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考语文辨析并修改病句教案(6课时)
辨析并修改病句教案(6课时)
全国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对句子的考查要求之一是:“辨析并修改病句。”所谓病句,是指句子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或修辞不当,或不合事理逻辑等的句子。病句种类繁多,《考试大纲》规定考查六种“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
逻辑”。其中前四种语病属语法毛病,表意不明属修辞毛病,不合逻辑属逻辑毛病。这项考试能力层级为D级——“表达应用”。
辨析病句,是指对病句的辨别与认识,它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能力,是修改病句的基础。修改病句,是就语病的动手修改而言的,它是语言表达较高的能力要求。
一、“辨析病句”指要
辨析病句,首先要明确语病的类别。记住《考试大纲》中指出的六种病句类型及其基本特点,适当记忆一些典型语病例句,是十分必要的。解题时可进行“对号入座”,举一反三,从而找准病因,作出判断。
其次,要掌握病句辨析的方法。
1、语感审读法
在审读过程中,从对语言的感性认识上察觉语句是否有毛病,如果觉得句子别扭,就再作分析比较,从而找到病之所在。用这种办法做题,要做到胆大心细。胆大就是要敢于大胆地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心细就是要有仔细分析和查找语病的耐心,二者相辅而行。
2、句意分析法
(1)看句意是否明确。一般地,一句话只能有一种理解,即一句话表达惟一的一个意思。如果一句话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理解,是歧义句,就犯了句意不明的毛病。
(2)看前后句意思是否合事理。例如: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很显然,“伪劣产品”是不会有人仿造的。那些不法之徒是要通过伪造“名牌产品”来赚钱。这句话不合事理。
3、主干枝叶梳理法
综观全局,运用语法手段,先理出句子的主干(主语、谓语、宾语),审查句子的主干是否有搭配不当的错误;再清理句子的枝叶(定语、状语、补语),仔细审查修饰成分内部是否有毛病。
4、造句类比法
有的句子是否有语病,一时拿不定主意,这时仿照原句的结构另造一个常用的句子,经过分析比较,从而确定该句是否有语病。
5、逻辑分析法
有的语病不好从语法上找出毛病,这时要从事理上对其进行分析,主要看其是否违反事理。进行逻辑分析,要注意从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多个侧面对句子进行分析。
6、关联词语检验法。
关联词的特点较普遍是成对出现的,如果上下文的关联词出现了问题,句子也会是病句。此法主要是用来检查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存在问题。如“不管我在那里有了职业,却是被资本家雇佣的”,上下句不存在条件关系,而应改为“尽管”表示转折关系。
7、标志搜索法
有些句子本身具有一定的标志性,其语病往往就出现在那有标志的部位,如有多个否定词的句子,往往出现否定不当的错误;有“能否”、“是否”等词语的句子,往往出现一面与两面不对应的错误;介词结构在句首的句子,往往出现介词结构掩盖主语的错误,等等。做题时,可根据这些特点,顺藤摸瓜,准确地找到病症所在。
8、“对号入座法”
熟知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要求辨析的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六种病句类型及其基本特点,适当记忆一些典型语病的例句,解题时进行比较排除,从而找到病因,做出正确的判断。
二、修改病句指要
修改病句必须明确修改病句的原则,掌握修改病句的方法。
1、修改的原则
修改时既要改正句子的错误,又要充分体现句子的原意,而且还要尽量保留原句的基本结构和词语。揣摩、恢复造句原意,“多就少改”——这是修改病句的原则。切忌改变句子的原意。能调整语序的就不能增删;改一处能解决问题,就决不能改两处。
2、修改的步骤、方法
(1)审明要求。根据题目要求,有的要修改使用不恰当的句子,有的要修改语法上有毛病的句子,有的要删除多余的词句等,在明确要求的基础上,通观全段,联系上下句,找出“病点”进行修改。
(2)辨清类型。运用“辨析病句”的分析方法,对语段进行“细致阅读”,分清语病类型,确定病因,再作相应的修改。
(3)方法对症。确定病处后,便着手修改。修改的方法主要有:①删:删去多余的内容,主要用于成分多余、重复、啰嗦、自相矛盾等类型的病句。②换:主要用于搭配不当、用词不妥当、错误等类病句。③增:主要用于成分残缺等类病句。④调:主要用于语序不当等类病句。
一、“语序不当”病句分类例析及备考提示
1、定语和中心词次序不当
例①:由于纺织工厂努力提高生产质量,我国棉布的出口深受各国顾客的欢迎。
析:“棉布的出口”与“深受……欢迎”不搭配,实际上“深受…欢迎”是“出口的棉布”,定语和中心词位置颠倒。“棉布的出口”应改为“出口的棉布”。
例②:近年来,龙口市各行政村以南山精神为动力。在新农村建设中励精图治、辛勤耕作,描绘着家园未来美好的远景。(2006年高考山东卷)
析:此句语病有二:一是语序不当.“家园未来美好的远景”应为“未来家园的美好远景”;二是不合逻辑,“描绘着”是进行时态,而“未来美好的远景”则是将来时态,两者不能混用。
2、把定语误放在状语的位置上
例①:广大青年表现出无比的进行改革的热情。
析:“无比的”本是“热情”的定语,误放在“进行”前的状语位置,故应将“无比的”调至“热情”前,并删除“的”。
例②:“2006年中国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是世界园艺博览会历届占地面积最大、活动最丰富、演艺最精彩的一次盛会。(2006年高考辽宁卷)
析:“历届”语序不当。应为“是历届世界园艺博览会占地面积……”。
3、多项定语次序不当
多项定语与中心语的正确顺序一般是:①表领属性的或时问、处所的②指称或数量短语③动词或动词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⑤名词或名词短语。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如:
我们学校的(表领属)一位(数量)有3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词)语文(名词)女(名词)教师退休了。
如果不按这个顺序排列就是语序不当,渎起来就别扭。例: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里陈列着好多种当年周恩来使用过的东西。(2005年高考江西卷)
析:“好多种”不能修饰“当年”,应移至“东西”前;“当年”一词应置于”周恩来”之后。另,“东西”一词显得不够庄重,改为“物品”要妥当些。
4、状语和中心词次序不当
例①:每一个有志气的青年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对四化建设有贡献的人。
析:“将来”应移至“成为”之前作状语。
例②:与作家不同的是,摄影家们把自己对山川、草木、城市、乡野的感受没有倾注于笔下,而是直接聚焦于镜头。(2004年高考湖南卷)
析:语序不当.“摄影家的……倾注于笔下”这句中的“没有”应调到“把”前面。改为“没有把自己对山川、草木、城市、乡野的感受”。
5、把状语误放在定语的位置上
例: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的作用。
析:将“充分”调至“发挥”前,并删掉“的”。
6、多项状语次序不当
多项状语排列顺序一般是:①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②表时间的名词或介宾短语③表处所的名词或介宾短语④表范围或频率的副词⑤表情态的形容词⑥表对象的介宾短语。如:
那位失主为表谢意(表目的),昨天(表时间)在电视台(处所)又(副词)诚挚地(表情态形容词)为他(表对象)点了一首歌。
如果不按这个顺序排,就会使句子结构混乱。
例:为了写好老师布置的论文,在阅览室里许多同学近几天如饥似渴地阅读着。
析:应改为:为了写好老师布置的论文(目的),许多同学近几天(时间)在阅览室里(处所)如饥似渴地(情态)阅读着。
7、主客体次序不当
例:勒萨日在过去对中国读者是比较生疏的。
析:“中国读者”与“勒萨日”应对换位置,主客体关系才恰当。
8、谓语次序不当
例:全厂职工讨论和听取了厂长关于改善经营管理的报告。
析:应先“听取”后“讨论”,才符合逻辑顺序。
9、主语次序不当
例: 学生、领导和老师都参加了开学典礼。
析:主语的次序不当,应改为“领导、老师和学生”或“学生、老师和领导”。
10、并列成分前后照应不周
例:对调整工资、发放奖金、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等问题,文章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2006年高考湖北卷)
析:语序不当。并列成分前后照应不周,“深刻的说明”应照应“理论”,“详细的规定”应照应“政策”。此题脱胎于1994年全国高考语病题(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
11、对应词语的顺序不合理
有些词语前后有对应关系,互相对应的词语如果顺序不合理,就会表意不明确。
例:天山连绵几千里,横亘在准葛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之间,把新疆分为南北两半。
析:从地理位置上二看,“塔里木盆地”在南,“准葛尔盆地”在北,后文的“南北”两字与前面的对应关系错误,易让人产生误解。应将“准葛尔盆地”与“塔里木盆地”交换位置。
12、虚词位置不当
(1)介词或介词短语位置不当。例①:生物入侵就是指那些本来不属于某一生态系统,但通过某种方式被引入到这一生态系统,然后定居、扩散、暴发危害的物种。(2005年高考湖南卷)
析:介词“被”的位置不当,应放在“通过”的前面。(本句是一个单句。主语是“生物入侵”,谓语是“指”,宾语是“物种”。运用简缩法分析,就可以看出本句主、宾搭配不当是主要毛病。“生物入侵”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物种”。)
例②:3月17日6名委员受贿丑闻被驱逐出国际奥委会。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的报道。
析:“关于……事件”这个介词短语,不能放在主语后面,应移至“世界各大报纸”前(也可将“关于”改“对于”)。
(2)副词“不”的位置不当。
例:我们如果把自己国内的事情不努力搞好,那么在国际上就很难有发言权了。
析:“把”字句否定副词应该放在“把”字之前。应把“不”放在“把”字前。
(3)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关联词语的位置有两种情况:前后分句主语相同时,前分句的关联词置于主语后;前后分句主语不同时。则置于主语前。后一分句的关联词由连词充当时,不论分句主语是否相同,都放在主语前;由副词充当时,则放在主语后。
例①:不但他成绩好,而且思想也很好。
析:两分句主语相同,关联词应放在主语之后,“不但”移到主语“他”后。
例②:这次活动搞得很成功,同学们不但积极参加,而且老师也临场指导。
析:两分句主语不同,关联词应放在主语之前,“不但”应放在“同学们”之前。
13、复句的分句次序不当
句序不当一般包括概念大小排序不当、语义轻重排序不当、时空顺序不当、逻辑顺序不当等几种情况。造成句序不当的原因一般是:造句时没有遵循概念大小、表里、远近、深浅、高低、因果、现象到本质的排列规律,对句子排序的客观规律缺乏科学的认识。
例①:他跳下池塘,来到池边,很快就游过去了。
析:应将“跳下池塘“与“来到池边‟‟互换位置,才符合动作先后的时间和空间顺序。
例②:如果分裂祖国的阴谋得逞,子孙后代不答应,海峡两岸的人民不答应。
析:后两分句语序不当。两者隐含有递进意味,也含有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即现在的“两岸人民”,将来的“子孙后代”,应将后两分句互换位置。
例③:强强联合制作的大戏,让人们不仅看到了中国戏曲的整体进步,而且看到了中国戏曲在现代化问题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析:此句关联词领起的内容前后两句是递进关系,“整体进步”应高于“在现代化问题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所以语序应颠倒过来。另,“现代化问题上”似应改为“现代化改革方面”为宜。
备考提示:
语序不当从语法角度看:对单句来说主要是词序不当,对复句来说主要是句序不当;语序不当又可能引起搭配不当,从语意方面来看,语序不当可能引起不合事理、表意不明、主客颠倒等语病。有些语序不当问题从语法方面能明显看到,但有些语序不当比较隐蔽,只能从语意语境方面去分析,像语言衔接连贯又是一类语序问题,辨析时更需要结合上下文语境。谨防“并列惹祸”,句中若出现并列结构时,应考虑并列结构的语序是否合理、是否合乎逻辑、与其他成分的搭配是否妥当等;多重定语、多重状语的排列也是重点。
二、“搭配不当”病句分类例析及备考提示
1、主谓不搭配 例①:我国于l998年开通手机短信,使用短信的手机用户层出不穷。(2006年高考福建卷)
析:此句中的主语“手机用户”与谓语“层出不穷”(只用于事物,不用于人)搭配不当,可改为“使用短信的手机用户与日俱增”或“使用短信的手机用户逐年增加”。
例②:共产党员罗霄同志的一生,代表了我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的革命品质。
析:“代表了……品质”不搭配,“代表”改为“表现”。
例③:每当回忆起和他朝夕相处的一段生活,他那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循循善诱的教导,又重新出现在我面前。
析:“教导”不能“出现”,“循循善诱的教导”改成分句“循循善诱的教导又在我耳边回响”(放句末)。
2、动宾不搭配
例①:采取各种办法,大力提高和培养工人的现代技术水平,是加快制造业发展的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2006年高考江西卷)
析:此句中的“提高”可以与“水平”搭配,但“培养”与“水平”不能搭配,该句可将“和培养”删去。
例②:九颗正义的子弹几乎同时射出,结束了九个罪恶的灵魂!
析:“灵魂”不能“结束”,当改为“生命”。
3、主宾不搭配
例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要阶段。
析:“中学生是……阶段”不搭配,应去掉“生”,使“中学”与 “阶段”相搭配。
例②:生物入侵就是指那些本来不属于某一生态系统,但通过某种方式被引入到这一生态系统,然后定居、扩散、暴发危害的物种。(2005年高考湖南卷)
析:这是一个复杂单句,其主干为“生物入侵……是……物种‟‟,主宾在意义上不属同一范畴,造成主宾搭配不当。应把“生物入侵”改为“入侵生物”。
4.修饰语与中心词不搭配
例①:各种读书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支动人的歌声。
析:“歌声”不能说“一支”,可改为“乐曲”或“交响乐”。
例②:如果把天津建卫600年比作一部恢弘的史诗,那么三岔河口就是这部史诗的主旋律和最激昂的篇章。(2006年高考天津卷)
析:此句中的定语“史诗”与中心语“主旋律”不能搭配,应将“主旋律”改为“主线”。
例③:来这里聚会的无论老少,都被他清晰的思路、开朗的性格、乐观的情绪及坚定的信心深深地感染了。(2006年高考全国卷II)
析:此句中的状语“被他清晰的思路”与中心语“感染”不搭配,改为“被他清晰的思路征服了”
5、介宾不搭配
例①:但为了安全的理由,我已把它全部变为瑞士法郎跟委内瑞拉银币。
析:“为了“不能带宾语“理由”,删“的理由”。
例②:依据罪犯作案的时间都在深夜至凌晨,并比较作案现场,认定这两起案件的作案手段和特点完全相同。
析:介词“依据”后缺宾语中心词,“凌晨”后须加“的规律“。
6、关联词不搭配
关联词的使用是配对的,如“因为……所以……”“只有……才能……“不仅……而且……”等等,不可混用。
例①:人们认为,团队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不只是个体贡献的简单相加,而是能使队员行动一致、互相配合的团队协作技能。(2006年高考湖南卷)析:此句中,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不只是“与表并列关系“而是”不能搭配,可将“不只是‟‟改为“不是”。
例②: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析:“在……中“与“得到了力量”搭配不当,应是“从……中得到了力量“。
7、一面与两面不搭配
例①:搞好地震预报工作,取决于科研能力是否提高。
析:前面是“搞好”,后面是“是否“,一面对两面,造成对应失调。
例②:21世纪的中国有没有希望,关键在于既要坚定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要广泛地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文化。(2006年高考四川卷)
析:此句中,前面述及肯定和否定(“有没有”)两个方面,而后面却只述及肯定(“继承和发扬”“学习”)一个方面,为使前后照应,可将“有没有”改为“要有”,或在“既”前加上“能
否”,并删去后两句中的“要”。
8、特殊词语与数量短语搭配不当
例①:虽然成本增加了20%,但产品的合格率却下降了一倍。
析;“下降“降低”“减少”等词语只能与百分数或分数搭配,不能与倍数搭配。
9、联合短语的每一部分与对应的成分不全搭配
如果联合短语充当句子成分,要仔细查看短语的每一部分与对应的成分是否都搭配,谨防联合短语中或复句中隐藏着搭配不当的问题。
例①: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学科。
析:“加快了”与“速度”搭配,但与“规模”不搭配(属动宾搭配不当)。
例②:某工厂以技术进步为动力,不断致力于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制开发
析:“新产品、新材料……研制开发”可搭配,但“新技术、新工艺……研制开发”就搭配不当了(属定语和中心语不搭配)。
10、多方搭配不当“综合症”
例①:蒙古族同胞长期生活在马背上,随身携带精美的小刀,既可以用来宰杀、解剖、切割牛羊的肉,肉烧熟了,又可以用它作餐具。(2005年高考广东卷)
析:此句中用并列复句(既……,又……)陈说“小刀”的作用,其中,“宰杀、解剖、切割牛羊的肉”属动宾搭配不当,“宰杀、解剖‟‟的对象应是“牛羊“,而不是“牛羊的肉”。另外,此句
“随身携带精美的小刀‟‟系动宾短语,和后面的成分显然不能搭配,应在“携带”后加一个“的”字。
备考提示:
“搭配不当”仍然是高考试题设置语病选项的“大户”,其中,单句的主干搭配是否得当是考查的重点。了解一定的语法知识,能够正确地提取句子主干是辨析此类语病的基础。
三、“成分残缺或赘余”病句分类例析及备考提示
(一)残缺
1、主语残缺
(1)省略不当造成主语残缺。
例:我和他认识的过程中,无论在学习、工作、生活哪一方面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析:谁“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无论”或“都”前补上主语“他”。(2)滥用介词或“介词……方位词”格式造成主语残缺。
例①:由于游泳技术的提高,为广泛深入地开展群众性游泳活动提供了条件。
析:介词“由于”掩盖了全句的主语,删掉“由于”,让“游泳技术的提高”做主语。
例②:在这部作品中,并没有给人们多少正面的鼓励和积极的启示,相反,其中一些情节的负面作用倒是不少。(2005年高考浙江卷)
析:此句缺少主语,可将介词“在……中”去掉,使“这部作品”作句子的主语。
(3)暗中更换主语造成主语残缺。
例:唐诗宋词配乐朗诵会,受到首都各界观众热烈欢迎,对这次朗诵会赞叹不已。
析:后一分句暗中更换了主语,“对这次朗诵会赞叹不已”的主语已经不再是“唐诗朗诵会”了,应加上主语“观众”。
(4)在主语前用使令性动词造成主语残缺。
例:看了电视剧《围城》,使我学到了许多社会知识。
析:“我”前用了使令性动词“使”,句子就缺少了主语。应删除“使”,让“我”做全句的主语。
(5)主语的中心词残缺。
例①:老陈严肃而诚恳地说:“说实话,那些越是年轻的时候有一腔热血,到岁数大了,就越是不愿承认自己老了。”(2005年高考湖北卷)
析:此句中长宾语是一个主谓句,这一主谓句中“那些越是年轻的时候有一腔热血”作主语,但缺少主语中心词,可在“热血”后加“的人”,使“那些……人”作主语。
例②:如果把天津建卫600年比作一部恢弘的史诗,那么三岔河口就是这部史诗的主旋律和最激昂的篇章。(2006年高考天津卷)
析:后分句缺少主语中心词。可在“三岔河口”后添加“的建设‟‟等字样。
2、谓语残缺
(1)把词语中的动词误认为句子的谓语。
例:语文是各门学科的基础,学习自然科学如果不掌握语文这种工具,就不可能正确理解其他学科的题意、概念和原理,不可能有条有理、严密思维的能力。
析:句中“有条有理”是一个词,这里误把“有”当成了谓语,从而造成谓语残缺。应在“不可能”后面加“形成“或“具有”等动词。
(2)随便转换话题造成谓语残缺。
例:南堡人经过一个冬天的苦战,一道四米高、二十米宽、七百米长的拦河大坝,巍然屹立在天目溪边。
析:这个句子中“南堡人经过一个冬天的苦战”是写人,可还没有写完,后面就转而写“大坝”了,造成了这个句子前后缺乏谓语连接。可在“一道四米高”的前面加上“终于使”,使全句成为一个兼语句,表意就连贯了。
(3)误解词性造成谓语残缺。
例:我国的鸟类工作者经过十余年的考察已查明,先后在贵州高原的鸟类多达417种。
析:这一句中用错了“在”这个词的词性,这里“在”与“贵州高原“构成介宾结构,并不能充当渭语,应在“贵州高原”的后面加“栖息”,形成一个完整的主谓结构来作鸟类的定语。
(4)把本来存在的谓语动词挪作他用。
例:由于这种杂交高粱产量高,而且比外国进口的杂交高粱更强的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受到了墨西哥农民的欢迎。
析:这一句误用了“更强”一词的词性,这里形容词“更强”“后面带了宾语“能力”,不能作谓语,应在它前面加“有”作谓语;也可把“更强”移到“能力”后面用形容词充当谓语。
(5)谓语中心词残缺。
例:中国人民正在努力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析:“强国”后加上“而奋斗”之类作谓语中心语。
3、宾语残缺
(1)该带宾语的动词没有带宾语。
例:成绩不好的同学应该不甘落后,努力赶超。
析:此句应在“赶超”后面补上宾语“成绩好的同学”。
(2)由于宾语中的定语太长而忘记了中心语。
例①:奥运吉祥物福娃以其憨态可掬的形象向世界各地的孩子们传递着友谊、和平、积极进取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2006年高考山东卷)
析:成分残缺。可在“积极进取“的后面补上“传递”的宾语“的精神”。
例②:中央财政将逐年扩大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地方财政也将设立助学专项资金。(2006年高考全国卷I)
析:缺少宾语中心词。可改为“扩大……教科书的发放范围“。
例③:天津市为大部分农民工办理了银行卡,建立工资“月支付,季结算”,维护了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2006年高考全国卷Ⅱ)
析:缺少宾语中心词。可在“建立工资„月支付,季结算‟“后添加“的发放制度”等字样,作“建立”的宾语。
(3)错把充当定语的动宾短语的宾语当成了整个句子的宾语。
例:我们一定要培养顽强克服困难。
析:此句中错把“困难”当成了全句的宾语,这里“困难”作“克服”的宾语,应在句子末尾加“的精神“,补出宾语的中心词。
(4)介词的宾语残缺。
例:那些在各条战线上以积极进取、不折不挠对待生活和工作的人,才是我们尊敬和学习的对象。(2006年高考安徽卷)
析:成分残缺。缺少介词宾语,应为“以……不折不挠的精神……”。
4、定语残缺
例①:赵家堡却也是个藏龙卧虎之地,不乏能人高手,蔡福、蔡老四就是之一。
析:“之一”前加上定语“其中”。
例②: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时间内,每年进入劳动年龄的人口数很大,安排城镇青壮年劳动力就业是一项相当繁重的任务。
析:“相当时间”一般是指某一个时间,并不表示某一段时间。用“相当“做定语是不完整的,必须加一个“长”,使“相当长(的)”做定语。
5.状语残缺
例①:一开春,小麦就长得很好,人们获得了可喜的收成。
析:此句的“一开春”到“人们获得了可喜的收成”之间缺少时间的过渡,应在“人们获得了可喜的收成”的前面加上“秋天‟‟。
例②:在我遇到困难,他总是想方设法帮助我解决。
析:介宾结构作状语,介宾结构不完整;介词“在”缺少搭配。应加上“的时候”,或干脆去掉“在”,将整个句子升为复句。
6.虚词残缺
例①:江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会议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析:应在句首加上“对于“,否则句子结构不完整,表意就不明确。属介词漏用。
例②:各级财政部门要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特别是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的管理上,要做到心中有数,全盘考虑,周密安排。
析:缺少介词,此句可在“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经费”前补上介词“在”。例③科学工作者需要开阔的心胸,就是和自己学术观点不一样的同行也应坦诚相待,精诚合作。(2006年高考浙江卷)
析:介词结构残缺。本句是比较典型的介宾结构套用句,应在“自己”前加一介词(“对”或“跟‟‟“与”“同”等),构成介宾结构“跟(与、同)自己”,而前面的介词“和”则与后面的“同行”构成更高一层的介宾结构“对……同行”。
7、关联词残缺
造成关联词残缺的原因:(1)疏忽造成脱落;(2)省略不当;(3)一个关联词和多个关联词相对应,造成脱落。修改此类病句宜采用分解法,还可以结合具体语境看关联词是否该省略,一个关联词和多个关联词相对应是否出现了脱落。
例①:她虽然没读过高中,爱学习、肯用功,最终考上了大学。
析:“虽然”一词缺少相照应的关联词,应在“爱学习”前补上“但是”。
例②: 新加坡的竹节虫,不仅体色几乎和竹子一样,体形在安静时完全像一根竹枝。
析:此句为递进关系的复句,分句缺少同“不仅”相照应的关联词语“而且”,使语意表达不明确,应补上关联词。
例③:教师只有爱学生,时刻全心全意为学生的发展着想,才是合格的人民教师,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
析:此句属于一个关联词和多个关联词相对应的情况,应在“无愧”前再加个相照应的关联词“才‟‟,以使语言的节奏感更强。
(二)赘余
1、主语赘余
例:l956年,他作为一个刑侦战士,在一次追捕两名在逃犯时,他奋不顾身,勇斗顽敌。
析:第二个“他”多余,删去。
2、谓语赘余
例:中秋季节,他们要去远远的太湖去赶黄鲇鱼的鱼讯。
析:第二个“去”多余,删去。
3、宾语赘余
例①:今天,我们来到扬州瘦西湖的景点,游览了白塔、钓鱼台等风景点。
析:删除“的景点”。
4、状语赘余
例:如果把我们的习惯用语“吃了吗”塞进外交辞令,岂不被人贻笑大方。
析:“贻笑大方”已含“被人”之意,“被人”多余,删去。
5、定语赘余
例①:历代古今中外的经验证明,温室里是培养不出有用的人才的。
析:“历代“多余,删去。
例②:幸福是一个人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对生活产生的种种愉快、欣慰的感受,以及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和评价。(2005年高考天津卷)
析:此句成分赘余,应去掉句中的“产生‟‟。①②
6、补语赘余
例:由于受版面容量限制,只好对文章原稿略加删改一些。
析:“略”含有“一些”之意,故应删去句末的“一些”。
7、虚词赘余
例①:北京电台英语广播话说得很快,对于初学英语的人听起来的确感到非常困难。
析:“对于”多余,删去。
例②:照片拍得是否好,诗歌写的是否有味,是由一个人的思想认识、艺术修养所决定的。析:“所”多余,应删掉。
8、词语堆砌造成的赘余
词语堆砌一般有两种情况:(1)近义词、同义词的堆砌;(2)近义词、同义词的短语的堆砌。修正的一般方法:对堆砌的词语进行取舍,留下最合适的词语。
例①:他负责管理掌管全公司的生产调度工作。
析:属近义词、同义词的堆砌,只保留“管理”或“掌管”一词即可。
例②:老师的这项决定太符合学生实际了,太好啦,好极啦!
析:属近义词、同义词的短语的堆砌,“太好啦”和“好极啦”两者取一即可。
9、语义重复造成的赘余
语义重复一般有两种情况:(1)词语在概念的内涵上重复;(2)词语含义与整个句子的语境义重复。修正的一般方法:结合具体语境,依据生活情理认真、仔细、深入地进行辨析。
例①:中国红十字协会举办的预防艾滋病的大型展览,于昨天开始在历史博物馆正式展出了。
析:“开始”与“正式”语义重复,修改时两者可保留一个。
例②:我们的当务之急是解决当前的贫困生入学问题。
析:“当前”与“当务之急”重复,应删掉“当前”。
例③:不少学生偏食、挑食,导致蛋白质的摄入量偏低,钙、锌、铁等营养素明显不足,营养状况不容令人乐观。(2006年高考全国卷Ⅱ)‟
析:此句中,“容”意为“让”,“令”意为“使”,二者在表意上重复,可删去“令人”。
例④:这些陈旧的观念不清除,将会直接阻碍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进行。对此,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2006年高考辽宁卷)
析:此句中,“必须”意为“一定要”,与后面的“要”重复,应删去“要”。
例⑤:艾滋病有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等三大传播途径,我们需要采取紧急行动制止它的传播,否则不采取紧急行动,将会迅速蔓延,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的威胁。(2006年高考湖北卷)
析:此句中,“否则”意为“如果不是这样”,与“不采取紧急行动”语意重复,应删去其中一个。
下列词都是不明成语意思造成了语意重复,如:“人民生灵涂炭”、“群众民怨沸腾”、“浑身遍体鳞伤”、“许多莘莘学子”、“寒舍蓬筚生辉”、“正方兴未艾”、“各自分道扬镳”、“独逢孑然一身”、“被人贻笑大方”等。
下列词都是不明词的兼类现象造成了语意重复,如:“付诸于”、“夫妻俩人”等。
下列加点的词都是不明谦敬称造成了语意重复,如:“我的拙作”、“我的吾师”、“您的令爱”等。
10、分句赘余
例:处分期间,只发生活费,并免发奖金和岗位津贴。
析:“只发生活费”,当然“免发奖金和岗位津贴”等。后一分句赘余,应删。
备考提示:
在结构复杂的句子中,当主语、宾语带有较长的修饰限制成分时,谨防“中心词缺少症;句首为介词结构时,要提防是否缺少主语(介词结构不能作主语);介词结构中,配对使用的介词的缺失和介词宾语的缺失也不能忽视。
四、“结构混乱”病句分类例析及备考提示
(一)句式杂糅
杂糅这一种病句类型已经成为近几年病句考查的热点。请看下面的这些试题: 例①:如何避免比赛过程中出现不合法、不透明的暗箱操作现象,已经成为困扰本届组委会的首要问题。
析:此句可将前半句改为“比赛过程中的不合法、不透明的暗箱操作现象”,也可将后半句改为“已经成为本届组委会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例②:这些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主管领导和管理部门对安全生产没有引起高度重视。(2006年高考重庆卷)
析:此句的后半句可改为“一些主管领导和管理部门对安全生产没有高度重视”,也可改为“没有引起一些主管领导和管理部门对安全生产的高度重视”。
例③:该报指出,这次会晤的主要意义,在于善意姿态、长远战略和历史方向,多于具体互惠措施的落实。(2005年高考北京卷)
析:将分说(“在于……不在于……”)和比较(“……多于……”)两种表达方式糅合在一起,致使表意不明。可保留一种,将“多于”改为“不在于”即可。
例④:如果我所管的“闲”事能给群众带来哪怕一点点的幸福和快乐时,我也很幸福,很快乐。(2005年高考全国卷Ⅱ)
析:句中的“如果我所管的„闲‟事能给群众带来哪怕一点点的幸福和快乐时”,将假设句(“如果……”)和介词结构(“当……时”)两种句式杂糅。可将“如果”改为“当”。也可直接删去“时”。
例⑤:美国2003年调整了签证政策,规定申请留学签证的申请时间要在所申请学校开学前3个月到2个星期内进行。(2004年高考全国卷II)
析:“规定申请留学签证的申请时间要在所申请学校开学前3个月到2个星期内进行”句式杂糅,要么说成“规定申请留学签证的申请时间要在所申请学校开学前3个月到2个星期内”,要么说成“规定申请留学签证要在所申请学校开学前3个月到2个星期内进行”。
杂糅这类病句可以分为这样两种现象:两句混杂、前后牵连。
第一种,两句混杂:
两句混杂的特点是,既用这种说法,又用那种说法。下面分类进行具体例析。
1、主语部分杂糅
例:21世纪需要我们具备全面的素质才能适应未来的工作。
析:此句中也是杂糅进了两个主语,一个是“21世纪”,一个是“我们”。可改为“21世纪需要我们具备全面的素质,我们必须具备全面的素质才能适应未来的工作”。
2、谓语部分杂糅
例:在旧社会,他利用开当铺进行残酷的高利贷剥削人民。
析:把“利用开当铺进行残酷的高利贷剥削”和“利用开当铺残酷地剥削人民”两种说法混杂在了一起。
3、宾语部分杂糅
例:“广播晚癌康”一是可以缓解和改善症状快,特别是止痛效果好。二是……
析:此句的宾语部分中“缓解和改善症状”与“可以”搭配,表达意思已经很清楚;但是因为还可以用其他的说法,所以这个短语中的“缓解和改善”突然改作谓语,由“快”充当它的补语,于是产生的杂糅句。可分别改为:“广谱晚癌康”一是可以缓解和改善症状,特别是止痛效
果好。二是……
“广谱晚癌康”一是缓解和改善症状快,特别是止痛效果好。二是……
4状语部分杂糅
例:各级财政部门要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特别是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的管理上,要做到心中有数,全盘考虑,周密安排。(2006年高考广东卷)
析:句式杂糅。此句将“对……问题”“在……问题上”两种句式杂糅使用,可删去“上”或改“对”为“在”。
5、定语部分杂糅
例:记者手中有几瓶来自不同渠道购买的美国产的鱼油。
析:此句的定语部分有两种说法。一是“来自不同渠道的……”,另一种是“从不同渠道购买的……”此句可分别改为:
记者手中有几瓶来自不同渠道的美国产的鱼油。
记者手中有几瓶从不同渠道购买的美国产的鱼油。
6、主动被动杂糅
例①:她将买房之款,除购买部分高档物品之外,其余大部分已被她在上海等地挥霍一空。
析:删去“她将”成被动句,或删“已被她”成主动句。
例②:这家老字号食品厂规模不大,但从选料到加工制作都非常讲究,生产的食品一直都是新老客户倍受信赖的。(2006年高考全国卷I)
析:句式杂糅。主、被动句式杂糅,可删去“倍受”或改为“生产的食品一直都倍受新老客户的信赖”。
7、施事受事杂糅
例:对于随地吐痰这种不讲卫生的现象是应该受到批评的。
析:“受到”改为“提出”,或删去“对于”。
8、“把”字句“被”字句杂糅
例:今年将发年终奖金,我们应该把这个好消息为群众所知道。
析:改为“把……告诉群众”或“这个好消息应该让群众知道”。
9、反问句与判断句杂糅
例: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会有好的成绩是可想而知的。
析:改为“那怎么会有好的成绩呢”或“成绩不好是可想而知的”。
10、肯定句与否定句杂糅
例:要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不可。
析:改“必须”为“非”,或删“不可”。
11、复句杂糅
例①:我们只有像纪昌那样,不畏前进道路上的任何艰难险阻,全力以赴在学习、研究、创造上,并持之以恒,何愁得不到像纪昌那样的成就?
析:“只有”改为“只要”,或结尾改为“才能得到像纪昌那样的成就”。
例②:那几天阴雨连绵,造成他家住的平房因年久失修而大面积漏雨,屋内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妻子只在这时才写信向他发一两句牢骚。(2006年高考四川卷)
析:此句关系混杂,可删去“造成”,或将前两句改为“那几天阴雨连绵,造成他家住的平房大面积漏雨”。
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杂糅格式(括号内为两种可供选择的正确句式):
听到……噩耗传来(听到……噩耗……)(……噩耗传来)
本着……为原则(本着……原则;以……为原则)以……即可(以……为宜;……即可)是为了……为目的的(以……为目的的;是为了……)对于……问题上(对于……问题;在……问题上)
打着……为幌子(以……为幌子;打着……的幌子)由于……下(由于……;在……下)
原因是……造成的(原因是……;是由……造成的)经过……下(经过……;在……下)
是出于……决定的(是出于……;是由……决定的)借口……为名(借口……;以……为名)
被……束缚下(被……束缚;在……束缚下)是因为……的原因(是因为……;原因是……)
有……组成(有……;由……组成)靠的是……取得的(靠的是……;是靠……取得的)
关键在于……是十分重要的(关键在于……;..…·是十分重要的)
围绕以……为中心(围绕……中心;以……为中心)大多以……为主(大多是……;以……为主)
成分是……配制而成的(成分是……;由……配制而成的)
是由于……的结果(是由于……;是……的结果)
第二种,前后牵连:
前后牵连的特点是,把前一句的后半句用作另一句的开头,硬把前后两句连成一句。
例①:当上级交给我们任务的时候,我们大家有既光荣又愉快的感觉是颇难形容的。
析:把“大家有……感觉”和“(这种)既光荣又愉快的感觉是颇难形容的”糅到一起。可以把“有”改为“的”,也可以把“颇难形容的”移到“有”后,去掉“是”。
例②我们要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析:或者保留前半部分,改为“我们要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或者保留后半部分,改为“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二)话题转移
例:匪军在偷袭游击队的时候,被游击队反包围,歼灭了匪军。
析:这句话的主语纠缠,前面的主语是“匪军”,后面的主语是“游击队”,应该在后一处加主语。
(三)层次不清
例:新华社发出载人航天飞机即将升空的消息后,广大读者非常重视,科技界人士引起了强烈的反应。
析:“引起了强烈的反应”是一句抽象的话,应先说,然后再说具体的,对于科学成就,应先说“科技界人士”的反应,再说“广大读者”的反应。
备考提示:
一种意思有多种说法,当我们用两种以上的说法来表述同一意思形成语句时,就会产生结构语病,因而,“结构混乱”语病的辨析要重在理清“表述方式”。一般说来,病句中的“表述方式”因糅合混用,往往是残缺的或赘余的。
五、“表意不明”病句分类例析及备考提示
1、多音字造成语意不明
中国汉字中有一些多音字,在书面表达时,由于使用不当,可能造成语意不明。
例:他还借款2000元。
析:句中“还”可读“huán”,句意为“他已经归还了欠款2000元”;也可读“hái”,句意为“他再借款2000元”。
2、同音字造成语意不明
汉语中有许多同音字,这种同音现象使一些句子在口头表达时可能造成语意不明。
例:本市各界对震灾以后的人民生活十分关心,积极开展赈灾活动。
析:此句中“震灾”和“赈灾”读音相同,在作为广播稿进行朗读时,听者容易混淆。
3、多义词或多义短语造成语意不明
句子里,某个词组含有多重含义,由于读者理解不同可能造成语意不明。
例①:我推门一看,满屋子都是烟。(析:“烟”是多义词,可以理解为“满屋子都是烟雾”;也可以理解为“满屋子堆的都是烟”)
例②:与空中航路相对应,在沿途的地面上,平均间隔300公里左右就设有一处雷达、通讯导航和众多空管中心等设备,为“天路”上的飞行提供服务。(2006年高考湖北卷)
析:表意不明。“一处雷达、通讯导航”中数量短语“一处”限制的对象不清,是仅指“一处雷达”,还是指“雷达、通讯导航”各一处?
例③:天安门广场等七个红色旅游景点是否收门票的问题,国家旅游局新闻发言人已在记者招待会上予以否认。(2006年高考全国卷I)
析:表意不明。“予以否认”关涉的对象不定,是否认“收”还是否认“不收”?另,句首应添加介词“对于”,用于引进陈述的对象(“……问题”)。
4、代词指代不清造成语意不明
句子中,如果某个代词指代的对象不明确也可能造成语意不明。
例①: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2004年高考题)
析:此句中代词“此”指代不明。前一分句包含两项可选
例②曾记否,我与你认识的时候,还是个十来岁的少年,纯真无瑕,充满幻想。(2006年高考浙江卷)
析:表意不明。“十来岁的少年”称代的对象不定,是“我”?是“你”?还是“我与你”?应在该分句前补上主语“我”或“你”。
5、词性不明造成语意不明
例①:我这辆自行车没有锁。
析:此句中“锁”作为名词,可理解为自行车没有“配锁”;“锁”作为动词,则可理解为自行车没有“锁住”。
例②:在延安鲁迅文艺学院时,只有我跟他学过钢琴。
析:此句中“跟”是兼类词,作连词时,可理解为“我”与“他”是同学;作介词时,则可理解为“我”是他的学生。
6、修饰或关涉对象不明造成语意不明
同一个短语或句子,由于定语的修饰对象不明也可能造成语意不明。
例:他每天骑着摩托车,从城东到城西,从城南到城北,把180多家医院、照相馆、出版社等单位的废定影液一点一滴地收集起来。(2005年高考广东卷)
析:句中“180多家”既可以理解为只修饰“医院”,也可以理解为修饰“医院、照相馆、出版社”。
7、陈述对象或称代对象不明造成语意不明。
句子中,某个词语或某个分句陈述的对象或称代对象含糊,也可能造成表意不明。
例①:祁爱群看见组织部新来的援藏干部很高兴,于是两人亲切地交谈起来。(2005年高考全国卷I)
析:句中“很高兴”的陈述对象不明确,既可以是“祁爱群”,也可以是“援藏干部”
例②:他在某杂志生活栏目上发表的那篇关于饮食习惯与健康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
析:句中“批评的人”是多义词组,既可以理解为“文章中批评的人”,也可以理解为“批评文章的人”。
8、施受关系不清造成语意不明。
在句子中,由于对某人究竟是施动者还是受动者辨析不清而导致表意不明。
例:这是名模孙燕摄于2002年11月的照片。
析:句中的“孙燕”,可以理解为施事者,即“孙燕亲自拍摄了一些照片”;也可以理解为受事者,即“别人给孙燕拍的照片”。
9、必要成分残缺造成语意不明
例①:在英国一只狗进一次“美容院”的花费,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三四倍的工资。
析:此句中在“三四倍”前缺了必要的成分,如“每天”“每月”或“每年”,因而可能产生几种理解。
例②:由于适当的温度有助于化学反应速度,工期将选在气温较高的5、6月份。(2006年高考重庆卷)析:此句中的“有助于化学反应速度”表意不明,既可以理解为“加快”,也可理解为“减慢”,根据后文应在“化学反应速度”前补上“加快”。
10、停顿或结构不同造成语意不明
对于同一个短语或句子,在朗读时,停顿的位置不同,也可造成语意不明。
例①:山上的水宝贵。我们把它留给晚上来的人喝。(2005年高考天津卷)
析:句中“晚上来”有两种停顿方式:一是“晚上/来”,即在晚上才来的人;二是“晚/上来”,即上来晚的人。停顿的位置不同,表达的意思也不相同。
例②:因患病住院,83岁高龄的黄昆和正在美国的姚明没能到场领奖。(2006年高考全国卷II)
析:此句属“结构歧义”,表原因的“因患病住院”一句置于句首,似乎成了“黄昆和姚明没能到场领奖”的共同原因。
11、标点不当造成语意不明
标点符号是无声的语言,运用不当,多用或少用都可能引起语意不明。
例:由于旧城改造,市政府决定依照法律规定对城南区的部分土地实行征用,并给予补偿。
析:此句在“并”字前加了逗号,“给予补偿”就有了不同理解;既可理解为“依照法律规定进行补偿”。也可以理解为“不依照法律规定进行补偿”。去掉“并”字前的逗号,就明确了“给予补偿”是“依照法律规定”进行的。
12、令人费解
例①:到秦皇岛参观火锯厂和森林轻便铁路是我这次旅行的归途。
析:“参观”怎么会是“归途”?作者意思是说“到秦皇岛参观火锯厂和森林轻便铁路是我预定在旅行归途中要做的一件事。”
例②:这些年,写文章的人特别喜欢“该”和“其”这两个带有文言色彩的词。“该”和“其”当然可以用,因为今天我们用的是现代汉语,很多时候,用“这”“那”“他”之类,文章更流畅。
这就提出一个问题:“该”和“其”要用得恰到好处。
析:前面说“该”和“其”当然可用。中间又讲,现代汉语中的“这”“那”“他”使文章更流畅。最后又说“该”和“其”要用到恰到好处,使读者无法明自;“该”和“其”与“这”“那”“他”用哪个更好。
备考提示:
指代对象不明和结构歧义是“表意不明”语病的大项;“误用否定”改变了以往“多重否定+反问”的考查模式,代之而来的是“带有否定意味的词语+否定”的考查模式,如:“防止交通事故不再发生”“忌睡前不可恼怒”“避免不受侵害”(“防止”“忌”“避免”含有否定意味)等。
六、“不合逻辑”病句分类例析及备考提示
1、概念混乱
例①:韩师傅父子的英雄行为,我们要发扬下去,实现四个现代化,需要这样的共产党员。
析:加点的概念前后混乱,“行为”与“发扬”也不搭配。
例②:去年入冬以来,少数目无法纪的人,任意偷窃、哄抢电线电缆厂大量物资,损失在百万元以上,目前警方已经立案侦查。(2006年高考江苏卷)
析:此句中,“损失在百万元以上”这一分句将主语“少数目无法纪的人”暗中换成了“电线电缆厂”,为保持陈述对象的一致性,可在“损失”前补上“使电线电缆厂”。
例③:她母亲曾为桂花拒绝与她为桂花选中的男人结婚而要对她进行报复。
析:根据文意,这句话中的第一、第三个“她”是指桂花,而第二个“她”则是指桂花的母亲,“她”的概念不同一,违反了思维的同一律。
2、并列不当 例①:书架上放着许多工具书,其中有辞典、字典、《辞海》、《现代汉语辞典》、《康熙字典》等。
析:字典、辞典与其余三部辞书是从属关系,不能平列。
例②:这家乒乓球馆设施齐全,可为乒乓球爱好者提供不同档次的球台、球拍、球衣、球鞋等乒乓器材。(2006年高考江西卷)
析:分类混乱。“球衣、球鞋”不属“乒乓器材”,可将“乒乓器材”改为“乒乓运动装备”。
例③:市教委要求,各学校学生公寓的生活用品和床上用品由学生自主选购,不得统一配备。(2006年高考全国卷I)
析:此句中“生活用品和床上用品”构成种属并列,“床上用品”属于“生活用品”。
3、主客颠倒
例①: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对于大多数中学生是比较熟悉的,重大的历史事件都能说得一清二楚。(2004年高考全国春招卷)
析:此句犯了主宾颠倒的毛病,应该主对宾、人对物。正确的说法应为“大多数中学生对于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代近史是比较熟悉的”。
例②:我去年的学习情绪和今年比较起来大不相同。
析:比较一先一后两件事,一般总是以后者为主体,所以应改为“我今年的学习情绪和去年比较起来大不相同。”
4、判断不当
例①:世界是一个永远不停地运动和变化的过程。
析:删“过程”和“一个”。
例②:工厂实行了生产责任制以后,效率有了明显提高,每月废品由原先一千只下降到一百只,废品率下降了九倍。(2006年高考广东卷)
析:不合逻辑。《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说“某数的几倍就是用几乘某数”,显然。减少(“下降”)是不能用倍数来表示的。可改“九倍”为“90%”。
5、自相矛盾
例①:叶燮的这一论点,和明代“公安派”关于诗与时代的关系的论述,基本上是完全一致的。
析:“基本上”不是“完全”。删去其中一个。
例②:七彩瀑布群,位于香格里拉县尼汝村的一个群山深处,一条名为“尼汝河”的高原融雪河流和陡峭的山峰造就了这一旷世奇观。(2006年高考北京卷)
析:“一个群山深处”说法小妥,表单数的“一个”与表复数的“群”相互矛盾。另外,此句中的“和”字应改为“以及”,使“一条”仅修饰“河流”,避免产生妒义;“造就”宜改为“形成”。
例③: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话剧《蔡文姬》定于5月1日在首都剧场上演,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2001年高考全国卷)
析:“日前”意思是“几天前”,与“正在”矛盾。
6、顾此失彼
例①:对科技人员这么强调专,是不是可以忽视他们的红呢?还要不要他们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改造世界观呢?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析:“是不是可以忽视”改为“要不要重视”,这样,两个设问与“回答”就呼应。
例②:天安门广场等七个红色旅游景点是否收门票的问题,国家旅游局新闻发言人已在记者招待会上予以否认。(2006年高考全国卷I)
析:此句中,前面讲“天安门广场等七个红色旅游景点是否收门票的问题”,包含“收”和“不收”两个方面;而后面“予以否认”的回答无法使“收”和“不收”的意思明确。可删去前句中的“是否”。
7、照应不周
例①:可见学习好坏不是天生的,而是勤奋学习的结果。
析:“好坏”是两面,“勤奋学习”是一面,照应不周,删“坏”。
例②:21世纪的中国有没有希望,关键在于既要坚定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要广泛地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文化。
析:本句语病是“两面对一面”,前说“有没有”,是两面,后句却只从正面陈述,是一面,前后照应不周。
例③: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意义。(2006年高考全国卷)
析:此句语病也是“两面对一面”,町去掉“能否”。
例④:学校抓不抓青少年理想教育的问题,是关系到祖国建设事业后继有人的大事,必须引起高度重视。(2006年高考山东卷)
析:此句语病也属于前后照应不周,“两面对一面”,“抓不抓”是“肯否”两面,而“是关系到祖国建设事业后继有人的大事”则是一面,可在“祖国建设事业”后加上“是否”以消除语病。
8、否定失当
例①:全校没有一个人不认为成桦同学能考上重点大学,不是她一贯努力学习的结果。
析:“不是”改为“是”。
例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2005年高考天津卷)
析:想要表达的意思是“我们所缺乏的是„勇气‟和„谋略”‟,但句中却再次用了“不足”与“不当”,造成两次否定,意思完全变反。
9、强加关系
复句中分句问总离不开某种关系,而这种关系的外在表现形式就是关联词的使用。在一些病句中,作者没有弄清分句中是否存在某种关系,却强加于句子。
例①:由于我对学科有偏重,因而对数学不感兴趣。(2001年高考全国卷)
析:“对数学不感兴趣”是具体表现而非结果。
例②:特大贪污犯胡某对记者说:“我由于把自己混同于一般老百姓,所以走上了贪污犯罪的道路。”
析:难道是“一般老百姓”就会走上贪污犯罪的道路?这句是强加因果关系。
10、不合事实或事理
例①:下午,一阵雷雨过后,在西边的天空中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
析:此句不合事实。彩虹出现的方向与太阳相对,下午的彩虹只能出现在东边。
例②:科学的发展逼得反科学的人不得不戴上伪科学的面具来反对科学。(2005年高考江西卷)
析:应该删除“伪”字。
例③:如何避免在比赛过程中出现不合法、不透明的暗箱操作现象,已经成为困扰本届组委会的首要问题。(2006年高考江苏卷)
析:不合事理。难道还要有“合法、透明的暗箱操作?”
例④:随着手机短信由多媒体形式到纯文本形式的进化,我国手机短信用户在2005年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2006年高考福建卷)
析:此句中,按照技术的发展进程,“多媒体形式”比“纯文本形式”更先进,应将“由多媒体形式到纯文本形式的进化”改为“由纯文本形式到多媒体形式的进化”。
例⑤:这项基金,是对公益林管理者发生的管理、抚育、保护和营造等支出给予一定补助的专项资金。(2006年高考安徽卷)析:此句中,按照事理顺序,应将“管理、抚育、保护和营造”改为“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
备考提示:前后照应不周,“两面对一面”是“不合逻辑”语病的重中之重;前后矛盾、不合事理也是“不合逻辑”经常涉足的区域。
七、抓析标志,快识病句
我们辨析病句时,如果优先关注语句巾容易导致语病的有标志的部位,以此切入就能迅速查明病句的类型和原因。下面归纳的十二个“抓析”,就是快速辨析语病的重要突破口。
(一)抓析复杂定语或状语
定语或状语复杂,审视其能否与中心语搭配、排序是否恰当。
1、能否与中心语搭配。
如“我们要下大决心花大力气,争取在本世纪末把我国的教育事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句中的“把我国的教育事业”作谓语“达到”的状语,“达到”不是表处置的动词,“把……事业”与“达到”不能搭配,可将“把”改为“使”。
2、排序是否恰当。
当试题中的定语或状语不止一个层次时,就应考虑其排序是否恰当。如“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由于多项定语排列次序不当,句子产生了歧义。句中的“几个学校”充当“领导”的定语,“儿个”表数量,“学校”表领属,按多项定语的排列规律,表领属的定语应放在表数量的定语之前,即“学校的几个领导”。
(二)抓析介宾短语和介词
1、句首有介宾短语,审视是否缺主语。
句首的介宾短语如“通过……”、“经过……”、“在……中(下)”、“从……中”等,一般充当状语,表明原因、理由或时问或处所等,它后面没有主语时,就有可能是缺主语了。如“经
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句首的介宾短语“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充当句子的状语,后半句的“他”用在使令动词“使”之后也不能充当全句的主语,全句缺主语。
2、句中出现“对”、“对于”、“关于”等介词时要注意:
是否颠倒了主客体关系,主谓语之间是否照应,是否因混用造成介词结构位置不当等。
例:焦裕禄这个名字对青年人可能还有些陌生,可是对四十岁以上的人却是很熟悉的。(“陌生”的主语应是“青年人”,“熟悉的”主语应是“四十岁以上的人”,而不是“焦裕禄这个名字”。)
区别:“打人,对他来说是常见的现象。”(此句中,虽然用了无情感的客体作为主语,但请大家注意到,“是常见的现象”是能够陈述“打人”这一主语的,而“他”是不能作为“是常见现象”的主语,“他”前须加介词“对”,故此句表达是正确的。)
(三)抓析并列短语
句中有并列短语,审视其各项能否并列、能否与相关的词语搭配。
1、各项能否并列。
并列结构,并列的各项不能有意义上的交叉、范围上的包含与被包含,否则会引起矛盾。“我们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句中的“报刊、杂志”不能与“一切出版物”并列,因为“一切出版物”包括了“报刊、杂志”。
2、各项与相关的词语能否搭配。
并列结构的各项,在句中充当同一种成分。如果充当主语,就要考虑平列的每一项是否能与共同的谓语搭配;如果充当谓语,就要考虑平列的每一项是否都能与共同的主语和宾语搭配。如“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执勒的岗位上。”句中的“消防车、消防官兵”是并列短语,在句中充当主语,它们的共同渭语是“放弃”,可以说“消防官兵放弃休假”,但不能说“消防车放弃休假”。“和”作为连词,组成并列短语后,往往出现前后不能照应的情况。如:“听了动员报告后,同学们都订出了本期学习的计划和决心。”句中“订出了”“决心”搭配不当。
(四)抓析指代
如果语句中出现代词,小妨先看代词指代什么,指代是否明确,使用是否恰当。请看例句:
①三年的高中生活,我的进步很大,因为老师对自己都是严格要求的。
②当其他乘客都下了飞机后,我才看到沈默陪着一个头发胡子很长的人最后走下来,他手里提着一个箱子。
③在农村时,我和小张住在李大伯家里。当时,我高兴地对小张说:“那里就是我的家啊。”
④从山下往上看,这所房子好像在云雾中。
句①中的代词“自己”,是指代“我”,还是“老师”?句②中的代词“他”是指代“沈默”,还是指代“头发胡子很长的人”?两句均属指代不确定,造成句子表意不明。句③中的代词应是近指代词,“那里”应改为“这里”;句④正好相反,代词“这”应改为远指代词“那”:这两句属于指示代词使用不当。
(五)抓析数字
表数量或表比较的一些数字使用不当,不合事理,也是一种常见语病。句中出现了数字,可先考查是否存在以下误用情况:降低、减少用于倍数,增加(了)、减少(了)与增加到(为)、减少到(为)混为一谈,“平均”后又有“约数”,“整数”后又有“约数”等。请看例句:
①这个炼钢车间,由十天开一炉,变为五天开一炉,时间缩短了一倍。
②我市每千户人家的录像机拥有量,从五年前的50台,到今年的200台,增加了4倍。
③三车间是厂里有名的先进车间,职工们齐心协力,截至11月底。已超额完成全年生产任务的30%。
④经过刻苦努力,期末考试,他六门功课平均分都在90分以上。
倍数只能用于数目的增加,不能用于数目的减少。句①中的“一倍”应改为“一半”。“增加了”只指净增数;“增加到”包括底数,指增加后的总数。句②应说“增加了3倍”(或“增加到4倍)。句③的“超额完成全年生产任务的30%”实指没有完成全年生产任务,与语境不符,故应改为“已超额30%完成全年生产任务”。句④中,“平均分”是定数,“90分以上”表约数,前后矛盾。
(六)抓析副词
句中出现“能愿、频率”类的副词,要注意该类词需放到介宾短语前面。
例:①你把这个意思应该跟王厂长说说。(句中“应该”作为能愿动词,要放到介宾短语“把这个意思”前面。)
②我的思绪被窗外搅拌机的轰鸣声不时打断。(句中“不时”是表示“频率”的副词,需放在“被窗外搅拌机的轰鸣声”前面。)
要避免某些副词与句中词语语意的重复。例:①对于我们这些普通而平凡的芸芸众生来说,生命的光辉也许并不辉煌,但同样可以闪光。②过于溺爱。③拼命与歹徒展开殊死搏斗。④即将濒临倒闭。⑤极为酷似。⑥万一若出了问题。⑦对于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悬殊很大的问题,要采取正确政策,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⑧剩下的虎种更为弥足珍贵。⑨这也是过分苛求。⑩“雪莲”牌衬衫,无论在款式上、质量上,还是包装上,都可以堪称全国一流。(每例中前后标记的两个词都有语意重复的现象。)
(七)抓析敬辞、谦辞
句中有敬辞谦辞,审视是否用错对象。
现代汉语中,用“光临”称宾客来到,用“惠临”指对方来到自己这里,用“惠赠”指对方赠予(财物),用“令尊令堂”称对方的父母。这些都是敬辞,适用于对对方,不能用于自己 另外,用“寒舍”对人称自己的家,用“家父”、“家母”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母亲,用“犬子”和“小女”对人称自己的儿子和女儿。这些都是谦辞,只用于自称。
请看;“……您约我今天下午去贵处谈我班同学光临贵馆参观一事……”句巾的敬辞“光临”用到“我班同学”方面,用错了对象。
(八)抓析否定
1、句中出现否定词,尤其两个以上的否定词易出现语病。
对此,可从句末的否定词依次往前推断。看推断结果与语句表意是否相符。请看例句:
①科学发展到今天,谁也不能否认地球不是围绕太阳转这个简单的事实。
②近几年来,王芳几乎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③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与管理。
④谁也不会否认按劳分配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
句①,“不能”、“否认”、“不”三重否定,恰恰说地球不是围绕太阳转,明显违背事理。句②,“忘”相当丁“不记得”、“无时无刻不”意为“时时刻刻都”,多重否定造成混乱,反倒成了王芳没有搜集、整理民歌,这与“积累了大量的资料”的说法矛盾。句③,“不再”与“防止”构成双重否定,表肯定的意思,是说还希望事故发生,这与事理相悖。句④“谁也不会否认”即“大家都承认”,后面又出现是一个“不”字,恰好把意思说反了。
2、句中出现“本身带有否定意思的词”要注意:
再受到否定副词修饰时,表意是否合乎语境。
例:中学生写作文,要留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切忌”一词,“忌”本身含有“禁忌”“不要”的否定意思,如果后面再用“不要”之类的否定侧来修饰.整个句了的语意就搞反了。)
有关这类词大致有以下一些:切忌、禁忌、避免、免除、禁止、防止、以防等。
3、如果是否定句或反问句,审视否定是不是恰当。
汉语语法上有如下规律:单重否定句表达否定的意思,双重否定句表达肯定的意思,肯定句式的反问句表达否定的意思(因为反问格式相当于一重否定),单重否定句的反问句表、达肯定的意思,双重否定句式的反问句表达否定的意思。当一个句子既是否定句又是反问句时,尤其要谨慎辨析。
如:“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后一个句子既是一个双重否定句(“否认……不”是双重否定),又是一个反问句(“谁又能……呢”),因为双重否定式的反问句表达否定的意思,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不需要学习雷锋了”。显然该句否定不当。
又如:“难道能否认培养国家建设的人才不是我们的责任吗?”“否认”“不”再加上表反问的“难道”,这个句子成了三重否定,恰恰把意思说反了。
此外还应注意:用在四字短语中的固定格式“不……不”和“无……无”不属于双重否定。它们都用在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前边,表示稍有强调的否定。如“不明不白”是“不明白”。“不痛不痒”是“不觉得痛痒”;“无穷无尽”是“没有穷尽”,“无时无刻”是“没有一时一刻”。
(九)抓析一面与两面
一面与两面的句子,要分析前后是否统一。前面是“能否”(优劣、好坏等)两面,后面却以“能”(优、好等)或“否”(劣、坏等)单面,前面是“能(劣、坏等)或“否”(劣、坏等))一面,后面却以“能否”(优劣、好坏等)两面,都是不统一的。请看例句:
①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人才。
②努力提高思想觉悟,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对于将来能否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任是至关重要的。③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
句①中的“能否”,是从两面来说,而后半句只从一面说;句②前半句是从一面说,而后半句则从两面说。“两面对一面”或“一面对两面”,都会造成语病。句③存在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的语病。
(十)抓析复句
如果是复句,可作如下五方面审视。
1、关联词语是否配套。
请看:“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句中的关联词“无论”不与表并列的“和”配套而与表选择的“还是”、“或”配套,组成“无论……还是(或)……都……”的结构形式,表示条件不同而结论(结果)一样。(本句错误不止一处)。
另外,表示分句之间各种关系的关联词语必须成套使用,如“不是……而是……”表并列;“不是……就是……”表选择;“不但……而且……”表递进;“尽管……可是……”表转折;“只要……就……”表充分条件;“只有……才……”表必要条件;“不管……都……”表排除一切条件。
2、关联词语的位置是否恰当。
当前后两个分句的主语相同时,第一个分句的关联词就放在主语后面;当前后两个分句主语不同时,两个分句的关联词语均放在句首,否则,就会因关联词语位置不当而影响表达。
如:“不但他能够领会马克思主义有关理论的精神实质,而且能够用这些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句中的主语“他”是两个分句陈述的对象,关联词语“不但”应放在“他”后面。
又如:“这次活动搞得很成功,同学们不但积极参加,而且老师也临场指导。”句中“不但”应放在主语“同学们”之前。
3、关联词语所表达的关系是否与两个分句的语义关系相符。
请看:“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了顶峰。”句中虽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不管……”,但仔细审视两个分句,不是条件关系,而是转析关系。应将“不管”换成“尽管”。
4、两个分句的句序是否恰当。
请看:“……许多传世杰作不仅是人类艺术宝库的珍品,而且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这是一个递进复句。递进复句后一个分句的范围应比前一个分句进一层(即扩大),但句中“人类”的范围比“中华民族”大,是句序不恰当。
5、分句较多,审视是否中途偷换主语而使句意不明确。
请看:“这家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
这个复句共有4个分句。前两个分句的主语是“这家工厂”,表意明确,第三个分句没有主语,是承前省略,由“这家工厂”作主语吗?显然不能,因为“这家工厂”不能“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仔细审视全句可知,“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的只能是这家工厂生产的某一种或几种“产品”。这个句子犯了偷换主语的毛病。
(十一)抓析判断词“是”
病句考题中如出现判断词“是”,则应考虑主宾搭配是否恰当。
①今年,我校参加高考的人数是历史上最多的一年。
②考场是设在一间古色古香的大厅里举行的。
③张长福今年22岁,是应届毕业生。
句①主宾搭配不当。句②把“考场是设住……大厅里”和“考试就是在这儿举行的”两句拼凑杂糅在一起。③究竟是初中、高中毕业,还是大学毕业?判断不明确。
(十二)抓析顿号
顿号用在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高考病句常常使属种概念并列,或者分类标准不一,出现类似数学中“交集”的情况。
例①:最近一段时间,各种传媒、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大量地报送了黑龙江、山西、陕西、湖南等煤矿瓦斯爆炸伤人的事件。(属种概念不能并列)
例②:去年冬天,村里办起了农业技术培训班,许多青年、妇女、老人报名参加学习。(标准不
一、概念交叉,不能并列)
例③:数学、物理、化学三个短训班,开设了农用数学、农业机电和农业化学等课程。(因为是短训班,不可能三门课程同时开设,所以必须在“开设”前加上“分别”一词)
例④:一个人是否浮躁,关键在于他的政治修养、思想修养、理想志趣、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否强。(画线部分不能与“强”搭配)
当然,语病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从语法、修辞、逻辑等多角度辨析语病,才是最可靠的。但做到上述的十二个“抓析”,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考题例析:
1、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2007年高考湖南卷第4题)(D)
A、当我在一个白夜从易卜生的故乡斯凯恩返回奥斯陆的时候,沿途那幽深的有野鹿出没的森林里,那起伏着绿色的松涛的山谷里,到处都响着娜拉出走时的关门声。
B、文学经典是历史的回声,是审美体验的延伸,也是后代作家超越自我的精神刻度,作家只有在与经典大师的竞争中,才能拓展文学的想象空间,为未来提供崭新的审美体验。C、三峡围堰爆破使用的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数码雷管,每个雷管都有唯一的编号,就像我们的身份证有自己的号码一样,而且人们还能像给手机设定闹铃那样,给每个雷管单独设定起爆时间。D、中国史学家在世纪之交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辨析能力,越来越显示出相当高的学术含量,从对外国史学的一般性介绍走向研究和判断的层面,从而为中外史学家的真正对话提供了可能和前提。
2、(2006年高考湖南卷第4题)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经过艰难跋涉,我们发现,如果没有科学发展观作指导,任何理顺国家、市场、社会关系的举措,都将事倍功半。
B.人们认为,团队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不只是个体贡献的简单相加,而是能使队员行动一致、互相配合的团队协作技能。
C.自然界中存在着一种共生现象,如燕千鸟从鳄鱼牙中啄取水蛭,为鳄鱼提供口腔卫生服务,同时它自己也得到了所需的事物。
D.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把当地的主要河流称为母亲河,是因为这些河流不仅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基础,而且是区域文化的摇篮。
【导析】 正确选项为B。该句中“不只是”应为“不是”。
3、(2006年高考全国卷l第3题)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青藏铁路纵贯青海、西藏两省区,跨越青藏高原,是连接西藏与内地的一条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铁路干线。
B这家老字号食品厂规模不大,但从选料到加工制作都非常讲究,生产的食品一直都是新老顾客倍受信赖的。
C.天安门广场等七个红色旅游景点是否收门票的问题,国家旅游局新闻发言人已在记者招待会上予以否认。
D.中央财政将逐年扩大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地方财政也将设立助学专项奖金。
【导析】 正确选项为A。B项语序不当,应为“……生产的食品都是备受新老顾客信赖的”;C项缺少虚词,应在“天安门广场”前加介词“对于”,且否认的内容不明确;D项成分残缺,不能
说“扩大”“向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应在“教科书”后加“的范围”使之做“扩大”的宾语。
第二篇:语文辨析并修改病句
辨析并修改病句
1、祈年殿的灯火辉煌,更显得雄伟壮丽。
2、垃圾成堆,不仅有碍观瞻,也影响市民健康,这个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和管理。
3、三月的晚间,在北方这个小城市还是严冬季节。
4、之所以美帝国主义没有大量出兵进攻中国,不是因为美国政府不愿意,而是因为美国政府有顾虑。
5、中国新文学奠基人的鲁迅先生十分关怀青年作家。
6、病人穿过的衣服,必须要消毒,以免传染病菌。
7、采取各种办法培养和提高师资水平,尤其是中年教师的水平。
8、用不着多举例,你已经了解我们的战士是怎样一种人,这种人是什么一种品质。
9、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对这种坑害顾客骗取钱财的不法行为,应给以严厉打击。
10、这个文化站已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
11、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造就一批专业技术人才。
12、我们学校凡十八岁以上的人参加了这次选举,十八岁以下的因为没有选举权,故不能参加。
13、七月份该厂工人出勤率比去年同月增加到百分之三。
14、屋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鲁迅先生过去所使用的东西和书籍。
15、在武汉市,春天的东湖真美,碧绿的荷盘高高低低,错落有致„„
16、药理学教授罗潜,在“四人帮”的干扰破坏下,把有些正确的东西当作错误来批判,他出于气忿,主动退休。
17、万里无云,繁星满天。我们在一轮明月的照耀下漫步江堤。
18、关于这个古老建筑物的历史,有着许多传说、资料和记载。
19、苏联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整天忙于做各种动物的条件反射试验,把动物用绳子缚在试验的架子上。
20、留在幼儿园的孩子们,都一个一个甜蜜地睡在新钉的木板床上。
21、香瓜子、南瓜子、松子、小核桃等炒货,是家家户户很受欢迎的小食品。
22、荧光管系防护管,如发现破损,应立即修理调整,因为管外壁有电,以免发生触电事故。
23、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英勇的革命烈士,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
24、毛泽东同志历来坚持要用马列主义的观点、立场、方法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5、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呢?
26、关于质量问题,事关千家万户。
27、通过到工厂、农村、部队的调查,使同学深刻认识到改革开放二十年的巨大变化。
28、为了全面推广利用菜籽饼或棉籽饼喂猪,加速发展养猪事业,这个县举办了三期饲养员技术培训班。
29、这些角色不同类型,距离相当大,如果没有善于塑造人物性格的技巧,那是演不好的。
30、许多科学工作者努力赶超,加快科研工作进度。
31、当他迈着踉跄的脚步,经过原来老程的办公室时,却闻到了扑鼻的酒香,刺耳的狂笑。
32、当上级决定把这次摄影任务交给我们时,我们立刻产生了一种光荣的感觉,真是难以形
容。
33、《丝路花雨》用生动的艺术形象阐明了“历史是明镜,强盛不闭关”。
34、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
35、关键在于人生观起决定作用。
36、本着保证质量,降低成本,便于服用为原则,改革新处方、工艺和剂型。
37、深受广大用户所欢迎。
38、对文学作品应该如何反映现实这个问题上。
39、办事都要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40、水的化学成分是一个原子的氧和两个原子的氢化合而成。
41、早晨六点钟,在通往机场的大街两旁,站满了数万名欢迎的人群。
42、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以后,中国的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大大改了样
子。
43、落实党在农村的各种政策,减轻农民各式各样的不合理的负担,是目前农村中一项刻不
容缓的工作。
44、我们多次抢险救灾,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的安全。
45、他无时无刻不忘刻苦学习。
46、难道不能否认这部作品的教育意义吗?
47、保证今后避免不再发生这类事情。
48、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49、白稽豚与拉河豚、亚河豚是当今世界上仅存的淡水豚类,又是数量最少的一种。
50、有些学生反映课外作业过多,负担重;而他们又反映“吃不饱”,要求多介绍课外阅读
书籍,这个问题要加以重视,赶快解决。
51、我有一个女儿,同许多年轻的妈妈一样,愿意把孩子打扮得漂亮些。
52、焦裕禄这个名字对青年人可能还有点陌生,可对40岁以上的人却是很熟悉的。
53、杨辉返校后对抢救落水儿童的事枝子未提,直到一封感谢信送到校长室,这件好人好事
才为大多数人知晓。
54、必须遵守课堂纪律,上课时不许说话。
55、我国将于5月12日到6月10日,由本土向太平洋南纬7度零分、东经170度为中心、半径为70海里圆形海域范围的公海上,发射运载火箭。
56、徐老师对同学们的关怀和照顾,真是无所不至。
57、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58、你知道每斤蜂蜜中包含蜜蜂的多少劳动吗?据科学家统计,蜜蜂每酿造一斤蜜,大约要
采集50万朵的花粉。
59、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
60、解放前,我国的粮食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辨析并修改病句答案
第一类:搭配不当
1、“祈年殿”与“灯火辉煌”位置互换,主语谓语不当
2、主宾不当。删去“和管理”
3、将“严寒季节”改为“寒冷的时候”
4、“之所以”调到“美帝国主义”后
5、删去“的”
6、“传染”改为“传播”
7、删去“培养和”
8、将“是”改为“具有”
9、“仿造”改为“制造”
10、删去“和培养”
11、将“关键在于要”改为“关键在于是否”
第二类:不合逻辑
12、“十八岁以下”改为“未满十八岁”
13、“增加到”改为“增加了”
14、“东西和书籍”两者不能并列
15、春天没有“荷盘”,不合逻辑
16、将“药理学教授罗潜” 调至“出于气忿”前,删去“他”
17、“繁星满天”与“明月的照耀”不合情理
18、“传说、资料和记载”三者不能并列
第三类:语序不当
19、“把动物”调至“用绳子”后
20、将“都”调至“一个一个”后
21、“很受”调至“家家户户”前
22、“因为管外壁有电”调至“如发现破损”前
23、“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调至“英勇的革命烈士”前
24、“观点”、“立场”两词位置互换
25、“为什么”调至“现象”后
第四类:成分残缺
26、删去“关于”
27、删去“使”
28、在“棉籽饼喂猪”后加“的技术”
29、在“角色”后面加上“属于”
30、“努力赶超”后加“世界先进水平”
31、在“刺耳的狂笑”前加“听到”
32、在“真是难以形容”前加上“这种感觉”
33、在“强盛不闭关”后加“的道理”
34、删去“经过”
第五类:结构混乱
35、删去“关键在于”
36、将“为”改为“的”
37、删去“所”
38、把“对”改为“在”
39、把“从”改为“以”
40、删去“化合而成”
第六类:赘余
41、删去“群”
42、删去“以后”,将“自从”调至“中国人民”以前
43、删去“不合理的”
44、删去“的安全”
第七类:滥用否定词造成不合逻辑
45、“不忘”改为“不在”
46、删去“不”
47、删去“不”
48、删去“不”
第八类 :表意不明
49、“又是数量最少的一种”加“白稽豚”
50、将“他们”改为“有些”
51、将“我有一个女儿”与“同许多年轻的妈妈一样”位置互换
52、将“焦裕禄这个名字”与“青年人”位置互换,再删去“对”
53、在“杨辉返校后对”加“自己”,删去“好人”
第九:用词不当及其他
54、“不许”后面加“随意”
55、“由本土向”的后面加“以”
56、“无所不至”改为“无微不至”
57、“不管”改为“尽管”
58、将“50万朵的花粉”改为“50万朵花的花粉
59、将“和”改为“或”
60、将“生产”调至“我国”后面
第三篇:辨析并修改病句教案
“辨析并修改病句”专题复习教案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依据教学大纲,了解《考试说明》对此项考查的要求。
2、掌握病句的六种常见类型,领会辨析病句的几种方法。
3、通过分析高考试题,寻求规律,把握病句修改与辨析的几个小窍门。
二、过程与方法
加强备考方法的指导,强化基础训练。讲练结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对传统文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病句类型的前四类;
2、特别注意“辨析方法”中的“审读关键词法”。教学难点:掌握病句类型及病句解题技巧 【教学设想】
1、大量补充实例,多作感悟;加强训练,培养语感;
2、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把练落到实处。
特别要针对学生平时阅读量小,缺乏语言存储,语感迟钝的特点,积极培养语感,努力汲取优秀作品的语言营养,夯实语言基础。同时指导学生掌握应试技巧:语感审读法、筋脉输理法、造句类比法、逻辑分析法和规律标志法。【教学方法】 讲练议结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考点阐述
《考试说明》对本能力点的要求是:“能够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次d”。所谓病句,是指那些语言表达有毛病的句子,即不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规则,或违反客观事理的句子,前者是就语言方面而言的,后者是就逻辑方面而言的。本考点的考生主要立足于辨析与修改。从近年的高考试卷中可以看出本考点命题的主要方式有四种:
(1)判断句子是否有语病;(2)让考生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3)判断题目对病句的分析是否正确;(4)判断对病句的修改是否恰当。
多以判断式的题型出现在第一卷中,如1999年、2000年、2001年全国高考题的第5题,有时也让考生动手修改,出现在二卷中,如1998年全国高考题的第32题。
病句种类繁多,“考试说明”对病句的类型明确界定为6种: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为此我们应把握考查要点并切实领会实质,有针对性地进行考点复习。
二、考查类型
高考在这一考点上,题型一般只是两种:
1、辨析语病。例1:(2004年高考 江苏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有人认为科学家终日埋头科研,不问家事,有点儿不近人情,然而事实却是对这种偏见的最好说明。
b.政府执法部门的各种罚没款必须依法上缴,不能截留自用,其经费来源只能来自国家财政拨款。
c.黄昏时分,站在山顶远远望去,只见水天相接处一片灯光闪烁,那里就是闻名中外的 旅游胜地——水乡古镇东平庄。
d.现在许多小学学生上课时喝水、上厕所,甚至在老师讲课中插嘴,这些历来被看作违反纪律的行为已经得到纠正。
解析:正确的选项是c。a句中“然而”表示对前半句话的转折,而“事实是说明”却承认了前面的偏见。应改为“事实证明这是一种偏见”。b项病因是句式杂糅,可说成“其经费只能来自国家财政拨款”或“其经费只能来源于国家财政”d项中学生们的种种行为,尽管被认可,但并非正确的做法,与句末的“纠正”的“正”不合。
今年判断病句的这道题目将“结构性错误”和“语义性错误”两种情况组合在一条题目之中,考查方向与往年有了较大的变化,偏重于语言的实际运用,不在典型的语病上做文章,这与考试大纲似乎有点相悖。例
2、(2004年高考 全国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人员素质的高低,都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b.依据纪律处罚办法,决定给予该队员停止参加今年余下所有甲级队比赛资格,并罚款人民币4万元。
c.铭文中记载有关西周王朝单氏族内容的铜器,在这27件眉县青铜器发现之前已先后出土了40多件。
d.观摩了这次关于农村经营承包合同法的庭审以后,对我们这些“村官”的法律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答案:c a项犯了不合逻辑的语病,“投资环境好,服务质量优,政府公务人员素质高”才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b项犯了成分残缺的语病,“给予”缺少宾语,应在句末加上“的处罚”
d项犯了成分残缺的语病,整个句子缺少主语,删除“对”
教师点拨:首先要明确语病的类别,主要是考纲中规定的六种类型。其次要掌握判别病句的常规方法。①找出主干,先找出句子的主、谓、宾,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如果句子主干没问题,就应当检查修饰语(定、状、补)是否能恰当地修饰或说明中心语。②体会语意。如果结构没问题,可体味句子的意思,情趣和表达习惯,看逻辑方面是否有问题,否定是不是太多,指代是否明确,是否有歧义,用词是否妥贴,是否重复,词序是否正确,修辞得当与否等等。③看关联词语是否用得恰当。
2、修改病句 例:下面是某校黑板上的一篇报导,在标点、词语、语法方面都有一些毛病。读完后完成(1)(2)两题。(1997年全国高考题)
星期三,校团总支召开座谈会。到会的15名与会者,就共青团员如何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展开讨论。大家踊跃发言。有的说,团员首先要起模范作用,当说话做事前,都要想到自己是一名团员。有的说,要提高团员精神文明建设的意识,不把这一点重视好,就难以开展这项活动。团总支书记最后指出,对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的事应该大力提倡;对不尽人意的地方应该注意改进。
(1)找出文中的毛病,在它们的下面画出横线,并标出①②„„序号。
(2)把序号改正结果填入表中。修改时不能改变原意(将正确处改错要扣分)
解析:2.到会的15名与会者 就团员如何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 当说话做事前 要提高
①
②
③ 团员精神文明建设的意识 不把这一点重视好应该大力提倡;对不尽人意的地方
④
⑤
⑥
⑦
序号 改为 ①
15名与会者(到会的15名团干部)②
就共青团员如何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贡献的问题 ③
说话做事前(在说话做事前)④
加强团员精神文明建设的意识(提高团员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认识)⑤
不重视这一点(对这一点不加以重视)⑥
将分号改为逗号(在上句的“事”及下句的“地方”后加逗号)⑦
不尽如人意
[①处错误是成分赘余,这个病句的特别之处是“到会的”和“与会者”两个短语意思重复。②处成分残缺。③处属成分杂糅,可说:“当„„之时”,或“在„„之前”。④处“提高”与“意识”不搭配。⑤处两种句式杂糅,造成错误。⑥处标点(逗号)使用不当。⑦处是很多人的一种习惯性错误。]
教师点拨:修改病句,要在判定语病种类的基础上,明确语句的表达目的,抓住关键,不伤原意,尽量“多保留少改动”。修改语病时,要注意:(1)明确语言简明的主要内容;(2)要注意汉语表达的灵活性;(3)要注意考题的要求。即修改时既要改正句子的错误,又要充分体现句子的原意而且还要尽量保留原句的基本结构和词语。修改时可采用增、删、调、换等方法,根据不同的语病,采取恰当的方法。
二、知识点概要及解题指导
病句的类型主要有: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详细解说和指导如下:
(一)语序不当 语序不当类型:
1、多项定语次序不当;
2、多项状语次序不当;
3、虚词的位置安排得不恰当;特别是“把”字短语位置不当。
4、分句位置不当
5、主客体颠倒
6、相关联的并列词语或短语语序不当 1、多项定语次序不当
多项定语的正确次序一般可按以下次序排列: a.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b.指称或数量的短语; c.动词或动词短语; d.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 e.名词或名词短语。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
例如: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
正确次序:国家队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篮球(名词)教练。
练习:下面的句子里的附加语的次序是否符合一般习惯的,如果不符合,该怎样修改。①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附近的”移到“许多”前面。)②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上,发挥着他们无穷的蕴藏着的力量。(“蕴藏着的”移到“无穷的”前面。)
③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列宁过去所使用的东西。(“列宁过去所使用的”移到“各式各样”前。)
④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把“一连串”移到“事情”前)
⑤这种管子要不要换,在领导和群众中广泛地引起了讨论。(“广泛”应移到“讨论”前,“地”改为“的”)
⑥他把我们几个团的负责干部叫到一起。(“几个”应放在“负责干部”前)下面句子里数量的表示法不妥。
⑦工作者的多数是农村来打工的。(“多数”移到“工作者”之前,去掉“的”)⑧解放前,约有百分之七十的中国农业人口是贫雇农。(“中国农业人口”移到“约有”之前,去掉“的”。)
2、多项状语次序不当
复杂状语排列大致为: a.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 b.表时间或处所的;c.表语气(副词)或对象的(介宾短语); d.表情态或程序的。另外,表示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在中心语前。
例如: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的交谈。
正确次序:许多老师昨天(时间)在休息室里(处所)都(范围)热情的(情态)同他(对象)交谈。
练习:下面的句子里的附加语的次序是否符合一般习惯的,如果不符合,该怎样修改。①迎面吹来的寒风不禁使我打了个寒战。(“不禁”应移到“打”的前面。)②美国有十五个州禁止黑人在娱乐场所与白人享有平等的地位。(“与白人”移到“平等”的前面)。
③这期研究班是全国职工教育管理委员会和国家经委联合于今年5月底举办。(表示时间的介词结构“于今年5月底”应提到表示情态的状语“联合”前边。)④这次班干会议对于节约用水用电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广泛”移到“交换”前面)
3、虚词位置不当。(1)副词的位置不对。
例如:我们如果把这本书不认真读好,就谈不到读别的书了。(“不”移到“把”字前)(2)介词位置不当 例如:苏联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整天忙于做动物的条件反射试验,把动物用绳子缚在试验的架子上。(“把”字短语应紧挨动词中心语“缚”。)
(3)是关联词语的位置不当,复句中两个分句用同一主语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后边;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前边。如果颠倒,就属位置不当。例如:一篇文章要是字迹过于潦草,那么内容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即使”移至“内容”前,“内容很不错”是主谓短语作谓语)(4)虚词位置不正确造成的主客体颠倒
例如:张艺谋执导的《十面埋伏》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可改为“中国青年对张艺谋执导的《十面埋伏》是不陌生的”)练习:判断正误,如有错则加以修改。
① 成熟的苹果下坠,是由于它对地球的引力的作用。
②这个学校的群众文艺搞得好,一方面利用班前班后、会前会后开展活动,另一方面,各年级组的负责人也很重视、并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③我不但认识她,我奶奶也认识她。
④要是一篇作品里的思想是有问题的,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⑤如果我们不趁此机会赶快检查一下代耕工作,眼前的地就锄不好。(√)1 ⑥在那个时候,《润物无声》与我接触的机会很少。
⑦听了奥运冠军的报告,许多同学感动得热泪盈眶。(√)
⑧听说车桥这儿也卖足球彩票了,一大早就有人陆续来排队了。
4、相关联的并列词语或短语语序不当
例:这是一本好书,它能催人进取,促人猛醒,引人深思。(按事理、逻辑次序、先后、轻重、缓急、大小、因果等,应改为“引人深思,促人猛省,催人进取)①闻一多先生是大勇的革命烈士,是热情的优秀诗人,是卓越的学者。
②如果陈水扁分裂祖国的阴谋得逞,子孙后代不答应,海峡两岸的人民不答应。
③我们党的每一个基层工作者,都应该自觉地把党的宗旨落实在行动上,溶化在血液中,诵读在口头上。
5、分句位置不当
例l:这个村很好执行了党的富民政策。现在不但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公粮,而且还不吃国家救济了。〈递进关系不当,应改为“不但不吃国家救济粮了,而且还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公粮”)
例2: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寻找着,他们在思考着,〈应改为“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思考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寻找着”)[技巧点拨] 关于语序不当的语病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1.望见句中有关联词语,检查是否患关联词位置失当症。
2.望见修饰语长的句子,即多重状语与多重定语,检查是否患修饰语语序不当症。3.望见句中有数量词语,检查是否患数量词位置不当症。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一个语文老师关心的问题。4.望见分句较多的复句,检查是否患分句间语序不当症。
闻一多先生是大勇的革命烈士,是热情的优秀诗人,是卓越的学者。
[高考经典试题]
1、有的文章主旨比较隐晦,不是用明白晓畅的文字直接揭示出来,而是借用某种修辞手段或表现手法,含蓄地描写出来。(2004年高考 福建卷)(改为:借用某种修辞手段或表现手法,含蓄地描写出来,而不是用明白晓畅的文字直接揭示出来。)
2、与作家不同的是,摄影家们把自己对山川、草木、城市、乡野的感受没有倾注于笔下,而是直接聚焦于镜头。(2004年高考 湖南卷)(句语序不当,应将“没有”一词调至“把”字前)
2、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94年)
(“政策”与“理论”换位,对应“规定”和“说明”)
3、通过检查,大家讨论、发现、解决了课外活动中的一些问题。(95年上海)
(应是先“发现”、后“讨论、解决”)[课堂巩固训练]
1、一位优秀的有30多年教龄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多项定语语序不当,改为:北京大学中文系的一位有30多年教龄的优秀的教授)
2、为了写好老师布置的论文,在阅览室里许多同学近几天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多项状语语序不当,改为:为了写好老师布置的论文,许多同学近几天在阅览室里如饥似渴地阅读着)
3、他跳下池塘,来到池边,很快就游过去了。(分句间次序不当)
4、我们认真研究听取了大家的意见。(词语可能反映承接先后、轻重主次等语意。词语的顺序则必须符合这一客观要求。此例中“研究听取”,颠倒了承接的先后关系。应改为“听取研究”)
5、学生、领导、老师都参加了开学典礼。(应改为“领导、老师、学生”)
6、试看山花烂漫开遍了原野。(应将“山花烂漫”改为“烂漫山花”才能与后面“开”配搭)
7、故宫博物院最近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这“文物”究竟什么时候“出土的”?按原句表述,则为“两千多年前”,实际上不是,这就因语序不当前导致了表意的错误,应将“新出土的”移至“展出了”后。)
8、这个村很好执行了党的富民政策。现在不但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公粮,而且还不吃国家救济了。(递进关系不当,应改为“不但不吃国家救济粮了,而且还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公粮”)
9、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寻找着,他们在思考着,(应改为“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思考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寻找着”)
10.美国联邦调查局逮捕了职业间谍埃姆,揭开了美国情报史上特大的 在职情报人员为外国提供绝密情报的丑闻。
11.中国古代书画艺术中的许多传世杰作不仅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珍品,而且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97年上海)
12.不但他爱下围棋,而且精于围棋发展史的研究。
13.由于纺织工人努力提高生产质量,我国棉布的出口 深受各国顾客的欢迎。
14、先生侃侃而谈,他的音容笑貌虽然 没什么变化,但眼角的皱纹似乎暗示着这些年的艰辛和不快。(93年)
15、微软拼音、双拼、全拼、智能abc及郑码等输入法,是电脑用户 中很受欢迎的中文输入法。
16、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棉花的生产”应为“生产的棉花”)
17、广大青年表现出无比的进行改革的热情。(把实语放在状语的位置上,将“无比”的调至“热情”前)
18、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的作用。(把状语放在定语的位置上,将“充分”调至“发挥”前,并删掉一个“的”)。
19、展出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多层定语语序不当,应将“几千年前”调至“文物”前后的“的”)
20、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了。(多层状语语序不当,应将“任意”调至“欺侮”之前)
21、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关联词语位置不当,“他”应移到“如果”的后面)
22、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主客颠倒,中国青年对奥斯特洛夫斯基的。)
第四篇:辨析并修改病句教案
辨析并修改病句教案
【教学要点】
1、依据课标,了解《考试说明》对此项考查的要求。
2、通过分析高考试题,寻求规律,掌握考查的重点。
3、加强备考方法的指导,强化基础训练。
【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把练落到实处。特别要针对学生平时阅读量小,缺乏语言存储,语感迟钝的特点,积极培养语感,努力汲取优秀作品的语言营养,夯实语言基础。同时指导学生掌握应试技巧:语感审读法、筋脉输理法、造句类比法、逻辑分析法和规律标志法。
【课时安排】五课时
【教学过程和步骤】
一、导入:病句是指不符合语言的组织规律、不符合客观事物的事理、不符合人们的语言习惯的句子。“辨析并修改病句”是属于纯洁语言一类的考点,一直是语文高考的必考点之一。在语言发展极快,新词与语病都层出不穷的今天,尤其需要规范语言,使其健康发展。
二、知识结构
1.辨析病句病句的常规方法:
①找出主干,先找出句子的主、谓、宾,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如果句子主干没问题,就应当检查修饰语(定、状、补)是否能恰当地修饰或说明中心语。
②体会语意。如果结构没问题,可体味句子的意思,情趣和表达习惯,看逻辑方面是否有问题,否定是不是太多,指代是否明确,是否有歧义,用词是否妥贴,是否重复,词序是否正确,修辞得当与否等等。
③看关联词语是否用得恰当。学好任何知识都需要多思,改病句也是如此。不能满足于知道答案,要多揣摩,多实践,在语言运用的实际活动中不断提高能力。
2.修改病句。要改正句子的错误,又要充分体现句子的原意而且还要尽量保留原句的基本结构和词语。修改时可采用增、删、调、换等方法,根据不同的语病,采取恰当的方法。
三、病句的类型: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1.语序不当
(1)名词修饰语:多项定语与中心语的正确次序一般是:①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②指称或数量的短语;③动词或动词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⑤名词或名词短语。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前。
①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一位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
正确:国家队的一位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篮球女教练。(领属+数量+动词短语+形+名)
②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表数量的“许多”应紧靠中心短语)
③这是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要按逻辑排顺序)
④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定语误放状语位置)
(2)动词修饰语:多项状语次序比较复杂,须特别注意的是:①先时间后处所;②先介词结构后情态动词、形容词;③表示对象的介词结构一般紧靠中心语;④不要弄错修饰对象。
例:①我为表敬意昨天在电台又为你点了一首歌。(目的+时间+地点+副词+形容+对象)
②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上一世纪曾发生过一场血战。(“上一世纪”应放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前)
③科学家急于对兰花在最有异域色彩的热带物种标本完全消失之前进行研究。(“对兰花”应放“进行”前)
(3)关联词语的位置:一般来说,两个分句同一个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边;不同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前边。下面句子是位置不当的例子:
①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他”应移到“如果”后面)
②要是一篇作品里的思想有问题,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判不及格的。(“即使”应移到“文字”前。照原句就变成了只是文字判不及格,不是作品判不及格。)
2.搭配不当:搭配不当是常见语病,是高考测试的重点,几乎每年高考都有此类语病题。
(1)主谓搭配不当
例:①我国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不能自给的是“棉花”而不是“生产”。)
②我觉得这个答复,和对这些问题的调查处理,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应该把“是”改做“表现出”。)
(2)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
例:①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养活”的只能是人)
②但也存在着几个缺点需要我们努力。(我们所能“努力”的不是“缺点”,而是“改正”。)
(3)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并不是意见广泛而是交换的范围广泛,应改为“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注:这一类搭配不当常和语序不当有交叉的地方;搭配不当常常出现在联合短语中。
(4)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例: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
(5)前后词语顺序搭配不当
例:在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菜篮子”工程取得显著成绩,实现了“菜篮子”产品由长期短缺、品种单调到品种丰富多样、供求基本平衡的历史性转折。(“长期短缺、品种单调”与“品种丰富多样、供求基本平衡”不搭配)
3.成分残缺或赘余
A.成分残缺
(1)缺主语:
例: ①由于他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得到”的主语什么?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他得到了……”使用介词“由于、鉴于、使”等容易造成缺乏主语。)
②三月三日,抱着向王平超学习的想法,我们的错题也开始积累了。(“抱着”的主语显然是蒙后的“我们”,但后句的主语是“错题”,不是“我们”,应把后句改为“我们也开始积累错题了”。)
(2)缺谓语
例: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一系列的工作”是哪个动词的宾语呢?也许是“建立与加强”的?“建立与加强工作”又讲不通,在“建立”前少个谓语“完成”。)
(3)缺宾语
例:认识禽流感,了解禽流感,是为了从科学的角度达到对禽流感进行预防,减少禽流感造成的损失。(“达到……的目的”)
B.赘余
(1)堆砌词语
例: 现在渔民自己选出了行政组长,负责掌握关注渔民的生活及生产的管理。(“掌握关注”应删去。)
(2)重复
例: ①一年来,妇女工作已打下了相当的工作基础,获得了一定的工作经验。(第二、第三个“工作”应删去。)
②其实这是过虑的想法。(“虑”就是想,应删去“的想法”。“非常酷爱”“否则不这样”等也是类似的错误。)
(3)可有可无
①不知不觉就走了十里路左右的距离,(应删去“的距离”。)
②父亲逝世离现在已整整九年了。(应删去“离现在”。)
(4)应删去“的”字
例:出人意料的,今年三月,物价的下跌,后来慢慢的稳定了。(加了“的”,句子转为短语,意思也变了,不是物价稳定,而是“下跌”稳定了。)
4.结构混乱(句式杂糅)高考常考的类型之一。最常见的是一句之内两种结构纠缠不清:
(1)举棋不定:作者时而要用这种结构,时而要用那种结构,结果两种结构都用了。
例:①多年来曾被应试教育思想束缚下的同学也觉悟起来。(应该在“曾被……束缚的……”和“在……束缚下的……”两种格式中选用一个。)
②这慷慨悲歌的壮举的背后,还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应该在“……的背后还是自信心不够”和“……壮举还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里选用一个。)
(2)藕段丝连:一句话的结构已经完整,却把他的最后一部分用做另一句的开头。
例:①我们向学校提意见是学生的责任。(把“我们向学校提意见”和“向学校提意见是学生的责任”凑在一块儿,应该删去“我们”。)
②你可知道,要出版一本译作是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以后,才能与读者见面的。(是把“要出版……的努力”和“一本译作……见面的”凑在一块儿,用哪一句都可以。)
(3)中途易辙:一句话说了一半,忽然另起炉灶,改换主语,重来一句。
例:迷茫失望,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对世界充满了怨言与不满的人,零永远是一个令人消沉的符号。
(4)反客为主:是指把上半句主语以外的成分用来做下半句的主语,因此而纠缠。
例:①你们的父母省吃俭用,为你们创造了这么好的学习条件,却不好好学习,对得起他们吗?
②当匪徒们偷袭警察的时候,被警察反包围,抓获了很多黑社会成员。(“被警察反包围”的主语是”匪徒”,但“抓获了无数黑社会成员”的主语只能是警察,作者却把它一气呵成,不加交待。应该把末一分句改作“丢盔卸甲,损伤过半”等语,这样是接着“被警察”下来的,就连贯了。)
5.表意不明:(1)指代不明
例: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倒是同意这种主张。(“这种主张”指代不明)
(2)有歧义
例:他请几个班的干部参加座谈会。(“几个”修饰“班”还是“干部”?)
6.不合逻辑:这里的“不合逻辑”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过去。
(1)自相矛盾
例: ①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者中的一个”呢?应改为“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②我们并不完全否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希望是非常渺茫的。(滥用否定造成矛盾。“不完全否认”等于”部分承认”,基本上还是承认。因此这句话说”我们承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刚好和作者的本意相反。改法有两种”我们也承认这首诗也透露了一 3 些希望……”或”我们并不否认这首诗也透露了一些希望……”)
(2)范围不清
例:①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与各项人才。(各项人才包括科学家,不宜并列,该说“各学科的专家与其他人才”。)
②他们一面拼命的往上爬,一面又不免跌落深渊。(“一面……一面……”表示两件事同时进行,句中的两件事显然不是同时的,应改为“他们虽然拼命的向上爬,但是终于不免跌落深渊。”)
(3)强加因果
例: ①最近我这位朋友去了一趟南方回来,结果他的思想依然如故。(去了南方回来思想变了,可以说是去了一趟南方的结果,现在“思想依然如故”,怎么能说是去了一趟南方的“结果”呢?)
②因为他来自北方,思想根本上还是旧的一套。(为什么来自“北方‘思想就旧?)
(4)主客倒置
例:①我生在崂山,长在崂山,石老人的传说对我并不陌生。
②去年的学习情绪和今年比较起来大不相同。(我们比较一先一后两件事,一般总是以后者为主体,应是“今年的学习成绩和去年……”。)
四、辨析病句歌
辨析病句要认真,雾里看花莫慌神;基础知识先到位,再察病源记类型。
语序颠倒结构乱,搭配失调意不明;成分残缺或累赘,逻辑荒唐理不真。
辨识从来有标准,合符规范当乎心。或凭语感漫审读,多年经验不可轻;
或将枝干勤疏理,删繁就简看得清;或造样句多类比,伪装识破现原形;
或推事理查判断,偶向逻辑求救兵。见到长句莫心急,定状叠加有章程;
见到短句莫大意,赘语多从此处生;见到“是”“否”找对应,小心双提与单承;
见到“无”“不”快相乘,多重否定迷宫深。语修逻上功夫到,确保辨句不失分!
五、解答六种病句类型的技巧
第一部分:牢记六种病句类型的特点
一).语序不当
方法
1、记典型句子各一个,找出对应词性,逐一套用――查中心词前多层修饰语的语序(中心词可以是全句的主谓宾,也可以是句中的某个带修饰语的名词或动词)
2. 多层定语的次序。(记句子――谁的-多少-怎样的-属性)
牢记类句:她是国家队的(a.表领属性的――表“谁的”)一位(b表数量的――表“多少”)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c动词性短语――表“怎样的”)优秀的(d形容词性短语)篮球(e名词)女(f名词)教练。
例句①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有效的改正错误提高思想水平的方法。
运用:句中宾语中心词“方法”的前面有一个长定语,“有效的”是一个形容词,相当于例句中的“优秀的”,“改正错误”“提高思想水平”是两个动词性短语,相当于例句中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对照例句,可见位置不对,应为“改正错误提高思想水平的有效的”方法。
3.多层状语的次序。(记句子――何时-何地-何范围-何种情态,“怎样”--表对象“同谁”)。
牢记类句:许多老师昨天(何时)在休息室里(何地)都(范围)热情地(何种情态)同他(何对象,“谁”)交谈。
例句① 留在幼儿园的孩子们,都一个一个甜蜜地睡在床上。
运用:句中谓语中心词“睡”的前面有三个修饰语,“甜蜜地”表情态,相当于例句中 的“热情地”,“都”表范围,应放在数量词“一个一个”的后面,从而判断出原句是病句。
例句② 美国有十五个州禁止黑人在娱乐场所与白人享有平等的地位。
运用:句中动词“享有”前有两个修饰语,“在娱乐场所”相当于例句中的“在休息室里”,“与白人”相当于例句中的“同他”,比较可以发现,这两个修饰语的位置应对调过来,才符合次序,从而判定原句语序不当。
方法
2、一般来说,修饰语和虚词放在谁的前面就修饰谁。要查看修饰得是否合适。
例句① 如果趁现在不赶快检查一下工作,就可能会出问题。
运用:原名想表达的意思是要“趁现在赶快检查工作”,“不”是虚词,现在放在“赶快“的前面,成了修饰“赶快检查一下工作”,而遗漏了“趁现在”的意思,所以语序不当。
例句② 李老师呼哧呼哧累得直喘粗气。
运用:句中“呼哧呼哧”是为了修饰“直喘粗气”的样子,而不是修饰“累得”,根据“修饰语放在谁的前面就修饰谁”的原则,应放在“直喘粗气”的前面。
方法
3、复句中关联词语序分两种情况,同一主语,主语在前,格式为:主语+前关联词+主语+后关联词。不同主语,关联词在前,格式为:关联词+主语①+关联词+主语
例如:①你因为不努力学习,(你)所以成绩下降。(同一主语)
②因为你不好好学习,所以老师很为你的成绩担心。(不同主语)
例句①
他如果再犯类似的错误,学校就有开除他的危险。
运用:读句子,确定原句要表达的意思是――他再犯错误,他将被开除。属于同一主语的情况,而原句后一句的关联词“就”的前面用的是“学校”,格式不对,应改为“他如果再犯类似的错误,就有被学校开除的危险”才通顺,从而判断出原句是病句。
例句② 天气不管发生怎样的变化,但他还是坚持到体校去锻炼。
运用:读句子,可以看出原句有两个需要陈述的主语,一是“天气”,一是“他”,应用第二种格式,而原句用的是第一种,故应把“他”放到“但”的前面,从而判断出原句是病句。
二).搭配不当
方法
4、简化成分,重新阅读,看是否搭配――查是否主谓、动宾、主宾搭配不当。
例句:①本世纪末,是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运用:第一步,简化全句句子成分,去掉长定语或长状语,则全句为:本世纪末是目标。
第二步,重新阅读,看是否搭配:“本世纪末”是一个时间,很显然不能和“是目标”搭配,故这个句子是一个主谓不搭配的病句。
例句:②他多么渴望一个学习的机会呀!
运用:第一步,简化全句句子成分,去掉长定语或长状语,则全句为:他渴望机会。
第二步,重新阅读,看是否搭配:“渴望机会”显然不成立,故这个句子是一个动宾不搭配的病句。
例句③ 这最后一天的劳动是同学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
运用:简化成分,去年长定语,只保留中心词,则全句变为“劳动是一天”,很显然不恰当,属主宾搭配不当。
方法
5、检查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关系――查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搭配不当。
例句① 鲁迅表现出极大的爱国主义思想。
运用:修饰语“极大的”和“爱国主义思想”不能搭配,应为“极强的”或“高度的”。
例句② 他有一双聪明能干的手。
运用:句中宾语中心词“手“前有两个修饰语――“聪明”和“能干”,“能干”可以修饰“手”,而“聪明”则不可以,构成修饰语和中心词的搭配不当。
方法
6、注意抓重点词(是否、能否、有无、和、与、以及等),一些并列短语和“、”――查一面与两面的搭配不当。
例句① 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运用:看到有“是否”,即想到一面与两面不搭配的问题,而前面的“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只有一个方面,后面的“是否”却是两个方面。
例句② 他能密切联系和关心群众的痛痒。
运用:看到有“和”,即想到一面与两面不搭配的问题,仔细分析两个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的关系,“关心痛痒”可以,而“联系痛痒”则讲不通,故是病句。
例句③ 作家敏锐地察觉、扶植新生的幼芽。
运用:看到有“、”,即想到一面与两面不搭配的问题,仔细分析“敏锐地察觉、扶植”这一短语,“敏锐地察觉”可以,“敏锐地扶植”则不可以。
三).成分残缺或赘余
残缺:
方法7 介宾短语不能作主语,抓重点介词(由于、通过、经过、由于、为了、在等)――查主语残缺。
例句 经过学习,使我提高了文化水平。
运用:全句的谓语是动词“使”,而“经过学习”是一个介宾短语,介宾短语不能做主语,这样就使得全句没有了主语,成为病句。改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将介词“经过”去掉,让“学习”做主语;一是将“使”去掉,让“我”做主语,“提高”做谓语。
方法8 注意长句子(多层定语,多层状语),简化成分,改换说法,自己补充――查谓语、宾语残缺。
例句① 我们必须按照毛主席关于“语言这个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的教导。
运用:第一步:注意句子后半部分的内容。简化成分,可能有的同学化简成“我们按照指导”,似乎也能讲得通。但
第二步:改换说法,将句子后半部分的内容改为“老师的话”,则应简化为“我们按照话”,则难以讲通,而应为“我们按照老师的话去做”,从而判断出原句缺谓语,是病句
赘余:
方法
9、分析中心词,对照修饰词,注意抓近义词(重要的有左右、大约、近、上下等)看句中是否有重叠的意思――查语句重复。
例句① 一年来,妇女工作已打下了相当的工作基础,获得了一定的工作经验。
运用: “工作”在句中三次出现,造成了语句重复。
例句② 现在同学们已选出了班长,负责掌握班级的日常事务。
运用: 句中“负责”与“掌握”是近义词,用一个即可表达句意,同时用则是语句重复。
例句③ 老师看上去年纪近30岁上下。
运用 句中“近”和“上下”是近义词,发现同用,即可判定该句为语句重复的病句。
例句④ 今天是除夕之夜。
运用:“除夕”是指“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已包含“晚上”之意,后再加“之夜,则构成了语句运用:重复。类似的说法还有“凯旋而归”,“过虑的想法”等,须注意。
四).结构混乱:
方法10 感觉语句不通,查对不通的句子两头是否用了两种讲述的句式,改换或去掉一端后句子是否通顺,尤其要注意介词短语中介词结构是否完整,――查句式杂糅型结构混乱。
例句① 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思想束缚下的群众也觉悟起来。
运用: 句中有一个介词短语“被……束缚下的”,应或为“被……束缚的”,或为“在……束缚下的”,交叉使用,则构成句式杂糅型结构混乱。
例句② 这次网络班的学员,除北大本校人员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等15所高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
运用:感觉句子的后半部分不通顺,查对这一句的两头,用了“还有来自……”和“……参加了学习”两种句式,去掉一端后,句子则通顺,从而判断出原句是句式杂糅型结构混乱。
方法11 查看句中的主要动词,确定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改换或补充省略的主语或谓语,重新理顺――查中途改换话题型结构混乱。
例句① 考场是设在一间古色古香的大厅里举行的。
运用:第一步:查看句中的主要动词,有“是”“设在”“举行”三个。
第二步:确定作者的要表达的意思有两个,一是“考场设在大厅里”,一是“考场在大 厅里举行”
第三步:重新理顺:全句应为“考场设在古色古香的大厅里,考试就在这儿举行”,确定原句是病句。
例句② 一位社员向国家赠献了一枚古代玉佛珠,具有很高的工艺美术价值。
运用:第一步:查看句中的主要动词,有“赠献”、“具有”两个。
第二步:确定作者的要表达的意思有两个,一个是“社员赠献玉佛珠”,一个是“玉佛珠有很高的价值”。
第三步:补充后一句省略的主语。很显然,后一句没有主语,只能是承前省略主语,让“一个社员”作主语,则全句成了“一个社员具有很高的工艺美术价值”,明显不合作者语意,从而确定原句是病句。
五).表意不明。
方法12 注意三类词:多音、多义词,指代词,数量词,介宾短语及词语间的关系――查语句歧义。
例句① 还欠款1000元。
运用:句中有一个多音词“还”,即可以理解为“仍然欠款1000元”,也可理解为“归还欠款1000元”,从而确定原句是表意不明型病句。类似的句子还有“这话说重了”。
例句② 小李说:“老王这人真黑。”
运用:粗看全句似乎并无毛病,但这句话中有一个重要的词“黑”,“黑”是一个多义词,在这句话中既可以说是一个人长得黑,也可以说是一个人的心肠黑。
例句② 棺材后面跟着三个妇女――死者的母亲和她的两个女儿。
运用:句中有一个指代词“她”,既可以理解为“死者”,也可以理解为“死者的母亲”,从而确定原句是表意不明型病句
例句③ 三个学校的校长都去开会了。
运用:句中有一个数量词的组合“三个学校的校长”,既可以理解为“三个”“学校的校长”,也可以理解为“三个学校的”“校长”,从而确定原句是表意不明型病句。
例句④ 他在火车上画广告。
运用:粗看全句似乎并无毛病,但句中有一个介词短语“在火车上画广告”,既可以为“把广告画在火车上”,也可以理解为“人坐在火车上画广告”。
六).不合逻辑。不合逻辑有两种,一是不合逻辑规律,一是不合生活实际。
方法14 注意句中出现的多个并列的概念――查概念不清。
例句① 今天来开会的有数学家、文学家、史学家和高校教师。
运用:句中出现了几个概念,而“高校教师”中也有数学家、文学家、史学家,和其余概念并不是并列概念。
方法
15、注意句中的一些表示范围(尤其是带有绝对意义的词如“全”“都”“凡”“从来”“历来”等)表示判断、表示程度的词语――查不合逻辑。
例句① 我国历来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而分裂总是短暂的。
运用:注意到句中有“历来”这样的含有“绝对”意思的词,而句中又说“分裂总是短暂的(短暂也是有)”,从而判断出原句是不合逻辑的病句。
例句② 只要有了水,作物就可以存活,这是最基本的常识。
运用:注意到句中有“只要有……就”“是”这样的表判断的词,其意思是表示“水是作物存活的充分条件”,而这是不合生活事理的,水只是作物存活的必要条件,作物要存活,还需要土壤、肥料等别的条件,从而确定原句不合逻辑,是病句。
方法16 看到多“不”,确定语意,负负得正不(反问句亦算负)――查前后肯定否定颠倒。
例句① 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的?
运用:第一步:先根据前一句确定说话者的本意,是想表达“能想象得出”的意思,应画“+”号。
第二步:查后一句表“不”意的个数,共有“没有”“不会”“不出”,共是三个负号,最后表达的意思应画“-”号。故这个句子是一个前后肯定与否定不统一的病句
例句② 谁能否认优异的学习成绩不是靠勤奋学习得来的呢?
运用:第一步:看到句中有多个“不”,确定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是“好成绩靠勤奋”,应画一个“+”号。
第二步:找原句中表“不”意的个数,“否认”、“不是”再加上反问句式,共有三个负 号,应画一个“-”号,和原句意不通,从而确定原句是病句。
方法17 注意抓因果关系关联词,主要有“因为……所以”、“由于”“因此”--查强拉因果;
例句① 因为他对学科有所偏重,所以对数理化,他不感兴趣。
运用: 句中有“因为……所以”的关联词,但细杳原句,对“学科有所偏重”,也可能恰恰会喜欢数理化,可见“学科有所偏重”与“对数理化,他不感兴趣”之间并无因果关系,原句犯了强拉因果的语病。
方法18 注意抓表前后关系的介词,主要有“对”“对于”“与”“和”等,确定原句意思,施动者“主”在前,受动者“客”在后――查主客颠倒。
例句① 爱迪生这个名字,对我们青年学生是不陌生的。
运用: 第一步:“对”和“对于”在多数情况下是通用的。但在表示主客之间关系时,二者恰恰相反,“对”是“主在前,客在后”,“对于”是“客在前,主在后”。
第二步:分析原句,想表达的意思是“我们了解爱迪生这个名字”。“我们”是“主”,“爱迪生的名字”是“客”,而原句用的是“对”,却是客在前,主在后,显然是病句。
例句② 老师来了,小明正和他谈论一个数学问题。
运用: 句中有“和”,第一个分句陈述的对象是“老师”,是全句的“主”,小明是“客”,本着用“和”时“主在前,客在后”的原则,确定原句是病句。
方法19 联系现实生活――查不合生活逻辑。
例句① 凡到过济南的人,无不去趵突泉一游。
运用:从生活的逻辑上讲,不可能所有到济南的人必去趵突泉,所以这样的句子虽然从语法上并无毛病,但因其不合生活逻辑,故仍是病句。
例句② 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运用:“死难者”就指已死的人,“幸免”就是没死,“没死的死人”很显然不和生活实际。
例句③ 下午,一阵雷雨过后,在西边的天空中,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
运用: 全句在语法上并无毛病,但联系现实生活就会知道,雨后的彩虹应出现在与太阳相反的方向上,原文说的是下午,故彩虹应在东方,而不是西方,原句不合生活逻辑。
第二部分:横向总结,形成题感
横向总结:上面我们从病句类型的角度,从纵的方向上为大家介绍了应采取怎样的办法判断一个句子是病句。但做题感觉的形成,还有赖于在做题的过程中,形成横向的总体判断。主要有以下几条:
题感
1、看到长句子,注意运用简化成分法――注意去判断句子是否语序不当(多层定语,多层状语)、搭配不当(方法4)、成分残缺(方法8)。
题感
2、感觉语句不通,读起来别扭――注意去判断句子是否中心词的修饰语不当(方法2)、修饰语和中心词的搭配不当(方法5)、结构混乱(方法
10、方法11)。
题感
3、抓重点词,见相应词,想到相应类型病句
1. 见关联词――判断句子关联词的语序(方法3)强拉因果(17)
2. 见特定介词:“经过”判断句子是否主语残缺(方法7)、结构混乱(方法
10、方法11)表意不明)
3. 见判断词(是否,有无,能否,等)――判断句子是否一面与两面不搭配(方法6)、不合逻辑(方法
15、方法16)
4. 见 “和”“与”“以及”等连词及“、”这一标点符号――判断句子是否一面与两面不搭配(方法6)概念不清(方法14)主客颠倒(方法18)
(3和4有时可综合进行判断)
5. 见指代词――判断句子是否表意不明(方法12)主客颠倒(方法18)
6. 见近义词――判断句子是否重复(方法9)
第三部分:以法解题
例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当时全校不止有一个文学社团,我们的“海风社”是最大的,参加的学生纵跨三个年级,并出版了最漂亮的文学刊物《贝壳》。
B.参加这次探险活动前他已写下遗嘱,万一若在探险中遇到不测,四个子女都能从他的巨额遗产中按月领取固定数额的生活费。
C.针对国际原油价格步步攀升,美国、印度等国家纷纷建立或增加了石油储备,我国 也必须尽快建立国家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D.这一歌唱组合独立创作的高品质词曲以及演唱中表现出的音乐天分和文化素养,很难让人相信这是平均年龄仅20岁的作品。
解析:第一步:依次分析各句的特点,看其有无症状。A句较长,但没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的毛病,也没有成分残缺,可暂定为答案。B句中,有一组近义词,“万一”就是“若”,很显然语意重复,排除。C句中,有“针对”这样一个特殊的介词,看有无成分残缺的情况,发现“针对……”后面没有跟上“情况”之类词,显然有残缺,排除;D句中,有连词“和”,查有无前后不对称,发现没有;再,这个句子主语和宾语的中心词都比较长,查有无搭配不当,发现宾语中心词“作品”的修饰语是“平均年龄仅20岁的”显然不搭配,排除。
第二步:综合分析比较,得出答案:A。
例2.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
A.在专业研究、实验方面有优势的单位,有派出讲学人员、接受访问学者、举办训练班以及对其他协作单位提供帮助的义务。
B.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C.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长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
D.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人劳动、无理取闹、甚至殴打侮辱环卫工人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解析:第一步:依次分析各句的特点,看其有无症状。A句,句子较长,长在哪里,会发现长在宾语中心词的修饰语,且修饰语中有“和”这样一个特殊的连词,引导我们查看有无搭配不当的情况,查看会发现几个修饰语都可和“义务”搭配,可暂定为答案。B句中有“能不能”这一判断词,想到“一面对两面”的问题,查看,果然有,排除;C句中,连续出现几个“人物”,其实相当于几个代词,引导我们想到语句歧义,查看,果然,是对“林业局长带头偷运木料”气愤,还是对“护林员揭发”气愤,没有交待清楚。D句中,和连词“和”,想到“一面对两面”或“搭配不当”的问题,查找,果然,“批评教育”与主语“事件”不搭配。
第二步:综合分析比较,得出答案:A。
六、词语辨析:
(一)、词语错用
名词误用:
例:
1、李大夫总是耐心地指导她把病历写得完整、清晰、条理。(“条理”本是名词,此使用为形容词,与“完整、清晰”并列,可改为“有条理”)
2、你这种行为就不中国了。(“中国”是名词,此使用为动词。可改为“不是中国人的行为”)
动词误用:
例:
1、这是一个多么感动的场面啊!(“感动”是一个动词,此使用为形容词,可改为“感人”)
2、思维这个词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使用。(“使用”是动词,此处使用显得繁冗,可去掉)
形容词误用 :
例:l、他简简单单的两句话。顿时使我心中有一种无可名状的沉重。(“沉重”是形容词,此误用为名词,可改为“沉重感”)。
2、这本书,精装本与普及本的定价悬殊一半多。(“悬殊”本是形容词,此使用为动词,可改为“相差”。)
数量词误用:
例:
1、上午,他吃了二个馒头和一碗粥。(“二”应改为“俩”)。
2、在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上,他们俩个人又在一起交流经验。(“俩”应改为“俩”)
3、收音机的价格一阵再降,有的甚至下降了一倍。(将“一倍”改为50%等)
4、赵家坡这个小山庄,自力更生建起了一座蓄水近十万多立方米的水库。(“近”与“多”矛盾,应酌情删去一个)
5、经过刻苦努力,期末考试他六门功课平均都在90分以上。(“平均”和“以上”矛盾,应酌情删去一个)
6、我们外科的治愈率已由80%增加了93%。(“了”应改为“到”)
7、他那身汗溃的劳动布单帽和半新的家做黄布褂都早已湿透了。(量词“身”可修饰“黄布褂”,但不能修饰“单帽”,应将“身”改为“顶”,并在“半新”前加“那件”)
副词误用:
例:
1、新的政委和老政委一样,更会体贴战士。(“更”与语境不符,应删去)
2、他在工作中犯了这么大的错误不是偶尔的。(“偶尔”是副词,不能作谓语,此将其误用为形容词,应改为“偶然”)
介词不当:
例:
1、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呢?(“对于”误用,应去掉)
2、我关于美学很感兴趣。(“关于”误用,应改为“对”或“对于”)
3、有的人在看问题的方法上是错误的。(“在”和“上”多余,并导致了语法错误。应删去)
助词误用:
例:l、广东农村正在掀起了科学种田的新高潮。(“正”和“了”矛盾,应酌情删其一)
2、连用的词语,在内容上前后不能重复,否则,将会犯了画蛇添足的毛病。(“将”和“了”矛盾。应删去“了”)
3、我国向太平洋预定海域友射的首枚运载火箭圆满成功。(因多用“的”字,使本为主谓短语作主语变为名词性偏正短语作主语,与谓语部分不能配捕,应删掉“的”)
连词误用:
例:l、他的话明确和有力。(“和”应改为“而”)
2、大家主动地批判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和”使本不为并列关系的词语变为了并列关系,应改为“等”)
3、欣逢这个伟大的日子,我谨代表我国政府、人民和我本人向阁下及通过阁下向贵国政府及人民致以热烈的祝贺。(第一个“及”误用,应改为“并”)
4、怎么?他到现在还没拿定主义学历史或者学地理。(“或者”应改为“还是”)
(二)词义不当
词义误解:
例:这种鼓吹有钱便是万能的说法简直是不刊之论。(“不刊之论”是不更改、磨灭的言论,可改为“极端错误”等)
词义轻重不当
例:
1、小王经过三年的艰苦拼搏。高考取得了优异的成就。(“成就”词义过重。应改为“成绩”)
2、对于这种严重扰乱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我们必须很好批评。(“批评”词义太轻,应改为“斗争”等)
词义范围不当
例:l、社会主义建设时候,需要大批杰出的科学家。(“时候”范围太小,应改为“时期”)
2、我们应很好控制改革开放的场面。(“场面”范围大小,应改为“局面”)
3、我们班上今天发生了不好的事变。(“事变”范围太大,应改为“事件”或“事情”)
(三)色彩不当
例:
1、我军经过多次的冲锋,终于打嗷了敌人的顽强进攻。(“顽强”是褒义词,此使用为贬义词,应改为“顽固”)
2、要想大家都有高昂的斗志,我们应该做仔细的煽动工作。(“煽动”是贬义词,此误为褒义词,应改为“鼓动”)
3、老大娘虽然一字不识,但她一进屋便敏锐地感觉到:屋里弥漫着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专业术语,用于一字不识的老大娘是不恰当的,应改为“煤气”)
4、我们在全世界再次郑重地说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说明”用于此不合庄重严肃语境,应改为“声明”)
(四)关联词语误用
七、辨识和修改语病
除了了解常见语病的六种类型外,还应进一步掌握辨识语病的方法,注意审读句子中易致病的部位---关键词(或短语),这样即使句子的信息容量很大,也可以较快地发现病因。这些易致病的部位包括:“和”字短语(并列短语语病)、列举式表述(词序不当)、多重否定 句和反问句、两面词(如“能否”、“是否”)、介词结构、表约数和估量的句子、多重修饰语排列、具有兼类性特点的量词、固定短语构成的句式(关联词语和句式杂糅)等。
(一)分类列举不当
例1:出席这次铁路职工代表大会的有青年工人、老工人和妇女。
(“青年工人”和“老工人”,是同一标准划分,而“妇女”是不同标准,不能与前二者构成并列关系可去掉“妇女”)
例2:全体共青团员特别是中学生,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用“特别”一词加以强调的对象应是前面所提概念的一部分,与前面形成范围的大小关系,而“中学生”与“共青团员”只能是交叉关系。应将“中学生”改为“中学生团员”。)
例3:我上街买了牙膏、牙刷和日用品。
(“牙膏”、“牙刷”、“日用品”间不是并列关系,是从属关系,不能并列表述,应将“和”改为“等”)
例4.我们中国电影人,包括跨国的资本,共同打造了古典历史影片《英雄》,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分类列举失当,“包括”可改为“连同”“联合”等。)
(二)否定词。一个句子,如果多次出现“不”、“没有”之类的否定词,很有可能出现语病,即句子字面意义可能和要表达的意义正好相反。
例: ①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②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挡风。
③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
分析:例①中的“防止”和“不再”形成双重否定,表示肯定,恰与应表达的意思相反。例②中的“忌”实际上相当于一个否定词,后面再加上一个否定词“不可”,也形成双重否定,使得句意与要表达的意思正好相反。例③中否定词有“否认”和“不”,另外还有一个反问词,也相当于否定词。这样,句子含三重否定,即等于一重否定,从而将句意搞反了。
附:多重否定句句意的断定技巧:
将句中的反问和每一个否定词,都用“-1”表示,最后将所有的“-1”相乘,如果积为“1”则为肯定,否则为否定。但要注意:如句中有否定意义的词,如:“防止”等,也作“-1”处理;“无时无刻”是没有一分钟的意思,也用“-1”表示。
例④望见句中有“否则”,检查是否患同义重复症。
④我们必须拿出自己的正版计算机软件,否则,拿不出软件,我们就会失去市场。(“拿不出软件”多余)
(三)否定句、反问句连用
否定句、反问句连用的敏感,这种句式,常把要表达的意思说反了。
例1.难道能否认培养国家建设人才不是我们的责任吗?
例2.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
例3.谁也不会否认长江不是向东流的。
(“不否认”即“承认”,“承认”的是“长江不是向东流的”,明显不符合客观事实,可将“否认”改为“承认”,也可去掉第二个“不”)
例4.难道你能否认你不应该刻苦学习吗?
(反问句的答案在句意的反面。此句如不用反问句。否定是恰当的,但用了反问句。语意恰好相反,可将“不”去掉)
例5.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无时无刻不”即“任何时候都'”句子表述刚好相反。可将“忘”改为“在”)
(四)两面词。一个语句,若出现“能否”、“是否”、“有没有”“好坏”之类的两面词,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这个句子可能犯有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的毛病。
例:①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人才。
②机器质量的好坏,是保证生产安全的一个重要条件。
③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分析:例①前半句中“能否”是两面词,是从两个方面来说的;后半句中“要”是一面词,只是从“能”的方面来说的,这就造成“一面对二面”的毛病。例②和例③同样有这样的语病。
(五)关联词。一个语句出现了关联词,我们要想到,关联词搭配是否恰当,关联词是否放错了位置等等。例:①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
②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了顶峰。
③其实,细究起来,“华夏汉民族文化”这一概念,本身就有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而并非是一个封闭的稳定的范畴。
分析:例①中“无论”是表无条件的关联词语,后面不能带并列性的词组,只能带选择性的词组,“干部和群众”应说成“干部或群众”或“无论干部还是群众”。例②“不管”相当于“无论”,故例②有与例①一样的毛病,可以将“不管”改为“尽管”。例③中“并非”意思是“并不是”,后面自然不能再加上“是”了。
(六)介词。介词的运用上,极容易出现语病。
例:①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
②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③《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在大限度的保护。
分析:例①前半句和后半句都有介词,使得整个句子缺少主语,要或去掉“经过”,或去掉“才使”才可以。例②“在”应改为“从”,因为“在……中”这种格式常用来表时间或空间,而不表示来源或由来,汉语中表来源或由来的往往用“从……中”。例③中介词“所”是多余的,因为“所”字结构是名词性的,“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即成了“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一是“广大消费者”不能修饰“欢迎”,二是“深受”后面应带动词或主谓词组。
(七)表约数和估量的句子
例:①经过刻苦学习,期末考试,他6门功课平均都在90分以上。“平均都”矛盾。
②为精简字数,不得不略加删改一些,(“一些”与前“略加”重复。可其删掉)
(八)多重修饰语排列
1、多层定语语序不当:
2、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九)判断词“是”的敏感。句中有判断词“是”,常出现的错误或主宾不搭配,或句式杂糅,或由于主宾的外延不当造成判断不明。
例:①如何才能让大家都富起来呢?关键的问题是知识在起决定性作用。知识的贫乏必然造成财富的贫乏,财富的充足往往是以知识的充实为前提的。
分析:“关键的问题是知识在起决定性作用”犯了句式杂糅的毛病。要么是“关键的问题是知识”,要么是“知识在起决定性作用”。
②不难看出,这起明显的错案迟迟得不到公正判决,其根本原因是党风不正在作怪。分析:“其根本原因是党风不正在作怪”是个杂糅句,要么就说“其根本原因是党风不正”,要么就说“是党风不正在作怪”。
③今年,我校参加高考的人数是历史上最多的一年。(“人数”与“年”不搭配)
④农民耕种的符合政策规定的自留地是一种正当的劳动。(该句中“自留地”与“劳动”显然不搭配,可把“符合政策”前的“的”去掉。)
除上述几种类型外,还应掌握一些固定搭配,如“受……欢迎”、“以……为出发点”、“从……出发”、“由……决定”、“由……组成”、“以……为成员”,和一些习惯用法,如能愿、频率类副词要放在介宾短语前面。
例⑤你把这个意思应该跟王厂长说说。(句中“应该”作为能愿动词要放到介宾短语“把这个意思”前面。)
例⑥我的思绪被窗外搅拌机的轰鸣声不时地打断。(句中“不时”是频率副词,需放在“被窗外搅拌机的轰鸣声”前面。)
(十)并列词组。并列词组的运用上,常常犯有前后部分搭配不当的毛病。在高考语言知识和运用的考查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语病现象,即由于并列短语运用不当而造成语病。这种语病现象在高考试题中几乎历年都要出现,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并列短语语病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 并列短语同有关成分不完全搭配
并列短语同有关成分搭配时,很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形
例: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值勤的岗位上。
分析:这个句子的主语“210辆消防车、300多名消防官兵”是并列短语,其中的“210辆 消防车”与谓语“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值勤的岗位上”不能搭配。
2. 多个并列短语前后照应不当
有的句子中会有多个并列短语,稍不注意,这些短语前后可能会不照应。
例: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分析:这个句子中有两个并列短语,即“理论上和政策上”和“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这两个并列短语前后失去照应。“理论上”应该与“深刻的说明”照应,“政策上”应该与“详细的规定”照应,因此,应该将“理论上和政策上”改为“政策上和理论上”,或者将另一个并列短语的顺序改一下。
3.并列短语不能并列
从逻辑上来说,两个概念如存在种属关系,是不能并列的;如果疏忽大意违背了这一规律,就会造成语病。
例: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分析:这个句子中的“报刊”是指“报纸杂志”,自然不能与“杂志”并列;另外,“报刊”也好,“杂志”也好,都是出版物,自然又不能同“一切出版物”并列在一起。如果删去“杂志”,并将“一切”改为“其他”,就可以避免并列不当的毛病了。
4.并列短语顺序不当
并列短语中的几个短语虽然是并列的,但也有个逻辑上的前后顺序,请看下面句子:
例:制作精良、选料上乘的“葵花牌”动物粉含有强化人体机能的多种营养成分。
分析:这个句子中的“制作精良、选料上乘”是个并列短语,按产品的制作程序,应该是先“选料”,后“制作”。因此说成“选料上乘、制作精良”才符合逻辑。
5.并列短语造成歧义
并列的多个人或物同时出现,可能导致涉及的对象不明确,就使句子有多种理解,产生了歧义
例: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发表存入了两家银行。
分析:从字面上看,“总经理和副总经理”是个并列短语,由于“和”既可作连词,又可作介词,所以这个句子有两种理解:一是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两个人去存钱,一是他和副总经理两个人背着总经理一个人去存钱。
总之,大凡句子当中出现并列短语,我们要全面考察它是否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语病。
(十一)歧义句形成原因:
1.兼类词造成如:这辆车没有锁。
2.多义词造成如:这本书是黄色的。“黄色”既可指颜色,又可指内容,因而形成歧义。
3.代词表意不明
如:开刀的是我父亲。
4.量词既可表人,又可表物造成歧义
例如:两个学校的教师都来了。这句话既可理解为两个学校,又可理解为学校的两个教师。
消除办法:选择语义明确,修辞正确的量词。
5.对句子结构层次划分不同,造成歧义.如:咬死了猎人的狗。
6.语意含混,造成歧义
如:他谁都瞧不起。
7.这种歧义句以书面表达居多
例如,“人多病少财富”就有意思截然不同的两种标点。A 人多,病少,财富。(大吉大利)B人多病,少财富。(倒霉透顶)消除办法:根据所要表达的意思,正确标点。
例:A 稿件不用,退回。(退稿)B 稿件不用退回。(不退稿)
(十二)句式杂糅
这类病句可以分为这样两种现象:两句混杂、前后牵连。两句混杂的特点是,既用这种说法,又用那种说法:
例1.在旧社会,他利用开当铺进行残酷地高利贷剥削人民。
例2.这种慷慨悲歌的壮举的背后还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
(例1.把“利用开当铺进行残酷地高利贷剥削”和“利用开当铺残酷地剥削人民”两种说法混杂在一起。例2.是“这种慷慨悲歌的壮举的背后是自信心不够”和“这种慷慨悲歌的壮举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两句的杂糅。)
前后牵连的特点是,把前一句的后半句用作另一句的开头,硬把前后两句连成一句。
例3.当上级交给我们任务的时候,我们大家有既光荣又愉快的感觉是颇难形容的。例4.我们要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分析:例3.把“大家有……感觉”和“(这种)既光荣又愉快……是颇难形容的”糅到一起。可以把“有”改为“的”,也可以把“颇难形容的”移到“有”后,去掉“是”。
例4.或者保留前半部分,改为“我们要学习白求恩向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或者保留后半部分,改为“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下面再列举几种常见的杂糅格式:
本着……为原则----本着……原则;以……为原则
以……即可----以……为宜;……即可
是为了……为目的的----以……为目的的; 是为了……
对于……问题上----对于……问题;在……问题上
由于……下----由于……;在……下
原因是……造成的----原因是……;是由……造成的经过……下----经过……;在……下
是出于……决定的----是出于……; 是由……决定的借口……为名----借口……;以……为名
是因为……的原因----是因为……;……是原因
有……组成----有……;由……组成
靠的是……取得的----靠的是……;是……取得的
关键在于……是十分重要的----关键在于……;……是十分重要的围绕以……为中心----围绕……中心;以……为中心
大多以……为主----大多是……;以……为主
成分是……配制而成的----成分是……;由……配置而成的 是由于……的结果----是由于……;是……的结果
第五篇:辨析并修改病句最新教案
辨析并修改病句专题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辨识常见语病类型,使学生了解依据特定语境判断真假语病,掌握修改语病的基本原则。
2、注意作文语言的正确表达。过程与方法
通过专题复习教学,初步了解语法的规范,从而提高学生遵守语法规范的自觉性、能动性,初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母语的情感,从而在语言表达及写作中不要使用有语病的句子。
教学重点:能够辨识常见病句的类型。教学难点:掌握修改病句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民国年间,山东省主席韩复渠到齐鲁大学演讲,语病连连,闹了许多笑话。现摘抄一段:“女士们、先生们、小姐们、太太们、哥儿们、姐儿们、老少爷儿们,大家晚上好!今天到会的人还真不少啊!都到齐了吗?看样子至少也来了五分之八吧!算了,算了(极不耐烦 的样子),来了的就算了,没来的请举手吧!(扫视全场)……今天来到这里讲话,真使我蓬荜生辉,感恩戴德。其实,我没有资格给你们讲话,讲起来嘛就像对牛弹琴,也可以说是鹤立鸡群了……”
这简直是污染,语言的污染。要避免语病,还得扎扎实实掌握语言规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辨析和修改病句。
二、考点解读
《考试说明》对本考点的要求是: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E,属于表达应用。
《考试说明》中列出了六种语病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
在这六种病句类型中,前四种属于语法类语病,后两种属于语意类语病。辨析病句的考查一般使用客观性试题,修改病句一般使用主观性试题。三、六种病句类型:
(一)语序不当 1典例剖析
(1)(2010•四川卷)B.2010年4月10日,第8颗北斗导航卫星的发射进入倒计时,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各个岗位的操作人员对火箭起飞前进行了最后的检查,满怀信心等待着发射时刻的到来。(语序不当,将“起飞前”移至 “进行了”之后)
(2)(2009•广东卷)近年来,在秀丽的南粤大地上,拔地而起的九州城、海南琼苑、风城大厦等一批多功能新型建筑物,令人流连 忘返,构思奇特,巧夺天工。(语序不当。“构思奇特,巧夺天工”是“令人流连忘返”的原因,应为“……一批多功能新型建筑物,构思奇特,巧夺天工,令人流连忘返”。)
2课堂练习
(1)艺术家虽然不一定都需要有很高的文化水平和很深的思想内涵,但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却是成为艺术家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
(2)面对歹徒,他毫不畏惧,终于保护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制服了歹徒。
(3)他们不仅能够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工作,而且能深刻领会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
3规律小结
句中有关联词语,应检查是否患关联词位臵失当症; 修饰语长的句子,即有多重状语或多重定语,应检查是否患修饰语语序不当症; 望见句中有数量词语,检查是否患数量词位臵不当症;分句较多的复句,应检查是否患分句间语序不当症。
(二)搭配不当 1典例剖析
(1)(2011•全国卷Ⅱ)朝鲜艺术家这次来华表演的歌剧《红楼梦》,受到了中国观众的热烈欢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搭配不当,“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的主语是 “观众”,而不是“《红楼梦》”。)
(2)(2011•辽宁卷)如果想刻画一种语言具有什么特征,拿另 一种语言来跟它进行比较是最好的方法,通过比较可以很好地发现并感受语言的差异。(搭配不当,“刻画”与“特征”不搭配,将“刻画”改为 “描述”)
2课堂练习
(1)机器质量的好坏是保证生产安全的一个重要条件。(2)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三)成分残缺或赘余 1典例剖析
(1)(2011•北京卷)食醋富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B等成分,因此具有美容功效,皮肤吸收之后,可改善营养缺乏,促使皮肤美白细腻。(成分残缺,“改善”缺少宾语“的状况”)
(2)(2011•湖北卷)新世纪以来,国内出版业遭受了以互联网技术、移动技术、数字化阅读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博弈局面,传媒结构发生了微妙变化。(成分残缺,“遭受”缺少宾语“的冲击”)
2课堂练习
(1)经过学习,使我提高了文化水平。
(2)这一套消化系统正常进行,人的营养状况就好。(3)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
3规律小结 介词打头的句子,检查是否患主语残缺症; 定语过长的句子,检查动词是否带有宾语。有些谓语动词具有带长宾语的功能,命题者故意丢掉宾语部分的中心词。带长宾语的谓语动词有“解决、发展、开展、采用、扩大、提高、进行、进入、证明、讲述、发现、希望、要求”等。句中有“否则”,检查是否患同义重复症; 有隐性词语出现,检查是否患同义重复症;句中有并列短语,检查是否患意义包容症; 句中有虚词出现,检查是否患虚词多余症
(四)表意不明。1典例剖析
(1)(2011•江苏卷)为庆祝建党90周年,“唱支山歌给党听”歌咏比赛将于7月1日举行,届时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也将登台参加比赛。(有歧义。“其他学校领导” 可以理解成“本校的其他领导”,也可以理解成“别的学校来的领导”。)
(2)(2010•北京卷)挪威国宝级乐队“神秘园”将再度来京演出,实现了外国演出团在京演出超过7次的纪录,在其演出的艺术历程中也是唯一的一次。(“前后时态不一致,“将再度来京”与“实现了”矛盾,并且“实现”与“纪录”不搭配,“实现了”可以改为“将创造”)
2课堂练习
(1)电影《英雄》上映以后,李冯的同名小说也备受青睐,观众认为其画面精美,善于营造视觉氛围
(2)欣赏一首好诗不容易,创作一首好诗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小李对诗歌情有独钟,因此,他平时在这方面做了不少的努力。
3规律小结
数量词+名词时,检查是否患句意歧义症; 有“和”“或”(连词或介词)连接的成分,检查是否患歧义症; 多重定语、状语、补语时,检查是否患歧义症。
(五)结构混乱 1典例剖析
(1)(2011•北京卷)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司机违反交通规则或操作不当造成的,交通部门要加强安全宣传,提高司机的安全意识。(句式杂糅,去掉“造成的”或“主要原因”)
(2)(2011•四川卷)今年暑假,我市将举办第12届中学生运动会,我校参加这届运动会的20名男运动员和16名女运动员,均是由班级和年级层层选拔出来的优秀选手组成。(句式杂糅,删去“组成”)
2课堂练习
(1)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起有伏、波浪式前进的,这是由于事物的内部矛盾以及自然和社会的种种外因影响所决定的。
(2)当匪徒们偷袭游击队的时候,被游击队包围了,歼灭了无数的匪军。
(六)不合逻辑 1典例剖析
(1)(2011•天津卷)旺盛的国内需求正在成为跨国巨头获取暴利的重要市场,尤其是针对中国的石油、铁矿石以及基础能源等方面 表现得异常突出。(概念混乱,“基础能源”包括石油、铁矿石。改为“石油、铁矿石等基础能源”)
(2)2011•江西卷)在宣泰战斗中,我军歼灭国民党军两个团,生俘团长一名,缴获了大批枪支弹药和武器(概念混乱,“枪支”就是武器。将“武器物资”改为“及其他军用物资”)
2课堂练习
(1)人们宁愿吃一些新鲜的梨、桃、瓜果,而不喜欢服用维生素C药丸。
(2)、这次代表大会包括工人代表55人,农民代表47人,妇女代表39人,文艺界代表13人。
(3)、陈述句、疑问句、判断句和主谓句的特点一定要搞清楚。(4)、有近20%左右的同学,在这次考试中没有及格。(5)、本公司因业务发展,特向社会招聘五位业务员,要求年龄在20—22岁左右,男女不限,有工作经验者优先。
3规律小结
句中使用了表否定意义的,如“防止、禁止、忌讳、阻止、制止、忌、杜绝、避免、忘”等词时,看是否犯否定不当的毛病。“无时无刻不”是“时时刻刻都”的意思;句中使用了数词,看数词前后是否矛盾,如“大约、上下、左右、平均、以上、至少”等词。“倍数”、“增多”、“提高”、“超过”等词语只能用于数量的增加;句中使用“和、与、及、以及”等词和顿号表并列关系时,看并列是否合理,尤其要注意交叉、属种关系的概念是否并列使用;句中有双面词语,检查是 否患前后失应症。
四 修改病句的方法:
修改病句,要在判定语病种类的基础上,明确语句的表达目的,抓住关键,不伤原意,尽量“多保留少改动”。
1.修改原则:保留原意,对症下药,简明扼要,符合规范。2.修改方法:补、删、调、换。补,残缺的成分。
删,多余成分或杂糅的结构。调,不当的语序。换,搭配不当的词语。
五、课堂小结 病句辨析顺口溜
语病辨析要分清,先找句子主谓宾。成分多余和残缺,结构杂糅意不明。并列短语看搭配,一一对应要分明。“是”字前后要一致,切忌句中相矛盾。否定句中查否定,语序不当歧义生。种属不能有并列,关联词语成对称。主客倒臵设障碍,逻辑、习惯要当心 六 布臵作业
1、完成练习手册专题六(考点过关)
2、完成相关配套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