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

时间:2019-05-12 18:43: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

第一篇: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

睁大眼睛看世界

设计理念:

本组教材中的两首古诗和三篇课文都是围绕“观察和发现”这一主题编排的,文章的形式多样,内容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所以在教学时要着力体现“观察和发现”这个训练重点,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帮助学生认识观察的重要性、学会观察的方法、形成观察的能力和习惯”这个目的去展开。

本组课文中描写的自然景物,学生并不陌生,但认认真真地做过观察的人并不会多,尤其是坚持长期观察同一种事物的人会更少。持久的观察力需要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浓烈情感来支持,这一点一定要让学生深切的体会到,同时还要通过教学促使学生在感受上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观察自然、体味生活的兴趣。设计说明:

这一组文章文笔清新、结构精巧、文情并茂,作者不仅以拟人的笔调向我们描述了自然界里植物和昆虫的美好生活,而且还向我们揭示了自然界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在本组文章中作者并没有直接告诉大家他作了长期的观察,而是通过语言文字来体现这一些,所以品析语言、体会文章里的重点词语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活动。为了完成本组的训练任务、达到训练目的,教材中的“阅读链接”“资料袋”等内容必须和每课时的教学活动有机的整合在一起。

1.学会多角度观察事物,感悟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

在教学《古诗两首》时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内容、欣赏品析古诗文的语言美,而且还要在读诵中感受语言的韵律美和节奏美。古诗教学除了理解、读诵、品析这几种手段之外,还有非常重要的学习手段就是感悟和想象,所以教学时要让学生体验并学会这些方法。2.品析语言,感悟方法,练习运用。

教学《爬山虎的脚》时,首先要通过词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然后再体会使用这些词句的好处,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语言文字感悟到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观察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学会观察方法后自己再试着去观察和描写一种事物也要同步进行。3.深入领悟观察和写作的方法,激发学习的兴趣。

《蟋蟀的住宅》这篇课文大量的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想象非常丰富,语言非常风趣,教学时要让学生在读中抓住这些富有情趣的语言,体会使用它们的妙处,并由此引申到对观察方法的感悟,同时要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4.睁大观察的眼睛,述说感悟的心灵。

教学《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时,要求学生利用学过的方法解决疑难问题,并且相互交流自己的收获,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5.多角度体验观察的重要性。

《语文园地二》为学生提供了一次检验学习成果的机会,学生通过表达见解、交流感受、展示作品、对比竞赛、亲身实践等活动更加明确了观察的重要性,同时这些活动也为演练和展示自己学到的观察方法提供了一个平台。学会多角度观察事物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完成并检查预习任务。

2.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学到的观察方法与他人交流。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并认真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的诗句。教学过程:

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预习任务设计:

1.查找有关资料或工具书,了解苏轼、陆游的生平及作品2—3首。2.尝试自读,理解两首诗。(1)借助字典读准字音。

(2)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试着讲一讲每首诗的意思。(3)有不理解的地方记录下来,准备上课质疑。(4)朗诵自己查找的课外古诗。总结、评价学生自学检查的情况

肯定和鼓励学生的进步,激励学生自己读书的积极性。根据理解朗诵两首古诗

1.学生试读,注意把诗的节奏和对诗的理解读出来,师生评价。2.采用齐诵、唱诵、表演诵、轮诵等方式读古诗。读后理解、学生质疑

1.读完后再说一说自己最新的理解,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2.师生共同归纳、整理。有的问题师生即时解决;有的可在学习中解决。欣赏诗句、体会意境、品味情感

1.看图想象,这两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把想象到的景色用自己的话简单的说一说。

3.把自己想象到的内容画出来,然后到讲台前作展示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画? 4.师生共同评价,看学生是不是把诗中的景象、作者的感受画了出来。朗读古诗、体验情感

1.把自己的想象和体会融入到诵读之中,促使自己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默诵古诗、谈读后的感受 1.谈读诵的方法和体会。

2.说对诗句内容的独到见解和感悟。相互交流、介绍自己查阅的诗

1.小组交流苏轼和陆游的诗并说一说自己的理解。2.摘抄其他同学找到的好诗。第二课时 引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采用“古诗接龙”的方式,复习以前学过的描写景色的诗。学习《题西林壁》 设问置疑、思考哲理

1.诗人的观察地点和观察角度有哪些变化?你认为诗人所见到的景色有什么不同? 可先让学生找出“横”“侧”“远”“近”“高”“低”这几个表示地点转换的字,然后再想象景色的变化。

2.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3.结合学过的《画杨桃》一文或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包含了什么道理?小组交流汇报。变换角色、交流认识

1.扮演苏轼,可问其他同学“读了这首诗有什么感受?” 2.做一次采访者,可问苏轼“为什么写这首诗?”

3.老师引导: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同学和身边的事物呢?结合生活实际回答。学习《游山西村》 朗读古诗、升华情感

1.陆游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表达了什么? 看到“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感受到农人纯朴、田家盛情,表达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2.你是通过那个字感受到农人田家的盛情的?由此你想象到了什么情景? 用优美的语言具体描绘想象到的情景

1.美酒加盛情让人沉醉;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柳荫深深,鲜花簇簇让人迷恋;前行的路就在这美景之中。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陆游眼中的景色。

2.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举例子说一说。配乐朗诵《题西林壁》、《游山西村》以及课外写景的诗。

1.老师范读、指名试读,指导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律美和节奏美。布置作业

1.自己出一期手抄报。

要求:选取学过的两首写景古诗,为其配上合适的图画,同时还要把自己想象到的内容以文字的形式展现在手抄报上。品析语言 感悟方法 练习运用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孔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3.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教学重点:

通过词句理解爬山虎的特点,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的。教学过程:

交流图片、认识爬山虎

1.组织学生交流观看自己在课前搜集到的爬山虎的图片,指导学生观察画面上爬山虎的样子,并说一说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

2.鼓励学生介绍爬山虎,并说一说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朗读课文、认字解词

1.读准字音,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阅工具书解决。2.交流学习成果,指名读幻灯片上的字词。默读课文、理清脉络

1.再读课题,说说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2.默读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疑问,小组讨论解决部分疑问,再梳理问题。

(1)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的?它的叶尖为什么一顺朝下?(2)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写了几部分内容? 说一说,画一画爬山虎脚的样子。

1.读相关段落,找出描写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的词语读一读,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爬山虎脚的样子。

2.根据自己的理解动手画一画,看看谁画得最正确。3.同桌互相看看画得是不是像课文所写的那样。4.再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齐读第4自然段,并练习背诵。

引导学生把课文背诵下来,有意识地进行语言的积累。课后作业

利用课余时间观察学校的爬山虎,并把看到的记录下来。第二课时 导入:

上节课老师要求大家观察爬山虎并作记录,下面就请几位同学读一读自己的观察记录。1.读记录并说一说和作者的观察有何相同和不同。2.对比作者的描写,集体评议大家的描写。体会词语、品读句子、演说特点 句子一:(爬山虎的叶子)

那些叶子绿的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的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空隙。

1.反复朗读,找出能展现爬山虎叶子特点的词语。

2.讲一讲自己有什么感受,并说一说这些词为什么用得恰当。3.带着理解和感悟仔细品读。句子二:(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的方,反面伸出六七根枝状的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1.讨论回答:这三句介绍了爬山虎的脚哪几方面的特点。2.从“叶柄、六七根”等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观察仔细认真,描写准确生动。)

3.以“我是爬山虎的脚”为题,向大家演示自己的特征。画一画、演一演爬山虎爬墙的过程。

1.边读边画出描写爬山虎动作的词语,并试着换一换这些词语,然后集体评议、对比优劣。2.指名在班上说一说,可以边说边在黑板上图示。

3.同位之间把爬山虎爬墙的过程按顺序说一说,感悟作者是怎样把意思写清楚的。听读思考

1.听老师范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思考后回答。

爬山虎的脚在触墙前后有什么变化?爬山虎的生长与墙有什么关系? 2.小组交流探讨。读“阅读链接” 读一读“阅读链接”,说说自己的体会。谈启示、说方法

1.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从这一课中受到的启发。(可提示学生从作者的观察顺序、作者的观察方法、文章围绕一方法和时时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这些方面去谈。)小练笔

1.观察一种植物,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深入领悟观察和写作的方法

──《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住宅、隐蔽、毫不可惜、随遇而安、选择、住址、洞穴、柔弱、搜索、隐蔽、倾斜、平坦、扒土、宽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激起观察自然的兴趣。

3.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

了解蟋蟀是怎样建成住宅的,通过重点词句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昆虫吗?你们捉过蟋蟀养过蟋蟀吗?你听到过蟋蟀的鸣叫吗?哪位同学能把自己了解的情况说一说。自由读文、了解内容

1.以自己喜欢的形式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2.在读课文时还要圈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生词。小组交流、集体修正

1.利用查字典或询问同学的办法解决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生词,也可把自己圈画出来的生字、词让小组的同学认读和理解,有争议的或不会得再问老师。2.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3.选取两名同学汇报小组的交流所得,然后集体修正和补充。分段朗读课文、明确文章层次

1.分别朗读“蟋蟀住宅的特点”和“蟋蟀是怎样建造自己住宅的”两部分。2.把自己作为蟋蟀,向同学们介绍自己住宅的特点和建造过程。3.选择自己喜欢的语段读一读。细读课文、提出问题

1.边读边思考,在读懂的文字旁边写上见解和感悟。2.标记出不理解的句段并提出问题。

小组交流并解决问题、老师归纳关键疑问。

1.根据小组交流的情况,老师归纳出具有共性的重点问题。如:法布尔为什么不把蟋蟀居住的地方称作“巢、洞、窝”,而是把它称作“住宅”呢?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它是怎样选址的?它的住宅有什么特点?蟋蟀是怎样挖的?他的住宅为什么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

2.小组交流探讨自己提出的问题,老师随时介入讨论,和学生共同解决问题。整理问题、留作预习任务。

1.记录老师写在黑板上的问题,在小组内找一个合作伙伴,利用预习时间共同解决这些疑问。

2.观察一种小动物,记录它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几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老师要求两个同学合作解决,大家遇到困难了吗?那么请大家回答下面的问题。

问:住宅一般指谁居住的地方?为什么把蟋蟀居住的地方称作“住宅”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你在其他作品中见过这样的写法吗?你使用过这种写法吗? 问: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过程艰辛、工具简单)读课文、画“住宅”

1.带着问题读课文:蟋蟀的住宅有哪些特点?画出重点词句加以体会,在体会的基础上反复的读一读。

2.老师出示一张有错误的蟋蟀住宅图,让大家找一找它的毛病在哪儿。3.拿起画笔,画出正确的住宅示意图,注意体现蟋蟀住宅的特点。

4.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抓住课文里的重点词,以“我的家”为题说一说自己画出的内容。4.师生进行评议,并把最好的作品贴到黑板上。品味重点词语的作用

1.蟋蟀不肯随遇而安,这一点和大多的昆虫不同,那么蟋蟀是怎么做的?其他昆虫又是如何做的呢?

(读文章的第二自然段,抓关键词进行体会)

2.谁能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读课文的体会说一说“随遇而安”的意思? 3.反复读“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这一句,你还能体会到什么? 品读句子、体味情感、领略文章内涵 出示句子。

假如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1.先体会这一句该怎样读,然后自己试着读一读,指名读,教师范读。(读出赞美)2.根据这句话提出问题:

(1)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什么样的?

(2)为什么说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3)作者为什么能把蟋蟀建房子写的那样形象、具体呢? 3.解决问题 步骤:(1)读课文画出描写蟋蟀建造住宅的工具,并说一说这些工具的作用。(2)把自己当作蟋蟀,想象是怎样建造住宅的,小组内说一说。(3)听完了介绍,交流一下感受。

(4)体会朗读,读出对蟋蟀不辞劳苦建造住宅的赞美之情。4.用作者的话和自己的话分别赞美蟋蟀。步骤:(1)找出文中三个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读给大家听。(2)用自己的话表达对蟋蟀的评价。学习“资料袋”

读“资料袋”的内容,谈一谈自己的体会和收获。小练笔

借鉴拟人化的写法,写一篇有关小动物或小昆虫的短文。睁大观察的眼睛 述说感悟的心灵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2.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和同学们交流读后的感受。教学重点:

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并了解相关的地理知识。教学过程: 引入:

法布尔长期观察昆虫,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还写出了享誉世界的文学巨著《昆虫记》。那么德国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通过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发现什么呢? 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边朗读课文边查阅工具书,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词,小组内可进行交流、探讨。2.简单的说一说文章的主要内容。默读导读和课文,质疑问难

1.通过阅读提出疑难问题,同学之间相互讨论解决。2.师生共同归纳问题,老师指导解决。问题:

(1)魏格纳的奇妙的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之后,他做了些什么?(2)魏格纳发现了什么重要证据,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3)魏格纳重大的发现靠的是什么? 细读课文,解决问题,交流所得

1.老师指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由此体会魏格纳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

2.反复读第5自然段,理解“大陆漂流”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魏格纳是如何仔细端详地图的。

3.默读第7自然段,记录下作者进行推理的过程,然后指名说一说。4.师生共同交流读书体会,论证魏格纳成功的原因。复述故事

指定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要的复述故事,其余学生评议、补充。交流地理知识

相互交流展示自己了解的、搜集的有关“大陆漂移”的知识。多角度体验观察的重要性

──《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合理的表达出观图后想到的内容和观察后的感受。2.在口语交际中,回顾和总结在课文中学到的观察方法和观察习惯。3.在习作中,学会对某一事物进行连续的观察和记录。4.练习品评自己的和别人的习作。

5.通过学习《胸有成竹》进一步体会留心观察的重要性。第一课时(口语交际)观图画,比眼力。

1.指名观察教材的左图,说一说树上隐藏着多少图像。

2.小组比赛,看谁发现的块,发现得多,然后再班上交流自己的发现。3.指名观察教材右上图和右下图。

4.说一说自己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并由图想到了什么内容。5.大家都说一说自己观察后的感受。

6.共同回顾前面的几篇课文,再深入体会学过的观察方法,感受细心观察的重要性。讲自己、谈体验

1.自由发言,说一说自己平时细心观察过的事物。2.介绍自己观察后的收获和体会,并相互交流经验。举事例、激情感

1.向大家讲述自己了解的和观察有关的中外名人故事。2.说一说自己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进行观察的打算。第二、三课时(习作指导与评改)擦亮观察的眼睛、描述心中的精彩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每双眼睛里都有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同学们用自己明亮的眼睛认真观察过周围的事物吗?现在就请你把自己独特的发现告诉大家吧。1.按提示有序地讲述自己的发现:

最近你观察过什么事物?是在哪里观察的?怎么观察的? 观察的时候你发现了哪些新奇的事情? 观察对象的哪些地方让你感觉到有趣?

2.引导全班学生相互交流和启发,老师做适当的点评。3.老师对观察日记的写法和格式作一下指点。4.题目可以用《观察日记X则》,也可自拟。学生凝思试写

略作思考,即可动笔;也可先列提纲,再写内容。自读自改、加工润色 要求:

1.写完后无声细读,改正文中的错别字,还要把不通顺的句子修改过来。

2.反复斟酌,加工润色文中的词句,让这些词句变得更加生动,表现力更强。集体评价典型习作

1.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习作,由学生自己在班上朗读。2.再由小作者说一说这样写的理由。3.最后师生共同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同桌探讨、相互评改 明确评改要求:

1.找出别人作品中的错别字和不通顺的句子。2.在文章中或文章后写出自己的评改意见。

3.就文章内容和自己的评改意见与同位交流探讨。借鉴意见、修改习作

2.认真思考同学们的评改意见,修改完毕后再和其他同学交流。3.借助集体的智慧认真整理自己的习作,并重新誊抄一份。第四课时(学习“我的发现”)读句子、谈体会

1.细读选取的三个句子,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周围事物的。2.指定两名同学读对话部分,并说一说小林和小东发现了什么。3.交流汇报自己的学习体会,学习心得,学习方法。找句子、学方法

1.在学过的课文中找类似的语句,并体会留心观察的重要性。2.拿出自己写过的类似的句子,供大家品评。学习“日积月累” 熟读背诵“花名歌谣”

1.自己试读,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可查字典。2.找出12种花名并写一写。

3.结合句子说说各种花的特点和自己了解的其他相关内容。4.朗读歌谣,开展背诵比赛。自编歌谣 1.用短文中的歌名或其他花名,依照短文的句式写几句歌谣。2.朗诵自编歌谣,大家品评修改。第五课时(学习“成语故事”)理解内容、揭示内涵

1.朗读短文,理解故事内容,声情并茂的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2.老师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交流解决。“胸有成竹”是什么意思?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文与可画的竹子生动传神?

文与可的笔下为什么能出现一杆杆生动传神的竹子? 你能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胸有成竹”的意思吗? 3.让学生说一说这个故事揭示的道理。4.结合自己的理解,练习运用这个成语。(实践活动略)

(山东德州跃华学校小学部 李致彪)

第二篇:人教语文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编排。选择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古诗两首》不仅写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分别写了有特色的植物和动物,容易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生动地讲述了科学家从生活中的无意发现道不断寻求政局直至创立学说的故事。

进行本单元教学时,既要学习课文时仔细体会课文的作者是怎样观察的,还要在课后认真观察周围事物,学习些观察日记。

怎样引导学生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并且在实践活动与习作中得到体现?我边教学边琢磨。

首先,教学第一步,让学生充分注意单元与课文的“导语”,让学生明了单元的重点与课文学习的要求。而且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后练习,老师的课堂教学都是围绕这些要求而进行。如:《古诗两首》中除了读懂诗词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之外,两首诗的寓意必须理解,并能结合实际说说。我在教学时,就让学生边读《题西林壁》,边突出 “横”“侧”“远”“近”“高”“低”几个字,让他们体会诗人的观察地点和角度发生变化,所看到的景象也就各不相同。再联系学过的课文《画杨桃》,帮助他们理解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也就各不相同。

其次,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同时,引导学生欣赏文章的语言。古诗中,既让学生欣赏诗句的意境优美,还要引导他们感受词语的对偶,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韵律节奏美。《爬山虎的脚》中描写爬山虎的叶子那一段落,让学生抓住“一顺儿”“铺”等词语让学生领会叶子的整齐、均匀。描写爬山虎怎么爬的那一段,抓住动词,反复朗读,并且用手演示其爬行生长的动作,加深体会。

第三,让学生在领会之后,再三品读,学会写品读文章。并从中学会怎么观察,连续观察,并写出有分量的文章。我在学生学完《蟋蟀的住宅》之后,布置他们自我选材写文章。

1、当一回游客,写写自己看到的蟋蟀的家的样子。

2、当一次导游,介绍蟋蟀的住宅。

3、评论蟋蟀的房子,说说你的感受。

学生在课堂上欣赏了课件,仔细读了文本,回去后又一次重新品味文章,写出了不少好的文章。从这,他们也学会了如何仔细观察,怎样细致描绘所见所闻了。

第四、写作之前,预先布置学生观察任务。我们语文老师在教研活动时,就统一了意见,根据本组课文学习目标,让学生先观察,做好记录。在写作时就有素材可写,有内容填充。观察具有连续性,内容具体多了。

第三篇: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5、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能借助注释理解生词;

2、读懂诗句意思,体会作者诗中的哲理;

3、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读背古诗; 难点:

理解诗中包含的哲理,有所启发,体会作者细心观察,用心思考的观察方法。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学习《题西林壁》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古诗的学习步骤及学习方法

学习步骤:初读感知 理解诗题 理解诗句 品读悟意境 熟读成诵

三、按上述学习步骤学习《题西林壁》。

1、初读感知,读通读正确。

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读通读正确,然后抽读

2、了解作者,理解读题

(1)让学生课前查阅苏轼有关资料,课上互相交流。(2)结合注释理解读题目的意思

3、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读句意思 补充:激趣导课

世间尤物丰富多彩,美不貹收,而且有着千丝成缕的联系,如果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就有可能发现万物的奥秘,认识万物的联系,本课两首诗就是作者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发现万物的奥秘,思维两首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3、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

(1)分组合作学习,在组内各自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理解诗句时,既要借助注释,又要联系上下文,既要联系课文插图,又要补充诗中没有的一些词句,才能正确理解诗句意思,这是理解诗句的一般方法,让学生明确方法后各自试着理解诗句大意,然后与组内同学互相探讨。

(2)全班交流

在全班交流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拔、启发、小结等,并与朗读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朗读中加 1 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情感。

4、品读悟意境

(1)启发谈话悟意境:作者浏览了庐山,不只是看,而是细心观察庐山的特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用心思考,为什么同样是庐山,却有不同的面目呢?经过思考,作者发现其中的奥秘: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写了庐山的千姿百态,身处山中也难以看清它的真实面目,你从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

(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客观地、冷静地进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的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地正确认识这个事物。

(2)品读诗名,读书读意

1、反复练习古诗

2、指名朗读,读后评价

3、学生齐读

4、熟读成诵

第二课时

(学习第二首诗《游山西村》)

一、复习第一首古诗

1、指名背诵读诗

2、指名说诗句意思

二、学习《游山西村》

1、初读感知

2、了解作者,理解诗题

(1)学生互相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陆游的资料,教师补充。(2)根据注释理解诗题

3、理解诗句大意,方法同学首一首古诗

4、品读悟哲理

5、就读成诵

练习设计:

1、组词。

莫()腊()疑()浑()漠()蜡()凝()晖()

2、补充成语。

()精会神 自相()盾 舍()()盆大雨 守()待()波()

为人

壮阔

6、爬 山 虎 的 脚

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教学重难点: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方法。教具准备:

1、实物展示台。

2、学生准备水彩笔。

3、爬山虎实物。教学课时:2

第一课时

一 出示实物,引入:

认识这种植物吗?对,它叫爬山虎。你们知道它什么特点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看来你真是个会观察的孩子。叶圣陶爷爷不仅喜欢观察,而且会观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笔下的爬山虎的脚。齐读课题。

看看作者是怎么观察的,又是怎么写的,自由读课文。

二、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三、反馈读书情况。

1、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

2、朗读课文,可以让学生小组互读,可以请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其他形式。重点检查生字、词语的读音。

四、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读了叶圣陶爷爷的文章,你知道了爬山虎的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感受?叶爷爷为什么会把爬山虎写得那么生动具体?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引入语:

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过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欣赏了世界上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感受了被称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今天老师带同学们更加仔细地去观赏一种植物——爬山虎。读课题。

一、请同学们看实物。

1、你看到了什么?

2、有什么特点?

3、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

4、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5、读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写的美?你喜欢哪句?

6、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

7、老师指导读出美来。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句的读法,也可以男女生分组读,让学生充分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

8、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认真观察)所以我们要学习作者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

二、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

a、脚的样子; b、脚的形状; c、颜色

1、谁来告诉老师你观察的结果。

2、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呢?找出写脚的句子读一读。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4、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学习,请画出爬山虎的脚,看谁画得最好。

5、这一段哪一个词说明作者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注意)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脚的特点写得这么具体。爬山虎有自己独特的爬的本领,想尽快知道答案吗?那就请你们赶快学习第四自然段吧。聪明的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三、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自己分组学习,看哪一些同学学得认真,学得更快。(老师巡视)

a、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来;b、找出爬的动作词;c、自己演示爬的过程(怎样爬)

1、谁来告诉老师你们学懂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其它学生补充,教师充分表扬)

2、哪一组的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怎么爬的吗? 你们同意他的这种爬法吗?(抽表演得不同的同学演示)

3、你们想知道究竟怎么爬的吗?

4、你们知道答案了吗?谁正确?

5、它是不是只往上爬的?你怎么知道的?

它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右爬,爬满整个墙,所以才有叶圣陶爷爷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写的“一阵风吹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的很”。真是会读书的孩子,懂得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又怎么样呢?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1、学完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自由说)

4(没触着墙的脚萎了,触着墙的牢固,脚与墙有密切关系。)

2、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还说明了这种关系呢?(第一自然段)作者运用了首尾照应的方法,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完整,把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读一读。

五、发散思维。

1、学了这课,你知道了些什么?

2、你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什么?(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3、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葡萄、冬瓜、牵牛花„„)说说你它们的特点,好吗?(学生说)

练习设计:

1、加上偏旁组成你学过的字,再组词。

甫 ______()______()______()占 ______()______()______()艮 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相当()牢固()休想()新鲜()舒服()均匀()

3、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满:A、全部充实 B、达到一定期限 C、全 D

1、学校操场北边墙上满.是爬山虎。()

2、假期已满.,我准备返校了。()

3、老师满.意地说:“不错,你们真能干。”()

4、会场里人满.了。()、满足 E、骄傲

7.蟋蟀的住宅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住宅、隐蔽”等15个词语,摘抄把蟋蟀当作人来写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4、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教学重点:

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修建的过程,学习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方法。教学难点:

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们大家所住的房子也越来越漂亮了。今天,我们就一块来说说有关“住宅”的话题。(板书:住宅)谁来向大家夸一夸自己的住宅?(指名学生)说得真棒,看来你平时一定是一个善于仔细观察的孩子。现在有一位朋友想和大家比一比住宅。是谁呢?(板书:蟋蟀)

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有没有什么问题提出来? 学生质疑,师整理归纳。

二、整体感知,解决问题

1.生自读课文,了解蟋蟀的住宅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要求:读课文的同时自学生字、词,把不理解的词语画上记号。2.随机检查自学情况。3.解决问题。

①一般来说,我们人类住的地方叫住宅,动物住的地方,叫窝、巢、穴等。而蟋蟀是一种昆虫,为什么这里蟋蟀住的地方也把它叫住宅呢?(作者在这里采用了拟人的手法,表现了作者对蟋蟀的喜爱。这也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点。)

②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它的住宅为什么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

4.小组合作学习读课文,看一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蟋蟀的住宅的,找出描写蟋蟀住宅特点的有关段落。

每组派代表交流学习情况。

①选择住址方面:排水优良,有温和的阳光,说明蟋蟀不肯随遇而安。(板书:选址)② 住宅是什么样子的,找出有关词语。(提示采用拟人的手法)6 ③ 住宅的特点有哪些,找出有关段落和词语。(板书:特点)师小结,生齐读5、6两个自然段,感受一下蟋蟀住宅的特点。

三、动手实践,巩固新知

蟋蟀的住宅有这么多的特点,现在就请大家用手中的彩笔把它画出来,注意我们刚才找的一些词语,如:倾斜的隧道、有多深、多宽、出口、平台等等,看谁画得最漂亮。画完以后,把自己当成小蟋蟀,向同桌或朋友夸夸你的住宅。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

1、自读课文,巩固所学的生字和词语。

2、本文围绕蟋蟀的住宅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画出不理解的生词,讨论词义。

联系课文,学生理解哪个词的词义就讲哪个词,重点指导学习“随遇而安”。①随遇而安,从字面看是什么意思?(随便找个地方就安顿下来)②课文中谁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的?谁不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的?

2、了解蟋蟀是怎么建房的?

①作者分几个层次来写蟋蟀建房的过程?说说每个层次的意思。②找出描写蟋蟀建房的句子。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③作者能够把蟋蟀建房的过程写得如此生动具体,说明了什么?(说明:蟋蟀──认真工作、坚持不懈、辛勤劳动;作者──仔细观察、注意研究。)

3、找出文中把蟋蟀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把蟋蟀比作人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这样写的好处。

(这样写把本来比较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使读者产生亲切感,引起阅读的兴趣。)

4、齐读课文,整体梳理课文内容。

三、归纳总结,掌握方法

四、作业设计

(一)、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1、()蟋蟀不是挖掘专家,()它的工具又是那么柔弱,()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2、蟋蟀的出名()由于它的唱歌,()由于它的住宅。

3、()屋子内部没什么布置,()墙壁很光滑。

(二)、按要求改写句子。

1、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缩写句子:

2、蟋蟀建筑住宅并没有特别好的工具。

改为设问句: 8*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七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课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教学重点难点:

从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的过程中领悟观察、思考、论证的重要。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师:同学们,我们地球分为五大洲四大洋,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学生回答)可是,五大洲是怎么形成的呢?现在,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了解吧!

2、分学习小组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边读边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初步感知内容,并提出不懂的问题。2)小组内交流不懂的问题,再读课文,思考:魏格纳的奇妙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做了些什么?

3、用自己的语言简要的复述课文,并说说读了课文之后的感受。

二、探究课文,领悟道理

1、指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去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

2、反复读第5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理解“大陆漂移”的意思;并联系上下文,体会魏格纳的这一假想是在反复地、仔细地端详地图上的一块块陆地和一条条海岸线的形状之后才得出来的。

3、读第7自然段,要让学生理解,魏格纳发现了一个什么重要的证据,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作者是如何推理的—— 中龙既见于巴西东部,也见于非洲西南部。中龙是爬行动物,不可能飞渡重洋。中龙当时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的。所以,巴西和非洲大陆以前是连在一起的。

三、总结课堂,迁移升华

1、交流学习了课文,有什么感受和启示。围绕“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让学生体会到: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

2、学生可以继续交流查阅到的有关大陆漂移学说的其他资料

练习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jŒng mŒ

z‰

li„o

q‹

yu‚n

du•n xi‚ng

()()()()

二、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

()的病房()地出神()的部分()地吻合()的海湾()地端祥()的资料()地发现

语文园地二

学习目标

1、能清楚明白地交流自己所观察到的内容,并敢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在交流中能就不明白的地方向人请教,与人商讨。

2、能把自己的所观所感不拘形式的写下来。注意表现出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自己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4、能发现细心、长期观察的乐趣所在。

5、能背诵“日积月累”部分。课前准备

1、提前一段时间布置学生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2、准备“爬山虎”图片。

第一课时

读读写写

1、检查读音,交流识记方法。a.自由读记,读中正音。b、交流难记字形识记方法。

2、取长补短,再次识记。

3、按组听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a,住宅 住址 隐蔽 隐藏 b.洞穴 倾斜平坦 宽敞 c、均匀 重叠 空隙 痕迹

d.引人注意 毫不可惜 随遇而安 读读记记

1、读中正音。

a,指名读词,随时正音。b.按顺序齐读。

c.同桌互读,一人随机、快速地指点,另一人读。

2、解疑说话。

A、提出不懂词语,共同交流解疑。B、自由选择几个词说一段话。我的发现

1、出示“爬山虎”的图片,自主观察,交流发现。

2、出示文中语句,读通,读懂,发现作者描写的细腻之处。

3、作者为何能把爬山虎写得这么细致、具体?思考交流。

4、读“小林”“小东”的话。成语故事

1、写故事需要对某一事物进行细致、长期的观察,其他事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胸有成竹》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2、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懂得成语含义。

3、故事中的哪些语言给你特别深刻的印象? 9 a、从“生动传神”及第三自然段的例子,感受画的形象逼真。b.文中第二自然段及第四自然段文与可所说的“秘诀”,道出“观察”与其取得成绩的必然联系。

4、说故事。

日积月累

1、是呀,有人对每月具有代表性的花也做了细致的观察,编了一首歌。先听老师唱唱。(在原有歌曲中选择合适的曲调)

2、读句正音。

3、仔细读读,你发现这段话有哪些特色?哪些词句用得特别精妙。(“红似火,满枝黄,雪里藏”等词精炼地概括出花的特点,让人产生无限遐想。而这一切无不缘于细致、长期的观察)

4、熟读成诵,吟唱成诵。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1、我们的生活千姿百态,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看了这儿的三幅图画,大家都会发觉“细心观察”的感觉真的不错。

2、独立看图,然后与同桌交流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幅图,说说看到了什么,还可告诉同学你是怎样发现的?

3、再次观察其他的几幅图,也许还有奥妙没被发现呢。

4、全班交流评议,谁发现的最多、最有趣,谁讲解得最清楚、最精彩,将获得“独具慧眼”奖。

a、可以讲讲你最得意的一个发现。

b.可以讲讲经过同桌提醒后,自己的第二次发现结果及心情。c、可以讲讲你和同桌就某一幅图的争论过程。

d.还可以讲讲第一次看图和第二次看图的不同发现和感受。

5、这三幅图除了带给你视觉上的享受以外,还带给你什么呢?

6、评议“独具慧眼”奖得主人选。

7、拓展:这幅图构思奇妙,用好你的慧眼也许会得到丰收的喜悦。仔细看图,清楚的把自己的发现告诉朋友。

第三课时习作指导

1、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老师和大家一样,渐渐发觉了观察带给我们的快乐。这节课老师想让大家共同分享这份快乐。谁愿意把自己在课余观察的快乐传递给大家?

2、指名试说,师生共同点评。

着重从以下几点人手:

a、观察了什么事物,怎样观察的? b.有什么新的发现? c.在观察过程中,什么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每个人根据这位同学讲过的内容各取一个题目。a、学生说题目,师整理。

b.你喜欢哪个题目,为什么。

4、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察,若把它写下来,肯定很有意思,写时得注意什么呢?讨论明确:

a,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下来。

b.能不拘形式的写下来,如果进行连续观察,坚持写观察日记。可以选几则自己觉得满意的日记,认真地进行修改加工。作为一篇习作,题目可以用《观察日记——》,要注意日记的格式。

c.选自己喜欢的方式精心拟题。

5、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6、学生就某一片断交流,共同评议。

7、修改或互批,着重于用词是否得当,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清楚。

第四课时 作文讲评

1、教师在批改过程中,可选以下几类典型,作为学生评议内容及方向。a、同一事物,不同观察、描写角度的对比。b.同一内容描写,粗略与细致的对比。c、优秀习作的赏析。

2、根据评议自我修改文稿。

3、誊写习作。

第四篇: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备课

第二单元备课

备课时间:9.9 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有四篇课文,两篇精读课文《 中彩那天》,《尊严》。两篇略读课文《万年牢》《将心比心》。一个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

2、读懂每个自然段,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3、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为社会主义建设成就而自豪的 思想感情。单元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会学生感知文章内容,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

2、让学生懂得诚实、守信比金钱、财富更重要。应注意的问题;

1、加强学生基本功训练,形近字比较,记住字形,了解字义。

2、加强朗读训练。

3、运用所学方法学习课文。

4、运用所学阅读方法,理解课文,在实践中逐步提高阅读能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单元备课时间安排:

《中彩那天》

2课时 《万年牢》

2课时 《尊严》

2课时 《将心比心》

1课时

语文园地一

4课时

本单元在教学中的地位:

学习本组课文,理解重点词句和段落,思考一下课文讲述的这些故事,对学生学习做人处事有很大启示。本单元检测题:单元清a卷 单元基本功训练重点:

5中彩那天

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写了我家汽车中彩后得而复失的故事。思想感情:故事反映了一个普通个人的崇高的精神世界。着重理解的问题:

1、解“父亲”从不愿意把大奖还给同事,到最后还给同事的矛盾经过,体会课文中“母亲”说的话的含义。

2、理解“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基本功训练:

1、正确读写“维持、财富、精湛、器重、属于、百货、情形、道德、号码、橡皮、拨电话、闷闷不乐、迷惑不解”等词语。

2、比较字形:

维——唯

拨——拔

诲——悔

词语:

理解“拮据、精湛、梦寐以求、馈赠”的意思。句子:

理解下面两句话的意思。

1、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2、是呀,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段:

文章开头简洁地交代了“我”的家庭背景,还特别提到母亲经常用以安慰大家的一句话为下文的故事埋下伏笔,又照应了文章结尾,使文章首尾相衔,结构严谨。综合性实践:

1、联系实际,交流一下对“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这句话的理解。

2、从生活中找出诚实守信的事例说一说。

6、万年牢

主要内容:课文讲述了一位父亲真诚地为人、做事的故事。思想感情:感受真诚地为人和做事的道德风范。着重理解的问题:

1、想想课文围绕父亲做的糖葫芦将例如哪几件事?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做事认真、实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体会。基本功训练

(一):注意下面字的读音

弃 巷 津 棠 损 晾 耽 廷 傅 赚 掺 闺

(二)词语

1、找近义词:耽误——耽搁 生意——买卖 实在——诚实

2、找反义词:干净——肮脏 认真——马虎 正——邪

句子:

1、说明父亲采购当天最新鲜的果品为材料的句子“早晨起来,父亲去市上买来红果„„”

2、写出了我真实感受的句子“父亲的教导使我一生受益。”

3、难句理解:理解下面三句话中“万年牢”的意思。

⑴“我的糖葫芦糖蘸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这里的“万年牢”指父亲所做的糖葫芦工艺高、质量好,体现在蘸的糖均匀,还不怕冷,热、潮。

⑵“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这里的“万年牢”是指好的产品会受到顾客信赖,赢得众多的回头客,生意会越来越兴旺。

⑶“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个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这句话从产品、生意的万年牢引申到做人的准则上来,一个具有诚实可靠品质的人也是万年牢。

段: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这件事,分两部分讲他做事认真和实在。先讲父亲自己经营选用最好的材料,讲究制作的工艺,手艺高超和保证产品质量;再讲父亲受雇于老板后因不满老板偷工减料、弄虚作假、欺骗顾客的行为而辞掉工作。

综合性实践:

1、关于父亲受雇于老板这件事,学生讨论:老板的这种生意经好不好?他这样做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

2、阅读一篇与本文内容相关的文章。

7、尊严

主要内容:

课文讲的是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尊严,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从而改变了自己命运的故事。

思想感情:

体会哈默的尊严。

着重理解的问题:

1、理解“富有”的真正含义,做有尊严的人。

2、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时刻维护自己的尊严。基本功训练:

(一)字

1、确读写“尊严、逃难、善良、朴实、款待、例外、喉结、赞赏、捶背、僵硬、许配、面呈菜色、狼吞虎咽、疲惫不堪、骨瘦如柴”等词语。

2、比较字形:堪——湛 僵——疆

(二)词

1、近义词:骨瘦如柴——瘦骨嶙峋 惬意——舒服

2、反义词:狼吞虎咽——细嚼慢咽

羡慕——厌弃

赞美——憎恶

3、需要积累的词语或成语:疲惫不堪、狼吞虎咽、善良、骨瘦如柴等。

4、需要理解的词语:喉结、疲惫不堪、狼吞虎咽。

句子:理解“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段:理解2-5段中能够体现哈默有尊严的语句。综合性实践:

1、从哈默和杰克逊身上,你分别学到了什么?

2、你身边谁有尊严?是通过什么事体现出来的? 将心比心

主要内容:课文以“将心比心”为题,写了生活中的两件小事。思想感情:“将心比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着重理解的问题: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

2、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基本功训练:

一、字:

1、多音字:扎、禁、将、差、解

二、词语:

1、近义词:将心比心——推心置腹

平静——冷静

宽容——理解

2、反义词:平静——激动

宽容——狭隘

2、关联词语:

如果……就……(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三、句子

文章两处最感人的人物的语言描写:

1、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他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2、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打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四、段

第二段是这一课的重点段,主要写我经历妈妈鼓励实习护士扎针的事,让我有温暖的感觉。说明了生活中需要将心比心的道理。

五、综合性实践:

写一段话,以生活中的一个事例来说明“将心比心”。

5、中彩那天

备课时间:9.9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认识本课的20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生字。鼓励学生运用结合语言环境、联系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的方法理解本课中出现的生字新词,如:拮据、梦寐以求、闷闷不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在阅读中提出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的读书方法。并结合在本册前面学过的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进一步指导学生读懂课文。

4、培养学生普通话能力,写规范字。情感态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父亲”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初步渗透“拥有诚信就等于拥有一大笔财富”的思想。

教法与学法: 学生以自学为主,教师适时点拨。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父亲”从不愿意把大奖还给同事,到最后还给同事的矛盾经过,体会课文中“母亲”说的话的含义。

难点:理解“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型:新授 备课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强调“中”的读音、“彩”的写法 2.过渡导入学习课文。

二、检查预习、顺情引导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指名轮读课文,教师根据学情相机指导。

三、创设情境、启发疑问

以感情朗读的方法,学习3—6自然段,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提出问题。1.创设情境:体会“我”中彩之后的兴奋与激动,并有感情地朗读4、5自然段。2.启发疑问:再读4、5自然段,试着提出问题,初步学习联系生活实际提问。

3.学法尝试:以第6自然段巧妙过渡,引导学生在读书过程中边读边想解决问题,进一步学会提问。

四、渗透学法,边读边想

以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学习7-8自然段,引导学生一句句读通课文,初步理解“父亲”面临的“难题”,为深入理解课文做好铺垫。

1.学生自己阅读,尝试解决在上一阶段读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父亲到底面临怎样的难题?”.2.针对学生阅读中的困惑,师生交流读书方法,帮助学生一句句读通课文。3.学生尝试运用学到的读书方法,自己阅读,边读边想,初步理解父亲面临的难题。4.学生再读书,并大胆质疑,为深入学习做好铺垫。

五、布置作业:

认真读课文,并通过上网或读书等途径查找资料,为下节课深入学习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抓住重点句深入探究,在师生共同读书学习辩论的过程中,渗透“拥有诚信就等于拥有一大笔财富”的思想。

解决上节课学生遗留问题,并深入思考“父亲有没有理由留下这辆车?为什么又没有留?”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认真读书,在学生思辩的基础上理解为什么是“道德难题”,从而充分认识父亲的高贵品质,理解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和”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的含义。(向学生推荐《三次逃票》《五次、七遍》等小故事,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诚信,理解重点句的含义。)

三、想象写话:当库伯派人把汽车开走后,“我”和爸爸、妈妈是怎样的心情,可能有些什么对话,说一说,再写下来。

四、学习生字(重点是字形)如:“德”:用“十四人一条心”的口诀帮助学生记忆,强调“心”上有一短横。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创编记字口诀,使学生快乐识字、写字。

五、课堂练习:

填空

1、父亲的技术(),工作卖力,深得老板的器重,他()的是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

2、“难道我们中彩得到汽车是不道德的吗?”我()地问。

3、是呀,(),是我们家最富有的时刻。

六、课堂小结: 相信同学们一定明白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就是他面对崭新的奔驰汽车与“诚实、守信”在内心深处的较量,到底该选择什么?父亲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毅然选择了高尚的品德。这种高尚的品德让人心安理得、问心无愧、心情舒畅。他周围的人因此而快乐,因此而受到好的影响。这是多少辆奔驰车、多少金钱也换不到的无价之宝。

六、作业:今天,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关于彩票的故事,请同学们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自由组合,通过查找资料、采访等方式,展开研究性学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5、中彩那天

开车

道德难题

留?

不高兴 ?

还? 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我精心设计如下环节:

1、读。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地方读,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把时间和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

2、悟。读中感悟,说说自己的体会,学生在读书时联系已有生活经历,体会感悟,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3、议、评。即教师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讨论交流,让学生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见解,允许有不同意见,并鼓励创新,围绕“父亲的道德难题是什么,父亲是怎样处理的”这一问题,全班共同研读、讨论、交流,顺理成章的理出了父亲在遇到巨大诱惑面前所面临的考验,从而感受父亲的可敬,理解“诚信是金”的深刻道理,大家各抒已见。全文的教学采取了自评、师评、互评等多种形式的评价,学生参与意识较浓厚,效果较好。万年牢

备课时间:9.13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做人要认真,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

3、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

4、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5、培养学生普通话能力,写规范字。教学重难点

想想课文围绕父亲做的糖葫芦将例如哪几件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做事认真、实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体会。教具准备:课件

教法学法:学生以自学为主,教师适时点拨。教学课型:练习备课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万年牢》

看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万年牢是什么意思?万年牢指的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课件出示)

1.读通课文,读准生字。

2.检查字词:多音字:把、闷、削。

词语:走街串巷、掉皮损伤、晾晒、竹签、耽误、甩糖风、掺假、赚钱(能认读,并结合句子理解词义)

3.课文三处写了万年牢,分别指什么?找出有关语段读一读。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第一处的万年牢指的是什么?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出示句子:“我的糖葫芦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a.为什么叫万年牢?

b.这种糖葫芦,父亲是怎么做出来的?

(读第二小节,体会父亲十分讲究选料;读第三、四小节,体会父亲在制作糖葫芦中对蘸糖、甩糖风等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

c.小结:正是因为父亲做糖葫芦认真仔细,所以他的糖葫芦才能经久不衰。

2.第二处的万年牢指什么?

“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a.什么叫正道?(凭着良心做买卖)

b.父亲是怎么走正道的?(抓住“不满意、看不下去、不听、嫌、辞去工作”体会父亲生意认真实在)

3.第三处的万年牢又指的是什么呢?

“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体会父亲教导我做人要做可靠实在的人。

4.这三处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

启发学生懂得:产品质量好才赢得顾客,做事讲认真、讲实在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四、课堂练习,深入体验

你是怎么理解父亲的做人的道理的?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来说明。

五、交流“做事认真,讲诚信”的故事。

六、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理解了三处“万年牢”之间的联系,以后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

七、作业:将本课所学到的道理讲给爸爸妈妈听。板书设计

6万年牢

万年牢的产品质量(赢得)万年牢的生意(靠的是)万年牢的人品

教学反思:

教学时,我主要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自读课文,然后讨论交流,让学生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见解,允许有不同意见,并鼓励创新,围绕“课文中三处万年牢的不同和联系”这一问题,全班重点研读和交流,大家各抒已见。全文的教学采取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形式,学习过程中师评、互评等多种形式的评价互相结合。学生对本文所反映出来的道理感受较深,朗读时感情表达比较到位。尊严

备课时间:9.14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尊严、逃难、善良、朴实、款待、例外、喉结、赞赏、捶背、僵硬、许配、面呈菜色、狼吞虎咽、疲惫不堪、骨瘦如柴”等词语。

2、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体会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悟人物形象,懂得什么是尊严。

4、培养学生普通话能力,写规范字。

教法学法:学生以自学为主,教师适时点拨。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富有”的真正含义,做有尊严的人。

2、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时刻维护自己的尊严。教具准备:字词卡片

备课时间:两课时

教学课型:新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故事导入,复述课文(听到这里,你有什么想说的或想问的吗?)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哈默年轻时候的一个小故事,从中我们就能找到问题的答案,体会深刻的道理!(板书课题《尊严》)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正确,读流利。并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表现这个年轻人尊严的是哪一部分?

(看看作者通过什么写作方法来表现哈默的尊严的?)

(三)自学反馈(字词卡片)

(1)解答疑难,提示生字词学习的难点。

(2)理清事情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并复述。

(四)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找出年轻人与杰克逊大叔的三次对话,并用笔在书中标注出来。

第二课时

(一)分析第三次对话

1、探究问题一:通过三次对话这年轻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探究问题二:杰克逊大叔怎么知道年轻人将会是百万富翁?

(二)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在小组内读一读、演一演这三次对话。

(三)师生互评。

1、师:正是由于年轻人的高尚品格才深深打动了杰克逊大叔,愿意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这正是对他高尚人格的肯定和赞扬。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杰克逊大叔是怎么夸他的?(“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2、师小结:年轻人拥有了这么多的高贵品质,但是它的成功还要经过不懈的努力与追求。板书:努力

(四)练习:感情朗读课文

(五)课堂小结:

是啊!年轻人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哪怕从一件小事中叶要保持做人的尊严,坚持做人的原则,最后受到人们的赏识与尊敬,成为一位赫赫有名的石油大王。

(六)课堂作业: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又是如何选择呢?我请大家读一下下面的小故事:

师读(出示实物投影)选择

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早晨,上三年级的林林和好朋友一起上街买东西。突然,他们被一阵锣鼓声吸引了。林林拉着朋友的的手来到人群里,想看一看究竟。还没等他们挤进人群,却被一位商人模样的人拦住他,说:“小朋友,你想有许多钱吗?“中年商人低声问道。林林不假思索的说:”当然了!""那我给你一个赚钱的机会,看你长的文文静静,是一名学习很好的孩子。只要你上台说,吃了我们厂出产的'健脑灵'片学习才好的,我就给你一百元钱?”“可是我没吃过这种药啊!我该怎么办?”,林林为难地问旁边的朋友。同学们,假如你就是林林的朋友,你来帮助一下林林该怎么选择,并说出你的理由。板书设计:

尊严

懂得尊严 == 拥有一笔巨大的财富 教后反思:

《尊严》一课是一篇精讲课文,教学时,我主要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自读课文,然后讨论交流,让学生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见解,允许有不同意见,并鼓励创新,围绕“课文哪里吸引了你”这一问题,全班交流,大家各抒已见。全文的教学采取了自评、师评、互评等多种形式的评价。教学时,我组织学生紧紧围绕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展开讨论学习,谈自己的感受,体会年轻人自尊的人格。巧妙的引导让学生能联系全文来读书,思考,加深了对哈墨自尊的体会

最后我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找的有关尊严的故事,名言或自己亲身经历的类似的人和事等,学生收集了很多好的文章,诗歌等,大大丰富了本课的资源,丰富了学生对尊严的体会。将心比心

备课时间:9.14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普通话能力,写规范字。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

难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教具准备:课件 备课时间:1课时

教学课型:练习与讲评教法学法:学生以自学为主,教师适时点拨。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哈默用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的尊严,同时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今天,我们学习《将心比心》,能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吗?课文写了哪些将心比心的事情呢?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可以查查字典。

2.前后四个同学按段轮流读课文,互相纠正读不好的句子。

3.课文写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三、细读课文,探究情感

1.自学第一节,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在自学基础上小组互相交流,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第二节,想想哪些地方让你特别感动?在书上做些批注。

3.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重点探究以下问题:读母亲平静的话,思考:母亲的“宽容”体现在哪里?母亲又是怎么鼓励护士的?她为什么能这么做?

4.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节。

5.学习第三节:你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这一节的理解吗?

四、小结: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课堂练习:写一段话,以生活中的一个事例来说明“将心比心”。

六、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这一篇课文,相信大家都能够明白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七、布置作业: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将心比心

开门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扎针 宽容 鼓励

教后反思:

《将心比心》一课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介绍了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教学时,我主要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讨论交流,让学生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见解,允许有不同意见,并鼓励创新,围绕课文中讲到一位阿姨为老奶奶推开沉重的大门,等老奶奶过去后才松开手,“她为什么会这样做呢?”问题一提出,全班交流,大家各抒已见。后一件事的学习则放手让学生合作学习,感悟理解。体会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就会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的课文主题。

最后我让学生说说自己生活中类似的人和事,个别学生说得很是感人,对课文的主题进一步加深了理解。

语文园地二

备课时间:9.15

一、教学目标:

①学习以诚恳的态度、真诚的语言与他人交流,懂得真诚待人是一种良好的品德。

②学会在合作中说真话,告诉别人心里话。

③积累有关诚信的词语及古诗文名句。激发学生待人诚恳、讲信用的思想情感。

二、教具准备:

让几个学生排练一个小品:一学生在校园里乱扔纸屑,另两个学生据理劝导。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创设情景,引入话题

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例如:别人有事找父母亲,父母亲不在家;班上的一个同学病了,好几天不能来上课;有的同学在校园里随地吐痰等等,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事呢?

①刚才几位同学表演的小品,你看了后有什么话想说?

(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揭示“以诚待人”的交际主题)

②想一想,平时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这样的事,如果有,你是怎样对待的?●讨论交流

①个人准备后,在小组内交流。

先由一名学生举一具体的事例,再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然后对这一做法作评价。接着,其余学生轮流发言。

②各小组选派一位学生准备在班上交流。

③班级交流:对参与交流的学生作适当的鼓励和评价,并随机规范其语言。●提建议

在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概括成几条明确简要的建议,一一写在黑板上,然后做归纳整理,再在条文前加上几句关于以诚待人的“前言”,形成一份建议书。课后抄录并张贴在教室里。

第四课时 日积月累 趣味语文

●词语盘点

①学生自读。

②同桌互查。

③学生质疑,教师释疑。

④记记写写。

●日积月累

①告诉学生,这些都是从古诗文中选取的名句,每句话都包含着深刻的道理。

②逐句自读。

③说说自己能读懂的句子,提出不理解的。

④教师释疑。

⑤熟读、背诵。

●趣味语文

①联系本单元《中彩那天》等课文,指出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②自读。

③师生共同举出生活中的事例,理解“自信、守信、诚信”等等。

选取其中的一个带有“信”的词,再根据这个词的意思,写一个事例。

第五篇: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有趣的发现》

河南省林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刘晓庆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有趣的发现”为主题,安排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事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古诗两首》不仅写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精读课文《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分别写了非常有特色的植物和动物,容易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略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生动地讲述了科学家从生活中的无意发现到不断寻求证据创立大陆漂移说的故事,颇具吸引力。

二、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中要加强单元主题整合意识,注重整合学习资源,整合学习方法,使本单元教学形成一个有效整体。并让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感觉到观察与发现的乐趣,体会到观察的重要性,养成留心观察的好习惯

三、教学预设四个环节

1、课前自主预习。认字识词,感知内容,初步质疑。

2、理解文章内容,整体了解作者的“发现”,激发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和爱好,并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和习惯。

3、积累语言,领悟表达。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事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4、拓展阅读与快乐写作。拓宽知识面,并能够将学习课内文章中获得的学习方法或经验应用于与主题相关的文章和写作中去,逐步学会学习。并以此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利于主题学习的成果落实到课文阅读和写作中。

四、教学目标

1、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喜爱,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和习惯。

五、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搜集主题相关的文章、图片等资料。

六、课时安排

课前预习:2课时 课内学习:4课时

拓展阅读与习作:2课时

第一、二课时

课前指导预习

一、小组根据预习要求合作学习。

1、标:标出课文自然段。

2、读:熟读课文。

3、画:用不同的符号画出生字词、美词、佳句(也就是比喻句、拟人句、含义深刻的句子等等)、疑词疑句(也就是不懂或有疑义的词句)。

4、查:利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查找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句。

5、写:把生字写正确、写美观。

6、搜:搜集有关课文的内容、作者等相关的内容,并简单做批注。

7、思: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思考:课文中作者的“发现”?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并提出不懂或有疑问或感兴趣的问题?

8、批:用不同的符号标出感受深刻的语句,并批注感受体会。

二、预习检测

小组长采用自主形式逐一对读书情况,生字,新词,疑词、和有疑问的问题的掌握情况,过关检测并做好记录和评价。

三、教师总结

教师根据组长汇报的过关情况,作出评价。

第三、四课时

合作探究

理解课文内容

一、出示预习课中梳理整合后的问题。

预设探究问题:

1、你从《古诗两首》中分别明白了什么道理?

2、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形状、颜色?

3、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4、蟋蟀的住宅是什么样的?它是如何建造住宅的的?

二、小组合作交流学习

交流要求:

1、结合相关语句读一读,并在组内交流。

2、各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在全班进行汇报。

三、质疑延伸,教师适时点拨。

交流依然不懂的或新产生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重点指导解决回答的不完善或有疑惑的问题。

第五、六课时

品读语言

领悟表达

一、出示幻灯片,回顾本单元观察的对象。

二、小组合作重点学习《爬上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

学习要求:组内采取不同形式的读,细细品读两篇文章在描写盘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的特点时,是怎样观察和怎样写得具体、生动的?

三、小组汇报,师适时点拨指导。

1、抓住事物的特点,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如观察植物抓住形状、颜色、姿态等,观察动物关注外形、生活习性等。

2、在叙述描写时可以用到动词和修辞手法(特别是拟人手法的运用)。

四、拓展延伸。

用刚才学到的写作方法说说你喜欢的某种动物或植物。

第七、八课时

拓展阅读

快乐写作

一、举一反三,主题阅读

(一)阅读语文主题丛书

推荐阅读主题丛书《慧眼观天下》中“昆虫之谜”、“探索与发现”两组中的10篇文章。以小组为单位,组长带领组员,用从学习课内文章习得的学习方法,选择其中的5篇文章重点阅读学习,并完成学习卡,能有自己阅读收获。其余篇章可以略读。

(二)阅读收获

全班进行阅读学习交流,共同解决在自主阅读学习中遇到的有疑问的问题。

二、学以致用,快乐习作

(一)谈话导入,精彩回放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老师和大家一样,感受到了观察带给我们的快乐。这节课老师想让大家共同分享这份快乐,谁愿意把自己在课余观察的快乐传递给大家。

(二)小组交流,描述精彩 着重从以下几点入手:

1、观察了什么事物,怎样观察的?

2、有什么新的发现?

3、在观察的过程中,什么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精彩分享,习作指导

建议从学习《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习得的写作方法入手写:

1、注意把自己觉得印象深刻、有趣或深受感动的内容写具体。(可以用到动词或修辞手法,特别是拟人手法的运用。)

2、抓住事物的特点,按一定的观察顺序叙述。

(四)学生起草,师生共同评议

(五)优秀习作展示

下载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冀教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冀教版) 第二单元:珍贵的亲情和友情 单元主题分析: 人间处处都有真情在,“亲情、友情、爱情„„”是人类千古咏唱的主题。无论是素不相识的人之间的......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复习材料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复习材料 姓名: 一、比一比,再组词 莫(莫非) 蜡(蜡烛)挥(挥手) 虎(老虎) 铺(铺开 )搜(搜索) 豪(自豪) 宜(宜人) 寞(寂寞) 腊(腊月) 浑(浑身) 虚( 虚心) 捕(捕鱼 )瘦(瘦小)毫(丝毫)叠(重......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

    观察昙花一现 今天课堂上听老师说昙花是在于晚上九点左右开花的,太有意思,我想观察看看。我家恰好有种一盆昙花。为什么昙花不只白天不开花,到了深夜也不开花。我跑去问爸爸,昙......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复习材料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复习材料 姓名: 一、比一比,再组词 莫(莫非) 蜡(蜡烛) 挥(挥手) 虎(老虎) 铺(铺开) 寞(寂寞) 腊(腊月) 浑(浑身) 虚( 虚心) 捕(捕鱼 ) 搜(搜索) 豪(自豪) 宜(宜人) 瘦(瘦小) 毫(丝毫......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复习材料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复习材料 姓名: 一、比一比,再组词 莫(莫非) 蜡(蜡烛)挥(挥手) 虎(老虎) 铺(铺开 )搜(搜索) 豪(自豪) 宜(宜人) 寞(寂寞) 腊(腊月) 浑(浑身) 虚( 虚心) 捕(捕鱼 )瘦(瘦小)毫(丝毫)叠(重......

    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5、古诗两首 教学目的: 1、借助字典弄请词句的意思;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 3、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4、通过学习古诗教给......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作文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作文教学 第二单元 学写观察日记 写作内容 学会写观察日记 写作目的 1、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情?仔细回忆一下,把你最想告诉别人的内......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主持人:陈言懂 时间:XX年9月11日 一、教材分析: 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把握事物特征、了解事物与事物之间联系的主要手段。从小培养孩子们观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