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第一课时)

时间:2019-05-12 18:54: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第一课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第一课时)》。

第一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第一课时)

地震中的父与子

第一课时

一、观看录像,揭示课题

1、板书:地震

2、播放汶川地震录像,说说地震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3、导入:是呀,地震是多么地残酷,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流离失所,1994年1月17日凌晨,当巨大的地震危害美国洛杉矶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中的父与子)齐读课题。

二、课前自学检测

1、词语闪视: 瓦砾 废墟 混乱 爆炸 血丝 血迹 洛杉矶 阿曼达

颤抖 破烂不堪

2、选用以上词语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还可以用()的父与子,为什么?哪句话写到了?

三、品读体验,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1、学习最后一段。

出示最后一段: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1)指读

(2)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不明白什么?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父亲的了不起这部分

2、课中自学导航:速读课文3——22自然段,文中哪些地方描写了这位父亲的了不起。找出描写父亲外貌、语言、动作的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读懂了什么?(把自己的体会写在旁边)(1)生自学

(2)反馈交流,随机出示句子 语段:跪在地上大哭一阵后,他猛然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一层楼的左后角,便疾步走到那里。(1)读

(2)说说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理解“废墟”“常对”。

(父亲像是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儿子会记住他的话;这个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

(3)当父亲坚信儿子在等他时,就疾步走到那里,你又体会到什么?(4)师:父亲救儿子的急切心情,他想快些救出儿子,父亲坚信儿子一定还活着,因为他记得自己对儿子说的那句话。生齐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语段:这位父亲眼睛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1)读语段。(2)说体会

① 抓“双眼直直地看着”、(想得到别人的帮助,因为他深信儿子一定还活着。)

② “人们摇头叹息着走开了”(按照一般的生活常识,地震使得校园成为一片废墟后,生命的迹象就不复存在。)

③ “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父亲这样做。)(3)师引读:有些好心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

生接读:“谁愿意帮助我?”

师引读:当消防队员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生接读:“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师引读: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生接读:“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师引读:人们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精神失常了。

生接读:“儿子在等着我!”

(4)师: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他至始至终想到的是对儿子的那句承诺,齐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语段: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到处都是血迹。(1)读语段

(2)谈体会,抓住“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满脸血丝„„”(3)为什么作者罗列出一串的表示时间的词。你读懂了什么?

(父亲挖的时间很长、挖得很辛苦,挖的很艰难,能体现父亲执着的信念和父亲救儿子所克服的巨大困难。坚持不懈地救儿子,表明父亲决不放弃)(4)指导朗读(凝重 焦急 兴奋的表情读读该段。)

(5)师:这深深的爱,这伟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挚、最朴实的话—— 齐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语段: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1)读语段

(2)谈体会,抓住“颤抖”理解。(原因很多,有还没见到儿子,心里有些担心;连续挖了38小时的过度劳累;历尽艰难救出儿子的激动等等。)(3)师:当爸爸用颤抖的声音叫儿子出来,儿子毅然决定让同学们先出去,还是源于父亲那句朴实而强而有力的话,齐读“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四、总结学法(一课一得)课文在写父亲救儿子时是抓住人物的哪些方面进行描写,歌颂伟大的父爱,赞扬这位父亲的了不起?(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这个故事中还有一个人物就是阿曼达,那么阿曼达的了不起表现在什么地方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五、课后作业

1、课后自学:速读课文12—23自然段,文中哪些地方写到了儿子的了不起,同样先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想一想读懂了什么?写上批注。

2、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板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亲

了不起 爱

儿子

第二篇:《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一课时教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熟读并掌握课文的生字、新词,拓展“不堪“。

2、自读自悟,了解课文大意,初步感知“了不起”的父子。

3、了解地震的危害,奠定基调。教学重点:

读通课文,掌握生字词,初步体会情感。教学过程:

一、导入,聚焦第一小节:

1、请看大屏幕。(出示: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轻轻地跟着字幕读一读。

这是一个发生在512汶川大地震中,一位年轻的母亲在手机中写好的短信,留给她的孩子最后的遗言。当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的,透过那一堆废墟的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时这样的姿势(师示范: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只是身体被压的变形了。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大概有3、4个月大,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的睡着。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做些检查时,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的看了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却在这一刻落泪了。(以真实的事例导入,用广为认知的汶川大地震引入,奠定文本的情感基调)看,大地在摇晃 ;听,生命在哀鸣!地震,震垮了家园,但震慑不了十三亿中国心!在地震灾区,这样感人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着。是呀,在大灾面前,更能突显大爱的无疆,生命的可贵!

让我们再包含深情地来读一读这句话吧!(欣赏图片,触动情感)

2、汶川大地震中的这对母与子,演绎了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同学们,1994年1月17日,美国美国洛杉矶也发生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大地震,请看:(出示第一小节)

(直击文章第一小节,以地震引地震,不仅能让孩子们更好地体会地震所带来的伤害,更能渗透到地震中父子的了不起。对读好第一小节轻而易举了。)在这样一场大地震中,有一对父子竟然不可思议地一起存活了下来,让我们把目光投向这一对(出示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

二、初读:

1、这对地震中的父与子,他们又演绎了怎样一个故事?这又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呢?请同学们拿起课文纸,快速默读课文。(2分钟)(教师写课题)

(初读感知,锻炼孩子对文本主要意思的敏感度)

2、交流: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

(在回答中聚焦到“了不起”,引出文章的中心)总结:同学们刚才说的真好,是的,这对地震中的父与子相互信任,恪守诺言,意志坚定,这就是刚才那位同学所说的——了不起(板书)

三、再读:

1、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请同学们再次拿起课文纸,自由的,大声的朗读课文,碰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争取做到一字不差!同时把你认为能表现这对父子了不起的句子找一找,划一划,也多读几遍。好,开始吧!

(自读自悟,给孩子自由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2、你真的做到一字不差了吗?(出示词语)混乱 废墟 瓦砾 爆炸

绝望 疾步 挖掘 破烂不堪 开辟 拥抱

谁能一个人把这些词语来读一读?我看这样吧,先自由的练读一下。(生读)

谁先来带个好头?(学生个别读)读得真好!让我们学着他的样子,一起来读一读吧!(生齐读)

这些词语已经会读了,那这些词语的意思你理解了吗?把你知道的那个词语的意思讲给大家听听吧!

不堪是什么意思?(不能忍受,经不起)衣服非常破烂就叫破烂不堪。我们汉语中有很多带有不堪二字的四字词语,比如:下雨后,道路非常难走,叫(泥泞不堪);力量非常薄弱,经不起打击叫不堪(一击);场面、样子让人难以看下去,叫不堪(入目)(说一个出示一个词语)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四个词语。你会用这些词语吗?让我们试着把它们用到这段话当中去,有信心吗? 1994年1月17日,美国洛杉矶发生的大地震摧毁了美丽的家园,到处是断壁,到处是废墟,那场面真是(),地震伴随着大雨,道路()。在一片废墟上,一位父亲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正在找寻自己的孩子,他逢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的?”人们以为他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已经()。而因为父子俩对一份承诺的坚信,最终父亲救出了儿子,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

咱们五()班的同学真了不起,请你自己读读这段话吧!

3、这些词语中有几个字比较难写,请你找出你认为最难写的两个词语,每个词语写2遍。写在课文纸的空白处。

(词语按地震和父子两栏出示,不仅让孩子再一次感受地震所带来的危害,也为了引出文本对父子了不起的渗透。同时,此次词语的设定还有这样的目的:

1、由“破烂不堪”拓展,进行词语的渗透教学,在对词语的段落练习中,又是一次对课文大意的了解。

2、词语的出示又是一次对易错字进行书写矫正的过程。)

4、同学们词语学的真不错,刚才我们还划了一些能表现这对父与子了不起的句子,请你来读给大家听听吧!

(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巩固孩子们对文章的熟读,不要求教师对文本进行过多的解读)

四、提升父子的了不起 这真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同学们,如果说汶川大地震中那位伟大的母亲是靠那句“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支撑着她用生命保护了自己的孩子,那么今天文中的这对父与子又是靠什么支撑下来的呢?请同学们快速看课文,从文中找出这句话!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出现在哪里?(课件出示这三句话)

这对地震中的父与子就是凭着这句话,在大灾后,最终还能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那这句话的背后到底有什么神奇的力量呢?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来探讨!

五、延伸拓展,情感提升

为这句神奇的话,老师写了一首诗,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吧: 1994年,死神降临美国洛shān()jī()那一刻,大地chàn()动 倾斜 轰鸣 冷漠的瓦lì()zá()碎了生命的鲜花 那一刻,30万条生命 斜倚着废xū()的残阳 xī()日蔚蓝的天空 低垂着泪的容颜

hùn()乱中,疾步走来高大的身影

阿màn()达 阿màn()达 这是一个父亲对深爱的孩子 撕心裂肺的呼唤 挖 挖 挖

信任 信念 支撑着伟大的父亲

终于,废xī()下的孩子 又见到了光明 在幸福拥抱的一刹那 他们想的都是那一句话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第三篇: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一课时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预习时学习新字词,对于不懂的借助字典或者小组讨论等各种方法,解决难题。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废墟、爆炸、瓦砾、混乱、破烂不堪”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了解故事梗概

3、积累描写人物佳句,初步领悟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反映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描写,让学生深切感悟父爱的伟大。

2、用朗读的方式,让学生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感悟。

三、教学流程

(一)由单元导读导入,直奔课题。

1读单元导读,明确本组学习内容和要求。

2,导入,板书地震,问:看到地震这个词,你头脑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3、播放课件,导入,齐读课题。读了以后,相信大家一定会有这样的疑问,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二)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

轻声朗读,读准生字,读通句子,思考这两个问题。

2、自学生字,检查重点指导写好“墟”“颤”理解生词。

3、全班交流:(1)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大地震)从哪里知道?(“有一年,„„不同程度的伤害。”哪个昔日„„一片废墟。”)

(2)在这一场大地震中父与子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一位父亲冒着危险,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了儿子和同学的故事。)(3)这是一对怎样的父子?

在这一场大灾难中,人类显得如此渺小,生命转瞬即逝,但这对父子却创造了一个奇迹,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了不起)板书读文中最后一句话。

(三)读悟相关语句,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1、默读课文1-12自然段,想想:从哪些语句读出父亲的了不起?划出来并写上批注。

板书:了不起

2、学生交流品读感悟父亲了不起的语句。

①“他猛然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过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了什么事,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文中还有哪些语句深深打动了你?)

②“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这位父亲“直直”的双眼中,你看出他在想什么?

答案可以有差异,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用抒情性的语言进行小结。

③重点研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下传出孩子的声音:„„”多请几位学生读(谁也想读读这句,这两句话还深深打动了谁?还有谁,你来读。)从这两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a.作者不厌其详地把表示时间的词罗列起来,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采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在对比中领悟——如果把这句话改为以下的句子,你认为好吗?

比较句子: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挖了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师:36小时有多久,算算,一天半的时间,两个白天,一个黑夜啊,这么长的时间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36小时,而要从8小时写起,用意何在。(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这个句子。你为什么读这么慢?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

指导朗读:时间流逝,父亲不停地挖着,8小时过去了,(生:他满脸灰尘)12小时过去了,(生:他双眼布满血丝)24小时过去了,(生:他衣服破烂不堪)36小时过去了,(生:他到处布满血迹)。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在这个过程中,父亲一定是非常痛苦的吧,看似简单的几个数字,却让我们通过想象体会到多么深刻的内涵。这不是简单的数字罗列,而是作者的独具匠心。让我们一起带着我们的感受齐声读读这段文字吧。声音放低。b.理解“挖”字。

师:在这漫长的挖掘过程,父亲仅仅只是在“挖”吗?他可能怎么挖? 学生汇报,师相机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用词的准确性,(父亲扒开满是玻璃碎片的泥土,搬掉裸露的水泥,挪走倒塌的柱子。)并指导朗读(师:他挖了八小时——生读句子„„)。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撑着父亲苦苦挖掘呢?(父亲对儿子深切的爱)指读,齐读。

师:在这漫长的过程,这就是父亲36个小时一直不停地挖,他心中记住对儿子的承诺。一起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板书。父亲用生命和鲜血来诠释一句朴素的爱的语言。

c.除了 “挖”字能看出父亲的了不起,这句话中还有哪个词值得我们细细回味?理解“再”。师:有谁来阻挡,他们怎么说?联系上文,加深感悟。

父亲回答他们的是这样三句话,这是作者对父亲的语言描写: 出示句子:

“太晚了,没有希望了。” “谁愿意帮助我?”

“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师:人们摇头叹息的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精神失常了。指导朗读。(同桌练读——展示读:他的心中只有儿子;心中只有对儿子的承诺;——师生合作读)

师:这么多人劝阻父亲,父亲为什么不离开?父亲失常了吗?说说你的不同想法:父亲失常了„„父亲没有失常„„(辩论)呵,辩论的正反双方与辩论观点的正确与否无关。他们认为父亲的精神失常了,就是“是”,为正方;你们认为父亲的精神不失常,就是“否”,为反方。反方就是反对对方的意见的一方。懂了吗?

师:说他失常吗?确实失常,他失去和一般人正常的举动。说他不失常吗?的确不失常。因为有一股伟大的父爱的力量充其全身。有这么一个故事,说一位母亲去买菜,突然她看到自己很小的两岁多的小孩从高楼的阳台上摔下来,那位母亲呢,一下子从很远的地方跑过去,接住了那个小孩!(后来)消防人员做了一个实验,同一个地方、同一个地点、同一个时间,跑过去,那位母亲却接不到一个沙包。我想,这位父亲也和那位母亲一样,为了找到自己的儿子,才能挖28个小时„„哦,38小时。我觉得这是一种父爱,和那个母爱是一样的。这就是父亲36个小时一直不停地挖,他心中记住对儿子的承诺。一起读。因为此时父亲内心只有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如果没有平时的真诚交流,怎会有此时震撼人性的行动。没有人来帮助他,其他的父母也同样爱这自己的儿子美女儿,可他们此时都已经绝望了,带着这样的感受读这段话:“他挖了8小时„„”

(对儿子的承诺、救儿子的信念、对儿子的爱)

3、师:这一切一切,让我们真真切切的感受到,这的的确确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36个小时的艰苦挖掘过去了,父亲会对儿子说什么呢?拿出笔写下来。伴奏《生死不离》 学生自由汇报

师生合作读12自然段。师:时间已经过去36消失了,父亲只有一个信念(指名读“儿子在等我!”)父亲那双手已经血肉模糊,但他依然挖着,因为父亲只有一个信念(女生读“儿子在等我!”)父亲有点体力不支,但依然没有停下的意思,因为父亲只有一个信念(男生读读“儿子在等我!”)此时,旁边的残垣断壁在不断抖落着碎石,但父亲依然没有停下来,因为父亲只有已给信念(齐读读“儿子在等我!”)

(四)总结全文。

师:父亲的形象已经刻在我的心中,父亲的这种让人心痛地爱,我们深深地感动。让我们感动的地方还有很多地方,回去以后讲给爸爸妈妈听好吗?还有回去把字词默写一下。如果你们感兴趣的时候老师还有两本书推荐给大家。一本就是父与子另一本是感悟父爱。在我读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就想起了一本书《感悟父爱》,在序开头的有这样一句话很感人,很有哲理,请大家一起读读:总有一个人将我们支撑,总有一种爱让我们心痛,这个人就是父亲,这种爱就是父爱。

这的确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他又有一个怎么了不起的儿子呢?下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第四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第二课时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体会父与子的了不起,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领悟课文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式。[教学重难点] 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悟父与子的了不起。[教学方法] 朗读法、情景教学法等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二、复习导入

1、“同学们,1994年1月17日,美国洛杉矶发生了一场大地震。现在,请跟随老师走进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地震,认识这对《地震中的父与子》(齐读课题)回忆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你概述得真准确!)

[设计意图:从整体入手,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为这节课的学习做铺垫。同时也训练学生概括能力。]

三、抓住重点句,直奔中心

1、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地震中的父与子信守承诺,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课文中是怎样夸奖这对父与子的?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从课文中找这一句话。

2、(学生浏览课文,老师巡视了解情况)找到了吗?指名回答,都找到了吗?(多媒体出示句子)好,大家一起来夸一夸他们。(板书:了不起 父 子)

3、文章中哪些描写让你感受到这位父亲的了不起。请默读课文1—12自然段,用你喜欢的符号画出有关的句子,可以在你感受深刻的地方写上自己的体会。开始吧!

[设计意图:从描写父亲的重点语句入手进行突破重难点。不动笔墨不读书,找到后写写自己的感受,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品读词句,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1、从拯救时间的漫长和艰难体会父亲的“了不起”(1)画好的同学请举手!谁来说说,(2)指名读,(你真会读书)都找到了吗?(投影出示语段)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3)哪些词语给你深刻的体会到父亲的了不起?(你能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吗)A、这些时间的词语让你感受到什么?(时间长)

B、请用你的朗读体会时间的漫长。(朗读时你很注意突出这些时间的词语,如果语速放慢一些就更好)C、老师也想体会一下(范读)D、指名试一试

E、一起来体会父亲挖掘的漫长。

[设计意图:通过挖掘时间的漫长的词语,体会父亲在挖掘的艰辛。](4)8小时过去了,父亲在干什么?

(5)是啊,时间就是生命,他在跟时间赛跑,所以12小时过去了,父亲仍然在干什么?用什么挖? A、谁来示范一下挖的动作。B、一起来试一试的动作,现在你们就是父亲,挖得快点,再快一点,不要停下来,时间就是生命。你看,父亲的衣服也湿透了,还在挖;筋疲力尽了,还是不放弃,继续挖。从父亲的动作中你能体会到他当时的心情怎样?(急切)※用你的朗读体会父亲急切心情。

C、即使筋疲力尽都不放弃,你能体会到什么?(父爱的伟大)※请用你的朗读体会这伟大的父爱。D、我们一起体会这浓浓的父爱。

E、(就这样徒手挖掘,在满是钢筋、水泥、玻璃碎片的瓦砾中不停地挖,看看父亲的双手,这是一双怎样的双手?(血肉模糊)F、十指痛归心,请用你的朗读来体会父亲的多么地艰辛。G、让我们一起体会父亲的艰辛

(6)24小时过去了,父亲仍然在干什么?

(在这漫长的24小时中,他挖到了一具又一具死难者的遗体,有的是学校的老师,有的是学校的职工,有的是其他孩子„„看到废墟中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就此结束,此时父亲心里怎么想?

[设计意图:通过对“挖”的品读,体会父亲在挖掘时的心理活动的变化,从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7)他害怕失去自己的儿子,于是,他像发疯一般在废墟中寻找。此时一些好心人看见了上来拉住这位父亲,你就是好心的家长劝劝这位父亲::“太晚了,没有希望了。”(指名2生读)

(8)你就是消防队长,请你们阻挡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指名1生读,男同学齐读)

(9)一位警察叔叔看见了也非常同情这位父亲,你就是警察叔叔请你们来开导 一下他:“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指名1生读,全班同学齐读)(10)你也来劝劝他?(你真会关心人!)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也来劝劝这位父亲,既能让学生体会父亲的执着,又能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11)面对众人的劝说,我们来听听父亲的回答。(出示父亲的话齐读)父亲的回答中你听懂了什么?

※父亲没有听从别人的劝说,他甚至想得到更多人的帮助,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救出废墟中儿子,他坚信儿子在等着他。这是他对儿子承诺:(12)投影出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13)导读:

面对众人的阻挡,让他放弃时,回响在他耳边的仍是这句承诺—— 当人们摇头叹息,说他精神失常时,支撑起他的仍是这句话—— 男同学,现在你们就是父亲,请你们郑重地再承诺一次。

※无论什么都动摇不了父亲救子的决心,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父亲?(这是执着的父亲。这是永不放弃的父亲。这是信心坚定地父亲。)

(14)一句承诺,它凝聚着深沉的父爱和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哪!父亲不仅是这样说,而且也是这样做的。

引读:你们看,父亲在废墟中掘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父亲挖了36个小时?(出示句子,男、女同学各读一句,谈一谈哪一种表达更好?好在哪里?)(指名回答,然后展示朗读,读中体会)

A、把你的感受带进这句话中读。B、带着你的感受读这句话。(读出你的体会)C、让我们也一齐体会。

过渡:父亲抱着一定要找到儿子的坚定信心,在废墟中苦苦地挖掘了36小时仍然没有放弃。透过一个“挖”字,描述一下你眼前浮现的父亲模样? ※请跟随老师一起来到当年的地震现场看一看父亲此时的模样(图文并茂)投影出示: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1)看到父亲狼狈不堪的模样你的心情怎样? A、把你的心情融进这句子中读。(读出你此时的心情)B、带着你的心情读这句话。

C、老师跟你们的心情一样,让我们也带上自己的心情读这句话。

(2)地震过后余震不断,楼房随时会坍塌,还可能发生大爆炸,他遇到了哪些危险?(尽管父亲的身体受到伤害,生命受到威胁,可是父亲有放弃吗?为什么?(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就要救出自己的儿子。)(3)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勇敢、不怕牺牲)※让我们一起体会这伟大的父爱!(配乐读)(4)支撑他战胜困难的还是这句承诺。

投影出示句子: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齐读)引读:

当危险一次次降临的时刻,父亲总是默默地对儿子说: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齐读)

当一次次化险为夷,他还是自言自语地说: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齐读)

(5)一句平日里对儿子普普通通的承诺,此时已经化作拯救儿子的动力。老师也深深地被感动了,由此可见抓住细节的描写很能打动人心。看看作者是抓住了哪方面的描写?为什么要这样描写?(老师指着自己的脸、眼、衣服引导学生回答“外貌”)(真聪明)

(6)让我们来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为了救自己的儿子,父亲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设计意图:通过品读父亲外貌描写的词语,体会作者抓住人物的细节描写。]

五、品读词句,体会儿子的“了不起”

当他挖到第38小时的时候,奇迹终于出现了!父亲突然听见瓦砾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这是谁的声音?这是儿子的声音。想想父亲此刻的心情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激动、高兴、欣喜若狂)请同学们自读第13至23自然段,从刚才父子相逢的这一幕中,从哪里看出了儿子阿曼达的了不起呢? [设计意图:抓住描写儿子的重点句子,为体会儿子的了不起做铺垫。]

(一)指明汇报。(你真是火眼金睛)(我们来看一下,当父亲为他开辟出生命通道时阿曼达做出了怎样的决定)

男同学你们就是阿曼达请大声地读出你的决定。

(1)阿曼达你的决定是什么?为什么让你的同学先出去?(你真是个了不 起的孩子!)

过渡:(在废墟中,多留一分钟就是多一分危险。早出去一分钟,就多了一 份生命的保障,因为生命的通道随时会关闭。阿曼达先让同学出去,意味着他把安全让给了同学,把危险留了自己。

(3)一个七岁的孩子懂得把生存的优先权让给别人,这是怎样的阿曼达?(这是先人后己的、了不起的阿曼达)A、你就是阿曼达勇敢地读出你的决定。B、你就是阿曼达读出你了不起的决定。C、让我们一起体会阿曼达的那份坚定。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既能让学生参与课堂,又能提高他们的语感。](二)过渡: 阿曼达满怀信心地在废墟中等待着。当同学们极度害怕和恐惧时,听听他是这样安慰同学们的。出示文段:“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就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1)你就是阿曼达,在废墟中你是怎么跟你的同学们说的(指名读)(你真了不起)

(2)在这长达38小时的等待中,阿曼达是怎么想?怎么说的?请你写下来。(出示多媒体,巡视指导说)

a、同学们可能会吓得大哭起来,他们都喊着爸爸妈妈。

阿曼达在废墟底下想:(我活着,爸爸也一定活着,我要等他来救我。)他说:(“同学们,我们光哭是没有用的,大家要安静地等待才对。我们要勇敢,要有冷静!”)

※在灾难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阿曼达?句式训练:这是勇敢的阿曼达。b、同学们会觉得没希望了,都垂头丧气的。

阿曼达在想:(要是爸爸在身边,那该多好啊!爸爸不会扔下我不管的。)他说:(“同学们,我们的父母一定正在想办法就我们出去的。我们要坚持住!”)„„

(汇报:先请出阿曼达说说自己当时是怎么想的;接着分别请出吓得大哭的同学和绝望的同学,请阿曼达分别对他们说)

[设计意图:通过小练笔,给学生提供一个练笔的机会,又能让学生体会阿曼达 在灾难中展现出的高贵品质。] ※在灾难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阿曼达?句式训练:这是镇定的阿曼达。这是了不起的孩子!

(4)在废墟中阿曼达之所以那么勇敢是因为他不会忘记父亲的承诺:不论发生什么,爸爸总会跟我在一起!(齐读)引读:

面对无边的黑暗与恐惧阿曼达一次又一次对自己说:不论发生什么,爸爸总会跟我在一起!(齐读)

阿曼达沉着镇定,他曾无数次跟同学说:不论发生什么,爸爸总会跟我在一起!(齐读)

过渡:一句平日里对儿子普普通通的承诺,(板书:总会跟你在一起)此时已经成为儿子在绝境中战胜黑暗和恐惧的力量源泉。

(5)课文中为什么反复出现这句话?有什么好处?说说你的理解(父亲在漫长的38小时的挖掘中为什么不放弃?就是信守这一句承诺;儿子战胜黑暗与恐惧,在废墟中坚持等待了38小时,也是信守这一句承诺。所以这一句承诺,是父亲坚持到底,决不放弃的原因。也是是儿子在绝境中满怀信心的力量源泉,)(这样反复出现,多处呼应,既能体现崇高的父爱又能体现儿子对父亲的信赖)※让我们牢记这对父与子彼此信守的承诺吧!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地震中的父与子正是信守这个承诺,终于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让我们饱含深情地赞美他们。(齐读)

2、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经过38小时的艰难挖掘,38小时的艰苦等待,最终迎来了幸福的结局这是生离死别后的重逢,这是生死边缘得来的幸福,让我们 放声朗读传递他们快乐与幸福。

4、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这对地震中的父与子。相信从这对父与子的身上你学会了什么?)(从父亲身上我学会了做事不要轻易放弃、坚持不懈;(师:我们相信成功属于永不言败的人)从儿子身上我学会了遇到危险要勇敢、镇定。(笛福也说过引读: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可怕一万倍。你是怎么理解?师:危险本身并不可怕,当我们遇到危险的时候要保持镇定,头脑清醒,寻找解决困难的方法);文中最成功的地方是善于抓住细节描写,所以以后在作文的时候,也要学习抓住人物的细节描写。

4、老师也被这位了不起的父亲深深地打动了,老师赠与同学们亲爱名言共勉。“父爱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巨著,读懂了它,你也就读懂了整个人生!”

5、同学们从小我们就在爱的沐浴下成长,其实爱就在我们的身边,母爱无私,父爱伟大,师爱难忘。谁来跟大家分享爱的故事。

[设计意图:课外延伸,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对父爱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水平,把知识变成能力。]

七、作业:

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写写自己的父亲。

八、推荐阅读 《背影》

《奇迹的名字叫父亲》

九、板书设计17.地震中的父与子 了不起 总会跟你在

第五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范文模版)

19、《地震中的父与子》

盐亭县云溪小学

于凤翔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父亲抢救儿子的画面。

2、抓重点词句体会父与子的“了不起”,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领悟课文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

1、理解这对父子的了不起。

2、抓住对第11自然段的反复诵读,体会父亲的伟大。

3、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给父子俩带来的巨大精神力量。教学难点:

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给父子俩带来的巨大精神力量。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引出课题。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十九课《地震中的父与子》,请大家齐读课题。

2、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谁能概括一下。

3、初读课文后,你觉得这对父子怎么样?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一下,在文中的那个自然段?

二、品读课文,体验了不起。

1、默读1----11自然段,用横线勾画出父亲了不起的语句,并想想从这些语句中体会到什么?

2、文中描写父亲的句子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学生汇报,老师梳理相关的句子。用课件出示重点语段进行品读。

*十二小时、二十四小时、三十六小时……到处都是血迹。

a、指导学生带着不同的体会读句子,体会挖掘时间的漫长和挖掘工作之艰难。

b、体会省略号的作用。

c、比较:他挖了三十六小时,没人再来阻止他。

十二小时、二十四小时三十六小时……他不停地挖着,没人再来阻止他

d、再读,感悟“再”,哪些人阻止过呢?(指名读好心人、救火队长、警察的话。)

从这些人的话中,明白父亲当时的处境是多么的危险,想象父亲会经历什么危险?

e、漫长的36小时过去了,此时父亲的外貌已变成了什么样了呢?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于是,他坚定地站起来,向那片废墟走去。

a、指导读。

b、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c、用“不论……总……”造句。

*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教学楼一层的拐角处,便疾步走到那里,开始动手清理、挖掘。

*这位父亲依然在不停地挖着。

*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看这些好心人,又埋头挖了起来。

*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冲向他七岁的儿子的学校。

抓住重点词“疾步、依然、直直地、冲”体会父亲救子时内心的焦急和无助,以及在困难面前永不放弃的精神。

3、在这漫长的时间里,这位父亲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疲惫、伤心、绝望,是什么力量在支撑他?

是啊,当他看到教学楼变成废墟,悲痛欲绝时,支撑他的就是这句……(女声读)

当人们来阻止他,让他放弃时,回响在耳边的依然是这句……(男生读)

当他孤军奋战,伤痕累累,快要倒下时,给她力量的还是这句……(齐读)

三、品读儿子,体验儿子的了不起。

正是这伟大的父爱穿越了生死,创造了奇迹,到了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来儿子的声音。分角色朗读12---22段,找找儿子的哪些地方感动了你。

a、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在一起。

抓住“一定、只要……就…….”体会儿子对父亲的信任。

用“只要……就…….”说话。

b、“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的,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抓“让”体会儿子的先人后己、勇敢的品质。

四、揭示主题,升华情感。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为什么反复出现?

五、写法指导、拓展延伸。

文中没有一次直接写父亲的了不起,但是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采用了什么写作方法把爱子情深的父亲刻画的栩栩如生?

六、小练笔

阿曼达被埋在废墟中,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写一写。

七、总结全文,升华主题。板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子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下载《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第一课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第一课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4、领悟作者抓......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五上17课) 地震中的父与子 螺洋街道中心小学罗筠雯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读通课文,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能在文中划......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2.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教学目标 (一)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精选合集)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设计二、 教学课题 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从而让学生了解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 1、 有感情地......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父子亲情,理解伟大的父爱能给人巨大的勇气,能使人在危急时刻变得更加坚强,能够无所畏惧地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 2.依托语言文字,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