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去年的树》微课设计教案
《去年的树》读写结合微课环节设计
一、教学目的
1、品读文中的四次对话,揣摩人物的心情,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话揭示的道理。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读写结合训练点:揣摩人物内心情感,学写人物心里描写。
二、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对话,引导学生体会主人公的情感,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童话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
(一)品读文本,以悟促读。
1、整体入手,找出线索。
师:这篇通话的写作很有特点,主要是通过对话展开故事的情节。请同学们快速的浏览课文,找出课文中总共有几次对话,用红笔画出来并标上序号。
2、指名汇报(课件归纳)。
A、好,哪一位同学愿意读一读你找到的对话?
预设:(生:课文总共有四次对话,第一次是鸟儿与大树的对话,第二次是鸟儿和树根的对话,第三次是鸟儿和大门的对话,第四次是鸟儿和小女孩的对话。)
B、师:你真会读书。还没有找到的同学根据他的回答补充完整。(出示ppt课件)
3、细品文本,走近主人公内心,体会鸟儿与大树的难舍难分。
出示句子1:
树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鸟儿说:“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①请一男一女分角色读。②、指导朗读。
A、师:老师要来问一问你们,刚才你和你的好朋友一起读书感觉怎样?假如你现在要跟你的好朋友分开了,你会是什么心情?
预设:(生:舍不得、难过、伤心)
B、师:树跟鸟此时就是这种心情,你能不能把这种感觉送进朗读里,再读一读。C、评议。
师:同学们,你觉得他们读的好吗?哪里读的好?
预设:(生1:我觉得他读出了树难舍难分的心情。师:你也体会到了,你能不能读一读。生2:我觉得小鸟读的好,他把“一定”读的很重。师:你知道他为什么这样读?生2:因为小鸟说他明年一定会回来。师:小鸟很坚决地对树许下了诺言。请你也来许下诺言。还有谁也能这么坚决地许下诺言?(2名)师:它是在向大树保证,能不能更坚定一些?)D、男女分角色读。
师:同学们体会的真好,现在我请男同学扮演大树,女同学扮演小鸟,老师来读旁白,我们一起来体会这对好朋友的难舍难分。
4、悟读小鸟的三次问话,分角色对话,体会小鸟的着急。①、过渡:春天又来了,鸟儿又回到了这里找他的好朋友树来了。可是,树不见了。为了找到好朋友,小鸟可是历尽艰辛,在寻找大树的过程中,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5、课件出示三次对话。
师:在对话里,还有其他几个角色,请大家跟自己的同桌分工练读。
(生练读小鸟找大树的过程)(1)、鸟儿与树根
①、鸟儿和树根的对话,你会读吗?(找朗读优秀的来读)(追问:老师要来采访一下你,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到什么地方去了呀”读出询问奇怪的语气。)全班女生像她这样齐读第7段。
②、树和树根是什么关系呢?
预设:生:树根是树的一部分。(追问:那么树根的心情是怎么样的?难过的心情。)
师:请你来把树根这种难过的心情读给大家听。师:全班男生像他这样齐读第8段(2)、鸟儿与大门
过渡:鸟儿听完树根的回答向山谷里飞去,它越来越着急了,此时的鸟儿心情怎样?
①、指导朗读。谁能来读出鸟儿这种着急的心情。(找两个稍差的学生来读)
师:还有哪两个同学来试试(读的稍好的)。
②、师:谁来评一评哪一组读得更好?(追问:为什么觉得第二组读的更好?)
预设:生:因为第二组读出了鸟儿焦急难过的心情。(带着你的体会你也来读读这句话。)
③、分角色读。(女同学读10段,男同学读11段,看谁是朗读大王,能把鸟儿和大门的语气读的最好)。(3)、鸟儿与小女孩
过渡:鸟儿听了大门的回答,又一次失望,它的心情又是如何啊? ①、有谁能把鸟儿这种快要绝望的感情读出来?
②、分男女同学读。男同学齐读鸟儿,女同学齐读小女孩。
6、学习最后三个自然段,了解故事结尾。
①、过渡:鸟儿就是这样一次次焦急、难过寻找自己的好朋友大树,最后终于找到由朋友生命点燃的灯,完成了自己的诺言。他找到灯火以后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三个自然段。齐读课文。
②、鸟儿看了灯火几次?(2次)③、小练笔。
a.第一次鸟儿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他心里在想什么?把鸟儿心里想
说的话下下来。(指名汇报)
b.第二次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这一次他又可能会对树说什么呢?再一次把鸟儿想说的话写下来。(指名汇报)
C.师:鸟做的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们是好朋友。他完成了自己对树的诺言,这是一只多么珍惜友情、信守诺言的鸟啊(板书:友情、守信)
(二)写感受,升华主题。
1、过渡:同学们,这个美丽又带有一点遗憾的故事讲完了,你心里一定有很多话想说。你想对谁说?请你选定一个角色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2、出示句子,学生写感受。
我想对小鸟说„„
我想对大树说„„
我想对作者说„„
我想对伐木工人说„„
3、总结:美丽的通话带给我们无限的思考和想象,感受到世间许多珍贵的情谊,童话世界是一座宝库,希望同学们更多的去挖掘它,珍藏它。
第二篇:+++《桂林山水》微课设计教案
《桂林山水》微课
(一)、精读第二节,体会感情,领悟写法 1.自由朗读。
要求:把最吸引你、最美的地方用笔划出来,好好地练一练,把感受到的美用朗读表达出来,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读。
2.交流朗读,在读中体会水的:“静”、“清”、“绿”。
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1)通过范读、指名读、齐读等形式,突出漓江水的静、清、绿。(2)感悟作者表达“绿”的精妙。
引导学生把“无瑕的翡翠”与“碧绿的草坪、“绿色的玻璃”加以比较,体会作者描写的形象性和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3)读了这句话,你对漓扛的水有怎样的印象?
3、体会作者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
(1)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这样概括地写,不是也能把特点写明白吗?(2)和原句对比读,说说哪句话给你的印象更为深刻?
小结:是的,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不仅要说出景物的特点,还要作具体、生动、细致的描写,这样写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很清,还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呢!漓江的水可真绿,多像一块无暇的翡翠。
(4)和原句对比读,你有什么感觉?
4、激情点拨
既然这一节写的是漓江水的静、清、绿,为什么这节开头,还写大海和西湖呢?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5、理清叙述顺序,小结方法。
(1)这段话共三句。先用大海、西湖的对比手法引出漓江的水,再具体地写漓江水的特点,最后一句是写感受,也写出了水的静。
6、做游戏:三个同学拿着分别是静、清、绿的三个牌站在讲台上,老师把三个特点的牌子拿在手,分别指名上讲台找对称的牌子。
第三篇:《去年的树》微课说课
《去年的树》(微课)说课稿
因为是一节微课,重点又放在了技能方面的训练上,所以不过多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主要说一说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和过程:
1、教学目标:
《新课标》的阶段目标中指出,第二学段(3 ~ 4年级)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很多,其中有一个就是将事情发展的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串连起来的要素串连法。今天的微课,就是要素串连法的准备过程 —— 归纳各部分的意思。本课要习得的方法就是找关键词和根据意思提炼概括词语,并把这些词连成一句话,这样归纳出各部分的意思。
2、教学过程:
(1)首先干净利落地通过回顾分段,将学生引入起因、经过、结果的环节之中。
紧接着让学生通过默读,自己说说这部分内容。因为方法的问题,孩子说的内容不够简洁,于是,我们一起来寻找更简洁的方法:找关键词。然后就让学生仔细读文找关键词。
由于理解不同,关键词五花八门,交流的时候,老师把这些关键词选择性地进行板书。
为了让学生概括提炼意思,主要抓了小鸟和树的对话,从中去体会他们的表现,更便于理解归纳。
有了关键词,也有了提炼概括的词,再让学生看板书连成一句话,这部分意思就出来了。整个过程层次非常清晰。
(2)总结学习方法。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回顾学习方法与步骤,并在他们头脑中有清晰的认识。
(3)放手自学、互学。因为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的学习更有目的性,思路更清晰。汇报交流也比较清楚了。学生汇报时的板书也可以根据老师的板书比较有条理。
3、整个教学,注重生成,努力实现用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达到真、纯、实、活。
第四篇:微课设计格式
微课设计格式
植树问题
姓名
工作单位
电话
微课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P32:例2 一条公路全长1000米,每隔5米种一棵树。如果两端都要种,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学习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等学习活动,探索植树问题中两端种树、不栽树、一端栽一端不栽,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构建和丰富植树问题的模型;
体会一一对应的思想方法,理解植树问题中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学具准备
直尺、铅笔、橡皮、纸 学习方式
学生一边观看微视频,一边独立思考植树问题的几种方式;经过画图体会算式中各个数的实际意义,进一步理解植树问题(两端不栽树和一端栽一端不栽)中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微课教学
一、(略)
1、2、二、(略)
1、………………
练习设计 【进阶练习A】
1、在小路一边栽树(一端栽树一端不栽树),如果一共有100个间隔,那么一共有()棵树。A.99 B.100 C.101
2、绿化队在一条长150米的马路一旁栽树(一端栽树一端不栽树),每隔10米栽一棵,需要准备多少棵树苗?正确的列式是()。
A.150÷10=15(棵)B.150÷10-1=14(棵)C.150÷10+1=16(棵)
3、在小路一边栽树(两端不栽),如果共有20个间隔,那么一共有()棵树。A.19 B.20 C.21 【进阶练习B】
1、一条走廊长40米,在它的两旁摆花盆,每隔5米摆一盆(两端不摆),一共需要准备多少个花盆?正确的列式是()。
A.40÷5-1=7(盆)B.40÷5-1=7(盆)7×2=14(盆)C.40÷5+1=8(盆)8×2=16(盆)
2、一根木头长8米,要给它平均分成4段,每锯下一段需要5分钟,锯完一共要花多少分钟?正确的列式是()。
A.4+1=5(次)5×5=25(分)B.4×5=20(分)C.4-1=3(次)3×5=15(分)
3、在小路一边栽树(两端不栽),如果共有19个间隔,那么一共有()棵树。A.18 B.19 C.20 附:教师简介
第五篇:微课设计
入学教育
一年级是一个人学习的起始阶段,这一阶段学习质量的好坏,对孩子的一生有着无法估量的影响。孩子从幼儿园的小朋友变成一年级的小学生,这是人生道路上一个大的转折。幼儿园以保教为主,老师阿姨细心周到的照顾,让孩子生活得无忧无虑。在升入一年级对孩子的入学教学显得很重要,下面是沪江网为你整理的关于入学教育的几个教程。教材简析:
本课由四幅图画组成,分别以“欢迎新同学”、“学习语文很快乐”、“良好的读写习惯”为主题,教师通过观察、说话、参观、演练等方法,让学生感到上学真好,学习语文真好,同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目标:
1、观察图画内容,初步了解学校的生活,感受教师的亲切,同学的友爱,共同学习的快乐。
2、依据画面的提示,懂得要尊敬老师、热爱学习、遵守纪律、团结友爱,并养成良好的读书写字的习惯。
3、通过观察、说话、演练,愿意与老师和同学友好交谈。教学重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热爱学习的思想感情。养成良好的听讲、读书、写字的习惯。难点:养成良好的听讲、读书、写字的习惯。教学准备:放大的课文图片。(幻灯片、课件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实际,启发谈话。
1、教师以谈话形式引入:今天早晨来上学,是自己来的,还是家长送来的?
2、进一步导入:在学校门口,你看见了什么?(可以说看见的人,也可以说看见的物,还可以说看见的事。)
(二)、仔细看图,指导观察。
1、引导学生进行对比:你觉得小学和幼儿园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可以联系实际说,也可以看图后比较说。)
2、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说说画面上有什么人?他们在做什么?他们可能在说什么?
3、教师小结:小朋友来到学校学习,老师是你们的好朋友。老师爱小朋友,小朋友也爱老师。
(三)、说话演练,体会感情。
谈话:早晨,老师见到你们,说:“小朋友早!”你们应该怎样回答?平时见到老师,怎么说?放学时见到老师,怎么说?(找小朋友进行演练。)
(四)教儿歌。上学校
太阳公公起得早,花儿点头对我笑。背上我的小书包,高高兴兴上学校。第二课时
(一)出示图片2,引入激趣。
出示图片2,教师引导:你知道他们在上什么课吗?你怎么知道?你认识这些字吗?
(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习惯。
1、观察图2:请你说说看到了什么?
2、整理:A、小朋友坐得很端正。B、小朋友听得很专心。C、桌上的学习用品只有铅笔盒。
D、一个小朋友正把卡片贴在相应的图画下面。……
3、培养学习习惯。(1)、提出要求。(2)、教师示范。
(3)、学生演练,教师检查、指导。
(三)教学儿歌。上课了
丁零零,上课了,快进教室来坐好。学习用品放整齐,等待老师来上课。老师说话认真听,提出问题多动脑。回答问题声音响,大家夸我学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