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认识几分之一》
常河镇中心小学 周晓英
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98__100页“认识几分之一”。
学情分析:分数学习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一次拓展,同时又是后续学习小数的基础。多次调查发现,部分学生对分数有一些模糊的了解,但都是比较肤浅的,不能把握分数的本质。因此在教学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组织大量直观的、感性的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本节课认识几分之一,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思考和表达交流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并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使学生认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读、写表示几分之一的分数。
3.结合观察、操作、比较、联想等活动,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并引导学生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使学生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探索和发现把一个图形或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几分之一来表示。
2、能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难点:探索和发现把一个图形或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几分之一来表示。
教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直观演示、质疑引导
(1)每人准备一张长方形纸、一张正方形纸和一枝水彩笔。(2)每人一张圆片(由教师设计好大小),在学习过程中比较分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设疑引知,初步认识
1、故事引入:由熊大、熊二分苹果引入新课。(课件演示)学生指出苹果的一半在哪里。
师小结: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每一份都是这个苹果的(一半)。
⑶如何用数来表示“一半”?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分数。(板书课题:认识几分之一)
二、实验操作,全面认识几分之一
1、自主探索,认识1/2。
(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
(课件演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苹果的二分之一。”
谈话:这一半苹果是这个苹果 的1/2,那么,另一半苹果又是这个苹果 的几分之几呢?为什么也用1/2来表示?(学生表述)大家想的和他一样吗?(课件演示)(指导学生读1/2)
小结: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学生说)
⑵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①学生动手折长方形纸,并给其1/2 涂上颜色。②学生交流各种不同的折法。
③深究: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长方形的1/2 ?
(3)学写分数
谈话:你想写一写1/2吗?该怎样写呢?(“写这个数的时候,先画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这个苹果平均分成了几份?”(两份)“2就写在横线的下面,这半个苹果是其中的1份,就把1写在横线的上面,这就是分数1/2的写法。”“你们想试一试吗?”
学生标出自己折出的12。(4)认识各部分名称
师:这个2叫做什么?1叫做什么?这条线叫做什么呢?请打开书98页,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师:这条横线表示什么意思?分母2表示什么意思?分子1呢?(5)观察判断,拓展认识。
下列图形中(图略),哪些图形的涂色部分可以用12 表示? ①学生交流,并说明判断理由。
②小结:只有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才是它的12。
(设计意图:1/2是最简单的分数,学生也最容易理解它的含义。因此,本节课首先通过各种活动丰富1/2的表象,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识1/2。)
2、类比迁移,认识几分之一
⑴联想:师:刚才我们用折的方法表示这张纸的1/2,请同学们想一想:用折的方法除了可以表示这张纸的1/2 外,还可以表示这张的纸的几分之一呢?
⑵操作:学生自主动手折纸、涂色,表示出图形的几分之一。⑶交流:你表示出了几分之一?你是怎么表示的?
⑷深究:(选择学生作品中不同图形的1/4)这些图形的形状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能用1/4 表示?
3、深入探究,比较分数大小(1)听故事,比较分数大小。
究竟是谁吃的多一些呢,熊大还是熊二?(学生猜测,交流)“究竟谁说的有道理呢?课件出示同样大小的圆的1/2和1/4,学生比较验证。
你有什么想对熊大熊二说吗?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应给学生提供充分进行数学活动的机会。在认识1/
2、1/4后,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自己喜欢的几分之一,既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其它分数的含义,进而认识新的分数。让学生自己比较分数的大小,通过争论、交流,进一步丰富对几分之一的认识。)
三、回归生活,实际应用提升。
1、练习,判断阴影部分能否用1/2表示?
(1)、老师想考考同学们的眼力如何? 看谁判断的准确?
2、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课件出示第5题)指名读题目,并说出题目的要求。学生独力完成,集体反馈。
(设计意图:适当的练习能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是促使学生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所以有必要进行适量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内化新知。)
4、生活中的分数
(1)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课件出示)
师:《科学天地》、《艺术园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一? 生:《艺术园地》占黑板报版面的1/4 师:版面不是分成了三份吗?
生:把《科学天地》再分,黑板版面就平均分成了四份。(2)我们身边有分数吗?学生找一找自己的身上、教室里的分数。
(设计意图: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因此本环节搜集展示了一些生活中的素材,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分数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兴趣。)
四、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收获吗?
六、教学反思
1、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
分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为了使抽象的数学概念能以一种生动活泼的姿态展现在学生面前,在新课伊始我就创设了“两个人一个苹果,怎么分呢?”这样一个既富有生活情趣又蕴含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巧妙的在“一半”这一生活经验和“1/2”这一数学知识间架起了一座认知的桥梁,向学生展示了一个更直观、更形象、更生动的1/2。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更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儿童的学习积极性,让儿童调用、摄取已有的生活原型,激活、提升儿童的生活经验来积极主动的建构对数学的理解,这也正是《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
2、关注教学过程,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方式。
《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强调“经历、体验、探索”。因此,在教学中我牢
牢记住这一点,以1/2为突破口,开展了三次动手实践的数学活动,多层次、多角度地丰富并充实了学生对分数的理解认识。而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发展了思维,学会了探索的方法。让“理解分数意义”这一教学难点在动手实践这一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得以轻松突破。
第二篇:《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镇江市宝塔路小学 庄泽梅 212000
【课题】:苏教版三上数学《认识分数》 【教材简解】
《认识分数》是苏教版三上数学的教学内容。借助直观形象,认识和理解分数,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教材通过情境图引导学生平均分配食物,从整数认识,进入到分数认识,学生由形象思维进入到抽象思维。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用自己的话表达操作过程,从而理解分数的含义。【目标预设】
1、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读、写分数。
2、能用折纸、涂色等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重点、难点】
重点:
1、认识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都是1的几个分数的大小。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设计理念】
《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这就要求数学教学从内容到方法要更贴近儿童,尽可能顺应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要不断地触发他们的兴趣点,从而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过程。【设计思路】
1、通过小故事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以积极的情感投入到新知的探索中。
2、引导学生经历探索过程,放手让学生操作,感受分数1/2的产生及意义,理解平均分是分数产生的重要前提。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的活动,丰富了1/2的表象认识。
3、安排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参与到分数形成中的认知和交流的平台,凸显学习主体的地位。【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课前小故事 两只熊分饼的故事。
2、谈话:同学们都非常喜欢郊游。星期天,小红和小明去郊外游玩,他们遇到了一个问题。瞧他们准备了许多好吃的呢!(课件出示4个苹果、2瓶矿泉水、1个蛋糕)如果你是他俩,你打算怎么分这些食品呢?(指名说:把食品平均分成2份,每人2个苹果、1瓶矿泉水、半个蛋糕)
[通过小故事和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以积极的情感投入到新知的探索中来。]
3、请同学们观察,老师用圆片代替蛋糕,要想公平应该怎么分?(平均分,对折)老师把圆片对折平均分成2份,用刀裁开,拿起其中的一半,问:这是几个蛋糕?(半个。)
4、老师再把半个平均分成两份,问:这是几个蛋糕呢?(学生可能回答不出来)
5、那“半个”蛋糕,或更小的一份蛋糕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表示“半个”的数或更小的一份的数——分数。(板书:认识分数。)齐读课题:认识分数。
二、初步认识分数。
1、借助形象认识几分之一。
(1)多媒体再次演示平均分蛋糕,问: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这个蛋糕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整个蛋糕的多少?(一半或二分之一)小朋友说的都对,一半是日常生活中的说法,用数学语言来说,是整个蛋糕的二分之一。
(2)这“一半”是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那“另一半”是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呢?(3)谁来说一说:把这块蛋糕平均分成两份,小明得到了这块蛋糕的几分之几?小红呢?(二分之一)
【让学生用圆纸片代替蛋糕平均分一分,得到的半个蛋糕就是这个蛋糕的,同时引出,并结合分蛋糕的过程让学生规范科学地理解的意义,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即。这里老师紧紧抓住旧知识与新知识的切入点,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分数的意义”。】
“二分之一”怎么写呢?
121212122、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及学写分数
(1)课件演示写法。边演示边讲解:短短的横线表示平均分,横线下面的2表示把这块蛋糕平均分成2份,横线上面的1表示1份,这个数读作二分之一。
(2)全班同学齐读这个数。
(3)教师在黑板上再次范写,并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二分之一的横线叫分数线表示平均分,而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分母,分数线上面的数叫分子。(相机板书:分数线、分母、分子)
(4)学生在练习本上写一写,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写的,各个部分叫什么,看看谁写的更标准、更漂亮。
(5)半个的半个的数,怎样表示呢?人们把4份之中1份的数用四分之一来表示。你能写出这个分数吗?指名板演。集体评点。
【 通过课件范写、师板书范写、学生写一写、比一比、评一评等多种方法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写法。】
(6)现在,你能说出一个分数了吗?试着说一说。
3、动手试一试:(长方形纸折一折)
(1)谈话:我们已经会读、会写了,想不想动手做一个呢?
明确要求:请从资料袋中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先折一折,再把它的涂上颜色,然后再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表示这张纸的的。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有没有不同的折法?教师在黑板上展示学生的各种不同折法,然后课件演示。
(4)提问讨论::折法不同,为什么都用表示呢?
(5)小结:无论是一个蛋糕,还是一个图形,只要把他平均分成2 份,其中的每份都是它的.(强调平均分是分数产生的重要前提)
4、谈话:还想不想认识其他的几分之一?出示想想做做1(1)你能用分数表示下面每个图里的涂色部分吗?(2)学生在书上99页完成,教师巡视指导。12121212121212(3)全班交流(可以适当的复习每个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说一说为什么用这个分数表示。)
5、谈话:怎么没有呢?出示想想做做2(1)下面那个图里的涂色部分是,在()里画√(2)学生自主完成
(3)全班交流,说说选的是哪一个?为什么其他的不是?
6、刚才我们把一个蛋糕、一个圆片或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了2份,每份是它的如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三分之一。平均分成4份呢?10份呢? 小结:也就是说把哪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那物体的几分之一。
三、深化理解,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1、开头故事中的小熊分了一块饼的,大熊分了一块饼的,同学们猜一猜是小熊吃的多,还是大熊吃的多?(指名猜)下面我们通过操作来验证一下。(1)课件出示操作要求:
从资料袋中拿出两个同样大小的圆纸片,小组合作折一折,涂一涂,比一比。同桌中一位同学对折折出,涂出它的二分之一,另一位同学两次对折折出,涂出它的四分之一。再比一比,两个涂色部分的大小。
(2)学生操作,师巡视。
(3)指名汇报。问:你们手上的两个分数哪个大?你们是怎样比较的?(4)再拿出一个同样大小的圆纸片,自由对折,再互相比一比涂色部分的大小。(5)指名汇报比较的结果。
(6)课件演示,小结:同一物体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表示其中一份的这个分数就越小。
[通过开头故事让学生猜测和的大小,再让学生小组合作折一折、涂一涂、比一比,验证猜测,得出>;再通过自由对折,平均分成更多的份数,来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再由课件演示、***4141,21214121412141等,让学生理解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得份数越多,每份数16就越少。这个过程由学生猜测到操作验证,再到课件的动态演示,学生对分数的意义以及大小的比较的理解会更深刻,对探究数学的兴趣更大更浓,也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2、想想做做3(1)谈话:三张纸条的长度怎样? 问:第一张纸条全部涂色,用“1”表示,估一估第二张、第三张纸条的涂色部分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吗?
(2)指名说出填写的分数,教师板书。
(3)问:谁能根据这三张纸条涂色部分的大小,比较一下这三个数的大小?(4)指名回答。
3、想想做做5 指名读题并说出题目要求。学生动手涂一涂并比较大小。
小组内交流。
四、生活中的分数
1、想想做做6 其实分数就在我们的身边,这次的黑板报有哪些板块?《科学天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几?《艺术园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几?哪一部分大一些?
2、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分数。我们人身上也有分数。课件出示人体的比例。
3、生活中的分数就在我们身边,课件出示:看到这些东西你联想到几分之一?
【 让学生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五、拓展练习:
用分数表示下列图形的阴影部分。
()()
六、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分数有哪些认识?今天学习的分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觉得还要学习什么样的分数?
七、布置作业:想想做做4题。
板书设计:
认识分数
分子
平均分 二分之一 写作: 分数线
分母
四分之一 写作:
分子是1的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
1412
第三篇: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认识分数
教学内容:
国标本小学数学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98-100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并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学生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及表示的实际意义,能正确读、写表示几分之一的分数。
3、结合观察、操作、比较、联想等活动,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并引导学生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使学生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教学难点: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教具学具: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一个,学生准备2张长方形纸和3张圆纸片和一只水彩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师:双休日丁丁和冬冬结伴去郊游,瞧,他们带了哪些食品?(学生看屏幕口述)提问:同学们,你能把这些东西分一分吗?
(1)师:4个苹果,谁先来?
2瓶矿泉水?
结合学生的交流,揭示:每份分得同样多,数学上叫做“平均分”。(相机板书:平均分)(2)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 怎样分?
学生交流,每人分得蛋糕的”一半”,从中间切成两半,自然引出“一半”。
(3)“一半”用什么样的数来表示呢?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1/2 像二分之一这样的数就是分数。我们这节课一起来认识分数.(板书课题:认识分数)
二、动手实践,建构新知。(一)认识二分之一的意义。
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
我们把蛋糕平均分成了几份?“一半”是其中的几份?(同步演示分数的书写,分数线、分母、分子)这一份就是这个蛋糕的1/2,另一份呢?(也是这个蛋糕的1/2)。
小结并板书: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 学生一起读一读: 小结
同桌互相说一说,请几位同学
2、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①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蛋糕的1/2了,老师这有一张长方形纸,想不想动手折一折它的1/2呢?
活动要求:拿出老师发的长方形纸,先折一折,再用斜线把它的1/2涂上颜色,②
全班交流:你到底是怎么折的,想不想给大家看一下?
③ 提问:他是这样把这张纸平均分成2份的,涂上其中的一份表示1/2,可以吗?还有不一样的吗? 课件出示三种折法
③深究: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长方形的1/2?(都是把长方形平均分成2份,涂色的是其中的一份。)师:折法不同没关系,只要把这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二份,每一份都是它的1/2。
3、观察判断,拓展认识。
①学生交流,并说明判断理由。
②小结:无论是一个蛋糕,一个图形,只有把它平均分成二份,每一份才是它的。
(二)类比迁移,认识几分之一
1、引发学生联想:这是1/2,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 生: 1/
4、1/
8、1/
3、1/6……(师板书)
2、操作:
拿一张纸折一折,并用斜线表示出你想认识的几分之一。
3、交流汇报:你把这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一?
展示作品: 长方形、正方形、圆形表示的1/4
4、师:形状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它的1/4?
生:因为它们都平均分成四份,涂色的是其中的一份。
5、师:不同的图形,能表示出相同的分数吗?
生:能。
6、师:相同的图形,能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吗?(请圆形操作的学生举起)
生:能。
(三)深入探究,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1、展示作品:圆形表示的1/
2、1/4
比较它们各自涂色的部分,你能说出哪个分数大?
2、师:用完全相同的圆,表示出它的1/8,和1/
2、1/4比,想象一下怎么样
生:用学生作品验证。
3、观察这三幅图,再看看这三个分数的大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同样大小的图形中,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少;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一份就越多。
4、师: 同样大小的长方形、正方形能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吗?
生:能
5、师:老师给每组中发的图形大小相同,谁表示的分数大?谁表示的分数小呢?组内比较。
(四)书写几分之一
师:认识了这么多分数,你想写一写这些分数吗?
1、指导书写:教师示范写。先写一短横,短横的下面写2,写在正中间,短横的上面写1
2、看图写数:引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看图写分数)。(五)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师:分数各部分有着不同的名称,你们想知道吗?请大家到教科书P98上找一找,说一说。
1、学生自学教材,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学生交流分数各部分名称及具体含义,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怎样的?
师:中间短横是?
生:分数线
师板书后说明分数线表示平均分
师:2是?
生:分母
师:分母是2表示平均分成?
生:2份
师:1是?
生:分子
师:分子是1表示其中的一份。
(六)估计、比较、沟通。
1、“想想做做”第3题的整张纸条全部涂色,师:这一张纸全部图上颜色可以用数1来表示。那下面两张纸条上的涂色部分分别可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 ①学生交流估计结果及估计策略,教师利用媒体验证学生的猜测,并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②整体观察,初步渗透“几分之一”和“1”的联系。
师:我们来完整的看一下,把1平均分成3分,每份就是,把1平均分成6份,每份就是,下面两个分数和1有没有联系?
三、实践应用,深化新知。
1、想想做做第6题。媒体出示教科书上的情景图。提问:请大家估一估,《科学天地》《艺术园地》各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一? 同桌学生交流估计方法和结果,在全班交流,借助媒体验证猜测。
2、媒体出示:法国国旗、五角星、太极图
这几幅图,让你想到了哪些分数?你是怎么看的?
3、组织学生观看电视上剪切的“多美滋奶粉”的广告。
提问:你从图上联想到了哪些分数?最后一个小朋友分到了整个蛋糕的多少?
四、感受收获,体验成功 师:,谁能说说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发言)
第四篇: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三年级(上册)第98——100页。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能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教学重点:
1、认识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都是1的几个分数的大小。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圆纸片、正方形纸、水彩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讨论揭题
1、故事引入:在一次愉快的队日活动中,老师让同学们两人一组分食品,小强和小丽拿到的是4个苹果、两瓶矿泉水和一个蛋糕。(课件演示)你愿意帮他俩分一分吗?怎样分比较公平呢?(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师生交流:‚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请拍手表示!‛学生拍手表示,教师板书‚2‛(课件演示分的结果);‚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瓶?‛学生拍手表示,教师板书‚1‛(课件演示分的结果);‚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学生无法拍手表示半个)‚你会用一个数来表示这半个吗?‛
(学生尝试,并说明理由,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引入1/2)A:(学生中没有用1/2表示)谈话:你们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了这个蛋糕的一半,说明你们都很有办法,不过,我要向大家介绍一种更简便而且科学的表示方法。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要表示其中的一份时,可以用1/2来表示。(课件演示)B:(学生中如果有用1/2表示)谈话:‚1/2是什么意思?‛(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认识、强化平均分)‚你在那里见过二分之一?‛(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以肯定。并结合课件演示,介绍分数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数家族的新朋友——分数。(板书课题:认识分数)
二、认识分数、操作深化
1、(课件演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谈话:这一半蛋糕是这个蛋糕的1/2,那么,另一半蛋糕又是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呢?(指名板书1/2)为什么也用1/2来表示?(学生表述)大家想的和他一样吗?(课件演示)小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
2、谈话:想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课件演示,学生读)
3、谈话:‚分数该怎样写呢?‛(如果是B种情况,让学生讲,师补充;如果是A种情况,师讲解并示范)‚写这个数的时候,先画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了几份?‛(两份)‚2就写在横线的下面,这半个蛋糕是其中的1份,就把1写在横线的上面,这就是分数1/2的写法。‛‚你们想试一试吗?‛ 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写1/2,同桌互相说说是怎样写的,检查一下谁写得更标准、更漂亮。
4、谈话:我们已经会读、会写1/2了,想不想动手做一个1/2呢?
活动要求:拿出老师发的长方形纸,先折一折,再把它的1/2涂上颜色,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样表示这张纸的1/2的? 全班交流:你是怎样表示这张纸的1/2的?(把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涂上其中的一份,就是1/2)把学生的作品贴在1/2下面。‚还有谁与他的折法不一样的?‛
提问:他是这样把这张纸平均分成2份的,涂上其中的一份表示1/2,可以吗?还有不一样的吗?(选择不同表示形式的作品也贴在1/2下面)
5、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谈话:认识了1/2,你还想认识其它的分数吗?(1)(课件出示第1题)学生读题目。
指导完成第1幅图。‚这幅图是把这个圆平均分成了几份?这其中的一份怎样表示?请在括号里表示出来。‛‚你是怎样写的?为什么用1/3来表示?‛
其余几幅学生独立填写,完成后集体反馈。‚怎样表示?为什么?‛
(2)(课件出示第2题)学生读题目。
交流:你选第几幅图?为什么?其他三幅图有什么问题? 强调:只有把一个图形或者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才是它的几分之一。
三、自主探索、比较大小
1、教师板书:1/
2、1/
4、1/8,让学生读出各数。
谈话:‚看到这三个分数,你能说出它们谁大谁小吗?‛(学生猜测,交流)‚究竟谁说的有道理呢?需要大家动手来验证一下,请从老师为你们提供的学具里选择合适的学具,折一折,比一比,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你的发现。‛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小结。
2、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3、5题。
(1)、(课件出示第3题)谈话:三张纸条的长度怎样?(一样长)
第一张纸条全部涂色,该怎样表示? 第二张、第三张纸条的涂色部分会表示吗?(生答,师演示)你能根据三张纸条涂色部分的大小,比较出这三个数的大小吗?(2)、(课件出示第5题)指名读题目,并说出题目的要求。学生独力完成,集体反馈。
四、延伸拓展、总结评价
1、(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6题图。
谈话:这次的黑板报有哪些板块?《科学天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几?《艺术园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几?哪一部分大一些?
谈话: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分数,我们的生活中不光有整数,也有分数。
2、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新的收获?今天学习的分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觉得还要学习什么样的分数?让我们课下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分数,好吗?
【课后反思:】
这节课作为区课改实验观摩课,经过多次修改拿出来后,获得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作为本节课的实践者,我感觉有两方面做的比较成功:
1、情景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以积极的情感投入到对新知的探索中。在设计本节课时曾设想,怎样才能让新课的引入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呢?经多次‚磨课‛后,选择了让学生拍手表示物体平均分后的数量.这样一来,表示‚半个‛就不可能再用一个手指来表示,而需要想其它的办法.课堂上学生的出色表现是令人惊叹的,他们在短暂的思考后,有的是把一根手指弯着出示,有的用另一只手挡住或握住另一只手的半根手指,还有的干脆说:没法表示,就写两个字——半个。这时老师提出:‚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出可以用0.5表示,也有学生提出用分数表示,还有的说用二分之一来表示,老师都给他们提供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在黑板上用数表示出来。然后老师有选择的告诉学生:‚0.5可以表示半个,这是小数,以后会学到,而像这个数(指二分之一)叫做分数,也可以表示半个,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结合课件老师向学生介绍了分数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极大的激发了学生探究数学,学好数学的热情。
2、在教学中注重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使学生会‚做数学‛。在进行‚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这一环节时,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猜想1/
2、1/4和1/8哪个大,哪个小,然后为他们提供试验材料,鼓励他们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在折、涂、比和交流中明确了对于同一个物体(或同样大小的几个物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表示每一份的数就越小,所以1/2﹥1/4﹥1/8。这样一来,学生对分数的意义以及大小的比较的理解会更深刻,对探究数学的兴趣会更大更浓。
由此使我想到:只有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以发展的眼光来看代学生设计教学,才会真正落实课标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第五篇: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龙山县第五小学 教者:毛秀慧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2、会用折纸和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3、借助直观演示、操作、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分数的意义,会读、写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教学难点:初步认识分数的意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今天老师把咱们的数学学习伙伴,淘气和笑笑带到了班级.(课件出示)瞧!他们还带来了这么多好吃的,你能帮他们把这些吃的分一分吗?注意分时一定要让他们都满意.二、分一分,学习新知:
1、生说,师点课件分一分:(苹果和矿泉水)
2、师:瞧!他们每人分得同样多,数学上把这种分法叫做什么?(平均分板书)
3、师:把这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会分吗?点课件:(说吧,每份是多少?)
4、一半,会分吗?(指名)如果让你来分,你怎么分?从哪切?(正中间)课件切一切
5、师:用手指一指蛋糕的一半在哪里?
6、只要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叫什么?(一半)
师:同学们,你能用什么方式或符号来表示“一半”呢?在练习本上画一画,写一写,写好后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学生同桌交流:表示“一半”的方法)
师:老师请一些同学上台来展示你表示“一半”的符号。师:这些同学的想法真有创意。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师:这一半除了可以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外,老师告诉你,在数学中他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板书)
三、认识二分之一:
1、为什么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呢?咱们来回顾一下,分蛋糕的过程(课件)
2、看,老师这有一个圆,如果咱们用圆来表示这个蛋糕,现在我来折出这个圆的二分之一(不对称)对吗?为什么?那谁能来试试.(指名折)师:同意吗? 师:对折后展开,看到这个圆的二分之一了吗?在哪里,谁想来摸一摸。让学生摸一摸。师再把其中的一半画上阴影,贴黑板上。再重复一遍二分之一的意义(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齐读:二分之一
3、辨一辨二分之一
4、涂一涂找到二分之一:了解 还可以表示很多物体的一半。师:我们刚才已经认识了,接下来,我们来做个涂色比赛,好不好? 师:请从桌面的信封面拿出里面的图形。你的信封里有什么图形? 生:我的信封里有衬衫、圆、正方形、叶子、五边形。
师:请大家把图形平均折成2份,并用彩色笔涂出它的,我请完成得快的同学把自己的图形贴黑板上。
(学生动手操作:折一折、涂一涂,并上讲台用展示台进行展示)师:分数 不仅可以表示蛋糕的一半,还可以表示很多物体或图形的一半。
四、折一折,认识其它的分数。
师:刚才大家都用美丽的颜色涂出了图形或物体的,下面老师要给大有变个魔术,我能用一张正方形的纸,变出更多的分数(师折)问:谁知道我现在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几份?我涂出了几份?这是几分之几? 师:我还会变?看这回我变出了几分之几?你会吗?想不想,变出其它更多的分数? 师:请选择桌面上的一张纸片,动手折一折,看你能把它平均分成几份。然后用彩色笔涂一涂,你想涂其中的几份就涂几份。(学生动手操作折纸)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折的份数和涂的份数,思考下面的问题:
你把纸片平均分成了()份,把其中的()份涂上颜色,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
师: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4人小组交流)师:谁来说说你们的想法?
师: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分一分,认识了象、、、„„这些数都叫什么数,谁能给它取个名字?(分数),分数和以前我们学过的整数、小数一样也是数的家族中的一员,你们想不想和分数成为好朋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分数。(板书课题)
五、读一读、写一写,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分数,想一想:分数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每一个部分又叫什么名字呢?边介绍边板书:
写出,一个分数由三部分组成,中间的横线叫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分母,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上面的数叫分子,表示涂色部分占其中的几份。强调写分数时,应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那么分数怎么读呢? 板书四分之三。
六、认识生活中的分数
其实分数就在我们身边,请同学们在教室中找一找身边的分数.(课件出示:生读一读)师:我们在这里应该伸出自己的友爱之手,帮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其时也是快乐着自己.七、巩固提高,理解应用。师:现在大雄就遇到了难题,需要同学们的帮助,你们愿不愿意帮助他呢?(智力闯关)
八、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师:谁来说说,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还知道了什么?
师:对,我们这节课认识了分数,交了很多分数朋友,还知道了分数各组成部分的名称,以及怎样读写分数。
师:生活中分数还有很多,我们要做有心人,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大胆猜想,相信同学们会有更多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