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意到笔随显真情,平凡之中见新意——平凡新意随笔论坛教学设计
浙江省温州二中(黄龙校区)程永超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掌握随笔写作的特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在“听-论-练-评-写”的表达交流过程中感悟“平凡中见新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写作精神,理解“平凡孕育伟大” 的哲理,从而在日常生活中体味细节,思考人生,发展潜能。【教学设想】
(粤版)普通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二册第三单元(议论散文)中“表达交流”部分,安排的是以“平凡之中见新意”为主题的小论坛。很明显,编者将这一“小论坛”放置于议论散文钱钟书的《窗》、莫利的《门》、秦牧的《菱角的喜剧》和孙绍振的《说不尽的狗》等文本阅读之后,其意图旨在让学生能从平凡生活及大自然中去发现不平凡的东西。本着“用教材教”原则,笔者以为“论坛”仅是便于师生表达交流的形式,但内容切不可简单地处理为“师生满堂论”,而应该是融“听-论-练-评-写”为一体、以“写”促“论”为终极的综合。其中“写”之形式,用具有“即兴笔墨、求真务实”等特点的随笔写作为佳,这也适合于课堂之上学生勤于动笔、善于思考、畅所欲言。
另外,笔者始终认为,激发学生表达欲望和创作情感,永远是写作的原动力。作文乃“言志”“缘情”之物,而绝非无病之呻吟,正所谓是“我手写我心”。任何“高招技巧”都必须是创作情感积淀达到“自由写作”的境界,学生才有可能在实践中内化为自己的技能。笔者拟用相连两课时,组织学生在“写中论”,在“论中写”,从而揭示“平凡之中见新意”的主题。课前教师搜集相关资料,做成多媒体课件;学生整理出《班级优秀随笔集》(与主题相关的优秀之作)。【教学步骤与内容】
一、激情导入,营造氛围 上课伊始,教师引导:
“我们发现大师之所以为大师,有一点不可忽视,即他们能于平凡之中见新意,譬如钱钟书的《窗》、莫利的《门》,写出了新意且赋有哲理,可堪称为经典。其实,同学们平时周记随笔中也不乏‘经典之作’,这些‘经典’也都有一共同之处,即源于平凡世界的点点滴滴。” 然后教师当堂展示《班级优秀随笔集》(大部分已发表于校刊杂志),接着要求,优秀者请你谈谈随笔写作的成功之处?(《班集》激发学生潜在的创作欲望与兴趣;优秀者的感想一般都会是随笔的主要特点)。随后师生总结出随笔写作的两个相辅相成的条件及共同特点。(不求答案相同,意思相近即可)。(投影展示:)
“真----不求工、但求实、展个性、抒真情”,正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新” “随----意到笔随、随兴泼墨、随处可写”,正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接下来,教师就通过“听-论-练-评-写”立体式“论坛”,来激发学生“在论中写,在写中论”----“平凡之中见新意”的主题。
二、手、口并用,“平凡见新” 第一环节:听(投影显示:)
古有许慎《说文解字》,今改新版“解字说文” “男”、“妇(婦)”、“家” 教师引导:平常汉字,无处不见。但你能否从这三个汉字中悟出新(深)意吗?(学生能悟出“男”和“妇(婦)”,但“家”字可能需要点拨;若能将三字联系起来则更好,若不能则点拨)。然后教师或学生以“男+妇(婦)= 家”为例,趣解汉字:“在田地里出力气的男人,拿着扫帚的女人,即便是组成家庭也会在家里养着猪,由此可见咱中国人的勤劳品性啊!”师生从中提炼出“中国人勤劳”的话题,并口头作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在听“解字说文”中感悟----原来用三个平常的汉字也能即兴“说”文,且能说出新意来。
第二篇:平凡之中见伟大 朴实之中显真情
平凡之中见伟大 朴实之中显真情
---永祯社区熊宝琼事迹
熊宝琼,女,1940年11月出生,1984年1月入党,初中文化,1990年3月从建水县饮服公司退休,1990年4月至今先后在社区担任过居委会闾长、小组长、居民组长、支部委员等职务。21年来,熊宝琼多次被临安镇、社区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五好文明家庭户。
“共产党员永不退休,在平凡的岗位上,有一份热就发一份光!要一辈子为人民发光发热”,有着37年党龄的熊宝琼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社区,不论老人还是青年都愿亲切的叫一声“熊孃”。
倾心关心下一代。今年70岁的熊宝琼,曾经下过乡,退休后家住永祯路69号,社区了解到她的经历,就想利用熊孃的经历和声望来教育下一代。没想到,她不顾自己七十岁的高龄,全身心地扑入到关心下一代的工作中。这么多年里来,她做了许多具体工作,像老党员宣讲团活动,老少共建社会主义道德活动,青少年学雷锋活动等。对每项工作她都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一丝不苟,身体力行。在这些活动中,她利用自己多年的亲身体验教育下一代,给人们讲解党的光荣历史和革命故事。由于她能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倾注着感情讲得绘声绘色,总能使人们从一个老党员的先进事迹中受到鼓舞和激励,起到了很好的模范、榜样作用。
为了维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虽70高龄的熊宝琼义不容辞地加入到社区义务巡逻队中,几年如一日,始终巡逻在社区的大街小巷,在义务巡逻的过程中,多次发现可疑人员的违法犯罪情况后,她及时的通知居委会或朝阳派出所,违法犯罪嫌疑人得到了应有的惩罚,有效震慑了犯罪行为的发生,保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熊宝琼还是一个热心的人,熊孃虽然退休了,但她工资也不高,但每次社区组织抗旱、抗震、向贫困居民捐款,她都毫不犹豫地拿出大半工资捐助。当她得知邻居付云英家老公生命垂危,急需用钱时。她及时将平时积攒下的8000元钱送到付云英手中,保证了手术的顺利实施。
共产党员“一帮一”结对活动中,熊宝琼主动担任起负责照顾社区已90多岁的空巢老人王嘉映。王嘉映老人老伴已过世多年,子女又在外地上班长期不在家,平常的生活孤苦伶仃。熊宝琼同志了解她家的情况后,责无旁贷的担当起照顾王嘉映的重任,熊宝琼同志基本上把买菜、买米的活都揽了下来。
除此之外,还帮助她做一些家务,经常同她聊聊天,拉拉家常,让她不感到寂寞。熊宝琼同志帮助王嘉映有时连自己家也顾不上,有一次,王嘉映特别想吃饺子了,熊宝琼知
道后,又是买菜、洗菜,又是和面剁馅,最后,终于蒸出香喷喷的饺子。到这时,熊宝琼才想到患病的老伴还在家中没人照应呢。当老伴了解到熊宝琼是为了帮助别人而误了自家的饭时,老伴不但没有责备她,反而笑呵呵地说:“没关系,今天,咱们就凑合吃点吧。”有了老伴的支持和理解,熊宝琼帮助王嘉映的劲头更足了,在熊宝琼的带动下,社区许多人都主动的来帮助这个空巢老人,使王嘉映感到格外的温暖,她逢人就说:“社区居委会关心我,让党员熊宝琼照顾我、帮助我,使我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熊宝琼同志不但热心帮助这些弱势家庭,还积极参加党总支组织的学习和各种活动。她虽然不拿一分钱,但在社区各项工作中,总能看到她的身影,她总是以一个党员的高标准要求自己,处处走在前面。例如:清理楼道中的小广告、垃圾,及时清理社区的环境卫生;在垃圾处理费收取工作中,她积极做好居民的工作,帮助社区顺利完成收费工作;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中,她带领普查员深入每家每户,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的各项数据指标;她还是居民代表,积极为居民反映实际问题,并把信息及时传到社区居委会,努力为居民办实事、办好事。
每当熊宝琼同志受到大家的称赞时,她总是谦虚的说的:“我是一名平凡的退休工人,同时我还是一名共产党员,虽然现在我已经退休了,但是共产党员是不会退休的,我会
始终按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满怀激情、兢兢业业地干好每一件细小的工作---因为,我是党员,必须从我做起”,这话熊宝琼经常挂在嘴边。
熊宝琼同志,她虽退岗,但她永不“退休”,她勤勤恳恳工作,踏踏实实做人,不求名利,为喜爱的社区事业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保持了共产党员的本色,不愧为为民服务的好党员,党和群众的架桥人。
永祯社区党总支
2012年3月15日
第三篇:4的平凡之中见真情
平凡之中见真情
——我为学校创建国家中职示范校做些什么
三国时期刘备曾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讲的是做人的道理。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老师,也许也会经常这样教导学生,教育他们不要认为坏事较小就去做,不要认为好事较小就不去做。老师教育学生固然如此,那么老师首先自己要为人师表,自己做到了,才能教育学生!
我们学校,作为国家级的重点职校,我们的校训-----诚朴、精技、勇毅、拓新,是学校的灵魂,体现了学校的历史文化与人文精神;校训,是一把标尺,反映了学校的办学原则与治学目标。校训虽然只有八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方面,诚朴、勇毅,是反应了我们师生的品德修养;精技、拓新,反应了我们老师在业务方面的能力、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方面的目标和要求。我们的校训,说它是学校的灵魂,就是要大家时时刻刻把它放在自己的心里,人不能没有了灵魂。说它是一把标尺,也是要我们把这把标尺放在心里,时时拿出来衡量一下,自己在哪些方面还做得不够好。为了弘扬校训的文化精神,充分发挥校训的育人和导向作用,激励广大教师在校训文化的熏陶下成长成才,学校工会开展了这次“校训指引我成长”的主题征文与演讲比赛的活动,在此,我也想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几年前,我们的老校长为我们学校确定了发展愿景——“培养明理敬业、自强不息、适应变化的知识型、发展型技能人才”。愿景是美好的,但是要做到是不容易。我们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一点一点地接近并达到理想的目标,朝着愿景的方向努力!如今,学校又在创建国家中职教育改革示范校,学校的领导们天天都在忙,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我作为学校的一名很平凡、很普通的老师,也是学校的一员,也应该为学校做些什么。学校的命运跟我们的命运紧紧相连,学校是一个大家庭,我是其中的一份子,我以学校为荣。虽然我所在的岗位是最平凡的岗位,在别人看来我所做是很微不足道的事情,但是在我自己看来虽然都是些很小,很碎的事情,但是也是很重要的事情。我所从事的工作,关系到好几个班级的机械方面的实习,有车工实习,钳工实习,数控机床操作的实习。每天为了他们的实习正常进行,我不能无故迟到,不能早退,中午也要放弃休息时间。做好各种各样的准备工作,例如学生上实习课前的准备工作;遇到技能考试,做
好考试前的各种准备工作。学生实习结束后,考试结束后做好工量具的清点整理工作。平时,做些整理工具、量具的事情,修理、保养量具等等,这些事情真的很平凡,但是我也要尽力做好它,不为自己,只为学校能做出一份平凡的贡献,到将来不会为自己因为没做好工作而感到遗憾!在师德修养方面,作为老师来讲,首先当然要为人师表,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平时就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虽然我不在教师的岗位上,不能在课堂上教育学生,但是我可以利用平时跟学生的接触中,时时地对学生行为习惯方面加以教育,经常提醒学生在实习的时候要注意安全方面的问题。在平时的工作中,配合各个实习老师做好各项工作,大家团结协作,和谐相处,就能共同发展!
校训指引我成长,有目标就会有动力,平凡之中见真情,我愿在我平凡的岗位做出我一份贡献!
第四篇:平凡之中见伟大 细微之处见真情
平凡之中见伟大
细微之处见真情
----学习王文广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读了、听了王文广同志的先进事迹,心情很不平静。尽管在王文广的事迹中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但那一桩桩朴实无华的故事,却有着强烈的感召力,深深打动了同为监狱人民警察的我和周围的许多人。王文广所做的那一件件事,实在是看似小,实则不小;看似容易,实则不容易。没有远大的理想,没有高尚的品德和情怀,没有对党和人民的深厚感情,要做好这些事是不可能的。王文广同志在小事中见真情,在平凡中显露出伟大,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用对党的无限忠诚,对监狱事业的无限热爱,谱写了一曲化腐朽为神奇的舞者之歌,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可亲可敬、身体力行践行“首要标准”的监狱人民警察的光辉榜样。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监狱人民警察,我们应该向王文广学什么呢?最应该学的就是忠于使命、公正廉洁、爱岗敬业、不畏艰险、锐意进取、始终做公平正义的守护者与和谐稳定的促进者,不辜负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监狱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收押着各种形形色色的犯罪分子,杀人抢劫、偷摸扒窃、坑蒙拐骗、黄赌毒贪无所不有,历来被人们称为“炸药库”、“火山口”。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罪犯的构成越来越复杂,监管改造形势日益严峻,党和人民对监狱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王文广同志多年
不怕苦、不怕危险,甘于奉献。正是王文广同志身上的可学之处,甘于付出,淡泊名利,始终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坚持实实在在做事、清清白白做人。牢固树立正确的地位观、权力观、利益观,不计名利得失,不计荣辱进退,做一名无私奉献、一身正气的好党员、好警察。
我们学习王文广同志,就应该像他那样把始终把罪犯的改造质量放在工作的第一位。
五年的时间,记录着王文广和他的战友们从身体零距离到心灵零距离治疗和管理艾滋病犯的无畏;见证着他们一年190多个夜班、200多个白班的辛劳;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始终把艾滋病罪犯的矫治质量作为工作的基本出发点,他们不仅医治着艾滋病犯的身体疾病,还矫治着他们的灵魂,用真心和真情教育、感化、挽救着失去方向的人生,疼痛缓解后艾滋病犯的感激和健康刑满,对他们来讲是最大的欣慰。
一切为了罪犯改造质量的提高和监管安全,他们忍受着社会的压力和巨大的职业风险。因为与艾滋病罪犯打交道,不仅意味着人身安全无法保证,还意味着父母、妻儿也将面临无尽的压力。王文广曾说:“知道你在和艾滋病人打交道,没有人会再搭你的顺风车,没有人会接你递过来的烟,更没有人会主动去握你的手……甚至连你的孩子都没有玩伴儿。”。但他没有犹豫。他,义无反顾。
我们学习王文广,就应该像他那样,时刻装着监狱事业,4-
第五篇:平凡之中见伟大
~-8-7 字数:796《毛泽东和他的儿子》始终贯穿着为国为民为革命的精神,毛泽东送子上前线,为世人敬仰,当他获悉儿子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时候,便坐在沙发上一支接一支地吸烟,接着又在书房里踱来踱去,一幕幕地回忆岸英出生、成长、并以仁慈之心劝慰媳妇,独自承受晚年丧子的巨痛。影评通过质朴的艺术手法描写动人之情,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以前,我也曾看过反映革命领袖风采的影片,大多注重在政治舞台的果断决策、军事战场上的叱咤风云和运筹帷幄,而此部《毛泽东和他的儿子》的影片,有了新的突破,能在正面细腻地刻划了革命领袖的家庭私事,从而把“神化”的毛泽东“人化”了。
其中就有一组镜头特别感人:当毛泽东刚获悉儿子牺牲的噩耗后,僵立在自己的办公桌前默默流泪时,他的一位朋友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向毛泽东报喜说自家生了个男娃准备端酒庆贺时,毛泽东更加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失声哭泣道:“我……我失去了……岸英。”顿时酒杯落地,朋友一脸懊丧,毛泽东泣不成声……
作为自己的儿子,自小看着他长大,亲自送他上前线。其实做父亲的心里有一千、一万个不愿意,但是毛泽东还是和别人的父亲一样舍小为大;没有因为他是主席的儿子而搞特殊。《毛泽东和他的儿子》片着重表现了毛泽东既伟大而又平凡,在平凡中见伟大。影片重彩浓墨、淋漓尽致地描绘了一代伟人极其丰富的内心世界,既有对儿子的哀伤和思念,又有对侵朝美军强烈的愤恨。一曲《满江红》悲壮激越的千古绝唱,表达了毛泽东战胜丧子之痛的坚强意志。作为领袖和父亲在对儿子的尸骨处理时,他认为“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在一位伟大的父亲身上,失去自己的亲身骨肉,还要面带微笑地劝慰别人不要伤心,这需要多大的勇气与毅力呀!
饰演毛泽东的演员王仁没有只注重形似,而是捕捉、把握了毛泽东的个性特征,做到了神似。总之,影片将共产党人的崇高伟大蕴含在细腻感人的深情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