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师一优课《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18:16: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师一优课《三个儿子》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师一优课《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第一篇:一师一优课《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二年级的学生

2、学科:语文

3、课时:第一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

(1)让学生在家里陪妈妈一起做家务,体验妈妈平时的辛劳。(2)学生熟悉学习内容,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二、教学课题

通过学习《三个儿子》一课,引导学生孝敬父母的道理,引导学生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1、情感、态度、价值观:孝敬父母,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

三、教材分析

本课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着翻跟斗,嗓子好的只顾着唱歌,他们唯独对妈妈手中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跑到妈妈眼前,接过了沉甸甸的水桶。难怪老爷爷说他只看到一个儿子,因为他深知,这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却能帮妈妈拎水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1、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说话时的语气。(2、)明白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3、)通过学文、赏文,懂得孝敬父母并能付诸行动。

2、教学难点(1、)通过讨论明白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2、)分角色朗读课文。3教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贴图、一桶水。课时划分:两课时

四、教学方法

在互联网条件下将信息技术与本课内容进行整合,充分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感受认识文本内容。师生交流、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多媒体演示等手段实施教学,将教学内容以多种形式呈现出来,也就是将信息技术作为内容融于课程及学科教学之中,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的展现出来,让教学内容更加直观,有趣味性和感染力。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展示:经典诵读《三字经》

二、谈话导入

1、三字经中有这么几句: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 能温席 孝与亲 所当执。这几句讲的就是孝顺,孝敬父母,感恩父母。

2、在《心灵花开》的这本书上,有一个感恩父母的童话故事,想不想读一读?请我的宝贝们翻开85页,默读《真正的好孩子》这个小故事并回答“读读想想”里面的小问题。

3、和我们刚刚读的这个童话故事一样,我们的课文中也有这样3个孩子,咱们去认识认识他吧!

示课题:《23 三个儿子》,齐读课题。

孩子们,在认识这3个儿子之前,我要先检查你们生字的预习情况,你们准备好了吗?

三、出示生字,检查预习。

1.(1)请自由地读读生词。小老师领读一遍。这里有2个词语读音比较特殊,(晃荡与沉甸甸)

认识“沉甸甸”的甸字单独读时读第四声,在这个词中读一声和轻声。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2)小组长检查词语认读。

(3)教师每组抽查一名学生认读词语情况。(6)出示单个生字,开火车认读生字。

四、朗读感悟,角色训练。

生字这一关,咱们顺利的通过了。下面我们来认识这三个儿子。

1、(看图)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三个可爱的小朋友了。他们也很了不起,他们的妈妈也在表扬他们呢?想知道他们的妈妈表扬他们什么吗? 请打开书本快速地默读1-6自然段,并用横线画出妈妈表扬他们的话。

2、汇报学习

(1)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贴图,板书:聪明、有力)

(2)又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唱起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贴图,板书:好嗓子)

(3)多么令妈妈骄傲的孩子呀!两个妈妈都在夸自己的孩子,第三个妈妈又是怎么说的呢?

(示句子)这个妈妈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贴图,板书:没有特别)

3、这位妈妈的儿子真的没有特别之处吗?宝贝们,打开课本读读剩下的自然段,也就是7-13自然段,读完后请用你们端正的坐姿告诉我。

4、孩子们,现在你们能看见几个儿子?你们和文中的老爷爷一样,都只看见了一个儿子,为什么?(指生回答)

5、6、孩子们,老师想问:你愿意做第几个孩子?

原来你们都是孝敬父母的好孩子。谁愿意上来提一提这桶水?这桶水重不重?文中妈妈们提的水桶重不重?快找到句子读一读吧!

(一桶水可重了!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7、你从哪些词知道这桶水很重呢?(晃荡,走走停停,痛,酸)

你能通过你的朗读来表现出来吗?(个别读,齐读)

8、这桶水太重了,此时,这三位妈妈最想得到什么? 现在最想得到的是什么?(帮助)她们多么希望……

9、那三个儿子又是怎样做的呢?请用﹏划出来。

(1)学生汇报。(一个……一个……另一个……)

(2)老爷爷眼里的孩子是哪一个孩子?(第三个儿子,提水的孩子)

示句子: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 着走了。

(3)我们来演一演这个小故事吧!出示重点词段,小组内练习表演。旁白: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一位老爷爷坐在旁边的石头上休息。A: 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B: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A: 你怎么不说说你的儿子呀?

C: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旁白: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这时迎面走来三个孩子。

A: 看,我的孩子在翻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B:听,我的孩子在唱歌,歌声真好听。

旁白:第三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B:看见了吗?这就是我们的三个儿子。怎么样啊? 老爷爷:三个儿子?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小组讨论:为什么老爷爷只看见一个儿子?

是呀,这个儿子望着妈妈提着沉甸甸的水,望着妈妈一路走走停停,他默默地帮妈妈提水,没有过多的言语,没有过多的犹豫。在老爷爷的眼中,这个普通、没有什么特别的孩子最能感受到父母的辛劳,是一位孝敬父母的好孩子。(板书:孝敬父母)(把没有特别擦去)★光有本领是不够的,还要懂得孝敬父母(示句子)

五、总结

自古以来,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师希望我们班的每个孩子都能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多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你认为要做一位孝敬父母的孩子应该是怎样的?

出示图片:这些事情我们能做到吗?老师相信我们都是孝敬父母的乖宝贝。指导书写:

要为父母做事情,我们必须有强壮有力的胳膊才行!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书写“胳膊”这2个字。

孩子们,现在就让我们行动起来,做一点让父母感动的事情好吗?

请翻到《心灵花开》的87页,大声朗诵《我只能是一个小孩子吗?》这篇文章。并仿照着写一首小诗送给爸爸或妈妈好吗?

八、总结。宝贝们,你们的诗写的真让人感动,回家后读给爸爸妈妈听听吧。相信你们的爸爸妈妈会永远记住你的这首诗。作业:

1.向父母朗诵自己写的小诗,坚持每天都帮父母做点家务。2.完成基础训练23课。

板书设计: 23三个儿子

图 聪明 有力

图 好嗓子

图 孝敬父母

一、情感感染法导入新课

1、这是一个住在养老院的老人写的一篇文章。孩子!当你还很小的时候,我花了很多时间,教你慢慢用汤匙、用筷子吃东西。教你系鞋带、扣扣子,教你穿衣服、梳头发、拧鼻涕。孩子!你忘记了我们练习了好多回,才学会的第一首儿歌吗?这些和你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是多么的令我怀念。如今,我的脚站也站不稳,走也走不动。所以,请你紧紧地握着我的手,陪着我,慢慢的,就像我当年一样,拉着你一步一步地走。

2、同学们,从老人的话中,你们听出了什么?

3、是的,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就是一切,父母为孩子付出了多少心血。那我们又该如何对待父母呢?相信学了23《三个儿子》之后,你们会有所启发。(板书课题,齐读)注意轻声。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

1、听老师朗读课文,学生给课文标上段落序号。

2、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谁能告诉老师你在课文里认识了哪些人?

过渡:播放并指着课文插图说:看见了吗?这就是三个儿子,可一位老爷爷是怎么说的呢?(出示课件)学生齐读。

明明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老爷爷却说只看到一个儿子。是不是在开玩笑呢?再读读老爷爷这句话。(生再读)

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质疑: 这是哪一个儿子呢?为什么只看见了一个儿子? 过渡: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两个问题来学习课文。

三、指导朗读,读懂文本(突出情景抓重点,理解关键词句段)

(一)读懂妈妈,体会母爱(1至6自然段)

1、伴着音乐,学生走进文中,仔细读1至6自然段,边读边勾画出三个妈妈说的话。找出来把自己当成妈妈读读。生交流。

2、第一个,第二个妈妈的话课件出示: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又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也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1)、理解关键词、句指导朗读。这两个妈妈是怎么评价自己儿子的?(教师板书:一个聪明有力气

一个

嗓子好)

指名学生朗读,并让其他学生评价。学生评价预设:

1读得没有感情(不好):师导:孩子,那你能告诉我他是在哪个地方没有读出感情(不好)?生:既聪明又有力气,唱起歌来好听极了没有读好。师:你点播得很好,小评委,你来给大家读读,作个示范!生读:既聪明又有力气,唱起歌来好听极了。师:老师听出来了,你在读时候声音比他稍高一些,速度比他稍快一引起,所以读得这么好。

2读得很有感情:师导:孩子,那你能告诉我他是在哪个地方读出了你想要的感情?生:既聪明又有力气,唱起歌来好听极了。师:原来用心倾听别人朗读就能听出这么多的好词,好句,你真厉害。学生模仿朗读这两句话。

(2)、感受人物心理活动,指导朗读

从妈妈的话里,你们听出了妈妈当时是怎样的心情呢? 生:预设:[1]自豪。师:那就请你们自豪地读。[2]骄傲。师:那就请你们骄傲地读。[3]得意。师:那就请你们得意地读。[4]高兴。师:那就请你高兴地读读 点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些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自悟自读,张扬个性,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3)、请孩子们回想自己的妈妈有没有夸奖过你?从妈妈夸奖你的话里,你听出了妈妈的什么感情?从妈妈夸奖你的眼中你读懂了妈妈的什么感情?

(4)、你听到别人的夸奖,心情怎样呢?那你也把快乐带给别人吧!(出示课件:[ ]既[ ]又[

]

3、第三个妈妈的话

(1)、过渡语:前两个妈妈这样夸赞自己的儿子,第三个妈妈是怎么说自己儿子的?指名说。(2)、课件出示第三个妈妈的话。“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教师板书:一个

没什么特别)(语调平稳)生齐读。

(3)、前两个妈妈都在夸赞儿子,而第三个妈妈这样说自己的儿子,你有什么想问这个妈妈的吗?(4)、揣摸第三个妈妈的心里是怎么想的?从这个妈妈平和的语气里,你听出了妈妈的什么感情没有?

4、分角色朗读三个妈妈的话

请女孩子读前两个妈妈的话,男孩子读第三个妈妈的话,分角色把三个妈妈的话连起来读读。再一次感受妈妈对我们的爱。课件出示三个妈妈的话。

(二)读懂儿子,回报母爱(7至11自然段)

1、体会妈妈拎水辛苦

(1)、师:瞧,(课件出示妈妈提水回家情景图)三个妈妈打完了水,正走回家去。在回家的路上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第7、8自然段。(2)、交流反馈。师:你读懂了什么?

(3)你从哪里体会到妈妈提水很辛苦?请同学们默读第8自然段,边读边圈出有关的词语。(可重啦!直晃荡,走走停停,痛,酸)[1]、一桶水可重啦。

可:可见这桶水不是一般的重,是很重很重。我们还可以把“可”字换成什么呢?(非常、真)

所以,三个妈妈拎得可辛苦了,你能用朗读把这桶水的重表现出来吗?指名读。[2]、直晃荡。

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水很重,妈妈们实在拎不动了,走路也不稳了,水就很容易——晃出来了。教学“晃荡”的读音及书写)这里还有一个字“直”,说明水是不停地在——晃荡。一桶水可重了!妈妈们都拎不稳啊,请你来读读这段话。[3]、走走停停。

三个妈妈走走停停,停下来可能会做些什么呢?(歇一歇,换一个手,停下来喘口气,捏捏发“痛”的胳膊,捶捶“酸”得快直不起来的腰)。(教学“胳膊”、“停”的书写,指指“胳膊”在哪个部位?强调“膊”右边部分的书写。)

谁能用朗读把妈妈们走几步、停一停的这种辛苦的样子用朗读表现出来。(指名读)[4]这桶水实在是太重了,妈妈们累得(……)

★积累词语:妈妈们累得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不仅如此,还满头——大汗 累得——你还能用上哪些词语?大汗淋漓、气喘吁吁、汗流浃背、精疲力竭…… [5])妈妈们累坏了!让我们一起感受妈妈的辛苦(齐读)!

2、自主发现三个儿子的表现

(1)过渡:此时此刻,三个妈妈最需要的是什么?对了,是别人的帮助。这时,迎面跑来了三个孩子,同学们默读课文9至11自然段,找找这三个孩子分别是怎么做的?(2)、(课件出示三个孩子活动的画面)

(3)、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翻跟头

唱歌

提水桶)

(4)、你们也能用一个一个另一个说句话吗?课件出示:一个……一个……另一个……(5)、指导朗读第一个孩子做的事

[1]、课件出示: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2](哎,你眼前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孩子?)[3]、评价评价做得怎样?(板书;真好看)[4]、读出好看的语气。

(6)、指导朗读第二个孩子做事

[1]、课件出示: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2]、(这又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3]、评价评价唱得怎么样?(板书:真好听)[4]、读出好听的声音。

(7)、指导朗读第三个孩子做的事 [1]、第三个孩子做了什么?

[2]课件出示: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a、指名学生来读。

引读:就在妈妈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就在妈妈走走停停、腰酸背痛时,他毫不犹豫地——;就在妈妈筋疲力尽、实在实在太累时,——

b、同学们自由读一读,用笔画出第三个儿子帮妈妈做事的动作的词。

指名说,再交流:你画的是什么?此时,老师把“跑”改为“走”,你们觉得怎么样?(出示句子)你从“跑”字感受到什么?(学生交流)

这么一桶连妈妈都提得这么辛苦的水,而他却二话不说“提”着就走了,此时他内心是怎么想的? c、第三个儿子为什么想到去帮妈妈提水?预设:生1:因为第三个儿子看见妈妈提水很累,所以赶忙跑过去帮妈妈提了水的。生2:因为第三个儿子孝敬她的妈妈。生3:因为第三个儿子是个懂事的儿子。生4:因为第三个儿子很勤快。生5:因为第一个儿子,第二个儿子虽然有特长,很出色,但是在妈妈需要帮助的时候,却没有伸出自己的小手帮助妈妈分担重担。生6:因为第三个儿子知道自己的妈妈爱自己,所以他也要替妈妈提水做点小事来回报妈妈的爱。

四、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1、是呀,(填空)面对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力气大的孩子只顾着——,嗓子好的孩子只顾着——,只有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跑到妈妈跟前,—— 妈妈手中沉甸甸的—— 师:同学们,看到这里,你最喜欢哪个儿子,为什么?(板书:真孝顺)

2、怪不得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呢?(出示课件)齐读老爷爷说的话。

3、老爷爷看见的是哪个儿子呀?、4、在老爷爷的眼里、心里,怎样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5、全班参与讨论,提炼中心:孝敬父母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6、大家说得很好,原来——出示:对于老爷爷来说,只有孝顺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7、从大家的话中,老师听到了一个共同的心声——

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板书:真正的好儿子)

8、想象:如果那两个儿子看见第三个儿子的表现,又听了老爷爷的话会做些什么?

五、拓展

1、关于孝敬父母的故事,有很多,像“黄香温席”,“卧冰求鲤”,我们一起来听听“黄香温席”这个故事吧。

2、看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什么?

3、怎样做才是孝敬父母呢?

4、学生交流。

5、师小结: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是父母养育我们成长,也是父母给了我们世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当我们在享受父母爱的同时,要懂得爱的回报,学会感恩。“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平时我们要多帮父母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哪怕是帮父母端一碗饭,捶捶背都行啊!板书

一个

聪明有力气

翻跟头

真好看 三个儿子

一个

嗓子好

唱歌

真好听

一个

没什么特别

提水桶

真孝顺(真正的好儿子)vv

一、课前活动,谈话导入 1、课前请学生展示自己的特长。2、谈话导入课题。

看到同学们精彩地表演,老师觉得大家真是多才多艺、各有所长!今天老师也给大家请来了三个小朋友,他们也有许多特别之处要向我们展示!想认识他们吗? 3、板书课题:三个儿子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找出生字读准字音,和它们交个朋友。

2、小组长组织小组同学读生字,难点音互相提醒,多读几遍。

3、请小老师带读屏幕上没有拼音的生字词。

4、比赛认读生字。三个儿子获奖教学设计

5、请你任选屏幕上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6、写字练习

(1)老师这儿还有两个字,你们认识吗?

出示课件:“胳膊”在田字格中。看这两个生字你发现了什么?(都是左右结构、月字旁、和身体有关系)(2)你还知道哪些月字旁的字?(学生说)课后还可以查字典和更多月字旁的字交朋友。

(3)我想写写“膊”字,哪位小老师能给我提个醒儿,要写好这两个字要注意些什么?(学生提醒写字时的要点)(4)老师范写“膊”,学生书空。(5)学生练习写字,老师下位指导。

6、下面咱们来一个“朗读接力赛”,比一比谁读的流利。(学生分段接力读课文)

三、细品课文朗读感悟。

1、刚才课文里的老爷爷跟老师说,咱们的课题应该改成“一个儿子”,我真不明白了,明明是三个儿子啊!(播放课件录音:老爷爷的话“三个儿子?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 儿子!”)

你知道为什么吗?(学生各抒己见)

2、同学们各有各的想法!我的意见就和老爷爷的不同!我只看见了两个儿子,而且是两个多才多艺的儿子!我有很多证据!你们想看看吗?(课件出示:文中描写两个儿子精彩表演的句子。)谁能把这两段话读好,我就请他欣赏两段精彩的表演。(学生朗读描写两个儿子精彩表演的句子)

2、读得真好!我被你们绝妙的朗读迷住了!那我们就一块来欣赏这两位儿子精彩的表演吧!

(课件动画:两位儿子的精彩表演)

3、看到这么精彩的表演,你觉得这两位儿子怎么样?他们的妈妈心里会怎么想?(骄傲自豪)

谁能用朗读表现出妈妈的得意和自豪?(指名赛读、全班评议、老师和全班学生赛读)

4、我说了是两个儿子吧?而且这么优秀这么出色!我想对老爷爷说:老爷爷,您错了!课题应该改成:两个儿子!

(学生争议:老爷爷的话没错,他的意思是说他只看见了一个孝顺的儿子!那两个儿子只顾展示自己的才艺,却不知道帮妈妈提水,而第三个儿子虽然没什么才艺,但他会帮妈妈做事,很孝顺。)

5、课文中哪些句子可以证明第三个儿子很孝顺?找出来读给我听听啊!

6、学生读第三个儿子帮妈妈提水的句子。(课件展示句子)实物演示:谁来提一提这桶水?

感觉怎么样?用课文里的哪个词来形容?(沉甸甸)还能从哪一段看出水很重,妈妈提得很吃力?(第8段)你能用声音和动作表现出妈妈的吃力吗?(指名学生朗读,齐读,配乐)

7、小结:同学们,我明白了!我没有真正理解“儿子”的含义!真正的儿子应该懂得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懂得如何去爱自己的父母!哪怕是捶捶背、扫扫地,那也是爱啊!

8、那两个儿子就不是好孩子吗?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不能说他们不是好孩子,他们也很有才艺,给妈妈带来了快乐,但是如果他们能帮妈妈做点事情就更好了)

那两个孩子听到我们的话会怎么想怎么做?(以后也会懂得孝敬父母)

有一天,三位妈妈又到井边打水,迎面跑来三个孩子,他们都……(会接过妈妈手中沉甸甸的水桶)老爷爷一定会高兴地说:……(我终于看到三个儿子了!)

9、分角色读全文。

四、课外拓展

1、老师知道我们班有很多独生子女,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看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或者谈谈自己平时在家的事情也行!

2、爸爸妈妈给予了我们最伟大而无私的爱,我们也要尽我们的能力给他们最大的快乐!倡议:每天为爸爸妈妈做一件事。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张“爱心卡片”,同学们下课以后,可以在上面写上你想对爸爸妈妈的的话好吗?

第二篇:一师一优课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页例5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学会正确解答简单的有余数问题,能正确的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3、培养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用竖式计算:

28÷9=

(2)有17个苹果,每3个分一盘,可以分()盘,还剩几个?

17÷3=()盘

()个

二、审读题意,交流理解。(1)理解基本数量关系。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问题:

你都知道了什么?(2)预设:知道了划船的人数,还知道了每条船最多坐4人,要求至少要租多少条船。追问:“最多坐4人”你怎么理解?(坐满了是4 人,坐5人不行)“至少”是什么意思?(就是最少的意思,应该让每条船上都坐满人,22个学生都上船)。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这道题的意思?

三、讨论辨析,理解“进一法”。

(一)独立尝试 问题: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呢? 提示:可以写一写,算一算,画一画,然后再列算式。

(二)交流想法,体会“进一法”。找两个学生板书算式并说说理由,为什么要用22÷4(求要租几条船,就是求22里有几个4,用除法解答)。(1)讨论辨析。问题:竖式中的22、4、5、2各表示什么?(在讨论中规范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2)体会余数在生活中的应用。1.有的同学认为至少需要5条船,还有的同学认为至少需要6

条船,你觉得呢?

2.看来余下的2人是关键,应该怎样安排他们? 检验:他们至少需要6条船,解答正确吗?(教师和学生用活动贴纸摆一摆。)梳理:在研究问题时大家发现,解决问题要注意考虑实际情况,即使坐不满,剩余的人也要再租一条船,这样才能满足让22个学生都去划船的要求。

四、结果检验,梳理强化。做一做第一题 有27 箱菠萝,王叔叔每次最多能运8箱。至少要运多少次才能运完这些菠萝? 问题: 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你能自己解决问题吗?动笔试一试。

3.至少要运多少次啊?你是怎么想的? 为什么要“加1”。

五、交流理解,提升认识。

(一)审读题意,独立尝试。完成做一做第二题。问题: 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追问:“最多”是什么意思?

2.你能自己解决问题吗?动笔试一试。

(二)交流想法,体会“舍余法”。问题: 1.最多能买几个?你是怎么想的?

2.还余下1元呢,应该再加上1个面包吗?

(三)对比感悟,提升认识。同时出示“例5” 和“做一做”第2题。对比分析:这两道题,我们都是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的问题,但上面这道题余下“2人”就要增加1条船,下面这道题余下“1元”,却不增加1个面包。你发现了一个什么道理? 巩固练习: 用这些钱能买几个4元的面包? 总结:今天研究的问题你学懂了吗?

六、课堂作业。作业:第69页练习十五,第1~2题。

教学内容:教材63页例4及做一做,练习三十六第1—3题.

一、知识教学点

1.联系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使学生学会解答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

2.在掌握平均分两种分法的基础上,加深对除法两种应用题的认识.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操作,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等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类推,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挖掘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发展学生的思维.

2.设疑、解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有余数除法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及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有余数除法两种应用题余数的处理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做一做第3题的投影图片,7支铅笔,8根小棒,练习的算式卡及图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操作并解答.

(1)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几根?你是怎么分的?

(2)拿出8根小棒,每4根放一堆,可以放几堆?这是怎样想的?

2.列式、计算,指明口述解题思路.

30个羽毛球,每6个放一盒,可以放几盒?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1)出示例3∶7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几支,还剩几支?(先分分看)

(2)读题后引导学生操作,用小棒代替铅笔,大家共同操作后,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演示.边演示边口述分的过程.

教师提问:把7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是什么意思?(就是把7支铅笔平均分成3份.)分的结果怎样?全分完了吗?(每人分2支,还剩1支.)

教师引导:联系平均分的含义及以前我们学的知识,想想这题应怎样解答?(指名学生列式“7÷3=”,并用竖式计算)

教师启发:竖式中,除得的商“2”,表示什么?(每人分得2支.)余数“1”表示什么?(还剩1支.)做应用题写横式等号后面的得数时,要写单位名称,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这题商和余数后面的单位名称是什么?应怎样写?

学生讨论后,指名回答写出横式等号后面的得数.7÷3=2(支)…1(支)

教师提问:答话应怎样写?(每人分2支,还剩1支)为什么这样写?(因为平均分后,没有分完,还有剩余.)

(3)对比、分析:今天我们解答的这道应用题与以前学过的除法应用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平均分,用除法计算.)有什么不同?(有余数,商和余数都写单位名称,答话因有余数需答完整.)

(4)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在解答时要注意横式等号后面的余数及单位名称不能丢掉,写答话时要按题意回答完整.

(5)反馈练习:独立完成课本120页做一做第1题.教师巡视指导.订正时,指名让学生说解题过程,重点强调计算的结果及答话应该怎样写.

2.教学例4:

(1)出示例4:43个乒乓球,每袋装5个,可以装几袋,还剩几个?

(2)读题后,启发学生联系铺垫孕伏中第2题(羽毛球分放人盒中)列出算式:“43÷5=”,并用竖式计算

(3)讨论:除得的商“8”表示什么?余数“3”表示什么?

(4)根据讨论的结果,联系例3有余数除法计算结果及答话的写法,独立解答课本119页例4.

(5)订正时,着重让学生说清商“8”的单位名称为什么是“袋”,余数“3”的单位名称为什么是“个”.

(6)反馈练习:独立完成120页做一做的第2题.教师巡视指导.订正时,重点强调平均分的第二种的有余数的应用题计算结果的名称商与余数的单位名称为什么不同.

三、巩固发展

1.课本120页做一做第3题.(投影出示)

看图说题意,再写算式.

9÷□=□(个)……□(个)

9÷□=□(盘)……□(个)

(1)先引导学生看图,分析数量关系,理解题意.

提问:图中一共有多少个苹果,根据这个图和算式(1),你能说说题意吗?(根据计算结果的单位名称,“(个)……(个)”,可以推断是平均分的第一种分法.)

类推:把图和算式(2)联系起来,你能理解题意吗?(可讨论,根据计算结果的单位名称,“(盘)…(个)”,可以推断是平均分的第二种方法.)

比较、归纳:根据图及两个不完整的算式,指名请学生说出两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第一个算式表示,把9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每盘放4个,还剩1个.第二个算式表示,有9个苹果,每盘放4个,可以放2盘,还剩1个.

(2)让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独立完成写好算式.

(3)订正,指名口述思维过程.

2.填空:(投影出示)

(1)

14÷4=3 …2

14÷3=4 …2

(2)

21÷6=3 …3

21÷3 =6 …3

3.做练习三十六第2题.指导学生要把2角化成20分后再列式计算.订正时,重点让学生说出为什么要先把2角化成20分.

四、全课小结

1.让学生观察板书,总结出今天学了什么新知识.

2.教师纠正,补充性地进行小结.重点强调根据题意正确书写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完整写出答话.

五、布置作业:121页练习三十六第1、3题.

六、板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例5》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利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2.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

3.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判断去掉余数后,商是否加1。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你们喜欢春游吗?看一下这个班的同学们,他们来到公园可 高兴了,他们正在去划船呢,你们想去看看吗?

二、探索新知 出示例5: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至少要住多少条船? 引导学生观察。

问:你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至少”是什么意思?指名学生回答。

22÷4=5(条)……2(人)(列竖式)

问:他们至少要租几条船?

通过计算发现:如果租5条船,还多出2人,应该再租1条船,一共要租6条船。即:5+1=6(条)

归纳:在解决租船、租车、装载等问题时,计算后如果有余数,最后的结果应用商加1。检验:每条船最多坐4人,5条船最多坐20人,6条船肯定能 坐22人,解答正确。

小结: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租船等问题时,商加1才是最后的结果。

三、巩固练习书p67做一做

第1题:问:这是一道什么类型的题?(装载问题)装载问题应该注意什么?(商加1)

指明学生读题,说一说解题思路,最后集体订正。

第2题:指名学生看图说图意,解答后说一说思考过程,最后订正。问:这些钱是多少钱?

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说一说解题过程。

四、补充练习:

第一小队共有9名队员,他们打算去“恐龙乐园”进行野营。让我们一起来为他们打理野营装备吧。

(1)香肠20包,平均每人分得__包,还剩__包。(2)苹果30个,平均每人分得__个,还剩__个。(3)矿泉水40瓶,平均每人分得__瓶,还剩__瓶。(4)每3人公用一个平底锅,必须准备__个平底锅。(5)每2人公用1顶帐篷,必须准备__顶帐篷。(6)每顶帐篷需用8颗地钉,必须准备__颗地钉。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说一说思考过程。

第三篇:一师一优课教学设计

“一师一优课”教学设计

九年级总复习(作文)

人物描写

语言描写

单位:银川十二中 授课教师:彭丽珠 2016年3月

教学目标:

1.归纳人物语言描写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通过感知和训练学会运用语言描写塑造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归纳总结人物的语言描写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力求在写作中有意识地运用方法,杜绝问题。

教学难点:

让学生意识到语言描写不是单纯的说话内容,它是一种综合的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人物性格的描写手段。

难点突破:

通过欣赏课文中经典的语言描写、观赏经典影片、视频中的经典台词,感受语言描写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魅力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互动交流

导入课题

师:我们一起做一个“人物——语言连连看”的游戏 生:上来做连连看。

师:说说你们这样连的理由。生:自由表述。

(白板展示人物——语言连连看)

二、欣赏交流

组织归纳

1.欣赏教师准备的课文中经典语言描写

2.小组合作:我们学过的课文和你阅读的文学作品有哪些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并说说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3.讨论归纳:(1)语言描写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预设: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可以完成)

(2)语言描写应注意哪些问题?(预设: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可能能完成三点预设内容)

4.欣赏经典电影精彩片段,并通过配音练习进一步感受归纳出的内容(与语言相配合的语气语调和神态动作)

5.欣赏经典对白,引导学生补充归纳(归纳出预设内容的第四第五点)(课堂随机选用:《简爱》配音,通过简的语言体会其性格)6.通过修改学生习作练习,深入体会第五点——巧妙留白。

三、片段练习

感悟提升

练习一

学校生活篇——猜猜他是谁

以小组为单位抓住一位老师或同学的语言进行描写,描写完展示,并由其它小组猜。如果猜出,说明描写抓住了特点。练习二

社会生活篇——和谐需要谁

结合给出的两个情境进行语言描写训练,注意突出两位老人的性格特点。

第四篇:一师一优课教学设计

送别诗《送友人》教学设计

泉塘中学谢俊鹏

教学目标:

1、教学《送友人》,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

2、学习并鉴赏送别诗不同的格调;

3、反复诵读,积累送别诗中的名句。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教学《送友人》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难点:把握送别诗不同的格调。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学习歌曲《送别》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学唱歌曲《送别》

二、关于送别诗

1、复习回顾已学《送元二使安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孟浩然之广陵》。

2、了解送别诗

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诗歌。著名的代表人物有王维,王勃,李白等。送别诗抒写离别情绪,是分离时迸发的情感火花。

三、教学《送友人》

1、明确学习目标

2、了解作家及诗歌特点

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与杜甫一起合称“李杜”。

李白诗歌想象丰富,意境瑰奇,对后代影响深远,著有《李太白集》。

3、通读全诗,了解诗歌大意

(1)教师范读提醒学生注意:音与朗读节奏

(2)学生自由读结合注释了解诗大致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分联品读全诗,鉴赏诗歌写法上的特点与表达的情意。

5、诵读全诗,领会诗人抒发的情感

6、小结:

(1)这是一首意味深长的送别诗。作者通过描写清丽如画的送别环境,运用对偶、比喻、衬托艺术地抒发了作者对朋友漂泊天涯的深切关怀和依依惜别之情。兼俱自然美与人情情美,格调哀而不伤。

(2)鉴赏诗歌法:

反复读,通读弄清“写什么”,品读品味诗“怎么写”,诵读领会“为什么写”。

7、即讲即练:

(1)作者是(唐)朝(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是当时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

(2)解释下列词语:

横(横卧)

白水(明净的河水)

去(离开)

孤蓬(孤独的蓬草,喻指孤独远征的友人)

征(远征)

(3)内容理解:

《送友人》这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表达了作者(对朋友漂泊天涯的深切关怀和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四、送别诗的格调

1、送别诗不同的格调:

A、哀伤

B、哀而不伤

C、乐观旷达

2、比较下列各送别诗的格调,判断其格调类型:(1)、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4)、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5)、别 董 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8)、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3、积累送别诗中的名句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五、男生朗诵送友人,女生吟唱送别,结束本课。

第五篇:一师一优课教学设计

一师一优课资料

教学设计

内容:三年级上册《27 陶罐和铁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6个生字,理解奚落、傲慢、轻蔑、恼怒等词。

2、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一部份一部份地细读课文,把每部份的内容读懂,从而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4、读懂课文内容,学习全面地看待事物的方法。过程与方法。

1、读一读,整体感知。

2、议一议,了解内容。

3、品一品,理解品味。

4、演一演,加深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正确全面的看待事物,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做人道理。教学准备:

教师在教学本课前,准备陶罐、铁罐的实物以及陶罐、铁罐的头饰,生字卡片、教学课件等。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刚才老师让你们触摸了我从西藏带来的非常漂亮的罐子,现在我想请几位同学来说一说这两只罐子有些什么特点,好吗?(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板书“坚固”“易碎”两个词语)

同学们通过触摸,发现了两只罐子的不同特点,你们真是一群善于观察、爱动脑的孩子!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道去认识两只特殊的罐子,他们是国王御厨里的一只陶罐和铁罐,在这两只罐子身上发生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大家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9课,陶罐和铁罐(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一)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二)出示生字卡,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三)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

三、精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课文

(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然后告诉大家,从对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指导)

(二)从两个罐子的对话中,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学生质疑)

(三)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为以下几个问题

1、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

2、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3、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的态度又是如何呢?

(四)哪位同学来回答第一个问题,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

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指导。

师:铁罐正是仗着他坚硬的特点,非常骄傲,常常奚落陶罐。

板书:骄傲

师:谁能结合上下文,说说你是怎样理解“奚落”这个词的?

生自由回答,教师视情引导学生。

(五)下面我们一道来解决后面两个问题。

1.分角色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部分,理解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1.)生:“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出示课件1:

师:同学们觉得这时铁罐的态度是怎样呢?

生:傲慢

板书:傲慢

师:谁能用傲慢的语气把这句话读一读?

(学生试着用傲慢的语气读。)

(2.)生:“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出示课件2:

师:这时铁罐的态度又是如何呢?

生:轻蔑

板书:轻蔑

师:请同学们带着轻蔑的神态读一读好吗?

学生用轻蔑的神态练读。

师:同学们表现的真好!老师也想用轻蔑的神态来读一读这句话,哪位同学愿意和老师合作呢?(师生合作完成对话2)

(3.)师: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还有哪些?

(学生找出句子“住嘴„„„„在这里”)

出示对话3“住嘴„„„„在这里”。

师:铁罐的态度由开始的傲慢,到轻蔑,再到现在的什么?请同学们读对话3,然后回答。

生读铁罐的对话,然后回答。

板书:恼怒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朗读对话,理解和体会铁罐恼怒的神态。

(4.)铁罐狂妄到了极点,一心想把陶罐碰成碎片。请大家找出表现铁罐狂妄自大的语句。

学生找出句子“和你在一起„„碰成碎片。”

教师引导学生读出狂妄自大的语气

2.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的态度又是如何呢?

生:谦虚、大度、礼貌„„(板书:谦虚、大度)

师:分别找出表现陶罐谦虚、大度的句子,并读一读,体会关键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出示课件5:“我确实不敢碰你„„再说„„”“何必这样说呢?„„有什么可吵的呢?”

生读陶罐的话,教师相机引导。

四、分角色朗读,鼓励学生自配动作。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解决了大家提出的问题,现在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还可以自配动作。

(一)小组分角色练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

(二)戴上头饰表演。

五、学习课文10—17自然段

(一)同学们表演得非常精彩,老师从你们的表演中看到了谦虚的陶罐和傲慢的铁罐。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俩的命运最终会如何呢?你们想知道吗?请同学们快速地读课文的后半部分,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陶罐和铁罐的不同命运。

(二)学生认真读,积极发言

六、归纳主要内容,揭示寓意领会中心

(一)这个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回答

(二)教师:出示铁罐、陶罐的实物,看同学们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引导。

(三)结合自己的生活,说一说从这则寓言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归纳出文章所揭示的道理。

七、拓展延伸,加深理解。

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或学过的课文,模仿着编一则寓言故事。

下载一师一优课《三个儿子》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师一优课《三个儿子》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一师一优课书法教学设计

    《卧勾的写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技能目标:学习卧钩写法,掌握“心”字结构。 2、认识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卧钩形态以及“心”字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模仿能......

    一师一优课教学感悟

    《信条》的教学感悟 世上最难的事情,就是用最简单的语言阐述最复杂的道理。美国当代作家福尔格姆在《信条》一文中就这样告诉我们,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为人! 这篇文章是高......

    苏楠一师一优课教学设计

    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 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二十二课《陋室铭》 教学设计 大连八十中学苏楠《陋室铭》教学设计 大连八十中苏楠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 2.让......

    一师一优课《渡河少年》教学设计.

    《渡河少年》教学设计 宾县第一小学谢春宇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写了一位农家少年在开学的第一天,因为无钱乘船而遭 到船夫拒载,强烈的自尊心使他在一气之下毅然跳进寒秋的冷水......

    “一师一优课”教师授课教学设计模版

    浠水县巴河镇西河中心学校 “课内比教学”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 章 节: Unit3 课 题: 第一课时 授课班级: 八一班 授课时间: 2015年9月30日 授课教师: 唐丽 西河中心学......

    蛋白质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最终版(模版)

    教材分析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这节课位于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分子与细胞》(必修1)第2章2节,从知识体系看,由第一节中提到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自......

    “一师一优课”汇报材料

    陈庄小学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工作汇报材料 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凸显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深化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着力打造高效魅力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

    一师一优课教案[定稿]

    一、游戏导入 同学们,欢迎大家走进我们的心理课堂。在正式上课之前,老师带领同学们做一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欢乐蹦蹦跳。游戏规则是:老师说‚欢乐蹦蹦跳‛,同学们就问:‚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