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恐龙复习课教学设计反思
20恐龙复习课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本课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恐龙的喜爱之情。作者紧扣主题,对恐龙做了较为全面的介绍。文章条理清楚,结构分明。
学情分析:
恐龙是两亿年以前地球的主人,属爬行动物,它们与神话传说的“龙“无关。恐龙的种类繁多,生活在陆地或者水中。约在6500万年以前神秘消失了。学生对这个曾经是地球的主人恐龙,也有一定的认知,但对恐龙形态、种类、以及生活习性的理解,把握并不是十分理想,研究探索恐龙的情趣有待熏陶。
设计理念:
为了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恐龙,研究恐龙的情趣,借助现代教育技术(PPT、电子白板、实物投影仪)帮助学生以兴致勃勃的状态投入到愉悦的复习活动中去,力图实现“温故而知新”。
教学目标:
1、复习本课的最肉容易出错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组织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以求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
3、体验探索的愉悦,激发探究恐龙、研究恐龙的强烈欲望。
4、学以致用,给恐龙制作名片。激发学生课外继续探索、研究恐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
本学期,老师带大家走进了口恐龙世界,说说你们都知道了恐龙的什么知识?
(学生回答:恐龙生活的年代、种类、形态、亲戚、生活习性,以及恐龙的消失)。
2、师相机板书归纳
年代、种类、形态、亲戚、生活习性(吃食、卵生、)消失。
二、复习探索(利用PPT,以及电子白板中的软笔勾画重难点,点击资源库中的图片,以实现顺学而导。)
1、分组开火车读。(今天,老师想邀请大家再次走进恐龙世界,了解更多的恐龙知识,打开课文,伴随着朗朗的读书声,让我们一起走进恐龙世界。)
2、读一读,说一说
读自己觉得最有趣的地方,并小声的告诉你的同桌,为什么有趣?
3、汇报交流,教师顺学而导,引导把握课文内容。(应用到电子白板中的智能笔勾画重难点,点击资源库中的图片,以实现顺学而导。)
4、探索小结,课文内容回顾。
三、趣味活动(应用到电子白板、实物投影、PPT)
1、复习生字,探索如何区别识记(认读,说发现);应用银 光笔能笔勾画三个生字,给三个生字找朋友。
2、词语认读,造句,奖励笑脸。应用图标点出笑脸。
3、判断比喻句,应用智能笔勾画图形。
4、小小侦查员行动,应用电子白板中的图标,打“√”、“×”。
四、拓展迁移
1、给自己喜欢的恐龙制作名片交流。应用投影进行展示并交流。
2、恐龙知识小问答。
3、收集更多的孔龙知识,准备下一节课召开一次恐龙知识交流会。教学反思:
尊敬的各位领导,我亲爱的战友们,现将我执教的《恐龙》一课做以下反思,希望你们一如既往地指导我,帮助我。教材分析:
《恐龙》是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一篇说明性科普文章,课文主要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恐龙的喜爱之情。作者紧扣主题,对恐龙做了较为全面的介绍。文章条理清楚,结构分明。
学情分析:
恐龙是两亿年以前地球的主人,属爬行动物,它们与神话传说的“龙“无关。恐龙的种类繁多,生活在陆地或者水中。约在6500万年以前神秘消失了。学生对这个曾经是地球的主宰,也有一定的认知,但对恐龙形态、种类、以及生活习性的理解,把握并不是十分理想,研究探索恐龙的情趣有待熏陶。
设计理念:
为了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恐龙,研究恐龙的情趣,借助现代教育技术(PPT、电子白板、实物投影仪)帮助学生以兴致勃勃的状态投入到愉悦的复习活动中去,力图实现“温故而知新”,并能“学有所用”。
教学目标:
1、复习本课的最肉容易出错的生字,理解运用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组织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以求理解课文内容,进一步了 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
3、体验探索的愉悦,激发学生了解恐龙、研究恐龙的强烈欲望。
4、学以致用,给恐龙制作名片,恐龙知识问答。激发学生课外继续探索、研究恐龙。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分四步走:一是谈话导入,走进恐龙世界;二是寻找兴趣点,交流汇报;三是趣味活动,强化训练;
四、拓展迁移,制作恐龙名片,恐龙知识问答,布置“召开恐龙知识交流会”新任务。在复习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努力发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功能
由于恐龙距离我们年代久远,谁也没有见过,学生无法调动生活经验来感悟。所以课前让学生从多种途径了解恐龙,掌握大量的文字、图片、模型资料。课堂上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大量图片、调动学生对恐龙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认识恐龙、走近恐龙,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因为直观形象的图片,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新奇感和探究的热情始终伴随他们,于是,便能主动地、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来,课堂显得生动而活泼。可以说,信息技术在本课教学中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2.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按总分总的顺序,激发学生自主走进恐龙世界、认识恐 龙、介绍恐龙、研究恐龙,3.努力实现学以致用
本节复习课,我努力追求积累迁移,将文本语言内化成学生自己的语言。小学语文改革的方向是“读得进,记得住,用得出”。要在充分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这是复习课的宗旨,在复习完课文内容之后,我利用电子白板设计了一系列的复习训练,由字、词、的复习到课文内容回顾,拓展迁移,恐龙知识问答,这是将课文中的规范语言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的过程,从而达到记得住,用得出的境界。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课外再学习、探究的情趣。
本节复习课我想追求尽善尽美,但很难十全十美,在教学中存在以下不足:1、2、3、4、无论如何,教完这一节课后,能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有助于指导今后的教学。这就是我最大的收获!希望各位领导,各位亲爱的战友毫无保留的指导、帮助。再此,先表谢意,谢谢!
第二篇:恐龙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20.《恐龙》
第二课时
于屯小学 牛世清
课题 苏教版语文第六册第20课《恐龙》 教学内容 恐龙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3、对一般说明方法的初步掌握,特别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2、对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的初步了解和掌握。
三、教学准备
1、恐龙电影片段,图片、资料,课文节选的课件一份 2、口语课堂交流指导一份: 内容:小组讨论完成以下问题的讨论(1)课文上介绍了哪些龙?(2)你最喜欢哪种龙/(3)为什么喜欢它?
(4)书本上是怎么介绍它的这个特点的?
要求:用以下的句式完成练习
课文上介绍了„„我最喜欢„„.因为它„„书本上是这样说的„„
四、设计理念:
我的设计理念是:为学生的好学而进行教学设计,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着眼于学习者,根据学习者的实际需要和现实状况来设计教学活动,为学生学习知识、增长经验提供机会。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积极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真切感受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实践中引发学生思考拓展学生视野,开发学生潜能,为每个学生的成长提供机会。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已经学习到大约两亿年前地球曾经被一种强大的爬行动物所主宰,它们就是——(学生答恐龙)。虽然它们在六千五百万年以前就突然消亡,但现在的科技是如此的发达,科学家们已经复制出了恐龙时代的生活场景。让我们一起打开时光隧道去看一看。
(播放课件第一部分恐龙世界2)其实我们刚刚所看到的就是课文所描述的内容,今天老师和大家一块来学习课文《恐龙》看看恐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二)精读课文
1恐龙时代漫步于世界各地的恐龙种类(学生回答很多)形态呢也是(学生答千奇百怪)(板书种类多,形态千奇百怪)
(1)种类又是如何多呢?形态是怎么怪?老师就来请一位同学给大家朗读第2到第5小节,在他朗读的同时其它同学认真地从书上找出所介绍的龙的名称,并在名称下划横线。(一位同学朗读,其余同学从书本上找出恐龙的名称)你们都从书本上找出了哪些恐龙的名字?(请一位同学来回答)(雷龙、剑龙、三角龙、梁龙、翼龙、鱼龙、霸王龙)(2)现在请大家拿出发给你们的口语课堂交流练习指导
(在投影仪上投影出指导要求:并进行指导,明确内容和要求)介绍一种你喜欢的龙。(学生小组交流,教师随机进行指导,遇见比较好的同学随机请他起来给同学做示范)
(3)(请学生站起来和大家交流讨论结果)
(1)雷龙:1指名说:课文上介绍雷龙、剑龙、梁龙、三角龙、鱼龙、翼龙、霸王龙。
a、我最喜欢雷龙,因为它很大。书上是这样说的:“雷龙是个庞然大物。”
b、我最喜欢雷龙,因为它很重。书上是这样说的:“它比六头大象还要重。它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 看图,这只雷龙长的怎么样?可以用那个词语来形容它? 3可以从那些词语看出雷龙很大?指名读句子 4课件出示 雷龙是个庞然大物。
雷龙是个庞然大物,它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它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
指导朗读:重点读庞然大物什么意思怎么说它大的?,六头大象,还要重,每,雷鸣
打比方、作比较)
5谁想向大家介绍一下这只雷龙你们听听,他描述的雷龙大不大?
6迁移 刘翔跑的很快。
刘翔跑得很快,好似————一般。
梁龙:(1)看图,指名说。
(2)那些词语说明梁龙身体很长?二十多米有多长?(大约有两个教室那么长)课文通过列举这样一个数据,让我们一下子明白了梁龙有多长,这种方法叫做列数据。
(3)指导朗读:重点读身体很长有多长:足有二十多米,一座移动的吊桥。
列数字、打比方)谁再来朗读一下?老师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一架移动的吊桥,读得真棒谁也来试试?
剑龙:(1)看图,指名说
(2)剑龙长什么样?剑板和尾刺有什么作用?读句子
(3)指导朗读:利剑一样的尾刺)老师听出来了这样的尾刺真厉害!三角龙:(1)看图,指名说
(2)为什么叫三角龙?
(3)指导朗读:任何动物都望而生畏要重点读)
鱼龙:(1)看图指名说。
(2)鱼龙有什么特点?
(3)为什么叫鱼龙?
翼龙:(1)看图指名说。课文上介绍雷龙、剑龙、梁龙、三角龙、鱼龙、翼龙、霸王龙。我最喜欢翼龙,因为它可以在天上飞。
书上是这样说的:“翼龙的身体两侧长着两个翅膀,它高高飞翔的时候就像是在天空翱翔的轻型飞机。
(2)翼龙有什么特点?(3)为什么叫翼龙?
(4)指导朗读:在天空翱翔的轻型飞机要读出高高飞起的感觉来。轻一些,声音高一些)
霸王龙:(1)看图指名说 课文上介绍雷龙、剑龙、梁龙、三角龙、鱼龙、翼龙、霸王龙。我最喜欢霸王龙,因为它十分凶猛
课文上是这样说的:“霸王龙就是一种食肉恐龙。它大脑袋,短身子,牙齿就像锋利的匕首。”
(2)霸王龙有什么特点?(3)为什么叫霸王龙?
(4)指导朗读:锋利的匕首,重点读。大脑袋、短身子为了突出它的凶猛在这里稍读短促些)
(在学生介绍恐龙时相机出示恐龙的图片,以直观形象促使学生对恐龙更为了解)拓展练习1:同学们平时也一定很喜欢了解有关恐龙的知识,你们都还知道哪些恐龙呢?(学生介绍自己知道的恐龙以及它的特点)
2大家真厉害知道那么多的恐龙。老师也收集一些恐龙图片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
(出示恐龙的图片)
2那么这么多的恐龙靠什么来维持自己的生命呢?它们都吃一些什么呢?(有的恐龙吃植物也有的恐龙吃肉)(板书:食物:食肉、食草)你是从哪个小节看出来的? 我们一起来把这个小节来读一下 3那么它们又如何繁衍后代呢?(它们是卵生)
你从书上哪个小节看出来的?你能把它读出来吗?(生读该小节)
(板书:繁殖:卵生)
(三)、练习
1()是个庞然大物,比大象还要重。2.()从头到尾足有二十多米长。3.()能在空中展翅飞翔。
4.()能潜入水中寻找食物。5.()背上插着剑板。6.()是非常凶猛的肉食动物。7.()的脸上长着三只大角的翼龙。(1)说一说,看看自己说的对不对
(2)请你断一断,看看它们是不是比喻句。
梁龙的身体走起路来,好像是一架移动的吊桥。()雷龙每踏一下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鱼龙很像今天的海豚,它能潜入水中找食物。
()翼龙展翅高飞时,如同一架在天空中翱翔的轻型飞机。()
(四)、演示文稿,练说“我是﹍龙”
(1)恐龙的种类很多。课文二至四段向我们介绍了五种恐龙及两个亲戚的特点。现在请各小组再准备一下,然后选择一种你们喜欢的恐龙,以“我是**龙”为开头,向大家介绍这种恐龙的 特点。
(2)学生准备,自由练说可以写出来教师指导(3)交流反馈.(五)总结延伸
今天我们学习了好多关于恐龙的知识,你们都了解到了哪些知识呢?能告诉大家吗?
(生总结今天的知识点)
如此神奇的恐龙,我们如今是不能够亲见。因为它们在6500万年前已经突然神秘的灭绝了。人类至今尚未解开这个谜团。但是不怕,如今的科学技术是这样的高超,也许有一天我们能够使恐龙重回人间呢?
不如让我们先异想天开一下吧?科学家推测恐龙灭绝的原因可能有:
(出示课件该部分,读题)
如果现在有技术可以使恐龙复活,你愿意吗?为什么?
恐龙的世界虽然神秘,但是凭借着我们人类的智慧,这些秘密终会揭开,而解开它们,要靠今天的你们今后的探索。
(六)板书设计
20恐龙
种类
多样 形态
千奇百怪 食物
食肉
食草 繁殖
卵生 消失
谜团
(七)教学反思
《恐龙》是一篇知识性短文,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形态以及生活习性,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恐龙的喜爱。但是恐龙毕竟是在地球上消失了几千万年的史前动物,离学生的生活十分遥远。如果教师只凭借一张嘴、一支粉笔进行教学,很难使学生充分感知课文,领悟情境,反而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教学效果往往不尽人意。究竟怎么样才能让学生能够从一开始就对恐龙有个大概的印象呢?为此,为此我做了一下工作 一 我鼓励学生回家和父母一同上网查询恐龙的相关资料,然后有条件地把资料打印出来或者重要的记录下来,让大家在班队课上进行恐龙知识的交流,从而学生初步了解一些恐龙的知识。
二 借助媒体,营造学习氛围。
(1)录象导入课题,激发兴趣。在教学时,一开始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就播放了有关恐龙生活场景的录象。当画面上出现成千上万不同种类的恐龙在地球各个角落里奔跑的宏伟场景时,学生们都睁大了眼睛,惊叹不已。我微笑着念旁白:在6千万年以前,地球上到处都是恐龙,恐龙就是地球的主宰。那么恐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呢?我们人类对他们进行了哪些研究呢?今天老师和大家一块来学习新课《恐龙》。这时,学生通过视听去感受,看到那么多不同种类的恐龙,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就一下子被撩拔起来了
(2)分类教学,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借助形象的比喻介绍恐龙是本课的语言特色。由于恐龙生活在遥远的古代,谁也没见过,其种类、外行和习性都是科学家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所进行的研究推测。为了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恐龙形态、生活习性等,我设计课件时候力求图文结合,即每一种恐龙都和相应的图片和文字说明相配。教学时,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首先让学生通过自习小组讨论,填写恐龙种类和特点表格,再进行小组归纳,互相补充。语文课是贯穿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线的,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充分做到在读中体会作者是怎么样通过语言文字来描绘不同种类恐龙的不同外形,并让学生逐词逐句读中理解行文中多处运用了比喻方法进行的描述。从一个句子、一段话,从文中的插图、环境描写入手,把新信息和已知信息结合起来,纳入已有的认识体系,并寻找出某些联系,从而产生新的组合,在讨论中相互启发,教师只在一旁适时点拨。学生既读懂了课文,也掌握了写作方法,一举两得。由于课前的大量阅读,在教学 中,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对各种恐龙的特点,形态、习性进行了深层次地探讨,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他们不断探索,不断发现的欲望。通过反复朗读体会,学生对研究恐龙的兴致愈发浓厚起来。
(3)课尾设疑,留有余味。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由于前面很多相关恐龙知识激起了学生浓厚的探究兴趣,所以当最后一段出现,恐龙的灭绝到今天还是一个谜团时,孩子们表现出了极大的研究兴趣和决心。我便放手让学生谈论研究,通过各种资料的搜集,以你的观点,你猜测一下恐龙是怎么灭绝的?“软性问题”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允许学生各抒已见,让思维有灵活度和自由度。因为课堂上时间不够,我布置学生课后再去找些资料讨论研究一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查寻资料的能力,准备来个“恐龙知识竞赛”。这样就能刺激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提供有利条件发挥学生的潜能而培养其创新思维。
通过教学实践,我体会到媒体的运用能使语文课增色不少,但它不可能完全代替语言文字本身,不可能代替所有的教学手段。在运用过程中,怎样做到恰到好处,化难为易,需要今后的不断实践探索及同行们的集思广益。我坚信解放思想,敢于尝试,就一定能把语文教学与多媒体手段完美地结合起来,进而取得语文教学的最佳效果。
第三篇:恐龙教学设计和反思
一起走入恐龙世界
———《恐龙的世界》教学设计与反思 石河子21中 王萍
多媒体课件作为课堂学习的辅助手段,首先要为解决学习重难点服务。要为学生学习提供最直接的帮助,使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有助于学习能力的培养。如我在教学《恐龙》一课,在导入课文时,播放一段恐龙的动画视频,视频中向我们展现了恐龙家族的生活情景,学生看得津津有味,这段视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对课文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对象分析
我班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主动学习的能力,但由于恐龙已经灭绝,与我们的现实生活联系不多,很多的科学知识学生理解掌握起来也有一定困难,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官,在学生的视觉中形成清晰的表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以“趣”促学,唤起他们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
教学媒体设计
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恐龙生活的鼎盛时期及一些深奥的科学知识,我借助音像资料将学生带进了远古时期的恐龙时代,让学生亲眼目睹了行星撞击地球的惨烈,让学生为恐龙的灭绝感到惋惜,激发了他们探索科学的愿望。
教学设计:
一、激活思维,开放空间
1、出示恐龙课件,引出有关恐龙的话题。“同学们,老师听说你们的课外知识非常丰富,现在我要来考考你们,对自己有信心吗?”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继而出示恐龙骨骼模型课件,引出“恐龙”话题。学生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在课外了解到的一些有关恐龙的知识。在大约两亿年前,恐龙有过一段十分辉煌的历史。那时,地球上还没有人类,恐龙是地球的主人。他们到处漫游,足迹遍及整个世界,在地球上称霸,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几亿年前去看看恐龙的生活状况。我播放恐龙鼎盛时期的视频。学生惊奇地叫到:“哇,这么多恐龙呀!”
2、师问:关于恐龙,你都知道些什么,能和大家分享吗?交流对恐龙的相关的音像资料,我播放恐龙鼎盛时期的视频。学生惊奇地叫到:“哇,这么多恐龙呀!”有的说:“你看,在飞的是翼龙。”有的说:“那像犀牛的是三角龙,背上有刺的是剑龙,身体庞大的是雷龙。”有的说:“你看,小恐龙在跑来跑去呢!”……学生兴趣很高,课堂气氛空前活跃。
3、正如大家所说,在大约两亿年前,恐龙有过一段十分辉煌的历史。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几亿年前去看看恐龙的生活状况。(展示课件)
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认读字词
1、生边看动画边听配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播放FLASH课件)
2、自读课文,自主识字,写一写,划一划。借助多媒体指导学生学写生字:谜。
3、师生交流,出示课件理解字词。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培养学生识字能力。)
三、自读自悟,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认真研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关于恐龙灭绝的说法有哪几种?
2、课件出示学习方法:
3、交流反馈。
(设计意图:阅读的过程是文本意义与阅读主体意识之间互相交流、双向互动的过程。通过学生反复读文感知,既巩固了识字,提高了朗读水平,同时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了语感。)
四、深入研究第一、二种说法 学习第一种说法:
1、恐龙被冻死的原因究竟是什么?(生自由找)(1)有一段时间,地球上突然变得十分寒冷。(2)它们没有冬眠的习惯(3)它们没有皮毛来保暖
2、小结这一段内容,指导朗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学习第二种说法:
1、找一找恐龙被饿死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太阳被遮住了,造成地球上出现可怕的景象——“一片黑暗”。你们想不想看看当时的情景?(播放录像)
(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课件将火星撞击地球的景象,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有效渲染了气氛。)我立即播放了行星撞击地球的视频,并解释到:有谁会想到,一场全球毁灭性的灾难即将到来,一颗行星正向地球急驰而来,最终撞上了地球,火光冲天,爆炸产生了大量的尘埃,最终将太阳遮住了,地球上一片黑暗!学生个个睁大眼睛认真地观看,生怕错过了一个镜头。看后,我问他们有什么感受,他们说,这太可怕了,太恐惧了。我顺势引导他们有感情的朗读这一句话。
2、此时此刻,你有怎样的感受?(学生自由谈感受——害怕、担心、恐惧……)指导朗读这一句话。
3、接下来又会有怎样的情况发生呢?(学生朗读课文并回答问题)(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采用问读的方式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个性与情感进行朗读,尊重了学生对文本的多元化感悟。)
五、总结课文,完成练习
六、启发想象,拓展延伸。
1、恐龙到底是怎么灭绝的,这个“谜”至今还是没能完全解开,你能不能大胆想象一下恐龙灭绝的其他原因呢?也许你的想象会成为科学家们打开恐龙灭绝之谜的金钥匙呢!
2、师提供线索,帮助学生开拓视野。
作业:查询(恐龙网网址、《恐龙问答101》、《蓝猫淘气三千问》——恐龙专题……)了解恐龙世界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科学家猜测恐龙灭绝的种种原因,而恐龙早已灭绝,学生对恐龙没有形象、直观的感受,因而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教学中,我巧借多媒体资源,有效地突破了这一难点。
上课开始,在引出恐龙话题后,我播放了恐龙鼎盛时期的生活情景,激发了学生探究恐龙灭绝原因的兴趣。这一良好的开头,为下面教学的顺利进行做了很好的铺垫。在分析恐龙灭绝的第二个原因时,我通过播放一段行星撞击地球的视频,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恐龙的图片和资料。大部分学生都能在家长的帮助下,利用各种方式,收集资料,为学习新知打下了一定的基础。课后,我通过给学生提供恐龙网网址等线索,引导他们进一步了解更多有关恐龙的知识,深化对课文的理解,使课内和课外这两个资源得到有机的整合。这一环节既体现了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延续和补充,又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通过教学《恐龙的灭绝》,我感受到适当地利用多媒体资源,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感悟课文,还可以丰富文本的内涵,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使课堂教学变得轻松、有趣。
第四篇:恐龙教学反思
篇一:恐龙世界教学反思
《恐龙世界》教学反思
《恐龙世界》这一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内容,是一节非常有趣的绘画创作课。“恐龙”是孩子们很感兴趣的话题,学生从小就玩恐龙玩具,看有关恐龙的连环画,听有关恐龙的故事,因此,这节课从题目上就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中我首先以恐龙图片来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图片,使学生了解恐龙的种类、习性、外型,上课时让学生带来自己喜欢的恐龙玩具,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比一比,看看哪组同学创作的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同时,很好的解决了教学难点。
课堂上,我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如何表现不同特点的恐龙。通过观察课件中的恐龙,同学们基本上都能够抓住恐龙的外形特点,并进行具体的分析;也都能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现,以充分体现和展示他们的个性。
最后,展示优秀的恐龙题材的美术作品,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学生们在明确作业要求前提下,完成了一幅幅优秀的恐龙世界的作品,在评价活动中,采取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评价能力和审美鉴赏力。整节课学生学习气氛十分热烈,学习效果良好。篇二:恐龙教学反思
《恐龙》教学反思
《恐龙》这篇课文是一篇知识性短文,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形态和生活习性,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恐龙的喜爱之情。恐龙生活在遥远的古代,谁也没有见过,它的种类、形态和生活习性都是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进行的研究推测。正因为如此,作者多处运用用打比方、作比较、列数据等说明事物的方法进行描述,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本课不应是枯燥无味的说明方法的学习,而应根据学生实际,针对课文特点,让学生在兴趣与乐趣中品读感悟语言文字,在读中学习文章是如何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增加知识性文章的可读性。
课前学生根据预习卡的要求进行充分的预习,包括生字词语、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自主探究喜欢的恐龙、查阅恐龙资料。
录象导入课题,激发兴趣。在教学时,一开始播放了有关恐龙生活场景的录象,这时,学生通过视听去感受,看到那么多不同种类的恐龙,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
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指导生字朗读与书写,并引导学生学会抓住全文的大体结构。
掌握重点,突破难点。重点了解第二段恐龙的形态特点,领悟课文是怎样把它们的这些特点写具体的。这部分的设计思路:
(1)以学生所喜欢的一种恐龙为例引导学生探究其形态特点及说明方法。在讲解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时让学生进行句子的比较,从而体会这种说明方法的好处,朗读的时候给学生增加一些趣味性。(2)总结学习这种恐龙的方法(3)引导探究学习其他恐龙。学习“三角龙”的时候,抓住它的外形特点,让学生边读边表演,增加乐趣。
借助媒体,营造学习氛围。(1)录象导入课题,激发兴趣。在教学时,一开始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就播放了有关恐龙生活场景的录象。当画面上出现成千上万不同种类的恐龙在地球各个角落里奔跑的宏伟场景时,学生们都睁大了眼睛,惊叹不已。我微笑着念旁白:在6千万年以前,地球上到处都是恐龙,恐龙就是地球的主宰。那么恐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呢?我们人类对他们进行了哪些研究呢?今天老师和大家一块来学习新课《恐龙》。这时,学生通过视听去感受,看到
那么多不同种类的恐龙,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就一下子被撩拔起来了。
(2)分类教学,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借助形象的比喻介绍恐龙是本课的语言特色。由于恐龙生活在遥远的古代,谁也没见过,其种类、外行和习性都是科学家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所进行的研究推测。为了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恐龙形态、生活习性等,我设计课件时候力求图文结合,即每一种恐龙都和相应的图片和文字说明相配。教学时,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首先让学生通过自习小组讨论,填写恐龙种类和特点表格,再进行小组归纳,互相补充。语文课是贯穿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线的,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充分做到在读中体会作者是怎么样通过语言文字来描绘不同种类恐龙的不同外形,并让学生逐词逐句读中理解行文中多处运用了比喻方法进行的描述。从一个句子、一段话,从文中的插图、环境描写入手,把新信息和已知信息结合起来,纳入已有的认识体系,并寻找出某些联系,从而产生新的组合,在讨论中相互启发,教师只在一旁适时点拨。这正是“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学生的学全在能逐渐自求得之。”例如教“雷龙”时,我先让学生找出有关雷龙的句子读一读。并问学生为什么叫它“雷龙”呢?雷龙的特点到底是怎么样的呢?谁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然后在雷龙的鸣声中,庞大的雷龙形象图出现了,边上再配上大象走来的图片,让学生说说,写雷龙作者用了什么方法呢?除了打比方,还将雷龙与生活中能见到的动物“大象”做了一个生动的比较呢!学生既读懂了课文,也掌握了写作方法,一举两得。由于课前的大量阅读,在教学中,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对各种恐龙的特点,形态、习性进行了深层次
地探讨,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他们不断探索,不断发现的欲望。通过反复朗读体会,学生对研究恐龙的兴致愈发浓厚起来。(3)课尾设疑,留有余味。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由于前面很多相关恐龙知识激起了学生浓厚的探究兴趣,所以当最后一段出现,恐龙的灭绝到今天还是一个谜团时,孩子们表现出了极大的研究兴趣和决心。我便放手让学生谈论研究,通过各种资料的搜集,以你的观点,你猜测一下恐龙是怎么灭绝的?“软性问题”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允许学生各抒已见,让思维有灵活度和自由度。孩子们的各种设想引得周围听课教师哈哈大笑。因为课堂上时间不够,我布置学生课后再去找些资料讨论研究一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查寻资料的能力,准备来个“恐龙知识竞赛”。这样就能刺激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提供有利条件发挥学生的潜能而培养其创新思维。通过教学实践,我体会到媒体的运用能使语文课增色不少,但它不可能完全代替语言文字本身,不可能代替所有的教学手段。在运用过程中,怎样做到恰到好处,化难为易,需要今后的不断实践探索及同行们的集思广益。我坚信解放思想,敢于尝试,就一定能把语文教学与多媒体手段完美地结合起来,进而取得语文教学的最佳效果。篇三:恐龙教学反思
恐龙教学反思
《恐龙》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知识性文章,课文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
恐龙生活在6500万年前,它的种类、形态和生活习性都是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进行的研究推测。正因为如此,作者多处运用打比方、作比较、列数据等说明事物的方法进行描述,使读者如见其形,如闻其声,拉近了恐龙与小读者的距离,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本课的教学活动,主要分为四大板块:
一、检查预习。先是检查生字词语的读音,重点强调亲戚的戚读轻声。然后学习写生字“匕”、“畏”,“匕”重点强调笔画的占位,使孩子知道笔画简单的字要写好看,更要仔细观察,用心来写。“畏”重点强调关键笔画占格,横要写在横中线上,竖提要和田字的竖对齐。然后,通过讲评,使孩子进一步懂得认真写字的重要性。
二、整体感知。
因为第一段的生字较多,所以拿出来让学生读了生词,理解了沼泽,然后让他们读这一段,想想写了什么,并用一个词语概括出来,接着指名读第二段,再用一个词语概括本段,然后其余的段落让同位合作读,试着用一个词概括段意,这样做的目的是教学生在读说明性文章的时候,学习用词语概括每段的段意。这样,学生就可以很快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精度第二段,了解恐龙外形特点,感悟说明方法。
主要分为以下几步:
默读,圈出恐龙的名字。
再读,记住恐龙的样子,这是对恐龙外形的初步感知。
通过图片辨认恐龙,并说说是怎么认出来的,目的是让孩子把握每种恐龙的特点。
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恐龙,让孩子进一步感知这些恐龙的特点。
以雷龙为例,通过比较句子来感悟本文的说明方法。在比较句子时,通过估算雷龙的实际重量,调动孩子的生活经验,想像雷龙走动时发出的声音,具体感受雷龙是个庞然大物,然后通过不同形式朗读,体会作者用打比方、作比较、列数据的说明事物的方法把这些恐龙介绍的栩栩如生。
当学生对这些说明方法有了一定的感悟后,再让他们自己去读描写其它恐龙的句子,并交流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做到了扶放结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略读三到六段
本节课,在学法的指导上,我们想做的首先是指导学生试着用一个词语概括每段的意思,让孩子知道在阅读这样文章的时候,如何能很快的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重点放在引导、点拨孩子对说明方法的感悟上,使学生感受到说明性文章的语言同样是生动、形象的。
这就是我执教本课的大体思路和做法,在本课中体现出本文的文体特点
和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他们的兴趣,是我努力想达到的,但由于自身能力和认识水平有限,我觉得课堂上仍有遗憾和不足:
在指导学生朗读、和孩子交流时,评价性、激励性的语言还不够丰富、精炼。说明文的教学,一直是令老师们感到难以把握的,在教学中如何根据不同学段的特点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是我们的困惑。我执教的这一课,是孩子接触的第一篇比较正规的说明性文章,所以教学时怎样教才能既不像教记叙文那样,偏重感情的朗读和语言文字的感悟,又不只是单纯的知识的学习方法的学习,是我们遇到的难点。篇四:恐龙的灭绝教学反思
《恐龙的灭绝》教学反思
《恐龙的灭绝》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也是一篇科学知识小品文。文章第一自然段采用了做比较的写作方法,让我们明白恐龙(大约两亿年)比人类(三四百万年)在地球上生活的时间要早的多。通过图片又让我们感受到了在中生代时期,在遍布恐龙的世界里,有着不同种类的恐龙:有的在空中飞翔,有的在地上行走,有的在水中戏耍。可是在人类不断发展的今天,庞大的恐龙为什么会消失了呢?我带领学生以科学家们关于“恐龙的灭绝”的说法为线索,重点学习了课文第2、3、4自然段,研读了恐龙灭绝的几种原因。教学之后,我认真反思自己的课堂,感觉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会全身心地去投入、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因此在导入新课时,我先出示一个小恐龙破壳而出的视频,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但是不光是简单的看,接下来让学生在自己已有生活经验来谈恐龙,激活了原有体验,激发求知的兴趣,让孩子们在迫不及待、跃跃欲试的心态下进入课文。并在看图片的过程中理解“庞大”和不同种类的恐龙的体型特征。
二、抓住重点词学习课文
我们人类只有三百万年的历史,恐龙却在地球上生活了大约两亿年。人类的历史与恐龙的相比可就短多了。但是,庞大的恐龙为什么会消失了呢?在这一自然段学习时,我抓住了这几个关键的字、词。强调在朗读时要着重读“两亿年“”短多了”“庞大的恐龙为什么会灭绝呢? ”等词句。在课堂上对学生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让学生初步学会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应用信息、拓展信息, 能自主选择适自己探究的问题进行研究。
三、以读代讲,读中感悟
同时在学习2、3、4自然段的时候,我让学生在读中想象、读中感悟,抓住“十分寒冷”“严寒”等词语,结合恐龙自身的外形特点,思考恐龙灭绝的原因有可能是天气的寒冷,它不能够抵挡住严寒而给冻死的这种说法。当然也不排除“食物链被破坏”“恐龙蛋被偷吃”“传染病的蔓延”等多种猜测。学生在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借助教师所提供的图片(幻灯片),在教师的引导下,很快地
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高,学习效果又非常好。
不过,本节课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在指导学生理解“灭绝”“严寒”等词语时,未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概括总结,仅仅是一带而过。另外,在时间的安排上不是很恰当,出现了前松后紧的现象,使最后所设计的一个有关“恐龙的灭绝”的视频未能看完。
只有不断的反思、发现问题、才能够解决问题,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好好地反思自己,改变自己,使自己的课堂出现更多的亮点。篇五:恐龙教学反思
《恐龙》一课教学反思
老师:邓书林
《恐龙》是一篇知识性短文,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形态和生活习性,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恐龙的喜爱之情。文章层次清楚,语言浅显。
在课前,我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外资源,自主收集恐龙的图片、玩具模型及文字资料。让学生对学习充满期待,激发兴趣,积累相关的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恐龙?这些恐龙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自主学习,自读自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接着以雷龙为例,让学生找出描写雷龙特点的句子,通过讨论知道了课文是用“作比较”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雷龙身体非常庞大的特点写具体的,再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把它的特点读出来。小结刚才学习的方法以后,让学生循着这样的思路自学其它恐龙的特点和说明方法,学生能较好地理解课文,能准确地总结出说明方法。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给与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后,由扶到半扶半放到全部放手,学生的观察、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最后,让学生做小小解说员,介绍自己最喜欢的恐龙,从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探究,大大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学生通过查资料、交流的方式,获得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最后,让学生猜测恐龙灭绝的原因,学生踊跃发言,答案丰富多彩,极大地发展了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总之,这堂课我作了精心的准备,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当然,这堂课也存在着不足,过程还不够紧凑,教学语言还应精练些。
第五篇:《恐龙》教学反思
《恐龙》教学反思
《恐龙》是一篇知识性短文,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形态以及生活习性,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恐龙的喜爱。但是恐龙毕竟是在地球上消失了几千万年的史前动物,离学生的生活十分遥远。如果教师只凭借一张嘴、一支粉笔进行教学,很难使学生充分感知课文,领悟情境,反而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教学效果往往不尽人意。究竟怎么样才能让学生能够从一开始就对恐龙有个大概的印象呢?为此,为此我做了一下工作
一 我鼓励学生回家和父母一同上网查询恐龙的相关资料,然后有条件地把资料打印出来或者重要的记录下来,让大家在班队课上进行恐龙知识的交流,从而学生初步了解一些恐龙的知识。
二 借助媒体,营造学习氛围。
(1)录象导入课题,激发兴趣。在教学时,一开始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就播放了有关恐龙生活场景的录象。当画面上出现成千上万不同种类的恐龙在地球各个角落里奔跑的宏伟场景时,学生们都睁大了眼睛,惊叹不已。我微笑着念旁白:在6千万年以前,地球上到处都是恐龙,恐龙就是地球的主宰。那么恐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呢?我们人类对他们进行了哪些研究呢?今天老师和大家一块来学习新课《恐龙》。这时,学生通过视听去感受,看到那么多不同种类的恐龙,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就一下子被撩拔起来了
(2)分类教学,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借助形象的比喻介绍恐龙是本课的语言特色。由于恐龙生活在遥远的古代,谁也没见过,其种类、外行和习性都是科学家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所进行的研究推测。为了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恐龙形态、生活习性等,我设计课件时候力求图文结合,即每一种恐龙都和相应的图片和文字说明相配。教学时,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首先让学生通过自习小组讨论,填写恐龙种类和特点表格,再进行小组归纳,互相补充。语文课是贯穿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线的,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充分做到在读中体会作者是怎么样通过语言文字来描绘不同种类恐龙的不同外形,并让学生逐词逐句读中理解行文中多处运用了比喻方法进行的描述。从一个句子、一段话,从文中的插图、环境描写入手,把新信息和已知信息结合起来,纳入已有的认识体系,并寻找出某些联系,从而产生新的组合,在讨论中相互启发,教师只在一旁适时点拨。学生既读懂了课文,也掌握了写作方法,一举两得。由于课前的大量阅读,在教学中,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对各种恐龙的特点,形态、习性进行了深层次地探讨,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他们不断探索,不断发现的欲望。通过反复朗读体会,学生对研究恐龙的兴致愈发浓厚起来。
(3)课尾设疑,留有余味。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由于前面很多相关恐龙知识激起了学生浓厚的探究兴趣,所以当最后一段出现,恐龙的灭绝到今天还是一个谜团时,孩子们表现出了极大的研究兴趣和决心。我便放手让学生谈论研究,通过各种资料的搜集,以你的观点,你猜测一下恐龙是怎么灭绝的?“软性问题”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允许学生各抒已见,让思维有灵活度和自由度。因为课堂上时间不够,我布置学生课后再去找些资料讨论研究一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查寻资料的能力,准备来个“恐龙知识竞赛”。这样就能刺激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提供有利条件发挥学生的潜能而培养其创新思维。
通过教学实践,我体会到媒体的运用能使语文课增色不少,但它不可能完全代替语言文字本身,不可能代替所有的教学手段。在运用过程中,怎样做到恰到好处,化难为易,需要今后的不断实践探索及同行们的集思广益。我坚信解放思想,敢于尝试,就一定能把语文教学与多媒体手段完美地结合起来,进而取得语文教学的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