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堂教学反思(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2 18:12: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地理课堂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地理课堂教学反思》。

第一篇:地理课堂教学反思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学反思不仅仅是对地理教学活动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而应该是教师置身于整体的地理教学情境中,从更宽广的社会、伦理及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更重要的是它一种面向未来的教学活动。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

教学问题

师生互动

知识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这句话用在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其实也有深刻的借鉴意义。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你搞教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础。我认为,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学反思不仅仅是对地理教学活动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而应该是教师置身于整体的地理教学情境中,从更宽广的社会、伦理及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更重要的是它一种面向未来的教学活动。进行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学反思,下面我主要谈谈自己对课堂教学的几点反思:

一、对课前整体教学设计反思

在进行地理教学实践时,有时会发觉地理教学效果或目的与预期的设计有较大差异,课后细细分析一下,原因在于进行教学设计时忽视了对教学设计的实践反思,因而也就难以使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时发挥出所预想的作用。因此,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合适,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不断探求教学目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在高中地理新教材中,大气环境是个难点,而其中的有关天气、气候、季风等内容更是难中之难。如何将这些内容由抽象的理论和图象转化为学生通俗易懂的知识,便对地理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于是在教学设计时可以试着编写这样一个案例,通过案例教学法来突破难点,案例如下:

赤壁之战前夕,曹营在江北,东吴在江南,周瑜调兵遣将打黄盖,献连环计,为火烧曹营精心准备。突然间,他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来。诸葛亮借探病之际,挑明周瑜的病根是“欠东风”,并允许借东风相助。其实诸葛亮只是预测到了过一段时间天气会反常,故弄玄虚而已。

问题:

(1)赤壁位于我国哪一个省?试分析当地的气候条件。

(2)周瑜为什么会因为“欠东风”而急出病来?

(3)我国形成最大季风区的地理因素有哪些?

(4)我国东部季风区是季风气候最为典型的区域,试说明其气候特征。

(5)你认为季风除了对军事产生影响以外,还会对哪些方面有影响?

这样通过案例将要学习的内容转变成一个个小问题,教师只提供背景资料,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找出答案,同时掌握天气、气候等知识,并了解形成该气候的地理因素,同时拓展地理能力,事实证明,这样教学学生很感兴趣,而且将抽象的原理转化为直观的材料,比一味的灌输的效果要好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智能组合,有自己的智能弱项和智能强项,也有与此相适应的独特的认知方式。学生知识面有宽有窄,学习能力有高有低,认知能力有强有弱。教师必须正视学生之间的这种个体差异。比如可以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进行认真的构思和设计,文字材料,图象信息,多媒体等等,照顾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要求。

二、对教学问题设计是否合理的反思

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回答不出来。难道是学生太笨了吗?是学生没有认真听讲、积极思考问题吗?笔者曾这样问过自己。后来仔细思考,究其原因是:或提出的问题不正确;或问题太难;或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不足;或缺乏分析此类问题的方法,等等。针对上述原因,笔者认为教师不能盲目、随意地提出问题,要仔细斟酌:

1、对不明确的问题加上限制性条件,使答案控制在某一范围内;

2、设计问题时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接受水平和理解能力等情况,问题难易程度控制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既有一定的难度,又使学生通过努力能够回答;

3、给学生充足的分析思考问题的时间,教师要想到学生在问题的理解上,速度要比教师慢得多,不可急于求成,特别是较难的问题,一定要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分析思考问题;

4、教给学生分析解答问题的一般方法,如分析某地的气候特征,要从气温和降水等方面来说明。分析某个大洲的地形特征,要从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地势起伏状况、主要地形类型,地形分布等方面来说明,等等。

三、对教学过程中师生是否进行充分“沟通”和“合作”的反思

在对“城市功能分区”教学内容设计时,我原来是这样安排教学过程的:各功能分区布局的要求通俗易懂,我照本宣读,划划看看就过去了。结果在进行相关的课堂练习时,学生虽大致能合理布局各个分区,但对于具体的理由,怎样才算合理布局答不上点,很显然对这个知识点,学生只是被动的学习而不是主动的探究。新课标提倡的“探究式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探究性、开放性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于是我对这部分内容设计时,让学生探究学习,适当拓展。我首先要求学生扮演城市规划设计师,合理布局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文教区、风景区等,并讲出布局的理由。再把我们生活所在地的城镇平面图给学生看,一起圈出各个功能分区的集中地,看分布是否合理?有学生回答:老师,我们认为工业区布局得不好,它下风向的居民区,会受到污染。我问:那你认为怎么布局合理?学生回答:工业区的位置移到北边点。我说:很好,那么工业区污染厉害的企业有多少?学生答:不清楚。我说:回去我们去探知。另有学生说:老师,我们觉得我们扬子中学布局也不合理,太闹了。学校应该要求宁静的环境,而且我们学校周边有网吧、游戏机房等。我们有些学生自控差,中午不吃饭就溜到网吧、游戏机房玩。而附近的崇明中学、东门中学等新造的几所学校设计合理:既离城镇不远交通便利,又不是闹市区,环境幽静„„”。那堂课结束了但其实没结束,师生意犹未尽。

四、对学生知识掌握的实际情况进行反思

教学设计时要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化处理,制定出目标、重点与难点等。但在教学实践中往往会碰到设计的目标与学生的掌握有较的差距。在进行“地球的运动”章节的教学设计时,原先我是这样的:课时定6课时,按照教学设计的步子走,循规蹈矩,知识点全部讲好后再上一节练习课。结果,做到关于正午太阳高度和白昼长短的知识点时,绝大部分的学生无法解题,把课堂上学的都“忘记”了,其实是当时一知半解、似懂非懂。

根据的实际,我首先把基础打好,一步步扎扎实实的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把知识点传授。在以后的实际教学中我用经纬仪演示把学生初中学过的地球、地图知识点重新热一下,这样的实物演示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大有帮助而且充满好奇。知识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由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季节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季节、纬度变化→四季的更替,注重在黑板上边画边讲结合经纬仪实物演示,并且讲练组合,每一个难懂的知识点讲好就练习。讲练组合一来可以检验学生掌握得如何,不懂再讲解。二是就某些练习中学生普遍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思。三是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通过我适当点拔能顺利的攻克难题,自信大增,不知不觉中学生很好的掌握比较难懂的知识。

第二篇:地理课堂教学反思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1

一学期又将过去了,我又认真研读地理课程标准和教材,重新回顾这一学期,对本学期的教学反思如下:

一、发挥学科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学习,才能学得好。例如我在上《地球的运动》这一章节时,在开场白中引用了毛泽东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让学生猜是什么意思?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由此可见,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它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密不可分。

二、充分挖掘教材,培养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中,我注意发挥图像作用,运用图像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学习世界地震和火山的分布特点时,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六大板块示意图》,注意六大板块的范围及其边界,然后阅读《世界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地震带和火山的位置,再与前图对照,学生相互讨论得出结论:火山和地震多集中在两个板块的交界处。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来设计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充分利用课本中设计的“活动”,涉及读图或绘图技能的训练、材料收集和处理,需要动手做试验、开展社会调查,进行合作讨论等各个方面,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能力。例如在《多变的'天气》教学时,我利用“活动”中提供的天气图,让学生像气象预报员一样播报城市天气,这样不仅使学生巩固了本课所学的天气符号,还锻炼了学生读图、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

三、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

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要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自我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教会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我充分利用地理教学的特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思考地理环境问题 ,学会解决问题,学会创新和自我发展。

四、不足之处

(1)过程与方法的结合有待提高。

(2)师生交流的平等性应加强。

总之,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探索,运用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才能适应当今教育的要求。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2

【摘要】教学反思是地理教学活动的延续,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环节,也是提高教学成绩的有效手段。笔者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地理课堂反思中应反思的内容,对地理教学中的教学反思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关键词】反思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反馈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所授课程的一种补充,是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学情的一种重要手段。好的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的不足,更垒面地了解学生,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帮助老师准确的调节教学节奏,改变教学方法,变化教学技巧,在教学中只有不断进行反患,才可以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及时发现新问题,激发教师把课堂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实现教师的白我超越。

一、对课堂师生角色的反思

课堂教学的好与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与教学活动的人。教师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要反思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角色是否投入,师生的情感交流是否愉快地投入课堂的全过程,是否深切地感受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并升华到自由精神的需要。反思学生是否精神饱满地投入学习,学生是香达到教学设计的情感状态,有没有更有效地途径发展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例如:我在讲到“长江沿江地带”和“黄土高原”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时,让学生自己分析和思考,尔后学生纷纷发青,各抒己见。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提供互相交流的机会、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并且使学生自己感悟出环境被破坏的严重性,进而去思考其产生的原因,从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二、对地理教学设计的反思

在进行地理教学实践时,经常会发觉地理教学效果或目的与自己的预期设计有比较大的差异,课后分析,原因在于进行教学设计时过于理想化,因而也就难以使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时发挥出理想的效果。所以,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是否针对学生认识现状和接受能力以及当时的教学情景,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探求教学目的、教学T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课堂效益。

比如“季风”这节内容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学生往往忽视它的存在,这节内容的知识很重要而且涉及到有关判断风向、其他洲的景观等,怎样把要学的知识点与学生的兴趣有机结合并很好的调动起来?我设计跟我们本土有关的问题导入,先示西亚、非洲和上海的景观图,再问:和上海同纬度的西亚、非洲是沙漠景观,。可我们上海怎么是河湖密布,耕作业发达,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对于自己生活的地方有这样与众不同之处,学生一下子兴趣大增,议论纷纷,想马上知道个究竟。我公布答案:这是归功予受季风(夏季风)的影响,接下来的教学学生带着找谜底的心情去探究、主动学习的成效显而易见。

三、对地理教学过程的反思

教师的反思也是针对教学过程进行的,我们要对教学中重难点的处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确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否提高等情况进行反思,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探索去反思去分析,怎样才能更合理的促进学生内在素质的发展,怎样才能更好的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比如我在讲交通运输中的点时,我没有用教材中的材料,而是以我们县三大汽车站为例,以过去的区位与现在的区位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明白汽车站的区位选择与哪些因素密切相关,同时提出我镇规模扩大和两大交通干道的建成,又将如何影响我镇汽车站的区位呢?又该如何布局才更为合理有效呢?我认为,这种探究式学习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教师对教材的全面把握,教师还必须有较高的教育和研究能力,有较强的设计能力和控制能力,并有利于展开教学、通过创造性思维的课题来引导学生学习和能力的发展,对教学过程有充分的估计,能随时调控学生的学习障碍和分析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能作出正确的评价。

四、对学生知识掌握实际情况的反思

教学设计时要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化处理,制定出目标、重点与难点等。但在教学实践中往往会碰到设计的目标与学生的掌握有较的差距。在进行“地球的运动”章节的教学设计时,原先我是这样的:课时定6课时,按照教学设计的步子走,循规蹈矩,知识点全部讲好后再上一节练习课。结果,做到关于正午太阳高度和白昼长短的知识点时,绝大部分的学生无法解题,把课堂上学的都“忘记”了,其实是当时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根据的实际,我首先把基础打好,一步步扎扎实实的循序渐进由浅入深、Fh表及里把知识点传授。

在后的实际教学中我用经纬仪演示把学生初中学过的地球、地图知识点重新热一下,这样的实物演示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大有帮助而且充满好奇。知识点南浅入深,层层递进:南黄赤交角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一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季节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季节、纬度变化一四季的更替,注重在黑板上边画边讲结合经纬仪实物演示,并且讲练组合,每一个难懂的知识点讲好就练习。讲练组合一来可以检验学生掌握得如何,不懂再讲解。二是就某些练习中学生普遍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思。三是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通过我适当点拔能顺利的攻克难题,自信大增,不知不觉中学生很好的掌握比较难懂的知识。所以,对于那些抽象理解性强的知识,教师应该根据每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而不是一个教学设计使用终身。

五、对地理教学反馈的反思

地理是实践性和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要完成新课标中规定的三维教学目标,除了师生在课堂上的教与学之外,目前反馈最主要来源于练习,练习也是一种再学习的过程。通过练习,不仅可以检查课堂教学的效果,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且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所以,反思教师给学生的地理作业是否是科学的,多样的、开放的,是否对学生终身能力发展有帮助。因此作业反馈要注重对学生地理技能和方法的训练和培养,正如占语所说“授人之鱼不如授人之渔”。课堂教学反思既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必要环节,是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又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的有效方法。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可以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及时发现新问题,激发教师把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实现教师的自我超越。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3

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的标志性体现。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本人从事教育教学多年,经历了几次的课改,当今课改,让我感受很多,下面仅从生物教学方式上进行反思。

一、注重双方交流沟通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新课程强调。

本人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感受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师生不断换位思考。对教学而言,交流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流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流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仅是单向的付出,而是师生互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二、重视课本插图的使用

生物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的探究和实验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生物教学情境,用生活中具体有趣的图片、图表,给学生展示了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面对这样的教材,你该如何使用?又该怎样上课?怎样发挥教师的作用?需要生物教师冷静、积极地不断反思,才能适应新课程下的生物教学 。插图是生物课本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生物学的第二语言,是学习生物的工具。生物学习真可谓“无图不成题”。学习生物,一定要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通过分析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最终得到提高有效课堂的价值。

三、启发学生“多问”

学习兴趣和愿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学生具有好奇心,这正是追求知识的原始动力,是求知欲的嫩芽。他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往往会对某一事物特别感兴趣,并由兴趣发展为热爱,由热爱进一步发展为对真理的探索和追求。作为教师应紧紧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正确地引导他们多问的习惯,教师可作饶有风趣的讲解,并以丰富的感情色彩去组织学生的探索活动。切不可因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符合教师的意图或教师一时难以解答而置之不理,甚至加以压制。

四、引导学生“好动”

九年制义务教育教学大纲提出的“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其实也就在于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让学生“听”科学。片面追求升学率,追求高分,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只能束缚学生的行动。即使有高分,但不能在实际中去加以应用和发展,这样的“人才”又能有多大的创造力呢?明白此理,身为人师者,切莫把“好动”视为缺点,就把学生从“静”中解放出来,并热情鼓励,耐心引导他们动手,使他们在“动”中去增长知识,去形成能力。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4

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来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积极思维、质疑,开发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从而达到实现数学目标,提高学生能力,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潜能,最终学会发展的目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者自己发现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和最具富于独特的个人特色的知识。”自主学习的方式多样,本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尝试:

一、情感投入,激发创造热情

研究表明,影响一个人成就大小的主要心理因素是意志、志向、毅力等创制性人格因素,这些因素将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存能力”、“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烈、唤醒、鼓舞。”(第斯多惠语)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得投入教学情感,在教学中应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把尊重的话语送给每位学生,把和谐的微笑洒向全体学生,与学生建立起融洽、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愉悦情景,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启发学生积极参与,形成学习中的主人翁意识和态度,变被动学习过程为积极主动探索过程,变学好为好学,变学会为会学。充分认识到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只有积极主动的“做”与“悟”,才能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发展。

二、问题导学,发展创新思维

没有问题,就没有创新;不会质疑,就不会有思考、不会有研究探索。强化问题意识与宏扬质疑精神是成功开展自主学习和创新教学的切入点,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曾说过:“学问,就是学习问问题,但是,在学校里学习一般是让学生学‘答’,学习如何回答别人已经解决了的问题。”这段话,令人深思,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教师主要是教学生如何‘答’,而提问的权利大多是教师,这就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自主学习应从学‘问’开始,而不是学‘答’。学‘问’应直面‘原始问题’。这是扬振宇教授取得成功的“秘诀”。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教给学生如何抓住一些有利时机提出问题,应成为创新教育的主要内容,这样,促使学生在勤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好问。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求知的需要,是创新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是所谓“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是地理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1)为学生质疑问难做出示范;如:月球上真的没有任何形态的水吗?地球以外的宇宙空间有无存在生命产生条件的星球?“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井水不犯河水”等是否严密?为什么喜马拉雅山坡上发现有海生贝类化石,在冰天雪地的南极洲探明有煤的分布?

(2)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例如:地方时、区时的计算应采用“东加西减”的方法,有同学质疑:那么在日界线以东的西十二区日期为什么要减一天呢?对于这样的疑问,教师首先应给予鼓励,然后经学生讨论后作答,千万不可打击其探索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3)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例如:我们运用板块构造学说可以解释许多地表形态和构造的形成,以及在找矿、找水、找植物、工程建设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激发学生质疑:板块构造学说无懈可击吗?学完“温室效应”后,激发质疑:地球“温室效应”给人类带来的都是恶果吗?

(4)提供学生质疑问难的时空。当学生的思维囿于一个小环境、或受旧知和思维定势的影响而无法突破时,教师要留有思维质疑的余地。例如:今天的美国就准备造一个月球,那么,100亿年后,科技将会更加发达,人类是否可造一个太阳?或地球能否在浩瀚的宇宙中重新找到一颗恒星作“*山”呢?

(5)为学生设置“愤”、“悱”情景。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设置“愤”、“悱”情景,使学生处于“想求明白而不得、想说出来而不能”的状态,这样才能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探究行动。

学生问题的提出,是学生关注未来、关注生命、关注社会的良好愿望,是学生创新品质的良好体现,我们在回答这些问题时,没有肯定答案的正确与否,而是肯定他们的创新精神,帮助他们发展创新思维。

三、注重实用,达成创新目标

注重实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学以致用,把所学的知识创造性地应用于生产生活,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是知识经济的重要内涵。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指导学生掌握知识,会学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运用能力,进入信息社会,大量信息以图像数据形式出现,而地理图像是信息传递的工具,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注重图像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并应用于实际尤具现实意义。正午太阳高度角在实际生活中用途就十分广泛,比如: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塑料大棚的角度、楼高与楼距的比例等都涉及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知识,如何引导学生掌握合理的学习过程是重点。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5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跨度很大的学科,又十分注重实际应用。新理念下的地理教学,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它,一方面需要不断向学生强调地理学科重要性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寓教于乐;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创造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要求教师置身于整体的地理教学情境中,从更宽广的社会、伦理及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

今年我刚到东方书院,执教高二年级,反思以往教学上的不足,改进教学方法,思考今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尤显的紧迫而必要。以下是我教学工作中的部分不足之处和今后的对策,希望它能时刻提醒自己,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再走同样的弯路,调整和改正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一、对教学观念和方法的反思

传统的教学在目标的确立和教学方法的处理上,主要是突出教师的主体能力,在学校倡导高效课堂的契机下,我积极的探索高效课堂的环节,教学设计等等方面的东西,也从众多老师的优质课堂上学习了不少好的经验,并且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尝试,以期获得较大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还有很多不足和需要大力改进之处,希望能进一步的改进。

二、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课本内容逐渐的浓缩为主要的知识点,阅读、思考和活动环节的实践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这方面的处理上,为了完成任务,我没有很好的处理课本内容与活动环节的关系,生搬硬套的痕迹明显,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成为课堂累赘。

对策:要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达到最优化。应努力提高活动的“质”的水平。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经验水平;情暗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活动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创造“思维性讨论”的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并注重适时评价。例如:在教学素材的选取上,要充分围绕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学生终生有用的地理;教学方法上要突出个性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竞争感和成就感,通过对地理课堂教学的优化,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学习困难。

三、对教学反馈的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由于没有注重学生的层次性,以同样的标准要求每一个学生,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进步。同时,很多学生在课后仍然对一些基础知识不明确。

对策:布置作业时,要求学生以书本知识为基础,认真构建知识框架,学会举一反三,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对地图的分析上,学会读图名、图例,了解题目要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课后及时辅导和解析,让他们更直接、更具体的接受知识。

人无完人,随着教学时间的增长和时代的进步,将会出现更多的不足之处。我只有在教学工作中,多多反思,改正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不断完善,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使每个学生都有更大的收获,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6

最近在参加省骨干教师跟岗培训过程中,听到了两节同课异构观摩课,内容是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在新课程实施多年的广东,对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进行深刻研读和准确领会,在平时课堂教学中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新课改的精神,应该是各位高中地理教师必需的基本功,但在听了这两节课后,我觉得有必要继续强调高中地理新课程必修三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

高中地理新课程包括三个必修模块,“地理1”、“地理2”两个模块分别从环境对人类活动和人类活动对环境两个方面阐述了人地关系,“地理三”则是在前两个模块基础之上,使学生结合区域可持续发展,学习将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原理应用于实践。这一模块以区域为研究对象。由于区域存在差异性,各区域可持续发展也各有其特性。课程标准和教材选择了“地理环境区域发展”、“与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区域经济发展”、“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等五个典型论题进行了剖析。各版本教材采用不同的案例来呈现这五个专题内容。可以看出地理三模块是典型的案例教学,甚至是“范例教学”。

课程标准对必修三核心内容的描述是“以……为例,分析……”,课标解读中讲到“必修三是范例教学,然而再典型的实例也很难涵盖研究这类问题的所有内容和方法,我们要让学生从个别到一般,掌握带规律性的知识和能力。”因而我们要借助教材中精选的示范性材料,不但使学生掌握这个或者这一组案例的基本内容,更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分析相同或相似类型问题的基本方法,体会学习的过程。通过例子来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本领,这就是必修三教学的核心所在。

从现在全国使用的四个版本的教材来看,各类教材所使用的案例存在较大的'差异。每一个专题内容往往是既有一个主导案例,同时也可能有若干个小案例。必修三的核心内容是高考的主旋律,每年高考必考。但现在仍然有许多老师没有意识到原理教学是必修三教学的主要侧重点,而最容易走入一个误区:教学过多的徘徊在教材知识的总结、归纳上,而缺乏知识到能力的升华过程。由于必修三涉及的案例繁多,而高考的选材又不来源于课本,所以必修三的教学是平时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案例因教材、因教师、因学生而异,教师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多角度、多层面地灵活选用、组织案例。相同的案例,使用方法、使用角度不同,其结果迥然而异。因此“如何在必修三教学中用好案例”应该是我们每一位老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之一。必修三是典型的案例教学,我们需要用更多的时间和心思来思考教材案例的使用方法、使用角度、使用时间,使案例用得好、用得巧,从而达到教学最有效的目的。

这就要求我们要跳出案例教案例,如果我们在平时教学中仅仅停留在对课本中一些具体区域事实的教学上,而没有对解决同类问题的一般规律与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没有对学生进行地理信息获取、整理、分析、运用能力的培养,那就不可能达成课标目标,最多只能算是初中层次的区域地理教学了。如果上述两位老师能深刻认识到这些问题,那么这两节课就能成为典型优秀示范课了。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7

从接到通开始准备课与练习画图到比赛全部结束,仅仅两个星期的时间,却感觉自己经历了一个世纪的沧桑。其它事情也顾不上了,连吃饭也时常往了。为了备课绞尽脑汁,可很多时候还是无从下手,没有头绪;有时的感觉好像出手错了方向………

在俞老师的指导下,我把课题定好,我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先熟悉了课本,知道本节要讲什么了,然后才有了初步的思路,可是每个环节要讲哪些内容,怎么来设计这个环节,我还是拿不定主意,在与指导老师研讨每个环节怎么处理效果要好些,课件怎么修改等等,最后到比赛的前两天时才基本确定下来思路,接着课试讲,政史地课组的.老师与赵校也来听课指导。试完课各位老师就课中出现的问题做了认真详细的指导,通过一天修改后,我又饭也顾不上吃又昼夜不停的练习版图,直到比赛的前一天晚上的半夜.第二天早上我满怀信心,胸有成竹的把课讲完,自我感觉还可以,每个环节基本是按自己原来的设想来完成的。就是感觉自己好像好久没有睡过一样感觉特别困.但是上完课后我又不自觉的对每个环节进行了深深的反思,觉得还有很多地方做的不到位,比如说:没有集中精神,没有用自己的语言魅力真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经过胆颤心惊,艰苦准备,让我感受到讲课之艰辛,教师之劳苦。讲课是一门艺术,站到讲台上授课需要拥有海量的知识,精炼的语言,饱满的激情,这是要充分长久的准备,“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不断的钻研才有了完美的课堂安排。上课时还需要教师全身心的投入自己的热情去还要感染学生.

这次比赛时我一次很好的锻炼,提高了自信心,增加了勇气,让我对今后的学习、生活的把握提供帮助。同时,对所有支持、帮助过我的学校领导、老师、同事们表示最真诚的感谢。感谢所有人的付出,感谢所有人带给我的鼓励,我会努力。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8

当前,课程改革在新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等各方面都进行了较大的创新和突破。新课程要求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走向研究者、反思者。教师教育理念的提升,教学行为的完善在深层次地呼唤着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内省、教学体验、教学监控等方式,辩证地否定主体的教学观念、教学经验、教学行为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加工过程,其目的在于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质量。

一、对教学步骤的反思

教学设计时每位老师都会根据教材对整节课的步骤进行精心“预设”,但在课堂实施时常会出现多种结果:第一,事先的预设比较顺利地“实现”了;第二,由于引导不得法等,出现“预设未实现”的尴尬局面;第三,虽然教学出现了“意外”,但教师通过巧妙引导,获得了“非预设的生成”。如果教师课后能对这些结果和过程及时进行记录、整理和分析,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就能对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获得规律性认识,从而提高教学的自我监控能力。长此以往,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会不断提高,后续教学行为会越来越合理,学生的“主动生成”会不断取代“被动接受”,教师的研究意识和能力会不断提到提升。

例如,在对“城市区位因素”这一内容教学实际时,我原先就按照书本的顺序:把理论知识先“填”给学生,再枯燥的一个个城市的讲解,学生学得被动,前后的知识点也不会灵活衔接起来,出现“预设未实现”的尴尬局面。

通过反思,我把书中的教学顺序作了改动,先打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有关一系列图片打出,并设计一系列相应的思考题,从图中读出什么有关的信息?)→引导学生得出形成城市所需要的条件→有关长江三角洲的练习题→世界著名城市和中国大城市的教学→整体的练习。这样的实践觉得预设是比较顺利地“生成”了,但教学步骤凌乱。于是我再次重新设计步骤:长江三角洲城市→中国其它三个城市→世界其它城市→引导学生讲出城市形成的条件→长江三角洲和世界其它城市区位的练习。这样的教学设计步骤条理清楚,城市条件学生很自然的自己推出,学得主动而且影响深刻,在练习时效果很好。

所以,教学设计的.步骤要做到条理清晰,对于知识点应该设计好怎样让学生主动获得,而不是“被动接受”。

二、对教学问题设计是否合理的反思

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是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是能否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在对“季风”这一教学内容设计时,我这样设计问题引出季风的概念:我们这里冬天和夏天分别吹什么风?我认为这是简单的问题学生都知道,其实学生对怎么判断风都不知道,无法正确标出西北风和东南风。这样的教学问题设计上显得突兀,学生一开始学习就兴趣全无。

通过反思,我改进了设计:“季风”这节内容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学生往往忽视它的存在,这节内容的知识很重要而且涉及到有关判断风向、其他洲的景观等,怎样把要学的知识点与学生的兴趣有机结合并很好的调动起来?我设计跟我们本土有关的问题导入,先示西亚、非洲和上海的景观图,再问:和上海同纬度的西亚、非洲是沙漠景观,可上海怎么是河湖密布,耕作业发达,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对于自己生活的地方有这样与众不同之处,学生一下子兴趣大增,议论纷纷,想马上知道个究竟。我公布答案:这是归功于受季风(夏季风)的影响,接下来的教学学生带着找谜底的心情去探究、主动学习的成效显而易见。

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本着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通过把知识进行本土化处理,拉近理论与实际知识的距离。

三、对教学过程中师生是否进行充分“沟通”和“合作”的反思

在对“城市功能分区”教学内容设计时,我原来是这样安排教学过程的:各功能分区布局的要求通俗易懂,我照本宣读,划划看看就过去了。结果在进行相关的课堂练习时,学生虽大致能合理布局各个分区,但对于具体的理由,怎样才算合理布局答不上点,很显然对这个知识点,学生只是被动的学习而不是主动的探究。新课标提倡的“探究式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探究性、开放性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于是我对这部分内容设计时,让学生探究学习,适当拓展。我首先要求学生扮演城市规划设计师,合理布局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文教区、风景区等,并讲出布局的理由。再把我们生活所在地的城镇平面图给学生看,一起圈出各个功能分区的集中地,看分布是否合理?有学生回答:老师,我们认为工业区布局得不好,它下风向的居民区,会受到污染。我问:那你认为怎么布局合理?学生回答:工业区的位置移到北边点。我说:很好,那么工业区污染厉害的企业有多少?学生答:不清楚。我说:回去我们再探究。那堂课结束了但其实没结束,师生意犹未尽。

四、对学生知识掌握的实际情况进行反思

教学设计时要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化处理,制定出目标、重点与难点等。但在教学实践中往往会碰到设计的目标与学生的掌握有较的差距。在进行“地球的运动”章节的教学设计时,原先我是这样的:课时定6课时,按照教学设计的步子走,循规蹈矩,知识点全部讲好后再上一节练习课。结果,做到关于正午太阳高度和白昼长短的知识点时,绝大部分的学生无法解题,把课堂上学的都“忘记”了,其实是当时一知半解、似懂非懂。

根据的实际,我首先把基础打好,一步步扎扎实实的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把知识点传授。

在后的实际教学中我用经纬仪演示把学生初中学过的地球、地图知识点重新热一下,这样的实物演示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大有帮助而且充满好奇。知识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由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季节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季节、纬度变化→四季的更替,注重在黑板上边画边讲结合经纬仪实物演示,并且讲练组合,每一个难懂的知识点讲好就练习。讲练组合一来可以检验学生掌握得如何,不懂再讲解。二是就某些练习中学生普遍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思。三是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通过我适当点拔能顺利的攻克难题,自信大增,不知不觉中学生很好的掌握比较难懂的知识。

所以,对于那些抽象理解性强的知识,教师应该根据每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而不是一个教学设计使用终身。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9

高效课堂是指在常态的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引领和全体学生主动而积极的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地理教学任务。我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推进“自学自测,互学互助,导学导练”的地理课堂教学,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了教师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意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方法和自学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一“自学自测”注重导入、引导目标

“自学自测”是指学生根据老师布置的学习目标,采取自学的方式,可以自学教材,阅读地图,查找资料等等,把握课堂学习知识点。也可以根据老师预先设计“导学案”,结合教材、插图或老师带来的挂图,找到相应问题的答案。

1、要求学生结合学习目标或“导学案”,自学教材。

2、学生自主完成学习目标或“导学案”相关问题。

这是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起始阶段,教师要重视课堂导入的艺术,利用精彩的语言或多媒体手段(图片或影片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北京市”时,先指导学生北京在历史上做过那几个朝代的都城?创设一种富有感情的场景,让学生回忆历史知识,心灵受到感染熏陶;从而产生情感冲动,迸发出强烈的爱国感情和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

就地理教学来说,教师可以通过小黑板,把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出现,然后学生熟读教材,可以通过看书、读图、查阅资料等方式完成问题。当然,教师要备课充分,设计要有重点、有针对性,才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有条有理。

“自学”阶段,我们一般不要打断学生的思维,应让学生多渠道、多手段自主获取知识,解决问题。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及时发现学生思维中的薄弱环节,为下一步指导学生“互学互助”做准备。

二“互学互助”小组合作、交流

“互学互助”是在学生“自学自测”的基础上,采取“生生互动”对知识点质疑、释疑,让学生就自学过程中的'难点或易错点相互讨论、交流。

1、学生小组合作是关键,是课堂的高潮部分,是学生真正获取知识和学会寻找知识的重要环节。

2、学生对“互学互助”中出现的问题要加以归纳和小结。在这个阶段,对疑难问题相互讨论,可以先在小组内部让自学能力强,领悟能力快的学生与同组的其他同学讨论,适当的讲解,使学生在互相帮助的良好心理氛围中完成学习内容,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然后,一部分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跨小组来解决,这组学生可以帮另一组学生,把学生能弄懂得学生自己弄懂。这里要明确肯定学生的合作成果,并给予表扬鼓励。最后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或易错的难以理解的问题,可以由教师采用提问讨论的形式,让已会的学生来解决。在这一过程中,全班学生人人参与,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体验成功的喜悦,认为学习是“快乐得”而不是”苦闷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

三“导学导练”教师精讲点拨、学生检测评价

“导学导练”是在学生“自学”“互学”的基础上,教师精讲释疑,学生对刚领悟的知识通过练习加深理解,进一步巩固的作用。

1、教师要寻找有针对性的问题、难点精讲点拨。

2、教师要督促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练习,并引导学生反思,对本节课进行评价。 不管在前面的“自学”还是“互学”中,改进了教与学的活动方式,使教学信息传递方式更加生动活泼,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具体,学生的思维活动更加积极活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力地促进了学生智力的发展和提高。

这一环节最重要的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发现学生特别是有待激励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

扬学生,激励学生,激活求知欲,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体验成功、激发兴趣,使每一节课都成为下一节课的“加油站”,持之以恒,从而真正让每一位学生学会自学、学会思考、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1、部分学生课前不预习。

2、小组互动学习给有些学生提供了玩的机会。

3、学生知识面窄,搜集不到资料。

4、课堂发言不积极,讨论不准确。

5、自己动手能力差。

总之,我们要突出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地位,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方法;一定要树立“一切为了每位学生发展”的理念,根据学情,通过小组讨论形成疑点,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可直接由教师集中讲授;要使学生知道怎样阅读、提问、讨论等;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抓好小组长的培养,明确每位学生在本组中角色的定位。相信学生的自学潜能,大胆让学生自学,引导他们自学。到那时,我们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习惯,而且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10

一、在教学上只有达到计划教学目标的大部分

尽管我每次备课时在教学目标的设立,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诸方面都有自己的设计和安排,但是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更多的采用的是教师教知识,学生记知识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生怕自己讲的不够多,有时一堂课下来,满堂灌,原定的教学目标很难完全实现,教学目标无从谈起。

对策: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围绕并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通过学生的联想,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对教学目标的实施,要正确处理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突显在学生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切实达到教学活动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

二、对教材的把握与切入点不准,缺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使学生产生对地理学习的抑制情绪。

现用的地理教材是在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指导下编写的,具有时代性和超前性,特别是强调了生活的地理和学习的实用性,符合当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要求,例如今年高考江苏地理试卷的最后一题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但我教学过程当中仍然难弃传统的.思维和方式,乃至全搬教材,因此学生感到课堂空洞、乏味,久而久之产生了对地理学习的抑制情绪,影响了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和非智力因素的调动。

对策:紧扣地理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地理学科的特色,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尤其要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达到最优化。例如:在教学素材的选取上,要充分围绕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学生终生有用的地理;教学方法上要突出个性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竞争感和成就感,通过对地理课堂教学的优化,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学习困难。

三、教育教学没能让不同的学生在教学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教学,我会说要因材施教。可实际教学中,我又用一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掌握哪些知识,要求每一位学生完成同样难度的作业等等。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地理成绩的提高。

对策:每一位学生固有的素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都不一样,对学习有余力的学生要帮助他们要更高层次前进。平时布置作业时,让优生做完书上的习题后,再加上两三道有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多多思考,提高思含量。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降低学习要求,努力达到基本要求。布置作业时,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尽量完成书上的习题,课后习题不在加做。

人无完人,随着我教学工作时间的增长和时代的进步,将会出现更多的不足之处,我只有在教学工作中,多多反思,改正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不断进步,不断完善,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11

①、新课导入的效果明显。

以澳大利亚特有动物和景观图片播放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这些动物和美丽的景观位于哪个国家?”引入本节课的课题,再结合学校组织去澳大利亚的冬令营活动,设问:“如果我们现在(10月)去澳大利亚旅游,需准备什么季节的衣服?”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出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导入新课,形象生动,和学生生活相结合,在教学一开始就“点击”到学生的兴奋点.

②、教学过程中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让学生探究,激发学生思考。

“骑在羊背上的国家”这一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课堂上我说澳大利亚有一共有1。5亿只羊而人口不到20xx万,每个人平均八只羊,我刚说到这里,下面的学生七嘴八舌的说了起来,我发现学生对这个特别的感兴趣,于是我就趁机扩张与澳大利亚有关的知识点,我看见大家听的非常认真。下面我又叫学生讲一下自己对澳大利亚了解多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的高,但是由于时间原因,不能让大部分参与进来。

③、课件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一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强,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在课件中我运用了大量图片和相关视频,可爱的动物,美丽的城市、逼真的卡通、直观的地图,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效果非常好。

当然,课后仍然感到有许多不足之处:由于时间原因,学生回答问题的参与面不广。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12

在九月份的教学中,总体上感觉教学效果还可以,学生学习比较认真,但是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七年级学生整体素质比较好,学习积极性比较高,兴趣较浓。上课积极举手发言,并且经常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思维活跃,聪明好学。但是,通过作业来看,也出现了问题,发现学生知识掌握的不扎实,不应该出现的错误也出现了,.课堂上讲过的知识也不会,觉的不可思议,所以以后在课堂上一定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八年级学生上课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不喜欢举手回答问题,还有溜号的心不在焉,学习气氛不好。我发现之后,及时采取措施,用生动幽默的语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起学习兴趣。经常提问那些喜欢溜号的`学生,让他们投入到学习中,督促他们学习,而不是置之不理。我想通过努力能够收到一点效果,而不是不闻不问,听之任之,这样做才是一个教师应该尽到的责任。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不断反思,不断总结经验,采取有效措施,做一个优秀的教师。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13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引伸和辅助,积极开辟地理课第二课堂的活动,这是目前深入开展教学改革,进行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1、利用乡土地理调查研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乡土地理的调查,使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变化和发展,也助于学生加深对其它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的理解与记忆,可使爱国主义教育更加形象、直观、具体、扎实,并结合乡土地理的一些实例,如河道污染,白色污染,噪声污染等,对学生进行环境观、道德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和生态意识。通过调查使学生树立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操。

2、利用地理课外活动小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地理课外小组通过参观气象站,进行天气预测、物候观测;到天文馆看星空,组织学生观星空找星座,观月相;还可以组织地质夏令营、制作地理模型、宣传有关地理的法规等活动,力求把课本知识寓于各种活动之中,把知识结构转化为能力结构。这样,地理课的教学就会变得有声有色,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炉。从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品德。

兴趣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地、能动地、自觉地从事学习,而且能起着开发学生潜能的作用,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

通过教师激发,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的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此形成教与学的良好循环,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意识的转化,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14

两年来的教学,有得有失,感触颇多,但始终不断地在反思着,以期自我的工作能有所提高。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的标志性体现。以下是针对自我近年来的地理课堂教学的几点反思。

反思一:走出教材,走近生活,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和情感体验。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地理教学过程应当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进取的情感体验。

此刻的初中生思维活跃,由于认识水平的局限性及观念意识,普遍对地理科不重视,在课堂上的情绪不是冷漠呆滞就是惟恐天下不乱。如果教师在教学观念上不更新,上课时只是做学科体系的传声筒,势必造成学生更加冷漠更加的不兴趣。所以,我们教师必须用“心”去施教,热切地关注学生。建立一种以师生个性全面交往为基础的新型师生情感关系。

首先,我们教师的课前准备除了写教案,更需要走进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对即将讲解资料的兴趣、知识储备和他们所关心的话题,了解学生的需要,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忙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并能针对不一样的`学习资料,选择不一样的学习方式。

其次,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角:一是进取的旁观者,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景,研究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二是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尊重学生,赞赏学生,启迪思维,激励斗志,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三是培养学生的自律本事,让学生学习在“热闹”中“有序”的进行。

反思二:学生活动要有“质”,即体现思维性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但如果课堂活动有量无质,则活动的价值也就丧失殆尽。一堂课下来热热闹闹,恐怕留在学生脑海中的仅有热闹的场景,很难有真正的思维活动。课堂的学生活动是为了更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方式,所以流于形式的“活动”是形同虚设的。为了能使全员参与课堂活动并提高其有效性,教师应努力提高活动的“质”的水平。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贴合学生的经验水平;情境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活动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创造“思维性讨论”的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并注意适时评价。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15

新课改,新理念,我认为,地理不仅仅是对地理教学活动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而应当是教师置身于整体的地理教学情境中,从更宽广的社会、伦理及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更重要的是它一种面向未来的教学活动。

1、对教学观念的反思

长期以来,教师的教育思想往往是在被动条件下构成的,没有教师主体的自我实践反思意识和本事的增强,往往只是简单的重复或沿袭,其效果是很不梦想的。所以,教师应进行新课程理念的系统学习,进取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反思,在较深层次上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与转变,并以此指导教学实践。

地理新课标不仅仅对地理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提出了具体的、贴合实际的要求,同时也对学习过程中学生本事和方法的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构成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目标。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更加贴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帮忙他们构成正确的地理观。

2、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教师的反思大多是针对教学过程进行的,我们要对教学中重难点的处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确立、学生的创新思维本事是否提高等情景进行反思,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探索,使教学与研究本事得到提高。

我们明白,新课标所提倡的“探究式学习”模式能供给给学生更多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在了解知识发生和构成的过程中,推动他们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历。同时,在学习中将培养学生一种探究性、开放性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体验人生,并积累必须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

我认为,这种探究式学习模式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有较高的教学素质和研究本事,有设计富含知识和本事,并有利于展开多端性、创造性思维的课题来引导学生学习,对教学过程有充分的估计碍,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能作出正确的评价。这一系列要求使地理教师必须从多方面充实、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校内外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从而使教学活动处于活跃进取的状态。

3、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地检讨自我的言行:是否从权威的教授转向师生平等的交往与对话;是否有公正的品质、豁达的胸怀、丰富的感情,以及敏锐的确定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等等。

众所周知,过去为了巩固“双基”,我们教师的教学往往追求对学习资料的“标准化”理解和“课本式”、“教参式”表达,强调对问题解决的常规思维、逻辑思考、唯一答案,对学生的置疑、奇思妙想往往采取压制、回避、冷处理甚至简单否定的做法。这样很多地进行反复操练,使学生学会的只是“复印”知识。而新课标强调的是教师的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型意识,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要谨慎处理自身的教学行为,要能进取肯定学生的“别出心裁”,给予及时适当的肯定和匡正。

4、对教学反馈的`反思

我们不仅仅要注获取教学反馈的信息意观察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行为,还要经过学生作业在信息反馈中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本事的发展,学习中的情感体验等获取全方位的体察。我们常常会发现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教学资料和习题,在考试时学生还是有许多困惑,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学生的知识不是学生自我学会的,而是教师教会的,所以我们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本身更重要。

地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完成新课标中规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除了师生在课堂上的教与学之外,目前最直接的反馈就来源于作业练习。作业练习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经过作业,不仅仅能够检查课堂教学的效果,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并且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本事、探究本事和创新本事,同时还能够让学生探索获得知识的方法,体验知识构成的过程。

所以,我们的地理作业必须是科学的,多样的、开放的,我们不能仅仅为了使学生完成作业而教学,而要教给学生“对其终身发展的本事”,所以要侧重对学生地理技能和方法的培养。多一点教学反思的细胞,就多一些教科研的智慧,经常进行教学反思,益处多多,其乐无穷!

第三篇:地理课堂教学反思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1

期中考试已经结束了,针对这次考试和这段的工作进行阶段反思。

本阶段做的比较好的地方:

1.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做到备课充分。

2.教学目的明确,一切教学活动围绕教学目标进行。

3.在教材的处理上,突出重点、难点,避免教学过程面面俱到,提高了教学效率。

4.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选择最恰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今后的改进措施:

1.要把握地理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各种直观教具,如:投影、挂图、直观模型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2.适当布置地理作业,如:地理规律的总结、地理原理示意图等,可以让学生写或绘在作业本上,增强动手绘图的能力,并且教师要经常检查指出不足,表扬做的好的同学。

3.要不间断的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利用课余时间找学生谈话,帮助后进生树立信心,然后指导学生学好地理的方法,使其能够取得较大的进步。

最后,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坚持经常的进行反思,找出不足,及时的改进,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使每个学生都有更大的收获。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2

进入21世纪,中华大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

随着改革步伐的逐渐深入,一些问题也相继出现,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尤为突出。新旧观念发生剧烈碰撞,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期待着新的模式的出现。在这种形势下,不仅学生,甚至连许多教师都明显感到不适应,课堂教学中自然也就暴露出一些问题。

如教师没有真正树立起服务学生、服务学习的思想,对组织学生学习的本质理解不到位。教学中缺乏师生互动,不能灵活变动。不能展示学生的学习过程,特别是思维过程。学生学习活动中探究性学习时间安排偏少。对合作学习的本质,高度结构化的学习缺乏深刻的认识,只简单停留在课堂分组讨论上。教师收集、制作资源能力低下,导致地理课程资源相对缺乏。对地理课程标准把握不准确,等同于过去的教学大纲。

为此,我认为在初中阶段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着重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一、处理好新教学理念与传统教学观的关系

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适合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环境,发挥平等中首席的作用。从以教材为主走向以学生发展为主。从以讲授为主走向以指导学习、回答疑问为主。从统一走向分散,这是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因此,地理教师在课堂上要屏弃陈旧的教学模式,努力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把握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契机。要参透新课程理念,挖掘新教材内蕴涵的深层次的功能,不能就事论事,按部就班,错失“动态生成”的施教良机。

二、处理好教师和学生角色转换的关系

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核心是学生的主体参与,上课是师生一起分享理解、体验生命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过程,而再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这必然使得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要屏弃强制性的统一思想、统一语言、统一行动,淡化教师权威,允许多元思想并存。与学生真正建立一种彼此接纳、彼此敞开、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有着精神交流与人格碰撞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平等的民主关系。

三、处理好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关系

新课程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即让有阅读能力的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书刊、网络等,实现自主学习,实现在教师指导下的'自我学习。在设计教学活动中,缩减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讨论、实验、观察及自主探究等等,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合作教学强调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合作交流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本质观。因此,初中地理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的合作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境,营造民主平等的合作教学氛围,创设通过合作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境,以帮助学生树立起合作学习小组,为学生提供多种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增加学生间的互动时间和形式等。或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让学生主动提出课堂合作学习的形式,自由选择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手段。

四、处理好学习活动与地理双基的关系

新课程倡导让学生从自己的直接经验中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在实验操作或深入生活实际的过程中学习,或者是从他人的经验中通过再发现来学习。实践证明,只有在夯实“双基”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有条件地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自由发展。因此,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融于有趣的活动中,真正实现在“做”中学,在“乐”中学。

五、处理好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关系

传统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学生们主要是在“听”中学和在“看”中学。即学生听教师讲解,看教师提供的教具、图片或音像,在听或看后思考、记忆,这是接受性学习。新课程倡导研究性学习,即教师暂不把现成的结论给学生,而是组织、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讨。进而自己发现问题、自我思考问题、自行解决问题。和以前相比,更加注重过程。实践证明,不管是重结论轻过程,还是重过程轻结论都是不正确的。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才合乎课改的观念。在学生经历了研究性学习这一学习方式,还没有得出规律性认识时,需要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性必要的演示和讲授。两种学习方式缺一不可,不能走极端。

六、处理好创设宽松氛围与学生自律的关系

新课程要求教师给学生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但所谓的“宽松”是心理上的、精神上的,而不是无组织无纪律的。课堂上既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这就需要地理教师在开放性的课堂教学中做到收放有度,成分利用自己的调控能力,将课堂调控艺术与学生自律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演绎到最佳状态。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随时监控合作学习的进程和质量,帮助学生掌握相互合作、交流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律作用,及时提醒学生自觉遵守学习纪律,调整学习状态,以饱和的学习热情投入到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多交流、讨论有价值的或有意义的话题,达到“控而不死,放而不乱”的效果。

七、处理好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的关系

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是初中地理教师备课时设计教学的主要出发点。从这个角度说,所谓的备课,实际上就是备学生,就是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所谓的教学设计,就是为不同的学生设计出符合他们需要的学习计划、学习方式和学习进度。教学设计应该只是一个教学构想,而不是一份施工蓝图。即使教师深入调查,也无法完全弄清所有学生的情况。所以,新课程的教案应该是动态性的,灵活多变的。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改变甚至完全抛开事先写好的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实际问题,凭借已有的经验,在构想的基础上展开教学活动。课后要及时反思和总结,进而修订和完善教案。

八、处理好教材与教学的关系

新课程认为教材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人格构建的文化中介,亦即“教材是范例”、“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材是师生发展的平台”。要求教师应主动参与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设计,由“教教材”转向“用教材”。用教材促进学生发展,教会学会学习,发展情感,培养良好习惯,提高学习能力。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可以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着眼,整合教材、教具、图书、资料、网络、教师自身、学生等各种教学资源,以及教师的创造性和学生的创造性。对地理教材做出富有针对性的设计,进行创造性的实施。从周围地理环境和教材中优选整合教学策略,优选整合教学资源,从激发学生超越于知识之上的智慧、灵感、激情和创造性发面,来改善和优化整个教学流程。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体制发生重大变革的今天,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尽快转变教学观念,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3

七年级上册引领学生走入地理世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同时帮助学生获得一定的地理知识(地球、地图、陆地与海洋、天气和气候、居民与聚落等)与地理技能(读图、表和分析和绘制相关地理图表),本学期以上册为铺垫,进行分区地理学习,以实现学生地理知识的升华和地理技能的提升及对社会、环境的正确态度和价值取向。因此在新的学期,我打算由原来的以教授法为主,逐步转变为以讨论为主。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分析地理,能够做到活学活用地理。

《亚洲》是本学期的第一节课,因此这课很重要。从这课开始,就要逐渐教会学生分析地理的方法即从哪些方面入手。《亚洲》分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部分,而其实在以后学习其它地区或国家时也是从这两方面入手。因此从《亚洲》开始,就要教会学生学习地区与国家时要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入手。同时,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什么是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他们可能没什么概念。所以本节课我还着重区分了自然环境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位置,地形,气候等,人文环境包括人口,文化,经济等。那么在这节课里,主要是我按照这些方面引导学生边看图,边找出答案,并且反复强调以后的学习中要按照这些方面分析。《亚洲》这部分一共用了3课时,一课时用来讲自然环境,我会给学生们强调学习一个地方先要知道它的.位置,那么一般是从图上获得一个地区的位置。让学生们养成看地图的习惯。这样也便于学生更加形象的记忆,而不是死记硬背。学习地形同样是看图,主要是看分层设色地形图,本节课我引导学生们看地形图的步骤,让他们逐渐学会自己看地形图。接下来是气候,其实气候是和地理位置有关的。因此我在本课开始就从位置的角度让同学们思考亚洲的气候,而不是毫无思路的死记硬背。二课时讲人文环境,人文环境其实是和自然环境紧密联系的,因此我对照自然环境来讲人文环境,从而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也从这些角度分析某个地区的人文环境的特点。三课时主要是总结以及举例巩固,让“自己学会分析地理信息”这个概念更加深刻的留在学生头脑中。这样的上课方式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取得较好效果。

本课也存在有一些不足,比如对于初一学生来说,分析能力可能还比较欠缺,我没能很好的掌握好这个度,在以后的课里我会逐步改进。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还有采用讨论的方式上课,课堂纪律还比较难掌控,在今后的课里都会逐步改进。

通过上面对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知识的讲解学习,希望可以很好的帮助同学们对地理知识的学习,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学习的更好。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4

一、反思是否具备新课程的教教育教学理念

近几年,初中地理与其它课程一样实施了新教材,我作为一名从教近的地理教师非常关心新教材的内容,拿到教材后,深感教材的难度明显降低,但趣味性和实用性明显提高,从而要求体现学生的主动学习,而新课标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那些理性的共同的知识,更要关注学生个性的差异,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为此,我经过认真地反思,认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在地理教学中应从有利于学生“生活再现”和“终身发展”入手,建立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作为一名教师应与时俱进,放弃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创造条件。以“34个省级行政区”(《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学为例,该教材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法中的讲述法组织教学则效果不佳,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尝试以“快乐教学”中的巧用游戏法,采用多媒体技术制成“ 中国政区拼图”,引导学生开展拼图竞赛活动,寓教于乐,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活化了课堂教学。同时,在教学中鼓励学生通过网络、报刊杂志及其它媒体获取地理信息,并适时的交流,给学生以施展才华的机会,同时在交流信息的过程中,给予及时的指导和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反思教学中如何进一步强化地图教学

翻开地理新教材,我们会发现文字篇幅有所减少,各种地理图表去占了近一半的篇幅,如地形图、政区图、气候图、人口分布图、照片等,还有各种统计图表,不仅具有形象、直观、信息量大、空间性突出等特点,还可以形象、直观、准确、趣味的表现地理事物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课堂上面对课本里种类繁多的地图,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我经常反思在地理教学中应怎样充分发挥这些地图的作用?又如何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读图、析图、描图、绘图?怎样将地图变成学生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怎样培养学生查阅地图、获取地理信息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等等。

鉴于这种情况,我主要通过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等)和传统教学方法(如挂图等)相结合的方式,有意识地将地图展示给学生,从地图的三要素入手,教他们认识地图信息,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使他们提高看图的兴趣,从而养成看图的习惯。例如,在“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的教学时,首先出示“中国的地理位置图”然后提出问题:“从东西半球或南北半球看,我国分别位于哪个半球,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看,中国的疆域对我国发展的作用?”并要求学生在图中找出答案,然后让学生再看教材,看一看自己的分析与教材是否一致。在教学俄罗斯时,请同学看一看俄罗斯地跨哪两个大洲、以什么地形为主、有什么特点,纬度位置怎样,什么是影响俄罗斯农业的主要原因、、、、、、,使学生通过看图感受到俄罗斯人口少却要进口粮食的原因。从而养成读图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中,作为地理教师在上课时,常常提醒自己一定要有用图的意识,用图导入深入,用图突破教材重点,解析教材难点,给学生以直观易懂的印象。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5

在5月份的地理教学中,值得反思的地方很多。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跨度很大的学科,又十分注重实际应用,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它,一方面需要不断向学生强调地理学科重要性的教育,引导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视,保证必要的时间投入,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并千方百计创造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执教初一,二年级,反思以往教学上的不足,改进教学方法,思考今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尤显的紧迫而必要。以下是我教学工作中的部分不足之处和今后的对策,希望它能时刻提醒自己,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再走同样的弯路,调整和改正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围绕并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通过学生的联想,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对教学目标的实施,要正确处理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突显在学生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切实达到教学活动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

二紧扣地理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地理学科的特色,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尤其要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达到最优化。要充分围绕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学生终生有用的地理;教学方法上要突出个性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竞争感和成就感,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

人无完人,我只有在教学工作中,多多反思,改正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不断进步,不断完善,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6

今年我担任八年级地理的教学工作,转眼几个月过去了,现撰写教学反思如下:

1、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反思

在我们这小县城,由于初中地理并非中考科目,也就是常说的副科,学生甚至很多地理老师并不重视,所以在地理教学中,绝大部分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觉得老师需要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并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例如:在上气候一课时,我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并根据学生的意愿进行分工备课,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来当老师,可以提问,可以补充,可以自由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都做了充分准备,这从上课的情景就可看出。“学生老师”当的有模有样,台下的同学也纷纷举手发言,班级反应强烈。我故意坐在学生中间,如果觉得某个问题答案不确切或占时间太多,不必重复回答,就举手站起来发言,以质疑的形式引入下一个话题。每个问题同学们都完成的很好。还有不少同学跃跃欲试,纷纷要求第三节“河流”一节还由他们自己上。

课后反思:其实学生天生就有一种有所作为,被人赏识的需要,他们需要自我实现,自我尊重;需要有对其他同学的生活产生影响的机会;需要得到我们的支持;需要做有趣并且有挑战性的.事情。关键在于老师能正确引导!

2、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在进行地理教学实践时,有时会发觉地理教学效果或目的与预期的设计有较大差异,课后细细反思分析一下,原因在于忽视了对教学设计的实践反思,因而难以使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时发挥出所预想的作用。因此,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合适,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不断探求教学目的,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在初中地理新教材中,大气环境是个难点,而其中的有关天气,气候,季风等内容更是难中之难。如何将这些内容由抽象的理论和图象转化为学生通俗易懂的知识,便对地理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于是在教学设计时可以试着编写这样一个案例,通过案例教学法来突破难点。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7

本节新课的导入可作如下设计:让学生观察教科书中的台湾岛地图“或一幅其他地区的地图,问:”你能在地图上看到什么?你能从这幅图中获得哪些信息?“直接让学生读图用图,这种设计是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采取直接通过阅读、使用地图的方法,让学生边用边学,以用促学,了解地图的特点和如何使用地图,初步形成从地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在学生阅读地图、获取信息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让学生表达他们获取信息的方法,尤其要让那些能从地图中获取较多信息的学生归纳,总结自己在使用地图过程中采用的各种方法和体会,引导学生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哪些从来未用过地图的学生,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把他们推到自学的第一线。

1、关于“比例尺“,可以设计下列问题:

(1)如何量算地图上两点之间的实地距离?

(2)在台湾岛地图上,从高雄到台北,这两座城市的图上直线距离是多长?实地距离又是多长?如何利用图上给出的条件计算出来?

以上两个问题的解决过程,都可以让学生通过讨论来完成。这两个问题的设计都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地图要素(地图提供的基本直观的信息)。经过思考,讨论读懂地图的内涵,获得更多的隐蔽的信息。

由于线段比例尺更加直观,便于理解和使用,所以,在教学中,可以首先让学生利用线段比例尺进行量算。并且,教师要告诉大家用这种方式表现的比例尺,叫线段比例尺。

(3)同学们能否利用线段给出的比例尺,计算该地图与它所表现的实地范围相比,缩小了多少倍?

这个问题的提出,是要让学生通过对线段比例尺的`简单计算活动,理解比例尺的本质特征,就是实地距离缩小的倍数,即缩尺。

(4)根据你们所学的数学知识,地图上的比例尺除了这种线段式,还会有什么表示方式?

根据学生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推导和说出比例尺的其他方式:数学(比例)式、文字(表达)式。然后,教师再出示一些比例尺表现形式不同的地图,使学生体验自学成功的喜悦。

2、可以设计下列活动来练习从地图上确定方向:

(1)教师提问:“在地球仪上是如何辨别方向的?地图上方向应该如何辨别呢?地图上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又应该如何确定呢?

(2)教师出示不同比例尺的地图,例如世界图、中国图、北京市区图等,让学生思考应如何确定地图上的方向。

(3)启发、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在不同类型地图上确定方向有哪些方法。

以上活动设计,仍然以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地位为指导思想。

在教学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可以从已学过的地球仪的方向辨别入物,让学生复习用经纬线确定方向的方法,了解在地图上同样可以用经纬线确定方向。这种方法适用于小比例尺的地图,而大比例尺地图的经纬差比较小,这类地图往往没有经纬线。这时就要遵守“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一般规划。还有的地图标有“指向标”,“指向标”批示的方向一般是指北。

3、关于“图例”,可以设计下列活动:

(1)教师请学生归纳总结,阅读地图一般需要哪几个重要的步骤?要读懂地图,正确地使用地图,需要利用地图为我们提供哪些基本要素?

(2)请学生自己想办法,尽快记住一些重要的图例(参考教科书提供的图例),然后相互交流记忆的好方法。教师也要指出,记住图例固然很好,但很多地图都附有图例,所以也不必死记硬北,关键是掌握识图的方法和步骤。

总之,地图是日常生活、生产,以及学习地理所必需的重要工具。所以应使学习地图的过程变为一个使用地图的过程,边学边用,边用边学,在学中用,在用中学。要培养学生阅读及获取信息的能力。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8

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的标志性体现。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本人从事教育教学多年,经历了几次的课改,当今课改,让我感受很多,下面仅从生物教学方式上进行反思。

一、注重双方交流沟通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新课程强调。

本人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感受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师生不断换位思考。对教学而言,交流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流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流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仅是单向的付出,而是师生互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二、重视课本插图的使用

生物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的探究和实验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生物教学情境,用生活中具体有趣的图片、图表,给学生展示了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面对这样的教材,你该如何使用?又该怎样上课?怎样发挥教师的作用?需要生物教师冷静、积极地不断反思,才能适应新课程下的生物教学 。插图是生物课本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生物学的第二语言,是学习生物的工具。生物学习真可谓“无图不成题”。学习生物,一定要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通过分析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最终得到提高有效课堂的价值。

三、启发学生“多问”

学习兴趣和愿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学生具有好奇心,这正是追求知识的原始动力,是求知欲的嫩芽。他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往往会对某一事物特别感兴趣,并由兴趣发展为热爱,由热爱进一步发展为对真理的探索和追求。作为教师应紧紧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正确地引导他们多问的习惯,教师可作饶有风趣的讲解,并以丰富的感情色彩去组织学生的探索活动。切不可因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符合教师的意图或教师一时难以解答而置之不理,甚至加以压制。

四、引导学生“好动”

九年制义务教育教学大纲提出的“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其实也就在于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让学生“听”科学。片面追求升学率,追求高分,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只能束缚学生的行动。即使有高分,但不能在实际中去加以应用和发展,这样的“人才”又能有多大的创造力呢?明白此理,身为人师者,切莫把“好动”视为缺点,就把学生从“静”中解放出来,并热情鼓励,耐心引导他们动手,使他们在“动”中去增长知识,去形成能力。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9

高效课堂是指在常态的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引领和全体学生主动而积极的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地理教学任务。我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推进“自学自测,互学互助,导学导练”的地理课堂教学,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了教师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意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方法和自学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一“自学自测”注重导入、引导目标

“自学自测”是指学生根据老师布置的学习目标,采取自学的方式,可以自学教材,阅读地图,查找资料等等,把握课堂学习知识点。也可以根据老师预先设计“导学案”,结合教材、插图或老师带来的挂图,找到相应问题的答案。

1、要求学生结合学习目标或“导学案”,自学教材。

2、学生自主完成学习目标或“导学案”相关问题。

这是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起始阶段,教师要重视课堂导入的艺术,利用精彩的语言或多媒体手段(图片或影片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北京市”时,先指导学生北京在历史上做过那几个朝代的都城?创设一种富有感情的场景,让学生回忆历史知识,心灵受到感染熏陶;从而产生情感冲动,迸发出强烈的爱国感情和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

就地理教学来说,教师可以通过小黑板,把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出现,然后学生熟读教材,可以通过看书、读图、查阅资料等方式完成问题。当然,教师要备课充分,设计要有重点、有针对性,才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有条有理。

“自学”阶段,我们一般不要打断学生的思维,应让学生多渠道、多手段自主获取知识,解决问题。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及时发现学生思维中的薄弱环节,为下一步指导学生“互学互助”做准备。

二“互学互助”小组合作、交流

“互学互助”是在学生“自学自测”的基础上,采取“生生互动”对知识点质疑、释疑,让学生就自学过程中的难点或易错点相互讨论、交流。

1、学生小组合作是关键,是课堂的高潮部分,是学生真正获取知识和学会寻找知识的重要环节。

2、学生对“互学互助”中出现的问题要加以归纳和小结。在这个阶段,对疑难问题相互讨论,可以先在小组内部让自学能力强,领悟能力快的学生与同组的其他同学讨论,适当的讲解,使学生在互相帮助的良好心理氛围中完成学习内容,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然后,一部分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跨小组来解决,这组学生可以帮另一组学生,把学生能弄懂得学生自己弄懂。这里要明确肯定学生的合作成果,并给予表扬鼓励。最后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或易错的难以理解的问题,可以由教师采用提问讨论的形式,让已会的学生来解决。在这一过程中,全班学生人人参与,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体验成功的喜悦,认为学习是“快乐得”而不是”苦闷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

三“导学导练”教师精讲点拨、学生检测评价

“导学导练”是在学生“自学”“互学”的基础上,教师精讲释疑,学生对刚领悟的知识通过练习加深理解,进一步巩固的作用。

1、教师要寻找有针对性的问题、难点精讲点拨。

2、教师要督促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练习,并引导学生反思,对本节课进行评价。 不管在前面的“自学”还是“互学”中,改进了教与学的活动方式,使教学信息传递方式更加生动活泼,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具体,学生的`思维活动更加积极活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力地促进了学生智力的发展和提高。

这一环节最重要的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发现学生特别是有待激励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

扬学生,激励学生,激活求知欲,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体验成功、激发兴趣,使每一节课都成为下一节课的“加油站”,持之以恒,从而真正让每一位学生学会自学、学会思考、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1、部分学生课前不预习。

2、小组互动学习给有些学生提供了玩的机会。

3、学生知识面窄,搜集不到资料。

4、课堂发言不积极,讨论不准确。

5、自己动手能力差。

总之,我们要突出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地位,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方法;一定要树立“一切为了每位学生发展”的理念,根据学情,通过小组讨论形成疑点,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可直接由教师集中讲授;要使学生知道怎样阅读、提问、讨论等;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抓好小组长的培养,明确每位学生在本组中角色的定位。相信学生的自学潜能,大胆让学生自学,引导他们自学。到那时,我们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习惯,而且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10

从20xx年下学期开始我校开始进行高效课堂改革,至现在已历时一年之多,我清晰的认识到学校新课改要成功,教师业务能力要进步,学生综合素质要提高,开展高效课堂是明智之举。

相对于传统教学,高效课堂的开展,对教师、对学生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等都能在高效课堂中得到锻炼和体现。 高效课堂具有传统课堂无可比拟的优越性。首先,高效课堂是多样化课堂。传统课堂上,教学资源和课堂模式单一,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交流与沟通,没有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而新课改后的高效课堂将单一的课堂教学分解成自主预习、合作探究、点评质疑等环节,变集体听课为小组合作学习,运用合理的小组晋级评价机制,激活课堂与学生思维,如此一来不仅丰富了课堂色彩,更重要的是学生再也不觉得课堂乏味,而是把课堂当作自己活动的舞台。其次,高效课堂提高了学习的效率。高效课堂的实施使得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熟练掌握更多的`知识;高效课堂让学生饱含激情投入在合作探究中,体验了学习的乐趣,学生不再认为学习是一种负担,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学着学习、学着探究、学着思考,从代替学生做到让学生自己学着做,解放了学生又解放了自己。第三,高效课堂真正实现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学生在思考、阅读、活动中提升了自身素质,这种素质又是提升成绩的动力。高效课堂上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质疑能力、协作能力等,我们学校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制约其学习成绩的关键,而高效课堂促使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必然促进学习习惯的改善。

高效课堂初步实施有一定的难度,高效课堂落在实处也并非一朝一夕,通过一年多高效课堂的实践,我在课堂中也遇到诸多问题。一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目标不明确。从接触的初二的学生来看,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被动,不愿意或者难以坚持专心听讲,不愿意积极探究与思考,不愿意与小组内其他同学交流,

甚至少数同学服从意识也较差,那么这部分学生第一次接触高效课堂,很难表现出积极的学习态度,很难在课堂中展现自我,时间一长甚至出现恶性循环,导致部分学生边缘化。二是导学案编制重点不够突出,指导方法不详细,难度把握不准。导学案作为引导学生预习、探究和质疑的依据,一旦编制质量有问题,将直接影响整个课堂的学习气氛与效果。三是学生社会常识太少,视野太窄。自己所教地理学科是一门社会学科,课本上知识点经常联系社会方方面面,当我们讲到相关社会现象与问题时,大部分学生不了解现象的本质,有的学生甚至没听说过,如此一来极大的阻碍了学生思维的拓展。

根据对高效课堂的认识与实践,自己所教地理学科高效课堂要在班级发挥更大的作用,要进一步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成长,我认为自己还有几个方面值得加强和改进。首先,小组培训要常抓不懈。小组培训要突出两个方面,一是要明确学习的目的,激发学习兴趣;二是要对学生预习、探究、展示、质疑、补充方法进行培训。对于学习困难及厌学学生可以单独谈心和适当鼓励来端正其学习态度。通过培训与交流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感受青春的活力,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初中三年学习生涯打好基础。其次,要对导学案编制工作上要下苦功夫。因为初次接触高效课堂,导学案的编制基本上靠教师自己摸索进行,因此也导致部分课堂导学案编制不符合课堂要求的情况,高效课堂效率也没有得到体现。导学案编制首先要紧扣教材,突出重点与难点,合理排版,并在对应的版面上做好学习方法的指导。第三,通过播放影片及多媒体,通过丰富的地理素材让学生了解更多地理常识与现象,拓宽学生见识面,增长了地理见识,不经让学生更形象的了解了地理知识,并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高效课堂中能够更好的展示自我。

高效课堂是新课改的必然趋势,但改革过程中势必会遇上困难和瓶颈,但只要坚持和努力,高效课堂就好比精耕细作的农业种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11

【摘要】教学反思是地理教学活动的延续,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环节,也是提高教学成绩的有效手段。笔者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地理课堂反思中应反思的内容,对地理教学中的教学反思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关键词】反思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反馈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所授课程的一种补充,是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学情的一种重要手段。好的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的不足,更垒面地了解学生,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帮助老师准确的调节教学节奏,改变教学方法,变化教学技巧,在教学中只有不断进行反患,才可以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及时发现新问题,激发教师把课堂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实现教师的白我超越。

一、对课堂师生角色的反思

课堂教学的好与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与教学活动的人。教师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要反思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角色是否投入,师生的情感交流是否愉快地投入课堂的全过程,是否深切地感受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并升华到自由精神的需要。反思学生是否精神饱满地投入学习,学生是香达到教学设计的情感状态,有没有更有效地途径发展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例如:我在讲到“长江沿江地带”和“黄土高原”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时,让学生自己分析和思考,尔后学生纷纷发青,各抒己见。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提供互相交流的机会、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并且使学生自己感悟出环境被破坏的`严重性,进而去思考其产生的原因,从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二、对地理教学设计的反思

在进行地理教学实践时,经常会发觉地理教学效果或目的与自己的预期设计有比较大的差异,课后分析,原因在于进行教学设计时过于理想化,因而也就难以使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时发挥出理想的效果。所以,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是否针对学生认识现状和接受能力以及当时的教学情景,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探求教学目的、教学T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课堂效益。

比如“季风”这节内容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学生往往忽视它的存在,这节内容的知识很重要而且涉及到有关判断风向、其他洲的景观等,怎样把要学的知识点与学生的兴趣有机结合并很好的调动起来?我设计跟我们本土有关的问题导入,先示西亚、非洲和上海的景观图,再问:和上海同纬度的西亚、非洲是沙漠景观,。可我们上海怎么是河湖密布,耕作业发达,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对于自己生活的地方有这样与众不同之处,学生一下子兴趣大增,议论纷纷,想马上知道个究竟。我公布答案:这是归功予受季风(夏季风)的影响,接下来的教学学生带着找谜底的心情去探究、主动学习的成效显而易见。

三、对地理教学过程的反思

教师的反思也是针对教学过程进行的,我们要对教学中重难点的处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确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否提高等情况进行反思,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探索去反思去分析,怎样才能更合理的促进学生内在素质的发展,怎样才能更好的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比如我在讲交通运输中的点时,我没有用教材中的材料,而是以我们县三大汽车站为例,以过去的区位与现在的区位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明白汽车站的区位选择与哪些因素密切相关,同时提出我镇规模扩大和两大交通干道的建成,又将如何影响我镇汽车站的区位呢?又该如何布局才更为合理有效呢?我认为,这种探究式学习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教师对教材的全面把握,教师还必须有较高的教育和研究能力,有较强的设计能力和控制能力,并有利于展开教学、通过创造性思维的课题来引导学生学习和能力的发展,对教学过程有充分的估计,能随时调控学生的学习障碍和分析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能作出正确的评价。

四、对学生知识掌握实际情况的反思

教学设计时要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化处理,制定出目标、重点与难点等。但在教学实践中往往会碰到设计的目标与学生的掌握有较的差距。在进行“地球的运动”章节的教学设计时,原先我是这样的:课时定6课时,按照教学设计的步子走,循规蹈矩,知识点全部讲好后再上一节练习课。结果,做到关于正午太阳高度和白昼长短的知识点时,绝大部分的学生无法解题,把课堂上学的都“忘记”了,其实是当时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根据的实际,我首先把基础打好,一步步扎扎实实的循序渐进由浅入深、Fh表及里把知识点传授。

在后的实际教学中我用经纬仪演示把学生初中学过的地球、地图知识点重新热一下,这样的实物演示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大有帮助而且充满好奇。知识点南浅入深,层层递进:南黄赤交角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一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季节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季节、纬度变化一四季的更替,注重在黑板上边画边讲结合经纬仪实物演示,并且讲练组合,每一个难懂的知识点讲好就练习。讲练组合一来可以检验学生掌握得如何,不懂再讲解。二是就某些练习中学生普遍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思。三是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通过我适当点拔能顺利的攻克难题,自信大增,不知不觉中学生很好的掌握比较难懂的知识。所以,对于那些抽象理解性强的知识,教师应该根据每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而不是一个教学设计使用终身。

五、对地理教学反馈的反思

地理是实践性和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要完成新课标中规定的三维教学目标,除了师生在课堂上的教与学之外,目前反馈最主要来源于练习,练习也是一种再学习的过程。通过练习,不仅可以检查课堂教学的效果,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且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所以,反思教师给学生的地理作业是否是科学的,多样的、开放的,是否对学生终身能力发展有帮助。因此作业反馈要注重对学生地理技能和方法的训练和培养,正如占语所说“授人之鱼不如授人之渔”。课堂教学反思既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必要环节,是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又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的有效方法。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可以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及时发现新问题,激发教师把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实现教师的自我超越。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12

高中地理新教学大纲关于“人类的旅游活动”的知识要求,可以理解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旅游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其三大价值

“凡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为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产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因素和条件,都称为旅游资源”。所谓旅游动机,是指提供游览、观赏、知识、乐趣、度假、休养、探险、猎奇、考察研究等项目的旅游活动,能满足人们某种心理上的需要。

旅游资源可分为:

(1)自然旅游资源,是地理环境各要素组合而成的自然景观,属于天然赋与的,如山水、生物、适宜的气候等。

(2)人文旅游资源,是人类历史文化的结晶,是民族风貌与特色的集中反映,如文化遗址、文物古迹、宗教圣地、民族风俗等。以上旅游资源都具有非凡(个性特色)、长存(永续利用)、多样的特性。

旅游资源所以能激发人们的旅游动机,就在于它的价值和功能。

1、艺术观赏价值

指客体(旅游资源)景象的艺术特征、地位及其意义。某地旅游景点构成要素多样,主景、副景、衬景组合方式与格调和谐,季相变化有序,由此而形成的景观内容;丰富多彩,对景象艺术产生极大的影响。观赏时有三项内容值得注意:①地方色彩的浓郁程度,即个性的强弱程度,②历史感的深浅,③艺术性的高低。据此确定旅游资源的艺术观赏价值。

2、历史文化价值

文物古迹的历史意义是评价历史文化价值的主要依据,年代愈久远,文物愈稀少、愈珍贵,文化价值愈高。我国的赵州桥,外观平平,但它是我国现存最古的石拱桥,故历史文化价值很高。有许多风景区的碑刻、楹联、诗画、匾额等,出自名家之手,作者知名度越高,愈是珍贵的文化遗产。

3、科学考察价值

指景物的某种研究功能,或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上的理论价值,黑龙江省的五大连池,作为我国最完整、最典型的“火山博物馆”,在地质、地貌、水文、生态、泉水药用等科学研究方面具有重大意义。秦始皇兵马俑的发掘,被称为“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世界第八奇迹”,它已成为研究历史、雕塑、军事、美术的科学园地。二、三种类型旅游景观组合美的观赏价值

旅游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地区分布、景观特征及其组合状况在很大程上决定着旅游资源价值的高低,尤以对景观要素和地域组合状况的了解,有助于领略旅游资源的品位和特色,也有利于深层次地理解旅游资源的科学内涵和构景艺术。

1、景观要素组合

通常把旅游景观分为三种类型:

(1)自然风景型

指自然环境各要素构成的天然景观。一是单要素自身排列的美,例如:号称“五岳之首”的泰山,从岱宗坊起步,“登泰山,一步一层天”,悬崖怪石,越上越险,越险越奇,晴天群峰争艳,阴天云海茫茫,有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金带、云海玉盘四大奇观,泰山之雄伟,观赏性和吸引力很强。而华山险、黄山奇、峨眉秀、青城幽、雁荡怪、珠穆朗玛高,同样驰誉世界名山之中。另有风景水、风景动植物、风景气候等都各有奇特的造景特点和功能。二是多要素之间的组合类,山水林草组成的自然界是自然美的源泉,所谓“山得水而活,水依山而幽”,风景名山雄、险、奇,显示出令人心旷神怡的阳刚之态;河湖、流泉、飞瀑的光、影、形、声、色,体现了清秀飞舞的阴柔之美,山光水色,相映成趣,静中有动,动中寓静,构成一幅幅美妙绝伦的画面,人游其间,若行画中。杭州西湖就是以“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湖光山色而赢得“人间天堂”美称的。又有“山得林则研,林因山而茂,山得洞而奇,洞赖山而育”的说法,“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也就是由于山青、水秀、石美、洞奇才得此美名的。

(2)人文风景型

人文旅游资源是人类活动创造的,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人文风景之美,是由地域、民族、历史、城乡风光、社会风尚以及科学成就等因素共同产生的综合效果。例如:昆明附近兴建“民族村”,展现各个少数民族不同的民情风俗,吃、穿、住以及舞蹈、音乐、美术工艺等,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反映地域性、民族性的民族系列展品,对于异族旅游者具有很大吸引力,因为越是与原来所熟悉的环境区别大,越能满足旅游者求异求新的好奇心理。又如,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同为皇家苑林,前者富丽堂皇,后者朴素淡雅各有鲜明的个性特色,风姿尽现,因而人文景观的社会美、艺术美,就听凭各人去领会了。

(3)综合风景型

指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协调组合的美,构景要素越丰富,相互联系越紧密,艺术价值越高,感染力吸引力也就越大。世界上著名旅游景点大都注重了这两要素的综合开发。清幽恬静的山林景色;衬以素雅朴实或雄伟壮阔的奇特建筑,碑刻、匾联、摩崖、诗词点出风景特征,抒发人们对山水林木的亲切感受;加以古代传说、神奇故事渲染寺庙环境特有的虚幻飘逸气氛,入境旅游,宛如进入“仙山琼阁”的境界,流连忘返,乐在其中。

由上可知,最佳组合的风景区,应该是旅游资源密度大(在一定地域上旅游资源集中的程度),观赏景点相距甚近,多种类型的旅游资源协调配合,兼有观赏、研究、实用价值的多种功能,共享程度高,这就是人们所向往的旅游区。

2、景观地域组合

各种旅游资源都分布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反映着一定的地理环境特征,世界各地旅游资源分布广,空间组织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特征。

(1)点状

在一个地区内,旅游资源密度大,个性特征明显,具有独特功能,当然该地风景知名度高,吸引力大。

(2)团状

在邻近的几个地区,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风景组成要素的差异性以及组合变化的多样性,它们联合组成不同景观的综合体,其旅游价值便成为复合值。例如:围绕太湖的苏州拙政园、网狮园、寒山寺、玄妙观;无锡的太湖景色、鼋头渚、蠡园;宜兴的三奇及紫沙陶器等,既给旅游者一路行程增添了游览内容,又提高了它们各自的知名度。

(3)线状

旅游景点呈线型、环闭型或马蹄型旅游线排列,旅游者沿一定线路,欣赏较为分散、千变万化又各具特色的景观,走一走,看一看,玩一玩,歇一歇,此也可称谓组合良好的旅游线路。由西安沿东线:半坡村遗址(距今50以前母系氏族公社所在地)——临潼骊山、华清池——秦陵——秦始皇兵马俑,沿线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古文物,地上地下,看不胜看,美不胜收。“古”字在人的心目中回荡盘旋。

看来,旅游价值的体现,一是与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广西北海市位于南亚热带,一年春、夏、秋三季可以进行海水浴,比大连、北戴河开放时间长得多,显然,旅游价值前者高于后者。二是旅游资源与旅游依托城市、旅游依托城市与客源市场之间的交通条件也会影响到“可进入性”的程度,交通便利,容易进得去、出得来、散得开,旅游资源容量(一定时间内容纳最大游容量或旅游活动量)大。如果交通不便,景观虽好,如晋陕之间的黄河壶口瀑布,可谓我国飞瀑之最,但“可进入性”差,资源价值也难能发挥。

二、旅游景点观赏的三点要求和三项要领

旅游的`主要内容是对景物的美学欣赏并了解其科学内涵,使旅游活动具有文化性、科学性、增智性、思想性和社会性,以利于旅游者获得较高层次的精神享受。从观赏要求来说:

1、作好观赏准备

包括旅游知识上的准备,如旅游线路、旅游活动方式、旅游对象的熟悉;思想情感上的准备,旅游在心情上是愉快的,而在体力上要有劳逸如何结合的打算。

2、记住观赏过程

旅游活动是一种身心都投入的审美活动,需经过感知阶段——思维(或悟性)阶段。当你进入桂林七星岩、芦笛岩洞,首先感知的是一堆堆奇形怪状、杂乱无章的石钟乳,并不觉得美在那里,紧随导游指向,请看这像不像是狮子顶球、那是不是金猴摘桃………说人像人,说物像物,千姿百态,灿烂夺目的景点不断地勾起了旅客的遐思联想,使杂乱的景物变为“人化的自然”或“自然的人化”,呈现出新的内容、新的境界、新的意趣。回首思全局,洞中的艺术世界,淋漓尽致,宛如一个多样统一的台谐整体,无形中人的美感得到了升华。

多样统一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征,因此要观赏事物的形——大孝方园、高低、长短、曲直、正斜等是否整齐一律、对称均衡、调和对比,以及是否符合黄金分割比例。也要看其质(质感美)——刚柔、粗细、强弱、润燥、轻重等;还要看其势——动静、疾徐、进退、升沉、零散、抑扬、轻重等,这些对立因素统一在具体事物上面,就形成了和谐美,给人以教育、知识、启发、乐趣和享受。

三、欣赏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的着眼点应有所不同。

欣赏自然风光,从形象特征——雄、奇、险、秀、幽、旷6个字入手,例如:山岳是构成自然美的骨架,也是人们领略美学艺术的集结点,在观赏时只有把高度与坡度结合,仰角愈大,才能有效地感知山岳的“雄”与“险”。也只有视野开阔、奔腾豪放,才能体现平原湖海的“旷达”,抓住这些构景要素的本质特点,便于科学地了解景观自然美的特色。

欣赏人文景观,先要投入思想情感,晓得该景物的知名度,再以情观景,欣赏文物的古、特、雅,从而领略到建筑布局的结构美、色彩美、形态美;欣赏作品的艺术美、思想美;欣赏历史遗迹的古朴美、奇特美;欣赏革命遗址的高尚美、情操美。情与景、意与境融为一体,潜移默化,使旅游者受到了教育。

旅游收获大小,与能否把握观赏要领有很大关系。

1、观赏时机与观赏状态

有些景观只在特定时间出现,如钱塘观潮、洛阳牡丹、那达慕大会、泼水节等,只要届时前往,可满足观赏要求,过时则不候;但有的如海市蜃楼、铁树开花、泰山观日、峨眉佛光等,即使按时前往,也难以保证确有所获,故只能巧遇,而不能必求。

景观状态决定着旅游者应采取静态观赏、动态观赏、还是动静结合观赏,随机而定,各有所得。即使在动态观赏进行中,走到地势险要处或空间形态转换处也得要“停视”,领悟碑刻、题咏、摩崖对环境的画龙点睛作用。

2、观赏位置

旅游者与景点的距离、远近,影响到透视深度、纵深层次、视野范围的差别。

(1)近距离观赏

宜于观赏小体量景致、近景、主景、副景、特写景,例如:池中观鱼、园中花卉、壁画、佛像、喷泉等,看得真切,所谓“睹芳草能一眼看清”,就是近距离观赏的好处。

(2)远距离观赏

宜于大体量景致,全景、远景、衬景的观赏,可收到“观巨物能一览而颈的效果。

(3)选择适当位置观赏

对于某些特定的景色,选择适当位置,方能清晰地观察到借景(招外景、山色、寺庙于园内)、框景(在门框、窗框、孔洞所限的范围看外景)、障景(借假山、树丛、亭阁挡住视线,以摒弃杂乱俗丑于园外)、配景(衬托主题的景色)以及对景、爽景等构图艺术的巧妙处理手法,从中使人受到启发。

3、观赏视角

选好观赏视角影响到观察效果。

(1)正视(平视、平眺)

观赏者面对主景,凝视景物特征,清晰可见;或视远景,视线可以延伸到远处,窥其全貌;或欣赏浑为一体的山水,足以展示其开阔坦荡。

(2)侧视(斜视)

为突出景物的某一特征,观赏者与主景构成一定的角度,窥探其局部,形象逼真,精致奇巧。对强化主景有一定的作用。

(3)仰视

欣赏主景的高耸、险峻,远望山峦起伏雄秀,激发人们攀登绝顶的情趣;或站在谷底,欣赏“一线天”状的幽深峡谷,只有仰视方能觉察两侧岩壁象是刀削剑劈的峡景,雄伟壮观。

(4)俯视

观赏者站在制高点看全景,能见景物的纵深层次,站得高,看得远,使观赏者产生一览众山小,“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有时贮立亭台楼阁之上,俯瞰江河湖海碧波惊涛的壮丽景色,给人以一种意境深远、潇洒自在的感受。

四、旅游活动的三大效益和三个消极作用

高中地理新教学大纲关于“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中的知识要求,是从旅游活动的正负面效应提出的,就积极作用来说,有三大效益。

1、社会效益

指对社会进步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对人类增智长知、思想道德、精神需求的影响。因为旅游是一种文化现象,对于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国内与国外、上层与下层的诸多文化形态兼容并蓄,从这个意义上讲,旅游能满足人的精神需要,促进人的精神发展。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H·Maslow)的需要论,把人的需要(或精神发展过程)分为7个层次:

例如:生理需要,旅游是一种休闲活动,游览、娱乐,消除疲劳,精神愉快。社交和尊重的需要,旅游是一种社会地域活动,是传播人类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与媒介,而国际旅游又是促进各国人民友好往来、相互尊重、彼此了解的纽带。认知的需要,旅游是一种学习活动,遨游于广阔的社会和自然界,扩大知识视野,有如“读天下之大书”,增智长知、陶冶情操。审美的需要,旅游是一种审美活动,从静态美到动态美,从自然美到社会美、艺术美,从观察外在形式美到领会内在精神的美,培养人们的审美感知、审美欣赏、审美判断能力和审美情趣。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人的高级心理需要,旅游恰好是人们追求更高层次的物质和精神享受的体现。

2、经济效益

旅游活动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随着经济繁荣、人民收入增加,劳动时间缩短,旅游活动已成为人民大众广泛的一种社会地域活动,于是,旅游业也就由此应运而生。英国学者H·罗宾逊认为旅游业是一种“多元现象”,是现代化的、全方位的、综合性的、多层次的、多功能的产业,它要为旅游者提供综合性服务,从而获得很大的经济效益。所以,当前许多国家都把发展旅游业作为获取自由外汇、积累资金、创造财富、扩大就业机会、促进地区经济繁荣和其他经济部门共同发展的一个主导经济部门。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是世界旅游业蓬勃发展的一年,法国是世界接纳游客最多的国家,美国是国际旅游收入最多的国家,旅游业发展速度最快的中国、中东也都上了一个新台阶。预计到,旅游业将以每年4%增长率增长,旅游人数将达到7亿人次,收入超过6000亿美元,创造近1亿个就业机会,由此表明:旅游业已成为世界上经久不衰和最富有活力的经济部门。

3、环境效益

指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有利影响。合理开发利用并认真保护好风景区的山水林草动植物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发展,并能改善环境质量;如果自然景观配以人工景观(如林中藏寺、山巅建塔),使原有特色更加突出,美化了环境;设立自然保护区、划为重点保护文物,加强了管理,保护好文物古迹,以发挥旅游资源“常存”的特性,永续利用。

若从旅游活动的消极面来看,也可能出现三种弊端:

1、污染

任意排放三废,导致水污染、土壤污染、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的发生。任意修建不协调的建筑物,造成不应有的视觉污染。

2、破坏

一是盲目的生产活动对旅游环境质量的影响,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大兴土木、炸山取石、砍伐森林,抢占风景区面积等,这是由于旅游环境意识薄弱而造成的。二是由于缺少社会公德,在旅游区内乱扔废物、攀木折花、乱涂、乱写、乱刻、乱画、肆意践踏文物、随地吐痰等不文明的行为,影响了环境质量。三是超旅游资源容量,游人过多,足踏、呼吸、体温也会对景区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3、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

美国人类学教授赛瑞娜在所著《文化人类学》一书中,叙述了旅游的积极作用后,又深刻地分析其消极作用的一面,“无计划的旅游业以及受外界控制的旅游业,可造成旅游点过分拥挤,加速乡村都市化的进程、非旅游地区劳力缺乏以及犯罪暴力行为增加等弊端。也易盲目羡慕西方货和西方生活方式和经济的影响”。

如果旅游区搞不健康的黄色服务,还会影响社会治安和精神文明建设。

五、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持续发展

旅游是美的享受,当然要在优美的环境中活动。如果环境恶劣,旅游则无价值可言。根据可持续发展原则,既要求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也要保护好资源,使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能协调持续发展,使旅游资源长存、永续利用,美化人类的生活。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13

1、老师。

高效与和谐是课堂教学的表征,内层动力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自主能动”,这完全依赖于教师如何去组织教学,看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师理念短板问题不解决,课改永远走不远。现在很多教师在追求所谓课堂教学技艺的精彩与精湛,其实如果没有营养深厚的教学思想的.根的输出,教学技艺的花朵就会繁华落尽凋落飘零。所以,抓实课改,让教师头脑中有思想,心中有学生,是转变教学方式的根本。

2、学生。

让学生自主能动。要在教师教学方式转变后,让学生逐步从内心喜欢学习、学会学习、感受学习的乐趣。所以我们要学会“放手”“授渔”“展示”。“放手”就是要真正做到三个还给,力避做保姆,教学中不去大讲特讲,不去精雕细琢,不去挖地三尺。也就是关注点不要总在自己怎么去教,而在学生怎么去学上。“授渔”就是让学生逐步学会自己去学习。这需要孩子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中去实现,在学习中实现学习的个性化,感受一点点进步中的快乐。大量的自主性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一篇课文让学生在课前应自主学习到哪些,通过几个层面的学习基本达到什么程度,遇到有深度的问题怎么办等等。如果学生能日常化地去做,坚持去做,他的自学能力会呈几何级增长。“展示”环节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一些求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交流、碰撞、展示。这个过程很重要,老师的提升更重要。如何说得少说在点子上,这才是看老师能力的时候。

3、教学管理者。

要关注教育的本质,营造大环境。不跟风,不追浮名,不舍本求末,不看细枝末节。真正去事务化,工作教研化。心中有大教育、大规划,关注教学主要关注两点,即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我们的工作是指路、伴行、搭台、评价。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14

讨论交流、练习等活动,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调动课堂气氛,最后,学生自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首先由教师提出教学任务,出示问题情境,给出活动方式,学生了解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内容和方法。其次,学生研读教材、参与小结,教师分析反馈信息,完善教学。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作用有三点:一是呈现情境,组织活动;二是提供条件,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总结学习经验和方法;三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保证学生自由、充分地进行学习、讨论与合作交流。 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采用小组为单位,实现生生合作、小组合作、师生合作等多向交流,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学生群体中去,从而使“小皇帝”们形成合群、合作的习惯,并在小组讨论中,引入竞争机制,培养竞争意识。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15

当前,课程改革在新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等各方面都进行了较大的创新和突破。新课程要求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走向研究者、反思者。教师教育理念的提升,教学行为的完善在深层次地呼唤着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内省、教学体验、教学监控等方式,辩证地否定主体的教学观念、教学经验、教学行为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加工过程,其目的在于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质量。

一、对教学步骤的反思

教学设计时每位老师都会根据教材对整节课的步骤进行精心“预设”,但在课堂实施时常会出现多种结果:第一,事先的预设比较顺利地“实现”了;第二,由于引导不得法等,出现“预设未实现”的尴尬局面;第三,虽然教学出现了“意外”,但教师通过巧妙引导,获得了“非预设的生成”。如果教师课后能对这些结果和过程及时进行记录、整理和分析,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就能对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获得规律性认识,从而提高教学的自我监控能力。长此以往,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会不断提高,后续教学行为会越来越合理,学生的“主动生成”会不断取代“被动接受”,教师的研究意识和能力会不断提到提升。

例如,在对“城市区位因素”这一内容教学实际时,我原先就按照书本的顺序:把理论知识先“填”给学生,再枯燥的一个个城市的讲解,学生学得被动,前后的知识点也不会灵活衔接起来,出现“预设未实现”的尴尬局面。

通过反思,我把书中的教学顺序作了改动,先打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有关一系列图片打出,并设计一系列相应的思考题,从图中读出什么有关的信息?)→引导学生得出形成城市所需要的条件→有关长江三角洲的练习题→世界著名城市和中国大城市的教学→整体的练习。这样的实践觉得预设是比较顺利地“生成”了,但教学步骤凌乱。于是我再次重新设计步骤:长江三角洲城市→中国其它三个城市→世界其它城市→引导学生讲出城市形成的条件→长江三角洲和世界其它城市区位的练习。这样的教学设计步骤条理清楚,城市条件学生很自然的自己推出,学得主动而且影响深刻,在练习时效果很好。

所以,教学设计的步骤要做到条理清晰,对于知识点应该设计好怎样让学生主动获得,而不是“被动接受”。

二、对教学问题设计是否合理的反思

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是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是能否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在对“季风”这一教学内容设计时,我这样设计问题引出季风的概念:我们这里冬天和夏天分别吹什么风?我认为这是简单的问题学生都知道,其实学生对怎么判断风都不知道,无法正确标出西北风和东南风。这样的教学问题设计上显得突兀,学生一开始学习就兴趣全无。

通过反思,我改进了设计:“季风”这节内容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学生往往忽视它的存在,这节内容的知识很重要而且涉及到有关判断风向、其他洲的景观等,怎样把要学的知识点与学生的兴趣有机结合并很好的调动起来?我设计跟我们本土有关的问题导入,先示西亚、非洲和上海的景观图,再问:和上海同纬度的西亚、非洲是沙漠景观,可上海怎么是河湖密布,耕作业发达,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对于自己生活的地方有这样与众不同之处,学生一下子兴趣大增,议论纷纷,想马上知道个究竟。我公布答案:这是归功于受季风(夏季风)的影响,接下来的教学学生带着找谜底的心情去探究、主动学习的成效显而易见。

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本着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通过把知识进行本土化处理,拉近理论与实际知识的距离。

三、对教学过程中师生是否进行充分“沟通”和“合作”的反思

在对“城市功能分区”教学内容设计时,我原来是这样安排教学过程的:各功能分区布局的要求通俗易懂,我照本宣读,划划看看就过去了。结果在进行相关的课堂练习时,学生虽大致能合理布局各个分区,但对于具体的理由,怎样才算合理布局答不上点,很显然对这个知识点,学生只是被动的学习而不是主动的探究。新课标提倡的“探究式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探究性、开放性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于是我对这部分内容设计时,让学生探究学习,适当拓展。我首先要求学生扮演城市规划设计师,合理布局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文教区、风景区等,并讲出布局的理由。再把我们生活所在地的城镇平面图给学生看,一起圈出各个功能分区的集中地,看分布是否合理?有学生回答:老师,我们认为工业区布局得不好,它下风向的居民区,会受到污染。我问:那你认为怎么布局合理?学生回答:工业区的位置移到北边点。我说:很好,那么工业区污染厉害的企业有多少?学生答:不清楚。我说:回去我们再探究。那堂课结束了但其实没结束,师生意犹未尽。

四、对学生知识掌握的实际情况进行反思

教学设计时要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化处理,制定出目标、重点与难点等。但在教学实践中往往会碰到设计的目标与学生的掌握有较的差距。在进行“地球的运动”章节的教学设计时,原先我是这样的:课时定6课时,按照教学设计的步子走,循规蹈矩,知识点全部讲好后再上一节练习课。结果,做到关于正午太阳高度和白昼长短的知识点时,绝大部分的学生无法解题,把课堂上学的都“忘记”了,其实是当时一知半解、似懂非懂。

根据的实际,我首先把基础打好,一步步扎扎实实的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把知识点传授。

在后的实际教学中我用经纬仪演示把学生初中学过的地球、地图知识点重新热一下,这样的实物演示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大有帮助而且充满好奇。知识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由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季节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季节、纬度变化→四季的更替,注重在黑板上边画边讲结合经纬仪实物演示,并且讲练组合,每一个难懂的知识点讲好就练习。讲练组合一来可以检验学生掌握得如何,不懂再讲解。二是就某些练习中学生普遍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思。三是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通过我适当点拔能顺利的攻克难题,自信大增,不知不觉中学生很好的掌握比较难懂的知识。

所以,对于那些抽象理解性强的知识,教师应该根据每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而不是一个教学设计使用终身。

第四篇:地理课堂教学反思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1

进入21世纪,中华大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

随着改革步伐的逐渐深入,一些问题也相继出现,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尤为突出。新旧观念发生剧烈碰撞,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期待着新的模式的出现。在这种形势下,不仅学生,甚至连许多教师都明显感到不适应,课堂教学中自然也就暴露出一些问题。

如教师没有真正树立起服务学生、服务学习的思想,对组织学生学习的本质理解不到位。教学中缺乏师生互动,不能灵活变动。不能展示学生的学习过程,特别是思维过程。学生学习活动中探究性学习时间安排偏少。对合作学习的本质,高度结构化的学习缺乏深刻的认识,只简单停留在课堂分组讨论上。教师收集、制作资源能力低下,导致地理课程资源相对缺乏。对地理课程标准把握不准确,等同于过去的教学大纲。

为此,我认为在初中阶段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着重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一、处理好新教学理念与传统教学观的关系

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适合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环境,发挥平等中首席的作用。从以教材为主走向以学生发展为主。从以讲授为主走向以指导学习、回答疑问为主。从统一走向分散,这是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因此,地理教师在课堂上要屏弃陈旧的教学模式,努力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把握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契机。要参透新课程理念,挖掘新教材内蕴涵的深层次的功能,不能就事论事,按部就班,错失“动态生成”的施教良机。

二、处理好教师和学生角色转换的关系

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核心是学生的主体参与,上课是师生一起分享理解、体验生命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过程,而再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这必然使得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要屏弃强制性的统一思想、统一语言、统一行动,淡化教师权威,允许多元思想并存。与学生真正建立一种彼此接纳、彼此敞开、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有着精神交流与人格碰撞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平等的民主关系。

三、处理好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关系

新课程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即让有阅读能力的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书刊、网络等,实现自主学习,实现在教师指导下的自我学习。在设计教学活动中,缩减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讨论、实验、观察及自主探究等等,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合作教学强调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合作交流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本质观。因此,初中地理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的合作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境,营造民主平等的合作教学氛围,创设通过合作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境,以帮助学生树立起合作学习小组,为学生提供多种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增加学生间的互动时间和形式等。或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让学生主动提出课堂合作学习的形式,自由选择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手段。

四、处理好学习活动与地理双基的关系

新课程倡导让学生从自己的直接经验中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在实验操作或深入生活实际的过程中学习,或者是从他人的'经验中通过再发现来学习。实践证明,只有在夯实“双基”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有条件地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自由发展。因此,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融于有趣的活动中,真正实现在“做”中学,在“乐”中学。

五、处理好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关系

传统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学生们主要是在“听”中学和在“看”中学。即学生听教师讲解,看教师提供的教具、图片或音像,在听或看后思考、记忆,这是接受性学习。新课程倡导研究性学习,即教师暂不把现成的结论给学生,而是组织、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讨。进而自己发现问题、自我思考问题、自行解决问题。和以前相比,更加注重过程。实践证明,不管是重结论轻过程,还是重过程轻结论都是不正确的。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才合乎课改的观念。在学生经历了研究性学习这一学习方式,还没有得出规律性认识时,需要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性必要的演示和讲授。两种学习方式缺一不可,不能走极端。

六、处理好创设宽松氛围与学生自律的关系

新课程要求教师给学生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但所谓的“宽松”是心理上的、精神上的,而不是无组织无纪律的。课堂上既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这就需要地理教师在开放性的课堂教学中做到收放有度,成分利用自己的调控能力,将课堂调控艺术与学生自律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演绎到最佳状态。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随时监控合作学习的进程和质量,帮助学生掌握相互合作、交流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律作用,及时提醒学生自觉遵守学习纪律,调整学习状态,以饱和的学习热情投入到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多交流、讨论有价值的或有意义的话题,达到“控而不死,放而不乱”的效果。

七、处理好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的关系

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是初中地理教师备课时设计教学的主要出发点。从这个角度说,所谓的备课,实际上就是备学生,就是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所谓的教学设计,就是为不同的学生设计出符合他们需要的学习计划、学习方式和学习进度。教学设计应该只是一个教学构想,而不是一份施工蓝图。即使教师深入调查,也无法完全弄清所有学生的情况。所以,新课程的教案应该是动态性的,灵活多变的。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改变甚至完全抛开事先写好的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实际问题,凭借已有的经验,在构想的基础上展开教学活动。课后要及时反思和总结,进而修订和完善教案。

八、处理好教材与教学的关系

新课程认为教材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人格构建的文化中介,亦即“教材是范例”、“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材是师生发展的平台”。要求教师应主动参与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设计,由“教教材”转向“用教材”。用教材促进学生发展,教会学会学习,发展情感,培养良好习惯,提高学习能力。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可以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着眼,整合教材、教具、图书、资料、网络、教师自身、学生等各种教学资源,以及教师的创造性和学生的创造性。对地理教材做出富有针对性的设计,进行创造性的实施。从周围地理环境和教材中优选整合教学策略,优选整合教学资源,从激发学生超越于知识之上的智慧、灵感、激情和创造性发面,来改善和优化整个教学流程。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体制发生重大变革的今天,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尽快转变教学观念,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2

从接到通开始准备课与练习画图到比赛全部结束,仅仅两个星期的时间,却感觉自己经历了一个世纪的沧桑。其它事情也顾不上了,连吃饭也时常往了。为了备课绞尽脑汁,可很多时候还是无从下手,没有头绪;有时的感觉好像出手错了方向………

在俞老师的指导下,我把课题定好,我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先熟悉了课本,知道本节要讲什么了,然后才有了初步的思路,可是每个环节要讲哪些内容,怎么来设计这个环节,我还是拿不定主意,在与指导老师研讨每个环节怎么处理效果要好些,课件怎么修改等等,最后到比赛的前两天时才基本确定下来思路,接着课试讲,政史地课组的老师与赵校也来听课指导。试完课各位老师就课中出现的问题做了认真详细的指导,通过一天修改后,我又饭也顾不上吃又昼夜不停的练习版图,直到比赛的前一天晚上的半夜.第二天早上我满怀信心,胸有成竹的把课讲完,自我感觉还可以,每个环节基本是按自己原来的设想来完成的。就是感觉自己好像好久没有睡过一样感觉特别困.但是上完课后我又不自觉的对每个环节进行了深深的反思,觉得还有很多地方做的不到位,比如说:没有集中精神,没有用自己的语言魅力真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经过胆颤心惊,艰苦准备,让我感受到讲课之艰辛,教师之劳苦。讲课是一门艺术,站到讲台上授课需要拥有海量的知识,精炼的语言,饱满的`激情,这是要充分长久的准备,“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不断的钻研才有了完美的课堂安排。上课时还需要教师全身心的投入自己的热情去还要感染学生.

这次比赛时我一次很好的锻炼,提高了自信心,增加了勇气,让我对今后的学习、生活的把握提供帮助。同时,对所有支持、帮助过我的学校领导、老师、同事们表示最真诚的感谢。感谢所有人的付出,感谢所有人带给我的鼓励,我会努力。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3

从20xx年下学期开始我校开始进行高效课堂改革,至现在已历时一年之多,我清晰的认识到学校新课改要成功,教师业务能力要进步,学生综合素质要提高,开展高效课堂是明智之举。

相对于传统教学,高效课堂的开展,对教师、对学生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等都能在高效课堂中得到锻炼和体现。 高效课堂具有传统课堂无可比拟的优越性。首先,高效课堂是多样化课堂。传统课堂上,教学资源和课堂模式单一,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交流与沟通,没有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而新课改后的高效课堂将单一的课堂教学分解成自主预习、合作探究、点评质疑等环节,变集体听课为小组合作学习,运用合理的小组晋级评价机制,激活课堂与学生思维,如此一来不仅丰富了课堂色彩,更重要的是学生再也不觉得课堂乏味,而是把课堂当作自己活动的舞台。其次,高效课堂提高了学习的效率。高效课堂的实施使得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熟练掌握更多的知识;高效课堂让学生饱含激情投入在合作探究中,体验了学习的乐趣,学生不再认为学习是一种负担,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学着学习、学着探究、学着思考,从代替学生做到让学生自己学着做,解放了学生又解放了自己。第三,高效课堂真正实现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学生在思考、阅读、活动中提升了自身素质,这种素质又是提升成绩的`动力。高效课堂上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质疑能力、协作能力等,我们学校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制约其学习成绩的关键,而高效课堂促使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必然促进学习习惯的改善。

高效课堂初步实施有一定的难度,高效课堂落在实处也并非一朝一夕,通过一年多高效课堂的实践,我在课堂中也遇到诸多问题。一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目标不明确。从接触的初二的学生来看,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被动,不愿意或者难以坚持专心听讲,不愿意积极探究与思考,不愿意与小组内其他同学交流,

甚至少数同学服从意识也较差,那么这部分学生第一次接触高效课堂,很难表现出积极的学习态度,很难在课堂中展现自我,时间一长甚至出现恶性循环,导致部分学生边缘化。二是导学案编制重点不够突出,指导方法不详细,难度把握不准。导学案作为引导学生预习、探究和质疑的依据,一旦编制质量有问题,将直接影响整个课堂的学习气氛与效果。三是学生社会常识太少,视野太窄。自己所教地理学科是一门社会学科,课本上知识点经常联系社会方方面面,当我们讲到相关社会现象与问题时,大部分学生不了解现象的本质,有的学生甚至没听说过,如此一来极大的阻碍了学生思维的拓展。

根据对高效课堂的认识与实践,自己所教地理学科高效课堂要在班级发挥更大的作用,要进一步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成长,我认为自己还有几个方面值得加强和改进。首先,小组培训要常抓不懈。小组培训要突出两个方面,一是要明确学习的目的,激发学习兴趣;二是要对学生预习、探究、展示、质疑、补充方法进行培训。对于学习困难及厌学学生可以单独谈心和适当鼓励来端正其学习态度。通过培训与交流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感受青春的活力,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初中三年学习生涯打好基础。其次,要对导学案编制工作上要下苦功夫。因为初次接触高效课堂,导学案的编制基本上靠教师自己摸索进行,因此也导致部分课堂导学案编制不符合课堂要求的情况,高效课堂效率也没有得到体现。导学案编制首先要紧扣教材,突出重点与难点,合理排版,并在对应的版面上做好学习方法的指导。第三,通过播放影片及多媒体,通过丰富的地理素材让学生了解更多地理常识与现象,拓宽学生见识面,增长了地理见识,不经让学生更形象的了解了地理知识,并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高效课堂中能够更好的展示自我。

高效课堂是新课改的必然趋势,但改革过程中势必会遇上困难和瓶颈,但只要坚持和努力,高效课堂就好比精耕细作的农业种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4

一、在教学上只有达到计划教学目标的大部分

尽管我每次备课时在教学目标的设立,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诸方面都有自己的设计和安排,但是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更多的采用的是教师教知识,学生记知识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生怕自己讲的不够多,有时一堂课下来,满堂灌,原定的教学目标很难完全实现,教学目标无从谈起。

对策: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围绕并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通过学生的联想,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对教学目标的实施,要正确处理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突显在学生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切实达到教学活动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

二、对教材的把握与切入点不准,缺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使学生产生对地理学习的抑制情绪。

现用的地理教材是在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指导下编写的.,具有时代性和超前性,特别是强调了生活的地理和学习的实用性,符合当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要求,例如今年高考江苏地理试卷的最后一题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但我教学过程当中仍然难弃传统的思维和方式,乃至全搬教材,因此学生感到课堂空洞、乏味,久而久之产生了对地理学习的抑制情绪,影响了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和非智力因素的调动。

对策:紧扣地理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地理学科的特色,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尤其要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达到最优化。例如:在教学素材的选取上,要充分围绕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学生终生有用的地理;教学方法上要突出个性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竞争感和成就感,通过对地理课堂教学的优化,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学习困难。

三、教育教学没能让不同的学生在教学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教学,我会说要因材施教。可实际教学中,我又用一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掌握哪些知识,要求每一位学生完成同样难度的作业等等。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地理成绩的提高。

对策:每一位学生固有的素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都不一样,对学习有余力的学生要帮助他们要更高层次前进。平时布置作业时,让优生做完书上的习题后,再加上两三道有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多多思考,提高思含量。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降低学习要求,努力达到基本要求。布置作业时,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尽量完成书上的习题,课后习题不在加做。

人无完人,随着我教学工作时间的增长和时代的进步,将会出现更多的不足之处,我只有在教学工作中,多多反思,改正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不断进步,不断完善,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5

两年来的教学,有得有失,感触颇多,但始终不断地在反思着,以期自我的工作能有所提高。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的标志性体现。以下是针对自我近年来的地理课堂教学的几点反思。

反思一:走出教材,走近生活,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和情感体验。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地理教学过程应当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进取的情感体验。

此刻的初中生思维活跃,由于认识水平的局限性及观念意识,普遍对地理科不重视,在课堂上的情绪不是冷漠呆滞就是惟恐天下不乱。如果教师在教学观念上不更新,上课时只是做学科体系的传声筒,势必造成学生更加冷漠更加的不兴趣。所以,我们教师必须用“心”去施教,热切地关注学生。建立一种以师生个性全面交往为基础的新型师生情感关系。

首先,我们教师的课前准备除了写教案,更需要走进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对即将讲解资料的兴趣、知识储备和他们所关心的话题,了解学生的需要,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忙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并能针对不一样的学习资料,选择不一样的学习方式。

其次,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角:一是进取的旁观者,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景,研究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二是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尊重学生,赞赏学生,启迪思维,激励斗志,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三是培养学生的'自律本事,让学生学习在“热闹”中“有序”的进行。

反思二:学生活动要有“质”,即体现思维性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但如果课堂活动有量无质,则活动的价值也就丧失殆尽。一堂课下来热热闹闹,恐怕留在学生脑海中的仅有热闹的场景,很难有真正的思维活动。课堂的学生活动是为了更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方式,所以流于形式的“活动”是形同虚设的。为了能使全员参与课堂活动并提高其有效性,教师应努力提高活动的“质”的水平。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贴合学生的经验水平;情境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活动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创造“思维性讨论”的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并注意适时评价。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6

一、反思当前的教育形势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凸显了学科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互动和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要真正让学生从书本堆中解放出来,切实为学生减负,真正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课外时间。课堂有效教学成为新课改形势下教育工作者们重点研究的课题。

二、反思高效地理课堂的教学细节

1.把课堂还给学生。杜绝“一言堂”、“满堂灌”。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控制教学过程,控制学习方向,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创设愉悦、自主的学习氛围,提供进行探究活动的基本工具,多用激励性语言,鼓足学生干劲,树立学习信心。

2.紧密联系生活实例。初中地理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密切,教师应采取形式多样的教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最大限度的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努力建立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多引用学生易接受的、以感性材料为主的、富于情感色彩的地理内容,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教学中要注意以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例子为连接点,丰富和引导学生的主动思维,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使感性认识自然的上升为理性认识。

3.教学内容展开时力求问题化。结合教学内容充分挖掘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贯穿课堂,使教学的各个环节形成内在的有机联系,并水到渠成的形成对课堂知识的认知。

4.构建开放性的地理教学形式。从课时的安排、内容的取舍到课程内容顺序都不要拘于课本和教参。学生很感兴趣的,对学生很有用的,要多安排课时;无论是整体,还是局部内容,次序混乱的要合理的调整;结合学生实际和学校情况,遇到课程内容安排不合理时,对内容可以进行适当的取舍。

三、反思高效地理课堂的教学手段

1.紧密结合初中地理学习内容,适时切入乡土地理的内容。新课程标准提倡把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我们课时有限,一般不再专门用独立时间学习乡土地理,这就要求教师要抓住契机,把乡土地理教学内容补充其中。

2.用“活动”把知识和技能有机结合。新课程中“活动”的种类很多,包括“通过各种途径感知周边事物,收集地理信息,表达自己的体会,与别人交流成果等”,往往这些“活动”就是那些章节的重点。注意教学过程中活动板块的合理设置。新教材中每个章节都有难易不同的活动题目,利用它们开展自主学习不仅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创新精神,开发潜能,而且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能力提高。处理好活动板块,是实施新课改的'重要内容。教师在实施活动板块的教学时要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适当调整。有些可以穿插在正文的学习中,增强所学问题的说服力;有的可以放在新知识学习之前作为引入;还有的可以作为课后探究的题目。经过教师适当的调整,活动板块才能成为激活课堂的催化剂。

3.重视地理图象在教学中的应用。地理图象最能体现地理教学的直观性特点,充分利用它们能在教学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采用不同形式进行地图教学。灵活的地图应用能给课堂教学增色添彩。

4.教学素材多关注生活和生产实际。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最大的动因,五彩缤纷的生活景观,多种多样的社会生活现象和问题,会引起他们的好奇感和探究心理,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和实际热点问题,采用自行设问的方式,将素材变成问题,自问自答,培养其思维的敏捷性。教师要抓住新课程改革的契机,将生活实践中有兴趣、有价值的、与地理学科有关的问题,引进地理教学,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野外考察、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知识、增长才干,学以致用。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7

我国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以素质教育为鲜明旗帜,拉开了帷幕;通过一年来的教学实践,我们感觉新一轮课程改革给高中地理教学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一、对高中地理必修教材的认知

湘教版的这套新教材,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较旧教材而言,做到了文字更简洁、生动,图文并茂,呈现形式活泼多样。与以往的教科书比较,新课程的名词、概念出现得少了,结论性的叙述少了,“读图思考”“活动”“阅读”和“案例”等问题探究的形式多了。文字篇幅明显减少,图幅数量增多,甚至许多地方采用以图代文,使图像成为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新课程在设计上明显增强了对学生的启发性,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尽力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突显新课程理念。在教材的展现方面,刻意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景,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精神。

新教材加强了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析过程,突出地理技能和地理方法的训练,有意识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创造条件。强调开展多种地理活动,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成为探究问题的过程,获取技能和方法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过程。教学过程中倡导师生互动,倡导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第一章“活动”中,专门设计了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内容。动手:引导学生演示昼夜更替,解释昼夜交替是怎样产生的;画图表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计算两地的时差等。动口:引导学生说明生命出现应具备的条件。动脑: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总结八大行星的运动规律;分析归纳太阳辐射随纬度分布的规律;分析昼夜长短分布规律;用科学的术语解释四季的形成原因和过程。这些都为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提供了有利条件。

教材还删除了一些难以读懂,不易理解的地图;重视地理教学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应用。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引导学生开展阅读、观察、实践和探究活动。教材包含的大量地理信息,给教师提供了较大的、创造性的发展空间,以利于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新教材内容结构包括正文、图表、读图思考、阅读活动、案例等。所有呈现方式都是教材的组成部分,彼此相互联系,教学过程中就要做到灵活整合融会贯通。应特别重视图像中的读图思考与活动内容的学习,它是“知识与能力”的载体,这也应是重点突破的地方。。图像在当今地理教材中已不再是“附图”或“插图”,而是与文字叙述并重的教材表述手段。如在教学中,积极利用教材案例创设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设问情景,极易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例:在学习气旋与反气旋时,利用台风与寒潮的案例设问,对学生学习常见的天气系统能起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教材安排的探究活动和读图思考,体现“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的基本理念。同时通过设计这种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新内容的过程中来。一些问题的答案也不是唯一的,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为教与学留下思维空间。

二、课改以来教学工作上的困惑

在新教材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尽力把新课程改革的种种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有收获,同样也有困惑,这些困惑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

新教材在知识结构方面,较旧教材而言更加不系统,这对于教师而言,如何把握好教材的深度、广度,如何处理好教材的知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材在教学内容方面虽然做了适当的删减,删除了一些较难于理解的知识点,图表,但课堂活动量明显增加,如何有效的组织好这些活动,如何安排好教学进度,这些都为我们每一位高一的教师提出了挑战。我们感觉到课时紧张,在活动的组织上时间难以把握,如果不充分让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于,那就只是走过场,流于形式,如果充分调动每位同学,那么时间又难于满足,教学进度无法完成。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8

讨论交流、练习等活动,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调动课堂气氛,最后,学生自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首先由教师提出教学任务,出示问题情境,给出活动方式,学生了解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内容和方法。其次,学生研读教材、参与小结,教师分析反馈信息,完善教学。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作用有三点:一是呈现情境,组织活动;二是提供条件,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总结学习经验和方法;三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保证学生自由、充分地进行学习、讨论与合作交流。 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采用小组为单位,实现生生合作、小组合作、师生合作等多向交流,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学生群体中去,从而使“小皇帝”们形成合群、合作的习惯,并在小组讨论中,引入竞争机制,培养竞争意识。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9

本节新课的导入可作如下设计:让学生观察教科书中的台湾岛地图“或一幅其他地区的地图,问:”你能在地图上看到什么?你能从这幅图中获得哪些信息?“直接让学生读图用图,这种设计是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采取直接通过阅读、使用地图的方法,让学生边用边学,以用促学,了解地图的特点和如何使用地图,初步形成从地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在学生阅读地图、获取信息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让学生表达他们获取信息的方法,尤其要让那些能从地图中获取较多信息的学生归纳,总结自己在使用地图过程中采用的各种方法和体会,引导学生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哪些从来未用过地图的学生,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把他们推到自学的第一线。

1、关于“比例尺“,可以设计下列问题:

(1)如何量算地图上两点之间的实地距离?

(2)在台湾岛地图上,从高雄到台北,这两座城市的图上直线距离是多长?实地距离又是多长?如何利用图上给出的条件计算出来?

以上两个问题的解决过程,都可以让学生通过讨论来完成。这两个问题的设计都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地图要素(地图提供的基本直观的信息)。经过思考,讨论读懂地图的内涵,获得更多的隐蔽的信息。

由于线段比例尺更加直观,便于理解和使用,所以,在教学中,可以首先让学生利用线段比例尺进行量算。并且,教师要告诉大家用这种方式表现的比例尺,叫线段比例尺。

(3)同学们能否利用线段给出的比例尺,计算该地图与它所表现的实地范围相比,缩小了多少倍?

这个问题的提出,是要让学生通过对线段比例尺的简单计算活动,理解比例尺的本质特征,就是实地距离缩小的倍数,即缩尺。

(4)根据你们所学的数学知识,地图上的比例尺除了这种线段式,还会有什么表示方式?

根据学生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推导和说出比例尺的其他方式:数学(比例)式、文字(表达)式。然后,教师再出示一些比例尺表现形式不同的地图,使学生体验自学成功的喜悦。

2、可以设计下列活动来练习从地图上确定方向:

(1)教师提问:“在地球仪上是如何辨别方向的?地图上方向应该如何辨别呢?地图上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又应该如何确定呢?

(2)教师出示不同比例尺的地图,例如世界图、中国图、北京市区图等,让学生思考应如何确定地图上的方向。

(3)启发、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在不同类型地图上确定方向有哪些方法。

以上活动设计,仍然以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地位为指导思想。

在教学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可以从已学过的地球仪的方向辨别入物,让学生复习用经纬线确定方向的方法,了解在地图上同样可以用经纬线确定方向。这种方法适用于小比例尺的地图,而大比例尺地图的`经纬差比较小,这类地图往往没有经纬线。这时就要遵守“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一般规划。还有的地图标有“指向标”,“指向标”批示的方向一般是指北。

3、关于“图例”,可以设计下列活动:

(1)教师请学生归纳总结,阅读地图一般需要哪几个重要的步骤?要读懂地图,正确地使用地图,需要利用地图为我们提供哪些基本要素?

(2)请学生自己想办法,尽快记住一些重要的图例(参考教科书提供的图例),然后相互交流记忆的好方法。教师也要指出,记住图例固然很好,但很多地图都附有图例,所以也不必死记硬北,关键是掌握识图的方法和步骤。

总之,地图是日常生活、生产,以及学习地理所必需的重要工具。所以应使学习地图的过程变为一个使用地图的过程,边学边用,边用边学,在学中用,在用中学。要培养学生阅读及获取信息的能力。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10

走过了紧张过度的期中考试,迎来了自我批评,自我反思。由于西校,北校都有我最爱的孩子们,所以我尤为紧张他们的成绩。西校早已文理分科,所以精力相对北校来说时间较为充沛,所以应该跟上北校的步伐了,而北校的孩子本身就很聪明,悟性高,应该也是非常不错的!可是,没有我预想的好。和三班,四班的吴巧莲老师的平均分有一分之差,也许看来不多,但是我所教的班级的高分要比她少了6,7个。已经相当多了,这是完全不可以的。我看到了我和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之间的差距,我很惭愧,我要向吴老师好好学习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其实地理环境空间广大,地理事物多种多样,地理关系错综复杂。学习地理尤其要注意学习方法,只有掌握好学习方法,才能化难为易,学得扎实而灵活。学习时注意方法是“桥和船”,只要有良好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则可做到事半功倍:

一、学会使用课本

教科书既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工具,又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依据。目录提示着全书的要领和前后的联系,要经常翻阅,以便对全书内容心中有数。精读课文、常看深思,抓住要点,记下问题,要特别重视插图和表格,领会图表所说

二、学会使用地图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它能将我们不能亲眼见到的广大地理环境变得一目了然。 地图又是学习地理的'工具,通过分析地图,可以认识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径,要学会读、用各种地图,它具有感官刺激强、信息容纳量大、表述简明扼要等优点。借助地图可以更好的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理解地理概念、原理运用示意图,及有关概念、地理规律、地理原理。 在复习中要记的概念、原理、规律很多,有的在文字表述上还较相似,这就给记忆带来了麻烦。若能借助于示意图,寓文于图,则十分简单得一幅示意图就会把有关概念、原理的本质反映的淋漓尽致、印象深刻、难以忘记。

三、地理复习的一般过程:

先掌握基本地理事实,然后了解地理事物的发生和发展,最后进行合理的分析、判断和归纳,实现本学科之间的知识有机联系以及与其它学科之间的知识渗透。可以将这一过程概括为五个字: 忆 ,记,翻, 做,究 ①忆 就是对已学过的课本内容 过电影 ,也就是重新回忆一遍,忆的内容主要是教材知识网络, 可以对已掌握的内容了然于胸。 ②记 是对一些主干知识、重点和难点的知识进行背诵和记忆,首先要对一些基本的地理事实进行必要的了解和掌握,这些地理事实是构建一个完整知识网络的节点,是基础,很重要的准备。 有了这些地理事实还不够,还必须了解地理事实的发生和发展规律,以及地理事实之间的联系 ③;翻 ;就是翻看平时做过的习题、考试题。平时做过的题目要保存好、整理成册,以供复习阶段使用。在复习课本同时,可以翻一下以前做好的题目,回忆一下当时做题时的情景,温习一下题目训练和考查的教材基础知识。 ④做 是选择少部分以前做过的题目。尽可能少做、精做题目。可以选择以前做过的有代表性的题目或者以前做错的题目,主要目的是温习做题的思路和方法弥补以前做题中存在的不足。 ;⑤究 是细究错题。主要是找一下错在何处,是知识记忆还是知识理解有欠缺,是审题不准还是思路有偏差?通过细究以前的错题,可以明了自己以前在做题中的薄弱之处,以使备考训练更有针对性。 当然地理复习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就是对时事和社会现象的关注, ;注意阅读一些报刊新闻,有意识地收集一些与地理有关的资料,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这些就是学习地理的主要方法,只要可以这样坚持下去,学生的成绩一定会芝麻开花节节高的!我要和我可爱的学生们共同努力!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11

每次上课,总感觉一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动作迟缓,效率低下,并不是以学习的诉求来上课。有时心思这是为什么,今天看了一篇文章,得到了一点启示!

影响学生发展进步的不仅有智力因素,也还有非智力因素诸如:个人的理想目标、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生的意志力、师生之间的心理相融指数,个人在班级人气指数等方面。这些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发展进步的影响可能超过智力因素。思想政治工作是革命发展的生命线,也是我们教育教学(此文来自)工作的生命线。请回忆一下我们时常找学生谈心,谈的是什么?无非就是非智力因素的这些内容吧?这条生命线的作用有发挥出来了吧?我们不仅要读懂这些因素还要利用好这些因素,否则岂不做了冤大头,白费了力气?

教学如带兵,不是自己的兵不好带,每个兵都有自己的思维习惯和心理诉求,只有官兵的心理诉求和思维习惯一致了、默契了才能锋芒所指无不披靡。我们这些老师只有了解了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心理诉求才能化腐为奇、呼风唤雨、撒豆成兵,把无限美好的愿望化作活生生的现实。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12

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的标志性体现。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本人从事教育教学多年,经历了几次的课改,当今课改,让我感受很多,下面仅从生物教学方式上进行反思。

一、注重双方交流沟通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新课程强调。

本人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感受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师生不断换位思考。对教学而言,交流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流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流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仅是单向的付出,而是师生互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二、重视课本插图的使用

生物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的探究和实验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生物教学情境,用生活中具体有趣的图片、图表,给学生展示了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面对这样的教材,你该如何使用?又该怎样上课?怎样发挥教师的作用?需要生物教师冷静、积极地不断反思,才能适应新课程下的生物教学 。插图是生物课本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生物学的第二语言,是学习生物的工具。生物学习真可谓“无图不成题”。学习生物,一定要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通过分析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最终得到提高有效课堂的价值。

三、启发学生“多问”

学习兴趣和愿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学生具有好奇心,这正是追求知识的原始动力,是求知欲的嫩芽。他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往往会对某一事物特别感兴趣,并由兴趣发展为热爱,由热爱进一步发展为对真理的探索和追求。作为教师应紧紧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正确地引导他们多问的习惯,教师可作饶有风趣的讲解,并以丰富的感情色彩去组织学生的探索活动。切不可因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符合教师的意图或教师一时难以解答而置之不理,甚至加以压制。

四、引导学生“好动”

九年制义务教育教学大纲提出的“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其实也就在于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让学生“听”科学。片面追求升学率,追求高分,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只能束缚学生的行动。即使有高分,但不能在实际中去加以应用和发展,这样的“人才”又能有多大的创造力呢?明白此理,身为人师者,切莫把“好动”视为缺点,就把学生从“静”中解放出来,并热情鼓励,耐心引导他们动手,使他们在“动”中去增长知识,去形成能力。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13

由“西游记”引出来天竺,之后我问学生天竺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古印度”,学生齐声的回答。然后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南亚在世界的位置,本节课有两个主要内容:南亚的地形和南亚的气候。

在讲到地形的时候:我设计了一个问题:印度河是在印度这个国啊?学生齐声回答:“是”

“是吗?大家仔细看一下”

“哦,不是”

在讲到气候的时候,可以联系我们开封的气候,这样学生可以容易理解。

讲到人口和经济的`时候,我说印度人口在过超过我国,学生欢呼声一片。

本节课唯一有点小小的遗憾就是:

就是这节课的课堂练习题没有当堂处理完。我感觉还是把本节课安排两个课时比较好。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14

转眼间这个学期已经过去了。在这学期中,有许多收获也有很多遗憾。现将这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回顾如下: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面对新教材,我感到压力很大,未接触新教材的一直认为“中国地理”内容比较简单,没有什么不易理解和把握的地方。但当我真正看到教材,才知道变化有多大。内容增加了,形式灵活了。对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也提高了。怎么才能适应新课程,更好地运用新教材,更好地教好学生呢?我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认真学习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及与新课改有关的理论知识,为自己的教学工作打下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地理新教材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思想:即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重点是教会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与技能。在教学中一定要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彻底转变观念,以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二、认真研究新教材

我们所用的.地理教材灵活性强,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不是系统的知识集合,而是灵活的需要教师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工具。与传统教材有明显区别。对于比较陌生的教材编排,更应认真钻研,吃透。把握好教材,才能在教学中利用好教材。

三、组织好、引导好学生

学生是学习上的主体。新课改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应充分发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利用我校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地理教学也有着重要意义,也与新教材中的众多活动、阅读思考等内容相吻合。

总之。新课程的实施,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也要努力学习以适应这种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继续努力,以取得好的成绩。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15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跨度很大的学科,又十分注重实际应用。新理念下的地理教学,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它,一方面需要不断向学生强调地理学科重要性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寓教于乐;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创造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要求教师置身于整体的地理教学情境中,从更宽广的社会、伦理及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

今年我刚到东方书院,执教高二年级,反思以往教学上的不足,改进教学方法,思考今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尤显的紧迫而必要。以下是我教学工作中的部分不足之处和今后的对策,希望它能时刻提醒自己,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再走同样的弯路,调整和改正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一、对教学观念和方法的反思

传统的教学在目标的确立和教学方法的处理上,主要是突出教师的主体能力,在学校倡导高效课堂的契机下,我积极的探索高效课堂的环节,教学设计等等方面的东西,也从众多老师的优质课堂上学习了不少好的经验,并且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尝试,以期获得较大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还有很多不足和需要大力改进之处,希望能进一步的改进。

二、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课本内容逐渐的浓缩为主要的知识点,阅读、思考和活动环节的实践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这方面的处理上,为了完成任务,我没有很好的处理课本内容与活动环节的关系,生搬硬套的痕迹明显,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成为课堂累赘。

对策:要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达到最优化。应努力提高活动的“质”的水平。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经验水平;情暗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活动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创造“思维性讨论”的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并注重适时评价。例如:在教学素材的选取上,要充分围绕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学生终生有用的地理;教学方法上要突出个性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竞争感和成就感,通过对地理课堂教学的优化,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学习困难。

三、对教学反馈的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由于没有注重学生的层次性,以同样的标准要求每一个学生,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进步。同时,很多学生在课后仍然对一些基础知识不明确。

对策:布置作业时,要求学生以书本知识为基础,认真构建知识框架,学会举一反三,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对地图的分析上,学会读图名、图例,了解题目要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课后及时辅导和解析,让他们更直接、更具体的接受知识。

人无完人,随着教学时间的增长和时代的进步,将会出现更多的不足之处。我只有在教学工作中,多多反思,改正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不断完善,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使每个学生都有更大的收获,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第五篇:地理课堂教学反思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1

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的标志性体现。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本人从事教育教学多年,经历了几次的课改,当今课改,让我感受很多,下面仅从生物教学方式上进行反思。

一、注重双方交流沟通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新课程强调。

本人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感受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师生不断换位思考。对教学而言,交流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流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流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仅是单向的付出,而是师生互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二、重视课本插图的使用

生物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的探究和实验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生物教学情境,用生活中具体有趣的图片、图表,给学生展示了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面对这样的教材,你该如何使用?又该怎样上课?怎样发挥教师的作用?需要生物教师冷静、积极地不断反思,才能适应新课程下的生物教学 。插图是生物课本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生物学的第二语言,是学习生物的工具。生物学习真可谓“无图不成题”。学习生物,一定要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通过分析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最终得到提高有效课堂的价值。

三、启发学生“多问”

学习兴趣和愿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学生具有好奇心,这正是追求知识的原始动力,是求知欲的嫩芽。他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往往会对某一事物特别感兴趣,并由兴趣发展为热爱,由热爱进一步发展为对真理的探索和追求。作为教师应紧紧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正确地引导他们多问的习惯,教师可作饶有风趣的讲解,并以丰富的感情色彩去组织学生的探索活动。切不可因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符合教师的意图或教师一时难以解答而置之不理,甚至加以压制。

四、引导学生“好动”

九年制义务教育教学大纲提出的“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其实也就在于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让学生“听”科学。片面追求升学率,追求高分,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只能束缚学生的行动。即使有高分,但不能在实际中去加以应用和发展,这样的“人才”又能有多大的创造力呢?明白此理,身为人师者,切莫把“好动”视为缺点,就把学生从“静”中解放出来,并热情鼓励,耐心引导他们动手,使他们在“动”中去增长知识,去形成能力。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2

学生都希望获得成功的体验,尤其是渴望成为同龄人中的杰出者,然而众多孩子的这种良好愿望往往被老师所漠视。每日评选一位杰出学生,就是教师在尊重、关心、承认每个学生存在价值的前提下,给他们成功的'希望。

评选每日杰出学生,最需要老师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对所有学生寄予同样深切的期望,满怀爱心地关注孩子们的成长,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由于我在评选过程中始终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重在看其当天或一段时间内的某一方面的“杰出”表现,所以人人都有机会当选。

比如,不爱发言的学生勇敢举起了手,不喜欢做作业的学生高质量完成了一次作业,优秀学生又实现了一次新的超越,以及参与集体活动表现突出者,平日乐于助人文明有礼得到了大家交口称赞者等都有可能获得杰出学生的光荣称号。

另外,对当选机会相对较少的学生,我还会主动找他们聊天谈心,私下与他们来个约定,只要达到约定的目标,就能实现当杰出学生的愿望。因此,一学期下来,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我这儿领一张杰出学生的奖状,在同学们的喝彩声中成为幸福的'杰出者。

为了让杰出学生多一份荣耀与责任,我在班上规定杰出学生当选后就成为第二天的值日班长,负责班级的日常事物,包括开门关门,布置黑板,发表简短演说,带领大家学一句自己喜欢的名言警句,接受前任杰出学生的采访,填写好班级日志,作好班级课堂表现记录,下午离任前做一日小结等。

自从评选每日杰出学生以来,学生的积极性完全被调动起来了,许多学生在“杰出”的激励感召下信心倍增,彻底地改变着自我。每日评选杰出学生活动产生了神奇的教育力量。

比如,杨超,一年前我刚接任时他还是一个受人歧视、令老师最感头疼的学生,因为他除了爱说谎不愿做作业之外,还经常骂人。

开学后不久的一个课间,大家集合做操时一位同学不慎将另一位同学的笔盒弄到了地上,文具散得满地都是,由于时间紧迫,前边跑过去的十几个学生没有一个伸手去捡。

正当我感到失望的时候,惊奇地发现最后一个起跑的杨超,他看了一眼地上,毫不犹豫地蹲下身来,收捡好散乱一地的文具后,望都没望我一眼就跑出了教室。当天下午,当我将当日杰出学生的光荣称号授予杨超时,在一片喝彩声中,他激动得热泪盈眶。

在这以后,杨超在我的悉心呵护下彻底地变了,他用自己的努力实现了一个又一个愿望。到上学期期末,他不仅当选为班级的“十佳标兵”,而且还破天荒地被评选为学校的三好学生。说实话,杨超今天的巨变让我都感到吃惊,到底是什么力量让他实现了从未有过的超越?

在杨超的一篇随笔里我找到了答案:“自从我当上了第一次杰出学生,一向对我责骂的父母第一次夸奖了我,那一夜我抱着杰出学生的奖状兴奋得一夜都没有睡着。从此,每当我面对老师那和蔼可亲的目光心中就有了自信的力量……”

其实,类似杨超的例子在我身边举不胜举。是的,只要老师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金矿,都能成为杰出者,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给予赏识激励,学生就会在老师平等地关注下创造奇迹。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3

高效课堂是指在常态的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引领和全体学生主动而积极的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地理教学任务。我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推进“自学自测,互学互助,导学导练”的地理课堂教学,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了教师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意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方法和自学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一“自学自测”注重导入、引导目标

“自学自测”是指学生根据老师布置的学习目标,采取自学的方式,可以自学教材,阅读地图,查找资料等等,把握课堂学习知识点。也可以根据老师预先设计“导学案”,结合教材、插图或老师带来的挂图,找到相应问题的答案。

1、要求学生结合学习目标或“导学案”,自学教材。

2、学生自主完成学习目标或“导学案”相关问题。

这是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起始阶段,教师要重视课堂导入的艺术,利用精彩的语言或多媒体手段(图片或影片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北京市”时,先指导学生北京在历史上做过那几个朝代的都城?创设一种富有感情的场景,让学生回忆历史知识,心灵受到感染熏陶;从而产生情感冲动,迸发出强烈的爱国感情和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

就地理教学来说,教师可以通过小黑板,把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出现,然后学生熟读教材,可以通过看书、读图、查阅资料等方式完成问题。当然,教师要备课充分,设计要有重点、有针对性,才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有条有理。

“自学”阶段,我们一般不要打断学生的思维,应让学生多渠道、多手段自主获取知识,解决问题。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及时发现学生思维中的薄弱环节,为下一步指导学生“互学互助”做准备。

二“互学互助”小组合作、交流

“互学互助”是在学生“自学自测”的基础上,采取“生生互动”对知识点质疑、释疑,让学生就自学过程中的难点或易错点相互讨论、交流。

1、学生小组合作是关键,是课堂的高潮部分,是学生真正获取知识和学会寻找知识的重要环节。

2、学生对“互学互助”中出现的问题要加以归纳和小结。在这个阶段,对疑难问题相互讨论,可以先在小组内部让自学能力强,领悟能力快的学生与同组的其他同学讨论,适当的讲解,使学生在互相帮助的.良好心理氛围中完成学习内容,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然后,一部分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跨小组来解决,这组学生可以帮另一组学生,把学生能弄懂得学生自己弄懂。这里要明确肯定学生的合作成果,并给予表扬鼓励。最后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或易错的难以理解的问题,可以由教师采用提问讨论的形式,让已会的学生来解决。在这一过程中,全班学生人人参与,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体验成功的喜悦,认为学习是“快乐得”而不是”苦闷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

三“导学导练”教师精讲点拨、学生检测评价

“导学导练”是在学生“自学”“互学”的基础上,教师精讲释疑,学生对刚领悟的知识通过练习加深理解,进一步巩固的作用。

1、教师要寻找有针对性的问题、难点精讲点拨。

2、教师要督促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练习,并引导学生反思,对本节课进行评价。 不管在前面的“自学”还是“互学”中,改进了教与学的活动方式,使教学信息传递方式更加生动活泼,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具体,学生的思维活动更加积极活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力地促进了学生智力的发展和提高。

这一环节最重要的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发现学生特别是有待激励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

扬学生,激励学生,激活求知欲,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体验成功、激发兴趣,使每一节课都成为下一节课的“加油站”,持之以恒,从而真正让每一位学生学会自学、学会思考、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1、部分学生课前不预习。

2、小组互动学习给有些学生提供了玩的机会。

3、学生知识面窄,搜集不到资料。

4、课堂发言不积极,讨论不准确。

5、自己动手能力差。

总之,我们要突出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地位,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方法;一定要树立“一切为了每位学生发展”的理念,根据学情,通过小组讨论形成疑点,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可直接由教师集中讲授;要使学生知道怎样阅读、提问、讨论等;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抓好小组长的培养,明确每位学生在本组中角色的定位。相信学生的自学潜能,大胆让学生自学,引导他们自学。到那时,我们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习惯,而且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4

①、新课导入的效果明显。

以澳大利亚特有动物和景观图片播放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这些动物和美丽的景观位于哪个国家?”引入本节课的课题,再结合学校组织去澳大利亚的冬令营活动,设问:“如果我们现在(10月)去澳大利亚旅游,需准备什么季节的衣服?”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出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导入新课,形象生动,和学生生活相结合,在教学一开始就“点击”到学生的.兴奋点.

②、教学过程中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让学生探究,激发学生思考。

“骑在羊背上的国家”这一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课堂上我说澳大利亚有一共有1。5亿只羊而人口不到20xx万,每个人平均八只羊,我刚说到这里,下面的学生七嘴八舌的说了起来,我发现学生对这个特别的感兴趣,于是我就趁机扩张与澳大利亚有关的知识点,我看见大家听的非常认真。下面我又叫学生讲一下自己对澳大利亚了解多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的高,但是由于时间原因,不能让大部分参与进来。

③、课件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一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强,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在课件中我运用了大量图片和相关视频,可爱的动物,美丽的城市、逼真的卡通、直观的地图,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效果非常好。

当然,课后仍然感到有许多不足之处:由于时间原因,学生回答问题的参与面不广。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5

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体验、增强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同时,考虑到普通高中教育的基础性这一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科基础知识的落实。具体而言,我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做法:

1、加强理论学习,努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新课程改革对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加强对教学行为的研究已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和质量观等。为此我坚持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与目标等理论知识进行学习与探讨,从而使自己的教学实践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

2、在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大胆革新。新课程注重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教学原则,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力争改变过去一言堂的局面,变学生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合作、探究式学习,努力做到转变自己角色与地位,由过去课堂上的权威变为学生共同学习。

3、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同时又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学习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表现,重视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具体做法有:①课堂提问、讨论发言,一段时期内要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才智的机会;②组织讨论活动时,要求所有学生共同参与。此外,备课时还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的差异,分别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如在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在作业布置、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学习评价等各方面使用差异性标准,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

4、进行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力量。加强信息收集,多与外校教师进行教学上的交流与探讨。积极参与听课评课,取长补短,通过这样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手段,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总之,目前的新课改处于探索阶段,我将继续努力学习,突破旧的思维方式,逐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学观、质量观等素质教育新观念;通过自己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6

地理课堂是地理教学的主阵地。新理念、新课标、新教材需 要高素质的地理教师。 而地理教师只有不断地总结, 不断地反思, 才能不断地成长,适应新时代的地理课堂教学。回顾半年来,在 实施新教材的地理课堂教学中,有收获也有困惑,不知同仁们遇 到困惑时是怎样想的,在这里笔者想谈一点体会。 如何提高课堂讨论效果? 新课程提倡和强调合作学习, 课堂讨论是合作学习的一种形 式,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体现,决不能流于形式,做做样子, 应充分发挥其课堂讨论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而在实际的地理课堂 讨论中,虽然看起来讨论也很热烈,但有的学生却只是做了一个 忠实的.听众,或是争论与问题关系不密切的话题等。交流讨论结 果时,要不一个组的意见不统一;要不全班只有二、三个组有学 生举手,等等。像这样,课堂讨论就失去了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究竟如何使课堂讨论获得收效呢?笔者认为: 首先是确定好讨论 小组及组长,可根据座位形成自然小组,可根据兴趣爱好组成小 组等, 由组员推荐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学 生为组长,组长确定每个组员的任务分工,使讨论在民主、有序 的状态下进行。其次,教给学生参与、合作的方法,教师决不能 把问题交给学生后不闻不问, 要参与小组讨论, 给以指导、提示。 当学生从讨论中感受集体智慧的力量、体验合作学习带来的效益 和快乐后,会越来越主动地参与讨论。再次,讨论内容要明确恰 当,是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可以解决的,也就是说,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内。最后,提供充足的讨论时间,让学生有机会充分 地参与讨论、交流、整和意见与观点。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7

在九月份的教学中,总体上感觉教学效果还可以,学生学习比较认真,但是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七年级学生整体素质比较好,学习积极性比较高,兴趣较浓。上课积极举手发言,并且经常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思维活跃,聪明好学。但是,通过作业来看,也出现了问题,发现学生知识掌握的不扎实,不应该出现的错误也出现了,.课堂上讲过的知识也不会,觉的不可思议,所以以后在课堂上一定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八年级学生上课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不喜欢举手回答问题,还有溜号的心不在焉,学习气氛不好。我发现之后,及时采取措施,用生动幽默的语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起学习兴趣。经常提问那些喜欢溜号的学生,让他们投入到学习中,督促他们学习,而不是置之不理。我想通过努力能够收到一点效果,而不是不闻不问,听之任之,这样做才是一个教师应该尽到的责任。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不断反思,不断总结经验,采取有效措施,做一个优秀的教师。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8

转眼间这个学期已经过去了。在这学期中,有许多收获也有很多遗憾。现将这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回顾如下: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面对新教材,我感到压力很大,未接触新教材的一直认为“中国地理”内容比较简单,没有什么不易理解和把握的地方。但当我真正看到教材,才知道变化有多大。内容增加了,形式灵活了。对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也提高了。怎么才能适应新课程,更好地运用新教材,更好地教好学生呢?我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认真学习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及与新课改有关的理论知识,为自己的教学工作打下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地理新教材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思想:即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重点是教会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与技能。在教学中一定要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彻底转变观念,以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二、认真研究新教材

我们所用的地理教材灵活性强,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不是系统的知识集合,而是灵活的需要教师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工具。与传统教材有明显区别。对于比较陌生的教材编排,更应认真钻研,吃透。把握好教材,才能在教学中利用好教材。

三、组织好、引导好学生

学生是学习上的主体。新课改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应充分发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利用我校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地理教学也有着重要意义,也与新教材中的众多活动、阅读思考等内容相吻合。

总之。新课程的实施,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也要努力学习以适应这种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继续努力,以取得好的成绩。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9

讨论交流、练习等活动,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调动课堂气氛,最后,学生自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首先由教师提出教学任务,出示问题情境,给出活动方式,学生了解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内容和方法。其次,学生研读教材、参与小结,教师分析反馈信息,完善教学。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作用有三点:一是呈现情境,组织活动;二是提供条件,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总结学习经验和方法;三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保证学生自由、充分地进行学习、讨论与合作交流。 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采用小组为单位,实现生生合作、小组合作、师生合作等多向交流,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学生群体中去,从而使“小皇帝”们形成合群、合作的习惯,并在小组讨论中,引入竞争机制,培养竞争意识。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10

1、老师。

高效与和谐是课堂教学的表征,内层动力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自主能动”,这完全依赖于教师如何去组织教学,看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师理念短板问题不解决,课改永远走不远。现在很多教师在追求所谓课堂教学技艺的精彩与精湛,其实如果没有营养深厚的教学思想的根的输出,教学技艺的花朵就会繁华落尽凋落飘零。所以,抓实课改,让教师头脑中有思想,心中有学生,是转变教学方式的根本。

2、学生。

让学生自主能动。要在教师教学方式转变后,让学生逐步从内心喜欢学习、学会学习、感受学习的'乐趣。所以我们要学会“放手”“授渔”“展示”。“放手”就是要真正做到三个还给,力避做保姆,教学中不去大讲特讲,不去精雕细琢,不去挖地三尺。也就是关注点不要总在自己怎么去教,而在学生怎么去学上。“授渔”就是让学生逐步学会自己去学习。这需要孩子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中去实现,在学习中实现学习的个性化,感受一点点进步中的快乐。大量的自主性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一篇课文让学生在课前应自主学习到哪些,通过几个层面的学习基本达到什么程度,遇到有深度的问题怎么办等等。如果学生能日常化地去做,坚持去做,他的自学能力会呈几何级增长。“展示”环节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一些求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交流、碰撞、展示。这个过程很重要,老师的提升更重要。如何说得少说在点子上,这才是看老师能力的时候。

3、教学管理者。

要关注教育的本质,营造大环境。不跟风,不追浮名,不舍本求末,不看细枝末节。真正去事务化,工作教研化。心中有大教育、大规划,关注教学主要关注两点,即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我们的工作是指路、伴行、搭台、评价。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11

进入21世纪,中华大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

随着改革步伐的逐渐深入,一些问题也相继出现,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尤为突出。新旧观念发生剧烈碰撞,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期待着新的模式的出现。在这种形势下,不仅学生,甚至连许多教师都明显感到不适应,课堂教学中自然也就暴露出一些问题。

如教师没有真正树立起服务学生、服务学习的思想,对组织学生学习的本质理解不到位。教学中缺乏师生互动,不能灵活变动。不能展示学生的学习过程,特别是思维过程。学生学习活动中探究性学习时间安排偏少。对合作学习的本质,高度结构化的学习缺乏深刻的认识,只简单停留在课堂分组讨论上。教师收集、制作资源能力低下,导致地理课程资源相对缺乏。对地理课程标准把握不准确,等同于过去的教学大纲。

为此,我认为在初中阶段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着重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一、处理好新教学理念与传统教学观的关系

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适合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环境,发挥平等中首席的作用。从以教材为主走向以学生发展为主。从以讲授为主走向以指导学习、回答疑问为主。从统一走向分散,这是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因此,地理教师在课堂上要屏弃陈旧的教学模式,努力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把握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契机。要参透新课程理念,挖掘新教材内蕴涵的深层次的功能,不能就事论事,按部就班,错失“动态生成”的施教良机。

二、处理好教师和学生角色转换的关系

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核心是学生的主体参与,上课是师生一起分享理解、体验生命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过程,而再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这必然使得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要屏弃强制性的统一思想、统一语言、统一行动,淡化教师权威,允许多元思想并存。与学生真正建立一种彼此接纳、彼此敞开、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有着精神交流与人格碰撞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平等的民主关系。

三、处理好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关系

新课程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即让有阅读能力的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书刊、网络等,实现自主学习,实现在教师指导下的自我学习。在设计教学活动中,缩减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讨论、实验、观察及自主探究等等,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合作教学强调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合作交流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本质观。因此,初中地理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的合作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境,营造民主平等的合作教学氛围,创设通过合作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境,以帮助学生树立起合作学习小组,为学生提供多种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增加学生间的互动时间和形式等。或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让学生主动提出课堂合作学习的形式,自由选择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手段。

四、处理好学习活动与地理双基的关系

新课程倡导让学生从自己的直接经验中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在实验操作或深入生活实际的过程中学习,或者是从他人的经验中通过再发现来学习。实践证明,只有在夯实“双基”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有条件地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自由发展。因此,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融于有趣的活动中,真正实现在“做”中学,在“乐”中学。

五、处理好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关系

传统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学生们主要是在“听”中学和在“看”中学。即学生听教师讲解,看教师提供的教具、图片或音像,在听或看后思考、记忆,这是接受性学习。新课程倡导研究性学习,即教师暂不把现成的结论给学生,而是组织、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讨。进而自己发现问题、自我思考问题、自行解决问题。和以前相比,更加注重过程。实践证明,不管是重结论轻过程,还是重过程轻结论都是不正确的。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才合乎课改的观念。在学生经历了研究性学习这一学习方式,还没有得出规律性认识时,需要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性必要的演示和讲授。两种学习方式缺一不可,不能走极端。

六、处理好创设宽松氛围与学生自律的关系

新课程要求教师给学生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但所谓的“宽松”是心理上的、精神上的,而不是无组织无纪律的。课堂上既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这就需要地理教师在开放性的课堂教学中做到收放有度,成分利用自己的调控能力,将课堂调控艺术与学生自律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演绎到最佳状态。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随时监控合作学习的进程和质量,帮助学生掌握相互合作、交流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律作用,及时提醒学生自觉遵守学习纪律,调整学习状态,以饱和的学习热情投入到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多交流、讨论有价值的或有意义的话题,达到“控而不死,放而不乱”的效果。

七、处理好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的关系

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是初中地理教师备课时设计教学的主要出发点。从这个角度说,所谓的备课,实际上就是备学生,就是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所谓的教学设计,就是为不同的学生设计出符合他们需要的学习计划、学习方式和学习进度。教学设计应该只是一个教学构想,而不是一份施工蓝图。即使教师深入调查,也无法完全弄清所有学生的情况。所以,新课程的教案应该是动态性的,灵活多变的。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改变甚至完全抛开事先写好的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实际问题,凭借已有的经验,在构想的基础上展开教学活动。课后要及时反思和总结,进而修订和完善教案。

八、处理好教材与教学的关系

新课程认为教材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人格构建的文化中介,亦即“教材是范例”、“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材是师生发展的平台”。要求教师应主动参与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设计,由“教教材”转向“用教材”。用教材促进学生发展,教会学会学习,发展情感,培养良好习惯,提高学习能力。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可以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着眼,整合教材、教具、图书、资料、网络、教师自身、学生等各种教学资源,以及教师的创造性和学生的创造性。对地理教材做出富有针对性的设计,进行创造性的实施。从周围地理环境和教材中优选整合教学策略,优选整合教学资源,从激发学生超越于知识之上的智慧、灵感、激情和创造性发面,来改善和优化整个教学流程。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体制发生重大变革的今天,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尽快转变教学观念,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12

每次上课,总感觉一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动作迟缓,效率低下,并不是以学习的诉求来上课。有时心思这是为什么,今天看了一篇文章,得到了一点启示!

影响学生发展进步的不仅有智力因素,也还有非智力因素诸如:个人的理想目标、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生的意志力、师生之间的心理相融指数,个人在班级人气指数等方面。这些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发展进步的影响可能超过智力因素。思想政治工作是革命发展的生命线,也是我们教育教学(此文来自)工作的生命线。请回忆一下我们时常找学生谈心,谈的是什么?无非就是非智力因素的这些内容吧?这条生命线的作用有发挥出来了吧?我们不仅要读懂这些因素还要利用好这些因素,否则岂不做了冤大头,白费了力气?

教学如带兵,不是自己的'兵不好带,每个兵都有自己的思维习惯和心理诉求,只有官兵的心理诉求和思维习惯一致了、默契了才能锋芒所指无不披靡。我们这些老师只有了解了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心理诉求才能化腐为奇、呼风唤雨、撒豆成兵,把无限美好的愿望化作活生生的现实。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13

由“西游记”引出来天竺,之后我问学生天竺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古印度”,学生齐声的回答。然后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南亚在世界的位置,本节课有两个主要内容:南亚的地形和南亚的气候。

在讲到地形的时候:我设计了一个问题:印度河是在印度这个国啊?学生齐声回答:“是”

“是吗?大家仔细看一下”

“哦,不是”

在讲到气候的.时候,可以联系我们开封的气候,这样学生可以容易理解。

讲到人口和经济的时候,我说印度人口在过超过我国,学生欢呼声一片。

本节课唯一有点小小的遗憾就是:

就是这节课的课堂练习题没有当堂处理完。我感觉还是把本节课安排两个课时比较好。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14

新课改,新理念,我认为,地理不仅仅是对地理教学活动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而应当是教师置身于整体的地理教学情境中,从更宽广的社会、伦理及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更重要的是它一种面向未来的教学活动。

1、对教学观念的反思

长期以来,教师的教育思想往往是在被动条件下构成的,没有教师主体的自我实践反思意识和本事的增强,往往只是简单的重复或沿袭,其效果是很不梦想的。所以,教师应进行新课程理念的系统学习,进取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反思,在较深层次上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与转变,并以此指导教学实践。

地理新课标不仅仅对地理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提出了具体的、贴合实际的要求,同时也对学习过程中学生本事和方法的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构成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目标。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更加贴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帮忙他们构成正确的地理观。

2、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教师的反思大多是针对教学过程进行的,我们要对教学中重难点的处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确立、学生的创新思维本事是否提高等情景进行反思,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探索,使教学与研究本事得到提高。

我们明白,新课标所提倡的“探究式学习”模式能供给给学生更多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在了解知识发生和构成的过程中,推动他们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历。同时,在学习中将培养学生一种探究性、开放性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体验人生,并积累必须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

我认为,这种探究式学习模式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有较高的.教学素质和研究本事,有设计富含知识和本事,并有利于展开多端性、创造性思维的课题来引导学生学习,对教学过程有充分的估计碍,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能作出正确的评价。这一系列要求使地理教师必须从多方面充实、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校内外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从而使教学活动处于活跃进取的状态。

3、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地检讨自我的言行:是否从权威的教授转向师生平等的交往与对话;是否有公正的品质、豁达的胸怀、丰富的感情,以及敏锐的确定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等等。

众所周知,过去为了巩固“双基”,我们教师的教学往往追求对学习资料的“标准化”理解和“课本式”、“教参式”表达,强调对问题解决的常规思维、逻辑思考、唯一答案,对学生的置疑、奇思妙想往往采取压制、回避、冷处理甚至简单否定的做法。这样很多地进行反复操练,使学生学会的只是“复印”知识。而新课标强调的是教师的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型意识,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要谨慎处理自身的教学行为,要能进取肯定学生的“别出心裁”,给予及时适当的肯定和匡正。

4、对教学反馈的反思

我们不仅仅要注获取教学反馈的信息意观察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行为,还要经过学生作业在信息反馈中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本事的发展,学习中的情感体验等获取全方位的体察。我们常常会发现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教学资料和习题,在考试时学生还是有许多困惑,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学生的知识不是学生自我学会的,而是教师教会的,所以我们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本身更重要。

地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完成新课标中规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除了师生在课堂上的教与学之外,目前最直接的反馈就来源于作业练习。作业练习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经过作业,不仅仅能够检查课堂教学的效果,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并且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本事、探究本事和创新本事,同时还能够让学生探索获得知识的方法,体验知识构成的过程。

所以,我们的地理作业必须是科学的,多样的、开放的,我们不能仅仅为了使学生完成作业而教学,而要教给学生“对其终身发展的本事”,所以要侧重对学生地理技能和方法的培养。多一点教学反思的细胞,就多一些教科研的智慧,经常进行教学反思,益处多多,其乐无穷!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15

从接到通开始准备课与练习画图到比赛全部结束,仅仅两个星期的时间,却感觉自己经历了一个世纪的沧桑。其它事情也顾不上了,连吃饭也时常往了。为了备课绞尽脑汁,可很多时候还是无从下手,没有头绪;有时的感觉好像出手错了方向………

在俞老师的指导下,我把课题定好,我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先熟悉了课本,知道本节要讲什么了,然后才有了初步的思路,可是每个环节要讲哪些内容,怎么来设计这个环节,我还是拿不定主意,在与指导老师研讨每个环节怎么处理效果要好些,课件怎么修改等等,最后到比赛的前两天时才基本确定下来思路,接着课试讲,政史地课组的老师与赵校也来听课指导。试完课各位老师就课中出现的问题做了认真详细的指导,通过一天修改后,我又饭也顾不上吃又昼夜不停的练习版图,直到比赛的前一天晚上的半夜.第二天早上我满怀信心,胸有成竹的把课讲完,自我感觉还可以,每个环节基本是按自己原来的设想来完成的。就是感觉自己好像好久没有睡过一样感觉特别困.但是上完课后我又不自觉的'对每个环节进行了深深的反思,觉得还有很多地方做的不到位,比如说:没有集中精神,没有用自己的语言魅力真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经过胆颤心惊,艰苦准备,让我感受到讲课之艰辛,教师之劳苦。讲课是一门艺术,站到讲台上授课需要拥有海量的知识,精炼的语言,饱满的激情,这是要充分长久的准备,“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不断的钻研才有了完美的课堂安排。上课时还需要教师全身心的投入自己的热情去还要感染学生.

这次比赛时我一次很好的锻炼,提高了自信心,增加了勇气,让我对今后的学习、生活的把握提供帮助。同时,对所有支持、帮助过我的学校领导、老师、同事们表示最真诚的感谢。感谢所有人的付出,感谢所有人带给我的鼓励,我会努力。

下载地理课堂教学反思(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地理课堂教学反思(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这句话用在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其实也有深刻的借鉴意义。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 临河六中 蔺元春 我从事地理教学已经15年了,15年中,随着当地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我也不断地改革地理课堂教学方法,不断创新,从一个青涩的地理教师发展成为一个......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 1 由“西游记”引出来天竺,之后我问学生天竺是现在的什么地方?“古印度”,学生齐声的回答。然后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南亚在世界的位置,本节课......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1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学反思不仅仅是对地理教学活动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而应该是教师置身于整体的地理教学情境中,从更宽广的社......

    地理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地理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人们通常用“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来形容一个人知识渊博。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又十分注重实践应用的学科,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它,一方面需要不断向学生......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1 我们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满意最重要,其实学生满意了,家长就满意;家长了满意,领导就满意;领导满意了,政府就满意。其实,大家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让学生乐学,好学,......

    地理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地理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宫宝霞 地理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它,一方面需要不断向学生灌输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在学习时保证必要的时间投入,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 信阳中学崔静 地理教学是一个教学过程,有输入与输出。从备课到上课,从测验到反馈,从批改到评讲,从评估到发展,一环扣一环,环环扣紧,螺旋上升,形成循环。备课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