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一-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

时间:2019-05-12 18:21: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必修一-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必修一-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

第一篇:人教版-必修一-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导入新课】

大禹治水:尧在位的时候,黄河流域发生了很大的水灾,尧派鲧(gǔn大禹之父)去治理水患。鲧用堵截的办法治水,花了九年时间没有把洪水制服,最后被处死。舜派禹治水,禹改变了他父亲的做法,采用疏导的方法。他带领群众凿开了龙门(山),挖通了九条河,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终于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妻病,妻孕,产子)。

禹继舜位:因治水有功,禹在天下的威望达到顶点。万民称颂说:“如果没有禹,我们早就变成鱼和鳖了。”帝舜称赞禹,说:“禹啊禹!你是我的胳膊、大腿、耳朵和眼睛。„„你发扬了我的圣德,功劳太大了!”后人称他为大禹,也就是伟大的禹的意思。舜年老以后,也像尧一样,物色继承人。因为禹治水有功,大家都推选禹。到舜一死,禹就继任了部落联盟首领。禹继舜位这种传位给贤能人的制度叫做什么?禅让制。禹的威望,为他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夏王朝和王位世袭制奠定了基础。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讲授新课】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1、禹建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禹正式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王朝----夏。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

设问:此时的夏朝已经不是一个部落而是一个国家。为什么?

部落是按血缘结合在一起的;国家按地区来管理的,禹治水成功后,就把天下分为九州,派“九牧”去管理,这表明夏已具有国家的职能,而不是靠氏族的血缘关系来维系。

2、启确立王位世袭制。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大禹死后,王位传给了谁?

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在解决温饱之余,劳动产品有了富余,这样就出现了私有财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逐渐的壮大自己部落的实力。其他部落无法与之抗衡。在禹晚年的时候,禹虽然按照传统的禅让制推举伯益为部落联盟首领的继承人,却不给实权。相反,禹把实权给了自己的儿子启。禹自己也转化为夏国王。请同学们观看教科书第4页的插图“戴 冠冕的夏禹”,这是已经做了夏国王的大禹。观察一下他的装束、神态,冕是古代帝王专戴的礼帽,此时这衣着华丽,头戴冠冕的大禹再也不是最初那个破衣烂衫,粗茶淡饭,兢兢业业为民造福的大禹了,俨然一副帝王模样。禹死之后,由他的儿子启以世袭制而不是“禅让制”的形式继承了王位。

大禹死了以后,虽推举伯益为首领,但启凭借实力夺取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从而结束了禅让制,确立了王位世袭制。

那么王位世袭制是按怎样的规则来继承王位?它通过“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形式,保持着王位在家族内部的承继,“家天下”的局面从此确立,国家便成了君主(国王)一家一姓的私产。

3、王权带有神权色彩。

目的:巩固自己统治地位。

表现:(1)把自己的行为说成天的意志。帝禹在位第十年南巡。过江时,一条黄龙游来,拱起大船,船上的人很害怕。帝禹仰天叹息道: “我受命于天。活着靠上天的佐助,死了要回到天上去。你们何必为这一条龙担忧?”龙听到这一席话,摇摇尾巴,低下头就不见了。

(2)国家大事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参看课本殷墟出土的刻有卜辞的牛骨。

4、中央到地方的行政制度。

师:请同学们归纳一下教材,夏商时期的中央官制是怎样的?设置了哪些职官?

最高统治者为王,中央有尹、相、卿士,地方封侯、伯。比如课本小字提到的相伊尹,被商王封为“西伯”的周文王。

指导学生看第五页小字,思考商朝的相权有多大?相是商朝中央最高官吏,相权很大,包括参订政制、主持政务、辅佐商王等,甚至可以废立商王。

二、西周的分封制。

公元前1046年,武王发动了灭商的总攻击,纣王逃回王宫,自焚而亡,商朝灭亡。武王建立周王朝,定都镐京,历史上称为西周。

1、目的:巩固统治。

西周建立后,为什么要建立分封制度呢?自西周建国开始,分封就没停止过。但是大规模的实行分封,是在周公摄政期间。结合第五页“周公辅成王图”。西周政权刚刚建立不久,武王姬发即因病而亡,成王姬诵年幼即位,由其叔父周公旦摄政。当时,管叔、蔡叔、霍叔作为宗亲诸侯,被封于殷都周围监视殷商遗民,谓之“三监”。他们不满周公摄政,勾结纣王之子武庚及东夷部族发动叛乱。周公毅然平定内乱、率部出师东征,西周政权才得以稳定。面对周初出现的内外叛乱,周公敏锐地意识到,没有一套完善的典章礼仪制度和宗法等级秩序,单靠武力征服或刑罚镇压是不能实现社会安定和国家大治的。为此,他主持进行大规模的立法活动,建立起一套 典章礼仪制度与宗法等级秩序。

师:分封制度到底是一项什么样的政治制度?

2、方法和对象,什么是分封制?谁才有资格被分封?封:“圭gui”指“分茅裂土”。指分封时给诸侯一块土地加一把茅草,表示这块土地上的所有都归诸侯所有。分封,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分封制在周朝时期是周王室把疆域土地划分为诸侯的封建制度。分封的办法是什么?把王畿(首都地区)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给亲属、功臣(比如姜太公)、古代帝王的后代建立起诸侯国,以镇守疆土,保卫王室。在“分封制”下,国家土地不完全是周王室的,而是由获得封地的诸侯所有,他们拥有分封土地的所有资源和收益。

《西周分封示意图》读图思考:

分封的对象?西周的都城在哪里?主要的诸侯国有哪些?同姓和异姓的封国分封有何特点?反应了统治者什么目的?

周公“立七十一国”,周姓五十三家,奠定了西周的政治格局。在东方分封了鲁、齐等国;在北方分封了燕等国;在南方分封了吴、楚等国;在中原分封了郑、晋、卫、宋等国。西周成为一个疆域广大的奴隶制国家。

3、权利和义务:

被分封者与西周统治者之间有何义务关系?

权利:再分封;世袭统治权;很大独立性。西周的分封并不只是诸侯一级。诸侯拥有再分封的权利。诸侯在其封国内,又将大部分土地分封给属下的卿大夫,作为“采邑”。卿大夫再把所封采邑的土地分封给属下的士,作为“食地”(可以种粮食的地)。士以下不再分封。卿大夫和士对上一级承担作战等义务。分封制下的诸侯有世袭统治权的权利,诸侯在自己的封国之内享有行政、军事、经济等权力,有相对的独立性。比如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诸侯的义务是?周天子是最高的统治者,诸侯是天子的臣属,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的义务。如果他们不履行自己的义务、超越周王赋予他们的特权或反抗周王,周王可以收回或削减他们的爵禄,改变他们的封地,可以废除和另立国君,甚至灭掉他们。

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3、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西周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分封制大封同姓子弟、功臣及古帝王之后,让他们在自己的诸侯国内享有一定的特权,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方面的建设,这就避免了类似于管叔及蔡叔的事情的发生,暂时地满足了西周奴隶主贵族的欲望及要求,缓和了奴隶主贵族之间的矛盾,起到了“稳定 政局”的作用。

4、瓦解(1)原因:

①受封诸侯有一定的独立性; ②生产力发展,一些诸侯国势力壮大;

③诸侯国势力日益强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

分封制下的封国是世袭的,诸侯在自己的封国之内享有行政、军事、经济等权力,有相对的独立性。这就使得周王无法对诸侯势力进行直接地干涉和控制。的确,在周初,这些同姓诸侯王也起到了屏藩宗周的作用。但几代、十几代之后,等到血亲关系疏远之后,或者周王室力量衰落、诸侯国实力增强之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周天子逐渐失去了“天下其主”的地位,不仅不能再对诸侯发号施令,反而在政治上、经济上越来越依赖于强大的诸侯。春秋战国时期,强大起来的诸侯国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争霸中原,分封制逐渐被郡县制取代。

(2)表现:

①楚王问鼎:前606年,楚庄王在周都洛阳陈兵示威。周王派王孙满去慰劳,庄王竟问“鼎之大小轻重”,意欲移鼎于楚。王孙满说:“统治天下重在德,而不在鼎。”楚庄王傲然地对王孙满说:“你不要阻止铸鼎之事,我们楚国只要把折断的钩(一种铜兵器)尖收集起来,就足够铸造九鼎了。”楚庄王大有取周而代之的气势。

②春秋战国诸侯争战,天子管不了;

过渡:一夫多妻制之下,诸子如何继承爵位和财产呢?最年长的?最受宠的?最聪明的?

三、宗法制

1、含义:按照父系血缘宗族关系的亲疏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实质:按血缘亲疏关系分配政治权利

3、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维护周王朝的统治和政权的稳定

4、核心内容(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即正妻所生的长子,其他妻室所生为庶子。

原则:立子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释义:有嫡立嫡,立嫡立长。若正妻无子,则依据庶子母亲身份的尊卑来确定继承人,而不是依据年纪大小。提问:如果一母生三子,两个哥哥出生时母亲还是妾,老三出生时母亲为妻,那么谁有继承的资格?有妻的儿子在,妾的儿子就不能继承,即使母亲是同一人。

周天子把王位传给了嫡长子,那么其他诸子怎么办?其他嫡子和庶子分封地方为诸侯。诸侯的爵位谁来继承?诸侯的嫡长子,那么诸侯其余诸子呢?被分封为卿大夫。卿大夫死后权力和财产谁来继承?嫡长子。其余诸子呢?被分封为士。大小宗关系:嫡长子、嫡长孙为大宗,其余诸子为小宗。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上下级关系,大宗可以命令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宗法制只适用于同姓贵族之间,但是周人施行同姓不婚,姬姓的贵族只能取异姓的老婆,异姓贵族也多娶姬姓贵族的女子,这样就用婚姻关系把异姓贵族团结了起来,整个国家如同庞大的家族,政权和族权紧密结合)

大宗小宗是绝对的嘛?大宗和小宗是相对而言。周天子是天下的共主,是所有姬姓的大宗,诸侯对周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诸侯国内,诸侯是大宗,卿大夫士小宗。在卿大夫的封地内,卿大夫是大宗,士是小宗。

(2)宗法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5、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分封制体现了中央与地方的行政关系,宗法制体现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在血缘关系方面的体现就是宗法制。

6、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时至今日,宗法制已经消亡,但宗法思想影响仍然存在。积极作用是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有利于团结海外侨胞,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消极影响:传宗接代,重男轻女,任人唯亲,裙带关系等等。这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意识多少有些违背。

第二篇:人教版 必修一 第一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序言

阅读单元导言,思考:

1、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2、了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确立、发展和顶峰的概况并归纳出发展趋势?(1)过程:

形成:秦 巩固:汉 完善:隋唐 加强:宋元 强化:明清 结束:1912年2月

(2)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消失;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导入新课】

大禹治水:尧在位的时候,黄河流域发生了很大的水灾,尧派鲧(gǔn大禹之父)去治理水患。鲧用堵截的办法治水,花了九年时间没有把洪水制服,最后被处死。舜派禹治水,禹改变了他父亲的做法,采用疏导的方法。他带领群众凿开了龙门(山),挖通了九条河,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终于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妻病,妻孕,产子)。

禹继舜位:因治水有功,禹在天下的威望达到顶点。万民称颂说:“如果没有禹,我们早就变成鱼和鳖了。”帝舜称赞禹,说:“禹啊禹!你是我的胳膊、大腿、耳朵和眼睛。„„你发扬了我的圣德,功劳太大了!”后人称他为大禹,也就是伟大的禹的意思。舜年老以后,也像尧一样,物色继承人。因为禹治水有功,大家都推选禹。到舜一死,禹就继任了部落联盟首领。禹继舜位这种传位给贤能人的制度叫做什么?禅让制。禹的威望,为他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夏王朝和王位世袭制奠定了基础。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讲授新课】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1、禹建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禹正式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王朝----夏。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

设问:此时的夏朝已经不是一个部落而是一个国家。为什么?

部落是按血缘结合在一起的;国家按地区来管理的,禹治水成功后,就把天下分为九州,派“九牧”去管理,这表明夏已具有国家的职能,而不是靠氏族的血缘关系来维系。

2、启确立王位世袭制。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大禹死后,王位传给了谁?

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在解决温饱之余,劳动产品有了富余,这样就出现了私有财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逐渐的壮大自己部落的实力。其他部落无法与之抗衡。在禹晚年的时候,禹虽然按照传统的禅让制推举伯益为部落联盟首领的继承人,却不给实权。相反,禹把实权给了自己的儿子启。禹自己也转化为夏国王。请同学们观看教科书第4页的插图“戴冠冕的夏禹”,这是已经做了夏国王的大禹。观察一下他的装束、神态,冕是古代帝王专戴的礼帽,此时这衣着华丽,头戴冠冕的大禹再也不是最初那个破衣烂衫,粗茶淡饭,兢兢业业为民造福的大禹了,俨然一副帝王模样。禹死之后,由他的儿子启以世袭制而不是“禅让制”的形式继承了王位。

大禹死了以后,虽推举伯益为首领,但启凭借实力夺取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从而结束了禅让制,确立了王位世袭制。

那么王位世袭制是按怎样的规则来继承王位?它通过“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形式,保持着王位在家族内部的承继,“家天下”的局面从此确立,国家便成了君主(国王)一家一姓的私产。

3、王权带有神权色彩。

目的:巩固自己统治地位。

表现:(1)把自己的行为说成天的意志。帝禹在位第十年南巡。过江时,一条黄龙游来,拱起大船,船上的人很害怕。帝禹仰天叹息道: “我受命于天。活着靠上天的佐助,死了要回到天上去。你们何必为这一条龙担忧?”龙听到这一席话,摇摇尾巴,低下头就不见了。

(2)国家大事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参看课本殷墟出土的刻有卜辞的牛骨。

4、中央到地方的行政制度。

师:请同学们归纳一下教材,夏商时期的中央官制是怎样的?设置了哪些职官?

最高统治者为王,中央有尹、相、卿士,地方封侯、伯。比如课本小字提到的相伊尹,被商王封为“西伯”的周文王。

指导学生看第五页小字,思考商朝的相权有多大?相是商朝中央最高官吏,相权很大,包括 参订政制、主持政务、辅佐商王等,甚至可以废立商王。

二、西周的分封制。

公元前1046年,武王发动了灭商的总攻击,纣王逃回王宫,自焚而亡,商朝灭亡。武王建立周王朝,定都镐京,历史上称为西周。

1、目的:巩固统治。

西周建立后,为什么要建立分封制度呢?自西周建国开始,分封就没停止过。但是大规模的实行分封,是在周公摄政期间。结合第五页“周公辅成王图”。西周政权刚刚建立不久,武王姬发即因病而亡,成王姬诵年幼即位,由其叔父周公旦摄政。当时,管叔、蔡叔、霍叔作为宗亲诸侯,被封于殷都周围监视殷商遗民,谓之“三监”。他们不满周公摄政,勾结纣王之子武庚及东夷部族发动叛乱。周公毅然平定内乱、率部出师东征,西周政权才得以稳定。面对周初出现的内外叛乱,周公敏锐地意识到,没有一套完善的典章礼仪制度和宗法等级秩序,单靠武力征服或刑罚镇压是不能实现社会安定和国家大治的。为此,他主持进行大规模的立法活动,建立起一套典章礼仪制度与宗法等级秩序。

师:分封制度到底是一项什么样的政治制度?

2、方法和对象,什么是分封制?谁才有资格被分封?封:“圭gui”指“分茅裂土”。指分封时给诸侯一块土地加一把茅草,表示这块土地上的所有都归诸侯所有。分封,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分封制在周朝时期是周王室把疆域土地划分为诸侯的封建制度。分封的办法是什么?把王畿(首都地区)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给亲属、功臣(比如姜太公)、古代帝王的后代建立起诸侯国,以镇守疆土,保卫王室。在“分封制”下,国家土地不完全是周王室的,而是由获得封地的诸侯所有,他们拥有分封土地的所有资源和收益。

《西周分封示意图》读图思考:

分封的对象?西周的都城在哪里?主要的诸侯国有哪些?同姓和异姓的封国分封有何特点?反应了统治者什么目的?

周公“立七十一国”,周姓五十三家,奠定了西周的政治格局。在东方分封了鲁、齐等国;在北方分封了燕等国;在南方分封了吴、楚等国;在中原分封了郑、晋、卫、宋等国。西周成为一个疆域广大的奴隶制国家。

3、权利和义务:

被分封者与西周统治者之间有何义务关系?

权利:再分封;世袭统治权;很大独立性。西周的分封并不只是诸侯一级。诸侯拥有再分封的权利。诸侯在其封国内,又将大部分土地分封给属下的卿大夫,作为“采邑”。卿大夫再把所封采邑的土地分封给属下的士,作为“食地”(可以种粮食的地)。士以下不再分封。卿大夫和 士对上一级承担作战等义务。分封制下的诸侯有世袭统治权的权利,诸侯在自己的封国之内享有行政、军事、经济等权力,有相对的独立性。比如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诸侯的义务是?周天子是最高的统治者,诸侯是天子的臣属,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的义务。如果他们不履行自己的义务、超越周王赋予他们的特权或反抗周王,周王可以收回或削减他们的爵禄,改变他们的封地,可以废除和另立国君,甚至灭掉他们。

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3、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西周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分封制大封同姓子弟、功臣及古帝王之后,让他们在自己的诸侯国内享有一定的特权,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方面的建设,这就避免了类似于管叔及蔡叔的事情的发生,暂时地满足了西周奴隶主贵族的欲望及要求,缓和了奴隶主贵族之间的矛盾,起到了“稳定政局”的作用。

4、瓦解(1)原因:

①受封诸侯有一定的独立性; ②生产力发展,一些诸侯国势力壮大;

③诸侯国势力日益强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

分封制下的封国是世袭的,诸侯在自己的封国之内享有行政、军事、经济等权力,有相对的独立性。这就使得周王无法对诸侯势力进行直接地干涉和控制。的确,在周初,这些同姓诸侯王也起到了屏藩宗周的作用。但几代、十几代之后,等到血亲关系疏远之后,或者周王室力量衰落、诸侯国实力增强之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周天子逐渐失去了“天下其主”的地位,不仅不能再对诸侯发号施令,反而在政治上、经济上越来越依赖于强大的诸侯。春秋战国时期,强大起来的诸侯国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争霸中原,分封制逐渐被郡县制取代。

(2)表现:

①楚王问鼎:前606年,楚庄王在周都洛阳陈兵示威。周王派王孙满去慰劳,庄王竟问“鼎之大小轻重”,意欲移鼎于楚。王孙满说:“统治天下重在德,而不在鼎。”楚庄王傲然地对王孙满说:“你不要阻止铸鼎之事,我们楚国只要把折断的钩(一种铜兵器)尖收集起来,就足够铸造九鼎了。”楚庄王大有取周而代之的气势。

②春秋战国诸侯争战,天子管不了;

过渡:一夫多妻制之下,诸子如何继承爵位和财产呢?最年长的?最受宠的?最聪明的?

三、宗法制

1、含义:按照父系血缘宗族关系的亲疏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实质:按血缘亲疏关系分配政治权利

3、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维护周王朝的统治和政权的稳定

4、核心内容(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即正妻所生的长子,其他妻室所生为庶子。

原则:立子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释义:有嫡立嫡,立嫡立长。若正妻无子,则依据庶子母亲身份的尊卑来确定继承人,而不是依据年纪大小。提问:如果一母生三子,两个哥哥出生时母亲还是妾,老三出生时母亲为妻,那么谁有继承的资格?有妻的儿子在,妾的儿子就不能继承,即使母亲是同一人。

周天子把王位传给了嫡长子,那么其他诸子怎么办?其他嫡子和庶子分封地方为诸侯。诸侯的爵位谁来继承?诸侯的嫡长子,那么诸侯其余诸子呢?被分封为卿大夫。卿大夫死后权力和财产谁来继承?嫡长子。其余诸子呢?被分封为士。

大小宗关系:嫡长子、嫡长孙为大宗,其余诸子为小宗。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上下级关系,大宗可以命令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宗法制只适用于同姓贵族之间,但是周人施行同姓不婚,姬姓的贵族只能取异姓的老婆,异姓贵族也多娶姬姓贵族的女子,这样就用婚姻关系把异姓贵族团结了起来,整个国家如同庞大的家族,政权和族权紧密结合)

大宗小宗是绝对的嘛?大宗和小宗是相对而言。周天子是天下的共主,是所有姬姓的大宗,诸侯对周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诸侯国内,诸侯是大宗,卿大夫士小宗。在卿大夫的封地内,卿大夫是大宗,士是小宗。

(2)宗法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5、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分封制体现了中央与地方的行政关系,宗法制体现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在血缘关系方面的体现就是宗法制。

6、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时至今日,宗法制已经消亡,但宗法思想影响仍然存在。积极作用是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有利于团结海外侨胞,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消极影响:传宗接代,重男轻女,任人唯亲,裙带关系等等。这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意识多少有些违背。

第三篇:第一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

教案

【课型】讲课

【课题】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识记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的基本内容,学会归纳历史知识和记忆历史知识的能力。

2.理解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及其实质、作用,培养全面、客观和公正评价历史事件的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学会一定历史学习的方法,感知中华文明。2.以《戴冠冕的夏禹》和《大禹治水》两幅图作对比,进一步认识夏王大禹。3.分小组讨论“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和影响”,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并由小组代表发言讨论结果,老师做点评并总结性的全面解释西周的分封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明白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是古人政治智慧的体现,我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增强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

2.理解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标志着我国社会有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这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把我国的文明进一步推进,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 依据:世袭制的确立标志着中国有原始社会进入了奴隶社会,使我国文明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分封制、宗法制和世袭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难点: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依据: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在家中或族内就是宗法制,上升到国家就是分封制,二者互为表里,这一关系不做细致的讲解就不易理解。

【教学方法】

一、教法

直观教具演示法、问题探究式法、讲授法。

二、学法

史料阅读法、课堂讨论法、合作探究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辅助 【教学类型】 综合课

【教学结构】 夏商的政治制度 1.夏朝的建立

2.王位世袭取代禅让制

3.夏商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二、西周的分封制

1.西周的建立 2.西周分封制(1)内容(2)特点(3)作用

(4)破坏与发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上新课之前我先来看两幅图片(《戴冠冕的夏禹》、《大禹治水》),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大屏幕上《大禹治水》、《戴冠冕的夏禹》这两幅图中大禹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很好,《大禹治水》图中禹穿的比较朴实,头上带的是斗笠、手上拿的是治水的工具;《戴冠冕的夏禹》图中禹穿的很华丽,头上带的是古代帝王专戴的礼帽—冕,手上拿的是古代帝王举行礼仪所用的玉器—圭。为何禹会有这样的变化呢?这是因为禹成功治理黄河的洪水显示出超凡的能力,舜部落就民主的推选他为部落首领后战胜了其它部落,并于公元前2070年建立了夏朝,从而禹戴上了冠冕成为了夏王;但是禹虽按照传统的禅让制把伯益推荐为继承人,但在禹后王位并没有被伯益取得,而是被大禹的儿子启夺取,而启又把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这样禅让制就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作为一种新的政治制度世袭制在夏商西周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那么在夏商西周时期还有那些政治制度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程中的内容。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1.约公元前2070年,禹正式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王朝──夏。2.王位世袭取代禅让制──启

师:请同学们打开高中历史必修一翻到第4页,阅读教材“从禅让到王位世袭”一目中的内容,并以前后两两为一小组讨论归纳回答下几个问题

师:从谁开始王位世袭取代禅让制? 生:启。

师:王位世袭制的实质是什么?

生:传贤到传子,家天下取代公天下。

师:禹经过建立夏朝后从部落首领转变成夏王,但他死后他的王位并没有被他按禅让制推举的伯益继承,反而被他的儿子启夺取王位,而启又将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到商代的时候呢,王位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这是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从禅让到王位世袭”一目,回答下列问题:

师:王位世袭制具有怎样的神秘色彩?为什么? 生:天的意志,占卜;提供统治的理论依据。师:(好)指导读图《殷墟出土的刻有卜辞的牛骨》,理解其神秘性。这是一种退步呢,还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呢?为什么?

师: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因为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标志着我国阶级社会出现,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3.夏商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师:世袭制的建立是王位在家族内继承,每一个得到王位的人都想把巩固自己既得的利益或统治,所以统治者就必须采取一定措施来维护其统治,那夏商时期采取了什么措施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上的内容(伊尹为商汤之右相,名挚,是商汤至太甲时期商朝的一位元老。

太甲,商汤之孙。《史记.殷本纪》记载:「帝太甲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汤法,乱德,于是伊尹放之于桐宫。三年,伊尹摄行政当国,以朝诸侯。帝太甲居桐宫三年,悔过自责,反善,于是伊尹乃迎帝太甲而授之政。帝太甲修德,诸侯咸归殷,百姓以宁」。)思考这一问题,稍后我请同学起来回答。

生:建立了相、卿士,侯、伯等 师:(很好)根据教材和大屏幕上所提供的材料,我们很容易的知道夏商时期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秩序在中央上建立了相、卿士等,地方上建立了侯、伯等,这样就初步建立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为后来的西周的分封制奠定了基础。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等级森严的分封制的内容

二、西周的分封制 1.西周的建立

师:我们知道商纣王成天歌舞宴乐、成谜酒色、并肆意的收刮、残杀人民,从而机激起了人民的反抗,于是武王开始伐纣,于公元前1046年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上西周和商朝的地图,并对比那个朝代的地域更大?

生:西周

师:(指导读图,明确西周的都城、基本疆域。)通过比较我们知道西周时候的版图比商朝更广阔,因此统治者要想巩固自己的统治就没有商朝时那么容易了,因此在西周出现了分封制。

2.阅读教材正文和课本第5页两幅图,并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师:(阅读教材正文和课本第5页两幅图,并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史料记载,周武王病死后,子成王诵继立。成王年幼,武王弟周公旦辅政,而带兵驻守在殷都周围的管叔、蔡叔等贵族怀疑周公有夺取王位的意图,对周公极为不满,致使纣子武庚有机可乘,拉拢二叔,又联合东方的徐奄等部起兵反周,经过三年苦战,才被平定。战后,周公意识到分封势在必行,在“吊二叔之不咸”之余,“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材料二 据史料记载,周初封建的诸侯,主要是同姓(姬姓)子弟;《荀子·儒效篇》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也说:“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1)西周建立后,什么人建立或实行分封制度? 生:武王、周公旦。

(2)依据材料一回答,分封的目的是什么? 生:加强和巩固西周的统治。

(3)依据材料二回答周初分封的诸侯有何特点? 生:主要是同姓子弟。师:(很好)通过这些问题我们明白了周初分封制是因周武王为加强和巩固西周的统治而建立,其分封的诸侯的对象主要是同姓子弟。那分封制包含哪些内容和特点呢?请同学阅

读课本第二目“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并以临近的四位同学为一组归纳分封制的内容、特点,每组选一代表分享你们的观点。

3.阅读课本第二目“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归纳分封制的内容、特点。

生:周王把王畿外的土地、人民分封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让其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诸侯要服从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可以再分封自己土地内的人民。

师:(指导读《西周分封形势图》,突破知识难点王畿。)(好)分封制的内容基本上就是同学们回答的这些,大家一定要理解并记住。书中说到一个词“王畿”,就是指有统治者直接统治区域或者指王城周围千里的地域。在这里就是指镐京、洛邑及其周围有周王直接统治的区域。如书中齐、燕等地都是王畿之地。

生:特点是层层分封,贵族内部等级森严。

师:分封制的执行一般是天子分封诸侯,然后诸侯在分封卿大夫。再由卿大夫分封士,由高到低,严格的层层分封,所以他的特点就是层层分封,贵族内部等级森严。

4.作用

师:

作用: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疆域;形成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西周成为强国;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

5.西周后期分封制的破坏和演变

师:尽管西周实行分封制起到了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疆域等作用,但是由于分封时诸侯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周王无力干涉,导致一些诸侯国的势力日益强大,我们知道只要一强大后,诸侯就在听周王的话,所以到了西周后期王室也开始衰弱;这样国家的证权也就慢慢的松散;到了春秋时期,随着井田制的瓦解和争霸战争的发展,周朝王室衰微,“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局面被“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取代,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丧失,“分封制”也就开始遭到破坏。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取消“分封制”,秦王朝在全国推行单一的“郡县制”。

【新课巩固】

师:我们知道要维护一个国家的统治一两种措施是行不通的,所以西周为了维护其统治还采取了宗法制。这即是我们下节课所要学的内容,今天的新课我们先上到这里,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回顾下今天我们所讲的主要内容。

师:约公元前2070年,禹正式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王朝──夏后,启夺得了王位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由此家天下取代公天下,统治为了维护其统治建立相、卿士,侯、伯等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由此为西周的分封制奠定了基础,而武王建立分封制目的是什么呢?

生:加强和巩固西周的统治。

师:分封制有哪些内容呢?有什么特点呢?

生:周王把王畿外的土地、人民分封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让其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特点是层层分封,贵族内部等级森严。

师:分封制的实行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疆域;形成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西周成为强国;但是它并没能改变西周的强盛不衰,因此学习本节课后我们应明白——国家的存亡不在于分封在于民主和合理的管理。

【拓展延伸】

写一篇学习分封制的感受(500字内)

第四篇: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范文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部分对本科进行简单的阐述。

第一部分说教材,首先是本课的地位,本课是本书的第一课,也是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本单元乃至本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次是教学目标,包括三方面,一是知识与能力,要了解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掌握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分析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二是过程与方法,教师因注重启发式教学,向学生展示大量图片和考古材料以及古籍史料,设计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独立思考回答问题。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中华文明的热爱之情。最后是本课重点、难点的确定。本课的重点是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这是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的的知识。难点是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以及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因为其需要高度的分析概括能力,对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讲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将之确定我本课的难点。

第二部分说教法,现在的历史教学仅仅依赖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不够的,还要用新的手段加以补充,即在充分运用情境讲授法、问题设置法、集体讨论法的基础上,再辅之以多媒体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参与到课堂中来,快乐地探究和学习。

第三部分说学法,教师针对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设置恰当的情境,设计具有思辨性的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并通过讨论的方式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第四部分说教学过程,第一步新课导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或好的开场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其学习本课的兴趣。第二步新课讲解,本课内容可分为两部分,即夏商政治制度和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夏商政治制度内容比较简单,属于了解的范围,可以略讲;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的内容,应当重点进行讲解。第一目从禅让到王位世袭,教师只需指出王位世袭制以及神权与王权的结合这一知识点即可。第二目教师通过影片、歌曲、图片或文字资料再现武王灭商的宏大战争场面,让学生置身于此情境之中,从而顺利进入本目的讲解。教师提问:西周分封制的概念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补充。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分封制的概念,对之拓展延伸,例如分封的对象、主体、主要分国及其方位。教师出示古籍史料,让学生分析西周分封制的出发点和目的是什么。最后教师分组让学生讨论如何评价西周分封制,即西周分封制的影响。教师首先提出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方法,即一分为二的方法全面认识其影响,然后对于学生的回答予以点评和补充。第三目教师设置情境,如果你是一方诸侯,在你百年之后,你的权力、土地和财产究竟应该由谁来继承呢?在引起学生探究兴趣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地指出西周又实行了与分封制相适应的宗法制来解决这一问题,从而顺利进入本目的学习。教师提问什么是宗法制?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在这里,教师要重点指出宗法的核心内容和特点,并以做题的形式加以巩固。关于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教师可以通过树状示意图进行讲解,有助于学生直观形象地掌握这个知识点。关于宗法制的影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今天的现实进行分析,务必使学生能够理解宗法制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是本课的难点,教师一定要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地讲解,以助于学生理解掌握。我们最后回到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上来,教师通过分组讨论或集体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并且让一些同学作为代表陈述自己的结论,最后由教师进行分析总结。

以上是我对于本课一些粗浅认识,盼望大家批评指正!

历史教研组周华锋

第五篇: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板书

一、说教材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是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的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夏商周三朝的兴起、强盛和衰落有着重要影响。本节课分三个部分对夏商周政治制度的产生、内容特点和影响进行了阐述。此外,教材还通过“学思之窗”“历史纵横”等栏目,对学生理解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提供了一些详细史料。

二、教学目标

根据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夏商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知道它对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有直接影响。

(2)掌握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理解它对西周强盛和衰落的影响。

(3)理解西周宗法制的内容和特点,探究它对中国社会深远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历史资料和图表,加强学生对抽象历史知识的理解。

(2)通过辩论赛和历史短剧表演等方式,让学生模拟历史情景,体味历史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夏商周政治制度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古人高超的政治智慧,进一步确立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的理念。

4、针对明确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是: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

三、说学情

高一学生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参与意识强,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但是历史知识的储备不充分,历史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要加强学生历史综合素质的培养。

设计理念:创建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说教学方法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我先向评委介绍我的教法。教学时主要采用3个方法。讲述法,问题探究法,讨论法。创设情境,设疑引思。通过图表和资料,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究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内容和特点。

“教是为了不教”。新《课程标准》倡导我们: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因此我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相结合。建议学生阅读思考、合作探究、体验交流等,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使学生收获自主学习的乐趣,增强自主学习的信心。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设计1个课时。本次课就对这一课进行说课。1.新课导入

同学们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吗?请哪位同学给大家讲一讲?大禹正是因为治水有功,才被舜通过禅让制推选为部落联盟首领。后来,禹的势力越来越大,并于公元2070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这正是我们在这节课中所要学习的内容。板书(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

直截了当导入新课,使学生迅速进入新内容的学习。

2.问题探究,突破重点、难点(1)想想议议

大家看过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的电视剧《汉武大帝》吗?知道继承汉景帝皇位的人是谁吗? 是汉武帝刘彻继承了汉景帝的皇位。在中国古代,历朝历代都由儿子继承父亲的皇位而执掌朝政,这种制度就是王位世袭制。那么王位世袭制是怎么产生的?它与原始社会的禅让制有什么关系?请大家结合我给大家读的材料思考这个问题。

禹继位后,社会进一步发展,阶级已经形成,组成国家的各政治、军事要素已经具备,禹定国名为“夏”,禹就是“夏后氏”(夏朝)的第一位国王。„„他的儿子启杀掉益而夺得王位。从此,“禅让时代”结束,“夏传子,家天下”的时代开始。

──《中外历史问题八人谈》

启继承禹的王位,说明我国古代的王位世袭制已代替禅让制,“家天下”时代开始。禅让制的最大特点是王位在一姓一家中传承。需要注意的是,王位世袭制不仅指子承父位,也包括兄终弟及这种形式。

师:夏商时期,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制定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请同学以列表的方式,把商朝的主要官员及其职责板书出来。板书

从以上的分析中,归纳出夏商政治制度的三个主要内容。第一,实行王位世袭制;第二,商朝在中央设置百官,协助商王治理朝政;第三,地方上侯、伯有双重身份,他们对商王负有一定义务。其中大家特别要注意到第一点和第三点,因为它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目的: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养成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习惯。

(2)根据课本第5页西周分封示意图中可以看出,有三种人被周王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即王室贵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裔。这些人在做了诸侯后对周王朝的统治起了什么作用呢?是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还是削弱了周王朝的统治呢?请同学们看教材和相关资料,然后就这一问题进行辩论。板书

教师总结指出: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周王室力量是否强大,与诸侯国势力强弱成反比。当周王室力量强大时,就能保持对诸侯国的震慑力,并能通过诸侯国强化对边远地区的统治;当周王室力量衰弱时,诸侯国独立性就会增强,并威胁到周王朝的统治地位。第二,分封制在西周时期对周王朝统治的巩固起了积极作用,但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明显地削弱了周王室的统治,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我们既不能用前者代替后者,也不能用后者掩盖前者。

(3)不知大家在学习“西周的分封制”时注意到没有,周王与被分封到各地做诸侯的同姓(姬姓)贵族之间是有血缘关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对周朝同姓贵族政治地位的高低,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实际上,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亲疏不同的家族结构,构成了当时另一个重要的政治制度──宗法制。板书

历史剧表演:请六位同学上讲台,分别扮演周王的嫡长子和次子、诸侯国君的嫡长子和次子、卿大夫的嫡长子和次子,然后一起表演一个历史短剧,剧名是“周王室的嫡长子与次子的对话”。

目的: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总结:1.西周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2.嫡长子、嫡长孙在本支内称为大宗,而次子、庶子的后裔在本支内称为小宗,大宗要保护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为了使同学们能更直观地了解宗法制所构成的一个庞大宗族网,请同学们看课本第6页的示意图:

提出问题:从刚才的历史短剧和课本的示意图上,大家还可以获取到什么历史信息? 教师总结: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它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在宗法制内部,等级森严、尊卑有序,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君臣关系为纲纪,保证了周朝姬姓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了西周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与稳定。

3.课堂小结

本课学习了从汉到元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以及科举制度的演变,其中交叠着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冲突,演变的趋势和矛盾发展的结果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4.知能训练,运用迁移

选择题体现一定的层次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简答题注意能够概括本科内容:

(1)从汉至元中央和地方制度是怎样演变的?

解题关键:政治制度的内涵和发展轨迹,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及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思路引领:分别从中央和地方两个方面谈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以朝代为时间顺序作答。答案提示:中央政治制度:皇帝制度;汉朝时“中朝”与“外朝”的形成;三省六部制的逐步形成和不断发展完善;宋朝“二府”、三司削弱相权;元朝加强皇权方面的新发展,中书省和枢密院、宣政院。

地方政治制度:郡、国并行制;州县两级制;州、道等观察区的设立;宋朝削减地方节度使权力的措施;元朝的行省制度及作用。

(2)你认为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特点有哪些? 解题关键:政治制度的内涵和各朝代发展特点。

思路引领:从发展过程看其发展轨迹和趋势,从各朝代发展概况总结出相应特点。

答案提示:从汉至元中国政治制度屡经变化,不断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中央政权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政权,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地方基层行政组织长期稳定,人身控制严厉,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对中央和君主绝对依赖,难以实施有效治理。5.布置作业

分析古代中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和我国现在的政治制度有没有联系?

六、教学总结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很多很杂,学生容易弄混淆,因此必须牢牢把住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不断强化这条线索;政治制度理论性较强,学生容易产生倦怠情绪,因此教师须多设置情境让学生生动的去体验历史,感受历史。总之,在教学中,老师的教永远只是从属的地位,必须让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七、说板书设计

这是我的板书,好的板书既点明教学要点,又方便学生理解识记,达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由于时间关系我写的还不够完整。

说课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指正!谢谢!

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板书

一、说教材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一历史必修1的第2课。秦朝开创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奠定了我国古代大一统王朝政权体制的基础,对此后我国两千多年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一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是如何形成的,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的建立,三公九卿和郡县制度、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等知识点。2)理解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的概念,皇权至上的特点。3)运用比较法分析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利与弊。4)评价秦朝中央集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在师生问题探究过程中,学习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学习比较的方法分析历史问题。学习历史地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秦朝建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两千多年来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在当时是进步的,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认识秦朝统一的重大作用,自觉维护祖国统一。

4.针对明确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及特点;2)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利与弊。

本课的教学难点:正确评价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三、说学情

高中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对秦始皇及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有了初步的了解,已经有了初步的历史认识和历史评价能力。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在增强,但是在辩证地历史地分析问题方面仍然存在不足。

四、说教学方法

本单元的重点是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本课的重点难点就要围绕中央集权制度来设置,引导学生对其进行理性思考。评价秦始皇和秦朝巩固统一措施在初中已经作为重点内容学习、所以本课不在列为重难点,避免与初中的知识点重复,提高学习效率。

1.问题探究互动教学,通过设置探究性题目,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从而实现教法与学法的统一,教服务于学,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2.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有关史料图片呈现给学生。“教是为了不教”。新《课程标准》倡导我们: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因此我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相结合。阅读思考、合作探究、体验交流等。注重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性。

五、说教学过程

我打算用一个课时来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现在就对这一课进行说课

1、新课导入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先给同学们讲述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根据故事和自己了解的史实,请同学们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燕太子丹为什么要荆轲去刺杀秦王嬴政;(2)刺杀失败后秦王嬴政什么时候灭了燕国,什么时候统一天下?

总结学生的回答,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2.问题探究,突破重点、难点 问题探究讨论:

目的:通过设置探究性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师生、生生合作,互动探究,践行“教的过程就是学的过程”的新课程理念。发挥教师的引导和激发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探究

(一):什么是中央集权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有何特点?(突破重点1)

中央集权制度,要联系韩非子的中央集权理论,实现知识的前后贯通;对于这一概念,只要学生能看到中央集权是与地方分权相对立这一点,就可以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从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和郡县制度三个方面考虑它们之间的关系,避免与环节二简单重复。探究

(二):秦朝为什么要实行郡县制度?(突破重点2)

用多媒体给学生呈现《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大臣对实行分封和郡县讨论文字(文字详见课本第17页),引导学生从这段史实中获取有效信息,概括王绾,李斯和秦始皇以及淳于越的不同观点,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异同和利弊,认识秦朝实行郡县制度是历史的必然。

在中央集权制度下,郡县只能服从中央,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因素,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具有进步意义。探究

(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对中国社会发展有何影响?(突破难点)

通过学生讨论,结合教材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在当时和对后世是具有进步意义以及消极影响。

(1)对秦朝当时:正由于有一个统一集中的中央政权,秦王朝才能积极开拓疆域,北拒匈奴,南吞百越,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统一发展;正是有一个强有力中央政府,才统一了货币、文字、度量衡,才开驿道、修灵渠,从而促进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进步。

(2)对后世: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确立,建立了我国古代大一统王朝政权体制的基础,成为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为以后历代所沿用,并不断完善与发展。对我国此后两千多年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消极影响:正是由于秦始皇专权,进行残酷的统治,激化了阶级矛盾,统一的秦帝国迅速土崩瓦解,其暴政也成为历代的重要的史鉴之一。

(3)引导学生将其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不仅要考虑其进步意义,还要考虑其消极影响,不仅看到对当时的影响,还要看到对后世的影响,从而学习历史地辩证地认识历史问题。(4)问题延伸

讨论:学习从汉到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之后,分析其演变的趋势是什么,反映了什么样的特点? 目的:学生互相讨论,然后回答老师提问,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相互合作的精神。3.课堂小结

秦朝以后,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在历史上不断上演,专制的皇权也越来越强化,到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发展到顶峰,并且也越来越成为中国历史发展进步的障碍。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会有更加深刻地认识。

课堂小节不仅仅要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将知识能前后引申,让学生对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历史有一个大致的轮廓,为今后的学习埋下伏笔。4.知能训练,运用迁移

选择题体现一定的层次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简答题:

(一)说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对秦朝和后世的影响?

(二)用稿纸写下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问题?

本环节设置突出对本节课主题的测评,测评

(三)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我测评,所提出的问题课下或下节课有针对性地解决。5.布置作业

课下小论文撰写:

以史为鉴是中国传统,依靠强大的力量建立起来的秦帝国短短十一年历二世而亡,成为后世重要的史鉴之一:唐朝柳宗元认为: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县令)„„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负锄梃谪之徒,大呼而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柳宗元《封建论》)结合课文,你同意柳宗元的说法?请说说你的理由,200字左右。

本环节要让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根据所学,归纳整理思路,训练书面表达能力,能说出自己的观点,表述完整,思路清晰即可,本题目属于课后“思考与探究”栏目问题,考虑到课上时间紧无法完成,所以安排到课下完成。要求学生当天完成收齐,并检查评分,选出优秀小论文下节课课堂表扬,做到有布置有检查,避免放任自流。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通过阅读文字资料和文物插图,了解考古资料对于历史研究的重要性。了解秦王朝集权政治制度的主要表现形式。通过模拟秦朝大臣们对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争论,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过程与方法

运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结合小组讨论、分组发言,分阶段、分层次地解决问题;同时运用图示法、问题法、情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法进行教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知道秦王朝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真正的疆域辽阔的统一,并且创建了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集权政治制度,奠定了其后历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同时也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为中国长期的大一统局面奠定了基础。

2、明白秦王朝采取“焚书坑儒”以及“挟书律”等手段,实行严酷的思想专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它的迅速灭亡。

3、通过对秦王朝集权政治制度优缺点的全面了解,培养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秦王朝集权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制度史比较抽象,需要介绍大量的背景知识,利用大量实例进行分析说明,逐步引导学生建立起宏观概念。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

1、各学习小组通过对书籍、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的查寻,找到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图片、近期关于秦始皇陵考古勘察的报道以及秦长城概况等资料。

2、查阅与本课有关的历史史实。

(二)导入新课

“六王毕,四海一”,秦国统一天下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开始。秦王朝建立起来的统一的集权政治制度,奠定了其后历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它对中国社会产生巨大影响。那么,它是如何建立的?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下面就让我们进入本课的学习。

(三)、教学新课

1、“六王毕,四海一”(1)、“六王毕”

①提问:秦朝建立专制制度之前,必需要实现国家的统一。(展示秦灭六国示意图)大家知道秦统一六国的时间、顺序以及有何意义吗?

②展示李白的《古风》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雄图发英断,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提问:“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是什么历史事件?

③请同学展示收集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图片和近期关于秦始皇陵考古勘察的报道。[过渡]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凭借百万大军,继续开拓边疆,最终完成了统一大业。(2)、“四海一”

①设问:假如你是秦始皇,面对刚刚建立起来的大帝国,迫切要做的是什么?说一说秦始皇为达到这一目的采取了那些措施?

②请同学们搜集的有关秦长城的资料。③图片展示:秦朝疆域图

[过渡]师:秦朝建立大一统国家后,面对地域广阔的帝国,假如你是秦始皇,你将采取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管理?

2、海内为郡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主要内容

设问:面对地域广阔的帝国,假如你是秦始皇,你将采取那些行之有效的措施管理地方?(1)、地方——郡县制

①秦统一之初,有人向嬴政提出分封子弟、广建诸侯的建议,廷尉李斯则坚决反对。想一想,如果你是秦朝时的一位大臣,你会建议秦始皇采取哪种统治方式治理地方?为什么? 这一问题不要求有统一答案,可以重点分析学生建议的依据和原因。(秦始皇主张实行郡县制,因为分封制导致春秋战国诸侯争霸、社会动荡)

②讨论:统一之后是实行郡县制还是分封制有不同的意见,你能说说哪些人会主张郡县制?哪些人会主张分封制?他们各自有什么理由?

③图片展示:郡县制的结构示意图

④郡县制与分封制相比,主要特征是什么呢?

[过渡]师:为维护庞大的帝国,秦始皇在中央设立了哪些机构呢?(2)、中央——秦汉时期的官僚机构

设问:为维护庞大的帝国,秦始皇在中央设立了那些机构?

首创皇帝制度

提问:①皇帝制度的特征有哪些?

②赢政自称始皇帝反映了他的哪些政治意图? ③请思考:这反映了秦朝时期皇帝制度有何特点?

[过渡]师:为了加强对中央控制,秦始皇还设立了三公九卿。

三公九卿

材料展示:三公九卿示意图 小结:

中央集权——包括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是一套完整的封建政治制度,官职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统治机构的最高统治权控制在皇帝一人手中。这套制度是地主阶级用来统治、镇压广大劳动人民的。但它也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个新的发展,在当时,在此后相当长的时间中,这一制度对巩固我们祖国的统一,对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过一定的作用。在此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基本上沿用了这一制度。

3、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1)、积极作用和影响

随着中央集权制的建立,秦朝国力日益增强,北击匈奴,南平百越,疆域不断扩大,逐渐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推行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为巩固统一,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2)、消极作用 秦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大大加强了统治力量,但人民的处境日趋恶劣,秦的暴政导致了秦的灭亡。

(四)小结

师:秦朝建立的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政治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个新的发展,在当时以及此后相当长的时间中,这一制度对巩固我们祖国的统一,对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过一定的作用。在此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基本上沿用了这一制度。

(五)作业布置

风云人物:李贽是明朝后期一位以“异端”自居的进步思想家。他认为:“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拆,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说秦始皇是暴君,根据你所掌握的资料和探究的收获,你如何评价秦始皇?

课后反思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课内容涉及到古代史内容,学生并不是很熟悉。在课前我设置了课前探究,由学生课前分组合作找资料,课堂上展示给大家。在教学中,利用幻灯片设置出一些相关情境,让学生感受历史。授课的重点放在了秦的中央集权制度内容和基本特征的分析上,做到了既吸引学生的兴趣,又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

我遇到的问题是学生对这段历史了解太少,如果不了解基本史实,谈何认识?所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课前充分预习教材内容并指导学生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这样,教学中才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相应的预期效果。我欣喜地看到,采用这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角,掌握了一些学习的基本方法,比如,如何上图书馆查资料,怎样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初步运用了“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和探究的方法。另外,在教学中教师也发挥了应有的引导作用。

困惑和展望:开放式的历史教学,要求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搜集材料,做必要的课前准备;课中要求学生大胆发言,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但由于传统教育的惯性,目前学生的配合尚嫌不足。新课程的教学提倡活动、探究和自主学习,历史课堂教学模式也转变为以师生之间的谈话、讨论等教学形式为主,这会不会导致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变得薄弱起来?还有,搜集材料所必需的图书和网络等设施的不够完善,也使学生的学习有一些困难。新课程的实施,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准备阶段,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能否长期坚持仍是一个未知数。

下载人教版-必修一-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必修一-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夏商西周政治制度

    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所说的这一课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下面我就来谈一谈对于这节课我的教学设想,首先来解读......

    必修一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

    一、教学课题: 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古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课程标准: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分封制、宗法制......

    第一课 说课稿-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夏商周是中国文明的开端,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夏商周三朝的兴起、强盛和衰落有着重......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教案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学设计 肥东锦弘中学高一历史组 何善攀授课时间:8月15号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基础知识:识记王位世袭制,夏......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全册教案 第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基础知识:①重点: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②难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⑵能力培养:培养......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

    一、学情分析 本课是高中历史的第一节课,高中历史的学习与初中有着极大的不同,因而第一节课必须使学生意识到高中历史学习的特殊性,并逐渐适应高中历史的学习。本课在初一上学......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 一、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中央: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2参与决策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地......

    夏商西周政治制度__练习

    练习 1.中国的汉字姓氏中,有许多起源于祖先的封地、封国,与这种现象直接相关的制度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三公九卿制 2.分封制是西周加强对地方统治的基本形式。被分封的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