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Moocs与混合式教学在多媒体技术课 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MOOCs与混合式教学在多媒体应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陈荣品
浙江海洋学院 数理与信息学院,浙江舟山,316000
E-mail: chenrp@zjou.edu.cn
摘要:针对多媒体应用技术课程的特点,结合MOOCs与混合式教学的特性,提出了多媒体应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思路:优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确立新的课程内容体系;改革课程教学模式,将MOOCs与混合式教学有机引入到多媒体应用技术课程的实际教学中;调整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的三个“转变”;改革考核机制;探索课程培训与竞赛创新实践等。
关键词:MOOCs; 混合式教学;多媒体应用技术;教学改革 引言
“多媒体应用技术”课程是为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综合课程,是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实践能力培养重点课程。课程内容多、课时少,实践应用性强。传统的“教师课堂讲解、演示”—“学生上机练习”的教学方式,会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产生厌学情绪、降低教学质量。
幕课(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指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学生的学习不受时空限制[1];而:“混合式教学”把传统面对面教学和网络E-learning两者优势结合,借助互动性强的网络学习的平台,构建大量在线学习视频,供学生自主学习[2];同时通过面对面的课堂互动讨论,为学生答疑解惑,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将MOOCs资源引入传统课堂,采用混合式教学,将有助于探索多媒体应用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真正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介绍了将MOOCs与混合式教学有机引入到多媒体应用技术课程中的教学改革实践。多媒体应用技术课程的特点
多媒体应用技术的教学目标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大量的多媒体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能熟练应用各种多媒体软件解决实际问题。课程内容涉及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媒体及应用系统。
多媒体应用技术课程的特点是内容多、学时少,通常只是考查的课程,实践性和应用性强,且常面临技术更新快、软件升级周期短等情况。在作为考查课学生重视程度不高的背景下,教师要在有限的课时内结合新技术和新软件讲授大量的理论知识和软件操作,同时学生要在有限学时内进行多种多媒体作品的制作,如果继续延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将严重影响教学效果,降低教学质量,最终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对多媒体应用技术课程进行教学改革,选择新的合适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MOOCs与混合式教学
幕课(MOOCs)是为了增强知识传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组织发布的、散布于互联网上的网络开放课程,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多角度获取知识的方式[3]。MOOCS还融合了在线教育的特质,提供了身处教室的临场感,透过网络平台的设计,提供师生彼此之间各式的互动交流及评量机制,让学习不受限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4];非常适合多媒体应用技术这类内容多、课时少,实践应用性强的课程。
虽然MOOCs对传统教育的影响显而易见,比原来的网络公开课更加深入,但并不能完全承载课堂教学的全部想法,更无法替代师生间“面对面”的互动与大讨论。而混合教学模式可以很好的弥补这个缺陷。
混合教学是线上教学系统优势与实体课堂教学系统优势的结合,包括了不同学习理论、学习者、教师、学习环境、教学方式等多重的结合[5]。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了三大转变:学生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教师的授课模式从传授式改为探究式,学生个别学习变为小组学习[6]。混合式教学的主流形式为翻转课堂,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学生课前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与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
MOOCs的正面意义不仅在于提供给学习者优质的学习资源,更在于通过MOOCs促进优质课程资源建设和教学模式创新[7]。深入了解MOOC理念,将MOOCs资源引入传统课堂,以在线教育为基本形式,采用混合式教学,以翻转式教学改革为切入点,通过选择三大平台上的相关课程,突出教师授课与学生探究的结合,将有助于探索多媒体应用技术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真正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MOOCs与混合式教学在多媒体应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特点,改变传统的、计算机专业的多媒体课程中以理论为主导的课程内容体系;以应用为目标,掌握基础概念和基本理论,结合实际案例学会各种媒体元素的编辑和创作;强调结合学生的专业特色,从制作作品的角度提高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和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利用所学知识能够终生应用到自己的生活或专业领域创作出有实用价值的多媒体作品。
第一、根据对MOOC教学理念,授课形式、内容组织等方面的掌握和理解,优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确立新的课程内容体系。
站在新的高度,新的教学模式上,重新梳理多媒体应用技术知识体系,重新组织课程内容。拟围绕开发多媒体应用系统,多媒体作品的制作等重要问题,按代表性知识点全面梳理全课程的知识结构,按知识点组织网上课程内容,以案例教学为驱动,建成知识体系相对完整的课程。精简多媒体基本概念与硬件、多媒体数据压缩和编码等内容;把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主要媒体根据MOOC课程特性进行模块化划分;同时准确剖析多媒体新技术动向与发展特点。
第二、建立新的MOOC课程团队,建设MOOCs教学网站和MOOCs资源库。团队应包括主讲、在线教学人员,既确保课程学术性又考虑技术性,并充分做好网络教学设计。网站和资源库提供电子教案、典型的案例视频录像、常见问题解答、优秀作品以及相应的作品评析及其它MOOCs资源等。网站和资源库会不断扩充、更新和完善,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网上教学资源和辅助学习环境。
第三、跟踪学习优秀MOOCs课程并加以消化与吸收。选择Coursera平台上美国西北大学
Aggelos K.Katsaggelos教授开设的“数字图像和视频处理的基础”课程,进行修课,展开全方位跟踪学习。
第四、改革课程教学模式,以图像处理知识模块为试点,实现翻转课堂和网上授课并适时加以推广至所有知识点。
将MOOCs与混合式教学有机引入到多媒体应用技术课程试点模块的实际教学中,以MOOC课程理念梳理和视频化方式组织知识点;适时开展网上教学实践,组织更丰富的师生交互和个性化教学;同时做好实践指导设计,强化学生体验。具体采用以下做法:先创建视频(8~10分钟)并提出问题,播放中会有即时的测验,课后则有要求完成的阅读和作业;学生课前要查找资料自主学习视频内容,通过小组讨论深化理解;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学生汇报学习成果,老师引导、点评和答疑解惑。教师通常只回答提问率较高的、有共性的问题,其他的问题则由网络学习社区的其他人来回答。借鉴MOOC在线社交网络功能,增加了解学生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反馈;进一步围绕关键环节,合理改进教学互动手段、方法。
第五、调整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的三个“转变”
推进教学方法的革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内外结合个性化为内容的转变,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向形成性多元评价为主转变,最终形成可面向校内外开放的课改示范课程。(1)引入作业、实验等教学过程的自主评价机制。作业、实验通常有截止时间,很多作业、实验采用学生自评及学生间互评模式进行评定,学生除需按时提交作业、实验外,还要评价其他学生的作业、实验,以促进学生获取更为准确的课程反馈。(2)自主式课外辅助学习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生的偏好自动推送学习资源,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的指导等。培育学生网络课程的学习习惯,并将他们培育、提升为新一代网络课程的创造性学习者、高效学习者。
第六、改革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法
改变以试卷评价为主的单一形式,要将综合能力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建立多元化评价学生的制度。实施面向过程、学生参与和大作业答辩相结合的方式,具体为:(1)平时作业互评:很多作业采用学生间互评的模式进行评定,学生除需按时提交作业外,还要评价其他5位学生的作业,以促进学生获取更为准确的课程反馈,同时也在互评过程中获取学习经验。(2)期中机考 :考核学生是否基本掌握前面几章的多媒体基础知识、音频处理与合成、图像处理、视频合成等内容。(3)期末机考和大作品现场答辩。全面考核多媒体基础理论知识、动画制作、多媒体应用系统开发以及综合应用及创意设计等,大作品则采取答辩讲解的形式进行考核。申请优秀的同学还必须参加答辩讲解,未申请优秀的同学则随机抽查。对有特色的创新作品或创新设计则进行额外加分鼓励。督促学生平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也避免了以往考试中出现的高分低能现象。
第七、利用现有资源,探索实现多媒体应用技术课程竞赛培训与创新实践的MOOC化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鼓励和指导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通过培训提升并积极参加本省大学生多媒体作品设计竞赛、全国计算机应用能力设计竞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等。(1)、优化培训内容,通过自建MOOC网站向全校学生发布多媒体创新实践培训课程。培训内容涵盖平面设计,照片图像处理,动画设计,视频制作等。(2)公开并帮助学生利用好丰富的教学资源。未来将在MOOC网站上提供视频、课件、成功案例,获奖者风采、测验、在线学习互评等积累多年的创新实践教学资源。(3)、跟踪分析学生培训记录,提供针对性指导。通过MOOC网站真实记录学生的各种数据和体验信息,跟踪其竞赛和创新实践中的能力提升。结束语
MOOCs课程的推广应用势必对高等教育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将MOOCs资源引入传统课堂,采用混合式教学,将有助于探索多媒体应用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真正提高教学质量。MOOCs与混合式教学改革在我校多媒体应用技术课程的应用尚处在起步阶段,目前还存在很多困难:如适合我校的网络教学平台的搭建(引进);学生网络课程的学习习惯的培养;网络课程主讲教师和开发团队的培育;创造和形成网络课程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以及评价观念的更新和网络课程学习的跟踪研究等。我们当以积极、科学的态度加以面对、解决。
参考文献
[1] 何伏刚,马东明,孙海民.探索MOOC教学方法在mLearning中的运用.中国远程教育,2012,(3):23-29.[2] 熊建新,彭保发,齐恒.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思考.课程教育研究,2013(5):34-39.[3] 杨劲松,谢双媛,朱伟文,方小楠.MOOC:高校知识资源整合与共享新模式.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85-89.[4] 贾寿迪,杨洋.MOOC模式带给我国开放课程的启示.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3):37-41.[5] 杨晓东,基于Moodle平台的计算机基础课混合式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6] 张英香.混合式学习模式在职院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电子制作,2014(4):27-31.[7] 吴维宁.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Coursera评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2):39-41.
第二篇:MOOCs与混合式教学在网络数据库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实施探索
MOOCs与混合式教学在网络数据库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实施探索
摘 要 根据MOOCs与混合式教学的特点,提出网络数据库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思路,并探讨MOOCs与混合式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MOOCs;混合式教学;网络数据库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4-0119-02
Study on MOOCs and Blended Teaching in Reform in Education
of Network Database Management Course//LI Guixiang
Abstrac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idea of reform in education of the network database management course and discuss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MOOCs and blended teaching.Key words MOOCs; blended teaching; network database manage-ment course; reform in education
前言
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s)是指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是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是面向社会公众的免费开放式网络课程,通过开放教育资源的形式发展而来[1]。目前有三大课程提供商(Coursera、Udacity、edX)在互联网上提供免费的在线学习课程,为更多的学习者提供了学习机会,短时间内就有超过百万人次的学习者加入MOOCs进行远程学习。MOOCs极大地挑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在优质资源共享、传播等方面给整个高等教育带来机遇与挑战。
把MOOCs资源引入到课堂教学中,采取混合式教学模式,借助网络学习的平台,构建大量学习视频,供学生自主学习[2],课堂上则主要采取面对面的讨论互动,为学生答疑解惑,将有助于探索课程教学新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主要探讨将MOOCs与混合式教学引入网络数据库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中。网络数据库管理课程的特点
网络数据库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原理,还要求学生能熟练操作微软公司的SQL Server数据库,并能开发简单的应用程序。课程的特点是内容多,课时数较少,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讲授大量的数据库基本理论知识和SQL Server软件操作,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较差,难以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有必要对网络数据库管理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借助信息技术手段,选择更为适合的教学模式。MOOCs与混合式教学在网络数据库管理课程中的应用
优化课程体系 根据对MOOCs教学理念、授课形式、内容组织等方面的要求,首先要优化课程内容,重构课程体系,把课程的知识结??分解成代表性的小知识点。知识点划分时,每个小知识点尽量相对独立,这样既便于学生学习,也便于教师考核。有些内容、环节和步骤很多,相互之间依赖性很强,联系紧密,要将这部分内容划分成短小的知识点,需要对内容把握非常精准、到位。一个好的划分有利于知识的学习,不恰当的划分可能导致难以学习。知识点划分好之后,要按照知识点重构课程内容,并以案例教学为驱动,重新构建起知识体系较为完整的课程。
按照知识点组织的视频内容,视频一般比较短,一方面是考虑学习者难以长时间保持注意力,另一方面短片也方便使用手机、平板等设备观看,也可以充分利用学习者的碎片时间。因此,视频的长度一般控制在5~10分钟之间。
建立课程团队,建设MOOCs教学网站和教学资源库 MOOCs课程内容丰富,包括线上内容和线下交流。线上内容主要包括视频(微课)、小测试、考试题、讨论区等,线下交流主要有3种形式,即线下答疑、学习社区和翻转课堂等。这需要主讲人员、在线教学人员等组成一个强大的MOOCs课程团队去完成,来保证课程的学术性和技术性,并为每个视频都做好教学设计。同时,网站的内容也要不断更新和完善,为学习者不断提供更多、更新的教学资源,以及及时与学生在线上互动。
改革课程教学模式――翻转课堂 混合式教学的主流形式为翻转课堂。翻转指的是对原有教学流程的重构,原本要在课堂上学习的内容放在课前完成。在课前,教师创建视频,连同相关教学资料放在MOOCs网站上,学生通过网络在课前观看视频学习;在课堂上,师生进行面对面的互动交流的教学过程。这种“先学后教”的模式是将传统的教学内容放到课下,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
这种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学生课前自主学习MOOCs网站提供的教学视频,完成相应的测试,完成知识的学习;课堂上教师讲解重点,并对难点进行答疑,与学生共同讨论课程内容,课堂成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的场所。
调整教学方法 调整现有的教学方法:从以教师教为主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主,从以课堂教学为主转变为以课内外结合为主,从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转变为以形成性多元评价为主。
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安排学习,学生可以在课外或者回家观看教学视频,基本不受时空的限制,完全可以自行掌握学习的节奏,可以快速跳过,遇到难点可以反复观看,可以暂停思考、记录笔记或者进行验算等,甚至可以通过交流区向教师或者其他学生求助,不必担心课堂上因分心而跟不上教师节奏等问题;可以有计划地完成作业,作业成绩可以通过在线自动评分、学习者互评等方式获得评估;课程也会安排期中、期末考试,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即可获得考试成绩。学生利用MOOCs的学习过程如图1所示。
第三篇: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物理课堂教学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专业性的教学模式。物理课堂教学最有效模式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演示引导为辅,课后巩固为补充。相继经历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改革性的以演示实验为主题的教学尝试;应用多媒体的开放性的以实验探究为主题的教学改革,最后发展成为借助多媒体技术,灵活实用的实验探究型教学模式。物理教学的每一次变革,都是物理教学认知水平的一次提升,都是物理教学认识的升华。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
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比较单调,教师在讲台上慷慨激昂地讲述,学生在座位上小心翼翼地听着,手中的笔不停地写着。我们通常称为“填鸭式”教学。教师依据自己的教学思路,一步步将知识塞给学生,通过大量的习题加以强化。学生花费很大的气力来背诵、理解知识,模仿教师的解题思路。通过“题海战术”取得一定的成绩。学生是解题的能手,模仿的高手,但是在知识的社会应用中,却成为知识的“傻子”,不能精确有效地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物理知识只存在于课本中,课本外浑然不知有物理。例如:学生熟练地记住水的比热容比沙子、泥土的比热容大,但是不能有效解释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很大,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的生活现象。学生把物理的学习完全作为一种学习,忽略了物理是来源于生活,最终应用于生活的本质。传统教学着重培养了学生的忍耐力,提升学生的定力,学生的课堂纪律性好,但不适应社会的发展,不适合新教学发式的转变。
多媒体技术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基本表现有以下几种情况。①教师用word、PPT等手段制作了简单的物理知识框架,配备大量的例题、习题。教师省掉了板书知识框架和抄例题、习题的时间,教师的教学进度加快了,讲述的题目更多了,学生抄的知识点更多了,这是一种“包袱”式的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学生毫无讨论交流的机会,受到了更加严厉的“迫害”。②教师的教案、例题、习题直接通过展示台投影在屏幕上,学生面对整版教师的“真迹”,毫不思索的做笔记,教师讲授的知识点更是汹涌澎湃,学生唯一言语是“老师等一下,还有几行没有抄完”。③教师讲课不使用多媒体,作业、考试时疯狂的使用,屏幕上投影着满满题目,学生不停地抬头低头,哪有时间思考,最后还是相互抄袭占多数。改革性的以演示实验为主题的教学尝试
物理学科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各阶段物理是有不同的特点。初中是趣味性物理,高中是推理性物理,大学是深究性物理。教育的每个阶段都会对学生进行一次筛选,学生终究会适应物理的特点。物理的起始阶段是初中,针对学生喜欢观察社会现象的特点,在知识允许的条件下,教师创设与物理知识相关的演示实验,通过教师的现场动手操作,学生的观察,最终得到实验数据,教师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进而有效地推出实验结果。讲述大气压存在时,马德堡半球实验是最好的例证。教师携带实验器材:马德堡半球、抽气机,在教室进行现场试验。教师利用抽气机逐渐的抽取马德堡半球里面的空气,学生在教室进行多次的对拉,以此来验证大气压的存在。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参与了教学,教师的进行了有效的演示,最终有效地证明大气压的存在。相对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讲,这无疑是一种提高。演示性的教学尝试对学生实验技能的提高是有限的,学生只是教学中活动的帮手,没有真正的去思考实验的原理,也没有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忽略了学生探索性思维的发展。
多媒体技术在改革性的以演示实验为主题的教学中的应用如下:①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从网络上下载物理课程相关的视屏或Flash,直接投在屏幕上,组织学生观看,进而说明知识内容。这是一种“裹足”式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学生听听声音,凑凑热闹,毫无动手经验,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②教师象征性地摆出实验器材,讲述实验的步骤,陈述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郑重地打开多媒体,将事先准备好反映实验现象的视频或Flash播放。这是一种“造假”式的多媒体技术应用,物理知识的严谨性、科学性被学生否认,学生会说:好假呀,好假呀。以实验探究为主题的教学方式
实验探究型的教学模式促进了物理教学思维的改变,引起了物理教学的进步。探究实验要求学生、教师都有一定的知识底蕴。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一定的自我监控能力和创新能力。现代初中阶段物理教学压力增大,教师在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有效开展探究性实验,容易造成教学实践中教学进度的仓促,全国同科类的交流平台缺乏,优秀的资源和成功的方案短缺,实验探究型教学是大范围内推广,在小范围内交流,阻碍了物理教学方式的真正改革。
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弥补了物理教学改革中的难题,有效地促进了物理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师的应用表现在以下方面:①教师制作或借鉴相关的实验课件,通过实验步骤的逐步推进,注重知识的汇总,提高实验探究课的效果。学生顺着实验步骤,纠正偏差,理顺过程,总结物理规律。②学生提出探究问题,设计探究方案。教师将有效的探究方案投在屏幕上,邀请学生来评价和修正,并促使探究的开放性和科学性。学生有收获知识的成就感、快乐感,教师有传递知识的轻松感。这就是我们渴求的“互补”性教学方式。
纵观整个物理教学的模式,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是人类物理教育技术的提升,借助多媒体技术,灵活实用的实验探究型教学模式是物理教学模式发展的必然。多媒体技术在新课改的发展中,必定具有优越的广泛性、实效性。
第四篇:基于师范类《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基于师范类《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代宏伟(毕节学院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贵州 毕节 551700)
摘要:本文针对《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的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师范类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今后工作的实际情况,阐述了自己对师范类《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的探索及其达到的教学效果。
关键:多媒体技术;师范类学生;实践教学;课程教学改革
一、引言
多媒体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广播电视技术和通信技术三大领域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技术。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多媒体辅助教学对师范类大学生的多媒体技术要求已经有了普遍提高。由于《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涉及的学科和技术领域相当广泛,所以对现代大学生进行多媒体技术教学必须进行分类分层次进行。当然对于师范类学生而言,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多媒体技术教学,结合师范类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今后工作的实际需要,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模式进行适当的调整。
二、《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的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从总的情况看,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及教学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课程内容涉及的知识面宽,教学难以把握:《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内容涉及到电视机原理、网络与通信、信息论与编码理论、计算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等课程,从而导致本课程的内容复杂、庞大,难以把握.例如:音频与视频图像信号的产生、采集、播放、压缩、保存与传输及其相应的电子设备如录音机、收音机、电视机原理属于电子学科与通信技术以及信号处理与图像处理等领域的内容,这些对于一个非电类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的选修该课程的多数学生而言,学习和接受这些内容就有相当大的困难。
(2)由于目前国内主流《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教材是按照同一种教学模式编写的,这些教材授课内容的按排对师范类专业而言是相当不合理,从而导致教师选择合适的教材的难度较大。
(3)有相当一部分高校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师范类学生要求过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由于学生的课时总数有限,所以干脆就不再开设此课程,从而导致对《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重视不够。这对后续课程《多媒体课件制作》和《现代教学技术》的学习是极其不利的。
(4)有的高校虽然开设了《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这门课程,但不是作为师范类学生的公共课,只有个别专业开设,并且课时较少,又不在机房里上课,造成教学与实践相脱节以及重理论轻实践的后果。
2.笔者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认为《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1)教学内容的选取问题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是一门将多种学科和多种技术进行交叉的学科,涉及到学科种类多,涉及的技术领域广泛。因此,面对如此繁多的教学内容,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对应的教学内容以及恰当的教学深度将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2)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取舍问题
本课程特点是:理论知识涉及领域广、比较复杂,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感觉枯燥无味;而实践操作则生动实用,学生对部分内容比较感兴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面临如何对理论和实践进行取舍的问题。
三、对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师范类学生而言,本课程中的实践教学对他们的后续课程《多媒体课件制作》和《现代教育技术》以及今后的工作和生活都是极其重要的。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着重实践环节,达到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的目的。为此我提出以下两个建议与各位同行共勉。
1.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的改革和探索
教学内容有:
(1)多媒体技术基础知识:让师范类学生知道学习计算机技术是为了能够把计算机作为一种辅助工具能够更有效地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
(2)文本素材及其处理技术:PDF文件格式目前已成为数字化信息事实上的一个工业标准,Word是Microsoft公司最常用的办公产品,PDF文件格式和Word文件格式的转换成为获取信息的常用手段。
(3)音频素材的处理与制作:学习音频处理技术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在软件技术处理方面的素养, 还可以为多媒体创作莫定坚实的基础。
(4)图形图像素材的处理与制作:这部分在《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教学中是最重要的内容,师范类学生作为未来的教师, 不仅要掌握基本的图形制作软件,还要学会矢量绘图。
(5)动画素材的制作: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师范类学生来说,学习计算机动画制作技术不仅要了解动画的原理, 而且更要掌握多媒体动画的关键技术。
(6)视频素材的处理与制作:学会用视频处理工具进行视频采集,并结合数码视频的制作,掌握对数字视频的相关编辑技术。
(7)多媒体网络技术:主要培养学生从网络获取信息的能力。
(8)多媒体课件制作: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文本处理工具、音频处理、图形图像处理、动画制作和视频处理等工具制作一个自己专业相关的课件。
2.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探索
(1)向学生公开测评方案,强化实践操作
学生最看重的是分数,测评的重心是实践操作,测评不再是期末结果的评价,而是学习过程中必要环节,是指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和激励学习动机的重要手段。在课程初期就向学生公开测评的评价手段和评价标准,学生可参照标准确定自己的学习方向,然后他们学习才有动力,才能主动地去使用各种多媒体制作工具制作自己的作品,从而达到强化实践操作的目的。我们采用的是平时成绩+作品设计的考核方式,通过实际教学结果表明: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主动性有了较大提高,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信心增强,所交作业的雷同现象大大减少了,同时达到强化动手能力的要求,为尽快地适应今后的工作要求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以教师引导为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要转变角色。教师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在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由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求学”。教师也应由讲授转向引导,由主讲转向主导。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
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也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建构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只能是问题的发起者和解决问题的引导者,学生才是问题的解决者和解决问题的执行者。
(3)采用“任务驱动法”和“案例法”相结合的教学法。
对于“应用性”较强的教学内容,我们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即对任务进行合理的设计,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完成各项任务。例如在制作多媒体作品时对学生进行分组,各组扮演不同的角色,客户组提出自己对多媒体作品的需求,其余组作为研发组,分配不同的制作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进行讨论,这样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完成任务以后,学生非常有成就感,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对于“综合性”较强的教学内容,我们采用“案例法”进行教学,这些案例都是在教学前进行精心准备的,例如:当今市场对婚纱影楼的视频制作需求较大,于是我们准备了“比翼双飞”的视频教学案例,通过对这个案例的精讲,让学生知道整个案例的制作过程,使学生感觉到这比较实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分组去完成各自的视频作品。最后,从学生完成的作品中选出比较优秀的,向学生进行展示,使学生体现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结束语
本人在从事师范类学生《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结合师范类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今后工作的实际情况,对《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模式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实践结果表明:不仅解决了教学的“学难致用”的问题和普遍存在的作业抄袭现象,而且还实现了学生由“厌学”到“乐意学”的巨大转变,从而能够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够在快乐中学习和掌握多媒体的各项处理及制作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曹晓兰.《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教学研究与实践》[J].福建:福建电脑,2007
[2] 钟玉琢.《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
3[3] 崔毓娟.《注重应用能力培养探索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改革》[J].常州:常州信息职业
技术学院学报.200
4作者简介:代宏伟(1974-),男,河南省平舆县人,毕节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模式识别与图像处理
联系方式:贵州省、毕节市、毕节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办公室)
邮编:551700
常用电话:***
电子邮箱:dhw0718@126.com
第五篇: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动态显示特别是由于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像(GIF、FLASH等动画)这样的特点,所以能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它必然会对教育、教学过程产生深刻的影响。
一、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技术特点由于多媒体的这些特点,它逐步进入我们的课堂,帮助教师进行教学。
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意义信息和知识是密切相关的,获取大量的信息就可以获取大量的知识。
三、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的作用。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室 动态显示
自九十年代以来,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继而蓬勃发展,其应用已遍及国民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正在对人类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变革。特别是由于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像(GIF、FLASH等动画)这样的特点,所以能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它必然会对教育、教学过程产生深刻的影响。
一、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技术特点
能把文字、图形、图像、视频、符号、动画和声音等多种信息进行集成;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为中心对多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使之按用户的习惯显示在屏幕上;多媒体技术利用其强大的图形交互和窗口交互操作,使人们能通过十分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来操纵控制多媒体信息的显示。由于多媒体的这些特点,它逐步进入我们的课堂,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利用多媒体强大的人机交互功能,灵活调用声、像、文并茂的教学信息,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同时还能增强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力。
教师在多媒体教室可以使用教学所需的任何教学媒体(如幻灯片、投影片、图片、实物、模型、录音带、录像带、光盘、CD-ROM 等),来丰富教学内容。由于集中控制,操作简便、直观,且教师还可以通过人机对话,调用各种教学资源。由于这类多媒体示教室的规模可达200-300人甚至更多,投资相对较少,但收益面广,又能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衔接,因此使用普遍。
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是最有前途、令人振奋的发展领域。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知识的急剧增加和人口的膨胀,急需训练有素、能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才。、利用多媒体技术所具有的高度集成性、良好的交互性、信息容量大、反馈及时等特点,将多种信息同时或交替作用给学习者感官,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的种种弊端,使学习便加趣味化、自然化、人性化。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意义既深且远。
(一)多媒体教学使教学内容由抽象变为直观,便于观察和认识,有利于学习和掌握教材。
多媒体计算机所提供的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对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对于学生知识的获取和掌握,都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家赤瑞特拉曾作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一是人类获取信息究竟通过哪些途径?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信息的士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可见信息主要是来自视觉加听觉。多媒体技术使得信息既能听得见又能自得见,集声光形色动等为一体,直接对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感官产生作用,这种通过多感官刺激获得的信息量比单一的听老师讲课强得多。信息和知识是密切相关 的,获取大量的信息就可以获取大量的知识。他的另一个实验是关于知识保持,即记忆持久性的实验。结果表明:如果既能听得到,又能看得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能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而多媒体技术能使学生既听到又看到,且又有足够的讨论。这说明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不仅有利于学习知识,而且有利于知识获取后的保持。
(二)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提高教学速度、节省课时,减轻了教师的劳动。
(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将与网络技术结合起来,与仿真技术结合起来,与人工技术等高科技结合起来应用在教育教学中,那必将掀起人类教育事业的一场新革命。
三、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的作用
(一)多媒体计算机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外部刺激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对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都是非常重要的。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Treicher)作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一个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就是人类获取信息到底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强得多,信息和知识是密切 相关的,获取大量的信息就可以掌握大量的知识。他还作了另一个实验,是关于知识保持即记忆持久性的实验。结果是这样的: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这就是说,如果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这说明多媒体计算机应用于教学过程不仅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二)多媒体计算机可作为认知工具实现很理想的学习环境。在动手实践时很多演示过程进行得很快,也有很多对象不能让学生全方位地观察,不能直观地让学生领会接受直接影响课程教学的效果,多媒体计算机可通过课件以图片的形式将实物的各个角度完整地展示,可通过录像文件播放形式全面反复地展示全过程,更可以通过模拟技术通过多媒体去除现实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将最理想的状态以不同的速度直观地反复地演示,从而创造一个理想的认知环境。
(三)多媒体计算机能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技术在劳动技术课程中的辅助应用,极大了丰富了学习的认知环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缩短了学生认知课程对象的时间,使学生能更加有效地获取和保持知识,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通过多媒体系统部分地替代人工讲解工作,还可缓解课堂上教师的劳动量。
四、恰当、合理、适时地运用多媒体,强调教学效益 现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探索中前进,逐步展开,于是在一些老师心中就产生了一种偏面的想法:要上好一堂课,就一定得用多媒体。其实任何事物都有他的两面性,多媒体也不例外。一堂课怎么上,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这是由教学内容决定。我们有些课的内容,如第一章的《信息与信息技术》是一节概念化的内容,就没有必要再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合理选用课堂教学软件。当前被广泛采用的教学软件是微软公司的Powerpoint Powerpoint(以下简称PPT)是微软的OFFICE系列组件之一。由于它的编辑多媒体的功能相对强大,立刻被应用于课件制作。PPT的特点是无需编程,简单易学,一个没有基础的教师经过几个小时的培训,就能做出一个不错的课件。
总之,多媒体是一种先进的现代化教育手段,把他应用于我们的教学当中,用这高科技的产物来辅助我们的教育,可以帮我们解决许多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网络化必将是未来教学的发展趋势。把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教学合理结合,让多媒体课件在网上进行传播,这是其它教学手段所不能达到的。
参考文献:
[1]朱秀昌,宋建新 多媒体网络通信技术及应用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1998 [2](美)考克斯(Cox,N.)等著 多媒体网络互连指南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6 [3]李学农,丁彦青,温玲 多媒体教学优化设计 广州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 [4]毛汉书 网络技术基础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