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曹刿论战 教学设计 教案

时间:2019-05-12 18:45: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1 曹刿论战 教学设计 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1 曹刿论战 教学设计 教案》。

第一篇:21 曹刿论战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通过听读、自由读、指名朗读或齐读,能读准节奏、停顿,读得通顺流畅、抑扬顿挫。

2.通过默读课文、查找工具书、结合课下注释,能准确翻译课文。

2.教学重点/难点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一定量的文言重点词语,对阅读文言文的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也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文言字词知识还要多积累,具体如何运用方法去理解文本解决问题还是掌握不好,有待提高。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听读、自由读、指名朗读或齐读,能读准节奏、停顿,读得通顺流畅、抑扬顿挫。

2.通过默读课文、查找工具书、结合课下注释,能准确翻译课文。

(二)导语设计

前面我们刚刚学习丁先秦诸子散文,领略了诸子散文特有的艺术魅力。今天,我们学习先秦历史散文著作《左传》中的选段《曹刿论战》,感受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板书课题、出处)

(三)预习检测

1.请一位同学试着介绍 《左传》及长勺之战背景

(1)《左传》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简练生动,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2)长勺之战的背景

公元前682年,齐国国君公孙无知被杀,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都争相赶回齐国争夺君位。鲁庄公支持公子纠,但最后却是公子小白取得了君位,他就是后来的齐桓公。齐桓公对鲁庄公怀恨在心,即位后便两次发兵攻鲁,本文所记述的便是齐鲁两国间的第二次战争──长勺之战。

2.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鄙(bǐ)孚(fú)间(jiàn)徧(biàn)靡(mǐ)刿(guì帛(bó)轼(shì)竭(jié)

(四)新课讲解

课后习题

(一).翻译下列句子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4.小信未孚,神弗福也。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6.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7.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8.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含义。(1)齐师伐我(军队)

(2)小惠未徧(同“遍”,遍及、普遍)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指猪牛羊等祭祀品)(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案件)

(三)辨别下边的一词多义。

1、既克,公问其故(缘故,原因)彼竭我盈,故克之(所以)

2、民弗从也(跟从,跟随)战则请从(随行)

3、又何间焉(参与)

又间令吴广(暗地里)

4、其乡人曰(代词,他的)公问其故(代词,代曹刿的做法)

5、肉食者谋之(代词,代“齐师伐我,公将战”这件事)公与之乘(代词,代指曹刿)

(四)指出下列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2、公将鼓之(名词作动词,击鼓)

(五)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牺牲玉帛 古义: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今义:为正义事业而舍弃生命

2、可以一战 古义:两个词,意为“可以凭借” 今义:一个词,表示可能或许可

3、肉食者鄙 古义:目光短浅 今义:粗俗、低下

4、小大之狱 古义:案件 今义:监狱

5、又何间焉 古义:参与 隔开 今义:不连接

板书

曹 刿 论 战 《左传》

一、文言文朗读要求:

二、朗读节奏划分技巧:

三、翻译的基本原则:

四、翻译常用的十种方法:

第二篇:曹刿论战教学设计1

【教学要点】

1、认识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战前必须做好政准备──取信于民的道理,在作指挥上,必须重视士气、详察敌情、正确运用战略战术,善于掌握有利战机。

2、了解本文记叙战争详略得当的特点。

3、掌握课文中一些字词的用法。【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及要求〗

1、在掌握重点字词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2、熟读课文。〖教学重点〗

1、在掌握重点字词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2、熟读课文。〖教学难点〗

题解,了解本文的作者、出处及历史背景。〖教学过程〗

一、题解

1、作者及出处:

本文选自《左传》,题目是后加的。《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编年体史书,保存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下二百多年间的许多史料。

2、历史背景:

春秋初期,齐桓公借口鲁国曾经帮助过同自己争做国君公子纠,出兵进攻鲁国。当时,齐强鲁弱,鲁国处于防御地位。本文记叙了曹刿向鲁庄公献策,并在长勺之战中帮助鲁庄公采取正确的战略,终于战胜了强齐的史实。“长勺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小胜大、以弱胜强著名战例之一。

二、给出重点字词,引导学生自读理解课文

1、重点字注音:

guì móu jiàn bó zhé jié mǐ

刿 谋 间 帛 辙 竭 靡

2、重点词解释:

齐师伐我──军队;

又何间焉──参与;

肉食者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衣食所安──养;

小惠未徧──同“遍”,遍及、普遍;

牺牲玉帛──指猪牛羊等祭祀品;

神弗福也──赐福、保佑;

小大之狱──案件;

忠之属也──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可以一战──可以凭借;

公将鼓之──击鼓;

公将驰之──驱车(追赶);

彼竭我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故克之──战胜。

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课文,注意句中停顿 第二课时(分析课)

〖教学目的及要求〗

1、检查上节课重点词的掌握情况、课文的自读理解情况。

2、小结每段所述主要内容。〖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词的掌握情况、课文的自读理解情况。〖教学过程〗

一、第1段

1、朗读。

2、检查重点词。

3、学生串译。

4、提问检查:

⑴ 战争的时间、国家?

⑵ 表现战争性质的句子?“齐师伐我”(即对鲁国来说是正义之战)

⑶ 庄公的态度

“公将战”

⑷ 刿请见的原因?

直接原因:“齐师伐我”

根本原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⑸ 这一举动表现了曹刿的什么品质?

爱国。

⑹ 刿分析战前准备“何以战”是通过与庄公的几次对话完成的?

三次。

⑺ 刿否定了什么作法?肯定了什么作法?怎样肯定的?

“衣食分人和祭神弗加”;“断狱以情”;“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⑻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在战前准备上,曹刿重视的是什么?

人民的支持。

⑼ 这又反映了曹刿的什么战略思想?

“取信于民”。

⑽ 表现庄公“鄙”的句子是什么?

“公将战”,“衣食所安”“牺牲玉帛”“公将驰之”

5、小结:本段写了两层内容,概述战前曹刿求见庄公,通过与庄公的对话,明确作战的先决条件是取信于民,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二、第2段

1、朗读。

2、检查重点词。

3、学生串译。

4、提问检查:

⑴ 刿与庄公二人的表现分别是什么?表现出各自的什么特点?

刿:“未可”,“可矣”,等待时机,观察时机──善于抓住有利战机

公:“将鼓之”,“将驰之”──盲目指挥,“鄙”

⑵ 体现刿指挥正确的句子?

“齐师败绩”,“遂逐齐师”。

⑶ 本段表现了刿的什么能力?

决断能力。

⑷ 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段介绍了战争的哪两个过程?

反攻和追击。

5、小结:

讲述战争经过。

三、第3段

1、朗读。

2、检查重点词。

3、学生串译。

4、提问检查:

⑴ 表现庄公“鄙”的句子?

“公问其故”

⑵ 一“未可”为何?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

⑶ 齐人三鼓后为何“可矣”?

“夫战,勇气也,„„彼竭我盈”

⑷ 二“未可”为何?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⑸ 后为何又“可矣”?

“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⑹ 总结有利于反攻和追击的最佳时机是什么?

反攻时机──“彼竭我盈”之时

追击时机──其“辙乱旗靡”之时

⑺ 从本段可以看出曹刿的战术思想是什么?

注重观察敌情,注重士气,注意抓住有利战机。

5、小结:

本段是全文重点,写曹刿论述战争取胜的原因。

四、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记叙曹刿对战争的有关论述和指挥长勺之战的史实,说明要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并掌握战机才能取胜的道理,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军事才能。

第三课时(总结复习课)

〖教学目的及要求〗

1、总结本文写作特点,重点句式及词语。

2、完成课后练习。〖教学过程〗

一、写作特点

1、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论”

2、结构上,过渡自然,前后照应。

3、语言简练生动。

4、人物形象对比鲜明。

二、重点句式及词语

1、判断句式:

⑴ 忠之属也。

⑵ 夫战,勇气也。

⑶ 夫大国,难测也。

2、古今异义的实词:

间:参与隔开,不连接

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为正义事业而舍弃生命

狱:案件

监狱

可以:两个词,意为“可以凭借”

一个词,表示可能或许可

三、重点句翻译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何以战?

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5、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6、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7、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8、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四、完成课后练习

第三篇:《曹刿论战》教学设计_1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实验中学

舒利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积累掌握重要文言文词句和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了解有关《左传》的文学常识,了解鲁国以弱胜强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在学生练读中,在学生合作探究中学习本文运用人物对话推动事发展,通过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学习本文在对比中刻划人物形象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教学方法]:1.诵读法

2.品读法、演读法

[时安排]:2时

[教学过程]:

第一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

三国时众多的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役,比如:“赤壁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为什么弱者反而可以在战争中取胜呢?也许是人心所向吧?正义永远会战胜邪恶的。但是有这么一场战役比这几场还要早,曾受到毛泽东同志的称赞的战争,也许同学们已经知道了,那就是长勺之战。鲁国一个弱小的国家,为什么可以战胜如此强大的齐国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险个究竟吧!请看文《曹刿论战》。

2、解题:《左传》: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解说《春秋》的一部著作。其中记载着春秋时代各国的内政、外交、军事等方面的活动。原书名为《左氏春秋》,汉以后称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这部书既是一部比较完整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相当精彩的散文著作。

3、背景: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恐怕被连累,离开齐国避祸。公元前68年刘国发生内乱,国君被杀,住在鲁国的公子纠和住在莒国的公子小白都抢着先赶回齐国,想做国君。鲁庄公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抢先赶回了齐国,做了国君,就是齐桓公。齐桓公起兵迎击。当时齐强鲁弱,鲁军大败,齐桓公胁迫鲁庄公杀了公子纠。从此两国结下深仇大恨。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再次兴兵攻鲁,战于长勺。

二、读

、个体自读。

结合注释,读得准,读得畅,教师根据朗读实况正音。如“间、帛、孚、勺、辙、靡”等可能在正音之列;虚词停顿要鲜明;要再现故事的氛围。

2、小组竞读。

要读得齐,读得响,读得有滋味。(可以四人一组,一人一段,一人评。)

教师根据朗读实况纠正语调。如:

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应读出“反对”的语气。

②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应读出“否定”的语气。

③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应读出“肯定”的语气。

④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应读出“议论”的语气。

⑤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应读出“解说”的语气。

3、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听读,把握字音。

4、学生齐读文。

二、译、学生个体自译。(对照注释,疏通文意,质疑问难,解难。)

对与以下的重点难点字词句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可以与老师之间互动解决。

(1)加点词的古今义:

肉食者鄙

又何间焉

牺牲玉帛

大小之狱

(2)判断句式:

忠之属也

(3)省略句式:

可以一战

(4)倒装句式:

“何以战?”

战于长勺(倒装)

()重点句子:

①肉食者谋,未能远谋。

②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④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2、同桌互译。同桌互评互补,互助互进,培养伙伴关系,形成共学优势。老师做点拨调控。

3、学生对照注释对照自己的理解找差距。

第二时

[教学步骤]

一、查

利用大屏幕中的题目来检查学生对文重点词句是否真正理解。、古今异义;

2、词类活用;

3、一词多义;

4、通假字;、重点虚词;

6、重点文言句式

二、演、小组合作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寻找故事中可以想象的地方,增补情节,用白话文再现文中情景。大屏幕中出示提示:

三个场景

人物

人物活动

乡下

曹刿

乡人

一次对话

宫廷

曹刿

鲁庄公

战前对话

长勺

曹刿

鲁庄公

战时指挥;战后对话

2、选择小组中三个同学上台来创造性地展现当时情景。

三、评

自由评说台上表演的同学,是否演出了人物的特点和当时的气氛。

四、探

学生根据对文本与本剧的理解与感受来探究以下三个问题。

、曹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文中哪个地方可以看出?鲁庄公是个什么的人,文中哪个地方可以看出?

2、本文中写人与写事上采用什么手法?

3、长勺之战胜利了给我们什么启示?

五、堂小结谈收获。

第四篇:曹刿论战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3.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4.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目标1。2.体会课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教学难点

理解曹刿关于战争胜负问题的论述。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中国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战争,其中有许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三国时官渡之战,东晋谢安、谢石、谢玄等人使北方前秦苻坚统率的百万大军感到“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淝水之战,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思考,今天我们学习《曹刿论战》这篇课文就是以弱胜强的战例。通过学习,我们可以理解在长勺之战中,弱小的鲁国为什么能战胜强大的齐国,曹刿的战略思想是什么,它对我们有哪些启发。二、解题

①《左传》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情况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孔子写的鲁国历史《春秋》所编。由于《春秋》记事过简,近于大事年表,一般人难以读懂,而《左传》叙事较为详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历史面貌,又为《春秋》作了较为详备的注释,所以后人又称《左传》为《左氏春秋》。《左传》保存了重要的历史史料,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同时,它又善于剪裁,叙事清晰,描写人物生动,又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② 关于历史散文体例

历史散文也称史传文,它有国别、编年、纪传三体。

国别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以完成对某一历史进程的叙述。国别体史书有《国语》和《战国策》。《国语》是以记言为主,兼及记事;《战国策》是以记事为主。

编年体:即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来叙写史实。它的优点是线索清楚、背景明确、系统性较好;不足是不便于集中而广泛地描写人物。《春秋》《左传》和《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

纪传体:即以人物为中心叙写历史,为司马迁所独创。古代官方编辑的“二十四史”用的都是纪传体。这种体例对后世影响很大。

③课文谈论的是古代战争故事。这次战争发生的时间是春秋初期,交战双方是强大的齐国和弱小的鲁国。交战地点是鲁国的长勺,所以史称长勺之战。发生战争的原因是齐襄公时,政令无常,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分别逃到莒国和鲁国避难。后来齐襄公被公孙无知所杀,住在莒国的公子小白抢先回到齐国夺得王位,称为齐桓公。后来鲁国也送公子纠回齐国争夺王位,结果被齐桓公打败,齐桓公逼鲁庄公杀掉公子纠。鲁庄公十年(前684年)齐桓公又借口鲁国曾经帮助公子纠与他争夺齐国君位,再次举兵攻鲁,两军战于鲁国长勺,结果弱小的鲁国战胜了入侵的强大的齐国。

三、整体感知

1.给下面的字注音:

刿(guì)

又何间(jiàn)焉

鄙(bǐ)

弗(fú)敢专也

小惠未徧(biàn)

玉帛(bó)

小信未孚(fú)公与之乘(chéng)

辙(zhé)

夫(fú)战 轼(shì)

旗靡(mǐ)

2.引导学生对照注释疏通,提出问题。理清课文大意,复述课文内容。

(1)这篇文章有几条线索?

(2)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明确:(1)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评战);一条是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请问——参战——释疑)。

(2)本文虽短,但能紧扣题旨“论战”,运用对话的形式,有条不紊,逐层展开,阐明曹刿是怎样论战的。全文共三段,每段为一部分。

第一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可分两层:

第一层(从开始到“乃入见”)写曹刿跟乡人的对话,说明曹刿“请见”的原因。

第二层(从“问:‘何以战?’”到段末)写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第二段,叙长勺之战的全过程。以写鲁方之战术决策为主。

第三段,写曹刿论述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胜的原因。可分两层:

第一层(从开始到“故克之”)以“夫战,勇气也”为根据,提出要选择“彼竭我盈”的时机发动反攻的观点,回答了为什么等待“齐人三鼓”而后“鼓”的问题。

第二层(从“夫大国”到段末)以“大国难测,惧有伏焉”为根据,提出作战中必须注意判断敌方意图的观点,说明了他“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之后才认为可以追击的原因。

3.重点词句

(1)加点词的古今义:

①肉食者鄙

②又何间焉

③牺牲玉帛

④大小之狱

(2)判断句式:有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译为“„„是什么”和“„„不是什么”。

例如:忠之属也

(3)省略句式:有的省略主语,有的省略宾语,有的省略介词等等,翻译时要补出来。

例如:可以一战

(4)倒装句式:按照现代汉语的常式是主-谓-宾顺序,但有的文言句有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情况,翻译时要按现代汉语的顺序。

例如:“何以战?”

战于长勺(倒装)

4.重点句子。

①肉食者谋,未能远谋。

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④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四、布置作业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牺牲玉帛

作出牺牲

第五篇: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采用诵读法,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语感和理解能力。在文言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诵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语感,又可以引导学生在诵读中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对于其中的一些名句警语,也可以通过诵读加以积累理解。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二、朗读课文,解决读音和停顿问题 1.教师范读课文,或放朗读带。

要求学生在听读时,注意自己感觉读得不准的字音,以及停顿不对的句子。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学生朗读,教师引导评点,指出其朗读的优点以及存在的语音、停顿问题。3.解决有关字音问题。

曹刿(gùi)又何间焉(jiàn)肉食者鄙(bǐ)牺牲玉帛(bó)小信未孚(fú)登轼而望之(shì)吾视其辙乱(zhé)夫战,勇气也(fú)望其旗靡(mǐ)4.解决有关句子的停顿。主要注意以下句子的朗读节奏: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三、朗读课文,疏通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标记出自己感觉理解上有困难的词语和句子。2.结合课文注释,学生相互讨论交流,自己初步解决部分难词难句。3.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解决难词难句。

(1)注意以下词语和句子: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当官的人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其中呢? 肉食者鄙:当官的人目光短浅。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服和食物这些用来安身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受。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祭祀用的牺牲玉帛,不敢虚报夸大,一定如实反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虽然不能详细审察,但一定按照 实际情况处理。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这是忠心为人民办事,可以凭借这点一战。公将鼓之:庄公准备下令击鼓进攻。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第一次击鼓时,士兵们鼓足了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便 有所衰落;第三次击鼓时,勇气就差不多耗尽了。

(2)引导学生总结虚词“以”在课文中的用法:

“以”字在第1段出现的次数较多,主要是作介词,表示“凭借”、“根据”等。

四、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1.把握课文写作思路。

要求学生思考如下两个问题:(1)这篇文章有几条线索?(2)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明确:(1)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评战);一条是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请问——参战——释疑)。(2)本文虽短,但能紧扣题旨 “论战”,运用对话的形式,有条不紊,逐层展开,阐明曹刿是怎样论战的。全文共三段,每段为一部分。第一部分写曹刿拜见鲁庄公。,第二部分写曹刿指挥战斗的经过。第三部分写曹刿阐明取胜的原因。

注意,在学生概括时,可以引导学生注意每部分内容都可以以“曹刿”作为主语,保持内容的连贯性。

2.把握课文中心内容。

首先指名学生复述课文基本内容,然后思考:这篇文章的关键词语是什么?中心内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明确:这篇文章的关键词语是“论战”。这一点可以由标题判断。中心内容是:扣住曹刿这一中心人物,围绕“论战”记叙了长勺之战的基本经过,阐明了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五、布置作业

熟读全文,并争取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指名学生背诵课文,引入新课

二、讨论本文写作的详略安排

1.学生讨论:这篇文章的内容详略是如何安排的? 学生讨论后归纳:本文详写人物的语言,即“论战”,略写人物的行动,以及战斗的具体经过。就人物而言,详写了曹刿,略写了鲁庄公。2.学生讨论: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详略呢? 明确:突出主要人物,突出中心内容。

三、讨论曾刿的性格特征。可以采用问题组合的方法讨论曹刿的形象特征。问题设计如下:

1,学生迅速默读第一部分,思考:曹刿是一什么身份的人? 2.曹刿认为赢得战争的条件是什么?你对他的看法有何评价? 3.学生迅速默读第二部分,思考:在战斗中,鲁军反攻的时机选在什么时候? 4.曹刿是如何帮助鲁庄公选定这个反攻时机的? 5.迅速默读第三部分,思考:曹刿选定反攻时机的根据是什么? 6.综合考虑:你认为曹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讨论后归纳。

四、讨论鲁庄公这一人物形象 可以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中有关鲁庄公的内容,然后结合下面两个问题评价:

1.根据课文回答:鲁庄公懂得军事吗? 2. 有人说,鲁庄公是一个昏君。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课文发表你的看法。对于以上两个问题,注意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注意肯定 学生答案中的合理点,逐步引导学生的回答趋向统一。

五、课文学习小蛄

六、布置作业

下载21 曹刿论战 教学设计 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1 曹刿论战 教学设计 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左传》的有关常识 2、掌握文中重点实虚词的含义及用法 3、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理解课文的主旨,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曹刿论战》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准确地译讲课文。 2、能流利背诵全文。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借助工具书读课文,划出不理解词句,以待讨论交流时解决。 2、......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分析曹刿和鲁庄公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 2、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学习古人克敌制胜的智慧; 教学过程: 一、情境......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积累掌握重要文言文词句和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2.了解有关《左传》的文学常识,了解鲁国以弱胜强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在学生......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凉水井学校田宏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1 教学重点1.了解曹刿指挥作战的军事才智。2.总结实词、虚词。教学过程一、检查背诵作业。二、讲解课文。第二段1.全班同学齐......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 李树锐 教学目标: 1、了解战争背景及有关《左传》的文学常识;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反复朗读背诵课文,培养良好的文言语感;掌握......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曹刿论战》选自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这一单元是文言文单元。所选的五篇诗文是历代传诵的名篇,记叙性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