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及反思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及反思
(2010-09-12 07:25:04)转载杂谈 ▼
标签: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散文,也是本学期学生读到的第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虽然采摘槐米是辛苦的,孩子们却从中获得了快乐,他们的童年生活也因此变得丰富而充实。课文的语言朴实、轻快,带有浓浓的乡土气;在作者的笔下,本来是辛苦的劳动,却变得轻松和快乐。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懂得劳动会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体会一些词句的表达效果;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教学目标:
1、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快。
3、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4、认识略读课文,初步掌握学习方法。教学重、难点:
认识略读课文,通过品味重点词句,感受槐乡的八月给孩子们带来了幸福与快乐,体会槐乡的八月磨练了孩子们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从而初步掌握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教学过程 :
一、回忆旧课,激发学习兴趣
我们连续学习了几篇有关课余生活的课文,体会到了课余生活有许多乐趣,请你说说从《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芭的草地》、《爬天都峰》三课分别体会到了什么乐趣?”(学生回忆交流)
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就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交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槐乡的孩子》。(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悟
1、简介课型
A、同学们,仔细观察课题和我们以前学习的有什么不同?
B、我们现在学习的课文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精读课文,如第1、2、3课;一种是略读课文,如第4课。大家再仔细观察一下,它们在编排上有什么不同? C、怎样学习略读课文呢?仔细阅读导读提示很重要
2、导读提示。
自读“提示”,边读边画出本课的学习要求,然后指名读提示,交流并归纳出学习要求:(1)读读课文,看看槐乡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快乐。(2)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3)把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3、自主读悟
自读。对照略读提示,轻声自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长句一下子读不通顺请你多读几遍。边读边用笔画出有关内容,读后与同学互相交流,有疑问的地方互相帮助解决,不能解决的地方作个记号。
4、交流收获
集体交流。先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谈谈槐乡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快乐。(让学生知道课文主要描写了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引导学生体会到孩子们所得到的劳动的快乐。)
三、赏读课文,感悟理解
1、细读品悟。再读读课文并仔细想想,你觉得“槐乡的孩子真!” 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2、学生发表见解,全班交流。A、生:槐乡的孩子真懂事!师:你从哪里体会到的?(指生说)
据生答出示句子: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指读—齐读)B、生:槐乡的孩子真快乐!
师:你从哪里体会到的?(指生说,余生适时补充)
(采摘槐米虽然非常辛苦,但是孩子们以苦为乐。这从对他们唱着快乐的歌,满载而归,从对他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来。课文中有关孩子们的劳动场面,写得欢快、轻松、活泼,一点也不给人以辛苦、劳累的感觉,也说明了孩子们的以苦为乐。)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xiexiebang.com原文地址http://www.xiexiebang.com/showtopic-74952.aspx据生答相应出示句子:
a、月落柳梢,劳累一天的孩子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指读-----赛读—齐读)b、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孩子们满载而归,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指读—齐读)……
C、还有体会“槐乡的孩子真辛苦!”、“槐乡的孩子真勤劳!”、“槐乡的孩子真可爱!”
3、抒发感受。
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吗?可以用一句话来表述!如:“劳动最光荣!”、“幸福的生活靠双手去创造!”……(同桌互说——指说)
4、赏读品味。
A、你喜欢课文中哪些句子。用笔画出来,练习一下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引导学生关注比喻句、排比句、描写形象生动的句子,学会鉴赏等)
B、小结:快乐不只来自于休闲、享乐,劳动中也有无穷的乐趣。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一样热爱劳动,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
四、课外延伸,拓展能力 说说自己课余所从事过的劳动内容。可以是参加公益劳动的,也可以是帮助家长做家务的。先想一想准备说哪方面的内容,再说说自己劳动的经过和感受。板书设计:
懂事
槐乡的孩子 采摘槐米
快乐 劳动是快乐的
勤劳
辛苦
课后反思:
今天,我教学了《槐乡的孩子》这篇略读课文,也是学生学习、接触的第一篇略读课文。可以说:本节课是我和学生们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共同思考。因此,一节课下来,感想颇多。
因为是自读课文,这篇课文我准备一个课时就完成,重点在让学生去感受课文,品读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多彩的生活,快乐的生活。首先,上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们回忆前面所学的三课给他们的感受,把几篇课文能紧密联系,孩子们也都能回答出来,深深的让我感受到,自己在前面几节课的功夫没有白下。然后,通过一个问题,引出课题并板书,与前面的文章进行对比,发现课题的不同,区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并再次观察略读课文的特点,发现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并进行归纳总结。随之,引导学生利用学习提示学习课文。因此,课堂上
把重点放在了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出槐乡孩子的懂事、吃苦耐劳和以苦为乐的特点,因为是略读课文,所以设计了一个问题:你觉得槐乡的孩子真!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读,谈自已读了课文后的的体会。学生在回答时,大都抓住了“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及槐乡孩子的勤劳,对此学生感受最深,槐乡孩子以苦为乐的精神,是靠我点出来了。
由此可见,教学中也存在着些许不足,有待不断完善。
一、学生能够通过读文理解文中的内函,但总结的能力不行,本节课虽然课文都是由学生具体读,但是老师也直接参与指导方法,一步步引着走,属于半放半扶。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后的略读课我会尝试更大程度地放手,由各学习小组的组长和学生一起学习。
二、自读中给学生的要求还应更明确,帮助学生养成会读书的好习惯。
三、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去质疑,充分激发学习的兴趣与思维的空间,让其成为略读课文学习的主角。
第二篇:《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准备】
槐树、槐花图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暑假中让你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
2、顺势切入。
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槐乡看看哪里的孩子有什么快乐的事情?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⑴ 默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或请教同学。
⑵ 划出哪些不懂的地方。
⑶ 槐乡的孩子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2、小组合作学习:
⑴ 试读课文,互相纠正读音。
⑵ 交流在预习中不懂的地方。
三、研读课文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你们读懂了什么?
随学生回答,相机点拨。
2、又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师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
四、总结课文
1、你觉得槐乡的孩子怎么样?有哪些可爱之处?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
【课后反思】
教学机智──让课堂更生动
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常常冷不丁会冒出一些备课时没有考虑到的小“意外”。有的老师会觉得这是某些学生在故意“找茬”,也有的老师会转移话题避而不答。殊不知,这些小“意外”往往为老师制造了一个稍纵即逝的点拨机会,处理得当,学生们会受益匪浅。
《槐乡的孩子》是略读课文,但在轻快朴实的文笔下蕴涵的人文内涵是非常丰富的。正因为这样,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更多的是把主动权交给孩子们,让他们读读、评评、议议,在互相补充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学生的感悟基本上跟自己备课时所想得一样,顺利地进行着。当学生在理解“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孩子们满载而归,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我发现平时爱提问题的陈凯波同学若有所思,好像对同学的回答不是很满意。我心里嘀咕:“这孩子,莫非又有什么奇思妙想?”便走过去问他:“凯波,你有什么高见?”
“是的,老师。”他毫不犹豫地说:“我觉得这‘快乐的歌声’不仅仅是写出槐乡孩子们摘槐米满载而归高兴的心情,更多的是写出了他们爱学习,又能上学了的期盼。”
我一愣,幸亏是老教师,我很老练地反问:“你的观点有新意!不过你的理由呢?”
“课文第二段说‘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从这里看出他们上学的学费都是用槐米换来的钱凑起来的。满载而归,说明摘的槐米多,换的钱也多,学费就凑的越快,上学的愿望就能实现。书上还说槐乡的孩子在那么热的天气,背着干粮,连中午都不回家吃,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不就是为了上学的学费吗?就是因为爱学习,他们才不怕苦,不怕累,勤劳懂事。”
说的多好,大家都点着头,似乎被他说服了。我看时机到了,趁机一问:“那书上说的‘月落柳梢,劳累一天的孩子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槐乡的孩子会做什么样甜蜜的梦呢?”课堂顿时活跃起来。有的说是梦见又采到很多槐米;有的说槐乡的孩子用槐米换到了钱,数钱数得笑出声来了;有的说槐乡的孩子梦见背着书包来到学校。
最后我又引导学生以“我和槐乡的孩子”作比较为题,展开全班交流。真可谓“一时激起千层浪”,孩子争先恐后有的说要与槐乡的孩子一样爱劳动、爱学习;有的说从槐乡的孩子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很多缺点……这一切,根本就是自己原先在备课中没想到的,在课堂上的“突发事件”上,教师要是能运用自己的机智,善搭桥,巧引导,咱们课堂将会是另一种生动有趣。
第三篇:《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1
片断一、回忆旧课,凸现差异,激发动机。
我们学习了《爬天都峰》一课,体会到了课余生活有许多乐趣,请你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乐趣?”
在学生回忆交流后,教师提出问题,揭示一种与玩乐、探疑、健身砺志等不同的快乐:“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就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交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新课──《槐乡的孩子》。”
当今的独生子女很少参加劳动,劳动的快乐对于他们来说更是不可理解。教师提出的问题突出了与其他课余生活乐趣的差异,引发了学生内在的认知冲突,顺势导入 新课,他们便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片断二、分角色朗读,组间比赛,促进感悟积累。
课文第三段对槐乡男孩、女孩采槐米劳作的情形写得很细致,是课文精彩之笔,重点之处,是需着力感悟积累的部分。为了调动学生读悟的积极性,故安排学生组内分角色朗读,组间进行比赛。
根据教室内座位安排,以一个小组为一个合作单位,组内练习分角色朗读,然后组际比赛。教师安排分工合作方法:第三段的1—3句各小组齐读,第4—5句写槐乡男孩的,由小组内男生读,第6句写槐乡女孩的,山小组内女生读,最后一句小组齐读。练好后小组间比赛。
教师交代方法后,学生组内合作,小组竞争,读悟替代了教师的分析讲解。角色替换的意识认同,竞争带来的推助力,自然会更有利于实现优美语言向心灵的浸润内化。
片断三、赏读评析,深化感悟,总结提升。
“你喜欢课文里哪些句子,请用笔画出来,练习一下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并且说说为什么喜欢。”
在学生对课文有较深入的理解后,让学生赏读课文,可促使他们从语言与内容的结合上进一步加深感悟。“通过对课文多次诵读,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
“快乐不只来自于休闲、享乐,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没有劳动就不能享受。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一样热爱劳动,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
学生畅谈感受,教师点题总结,在学生心有悟而不能言或言不尽时,教师以简练的语言恰当地点示,学生也许瞬间会觉得心灵敞亮,精神得到一次升华。
益知启智、浸润内化语言、提升精神,经过精心选择、打磨的优秀语文教材应该具备这样的整体价值,教者应该通过精心设计及组织教学过程 去实现之。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2
第一单元的课文讲完了,在这四篇课文里,我最喜欢的是《金色的草地》和《槐乡的孩子》,前者是精读课文,我可以名正言顺来带学生好好地去品读。可是后者是略读课文,按要求是一课时的,“粗知文章大意”的粗教。但是,我可真的不舍得就这样囫囵吞枣就把这么好的文章放掉呀,所以我还是用了两课时。
第一课时是各种形式的朗读课文,按照powerpoint里出示的问题让学生自由选择去用默读课文的方法去思考。第二课时就是情感引导和品读好片断。我以惯用的问题来引导学生:你从槐乡孩子身上学到什么?为了引导学生把文章读得更深切,我对学生说:“我们的课文就像一座座宝藏,等你们用脑袋去挖,有些同学粗心马虎的,读了一遍就走了,啥都没有挖到;有些孩子用心挖了一会,挖到黄金了,就以为没有了,高高兴兴地走了;其实下面还藏着更多的宝石和无价之宝呢……下面看看谁从课文中挖到最多的宝藏!”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从文章字词句中读懂了很多出乎我意料的东西:从槐乡孩子身上,他们学到了要爱劳动(最表层的意思),要自主──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持之以恒──只要是晴天,孩子们又将投入到火热的劳动中……;用劳动换快乐──孩子们满载而归,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劳累一天的孩子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懂合作──男孩子爬树削槐米,女孩子捡槐米;爱学习──通过劳动赚到钱就可以读书,他们努力劳动,就是为了能读上书……
以前的我,曾经很大胆去尝试整个教材来用,但后来不知不觉又变得循规蹈矩了。“用教材,不是教教材”,我想这一点我不应该忘记了。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3
师:孩子们,读了《槐乡的孩子》一文后,你觉得槐乡的孩子可爱吗?
生:可爱。
师:你从课文中哪些地方的描写觉得槐乡的孩子可爱呢?请再读课文思考这个问题,并用线把它们划出来。
师:找好了以后和同桌相互交流。
师:好了,咱们大家在一起交流吧!
学生汇报。本教师发现大部分学生汇报的都是课文第3段中的这句话:“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有的往篮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极少学生汇报别的句子,而且学生找到的基本都是外貌描写的句子。
交流到这,我们便发现了问题。俨然,本教师的一个“可爱”便把学生们给吓住了。到底什么是可爱?因为多数学生还停留在外表、外在的表现上,所以很多同学都是划的这几句话。
鉴于这位老师的经验教训,我思考了一下,把她的那个问题改了一下,在我班又取得了另一番效果:
我:孩子们,读了课文,槐乡的孩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学生读完课文后叽叽喳喳就说开了:
生1:我觉得槐乡的孩子很勤劳。
我:你从书中哪句话感受到他们很勤劳?
生1:我从第三段的“槐乡的孩子可不怕热,他们背着水葫芦,带着干粮,没等云雀开口歌唱黎明,就已经爬上小山上了。”也就是说,天没亮,他们就去摘槐米了,他们真勤劳。而且当时的天气非常热,动物们都热得受不了,可他们还是去摘槐米,我觉得他们真了不起!
我:课文哪些句子描写了天气很热?
生1: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在树上不停地叫着“知了,知了”。这句话说明天气真的很热,要是我,肯定躲在家里吹空调、吃雪糕。(众生笑)可槐乡的孩子不怕热,还去摘槐米,我很佩服他们,他们太勤劳了!
我:说得真好!别的同学还有想说的吗?
生2:我觉得槐乡的孩子很自立,第二段写到“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4
《槐乡的孩子》这篇略读课文主要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赞美了槐乡孩子纯朴、节俭、吃苦耐劳的品质。虽然劳动是辛苦的,孩子们却从中获得了劳动的快乐。
由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因此我采用教师点拨,学生自学的方法,试着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明确略读课文的要求,在主动参与的同时,逐步掌握此类课文的学习方法,达到教师完全放手的目的。
教学时,通过查阅工具书和小组合作学习解决了课文字词,熟读课文的的基础上,我只给孩子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槐乡的孩子和我们有什么不同呢?他们可爱吗?你是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围绕问题学生很快找到了相关内容并说出了自己的阅读体会。如:勤劳懂事,从不伸手向父母要钱,靠自己的劳动交学费;吃苦耐劳,有很强的自立精神;采摘槐米虽辛苦,但孩子们以苦为乐等美好品质。
整节课下来感觉特别顺,不用处处搀扶了,可见教师说多了也许会束缚住他们驰骋的思想。老师应完全可以在充分了解文本意图的基础上,指引他们,放手让他们去读、去说、去悟。当然,这样做占用的时间要比平常多一些,但是我想“磨刀不费砍柴工”长此以往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定会大大提高。同时我也深知这一切必将落实在踏实阅读的基础上,这也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5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准备】
槐树、槐花图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暑假中让你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
2、顺势切入。
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槐乡看看哪里的孩子有什么快乐的事情?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⑴ 默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或请教同学。
⑵ 划出哪些不懂的地方。
⑶ 槐乡的孩子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2、小组合作学习:
⑴ 试读课文,互相纠正读音。
⑵ 交流在预习中不懂的地方。
三、研读课文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你们读懂了什么?
随学生回答,相机点拨。
2、又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师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
四、总结课文
1、你觉得槐乡的孩子怎么样?有哪些可爱之处?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
【课后反思】
教学机智──让课堂更生动
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常常冷不丁会冒出一些备课时没有考虑到的小“意外”。有的老师会觉得这是某些学生在故意“找茬”,也有的老师会转移话题避而不答。殊不知,这些小“意外”往往为老师制造了一个稍纵即逝的点拨机会,处理得当,学生们会受益匪浅。
《槐乡的孩子》是略读课文,但在轻快朴实的文笔下蕴涵的人文内涵是非常丰富的。正因为这样,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更多的是把主动权交给孩子们,让他们读读、评评、议议,在互相补充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学生的感悟基本上跟自己备课时所想得一样,顺利地进行着。当学生在理解“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孩子们满载而归,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我发现平时爱提问题的陈凯波同学若有所思,好像对同学的回答不是很满意。我心里嘀咕:“这孩子,莫非又有什么奇思妙想?”便走过去问他:“凯波,你有什么高见?”
“是的,老师。”他毫不犹豫地说:“我觉得这‘快乐的歌声’不仅仅是写出槐乡孩子们摘槐米满载而归高兴的心情,更多的是写出了他们爱学习,又能上学了的期盼。”
我一愣,幸亏是老教师,我很老练地反问:“你的观点有新意!不过你的理由呢?”
“课文第二段说‘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从这里看出他们上学的学费都是用槐米换来的钱凑起来的。满载而归,说明摘的槐米多,换的钱也多,学费就凑的越快,上学的愿望就能实现。书上还说槐乡的孩子在那么热的天气,背着干粮,连中午都不回家吃,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不就是为了上学的学费吗?就是因为爱学习,他们才不怕苦,不怕累,勤劳懂事。”
说的多好,大家都点着头,似乎被他说服了。我看时机到了,趁机一问:“那书上说的‘月落柳梢,劳累一天的孩子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槐乡的孩子会做什么样甜蜜的梦呢?”课堂顿时活跃起来。有的说是梦见又采到很多槐米;有的说槐乡的孩子用槐米换到了钱,数钱数得笑出声来了;有的说槐乡的孩子梦见背着书包来到学校。
最后我又引导学生以“我和槐乡的孩子”作比较为题,展开全班交流。真可谓“一时激起千层浪”,孩子争先恐后有的说要与槐乡的孩子一样爱劳动、爱学习;有的说从槐乡的孩子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很多缺点……这一切,根本就是自己原先在备课中没想到的,在课堂上的“突发事件”上,教师要是能运用自己的机智,善搭桥,巧引导,咱们课堂将会是另一种生动有趣。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6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我把重点放在了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槐乡孩子的懂事、吃苦耐劳和以苦为乐的特点。
从槐乡的孩子与我们有什么不同想开去?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读说自已读了课文后的的体会。学生在回答时,大都抓住了“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会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槐乡的孩子爱劳动,对此学生感受最深,学生已经能够通过读文理解文中的内函,但总结的能力不行,大都是只看到点,看不到面。槐乡孩子以苦为乐的精神,是靠我归纳出来了。因为这是本学期的第一篇略读课文,虽然课文都是由学生具体读,但都是我直接参与指导方法等,是我一步步引着走的,属于半放半扶。以后的略读课我准备完全放手,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学习。
课堂上把重点放在了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出槐乡孩子的懂事、吃苦耐劳和以苦为乐的特点,因为是略读课文,所以我就只提了一个问题,槐乡的孩子与我们有什么不同呢?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读说自已读了课文后的的体会。学生在回答时,大都抓住了“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及槐乡孩子的勤劳,对此学生感受最深,槐乡孩子以苦为乐的精神,是靠我点出来了,当时有部分学生说第三段写的槐乡孩子干活时的样子写得很好,当时天很热他们还在干活.我就趁机引导学生朗读体会当时天气的热,又读一读描写干活时的句子,学生体会到孩子们劳动时是很快乐的。学生已经能够通过读文理解文中的内函,但总结的能力不行,大都是只看到点,看不到面。反思本节课,虽然课文都是由学生具体读,但都是我直接参与指导方法等,是我一步步引着走的,属于半放半扶。下次的略读课我打算完全放手,由各学习小组的组长和学生一起学习。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7
今天,我教学了《槐乡的孩子》这篇略读课文,也是学生学习、接触的第一篇略读课文。可以说:本节课是我和学生们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共同思考。因此,一节课下来,感想颇多。
因为是自读课文,这篇课文我准备一个课时就完成,重点在让学生去感受课文,品读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多彩的生活,快乐的生活。首先,上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们回忆前面所学的三课给他们的感受,把几篇课文能紧密联系,孩子们也都能回答出来,深深的让我感受到,自己在前面几节课的功夫没有白下。然后,通过一个问题,引出课题并板书,与前面的文章进行对比,发现课题的不同,区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并再次观察略读课文的特点,发现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并进行归纳总结。随之,引导学生利用学习提示学习课文。因此,课堂上
把重点放在了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出槐乡孩子的懂事、吃苦耐劳和以苦为乐的特点,因为是略读课文,所以设计了一个问题:你觉得槐乡的孩子真 !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读,谈自已读了课文后的的体会。学生在回答时,大都抓住了“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及槐乡孩子的勤劳,对此学生感受最深,槐乡孩子以苦为乐的精神,是靠我点出来了。
由此可见,教学中也存在着些许不足,有待不断完善。
一、学生能够通过读文理解文中的内函,但总结的能力不行,本节课虽然课文都是由学生具体读,但是老师也直接参与指导方法,一步步引着走,属于半放半扶。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后的略读课我会尝试更大程度地放手,由各学习小组的组长和学生一起学习。
二、自读中给学生的'要求还应更明确,帮助学生养成会读书的好习惯。
三、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去质疑,充分激发学习的兴趣与思维的空间,让其成为略读课文学习的主角。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8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为了落实这一理念,我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经验,让语文教学向儿童的生活世界回归。
低段的学生已经有了运用语言的经验,也积累了相当的生活经验,特别是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口头表达能力。因此说“生活经验是语文学习的重要资源”的观点,完全符合学生学习语言的特点。
在本堂课中,有许多把学生生活经验引入课堂的成功例子:例如从家乡的树引出槐树,从槐乡引出“橘乡”“鱼米之乡”,教案《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既理解“乡”,又扩充了生活积累。在学习槐乡孩子的劳动情景时,让孩子们想象是在怎样的天气中进行的,通过调动孩子们的生活经验,既让他们体会到了槐乡孩子的辛劳也让他们感受了那份快乐。
语文教学只有贴近生活,才能源头活水不断;语文教学只有贴近生活,才能显得厚重和丰富;语文教学只有贴近生活,才能真正为学生所喜爱。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9
《槐乡的孩子》是一篇略读课文,我在教学时做到既要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课文学完后,学生既能掌握课文内容,自我感觉也轻松愉快,学习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我给学生讲清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这是同学们学习的第一篇略读课文。学习略读课文时,同学们要多朗读、思考、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无论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是对语言的体会和品味,都应该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究,尽量由自己得出答案和结论。
怎样学习略读课文呢?我为学生出示了以下学习步骤供学生参考: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查字典读准字音。
2、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槐乡的孩子可爱吗?你是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
3、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记下来,和同学讨论。
在具体的研读课文中,我让学生在自读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和大家交流一下。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比如:我觉得槐乡的孩子很勤劳……我觉得槐乡的孩子很可爱……我多么想和槐乡的孩子一起采槐米……我想像槐乡的孩子一样……这样能够做到教学从学生出发,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够自主地学习,积极思考问题,努力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课文体现孩子课余生活的乐趣,文章的语言都很优美,这也是学生走进写作的一个范例。对于怀乡孩子的特点,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如:槐乡的孩子可不怕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蝉……),写要下雨了,“狗、树叶、知了……”这都是衬托下雨前的闷热。
最后,课文学完了,我让学生再去读课文,调动学生学习略读课文的自主性。为了学生阅读量的增大,让学生选读欣赏,抄写文中美句并仿写句式。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10
【案例描述】
师:大家自由读课文二三两个自然段,找出槐乡五月时,孩子们是怎样做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生四人一小组,朗读、讨论……)
(生反馈自学感悟结果。)
生:“好客的槐乡孩子就会把他拉到家中,请他美美地吃上一顿槐花饭。”从这句话我可以看出槐乡的孩子很好客。
生:“小朋友临走时,槐乡的孩子还会送他一大包蒸过晒干的槐花,外加一小罐清亮清亮的槐花新蜜。”从这句话我读懂了槐乡的孩子很热情。
生:我读懂了槐花让孩子们更美了。
生:我读懂了槐乡的孩子都很爱槐花。
……
师:相机引导感悟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的特点,并指导朗读。
【反思和分析】
一幅好画有着恰当的剩余空间,国画就更是如此,往往很大的一张宣纸只有潦潦几笔,那空白之处不是没有东西,恰恰就是那足以容纳百川的空白给了这潦潦几笔以想象延伸的空间。那么一堂语文课也是如此,不是教师处处点到就是好的,可能我们只要那简单的几句话,就可以激起那一江春水,这种生成是课堂的点睛之笔。正所谓给孩子一些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探索;给孩子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自主学习探究的方式,用得恰到好处,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11
教学片段:
默读课文,要求:槐乡的孩子,你是从第xx小节知道的?用“ ”划出句子,读句子,说说理由。
反馈交流:
(1)生1:槐乡的孩子很勤劳,我是从第3小节知道的,“槐乡的孩子可不怕热,他们背着水葫芦,带着干粮,没等云雀开口歌唱黎明,就已经爬到小山上了。他们很早就去劳动了。
师:你从时间上看出他们很勤劳,真不错!(师板书:勤劳)还有谁找出写槐乡孩子勤劳的句子?
生2:第4小节,“明天,只要是晴天,孩子们又将投入到火热的劳动中……”
师:哦,你从劳动的工具准备上看出来了,真棒!
生3:第2小节,“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
师:他们自己赚学费,真了不起!
……
朗读句子,把槐乡孩子的勤劳读出来。
……
反思:
学习交流,是基于有效的师生、生生之间互动的基础之上的。实现有效的互动与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密切相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创设一些具有一定思考性、探究性、思想性、趣味性和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与讨论性练习,才能够实现师生、生生之间有效的互动。其次,交流应是双向的,教师创设有效的问题,学生经过思考或小组讨论,在回答问题后,教师应给予有效的反馈,而不是简单地判断学生回答问题的对与错,或简单地予以更正。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相互交流,还应关注学生个体积极主动的求知、充分的语言实践活动,这样“互动”才能落实。在上面的教学片断中,我设计了“槐乡的孩子,你是从第xx小节知道的?划出句子,读一读,说说理由。”这个贯穿全文的问题,读句子、划句子对学生来说只要通过读就能解决的,让学生觉得学习并不是一件难事,让学生愉快地投入新的学习。学生自然跃跃欲试,积极寻找答案,在说说理由时,学生同样争先恐后,情绪始终处于饱满状态,体现出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在读的同时,让学生既动脑又动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
今天,我教学了《槐乡的孩子》这篇自读课文,因为是自读课文,这篇课文我准备一个课时就完成,重点在让学生去感受课文,品读课文。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自读了一遍课文,让他们找出并且概括出槐乡和槐乡孩子的特点,学生们在读,也在找,但我能感受到他们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学习的自主性不强。课后我认真思考了一下觉得提问方式带有一种强制性,就是让学生去找,而且提问有点繁琐,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如果以一个“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情?”的方式让学生整体地去把握课文的内容,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就会很自然的找出那些答案,我也就完成了自己的目标。我想,在对阅读课文的教学中,以后要形成一个规律,就是先让学生去整体理解课文的内容,然后去把握课文的脉络,再去分清课文的层次,我觉得这方法很好,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领悟能力。这课的另一个教学重点是品读课文,我先让学生们自读感受,然后请学生个别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其他同学来点评。个读和学生点评后,应该及时做到反馈后的指导,这一点我没有做到,我觉得在这时,老师也可以示范读,而且读的形式还要进一步多样化,男女比赛读,小组比赛读。只要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就行。教学中一定要把学生放在首位,教学,提问等都要从学生出发,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够自主地学习,积极思考问题,努力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这是我这一节最大的感受。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12
师:孩子们,读了槐乡的孩子一文后,你觉得槐乡的孩子可爱吗?
生:可爱。
师:你从课文中那些地方的描写觉得槐乡的孩子可爱呢?请再读课文思考这个问题,并用线把它们画出来——————
师: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师:好了,咱们大家在一起交流吧!
生:槐乡的孩子——————头上的两只蝴蝶上下摆动——————?
接下来这个时间很长——————
俨然一个可爱给孩子吓住了,到底什么是可爱? 多数学生还停留在外表外在的表现上,好多同学都是话画的这几句话。
生:槐乡的孩子还不等云雀叫醒黎明,就去山上采摘槐米了,他们走的很早,他们很勤劳,这点我觉得很可爱。
生:槐乡的孩子不向父母伸手要钱—————————
教学情境二
问题改为:孩子们读了课文《槐乡的孩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学生思考后就开始说
槐乡 的孩子很勤劳,书中这样写到
槐乡的孩子,不问自己的父母要钱,会自立
槐乡的孩子很勇敢,你看男孩敢爬那么高的树
槐乡的孩子不怕热,起得早———————
咱们同学说了这么多这么好,槐乡的孩子多可爱呀!
这是孩子们通过读课 文,自己的独特感受。这个问题的设计,很容易使孩子们思维活跃起来,前
者为什么出现困难,就是因为老师的一个可爱给同学们的思维限制住了,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可爱究竟可以怎么理解呢? 这个词语在稍大的孩子的理解可能会更宽泛一些,显然课堂上一个关键的提问是整堂课取得成功的关键。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阅读中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而前者把一个感受强加给孩子们,这样孩子们的思维受到了限制,因而课堂上出现学生卡壳现象,交流不积极。不知如何说,,而后者则是没有框架无拘无束畅谈,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其实在我们上课之前作了研究,在商讨这个可爱究竟可用不可用,我们有两种意见。事实证明一个问题的两个问法导致不同的课堂情景。和教学效果。这就告诉我们在新课改的形式下,教师要提高各种各样的技能。要和学生很好的互动和沟通,就要我们每一位教师认真搞好学习,学习各种各样的技能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发展学生的思维创新出发。那样我们的课堂才会变成精彩的课堂,自主,平等的课堂。让我们共同努力去认真,细致的去寻找那把开启学生心灵的金钥匙。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13
《槐乡的孩子》是一篇阅读课文。教学时尽量放手,多给学生朗读,思考,质疑,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不论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是对语言体会和品味,都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究,尽量由学生自己得出答案和结论。
教学时,我首先向学生介绍什么样的课文是略读课文和怎样学习略读课文,使学生明确这一类课文的学习要求,并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
在教学时我是这样做的: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查字典读准字音。
2、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槐乡的孩子可爱吗,你是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
3、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记下来,准备和同学讨论。
第二个问题是重点,是一个统领全文内容的问题。通过学生充分的讨论与交流,使学生明确槐乡的孩子是可爱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他们勤劳懂事,从小就知道分担父母的辛劳,不伸手向父母要钱,靠自己的劳动换取学费。
2、他们吃苦耐劳,以苦为乐,有很强的自立精神。
3、采摘槐米虽然非常辛苦,但是孩子们以苦为乐;这从对他们唱着欢乐的歌,满载而归,从他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来。课文中有关孩子们的劳动场面,写得欢快,轻松,活泼,一点不给人以辛苦,劳累的压抑之感,也说明了孩子们的以苦为乐。
学完课文后,我组织学生说说自己在课余时间所从事过的劳动,比如参加公益劳动,在家里帮助家长做家务。先想一想准备说哪方面的内容,想好以后,再说说自己劳动的经过和感受,并把它真实的记录下来。
这样学生既理解了课文,又练了笔,真是一箭双雕。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14
《槐乡的孩子》是一篇略读课文,孩子们经过两年的语文学习,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学习,多给学生朗读、思考、质疑、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从而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独立阅读的能力。而且这也是第一次出现略读课文,在教学过程中,我把握住让学生学会读好导语,抓住导语中的重点“看看槐乡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快乐”。让学生自主学习,讨论、汇报、补充,充分体会阅读课文与讲读课文的区别。
在教学中,我班的学生能结合讲读课文中所学习的方法,进行阅读。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只要给学生一个平台,学生就能展示出最好的水平。如我们在教学中学生能读懂写天气热的句子:
“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在树上不停地叫着‘知了,知了’”。学生在读得过程中,汇报:我读懂了通过写鸡和狗、蝉热,让我们感受到天很热,通过对比说明孩子不怕热。有一个学生还补充说,还知道他们不怕苦,吃得是干粮。又有同学回答说,还说明孩子不怕苦,觉得很快乐的是从早到晚,已经劳动一天,“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来的时候”说明已经很晚了。又有学生在教学中补充,“劳累一天孩子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明天,只要是晴天,孩子们又将投入到火热的劳动中”。从这两句话出又可以让我们读出来他们不怕苦,觉得在劳动中是快乐的,而且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能力远远超过我们的想像力,学生所学得的体会比我们预设的还要充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多给学生一些时间一点空间,让他们能自主学习,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发挥到恰到好处。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15
《槐乡的孩子》这篇课文,文字优美、生动,字里行间处处洋溢清香,恰如文中槐米之香,丝丝缕缕,清淡不绝。本课的学习,我们就是在品味语言中感受槐乡孩子的勤劳懂事、吃苦耐劳、以苦为乐等好品
开始,我就引导孩子们理解“槐乡”,从而引出“橘乡”、“鱼米之乡”,既理解“乡”,又扩充了生活积累。在学到“八月,天多热。”这句话的时候,我引导学生想象在炎热的天气里各种事物的表现,自己在最炎热的时候的感受。通过调动孩子们的生活经验,既让他们体会到了槐乡孩子的辛劳,也让他们感受了那份快乐。
最精彩的环节是,读了课文后,我让孩子们谈谈对槐乡的孩子的印象。学生叽叽喳喳就说开了:很勤劳──槐乡的孩子可不怕热,他们背着水葫芦,带着干粮,没等云雀开口歌唱黎明,就已经爬上小山上了。天没亮,他们就去摘槐米了;很自立、自强──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持之以恒──只要是晴天,孩子们又将投入到火热的劳动;很勇敢──男孩敢爬那么高的树;懂合作──男孩子爬树削槐米,女孩子捡槐米;爱学习──通过劳动赚到钱就可以读书,他们努力劳动,就是为了能读上学读书……
语文教学只有贴近生活,才能源头活水不断;语文教学只有贴近生活,才能显得厚重和丰富;语文教学只有贴近生活,才能真正为学生所喜爱。这节课我觉得上的很轻松愉快,我相信我的学生也会有如我一样的感觉。
第四篇:《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1
《槐乡的孩子》是一篇略读课文,我在教学时做到既要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课文学完后,学生既能掌握课文内容,自我感觉也轻松愉快,学习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我给学生讲清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这是同学们学习的第一篇略读课文。学习略读课文时,同学们要多朗读、思考、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无论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是对语言的体会和品味,都应该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究,尽量由自己得出答案和结论。
怎样学习略读课文呢?我为学生出示了以下学习步骤供学生参考: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查字典读准字音。
2、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槐乡的孩子可爱吗?你是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
3、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记下来,和同学讨论。
在具体的研读课文中,我让学生在自读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和大家交流一下。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比如:我觉得槐乡的孩子很勤劳……我觉得槐乡的孩子很可爱……我多么想和槐乡的孩子一起采槐米……我想像槐乡的孩子一样……这样能够做到教学从学生出发,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够自主地学习,积极思考问题,努力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课文体现孩子课余生活的乐趣,文章的语言都很优美,这也是学生走进写作的一个范例。对于怀乡孩子的特点,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如:槐乡的孩子可不怕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蝉……),写要下雨了,“狗、树叶、知了……”这都是衬托下雨前的闷热。
最后,课文学完了,我让学生再去读课文,调动学生学习略读课文的自主性。为了学生阅读量的增大,让学生选读欣赏,抄写文中美句并仿写句式。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2
课文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从中获得快乐,使孩子们的童年生活变得丰富而充实。本课在处理文本内容时,用了一课时,(作业例外)阅读课文把学习的权利交给了学生,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课文。本人认为本课的教学指导还是比较务实的。槐树对于我们农村孩子来说并不陌生,只要学生查资料就能了解槐树的生长特点,无需老师作太多的指导。最重要的是槐树下的故事。本单元都是体现孩子课余生活的乐趣,每篇文章的语言都很优美,也是学生走进写作的一个亮点模式。
这篇课文的语言朴实,读起来轻快,带有浓浓的乡土气息。在作者的笔下,本来是辛苦的劳动,却变得轻松快乐。在授课时,本人出示了阅读要求,让学生一步步的完成。如:
1、读了第一自然段你能看出槐乡孩子对槐树有一种什么感情?
2、勾画描写槐花的特点的句子,槐米有什么用途?
3、第三自然段作者描写了三种动物有什么作用?(重点)
3、那些地方能表现孩子们的欢乐心情。
4、孩子们劳累了一天为什么还带着甜蜜的微笑?(重点)
5、槐乡的孩子可爱吗?为什么?(重点)
在教学的重点点拨中,运用了句子比较突出重点。如:槐乡的孩子可不怕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蝉……)在点拨的过程中适当提示这是一种写作技巧“衬托的手法。”比如,写要下雨了,“狗、树叶、知了……”这都是衬托下雨前的闷热。这里本人重点引导了,因为在写作中,无论是中段还是高段学生,最基本的写作技巧还是要掌握。如,要体现天气很热的句式:花儿(热得收藏起了笑脸),星星(热得躲进了云层),小花猫(热得直趴着喘气),可是老师(仍然还在灯下批改作业)。描写天气冷的句式:今年的天气特别冷。田野的蔬菜______,街道小院的水管______,就连那水泥地板也______。
怎样培养独立阅读能力,是本人在本课教学中的一个首要环节。如:准备好工具书,词典字典等。阅读时不走马观花,要仔细地读,重要的地方勾勾画画,从而了解课文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反复读,细细品读,每句斟酌,体会每段表达的意思,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再次阅读,核实阅读中老师所出示的阅读要求。从而把课文理解得更透彻。课后练习,写一种植物或一处景物,并写出此处所发生的趣事,伤心事等。(学生作品略)学生习作是较成功的,因此而得到同行们的认可。
为了拓宽学生阅读知识,同时也体现阅读课的实质意义,注重字,词、句、段、篇的训练落到实处,本人出示了与本课有关的四字词语。
劳而无功劳苦功高归根结底张灯结彩劳民伤财劳师动众结伴而行结草衔环满不在乎满面春风满腔热忱满城风雨
让学生自己去积累文本中的“的”“地”字短语,并安排抄写习作。即使课文中的知识处理不足也可以通过这种有效的作业方式足以弥补了。
“品读”是本文的重点,但为了学生阅读量的增大,让学生选读欣赏,抄写文中美句并仿写句式。如:槐乡的孩子离不开槐树,就像海边的娃娃离不开大海,山里的孩子离不开石头。
仿写:1、(我离不开妈妈,就像河里的鱼儿离不开水,田里的禾苗离不开肥沃的土壤。)
2(我离不开学校,就像幼小的孩子离不开妈妈的怀抱,大山的人们离不开大山的土地。)
总之,本人坚信,如果阅读坚持这样做,相信自己的教学效果差不了多少,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能务实。只有脚踏实地的教学,朴实的教学设计,会逐渐创新的。总归一句,语文教无定一,自己的学生,因材施教方能是根本。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3
课堂上把重点放在了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出槐乡孩子的懂事、吃苦耐劳和以苦为乐的特点,因为是略读课文,所以我就只提了一个问题,槐乡的孩子与我们有什么不同呢?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读说自已读了课文后的的体会。
学生在回答时,大都抓住了“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及槐乡孩子的勤劳,对此学生感受最深,槐乡孩子以苦为乐的精神,是靠我点出来了,当时有部分学生说第三段写的槐乡孩子干活时的样子写得很好,当时天很热他们还在干活.我就趁机引导学生朗读体会当时天气的热,又读一读描写干活时的句子,学生体会到孩子们劳动时是很快乐的。
学生已经能够通过读文理解文中的内函,但总结的能力不行,大都是只看到点,看不到面。反思本节课,虽然课文都是由学生具体读,但都是我直接参与指导方法等,是我一步步引着走的,属于半放半扶。下次的略读课我打算完全放手,由各学习小组的组长和学生一起学习。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4
这天,我教学了《槐乡的孩子》这篇略读课文,也是学生学习、接触的第一篇略读课文。能够说:本节课是我和学生们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共同思考。因此,一节课下来,感想颇多。
因为是自读课文,这篇课文我准备一个课时就完成,重点在让学生去感受课文,品读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多彩的生活,快乐的生活。首先,上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们回忆前面所学的三课给他们的感受,把几篇课文能紧密联系,孩子们也都能回答出来,深深的让我感受到,自己在前面几节课的功夫没有白下。然后,透过一个问题,引出课题并板书,与前面的文章进行比较,发现课题的不同,区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并再次观察略读课文的特点,发现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并进行归纳总结。随之,引导学生利用学习提示学习课文。因此,课堂上把重点放在了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出槐乡孩子的懂事、吃苦耐劳和以苦为乐的特点,因为是略读课文,所以设计了一个问题:你觉得槐乡的孩子真!让学生透过各种方式的读,谈自已读了课文后的的体会。学生在回答时,大都抓住了“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槐乡孩子的勤劳,对此学生感受最深,槐乡孩子以苦为乐的精神,是靠我点出来了。
由此可见,教学中也存在着些许不足,有待不断完善。
一、学生能够透过读文理解文中的内函,但总结的潜力不行,本节课虽然课文都是由学生具体读,但是老师也直接参与指导方法,一步步引着走,属于半放半扶。随着学生学习潜力的提高,以后的略读课我会尝试更大程度地放手,由各学习小组的组长和学生一齐学习。
二、自读中给学生的要求还应更明确,帮忙学生养成会读书的好习惯。
三、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去质疑,充分激发学习的兴趣与思维的空间,让其成为略读课文学习的主角。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5
《槐乡的孩子》是一篇阅读课文。教学时尽量放手,多给学生朗读,思考,质疑,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不论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是对语言体会和品味,都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究,尽量由学生自己得出答案和结论。
教学时,我首先向学生介绍什么样的课文是略读课文和怎样学习略读课文,使学生明确这一类课文的学习要求,并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
在教学时我是这样做的: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查字典读准字音。
2、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槐乡的孩子可爱吗,你是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
3、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记下来,准备和同学讨论。
第二个问题是重点,是一个统领全文内容的问题。通过学生充分的讨论与交流,使学生明确槐乡的孩子是可爱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他们勤劳懂事,从小就知道分担父母的辛劳,不伸手向父母要钱,靠自己的劳动换取学费。
2、他们吃苦耐劳,以苦为乐,有很强的自立精神。
3、采摘槐米虽然非常辛苦,但是孩子们以苦为乐;这从对他们唱着欢乐的歌,满载而归,从他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来。课文中有关孩子们的劳动场面,写得欢快,轻松,活泼,一点不给人以辛苦,劳累的压抑之感,也说明了孩子们的以苦为乐。
学完课文后,我组织学生说说自己在课余时间所从事过的劳动,比如参加公益劳动,在家里帮助家长做家务。先想一想准备说哪方面的内容,想好以后,再说说自己劳动的经过和感受,并把它真实的记录下来。
这样学生既理解了课文,又练了笔,真是一箭双雕。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6
省中小学“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推进会召开以后,曹武镇中心小学积极行动,教师们全面掀起了“课内比教学”的热潮。我在这次活动中,第一个走上讲台,讲授了略读课文《槐乡的孩子》。
《槐乡的孩子》是一篇略读课文,我用一个课时完成教学,重点在让学生去感受课文、品读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多彩的生活,快乐的生活。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并使学生从中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教学时,我采取引导法,以槐树枝条、槐花实物为切入点导入课文,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教学中,我在学习借鉴别人经验的基础上,着重突出了两点:一是抓住课文“槐乡的孩子不怕热”进行品读,让学生从中理解“槐乡的孩子”“不怕热”不是天气热他们更舒服,而是他们不因为大热天的恶劣环境影响劳动,从而体味到槐乡的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以苦为乐的情怀。二是感受槐乡的孩子劳动的快乐的同时,感受他们收获的快乐。对于后者,学生更易理解,也更利于他们理解前者——劳动的快乐。
我想,教学中一定要把学生放在首位,教学、提问等都要从学生出发,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够自主地学习,积极思考问题,努力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同时,还要抓住语文课与社会、人生相结合的特点,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
“课内比教学”是教师的职责是在。在这一活动中,我一定要多听别的优秀老师的课,汲取优秀的教学方法,内化吸收,力争使自己的每一节课都成为生动、快乐、高效的课。就教于大家。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7
《槐乡的孩子》这篇略读课文,也是学生入学以来接触的第一篇略读课文。可以说:这篇略读课文让我和学生们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共同思考。因此,一节课下来,感想挺多的。
因为是略读课文,这篇课文要求安排一个课时来完成,重点在于让学生去感受课文,品读课文。板书课题,与前面所学的文章进行对比,引导孩子发现课题的不同,区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再次观察略读课文的特点,发现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并进行归纳总结。随之,引导学生利用学习提示学习课文。因此,课堂上把重点放在了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槐乡的孩子懂事、吃苦耐劳和以苦为乐的特点,因为是略读课文,所以设计了一个问题:“你觉得槐乡的孩子可爱吗?你是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读,谈自己读了课文后的`体会。学生在回答时,大都抓住了“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以及槐乡的孩子勤劳,对此学生感受最深。槐乡的孩子以苦为乐的精神,是靠我点出来了。
由此可见,教学中也存在着许多不足,有待今后不断完善。
一、期望过高,合作学习没有实效。
新课程理念当然是课堂上应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小组合作学习当然也是由此发展而来的。而刚刚由低年级才走入中年级的孩子,合作学习的能力、方法都不具备,在合作学习中,给一些学生提供了偷懒的机会。大多数学生能够通过读文理解文中的内涵,但总结的能力不行;本节课课文都是由学生具体读,但是老师也直接参与指导方法,一步一步引着走,属于半放半扶。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后的略读课我会尝试更大程度地放手,设计好问题由各学习小组的组长组织一起学习。
二、自读中给学生的要求还应更明确,帮助学生养成会读书的好习惯。多给学生思考、质疑、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究,尽量由学生自己得出答案和结论,让其成为略读课文学习的主角。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8
记得那是第三周吧,听说校领导要来听我的推门课,因为我是新来的老师,所以我选取了第四课《槐乡的孩子》,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文字生动,字里行间处处洋溢清香,恰如文中槐米之香,丝丝缕缕,清淡不绝;意境之美,又如槐乡孩子们身上透现的勤劳、质朴、善良的品德之美。因为是自读课文,所以我准备一个课时就完成,重点在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感受课文,品读课文。
上课一开始,我从家乡的树引出槐树,从槐乡引出“橘乡”“鱼米之乡”。既理解“乡”,又扩充了生活积累。
课中,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槐花图片,意在让学生对槐米感兴趣的状况下,抱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去学习第二段槐米的作用,目的之二,是学习怎样仔细观察,有序表达。图文并茂,讲读结合。
在读到“八月,天多热。”这句话的时候,我引导学生想象在炎热的天气里各种事物的表现,自己在最炎热的时候的感受。透过调动孩子们的生活经验,既让他们体会到了槐乡孩子的辛劳,也让他们感受了那份快乐。
最精彩的环节是,读了课文后,我让孩子们谈谈对槐乡的孩子的印象。学生叽叽喳喳就说开了:很勤劳――槐乡的孩子可不怕热,他们背着水葫芦,带着干粮,没等云雀开口歌唱黎明,就已经爬上小山上了。天没亮,他们就去摘槐米了;很自立、自强――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持之以恒――只要是晴天,孩子们又将投入到火热的劳动;很勇敢――男孩敢爬那么高的树;懂合作――男孩子爬树削槐米,女孩子捡槐米;爱学习――透过劳动赚到钱就能够读书,他们努力劳动,就是为了能读上书……
最后我再拓展的环节问学生:“生活中,你从事过什么劳动,他们给你带来了什么收获和快乐?”学生的回答也十分精彩。
语文教学只有贴近生活,才能源头活水不断;语文教学只有贴近生活,才能显得厚重和丰富;语文教学只有贴近生活,才能真正为学生所喜爱。这节课我觉得上的很简单愉快,我相信我的学生也会有如我一样的感觉。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9
片断一、回忆旧课,凸现差异,激发动机。
我们学习了《爬天都峰》一课,体会到了课余生活有许多乐趣,请你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乐趣?”
在学生回忆交流后,教师提出问题,揭示一种与玩乐、探疑、健身砺志等不同的快乐:“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就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交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新课──《槐乡的孩子》。”
当今的独生子女很少参加劳动,劳动的快乐对于他们来说更是不可理解。教师提出的问题突出了与其他课余生活乐趣的差异,引发了学生内在的认知冲突,顺势导入 新课,他们便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片断二、分角色朗读,组间比赛,促进感悟积累。
课文第三段对槐乡男孩、女孩采槐米劳作的情形写得很细致,是课文精彩之笔,重点之处,是需着力感悟积累的部分。为了调动学生读悟的积极性,故安排学生组内分角色朗读,组间进行比赛。
根据教室内座位安排,以一个小组为一个合作单位,组内练习分角色朗读,然后组际比赛。教师安排分工合作方法:第三段的1—3句各小组齐读,第4—5句写槐乡男孩的,由小组内男生读,第6句写槐乡女孩的,山小组内女生读,最后一句小组齐读。练好后小组间比赛。
教师交代方法后,学生组内合作,小组竞争,读悟替代了教师的分析讲解。角色替换的意识认同,竞争带来的推助力,自然会更有利于实现优美语言向心灵的浸润内化。
片断三、赏读评析,深化感悟,总结提升。
“你喜欢课文里哪些句子,请用笔画出来,练习一下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并且说说为什么喜欢。”
在学生对课文有较深入的理解后,让学生赏读课文,可促使他们从语言与内容的结合上进一步加深感悟。“通过对课文多次诵读,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
“快乐不只来自于休闲、享乐,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没有劳动就不能享受。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一样热爱劳动,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
学生畅谈感受,教师点题总结,在学生心有悟而不能言或言不尽时,教师以简练的语言恰当地点示,学生也许瞬间会觉得心灵敞亮,精神得到一次升华。
益知启智、浸润内化语言、提升精神,经过精心选择、打磨的优秀语文教材应该具备这样的整体价值,教者应该通过精心设计及组织教学过程 去实现之。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10
因为是自读课文,这篇课文我准备一个课时就完成,重点在让学生去感受课文,品读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多彩的生活,快乐的生活。上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们回忆前面所学的三课给他们的感受,他们都能回答出来,然后通过一个问题“你们想不想知道槐乡的孩子的快乐生活吗?”引导到课文中来。
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自读了一遍课文,让他们找出并且概括出槐乡和槐乡孩子的特点,学生们在读,也在找,但我能感受到他们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学习的自主性不强。以后可以简练课文内容,以一个“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情?”的方式让学生整体地去把握课文的内容,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就会很自然的找出那些答案,你也就完成了自己的目标。在对阅读课文的教学中,要形成一个规律,就是先让学生去整体理解课文的内容,然后去把握课文的脉络,再去分清课文的层次,这方法很好,我以后在教学中会实施,培养学生的阅读领悟能力。这课的另一个教学重点是品读课文,我先让学生们自读感受,然后请学生个别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其他同学来点评。这个环节也出了点问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没能够很好地调动起来。
个读和学生点评后,应该及时做到反馈后的指导,认为读得不好的学生可以示范读出自己觉得的好的读法,老师也可以示范读,而且读的形式还要进一步多样化,男女比赛读,小组比赛读等,只要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就行。教学中一定要把学生放在首位,教学,提问等都要从学生出发,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够自主地学习,积极思考问题,努力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11
《槐乡的孩子》主要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虽然采摘槐米是辛苦的,孩子们却从中获得了快乐,他们的童年生活也因此变得丰富而充实。这也是一篇略读课文,在三年级才出现第一次,在课堂学习时,我准备采用半扶半放的形式,把重点放在了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出槐乡孩子的懂事、吃苦耐劳和以苦为乐的特点。
因为是略读课文,所以我就只提了一个问题,槐乡的孩子与我们有什么不同呢?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读说自已读了课文后的的体会。学生在回答时,大都抓住了“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及槐乡孩子的勤劳,对此学生感受最深,槐乡孩子以苦为乐的精神,是靠我点出来了,当时有部分学生说第三段写的槐乡孩子干活时的样子写得很好,当时天很热他们还在干活。我就趁机引导学生朗读体会当时天气的热,又读一读描写干活时的句子,学生体会到孩子们劳动时是很快乐的。学生已经能够通过读文理解文中的内函,但总结的能力不行,大都是只看到点,看不到面。
反思本节课,我觉得对我们班上的孩子也可以进行适当的热爱劳动的教育。现在的孩子都是家中的小公主和小皇帝,连一些自己力能所及的事情也要大人们代劳。为此,在学习《槐乡的孩子》这一课,我还把重点放在了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出槐乡孩子的懂事、吃苦耐劳和以苦为乐的特点,主要让孩子体会到“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以此来调动孩子们劳动积极性!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12
学习者分析
要向学生介绍什么样的课文是略读课文和怎样学习略读课文,使学生明确这一类课文的学习要求,并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槐乡的孩子的快乐、勤劳。
掌握方法
心灵敞亮
合作交流
领悟文字
谈话导入
整体感知
二、过程与方法
三、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懂得劳动会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内容,培养自读能力,并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教学资源
PPT《劳动最光荣》歌曲
教学过程实录
教学活动1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你觉得什么事让你感到最开心,最快乐?
生:爸爸带我到深圳野生动物园去玩最开心。
生:爸爸妈妈带我到东部华侨城玩我最开心。
生:我过生日的时候最快乐。
师:真好!我们快乐的生活着。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认识一群孩子,去感受一下他们的快乐。(出示课题)
师:看了课题,你有什么想知道的?
生:什么是槐乡,(师正音槐字)
(出示课件:欣赏槐树)
(理解槐乡就是有很多槐树的乡村)(生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课题4前面加了星号。
师:说对了,这篇课文和前面的三课不一样,前面三课是精读文章,这一课是略读课文,是让我们自己多读、多想、多发现(板书发现)、多表达。
[让学生主动去发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去构建知识体系,如: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读了课题,你们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自己去认识和发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养成提出问题的习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咱们一起打开书本,让我们到《槐乡的孩子》这篇课文里去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生活,好吗?
生:(高兴地说)好!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力争把课文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生:(先独立识字、读课文,再合作检查)。
师:下面请几个同学分段读读课文,请别的同学当评委。
生:(分段读课文和评议,重点是生字和词语)。
师:通过读课文,你们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槐树高大。槐花是淡黄色的,小花苞和米一样大小,叫槐米,清香好闻,可以做药。
生2:我知道了槐乡的孩子爱自己的家乡。
生3:我知道了槐乡的孩子爱劳动,自己挣钱交学费。
生4:我知道了槐乡的孩子生活得很快乐。
教学活动2
三、细读课文,合作交流
师:同学们读得真仔细,知道的东西真多。槐乡的孩子爱家乡、爱劳动,在劳动中得到了快乐。让我们再仔细读读课文,体会槐乡孩子的快乐。并把描写他们快乐的句子或段落作上记号,多读几遍。
生:(认真读课文、找句子、作记号)
师:谁能读读找出的句子和段落?
生1: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孩子们满载而归,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
生2:月落柳梢,劳累一天的孩子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生3:男孩常常是爬到树上,用长长的钩刀一下又一下地削着槐
米。一簇簇槐米落下来了。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
膀,上下飞舞着;有的往篮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
鸭子。
……
师:你们能够读出槐乡孩子的那种快乐吗?
生:(高兴地说)能!
师:下面哪几个同学能用快乐的语气读出这几个句子呢?
生1: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孩子们满载而归,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
师:从这一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甲:我体会到了孩子们起得早,当大人们生火做早饭的时候,他们已经唱着歌儿高高兴兴地回来了。
生乙:我体会到了孩子们很辛苦,但是他们以苦为乐。
生丙:我体会到了孩子们收获很大,非常高兴。
师:体会得深刻。谁还要演练?
男同学:男孩常常是爬到树上,用长长的钩刀一下又一下地削着槐米。一簇簇槐米落下来了。
女同学: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有的往篮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
师:男女同学读得真好!你们从哪些词中感受到了他们的快乐?
生1:我从爬到树上,落下来感受到了快乐。
生2:我从上下飞舞着感受到了快乐。
生3:我从像觅食的小鸭子感受到了他们的快乐。
[课文对槐乡男孩、女孩采槐米劳作的情形写得非常细致,是课文精彩之笔,通过动作的实践体验和男女生分角色朗读,调动了学生读悟的积极性。]
师:同学们找的句子都对,剩下的句子你们分组交流吧。
生:(学生分四人组交流)
师:老师从你们的朗读中听出了槐乡孩子们生活的快乐。
[这一环节看似普通,先由学生读课文,找快乐,再进行四人小组的交流。但从学生的表现来看,教师确实恰到好处地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先独立自主地完成一项学习活动,接着允许他们去交流自己的想法,从中享受学习的愉悦。]
教学活动3
四、小结归纳,掌握方法
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是怎样学习这篇略读课文的?
生1:我们先借助拼音和查字典读准字音。
生2:我们再根据课文前面的提示来边读边思考。
生3:我们最后和同学们互相讨论来解决疑难问题。
师:同学们说的方法都很好!老师还有一点要提醒你们,那就是要靠自己读,运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尽量自我思考、自我质疑,力争自己做出新的发现。
五、联系实际,心灵敞亮
师:同学们,槐乡的孩子爱故乡、爱劳动。我们是城市的孩子,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大家讨论。
生:(讨论)。
师:谁愿意说出来和大家交流?
生1:他们爱故乡,我们也要爱我们的第二个故乡——深圳。
生2:他们爱劳动,我们也要爱劳动。
生3:他们削槐米不怕热和累,我们在这么好的环境中学习更不怕累。
师:大家说得很好。你们参加过哪些劳动,有什么感受?
生1:我在家里整理房间。爸爸妈妈夸奖我做得好,所以,我觉得劳动是件快乐的事。
生2:我帮助生病的同学值日——擦窗户。我认识到了帮助有需要的人是一件快乐的事。
生3:我自己洗衣服,也感到快乐。
生4:我给家里人烧饭。
生5:……
师:你们真是爱劳动的孩子。快把自己劳动的经过或者劳动后的感受写下来。再和同学们交流吧。
生:(写作)。
师:劳动创造财富,劳动是一件快乐的事,劳动是一件光荣的事。让我们来唱一首歌吧!
师生:齐唱《劳动最光荣》。
[在学生对课文有较深入的理解后,让学生联系实际,可促使他们从文本与生活的结合上进一步加深感悟。通过多次对比,我们认识了槐乡的孩子,让学生畅谈劳动后的感受,懂得“快乐不只来自于休闲、享乐,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没有劳动就不能享受。”在学生心有悟而不能言或言不尽时,教师以简练的语言恰当地点示,学生也许瞬间会觉得心灵敞亮,精神得到一次升华。浸润内化语言、提升精神。]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
整堂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从学生回答的效果和课堂的表现来看,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得到了充分发展。本堂课良好的教学效果关键在教师的引导、鼓励,通过精美的课件,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学生自主深入地读文本。“感人深者,莫先乎情。”教师尊重每一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时时注意到学生的需要和渴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把学生当作主体,自然地流露出对学生的关爱。新时代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生活比较富裕,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怎样使现在的孩子们从小爱劳动,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呢?本课教学先通过自读课文,观看课件,认识槐乡的孩子爱劳动。再通过品读词句,来体会槐乡孩子们在劳动中感受到的快乐,最后通过说自己的实际劳动与感受、齐唱歌曲,得到情感升华。逐步完成“使学生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和“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这一教学目标。这样设计非常合理。这堂课教师做到了少扶多放,突出重点、难点,围绕快乐进行讨论交流,先放手让学生找“槐乡孩子的快乐”,接着合作交流。整堂课思路清晰,上得轻松愉快。
课中,老师准备槐花图片,意在让学生对槐米感兴趣的情况下,抱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去学习第二段槐米的作用,并且结合学生在网上查找资料,大家来交流。这一环节的设计也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激发他们查找资料的兴趣。准确理解重点词、句子,教师借助生动的课件,重视引导学生理解、体味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作用,做到图文并茂,读解结合,从而引导学生产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重视从整体入手,读全文,整体把握主要内容。重视多种形式的读,有自由读、轻声读、分角色读,品味完重点句后指名读,师引读,齐读等。课堂上把重点放在了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出槐乡孩子以苦为乐的特点,因为是第一篇略读课文,所以在设计上考虑多放手,自己去发现,最后得出了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先借助拼音和查字典读准字音,根据课文前面的提示来边读边思考,最后互相讨论来解决疑难问题。反思本节课,虽然课文都是由学生合作交流学习,但有老师参与指导方法等,属于半放半扶。下次的略读课老师打算完全放手,由各学习小组的组长和学生一起学习,更能体现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新理念。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13
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虽然采摘槐米是辛苦的,孩子们却从中获得了快乐,他们的童年生活也因此变得丰富而充实。
在学习课文之前我就了解到:我们班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干的家务很少,甚至从不干家务。每次学习上取得点滴进步家长都会给一定的物质奖励,久而久之孩子们在潜意识里会有“为家长而学习”的思想,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槐乡的孩子》这一课,我把重点放在了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出槐乡孩子的懂事、吃苦耐劳和以苦为乐的特点,主要让孩子体会到“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以此来调动孩子们学习的主动性。所以我就只提了一个问题,槐乡的孩子与我们有什么不同呢?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读说自已读了课文后的的体会。学生在回答时,大都抓住了“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及槐乡孩子的勤劳,对此学生感受最深,槐乡孩子以苦为乐的精神,是靠我点出来了,当时有部分学生说第三段写的槐乡孩子干活时的样子写得很好,当时天很热他们还在干活.我就趁机引导学生朗读体会当时天气的热,又读一读描写干活时的句子,学生体会到孩子们劳动时是很快乐的。学生已经能够通过读文理解文中的内函,但总结的能力不行,大都是只看到点,看不到面。这方面还需要以后在课堂上多多练习.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14
记得那是第三周吧,听说校领导要来听我的推门课,因为我是新来的老师,所以我选择了第四课《槐乡的孩子》,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文字生动,字里行间处处洋溢清香,恰如文中槐米之香,丝丝缕缕,清淡不绝;意境之美,又如槐乡孩子们身上透现的勤劳、质朴、善良的品德之美。因为是自读课文,所以我准备一个课时就完成,重点在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感受课文,品读课文。
上课一开始,我从家乡的树引出槐树,从槐乡引出“橘乡”“鱼米之乡”。既理解“乡”,又扩充了生活积累。
课中,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槐花图片,意在让学生对槐米感兴趣的情况下,抱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去学习第二段槐米的作用,目的之二,是学习怎样仔细观察,有序表达。图文并茂,讲读结合。
在读到“八月,天多热。”这句话的时候,我引导学生想象在炎热的天气里各种事物的表现,自己在最炎热的时候的感受。通过调动孩子们的生活经验,既让他们体会到了槐乡孩子的辛劳,也让他们感受了那份快乐。
最精彩的环节是,读了课文后,我让孩子们谈谈对槐乡的孩子的印象。学生叽叽喳喳就说开了:很勤劳——槐乡的孩子可不怕热,他们背着水葫芦,带着干粮,没等云雀开口歌唱黎明,就已经爬上小山上了。天没亮,他们就去摘槐米了;很自立、自强,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持之以恒——只要是晴天,孩子们又将投入到火热的劳动;很勇敢——男孩敢爬那么高的树;懂合作——男孩子爬树削槐米,女孩子捡槐米;爱学习,通过劳动赚到钱就可以读书,他们努力劳动,就是为了能读上书……
最后我再拓展的环节问学生:“生活中,你从事过什么劳动,他们给你带来了什么收获和快乐?”学生的回答也非常精彩。
语文教学只有贴近生活,才能源头活水不断;语文教学只有贴近生活,才能显得厚重和丰富;语文教学只有贴近生活,才能真正为学生所喜爱。这节课我觉得上的很轻松愉快,我相信我的学生也会有如我一样的感觉。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15
今天,我教学了《槐乡的孩子》这篇略读课文,也是学生学习、接触的第一篇略读课文。可以说:本节课是我和学生们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共同思考。因此,一节课下来,感想颇多。
因为是自读课文,这篇课文我准备一个课时就完成,重点在让学生去感受课文,品读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多彩的生活,快乐的生活。首先,上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们回忆前面所学的三课给他们的感受,把几篇课文能紧密联系,孩子们也都能回答出来,深深的让我感受到,自己在前面几节课的功夫没有白下。然后,通过一个问题,引出课题并板书,与前面的文章进行对比,发现课题的不同,区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并再次观察略读课文的特点,发现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并进行归纳总结。随之,引导学生利用学习提示学习课文。因此,课堂上把重点放在了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出槐乡孩子的懂事、吃苦耐劳和以苦为乐的特点,因为是略读课文,所以设计了一个问题:你觉得槐乡的孩子真!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读,谈自已读了课文后的的体会。学生在回答时,大都抓住了“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槐乡孩子的勤劳,对此学生感受最深,槐乡孩子以苦为乐的精神,是靠我点出来了。
由此可见,教学中也存在着些许不足,有待不断完善。
一、学生能够通过读文理解文中的内函,但总结的能力不行,本节课虽然课文都是由学生具体读,但是老师也直接参与指导方法,一步步引着走,属于半放半扶。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后的略读课我会尝试更大程度地放手,由各学习小组的组长和学生一起学习。
二、自读中给学生的要求还应更明确,帮助学生养成会读书的好习惯。
三、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去质疑,充分激发学习的兴趣与思维的空间,让其成为略读课文学习的主角。
第五篇:《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15篇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1
《槐乡的孩子》是一篇略读课文,我准备一个课时就完成,重点在让学生去感受课文,品读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多彩的生活,快乐的生活。上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们回忆前面所学的三课给他们的感受,他们都能回答出来,然后通过一个问题“你们想不想知道槐乡的孩子的快乐生活吗?”引导到课文中来,课后,仔细想想,这个导语能把几篇课文能紧密联系起来,但是提问不好,方式太普通,没悬念,所以也就失去了激情,调动不了孩子们思考的积极性。
这课的另一个教学重点是品读课文,我先让学生们自读感受,然后请学生个别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其他同学来点评。这个环节不错,个读和学生点评后,及时做到反馈后的指导,认为读得不好的学生示范读出自己觉得的好的读法,老师也进行了示范读,而且采用多样化形式读,如男女比赛读,小组比赛读……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
我想,教学中一定要把学生放在首位,教学、提问等都要从学生出发,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够自主地学习,积极思考问题,努力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要多听听别的优秀老师的课,汲取优秀的教学方法以及课堂中一些随机应变的经验。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2
【案例:人教版第五册《槐乡的孩子》】
《槐乡的孩子》主要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朴实、明快、带有浓浓乡土气息的语言,把本来辛苦的劳动描述得轻松快乐。体会文中一些词句的表达效果,让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曾听一位老师这样执教这篇课文──
学生读好课文后,老师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一个学生提出了关于词句的问题:月落柳梢是什么意思?
老师让这个孩子读出月落柳梢所在的句子:月落柳梢,劳累了一天的孩子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
老师说:联系下半句,你就知道月落柳梢是──
孩子回答:是晚上。略一沉吟,孩子又问:那为什么课文写月落柳梢,而不写晚上呢?
老师有备而来,惊喜地说:问题问得好!文中还有这类表示时间的词句,你们能找出来吗?
学生兴趣盎然地回到文中,很快找出了相关句子:他们没等云雀开口歌唱黎明,就已经爬到小山上了。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孩子们满载而归
师:没等云雀开始歌唱黎明是──
生:清晨。黎明。
师: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是──
生:傍晚。傍晚时村里人开始做晚饭。
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呢?
生:这样写,读者一读就知道是什么时候,具体生动。
(对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这个问题以学生的回答语言更具体生动作了终结。接下来转入下一个教学环节。)
师:你还有不同的表示清晨中午晚上的词句吗?
生:烈日当头可以表示中午。
生:公鸡开始喔喔地歌唱表示黎明。
生:华灯初上夜幕降临太阳落山可表示傍晚。
师:你们积累的可真多。
【反思】
本案例中教师语言文字训练的意识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但课后我细细推敲,总感觉这一教学环节有些到喉不到肺。语言文字训练不能只是单纯地理解文本表面意思,而应该引导学生品出字里行间的精妙,品出字词背后的东西。要做到这一点,该架桥体验的要架桥体验,该点破的要点破,该讲解的要讲解。
傍晚夜晚黎明等仅仅是时间,而课文中月落柳梢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没等云雀开始歌唱黎明等既是对傍晚夜晚黎明这一时间概念的展示,也是对槐乡环境的诗意描绘早晨,云雀欢唱,歌声悠扬,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傍晚,缕缕炊烟袅袅升起,温馨的感觉跃然纸上;夜深了,明月皎皎,垂柳依依作者用图画式的语言写出了乡村的诗情画意,生活气息浓郁。这种诗意与孩子们以苦为乐的劳动互为衬托,给人以无限的美感和遐想。
而这位老师的教学,仅仅是把这些诗一般的语言替换成相对应的时间概念,句中的诗意孩子毫无所感,这样处理,实在是可惜了这些韵味无穷的句子。
对作者为什么这样写的理解,老师只是以学生的一句语言生动优美来作结,我觉得这样是远远不够的。这是一种怎样的具体生动?学生不见得有多少感触。如果老师再引导学生往前走一步,把黎明傍晚夜深了替换到相应的句子中,让孩子们读一读,把替换后的句子和课文的原句比一比,让文中的描写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画面;如果学生的体验还不到位,教师还可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渲染,如:窗外,明月皎洁,垂柳依依,晚风轻拂,如水的月光透过窗户洒进屋子,温柔地抚摸着劳累了一天后刚刚进入梦乡的孩子,梦中的他们嘴角挂着甜甜的微笑相信这样一来,就能够达到文意兼得的效果,学生就能够沉潜到语言文字的深处,对为什么这样写的认识又往前走了一步。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3
第一单元的课文讲完了,在这四篇课文里,我最喜欢的是《金色的草地》和《槐乡的孩子》,前者是精读课文,我可以名正言顺来带学生好好地去品读。可是后者是略读课文,按要求是一课时的,“粗知文章大意”的粗教。但是,我可真的不舍得就这样囫囵吞枣就把这么好的文章放掉呀,所以我还是用了两课时。
第一课时是各种形式的朗读课文,按照powerpoint里出示的问题让学生自由选择去用默读课文的方法去思考。第二课时就是情感引导和品读好片断。我以惯用的问题来引导学生:你从槐乡孩子身上学到什么?为了引导学生把文章读得更深切,我对学生说:“我们的课文就像一座座宝藏,等你们用脑袋去挖,有些同学粗心马虎的,读了一遍就走了,啥都没有挖到;有些孩子用心挖了一会,挖到黄金了,就以为没有了,高高兴兴地走了;其实下面还藏着更多的宝石和无价之宝呢……下面看看谁从课文中挖到最多的宝藏!”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从文章字词句中读懂了很多出乎我意料的东西:从槐乡孩子身上,他们学到了要爱劳动(最表层的意思),要自主──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持之以恒──只要是晴天,孩子们又将投入到火热的劳动中……;用劳动换快乐──孩子们满载而归,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劳累一天的孩子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懂合作──男孩子爬树削槐米,女孩子捡槐米;爱学习──通过劳动赚到钱就可以读书,他们努力劳动,就是为了能读上书……
以前的我,曾经很大胆去尝试整个教材来用,但后来不知不觉又变得循规蹈矩了。“用教材,不是教教材”,我想这一点我不应该忘记了。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4
今天,我带着孩子们一起欣赏了《槐乡的孩子》这篇课文。我和孩子们收获都挺大。
【孩子们的收获】
孩子们在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基础上首次进行谈话方式来学习课文,感悟多,收获大。
【我的收获】
《槐乡的孩子》这篇课文是略读课文,我在教学本文时改变了以往老师问学生答的方式,我则采用我带领大家读课文,保证孩子们读准每一个字音;学生自己读课文;然后我引导孩子们说说课文中那一句你最感兴趣?你从中了解哪些信息?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们还是比较拘泥,但是在二三个孩子给孩子们交流之后,孩子们的小手纷纷高举。就这样孩子们给大家读自己感兴趣的句子,谈感受的过程中,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迎刃而解。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5
《槐乡的孩子》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吃苦耐劳的品质。意图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懂得劳动会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
课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天气很热的句子: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在树上不停地叫着“知了,知了”。在这样的环境里孩子们去采槐米,得受多大的罪啊!可光凭老师口头解释天热的程度是无济于事的,必须让学生亲身体会得到。所以,我给学生发表见解的机会,回忆一下自己在暑假时经历的天热的感受,来体会和品味这个句子的意思,进一步体会槐乡孩子吃苦耐劳的品质、懂得劳动的快乐。
经过一阵思考,小手举起了一片。
陈浩然一本正经地说:“天真热,我真想钻进冰箱里。”
张金凯接着说:“真热啊,我想跳进河里洗冷水澡,还不想出来。”
“暑假的时候天好热!”王蒙源认真地说,“我真怀念冬天下雪的日子,希望冬天快快来到。”
“有一次,热得我不住地吃冰棍,一下子竟然吃了五根。妈妈还打了我一巴掌,说非把我吃拉肚子不可。”牛新建边笑边说。
“想起暑假的热啊,我身上是不停地流汗,里里外外的衣服都湿了。”商慧琳本来就胖,说着说着还真出汗了。
……
经过学生的发言,真切地感受到了天热的程度,都纷纷感慨:能在这样热的天气里去钩槐米、拾槐米,真是不怕苦、不怕累,槐乡的孩子勤劳勇敢,值得大家学习。
身临其境才是真。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6
师:孩子们,读了槐乡的孩子一文后,你觉得槐乡的孩子可爱吗?
生:可爱。
师:你从课文中那些地方的描写觉得槐乡的孩子可爱呢?请再读课文思考这个问题,并用线把它们画出来——————
师: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师:好了,咱们大家在一起交流吧!
生:槐乡的孩子——————头上的两只蝴蝶上下摆动——————?
接下来这个时间很长——————
俨然一个可爱给孩子吓住了,到底什么是可爱? 多数学生还停留在外表外在的表现上,好多同学都是话画的这几句话。
生:槐乡的孩子还不等云雀叫醒黎明,就去山上采摘槐米了,他们走的很早,他们很勤劳,这点我觉得很可爱。
生:槐乡的孩子不向父母伸手要钱—————————
教学情境二
问题改为:孩子们读了课文《槐乡的孩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学生思考后就开始说
槐乡 的孩子很勤劳,书中这样写到
槐乡的孩子,不问自己的父母要钱,会自立
槐乡的孩子很勇敢,你看男孩敢爬那么高的树
槐乡的孩子不怕热,起得早———————
咱们同学说了这么多这么好,槐乡的孩子多可爱呀!
这是孩子们通过读课 文,自己的独特感受。这个问题的设计,很容易使孩子们思维活跃起来,前
者为什么出现困难,就是因为老师的一个可爱给同学们的思维限制住了,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可爱究竟可以怎么理解呢? 这个词语在稍大的孩子的理解可能会更宽泛一些,显然课堂上一个关键的提问是整堂课取得成功的关键。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阅读中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而前者把一个感受强加给孩子们,这样孩子们的思维受到了限制,因而课堂上出现学生卡壳现象,交流不积极。不知如何说,,而后者则是没有框架无拘无束畅谈,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其实在我们上课之前作了研究,在商讨这个可爱究竟可用不可用,我们有两种意见。事实证明一个问题的两个问法导致不同的课堂情景。和教学效果。这就告诉我们在新课改的形式下,教师要提高各种各样的技能。要和学生很好的互动和沟通,就要我们每一位教师认真搞好学习,学习各种各样的技能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发展学生的思维创新出发。那样我们的课堂才会变成精彩的课堂,自主,平等的课堂。让我们共同努力去认真,细致的去寻找那把开启学生心灵的金钥匙。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7
《槐乡的孩子》这篇略读课文主要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赞美了槐乡孩子纯朴、节俭、吃苦耐劳的品质。虽然劳动是辛苦的,孩子们却从中获得了劳动的快乐。
由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因此我采用教师点拨,学生自学的方法,试着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明确略读课文的要求,在主动参与的同时,逐步掌握此类课文的学习方法,达到教师完全放手的目的。
教学时,通过查阅工具书和小组合作学习解决了课文字词,熟读课文的的基础上,我只给孩子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槐乡的孩子和我们有什么不同呢?他们可爱吗?你是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围绕问题学生很快找到了相关内容并说出了自己的阅读体会。如:勤劳懂事,从不伸手向父母要钱,靠自己的劳动交学费;吃苦耐劳,有很强的自立精神;采摘槐米虽辛苦,但孩子们以苦为乐等美好品质。
整节课下来感觉特别顺,不用处处搀扶了,可见教师说多了也许会束缚住他们驰骋的思想。老师应完全可以在充分了解文本意图的基础上,指引他们,放手让他们去读、去说、去悟。当然,这样做占用的时间要比平常多一些,但是我想“磨刀不费砍柴工”长此以往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定会大大提高。同时我也深知这一切必将落实在踏实阅读的基础上,这也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8
槐乡的孩子,我们应该是同龄人吧。我想对你说,我好羡慕你们,你们从小生活在槐乡,和槐树结成了伴。我好想和你们一起去看那一簇簇的槐米,闻那一阵阵淡淡的清香。也许,你们家里的条件没我们城市孩子的好,但你们是勤劳的,上学的钱都是自己用槐米换来的,从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而这正是我们城市里的孩子所缺乏的,我们应该向你们学习。
槐乡的孩子,我想对你们说,我多希望能像你们一样啊,在田野里大声的歌唱;在山坡上尽情的嬉戏;在林间欢快的游玩。多想和你们一起爬上小山,爬到槐树上,一下又一下地削下槐米。也许,你们没有好玩的电动玩具,没有可以玩游戏的电脑,但你们的劳动给你们带来无穷的快乐。我们虽然生活在繁华的城市,没有了泥土的芬芳,没有了林中的小鸟,没有香气扑鼻的槐花,所以生活中总觉得缺少了点什么。
槐乡的孩子,我还想对你们说,欢迎你们到我们的家乡来玩,我的家乡在长江边,是个美丽的山城。和你们一样,我从小与长江为伴,是喝长江水长大的。如果你们来我们这里,我愿意当你们的导游,带你们去参观举世瞩目的三峡大坝,游览三峡的美景……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9
新的学期,新的开始。过年后的学生们显得很兴奋,大了一岁,也有了大了一岁的样子,个个都很懂事。
这学期我们进行冀教版五下的教学,第一单元第一课是《槐乡的孩子》,这篇课文距离学生们的生活较远,许多孩子没有见过槐树,更没有吃过槐花饭。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我从网上搜集了槐树、槐花和槐花饭,让学生们从视觉上理解课文。不过有个别学生还是从爸爸妈妈那里知道槐花的,比如唐佐说,他的妈妈就跟他讲过小时候她们吃的槐花饭,槐花饭是用面粉拌槐花做的,十分好吃。在课文理解上学生们对“为什么五月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这个问题领悟的较深刻,能够从文章中的各个段落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找得较全面,“为什么八月是槐乡孩子繁忙的季节?”这一问题由于时间原因理解得不如上个问题深刻。下节课应该再拿出十分钟对这一问题再巩固再深入些。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10
今天,我教学了《槐乡的孩子》这篇略读课文,也是学生学习、接触的第一篇略读课文。可以说:本节课是我和学生们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共同思考。因此,一节课下来,感想颇多。
因为是自读课文,这篇课文我准备一个课时就完成,重点在让学生去感受课文,品读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多彩的生活,快乐的生活。首先,上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们回忆前面所学的三课给他们的感受,把几篇课文能紧密联系,孩子们也都能回答出来,深深的让我感受到,自己在前面几节课的功夫没有白下。然后,通过一个问题,引出课题并板书,与前面的文章进行对比,发现课题的不同,区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并再次观察略读课文的特点,发现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并进行归纳总结。随之,引导学生利用学习提示学习课文。因此,课堂上把重点放在了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出槐乡孩子的懂事、吃苦耐劳和以苦为乐的特点,因为是略读课文,所以设计了一个问题:你觉得槐乡的孩子真!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读,谈自已读了课文后的的体会。学生在回答时,大都抓住了“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槐乡孩子的勤劳,对此学生感受最深,槐乡孩子以苦为乐的精神,是靠我点出来了。
由此可见,教学中也存在着些许不足,有待不断完善。
一、学生能够通过读文理解文中的内函,但总结的能力不行,本节课虽然课文都是由学生具体读,但是老师也直接参与指导方法,一步步引着走,属于半放半扶。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后的略读课我会尝试更大程度地放手,由各学习小组的组长和学生一起学习。
二、自读中给学生的要求还应更明确,帮助学生养成会读书的好习惯。
三、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去质疑,充分激发学习的兴趣与思维的空间,让其成为略读课文学习的主角。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11
省中小学“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推进会召开以后,曹武镇中心小学积极行动,教师们全面掀起了“课内比教学”的热潮。我在这次活动中,第一个走上讲台,讲授了略读课文《槐乡的孩子》。
《槐乡的孩子》是一篇略读课文,我用一个课时完成教学,重点在让学生去感受课文、品读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多彩的生活,快乐的生活。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并使学生从中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教学时,我采取引导法,以槐树枝条、槐花实物为切入点导入课文,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教学中,我在学习借鉴别人经验的基础上,着重突出了两点:一是抓住课文“槐乡的孩子不怕热”进行品读,让学生从中理解“槐乡的孩子”“不怕热”不是天气热他们更舒服,而是他们不因为大热天的`恶劣环境影响劳动,从而体味到槐乡的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以苦为乐的情怀。二是感受槐乡的孩子劳动的快乐的同时,感受他们收获的快乐。对于后者,学生更易理解,也更利于他们理解前者——劳动的快乐。
我想,教学中一定要把学生放在首位,教学、提问等都要从学生出发,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够自主地学习,积极思考问题,努力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同时,还要抓住语文课与社会、人生相结合的特点,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
“课内比教学”是教师的职责是在。在这一活动中,我一定要多听别的优秀老师的课,汲取优秀的教学方法,内化吸收,力争使自己的每一节课都成为生动、快乐、高效的课。就教于大家。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12
学习者分析
要向学生介绍什么样的课文是略读课文和怎样学习略读课文,使学生明确这一类课文的学习要求,并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槐乡的孩子的快乐、勤劳。
掌握方法
心灵敞亮
合作交流
领悟文字
谈话导入
整体感知
二、过程与方法
三、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懂得劳动会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内容,培养自读能力,并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教学资源
PPT《劳动最光荣》歌曲
教学过程实录
教学活动1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你觉得什么事让你感到最开心,最快乐?
生:爸爸带我到深圳野生动物园去玩最开心。
生:爸爸妈妈带我到东部华侨城玩我最开心。
生:我过生日的时候最快乐。
师:真好!我们快乐的生活着。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认识一群孩子,去感受一下他们的快乐。(出示课题)
师:看了课题,你有什么想知道的?
生:什么是槐乡,(师正音槐字)
(出示课件:欣赏槐树)
(理解槐乡就是有很多槐树的乡村)(生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课题4前面加了星号。
师:说对了,这篇课文和前面的三课不一样,前面三课是精读文章,这一课是略读课文,是让我们自己多读、多想、多发现(板书发现)、多表达。
[让学生主动去发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去构建知识体系,如: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读了课题,你们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自己去认识和发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养成提出问题的习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咱们一起打开书本,让我们到《槐乡的孩子》这篇课文里去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生活,好吗?
生:(高兴地说)好!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力争把课文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生:(先独立识字、读课文,再合作检查)。
师:下面请几个同学分段读读课文,请别的同学当评委。
生:(分段读课文和评议,重点是生字和词语)。
师:通过读课文,你们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槐树高大。槐花是淡黄色的,小花苞和米一样大小,叫槐米,清香好闻,可以做药。
生2:我知道了槐乡的孩子爱自己的家乡。
生3:我知道了槐乡的孩子爱劳动,自己挣钱交学费。
生4:我知道了槐乡的孩子生活得很快乐。
教学活动2
三、细读课文,合作交流
师:同学们读得真仔细,知道的东西真多。槐乡的孩子爱家乡、爱劳动,在劳动中得到了快乐。让我们再仔细读读课文,体会槐乡孩子的快乐。并把描写他们快乐的句子或段落作上记号,多读几遍。
生:(认真读课文、找句子、作记号)
师:谁能读读找出的句子和段落?
生1: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孩子们满载而归,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
生2:月落柳梢,劳累一天的孩子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生3:男孩常常是爬到树上,用长长的钩刀一下又一下地削着槐
米。一簇簇槐米落下来了。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
膀,上下飞舞着;有的往篮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
鸭子。
……
师:你们能够读出槐乡孩子的那种快乐吗?
生:(高兴地说)能!
师:下面哪几个同学能用快乐的语气读出这几个句子呢?
生1: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孩子们满载而归,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
师:从这一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甲:我体会到了孩子们起得早,当大人们生火做早饭的时候,他们已经唱着歌儿高高兴兴地回来了。
生乙:我体会到了孩子们很辛苦,但是他们以苦为乐。
生丙:我体会到了孩子们收获很大,非常高兴。
师:体会得深刻。谁还要演练?
男同学:男孩常常是爬到树上,用长长的钩刀一下又一下地削着槐米。一簇簇槐米落下来了。
女同学: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有的往篮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
师:男女同学读得真好!你们从哪些词中感受到了他们的快乐?
生1:我从爬到树上,落下来感受到了快乐。
生2:我从上下飞舞着感受到了快乐。
生3:我从像觅食的小鸭子感受到了他们的快乐。
[课文对槐乡男孩、女孩采槐米劳作的情形写得非常细致,是课文精彩之笔,通过动作的实践体验和男女生分角色朗读,调动了学生读悟的积极性。]
师:同学们找的句子都对,剩下的句子你们分组交流吧。
生:(学生分四人组交流)
师:老师从你们的朗读中听出了槐乡孩子们生活的快乐。
[这一环节看似普通,先由学生读课文,找快乐,再进行四人小组的交流。但从学生的表现来看,教师确实恰到好处地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先独立自主地完成一项学习活动,接着允许他们去交流自己的想法,从中享受学习的愉悦。]
教学活动3
四、小结归纳,掌握方法
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是怎样学习这篇略读课文的?
生1:我们先借助拼音和查字典读准字音。
生2:我们再根据课文前面的提示来边读边思考。
生3:我们最后和同学们互相讨论来解决疑难问题。
师:同学们说的方法都很好!老师还有一点要提醒你们,那就是要靠自己读,运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尽量自我思考、自我质疑,力争自己做出新的发现。
五、联系实际,心灵敞亮
师:同学们,槐乡的孩子爱故乡、爱劳动。我们是城市的孩子,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大家讨论。
生:(讨论)。
师:谁愿意说出来和大家交流?
生1:他们爱故乡,我们也要爱我们的第二个故乡——深圳。
生2:他们爱劳动,我们也要爱劳动。
生3:他们削槐米不怕热和累,我们在这么好的环境中学习更不怕累。
师:大家说得很好。你们参加过哪些劳动,有什么感受?
生1:我在家里整理房间。爸爸妈妈夸奖我做得好,所以,我觉得劳动是件快乐的事。
生2:我帮助生病的同学值日——擦窗户。我认识到了帮助有需要的人是一件快乐的事。
生3:我自己洗衣服,也感到快乐。
生4:我给家里人烧饭。
生5:……
师:你们真是爱劳动的孩子。快把自己劳动的经过或者劳动后的感受写下来。再和同学们交流吧。
生:(写作)。
师:劳动创造财富,劳动是一件快乐的事,劳动是一件光荣的事。让我们来唱一首歌吧!
师生:齐唱《劳动最光荣》。
[在学生对课文有较深入的理解后,让学生联系实际,可促使他们从文本与生活的结合上进一步加深感悟。通过多次对比,我们认识了槐乡的孩子,让学生畅谈劳动后的感受,懂得“快乐不只来自于休闲、享乐,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没有劳动就不能享受。”在学生心有悟而不能言或言不尽时,教师以简练的语言恰当地点示,学生也许瞬间会觉得心灵敞亮,精神得到一次升华。浸润内化语言、提升精神。]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
整堂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从学生回答的效果和课堂的表现来看,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得到了充分发展。本堂课良好的教学效果关键在教师的引导、鼓励,通过精美的课件,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学生自主深入地读文本。“感人深者,莫先乎情。”教师尊重每一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时时注意到学生的需要和渴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把学生当作主体,自然地流露出对学生的关爱。新时代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生活比较富裕,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怎样使现在的孩子们从小爱劳动,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呢?本课教学先通过自读课文,观看课件,认识槐乡的孩子爱劳动。再通过品读词句,来体会槐乡孩子们在劳动中感受到的快乐,最后通过说自己的实际劳动与感受、齐唱歌曲,得到情感升华。逐步完成“使学生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和“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这一教学目标。这样设计非常合理。这堂课教师做到了少扶多放,突出重点、难点,围绕快乐进行讨论交流,先放手让学生找“槐乡孩子的快乐”,接着合作交流。整堂课思路清晰,上得轻松愉快。
课中,老师准备槐花图片,意在让学生对槐米感兴趣的情况下,抱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去学习第二段槐米的作用,并且结合学生在网上查找资料,大家来交流。这一环节的设计也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激发他们查找资料的兴趣。准确理解重点词、句子,教师借助生动的课件,重视引导学生理解、体味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作用,做到图文并茂,读解结合,从而引导学生产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重视从整体入手,读全文,整体把握主要内容。重视多种形式的读,有自由读、轻声读、分角色读,品味完重点句后指名读,师引读,齐读等。课堂上把重点放在了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出槐乡孩子以苦为乐的特点,因为是第一篇略读课文,所以在设计上考虑多放手,自己去发现,最后得出了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先借助拼音和查字典读准字音,根据课文前面的提示来边读边思考,最后互相讨论来解决疑难问题。反思本节课,虽然课文都是由学生合作交流学习,但有老师参与指导方法等,属于半放半扶。下次的略读课老师打算完全放手,由各学习小组的组长和学生一起学习,更能体现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新理念。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13
课堂上把重点放在了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出槐乡孩子的懂事、吃苦耐劳和以苦为乐的特点,因为是略读课文,所以我就只提了一个问题,槐乡的孩子与我们有什么不同呢?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读说自已读了课文后的的体会。
学生在回答时,大都抓住了“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及槐乡孩子的勤劳,对此学生感受最深,槐乡孩子以苦为乐的精神,是靠我点出来了,当时有部分学生说第三段写的槐乡孩子干活时的样子写得很好,当时天很热他们还在干活.我就趁机引导学生朗读体会当时天气的热,又读一读描写干活时的句子,学生体会到孩子们劳动时是很快乐的。
学生已经能够通过读文理解文中的内函,但总结的能力不行,大都是只看到点,看不到面。反思本节课,虽然课文都是由学生具体读,但都是我直接参与指导方法等,是我一步步引着走的,属于半放半扶。下次的略读课我打算完全放手,由各学习小组的组长和学生一起学习。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14
课堂上把重点放在了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出槐乡孩子的懂事、吃苦耐劳和以苦为乐的特点,因为是略读课文,所以我就只提了一个问题,槐乡的孩子与我们有什么不同呢?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读说自已读了课文后的的体会。学生在回答时,大都抓住了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及槐乡孩子的勤劳,对此学生感受最深,槐乡孩子以苦为乐的精神,是靠我点出来了,当时有部分学生说第三段写的槐乡孩子干活时的样子写得很好,当时天很热他们还在干活.我就趁机引导学生朗读体会当时天气的热,又读一读描写干活时的句子,学生体会到孩子们劳动时是很快乐的。学生已经能够通过读文理解文中的内函,但总结的能力不行,大都是只看到点,看不到面。反思本节课,虽然课文都是由学生具体读,但都是我直接参与指导方法等,是我一步步引着走的,属于半放半扶。/article/下次的略读课我打算完全放手,由各学习小组的组长和学生一起学习。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15
在新教材中,三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略读列为了一个重要部分。怎样让孩子们学会自读,以轻松地进行略读课文的教学呢?我在实际教学中有了一点体会。
在教学《槐乡的孩子时》,我先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也是略读教学的第一步骤: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查字典读准音。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已经预习了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这时便进行本课教学的第二个步骤: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槐乡的孩子可爱吗,你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这时学生便可边自读边勾出自己喜欢的、描写槐乡孩子的词句,与同桌交流,再在全班交流,老师这时可学生勾画出优美词句,朗读体会,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在充分体育课文情感的基础上,即可进行本课教学的最后一个步骤:交流体会,学生可和同桌交流,说说自己的感受,说说自己在课余时间所从事的劳动,从中体会到劳动的快乐,过样,本课的教学也就轻松完成了。
略读课文的教学,教师要尽量放手,多给学生朗读、思考、质疑、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无论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是对语言的体会和品味,都应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究,尽量由学生自己得出答案和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