籍、上网查找资料、对有关专家和权威人士进行访谈。
进而再把查询所获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类。(2)调查:
方法:A、问卷法:(最常见的一种调查方法)优点: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比较多而全面的信息。缺点:较难得到非常可靠的答案。采用无记名的形式。举例:期末时的学生评教。B、访谈法:单独进行的交谈,需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它却有更多和典型性和具体性,毕竟各人的想法不同,对某一典型的深入研究更加有利于对总体的分析。
举例:学生座谈会 C、实地考察法
举例: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
D、网上调查法:网络对于很多人来说,意味着隐蔽和真实,大多数人在网络上更加容易无所顾忌,更加容易说出自己的心理话,得到的调查的真实可信程度自然会更高,而且在网络上问卷是全社会开放的,所以不会拘泥于自己选定的调查对象,只要经过认真的筛选,想念得到的答案会更加客观。
(3)情况分析: 参照例题进行分析。(4)探讨对策: 参照例题进行分析。
其五是研究的预期成果。通过大家查资料、调查、分析、探讨,辛苦地劳动,总要把研究的结果颂出来,让大家知道通过你的劳动,获得的成果。可以撰写一系列的调查报告、论文或心得体会。
其六是研究的组织机构及分工。组长和组员分工要明确。要落实责任,分关把口。不能叫一个人忙得团团转,其他人闲得没事干。这一部分属于个人独立研究的专题可以不写。或注明是个人独立研究。
其七是学习者的体会
通过这次的调查研究活动,作为参加这次活动的自己,获得了怎样的收获。
五、总结:
1、请学生谈谈,通过今天的学习,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
2、教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