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议EEPO有效教育新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差异
浅谈EEPO有效教育新课堂与传统课堂差异
“EEPO” 的意思为“ 教育要讲效率, 过程要讲优化”。EEPO核心理念是:有效教育是通过组合和参与来实践的,它的价值在于优化教育,它有一套可操作的备课方式、学习方式、管理方式,以及认证体系。从学习方法上训练学生,提高学生参与合作,知识个性的创造。EEPO的学习方法训练中,其约定、倾听、关注、利用资源和空间合作效率等,让我们的课堂呈现一种默契。EEPO 新课堂是应对EEPO 有效教育的新要求来构建的课堂。EEPO 新课堂追求的最终目标就是教育的有效, 这与新课程的新理念完全一致, 它是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的产物。EEPO 新课堂在实质上与传统课堂包括传统的优质课,还是有许多不同之处。
一、课堂上的教学文化不同
以往教学中教师讲得累,学生学得累,效果不明显。如:语文教学方面。学生要积累运用语文知识就要多背诵,我担任二年级语文教学。有不少学生对背书感到头疼,总是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师一个个检查又必须花很多时间,作业出现的错误由教师的全批全改,也耗费很多时间,可向学生反馈的结果很多时候并没有引起学生的重视而加以改正。课堂上教师习惯在全班提问个别学生,能开口说话的人不多,学生参与率很低,课堂有时是一潭死水。
EEPO 新课堂, 依托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操作技术, 它所呈现的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新文化。EEPO 新课堂的教学文化是建立在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改革的基础上的。小组合作、团队合作的训练,约定、规则的制定, 表达呈现方式的运用, 人力资源、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 都是EEPO 新课堂教学文化的基本要素。EEPO 新课堂必须把EEPO 新的理念与教学活动融合成一体, 将这些新文化的基本要素变成现实的、常规的、自觉的教学活动, 形成一种常态,这样, 一个新的教学文化才能得以真正的生成, 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EEPO 新课堂。
二、备课的重点不同
有人曾说过, 一个成熟的教师, 在课堂上他的注意力是: 80%在学生的身上, 20%在教材、教案上。正因为如此, 他才有可能随时地调控课堂教学情况、及时地捕捉教学契机、机智地面对课堂生成。然而, 在传统的教学中, 教师更多关注的是自己的教学任务, 是自己的教案以及教案流程, 是如何呈现自己的精彩。EEPO 新课堂则不然, 它首先确定的是课型方式, 由课型方式决定自己的教学步骤与策略。
EEPO 课型方式不是僵硬的教学模式, 它体现的是一种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 如“ 要素组合方式”, 它呈现的基本理念就是“ 七个要素轮换着用”, 即根据人的生理特点, 适时组织学生的静态学习和动态学习, 避免疲劳, 这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基本保证。“平台互动方式” 所呈现的基本理念是: 抓住关键要素, 搭建多向度平台, 使学生资源得以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让知识点得到有效的强化。又如“ 二元方式”, 它强调充分地“ 想”、科学地“ 做”, 让学生亲历一个科学的研究过程,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有了这样的指导思想,确定了这样的课型方式, 下面的教学步骤、教学策略的设计才能应运而生。所以, EEPO 的备课是一个从整体到部分的过程, 它是在新理念的支撑下进行的。
三、教师的关注点不同
EEPO 新课堂追求的是一种深层次的、内在的、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东西, 即学生的知识性、个性、创造性, 以及课堂上“互动———主动———能动”的联动状态。用孟照彬教授的话说, “ 在教学领域谁把西方最擅长的个性、创造性与东方最擅长的知识性结合起来, 并使之大众化, 谁的教学水平就走入世界前列”, “ 谁要使学习者进入一流水平的培养状态,谁就要使学习者的联动(互动———主动———能动)进入常规状况(变成教学的自觉行为)”。EEPO 新课堂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来看, 关注的不仅是知识的夯实, 更关注的是学生思维的训练、潜能的开发、习惯的培养、个性的发展;从课堂教学来看, EEPO 新课堂更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教学的实效。因此, 把课做实, 把立足点真正地放在学生的身上, 这是EEPO 新课堂与传统课以及所谓的“ 优质课” 的根本区别之所在。四 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不同
传统教学中,学生的主要地位体现在学生如何配合老师上好一堂课,如何正确地回答出老师的问题,学生始终处在一个配角中;在EEPO新课堂中,学生的地位发生了完全的改变,教师在备课中的预设的全部问题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媒介,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全面提高的目的。本学期我尝试用EEPO的平台互动方式和要素组合方式操作。首先成立学习小组,让学生自己推选组长。然后训练团队合作,使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得到体现。虽然他们年纪还小,但他们认为老师给了他们一个学习的平台,就是相信他们能行,在组长的带领下很自觉地学习。如背诵课文小组合作,互相对背,组长检查反馈给老师,老师再根据组长的提供的信息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这样全班都能在规定时间完成,也不会有漏网的鱼了,同时减轻了老师的负担。
采用EEPO的课型上课,也使昔日的听话变成了“对话”,“众星捧月”的课堂变成“群星灿烂”。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启发、相互点拨的立体思维网活起来。我在指导学生学习《葡萄沟》时,采用平台互动方式和要素组合方式操作,课前让学生先搜集有关描写葡萄的资料摘抄下来,接着四人一组互读交流,把精彩的片断读给大家听,然后小组内说说你葡萄的特点。平台互动、团队合作完成习作,组长记录,最后各组展示学习卡。各组成员互相观看,互相评价。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充当教学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又以学生的身份融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在说话写话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方法调整。形成了良好的师生互动。展示学习卡后又让学生独立完成这篇作文的写作,进行强化,收到了预想不到的效果。这堂课虽然操作不太流畅,但有一股活力,与平时传统的教法相比效率和质量都有很大的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团队合作发挥了作用。每个队员都为本组的荣誉在组长的组织下积极地投入学习。如组长侯丽萌检查组员李文博的学习卡时发现了5个错别字,立即指导他修改。她在辅导同学时自己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差生也减轻了心理压力。
2、集体收集素材,完成学习,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互动好,枯燥的作文课变成了有趣的活动课了,无形中培优补差工作也在合作学习中得到了落实。
3、在学习的过程中“听、看、讲、想、做、动、静”几个环节培养了儿童勤动手,动脑,乐于探究,乐于合作的学习习惯。
本课案例使我深深体会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每个教师应该善于接受新的信息,勇于探索,敢于实践,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不断运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课堂有着其优点,也有着我们现在所陈述的不足,正因为如此,才有了EEPO有效教育的新课堂。教育究竟是什么?学生到底需要什么?我们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对于有些教育工作者来说,好象跟其没有明白。身为教师,任重而道远,唯有不断探索,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让我们借着EEPO有效教育的东风,不断的汲取营养,不断的提升自己,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第二篇:EEPO有效教育让课堂绽放光彩
EEPO有效教育让课堂绽放光彩
2013年5月,八步区先后引进了EEPO有效教育和生本教育,掀起了一阵课堂教学改革的热潮。我也有幸地成为一名 “EEPO有效教育”的实验老师。从初识孟照彬的EEPO有效教育到现在,已经有一年的时间,通过参加EEPO有效教育的学习培训后,我对这种教学理念有了一定的了解,它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符合新课改理念,强调课堂教学上的宏观调控,师生、生生互动的实效性,讲究课堂资源的充分利用,注重学生个性张扬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经历了从理论学习到在实际教学中运用,不断地用EEPO有效教育的理论指导我的教学工作,改变了教师过去死板地教,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自主地学,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采用EEPO有效教育的教学模式,我发现自己的课堂绽放了新的光彩,以下是我学习探索实践“EEPO有效教育”的几点感触:
一、教师的备课方式发生了改变。传统的文本式备课,注重的是教学内容结构,顺序的罗列,往往一篇课文的教案多达十几页,因为学校要求教师必须写详案,所以即使自己熟记于心也要落实到书面上,教师很多的时间都浪费在写教案上了。EEPO图文备课方式改变把EEPO有效教育和生本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对我班语文课堂教学有更大帮助,学生学习更轻松自如,真正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达到教育目的。采用生本教育和“MS--EEPO”的课型方式上课,我感受最深的是课堂上教师绝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是学生的合作者。学生的参与应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方式上应是多层面的、多角度的;参与自觉学习,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参与合作学习,培养与人交往,与人合作的精神和能力;参与探究学习,培养科学严谨治学态度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参与实践活动,培养活用知识、自主创新的能力。使昔日“听话”的课堂变成了“对话”的课堂,“众星捧月”的课堂变成了“群星灿烂”的课堂。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点拨形成的立体思维网络,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与希望,课堂的确“活”起来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关注学生,力求课堂实现有效教学。了以往备课只备内容,不备学生的困惑,淡化教学内容的罗列,只需要将教学内容的要点简要列出,大大减轻了教师的书写负担。而且 EEPO 课堂要求教师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来看, 关注的不仅是知识的夯实, 更关注的是学生思维的训练、潜能的开发、习惯的培养、个性的发展;从课堂教学来看, EEPO 课堂更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教学的实效。而没有了繁重的教案书写任务,教师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这方面,从而更高效的实施教学。
二、EEPO有效教育不同于传统的“教师满堂灌”,它有自己的课型方式,比如“要素组合方式”、“平台互动方式”和“二元方式”等。在第一期的EEPO有效教育培训中我们主要学习了“要素组合方式” 它呈现的基本理念就是“ 看、听、讲、想、做、动、静七个要素轮换着用”, 主体要互动,即根据人的生理特点, 适时组织学生的静态学习和动态学习, 避免疲劳, 可迅速扭转课堂教学和活动中呆板僵化的状况,这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基本保证,同时给我们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提供了方向标。通过采用EEPO有效教育和生本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我发现自己的课堂真的变了,学生也跟着变了。我改变了平时课堂上老师说得多的不足,运用了七要素:看、听、讲、想、做和动静转换来调控课堂,使学生乐学、愿学、会学,课堂学习氛围浓厚了,课堂效率也提高了。课堂上,注重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通过学生小组合作、互帮互学,个性展示、发言精彩,充分展现了生本课堂“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理念,让学生体验了“我的课堂我作主”的魅力。课堂上,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与学生的约定形成了默契,课堂少了啰嗦地批评教育,使得课堂氛围更加的和谐,教学环节的实施更顺利,教学的容量也更多了。
三、课堂的氛围明显活跃于传统课堂。EEPO强调的是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是教学课堂上真正的主体。在上课过程中作为教师应该交出主动权,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单元组合作、团队合作的训练,约定、规则的制定, 表达呈现方式的运用, 人力资源、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 都是EEPO 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在这些要素的支撑下,学生的个性、创造性可以得到充分的展现。那么这就不同于传统教学只是或者是大多数只是展示教师的才能,而学生的个性却得不到很好的体现。正是因为学生掌握了课堂上的主动权,所以才更加积极参到于课堂中,学生学习更轻松自如,真正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达到教育目的。采用生本教育和“MS--EEPO”的课型方式上课,我感受最深的是课堂上教师绝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是学生的合作者。学生的参与应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方式上应是多层面的、多角度的;参与自觉学习,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参与合作学习,培养与人交往,与人合作的精神和能力;参与探究学习,培养科学严谨治学态度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参与实践活动,培养活用知识、自主创新的能力。使昔日“听话”的课堂变成了“对话”的课堂,“众星捧月”的课堂变成了“群星灿烂”的课堂。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点拨形成的立体思维网络,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与希望,课堂的确“活”起来了。
四、EEPO有效教育不同于传统教学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沟通、口才与演讲的训练,并对学生进行能动性的激励。EEPO有效教育培养学生如何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沟通,发言注意面向、重心及声控。要面向大多数,根据需要移动重心,在沟通中学会何时大声讲话、学会何时小声讲话,并学会充分利用时间、空间、距离、光线等资源充分展现自己。在别人发言时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并及时通过复述、笔记等形式来检测学生倾听的效果。而适时的对学生进行能动性的激励无疑是给学生添了一对翅膀。孟照彬教授说:“每个人都有成为英才的潜在素质和实现它的优势特征,父母和教师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发现和激励他,并使之进入能动状况。”激励是使学生向前的不可估量的动力。
总之,EEPO有效教育确实让我们教师对教学工作目标更加的明确,在教学过程中确实展现了它与众不同的一面,也确实给我们的教育工作开启了一扇明亮之窗,透过这扇窗还需要我们努力的探索才能更好的通向成功之峰。
第三篇:坚定信心 扎实开展EEPO有效教育课堂改革
坚定信心
扎实开展EEPO有效教育课堂改革
——到玉州区学习心得体会
大塘镇中心小学
莫小芳
2011年5月8日,我带着领导的期望,带着在实践课改的过程中产生的许多疑惑,踏上到玉州区学习的征程,整个学习行程到13日结束,时间虽短,可收获多多!
一、领导的学习热情,点燃我的热情。
本次学习,由韦雪芳副局长带队,韦文克主任任组长,黄爱文主任任副组长,以及所有教研员都参与了培训,玉林天气炎热,可领导们以身作则,每天和我们这些学员一起奔波于各培训地点,没有落下一节课,课后还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召集大家进行研讨总结。。。看到领导们那认真劲,我自问还有什么理由不踏踏实实的学,扎扎实实的做工作呢?我依然铭记临行时,蓝局长的讲话:这次学习的机会难得,是局领导多次找教育厅帮忙联系,才争取到了这次玉州区学习的机会。。。可想而知,为了大家能有进步,为了EEPO课改能在忻城这块土地上早日开出鲜艳的花朵,领导们花费了多少努力。。。领导们对待课改的工作热情深深感染了我,我想,既然自己有幸成为了本次学习活动中的一员,不论是对于局领导,还是学校领导老师,我都必须加油,努力的去学。二、一堂堂精彩的课例,让我更坚定了进行有效教育改革的信心。这学期以来,我校积极开展EEPO有效教育理论培训及课堂实践活动,每位教师都承担实验课的任务,经过多次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教师们对EEPO的课型方式有了一定的感知,初步认识到EEPO的教学模式可以加快课堂节奏,使各环节更加严谨,也由过去过分关注教师的“教”向关注学生的“学”转变,可是在实践的过程中也有很多疑惑:在使用经典性评价、项目性评价时,老师们基本上能列举课例中的相应要素,但对于学科实质性的东西评的很少,似乎不能把原来的流程性评价很好的结合,这样就感觉评课后对教学的改进不具体,对教者没有更明确的改进建议。。。再有,就是要素组合方式、平台互动式课型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对很多理论的认识都比较肤浅,模糊!通过这为期4天的培训、观摩,我真的受益匪浅,一堂堂精彩的课例让我切实看到EEPO理论是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落实的。
1、扎实进行学习方式的训练,是本次课改的基础,也是关键。在近两次培训中,我更深刻的认识到只有学生能熟练的运用学习方式,我们的课堂才会真的有效,课型方式才会有施展的平台!反思我校前段开展的课改工作,走入了误区,在没有扎实训练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时候,就进入了课型方式的探究。
2、对不同课型方式的特点有了更深的了解。原来我对要素组合方式、平台互动方式认识模糊,简单认为我们的课基本上都是要素组合方式,什么是平台互动方式?什么时候该用等等这些问题都很疑惑。在培训中我才顿悟:“平台互动方式”,就是要抓住关键要素,然后构建多向度教学平台。平台互动方式的主要流程是:筛选关键目标——构建多向度平台——交互——老师精讲(评+讲),适合容量大、难度高的教学中采用。更重要的是,我明白了,不管是哪一种课型方式,它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辅相成,有主有次。
3、EEPO有效教育的精髓使教师培训展放异彩。我看到玉州区“毓秀班”学员的培训方式,大都是课例方式,这样的既有理论的疏导,又有备课、说课、上课、评课实例支撑的培训方式,有效的训练了老师们的思维方式、表达能力等等,扎实落实“防空讲”,也使教师们对培训的内容进行有效内化。
三、理论梳理+课例,使我心中进行EEPO有效教育课堂改革的工作思路更加清晰。
我是代表我的学校全体教师参与学习的,所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收获着,也思考着:我该怎样把我学到的和老师们分享,怎样分享才能使“成果”打的折扣达到最低……经过和同伴反复思考斟酌,结合局领导会议精神,我们初步达成共识:
1、召开全体教师动员会,明确全员参与,实验班级及教师是骨干力量,与大家分享学习感受。
2、进行EEPO有效教育理论培训。
3、扎实开展学习方式训练。
4、上汇报课。
5、尝试“理论梳理+课例”模式的培训。
6、继续备课方式、课型方式、评价方式的探究与实践。
EEPO有效教学将会让我们的教学焕发新的生命力,会让师生都摆脱“依赖”,会把那句“向四十分中要质量”真正落到实处,我会努力将课改进行到底!
第四篇:EEPO有效教育
EEPO有效教育
EEPO有效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中文表达为:有效教育是通过组织和参与来实现的,简称有效教育。是孟照彬教授创造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在西部五省区得到大面积推广(我市天等县2008年开始试点),取得了很好的反响,被称为第六种教学方式。有些教师单独从教学组织形式来看,好像学生全程参与和合作学习,因此形像地称为“参与式教学”或“小组合作学习”。它的核心理念是有效——时间有效、资源有效、教学效果有效,如何在教学中充分体现这些有效,是我们每一个教师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
ms-eepo是一个方法系统,因此不能单独地从教学这个环节来认识它,应该从备课、教案、上课的组织、效果的评价等全方面来认识它,下面是个人的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备课与写教案环节
平时备课是想到哪写到哪,有很大的随意性,eepo的备课则是一个从整体到部分的过程,“ms-eepo”要求在充分地研究教材与学生的前提下,首先确定的是课型方式,由课型方式决定自己的教学步骤与策略。
1、框架:首先根据内容确定一节课的整体框架,大致分为多少个节点(参见eepo教案示例中的圆圈,每个圆圈就是一个节点),每个节点要占用多长的时间(时间轴),有哪些基本任务(即要解决哪些问题以及如何去解决——通常书写在节点时间轴的下方),明确每个节点要达到何种目标(一般书写在节点时间轴的上方),明确一节课对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强化次数(基本知识和技能始终要抓好)。
2、步骤:确定节点后,根据每个节点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小组内交流与评价——小组展示探究结果——教师评价”的基本流程,完成问题的解决,从而实现“自主学习——生生互动(含组内互动和组间互动)——师生互动”多维度的参与到学习中,或许这就是eepo的精髓——参与式合作学习。
3、策略:每个节点都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以eepo“要素组合方式”为例,教学中“七个要素轮换着用”,它的基本方法是:师生在教学的双边活动中,依据生理、心理和目标任务,环境条件的变化,把人在认知活动中经常使用的七个基本要素“看、听、讲、想、做、动、静”单列或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来交替进行。这就改变了传统的课堂大多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方式,据资料显示:教师不讲,只让学生看,效果只有20%;教师讲,学生听与看,效果只有30%;如果学生听、讲、看结合起来用,效果可达70%;如果七种要素都能巧妙运用,90%以上的学生都能达到教学要求。因此,在备课中,要思考好“听、讲、想、做、动、静”七个要素如何交换着用。同时将基本知识与技能强化次数上升,一个知识点至少要强化7到12 次,学生才能掌握。专家研究使用学习卡,可提高7到12倍。所以在课堂上采用小组学习并用学习卡(扶中的学案其实是学习卡的更高级形式)的形式对知识点进行学习,这样可以使强化次数上升,提高学习的效率。反映到教案上,就要求教案中反映的教学目标要具体化(不能模棱两可,要具有可测量性),教学内容要问题化(知识分解成问题),教学过程要实践化(重视探究过程和学生的参与度而不是结论的得出),由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造成课堂上瞬息万变,因此eepo格式的教案要有很大的宽容度,不大可能去设计每一个细节的师生交互和生生交互,老式的问答式详案就不适用了,只能大致确定 基本节点、节点完成的任务及用时,这样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随机应变。详细请参阅教案示例。
二、上课的组织
eepo的核心理念,即“有效教育是通过组织和参与来实现的”。我们都知道,教与学是教学活动中的两个方面,教师是主导,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这也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所以在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就显得至关重要。孔子在论述教育时,曾说道:对于我听过的东西,我会忘记。对于我看过的东西,我会记得。对于我做过的东西,我会理解。我们可以将孔子的智慧做一修改并扩充,使之成为我们eepo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信条:对于我听过的东西,我会忘记(传统的满堂灌)。对于我听过和看过的东西,我会记得一点(自学和讲授)。对于我听过、看过并问过问题或与人讨论过的东西,我会开始理解(讨论法)。对于我听过、看过、讨论过和做过的东西,我会从中获得知识和技能(探究式学习)。对于我教过另外一个人的东西,我会掌握(eepo模式的深层次)。因此,eepo的教学流程是这样的: 学生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小组讨论学习………………………解决问题
组内评价和组间交流………………掌握知识 ←相当于教别人的层次 教师评价……………………………辅助作用
这种组织模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舞台上的主角,教师不再是导演,只是一个观众,而掌声就是评价,会让主角愿意更卖力地表演。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以往的小组合作学习一般都是在学生领完合作任务后,便有一个人在组内发表自己的想法,而其他人只是在做观众。甚至还有一些小组成员干脆做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说说笑笑,实效性何从谈起;这样的课堂看似注重学生的参与,可学生的学习能力怎能提高。eepo有效教育把小组合作的操作模式进行了细化,分别从小组的构建、目标的明确、合作要求、关注边缘人物、成果展示等五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的阐述,每个小组成员之间都能努力做到互相关注、互相关照、互相倾听、而且他们能努力营造有亲和力的氛围,为了完成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互助性学习。只有精心的组织教学,并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教学效率的最优化才会得以实现。(我校目前正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试点,有许多地方要完善)
三、评课
eepo创始人孟照彬教授再三强调:教学中主动权能不能交出去,交出去多少,交出去后还要看能不能收得回来,这是衡量学生主动性的一个重要标准。评课要从学生参与度这方面去衡量
eepo的评课模式要求能记录时间线,活动及活动目标,目标达成程度,基本知识技能的强化次数,并试图分析存在问题和改进意见。(见示例)下文附孟照彬eepo有效教育原文,供大家研读
一、有效教育概念
就是把西方擅长的个性、创造性与东方擅长的知识性有机的整合起来,并使之大众化的教育。即是将西方教育的优势和中国传统教育的优势有机的结合起来的第六种教学方式。有效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共分五大板块。
二、五大板块。
(一)、课型方式。1要素组合方式 2平台互动式 3哲学方式
(二)、学习方式。1小组学习团队学习
(三)、评价方式。1经典性评价 2单要素评价 3学科性评价 4项目性评价 5过程性评价
(四)、备课方式。1图文备课式 2模块结构式
(五)、管理方式 1单元组管理 2 e---s管理 3逻辑框架管理
三、经典表达方式。
三性合一:知识性 个性 创造性 一般表达方式:互动 主动 能动
(一)、知识性的五性: 1是什么的知识 2为什么的知识 3何时何地的知识 4谁的知识 5怎么做的知识
(二)、个性:
1、听:善于听的学生只占5分之1
2、看:善于看的学生只占5分之1
3、讲:善于讲的学生只占5分之1
4、做:善于做的学生只占5分之1
5、综合性:善于综合的学生只占5分之1
(三)创造性:人家没有说过的话,你说了。人家没有做过的事,你做了。人家没有组合过的,你组合了。
(四)互动:
1、师生互动
2、生生互动
3、人机互动
(五)主动:
1、主动前要教,教多少由目标而定。
2、主动前要讲策略。
(六)能动:
1、兴趣
2、产生动机
3、效应 效应包括一八效应 二八效应 三八效应
四、e-----ms要素组合式:
就是在课堂上将看、听、讲、想、做、动静转换,这7个要素同时起用,用不同的方式刺激学生,同时将强化次数上升,一个知识点至少要强化7到12 次,学生才能掌握。专家研究使用学习卡,可提高7到12倍。所以在课堂上采用小组学习并用学习卡的形式对知识点进行学习,这样可以使强化次数上升,提高学习的效率。
一、要素组合方式
基本概念:“要素组合是eepo方式最基本的课型方式,也是eepo方式中最简明也最易掌握的课型,掌握要素组合这种课型,就能为学习其他课型打下扎实的基础。
1.要素:指的是课堂教学中:听、看、讲、想、做,加上动静转换这七个基本元素。
2.组合:不同要素的不同组合、排列,教学活动效果都是不一样的。因此,它的组合形式有五千多种(5040),是一个千变万化的教学组织形式。
3.要素组合方式的基本形态,就是七个要素换着用。充分调动学生感官,顺应学生学习心理、生理特点,让学生能全神贯注地投人学习,这样可较大幅度地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性。
实施要义:“要素组合方式”课型。适用于所有的教学活动,属于基础课型形 态。要素组合方式在九大课型的教学活动中所占的分量在60%左右。操作要点:
1.听、看、讲、想、做、动、静七个要素换着用,组合着用,并适时进行动静转换。动静转换主要靠组织形态的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大组活动来调节。一般情况下,生理心理决定了一节课小动2-4次,大动1-2次是比较适宜的。
2.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的组合,发挥合作学习的效力,保证合作学习的质量。首先的问题是学生的学习方式问题,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特别是训练学生的小组水平、大组水平、约定、表达呈现方式。良好的学习方式是提高学习效益,实现要素组合方式的基本保证。
3.事先约定、快速流程检测效果,快速传递信息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需要。约定与快速流程检测的结合,是迅速、有效转入下个环节学习的前提。流程检测的目的,一是快速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二也是为了节省时间,减少无效教育状况的出现。流程检测得到的结果:如果80%以上的学生达到要求即可转入下一环节的教学,如不足50%就要及时或课后或下一节课补救。
4.调集一切要素强化知识点、考点、演化点是教学考试质量的关键。训练关键点一要注意梯度;二要考虑向度;三要充分用好学生这个人力资源,使学生在有限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迅速打开思维,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事物。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资料链接:
为什么要进行要素组合? 原因有三:
1.多年前,西方人完成了要素组合的效果测试,证明要素组合能提高学习效率。西方人进行要素组合测试的效果如下:①教师不讲,只让学生看,效果只有20%。②传统的讲授式,教师讲,学生听与看,效果只有加30%。③如果学生讲、听、看结合起来用,效果可达50%。④如果讲、听、看、想加动静转换,效果可活70%。⑤如果7种要素都能巧妙运用,90%以上的学生都能达到教学要求。2.人的专注时间有限。到了一定时间就要进行动静转换,这样才能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专注时间只有7-8分钟,中学生专注时间12-15分钟。如果超过这个时限,学生注意力就会开始分散。分散的损耗率,第一时限为15%,第二时限为30%,第三时限为50%。因为课堂上能照顾到的学生一般只达到50%,所以加上不能照顾到的学生的损耗率,超时限的平均损耗率就会达到75%。因此要适时进行动静转换。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浓厚的兴趣,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3.知识要点、训练关键要素要强化到一定的次数,才能记住记牢。要达到一定的次数不能靠重复。要适时进行动静转换并组合运用五个学习要素。反复强化关键要素,才能提高效率。知识要点、训练关键要素强化基本量和理想量分别是:母语12-11次,17-22次;数学7-12次,12-17次;外语17-22次,22-32次;实验教学活动3-5次,5-7次。
因此,要使学生把握知识,形成能力还得遵循教育规律,训练达到一定的数量,才能产生质的飞跃。
二、哲学方式
基本概念: 哲学方式是九大主流课型之一,在eepo教学方式中处于核心地 位。它体现的是一种哲学辩证的关系。它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有关联的。它的一个重要调控艺术“少就是多”。它可以通过一幅图一句话、一个字,对学生进行大量思维能力的扩张训练。哲学方式是操作艺术的高级形态。它能有效地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向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是培养思想家的秘密武器。实施要义:“哲学方式”适宜能引发学生兴趣的教学素材,并能由一点散开去的课。可单独作为思维训练课上,也可渗透到学科教学的某一环节。两周上一次为好,至少一个学期要上两次。
操作要点:
1.使任意一个教育素材个性化,是上好“哲学方式”课的前提。这里要注意“任意一个素材,并使之个性化。”任意一个素材,如:一张纸、一幅画、一首小诗、一段文章、一道算式、一个数、一个水杯……
2.营造一个充分自由民主的研讨空间,并且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小组、团队……),进行梯度形态下的思维扩张,再扩张。
3.哲学方式课倡导的理念是不依附任何学科不解决学科问题,不下结论,只重思维开发的训练。
哲学方式的课有三个看点:①看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提高。②看学生思维是否得到打开(即一堂课有多少个思维向度)。③看学生思辩的过程(批判能力和答辩能力)。
4.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迅速处理、收集信息,特别在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出来后,老师要及时捕捉关键点,加以点拨、引申;在问题汇集强化中,迅速地进行个性化的问题强化、筛选、补充……
三、平台互动方式
基本概念:平台互动方式就是要抓住关键要素,然后构建多向度教学平台。这里的关键要素指的是,本节教学中关键的知识点、能力点、考点、方法、思维、创造、思品、合作等。“多向度”指的是,不同渠道、不同途径、不同思路、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方式、不同的个性表达。
平台互动方式主要流程:
筛选关键目标—构建多向度平台—交互一老师精讲《评+讲》。
实施要义:平台互动式同哲学方式一样适宜思维的训练,不同的是,它适宜所有的学科,可解决学科的重点、难点问题,是eepo十大教学方式中的主要教学方式之一。操作要点:
1.从示意图上可见,每一个平台的构建,都有具体的内容,有思维扩张的要求,(向度的数目)有达成的目标。它与一般教学环节不同的是,它有一个强化关键要素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能进行一定梯度形态下的交互式学习。
2.关键不宜太多,小学一堂课,一般是1-3个关健点.中学一堂课一般是1-5个关键点(平台不宜太多〕
3.第三个操作点“交互”一定里充分。每人一个向度,交互后变成多向度。多向度的目的就是从多角度来刺激关键点,强化关键点。
4.在多向度达成后,教师要迅速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以便在评中讲,讲在点上,讲在关键处。
5.平台方式的课,交互很多,一般要与“团队水平”这种学习方式配套。因此必须把学生训练成团队水平。四、二元方式:
基本概念:二元方式是eepo教学方式的一种,他的教学过程分为两个区域。即“一元区”、“二元区”。“一元区”的要求是充分地“想”,设计做的方案,“二元区”的要求是科学地“做”,严格地按方案“做”。从“想”到“做”的有效实现是通过二次排序这座桥来完成的。
实施要义:二元方式动手实践性强,适合理、化、生、科学等学科的教学。是培养科学家的武器。操作要点:
1.想是第一个操作点。这里,一方面教师要设置想的宽松环境.让学生充分进行个性化,创造性地想;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大胆设计出个性化的方案,并不断地修改完善。
2.“二次排序”是二元方式的重要操作点。二次排序。即在信息极大扩展并得到多种方案时,以重要性和可行性所进行的排列、筛选。
第一次排序。以重要性为依据,在众多的信息中筛选出一些重要信息。第二次排序。以可行性为依据,在第一次筛选的基础上,再进行筛选。
通过二次排序,将扩展的思维集中到一个方案上来,然后就此进行方案设汁,再进入二元区“科学地做”的阶段。
3.做特别强调学生是在设计好个性化方案的前提进行严格地、科学地做,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积极主动的探究精神。
在想与做的过程中,反思是很重要的。它决定了由想到做这个过程的反复性。在严格地按方案做的前提下反思。然后调整修改方案,再做、再反厦,这是二元方式的常态。
4.二元方式的课。每次一般是2节课或许还需要课外时间来完成。它是一个过程训练。
体验方式基本概念。体验方式顾名思义就是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明确地体验、感受、表达挖掘自己的内心世界,然后通过交流讨论,使自己得到强化与演化。实施要义:体验方式课型非常适宜思品、社会、作文等学科教学。它也可与哲学方式或其它课型相结合,产生新的课型,再运用于其他学科的教学。
第五篇:“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方式的差异
“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方式的差异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课堂讲解加上课后作业,“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是课前学习加上课堂研究。传统的课堂上,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课堂的管理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在“翻转课堂”上,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学生是主动的研究者。
先学后教符合教育规律
传统教学结构是教师白天在教室上课传授知识,学生晚上(回家)做作业或者感悟巩固;“翻转课堂”的教学结构是学生白天在教室完成知识吸收与掌握的内化过程,晚上回家学习新知识。也就是说,知识传授的识得过程与基本的习得过程发生在课外,知识内化的习得与悟得过程发生在课堂。
教的秘诀在于“度”,学的真谛在于“悟”。悟得是指学生通过思考与觉悟,内化所学内容,让其成为自己智慧的一部分,从而使自己的价值层面得到改变的过程。知识是外在于人的,是一种可以量化的“知道”,只有通过课堂上的点拨与碰撞,悟有所得,让知识进入认知本体,才能称为素养。悟得是一种意义理解,是一种规律性的认识,是一种智慧,是“道”。
默多克指出,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生活方式、经营方式„„教育是唯一有待开发的领地。微视频能够提供高质量、大规模的在线学习素材,便于学习者无论身处何处、教育背景如何,都能够借助网络分享优质课程资源。微视频的作用就是提供分解、嚼烂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更好地实现知识的传授。当然学校提供的网络微视频一定要基于本校学生的心智水平与理解能力,不同学校的学生对慕课的要求是不一致的。
新课改的核心是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我国传统教育思想中,不难追溯其端倪。《周易》“蒙卦”有载:“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源于师生交往的教育,不能开始于“我求童蒙”,而必须开始于“童蒙求我”,学生学而不厌,教师诲人不倦,才能志趣相应彼此互动,这是对教育本质的揭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说:“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在我看来,江苏洋思、河北杜郎口、山西新绛的成功经验的内核也就是先学后教。
设法唤醒学生的内驱力
“翻转课堂”的核心,就是先学后教。这里的问题在于,学生凭什么要去学全新的东西?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英国《金融时报》(2013年12月3日)曾指出,中国教育必须抛弃死记硬背模式,“就算外国人起初可能被上海学生在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考试中的优异表现所震惊,进一步考察后,他们对上海的教育模式就没那么感兴趣了。”教育的功能是唤醒人的自觉。对于学生来说,我要学,才有可能实现教育;要我学,则远离了教育的本质。人的自我教育才是唯一有效的教育。我以为,推进“翻转课堂”的关键,就是学生内驱力的激发,就是学生学习上的“自主当家”。我主持的浙江省教科院重点课题“内驱型教学推动力建设”,意在倡导学生在学习上立足于无师自通的预习,立足于观点碰撞的听课,立足于真正理解的巩固,立足于全面掌握的纠错。
在国家大力倡导课改的背景下,真正走进我们的基础教育课堂,感觉还是较为传统的教学方式占据主导地位。不少教师还是以不变应万变,还在用凯洛夫五步法: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复习巩固——布置作业。换句话说,就是课堂上教师传授知识,猛灌猛填;课后学生猛练猛写。“翻转课堂”的流程是:教师提出具有热身作用的问题,学生看视频自主学习,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反馈练习,甄别疑难;教师收集问题,再将学生难以理解的重难点归纳成几个问题,围绕教学目标,交流互动,释疑解惑。疑为思之源,思为智之本;疑乃觉悟之机,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翻转课堂”的要点和局限
“翻转课堂”的要点应该是:围绕教学目标,直奔主题;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应用、相互关系;多运用归纳思维,少一点演绎思维;尽量让学生归纳整理,教师点拨与延伸。“翻转课堂”的优势在于从先教后学到先学后教,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学生可以学习两遍——第一遍,带着问题自己学,第二遍,再集中解决重难点问题。这样就有了直接面对新内容、新问题、新情境的机会。学生只有在自学理解的基础上,课堂与师生互动交流才有效,才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知识才能进入长时记忆。“翻转课堂”的优势得益于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学生由此可吸收来自全球的视频知识解读,可以反复看,复习时再看。这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思考,真正成为一个思想的强者,适应于终身学习的大趋势。
“翻转课堂”的局限是在知识传授中,教师肢体语言、人格魅力缺失;新课、巩固课、复习课、讲评课,教学目标难以定位;受制于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没有预习,课堂就成为空中楼阁;课堂起点提高后,不同程度学生可能拉大差距。判断一项教改的标准在于是否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是否有利于提升教育教学效率,是否针对当下时弊,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否有改革的成功经验。“翻转课堂”作为一项改革,也许热一阵就会过去,但它的思想理念一定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