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找规律》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18:04: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找规律》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找规律》教学设计》。

第一篇: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找规律》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找规律》教学设计

一、分析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找规律》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单元的第一课时。教材涉及的具体内容是让学生探索并发现一些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关系的规律的基础上,运用学生原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体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现实的情境中感悟新知,灵活运用。

2、教学目标

根据本班学生的生活经验及学生认知规律,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和本课知识特点,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想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让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3)让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3、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分类、计算等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掌握用除法的方法解决问题。

4、教学难点

能确定几个物体为一组,在有余数或没有余数的情况下正确判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二、分析学情

学生以前已经学习过有关找规律的内容,探索过一些简单规律,初步积累了一些探索规律的经验。现在,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寻一些新的数学规律,并应用规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培养探索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法和学法

根据本课的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了比赛、观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比较、练习与游戏的方法来教学。这样,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了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小竞赛:比比谁的记忆力好。

师出示两组有趣的数字,走马灯: 0.***857142857„„圆周率:3.1415926535 8979323846 264338327„„。

学生速记,报出走马灯。

交流反馈:走马灯有规律,圆周率没有规律。追问:有什么规律呢?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像这样有规律的排列现象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找规律。[板书课题:找规律]

二、观察场景,感知物体的有序排列

1、(出示教材例1场景图)师:十一国庆期间,园博园里摆放了许多彩旗、彩灯、盆花,那这些物体是随意摆放的吗?(不是)对,这些物体都是按照一定顺序、一定规律摆放的。

2、仔细观察一下,从左边起,盆花是按什么顺序摆放的? 彩灯和彩旗呢?逐个提问、汇报。(快速相机出示课件)师:像这样周而复始,循环出现的有规律的排列现象叫做周期现象。[板书:周期]

三、自主探究,体会多样的解题策略。

1、首先我们先看盆花(点击出示盆花小图)初步提问:在图中,能看到几盆花?如果继续照这样摆下去,从左起第9盆花是什么颜色的?(蓝色)第10盆花是什么颜色的?(红色)

2、深度提问: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的花?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先猜一猜]这仅仅是我们的猜测,猜测就一定正确吗?请将你的猜测进行验证,可以与周围的同学交流交流,将解决过程画在或写在纸上。[出示要求。] ①提供足够时空,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试着解决; ②待大多数学生形成初步的认识之后,再组织学生在小组里交流。

[教师注意每个小组交流情况,发现不同的策略,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作适当调整。]

3、全班交流。

引导:同学们已经在小组里交流了自己的想法,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意见介绍给全班同学?[学生站在位置上口头说,教师适时展示、写算式、追问] [不打断] 学生小组可能提出如下的想法。[随生适当板书:画图 奇偶判断 计算](1)画图的策略:○●○●○●○●○●○●○●○(○表示蓝花,●表示红花)第15盆是蓝花。

教师提问:你一共画了多少个“圆”?

(2)奇偶判断的策略:左起,第1、3、5„„盆都是蓝花,第2、4、6„„盆都是红花。第15盆是蓝花。

教师提问:其他同学明白这种想法的意思吗?

(3)计算的策略:把每2盆花看作一组,15÷2=7(组)„„1(盆),第15盆是蓝花。

[学生说,师板书: 15÷2=7(组)„„1(盆)答:第15盆是蓝花。] 针对算式,教师提问:15表示什么?2是从哪里来的?7什么意思?余数1呢? 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点击演示

○● ○● ○● ○● ○● ○● ○

师述:像这样,每2盆花看作一组,把15÷2=7,那就有这样的7组。

注意7的单位是“组”,而不是“盆”?余下的1盆指得是哪一盆?为什么? 强调:第15盆花的颜色和每组中的第几盆花相同?

师:这3种方法,你最喜欢哪种?为什么?(生自由回答)

四、独立尝试,逐步优化解题方法

1、出示“试一试”第1题,让学生自己尝试解答。

(1)照上面那样排下去,从左边起第16盏彩灯是什么颜色?

(2)引导学生针对计算的方法质疑思考:为什么除以3?(每3个彩灯可以看作一组)16÷3=5(组)„„1(盆),余数为1,该怎样得到答案?(3)重点比较:为什么有的同学报出答案很快?(计算法简便),画图法适用吗?(可用但不方便),奇偶判断法呢?(不适用)

如果有学生不同意计算的方法简便,可以提出第50个、第100个彩灯是什么颜色的问题,引导体会计算确实是简便的方法。

追问:第17盏彩灯是什么颜色的?(生列算式回答)第18盏彩灯是什么颜色?(生列算式回答)

师:观察一下,余数与彩灯的位置有什么关系?(生自由回答)

总结:余数是几,就是每组中的第几个,没有余数就是每组中的最后一个。2.出示“试一试”第2题

师:每几面彩旗可以看作一组?余数是几时为红旗?(1、2)余数是几时为黄旗?(3或没有余数)

师:从左边起,第21面、第23面彩旗分别是什么颜色? 生独立思考,汇报算式。

五、多样练习,加深对解题方法的理解

1、智慧馆:(练一练第1题)

①引语:我们一起到智慧馆看一看,2个同学在玩数学游戏——摆棋子,我们来看一下。(观看屏幕)

②提出问题:如果继续摆下去,第21枚摆的是白子还是黑子?独立计算。(口头汇报。)

2、手工坊:(练一练第2题)

①引语:离开了智慧馆我们来到手工坊。(观看屏幕)

18÷4=4(组)„„2(颗)追问:两个“4”各表示什么意思?2呢? ②追问:要使第18颗珠为绿色,该怎样设计穿珠顺序?(学生按照排列的规律口述)。

③发现方法:只要将绿珠穿在第2位,其余珠的位置任意。

3、美术室:(练一练第3题)①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②提问:比较一下,这三题有什么不同?(都是第32个图形)为什么画出来不一样呢?

③启发:能不能模仿上面的样子,自己设计一个规律,并画出第32个图形?

六、应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的规律问题

过渡语: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于生活,接下来老师就和大家讨论几个学习、生活中的规律问题。

1、玩游戏(看松鼠)

①儿歌:(屏幕)一二三四五,上山看松鼠。松鼠不在家,我们就捉他。②游戏规则:7个同学站一队,台下的同学每读一个字,就指一个同学,指到第7个同学后再回到第1个同学开始指。当读到最后一个字的时候,指到谁谁就被淘汰。

③2轮游戏后,孩子预测谁被淘汰。[用算式表示:20÷5=4(组),最后一个同学被淘汰] ④拓展:怎样设计占位才能不使自己被淘汰?

2、把一些数按下面的规律排列:

1、-

1、2、-

2、3、-

3、„„

(1)第25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2)第50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你知道它是多少吗?()

七、欣赏、感受规律之美。

1、“数学的伟大使命在于从混沌中发现秩序!”大自然中有着许多周而复始不断循环的现象。(日出日落,月圆月缺,潮涨潮落,春夏秋冬„)(屏幕显示)

2、我们亲近自然,解读自然,从自然中学习,留意身边的一切,我们可以从生活中发现许多生活中的规律。(红绿灯、霓虹灯、室内布置、服饰刺绣等)(屏幕显示)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课后请你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生活中更多有规律的现象,并且用我们的所学到的数学知识美化我们的生活吧。

《找规律》教学反思

《找规律》是苏教版课程标准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的教学内容。本单元内容是让学生探索周期现象中的规律,并进行应用。周期现象的教育价值在于培养学生发现规律、遵循规律、利用规律的精神,通过眼前预测以后,通过部分把握整体,通过有限想象无限。

在教学中,值得肯定的地方,比如:

1、在情境引入中,设计记忆走马灯和圆周率两组数字,让孩子深刻感受周期律。

2、在解决“试一试”中,教学灯笼和彩旗的问题时,我没有仅仅采用书上提供的问题,而是创造性地让学生自己提问,自己解决问题,从而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感受计算法最适用,并总结出余数的对应关系。正是这样一个学生自己尝试、自己思考、自己获得的过程,真正体现了学习不是教师为主,而是以学生为主。

3、在提问时,我很注重自身语言的规范、严谨。在学生回答时,我也很注重培养学生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述。当第一个学生说出盆花的摆放规律后,我相机板书出来,并要求下面再说的同学要像第一位同学一样完整准确的表述出来。

4、在巩固练习中将儿歌与知识运用相结合,让孩子在玩中灵活应用规律,进一步熟悉规律,感受所发现的数学规律的作用与价值,从而体会数学学习的意义。

5、学生探索完这些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后,再来欣赏,就使欣赏有了更加深广的内涵,大家回忆着日出日落、月圆月缺的昼夜交替、寒来暑往、春夏秋冬的季节更迭,深切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体验数学规律的价值。

在教学中,也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比如:

1、由于课前要求学生预习,在新课交流时,孩子的方法参照书本循规蹈矩,可算一个小小的遗憾。

2、由于时间原因和孩子们的生活经验缺乏,在汇报生活中还有哪里有周期现象时,孩子们的回答平乏而单一,所以,今后在教学中要多渗入生活数学,让孩子切切实实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总之,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展示的舞台。教学要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使他们喜欢数学,乐学数学。

第二篇: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找规律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找规律》教学设计

执教

马头桥中心小学

邓志华

第一课时 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59页例1,以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第1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分类、计算等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掌握用除法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能确定几个物体为一组,在有余数或没有余数的情况下正确判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全或图形.【教学过程】

一、小竞赛:比比谁的记忆力好。1:师出示两组有趣的数字

走马灯数:0.142857 142857 142857 142857„„ 圆周率: 3.141592 653589 793238 462643„„。2:学生速记,报出走马灯,圆周率碰到困难。

3:交流反馈:走马灯有规律,圆周率没有规律。追问:有什么规律呢?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像这样有规律的排列现象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找规律。[板书课题:找规律]

二、观察场景,感知物体的有序排列

1、(出示教材例1场景图)师:十一国庆期间,儿童乐园里摆放了许多彩旗、彩灯、盆花,那这些物体是随意摆放的吗?(不是)对,这些物体都是按照一定顺序、一定规律摆放的。

2、仔细观察一下,从左边起,盆花是按什么顺序摆放的? 彩灯和彩旗呢?逐个提问、汇报。(出示课件)师:像这样周而复始,循环出现的有规律的排列现象叫做周期现象。[板书:周期]

三、自主探究,体会多样的解题策略。

1、首先我们先看盆花(点击出示盆花小图)初步提问:在图中,能看到几盆花?如果继续照这样摆下去,从左起第9盆花是什么颜色的?(蓝色)第10盆花是什么颜色的?(红色)

2、深度提问: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的花?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先猜一猜]这仅仅是我们的猜测,猜测就一定正确吗?请将你的猜测进行验证,分小组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也可以与周围的同学交流交流,将解决过程画在或写在纸上。[出示要求。] ①提供足够时空,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试着解决; ②待大多数学生形成初步的认识之后,再组织学生在小组里交流。

[教师注意每个小组交流情况,发现不同的策略,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作适当调整。]

3、全班交流。

引导:同学们已经在小组里交流了自己的想法,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意见介绍给全班同学?[学生站在位置上口头说,教师适时展示、写算式、追问] [不打断] 学生小组可能提出如下的想法。[随生适当板书:画图 奇偶判断 计算](1)画图的策略:○●○●○●○●○●○●○●○(○表示蓝花,●表示红花)第15盆是蓝花。

教师提问:你一共画了多少个“圆”?

(2)奇偶判断的策略:左起,第1、3、5„„盆都是蓝花,第2、4、6„„盆都是红花。第15盆是蓝花。

教师提问:其他同学明白这种想法的意思吗?

(3)计算的策略:把每2盆花看作一组,15÷2=7(组)„„1(盆),第15盆是蓝花。

[学生说,师板书: 15÷2=7(组)„„1(盆)答:第15盆是蓝花。] 针对算式,教师提问:15表示什么?2是从哪里来的?7什么意思?余数1呢? 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点击演示

○● ○● ○● ○● ○● ○● ○

师述:像这样,每2盆花看作一组,把15÷2=7,那就有这样的7组。注意7的单位是“组”,而不是“盆”?余下的1盆指得是哪一盆?为什么? 强调:第15盆花的颜色和每组中的第几盆花相同? 师:这3种方法,你最喜欢哪种?为什么?(生自由回答)

四、独立尝试,逐步优化解题方法

1、出示“试一试”第1题,让学生自己尝试解答。1)照上面那样排下去,从左边起第16盏彩灯是什么颜色?

(2)引导学生针对计算的方法质疑思考:为什么除以3?(每3个彩灯可以看作一组)16÷3=5(组)„„1(盆),余数为1,该怎样得到答案?(3)重点比较:为什么有的同学报出答案很快?(计算法简便),画图法适用吗?(可用但不方便),奇偶判断法呢?(不适用)

如果有学生不同意计算的方法简便,可以提出第50个、第100个彩灯是什么颜色的问题,引导体会计算确实是简便的方法。追问:第17盏彩灯是什么颜色的?(生列算式回答)第18盏彩灯是什么颜色?(生列算式回答)

师:观察一下,余数与彩灯的位置有什么关系?(生自由回答)

总结:余数是几,就是每组中的第几个,没有余数就是每组中的最后一个。2.出示“试一试”第2题

师:每几面彩旗可以看作一组?余数是几时为红旗?(1、2)余数是几时为黄旗?(3或没有余数)

师:从左边起,第21面、第23面彩旗分别是什么颜色? 生独立思考,汇报算式。

五、多样练习,加深对解题方法的理解

1、智慧馆:(练一练第1题)

①引语:我们一起到智慧馆看一看,2个同学在玩数学游戏——摆棋子,我们来看一下。(观看屏幕)②提出问题:如果继续摆下去,第21枚摆的是白子还是黑子?独立计算。(口头汇报。)

2、手工坊:(练一练第2题)

①引语:离开了智慧馆我们来到手工坊。(观看屏幕)

18÷4=4(组)„„2(颗)追问:两个“4”各表示什么意思?2呢? ②追问:要使第18颗珠为绿色,该怎样设计穿珠顺序?(学生按照排列的规律口述)。

③发现方法:只要将绿珠穿在第2位,其余珠的位置任意。

3、美术室:(练一练第3题)①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②提问:比较一下,这三题有什么不同?(都是第32个图形)为什么画出来不一样呢?

③启发:能不能模仿上面的样子,自己设计一个规律,并画出第32个图形?

六、欣赏、感受规律之美。

1、“数学的伟大使命在于从混沌中发现秩序!”大自然中有着许多周而复始不断循环的现象。(日出日落,月圆月缺,潮涨潮落,春夏秋冬„)(屏幕显示)

2、我们亲近自然,解读自然,从自然中学习,留意身边的一切,我们可以从生活中发现许多生活中的规律。(红绿灯、霓虹灯、室内布置、服饰刺绣等)(屏幕显示)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课后请你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生活中更多有规律的现象,并且用我们的所学到的数学知识美化我们的生活吧。

七、全课小结,拓展延伸

师: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

第三篇:小学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

《找规律》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一下P85《找规律》

二、教学设想:

“探索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的一部分。所谓找规律,是指根据已经观察到的、一类事物的部分对象(特例)在排列上具有的某种特点或属性,在没有遇到任何反例的情况下,推出这类事物的排列都具有该种特点或属性。一年级安排的是比较基础的内容,本单元教材编排时体现由易到难原则,从简单形象的图形排列规律逐步过渡到抽象的数组规律。本节课是找规律单元的起始课,探索的规律的核心是“重复”,即都是几个为一组重复出现的规律。主要是让学生在观察、猜测、操作、推理等活动中发现事物中简单的排列规律,理解规律的含义并能进行简单的运用(由前一项得到后一项)。

对一年级学生而言,“规律”这个词并不陌生,早在学前阶段学生就曾接受过这部分知识的启蒙教育,所以,对于简单的按颜色、形状、大小排列的规律学生不难发现,但是,一年级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还比较弱,要将发现的规律用语言简洁而准确地表述出来有一定难度。《教师教学用书》中建议:“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表述规律的“度“,只要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清楚规律即可,不必要求全部学生都用统一的语言结构进行表述。此外,除了可以用语言表述规律外,还应允许学生用“摆一摆、画一画、圈 一圈子”等方式表述。”所以,在表述的要求上学生能说规范最好,但不作统一要求,能圈一圈,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清楚即可。重在让学生认识规律,理解规律,知道规律是 什么,怎么找,体会规律的好处,能用规律进行推断。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推理等活动,使学生发现事物中简单的排列规律,理解规律的含义,并能进行简单的运用。

2.在发现、表述、运用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感受规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规律美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规律的含义,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难点:表述规律并能运用规律。

五、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初识规律

1.猜一猜,引入规律

熊大熊二各自穿了一串珠子,猜一猜它们的下一个会是什么颜色?(1)出示第一行圆:红黄蓝绿(第7个开始猜)——下一个会是什么颜色?

(2)出示第二行圆:红黄红黄(出现三组开始猜)——下一个会是什么颜色?

师:咦?为什么熊二的珠子大家猜得五花八门,猜不对,而熊大的珠子猜得全对呢?

根据学生回答,一组一组圈一圈。观察每一组,发现了什么?

小结:像这样一组一组不断地重复出现,我们就说它的排列是有规律的。珠子的规律是按红黄为一组重复排列的。

根据这个规律,下一个会是什么?

熊二的珠子有没有这样的规律?

2.小结,揭题:原来有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它的下一个。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找规律。(揭题)

(二)活动探究,理解规律 1.基于常规,初步理解

出示两组材料:

第一组:重复排列的灯笼规律 第二组:重复排列的图形规律

(1)提出要求:仔细观察,灯笼和图形的排列有规律吗?如果有,是什么规律?请你像黑板上一样把重复出现的部分圈一圈。(2)学生找一找,圈一圈,说一说。(3)指名学生上前投影汇报,反馈。

灯笼:按红蓝蓝为一组重复排列。

图形:按□○△☆为一组重复排列。

说一说是几个为一组重复排列的?灯笼或图形的下一个会是什么?

2.适当拓展,加深理解

出示两组材料:有规律吗?是什么规律? 第一组:4个为一组重复排列的盆花规律

第二组:颜色无规律而形状却有规律的立体图形排列(1)手势判断:有规律的打√,无法看出规律的打×

(2)第一组:是什么规律?圈,说

第二组:讨论为什么你打×或打√,说一说理由

让学生感悟这组材料按颜色是看不出规律的,但是按形状却是有规律的排列的。

3.观察归纳:出示以上4组材料,师:刚才找了灯笼、图形、盆花的规律,现在你来说说看是什么是规律?怎么找?

小结。

(三)联系生活,创作规律

1.生活中的规律。

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规律,请你找一找教室里有这样的规律吗?或想一想你们的家里,生活中有这样的规律吗?结合感受有规律排列的好处。

(1)学生找,说。

(2)师ppt出示,欣赏生活中的规律。

图案、时间、节奏

2.创造规律。

(1)动作、节奏创造规律。

(2)设计规律。要求:请你设计一串规律,可以直接用笔写,和颜色有关的可以用水彩笔。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今天找的规律是怎样的规律。

(五)拓展延伸(机动)

老师用熊大熊二的珠子也设计了两个作品,看一看,有规律吗?说说你的想法。

第四篇:《找规律》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15~116页。

[教学目标]

通过看一看、摆一摆、猜一猜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有数学的知识。

[教学重点]

找出图形排列的规律,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具准备]

表格,学具,星星,动物图片,水果图片及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同学们,一年级我们学过“找规律”,现在,美术老师想给教室的墙面设计一个有规律的图案,选出了四种瓷砖(黑板出示瓷砖图案)

师:请同学们拿出小表格,把这4种图案的瓷砖有规律地放人表格里,正好摆满表格。

2.师:大家都设计好了,老师这里也有几个同学设计的图案。

(课件出示4幅图,前3幅是简单的排列规律,最后一幅是教科书第115页的主题图中的墙面)

师:同桌之间互相说说,你从这4幅图案中找到了什么规律?你们认为哪幅图案设计得最有创意?

生:第4幅图设计得最复杂。

师:好,那我们就一起来找找这幅图的规律。

二、寻找规律

1.课件出示放大的主题图──墙面。

师:请看,图案的第一行瓷砖的顺序是1号、2号、3号、4号,第二行是2号、3号、4号、1号,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第一行的1号在第二行变成了最后一个,其他的顺序不变。

师:好,请你们仔细观察第二行和第三行;第三行和第四行,它们之间又藏有什么小秘密,4人小组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小组讨论,各抒己见。)

生1:每种瓷砖都有4个。

生2:每一行4种瓷砖都出现一次。

生3:每一行的第一个瓷砖到了第二行就移动到最后一个。

生4:从左到右看和从上到下看都一样,竖着看每一列的第一个到了第二列就移动到最后一个。

2.看一看、找一找。

(课件出示表格)师:4人小组说说,最后两行的小动物按什么规律排队呢?(学生说,教师点击出示后两行的动物排列顺序)

猪蛇狗兔

蛇狗兔猪

三、巩固练习

1.摆一摆。

师:每一桌同学都有一袋图案或动物头像,请按照刚才我们发现的规律在课桌上摆一摆,注意,要同桌合作,一人摆一行,开始。

师:摆好的同桌可以互相参观其他同桌的作品,说说有什么规律。

(学生互相说其他同桌是按什么规律来摆的。)

2.比较、发现规律。

(1)黑板同时出示教科书第116页的例1和“做一做”。

______

______

师:老师这里也有两组图形的排列,请仔细观察,比较一下,这两组图形的排列规律一样吗?它们之间有什么秘密?4人小组说说,如果接着往下摆,该怎样摆?

(学生讨论)

师:谁上来摆一摆?

指名学生上黑板按规律贴图形。

四、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1.师:同学们,大显身手的时候到了,现在,我们就来为美术室设计一组墙面,以4人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都有4张表格。本组组员的图形都相同,先4人小组讨论选出一种排列规律,然后本组的组员都按这个规律各自把图形贴人表格,最后,再把

4张表格合起来,组成一个大表格,现在开始。

2.学生合作完成,展示作品,设计出的图案规律不定。

五、全课总结

[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

倘若教师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是让学生机械地跟着自己的教学步骤走,那么学生就不能进入到主动探究学习的最佳状态。所以,一开始我就创设情境:请同学们为美术室的墙面设计一个有规律的图案,现在,你们就是小小设计师,发挥你们的想象,说不定你的作品就会出现在校园里并获得大奖!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提升起来,个个动手在表格里摆图案,同时也起到了复习旧知识的作用。

2.欣赏数学美。

二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和审美观。所以在导入主题图时,我并没有马上出示,而是在大屏幕上同时出示四幅设计图案,前三幅是按简单的规律排列图形,第四幅是课本主题图,让学生整体观察,自己评价,说说哪一幅图的设计最精细,最有创意,由学生选出课本主题图,课件再出示放大的主题图。这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3.化难为易。

一年级的找规律,是对单列的图形排列规律的认识,而二年级的找规律是对组合的方块图形的整体规律的认识,难度很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给每种图案的瓷砖编上号码(1到4号),学生就能较快地发现数字之间位置的变化并能快而准地找出主题图中的图案排列规律。不但化难而易,突破了重难点,还为下一节课“由图形的排列规律过渡到数字的排列规律”做了铺垫。

4.观察对比。

在课本第116页中,例l和“做一做”是分开的,可是仔细观察对比后发现,例l的图形排列规律是前面的第1个图形移动到最后,依次循环;而“做一做”中的图形排列规律是最后的图形移动到最前面第l位,所以它们的规律正好相反。所以,在教学中,我把例1和“做一做”同时出示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对比,同桌交流,找出它们的图形排列规律。

5.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有位专家曾指出:合作学习的问题要有一定难度,要有实效性,要有合作的必要,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第一次合作是:同桌合作,用星星或动物头像在桌上按规律摆放,每人摆一行。看似简单,其实是精心设计。首先,这个同桌合作出现在观察主题图发现规律之后,学生对刚发现的规律还较生疏,让他们马上按这个规律摆东西有一定难度。其次,每人摆一行,不但体现了分工合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主探究、自己评价,当有学生摆错时,另一个学生则提醒他,叫他改正,最后从实际操作中学到知识,加深对新规律的认识。第二次合作是4人小组合作,每个小组都有4张表格,本组组员的图形相同。先4人小组讨论选出一种排列规律,然后本组的组员都按这个规律各自把图形贴入表格,最后,再把4张表格合起来,拼成一个大表格。这个活动难度大,要求高,在讨论的时候,就是学生思维碰撞的时候,自主探究、创新思维在这里得到体现和发挥;当4张表格合成一幅大表格时,学生充分尝试到成功的乐趣,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了对数学的兴趣及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第五篇: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

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88页例5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巩固已学过的各种规律及找规律的方法,能灵活运用发现的规律与所学的知识进行推理,确定后续或缺失的图形。

2.熟练掌握并运用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重点:发现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从不同的起点,方向观察,找到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一)创设情境:

1.复习旧知:哪位同学来说一说,前面我们学习了找规律的哪些知识?(让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加以引导与整理。)

2.情境创设:看来大家对我们学习的找规律的知识已经基本掌握了,那么,你能不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帮助小红解决她遇到的难题呢?(课件呈现例5的手链图。)

(二)引入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规律——穿珠子。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让学生快速地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中,同时设置问题情境,激发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二、引导探究,解决问题

(一)阅读理解:完整呈现例5

1.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让学生与同伴先说一说。

2.你认为在这个题目中,哪个词语最关键?

3.师:对,关键词就是“按规律”,那她是按什么规律来穿的呢?学生可能会说出:

(1)这串手链是用2颗黄珠子、1颗蓝珠子为一组,依次重复穿出来的。

(2)这串手链是用1颗黄珠子、1颗蓝珠子、1颗黄珠子,为一组,依次重复穿出来的。

对于学生所发现的规律,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并引导学生说出:第一种规律是从左往右观察得到的。第二种规律是从右往左观察得到的。

3.题目让我们帮小红解决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手链断了,掉了两颗珠子,问掉的是哪2颗珠子。

(二)分析解答

1.我们刚才找到的规律是什么?那我们能不能利用我们发现的规律来解答呢?

2.引导:你从哪边开始看?(左边)所以找到的规律是黄黄蓝为一组重复排列。掉的珠子应该是1颗蓝色的,1颗黄色的。(课件演示,圈一组)

3.你还有不同的发现吗?从右边开始看,发现的规律是黄蓝黄为一组重复排列,掉的珠子应该是1颗蓝色的,1颗黄色的。(课件演示,圈一组)

4.师小结:我们发现,从不同的起点,不同的方向看,找到的规律是不一样的。

(三)回顾反思

1.我们的解答正确吗?如何证明是正确的呢?引导学生说出:要动手摆一摆,看看是否正确。

2.同桌合作:利用学具摆出她的手链,看符不符合她穿的规律。

3.汇报结果:学生汇报时,教师利用课件动态演示。得出:通过摆一摆,证明刚才同学们的回答是正确的。

【设计意图:在这几个环节中,教师既要加强对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指导,又要注意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在继续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的同时,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4.整理小结

(1)说一说:师:刚才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是先怎么做的?

(2)师生共同小结(师板书):

①认真审题,发现规律;

②找准起点,圈出一组;

③按照规律,补上珠子;

④动手操作,检验解答。

(四)练习反馈

课件呈现P88的“做一做”

1.小英也穿了一串手链,但掉了3颗珠子,你们也来帮帮她,好吗?

2.引导学生利用以上的解答步骤来独立解决问题。

3.交流反馈:请学生代表说出自己的解答步骤,师生给予评价。教师对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与反馈练习,让学生再次经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进一步巩固利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体会所学数学知识的价值。】

三、实践应用,巩固拓展

(一)基本练习

P90练习二十第9题。

本题与上面的两题相比,规律其实都是一样的,都是一组相同的珠子简单的重复,但在颜色与形状上稍稍复杂一点,所以让学生独立完成。

(二)提高练习

P89练习二十第4题:

1.让学生按照以上的解题步骤去完成。

2.在说规律时,着重引导学生发现规律:黄珠数量不变,蓝珠数量是依次增加的。

(三)拓展练习

P91练习二十的“思考题”:

1.以小组比赛的形式完成。

2.交流汇报,展示成果。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不断加深学生对规律的认识与理解,不断提升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与推理能力、概括和归纳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得到发展与提高。】

四、回顾小结,提出希望

(一)回顾小结:本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二)师生共同梳理: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三)知识延伸:处处留心皆学问,如果我们能在以后生活与学习中都能做一个有心人,那么你将会发现更多、更有趣、更神奇的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共同梳理,让学生对本课与本单元的知识结构能有系统的认识,同时教师适时地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提出希望,让学生今后的学习充满信心,更加期待。

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找规律》数学课程标准在探索规律的内容中明确说明:“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并给出具体例子。在日堂生活中,很多有规律的事物都是有规律的存在,这为数学的角度去探索事物的规律提供了很多的素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过游戏、观察、实践、猜测、推理等教学活动发现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

2、通过涂一涂,摆一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4、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从图形中找出规律。

教学难点:在数量变化图形中找出规律。

教学过程:

一、探索新知

1、观察贴图找寻规律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美丽的小花,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贴两组红黄小花)

问:谁能知道接下来贴出的会是什么颜色?(红色)

问:为什么你会猜是红色呢?(叫多人回答)

师:我们就一起来验证一下你们刚刚的猜测是不是正确的。(三组)

师:仔细观察下这些小花,你会发现它们的排列是有规律的。(板书规律)那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找规律(板书找)

问:谁能上来将小花重复的部分圈起来?(提醒从前往后,圈出红黄)

小结:小花的排列的规律是,将红黄作为一组,再一组一组的往下排。

2、动手找寻规律。

师:谁能用这些小花排出另外一种规律?(两位同学来排,其他的在座位上思考)(黄红黄红)

问:你能发现这组小花的排列规律吗?(黄红为一组,再一组一组的往下排)

3、提升观察(三个为一组)

师:将小花按照红黄黄、红黄黄依次排列下去,让学生找寻规律。

问:你能说出这组小花的排列规律吗?(红黄黄为一组,一组一组往下排)

问:这与前面摆的两组小花的规律有何不同?(前面为两个一组,这个是三个一组)

小结:看来不仅可以两个为一组,还可以三个为一组,当然也可以4个、5个、甚至更多个为一组。

二、应用新知

问:通过刚刚的学习,你能找出生活中其它事物的排列规律吗?

三、总结

小结:这节课小朋友们表现的都很棒,希望你们学了这节课后能用你们敏锐的小眼睛发现生活中更多事物的排列规律,谢谢大家。

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3

学习内容:简单的图形与数字的排列规律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能找出图形的变化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培养初步观察、推理等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与创新意识。3.通过学习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习重点:理解“规律”含义,掌握找规律的方法。

学习难点:能够表述发现的规律,并会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具准备 : 课件<主题图>、幻灯片、图片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出示两幅水果图:一幅图是有规律排列的,另一幅图是杂乱无章放置,让学生说一说哪一幅图好记忆,并说明原因。

师总结归纳,肯定生有道理的解答。强调有规律摆放的图形便于记忆。有规律摆放的事物不仅便于记忆,还能带给我们美的享受。生活中处处有规律,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找规律”。(揭示主题)

【设计意图:水果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猜图片制造冲突,让学生产生质疑,从而引出课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例1——图形的简单排列规律)

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观察情景主题图:

(1)情景主题图中有什么?他们在干什么?

(2)你能发现什么规律?(揭示:图中的人和物都是按规律排列的。)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2、小组合作交流: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主题图中的各种规律。并理解“规律”。

请把你找到的小秘密悄悄告诉小组同学: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交流:发现的规律及方法。

学生展示:

图中彩旗的排列规律是:()

图中彩花的排列规律是:()

图中灯笼的排列规律是:()

图中小朋友的排列规律是:()

结合学生的汇报,引导学生用笔圈出彩旗、彩花、彩灯、小朋友重复的部分。教师用课件闪光灯一组一组圈出进行验证。

3、总结:彩旗、灯笼、彩花的摆放和小朋友的队伍是有规律的,都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出现的。

像彩旗、小花、灯笼、小朋友这样,几个为一组重复出现的规律叫做重复排列的规律。(板书:一组一组 重复)

【设计意图:通过提高对“一组”的认识,引出“重复出现”,对“重复出现”进行理解,也是找规律中的第二个要素。(生读“重复出现”。)】

4、教师强调:一组事物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至少2次或2次以上,才能称为有规律。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比较详细、具体,先让学生自己去找彩旗、彩花、灯笼、小朋友的排列规律,学会用语言表述规律,同时利用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感受到“一组”的规律性排列中的重要性,并通过对圈出、画出重复部分的操作活动,突出规律的“核心”,加深学生对于规律的理解,也为学生下一环节的学习做了充分的铺垫。】

5、巩固练习: 摆一摆:

(1)让学生自己摆出后面 2个图形: _ _

(2)指名回答摆了哪2个图形,为什么这样摆?

(3)同桌合作:你来摆,我来说规律。

【设计意图:即时练习,强化了学生对找规律知识的理解】

三、数形结合、拓展认知规律(学习例2——简单数字的排列规律)

(一)呈现例2的第(1)题,让学生先观察:

1.说一说:

(1)你发现了碗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2)你能圈出其中的一组吗?

(3)碗的排列规律与前面所学的规律有不同之处?引导学生发现:颜色上没有变化,但数量上有变化。而且数量上的变化规律还可以用数字表示出来。

2.试一试:

(1)你能将碗的数量上的变化规律用数字表示出来吗?请学生说出相对应的碗的下面的数字。

(2)教师用课件闪光灯一闪一闪完整呈现例2的第(1)题:

3.议一议:碗的排列规律与数字的排列规律相同吗?

(1)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理解:数字表示的是相对应的那种图形的个数,所以图形的排列有什么规律,数字的排列就有相应的变化规律。

(2)同时让学生感受:它们可以表示相同的规律,只不过形式不同而已。

(二)、自主完成课本例2的第(2)题3 1 3 1()——— ——— ———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方式,如看、听、读,对“一组”加深理解,经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找“规律”练习,帮助学生通过对图形形状、数量的分析,更全面、深刻地认识规律,掌握到找规律的方法。】

四、闯关游戏

第一关:猜一猜下一个是谁?(课件对比出现)

提问:几个为一组?

小结:有的两个一组,有的三个一组,还有多个一组的。有的颜色相同,但形状不同;有的形状相同,但颜色不同。

第二关:按自己喜欢的规律涂上颜色。(第85页做一做)

第三关:火眼金睛(课件出示)。

小结:有的颜色不相同,形状也不同。

第四关:真假色——摆一摆(课件出示)。

如果继续摆下去,第5个是蓝色吗?

【设计意图:通过闯关的形式,由易到难,有梯度题型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乐趣。同时,通过说一说、猜一猜等活动,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此环节重在体现新标准“玩中学、做中学”的新理念,以“听会忘,看能记住,做才能学会”的教育理论为指导。】

五、回归生活、寻找规律

1、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规律。

2、欣赏有规律的图片。并配有押韵的语句。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生活中找规律、欣赏规律、创造规律在让学生意识到生活离不开数学,并感受到有规律的事物能带来美感。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又体现“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符合新课标和新理念。】

六、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谈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不足之处?今后需要注意什么?

七、附板书设计:

图形与数字的变化规律

彩旗

彩花 一组一组 重复出现

灯笼 至少2次或2次以上

小朋友

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4

找规律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使学生发现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教学重、难点:

通过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找出有新意的排列规律。

教学准备:

给每对同桌学生提供3组图片学具。

教学过程:

一、观察引入:

1、观察(出示教科书第115页墙面图、地面图)

师:小东家厨房装饰得真漂亮,你能发现瓷砖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吗?

(先让学生自己观察,如果学生只看到斜行的规律,则教师酌情启发学生注意横行、竖行的规律,要是还有困难,教师可进一步启发)

a、每行有几种瓷砖?

b、这几种瓷砖排列的顺序是怎样的?

(1)学生交流

(2)揭示课题:找规律

二、合作探究,发现规律:

1、让学生小组合作找出墙面和地面装饰的瓷砖的图形排列规律,并用规范的语言来描述规律,帮助总结:

(1)从看的方向不同来寻找规律

(2)从图形的不同来寻找规律

(3)从图形的排列来寻找规律

2、把同学们发现的规律进行分析,像这样几个图形按一定的规律不断重复地排列,我们叫这种排列为循环排列规律。

3、每个同学在学习小组内把自己的想法,或别人好的想法说一说。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引发学生自觉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使知识的发现过程融于丰富、有趣的活动之中,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

三、动手实践,创造规律:

1、如果你是小小建筑设计师,你能设计出什么样的美丽图案?老师和同学拿出各种各样的图形卡片,请大家设计一些有循环规律的图案。

2、展示:□○△、△□○、△□○、○△□

3、让学生按要求去思考,下面的图形应当怎样摆。

生:这图形是后面的向前循环移动一个位置,所以应该是□○△,与第一个图一样。

4、出示练习题:a、一只鸭子头像和两只鸟的头像循环排的b、看书第115页,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巩固了新知,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掌握了什么规律?

五、提高练习:

出示小黑板:

1、我爱数学、学我爱数、数学我爱、。

2、上下、下右、右左、左右、上左、下上、。3、1234、4123、3412、。

第二课时:图形的变化规律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6页例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2、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感受数学的价值,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初步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3、通过教学活动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图形的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

图片若干、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

1、出示小黑板,让学生独立完成(1)14710

(2)46810

(3)△▲△▲

今天我们来学习图形的变化规律(揭示课题)

2、请大家看书第117页,用已掌握的知识把第2题最后一个图的时针和分针画在书上,并说说为什么这样画?

3、出示小黑板:

第一行贴图片:小熊、兔子、猴子、青蛙

第二行贴图片:兔子、猴子、青蛙、小熊

第三行贴图片:猴子、青蛙、小熊、兔子

第四行怎样贴呢?由学生来贴,说出为什么要这样贴?

4、问:你们从图中发现了什么?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例1、画一画

◇□■、□■◇、□■◇

请同学们小组讨论,认真审题,明确解题要求

2、请同学们尝试,动手画一画

3、让学生小组交流讨论

4、请学生汇报一下这幅图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1)它们全是四种图形组成的(2)从右边起,每组图形中的第一个图形在下一组中变成第四个图形,第二

个图形变成第一个图形......如此循环排列。

(3)看成动态的就是图在向前一格一格地移动。

5、完成第116页例1下面的做一做,同组同学交流自己是怎样想的。

6、请几个同学来说一说,应该怎样画?为什么要这样画?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中自主探索,很好地突破难点。

三、教学效果测评: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二十三中第1、3题

2、自由设计有规律的图案,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它的规律是什么?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掌握了哪些规律?

五、课堂作业:作业本P52页

第三课时:图形和数列的变化规律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6页例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发现、探究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从而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并能合理、清楚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图形和数字的对应关系,并结合图形的变化规律,发现相应的数字变化规律,很好地实现从图形变化规律的认识过渡到数字变化规律的认识上来。

教学准备:

情境挂图、正方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1、出示情境挂图

你们看哪些图案是有规律的?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2、同学们在图上找到了那么多的规律,看来生活中许多事物都是有规律的。我们今天就继续学习找规律(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例2

a、仔细观察我们刚才找到的规律,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b、出示例2的小正方形,你能看出这些图形的排列规律吗?拿出学具试一试。

c、谁来告诉大家这些图形的规律是什么?

d、括号里应填几?再往后你会摆吗?应摆几个?为什么?

(1)括号里应填16,再摆16个正方形

(2)我们根据正方形的个数的特点:1+1=2,2+2=4,4+3=7,7+4=11

11+()=(),肯定是11+5=162、你可以仿照例2的规律自己创造出一些拥有这些规律的图形吗?

3、展示你创造出来的规律,并汇报你的规律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说一说,摆一摆等活动发现新的规律,并找出和原来的规律的不同点,然后放手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探究,进一步了解这些规律的特点,最后再设计活动,创造性地利用规律,巩固新知。

三、深入探究,应用规律:

1、四人小组讨论,你能找到其中隐藏着的秘密规律吗?

2、你找到规律了吗?请告诉大家应该填几?为什么?

3、出示巩固练习题

(1)括号里的数字是什么?1、2、3、5、8、13、21、()、55

(2)96、()、24、12、6、3

[设计意图]:在例2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己探究做一做的规律,并总结出找规律的方法,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活动中积极思考。

四、教学效果测评:

1、引导学生完成课本p118页4-7题

要求学生说出规律和找规律的方法,并同时渗透数轴的知识和数位的知识。

2、出示课本p118页8的思考题,先由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动脑,仔细思考,认真倾听。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不但找出了图形的变化规律,还找出了数字的变化规律。每组图形的个数是怎么变化的,就有了相应的数字变化规律。

六、课堂作业:作业本p53

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着重让学生找出间隔排列的物体之间的规律,安排了一道例题。教科书第48页的例题着重引导学生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的数量之间的关系,发现相应的规律。教材以有趣的童话场景为素材,根据间隔排列的手帕与夹子图、蘑菇与兔子图、篱笆与木桩图分别提出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分别感受两者个数之间的关系,感知这些事物之间的共同特点。接着让学生思考、归纳,发现其中的规律。因此,学好本课是比较重要的,是为以后学习其他的“规律”打基础。

学情分析

1、多数班级缺乏良好的学习风气。班内学生的上进心不强,没有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把学习作为一种负担,有一种想要放弃但父母与老师盯着又不敢放手的状态。只要老师与父母一松,他们就不想学。因此,整个年级段很难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风气。

2、作业质量不高。作业是训练学习知识与技能的有力武器,作业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学习的成绩。由于本年级段的学生家长多数来自农村,自身文化素质有所欠缺,他们或是不懂教学方法,或是缺乏文化知识,或是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从而造成学生的家庭作业存在着严重的拖拉现象,作业的质量也无法保证。家长对孩子的成绩期望很高,却又缺乏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措施,从而造成对教师的压力增大。

3、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学生缺乏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不能很好的理解题意;对概念的理解不深;计算能力有待提高;粗心大意,审题失误,答题技巧不高;部分学生答题时间分配不得法。等等,造成部分同学的学习成绩存在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探究,找到“两个物体间隔排列时,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多1,中间的物体比两端的少1”这一规律。

2、能够利用这一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中,掌握观察、分析、比较的方法。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的思想。培养学生发现与应用规律的积极性和好奇心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找这样的数学规律:1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成一排,两端的物体相同,这种物体的个数比另一种物体多一。2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成一圈,这两种物体的个数相等。拓展: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成一排,两端的物体不同,这两种物体的个数相等。

教学难点:学生能在课上、课后用恰当的方式表述找到的规律。

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教材小学数学第七册第48、4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探究,找到“两个物体间隔排列时,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多1,中间的物体比两端的少1”这一规律。

2、能够利用这一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中,掌握观察、分析、比较的方法。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的思想。培养学生发现与应用规律的积极性和好奇心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生经历间隔排列规律的探索过程,找到“两种物体间隔排列时,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物体多1,中间的物体比两端的物体少1”这一规律。

教学难点:学生能用恰当的方式表述找到的规律

课前准备:每小组若干小棒和圆片,课件,表格。

课前谈话,感知规律:

师:今天在这里上课和我们平时有什么不同啊?

(预设:学生:教室大,有很多老师来听课,座位进行了调整)

师:今天的座位安排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学生初步感知间隔排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规律:

1、寻找规律:

出示例题里的场景图

师: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这幅图中有这样三组排列。这些排列都蕴涵着规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找规律。

师:每幅图中两种物体是怎样排列的?

师:这属于一种间隔排列,图1中夹子排在开始和最后,我们把它看作“两端的物体”,手帕排在中间,我们把它看作“中间的物”

谁能说说下面两幅图中,两端的物体和中间的物体各是什么?

2、探究规律:

师:看到这三组排列,你还想提出什么问题?

课件出示:每组排列中两种物体的数目有什么关系?(先独立完成表格,再在小组里说一说)

两端的物体数目中间的物体数目

夹子手帕

兔子蘑菇

木桩篱笆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在小组里说一说。

小组汇报。

三、动手操作,验证规律:

1、师:是不是这样排列的两种物体都有这样的规律呢?下面我们动手验证一下。

2、动手操作:

课件出示要求:任意拿几根小棒,在桌上摆成一排,再在每两根小棒中间摆1个圆。数数小棒的根数与圆的个数,看看有什么关系。

3、集体交流:

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摆的?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其实这里的小棒就可以代表一切两端的物体,圆片就可以代表一切中间的物体。像这样排列,它们都有这样的规律: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物体多1。

四、联系实际,应用规律:

1、列举规律:

师:生活中你见到过有这种规律的现象吗?

2、应用规律:

(1)基本练习:

①出示一组排列。

填空:两端的物体是(),中间的物体是(),()比()多1个。

②这根绳子被打了6个结,这根绳子被分成了多少段?你是怎么想的?

③经过了15个白天,那么经过了多少个黑夜?

(2)变式练习:

①间隔问题:(课件出示刘翔跨栏图)

师:看!这是谁?刘翔在20xx年雅典奥运会上一举夺得男子110米栏的冠军,成为中国人心中的骄傲。其实在刘翔的运动场地上也有咱们今天研究的规律呢。

出示:110米跨栏,10个栏中间有多少个间隔?

②锯木料问题:想想做做第2题

把一根木料锯3次,能锯成多少段?

引导学生用图表示出锯木料的过程,再结合所学的规律来分析。

③圆周问题:

欣赏:西湖苏堤春晓图

师: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的美在于西湖的美,前人在苏堤的岸边栽了一行柳树,再在每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这样就有了“桃柳夹岸,桃红柳绿”之说。

如果在西湖的一周栽75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可以栽桃树多少棵?

a:质疑:有的同学说74棵,有的同学说75棵,还有的说76棵,那像这样栽柳树和桃树,它们的棵数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b:探究规律:你们能想办法找出来吗?在小组内试一试。

c:汇报小结:谁给大家介绍介绍你们小组想到的方法,你们发现了什么?

小结:把桃树和柳树像这样栽成一周,桃树和柳树的棵数怎么样?那在西湖的一周栽75棵柳树,中间间隔着栽桃树,可以栽多少棵桃树?

d:对比联系:

师:前面发现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物体多1,而在圆周上,它们为什么又是相等的呢?

(课件演示:把直线转化成圆周,两端的`物体重合)

④机动练习:

师:国庆节就要到了,学校计划在校园主干道一边按照一一间隔的规律来摆设鲜花美化校园。(课件出示图)

有25盆蓝花,猜猜看有多少盆红花?你是怎么想的?还有其他的想法吗?

师:大家想到了三种方案,这些方案都是可行的,看来,你们要是做美化设计师还是挺称职的。课后大家可以利用今天学的规律来设计美化教室或者自己的卧室。

五、总结评价:

师:今天我们研究了一些排列的规律,当我们面对新的事物或者更复杂的情况时,要学会寻求方法来探索规律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略)

教学后记:个别习题学生掌握地好像可以,说得头头是道,一做综合习题就犯糊涂。但总的来说,学生掌握地较好。

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7

一、教材分析

此教学内容是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中《找规律》的第一课时。本课时让学生找的都是一些直观图形和事物的变化规律,还未抽象到数,所以我在课堂中结合了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让学生能在直观、生动的学习环境中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为了能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找出直观事物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和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二、设计理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教学中就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究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以学生喜欢的“六一联欢会”为主线展开教学,通过“布置联欢会场”──“填入场券” ──“参加联欢会节目”(节目是由一些找规律、藏规律等内容组成的游戏活动),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实践活动中探究、发现事物的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推理能力,以及提高学生间相互合作的意识。

三、教学流程

(一)欣赏中感知

1.欣赏图片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些美丽的照片,一起来看看吧!

(课件出示:西湖边的“桃柳夹岸”、商店门口的彩旗等有规律的照片。)

2.感知规律

这些图片美吗?美在哪?

师小结:这些照片中事物的排列都是有规律的,有规律的事物多美啊,这节课我们就来找规律。

【通过欣赏,学生可以初步感知到在我们身边有些事物是有规律的,有规律的事物是很美的。同时也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探究中发现

1.第一次探究

六一节快到了,同学们打算庆祝一下,开个联欢会。瞧,他们正在布置会场呢!

(屏幕出示未布置完的会场)

看了这个会场,你想说些什么?

是啊,这些彩灯、彩旗和彩花挂的时候是有规律的,小组讨论一下,有什么规律呢?

(小组讨论后汇报)

大家已经发现了彩灯、彩旗和彩花布置的规律,但这个会场还没布置完,如果继续布置的话,该怎样布置呢?下面我们就帮他们布置完吧!(学生汇报)

【创设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引发学生自觉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使知识的发现过程融于丰富、有趣的生活活动之中,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

2.第二次探究

经过大家的努力,看看我们共同布置的会场漂亮吗?(展示布置完的会场。)

【将学生们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现在他们面前,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会场布置好了,小朋友们在会场中跳起舞来。(课件演示10个小朋友手拉手跳舞,并伴随着“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音乐。)仔细观察,跳舞的同学又是按怎样的规律站的?(音乐停,10个小朋友静止。)

生1:跳舞的同学是按一男一女这样的规律站的。

生2:我认为他们是按一个女同学一个男同学这样的规律站的。

生3:我觉得他们说得都对。如果跳舞的10个小朋友其中两人放开手,男同学带头就是按一男一女这样的规律站的,女同学带头就是按一女一男这样的规律站的。

你真会动脑筋,大家看。(课件演示10个小朋友其中两人放开手排成一排的两种情况)

【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加深对“生3”的回答的理解,突破难点。】

(三)活动中创造

1.出示入场券

你们想不想参加联欢会啊?那就得出示联欢会的入场券,你只要按入场券上的要求涂对了,画对了,就能参加联欢会。(学生拿出课先发下的“入场券”,涂的涂,画的画。)

谁来当验票员?(请一名学生上台验一验另一学生的“入场券”)——同桌互相验。

2.参加联欢会

(1)第一个节目是“请你跟我做一做”

①跟着老师做

我做一串有规律的动作,当我停下来的时候,大家就跟着往下做。

②跟着一名学生做

(2)第二个节目是“请你跟我摆一摆”

①跟着老师摆

我在上面摆图形,当我停下来的时候,大家就把我接下去要摆的那个图形举得高高的,好吗?

②自己摆一条规律

我摆的规律都被大家找到了,你们想自己来摆规律吗?

(小组合作,用各种图形创造一条规律。)

③小组汇报。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图形创造一条规律,给学生一个运用新知充分发散思维的空间,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造,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以其中一个小组摆的规律为例,我们来进行第三个节目──“变一变”。

①你能用其他形式把这条规律表示出来吗?(引导学生用肢体动作等形式把规律表示出来。)

②你能把这个规律写下来吗?

【从具体的动作中抽象出它的变化规律,用数字、图形等符号表示出来,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他们的“符号感”。】

(四)总结中提高

联欢会结束了,通过今天的联欢会,大家有什么收获吗?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教学反思

《找规律》这节课教材让学生找的都是一些直观图形和事物的变化规律,还未抽象到数,所以在课堂我结合了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让学生能在直观、生动的学习环境中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开始给出了一幅学生举行联欢会的情景图,装饰的彩花和彩旗都是有规律地排列的,学生男女间隔成圆圈跳舞,让学生观察并发现排列的规律。

1、创设情境,让学生乐于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执教找规律一课时,让学生猜一猜智慧星的颜色,一组是“红黄红黄红黄……”有规律的出现,另一组是没有规律的出现,通过对比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独立思考的机会,尝试的机会,猜想的机会,成功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同时促进学生主动建构有关的数学知识。

2、让学生多角度观察,找出规律

在教学例题时,引导学生规律可以从左往右看,还可以从右往左看;规律可以从图形观察,还可以从颜色,数量观察。比如,学生说出灯笼有规律后,我不仅让学生说说接下来应该是什么颜色,还让学生说说如果把灯笼往前摆,又是什么颜色呢?还有,教材中对彩花的出示只是简单的红绿红绿红绿,将原课本中的规律改为两绿三红的排列,让学生明白数量也是有规律的,同时也为以后数字规律教学做铺垫。

3、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同桌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目的在于让学生主动学习,互相发现自身的不足;创造规律时,我也是让学生先同桌商量一下,摆一条什么样的规律,哪组摆的又快又有创意,让学生意识到只有同桌合作,才能完成任务,达到要求。

4、联系生活,感受生活中的规律美。

多媒体展示欣赏一张张图片的出现,使学生感受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让学生意识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有用的,体现了“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的理念。本课的最后,希望同学们用自己的眼睛找找生活中的规律美,进一步体现了数学的生活化。

5、注重培养学生概括表达能力

一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正处于起步阶段,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在本节课中,注重培养让学生把话说规范的习惯,学生在认识颜色变化的规律时,先由老师“扶”着说出,是几个图形为一组,每组是按什么顺序一组一组重复排列的,再到老师“放”开让学生自己说,使学生的语言逐步达到用词准确,表达完整,思维清晰。

但是,在我的实际操作与我的设想有一定的距离,存在很多的不足。同时,我也产生了很多的困惑,比如: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仍有不足,课堂中还应注意让生,中等生,后进生的语言表达,要注重让学生自己说。课堂纪律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如何让学生的课堂纪律与教学质量成正比。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一定会不断完善自我,找出不足,及时反思,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8

一、教材分析

此教学内容是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中《找规律》的第一课时。本课时让学生找的都是一些直观图形和事物的变化规律,还未抽象到数,所以我在课堂中结合了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画一画、摆一摆等活动在直观、生动的学习环境中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会用自己的方式如声音、动作、图形符号等来表现不同的规律,并联系实际感知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推理和创新的能力,提高学生交流的意识。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通过活动发现简单的图形规律并能尝试自己创造一些有规律的组合。

四、设计理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教学中就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究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找简单的规律——画规律——找生活中的规律——动手创造规律”等活动。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实践活动中探究、发现事物的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推理能力,以及提高学生间相互合作的意识。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中感知规律

1、引入情境

“六一”节快到了,羊村里的大肥羊学校准备开个联欢会,瞧,这懒羊羊和喜羊羊布臵的教室。(出示电脑图片)

2、引起争议

他们俩都认为自己布臵的漂亮,于是就争吵起来,小朋友,你们认为谁布臵的漂亮呢?为什么呢?

3、引导交流

4、引出目标

同学们都认为喜羊羊布臵的教室比较漂亮,为什么呢?这正是这节课我们要探讨的重要问题。其实刚才已经有人说到点子上了:有位同学说喜羊羊布臵的小旗是按一红一黄一红一黄排列的,象小旗这样一红一黄一红一黄的重复出现至少3次以上的,我们就说小旗的排列是有规律的。下面我们就进一步来找一找、认一认一些简单图形的规律,并能运用所学的有关规律的知识进行创造。(揭示课题)

(二)探究中认识规律

1、找一找,认一认

(出示主题图):大肥羊学校最后决定用喜羊羊布臵的教室来开联欢会,喜羊羊还邀请了一些小朋友们来参加呢!瞧,现在他们已经高兴得又唱又跳了。请仔细观察图,同桌一起找一找,看看你还有什么发现?

指名汇报:谁来说说你的发现?说得真好,谁能把这句话再说一遍。还能找到其他规律吗?

2、猜一猜,说一说

①大家真不简单,图上的规律都找着了,根据它们各自的规律,你能猜出后一个是什么吗?请把书翻到88页,自已完成例1,比比谁圈得又对又快。

②汇报交流:花有什么规律?灯笼呢?……指名回答。

③小结:看来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规律,也就是一组事物依次不断重复的排列。还能根据规律猜出接下去的应是什么。

(三)运用中理解规律

1、第一关:涂一涂,画一画

①孩子们想不想参加喜羊羊它们的联欢会呢?那就要闯过喜羊羊设臵的智力关哦,大家有信心吗?(出示挂图:例2例3)这就是喜羊羊它们设臵的联欢会的两种入场门票,也就是书上的例2、例3,只要你按门票上的要求画对了、涂对了,就能来参加联欢会了。同桌合作每人完成一道题,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看看你的同桌对了吗?对了就来参加,如果错了,你就帮忙教教他好吗?先看题目要求:例2要求大家接下去摆,你认为摆什么就画在横线上,例3是接下去该涂什么颜色。赶快动起来吧!

②交流评价:请一组同学来汇报。

a.门票1:接下去摆什么呢?为什么?你们同意吗?通过你的检查,你的同桌可以参加吗?

b.例3:说说接下去涂什么?为什么?**检票员,你认为他涂对了吗? c.你们都涂对了吗?看来难不倒大家,那我们一起去参加联欢会吧。

2、第二关:涂一涂,摆一摆

①大家已经来到联欢会上了,喜羊羊想让我们也表演个节目,可他不知该让谁来表演呢?于是喜羊羊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出了一道题,谁做错就要上台表演。(课件出题:a.例3的做一做:涂一涂,要求涂上合适的颜色,如果涂错了要为大家表演一个节目好吗?)

②交流评价:涂什么?为什么?是什么规律?涂错的同学请上台来。(都对啦,看来大家对新知识规律掌握的不错)

(四)创造中深化规律

1、排一排

我提议我们来个小组唱吧!先排个好看的队形。(请5男5女上来,指名一个排队。)

你还能变一变,排出不同的规律吗?人数不够的你再请下面的同学上来。

2、你能用不同的声音、动作或图形符号来表现这一队伍的规律吗?

3、画一画

大家不但能用声音动作来表现不同的规律了,真是了不起。现在请同学们用手中的纸和笔来画一画有规律的图形。同桌先商量要按什么规律画,再动手合作画在纸上,比一比哪一组在规定的时间内画的规律多。

①哪个小组最勇敢先来展示你们的作品。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他们组吗?(他们组真会创造啊)

②还有哪个小组来展示。啊,真美!我们一起来欣赏吧,你能根据自己摆的规律出个问题考考大家吗?

③请各小组长拿高作品,让大家欣赏欣赏。你们组完成了吗?请仔细看,这样有规律吗?为什么?

④小结:对啊,要一组事物不断重复的排列至少三次才叫规律。同学们真聪明只用彩笔就画出这么多有规律的美丽图案。课后我们就用这些图来装扮教室吧!

(五)生活中欣赏规律

在刚才的活动中我们一起认识了规律,还创造了一些简单的规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有规律的事物和现象,你能介绍给大家吗?(课件出示图片)

大家介绍的真好,只要大家细心观察肯定还能发现更多有规律的事物。

(六)延伸中体现规律

1、反思:你对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想说的?我们认识了规律,还会创造规律,更是认识了生活中有许多有规律的事物在美化我们的生活。我们要去发现它运用它,将来把我们周围的环境打扮得更加美丽。

2、延伸:看同学们这节课的表现,老师知道你们特别喜欢联欢会,眼看六一节就快到了,我们也来开个联欢会,不过老师希望同学们在联欢会中都要有所表现,让规律为我们的联欢会服务,请同学们先做好以下准备:如先画出教室的布臵图稿,或是在才艺展示中画一幅有规律的图案,或是自已设计一些有规律的舞蹈动作,或是编一组有规律的声音,或是为小组唱、合唱设计队形等等。

【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找规律》数学教学设计

2.找规律教学设计

3.课文《找规律》教学设计

4.《找规律》教学设计

5.找规律教学设计精品

6.《找规律》数学教案

7.数学找规律的评课稿

8.数学《找规律》评课稿

9.数学《找规律》说课稿

下载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找规律》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找规律》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二年级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 《找规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个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和认......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

    一年级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 一、 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1、出示智慧星,初步感知规律 师:今天的数学课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串漂亮的智慧星,你们想看么? (从盒中先出示一串中的前两颗......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123

    课题:找规律 执教教师:叶金莲 指导老师:张忆 设计理念 1、学生学习的过程,既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又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是发现和再创造的过程。因此,我在这节课中有意识地利用学生身边......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

    找规律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数学一年级下册第88页。 教学目标: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

    一下 数学 找规律 教学设计

    《找规律》教学设计 北京小学翡翠城分校 于曼 教学内容 北京版数学一年级第二册81页“找规律” 指导思想理论依据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找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的一部分,是新编实验教材新增设的内容之一。《找规律》主要是让学生发现生活中......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_找规律_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 田白玉教学目标 1、通过物品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格物体。 2、通过涂色,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找规律

    编者的话:结合目前的学习进度,巨人数学网为大家准备了有助于二年级同学学习的教学资源,小编认为目前教案会对二年级的同学们非常有帮助,希望小编整理的数学教案可以帮助到你们,祝......