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子白板在数学学科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课题研究方案
“电子白板在数学学科教学中的有效应
用”课题研究方案
桂平市垌心乡督的中心小学 梁胜涛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走进课堂,电子白板与学科整合的不断深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把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幻化为多彩的画面、鲜明的形象,欣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激发学生的表现欲,鼓励学生的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触动学生求知的心弦,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是无处不在的。这种教学方式倍受人们的推宠,顺应了时代的发展。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交互式电子白板:交互式电子白板是一种先进的教育辅助人机交互设备,其融合了精确定位技术、大屏幕显示技术、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可取代传统的投影幕布和黑板、白板的功能。通过电子白板与计算机和投影仪的配合,在专门的应用程序的支持下,可以构造一个大屏幕、交互式的教学环境。利用特定的定位笔代替鼠标在白板上进行操作,可以运行任何应用程序,可以在投影内容上直接进行书写、绘画、修改、注释和保存,并可以将电子白板作为人机接口实现对计算机的各种操作的设备。为课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供了技术可能和方便,为建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奠定技术基础。
有效课堂教学:有效课堂教学是指能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的课堂教学,是能整合、协调地实现“三维目标”,能让学生以较少的学习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学习收益的教学活动过程。
三、课题的理论假设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假设是:依据新《课程标准》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的要求,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制定教学目标(发展性领域目标和知识性领域目标),充分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可操作性和生成性,创设一个有利于教师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信息环境和发展平台,变封闭的、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为开放的、主动的、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营造宽松、民主、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和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及良好的信息素养和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
研究目标:通过素质教育、课程改革、交互白板三大主题整合,实现电子白板系统下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1)利用电子白板优势,探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模式。(2)通过教学案例不断探索电子白板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的新方法、新思路。
(3)通过开展课题研究促进教师应用电子白板的水平,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
研究内容: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基于电子白板环境下的小学数学学科不同知识点有效教学的模式和方法,并在全校推广应用有价值的整合模式,并形成论文集;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基于电子白板的优秀信息化教学课例和教学设计,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方法的改变。
(3)调查研究电子白板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
五、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研究思路:首先学习有关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与有效课堂教学的专著,了解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促进有效课堂教学的意义,以及如何实施的基本方法,开展有效的教学设计和与教学实践的活动。以现代教育理论、区域科学和经济社会发展理论为指导,以学校为主体,以专家指导为纽带;强化过程研究,注重阶段成果;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成果,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探讨。研究方法:
(1)文献法:收集、整理、分析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电子白板在教学中应用的相关研究文献,借鉴他人研究的成果以指导课题研究,夯实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2)调查法:通过调查电子白板应用于教学,对教师理念、教学行为、学生学习方式、学习兴趣等产生的影响,找准实验的最佳切入口和有效整合模式,并通过调查研究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3)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贯穿整个研究过程,将学习、调查、分析获得的理性认识运用于教学实践,在实践活动的进程中不断验证、总结、反思,及时修正和提炼。
(4)个案研究法:对实验中的个案进行研究,以证实实验效果。
(5)案例分析法:把大量的课堂实例呈现出来,对其进行整理归类并加以分析,探索基于电子白板环境下的学科有效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初步形成评价方法和标准。
(6)经验总结法:将课题研究内容、过程加以归纳,进行综述,提炼出有效的互动策略、方法等。
六、现有研究基础条件
学校在教导主任梁胜涛的带领下有着浓厚的课题研究氛围,学校领导也为该课题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图书室、资料室存有大量与课题研究的相关图书资料,方便教师查阅和培训。学校硬件条件齐备,有1个电子白板教室并且学校有2M宽带接入,教学仪器设备齐全,管理到位,完全可以满足教学和科研需求,确保平时教育教学的顺利开展,教研组和代课教师会全力支持。
学校行政会议研究决定,可以为《电子白板在数学学科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课题研究提供一切可以提供的便利,由专人管理,确保研究过程中所需的资料、仪器、资源、设备等得到满足,保证该课题研究的正常开展。
七、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选定课题、制订研究方案、计划;确定执研人员、参研学科;完成电子白板的使用、软件课件制作的培训任务。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制定出具体实施方案、评价方式及奖励措施,定期开展以课题研究为主要内容的研讨活动,研究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一节研究课,向课题组提交研究课例、课件,研究论文,教学反思、组内研讨材料等;对课题研究的学科组及个人的研究状况进行跟踪,及时了解课题研究中教师的反馈信息,解决存在的问题,并对研究成果进行检验和评估;在整体研究运作中,制定和完善方案和教师互动式研究制度,考核评估制度。
第三阶段(结题验收阶段):总结结题。汇总课题研究的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做好课题结题工作,申请鉴定。
八、预期研究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电子白板在数学学科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2.电子白板在数学学科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教学设计文集 3.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有效课堂教学研究论文集
二○一三年四月
第二篇:《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的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本学期,我校《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的实践研究》课题组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加大学习有关白板教学的相关理论,举行教学研究活动,切实加强课题的研究工作,积极探索在交互式电子白板环境下,小学教学中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法、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以及教学的评价标准和方式,并与“相融课堂”“学导课堂”整合,努力寻求有效、和谐的教学氛围,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主要工作
(一)、继续加强学习,提高研究人员的理论水平。
专业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剂”,是教师厚实文化底蕴、完善人格魅力的基石。与一般教师相比较而言,课题组教师除了同样要具备比较精深的专业知识、比较深厚的理论功底外,还必须具有比较开阔的视野,比较敏锐的洞察力,并具备较强的问题意识和自觉的反思意识。课题组全体成员又紧紧围绕课题方案中所确定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学习。一是认真学习研究性学习理论。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要求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也必须发生转变。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将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在参与指导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吸纳新知识,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因此,我们要求所有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必须认真学习研究性学习理论。二是认真学习钻研教材,对教材中新的内容以及旧内容新要求的知识点进行讨论分析,把握其深度和广度,掌握学习规律、探索和改进教法,注意学法的取用和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一种和谐的气氛中进行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学会了学习。善学才能善研,善研才能善教,注意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先进的教学经验,转变观念,注重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同时,全体课题组成员努力研究交互式电子白板中的交互式工具的使用方法,制定了课题中心组成员定期开会的制度,加强交流,提高水平。
(二)、强化考核管理,提高全体教师信息技术能力。
1、对全体教师进行了信息技术能力的业务考核,特别是对PPT编辑和使用能力的考核,对鸿合软件的使用进行考核,为课题的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对全体教师进行收集、编辑网络信息的能力的培训,包括:微课的制作和使用,使用冰点文库下载器获取文档资源,运用硕鼠视频下载器获取网络视频,以及简单的视频编辑软件的使用技巧。
3、对课题组教师进行交互式电子白板运用技术的考核,并进行使用操作比赛活动,以便带动全校教师使用白板的积极性,并对能力落后的教师进行了再培训。
(三)、进行课堂实践,提高教学有效性。
课题组教师深入课堂广泛听课,每位成员都进行课堂教学观摩展示,针对具体课例进行研讨,发现问题,分析个案,提出具体改进意见。在实践中总结出了课程资源有效利用几条原则:①、花里胡哨的资源不用,选用适合表达教学内容的。②、干扰教学的资源不用,选用最能实现教学目标的。③、精美型的资源慎用,选用最能发挥教师自己创意的。④、技术难度高的不用,便于教师参与,利用学生发展。
针对这几个突出的问题,课题组积极提出构想,组织老师进行示范课观摩,一边磨课一边总结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运用技巧、策略。
1、巧用电子白板,培养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利用电子白板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教学中,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和几何图形的移动、折叠、剪拼等变换中利用电子白板的动态特征更能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学习了角的认识后,老师又让孩子们动手用纸折一折不同大小的角,让学生实际操作一下,体会、消化老师讲课的内容,例如从另一个角度体会角的样子和角的大小的比较方法,电子白板与数学教学的整合促进了教与学模式的改变,建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启了学生心中的大门,放飞了学生创新的翅膀。
2、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设计
在一堂数学课,一位老教师是这样发挥学生的参与性和白板的交互性的。教学环节中,需要在白板上画出几何图形的时候,他问:哪位同学想到前面来试试,画出这个几何图形。好几位同学跃跃欲试,平时他们在课间早就使用过很多次了,这下可有机会展示一下了。于是一位同学到讲台上使用白板注释库中的几何绘图功能画出了漂亮的几何图形,并对其进行了标注。学生获得了一个实践参与的机会,充分体现了交互、参与的新课程理念。同时,也体现了这位老教师对教学内容和课堂的从容的控制能力和对教学进程的把握能力。这个事例也告诉我们,媒体功能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学策略的应用,教学策略也随着教学经验的丰富而拥有了更多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3、鼓励学生参与交互白板的资源建设
这也是实现学生为中心的有效方法。由于交互白板的易学易用,加上现在信息技术教育的日益普及,学生参与意识的增强,很多学生通过观察教师上课使用和课间的尝试,对白板功能的掌握甚至比教师还快。此时,便可因势利导,鼓励学生结合他们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所学的知识,协助教师设计课堂教学中所需的资源,这些资源可以是交互白板活动挂图中的背景、页面或图像,也可以是Flash动画,还可以是可用于数学课程中的各种几何图形、科学中的仪器设备图等。根据不同的学科和学生的年龄特征,这些活动的参与形式可以是学生个人,也可以是学生小组共同完成。
4、营造动态教学环境,体现教学互动性
电子白板强大的交互功能为师生们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和参与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学习也由此变得更有乐趣。电子白板的使用可以将学生拉到交互之中。在学生的观看中教师进行操作的,“你看着我点”使互动功能更能发挥的淋漓尽致。比如,在语文课上,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填写成语,填写正确则以动画的形式讲解成语故事,既可以让孩子们了解成语的意义,又可以加深对该成语的记忆。在交互白板环境下完成的知识建构,是在与电子白板“密切接触”的过程中实现的。
(四)、抓好资料整理,共享研究成果。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注重对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成果的反馈。在研究中要求课题组教师结合课例每课写好教学设计、说课稿和案例反思,每学年撰写一份高质量的研究论文,及时把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对研究人员的论文、课件均进行了分类整理,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增强了科研意识。为了使我们的教学更和谐更有效,每个小小的研究成果出来之后就组织全体教师进行学习,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
二、研究中存在问题
1、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有待进一步加强,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的教学研究仍有待深入。
2、对信息技术如何促进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在理论方面缺乏深层次的研究。
3、现有的网络资源较为滞后,师生所能用的资源有限。同时网络环境还有待于进一步净化,怎样使学生避开网络游戏及其它娱乐的诱惑,真正使用网络来学习,实现绿色上网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4、部分年龄较大的教师还不能很好地利用电子白板进行课堂教学。
三、今后研究设想
1、加强课题目标管理,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高整个教师的理论素养。
2、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深入探讨更符合实际的、更人性化的课堂教学方法。
3、如何恰当地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更好地,更有效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4、在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时候,是否关注到个别学困生,让人人都参与探究活动中。
5、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对该课题的理论研究与分析,我们相对缺少交互电子白板专家引领,对许多功能不能挖掘应用;研究和思考缺乏一定深度。
今后,我们课题组将会继续深入探究,使交互式电子白板更加成为教学课堂中的快乐平台,以促进我校教师专业发展,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实现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第三篇:多媒体课件在数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和评价实施方案
多媒体课件在数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和评价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理论价值:
课堂教学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信息传递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的过程、形式、手段总是与一定时代的信息技术密切相关。
现代教育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需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而现代信息技术正是适应和推动了这种发展趋势的需求,现代信息技术主要由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计算机技术和联网技术组成。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把计算机的交互性、视听媒体的易接受性、网络技术的分布性融为一体,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和知识获取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校提出的“学科课程中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正是这一趋势使然。
应用课件进行课堂教学,可以充分发挥课件的功能和效率,可以使教学的形式更加活泼,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教学的内涵更为扩展,更易实现智能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更易发挥他们的潜能。
二、课题的实践价值:
此课题可以充分利用现有校内信息技术资源,发挥群体优势;可以集声音、画面、文字、动画等多种媒体于一身,由于多媒体课件具有人机交互功能,非常接近人类的交流方式,因此,易于实践,便于操作。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入,可以完成教学信息的存贮、传递、交流、解释和处理。而且课件可以完成形成测试、总结测试和学习特征测试的工作。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承担教学中某些环节的任务,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减轻师生负担的目的,而且课件一旦完成,可以长期保存,在以后教学中直接引用和及时改进的功能。
三、课题所达到的目的:
培养和提高教师计算机操作水平和业务能力,使得自己适应现代教育方式的要求,在思想上、观念上、教学手段上都会有一定的改变和提高。随着课题的提出和发展,教师的个人能力,业务水平,教学模式也会有很大的改观和进步。可以推广交互性的教学形式,做到个别教学,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发展学生智能。
随着多媒体课件教学模式的开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文字、数据、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信息的交互传递,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声、像、文并茂的教学内容。通过对各种教学信息的变换、加工、制作动画等手段,使学生看到运动物体的真实面貌,从而会大大丰富教学信息的表现力,增强教学内容的动态效果,学生也可通过各种多媒体课件,透视各种复杂物体内部,会有一种栩栩如生,身临其景的感觉。
四、课题的主要内容:
多媒体课件的大量引用和设计开发:一方面利用现有的传统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工作;另一方面利用现成的媒体课件来完成教学中的某些任务;更为重要的是研究和制作适合本人、本校及本班的多媒体课件。力争使课件多用、好用、易用,最终实现课件教学成为常规教学的必备手段。希望通过课题的研究逐渐转变教师的评价观,由“教学”的观点转向“学教”的观点,让学生受益、教师受益、学校受益,由“知识为本”向“学生发展为本”转变,逐步建立起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五、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并辅之以信息方法、文献法、实证研究法、观察法、资料整理法、教育实验法、模拟法、经验总结法等实验方法。
六、课题实施的途径:
集众家之所长为己所用,采取群计群策的途径来实施。多媒体课件的实现方式:
1.已有的课件:采用“借用→学习→模仿→开发→使用→修改→使用”的方式进行教学。2.没有的课件:采取“简单制作→一次加工→调试演练→二次加工→使用→修改→使用”的方式进行教学。
七、课题实施的技术手段: 1.“画板使用”;
2.“Authorware的使用” 3.“PowerPoint”与简单动画处理。
八、在数学教学中使用和制作多媒体课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注意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2)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3)注意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的应用能力。
九、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06.1——2006.7)
(1)拟定课题方案;学习有关理论、技能;研究课题开展的一些具体工作。(2)做好网络平台的构建,网络资源收集、分类工作。制订研究方案。
2、研究实施阶段(2006.8——2010.7)(1)根据研究方案,开展好各子课题的研究。
(2)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控,不断完善操作过程。(3)定期总结交流经验。
(5)完成各子课题的实验,写好研究报告。
3、总结阶段与结题阶段(2010.9——2010.12)(1)汇集材料,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2)申请结题。
一、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观念的转变 所谓“整合”,其核心就是把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中去,在教学实践中利用技术手段得到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甚至三维虚拟现实等多位信息用于课件制作,充实教学容量,丰富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方法更加多样,更加灵活。整合,不是简单的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想叠加,不是仅仅使用几张幻灯片,用一用事物投影。而是将信息技术真正的为教学服务。实现学生的学习过程交互化;实现学习中人与人参与;学习环境的时代化,全球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的主宰者。学生学习方式较单
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是对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在整合中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展学习的空间,打开学生学习的闸门。传统的课堂教学正向着数学活动课的形式转变。教学中只有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规律出发,采用多种形式方法。让学生在体验中,在活动中学习。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信息技术,结合生活实际。
常常听到许多同学说,不喜欢数学,所以学不好。为什么许多的孩子对数学缺少兴趣呢?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要贴进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我们可以利用信息资源丰富、时效性强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科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与小数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
例如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课前我们安排学生自己通过访问校园网,搜集学校内外有关数据,课上学生请代表汇报。他们带来的材料:有的是我校各年级学生人数,全校学生总数,学校建筑面积;有的是关于家乡有关数据;有的是某两个星球之间的距离,有的是中国土地面积大小,有的是今年中央电视台春季晚会的收视率„„通过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有说服力的真实数据、发生在身边的统计材料,学生轻松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而且成功地接受了一次爱祖国、爱家乡、爱科学的思想教育。又如:在教学《量的计量》时,我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的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搜集生活中的有关长度,质量和时间的数据信息,可以用例子来说明。如:一把尺子20厘米等。学生带回教室的数据有一头大象有多重,闰年有多少天,地球和月亮间的距离是多少等。通过搜集材料,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到数学无处不在,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且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认识了各种的长度,面积,重量,时间的单位。通过小组交流合作,不仅很快的完成了教学目标,而且增强了生活知识,在生活中感受了数学的魅力。
三、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人曾说:“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根据心理学规律和小学生学习特点,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加之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时间一长,学生极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等,这时适当地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方式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以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学生学习有了兴趣,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根据情境教育的原理,创设充满美感和智慧的学习氛围,可使学生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激起相应的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使他们潜在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多媒体教学可以很好的展示知识间的联系,引起兴趣,利于很好的理解知识。
例如:在教学《加法的意义》时,用动画的形式展示。原来有5只鸡,又来了9只鸡。学生在观察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表示的意义。引出“合并”。多媒体展示了知识的发生过程。而且形象生动,学生能很好的理解。
四、利用信息技术,感受事物变化过程。
多媒体课件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随着优美的音乐、抑扬顿挫的声音,化静为动,动静结合,直观形象地展示图形的变化过程。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这一优势,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寻求解答问题的最佳途径,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良好素养。例如:教学圆面积计算公式,以往一般是用实验的方法,通过圆割补成近似于长方形的图形推导出来的。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不是近似计算公式,这一点学生是很难理解的。即使教师通过把圆8等分、16等分、32等分进行割补,学生也难以想象出等分的份数越多,近似的长方形上下两边就越接近于直线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在设计圆面积计算公式的课件时,把教师演示的过程用动画表现出来。这样学生就可以清楚地看出,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就是圆的半径,弄清了圆与拼成的长方形的关系,理解了为什么能化圆为方的道理,切实掌握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知识。在课件的演示过程中,注意步步引导,环环推进,逐步抽象概括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从而使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思维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继而,学生通过分组进行剪拼、操作等活动验证---有的把圆剪拼成近似平行四边形;有的把圆剪拼成近似三角形;还有的把圆剪拼成梯形„„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分别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尝到了独立思考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学生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一般推导圆面积公式教学到此结束,可老师并没有就此罢休,而就此设问:“把圆剪拼成哪种图形的方法最为简单最易操作、推导?”教师这一问把学生的思维兴趣推向高潮,这时教师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逐一展示推导圆面积公式的各种方法,学生很快归纳出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并说明为什么。这样使学生达到了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把学生的思维提高到一个新台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可以创造大量在普通教学中难以应用的教学提示,引导学生在全新的教学环境中充分发挥其想象力,使其形象思维能力得到较好的发展。通过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使用,使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协调,同步进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反馈信息、调控进程、发展思维,找准整合的“结合点”。
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每一个反映要立刻有反馈——正确的得到强化,错 误的得到纠正。强化是塑造个体行为与增强行为定型的重要手段,注意信息反馈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重要方面。教学中如果能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及时、准确、真实把握反馈信息的这一优势,就可以合理调控教学进程,从而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如果用黑板演示参与人数少,局限性大;如果用练习本做,不利于及时纠正。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常备玻璃片和彩笔,在玻璃片上画图演算(实物投影仪可以直接用纸书写),教师行间巡视指导,收集正误典型,及时公布于众,集体参与评析。实践证明,这种练习形式不仅有益于及时纠正错误,而且还培养了竞争意识。
练习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并发展智力的活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也可以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既巩固了新知识,又发展了思维,还反馈了信息并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并从中体会到成功的愉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例如,在《百分数的意义》的练习环节中,学生可以任意点击课件动画图中的任意景物,问题和答案是不惟一的。利用多媒体课件就可以允许学生自由发挥,这样,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有效地进行因材施教,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均得到训练,这一点光靠教师是很难做到的。
在练习中,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调节学生大脑兴奋,减少疲劳,焕发精神,让他们利用自己的无意注意愉快地接受知识。信息技术的反馈再次激发他们的学习精神,保持其良好的学习心态,达到了扩展思维,提高练习效率的目的。利用信息技术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难度和不同量的训练,而且可以让学生自我控制练习进度,做到每类同学都达到各自的教学目标。学生在不知不觉的练习与计算机的表扬和鼓励中不断进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因材施教,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得到发挥,让各类学生都能“吃得饱”“吃得好”。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固然有很多的优点,但在整合过程中我们还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在信息技术的使用上必须注意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与教材的贴近。需与教材的科学性相结合,切忌粗造滥制,牵强附会,为电教而电教而撇开为教材内容服务的目的。只有钻研教材,充分了解课堂教学目标内容的重点难点,了解传统的教学缺少什么(或者说要补充什么),设身处地地从教学实际出发,表现手法和形式上也要严谨周密,紧扣教学目标,避免让学生产生错误理解。在使用现代电教媒体进行教学时,必须是为了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如果在次要的内容上运用信息媒体,那只能是费时费力。2.信息技术不能替代某些教学媒体而统一于课堂。现代信息技术固然有其无比优越的特性,但它仍不能完全替代某些媒体,比如在一些量与计量的教学中,显然不如用尺子度量来体会长度,用手掂来体会质量,观察实物钟表来认识时间更具有实效性
3.用多媒体教学,不要丢了课堂板书。板书不是无情物,学生通过老师的板书了解老师的情感,把握教材内容。并且,板书比较的直观,且能传递板书本身以外的较多信息。还可以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
4.实效性原则。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要考虑它的效果,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属于“画蛇添足’,效果不明显的就干脆不用或少用。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可灵活地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了一节课,讲台上摆满各种教具,收录机、投影机、电视机等都用上了,教师讲课热闹得很,就像变法戏、玩耍杂,多媒体教学流于形式,失去了提高课堂效果的作用,最后成为教改的点缀和累赘。运用信息技术教学不是越多越好,越复杂越好,过多过滥就变成了玩耍杂,费时费力,又以上是我对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几点体会。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不断的思考,探索。适时适量的运用多媒体,就会起到“动一子而全盘皆活”的作用,发挥其最大功效,就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过重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实施,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符合现代化教育的需要,有效地培养更多的跨世纪的创造性人才。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多媒体应用研究
多媒体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能够解决许多传统课堂教学中不能够解决或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当教师能够正确、合理地选择和恰当运用多媒体时,则能更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潜在积极性,进而促进创新教育的有效实施。本论文根据作者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开展创新教育的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对恰当运用多媒体和应用多媒体实施创性教育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针对教学目标和内容,正确合理地选择媒体
布鲁纳认为: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所有教学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为达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媒体.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在有限的40分内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媒体的合理选择和优化组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确定教学目标的同时,要针对教学内容,着重考虑选择什么媒体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潜在的积极性。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许多优点,根据教学内容来选用择多媒体,能更合理地发挥多媒体的作用,突出它的优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许多问题是语言和文字所难以直观表现的,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采用多媒体往往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例如,要解决行程中的“相遇”、“相向”、“相背”、“同向”等问题时,可以用计算机直观的展现这几种运动,并且教师可以把这组动画进行任意切换,反复比较、区别,有利于学生加深认识和理解,使教学目标高质有效地达成。
二、抓住切入点,恰当运用多媒体
恰当运用多媒体的意义在于:可以大大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使教学具有多样性、直观性和情境性,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挥学生认知主体的作用;可使学生从一个被动的“听课者”成为一个学习过程的“参与者”,使他们不仅学习了知识,也学会了怎样学习与怎样思考,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能调动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引发认知冲突,从而推动其形成解决新问题的方法。恰当运用多媒体,主要表现在对多媒体切入时机的把握上。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时切入
在教学中创设与教学内容贴近的情境,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融于生动有趣的情境中,会使课堂教学过程形象化、直观化、趣味化。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声像结合,图文并茂的功能可以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情境,符合小学生的心理需要。
我曾观摩过教学“圆的认识”一节课,当这节课已近尾声,学生们普遍比较疲惫时,教师提出问题:“你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说明汽车的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吗?”在学生思考和小组讨论片刻后,老师演示课件,屏幕上出现一片绿地,一只小猴子坐着一辆方形车轮的车上,在音乐的伴奏下前进。看到小猴子被车颠的一上一下,学生开怀哈哈大笑。这时,老师引导学生讨论:小猴子为什么会感觉颠簸?有的学生回答:因为车轮是方的,有棱有角。老师再问:“难道坐在车轮没棱没角的车上就不会感到颠簸了吗?”教师继续演示课件,屏幕出现小猴子坐在椭圆形车轮的车上,伴着音乐声向前进的画面,仍见小猴子随着车轮的转动上下颠簸。“这又是为什么?”教师的提问,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经过热烈的讨论,运用所学的知识做出了正确的回答。教师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后,再次引导学生看屏幕:一只小猴子端坐在圆形车轮的车上,在悦耳的音乐伴奏中平稳前进。车轮向前滚动时,车轴“画”出一条与地面平行的“直线”,鲜明地揭示了车轴与地面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的道理。教师抓住教学内部矛盾发展的主要方面,运用课件对学生认识心理具有定向聚集思维的优势,确立形成表象思维的强化点,通过三次演示,反复刺激,启迪思维,既加深了对圆的进一步认识,使学生趋于降低的兴趣又被激发起来,学习欲望又被调动起来。
2、强化感知,突破疑难时切入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的过渡,从而解决这一矛盾。如教学“三角形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利用多媒体出示学生感知过的红领巾、三角形小旗、三角板、交通标志等实物图,在学生说出它们的外形都是三角形后,这时利用光点的闪烁,闪动实物图上三角形部分的形状,接着把实物的模样去掉,只剩下图形的轮廓,抽象显示出三角形形象,让学生初步感知三角形。接着,电脑动态演示三条没有围拢的线段逐渐围拢形成一个三角形。这样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不断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逐层参与新知识的构建过程,最终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3. 模拟操作,深化理解时切入
心理学研究认为,思维往往是从动手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依靠动手操作。如在教学“圆柱体体积”时,直接利用教具割、拼,操作起来比较困难。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圆柱进行切割、分解,合成一个近似长方体的图形,将圆柱体最大限度地多次划分,逐步渗透转化和极限的思想,让学生学会变通,体会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初步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为创新思维的形成打下基础。
三、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实施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指在学校教育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中的好奇心、求知欲、质疑精神、批评精神都不是通过某一种专门训练课所能培养出来的。这些创新品质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和求知过程中形成的。因此,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必须融于学科教学之中。课堂教学在培养创新素质中的地位与作用是无法替代的。
创新教育的实施有赖于创新性教学。所谓创新性教学是以创新理论为指导,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途径,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情境与氛围,在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学。首先,创新性教学是以创新理论为指导。其次,科学的教学方法、恰当的教学途径和手段及良好的教学氛围是创新性教学的基本条件。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儿童的认识规律和知识特点,努力为学生提供再创造的条件和机会。
多媒体以其声象、直观、灵活等优势运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地传递信息,延伸和扩展了教学时空的维度,在创设愉快的教学氛围、激发兴趣、模拟操作、突破重难点等方面,充分显示了它的优越性。为调动学生的感知器官,提高认知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1、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关于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我认为要通过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矛盾”,促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求知欲和兴趣。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者运用多媒体,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创设如下情境:在欢快的音乐声中,熊妈妈带着四只小熊高高兴兴地在做游戏。休息时熊妈妈拿出几个同样大的蛋糕对小熊们说:“孩子们,你们今天表现都很好,所以我要奖蛋糕给你们吃。”说着,熊妈妈把其中的一块蛋糕平均分成两份,奖给老大一块。老二说:“我要两块。”老三赶紧说:“我要三块。”老四急着说:“我要四块。”„„熊妈妈看着孩子们高兴地拿着蛋糕跑了,笑着说:“我既满足了它们的要求,而每个孩子得到的又是同样多。”此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熊妈妈是怎样分的吗?课件中鲜艳的色彩,生动逼真的画面,有趣的提问,激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矛盾”,产生弄清未知的心理需要,形成意向。
利用多媒体辅助数学课堂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有效继承现有数学知识,更在于发展和创新,在于培养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力、直觉和灵活性;在于使学生在数学能力上树立自信心,深入探索数学王国的奥秘。
2.运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指在强烈的创新意识支配下将大脑中已有的感情和理性知识信息,按科学的思路,借助于想象与直觉,以突发性飞跃的形式所完成的思维活动过程。数学的高度智力训练价值以及学科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品质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因此,引导学生标新立异,培养其思维的发散性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不追求问题解决的唯一正确答案,引导学生就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出发进行思考,提出不同的答案。通过集中投影和多媒体手段的灵活隐现变化,生动再现了学生不同的思路,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创造成果,品尝着多向分割、不同的组合方式,运用部分组合合成和补成一个整体再去空等多种途径,完成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让学生充分体验着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创新思维的热情。
3、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荷兰数学家及教育家费顿登塔尔说:“将数学作为一种活动来解释和分析,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数学方法,我称之为再创造方法。”经过多年的教学,我认为:在教学中只有让学生通过有目的观察、动手实验以及动口等行为,从外到内建构自己的经验,才能在获得新知的同时,使自己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多媒体教学恰好具备大容量储存教学信息的优势,为学生提供大量丰富的学习材料和超越时空的信息资源。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自己去建构知识的意义,提高认识水平,更能激发学生自己把要学的数学知识自我发现或者创造出来,从而发掘其创造的潜能,提高创新能力。
例如,在教学简单的统计初步知识一课后,为了提高学生对数据进行采集、归纳、分析并作出解释和判断的能力,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多媒体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将我国历届奥运会上所获奖牌的数目、名次制成统计表,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或者独立或者小组合作,利用网络查阅历届奥运会的资料,并将我国在历届奥运会中的成绩记录下来,通过分析筛选出有用的数据制成统计表,对统计效果进行分析。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探究学习,进行数学的“再创造”,提高创新能力,更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
4.运用多媒体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调动其创新勇气,最根本的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想象力”。个性教育对教育者而言,就是承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独立、进取的品质和积极主动创新的学习精神,引导学生个性在有利于自身发展,又不妨碍他人发展的前提下获得尽可能充分的发展。
在数学教学中,有些学生经常会出现怕说不好而丢面子,学生的冒险精神被自我扼杀,刚点燃的创新火花被自己熄灭的现象。因此,除了采用分层次教学外,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的辅导答疑轮流监控等功能,教师可以只在终端机前与学生建立反馈联系,借助信息传输网络及时地与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对话、交流,帮助其解决困难。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2008濮阳市社科重点调研课题结题报告 【内容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适时恰当的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是数学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应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科学开发和选择多媒体课件,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主性,大大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多媒体技术 应用
一、课题的提出
多媒体技术是一种把文本、图形、形象、视频图像、动画和声音等运载信息的媒体集成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的一种综合性电子信息技术。当今,在信息技术提供的新的沟通机制和丰富资源的环境中,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小学数学教学,优化教学过程,能有效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能大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教育技术专家南国农教授指出:将多媒体技术融入课堂教学的各个领域:班级授课、小组学习、自主学习,成为既是学习的对象,又是学习的手段,以工具的形式融入课堂,以促进学生学习,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挖掘其内在潜力方面下工夫,否则将不利于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发展。二十一世纪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时代的形成,更加构成了知识的无限丰富和急剧增长。原有多媒体技术应用中存在诸多误区:如计算机一堂课“一用到底”、课件制作过分追求视觉形象,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师生交流不畅、课件制作简单,不能体现多媒体的优势等现象。忽视了学生信息技术的提高,制约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针对这一现状,巧妙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科学地开发和选择多媒体课件,精心设计饶有情趣的教学软件,既能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感性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以翔实的数据信息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再加上现代信息技术形象化和多样化的特点,真正弥补了多媒体技术跟传统教学模式有机结合的不足,唤起学生数学学习的意识,充分体现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促进了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达到数学教学目标和信息技术教育目标的有机结合。
二、研究假设及理论依据
(一)研究假设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在多媒体技术环境下对自己的数学学习活动进行设计,实施和评价,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能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定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和育人质量。
(二)理论依据
1、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
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信息技术的使用,各种信息的获取、鉴别、创造性的加工和处理信息,将是21世纪高素质的人才的必备技能。在教育教学中,实现多媒体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有机整合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课程综合化的必然。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小学数学教学,能有效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在多媒体技术环境下对自己的数学学习活动进行设计、实施和评价,自觉地不断地学习,促进自身的发展和提高。
2、数学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验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这里提出的教与学方式的改变,就是指改以往的“满堂灌”为引导学生主动学,改教师向学生单向传递为师生、生生多向交流,改模仿记忆为自主探索。在新课程的实践中,我们发现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使行、声、色、动、静发生变化,向学生展现具体、形象、直观、声画并茂的视听材料,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得数学课堂生动活泼、充满生机。教师对这一数学学习过程实施评价时,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3、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美国数学督导委员会在《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数学》报告中指出:“数学素质在美国将是除性别,种族以外影响公民就业和收入的又一重要因素”。随着高科技成果的普及,未来信息社会的公民应具备以下数学素养:(1)数学交流能力。(2)应用数学的意识。(3)解决问题的能力,即数学建模能力。(4)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在高科技的信息社会里,一个能运用数学头脑去思考各种问题的人,才能被认为具有良好的数学素质。
三、课题研究的梗概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以多媒体技术为载体,通过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都能在自己原有水平基础上得到不同层次的提高,真正实现“人人都能学好数学”和“不同的人在数学方面有不同的发展”的大众数学理念。
(一)研究目标: 通过本实验,将实现以下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大大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3、运用多媒体技术实施教学能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4、能大大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
(二)研究原则
1、目标性原则
2、优化整合原则
3、共同参与原则
4、及时反馈原则
5、差异性原则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之以实验研究方法,学生思维能力的验证采取实验方法。本课题的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成立课题实验小组,确定实验班级。
2、开展现状调查,寻找实验起点。
3、学习相关理论。
4、制定实验研究方案。第二阶段:研究阶段
1、实施实验研究,边实验、边反思、边总结、边改进,积累材料。
2、积累典型课例及多媒体课件。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1、撰写结题报告。
2、收集整理相关实验资料,处理有关实验数据,全面总结实验工作。
3、申请结题。
四、研究检测
1、检测目标
(1)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学生思维能力。主要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灵活性。(3)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情况。
2、检测工具和方法(1)检测工具
学生学习数学兴趣调查表,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检测题。(2)卷面测试 终结测试。
五、研究的操作过程
尝试建立《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教学模式:
1、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在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精心设计学生喜欢的、生动的、形象的、饶有情趣的教学软件,比如,一个故事、一个问题、一段录像、一段音乐、一幅图画、一次游戏、一个实验等等,目的是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当学生从内心产生“我要学”的冲动时,创设的情景才能称得上成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自主探究 适时评价
本环节,学生根据创设的数学学习情景,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对师生提出的数学问题展开讨论,鼓励小组内所有成员参与解答辩论之中,为每个学生提供表达见解的机会,让学生探索、体验、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促使他们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在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切磋、讨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适时进行评价,根据学习内容,主要采取学生自我评价、伙伴互评与教师评价的方式,“学生自我评价”评价内容以“说说我自己”为主题。“伙伴互评”评价内容以“大家评评我”为主题。“教师评价”评价内容以“老师眼中的我”为主题。这样做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本课题旨在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有效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活动,还是人类的一切发明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思维,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提高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学习任务之一。本课题的研究主要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在开发想象力和开放的思考方面下功夫,既要培养学生能按部就班地进行逻辑思维,又要提倡一题多解,尽可能地选择最佳解决方案,例如,在计算中,既能迅速地掌握一般方法,又能自觉灵活地采用简便算法。
3、自主练习巩固提高
学生将学到的新知识运用到现实的各种具体问题情景之中,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加强对新知识的巩固应用,有时还可以课堂达标的形式,检查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对从中暴露出的缺陷和错误及时矫正。还可以引导学生初步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及其它学科的问题,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此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进行评价,可以让学生对合作、交流、探索、研究学习过程中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过程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比如,探索发现的是否充分、问题解决得是否有效、彻底、简洁,得到的方法和结果又何应用价值等,让学生在不断的评价中得到巩固提高。
4、归纳总结 提高升华
教师在此环节依然扮演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教师有针对性地分层指导学生小结。教师在引导学生小结时,首先从心态方面肯定学生独立思考并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积极态度和主动精神。其次,是对认知结构的归纳引导。教师应引导帮助学生理顺思维,强化认识。对讨论中的某些争论不必做出结论,保持一定的开放性,给学生留下继续思考的余地。再次结合讨论的实例,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再归纳总结的同时,适时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肯定学生课堂中善于动脑、积极参与的良好学习品质,更好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六、课题研究的效果
(一)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主性
1、多媒体技术给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了快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浓厚的兴趣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促使他们顽强拼搏、努力学习,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当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时,也就形成了数学学习的内动力,这是保证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过程的基础。因此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前提。小学生年龄小,有着注意力时间短、持久性差的特点,往往影响到课堂学习效果。如果在学生即将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我们教师根据学习内容,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创设新奇的学习情境,就能激起学生积极探究新知的心理和学习兴趣。例如教学“年、月、日”这一内容时,实验教师运用多媒体显示出色彩鲜艳的太阳、月亮、地球三颗星球运行的规律,即地球绕太阳转一周是一年,月亮绕地球转一周是一月,地球绕地轴自转一周是一日。形象的动画把学生带进了奇妙的宇宙,感知了年、月、日的来历,同时学生对年、月、日的其它知识也产生了疑问。可见用多媒体演示诱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浓厚兴趣,迫切要求掌握新知的欲望也油然而生。
2、多媒体技术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而内容的呈现应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多媒体技术可实现对小学生数学教学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它们管理的信息不仅是文字,而且还包括图形、图象、声音、视频等媒体信息。多媒体以及网络技术,给学生的多种感官刺激和直观教学提供了可能,可有效改善学习方式,加快学生的理解进程,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课本只提供了三幅例图:枫叶、蜻蜓和天平。如果只依靠课本,感性材料的数量是绝对不够的,容易引起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片面理解。且课本中的“天平“并不是学生生活中所常见的天平,缺乏时代感,难以与学生已有的经验产生联系。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从网上寻找资料,则很容易解决了上述问题。教师在互联网上下载了近百张图片,其中有非对称图形、对称图形;在对称图形中有轴对称图形,也有中心对称图形。图片范围有航空、植物、人体、动物、建筑物等等,都是学生日常生活或电视节目中常见的。教师把下载的图片按范围制成若干网页,学生可自由浏览、搜索、比较、分析。他们根据学习目标先观察杂乱无章的图片,再使用软件中的仿真搜索引擎输入关键字“对称图形”,观察电脑从诸多图形中搜索出来的对称图形。他们原本已有的“对称图形”的模糊认识与图片中的对称图形产生联系,发现自己原以为对称图形都是上下相等或左右相等,原来还有一些是旋转后相等的。在了解“对称图形”后,同样用输入关键字的方法,集中对大量轴对称图形的观察和分析,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的关系,从而准确地理解了“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二)有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信息技术的使用,各种信息的获取、鉴别,创造性的加工和处理信息,将是21世纪高素质人才的必备技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当、正确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有利于小学生对新知识的获取,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有效地开展过程性评价活动。如,教学《线段、射线、直线》时,我们可以先在屏幕上显示一组图形,让学生辨认直线和线段,然后,将线段向右边似光线射出一样地匀速延伸形成射线,使学生通过观察悟出射线是怎么形成的。通过多媒体课件动态图象演示,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显示出来,使学生较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如果让学生对这一学习过程作自我评价的话,他们会感到学的有趣,记忆牢固。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多媒体技术为支撑,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获得知识技能上的提高,同时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和信息素养。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 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21世纪的人才应当是创造型的人才。培养创造能力不仅是新世纪现代科学提出的新要求,更是教育本身应有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学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素质的提高不仅在于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在于获取知识过程中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数学素质其核心就是数学思维能力,它对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认识世界,表达思想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就是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这个过渡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而是要经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不完整到比较完善,由量变到质变的长期发展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同样是评价学习活动的主体。
学生的思维能力主要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思维的创造性是由开放的思考(思考的方向多种多样)与闭合思考(只导向某个一定方向的思考)两者组成的。苏联科学家卡皮查认为,数学课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最合适的学科之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在开发想象力和开放的思考方面下功夫。课题实验组教师在实验前、实验后对实验班和平行班就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做了检测工作,并做好了数字的整理、统计工作。从检测结果可以看出:研究开始时,实验班、平行班学生在思维的创造性方面是相近的,没有达到“显著差异”的程度,但T检验值达0.43。通过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整合,并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适时给以评价。通过实验后期测试发现实验班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有了明显的增强,实验效果是比较显著的,有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 大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小学阶段的儿童是想象力最丰富、最活泼的时期,最容易被新奇的东西所吸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实施教学,能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的特点,有时学生对知识难以理解,而多媒体技术具有形象、具体、动静结合的特点,可以变抽象为具体,适时恰当加以运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协同作用,有效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惑,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数学教学的练习环节,适时运用多媒体技术,就能在较短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并富有针对性的习题,增加训练密度。也可以将预先设计好的多种题型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利用多媒体的交互性有目的有选择的练习,大大提高练习效率。为了研究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课题实验组教师在实验前、后对实验班和平行班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了考查,考查以市教育局教研室的统考分数为依据,并做好了数字的整理、统计工作。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研究开始时,实验班、平行班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相近,没有达到“显著差异”的程度,但T检验值达0.29。通过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整合,并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适时给以评价。通过实验后期测试发现实验班学生的学习成绩反而较明显地超过平行班(0.05>P>0.01)。不仅平均分(X)由低于平行班变成了高于平行班5分。这说明实验班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仅大大提高了,而成绩分布也较平行班集中而少两极分化。实验效果是显著的。
(五)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在课题研究中,实验教师认真阅读大量教育科研方面的论著,做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教学中,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钻研教材、熟悉学生,注重课堂反馈、延缓评价、积极鼓励等。一年来,实验教师不仅在业务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自身的科研能力也得到了同步的提高,近期,又参加了河南省“十一五”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的研究,多篇教学案例、教育教学论文先后在省、市级获奖,这些都在鞭策自己要不断的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南国农、李运林、李奈:《电化教育实验》。
3、百度网站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效应用的实践研究》课题阶段性总结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效应用的实践研究》课题阶段性总结
上半年,课题组成员在课题负责人杨静老师的带领下,根据课题实施方案,结合学校的英语教研工作和学校信息化方面的工作,围绕《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效应用的实践研究》此课题展开课例研究,积极开展了关于该课题的研究活动。现将这半年的工作进行总结:
一、开展的具体工作和取得的成绩;1.3~7月,课题负责人杨静老师带领全体课题组成员,结合学校的教研教学工作和我区教研室的信息化工作精神及相关活动,积极围绕“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效应用的实践研究”展开实践研究。2016上半年课题组以全区、我区开展的多种关于微课和微视频的各种竞赛为契机,在全校英语学科中展开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效应用的实践研究。在英语学科教师的积极参与下,我们开展了很多卓有成效的研究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2.首先,课题组成员在学校教导处的领导下积极开展课例研究,重点开展的是“微课、微视频”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对教师教学过程的优化作用的实践研究。并通过微课、微视频的制作培训、课例的观摩、研讨、交流及反思总结,让教师们认识到微课给小学英语的教学过程带来的变革,及这样的变革为教学起到的积极作用。课题组负责人杨静老师在学校上了此方面的观摩课。3.课题组成员及时撰写研究的案例、反思、体会;课题组定期召开会议,交流课例研究的心得,课题负责人总结撰写课题研究阶段成果论文《微课、微视频给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带来的变革》,马娟、赵婷婷汇集教师的案例、反思、论文等阶段研究成果,形成《微课、微视频给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带来的变革》的阶段研究文集。负责人撰写2016上半年研究工作总结报告并上传。
二、上半年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1.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课题组个别成员对所负责的研究任务的相关资料收集、整理还是不够及时,研究工作缺少主动性。
2.对于开展的一些活动,缺少及时的经验小结,表现在活动开展了很长时间后相关的小结材料还不能及时得以整理和归纳。
3.课题组成员对现代先进的电子设备、软件缺乏学习和积极使用的意识,制作微课、微视频、做高质量的电子白板的课件的能力有待提高。
三、下半年工作思路
1.课题组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要及时按照课题实施方案对课题进行研究,并督促课题组成员要做好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包括:文本资料、图片、照片、课堂实录、微课。并及时将课题相关活动材料上传到相关平台上。同时,注重激发课题组成员的学习意识,将通过各级各类培训,提高课题组成员制作微课、微视频、电子白板课件的制作和使用的能力,促使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以适应当今日新月异的现代化的教学形式。2.8月~12月,课题组教师杨静、马娟、冯娜围绕“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效应用的实践研究”继续展开课例研究,并及时撰写研究的案例、反思、体会;课题组定期召开会议,交流课例研究的心得,分析总结交互式电子白板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的优化作用和优化方法,对学生学习效果的优化作用,课题负责人总结撰写课题研究阶段成果论文《交互式电子白板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的优化作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效果的优化作用》,马娟、赵婷婷汇集研究的案例、反思、论文等阶段研究成果,形成《交互式电子白板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和学习效果的优化作用》的阶段研究文集。负责人撰写2016下半年研究工作总结报告并上传。
第五篇:《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的实践研究》下半年课题总结
立项编号:JXKT-ZS-04-014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的实践研究》下半年
课题总结
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一种前沿的教学辅助设备,为课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供了技术可能和方便,为建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奠定技术基础。如何把这一新技术真正地运用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中,真正地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服务,尤其是让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将白板的交互功能融入到自己的教学设计理念中,一年多来,我课题组成员在《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的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的指导下,一方面加强理论学习,一方面就课题的研究在教学中实践,使得各项工作有了一定的进展。现将下半年的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课题组内总结上半年不足,制定相应措施。加强理论学习,交流学习。为研究课题的顺利进行打下充实的基础。
1、继续研读有关专著,收集有关电子白板教学思想和模式的资料及论文,与新课程理念融合应用,借助理论和经验,促成本课题研究。
2、研读《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用相关的教学理念指导实践,并围绕课题问题,努力探索优化初中数学课堂设计,进行教学设计的案例研究。
3、以三个年级教学分别实施,每两周听一个人的课,展开讨论学习。
二、结合教学具体实施,展开课题的研究。
1、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功能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交互式电子白板清晰的超大界面,鲜艳的色彩、动听的声音、多变的图像以及简便的视频操作,有利于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为教师创设恰当的情景提供了便捷,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兴趣和参与学习的主动性。
冯淑梅老师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从学生熟悉的京剧变脸视频入手,在众多脸谱中捕捉脸谱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脸谱哪一个与众不同。学生兴致勃勃,并细致观察,很快在白板圈出。进而观察其它脸谱有什么共同特征,学生在白板前通过移一移,比一比,这种动态的生成发现,原来脸谱左右两边是完全相同的,也就是是对称的,从而为新课的轴对称图形做好了铺垫,为更好的理解轴对称图形概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赵学霞老师在教学《认识图形》一课,利用白板拉幕的功能出示图片,跨海大桥、别具一格的建筑、金字塔等图片,在这几幅图片中都隐含着这节课要学习的图形,学生欣赏图片的同时,肯定在脑海里对平面图形有了初步的、简单的空间形象的认识。
刘加华老师在教学《角》时,运用电子白板设计了一段动画片: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通过有趣的动画引入课题,一方面充分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对学生的注意力始终有一种吸引力,使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充满了整个课堂;另一方面为学习新知提出了要思考的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性。在这样气氛中,学生一旦产生兴趣,将会充满信心地学习数学,达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张爱莲老师在教学《用正多边形拼地板》一课时。在课前通过互联网下载关于建筑工程中贴地墙砖的一些相关视频,利用视频编辑软件将本堂课所需的视频内容进行剪接处理,然后将其插入到交互式电子白板课件中。引入时播放视频让学生观看,之后她提出问题:视频中工人们用什么形状的图形来贴地墙砖,为什么要选用这种类型;在贴砖的过程中地面和墙面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呢?视频播放过程中将学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到了课堂上,随后的提问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每个学生都想知道为什么。通过这样一个情景教学完全把学生引向本课的知识要点思考,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优势功能创设的教学情境,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体验数学的美、感受到学以致用。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目的。
2.整合教学资源,创新教学设计
教师可以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页面扩展、添加功能,以及附带的辅助工具在课内外对教学活动进行巧妙构思,同时利用资源整合功能随时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调用各种资源(本地或在线资源)创新设计教学过程。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兼容各式各样的应用软件,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软件(flash、几何画板等)来实现教学中一些重难点的突破。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强大的交互功能,可以打破传统多媒体教学中师生难以进行互动、反馈的尴尬局面。
3、及时应用电子白板,深化课堂训练,提高学习效率
电子白板在练习课中的应用相当方便、直观,利用电子白板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如:选择、填空、画图、抢答等形式,也可以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练习题型单
一、枯燥的问题,既能使学生巩固新知识,又能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习效率。
交互式电子白板配置的展示台在课堂中的作用也不可小觑。可以直接用展示台来讲解书及学习之友上的题,课堂中还可以根据学生做的题及讨论结果在展示台上展示让全班学生加以学习或订正。
4、突出观察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在数学课堂中由于受时空限制,难以展现物体真实面目,使学生难以体验空间感。王桂玲老师在案例 “尺规作图",一课时,没有用常规的圆规、三角板。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自带的电子圆规、三角板,教师在讲解时可以面向学生边讲解边操作使用非常方便快捷;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方面要把本节课的尺规作图使用进行讲授,以往的多媒体课堂教师只能一个人在计算机操作平台上演示课件,无异于纸上谈兵,学生无法在课堂上去实践、去体验,这样势必会影响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同时还会把教师束缚在微机桌旁,影响教师对课堂的控制;
张志宏老师在教学“角的度量”一课时,用常规的量角器演示时会挡住,使学生看不清度量角要注意的事项,运用电子白板自带的电子量角器,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透明的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对齐,量角器的0度线和角的一边对齐,旋转带点的线和角的另一边对齐,由于画面能动静结合,刺激着学生的感官,使观察重点更突出,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法,引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习的专注力,融化了知识的难点。
5、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功能建立师生互动的课堂氛围。
与电子白板相比较,PPT课件缺乏交互性,不便于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教师在屏幕前讲授时不能对投影在大屏幕上的内容有任何控制,只能回到主控台前对计算机进行操作把幻灯翻至下一页,因此,教师不时地在屏幕和主控台之间跑来跑去,分散学生注意力,也影响教师身体语言的发挥和与学生的充分交流。交互式电子白板用手或一支感应笔就解决了翻页、写字、批注、绘图等功能,还可将答案和结论刮奖或遮蔽,打破了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只能站在电脑前使用鼠标的限制,给教师更多的发挥空间,使教学更加生动。另一方面减少粉笔的使用,使教学更环保。
6、合理使用电子白板,化抽象为形象,突破教学难点。
人的思维就是形象思维在前,抽象思维在后。特别是中低年级的学生,学生对一些直观的事物比较感兴趣。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尽量用图片、实物等,借助直观形象去获取抽象的数学知识。
赵学霞老师在教学《线段、射线、直线》一课中,先利用白板的绘画功能,画出一个点,从点一端画出一条水平线,学生看后马上就能悟出“射线”是怎样形成的;接着通过这一端的伸缩让学生认识射线的特性;然后,在其下面画出一个点,它的两端分别射出一条水平线,自由地伸缩,以此来让学生理解直线的生成和“无限延长、不可度量、没有端点”的特征;接下来,在白板上画出两个点,再由一条水平线把这两个点连接起来。学生认识到这就是线段,它有两个端点,是不可伸缩的,并且有长度、可以度量。绘图的过程根据学生的需求,利用电子白板的回放页面功能来进行有效的对知识进行回顾。通过这样的直观演示,将那些看似静止的、孤立的事物形象化,构造了一个知识的生成情境,让学生比较容易地找出事物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清晰地获得概念,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7、灵活利用电子白板的存储功能,使课堂教学过程得以再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数学课堂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需要完整的板书,特别是一些论证题目,为了让学生学会书写论证过程,教师往往需要一边讲解,一边板书,有时候为了发现问题或给学生做示范,往往要进行一些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而传统的黑板只能记录当时发生的教学过程,一些精彩的师生、生生思维的碰撞和学生容易发生的错误无法课后再现,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而电子白板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它可以记录下白板上发生的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的所有细节,而且随时可以方便快速地回顾讲过的内容,因此借助白板的这一功能,教师和学生在归纳总结时,就再也不是一种空对空的过程,甚至于方便教师在某些环节进行补充和调整。
三 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构建了和谐高效课堂,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经过一年多的实验,实验已取得初步成效,通过课题实验班与非实验班这一年多来的几次期中、期末成绩比较,差异较显著,这说明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了和谐高效课堂,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总之,在这一学期的课题研究过程中,全体课题研究小组成员都能积极展开教学实践,收集、整理相关资料,进行阶段小结,并且把研究成果应用于课堂教学。结合学校教务处工作安排,在我课题组的带动下,其他科组也基本上每周都进行公开教学展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数学组的老师们积极撰写课题案例、设计、论文,制作课件、微课、视频等教学成果,并在市级、省级、国家级的教研机构公开发表,形成了一定影响力,取得了初步的科研成果。
四、课题研究的思考
我们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但由于研究人员的水平和时间所限,仍有相当多的经验成分,实验效果还要作长期跟踪。实验的科学性、系统性还不够,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改进。如:
1、如何将现有的一些成果进行再实验再深入,有待努力。
2、如何建立资源库,以什么样的方式展示成果。
五、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1、部分参研教师对课题的认识及主动性和科研的理论水平还有待提高。
2、个别学困生的有效学习的指导策略还有待进一步研讨。
3、如何更好地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的策略研讨。
4、由于教学任务繁重,教学及德育活动安排过多,教师没有太多时间,同时专注于教学与研究,导致了不能及时地对有效的策略、案例作记录,写心得。
六、下一阶段研究工作计划
1、继续加强成员理论与实践的学习,发挥负责人的引领作用,其他面成员的积极主动参与作用,对研究课题思路等进行及时微调和修改。
2、严格按照计划开展研究,一定要及时地进行分析、总结,及时进行系统归类,保证每一阶段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
3、为保证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尽量多进行课例研究,探究不同年段、不同课型的有效教学策略。总结出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评价方式。
4、深入研究教学内容,挖掘有效教学的因素,合理使用电子白板,将课程资源有效地进行整合,提高了教师的备课效率和教学效率
5、收集大量的有价值的教学活动案例、教学活动视频、教学反思、教学故事、教学心得、研究论文、教学实录等素材,进行理论分析、归纳整理,撰写出各种科学性、实用性、指导性、示范性兼具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