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学设计- 于伟江-朱里街道河滩初级中学
[教学设计] [原创] 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学设计-于伟江-朱里街道河滩初级中学
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学设计 朱里街道河滩初级中学 于伟江 教学目标
1、生活中我们为什么要学会谦让?
谦让有哪些表现?
2、如何理解“要在社会生活中学会分享”?
3、帮助他人要注意那些问题?
4、我们应该怎样为社会作贡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情境:
这是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李丽在一岁时患小儿麻痹症,童年从没有站起来过。40岁时再遭遇车祸,下肢瘫痪。她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选择了一条向社会传播爱心之路,她创办了“李丽家庭教育工作室”和公益网站“丽爱天空”,长期从事公益事业和青少年心理教育工作,她还成了很多服刑人员的偶像。
请同学们思考:你如何认识李丽的行为?她的事迹给我们什么启示?
各抒己见,谈感受。
(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展开讨论导入课题)
二、自主探究:
(一)阅读故事:清代(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家人飞书京城,让张英打招呼“摆平”吴家。而张英回馈给老家人的是一首打油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见书,主动在争执线上退让了三尺,下垒建墙,而邻居吴氏也深受感动,退地三尺,建宅置院,于是两家的院墙之间有一条宽六尺的巷子。六尺巷由此而来。思考回答以下思考题,1、我们应该学习张英的哪种品质?
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为什么要学会谦让?
3、谦让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二)生活剧场 剧情一:中考前夕,汪雨的叔叔送给她一本学习资料,里面归纳总结了各科许多问题都是老师平时重点讲解和强调的问题,汪雨非常高兴地把学习资料带到了教室里,有同学向汪雨借这本学习资料,汪雨、、、、、、1、设想一下剧情一中,此时的汪雨可能会怎样做?结果如何?
汪雨非常高兴地把学习资料借给了同学,而且还经常和他们一起进行交流、学习,中考后汪雨和自己的同学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考上了自己理想的高中,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2、故事中,汪雨和同学最终达到“双赢”效果的原因是什么? 剧情二
前几天,我和妈妈在商场遇到了一个走失的小女孩,看到她哭得那么伤心,我一下子没有了买东西的心情。在我们的帮助下,小女孩找到了妈妈,看到她们母女俩拥抱在一起开心的样子,我心里真高兴。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接受别人帮助或帮助别人的经历以及当时的感受。
感想:帮助他人首先要真诚。还要注意方式和方法。在帮助过程中可以借助别人和社会的力量,注意自身的安全,注意维护他人的自尊,还 要学会明辨是非,以免上当受骗
三、合作探究:
有一个奇怪的盲人,每次夜间行走时,都点着一盏灯,其实他也用不着,因为他根本看不见,别人都取笑他,他仍然坚持这样做。聪明的同学,你能猜出他这样做的理由吗?从中你感悟到什么?
从自己生活的村庄入手,调查一下周围的社会环境,看看还存在哪些有待解决的问题,想一想自己能够为解决这些问题作些什么?
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小组讨论,各抒己见。
(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正确认识帮助他人,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并陶冶学生的情操。通过具体事例让学生从实际中感悟知识,从知识中陶冶情感。)
四、走进生活:公共汽车内,非常拥挤,一片嘈杂之声。“喂,你挤着我了!”一个女孩在尖叫。“怎么,来劲是吧!”一听就是个年轻气盛的小伙子。看来,一场争斗不可避免。“年轻人,把心放宽,就不挤了。”这时传来一位老人的声音。“把心放宽,就不挤了”,顿时,车内一片沉寂。
(1)你是如何理解老人“把心放宽,就不挤了”这句话的?(2)你认为青少年应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小组讨论
(通过这一环节,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创新能力)
五、课堂检测:遇到下面的情境时,你会采取的正确做法是
1、在你回家时,遇到一个老人倒在地上呻吟,身旁还有一些血迹。
2、你正在小河边散步,突然看到一个小孩落水了,周围只有你一个人,可是自己又不会游泳。
3、班里有一位家境贫寒而自尊心极强的同学,冬天他没有棉衣穿,在教室里上课都冻得瑟瑟发抖,你很想送给他一件棉衣。
4、放学路上,你和几位同学看到一个中学生打扮的人跪在路边乞讨
六、、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懂得了___________________;对于在今后的社会发展中我会做到____。
第二篇: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学设计- 于伟江-朱里街道河滩初级中学
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学设计-于伟江-朱里街道河滩初级中学
教学目标
1、生活中我们为什么要学会谦让?
谦让有哪些表现?
2、如何理解“要在社会生活中学会分享”?
3、帮助他人要注意那些问题?
4、我们应该怎样为社会作贡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情境:
这是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李丽在一岁时患小儿麻痹症,童年从没有站起来过。40岁时再遭遇车祸,下肢瘫痪。她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选择了一条向社会传播爱心之路,她创办了“李丽家庭教育工作室”和公益网站“丽爱天空”,长期从事公益事业和青少年心理教育工作,她还成了很多服刑人员的偶像。
请同学们思考:你如何认识李丽的行为?她的事迹给我们什么启示?
各抒己见,谈感受。
(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展开讨论导入课题)
二、自主探究:
(一)阅读故事:清代(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家人飞书京城,让张英打招呼“摆平”吴家。而张英回馈给老家人的是一首打油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见书,主动在争执线上退让了三尺,下垒建墙,而邻居吴氏也深受感动,退地三尺,建宅置院,于是两家的院墙之间有一条宽六尺的巷子。六尺巷由此而来。
思考回答以下思考题,1、我们应该学习张英的哪种品质?
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为什么要学会谦让?
3、谦让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二)生活剧场 剧情一:中考前夕,汪雨的叔叔送给她一本学习资料,里面归纳总结了各科许多问题都是老师平时重点讲解和强调的问题,汪雨非常高兴地把学习资料带到了教室里,有同学向汪雨借这本学习资料,汪雨、、、、、、1、设想一下剧情一中,此时的汪雨可能会怎样做?结果如何?
汪雨非常高兴地把学习资料借给了同学,而且还经常和他们一起进行交流、学习,中考后汪雨和自己的同学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考上了自己理想的高中,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2、故事中,汪雨和同学最终达到“双赢”效果的原因是什么? 剧情二
前几天,我和妈妈在商场遇到了一个走失的小女孩,看到她哭得那么伤心,我一下子没有了买东西的心情。在我们的帮助下,小女孩找到了妈妈,看到她们母女俩拥抱在一起开心的样子,我心里真高兴。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接受别人帮助或帮助别人的经历以及当时的感受。
感想:帮助他人首先要真诚。还要注意方式和方法。在帮助过程中可以借助别人和社会的力量,注意自身的安全,注意维护他人的自尊,还 要学会明辨是非,以免上当受骗
三、合作探究:
有一个奇怪的盲人,每次夜间行走时,都点着一盏灯,其实他也用不着,因为他根本看不见,别人都取笑他,他仍然坚持这样做。聪明的同学,你能猜出他这样做的理由吗?从中你感悟到什么? 从自己生活的村庄入手,调查一下周围的社会环境,看看还存在哪些有待解决的问题,想一想自己能够为解决这些问题作些什么?
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小组讨论,各抒己见。
(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正确认识帮助他人,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并陶冶学生的情操。通过具体事例让学生从实际中感悟知识,从知识中陶冶情感。)
四、走进生活:公共汽车内,非常拥挤,一片嘈杂之声。“喂,你挤着我了!”一个女孩在尖叫。“怎么,来劲是吧!”一听就是个年轻气盛的小伙子。看来,一场争斗不可避免。“年轻人,把心放宽,就不挤了。”这时传来一位老人的声音。“把心放宽,就不挤了”,顿时,车内一片沉寂。
(1)你是如何理解老人“把心放宽,就不挤了”这句话的?(2)你认为青少年应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小组讨论
(通过这一环节,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创新能力)
五、课堂检测:遇到下面的情境时,你会采取的正确做法是
1、在你回家时,遇到一个老人倒在地上呻吟,身旁还有一些血迹。
2、你正在小河边散步,突然看到一个小孩落水了,周围只有你一个人,可是自己又不会游泳。
3、班里有一位家境贫寒而自尊心极强的同学,冬天他没有棉衣穿,在教室里上课都冻得瑟瑟发抖,你很想送给他一件棉衣。
4、放学路上,你和几位同学看到一个中学生打扮的人跪在路边乞讨
六、、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懂得了___________________;对于在今后的社会发展中我会做到____。
第三篇:《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第11课:《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学设计
临朐县辛寨初级中学
一、内容标准
三1.5 感受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
三2.5 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二2.3 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二、教学目标
(一)“养成亲社会行为”,主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在社会生活中关爱其他社会成员,自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关心、亲近社会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多为社会做贡献。
(二)能力:培养亲社会的技能,养成亲社会的习惯;培养亲近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能力。
(三)知识:了解“谦让”、“分享”、“助人”、“合作”、“同情”、“安慰”等亲社会行为的特点和意义。
三、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先提供了几种亲社会行为的典型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亲社会行为的特点和意义,做教学的引领活动,然后从“学会谦让、分享和助人”和“我为社会做贡献”两个层次进行展开。
第一个层次“学会谦让、分享和助人”主要引导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善待其他社会成员,通过提供生活场景,启发学生自主感悟,认识这些亲社会行为的意义,增强培养亲社会行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第二个层次“我为社会做贡献”则进一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心社会发展,自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关于亲社会行为技能的培养,教学中可以借鉴“移情训练”、“榜样示范”等方法;关于亲社会行为习惯的培养,教学中可以突出“创设良好行为得以重复的情境”、“注重行为规范教育”、“及时纠正问题行为和不良习惯”等途径。
四、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孔融让梨”、“将相和”等小故事;
2、教师准备:网上搜索“亲社会行为”;在教材基础上,利用相关的资料及图片,制作课件。
五、教学流程
(一)观察图片 导入新课(观察教材第20 页上的四幅照片)
无偿献血照片; 爱心捐献照片; 关爱照片; 救助照片。想一想:这些行为有哪些共同点?
试一试:自己还能举出哪些类似的行为?
议一议:为了让社会生活更加美好,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能做些什么?(不求学生的回答多么准确,只能用此达到引领活动之目的。)
(二)明确目标(心中有目标,学习才有方向)
(三)预习检测
1、亲社会行为的表现?
2、谦让的表现?怎样做到谦让?
3、分享对个人、社会的意义?
4、助人的意义及注意问题?
5、怎样为社会做贡献?
(组内成员互相提问,老师抽测)
(四)师生互动学新课
1、事理结合,学会谦让
让学生读孔融让梨的故事,合作探究:
(1)孔融的那些品质值得我学习?这对我们为人处世的启示是什么?(2)搜集历史或身边类似的故事,讨论交流。(3)组内交流解决 谦让有什么重要意义? 谦让表现在哪些方面? 如何正确认识谦让?
2、大家谈:让梨与争梨
结合初二一班两位同学的观点,谈谈自己的观点?
3、走进生活,学会分享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本22页,了解 什么是分享? 分享有什么意义?
4、情景参与,学会助人 生活AB剧,我们都来说
(1)在我放学回家时,被一辆车刮伤,流了很多血…… 受伤的我,希望-------------
我是这位司机,会-----------(2)小学时,小明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心中非常苦恼…… 苦恼的小明,希望-------------------作为小明的同学,会-----------------(3)我正在河边散步,突然看到一个小孩落水了,周围只有我一个人,可是自己却不会游泳…… 落水的小孩,希望---------------------散步的我,会-------------------------自主学习P23,阅读理解: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怎样帮助别人?
5、服务社会,融入社会
合作学习探究课本24——25页,落实: 我为社会做贡献的途径和方法有哪些?
6、观看成龙、田世国、徐本禹、丛飞的事迹,发现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7、想一想:
为什么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怎样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五)收获平台
通过本项目的学习,我懂得了: 在处理与他人的关系上,我会--------在处理与社会的关系上,我会---------我还收获了--------------------
(六)达标测试 单选
1、服务社会,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幸福。下列行为属于服务社会的有()(1).在公共汽车上给老、弱、病、残、孕乘客让座(2).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3).当你的同学受到痛苦时,竭尽全力去帮助他(4).每天都在计划,但始终找不到机会去实现 A(1)(2)B(2)(3)C(1)(2)(3)D(3)(4)
2、“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它提醒我们()(1).要关心国事,以天下事为己任(2).只需要好好读书(3).要天天看报、看电视(4).关注社会的习惯会影
响到学习A(1)(3)B(1)(2)C(2)(3)D(1)(3)(4)
3、印度洋沿岸国家遭受海啸灾难后,某校师生积极向海啸灾难国捐款。这种行为是()(1).关注社会的行为(2).造福社会的行为(3).参加公益活动的行为(4).亲社会行为 A(1)(2)B(2)(3)C(1)(3)(4)D(1)(2)(3)(4)
(七)拓展提升
阅读课本26页材料,回答: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大学毕业生 主动要求到条件比较差的西部去志愿服务? 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六、教后反思
本课堂教学设计采用了“榜样示范”、“移情训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亲社会行为的自觉性和技能,教学设计中突出了构建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思维模式。
教学设计还采用了观察图片 导入新课、事理结合 学会谦让、大家谈、走进生活 学会分享、情景参与 学会助人等活动环节,让学生在创设的生活情景中去体验,充分贯彻了生活教育原则、主动性原则、和活动原则,体现了理性生活、道德生活、审美生活的融合以及认知、理解、体验、感悟、交往、实践的融合,突出了思想品德课的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
教学设计通过阅读感悟、大家谈、走进生活、情景参与等栏目,使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自主体验和感悟,符合“为学生的体验而教”的理念,也实现了“以学生为本,以育人为本”的教育目标。但个别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性不高,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是我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第四篇: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融入社会,自觉养成亲社会行为
能力:认识亲社会行为的意义,结合实际认识我们应该养成哪些亲社会行为,并能积极融入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
知识:明确青少年应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知道青少年应该从哪些方面为社会做贡献。
[重难点]:
重点:我为社会做贡献
难点:学会谦让、分享、助人
[教材分析]:
教材从“学会谦让、分享和助人”和“我为社会做贡献”两个层次展开。“学会谦让、分享和助人”主要通过提供生活场景,启发学生自主感悟,认识这些亲社会行为的意义,增强培养亲社会行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我为社会做贡献”则进一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心社会发展,自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学情分析]:
学生作为社会中的普通一员,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责任,在为社会做贡献的过程中实现着自己的价值。所以要让学生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养成亲社会的行为。
[学法指导]:
自主探究学习法、合作交流学习法
[学习准备]:
让学生搜集一些自己融入社会的故事
[学习过程]:
自主探究
全面理解
学习任务一:阅读教材P20---P23,思考:为了让社会生活更加美好,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道德品质呢?
1.欣赏教材P20图片,并口头回答课本中提出的问题。2.想想自己是否也参加过这种活动?当时你有什么感受?
3.我们之所以要养成谦让的美德:① ————————
②
————————————
4.谦让表现在:
①——————————————② ——————————————
③ ———————————————④ ——————————————
5.如何理解“要在社会生活中学会分享”?
6.独占有哪些危害?
7.帮助他人要注意那些问题?
学习任务
二、阅读教材P24---P26,思考:为了让我们生活的社会更美好,你打算做些什么?
1.你曾经参加过哪些社会公益活动,有什么感受?
2.我们应该怎样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
3.自己能说出近期我们国家取得的一些重大成就吗?当了解到这些成就时自己有何感想?
我们国家成功的发射回收了“神舟六号飞船”,我感到骄傲和自豪。
我们国家
,我感到
我们国家
,我感到
我们国家
,我感到
4.徐本禹,一位普通的大学生,毅然推迟读研的时间。来到贫困山区支教。用稚嫩的肩膀抗起了本不属于他的责任。他的奉献与爱心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
他的行为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迁移应用、训练技能]
1、我们一起来分析判断:
①帮助别人只要出于好心就行,不用考虑方式。()
我的理由:
②在生活中,乐于把自己拥有的与人分享的人,人们也乐于把自己所拥有的与他一起分享。
()我的理由:
③谦让并不意味着软弱,而是有涵养的表现()
我的理由:
④如果人人只想着索取,那就无从索取;如果人人想着奉献,我们就会生活在奉献当中。
()
我的理由:
[ 展示点评、归纳提升]
对讨论的结果,有展示点评任务的同学,准备展示和点评;无此任务的同学,完善导学案,巩固基础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升华认知。
[当堂检测、反馈矫正]:
一、选择:
1.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人谦逊,礼貌待人是优良品质。下列行为中不能算作谦让的是()
A.同学弄坏了我的自行车,我没怪他
B.班长小明把优秀班干部的名额给了副班长小强
C.马路上非常拥挤,小丽停下来等等
D.足球比赛中,小亮故意跑慢输了球
2.12月1日是世界爱滋病日。学校为响应上级号召,提高同学们的防护知识和认知能力,决定采取一些适合初中学生的活动。你觉得自己可以参加的是()
①制作预防爱滋病的宣传画,公益广告词
②举行“预防爱滋,关注健康”的征文比赛
③走进爱滋病村,参加长期扶助
④为爱滋孤儿捐款,奉献自己的爱心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3.明代学者顾宪成曾写出一幅出名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告诉我们应该()
A.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
B.大小事情要自己做,事必躬亲
C.我们应该只做大事,才能对国家有贡献
D.学会倾听他人,学会关心他人
4.2005年8月8日,在青岛打工河南的青年魏青刚路过海滨广场时,看见一女子被巨浪卷入海中。危急时刻,他先后3次奋不顾身地跳入大海,顶着10米高的巨浪营救女青年。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他的事迹告诉我们()
①舍己助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②魏青刚不知道珍惜自己的生命
③只要跳水救人就能评上“感动中国”人物
④帮助别人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形式
A.②④
B.①②
C.①④
D.②③
二:材料分析:
1.2006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崔永元等21名历经考验的选手们就将背起行囊,踏上征程,开始“我的长征”重温那段难忘的历史。在整个“长征”过程中。全体队员有好吃的留给别人,艰苦难做的留给自己,相互帮助,荣辱与共,共渡难关。生病了相互关照,脚扭了,赶紧搀扶。他们留下了很多让我们感动和难忘的故事。
(1)联系教材,他们的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优良品质?
(2)在帮助他人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2.和谐社会需要礼让。“孔融让梨”、“居则让邻”、“六尺巷”等动人故事,成为我们道德规范的千古美谈。青岛市近年来坚持开展“车让人、人让车、车让车”的“三让”活动,不但使道路交通事故数、死伤人数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而且还让出了文明,让出了祥和,让出了秩序。
材料说明了什么道理?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第五篇:鲁教版八年级下册《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学设计与反思专题
鲁教版八年级下册《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学设计与反思 临朐县冶源初中
张秀莲
教师寄语:
分享阳光
分担风雨
服务社会
一、设计思想:本着“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与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能力,打造高效课堂。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从“学会谦让、分享和助人”和“我为社会作贡献”两个层次进行展开学习,最终让学生养成亲社会行为,培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这是全课教育出发点、落脚点,并为初三学习“在社会生活中承担社会责任”,“共同描绘美好未来”做好了铺垫。
三、学情分析
通过七、八年级心理品质、道德品质的学习及生活阅历的丰富,初二学生关注社会、走向社会的意识普遍增强,但学生盲从心理强,容易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教师要结合教材多创设积极正面的情境及生活实例,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为思想与自觉的行动。
四、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关心、亲近社会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能力】提高辨别能力,养成亲社会的行为习惯。
【知识】了解谦让、分享、助人等亲社会行为的特点及意义,掌握养成亲社会行为的途径、方法。
五、教学重难点
养成亲社会行为
六、教学思路
导入新课—合作探究—点拨疑难—收获平台—达标测评—拓展提升—布置作业
七、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式、启发式
八、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仔细预习所学内容、搜集谦让美德小故事及查找我国近几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发生的大事。
【教师准备】网上搜索与本课知识相关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这是同学们亲自参与的我校刚刚举行的“学习雷锋精神,为留守儿童献爱心活动”的画面,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一种什么行为?你还参加过或见过哪些类似的活动?它们都有哪些特点?(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师引】图片及学生所列举的诸多行为都是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我们称之为亲社会行为。那么,我们在社会生活中应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让我们生活的社会更加美好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导入)【板书】养成亲社会行为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亲身经历的活动导入新课,学生能身同感受,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兴趣。
【环节二】------明确目标
用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及重难点,学生读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使全体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能够有针对性的教学以下环节的学习、探究。
【环节三】------自主学习感悟教材(找出下列问题)
1、作为社会的一员,要养成亲社会行为,我们应该具备哪些良好的品行?
2、学会谦让、分享、助人要做到哪些方面?
3、为了让我们生活的社会更美好,你打算怎样为社会做贡献?
4、思考:培养亲社会行为有什么意义?
【设计意图】新课程要求我们强化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自主学习,感知教材,初步掌握教材基础知识及重点知识,为第四个环节的合作探究做好铺垫,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分析教材、组织问题的能力,也能了解检查学生课前准备的情况。【环节四】------合作探究解难释疑
【师引】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的生活习惯各异、脾气秉性不同,难免会发生矛盾和误会,下面看一则发生在我们学生身边的情结:
★【学生活动一】情景表演
:互不相让----学会谦让 小吴: 混蛋,你凭什么在小美面前说我的坏话。小理:我没说你坏话,只是对她说了个事实。
小吴:事实也不行,充什么好人,走着瞧,班干部让你做不稳当。
小理: 呸,谁怕谁----你们怎么评析他俩的言行?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与同学发生矛盾误会时,你会怎么处理?为什么这样处理?(生讨论并回答)【板书】:学会谦让
【传承美德】谁还知道古今中外有关谦让的美德故事?
【学生归纳】 我们之所以要养成谦让的美德是因为:①谦让是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基本要求。② 是形成和谐社会秩序、文明社会风气不可缺少的道德规范。谦让表现在:
① 在荣誉利益方面不争名夺利,先人后己
② 能妥善处理与他人的矛盾与冲突 ③ 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能适当的做出妥协和让步(知识生成)【设计意图】运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生活情境和美德故事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谦让、怎样学会谦让,有助于知识的理解,之后学生自主归纳,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教师寄语】 谦让是一种美德,是一个人有涵养的表现,是对他人的尊重和宽容,是一种博大的胸怀。我们彼此要学会谦让。我们生活的社会是一个互帮互助的社会,当他人处于困境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也是我们做人的基本要求。(引入第二活动)(展示课件)★【学生活动二】 请你参与-----学会助人
让摔倒的道德站起来----2011年在安徽合肥,一位热心妇女搭载一位老太太坐“顺风车”,却不幸发生车祸导致老太太罹难。愧疚的妇女及家人多次为老太太的子女送去医药费赔偿费,竟一次次被拒绝。老太太的子女始终坚持一个“死理儿”:不能让好人做好事,却没有好报。在社会上“敢不敢扶摔倒老人”引发争论的背景下,这件“以德报德”的故事让人肃然起敬。同学们:当你遇到老人摔倒的情景时你会怎么做?具体做法是什么?(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板书】学会助人
【师引】助人是件愉快的事,当看到自己的努力消除了他人的痛苦时,我们会感到由衷的幸福和快乐。伸出你的手,献出你的爱,收获的将是双份的快乐。但助人也是一种技巧,那么我们怎样帮助别人才能收获双份的快乐呢? 【学生归纳】结合书P23,归纳总结
1、帮助他人首先要真诚,还要注意方式和方法;
2、在帮助过程中可以借助别人和社会的力量;
3、注意自身的安全;
4、注意维护他人的自尊。(知识生成)【设计意图】利用“让摔倒的道德站起来”,恰到好处地让学生理解分析了“要助人---助人
要注意方式、方法”,并让学生沐浴了社会的道德阳光。【教师寄语】“给”比“得”获得更多的快乐,这不是因为“给”是一种牺牲,而是通过“给”表现了你的生命力和责任意识。同学们,快把帮助他人获得的快乐,分享给大家,让我们一起来共享。(引入下一个课题)--------让我们一起来分享
【师引】把“我的”变成“我们的”这就是分享,分享心爱的玩具,分享内心的秘密,分享你我的快乐---分享,我们并不陌生。
【我的分享】说一说自己学习和生活中与人分享的经历,谈谈自己的感受。【板书】学会分享
【师引】把自己的欢乐与人分享,你会体验到更多的幸福;把自己的生活感悟与人分享,你会得到信任和友情;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与人分享,你会有新的提高和收获。如果你尝试着把“我的”变成“我们的”,你就会拥有“我们的”。那么分享有什么意义呢?
【讨论归纳】结合教材P22,归纳展示,学生补充。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只有通过分享和交流才能获得进步和成功的条件,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助和支持,有利于个人的发展和进步。(知识生成)
【设计意图】分享你我,在学生身边时时发生,探究中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所熟知的分享经历谈感受,能快速理解掌握分享对个人的影响及意义。★【学生活动三】你言我语-----我为社会做贡献 【师引】社会是我们成长的大家园,为了让我们的社会更美好,我们除了要学会谦让、分享、助人外,更需要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社会做贡献。【板书】
我为社会做贡献
【走进生活】你曾经参加过哪些社会公益活动,有什么感悟?(独立思考回答)【关注国家社会】(展示课件)中国“蛟龙”深潜海底,我感到骄傲和自豪;我国发生千年不遇的干旱,我感到百姓的焦灼和自己应尽的那份责任。说出自己知道的国家取得的一些重大成就或大事件,谈感想。
•我们国家
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我感到 祖国科技的发展,我感到骄傲和自豪 •我们国家
大力发展繁荣文化事业,我应该
•我们国家,我感到
我应该
【感悟奉献】
2011年被网友们亲切的称为“麻袋哥”的来自扬州大学生物科技学院的大学生,在班长的号召下10名男生利用周末背着麻袋收废品资助藏族学童。“我们不需要掌声,只希望有更多的人在课余加入到公益的队伍中来”。他的奉献与爱心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
他的行为对你有什么启示?(学生思考回答)
•用自己的行动和爱心积极地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共同归纳】结合书P25思考归纳:我们应该怎样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
•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关注国家大事,关心社会发展;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知识生成)【设计意图】通过你言我语谈感悟这一活动,引领学生走进社会,关注社会,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环节五】------(生)系统知识(师)点拨疑难 学会分享、谦让、助人
积极参加公益活动
养成亲社会行为
积极为社会做贡献
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
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养成亲社会行为有何意义?(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共同归纳)
点拨归纳:养成亲社会行为有利于增长社会知识,锻炼个人能力;有利于提高自身素质;有利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合作与分享,增强责任感;有利于在奉献社会、服务他人中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有利于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文明风尚。【设计意图】让学生把零散的知识系统起来,形成一个知识网络,做到一目了然,整体把握,并突破疑难。
【环节六】------对应训练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以理导行。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对父母老师同学,我要————————————
与同学发生矛盾时,我会———————————
在荣誉和名利目前,我会———————————
面对周围人的困境和困难,我会—————————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作为未来环境的主人,我要————————————
看到欣欣向荣的新农村建设,我要——————————
看到走向世界的中国的伟大创举,我感到——————我要—————— 【环节七】------迁移应用 拓展提升
【设计意图】精选试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1、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人谦逊、礼貌待人是优良品质。下列行为中不能算作谦让的是()
A.同学弄坏了我的自行车,我没怪他
B.班长小明把优秀班干部的名额给了副班长小强
C.马路上非常拥挤,小丽停下来等等
D.足球比赛中小亮故意跑慢输了球2、12月1日是世界爱滋病日。学校为响应上级号召,提高同学们的防护知识和认知能力,决定采取一些适合初中学生的活动。你觉得自己可以参加的是()
①制作预防爱滋病的宣传画、公益广告词
②举行“预防爱滋,关注健康”的征文比赛
③走进爱滋病村,参加长期扶助
④为爱滋孤儿捐款,奉献自己的爱心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明代学者顾宪成曾写出一幅出名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告诉我们应该()
A.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
B.大小事情要自己做,事必躬亲 C.具有回报社会的意识
D.要具有亲社会行为
4、“90后”的青少年正日益成为社会中的新生力量。人们对这一群体的评价总少不了“没有责任感,不负责任”这样的话。作为“90后”的中学生,要想改变人们对自己的看法,我们就要()
①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做到“我承担、我无悔”
② 关爱集体,奉献社会
③彰显个性,不理会他人的看法
④信守承诺,勇担过错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5、2011年8月深圳大运会志愿者,令世人瞩目。以80、90后为中坚的志愿者活跃于赛场内外,奔走于街道社区,以实践传承文明,以奉献展现风采,践行着“参与、互助、奉献、进步”的志愿精神„„„
(1)请用几个词概括你对志愿者精神的理解。
(2)你参加过或打算参加过哪些志愿服务活动活动?请举两例
(3)志愿者的行为是高尚的,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你应该如何学习志愿者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精神? 【环节八】------我的收获
(生)从知识、感悟、行动方面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知到了_____ 我明白了_____ 为了让我们生活的社会更美好,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_____ 【课后提升】
利用周六日时间,同学们自行组织参加一次社区服务活动,写出体会感想。
【设计意图】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让学生组织这次活动,既进一步巩固领悟了所学知识,又提高和锻炼了社会实践能力,做到知行统一。播放歌曲《爱的奉献》结束全课。教学反思
这节课教与学的成功之处
1、课堂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情景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系统知识点拨疑难---达标训练迁移应用---课后提升六个主要教学环节,适合中学生学习思维规律和高效课堂的教学要求,突出了学为主体,教为指导的教学理念。导入课题时利用了我校刚刚举行的学雷锋捐助留守儿童活动,学生亲身经历,耳濡目染,贴合题眼,导入自然。在自主学习环节,基础知识问题提纲挈领,引导学生在短时间内感知教材,初步掌握基础知识,为后面的探究学习、知识训练奠定基础。在合作探究环节设计三个活动让学生探究掌握了本课的知识重点。课后提升环节让学生自行组织一次社区服务活动,写出感悟体会,紧贴本课的核心—--养成亲社会行为,提高锻炼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符合思品课教学要做到情感体验与社会实践相统一的要求。在追求知识能力目标实现的同时,强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升华情感,内化道德。
2、学生探究活动
在合作探究环节的三个活动:情景表演---请你参与---你言我语,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生活实例和时政热点,声情并茂的展现在课堂上,让生活走进了课堂,也让课堂延伸到了社会,符合思品课教学“三贴近”原则。并让学生参与其中,锻炼了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对应训练中我用了两个活动: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让学生学以致用,以理导行,把知识升华为思想,将思想转化为行动,做到了知行统一,符合思品课教学生活化,开放性的要求。
3、课堂学习效果
由于教学设计与教学活动能结合课标要求,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实例进行探究学习,使知识由抽象变得形象,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效果很好---既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认识,升华了思想,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很好地落实了三维目标。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1、教学中有自己的思路,但有时设计不巧妙,特别是不能灵活的使用多媒体制作课件,增强课堂教学的时代性和灵活性.2、课堂教学时间有时调控不当,使得某些教学环节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3、不能全面了解学生,对学生期望值太高,使得问题设计没有照顾到学生全部,使得部分学生学习参与度不高。
评委点评:我们所处的社会是一个快速发展变化的社会,而初中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和参与社会生活的关键时期,本节课是在这一背景下设计教学,为学生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提供指导和帮助。其成功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本课的教学设计环节齐全,层次清晰。在上课伊始,以学生的亲身经历导入新课,尊重了学生在实践中产生的良好情感体验,自主学习环节让学生初步感知教材,以学生各自独特的理解为铺垫,有效组织自学、对学和群学。课上丰富而具有代表性和教育意义的时政材料,充分照顾了不同学生的心理和情感需要。
本课的教学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相结合和多种学习方式的灵活使用,使得学生思维活跃、探究意识强烈,“自主学习·初步感知→合作探究·解难释疑→迁移应用·达标训练”三个逐步深入的教学环节,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发展,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课内学习与拓展深化有机结合。学生领悟所学知识,实现知识能力目标的同时,让学生利用周六日时间自行组织参加一次社区服务活动,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强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写活动感悟和体会,引起学生反思,便于达成思想品德课教学思想性,教育性的效果,也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进思品,从思品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